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2654B - 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2654B
TWI522654B TW103130458A TW103130458A TWI522654B TW I522654 B TWI522654 B TW I522654B TW 103130458 A TW103130458 A TW 103130458A TW 103130458 A TW103130458 A TW 103130458A TW I522654 B TWI522654 B TW I5226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portion
optical element
connection region
elemen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0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7233A (zh
Inventor
大野博司
寺田貴洋
田中正幸
中野秀士
小林晃太朗
潘善盈
Original Assignee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2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26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G02B9/06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two +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29C64/129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herefor, e.g. by global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 mask
    • B29C64/135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herefor, e.g. by global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 mask the energy source being concentrated, e.g. scanning lasers or focused light sou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269Fresnel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將光透射性之材料加工成透鏡形狀之光學元件(透鏡等)係使用於各種裝置。為人所期望的是附加價值較先前高,且可降低對製造製程之負荷之新穎之光學元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54160號公報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提供一種附加價值較高之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光學元件包含第1光學部、第2光學部、及第1連結區域。上述第1光學部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且為光透射性。上述第2光學部具有與上述第1面對向且與上述第1面分隔之第3面、及與上述第3面相反側之第4面,且為光透射性。上述第1連結區域連結上述第1光學部之端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 述第2光學部之端部之至少一部分,且與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無縫連續,且為光透射性。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相對自上述第2光學部向上述第1光學部之第1方向垂直之平面為傾斜之部分。
10‧‧‧第1光學部
10e‧‧‧端部
10ea‧‧‧第1部分
10eb‧‧‧第2部分
11‧‧‧第1面
11s‧‧‧第1傾斜面
12‧‧‧第2面
20‧‧‧第2光學部
20e‧‧‧端部
20ea‧‧‧第3部分
20eb‧‧‧第4部分
23‧‧‧第3面
23s‧‧‧第2傾斜面
24‧‧‧第4面
30‧‧‧第1連結區域
31‧‧‧第1連結部
32‧‧‧第2連結部
35‧‧‧間隙
36a‧‧‧第1空間
36b‧‧‧第2空間
40‧‧‧第3光學部
40e‧‧‧端部
45‧‧‧第5面
46‧‧‧第6面
50‧‧‧第2連結區域
55‧‧‧間隙
61‧‧‧頭
62‧‧‧頭
62a‧‧‧能量線照射部
62b‧‧‧平坦化部
63‧‧‧儲存部
110‧‧‧光學元件
111a~111p‧‧‧光學元件
112a‧‧‧光學元件
112b‧‧‧光學元件
113a~113d‧‧‧光學元件
120‧‧‧光學元件
311‧‧‧製造裝置
312‧‧‧製造裝置
L1‧‧‧第1光
L2‧‧‧第2光
Li‧‧‧入射光
Lo‧‧‧出射光
Ls‧‧‧能量線
M1‧‧‧原料
M2‧‧‧熔融區域
ST‧‧‧載台
Wp‧‧‧加工體
X‧‧‧方向
X1‧‧‧方向
Y‧‧‧方向
Y1‧‧‧方向
Z‧‧‧方向
Z1‧‧‧方向
圖1(a)~圖1(d)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圖。
圖2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3(a)~圖3(p)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4(a)及圖4(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5(a)~圖5(d)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6(a)~圖6(c)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圖。
圖7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8(a)及圖8(b)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其他製造方法之示意圖。
圖9(a)及圖9(b)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其他製造方法之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另,圖式係示意性或概念性者,各部分之厚度與寬度之關係、部分間之大小之比例等未必與實物相同。又,即便為表示相同部分之情形,亦有根據圖式使彼此之尺寸或比例不同表示之情形。
