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4307B -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4307B
CN102934307B CN201180027871.7A CN201180027871A CN102934307B CN 102934307 B CN102934307 B CN 102934307B CN 201180027871 A CN201180027871 A CN 201180027871A CN 102934307 B CN102934307 B CN 102934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tress cone
process portion
cable insulation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8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4307A (zh
Inventor
李国纪
濑间信幸
高安央也
足立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C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WCC Showa Cabl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CC Showa Cabl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CC Showa Cable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3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02G15/064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21Use of solid insulating compounds resistant to the contacting fluid dielectrics and their decomposition products, e.g. to SF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8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 H01H33/9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 H01H33/91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the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air or g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02G15/064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 H02G15/068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connected to the cable shield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减少电缆绝缘体的表面处理范围,从而实现橡胶应力锥插入时劳力和时间的减少,并实现组装作业的省力化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在电缆末端(2)中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跨越外部半导电层(13’)而安装有橡胶应力锥(3)。绝缘管(5)包围电缆末端(2)和橡胶应力锥(3)并在内部填充有绝缘流体(4)。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被划分为安装有橡胶应力锥(3)的第一处理部(L1)和从该处理部(L1)的前端部开始直到电缆绝缘体(12)的前端部的第二处理部(L2)。处理部(L1)的外径比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粗,处理部(L2)的外径比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细。另外,处理部(L2)中的电缆绝缘体(12)具有至少使得电缆绝缘体(12)的径向所产生的电场V1(kV/mm)比处理部(L2)的轴向所产生的电场V2(kV/mm)大。

Description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特别涉及在电缆绝缘体的外周安装有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275kV级的高压CV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终端连接组件中,如图1所示,在电缆绝缘体100的外周安装橡胶应力锥110,通过将该橡胶应力锥110向环氧树脂座120按压,从而确保电缆绝缘体100和橡胶应力锥110的界面的绝缘(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在这样构成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中,为了在电缆绝缘体100的外周部和橡胶应力锥110的内周部之间施加规定的表面压力,需要使橡胶应力锥110的内径比电缆绝缘体100的外径小,另外,为了提高所述界面的密接性,需要在作业现场对电缆绝缘体100的外周部进行处理。具体而言,需要对从外部半导电层130的前端部跨越到电缆绝缘体100的前端部的区间(以下称为“整修范围”)L0,例如利用玻璃磨光机或砂纸等进行研磨而进行镜面加工(例如专利文献2)。
但是,在这种结构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中存在以下的难点:整修范围L0例如在2~3m左右,所以橡胶应力锥110的插通行程长度较长,进而,电缆200的剥线处理等需要许多时间(每一相需要2~3小时左右),另外,橡胶应力锥110的安装也需要劳力和时间
