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2788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2788B
CN112292788B CN201980018462.7A CN201980018462A CN112292788B CN 112292788 B CN112292788 B CN 112292788B CN 201980018462 A CN201980018462 A CN 201980018462A CN 112292788 B CN112292788 B CN 112292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portion
covering
thin
wire
se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84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2788A (zh
Inventor
河口智哉
末谷正晴
木村章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92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2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2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2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01B7/0275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comprising one or more extruded layers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线束(1)具有:电线(10),具有芯线(11)及将该芯线(11)覆盖的芯线包覆件(12);连接器(20),装配于该电线(10)的端部;以及密封构件(40),夹在所述电线(10)的所述包覆件(12)与所述连接器(20)之间。包覆件(12)在与所述密封构件(40)于径向重叠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减薄的薄壁部(12a)。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于汽车等的线束,已知具有电线和设置于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的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连接器具有在电线的芯线的末端设置的端子零件和保持端子零件的连接器壳体。为了抑制水等液体从连接器与电线之间浸入,在连接器壳体与电线的包覆件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4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上述的线束的密封构件形成为环形,通过与在密封构件的内侧设置的所述电线的包覆件之间产生预定的面压力,从而进行密封构件与电线的包覆件之间的密封(止水)。此时,包覆件由于来自密封构件的面压力而变形。但是,由于在连接器内产生的热而使得密封构件的劣化进行,有时密封构件与电线的包覆件之间的面压力降低,有可能不能维持密封性能。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密封性能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线束具有:电线,具有芯线及将该芯线覆盖的包覆件;连接器,装配于该电线的端部;以及密封构件,夹在所述电线与所述连接器之间,所述包覆件在与所述密封构件于径向重叠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减薄的薄壁部。
根据上述方式,所述包覆件通过在与所述密封构件于径向重叠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的厚度减薄的薄壁部,从而与构成为将密封构件装配于薄壁部以外的其他部位而产生相同压力的情况比较,可抑制由密封构件导致的变形量。因此,即使是例如由于在连接器内产生的热而导致密封构件的劣化、从而密封构件与薄壁部(包覆件)之间的面压力降低的情况,由密封构件导致的薄壁部的变形量与将密封构件装配于薄壁部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情况比较减小,因此可抑制在密封构件与薄壁部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维持密封性能。
在上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薄壁部通过将所述包覆件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压缩而形成。
根据上述方式,薄壁部通过将包覆件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压缩而形成,因此能够在将包覆件例如挤压成形后形成薄壁部,所以能够容易形成。
在上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薄壁部设置于所述包覆件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端部分开的位置。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将薄壁部设置于包覆件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端部分开的位置,从而薄壁部相对于包覆件的与所述薄壁部邻接的部位呈凹陷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密封构件的定位。
发明效果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几个方式的线束,能够维持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连接器周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夸张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在附图中,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
