TWI530041B - 纜線終端連接部 - Google Patents

纜線終端連接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041B
TWI530041B TW100115633A TW100115633A TWI530041B TW I530041 B TWI530041 B TW I530041B TW 100115633 A TW100115633 A TW 100115633A TW 100115633 A TW100115633 A TW 100115633A TW I530041 B TWI530041 B TW I5300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tress cone
rubber
cable insulation
rubber str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5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3047A (en
Inventor
李國紀
瀨間信幸
高安央也
足立和久
Original Assignee
昭和電線電纜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昭和電線電纜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昭和電線電纜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2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3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0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02G15/064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21Use of solid insulating compounds resistant to the contacting fluid dielectrics and their decomposition products, e.g. to SF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8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 H01H33/9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 H01H33/91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the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air or g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02G15/064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 H02G15/068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connected to the cable shield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Description

纜線終端連接部
本發明係關於電纜線之終端連接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位在電纜線絕緣體外周並組裝著橡膠應力錐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
習知的275 kV級高壓CV電纜線(架橋聚乙烯電纜線)終端連接頭,是如圖1所示,在電纜線絕緣體100之外周組裝橡膠應力錐110,並經由將該橡膠應力錐110朝向環氧樹脂座120予以按壓固定之方式,來確保電纜線絕緣體100與橡膠應力錐110間的界面絕緣(例如、專利文獻1)。
但是在具有如此構成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上,為了要施加既定的面壓於電纜線絕緣體100的外周部與橡膠應力錐110的內周部之間,必須將橡膠應力錐110之內徑作成較電纜線絕緣體100之外徑為小的尺寸,此外又為了要提昇前述界面之密著性,需要在施工現場將電纜線絕緣體100之外周部加以處理。具體而言,即必須要將跨於外部半導電層130之前端部至電纜線絕緣體100之前端部間的區域(以下以「加工範圍」稱呼)L0,利用例如玻璃切削器或砂紙等來加以研磨作出鏡面加工(例如、專利文獻2)。
但是在具有如此構成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上,加工範圍L0是達到例如2~3 m左右,故使得橡膠應力錐110之插入行程長度變長,亦即在進行電纜線200之分段剖剝處理等時會耗用較多的時間(每1 m約2~3小時左右),此外亦存在組裝橡膠應力錐110之時也要多花費工時的問題點。
