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254B - Tire oil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ire oil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6254B
TWI526254B TW102134080A TW102134080A TWI526254B TW I526254 B TWI526254 B TW I526254B TW 102134080 A TW102134080 A TW 102134080A TW 102134080 A TW102134080 A TW 102134080A TW I526254 B TWI526254 B TW I5262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oller brush
link
brush portion
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2315A (zh
Inventor
Hajime Tanaka
Munenori Soejima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22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2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2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027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only at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5/00Apparatus or tools adapted for mounting, removing or inspecting tyres
    • B60C25/01Apparatus or tools adapted for mounting, removing or inspecting tyres for removing tyres from or mounting tyres on wheels
    • B60C25/05Machines
    • B60C25/0596Soap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1Tyre supporting devices, e.g. chucks

Description

輪胎抹油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輪胎抹油裝置。
以往在進行輪胎測試的時候,是將輪胎安裝到輪胎測試機的輪圈來進行旋轉測試,為了讓輪胎可以順利地安裝到輪圈上並且順利地從輪圈拆下,乃針對於測試對象的輪胎的胎唇部塗抹了潤滑液(潤滑劑)。潤滑液的塗抹工作是利用設置在輪胎測試作業線上的抹油裝置來執行的。
有關於抹油裝置的技術已見於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等技術文獻。
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抹油裝置,是具備:將輪胎予以載置成讓輪胎的軸心保持在縱軸姿勢的狀態下,朝既定的方向搬運之搬運裝置;將前述輪胎予以定位在該搬運裝置的既定位置之定位裝置;在該定位位置處,使得該輪胎以其軸心為中心進行轉動之轉動裝置;對於該轉動的輪胎的胎唇部塗抹潤滑劑之塗抹裝置。這種塗抹裝置是具有:將潤滑劑塗抹到輪胎的胎唇部之塗抹滾子。在進行塗抹時,先將塗抹滾子上昇,並且插入到輪胎的中心孔內, 然後將塗抹滾子沿著水平方向進行推迫。如此一來,就可以將潤滑劑塗抹到被轉動裝置所轉動的輪胎的胎唇部。
又,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抹油裝置,是如該文獻的第2圖和第5圖所示,是將因昇降用氣壓缸的作動而被上昇的塗抹滾子,朝向輪胎的胎唇部推壓,藉此來將潤滑劑塗抹到輪胎的胎唇部。
目前已經得知:在進行塗抹潤滑液的時候,塗抹這種潤滑液的地方以及位置是非常的重要。
例如:進行塗抹潤滑液的地方,如果只是在第10圖所示的胎唇部的徑向內端面(第10圖中的元件符號11所示的部位)進行塗抹的話,潤滑液的潤滑效果不夠充分,塗抹之後,要執行輪胎均勻性試驗之類的測試時,有時候將會無法將輪胎確實地嵌合到輪圈,因而導致輪胎測試的測定精度的惡化。因此,是將塗抹潤滑液的地方選定在較大的範圍為宜。
但是,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輪胎抹油裝置的做法,是在形成於輪胎的中央部的空間內,朝與輪胎的旋轉軸心的延伸方向保持平行的方向來插入塗抹滾子,然後,將塗抹滾子朝輪胎的徑向外側進行水平移動,來將塗抹滾子抵接在胎唇部。因此,塗抹滾子所能夠達成的潤滑液的塗抹範圍只能夠及於胎唇部的徑向內端面(第10圖中的元件符號11)而已。
因此,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輪胎抹油裝置,即使其能夠將潤滑液塗抹到朝垂直方向豎起的胎唇部 的徑向內端面,但是卻無法將潤滑液塗抹到胎唇部的側方端面(也就是,位在胎唇部的上下端面,第10圖中的元件符號12所示的部位),有時候其潤滑效果不夠充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574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42694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輪胎抹油裝置,其不僅是對於胎唇部的徑向內端面,也可以對於胎唇部的側方端面進行塗抹潤滑液,因而可在充分地實施潤滑的狀態下,高精度地執行輪胎測試。
本發明的輪胎抹油裝置的特徵為,具備:接觸於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滾子刷部;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滾子刷部;抹油機本體;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及前述下側滾子刷部連結到前述抹油機本體,並且可使該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相對於前述輪胎,朝接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的刷子移動部;前述刷子移動部則是具備:可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往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同時可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往上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的連桿機構。
1‧‧‧抹油裝置
2‧‧‧輪胎測試作業線
3‧‧‧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
4‧‧‧輸送機區塊
5‧‧‧皮帶式輸送機
5a‧‧‧滑輪
5b‧‧‧循環式皮帶
6‧‧‧定位作業機構
7‧‧‧夾持滾子
8a、8b、8c、8d‧‧‧支臂構件
9‧‧‧旋轉軸部
10‧‧‧胎唇部
11‧‧‧徑向內端面
12‧‧‧側方端面
13‧‧‧上側滾子刷部
14‧‧‧下側滾子刷部
15‧‧‧抹油機本體
15a‧‧‧抹油機本體的前面
15b‧‧‧抹油機本體的背面
15c‧‧‧突出部
16‧‧‧刷子移動部
17‧‧‧上側刷毛體
18‧‧‧刷毛框架
19‧‧‧供給部
20‧‧‧刷毛環
21‧‧‧貫通孔
22‧‧‧軸桿
23‧‧‧防脫落構件
24‧‧‧軸承部
25‧‧‧散佈構件
26‧‧‧潤滑液配管
27‧‧‧下側刷毛體
28‧‧‧刷毛框架
29‧‧‧供給部
30‧‧‧潤滑液配管
31‧‧‧軸承部
32‧‧‧軸桿
