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015B -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7015B
TWI527015B TW102132656A TW102132656A TWI527015B TW I527015 B TWI527015 B TW I527015B TW 102132656 A TW102132656 A TW 102132656A TW 102132656 A TW102132656 A TW 102132656A TW I527015 B TWI527015 B TW I5270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ixel
mod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9255A (zh
Inventor
福永容子
玉置昌哉
中西貴之
寺西康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9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9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0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96Generation of voltages supplied to electrode driv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6Pixel structures with a reflective area and a transmissive area combined in one pixel, such as in transflectance 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7Flicker reduction other than flicker reduction circuits used for single beam cathode-ray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兼備反射部與透過部之半透過型顯示裝置。又,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包括上述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
近年來,適於行動電話或電子紙等行動裝置之顯示裝置之需求不斷增加。在適於行動裝置之顯示裝置中,就外部光下之視認性、低消耗電力化之觀點而言反射型顯示裝置引人注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作為兼具外部光視認性與暗處視認性之顯示裝置,存在兼具透過型顯示裝置與反射型顯示裝置之特長之半透過型顯示裝置。該半透過型顯示裝置例如於1個像素內包括透過顯示區域(透過顯示部)與反射顯示區域(反射顯示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係以如下方式進行設計,即,藉由於透過顯示區域與反射顯示區域之交界形成階差,且將透過顯示區域之液晶層之厚度設定為反射顯示區域之大致2倍,而利用1次透過、2次反射使光通過液晶層時之相位差成為相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7713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9-93115號公報
在適於行動裝置之顯示裝置中,要求確保外部光視認性並且進一步降低消耗電力。透過型顯示裝置係背光裝置消耗其消耗電力之一半以上。與此相對,半透過型顯示裝置係太陽光下之外部光視認性優異。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半透過型顯示裝置由於將透過顯示區域之液晶層之厚度設定為反射顯示區域之液晶層之厚度之大致2倍,故而其透過開口部、及透過與反射之交界部成為反射之無效區域,反射顯示區域之開口率降低。因此,由於在室內等環境中若僅利用反射顯示進行顯示則畫面變暗而需要點亮背光裝置進行透過顯示,故而無法發揮反射顯示時之低消耗電力。
此處,為了驅動電力之低消耗電力化,例如考慮以未達反轉頻率30Hz(若換算為訊框率則為60fps)進行低速驅動。然而,於以未達反轉頻率30Hz(若換算為訊框率則為60fps)進行低速驅動之情形時,由於會產生閃爍而對利用者造成不適感故而無法採用。
本揭示係鑒於該問題點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閃爍之產生並且降低消耗電力之顯示裝置及包括其之電子機器。
如上所述,於本揭示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之一態樣中,包含:液晶層;透明電極,其配置於上述液晶層中環境光所入射之側;及反射電極,其配置於上述液晶層之與上述透明電極側相反側,且反射自上述液晶層到達之光;上述反射電極成為經分割之像素電極;由上述像素電極、上述透明電極、及夾持於其等之液晶層形成像素;於上述像素電極周邊形成開口。再者,設為如下設計,即,於上述開口部與上述反射電極部未積極地形成階差而無損反射電極面積。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包括:驅動電路,其藉由控制施加至上述像素電極及上述透明電極之電壓而控制施加至上述各像素之液晶層之電壓,從而驅 動各像素;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驅動電路之動作;上述各像素於對上述反射電極與上述透明電極之間施加相同電位之狀態(未對上述反射電極(即像素電極)與上述透明電極之間施加產生電位差之電壓之狀態、施加相同電位之狀態)下成為黑顯示,且於對上述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施加特定之電壓差之狀態下成為白顯示;上述驅動電路係根據影像信號以對上述各像素施加成為黑或白之電壓之方式進行切換。
又,於本揭示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之一態樣中,利用面積階調及常黑模式進行影像顯示。此處,面積階調係不使用中間階調而利用白黑2值進行階調,常黑模式係即便於在進行白顯示時對液晶施加之電壓於訊框期間中某程度地降低之情形時亦獲得穩定之亮度。因此,例如於進行訊框反轉驅動、1H反轉驅動、1V反轉驅動及點反轉等時,即便對各像素之液晶層施加之電壓於訊框期間中某程度地降低之情形時亦獲得穩定之亮度。又,由於如此般獲得穩定之亮度,故而於利用第1模式(反射顯示)進行影像顯示時,即便於使驅動頻率為低頻率之情形時亦可抑制閃爍之產生。
於設為重視反射開口率之設計而未將透過之液晶層之厚度最佳化之情形時,透過白顯示電壓係設定為於VT曲線上存在傾斜之部分(參照圖20),而存在即便白顯示之電壓稍微變動亦視認到閃爍之可能性。
為避免上述問題點,於本揭示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之一態樣中,上述控制部切換第1模式與第2模式,該第1模式以第1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驅動上述驅動電路,且使用由上述反射電極反射之光進行畫面顯示,該第2模式以高於上述第1頻率之第2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驅動上述驅動電路,且使用通過上述反射電極之開口之光進行畫面顯示。
於本揭示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之一態樣中,可於使用由反射電極反射之光進行畫面顯示之第1模式、與使用由反射電極反射之光及通過反射電極之開口之光進行畫面顯示之第2模式中以與各模式對應之液晶反轉頻率於畫面中進行顯示。如此,藉由調整液晶反轉頻率,可進行與各模式相應之控制,且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又,於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中,藉由使利用於低頻率驅動中難以避免閃爍之第2模式(透過顯示)進行影像顯示時之液晶反轉頻率高於第1模式,亦可較佳地抑制於使用通過反射電極之開口之光使影像顯示之情形時之閃爍。
根據本揭示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之一態樣,藉由於利用由反射電極反射之環境光顯示影像之第1模式之情形、與利用由反射電極反射之光及透過反射電極之光顯示影像之第2模式之情形中切換液晶反轉頻率,且利用面積階調及常黑模式進行影像顯示,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又,根據本揭示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由於未犧牲反射特性,故而於大多數環境中可利用不使用背光裝置之第1模式顯示影像,由於可降低液晶反轉頻率之頻率,故而可降低消耗電力。又,藉由於利用使用背光裝置之第2模式進行影像顯示時提高液晶反轉頻率,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因此,可抑制閃爍之產生並且實現低消耗電力化、且確保暗處視認性。
1‧‧‧顯示裝置
2‧‧‧液晶模組
3‧‧‧光源模組
10‧‧‧下側基板
10a‧‧‧下側基板
11‧‧‧驅動基板
12‧‧‧絕緣層
13‧‧‧反射電極層
13A‧‧‧部分電極
13B‧‧‧部分電極
13C‧‧‧部分電極
13D‧‧‧部分電極
13E‧‧‧部分電極
13F‧‧‧部分電極
13G‧‧‧部分電極
14‧‧‧配向膜
15‧‧‧1/4λ板
16‧‧‧1/2λ板
17‧‧‧偏光板
19‧‧‧透過電極
20‧‧‧上側基板
20A‧‧‧像素
21‧‧‧配向膜
22‧‧‧透明電極層
23‧‧‧濾色器(CF)層
23A‧‧‧濾色器
24‧‧‧透明基板
25‧‧‧光擴散層
25A‧‧‧第1區域
25B‧‧‧第2區域
26‧‧‧光擴散層
26A‧‧‧第1區域
26B‧‧‧第2區域
27‧‧‧1/4λ板
28‧‧‧1/2λ板
29‧‧‧偏光板
30‧‧‧液晶層
31‧‧‧背光單元
32‧‧‧光源