在圖式中,符號210所示是橡膠應力錐110之按壓裝置,220是防蝕層,330是碍管,310是底部金具,320是下部金具,400是絕緣流體,500是上部金具,600是上部覆蓋,700是支持碍子。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9-2618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8-172712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電纜線終端連接頭,經由減少電纜線絕緣體之表面處理範圍,同時降低插入橡膠應力錐時之工時,而可以達成組裝工程的大幅省力化。
本發明第1形態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中具備:電纜線端末,其中具有外部半導電層,該外部半導電層為經由電纜線端部之分段剖剝處理使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及電纜線絕緣體露出,並在該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之前端側上施予既定處理而形成;及組裝於電纜線絕緣體外周之外部半導電層上的橡膠應力錐;及包圍著電纜線端末與橡膠應力錐,並在內部充填絕緣流體的碍管;電纜線絕緣體外周部又可區分為組裝橡膠應力錐之第1處理部,及由該第1處理部之前端部至電纜線絕緣體之前端部為止的第2處理部,第1處理部之外徑是較橡膠應力錐之內徑為大,而第2處理部之外徑是較橡膠應力錐之內徑為細,同時在第2處理部上之電纜線絕緣體的厚度,至少是讓形成於電纜線絕緣體徑方向之電場,大於形成於第2處理部軸方向之電場。
本發明第2形態,是在第1形態中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上,位於第1處理部與第2處理部之間,設置直徑由第1處理部側朝向第2處理部側縮小之錐形部。
本發明第3形態,是在第2形態中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上,於第1處理部之外面實施既定的表面處理。
本發明第4形態,是在第3形態中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上,於錐形部之外面實施既定的表面處理。
本發明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第1,經由電纜線端部之分段剖剝處理而露出之電纜線絕緣體外周部,可區分為裝配橡膠應力錐之第1處理部,及位於第1處理部之前端側直到電纜線絕緣體之前端部為止的第2處理部,同時由於第2處理部之外徑是較橡膠應力錐之內徑為細,故可以輕易的將橡膠應力錐插穿過第2處理部,並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能大幅的減少裝配橡膠應力錐所需之工時。
第2,經由在第1處理部之外面實施既定的表面處理後,位於電場強度較低之第2處理部上電纜線絕緣體的厚度,是至少能讓其形成於電纜線絕緣體徑方向之電場,大於形成於第2處理部軸方向之電場即可,例如利用粗切削在電纜線絕緣體外周部進行處理後,就不再需要如習知處理方式一樣以砂紙等進行電纜線絕緣體之表面處理,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能大幅的減少電纜線處理所需之工時。
以下針對適用於本發明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之較佳實施形態,參照圖式加以說明如下。
圖2為適用於275 kV級CV電纜線用空氣中終端連接頭的本發明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之局部剖面圖,圖3係顯示本發明中電纜線絕緣體外周部之處理狀況的示意圖。
如圖2及圖3,本發明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中具備:將CV電纜線1予以分段剖剝處理後之電纜線端末2;及位於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並如後述跨座於外部半導電層13'前端部(高壓側)上而裝配的橡膠應力錐3;及包圍著電纜線端末2及橡膠應力錐3,並由在內部充填絕緣油作為絕緣流體4的磁器性碍管等所形成的碍管5。
將具有此構成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按照以下所述予以組裝。
首先,CV電纜線1之構成是在電纜線導體11上依序設置由電纜線內部半導電層(未予圖示)、電纜線絕緣體12、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鋁製波形套管等所作成之電纜遮蔽層14,及由氯乙烯套管等所作成之電纜線套管15。此外、通常電纜線內部半導電層、電纜線絕緣體12及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是以三層同時押出被覆之方式所作成。
具有此構成之CV電纜線1的端部,是經由分段剖剝處理後讓電纜遮蔽層14、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電纜線絕緣體12及電纜線導體11依序的露出。