33‧‧‧散佈構件
34‧‧‧防脫落構件
35‧‧‧刷毛環
37‧‧‧氣壓缸
39‧‧‧上側連桿部
40‧‧‧下側連桿部
41‧‧‧連桿擺動壓缸
41a‧‧‧基端側(固定側)部分
41b‧‧‧頂端側(可動側)部分
42‧‧‧連桿構件
43‧‧‧連桿構件
44‧‧‧連桿構件
45‧‧‧連桿構件
47a‧‧‧第1齒輪
47b‧‧‧第2齒輪
50‧‧‧輪胎測試機
51、52‧‧‧流量調整閥
B‧‧‧逆時鐘方向
D‧‧‧順時鐘方向
S1、S2、S3、S4、S5、S6、S7、S8‧‧‧水平軸心
T‧‧‧輪胎
第1圖是設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之輪胎測試作業線的平面圖。
第2圖是第1圖的測試作業線的側面圖。
第3圖是顯示出第2圖的抹油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圖,是顯示出滾子刷部離開輪胎的胎唇部後的狀態的圖。
第4圖是顯示出第2圖的抹油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圖,是顯示出滾子刷部已經接觸到輪胎的胎唇部後的狀態的圖。
第5圖(a)是設置在抹油裝置上的上側滾子刷部的剖面圖;第5圖(b)是下側滾子刷部的剖面圖。
第6圖(a)是將第3圖的抹油裝置中的胎唇部與滾子刷部的接觸地方予以擴大顯示的擴大圖;第6圖(b)是參考例的抹油裝置中的擴大圖。
第7圖是顯示位於下降位置時之第3圖的抹油裝置的剖面圖。
第8圖是離開了輪胎的胎唇部後的狀態之第3圖的抹油裝置的剖面圖。
第9圖是已經接觸於輪胎的胎唇部的狀態之第3圖的抹油裝置的剖面圖。
第10圖是輪胎的胎唇部的擴大圖。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是設置在用來執行 輪胎均勻性和動態平衡等的輪胎測試項目的輪胎測試作業線2,對於要做輪胎測試的輪胎T進行塗抹潤滑液(潤滑劑)的裝置。具體而言,要做輪胎均勻性和動態平衡等的輪胎測試項目時,輪胎T是安裝在輪胎測試機50的輪圈(未圖示)上的狀態下來進行測試,因此在將輪胎T安裝到輪圈之前,最好是已經先塗抹了潤滑液。
如果已經塗抹了潤滑液的話,輪胎、輪圈等都會受到該潤滑液所潤滑。如此一來,在做輪胎測試時,就可以很順利地將輪胎T安裝到輪圈身上,或者從輪圈身上拆下輪胎T。而且,將輪胎T安裝到輪圈身上的安裝狀態也比較穩定而趨於一致,能夠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來進行輪胎測試,進而得以高精度地執行輪胎測試。因此,在輪胎測試作業線2中,是使用本實施方式的這種抹油裝置,預先對於輪胎T進行塗抹潤滑液。
在以下的說明當中,在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之前,先詳細說明設有抹油裝置1的輪胎測試作業線2。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在輪胎測試作業線2,是設有:用來將輪胎T朝輪胎測試機50移送的皮帶式輸送機5以及輪胎旋轉用的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是由:呈水平鋪設且在左右方向(第1圖中的上下方向)隔開一距離的兩條輸送機區塊4、4所構成的。
這兩個輸送機區塊4的結構,例如:是沿著水平方向並排著許多個自由空轉滾子,這些自由空轉滾子則是以朝 左右方向延伸的軸心作為中心,可做自由空轉。並且輸送機區塊4是製作成:可以讓被載置在該輸送機區塊4上的輪胎T保持著橫躺狀態水平地移動。又,輪胎測試作業線2是在呈左右並列的兩個輸送機區塊4、4的更內側處,沿著輸送機區塊4設置了左右各一條的皮帶式輸送機5。這種皮帶式輸送機5係如第7圖所示,例如是將循環式皮帶5b沿著輸送機區塊4並列且繞掛在滑輪5a而構成的。藉由將皮帶式輸送機5的循環式皮帶5b予以旋轉的話,就可將被載置在循環式皮帶5b及輸送機區塊4的兩者上面的輪胎T朝向前方沿著水平方向進行搬運。
此外,輪胎測試作業線2也具有:定位作業機構6。這個定位作業機構6是對於以橫躺狀態載置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的輪胎T,將夾持滾子7由前方左側、前方右側、後方左側、後方右側的4個方向接近於輪胎T,讓夾持滾子7由4個方向來抵住輪胎T的外周面,藉此,可將輪胎T予以定位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的既定位置。
具體而言,這個定位作業機構6是具有:設置在左側(亦即,第1圖中的上側)的輸送機區塊4的更左側的兩根支臂構件8a、8b。此外,定位作業機構6也具有:設置在右側(亦即,第1圖中的下側)的輸送機區塊4的更右側的兩根支臂構件8c、8d。換言之,定位作業機構6是在各輸送機區塊4的外側分別具有兩根支臂構件8a、8b以及8c、8d(合計4根支臂構件)。支臂構件8a~8d是長條狀體,其長度大約為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的一半 長度之程度。
在鄰接於各輸送機區塊4的外側,是沿著輸送機區塊4設置兩個旋轉軸部9,該旋轉軸部9的軸心是朝垂直方向(亦即,與第1圖的圖面構成垂直的方向)。在這個旋轉軸部9分別各支承著兩根支臂構件8a、8b以及8c、8d的基端部,並且可讓支臂構件8a、8b以及8c、8d以該旋轉軸部9作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在支臂構件8a~8d的前端部,是具有:可從四方來箝夾住水平配置的輪胎T的胎紋面之夾持滾子7。這些夾持滾子7都是被安裝成:可以朝垂直方向(與第1圖的圖面構成垂直的方向)的軸心為中心做自由的旋轉。
鄰接於左側的輸送機區塊4的兩根支臂構件8a、8b(位於第1圖的上側的支臂構件)的其中一方的支臂構件8a是沿著輪胎T的搬運方向朝向前方,另一個支臂構件8b則是沿著輪胎T的搬運方向朝向後方。鄰接於右側的輸送機區塊4的兩根支臂構件8c、8d(位於第1圖的下側的支臂構件)也是與上述兩根支臂構件8a、8b做相同的配置。
這四個支臂構件8a~8d都是可以朝垂直方向(與第1圖的圖面構成垂直的方向)的旋轉軸心(旋轉軸部9)為中心,沿著水平面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進行擺動。隨著支臂構件8的擺動,可促使設在支臂構件8的前端的夾持滾子7接近輪胎T的外周面或者離開輪胎T的外周面。這些夾持滾子7都是被安裝成:可以朝垂直方向的 軸為中心進行自由旋轉。被定位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的既定位置的輪胎T,是可以上下軸為中心進行自由的旋轉。
對於以這種方式來被定位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的既定位置的輪胎T,利用未圖示的輪胎轉動部賦予旋轉驅動力的話,輪胎T就可以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進行旋轉。然後,在輪胎測試作業線2上,進一步利用容後詳述的抹油裝置1對於旋轉的輪胎T進行塗抹潤滑液。
本實施方式的輪胎抹油裝置1,不僅針對於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並且也能夠針對於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與側壁相連續的面)進行塗抹潤滑液。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的具體的位置是標示在第10圖中。
本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是配設在:被設置在上述輪胎測試作業線2的左右的兩個皮帶式輸送機5、5之間,而且是配設在與被定位在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的輪胎T在平面上的相同位置。又,抹油裝置1在不執行潤滑工作時,是被收容在:較之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的輪胎搬運面H更下方處,在執行潤滑工作時,朝向輪胎搬運面H的上方上昇,再從上昇後的位置朝向前方,移動後述的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