此外,图中,符号210表示橡胶应力锥110的按压装置,220表示防腐层,300表示绝缘管,310表示底部金属配件,320表示下部金属配件,400表示绝缘流体,500表示上部金属配件,600表示上部罩,700表示支承绝缘子。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1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72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减少电缆绝缘体的表面处理范围并且减轻橡胶应力锥插通时的劳力和时间,从而能够大幅度地使组装作业省力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包括:电缆末端,通过电缆端部的剥线处理而露出了电缆外部半导电层和电缆绝缘体,并具有通过对该电缆外部半导电层的前端侧实施组装橡胶应力锥所需要的处理而形成的外部半导电层;橡胶应力锥,在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外周以跨越所述外部半导电层的方式被安装;以及绝缘体管,包围所述电缆末端和所述橡胶应力锥,并在内部填充有绝缘流体,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划分为:安装有所述橡胶应力锥的第一处理部;直径从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前端部向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前端侧逐渐缩小的头细状的锥形部;以及从所述锥形部的前端部开始直到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前端部为止的第二处理部,该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橡胶应力锥的内径,所述第二处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橡胶应力锥的内径,且所述第二处理部中的所述电缆绝缘体具有至少使得施加于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径向上的电场大于施加于所述第二处理部的轴向上的电场的厚度,对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外表面实施了在所述橡胶应力锥和所述电缆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得到所需的电气特性那样的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是在第一形态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基础上,对锥形部的外表面实施了所述表面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具有以下的效果。
第一,通过电缆端部的剥线处理而露出的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划分为安装有橡胶应力锥的第一处理部和位于比第一处理部靠前端侧的位置而直到电缆绝缘体的前端部的第二处理部,且,第二处理部的外径比橡胶应力锥的内径细,所以橡胶应力锥在第二处理部的插通变得简单,进而,橡胶应力锥的安装所需的劳力和时间比以往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大幅度地减轻。
第二,对第一处理部的外表面实施规定的表面处理,电场低的第二处理部中的电缆绝缘体至少具有使电缆绝缘体的径向产生的电场比第二处理部的轴向产生的电场大的厚度即可,所以,例如通过粗刨而完成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的处理,与此相应,不需要以往的利用砂纸等进行的电缆绝缘体的表面处理,进而,与以往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轻电缆处理所需的劳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的处理状况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橡胶应力锥的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橡胶应力锥向电缆绝缘体的安装状况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电场分析图。
符号标记说明
1CV电缆(电缆)
2电缆末端
3橡胶应力锥
4绝缘流体
5绝缘管
12电缆绝缘体
13电缆外部半导电层
16锥形部
L1第一处理部
L2第二处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
图2是适合于对275kV的CV电缆的户内外终端连接组件的本发明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部分剖面图。图3表示本发明的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的处理状况。
在图2和图3中,本发明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包括:对CV电缆1的端部进行剥线处理而得到的电缆末端2;在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跨越后述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前端部(高压侧)而安装的橡胶应力锥3;和绝缘管5,其由瓷质绝缘管等构成,包围电缆末端2和橡胶应力锥3,并在内部填充有由绝缘油构成的绝缘流体4。
如下所述那样组装这样构成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首先,CV电缆1构成为,在电缆导体11上依次设置有电缆内部半导电层(未图示)、电缆绝缘体12、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由皱纹铝护套等构成的电缆屏蔽层14和由氯乙烯护套等构成的电缆护套15。此外,通常,通过同时将三层进行挤塑被覆而形成电缆内部半导电层、电缆绝缘体12和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
这样构成的CV电缆1的端部通过剥线处理而依次露出电缆屏蔽层14、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电缆绝缘体12和电缆导体11。
在安装橡胶应力锥3之前,如图3所示,将这样露出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划分为后端侧(图中下侧)的第一处理部L1、前端侧(图中上侧)的第二处理部L2、设置于第一处理部L1和第二处理部L2之间的锥形部16而进行了电缆处理。