34‧‧‧導光板
40‧‧‧驅動電路
42‧‧‧控制部
44‧‧‧狀態檢測部
54‧‧‧開關元件
55‧‧‧開關元件
56‧‧‧開關元件
57‧‧‧記憶部
60‧‧‧像素
62‧‧‧像素電極
64‧‧‧配線
66‧‧‧配線
68‧‧‧開口
69‧‧‧開口
70‧‧‧開口
72‧‧‧環境光
74‧‧‧影像光
76‧‧‧影像光
80‧‧‧範圍
82‧‧‧範圍
84‧‧‧範圍
100‧‧‧電子機器
111‧‧‧本體部
112‧‧‧顯示體部
113‧‧‧顯示裝置
114‧‧‧顯示畫面
115‧‧‧操作按鈕
116‧‧‧送話部
117‧‧‧受話部
120‧‧‧控制裝置
AX1‧‧‧散射中心軸
AX2‧‧‧散射中心軸
AX14‧‧‧摩擦方向
AX21‧‧‧摩擦方向
AX27‧‧‧光學軸
AX28‧‧‧光學軸
AX29‧‧‧透過軸
CL‧‧‧液晶元件
COM‧‧‧共用連接線
DTL‧‧‧信號線
FRP‧‧‧控制脈衝
GATE‧‧‧掃描信號
L1‧‧‧外部光
L2‧‧‧光
L3‧‧‧散射光
Lc1‧‧‧亮度
Ld1‧‧‧亮度
S10‧‧‧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14‧‧‧步驟
S16‧‧‧步驟
S18‧‧‧步驟
SIG‧‧‧資料
t1‧‧‧時間
t2‧‧‧時間
Tr‧‧‧電晶體
V1‧‧‧電位差
V2‧‧‧電壓
Vcom‧‧‧對向電位
VCOM‧‧‧共用電位
Vsig‧‧‧信號電壓
WSL‧‧‧掃描線
XFRP‧‧‧控制脈衝
圖1係表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顯示裝置之液晶模組與光源模組之構成之一例之剖面圖。
圖3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反射電極之配置圖案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4A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各像素之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4B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各像素之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4C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各像素之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5A係表示圖2之光擴散層之構成之一例之剖面圖。
圖5B係表示圖2之光擴散層之構成之一例之剖面圖。
圖6係表示圖2之光擴散層之視角特性之一例之圖。
圖7A係表示自影像顯示面側觀察顯示裝置時之各構成要素之透過軸、光學軸、散射中心軸、摩擦方向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7B係表示顯示裝置成為圖7A之構成時之閃爍明顯之方向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像素電極之構成之一例之電路圖。
圖9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驅動波形之一例之波形圖。
圖10係表示時間頻率與閃爍之關係之一例之曲線圖。
圖11係用以對圖2之顯示裝置之動作進行說明之說明圖。
圖12係表示常黑型顯示模式中之施加電壓與反射率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13係表示反射率與亮度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14係表示常白型顯示模式中之施加電壓與反射率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15係表示省略圖2之光擴散層時之施加電壓與顯示亮度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16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施加電壓與顯示亮度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17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像素之構成之另一例之電路圖。
圖18係用以對圖2之顯示裝置之像素之動作進行說明之時序圖。
圖19係表示對MIP供給之電壓之波形之曲線圖。
圖20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之電壓與透過率及反射率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21係圖20之一部分放大圖。
圖22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23係用以對顯示裝置之另一例進行說明之說明圖。
圖24係表示一應用例之電子機器之構成之一例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說明係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實施形態(顯示裝置)
可根據驅動模式切換液晶反轉頻率、 面積階調、常黑模式、低液晶反轉頻率及
2.應用例(電子機器)
將上述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應用於電子機器之例
<1.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可應用於包括反射電極、設置於各像素之光閘、及背光裝置之平板型(平面型)顯示裝置。作為此種平板型顯示裝置,可例示使用液晶顯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面板之顯示裝置、使用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之顯示裝置等。
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可應用於單色顯示對應之顯示裝置、彩色顯示對應之顯示裝置之任一者。此處,於設為彩色顯示對應之顯示裝置之情形時,成為形成彩色圖像之單位之1個像素(單位像素)成為包含複數個副像素(子像素)。更具體而言,於彩色顯示對應之顯示裝置中,1個像素例如包含顯示紅色(Red;R)之副像素、顯示綠色 (Green;G)之副像素、顯示藍色(Blue;B)之副像素之3個副像素。
1個像素並不限定於RGB之3原色之副像素之組合,亦可對RGB之3原色之副像素進而增加1種顏色或複數種顏色之副像素而構成1個像素。更具體而言,例如,亦可為了提高亮度而增加顯示白色(White;W)之副像素而構成1個像素,或為了擴大顏色再現範圍而增加顯示補色之至少1個副像素而構成1個像素。再者,於以下說明中,作為將顯示裝置設為彩色顯示對應之顯示裝置(3個副像素與1個像素對應之顯示裝置)之情形而進行說明。
[構成]
圖1係表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顯示裝置之液晶模組與光源模組之構成之一例之剖面圖。圖2係模式性地進行表示,未必與實際之尺寸、形狀相同。再者,顯示裝置1相當於本揭示之「顯示裝置」之一具體例。顯示裝置1係半透過型顯示裝置,如圖1所示,例如包括:液晶模組2;光源模組3;驅動電路40,其驅動液晶模組2及光源模組3;控制部42,其控制驅動電路40;及狀態檢測部44,其檢測與顯示裝置1相關之狀態。如圖2所示,液晶模組2包括下側基板10、上側基板20、及夾持於下側基板10及上側基板20之間之液晶層30。光源模組3包括配置於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為相反側之面之背光單元31。又,液晶層30相當於本揭示之「液晶層」之一具體例。又,控制部42相當於本揭示之「控制部」之一具體例。
顯示裝置1係上側基板20(例如下述偏光板29)之上表面成為影像顯示面,於下側基板10之背後配置有背光單元31。即,顯示裝置1係能以藉由反射自影像顯示面側入射之光而顯示影像之反射型、與藉由使自下側基板10之背後入射之光透過而顯示影像之透過型此2種方式顯示影像之顯示裝置。
(液晶層30)
液晶層30係例如包含向列型(Nematic)液晶而構成。液晶層30係根據影像信號而被驅動,且具有藉由被施加與影像信號相應之電壓而將入射至液晶層30之光於每個像素中透過或遮斷之調變功能。
(下側基板10)
如圖2所示,下側基板10例如包括:驅動基板11,其形成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等;絕緣層12,其覆蓋TFT等;反射電極層13,其與TFT等電性連接;配向膜14,其形成於反射電極層13之上表面;1/4λ板15;1/2λ板16;及偏光板17。再者,反射電極層13相當於本揭示之「複數個像素電極」之一具體例。下側基板10係自與液晶層30接觸之面按照配向膜14、反射電極層13、絕緣層12、驅動基板11、1/4λ板15、1/2λ板16、偏光板17之順序而積層。
驅動基板11例如於包含玻璃基板等之透明基板上包括包含TFT或電容元件等而構成之像素電路。透明基板亦可包含玻璃基板以外之材料,例如亦可包含透光性樹脂基板、或石英基板等。
反射電極層13係利用與上側基板20側之下述透明電極層22之電位差驅動液晶層30。圖3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反射電極之配置圖案之一例之俯視圖。如圖3所示,反射電極層13二維排列有與1個像素60對應之像素電極62。反射電極層13係1個像素電極62與1種顏色之副像素對應,於1個像素60中包含複數個像素電極62。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係分別經由TFT而與配線64、66連接。配線64與配線66係信號線或閘極線。再者,配線64於相對於配線66正交之方向延伸。再者,於本例中,作為形成於像素部之配線而例示有配線64及配線66,但並不限於其等。即,於驅動(控制)像素電極62時所需之所有驅動線(控制線)均包含於此處所言之配線中。