在以此方式露出之電纜線絕緣體12外周部,於裝配橡膠應力錐3之前,是如圖3所示,區別成後端側(圖式中下側)上之第1處理部L1,及前端側(圖式中上側)上之第2處理部L2,及設置於第1處理部L1與第2處理部L2之間的錐形部16,再進行電纜線處理。
具體而言,電纜線絕緣體12外周部,是被區分為裝配著橡膠應力錐3之第1處理部L1,及直徑由第1處理部L1之前端部(高壓側)朝向前端側(第2處理部L2側)平滑地縮小並具有前端細窄狀之錐形部16,及由錐形部16之前端部(高壓側)至電纜線絕緣體12之前端部(高壓側)為止的第2處理部L2。
在與第1處理部L1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部上,施行「既定之表面處理」,亦即「讓橡膠應力錐3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界面獲得必要電氣特性的表面處理」。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是在第1處理部L1上以玻璃切削器或砂紙等來加以研磨作出鏡面加工。在適用於低電壓等級之場合,亦可僅以砂紙來研磨而不需作出鏡面加工。
此外,第1處理部L1之外徑是較後述的橡膠應力錐3之內徑為大。在本實施例中,是讓第1處理部L1之外徑與橡膠應力錐3之插入孔內徑間的徑差至少為2 mm程度,以該徑差至少為2 mm程度而言,可以提昇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部與橡膠應力錐3之插入孔內周部間的界面密著性。
接下來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由於是如下述的具有較第1處理部L1為低的電場,故在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部上,可以例如利用粗切削方式作出較橡膠應力錐3更為細小之內徑。
將形成於與第2處理部L2對應的電纜線絕緣體12之徑方向電場以V1(kV/mm)表示,將形成於第2處理部軸方向(沿面方向)之電場以V2(kV/mm)表示之場合,如存在V1>V2之關係時,由於形成於與第2處理部L2對應的電纜線絕緣體12之電場較低,故如將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徑作成較橡膠應力錐3之內徑為細,也就是即使該外徑是作成較規定厚度為薄亦不會產生電氣上的問題。關於此點在後述圖6之解說部分再加以說明。因此就可以在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上利用例如專用剝除工具(未予圖示)來加工剝除,並形成較橡膠應力錐3之內徑為細的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徑。
在此場合,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如存在V1>V2之關係時,只要是在電纜線導體11上有電纜線絕緣體12存在,即使是只有極端薄的厚度亦足以滿足電氣上需求。因此,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只要在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部以切削加工(機械加工)形成的粗切削狀態,就算是外面形成凹凸的狀態也好,橢圓形狀也好,並無產生電氣特性上問題之顧慮。以此方式,就不需要在與第2處理部L2對應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面進行習知的表面處理。
此外,由於在電纜線絕緣體12的第1處理部L1與第2處理部L2之間設置錐形部16,該錐形部16之外面亦是與前述第1處理部L1同樣的施行「既定之表面處理」,亦即施行「讓橡膠應力錐3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界面獲得必要電氣特性的表面處理」。
以此方式,在將橡膠應力錐3插入電纜線絕緣體12之時,會在錐形部16至第1處理部L1間之範圍,讓橡膠應力錐3之內周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開始密著,故能防止微少的空氣捲入於橡膠應力錐3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界面,並因而可以提供具有優良電氣特性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
另外經由在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之前端側(高壓側)施行「既定之處理」,而形成組裝時所需要之外部半導電層13'。亦即,所謂「既定之處理」就是「形成在組裝橡膠應力錐3時所必要的外部半導電層13'」。圖2中之既定之處理,是為了消除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段差,在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之前端部(高壓側),橫跨經過段剝後之電纜線絕緣體12及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之前端部,利用半導性自己融著膠帶(ACP膠帶等)加以纏繞處理而形成模組半導電層17的方式,來形成在組裝橡膠應力錐3時所必要的外部半導電層13'。此外,在欲獲得組裝橡膠應力錐3後之必要電氣特性的場合,亦可以不去纏繞半導性自己融著膠帶,而僅利用段剝後之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來形成外部半導電層13'。