另,於本案說明書與各圖中,對與已出現之圖相關性敘述者相同之要素,標註相同符號且適當省略詳細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a)~圖1(d)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圖。
圖1(a)及圖1(b)係立體圖。圖1(c)係剖面圖。圖1(d)係俯視圖。
如圖1(a)~圖1(d)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110包含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30。
第1光學部10具有第1面11、與第2面12。第2面12係與第1面11相反側之面。第1光學部10係光透射性。
第2光學部20具有第3面23、與第4面24。第3面23與第1面11對向,且與第1面11分隔。第4面24係與第3面23相反側之面。第2光學部20係光透射性。
將自第2光學部20向第1光學部10之方向設為第1方向(Z軸方向)。將相對於Z軸方向垂直之1個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相對於Z軸方向與X軸方向垂直之方向設為Y軸方向。
第1連結區域30連結第1光學部10之端部10e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之至少一部分。第1連結區域30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無縫連續。例如,於第1光學部10與第1連結區域30之間,實質上無反射光之界面。例如,於第2光學部20、與第1連結區域30之間,實質上無反射光之界面。第1連結區域30係光透射性。
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30例如為透明。於該等部分例如使用丙烯酸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於該等部分亦可使用玻璃。於實施形態中,使用於該等部分之材料係任意。
於該例中,第1連結區域30連結第1光學部10之端部10e之一部分、與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之一部分。於該例中,第1連結區域30係於2個位置連結該等光學部。
即,第1連結區域30包含第1連結部31、與第2連結部32。第2連結部32與第1連結部31分隔。另一方面,第1光學部10之端部10e包含第1部分10ea、及與第1部分10ea分隔之第2部分10eb。且,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包含第3部分20ea、及與第3部分20ea分隔之第4部分20eb。第1連結部31連結第1部分10ea與第3部分20ea。第2連結部32連 結第2部分10eb與第4部分20eb。
形成於第1面11與第3面23之間之間隙35係與光學元件110外相連。
於該例中,於第1面11與第3面23之間之區域,藉由第1連結部31及第2連結部32形成複數個空間。即,第1光學部10之端部10e除了第1部分10ea與第2部分10eb以外,進而包含複數個部分。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除了第3部分20ea與第4部分20eb以外,進而包含複數個部分。藉由第1光學部10之端部10e之該等複數個部分、與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之該等複數個部分,形成複數個空間(第1空間36a及第2空間36b)。形成於第1面11與第3面23之間之間隙35係經由該複數個空間(第1空間36a及第2空間36b),與光學元件110外相連。
於實施形態中,第1面11及第2面12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X-Y平面(相對於自第2光學部20向第1光學部10之第1方向為垂直之平面)傾斜之部分。於該例中,第1面11實質上為平面。第2面12為凸面(於該例中為凸狀之曲面)。
於實施形態中,第3面23及第4面24之至少一者亦可包含相對於X-Y平面傾斜之部分。於該例中,第3面23為凸面(於該例中為凸狀之曲面)。第4面24為凸面(於該例中為凸狀之曲面)。
例如,第1光學部10係作為凸透鏡發揮功能。第2光學部20亦作為凸透鏡發揮功能。
於實施形態中,第1連結區域30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無縫連續。第1連結區域30之材料與第1光學部10之材料相同,且與第2光學部20之材料相同。於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30,例如係使用樹脂(例如丙烯酸樹脂或環氧樹脂等)。於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30,亦可使用玻璃。有關玻璃,光之透射性較高,且熱傳導率較樹脂高。樹脂係輕量且低成本。
於第1連結區域30與第1光學部10之間,未實質上形成邊界(界面)。於第1連結區域30與第2光學部20之間,未實質上形成邊界(界面)。第1連結區域30可獲得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不同之光學特性。
圖2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2例示光學元件110之特性。
例如,於光學元件110入射入射光Li。入射光Li係入射至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且,入射光Li通過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自光學元件110出射出射光Lo。例如,入射光Li為平行光時,出射光Lo聚光。即,於該例中,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係作為凸透鏡發揮功能。即,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之至少一者係使光聚光。如後述般,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亦可作為凹透鏡發揮功能。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亦可以使光發散之方式發揮功能。
該等光學部之各者之光軸係實質上一致。例如,第1光學部10具有第1光軸,第2光學部20具有相對於第1光軸平行之第2光軸。
即,於實施形態中,於第1方向(Z軸方向)上入射至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且通過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之出射光Lo之擴展角與入射至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之入射光Li之擴展角不同。