反射電極層13係於像素電極62與鄰接之像素電極62之間形成有 開口(亦可稱為空間、間隙)68、69。開口68沿著像素行之像素之排列方向、即行方向(圖之上下方向)延伸。開口69沿著像素列之像素之排列方向、即列方向(圖之左右方向)延伸。即,開口68鄰接於和與開口69鄰接之像素電極62之邊正交之邊。又,開口68與開口69分別與像素電極62之外形之對向之2個邊分別鄰接。因此,像素電極62係由開口68與開口69包圍周圍。
此處,配線64、66係配置於不遮蓋開口68、69之位置。即,配線64、66係配置於與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之位置與像素電極62重疊之位置。反射電極層13係藉由以不遮蓋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68、69之方式形成配線64、66,而可使用該空間作為透過顯示區域而進行透過顯示。
再者,所謂「不遮蓋空間」並非指排除相對於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68、69重疊有配線64、66之區域之存在。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配線於行方向之配線64與於列方向延伸之開口69重疊之狀態、或配線於列方向之配線66與於行方向延伸之開口68重疊之狀態係設為包含於「不遮蓋空間」之概念。
又,配線64與於行方向延伸之開口68一部分或部分地重疊之狀態、或配線66與於列方向延伸之開口69一部分或部分地重疊之狀態亦設為包含於「不遮蓋空間」之概念。於任一情形時,均使用配線64或配線66未與開口68、69重疊之區域作為透過顯示區域。
又,於以不遮蓋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68、69之方式形成配線時,較佳為避開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68、69而形成該配線。此處,所謂「避開空間」係指於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68、69中不存在配線(即,於該開口68、69中不存在重疊配線之區域)之狀態。
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關於配線64,較佳為避開於行方向延伸 之開口68,即,使與開口68之間不存在重疊之區域(部分)而進行配線。又,關於配線66,較佳為避開於列方向延伸之開口69,即,使與開口69之間不存在重疊之區域而進行配線。藉由於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68、69中不存在重疊配線64及配線66之區域,可使用該開口68、69之區域之整體作為透過顯示區域使用,因此可獲得更高之透過顯示性能。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之間之開口進行透過顯示,即,將該開口之區域設為透過顯示區域,而無須於像素電極62內另外確保透過顯示區域。藉此,於將像素電極62之尺寸設為相同之情形時,由於可使反射電極層13與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反射電極層為同等大小,故而可一直保持與反射型顯示裝置同等之反射顯示性能而實現透過顯示。
此處,若像素電極62及透明電極層22藉由驅動電路40而被施加電壓,則使像素電極62與透明電極層22之間產生與像素電極62及透明電極層22之間之電位差相應之電場,並根據該電場之大小而驅動液晶層30。顯示裝置1中之對應於像素電極62與透明電極層22相互對向之部分的部分成為可藉由對像素電極62及透明電極層22之間施加之電壓而部分地驅動液晶層30之基本單位。該基本單位相當於像素。又,反射電極層13具有作為將經由液晶層30而入射之環境光反射至液晶層30側之反射層之作用。反射電極層13包含反射可見光之導電性材料,例如包含Ag或Al等金屬材料。反射電極層13之表面例如成為鏡面。
各像素電極62亦可包含複數個部分電極。複數個部分電極藉由分別經由另外之TFT而與配線62、64連接,可進行面積階調顯示。例如,像素電極62藉由使複數個部分電極之面積比為2:1,可進行0、1、2、3之2位元之面積階調。圖4A所示之像素電極62係並列配置部分電極13A及具有其大致2倍之面積之部分電極13B而構成。13A、 13B係分別經由另外之TFT而與配線62、64連接。再者,例如,圖4B所示之像素電極62亦可藉由具有開口之部分電極13C、及配置於部分電極13C之開口內之部分電極13D而構成。又,例如,如圖4C所示,像素電極62亦可將面積彼此相等之3個部分電極13E、13F、13G排列成一行而構成。於圖4C所示之像素電極62之情形時,電性連接3個部分電極中之13E、13G,且經由一個TFT而將其等與配線62、64連接,經由另外之TFT而將剩餘之13F與配線62、64連接,藉此可進行保持重心之2位元之面積階調。
配向膜14係使液晶層30內之液晶分子於特定之方向配向,且與液晶層30直接接觸。配向膜14係例如包含聚醯亞胺等高分子材料,例如藉由對已塗佈之聚醯亞胺等實施摩擦處理而形成。
1/4λ板15例如為單軸延伸樹脂膜。其延遲例如為0.14μm,相當於可見光中之可見度最高之綠色光波長之大致1/4。1/4λ板15具有將入射而來之線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或將入射而來之圓偏振光轉換為線偏振光之功能。本實施形態之1/4λ板15將自偏光板17側,即背光單元31側入射而來之線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1/2λ板16例如為單軸延伸樹脂膜。其延遲例如為0.27μm,相當於可見光中之可見度最高之綠色光波長之大致1/2。1/2λ板16具有使入射而來之光之偏光面旋轉90度之功能。此處,1/4λ板15及1/2λ板16係將1/4λ板15及1/2λ板16作為整體而具有將自偏光板17側入射而來之線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之功能,且作為相對於較廣範圍之波長之(寬頻帶之)圓偏光板發揮功能。偏光板17具有吸收特定之方向之線偏振光成分,且使與其直行之方向之偏振光成分透過之功能。偏光板17具有將自背光單元31側入射而來之光轉換為線偏振光之功能。
(上側基板20)
例如,如圖2所示,上側基板20自液晶層30側起依序包括配向膜 21、透明電極層22、濾色器(CF)層23、及透明基板24。
配向膜21係使液晶層30內之液晶分子於特定之方向配向,且與液晶層30直接接觸。配向膜21係例如包含聚醯亞胺等高分子材料,例如藉由對已塗佈之聚醯亞胺等實施摩擦處理而形成。
透明電極層22係與各像素電極對向而配置,例如為形成於整個面內之片狀電極。透明電極層22由於與各像素電極對向而配置,故而具有作為各像素中之共用電極之作用。透明電極層22包含對環境光具有透光性之導電性材料,例如包含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
CF層23於與像素電極對向之區域包含濾色器23A。濾色器23A係將用以將通過液晶層30而來之光分別色分離為例如紅、綠及藍之三原色之濾色器與像素對應地排列而成。透明基板24包含相對於環境光透明之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等。
例如,如圖2所示,上側基板20於透明基板24之上表面自液晶層30側起依序包括光擴散層25、光擴散層26、1/4λ板27、1/2λ板28及偏光板29。光擴散層25、光擴散層26、1/4λ板27、1/2λ板28及偏光板29係例如利用黏著層或接著層與鄰接之其他層接合。再者,1/4λ板15及1/2λ板16、與1/4λ板27及1/2λ板28相當於本揭示之「相位差層」之一具體例。又,偏光板17、29相當於本揭示之「偏光板」之一具體例。
光擴散層25、26係正向散射較多且背向散射較少之正向散射層。光擴散層25、26係使自特定方向入射之光散射之各向異性散射層。光擴散層25、26係利用與上側基板20之關係於光自偏光板29側之特定方向入射而來之情形時,使該入射光幾乎不散射而透過,並大量地使由反射電極層13反射而返回之光散射。
例如,如圖5A所示,光擴散層25係利用與上側基板20之關係於外部光L1自特定之方向入射時使該外部光L透過,並使該透過之光中 之由反射電極層13反射之光L2以散射中心軸AX1為中心於特定之範圍內散射。又,例如,如圖5B所示,光擴散層26係利用與上側基板20之關係於外部光L1自特定之方向入射時使該外部光L透過,並使該透過之光中之由反射電極層13反射之光L2以散射中心軸AX2為中心於特定之範圍內散射。此處,外部光L1係入射至上側基板20之偏光板29之平行光。外部光L1可為非偏振光,亦可為偏振光。
例如,如圖5A所示,光擴散層25係包含折射率彼此不同之2種區域(第1區域25A、第2區域25B)而構成。同樣地,例如,如圖5B所示,光擴散層26係包含折射率彼此不同之2種區域(第1區域26A、第2區域26B)而構成。再者,圖5A及圖5B係表示光擴散層25、26之剖面構成之一例。光擴散層25、26係折射率彼此不同之2種區域既可為百葉窗構造,亦可為柱狀構造。
光擴散層25係例如第1區域25A及第2區域25B於厚度方向延伸並且於特定之方向傾斜而形成。光擴散層26係例如第1區域26A及第2區域26B於厚度方向延伸並且於特定之方向傾斜而形成。光擴散層25、26係例如藉由自傾斜方向對折射率彼此不同之2種以上之可進行光聚合之單體或低聚物之混合物即樹脂片材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再者,光擴散層25、26亦可成為與上述不同之構造,又,亦可為利用與上述不同之方法製造而得者。光擴散層25、26亦可成為彼此相同之構造,且亦可成為彼此不同之構造。
光擴散層25、26之散射中心軸AX1、2較佳為朝向彼此相同之方向,例如,較佳為朝向主視角方向。再者,散射中心軸AX1、2亦可不朝向彼此相同之方向。例如,亦可使散射中心軸AX1、2中之一軸朝向主視角方向,使散射中心軸AX1、2中之另一軸朝向與主視角方向不同之方向。又,例如,亦可使散射中心軸AX1、2之任一者朝向與主視角方向不同之方向。於任一情形時,只要在使用光擴散層25、 26時根據光擴散層25、26之效果以主視角方向之亮度變得最亮(換言之,反射率變得最高)之方式設定散射中心軸AX1、2之朝向即可。
此處,所謂主視角係對應於顯示裝置1之使用者於使用顯示裝置1時注視影像顯示面之方向,於影像顯示面成為方形狀之情形時,對應於與影像顯示面之一邊中之距使用者最近之邊正交之方向。
例如,如圖6所示,藉由光擴散層25、26而產生之散射光係於將圖之上下方向設為主視角時,於主視角方向上自極角0度至90度而呈帶狀分佈。再者,圖6係表示光擴散層25、26之視角特性之一例之圖,於圖6中表示為「散射光L3」之部位係相當於藉由光擴散層25、26而產生之散射光之分佈。