還有在圖中,符號18為設置於電纜線遮蔽層14外周之座床,19為接地線,20為組裝在電纜線導體11之前端部上的導體端子,21為上部金具,22為底部金具,23為以氣密方式組裝在底部金具22上面之圓筒狀的金屬製配接器,24為下部銅管,25為橫跨於電纜線套管與下部銅管24間而設置之防蝕層,26為螺絲,27為支持碍子,28為架台。
圖4係係顯示本發明中作為橡膠應力錐3之一實施例的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局部剖面圖。還有在該圖式中,與圖2及圖3中共通之部分是被付與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圖2、圖3及圖4中,本發明之金具一體型應力錐具備:在電纜線絕緣體12之第1處理部L1的外周上,以橫跨外部半導電層13'之前端部(高壓側、圖中之上側)方式而組裝的由橡膠狀彈性體所形成的應力錐本體31;及包圍著外部半導電層13'並以一體方式設置於應力錐本體31之低壓側上的金具32;並在整體上呈現圓筒狀。在本實施例中,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長度約為405 mm,應力錐本體31之外徑約為180 mm,設置於應力錐本體31中心之插入孔33的內徑約為64 mm。
應力錐本體31中具備:配置於後端側(低壓側、圖中之下側)由矽膠等之橡膠狀彈性體所形成的圓筒狀半導電體部34;及位於半導電體部34之前端側(圖中之上側)且其後端部(圖中之下側)是與半導電體部34呈同心狀連接設置,由矽膠等之橡膠狀彈性體所形成的圓筒狀絕緣體部35;及連接設置於絕緣體部35之後端部,並以整體式設置於半導電體部34的外周而由矽膠等之橡膠狀彈性體所形成的圓筒狀絕緣保護層36;又該等半導電體部34、絕緣體部35及絕緣保護層36是與後述之金具32一起利用模具來形成一體化構造。
在半導電體部34之前端部,設置由靠近半導電體部34前端部之內周面(立上部)而朝向絕緣體部35前端部之外周部而逐漸擴徑並具有錐形底狀之彎區界面的電場和緩部37,此外在後端部之外周緣部上,朝向後端側與半導電體部34呈同心狀而突出設置圓筒狀之半導電裙部38。該半導電體部34與半導電裙部38是以一體成形方式作出。在本實施例中,半導電體部34包含半導電裙部38後之軸方向長度約為180 mm,外徑約為156 mm,其中半導電裙部38之軸方向長度約為40 mm。此外在半導電體部34之立上部附近,應力錐本體31具有能充分的將鎖緊力作用於其與電纜線絕緣體12及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13之界面上的厚度。
絕緣體部35前端部之外周上設置朝向前端部而逐漸擴徑並具有圓錐狀之外面39,此外在高壓側端部之內周緣部設置與絕緣體部35呈同心狀,並具有由高壓側端部附近朝向高壓側端部而逐漸擴徑之內面的鬱金香狀凹陷部40。經由設置此凹陷部40,可以防止在應力錐本體31之前端部的絕緣流體4、應力錐本體31的絕緣體部35、電纜線絕緣體12三重合點(Triple junction)P上產生電場集中。在本實施例中,凹陷部40之深度約為60 mm,凹陷部40之小徑部口徑約為80 mm,大徑部口徑約為120 mm。
此外,在絕緣保護層36之後端部,朝向後端側而突出設置與絕緣保護層36呈同心狀之圓筒狀絕緣裙部41。此絕緣保護層36與圓筒狀絕緣裙部41是形成一體成形之構造。此處之絕緣裙部41是以一體狀設置於半導電裙部38的外周,同時絕緣裙部41之後端部是較半導電裙部38之後端部更朝向後端側而延伸,並在延伸出後絕緣裙部41的低壓側端部之內周上設置環狀的突起32e。在本實施例中,絕緣裙部41的軸方向長度約為半導電裙部38長度之2倍。此外,絕緣裙部41的厚度約為半導電裙部38厚度之2倍。還有絕緣體部35包含絕緣保護層36並再包含絕緣裙部41後之外徑約為180 mm,包含絕緣保護層36並包含絕緣裙部41後之軸方向長度約為370 mm。
金具32中具備:第1圓筒部32a,其外周部係密著於半導電裙部38之內周部上;及以同心狀而連接設置在第1圓筒部32a之後端側,其外周部係密著於絕緣裙部41之內周部上的第2圓筒部32b;及以同心狀而連接設置在在第2圓筒部32b之後端側,且後端部之外周上具有凸緣32c的第3圓筒部32d;其中第1圓筒部32a、第2圓筒部32b及第3圓筒部32d之內周面間並無段差。此外,第1圓筒部32a之外徑是較2圓筒部32b之外徑為小的小徑,在2圓筒部32b之後端部設置與環狀的突起32e相互卡合的環狀之凹溝32f。在本實施例中,金具32是由鋁材所形成,凸緣32c之外徑約為195mm,金具32之內徑約為136mm。
具備著此種應力錐本體31及金具32之金具一體型應力錐,是以下述方式作成。首先應力錐本體31之半導電橡膠部分,亦即半導電體部34及半導電裙部38是利用模具(Mold)成形作出,再將由模具成形作出之半導電橡膠部分(半導電體部34及半導電裙部38)鑲嵌於金具32上。在此場合,半導電裙部38之內周部會與第1圓筒部32a之外周部相互接觸。然後將形成一體之半導電橡膠部分(半導電體部34及半導電裙部38)及金具32置於模具內,將應力錐本體31之絕緣橡膠部分,亦即絕緣體部35、絕緣保護層36及絕緣裙部41利用模具成形作出。以此方式,就可以獲得將金具32以一體方式設置於應力錐本體31之低壓側上的金具一體型應力錐。具體而言,是分別讓金具32上第1圓筒部32a的外周部是與應力錐本體31上半導電裙部38的內周部接觸,而金具32上第2圓筒部32b的外周部是與應力錐本體31上絕緣裙部41的內周部接觸,就得到應力錐本體31上絕緣裙部41的突起32e嵌合於金具32上第2圓筒部32b的凹溝32f中之金具一體型應力錐。