接下來,利用第3圖及第4圖來說明抹油裝置1的結構。
此處的第3圖是顯示出:將上下的滾子刷部13、14 朝向輪胎T側移動前的狀態之抹油裝置1的構造;第4圖是顯示出:將上下的滾子刷部13、14朝向輪胎T側移動後的狀態之抹油裝置1的構造。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輪胎抹油裝置1,是具有:接觸於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輪胎T的上側的胎唇部10來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滾子刷部13;以及接觸於輪胎T的下側的胎唇部10來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滾子刷部14。此外,抹油裝置1也具有:抹油機本體15;以及將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連結到抹油機本體15,並且可使該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相對於輪胎T,朝接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的刷子移動部16。
如第3圖~第5圖(a)所示,上側滾子刷部13是具有:在朝垂直方向(第3圖~第5圖(a)中的上下方向)的軸的外周形成圓筒狀的刷毛體17(上側刷毛體)、將這個刷毛體17支承成可以朝垂直方向的軸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刷毛框架18、以及將潤滑液供給到刷毛體17的供給部19。
構成上側滾子刷部13的刷毛體17,是具有沿著垂直方向延伸之長條形的圓筒體,在這個圓筒體的整個外周面植設有:可接觸於輪胎T的表面(具體而言,輪胎T的上側的胎唇部10的表面)以塗抹潤滑液的刷毛。利用這種結構,刷毛體17可將潤滑液接觸到輪胎T的上側的胎唇部10來進行塗抹。
具體而言,刷毛體17是將具有圓環狀(短圓筒狀)的外觀的刷毛環20,沿著垂直方向堆疊多數個刷毛環20(本實施方式中是14個),因而形成圓筒體的形狀。
在各個刷毛環20的整個外周面,都植設了可撓性的刷毛。又,在刷毛環20的中央,形成有朝垂直方向貫穿過刷毛環20的貫通孔21。軸桿22是沿著垂直方向插穿在這個貫通孔21,可利用這個軸桿22來將複數個刷毛環20以貫穿狀態予以固定。
此外,在複數個刷毛環20的最下側,設有用以防止刷毛環20從軸桿22脫落的防脫落構件23。
如上所述,刷毛體17是製作成複數個刷毛環20的堆疊體,所以只要針對於因為磨損等理由而無法繼續使用的刷毛環20來進行更換即可,不必每次都更換整個刷毛體17,因此只要做最小限度的更換即可。因此,可大幅度削減更換刷毛體17所需的費用和人工作業。
構成上側滾子刷部13的刷毛框架18,是一個面向前後方向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豎立的長方形的板,將這個長方形的板的上端和下端朝向前方彎折成直角的形狀(從左右方向的側面來觀看時是呈大致ㄇ字狀)的構件。在這個刷毛框架18的上端及下端,分別設有軸承部24,用來支承刷毛體17的軸桿22,使其可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上述刷毛體17是被支承於刷毛框架18並且可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以這種方式,利用刷毛框架18來將刷毛體17予以支承成可旋轉的話,在進行塗抹潤滑液 的時候,刷毛體17本身也進行旋轉,可以抑制刷毛的磨損。
用以供給潤滑液的供給部19,是從儲存有潤滑液的潤滑液槽(未圖示)等來將潤滑液供給到刷毛體17。供給部19是具有:配設在上述刷毛體17的上側來散佈潤滑液之圓盤狀的散佈構件25、從上方將潤滑液引導到這個散佈構件25之潤滑液配管26(上側配管)。散佈構件25的內部是可供潤滑液流通的空洞。散佈構件25是在其與刷毛體17接觸的下表面的圓周方向上,具有多個用以散佈潤滑液的散佈口。又,潤滑液配管26是被設置成:從設在刷毛框架18的上端的軸承部24的上方來貫穿,並且沿著垂直方向貫穿過該軸承部24。可經由這個潤滑液配管26直接將潤滑液供給到散佈構件25的內部。以這種方式被供給到散佈構件25的內部的潤滑液,被分開分配到複數個散佈口而被供給到刷毛體17。被供給到刷毛體17的潤滑液將會流過刷毛之間而滲透到刷毛體17的內部,可將潤滑液在刷毛體17的垂直方向的近乎整個區域都呈均勻一致的分布。
如第3圖~第5圖(a)所示,下側滾子刷部14也是與上側滾子刷部13同樣地具有:在朝垂直方向的軸的外周形成圓筒狀的刷毛體27(下側刷毛體)、將這個刷毛體27支承成可以朝垂直方向的軸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刷毛框架28、以及將潤滑液供給到刷毛體27的供給部29。
這個下側滾子刷部14與上側滾子刷部13相較,在垂 直方向上的長度較短,而且下側滾子刷部14中的各構件的配置方式,是配置成:有如將上側滾子刷部13的配置在垂直方向上予以顛倒的這樣的配置方式。刷毛體27是具有可將潤滑液接觸到輪胎T的下側的胎唇部10來進行塗抹的高度。
換言之,在下側滾子刷部14,潤滑液是從刷毛體27的下方來供給。而潤滑液配管30(下側配管)則是設置成:朝垂直方向貫穿過設在刷毛框架28的下端的軸承部31。潤滑液配管30是將從刷毛框架28的更下方所供給的潤滑液先予以引導到刷毛框架28的上方。然後,經由這個潤滑液配管30,潤滑液通過軸桿32內而從刷毛體27的下端輸送到上端之後,在散佈構件33內部做分配,再從刷毛體27的上側往下側進行供給。
此外,設在下側滾子刷部14的刷毛體27的防脫落構件34,是與上側滾子刷部13的防脫落構件23同樣地,配設在刷毛體27的下側,可用以防止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中是3個)刷毛環35脫落。
又,亦可在被設在上側滾子刷部13的潤滑液配管26以及被設在下側滾子刷部14的潤滑液配管30設置:用來調整流經各個配管的潤滑液的供給量的流量調整閥(圖示省略)。只要設有這種流量調整閥的話,即可分別獨立地將潤滑液供給到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而可對於各個滾子刷部13、14的潤滑狀態做個別的調整。
抹油機本體15是沿著垂直方向設成豎立狀的板狀構 件。在這個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15a側,是有上述的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安裝在同一軸上。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是經由後述的刷子移動部16而安裝在抹油機本體15。
又,在抹油機本體15的後面,則配設有可將抹油機本體15在垂直方向上進行昇降的氣壓缸37。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也具備了:可將上述的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連結到抹油機本體15,並且可使得該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相對於輪胎T,朝向接近或遠離的方向進行移動的刷子移動部16。這個刷子移動部16是做成連桿機構,其可使上側滾子刷部13往下方移動並接近於輪胎T,同時可使下側滾子刷部14往上方移動並接近於輪胎T,係具有上側連桿部39以及下側連桿部40。
本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採用這種連桿機構是基於以下所述的理由。
因為在進行塗抹潤滑液的時候,如果要塗抹這種潤滑液的地方只有在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請參考第10圖)的話,潤滑液所造成的潤滑效果不足,不僅會引起輪胎安裝不良,有時候也會導致輪胎測試時的測定精度的惡化。因此,本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是製作成:不僅是對於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而已,針對於設在胎唇部10的上面和下面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請參考第10圖)也可以進行塗抹潤滑液。