1/4λ板27係與1/4λ板15相同之構件,例如為單軸延伸樹脂膜。1/4λ板27具有將自偏光板29側入射而來之線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之功能。1/2λ板28係與1/2λ板16相同之構件,例如為單軸延伸樹脂膜。此處,1/4λ板27及1/2λ板28係將1/4λ板27及1/2λ板28作為整體而具有將自偏光板29側入射而來之線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之功能,且作為相對於較廣範圍之波長之(寬頻帶之)圓偏光板發揮功能。又,液晶之ON(接通)/OFF(斷開)之相位差係以成為λ/4之方式進行設計,由於由反射板反射之光通過液晶2次,故而ON時與OFF時之相位差係以成為2/λ之方式進行設計。藉此,入射至液晶之圓偏振光於經反射後返回時,依賴於液晶之ON/OFF狀態而成為右旋圓偏振光、左旋圓偏振光,進而,於通過1/4λ板27、1/2λ板28時,依賴於液晶之ON/OFF狀態而成為與偏光之吸收軸平行/直行之線偏振光。偏光板29具有吸收與偏光板吸收軸平行之線偏振光成分,且使直行之偏振光成分透過之功能。偏光板29具有將自外部入射而來之外部光轉換為線偏振光,依賴於液晶之ON/OFF狀態而將由反射板反射之光透過/遮斷之功能。
然而,包括下側基板10、上側基板20及液晶層30之液晶顯示面 板構成為,於未設置光擴散層25、26時閃爍最明顯之方向成為與主視角不同之方向。例如,上述液晶顯示面板構成為,於未設置光擴散層25、26時閃爍最明顯之方向成為自主視角偏離數十度之方向。例如,於自影像顯示面側觀察顯示裝置1時,偏光板29之透過軸AX29、1/2λ板28之光學軸AX28、1/4λ板27之光學軸AX27、光擴散層26之散射中心軸AX2、光擴散層25之散射中心軸AX1、配向膜21之摩擦方向AX21、及配向膜14之摩擦方向AX14係如圖7A所示般設定。此時,如圖7B所示,於自主視角偏離之區域α內,閃爍明顯,於主視角方向上,閃爍不明顯。
(背光單元31)
背光單元31係自該面板之背面側,即,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相反側對液晶顯示面板進行照明之照明部。背光單元31包括光源32、及導光板34。光源32係使光出射之光源,例如可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或螢光管等。導光板34係面向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相反側之面而配置。導光板34使自光源32出射而入射至內部之光自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相反側之面出射。此處,導光板34使自光源32出射而入射至內部之光散射並反射。藉此,導光板34可使面內均一性較高之光入射至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相反側之面。再者,背光單元31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背光單元31除光源32、導光板34以外,還可使用稜鏡片、擴散片等周知之構件。
(像素)
圖8係表示下側基板10內之電路構成之一例。下側基板10包括配置為列狀之複數根掃描線WSL、及配置為行狀之複數根信號線DTL,進而,與像素電極對應而包括像素62。例如,如圖8所示,各像素62係與複數根掃描線WSL與複數根信號線DTL相互交差之部位對應地設置。下側基板10進而包括例如於每個像素列中共用且各設置1個之複 數根帶狀之共用連接線COM。再者,掃描線WSL相當於圖3中之配線66,信號線DTL相當於圖3之配線64。
例如,如圖8所示,各像素62包括1個電晶體Tr、及液晶元件CL。電晶體Tr係例如為場效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且藉由控制通道之閘極、及設置於通道兩端之源極及汲極而構成。電晶體Tr既可為p型電晶體,亦可為n型電晶體。液晶元件CL例如包括液晶層30、設置於液晶層30之一側之反射電極層13、及設置於液晶層30之另一側之透明電極層22。
透明電極層22係連接於共用連接線COM,反射電極層13係連接於電晶體Tr之源極或汲極。電晶體Tr之閘極係連接於掃描線WSL,電晶體Tr之源極及汲極中之未連接於反射電極層13者係連接於信號線DTL。此處,在屬於1個水平線路之複數個像素62中,例如,電晶體Tr之閘極係連接於共用之掃描線WSL。即,連接於一根掃描線WSL之複數個像素62係沿著一根掃描線WSL配置為一行。
於本揭示中,於應用圖8之驅動電路之情形時,較理想為將液晶設為常黑之2值顯示並且使用低洩漏特性之電晶體作為電晶體。藉由將液晶設為常黑之2值顯示,於反射顯示時即便於進行低頻率驅動時亦可不易產生閃爍。又,藉由使用低洩漏特性之電晶體,可不易產生因電晶體之洩漏引起之閃爍。作為電晶體之半導體材料,較理想為使用氧化物半導體IGZO(In-Ga-ZnO4,氧化銦鎵鋅)。藉此,可兼具低洩漏與寫入特性、生產性。
(驅動電路40)
其次,對驅動電路40進行說明。例如,雖未圖示,但驅動電路40包括影像信號處理電路、時序產生電路、信號線驅動電路、掃描線驅動電路及共用連接線驅動電路、以及光源驅動電路。驅動電路40之配置位置並無特別限定。本實施形態之驅動電路40係一部分配置於液 晶模組2之內部。
影像信號處理電路係修正自外部輸入之數位影像信號並且將其轉換為適當之電壓Vsig而輸出至信號線驅動電路。時序產生電路係以使信號線驅動電路及掃描線驅動電路連動而進行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時序產生電路係例如根據自外部輸入之同步訊號(同步地)對該等電路輸出控制信號。
信號線驅動電路係將自影像信號處理電路輸入之影像信號轉換為適當之電壓Vsig並施加至各信號線DTL而將其寫入至選擇對象之像素62。例如,如圖9所示,信號線驅動電路可輸出與影像信號對應之信號電壓Vsig。例如,如圖9所示,信號線驅動電路可進行如下驅動:利用極性與基準電壓(即,對向電位Vcom)之關係以於每1訊框期間反轉之方式將信號電壓Vsig施加至各信號線DTL且寫入並保持於選擇對象之像素62。如此,使施加至液晶之電壓極性反轉係為了抑制液晶元件CL之劣化,且視需要而使用。此處,顯示裝置1亦可於信號線驅動電路進行1H反轉驅動之情形時,在與濾色器23之開口69對應之部分設置黑矩陣。於顯示裝置1對信號線驅動電路進行1H反轉驅動之情形時,可遮蓋不利於光之透過之開口69。藉此,可使液晶之響應穩定。
掃描線驅動電路根據上述控制信號之輸入(同步地)將選擇脈衝施加至掃描線WSL66並以一根掃描線66為單位選擇連接於該掃描線之複數個像素62。掃描線驅動電路例如可輸出於使電晶體Tr接通時施加之電壓Von、及於使電晶體Tr斷開時施加之電壓Voff。此處,電壓Von成為電晶體Tr之接通電壓以上之值(固定值)。電壓Voff成為低於電晶體Tr之接通電壓之值(固定值)。複數根掃描線WSL藉由使選擇(施加Tr接通電壓以上之電壓)各掃描線之時序錯開,將被選擇之時序中之信號線64之電壓經由電晶體Tr而寫入至被選擇之像素電極。繼而,於寫入 資料之前,寫入至像素電極之電荷被保持,利用藉由該電荷而產生之像素電極電位與對向電極電位之電位差驅動液晶層。寫入資料之間隔之頻率成為訊框頻率。於圖8之電路中,以於每個訊框中液晶之極性反轉之方式進行像素電位寫入及Vcom電壓施加。
例如,如圖8所示,共用連接線驅動電路於各訊框期間內將特定之電壓Vcom施加至各共用連接線COM。例如,於DC驅動Vcom之情形時,共用連接線驅動電路於進行訊框反轉驅動或1H反轉驅動等時不使各共用連接線COM驅動而連續施加固定之電壓。此處,較佳為對液晶有效之電壓。因此,共用連接線驅動電路較佳為基於與電晶體Tr之耦合而設定信號電壓Vsig與特定之電壓Vcom之關係。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於寫入至各像素之電荷於每個訊框期間中反轉時,可將有效值與於施加電壓V2時施加至液晶之有效值設為實質上相等之值,從而可抑制閃爍。以使施加至液晶之有效電壓(Vsig與Vcom之差量之積算值、由圖9之Vsig與Vcom包圍之面積)於正極性與負極性成為相同之方式調整Vcom電壓。
驅動電路40係進而於進行影像顯示時,可基於控制部42之控制而切換液晶反轉頻率。具體而言,驅動電路40可切換以第1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驅動之第1模式、及以高於第1頻率之第2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驅動之第2模式。此處,第1模式與第2模式於顯示影像時主要利用之光不同。具體而言,第1模式係主要利用由反射電極層13之像素電極62反射之光顯示影像之模式(反射顯示模式)。第2模式係主要利用自背光單元31側通過反射電極層13之開口68、69到達至液晶層30之光顯示影像之模式(透過顯示模式)。關於該方面將於下文敍述。
驅動電路40可將第1模式之液晶反轉頻率設為未達30Hz(或60fps)。進而,具體而言,驅動電路40係於進行影像顯示時,使第1模式之液晶反轉頻率為0.05Hz以上且未達30Hz之範圍內之值。關於可使 第1模式之液晶反轉頻率降低,具體而言,可使液晶反轉頻率為未達30Hz將於下文敍述。又,驅動電路40較佳為將第2模式之液晶反轉頻率設為臨界閃爍頻率(CFF)以上之頻率。又,驅動電路40較佳為將第2模式之液晶反轉頻率設為20Hz以上。
此處,圖10係表示時間頻率與閃爍之關係之一例之曲線圖。圖10係將橫軸設為時間頻率[Hz],將縱軸設為閃爍識別之絕對感度。圖10使用到達至視網膜之光之量(trolands,特羅蘭)作為變數。畫面越暗到達至視網膜之光之量(Trolands)越小。再者,(畫面亮度)×(虹膜之張開方法)相當於(Trolands)。此處,時間頻率係與液晶反轉頻率對應。圖10表示使亮度調變之情形之差別閾值之時間頻率特性。又,調變光看上去像定光之臨界閃爍頻率(CFF: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Fc成為Fc=a×log(I)+b。此處,I係視聽平均亮度,a、b係常數。如由Fc=a×log(I)+b所示般,若視聽平均亮度,即自顯示裝置出射之光之亮度變大,則臨界閃爍頻率(CFF)Fc亦變大。