具体而言,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被划分为安装橡胶应力锥3的第一处理部L1、从第一处理部L1的前端部(高压侧)开始向前端侧(第二处理部L2侧)直径圆滑地缩小的头细状的锥形部16、从锥形部16的前端部(高压侧)开始直到电缆绝缘体12的前端部(高压侧)为止的第二处理部L2。
对与第一处理部L1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实施“规定的表面处理”即“为了在橡胶应力锥3和电缆绝缘体12之间的界面得到所需的电气特性那样的表面处理”。例如,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玻璃磨光机或砂纸等对第一处理部L1进行研磨等而进行镜面加工。在适用于电压低的等级时,也可以例如只是利用砂纸进行整修而不是进行镜面加工。
另外,第一处理部L1的外径被设置得比后述的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粗。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处理部L1的外径和橡胶应力锥3的插入孔的内径之间的直径差被设为至少2mm左右,通过将该直径差设为至少2mm左右能够提高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和橡胶应力锥3的插入孔的内周部之间的界面的密接性。
其次,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如以下所述那样与第一处理部L1相比电场低,所以,例如可以对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进行粗刨而使其比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细。
这里,在将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的径向产生的电场设为V1(kV/mm),将第二处理部的轴向(沿面方向)产生的电场设为V2(kV/mm)的情况下,如果存在V1>V2的关系,则由于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中产生的电场低,所以,即使使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径比应力锥的内径细,即,即使使该外径比规定的厚度薄,在电气上也不会产生问题。关于此点,在后述的图6的说明部分进行说明。从而,通过例如利用专用的剥线工具(未图示)对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进行刨削,可以将电缆绝缘体12的外径整修成比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细。
这种情况下,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如果存在V1>V2的关系,则,即使是极其薄的厚度,只要在电缆导体11上存在电缆绝缘体12,在电气上就是足够的。从而,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即使是在通过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对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进行了粗刨的状态、在外表面形成有凸凹的状态、椭圆形状,也不会特别地在电气特性上产生问题。由此,与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表面不需要以往的表面处理。
另外,在电缆绝缘体12的第一处理部L1和第二处理部L2之间设置有锥形部16,与上述的第一处理部L1同样,也对该锥形部16的外表面实施“规定的表面处理”即“为了在橡胶应力锥3和电缆绝缘体12之间的界面得到所需的电气特性那样的表面处理”。
由此,在将橡胶应力锥3向电缆绝缘体12插通时,由于从锥形部16到第一处理部L1橡胶应力锥3的内周开始与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进行密接,所以能够防止微小的空气卷入到橡胶应力锥3和电缆绝缘体12之间的界面,从而能够提供电气特性优异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并且,通过对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的前端侧(高压侧)实施“规定的处理”,从而形成组装所需要的外部半导电层13’。即,所谓“规定的处理”是“形成组装橡胶应力锥3时所需要的外部半导电层13’”。在图2中,作为规定的处理,为了使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和电缆绝缘体12之间的高低差消失,而在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的前端部(高压侧),形成以跨越经过剥线的电缆绝缘体12和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的前端部的方式缠绕半导电性自融合性的胶带(ACP胶带等)从而经过处理得到的成型半导电层17,从而形成组装橡胶应力锥3所需要的外部半导电层13’。另外,在组装橡胶应力锥后得到所需要的电气特性的情况下,作为规定的处理,也可以不缠绕半导电性自融合性的胶带,而只在剥线后的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形成外部半导电层13’。
此外,图中,分别地,符号18表示设置在电缆屏蔽层14的外周的底座,19表示接地线,20表示安装在电缆导体11的前端部的导体端子,21表示上部金属配件,22表示底部金属配件,23表示气密地安装在底部金属配件22的上面的圆筒状的金属制的隔离套筒,24表示下部铜管,25表示跨越电缆护套和下部铜管24之间而设置的防腐层,26表示螺栓,27表示支承绝缘子,28表示支架。
图4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橡胶应力锥3的一实施例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剖面图。此外,在该图中,对与图2和图3共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图3和图4中,本发明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包括:应力锥主体31,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在电缆绝缘体12的第一处理部L1的外周跨越外部半导电层13’的前端部(高压侧,图中为上侧)而被安装;和金属配件32,其包围外部半导电层13’,在应力锥主体31的低压侧一体地被设置,该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整体呈圆筒状。在该实施例中,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全长是405mm左右,应力锥主体31的外径被设为180mm左右,设置于应力锥主体31的中心的插入孔33的内径被设为64mm左右。