接下來,將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特徵之刷子移動部16、以及構成這個刷子移動部16之連桿機構。
刷子移動部16係可使得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接近以及遠離輪胎T的胎唇部10。並且刷子移動部16是具有:以可移動的方式來將上側滾子刷部13支承於抹油機本體15的上側連桿部39;以可移動的方式來將下側滾子刷部14支承於抹油機本體15的下側連桿部40;可使得這些上側連桿部39及下側連桿部40互相連動的第1齒輪47a以及第2齒輪47b;可使得上側連桿部39及下側連桿部40進行擺動(驅動)的連桿擺動壓缸41。
上側連桿部39是可將上側滾子刷部13支承成既定的姿勢的機構,例如可將該上側滾子刷部13支承成:維持在與抹油機本體15保持平行的姿勢狀態下,朝向與該抹油機本體15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換言之,上側連桿部39是將上側滾子刷部13予以支承成:可相對於抹油機本體15,以水平軸心S1、S2為中心,朝向第3圖~第4圖中所示的箭頭A方向及箭頭B方向進行擺動。
上側連桿部39是由:被安裝在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的上側的上下一對連桿構件42、43所構成的。這種上下一對的連桿構件42、43,是在長軸方向上彼此都是相同長度的棒狀的構件,換言之,是短片狀構件,是以較之上述的上側滾子刷部13的刷毛框架18的垂直方向長度稍微短一點的間隔,在垂直方向上做分開配設。各個連桿構件 42、43,其位於長軸方向的一端側的基端部,是以可以水平軸心S1、S2為中心來進行擺動的方式,連結在設於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15a的突出部15c。又,位在連桿構件42、43的另一端側的頂端部,則是支承著上側滾子刷部13的刷毛框架18,使其可以水平軸心S5、S6為中心進行擺動。如此一來,連桿構件42、43係可相對於抹油機本體15,以水平軸心S1、S2為中心朝向第3圖的箭頭A方向往下方進行擺動,藉此,上側滾子刷部13就可以同時地執行一邊下降一邊接近輪胎T的動作。此外,連桿構件42、43相對於抹油機本體15,以水平軸心S1、S2為中心朝向第4圖的箭頭B方向往上方進行擺動,如此一來,上側滾子刷部13就可以同時地執行一邊上昇一邊遠離輪胎T的動作。
例如第3圖所示般地,在上側滾子刷部13接近於抹油機本體15側的狀態(與輪胎T分開的狀態)下,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2、43是朝向垂直方向,並且是以沿著抹油機本體15的方式保持傾斜。在這種狀態下,促使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2、43以其中一端側(抹油機本體15側)為中心,將另一端側(輪胎T側或上側滾子刷部13側)朝向前方(第3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擺動的話,連桿構件42、43就會變成朝向水平方向,從抹油機本體15起迄上側滾子刷部13為止的距離將會變大,該距離變大的量是相當於連桿構件42、43從抹油機本體15豎起的量。如此一來,上側滾子刷部13是相對於抹油 機本體15,既朝下方移動同時又朝前方突出。
另一方面,如第4圖所示般地,在上側滾子刷部13與抹油機本體15分開的狀態(接近於輪胎T的狀態)下,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2、43將會從抹油機本體15豎立起來。
在這種狀態下,將連桿構件42、43以其中的一端側(抹油機本體15側)為中心,使其另一端側(輪胎T側或上側滾子刷部13側)朝後方(第4圖中的箭頭B的方向)進行擺動的話,呈豎起狀態的連桿構件42、43將會以沿著抹油機本體15的方式接近,從抹油機本體15起迄上側滾子刷部13為止的距離將會變小,該變小的量是相當於連桿構件42、43進行傾倒的量。如此一來,是與上述的情況相反地,上側滾子刷部13既朝向上方移動,同時又朝向後方後退。換言之,上述的上下一對連桿構件42、43是構成上側的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有時候係使得上側滾子刷部13執行「既朝向下方移動,同時又接近於輪胎T」的移動,有時候則是使得上側滾子刷部13執行「既朝向上方移動,同時又從輪胎T離開」的移動。
下側連桿部40,是以可將下側滾子刷部14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例如維持在對抹油機本體15保持平行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15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下側滾子刷部14的機構。換言之,下側連桿部40是將下側滾子刷部14予以支承成:可相對於抹油機本體15,以水平軸心 S3、S4為中心,朝向第3圖~第4圖所示的箭頭C方向以及箭頭D方向進行擺動。
下側連桿部40也是與上側連桿部39同樣地,是由安裝在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的下側之上下一對的連桿構件44、45所構成的。這個下側連桿部40的連桿構件44、45是並列地安裝在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2、43的安裝位置的下側。
設在下側連桿部40的上下一對連桿構件44、45,是與上側連桿部39同樣地在長軸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同的長度,配設在垂直方向上,並且隔開與刷毛框架28近乎相同的間隔。這些連桿構件44、45,位在長軸方向上的一端側的基端部,是以可以水平軸心S3、S4為中心來進行擺動的方式,連結於設在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15a的突出部15c。又,位在連桿構件44、45的另一端側的頂端部,則是支承著下側滾子刷部14的刷毛框架28,將其支承成可以水平軸心S7、S8為中心進行擺動。是以,連桿構件44、45相對於抹油機本體15,以水平軸心S3、S4為中心來朝向第3圖的箭頭C方向往上方進行擺動的話,下側滾子刷部14就可以一邊上昇,一邊又同時往輪胎T接近。此外,連桿構件44、45相對於抹油機本體15,以水平軸心S3、S4為中心來朝向第4圖的箭頭D方向往下方進行擺動的話,下側滾子刷部14就可以一邊下降,一邊又同時從輪胎T離開。
此外,下側連桿部40的上側的連桿構件44,也是與 上側連桿部39同樣地是棒狀,但是下側的連桿構件45則是具有三角形的板狀形狀。這個形成三角形的板狀之連桿構件45,其三個頂部的其中一個頂部是連結於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15a,另一個頂部是連結於刷毛框架28的側面,最後一個頂部則是連結於後述的連桿擺動壓缸41的前端側(可動側)的部分41b。
若針對下側連桿部40的其中一種狀態來考慮的話,例如:第3圖所示般地,下側滾子刷部14正在接近於抹油機本體15側的狀態(亦即,正在從輪胎T離開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以設在下側連桿部40的連桿構件44、45的一端側為中心,將其另一端側朝向前方(第3圖的箭頭C的方向)進行擺動的話,連桿構件44、45將會成為豎起狀態,從抹油機本體15起迄下側滾子刷部14為止的距離將會變大,該變大的份量是相當於連桿構件44、45往前方突出的份量,因此下側滾子刷部14是「朝向上方移動的同時,也往前進」。