如圖10及上述Fc之式所示,顯示裝置1藉由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臨界閃爍頻率(CFF)以上之頻率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又,可知,顯示裝置1藉由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30Hz以上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又,藉由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20Hz以上可一定程度地抑制閃爍之產生。尤其於使畫面亮度降低之情形時,具體而言,於設為50cd/m2以下之情形時,藉由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20Hz以上可一定程度地抑制閃爍之產生。
(控制部42)
控制部42控制驅動電路40之動作。控制部42基於由狀態檢測部44檢測出之結果對以第1模式驅動驅動電路40、或以第2模式驅動驅動電路40進行切換。又,控制部42將影像信號傳送至驅動電路40,並控制於顯示裝置1中顯示之影像。又,控制部42亦控制背光單元31之點 亮與熄滅。
(狀態檢測部44)
狀態檢測部44檢測顯示裝置1及設置有顯示裝置1之電子機器之狀態。狀態檢測部44檢測與切換第1模式及第2模式之基準對應之參數。本實施形態之狀態檢測部44檢測背光單元31是否點亮或是否熄滅。狀態檢測部44亦可檢測成為背光單元31之點亮、熄滅之觸發之條件,且亦可檢測於切換點亮、熄滅時輸出之控制信號。本實施形態之狀態檢測部44係檢測背光單元31之點亮、熄滅,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顯示裝置1根據周圍之光之強度、外部光之強度而切換第1模式及第2模式之情形時,狀態檢測部44可使用檢測外部光之強度之光感測器。狀態檢測部44將所檢測之結果傳送至控制部42。控制部42基於狀態檢測部44之檢測結果而決定驅動驅動電路40之模式。再者,顯示裝置1亦可將狀態檢測部44之功能組裝至控制部42。
[作用、效果]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圖11係用以對圖2之顯示裝置之動作進行說明之說明圖。如圖1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係例如自特定之方向入射而來之環境光72通過上側基板20而入射至液晶層30。具體而言,環境光72係由上側基板20之偏光板29轉換為線偏振光,且進而由1/2λ板28及1/4λ板27轉換為圓偏振光後入射至液晶層30。入射至液晶層30之光係於液晶層30中根據影像信號被調變並且由反射電極層13反射。由反射電極層13反射之光係通過上側基板20而作為影像光74輸出至外部。具體而言,由反射電極層13反射之光係由1/4λ板27及1/2λ板28轉換為線偏振光並透過偏光板29而作為影像光74射出至外部。
又,顯示裝置1係自背光單元31朝向下側基板10輸出之光通過下側基板10而入射至反射電極層13。顯示裝置1係入射至反射電極層13 之光中之通過反射電極層13之開口68、69之光入射至液晶層30。入射至液晶層30之光係於液晶層30中根據影像信號被調變之後通過上側基板20而作為影像光76輸出至外部。具體而言,通過開口68、69並通過液晶層30之光係由1/4λ板27及1/2λ板28轉換為線偏振光並透過偏光板29而作為影像光76射出至外部。
顯示裝置1係將以影像光74為主成分使影像顯示之模式設為第1模式,將以影像光76為主成分使影像顯示之模式設為第2模式,且可利用2種模式使影像顯示。控制部42係利用第1模式及第2模式而切換驅動電路40之動作。具體而言,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不同之頻率。
控制部42係於第1模式之情形時,使背光單元31之光源32熄滅而不自背光單元31輸出光。控制部42係於第2模式之情形時,使背光單元31之光源32點亮而自背光單元31輸出光。藉此,顯示裝置1於第1模式之情形時,可將影像光74作為主成分,於第2模式之情形時,可將影像光76作為主成分。再者,顯示裝置1於第2模式之情形時,除非於完全不存在環境光72之暗處,否則亦將影像光74輸出至外部。
圖12係模式性地表示常黑型顯示模式中之施加電壓V與反射率Y之關係。圖13係模式性地表示反射率Y與亮度L*之關係。圖14係作為參考例而模式性地表示常白型顯示模式中之施加電壓V與反射率Y之關係。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液晶顯示面板成為常黑型顯示模式。因此,例如,於驅動電路40將電位差V1作為影像顯示面成為白顯示之定電壓施加至液晶元件CL之情形時,被施加電位差V1之液晶元件CL之反射率成為特定之反射率Ya。
再者,根據光學設計,亦存在反射率之差△Y會成為如無法近似零般之大小之情形。然而,即便於該情形時,例如,如圖13所示,於設為無論反射率Y之大小如何反射率之差△Y均成為特定之值(固定值) 時,反射率Y越大(亮度越大),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差△L *越小。即,如圖13所示,和與反射率10%之附近之反射率之差△Y對應之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差△L*1相比,與反射率30%之附近之反射率之差△Y對應之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差△L*2較小。又,和與反射率30%之附近之反射率之差△Y對應之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差△L*2相比,與反射率70%之附近之反射率之差△Y對應之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差△L*3較小。因此,於液晶顯示面板成為常黑型顯示模式之情形時,即便反射率之差△Y成為無法近似零般之大小,白顯示之亮度不均亦較小。因此,即便共用連接線COM之電壓不均,亦可抑制閃爍之產生。
然而,如圖14所示,於液晶顯示面板成為常白型顯示模式之情形時,並非如上所述。於液晶顯示面板成為常白型顯示模式之情形時,黑顯示之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不均。於黑顯示之經考慮可見度所得之亮度不均之情形時,其成為閃爍,顯示品質會劣化。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在進行影像顯示時,液晶反轉頻率成為未達30Hz(或60fps)。藉此,可抑制消耗電力。此處,如上所述,由於白亮度之不均得到抑制,故而即便液晶反轉頻率成為未達60Hz,藉此亦不會產生明顯之程度之閃爍。
若匯總以上內容,則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面積階調及常黑模式進行影像顯示。此處,面積階調係不使用中間階調而利用白黑2值進行階調,常黑模式係即便於進行白顯示時所施加之電壓存在不均亦獲得穩定之亮度。因此,例如,於進行訊框反轉驅動或1H反轉驅動等時,即便對各像素62之液晶層30施加之電壓於訊框期間中降低,亦獲得穩定之亮度。又,如此,由於獲得穩定之亮度,故而於使驅動頻率為低頻率之情形時,亦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抑制閃爍之產生並且實現低消耗電力化。
圖15係模式性地表示省略光擴散層25、26時之施加電壓與顯示亮度之關係。圖16係模式性地表示將光擴散層25、26配置於上述位置時之施加電壓與顯示亮度之關係。圖15及圖16中之實線係於主視角方向上以45度以上之極角注視影像顯示面時之結果。又,圖15及圖16中之一點鏈線係於自主視角偏離60度之方向上以45度以上之極角注視影像顯示面時之結果。
自圖15及圖16可知,藉由設置光擴散層25、26,而主視角方向之亮度自Lc1增大至Ld1。進而,自圖15及圖16可知,藉由設置光擴散層25、26,於與主視角不同之方向上,訊框期間中之白顯示之亮度降低自△L4減少至△L5。自該等內容可知,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光擴散層25、26,與省略光擴散層25、26之情形相比,可增大主視角方向之亮度,進而,可使於與主視角不同之方向上產生之閃爍不明顯。
自以上內容可知,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置有光擴散層25、26,故而可增大主視角方向之亮度並且可使於與主視角不同之方向上產生之閃爍不明顯。
其次,對顯示裝置1利用第1模式及第2模式執行之處理進行說明。此處,於以下說明中,作為顯示裝置1於像素電極之每個部分電極中均具備記憶功能,具體而言為具備記憶體內置技術(Memory in Pixel:MIP)之情形進行說明。首先,使用圖17及圖18對像素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圖17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中之像素之構成之另一例之電路圖。具體而言,圖17係表示MIP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圖18係用以對圖2之顯示裝置之像素之動作進行說明之時序圖。
如圖17所示,像素20A成為除液晶元件(液晶電容、液晶單元)CL以外還包括3個開關元件54、55、56及記憶部57之附帶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功能之像素構成。此處,液晶元件CL係指於像素電極及與其對向配置之對向電極(透明電極)之間所產生之液晶電容。
開關元件54係一端連接於配線64,且藉由將掃描信號GATE自驅動電路40賦予至閘極線66而成為接通(開啟)狀態,並取入自驅動電路40經由配線64供給之資料SIG。記憶部57係鎖存電路,包括相互反向地並列連接之反相器,且保持(鎖存)與由開關元件54取入之資料SIG相應之電位。
對開關元件55、56之各一端子,分別賦予共用電位VCOM與逆相之控制脈衝XFRP及同相之控制脈衝FRP。將開關元件55、56之各另一端子連接,其連接節點成為本像素電路之輸出節點。開關元件55、56係根據記憶部57之保持電位之極性任一者均成為接通狀態。藉此,相對於對對向電極(透明電極層22)施加共用電位VCOM之液晶元件CL,將控制脈衝FRP或控制脈衝XFRP施加至像素電極62(更具體而言,用以分別驅動部分電極之每個部分電極之各位元成分)。
如自圖18可知般,於本例之情形時,在記憶部57選擇FRP時,液晶元件CL之像素電位為了成為與共用電位VCOM同相而成為黑顯示,在記憶部57選擇XFRP時,液晶元件CL之像素電位為了成為與共用電位VCOM逆相而成為白顯示。此處,黑顯示係與像素20A對應之液晶層30之區域使光遮斷(無法透過)之狀態。白顯示係與像素20A對應之液晶層30之區域使光透過之狀態。