接下來按照圖5,針對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橡膠應力錐3之金具一體型應力錐組裝於電纜線絕緣體上的組裝方法加以說明。還有在該圖式中,與圖2、圖3及圖4中共通之部分是被付與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首先在電纜線絕緣體12之第1、第2處理部L1、L2的外表 面上塗佈矽油等之潤滑劑(未予圖示)。再如圖2所示,將配設在靠近電纜線端末2之電纜線套管15端部上的環狀的底部金具22,夾介著支持碍子27等來加以固定,同時將位於圓筒狀配接器23之下面側(後端面側)的凸緣23a,該配接器是被配設成如同包圍著電纜線端末2之外部半導電層13'的外周,以氣密狀態固定於底部金具22的上面側(前端面側)。
在此狀態下,如圖5所示,作為橡膠應力錐3之金具一體型橡膠應力錐,是在作為第2處理部L2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從電纜線端末2之前端部(高壓側),將該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金具32朝向配接器23(參照圖2)側而插入。
如此之後,電纜線絕緣體12之第2處理部L2的外徑是較構成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應力錐本體31的內徑來得細小,故在插入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際,就可以讓應力錐本體31以無磨擦阻力而輕易的插穿過電纜線絕緣體12之第2處理部L2的外周部。
然後,當應力錐本體31到達前端細窄狀之錐形部16及第1處理部L1之前端部(高壓側)時,由於第1處理部L1之外徑是作成較應力錐本體31之內徑為大,故是利用和習知的橡膠應力錐之裝配方法同樣的方法來從該到達位置將應力錐本體31滑移至所定的位置。以此方式,在應力錐本體31之內周部密著於第1處理部L1之外周部的狀態,亦即施加既定的面壓於第1處理部L1之外周部與應力錐本體31之插入孔33(參照圖4)的內周部間之方式,就可以在裝配金具一體型應力錐時確保該界面之絕緣狀態。
以此方式裝配後,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上金具32的凸緣32c之下面側,是夾介著O形環(未予圖示)而與配接器23上凸緣23b之上面側接觸,再經由螺絲(未予圖示)將兩者予以固定,就形成了密封部(油封部)。
接下來如圖2所示,利用碍管5將電纜線端末2之外周予以包圍,並將其低壓側端部載置於底部金具22上再利用螺絲26將兩者固定,然後在碍管5內充填矽油等之絕緣流體4。
以此方式來確保碍管5內空間之電氣絕緣性能。接下來,在碍管5之上部組裝上部金具21,讓電纜線端末2側之導體端子20貫穿過上部金具21,與上部導體30形成電氣連接。並在電纜線端末2之後端部形成防蝕層25後,完成了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之組裝作業。還有,上部導體30是與圖中未顯示之架空線、導引線等的高電壓導體連接。
圖6為將電纜線終端連接頭的電場強度(電場應力)和比較例予以同時顯示之電場解析圖,第6A圖為讓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徑(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部)配合橡膠應力錐3之內徑狀態作為比較例而作成的電場解析圖,第6B圖為將電纜線絕緣體之外周部盡量削除的狀態作為其它實施例而作成的電場解析圖,具體而言,就是將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第2處理部L2相對應部分的外周面予以盡量削除的狀態下所得到之電場解析圖。第6A圖、第6B圖中由中心軸朝向外側,分別記載電纜線導體11、電纜線絕緣體12、碍管5內周面及碍管外周面(襞部)之輪廓線,在電纜線絕緣體12與碍管5之間是記載靠近橡膠應力錐3之前端部的輪廓線,並將此輪廓線上之電場強度以箭頭來表示。還有在第6A圖、第6B圖中,箭頭是表示電場強度,箭頭線之長度愈長則表示電場強度愈大。
由第6A圖、第6B圖可知,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面(與符號12指示線之外側(6圖中之右側)的中心軸平行之線)上箭頭線之長度,是在靠近配置橡膠應力錐3之處較長,並由橡膠應力錐3朝向前端部而逐漸變得較短。亦即,可得知電纜線絕緣體12外周面之電場,是集中在靠近配置橡膠應力錐3之處。故、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第2處理部L2對應部分,即使是只有極薄的厚度亦無電氣上的問題。但是當前述V1>V2之關係不存在時,亦即形成於第2處理部L2之軸方向的電場V2,是在形成於電纜線絕緣體之徑方向電場以上的場合,就有可能在電纜線絕緣體之徑方向造成閃絡破壞之問題。此外,當在第2處理部L2有電纜線導體11外露之場合,會因而使得電纜線絕緣體上之沿面距離變短,讓電場集中在外露部分之電纜線導體11,故可能產生無法得到符合電纜線終端連接頭所需之電氣特性的問題。因次,電纜線絕緣體12之厚度必須要滿足V1>V2之關係。