另一方面,如果將連桿構件44、45的兩者,以其中一端側為中心,將另一端側朝後方(第4圖的箭頭D的方向)進行擺動的話,原本呈豎起狀態的連桿構件44、45將會以沿著抹油機本體15的方式彼此靠近,連桿構件44、45傾倒的量,也就是從抹油機本體15起迄下側滾子刷部14為止的距離變小的量,是與往前方進行擺動的情況相反地,下側滾子刷部14是「朝下方移動的同時又往後方」進行後退動作。換言之,上述之設在下側連桿部 40的連桿構件44、45是構成下側的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有時候是使得下側滾子刷部14以朝向上方移動的同時又往輪胎T接近的方式進行移動,有時候是使得下側滾子刷部14以朝向下方移動的同時又從輪胎T離開的方式進行移動。
又,刷子移動部16是具有:連結於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下側的連桿構件43)的基端部的第1齒輪47a、以及連結於下側連桿部40的連桿構件(上側的連桿構件44)的基端部的第2齒輪47b,而第1齒輪47a與第2齒輪47b是互相嚙合在一起。第1齒輪47a是連結於連桿構件43的基端部,可與該基端部一起以水平軸心S2為中心,同軸狀地進行旋轉。第2齒輪47b則是連結於連桿構件44的基端部,可與該基端部一起以水平軸心S3為中心,同軸狀地進行旋轉。
例如以第3圖所示的方式,將下側連桿部40的連桿構件44、45朝上方進行旋轉的話,連結於連桿構件44的基端部的第2齒輪47b將會朝逆時鐘方向(箭頭C的方向)旋轉,與第2齒輪47b嚙合在一起的第1齒輪47a則是朝向與第2齒輪47b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順時鐘方向(箭頭A的方向)進行旋轉。如此一來,連結於第1齒輪47a的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3是與另一個連桿構件42一起朝下方進行旋轉。又,如果是以第4圖所示的方式,將下側連桿部40的連桿構件44、45朝下方進行旋轉的話,第2齒輪47b將會朝順時鐘方向(箭頭D的 方向)進行旋轉,與第2齒輪47b嚙合在一起的第1齒輪47a則是朝向與第2齒輪47b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逆時鐘方向(箭頭B的方向)進行旋轉。如此一來,連結於第1齒輪47a的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3也會與另一個連桿構件42一起朝上方進行旋轉。是以,如第3圖~第4圖所示般地,若使得第1齒輪47a與第2齒輪47b彼此互相嚙合,並且互相朝相反方向進行旋轉的話,就可以使得上側連桿部39的連桿構件43與下側連桿部40的連桿構件44互相連動,並且朝向彼此不同的旋轉方向進行擺動。
連桿擺動壓缸41是用來產生驅動力量,以驅動上側連桿部39及下側連桿部40進行擺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桿擺動壓缸41是配設在:抹油機本體15的前面15a的下側連桿部40的更下側。換言之,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利用上述的齒輪47的作用,上側連桿部39係與下側連桿部40連動而進行擺動,因此,第3圖~第4圖所示的連桿擺動壓缸41是只將下側連桿部39直接擺動的機構。
具體而言,連桿擺動壓缸41是由:可沿著垂直方向進行伸縮的氣壓缸所構成,係藉由調整以未圖示的壓力調整閥等來供給的空氣的壓力,而可進行伸縮。這個連桿擺動壓缸41,其基端側(固定側)的部分41a是被固定在抹油機本體15,並且其前端側(可動側)的部分41b是連結於下側連桿部40的下側的連桿構件45,只要使得連桿擺動壓缸41伸縮的話,下側的連桿構件40就會以水平 軸心S3、S4為中心進行轉動,可使得下側連桿部40進行擺動。
接下來,說明:使用由上述的上側連桿部39、下側連桿部40、連桿擺動壓缸41及齒輪47所構成的刷子移動部16,來使得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進行移動的方法,換言之,也就是輪胎T的抹油方法。
首先,說明使用抹油裝置1對於輪胎T進行塗抹潤滑液的步驟。
如第7圖所示,當尚未執行潤滑的時候,抹油裝置1是被收容在較之自由空轉滾子輸送機3上的搬運面H更下方處。並且上述的氣壓缸37並未伸長,抹油機本體15是下降在下降位置。
是以,當抹油機本體15促使原本處於下降位置的氣壓缸37伸長的話,抹油機本體15就會上昇到達與輪胎T近乎相同的高度,抹油機本體15會上昇到達如第8圖所示的這種上昇位置。
在如第8圖所示的這種上昇位置時,即使抹油機本體15已經上昇到達了上昇位置,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還是與輪胎T的胎唇部10保持分開狀態,所以並無法進行塗抹潤滑液。因此,接下來就使用刷子移動部16使得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接近輪胎T側。
換言之,藉由使得連桿擺動壓缸41伸長,就會如第3圖所示的方式,因為下側連桿部40的作動,下側滾子 刷部14會一邊往上方移動一邊往前進。另一方面,藉由上述的齒輪47的作用,上側連桿部39是朝向與下側連桿部40相反的方向往下方(在第3圖中是順時鐘方向)進行旋轉,上側滾子刷部13將會一邊往下方移動一邊往前進。其結果,利用刷子移動部16的作動,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會分別往下方與上方進行移動以縮短上下的距離,與此動作同時地,又往輪胎T側移動(靠近),而從第8圖所示的狀態轉變成第9圖所示的狀態。
此時,係如第6圖(a)的擴大圖所示,上側滾子刷部13的刷毛體17的刷毛是如圓弧狀的箭頭所示般地,朝斜下方進行曲線的移動,亦即,藉由對於胎唇部10,一邊下降一邊靠近於徑向內端面11,即可將上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予以覆蓋起來,使用上側滾子刷部13不僅針對於上側的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亦可對於上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進行潤滑液的塗抹。此外,雖然未予以圖示,但是,下側滾子刷部14的刷毛體14的刷毛則是從下方來覆蓋下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不僅是下側的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亦可對於下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進行潤滑液的塗抹。
另一方面,作為本發明的參考例,是如第6圖(b)所示的例子,當使得上述的刷毛體17水平移動而靠近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的情況下,刷毛體17的刷毛只會接觸到徑向內端面11,對於構成胎唇部10的上面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則是幾乎不接觸。因此,可以理解 根據這種參考例的話,是無法對於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充分地塗抹潤滑液。與這種參考例進行比較,觀察上述的第6圖(a)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話,可以理解到:因為是將上側滾子刷部13的刷毛體17,進行一邊往下方移動一邊接近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的動作,因此刷毛體17的刷毛是可以確實地接觸到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以及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的兩個部分,來進行塗抹潤滑液。
接下來,說明抹油裝置1從輪胎T脫離的步驟。
在使得上側滾子刷部13和下側滾子刷部14離開輪胎T的時候,是先使連桿擺動壓缸41退縮,如第4圖所示般地,只要使得下側連桿部40以水平軸心S3、S4為中心朝下方(在第4圖中是順時鐘方向)進行旋轉的話,下側滾子刷部14將會一邊往下方一邊從輪胎T側往後退。另一方面,藉由上述的齒輪47的作用,上側連桿部39將會與下側連桿部40相反地,朝上方(在第3圖中是逆時鐘方向)進行旋轉,上側滾子刷部13將會一邊往上方移動一邊往後退。其結果,利用刷子移動部16的作動,上側滾子刷部13及下側滾子刷部14將分別往上方和下方進行移動,以擴大上下的距離,在此同時又會從輪胎T離開,從第9圖所示的狀態轉變成第8圖所示的狀態。