於本實施形態之每個像素電極62中包含MIP電路之顯示裝置1係藉由根據通過配線64而寫入至記憶部57之電位(資料SIG)使開關元件55、56之任一者成為接通狀態,而對液晶元件CL之像素電極62施加控制脈衝FRP或控制脈衝XFRP。藉此,成為始終對像素電極62施加固定電壓。
進而,顯示裝置1藉由對在像素內具有記憶資料之記憶體之MIP電路增加可進行類比顯示之電路,亦可實現利用類比顯示模式所進行之顯示、及利用記憶體顯示模式所進行之顯示。此處,所謂類比顯示模式係指類比地顯示像素之階調之顯示模式。又,所謂記憶體顯示模式係指基於記憶於像素內之記憶體之2值資訊(邏輯"1"/邏輯"0")數位地顯示像素之階調之顯示模式。顯示裝置1於應用類比顯示之情形時,藉由以上述第2頻率進行驅動可避免閃爍。
於記憶體顯示模式之情形時,無須為了使用保持於記憶體之資訊而於訊框週期內執行反映階調之信號電位之寫入動作。因此,記憶體顯示模式之情形與必須於訊框週期內執行反映階調之信號電位之寫入動作之類比顯示模式之情形相比消耗電力較少,換言之,可謀求顯示裝置之低消耗電力化。
再者,此處,舉出使用SRAM作為像素電極62所內置之記憶體之情形作為示例而進行了說明,但SRAM僅為一例,亦可採用使用其他構成之記憶體、例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之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係根據驅動模式而變更供給至像素電極62之電壓之波形之液晶反轉頻率(時間頻率)。圖19係表示供給至MIP之電壓之波形之曲線圖。再者,圖19係利用第1模式進行驅動,其後,於時間t1自第1模式切換為第2模式。其後,於時間t2自第2模式切換為第1模式。
控制部42係於範圍80之期間利用第1頻率之方形波之脈衝使VCOM、FRP、XFRP驅動。又,如上所述,FRP與XFRP係相位成為相反。第1頻率例如為0.5Hz。又,控制部42係於第1模式之情形時,使背光單元(圖19中背光單元)31關閉。
控制部42係於時間t1利用狀態檢測部44檢測成為移行至第2模式 之觸發之資訊。作為成為觸發之資訊之檢測,例如為對與顯示裝置1對應之操作部進行之操作之資訊之檢測。具體而言,為按鈕之按下之檢測、或於顯示裝置1為觸控面板之情形時利用觸控感測器所進行之觸控之檢測、或利用外部光感測器所進行之外部光照度之檢測。控制部42係於利用狀態檢測部44檢測出操作之情形時,移行至第2模式。控制部42係於移行至第2模式之範圍82之期間利用第2頻率之方形波之脈衝使VCOM、FRP、XFRP驅動。又,如上所述,FRP與XFRP係相位成為相反。第2頻率例如為60Hz。又,控制部42係於第2模式之情形時使背光單元(圖19中背光單元)31打開。藉此,顯示裝置1係使自背光單元31出射之光成為通過下側基板10、液晶層30、上側基板20之影像光而出射。又,顯示裝置1係於範圍82之期間內液晶反轉頻率成為60Hz。
控制部42係於時間t2利用狀態檢測部44檢測成為移行至第1模式之觸發之資訊。狀態檢測部44係例如於自時間t1經過固定時間之情形時,判定檢測出成為移行至第1模式之觸發之資訊。於該情形時,亦可以於固定時間之期間內未檢測出操作為條件。又,亦可以利用外部光感測器所進行之外部光照度之檢測為條件。控制部42係於時間t2後之範圍84內與範圍80同樣地利用第1模式控制顯示裝置1。
圖20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之電壓與透過率及反射率之關係之曲線圖。圖21係圖20之一部分放大圖。再者,圖20及圖21表示電壓透過率(VT)曲線及電壓反射率(VR)曲線。又,於顯示裝置1中,如圖20及圖21所示,若以相對於反射相位差變小之方式決定像素之電壓(驅動電壓),則獲得透過率產生變化之區域。具體而言,若將驅動電壓設為3.3V,則如圖21所示,反射率之變動較小,透過率之變動較大。即,電壓透過率(VT)曲線成為具有傾斜之範圍。又,如圖20及圖21所示,雖藉由增大電壓亦可維持反射率與透過率之兩者,但若增大驅動 電壓則消耗電力增大。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係於第2模式之情形時將高於第1模式之第1頻率之第2頻率設為液晶反轉頻率。藉此,顯示裝置1係容易產生閃爍之第2模式之情形之液晶反轉頻率成為較高之頻率,可於第2模式中抑制產生閃爍。再者,於第1模式之情形時藉由如上所述般設為常黑,即便低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亦可抑制閃爍之產生。此處,第2頻率較佳為設為臨界閃爍頻率(CFF)以上之頻率。藉此,可抑制第2模式中之閃爍之產生。再者,臨界閃爍頻率(CFF)係如上所述般根據畫面亮度等條件產生變化之值。又,第2頻率較佳為設為40Hz以上。藉此,可抑制第2模式中之閃爍之產生。
根據以上內容,顯示裝置1於利用2種模式顯示影像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切換各模式之液晶反轉頻率而降低消耗電力並且抑制閃爍之產生。又,藉由可利用2種模式顯示影像,可根據環境光之強度切換進行顯示之模式。藉此,成為即便於較暗之場所亦可視聽影像,且可有效地活用環境光。
又,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係於反射電極設有開口,具體而言將經分割之反射電極之周圍用作開口,並於第2模式(透過模式)中使用通過該開口之光,藉此可維持反射電極之大小並且亦可進行透過模式中之圖像顯示。即,藉由於第2模式(透過模式)中使用通過該開口之光,可於第1模式與第2模式中使用相同區域之液晶,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像素之區域,且可增大反射電極。又,藉由將經分割之反射電極之周圍用作開口,可有效地活用為了配置反射電極之像素所需之空間。藉此,於第1模式中,可增大由反射電極反射光之區域,且可進一步降低可觀察到圖像之極限之周圍之光之強度。即,即便於更暗之環境中亦可識別圖像。
又,顯示裝置1係於以反射使用之情形時利用圖7B中所說明之液 晶之角度依賴以閃爍明顯之角度上之反射率降低之方式進行光學設計,藉此可進行利用透過模式(第2模式)無法實現之低頻率驅動。即,於反射模式(第1模式)中即便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較低之頻率亦可抑制閃爍之產生。又,顯示裝置1於第2模式之情形時,藉由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較高之頻率,即便使用根據反射模式經調整之液晶等亦可較佳地抑制閃爍之產生。
又,顯示裝置1較佳為將施加至像素電極之電壓設為於2種模式中相同之電壓。藉此,可使電路構成簡單。又,亦無須使用耐壓過高之電晶體等。顯示裝置1即便將施加至像素電極之電壓於2種模式中設為相同之電壓,亦可藉由切換液晶反轉頻率而抑制閃爍之產生。
圖22係表示圖2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顯示裝置1係可藉由控制部42基於由各部所獲取之資訊、主要基於由狀態檢測部44所檢測出之資訊控制各部之動作而實現。再者,圖22表示基於背光裝置(背光單元31)之點亮、熄滅決定模式之情形之控制。圖22係以於背光裝置熄滅之情形時設為第1模式、於背光裝置點亮之情形時設為第2模式為條件進行設定。
控制部42係作為步驟S10而檢測狀態。具體而言,獲取狀態檢測部44之檢測結果。又,控制部42亦可獲取當前執行之控制之資訊(是否使背光裝置點亮)。控制部42若於步驟S10中檢測出狀態,則作為步驟S12,判定背光裝置是否為點亮狀態。即,判定當前狀態下背光單元31是否為點亮狀態。控制部42係於在步驟S12中判定出背光裝置點亮(於步驟S12中為是)之情形時,作為步驟S13,判定是否使背光裝置熄滅。即,當前狀態下背光單元31為點亮之狀態,進而判定是否檢測出使其熄滅之觸發之資訊。控制部42係於在步驟S13中判定出使背光裝置熄滅(於步驟S13中為是)之情形時,向步驟S16推進。控制部42係於判定出在步驟S13中不使背光裝置熄滅(於步驟S13中為否),即維持 點亮狀態之情形時,向步驟S18推進。
控制部42係於在步驟S12中判定出背光裝置未點亮(於步驟S12中為否)之情形時,作為步驟S14判定是否使背光裝置點亮。即,當前狀態下背光單元31為熄滅之狀態,進而判定是否檢測出使其點亮之觸發之資訊。控制部42於在步驟S14中判定出使背光裝置點亮(於步驟S14中為是)之情形時,向步驟S18推進。
控制部42係於在步驟S14中判定出不使背光裝置點亮(於步驟S14中為否),即維持熄滅狀態之情形時,向步驟S16推進。控制部42係於在步驟S13中判定出是之情形時,或於S14中判定出否之情形時,作為步驟S16,利用第1模式控制驅動電路40。即,控制部42係設為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第1頻率而執行控制之設定而結束本處理。
控制部42係於在步驟S12、S14中判定出是之情形時,作為步驟S18,利用液晶反轉頻率高於第1模式之第2模式控制驅動電路40。即,控制部42係設為將液晶反轉頻率設為與第1頻率相比頻率較高之第2頻率而執行控制之設定而結束本處理。
顯示裝置1藉由重複執行上述控制,可設為與顯示影像之模式相應之液晶反轉頻率,且可於各模式中抑制閃爍之產生。又,由狀態檢測部44所檢測之資訊、切換模式之觸發並不限定於背光裝置之點亮、熄滅,可設為各種設定。例如,於周圍較暗、環境光之光量為特定值以下之情形時,亦可為設為第2模式之設定。
[變化例]
圖23係用以對顯示裝置之另一例進行說明之說明圖。圖23所示之顯示裝置係除於下側基板10a配置有透過電極19、形成有開口70之位置以外為與上述顯示裝置1相同之構成。開口70係形成於像素電極62之中央。再者,於像素電極62之周圍進而形成有開口68、69。即便於像素電極62之中央形成開口70,由於未積極地設置階差,故而與設 置有階差之情形相比亦可減少像素電極62之反射電極之大小之犧牲,即便於較暗之狀態下亦可利用第1模式識別圖像。