图1所示的线束1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电气设备(设备)2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对设置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前部的逆变器3和设置于比该逆变器3靠车辆后方的高压电池4进行电连接。线束1例如以在车辆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设。逆变器3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省略图示)连接。逆变器3由高压电池4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4例如是能够供给数百伏特的电压的电池。
线束1具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电线10、安装于电线10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20、以及将多条电线10一并包围的保护管30。一方连接器20与逆变器3连接,另一方连接器20与高压电池4连接。作为保护管3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或树脂制的管、由树脂等构成且具有可挠性的波纹管、橡胶制的防水盖,或者将这些组合使用。保护管30例如对收纳于内部的电线10进行保护使其免遭飞翔物、液体。
电线10具有芯线11和将芯线11的外周包覆的包覆件12。作为芯线11,例如能够使用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构成的绞线。作为芯线1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电性优良的金属。包覆件12例如将芯线11的外周面遍及全周以密合状态包覆。包覆件12例如通过交联聚乙烯等绝缘材料构成。包覆件12例如能够通过针对芯线11的挤压成形(挤压包覆)而形成。
如图2所示,连接器20具有端子零件21和连接器壳体22。
端子零件21与各电线10的末端部连接。端子零件21具有筒部21a和端子部21b。筒部21a通过敛紧压接于电线10的芯线11而与电线10的芯线11电连接。
连接器壳体22形成为例如大致筒状。连接器壳体22通过树脂构件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在连接器壳体22的内周面22a与包覆件12之间具有密封构件40。
密封构件40能够使用例如橡胶栓。密封构件40在连接器壳体22的内周面22a与包覆件12之间遍及整个周向以密合状态保持于连接器壳体22及包覆件12。在连接器壳体22、且相对于密封构件40与端子零件21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止动体50。
在此,包覆件12的与密封构件40在径向抵接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的厚度薄的薄壁部12a。薄壁部12a在包覆件12的相对于端部12e分开的位置上遍及包覆件12的整个周向而形成。薄壁部12a呈比包覆件12的除薄壁部12a以外的部位的外周面12b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另外,薄壁部12a构成为其内周面12c与包覆件12的除薄壁部12a以外的部位的内周面12d成为大致同一面。薄壁部12a例如通过在将包覆件12加热使其成为容易变形的状态并将包覆件12向径向内侧压缩后进行冷却而形成。另外,薄壁部12a在密封构件40安装于包覆件12的外周前形成。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在包覆件12中与密封构件40于径向重叠的(抵接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的厚度减薄的薄壁部12a。由此,即使是从密封构件40向包覆件12侧(径向内侧)施加压力的情况,薄壁部12a的变形量与包覆件12的除薄壁部12a以外的部位比较被限制,因此可抑制由密封构件40的压力导致的薄壁部12a的变形量。
记载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包覆件12通过在与密封构件40于径向重叠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的厚度减薄的薄壁部12a,从而与构成为将密封构件40装配于薄壁部12a以外的其他部位而产生相同压力的情况比较,可抑制由密封构件40导致的变形量。因此,即使是例如由于在连接器20内产生的热而使得密封构件40的劣化进行,从而密封构件40与薄壁部12a(包覆件12)之间的面压力降低的情况,由密封构件40导致的薄壁部12a的变形量与将密封构件40装配于薄壁部12a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情况比较减小,因此可抑制在密封构件40与薄壁部12a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维持密封性能。
(2)薄壁部12a通过包覆件12的一部分被向径向内侧压缩而形成,因此能够在将包覆件12例如挤压成形后形成薄壁部12a,所以能够容易形成薄壁部12a。
(3)通过将薄壁部12a设置于包覆件12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端部12e分开的位置,从而薄壁部12a相对于包覆件12的与所述薄壁部12a邻接的部位呈凹陷形状,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密封构件40的定位。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薄壁部12a设置于包覆件12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端部12e分开的位置上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从一方端部12e到另一方端部12e之间的预定位置减薄厚度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向径向内侧压缩而形成薄壁部12a,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切削等将包覆件12的一部分减薄而构成薄壁部12a。
·包覆件12的外周面(12a、12b)有时称为包覆件12的径向向外面。密封构件40的外周面及内周面有时称为密封构件40的径向向外密封面及径向向内密封面。
·包覆件12的薄壁部12a在长度方向上的包覆件12的局部位置上形成于包覆件12的外周面,有时称为包覆件12的(或者电线10的)小直径部。作为长度方向上的薄壁部12a的两侧部分的非薄壁部、例如包覆件12的除了薄壁部12a之外的剩余部分有时称为包覆件12的大直径部。非薄壁部即大直径部处的包覆件12的直径有时称为第1直径。在密封构件40与包覆件12的小直径部没有接触的状态下,小直径部中的包覆件12的直径具有小于第1直径的第2直径。在图示的例子中,包覆件12是单一的包覆件层。