然後,利用與上述的步驟相反的步驟,將抹油機本體15從搬運面H的上方往下降的話,抹油裝置1將會恢復到第7圖所示的初期狀態,可使得抹油裝置1從輪胎T脫 離。
如上所述,當使得上下的滾子刷部13、14接近於輪胎T側的時候,只要令上側滾子刷部13往下方移動的同時,令下側滾子刷部14往上方移動的話,輪胎T的胎唇部10就會被箝夾在上下的滾子刷部13、14之間。換言之,上側滾子刷部13是以滾轉在上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的方式往下方移動,因此不僅是上側的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而已,對於上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也可以進行塗抹潤滑液。
又,只要令下側滾子刷部14是以滾轉在下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的方式往上方移動的話,則不僅是下側的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而已,對於下側的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也可以進行塗抹潤滑液。
因此,根據具備了上述的刷子移動部16之本實施方式的抹油裝置1,可以針對於輪胎T的胎唇部10的徑向內端面11和胎唇部10的側方端面12,確實地進行塗抹潤滑液,可以因為塗抹潤滑液而獲得充分的潤滑作用,因此能夠在充分獲得潤滑的狀態下,高精度地進行輪胎測試,並且可獲得良好的再現性。
此外,上述的具體的實施方式,主要是包含:具有以下的構成要件的發明。
本實施方式的輪胎抹油裝置的特徵為:其具備:接觸於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滾子刷部;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 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滾子刷部;抹油機本體;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連結到前述抹油機本體,並且可使該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相對於前述輪胎,朝接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的刷子移動部;前述刷子移動部則是具備:可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往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同時可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往上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的連桿機構。
此外,較佳實施方式是前述刷子移動部具有:以可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上側滾子刷部之上側連桿部;前述上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前述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下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上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下降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為佳。
此外,較佳實施方式是前述刷子移動部具有:以可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下側滾子刷部之下側連桿部;前述下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 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前述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上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下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上昇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為佳。
此外,較佳實施方式是前述刷子移動部具有:以可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上側滾子刷部之上側連桿部;以可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下側滾子刷部之下側連桿部;前述上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該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下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上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下降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前述下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該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 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上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下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上昇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為佳。
此外,較佳實施方式是前述刷子移動部是具有:連結於前述上側連桿部的前述連桿構件的前述基端部的第1齒輪、以及與該第1齒輪嚙合並且連結於前述下側連桿部的前述連桿構件的前述基端部的第2齒輪;前述第1齒輪與前述第2齒輪,係以可使得前述上側連桿部的連桿構件與前述下側連桿部的連桿構件互相連動的同時又朝向彼此不同的旋轉方向進行擺動的方式,互相嚙合在一起為佳。
此外,較佳實施方式是前述上側滾子刷部是具有: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刷毛體、將潤滑液供給到該上側刷毛體的上側配管;前述下側滾子刷部是具有: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刷毛體、將潤滑液供給到該下側刷毛體的下側配管;前述上側刷毛體與前述下側刷毛體是經由前述上側配管以及前述下側配管,互相獨立地被供給潤滑液為佳。
此外,較佳實施方式是在前述上側配管以及前述下側配管,分別設置用以調整前述潤滑液的供給量的流量調整閥和流量調整閥為佳。
10‧‧‧胎唇部
11‧‧‧徑向內端面
12‧‧‧側方端面
13‧‧‧上側滾子刷部
14‧‧‧下側滾子刷部
15‧‧‧抹油機本體
15a‧‧‧抹油機本體的前面
15b‧‧‧抹油機本體的背面
15c‧‧‧突出部
16‧‧‧刷子移動部
17‧‧‧上側刷毛體
18‧‧‧刷毛框架
19‧‧‧供給部
27‧‧‧下側刷毛體
28‧‧‧刷毛框架
29‧‧‧供給部
37‧‧‧氣壓缸
39‧‧‧上側連桿部
40‧‧‧下側連桿部
41‧‧‧連桿擺動壓缸
41a‧‧‧基端側(固定側)部分
41b‧‧‧頂端側(可動側)部分
42‧‧‧連桿構件
43‧‧‧連桿構件
44‧‧‧連桿構件
45‧‧‧連桿構件