其次,透過電極19係配置於開口70。透過電極19係由使光透過之透明之材料、例如ITO(透明導電膜、氧化銦錫(摻錫氧化銦))形成之電極。藉由將透過電極19配置於反射電極層13中之未配置電極之部分、即開口70,可使反射電極層13之表面上之電場穩定。藉此,於液晶層30中可以更高精度控制與各像素對應之區域之配向。藉由配置透過電極19,可使形成有開口70之區域之電場穩定。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係於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相反側配置背光單元31而使自背光單元31輸出之光入射至下側基板10,但並不限定於此。顯示裝置1亦可將入射至下側基板10之光,即於第2模式(透過顯示模式)中所使用之光設為入射至下側基板10之環境光。於該情形時,顯示裝置1係設為如下構成,即,殼體等亦設為透明、且環境光自下側基板10之與液晶層30相反側之面入射。如此,即便不使用光源亦可利用2種模式顯示影像。又,於該情形時,由於顯示裝置1不包括背光單元31,故而可使裝置構成簡單,且可抑制由發光所引起之能量之消耗。
<2.應用例>
其次,對上述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顯示裝置1之一應用例進行說明。圖24係表示本應用例之電子機器1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之立體圖。電子機器100係行動電話機,例如,如圖24所示,包括本體部111、及設置為可相對於本體部111開啟及關閉之顯示體部112。本體部111包括操作按鈕115、及送話部116。又,電子機器100內置有管理電子機器100之整體之控制之控制裝置120。顯示體部112包括顯示裝置113、及受話部117。顯示裝置113將與電話通訊相關之各種顯示顯示於顯示裝置113之顯示畫面114。電子機器100包括用以控制顯示裝 置113之動作之控制部(未圖示)。該控制部係作為控制裝置120之一部分,或與該控制裝置120分開設置於本體部111或顯示體部112之內部。管理電子機器100之整體之控制之控制裝置120係對顯示裝置113之控制部供給影像信號。即,控制裝置120決定於電子機器100中顯示之影像,並將所決定之影像之影像信號傳送至顯示裝置113之控制部,藉此使顯示裝置113顯示所決定之影像。
顯示裝置113包括與上述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顯示裝置1相同之構成。藉此,於顯示裝置113中,可抑制閃爍之產生並且實現低消耗電力化。
再者,作為可應用上述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顯示裝置1之電子機器,除以上所說明之行動電話機等以外,還可列舉附帶顯示裝置之表、附帶顯示裝置之手錶、個人電腦、液晶電視、觀景窗型或螢幕監控型錄影機、汽車導航裝置、尋呼機、電子記事本、計算器、文字處理機、工作站、視訊電話機、POS(Point-Of-Sale,銷售點)終端器等。
80‧‧‧範圍
82‧‧‧範圍
84‧‧‧範圍
FRP‧‧‧控制脈衝
t1‧‧‧時間
t2‧‧‧時間
VCOM‧‧‧共用電位
XFRP‧‧‧控制脈衝

Claims (14)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液晶層;透明電極,其配置於上述液晶層之環境光所入射之側;反射電極,其配置於上述液晶層之與上述透明電極側相反側,反射自上述液晶層到達之光,成為分割至每個像素中之像素電極,由上述像素電極、上述透明電極、及夾持於其等之液晶層形成像素,於與上述像素對應之上述像素周邊形成有開口;驅動電路,其控制施加至上述像素電極及上述透明電極之電壓而驅動各像素;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驅動電路之動作;背光單元,其配置於上述反射電極之與上述液晶層相反側;且上述像素於對上述像素電極與上述透明電極之間施加相同電位之狀態下成為黑顯示,於對上述像素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施加特定之電壓差之狀態下成為白顯示;上述驅動電路係根據影像信號以對上述像素電極與上述透明電極之間施加成為白或黑之電壓之方式進行切換;上述控制部切換第1模式與第2模式,該第1模式以第1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驅動上述驅動電路,且使用由上述反射電極反射之光進行畫面顯示,該第2模式以高於上述第1頻率之第2頻率之液晶反轉頻率驅動上述驅動電路,且使用通過上述反射電極之開口之光進行畫面顯示;上述控制部切換上述背光單元之點亮與熄滅,於使上述背光單元熄滅之情形時,利用上述第1模式驅動上述驅動電路,於使 上述背光單元點亮之情形時,利用上述第2模式驅動上述驅動電路。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像素電極包含複數個部分電極,上述驅動電路基於上述影像信號分別驅動上述部分電極。
  3.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2頻率為臨界閃爍頻率以上之頻率。
  4.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2頻率為20Hz以上。
  5.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頻率為30Hz以下。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頻率為0.05Hz以上。
  7.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開口形成於鄰接之像素之反射電極之間。
  8.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各像素包括記憶電路。
  9.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而包括:相位差層,其配置於較上述液晶層更靠上述環境光之入射側;及偏光板,其配置於較上述液晶層更靠上述環境光之入射側。
  10. 如請求項9之顯示裝置,其進而包括配置於較上述液晶層更靠上述環境光之入射側之各向異性散射層,上述各向異性散射層係散射中心軸與主視角方向重疊。
  11. 如請求項10之顯示裝置,其中於上述液晶層、上述相位差層、及上述偏光板未設置上述各向異性散射層時,閃爍最明顯之方向與主視角方向不同。
  1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透明電極與鄰接之像素之透明電極連結,上述驅動電路使施加至上述反射電極之電壓產生變化而驅動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各像素。
  13.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反射電極係至少一部分與鄰接之像素之反射電極連結,上述驅動電路使施加至上述透明電極之電壓產生變化而驅動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各像素。
  14. 一種電子機器,其包括: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及對上述顯示裝置供給上述影像信號之控制裝置。
TW102132656A 2012-09-28 2013-09-10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527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633A JP2014071372A (ja) 2012-09-28 2012-09-28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9255A TW201419255A (zh) 2014-05-16
TWI527015B true TWI527015B (zh) 2016-03-21

Family

ID=5038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656A TWI527015B (zh) 2012-09-28 2013-09-10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08744B2 (zh)
JP (1) JP2014071372A (zh)
CN (1) CN103714790B (zh)
TW (1) TWI527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1980A1 (en) * 2013-01-04 2014-07-1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reuse of touch panel and controller by a secondary display
US11107379B2 (en) * 2013-08-12 2021-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WO2015167580A1 (en) * 2014-05-02 2015-11-0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isplay detec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US10332458B2 (en) * 2014-09-05 2019-06-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JP2017083655A (ja) 2015-10-28 2017-05-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572095B2 (ja) * 2015-10-28 2019-09-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573555B (zh) * 2016-01-28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JP6702760B2 (ja) * 2016-02-25 2020-06-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7173415A (ja) * 2016-03-22 2017-09-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5717678B (zh) * 2016-04-27 2019-11-05 华显光电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缩短ips屏幕闪烁的方法以及具有ips屏幕的设备