应力锥主体31包括:配置于后端侧(低压侧,图中下侧)的由硅酮橡胶等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圆筒状的半导电体部34;在半导电体部34的前端侧(图中上侧)其后端部(图中下侧)与半导电体部34同心状地连续设置的由硅酮橡胶等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圆筒状的绝缘体部35;和在绝缘体部35的后端部连续设置的、在半导电体部34的外周一体地设置的由硅酮橡胶等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圆筒状的绝缘保护层36,这些半导电体部34、绝缘体部35和绝缘保护层36与后述的金属配件32一起,通过模压而被一体化。
在半导电体部34的前端部设置有电场缓和部37,该电场缓和部37具有从半导电体部34的前端部附近的内周部(上升部)开始向绝缘体部35的前端部的外周部以慢坡直径逐渐扩大的弯曲成喇叭状的界面,另外,在后端部的外周边缘部以与半导电体部34同心状地向后端侧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半导电裙板部38。该半导电体部34和半导电裙板部38一体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半导电体部34的包括半导电裙板部38的轴向长度被设为180mm左右,外径被设为156mm左右,其中,半导电裙板部38的轴向长度被设为40mm左右。另外,在半导电体部34的上升部附近,应力锥主体31具有能够对与电缆绝缘体12和电缆外部半导电层13之间的界面作用充分的紧固力的厚度。
在绝缘体部35的前端部的外周设有朝向前端部以慢坡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的外表面39,另外,在高压侧端部的内周边缘部,与绝缘体部35同心状地设有具有从高压侧端部附近向高压侧端部以慢坡直径逐渐扩大那样的内表面的喇叭状的凹陷部40。通过设置这样的凹陷部40,能够防止在应力锥主体31的前端部中的绝缘流体4、应力锥主体31的绝缘体部35、电缆绝缘体12的三联点(triplejunction)P处电场集中。
在该实施例中,凹陷部40的深度被设为60mm左右、凹陷部40的小径部的口径被设为80mm左右、大径部的口径被设为120mm左右。
另外,在绝缘保护层36的后端部,以与绝缘保护层36同心状地向后端侧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绝缘裙板部41。该绝缘保护层36和圆筒状的绝缘裙板部41一体形成。这里,绝缘裙板部41在半导电裙板部38的外周一体地被设置,且,绝缘裙板部41的后端部比半导电裙板部38的后端部更向后端侧延伸,在延伸后的绝缘裙板部41的低压侧端部的内周设置有环状的突起32e。在该实施例中,绝缘裙板部41的轴向长度被设为是半导电裙板部38的2倍左右。另外,绝缘裙板部41的厚度被设为半导电裙板部38的厚度的2倍左右。并且,包括绝缘裙板部41且包括绝缘保护层36的、绝缘体部35的外径被设为180mm左右,包括绝缘裙板部41且包括绝缘保护层36的、轴向的长度被设为370mm左右。
金属配件32包括:第一圆筒部32a,其外周部与半导电裙板部38的内周部密接;第二圆筒部32b,在第一圆筒部32a的后端侧以同心状连续设置,其外周部与绝缘裙板部41的内周部密接;第三圆筒部32d,在第二圆筒部32b的后端侧以同心状连续设置,在其后端部的外周具有凸缘32c,第一圆筒部32a、第二圆筒部32b和第三圆筒部32d的内周面共面。
另外,第一圆筒部32a的外径被设为比第二圆筒部32b的外径小,在第二圆筒部32b的后端部设置有与环状的突起32e卡合的环状的凹槽32f。在该实施例中,利用铝形成金属配件32,凸缘32c的外径被设为195mm左右,金属配件32的内径被设为136mm左右。
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具有这样的应力锥主体31和金属配件32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首先,对应力锥主体31的半导电橡胶部分、即半导电体部34和半导电裙板部38进行模具(模压)成型,将模具(模压)成型后的半导电橡胶部分(半导电体部34和半导电裙板部38)嵌入金属配件32。这种情况下,使半导电裙板部38的内周部和第一圆筒部32a的外周部抵接。然后,把成为一体的半导电橡胶部分(半导电体部34和半导电裙板部38)和金属配件32放入模具,通过模具(模压)成型,形成应力锥主体31的绝缘橡胶部分、即绝缘体部35、绝缘保护层36和绝缘裙板部41。从而,得到在应力锥主体31的低压侧一体地设置有金属配件32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具体而言,得到如下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即,分别地,金属配件32的第一圆筒部32a的外周部与应力锥主体31的半导电裙板部38的内周部抵接,金属配件32的第二圆筒部32b的外周部与应力锥主体31的绝缘裙板部41的内周部抵接,应力锥主体31的绝缘裙板部41的突起32e与金属配件32的第二圆筒部32b的凹槽32f嵌合。
接下来,基于图5说明向电缆绝缘体安装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橡胶应力锥3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安装方法。此外,在该图中,对与图2、图3和图4共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电缆绝缘体12的第一、第二处理部L1、L2的外表面涂覆硅酮油等润滑剂(未图示)。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支承绝缘子27等将在电缆末端2的电缆护套15端部附近配设的环状的底部金属配件22固定,并且,预先将以包围电缆末端2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外周的方式而配设的圆筒状的隔离套管23的下面侧(后端面侧)的凸缘23a气密地固定在底部金属配件22的上面侧(前端面侧)。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所示,使作为橡胶应力锥3的金属一体型应力锥,经过作为第二处理部L2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而使该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金属配件32从电缆末端2的前端部(高压侧)向隔离套筒23(参照图2)侧插通。