如上所述,當電纜線終端連接頭採用本實施形態之金具一體型應力錐時,可達成以下的效果。
第1,經由CV電纜線1端部之分段剖剝處理而露出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部,可區分為組裝橡膠應力錐3之第1處理部L1,及直徑由第1處理部L1之前端部朝向前端側平滑地縮小的前端細窄狀錐形部16,及由錐形部16之前端部至電纜線絕緣體12之前端部為止的第2處理部L2,同時由於第2處理部L2之外徑是較橡膠應力錐3之內徑為細,故可以輕易的在第2處理部L2上進行橡膠應力錐3之插穿作業,並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能大幅的減少裝配橡膠應力錐3所需之工時。具體而言,以習知的方式如需要2~3位作業員進行橡膠應力錐3之裝配時,利用本發明時只需要1位作業員即可進行橡膠應力錐3之裝配。
第2,只需要在裝配橡膠應力錐3之第1處理部L1以及較佳方式同時在錐形部16上進行電纜線絕緣體12之既定表面處理即可,相較於習知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能大幅的減少電纜線絕緣體12之表面處理範圍。具體而言,經由前述之分段剖剝處理而露出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處理長度中80%左右可利用例如機械加工來處理,故以電纜線絕緣體12之表面處理作業而言,可以將極為花費工時之電纜線絕緣體12的既定表面處理範圍降至約20%。
第3,在第1處理部L1實施既定的表面處理後,第2處理部L2只要進行例如機械加工即可,亦即,第2處理部L2在例如機械加工後之狀態下(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部施行粗切削的狀態)即完成了電纜線絕緣體12之外周部處理,因此就不需要在該部分利用砂紙等來進行電纜線絕緣體12之鏡面加工等的既定表面處理,故相較於習知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能大幅的減少電纜線處理所需的工時。
第4,在第1處理部L1與第2處理部L2之間設置前端細窄狀的錐形部16之場合,將橡膠應力錐3插入電纜線絕緣體12之時,可以讓橡膠應力錐3無間隙的確實密著於該錐形部16之外周上,因此可以避免在密著後之橡膠應力錐3與錐形部16間發生空隙(Void)。
第5,當在在第1處理部L1與第2處理部L2之間之錐形部16上施行與第1處理部L1相同的既定表面處理之場合,可以防止在插入時傷及橡膠應力錐3之內周,並還可以防止微少的空氣捲入橡膠應力錐3與電纜線絕緣體12之界面,故可以提供具有優良電氣特性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在前述之實施例中,是參照圖式以特定的實施形態來針對本發明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這些實施形態,只要能達到本發明之效果,亦可以作成以下所述之構成。
第1,在前述之實施例中,是使用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來作為橡膠應力錐3,亦可以使用由半導電部及絕緣體部所構成,整體形狀是作成紡鎚形狀而具有通常構成的橡膠應力錐(無金具橡膠應力錐)。
第2,在前述之實施例中,雖然是針對以矽膠所形成的橡膠應力錐3加以說明,亦可以是使用例如乙烯丙烯橡膠等來形成該橡膠應力錐3。
第3,在前述之實施例中,雖然是針對在碍管5內之絕緣流體4以充填絕緣油方式來加以說明,亦可以是以充填SF6氣體等之絕緣氣體來取代絕緣油。
第4,在前述之實施例中,雖然是針對將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金具32組裝於配接器23上來說明,亦可以不配置配接器23而將金具一體型應力錐之金具32以氣密方式組裝於底部金具22上。
第5,在前述之實施例中,雖然針對適用於空氣中終端連接頭之場合加以說明,亦可以是適用於氣體中終端連接頭或油中終端連接頭。
第6,在前述之實施例中,雖然是以額定電壓為275 kV為對象加以說明,亦可以是適用於較275 kV為低之電壓或較275 kV為高之電壓。
2010年6月7日提出申請專利之特願2010-130139的日本專利申請中所包含之發明說明、圖式及摘要等的開示內容,亦全部援用於本專利申請之中。
1...CV電纜線(電纜線)
2...電纜線端末
3...橡膠應力錐
4...絕緣流體
5...碍管
11...電纜線導體
12...電纜線絕緣體
13...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
13'...外部半導電
14...電纜遮蔽層
15...電纜線套管
16...錐形部
17...模組半導電層
18...座床
19...接地線
20...導體端子
21...上部金具
22...底部金具
23...金屬製配接器
23a...凸緣
23b...凸緣
24...下部銅管