WO2017199970A1 (ja) * 2016-05-20 2017-11-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WO2018000407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Intel Corporation Display controller with multiple common voltages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refresh rates
CN106354341B (zh) * 2016-11-11 2019-07-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WO2018159470A1 (ja) * 2017-03-02 2018-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10998529B2 (en) 2017-11-30 2021-05-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isplay device
CN108172193B (zh) * 2018-03-22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7187792B2 (ja) * 2018-03-22 2022-12-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時計、液晶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756728B (zh) * 2019-01-02 2021-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01211B (zh) 2019-07-08 2022-04-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环境光采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495192B2 (en) * 2020-09-29 2022-11-08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1261B1 (en) 1992-06-26 2001-11-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iv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771392B2 (ja) 1992-06-26 1998-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33760A (ja) * 1999-07-22 2001-02-0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駆動回路
JP2004519718A (ja) * 2000-10-23 2004-07-02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切り替え可能の半透過反射部を有した両面視認可能な表示装置
JP2004078249A (ja) * 2000-12-13 2004-03-11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58441B2 (ja) * 2001-07-13 2008-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11785B2 (ja) * 2001-09-18 2008-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486319B2 (ja) 2002-05-09 2010-06-2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階調電圧発生装置及び階調電圧発生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反射−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166554B2 (ja) * 2002-11-29 2008-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09107B2 (en) * 2002-11-06 2007-04-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4213637B2 (ja) * 2003-09-25 2009-0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TWI297793B (en) * 2004-05-21 2008-06-11 Sanyo Electric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6323031A (ja) * 2005-05-17 2006-11-30 Nec Corp 視野角切替型表示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2007121368A (ja) * 2005-10-25 2007-05-1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623205B2 (en) * 2005-12-29 2009-11-24 Lg Display Co., Lt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199441A (ja) * 2006-01-27 2007-08-09 Hitachi Displays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93115A (ja) 2007-10-12 2009-04-30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5664102B2 (ja) * 2010-10-08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92080A1 (en) 2014-04-03
TW201419255A (zh) 2014-05-16
CN103714790B (zh) 2016-06-01
JP2014071372A (ja) 2014-04-21
CN103714790A (zh) 2014-04-09
US9208744B2 (en) 2015-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015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US100251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819386B2 (en) Apparatus having a flat display
JP5771453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40293188A1 (en) Displays with Local Dimming Elements
KR2015005795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50205163A1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520856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32001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RU2343510C2 (ru) Двухрежимный дисплей
KR2014011346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4186901B2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4009234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036082A1 (en) Electro-optical crystal light shutter preventing motion picture blurring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9080382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275934B1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7656481B2 (e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7004162A (ja) 表示パネル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200826194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7186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7171442A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71321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5826305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2001308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