于是,电缆绝缘体12的第二处理部L2的外径形成得比构成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应力锥主体31的内径细,所以,在插通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时,没有摩擦阻力而简单地将应力锥主体31向电缆绝缘体12的第二处理部L2的外周部插通。
而且,若应力锥主体31到达头细状的锥形部16和第一处理部L1的前端部(高压侧),则,由于第一处理部L1的外径形成得比应力锥主体31的内径粗,所以利用与以前的橡胶应力锥的安装方法相同的方法使应力锥主体31从该到达位置滑动到规定位置。从而,能够在应力锥主体31的内周部与第一处理部L1的外周部密接的状态下、即在第一处理部L1的外周部和应力锥主体31的插入孔33(参照图4)的内周部之间施加规定的表面压力而确保了该界面的绝缘的状态下,安装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
被这样安装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金属配件32的凸缘32c的下面侧借助于O型环(未图示)与隔离套筒23的凸缘23b的上面侧抵接,利用螺栓(未图示)将两者固定,由此形成密封部(防油部)。
接下来,如图2所示那样,利用绝缘管5将电缆末端2的外周包围,将其低压侧端部放置于底部金属配件22上,并利用螺栓26将两者固定,在绝缘管5内填充硅酮油等绝缘流体4。
由此,确保了绝缘管5内空间的电绝缘性能。接下来,在绝缘管5的上部安装上部金属配件21,使电缆末端2侧的导体端子20贯通上部金属配件21,与上部导体30电连接。通过在电缆末端2的后端部形成防腐层25,完成了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组装。此外,在上部导体30连接有未图示的架空线、引入线等高电压导体。
图6是将电缆终端连接组件中的电场强度(电场应力)与比较例一起表示的电场分析图,图6A是作为比较例的使电缆绝缘体12的外径(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与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配合后的状态下的电场分析图,图6B是作为其他实施例的将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极端地切削后的状态下的电场分析图,具体而言,表示了将与电缆绝缘体12的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部分的外周部极端地切削后的状态下的电场分析图。图6A、图6B中,从中心轴向外侧,描绘了电缆导体11、电缆绝缘体12、绝缘管5内周面和绝缘管外周面(壁部)各自的轮廓线,在电缆绝缘体12和绝缘管5之间描绘了橡胶应力锥3的前端部附近的轮廓线,利用箭头表示这些轮廓线上的电场强度。此外,在图6A、图6B中,箭头表示电场强度,箭头线的长度越长表示电场强度越大。
根据图6A、图6B可知,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面(符号12所指示的线的外侧(图6中右侧)的与中心轴平行的线)上的箭头线的长度在配设有橡胶应力锥3的附近较长,随着从橡胶应力锥3向前端部移动而逐渐变短。即,可知电缆绝缘体12外周面的电场集中在配设有橡胶应力锥3的附近。因此,可知,即使与电缆绝缘体12的第二处理部L2对应的部分是极端薄的厚度,在电气上也没有问题。但是,在不存在上述的V1>V2的关系的情况下,即,在第二处理部L2的轴向产生的电场V2在电缆绝缘体的径向产生的电场以上的情况下,存在电缆绝缘体的径向有可能发生闪络破坏的问题。另外,当在第二处理部L2电缆导体11裸露的情况下,与此相应电缆绝缘体上的沿面距离变短,电场集中在裸露部分的电缆导体11,从而,存在有可能得不到作为电缆终端连接组件而需要的电气特性的问题。因此,需要满足V1>V2的关系的电缆绝缘体12的厚度。
如上所述,根据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通过CV电缆1端部的剥线处理而露出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被划分为:安装有橡胶应力锥3的第一处理部L1;从第一处理部L1的前端部开始向前端侧圆滑地直径逐渐缩小的头细状的锥形部16;和从锥形部16的前端部直到电缆绝缘体12的前端部为止的第二处理部L2,并且,第二处理部L2的外径被设得比橡胶应力锥3的内径细,从而,橡胶应力锥3在第二处理部L2的插通作业变得极其简单,进而,与以往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相比,橡胶应力锥3的安装所需的劳力和时间大幅度地减少。具体而言,在以往,需要2~3人的作业人员进行橡胶应力锥3的安装作业,而在本发明中,即使一人的作业人员也能够进行橡胶应力锥3的安装作业。
第二,只要对安装橡胶应力锥3的第一处理部L1以及理想情况下也对锥形部16进行电缆绝缘体12的规定的表面处理即可,因此,与以往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电缆绝缘体12的表面处理范围。具体而言,能够例如通过机械加工对通过上述的剥线处理而露出的电缆绝缘体12的处理长度的80%左右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使作为电缆绝缘体12的表面处理作业而极其费时间的电缆绝缘体12的规定的表面处理的范围成为20%左右。
第三,由于对第一处理部L1实施规定的表面处理,对第二处理部L2例如进行机械加工即可,即,由于在例如已经对第二处理部L2进行了机械加工的状态(对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进行了粗刨的状态)下完成电缆绝缘体12的外周部的处理,所以,与此相应,不需要利用砂纸等进行的电缆绝缘体12的镜面加工等规定的表面处理,进而,与以往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电缆处理所需的劳力和时间。
第四,当在第一处理部L1和第二处理部L2之间设置头细状的锥形部16的情况下,在将橡胶应力锥3向电缆绝缘体12插通时,能够无间隙地使橡胶应力锥3与该锥形部16的外周可靠地密接,进而,能够使密接后的橡胶应力锥3和锥形部16之间不产生空隙。