·密封构件40被连接器壳体22的内周面22a和包覆件12的小直径部的外周面在径向夹着,在连接器壳体22的内周面22a与包覆件12的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之间在径向以压缩状态被保持。密封构件4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与连接器壳体22的内周面22a和包覆件12的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优选液密地密合。在图示的例子中,密封构件40是单一的构件或者一体构件。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密封构件40没有与包覆件12的小直径部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包覆件12的小直径部和在长度方向上位于该小直径部的两侧的大直径部,在包覆件12形成两个台阶,那些台阶有时称为包覆件12的顶端侧台阶面及基端侧台阶面。
·在非限定性的例子中,密封构件40包括离端子零件21近的顶端侧环形端面和离连接器壳体22的开口近的基端侧环形端面。在轴方向上位于薄壁部12a的两侧的非薄壁部有时称为顶端侧非薄壁部和基端侧非薄壁部。薄壁部12a的轴方向长度比密封构件40的轴方向长度、即密封构件40的顶端侧环形端面到基端侧环形端面的长度长。因此,密封构件40不与顶端侧非薄壁部及基端侧非薄壁部的一方或者双方接触。
·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也可以适当组合。
本公开包括以下安装例。并不用于限定,作为辅助理解而标注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
[附记1]按照几个安装例的线束(1)具备:电线(10),具有芯线(11)和将该芯线(11)覆盖的绝缘包覆层(12);端子零件(21),固定于从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端面(12e)突出的所述芯线(11)的露出的顶端部;连接器壳体(22),具有用于使所述电线(10)通过的开口和至少将所述芯线(11)和所述端子零件(21)的连接部分从外侧包围的内周面(22a);管状的密封构件(40),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2)的所述内周面(22a);以及止动体(50),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2)的所述开口,与所述密封构件(40)接触而防止所述密封构件(40)从所述连接器壳体(22)脱落,所述绝缘包覆层(12)具有小直径部(12a)和大直径部(12b),小直径部(12a)在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径向向外面(12a、12b)中形成于长度方向上的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局部位置(12a),大直径部(12b)在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径向向外面(12a、12b)中形成于除所述小直径部(12a)之外的部位,所述密封构件(40)由所述连接器壳体(22)的所述内周面(22a)和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小直径部(12a)的径向向外面在径向夹着,在所述连接器壳体(22)的所述内周面(22a)与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小直径部(12a)的径向向外面之间在径向以压缩状态被保持。
[附记2]在几个安装例中,在所述密封构件(40)与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小直径部不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大直径部(12b)是具有第1厚度的厚壁部,在所述密封构件(40)与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小直径部不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小直径部(12a)是具有比所述厚壁部的所述第1厚度小的第2厚度的薄壁部。
[附记3]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非薄壁部(12b)在以预定的压力被向径向压缩时具有第1最大压缩变形量,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薄壁部(12a)在以所述预定的压力被向径向压缩时具有比所述第1最大压缩变形量小的第2最大压缩变形量。
[附记4]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薄壁部(12a)在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局部位置上将所述径向向外面(12a)从外侧压缩而形成。
[附记5]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薄壁部(12a)通过将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所述局部位置从所述绝缘包覆层(12)的外侧切削而形成。
[附记6]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密封构件(40)包括离所述端子零件(21)近的顶端侧环形端面和离所述连接器壳体(22)的所述开口近的基端侧环形端面,所述薄壁部(12a)的轴方向长度比所述密封构件(40)的所述顶端侧环形端面到所述基端侧环形端面的长度即所述密封构件(40)的轴方向长度长。
[附记7]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大直径部(12b)是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小直径部(12a)的两侧的两个大直径部(12b),所述两个大直径部(12b)和所述小直径部(12a)在它们之间形成两个环形的台阶面,所述密封构件(40)不与所述两个环形的台阶面的一方或者双方接触。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方式具体化对,这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或者其一个或者多个方式)中说明的部件中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将几个部件组合。本发明的范围能够参照权利要求书,与权利要求书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一起确定。
附图标记说明
1:线束
10:电线
11:芯线
12:包覆件
12a:薄壁部
20:连接器
40:密封构件

Claims (3)