另一方面,對於第1連結區域30,可賦予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之光學特性不同之光學特性。例如,入射至第1連結區域30之光為平行光時,自第1連結區域30出射之光亦可為平行光。即,入射至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之第1光L1之行進方向與入射至第1連結區域30之第2光L2之行進方向不同。例如,以第1入射方向入射至第1光學部10且自第2光學部20出射之第1光L1之第1出射方向與以第1入射方向入射至第1連結區域30且自第1連結區域30出射之第2光L2之第2出射方向不同。例如,以第1入射方向入射至第2光學部20且自第1光學 部10出射之第1光L1之第1出射方向,與以第1入射方向入射至第1連結區域30且自第1連結區域30出射之第2光L2之第2出射方向不同。
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藉由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形成之例如透鏡、及具有與該透鏡不同之特性之第1連結區域30。藉此,例如可有效利用透鏡、及與該透鏡不同之特性。可提供附加價值較高之光學元件。
例如,將光學元件110應用於電子機器(相機等)。將光學元件110安裝於安裝基板。於該安裝步驟中,藉由利用入射至第1連結區域30之光,容易進行光學元件110之安裝。可提高安裝之精度。於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110中,可降低對製造製程(安裝)之負荷。此外,藉由與利用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形成之例如透鏡不同之光學特性,可利用其他功能。例如,可獲得多焦點(複數個聚光點)。
此時,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結區域30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無縫連續。例如,有於第1連結區域30與第1光學部10之間形成界面,且於第1連結區域30與第2光學部20之間形成界面之參考例。於該參考例中,入射之光由該等界面反射、或吸收,因反射損失或吸收損失而發生光之損失。亦有朝並非期望之方向之方向出射光之情形。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第1連結區域30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無縫連續,故可抑制此種反射及吸收。可有效利用光。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面11與第3面23之間形成間隙35。藉由該間隙35而提高散熱性。其理由在於:藉由第1面11與第3面23之輻射熱,將熱向外放出。藉由間隙35與光學元件110外相連,進而提高散熱性。其理由在於:產生自間隙35向外之空氣之流動,而將熱向外放出。間隙35經由複數個空間(第1空間36a及第2空間36b)與光學元件110外相連之情形時,複數個空間之任一者成為空氣之流入口,其他空間成為流出口。藉此,由於空氣之流量增加,故進而提高散熱 性。
於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間隙35,可藉由與空氣之界面,獲得適當之折射效果。藉此,可獲得期望之光學特性。
於光學元件中,於與空氣之界面中,可獲得最強之折射效果。藉由設置與空氣之界面,可實現彎曲光之光路之能力較高之光學元件。與未使用與空氣之界面之情形(獲得與其他材料之界面所產生之折射效果之情形)相比,由於無需其他材料,故材料成本更低。
藉由設置間隙35,可使光學元件110輕量化。
第1連結區域30之材料與第1光學部10之材料及第2光學部20之材料相同,藉此容易使熱膨脹係數相同。藉此,將容易抑制由熱引起之變形。溫度補償變得容易,且溫度控制變得容易。
另,有藉由固持件等保持複數個透鏡之參考例。對固持件例如使用金屬等。由於金屬阻斷光,故難以利用固持件作為透射型之光學元件。由於固持件吸收光,故亦發生吸收損失。再者,因固持件與透鏡之材料不同,故亦難以進行溫度控制。
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110係形成為一體。例如,可藉由後述之AM(Additive Manufacturing:加成性製造)技術等形成。藉此,例如無需組合第1光學部10與第2光學部20之組裝步驟。於第1光學部10與第2光學部20中,無需光軸等之調整。可獲得精度較高之光學特性。
圖3(a)~圖3(p)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3(a)所示,於光學元件111a中,第1面11為凸狀。於該例中,第2面12、第3面23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如該例般,第1面11相對於第3面23非為平行。
如圖3(b)所示,於光學元件111b中,第1面11為凹狀。於該例中,第2面12、第3面23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c)所示,於光學元件111c中,第3面23為凸狀。於該例 中,第1面11、第2面12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d)所示,於光學元件111d中,第3面23為凹狀。於該例中,第1面11、第2面12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e)所示,於光學元件111e中,第1面11為凸狀。第3面23為凹狀。於該例中,第2面12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f)所示,於光學元件111f中,第1面11為凹狀。第3面23為凸狀。於該例中,第2面12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g)所示,於光學元件111g中,第1面11為凸狀。第3面23為凸狀。於該例中,第2面12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h)所示,於光學元件111h中,第1面11為凹狀。第3面23為凹狀。於該例中,第2面12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i)所示,於光學元件111i中,第2面12為凸狀。於該例中,第1面11、第3面23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j)所示,於光學元件111j中,第2面12為凹狀。於該例中,第1面11、第3面23及第4面24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k)所示,於光學元件111k中,第4面24為凸狀。