47a‧‧‧第1齒輪
47b‧‧‧第2齒輪
B‧‧‧逆時鐘方向
D‧‧‧順時鐘方向
S1、S2、S3、S4、S5、S6、S7、S8‧‧‧水平軸心
T‧‧‧輪胎

Claims (6)

  1. 一種輪胎抹油裝置,其特徵為,其係具備:接觸於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滾子刷部;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滾子刷部;抹油機本體;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連結到前述抹油機本體,並且可使該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相對於前述輪胎,朝接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的刷子移動部;前述刷子移動部則是具備:可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往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同時可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往上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的連桿機構,前述刷子移動部是具有:以可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上側滾子刷部之上側連桿部;前述上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前述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 為中心往下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上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下降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
  2. 一種輪胎抹油裝置,其特徵為,其係具備:接觸於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滾子刷部;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滾子刷部;抹油機本體;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連結到前述抹油機本體,並且可使該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相對於前述輪胎,朝接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的刷子移動部;前述刷子移動部則是具備:可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往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同時可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往上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的連桿機構,前述刷子移動部是具有:以可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下側滾子刷部之下側連桿部;前述下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前述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 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上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下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上昇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
  3. 一種輪胎抹油裝置,其特徵為,其係具備:接觸於以垂直軸心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滾子刷部;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滾子刷部;抹油機本體;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連結到前述抹油機本體,並且可使該上側滾子刷部及下側滾子刷部相對於前述輪胎,朝接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的刷子移動部;前述刷子移動部則是具備:可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往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同時可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往上方移動並接近於前述輪胎的連桿機構,前述刷子移動部是具有:以可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上側滾子刷部之上側連桿部;以可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維持在既定的姿勢的狀態下,朝向對該抹油機本體構成垂直的方向以及構成水平的方向同時地平移的方式,來支承該下側滾子刷部之下側連桿部; 前述上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上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該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上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下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上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下降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前述下側連桿部是具有:將前述下側滾子刷部連結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之複數個連桿構件,該複數個連桿構件的各連桿構件是具有: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被支承於前述抹油機本體的基端部、以可以水平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方式,支承前述下側滾子刷部的頂端部,前述連桿構件是相對於前述抹油機本體,以水平軸心為中心往上方進行擺動,藉此,前述下側滾子刷部以一邊上昇一邊接近前述輪胎的方式平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輪胎抹油裝置,其中,前述刷子移動部是具有:連結於前述上側連桿部的前述連桿構件的前述基端部的第1齒輪、以及與該第1齒輪嚙合並且連結於前述下側連桿部的前述連桿構件的前述基端部的第2齒輪;前述第1齒輪與前述第2齒輪,係以可使得前述上側連桿部的連桿構件與前述下側連桿部的連桿構件互相連動 的同時又朝向彼此不同的旋轉方向進行擺動的方式,互相嚙合在一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輪胎抹油裝置,其中,前述上側滾子刷部是具有: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上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上側刷毛體、以及將潤滑液供給到該上側刷毛體的上側配管;前述下側滾子刷部是具有:接觸於前述輪胎的下側的胎唇部而進行塗抹潤滑液的下側刷毛體、以及將潤滑液供給到該下側刷毛體的下側配管;前述上側刷毛體與前述下側刷毛體是經由前述上側配管以及前述下側配管,互相獨立地被供給潤滑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輪胎抹油裝置,其中,是在前述上側配管以及前述下側配管,分別設置了用以調整前述潤滑液的供給量之流量調整閥。