25...防蝕層
26...螺絲
27...支持碍子
28...架台
30...上部導體
31...應力錐本體
32...金具
32a...第1圓筒部
32b...第2圓筒部
32c...凸緣
32d...第3圓筒部
32e...突起
32f...凹溝
33...插入孔
34...半導電體部
35...圓筒狀絕緣體部
36...圓筒狀絕緣保護層
37...電場和緩部
38...半導電裙部
39...外面
40...凹陷部
41...圓筒狀絕緣裙部
100...電纜線絕緣體
110...橡膠應力錐
120...環氧樹脂座
130...外部半導電層
200...電纜線
210...橡膠應力錐110之按壓裝置
220...防蝕層
310...底部金具
320...下部金具
400...絕緣流體
500...上部金具
600...上部覆蓋
700...支持碍子
L0...加工範圍
L1...第1處理部
L2...第2處理部
P...三重合點
圖1係習知的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之局部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電纜線終端連接頭之局部剖面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中電纜線絕緣體外周部之處理狀況的示意圖;
圖4係係顯示本發明中橡膠應力錐之一實施例的局部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中橡膠應力錐組裝於電纜線絕緣體狀況的示意圖;及
圖6A、6B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電纜線終端連接頭的電場解析圖。
1...CV電纜線(電纜線)
2...電纜線端末
3...橡膠應力錐
4...絕緣流體
5...碍管
11...電纜線導體
12...電纜線絕緣體
13...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
13'...外部半導電
14...電纜遮蔽層
15...電纜線套管
16...錐形部
17...模組半導電層
18...座床
19...接地線
20...導體端子
21...上部金具
22...底部金具
23...金屬製配接器
23a...凸緣
23b...凸緣
24...下部銅管
25...防蝕層
26...螺絲
27...支持碍子
28...架台
30...上部導體
32...金具
32c...凸緣
L2...第2處理部

Claims (2)

  1. 一種電纜線終端連接頭,其中具備:電纜線端末,該電纜線端末具有外部半導電層,該外部半導電層為經由電纜線端部之分段剖剝處理使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及電纜線絕緣體露出,並在該電纜線外部半導電層之前端側上施予既定處理而形成;及以橫跨於前述外部半導電層的方式而裝配於前述電纜線絕緣體外周上的橡膠應力錐;以及包圍著前述電纜線端末及前述橡膠應力錐,並在內部充填絕緣流體的碍管;前述電纜線絕緣體之外周部又可區分為組裝前述橡膠應力錐之第1處理部、直徑由前述第1處理部之前端部往前端側縮小而呈前端較窄狀之錐形部、及由前述錐形部之前端部至前述電纜線絕緣體之前端部為止的第2處理部,前述第1處理部之外徑是較前述橡膠應力錐之內徑為大,前述第2處理部之外徑是較前述橡膠應力錐之內徑為細小,同時前述第2處理部之前述電纜線絕緣體的厚度,至少是讓形成於前述電纜線絕緣體之徑方向電場,大於形成於前述第2處理部之軸方向電場,且在前述第1處理部之外表面實施既定的表面處理。
  2. 如請求項1之電纜線終端連接頭,其中在前述錐形部之外表面實施前述既定的表面處理。
TW100115633A 2010-06-07 2011-05-04 纜線終端連接部 TWI530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0139A JP5220804B2 (ja) 2010-06-07 2010-06-07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3047A TW201223047A (en) 2012-06-01
TWI530041B true TWI530041B (zh) 2016-04-11

Family

ID=45097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5633A TWI530041B (zh) 2010-06-07 2011-05-04 纜線終端連接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20804B2 (zh)
KR (1) KR101766436B1 (zh)
CN (1) CN102934307B (zh)
TW (1) TWI530041B (zh)
WO (1) WO20111551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104A (zh) * 2014-04-02 2014-06-18 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测试、耐压测试用应力环