1.一种线束,具有:电线,具有芯线及将该芯线覆盖的包覆件;连接器,装配于该电线的端部;以及密封构件,夹在所述电线与所述连接器之间,所述线束的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在与所述密封构件于径向重叠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位减薄的薄壁部,
所述包覆件在长度方向上的所述薄壁部的两侧具有顶端侧非薄壁部及基端侧非薄壁部,
在所述薄壁部与所述顶端侧非薄壁部之间形成有第1环形台阶面,在所述薄壁部与所述基端侧非薄壁部之间形成有第2环形台阶面,
所述密封构件不与所述第1环形台阶面及所述第2环形台阶面的一方或者双方接触,从所述第1环形台阶面及所述第2环形台阶面的一方或者双方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通过所述包覆件的一部分被向径向内侧压缩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设置于所述包覆件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端部分开的位置。
CN201980018462.7A 2018-03-30 2019-03-11 线束 Active CN112292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9925A JP6973245B2 (ja) 2018-03-30 2018-03-30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8-069925 2018-03-30
PCT/JP2019/009568 WO2019188161A1 (ja) 2018-03-30 2019-03-11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2788A CN112292788A (zh) 2021-01-29
CN112292788B true CN112292788B (zh) 2022-04-19

Family

ID=6806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8462.7A Active CN112292788B (zh) 2018-03-30 2019-03-11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8136B2 (zh)
JP (1) JP6973245B2 (zh)
CN (1) CN112292788B (zh)
DE (1) DE112019001728T5 (zh)
WO (1) WO2019188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5219B2 (ja) * 2018-03-30 2021-10-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8589A (ja) * 1990-07-10 1992-03-04 Nec Corp 銅張積層板
JPH0468589U (zh) 1990-10-25 1992-06-17
JPH08306428A (ja) * 1995-04-28 1996-11-22 Fuji Hoon Seisakusho:Kk 電線接続部品
JP2002254468A (ja) * 2001-02-27 2002-09-11 Aisin Seiki Co Ltd ハーネスの取出し構造
JP2008204960A (ja) * 2008-05-28 2008-09-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0073485A (ja) * 2008-09-18 2010-04-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5722570B2 (ja) * 2010-08-09 2015-05-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路の防水構造
JP2012243699A (ja) * 2011-05-24 2012-12-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部品セット
US9466915B2 (en) * 2011-10-03 2016-10-11 Bal Seal Engineering, Inc. In-line connec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JP5886159B2 (ja) * 2012-07-25 2016-03-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JP5935787B2 (ja) * 2013-11-27 2016-06-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CN110311269B (zh) * 2018-03-20 2022-12-16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同轴电缆、同轴连接器和保护罩的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8161A1 (ja) 2019-10-03
JP2019179737A (ja) 2019-10-17
US20210013669A1 (en) 2021-01-14
JP6973245B2 (ja) 2021-11-24
US11228136B2 (en) 2022-01-18
DE112019001728T5 (de) 2020-12-24
CN112292788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8616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US9748704B2 (e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US9466967B2 (en) Oil-cooled equipment harness
US20130017719A1 (en) Connector
JP2014146435A (ja) コネクタ構造
CN110402620B (zh) 电磁屏蔽部件及线束
CN112292788B (zh) 线束
CN111903007B (zh) 线束
CN111869015B (zh) 线束
US11881658B2 (en) Wire harness
WO2017061249A1 (ja) コネクタ
US20230352920A1 (en) Wire harness
US20230343486A1 (en) Wire harness
US20160163423A1 (en) Shielded wire and wire harness
US20230339415A1 (en) Wire harness
US20230343485A1 (en) Wire harness
KR101420296B1 (ko) 클로즈 바렐 단자 및 그의 수밀접속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