於該例中,第1面11、第2面12及第3面23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l)所示,於光學元件111l中,第4面24為凹狀。於該例中,第1面11、第2面12及第3面23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m)所示,於光學元件111m中,第2面12為凸狀。第4面24為凹狀。於該例中,第1面11及第3面23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n)所示,於光學元件111n中,第2面12為凹狀。第4面24為凸狀。於該例中,第1面11及第3面23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o)所示,於光學元件111o中,第2面12為凸狀。第4面24為凸狀。於該例中,第1面11及第3面23實質上為平面。
如圖3(p)所示,於光學元件111p中,第2面12為凹狀。第4面24為 凹狀。於該例中,第1面11及第3面23實質上為平面。
第1面11為凹狀或凸狀。第2面12為凹狀或凸狀。第3面23為凹狀或凸狀。第4面24為凹狀或凸狀。上述之面之各者之曲率可與其他面之曲率相同,亦可不同。可進行各種變形。
圖4(a)及圖4(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4(a)所示,於光學元件112a中,第1面11具有菲涅爾透鏡面。該菲涅爾透鏡與凸透鏡對應。
如圖4(b)所示,於光學元件112b中,第1面11具有凹透鏡狀之菲涅爾透鏡面。
菲涅爾透鏡面亦可設置於第2面12。即,第1面11及第2面12之至少一者包含菲涅爾透鏡面。同樣地,第3面23及第4面24之至少一者亦可包含菲涅爾透鏡面。藉由包含菲涅爾透鏡面,可實現薄光學元件。
圖5(a)~圖5(d)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5(a)所示,於光學元件113a中,第1面11與第3面23實質上平行。第1面11相對於第2面12傾斜。第3面24相對於第4面24傾斜。第1連結區域30之側面相對於第2面12實質上為垂直。
如圖5(b)所示,於光學元件113b中,第1面11與第3面23實質上平行。第1面11相對於第2面12傾斜。第3面24相對於第4面24傾斜。第1連結區域30之側面係相對於第1面11實質上垂直。
如圖5(c)所示,於光學元件113c中,於第1面11及第3面23之各者設置有複數個斜面。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之各者係作為稜鏡部發揮功能。於該例中,第1面11之斜面係相對於第3面23之斜面實質上平行。
複數個斜面亦可設置於第2面12。複數個斜面亦可設置於第4面24。
如此,於實施形態中,第1面11及第2面12之至少一者亦可包含相 對於第1方向(Z軸方向)傾斜之複數個斜面。
例如,第1面11包含相對於第1方向傾斜之第1傾斜面11s。第3面23包含相對於第1方向傾斜之第2傾斜面23s。第2傾斜面23s係與第1傾斜面11s對向。該等傾斜面係彼此實質上平行。例如,包含第1傾斜面11s之平面、與包含第2傾斜面23s之平面之間之角度之絕對值係1度以下。
藉由將該角度之絕對值設為1度以下,可將最終出射之方向之自期望之角度之偏差抑制於1度以下。例如,照明用之光學元件之情形時,一般只要具有1度之精度即為足夠。即,若可以1度以下之精度控制光路即可稱為高精度。
如圖5(d)所示,於光學元件113d中,於第1面11及第3面23之各者設置有複數個斜面。於該例中,第1面11之斜面相對於第3面23之斜面非為平行。藉由將斜面設為非平行,可使出射方向相對於入射方向變化。
(第2實施形態)
圖6(a)~圖6(c)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示意圖。
圖6(a)係立體圖。圖6(b)係剖面圖。圖6(c)係俯視圖。
如圖6(a)~圖6(c)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120除了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30以外,進而包含第3光學部40及第2連結區域50。第3光學部40及第2連結區域50係光透射性。第3光學部40及第2連結區域50係例如透明。
於該例中,於第1光學部10與第3光學部40之間,配置有第2光學部20。第3光學部40具有第5面45、與第6面46。第5面45係與第4面24對向,且自第4面24分隔。第6面46係與第5面45相反側之面。
第2連結區域50連結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之至少一部分、與第3光學部40之端部40e之至少一部分。第2連結區域50與第2光學部20及 第3光學部40無縫連續。例如,第2連結區域50之材料與第2光學部20之材料相同,且與第3光學部40之材料相同。
第5面45及第6面46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X-Y平面傾斜之部分。於該例中,第5面45為凸狀,第6面46為凸狀。
如此,於實施形態中,所設置之光學部之數量為任意,連結區域之數量亦為任意。
於光學元件120中亦可提供附加價值較高之光學元件。
於該例中,於第4面24與第5面45之間形成間隙55。即,第2連結區域50連結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之一部分、與第3光學部40之端部40e之一部分。且,形成於第4面24與第5面45之間之間隙55係與光學元件120外相連。於該例中,亦可獲得高散熱性。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係關於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於該製造方向中,使用例如AM(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
圖7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之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7所示,製造裝置310包含射出能量線Ls、與原料M1之頭61。於加工體Wp上,供給原料M1且同時照射能量線Ls。能量線Ls係例如雷射光或電子線。能量線Ls集中於加工體Wp之表面附近。藉由能量線Ls所產生之熱能,例如原料M1熔融。形成熔融區域M2。熔融之原料M1冷卻而形成光學元件之一部分。變更加工體Wp與頭61之相對位置且同時進行該動作。藉此,可獲得期望之形狀之光學元件。於該例中,例如藉由指向性能量堆積法而形成光學元件。
圖8(a)及圖8(b)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其他製造方法之示意圖。
如圖8(a)所示,製造裝置311包含射出原料M1之頭62。頭62係相對於加工體Wp相對移動。於該例中,於X1方向、Y1方向及Z1方向 上,變更頭62與加工體Wp之相對位置。