TW102134080A 2012-09-28 2013-09-23 Tire oiling device TWI526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6853A JP5812962B2 (ja) 2012-09-28 2012-09-28 タイヤのルブリケ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2315A TW201422315A (zh) 2014-06-16
TWI526254B true TWI526254B (zh) 2016-03-21

Family

ID=5038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080A TWI526254B (zh) 2012-09-28 2013-09-23 Tire oil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09816A1 (zh)
JP (1) JP5812962B2 (zh)
CN (1) CN104661834A (zh)
DE (1) DE112013004791T5 (zh)
TW (1) TWI526254B (zh)
WO (1) WO20140499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2063B2 (en) * 2018-03-01 2020-02-18 Akron Special Machinery, Inc. Tire bead lubricating system
JP2019174448A (ja) * 2018-03-29 2019-10-1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444B2 (ja) * 1978-11-04 1984-03-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ビ−ド部への潤滑剤塗布装置
JPS6035778U (ja) * 1983-08-19 1985-03-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イヤへの減摩剤塗布装置
US4527300A (en) * 1983-10-12 1985-07-09 Wayne C. Kunde 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bead seating profile of a tire rim
JPH01284360A (ja) * 1988-05-12 1989-11-15 Banzai:Kk タイヤの潤滑剤塗布装置
US5161281A (en) * 1990-08-14 1992-11-10 Hanen Harry I Wheel rim cleaning apparatus
JPH0623307A (ja) * 1992-03-24 1994-02-01 Ngk Insulators Ltd 塗布装置
US5642790A (en) * 1996-09-19 1997-07-01 Kane; Thomas J. Automatic wheel lubricator
US6082191A (en) * 1997-01-24 2000-07-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let conveyor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US6119814A (en) * 1999-06-07 2000-09-19 Aim Automotive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Inc. Wheel rim soaper
US7325268B1 (en) * 2004-07-16 2008-02-05 Curcuri Thomas J Wheel cleaner apparatus
JP4555155B2 (ja) * 2005-05-26 2010-09-29 株式会社アルティア タイヤの潤滑剤塗布装置
CN202349553U (zh) * 2011-10-26 2012-07-25 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机械摆臂挡胎润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4791T5 (de) 2015-06-18
JP5812962B2 (ja) 2015-11-17
TW201422315A (zh) 2014-06-16
WO2014049986A1 (ja) 2014-04-03
JP2014069684A (ja) 2014-04-21
US20150209816A1 (en) 2015-07-30
CN104661834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0244B (zh) 轮胎保持装置
CN104647029B (zh) 全自动抽屉滑轨组装机
JP6027464B2 (ja)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TWI526254B (zh) Tire oiling device
JP6018540B2 (ja)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KR101187149B1 (ko) 허브 어셈블리 검사시스템 및 검사방법
TWI699518B (zh) 輪胎試驗機
US10760903B2 (en) Master disk, master disk mounting method, and master disk removal method
JP6881507B2 (ja) 未加硫の環状ゴム部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661427B2 (ja) 塗布装置
FR3084070B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maintenance d'un convoyeur a bande , ensemble correspondant
EP4234464A3 (en) Method of replacing rolls for introduction into a quilter and apparatus for practicing method
JP6426386B2 (ja) 管体溶接装置
JPH08257460A (ja) タイヤビードルブリケータ装置
CN206536193U (zh) 一种压入机
CN104169043B (zh) 用于摩擦搅拌焊接的支撑器具和衬背配置
JP2017131845A (ja) タイヤ用潤滑剤塗布装置
JP4426940B2 (ja) タイヤのルブリケータ装置
CN205346208U (zh) 可转向罐体输送线
CN105922309B (zh) 切断装置、切断系统、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CN218091843U (zh) 辊涂机构及辊涂设备
JP5222066B2 (ja) 内径測定装置
US728998A (en) Can-painting machines.
WO2019187812A1 (ja) タイヤ試験機
RU2617864C2 (ru) По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