KR102495310B1 (ko) * 2015-12-29 2023-02-01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케이블 접속함용 윤활 조성물
CN106961091A (zh) * 2016-01-11 2017-07-1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力电缆终端
KR101865851B1 (ko) * 2016-10-07 2018-06-11 주식회사 평일 활선작업기구
KR20210083056A (ko) 2019-12-26 2021-07-06 한국전력공사 활선 감지 기능을 갖는 특고압 케이블의 종단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613A (en) * 1981-02-16 1982-08-21 Hitachi Cable Cable terminal connector
JPH0297213A (ja) * 1988-09-30 1990-04-09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ケーブルの課電劣化試験用端末及びケーブルの課電劣化試験方法
JP3700913B2 (ja) * 1998-11-12 2005-09-2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方法
JP2003092814A (ja) * 2001-09-20 2003-03-28 Fujikura Ltd Cv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部形成方法
JP4685908B2 (ja) * 2007-09-26 2011-05-18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金具一体型ストレスコ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JP5386811B2 (ja) * 2007-10-05 2014-01-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90323A (ko) 2013-08-13
TW201223047A (en) 2012-06-01
JP5220804B2 (ja) 2013-06-26
CN102934307A (zh) 2013-02-13
CN102934307B (zh) 2016-06-08
KR101766436B1 (ko) 2017-08-08
JP2011259558A (ja) 2011-12-22
WO2011155110A1 (ja) 201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041B (zh) 纜線終端連接部
TWI425728B (zh) 與固定具形成一體的應力錐、及採用與固定具形成一體之應力錐的電纜終端連接部
TWI415352B (zh) 聚合物套管及使用該聚合物套管的纜線末端連接部
US10236672B2 (en) Dry power cable termination
CA2663988A1 (en) Pothead for use in highly severe conditions
TWI538317B (zh) 電纜終接系統
CN104813552A (zh) 具有线缆连接装置和线缆的防爆组件
JP4801182B2 (ja) ゴム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部
JP4547021B2 (ja)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TW200919885A (en) Conduction member of electric apparatus and joint of electric apparatus using it
JPH06131935A (ja) 配線,配管等の引き込み装置
CN112292788B (zh) 线束
CN110571565B (zh) 高压电线接头用快速连接装置
JP5548567B2 (ja) エポキシブッシング
JP5238016B2 (ja) 接続母線
JP6575039B2 (ja) 断線検知機能付きケーブル
JP6570578B2 (ja) ブッシング
CN114665428A (zh) 一种快插式防爆电缆引入装置及安装使用方法
JP2021005958A (ja) 被覆処理具
JP2002010464A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
JP2016144223A (ja) 絶縁筒、ケーブル終端接続構造および気中終端接続部
JP2017184323A (ja)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JPH01100881A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JPH08129913A (ja) 電力ケーブル
JP2015133838A (ja) 機器直結端末および機器直結端末の組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