如圖8(b)所示,包含原料M1之液體自頭62射出。該液體係附著於加工體Wp。於該例中,於頭62設置有能量線照射部62a。自能量線照射部62a射出能量線(例如紫外光)。藉此,例如包含於液體之原料M1殘留於加工體Wp上而形成成為光學元件之一部分之部分。例如,亦可於頭62設置平坦化部62b(例如輥等)。由原料M1形成之上述之部分經平坦化。一面改變頭62與加工體Wp之相對位置一面重複該動作。藉此,可獲得期望之形狀之光學元件。
圖9(a)及圖9(b)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之其他製造方法之示意圖。
如圖9(a)所示,於製造裝置312中,設置載台ST。於載台ST上形成包含原料M1之層。例如,於儲存部63儲存原料M1。藉由控制載台ST之高度,將期望之厚度之層(包含原料M1之層)形成於載台ST上。
如圖9(b)所示,於該層以期望之形狀照射能量線Ls。藉由變更能量線Ls、與載台ST之相對位置,可於期望之位置形成成為光學元件之一部分之部分。
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一種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該光學元件包含:光透射性之第1光學部10,其具有第1面11、及與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12;光透射性之第2光學部20,其具有與第1面11對向且與第1面11分隔之第3面23、及與第3面23相反側之第4面24;及光透射性之第1連結區域30,其連結第1光學部10之端部10e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光學部20之端部20e之至少一部分,且與第1光學部10及第2光學部20無縫連續;且第1面11及第2面12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相對自第2光學部20向第1光學部10之第1方向垂直之平面為傾斜之部分。於本製造方法中,對成為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30之材料局部照射能量線,而形成第1光學部10、第2光學部20及第1連結區域 30。
根據此實施形態,可提供附加價值較高之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另,於本案說明書中,「垂直」及「平行」不僅包含嚴格之垂直及嚴格之平行,亦包含例如製造步驟之參差等等,只要實質上垂直及實質上平行即可。
以上,參照具體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等具體例。例如,關於包含於光學元件之光學部及連結區域等之各要素之具體構成,只要藉由本領域技術人員自周知之範圍適當選擇而相同地實施本發明,可獲得相同之效果,即應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又,以技術上可行之範圍組合各具體例之任意2個以上之要素者,只要包含本發明之主旨即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此外,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基於上述之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進行適當設計變更而實施之所有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只要包含本發明之主旨,即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此外,於本發明之思想範疇中,只要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想到各種變更例及修正例,可了解關於該等變更例及修正例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雖已說明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例子而提示者,並非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形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內,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與其均等之範圍內。
10‧‧‧第1光學部
10e‧‧‧端部
10ea‧‧‧第1部分
10eb‧‧‧第2部分
11‧‧‧第1面
12‧‧‧第2面
20‧‧‧第2光學部
20e‧‧‧端部
20ea‧‧‧第3部分
20eb‧‧‧第4部分
23‧‧‧第3面
24‧‧‧第4面
30‧‧‧第1連結區域
31‧‧‧第1連結部
32‧‧‧第2連結部
35‧‧‧間隙
36a‧‧‧第1空間
36b‧‧‧第2空間
110‧‧‧光學元件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19)

  1. 一種光學元件,其包含:光透射性之第1光學部,其包含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光透射性之第2光學部,其包含與上述第1面對向且與上述第1面分隔之第3面、及與上述第3面相反側之第4面;及光透射性之第1連結區域,其連結上述第1光學部之端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端部之至少一部分,且與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無縫連續;且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相對自上述第2光學部向上述第1光學部之第1方向垂直之平面為傾斜之部分;上述第1連結區域連結上述第1光學部之上述端部之一部分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上述端部之一部分;且形成於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3面之間之間隙係與上述光學元件外相連。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3面及上述第4面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上述平面為傾斜之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連結區域之材料與上述第1光學部之材料相同,且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材料相同。