第五,在与第一处理部L1同样地对第一处理部L1和第二处理部L2之间的锥形部16实施了规定的表面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插通时刮伤橡胶应力锥3的内周,并且,能够防止微小的空气卷入橡胶应力锥3和电缆绝缘体12之间的界面,进而,能够提供电气特性优异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工业实用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利用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如下构成。
第一,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橡胶应力锥3而使用了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但是,也可以使用由半导电部和绝缘体部构成的、整体形状被设成纺锤形状的通常结构的橡胶应力锥(不具有金属配件的橡胶应力锥)。
第二,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利用硅酮橡胶形成橡胶应力锥3的情况,但是,例如也可以利用乙烯丙烯橡胶等形成该橡胶应力锥3。
第三,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绝缘管5内的绝缘流体4而填充了绝缘油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填充SF6气体等绝缘气体来代替绝缘油。
第四,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叙述了将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金属配件32安装于隔离套筒23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配设隔离套筒23,而将金属配件一体型应力锥的金属配件32气密地安装于底部金属配件22。
第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适用于户内外终端连接组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适用于气封式终端连接组件或油封式终端连接组件。
第六,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额定电压为275kV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低于275kV的电压或比此高的电压。
于2010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10-130139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Claims (2)

1.一种电缆终端连接组件,包括:
电缆末端,通过电缆端部的剥线处理而露出了电缆外部半导电层和电缆绝缘体,并具有通过对该电缆外部半导电层的前端侧实施组装橡胶应力锥所需要的处理而形成的外部半导电层;
所述橡胶应力锥,在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外周以跨越所述外部半导电层的方式被安装;以及
绝缘体管,包围所述电缆末端和所述橡胶应力锥,并在内部填充有绝缘流体,
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划分为:安装有所述橡胶应力锥的第一处理部;直径从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前端部向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前端侧逐渐缩小的头细状的锥形部;以及从所述锥形部的前端部开始直到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前端部为止的第二处理部,
该电缆终端连接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橡胶应力锥的内径,
所述第二处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橡胶应力锥的内径,且所述第二处理部中的所述电缆绝缘体具有至少使得施加于所述电缆绝缘体的径向上的电场大于施加于所述第二处理部的轴向上的电场的厚度,
对所述第一处理部的外表面实施了在所述橡胶应力锥和所属电缆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得到所需的电气特性那样的表面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对所述锥形部的外表面实施了所述表面处理。
CN201180027871.7A 2010-06-07 2011-04-05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Active CN102934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0139A JP5220804B2 (ja) 2010-06-07 2010-06-07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JP2010-130139 2010-06-07
PCT/JP2011/002023 WO2011155110A1 (ja) 2010-06-07 2011-04-05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4307A CN102934307A (zh) 2013-02-13
CN102934307B true CN102934307B (zh) 2016-06-08

Family

ID=45097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871.7A Active CN102934307B (zh) 2010-06-07 2011-04-05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20804B2 (zh)
KR (1) KR101766436B1 (zh)
CN (1) CN102934307B (zh)
TW (1) TWI530041B (zh)
WO (1) WO20111551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104A (zh) * 2014-04-02 2014-06-18 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测试、耐压测试用应力环
KR102495310B1 (ko) * 2015-12-29 2023-02-01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케이블 접속함용 윤활 조성물
CN106961091A (zh) * 2016-01-11 2017-07-1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力电缆终端
KR101865851B1 (ko) * 2016-10-07 2018-06-11 주식회사 평일 활선작업기구
KR20210083056A (ko) 2019-12-26 2021-07-06 한국전력공사 활선 감지 기능을 갖는 특고압 케이블의 종단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613A (en) * 1981-02-16 1982-08-21 Hitachi Cable Cable terminal connector
JPH0297213A (ja) * 1988-09-30 1990-04-09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ケーブルの課電劣化試験用端末及びケーブルの課電劣化試験方法
JP3700913B2 (ja) * 1998-11-12 2005-09-2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方法
JP2003092814A (ja) * 2001-09-20 2003-03-28 Fujikura Ltd Cv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部形成方法
JP4685908B2 (ja) * 2007-09-26 2011-05-18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金具一体型ストレスコ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JP5386811B2 (ja) * 2007-10-05 2014-01-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4307A (zh) 2013-02-13
KR20130090323A (ko) 2013-08-13
JP2011259558A (ja) 2011-12-22
JP5220804B2 (ja) 2013-06-26
KR101766436B1 (ko) 2017-08-08
TW201223047A (en) 2012-06-01
TWI530041B (zh) 2016-04-11
WO2011155110A1 (ja) 201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4307B (zh)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EP2264719B1 (en) High voltage device
US4714438A (en) Electric cable joints
CN104813552A (zh) 具有线缆连接装置和线缆的防爆组件
WO2003085795A1 (fr) Tube chemise en polymere, et connecteur de raccordement de cable utilisant ce tube
EP3172800B1 (en) Dry power cable termination
US1058123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ld shrinkable termination and assembly
CN103299498B (zh) 用于制造中压或高压电缆的接合组件的方法以及由所述方法获得的接合组件
JP4801182B2 (ja) ゴム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部
TW201513468A (zh) 電纜連接裝置
CA1073537A (en) Fluid assisted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al cable accessories
JP4195848B2 (ja) 気中終端用ポリマー套管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気中終端接続部
KR20090027190A (ko) 고전압 전력 케이블 종단 장치
US6997758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wo electrical power cables and a connection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JP4637085B2 (ja) 気中終端接続部用套管ユニット
JP4373970B2 (ja) ポリマー套管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CN109066341B (zh) 一种开关柜连接装置及安装方法
JP5097248B2 (ja)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JP6628245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導体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部
CN212587735U (zh)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CN219917638U (zh) 一种高压电缆接头结构
CN111834761B (zh) 用于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装置和方法及应用
JP5297446B2 (ja) ゴム母線
JPH039205Y2 (zh)
JPH09163580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シース絶縁型プレハブ接続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6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SWCC SHOWA CABLE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