  4.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面為凹狀或凸狀。
  5.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3面為凹狀或凸狀。
  6.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於上述第1方向上入射至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且通過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之出射光之擴展角,與入射至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之 入射光之擴展角不同。
  7.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之至少一者係使光聚光。
  8.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以上述第1入射方向入射至上述第1光學部且自上述第2光學部出射之第1光之第1出射方向,與以上述第1入射方向入射至上述第1連結區域且自上述第1連結區域出射之第2光之第2出射方向不同。
  9.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上述第2光學部及上述第1連結區域包含樹脂。
  10.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上述第2光學部及上述第1連結區域包含玻璃。
  11.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之上述端部包含第1部分、及與上述第1部分分隔之第2部分;上述第2光學部之上述端部包含第3部分、及與上述第3部分分隔之第4部分;上述第1連結區域包含第1連結部、及與上述第1連結部分隔之第2連結部;上述第1連結區域連結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第3部分;且上述第2連結區域連結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第4部分。
  12. 如請求項1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之上述端部進而包含複數個部分;上述第2光學部之上述端部進而包含複數個部分;形成於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3面之間之間隙係經由藉由上述第1光學部之上述端部之上述複數個部分、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上述端部之上述複數個部分所形成之複數個空間,與上述光學元件外連接。
  13.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具有第1光軸;且上述第2光學部具有相對於上述第1光軸平行之第2光軸。
  14.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者包含菲涅爾透鏡面。
  15.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上述第1方向傾斜之複數個斜面。
  16. 如請求項1之光學元件,其中上述第1面相對於上述第3面為非平行。
  17. 一種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該光學元件包含:光透射性之第1光學部,其包含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光透射性之第2光學部,其包含與上述第1面對向且與上述第1面分隔之第3面、及與上述第3面相反側之第4面;及光透射性之第1連結區域,其連結上述第1光學部之端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端部之至少一部分,且與上述第1光學部及上述第2光學部無縫連續;且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者包含相對於相對自上述第2光學部向上述第1光學部之第1方向垂直之平面為傾斜之部分;上述第1連結區域連結上述第1光學部之上述端部之一部分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上述端部之一部分;且形成於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3面之間之間隙係與上述光學元件外相連;且該製造方法係對於成為上述第1光學部、上述第2光學部及上述第1連結區域之材料局部照射能量線,而形成上述第1光學部、上述第2光學部及上述第1連結區域。
  18. 如請求項17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光學部、上述第2光學部及上述第1連結區域之上述形成,包含使上述第3面及上述第4面之至少一者相對於上述平面傾斜。
  19. 如請求項17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連結區域之材料與上述第1光學部之材料相同,且與上述第2光學部之材料相同。
TW103130458A 2014-03-25 2014-09-03 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522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2190A JP6293545B2 (ja) 2014-03-25 2014-03-25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233A TW201537233A (zh) 2015-10-01
TWI522654B true TWI522654B (zh) 2016-02-21

Family

ID=5419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0458A TWI522654B (zh) 2014-03-25 2014-09-03 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0214B2 (zh)
JP (1) JP6293545B2 (zh)
TW (1) TWI522654B (zh)
WO (1) WO20151458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6481Y2 (zh) * 1981-05-06 1986-12-27
JPS62153908A (ja) * 1985-12-27 1987-07-08 Ricoh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ツト
JP4525051B2 (ja) * 2003-11-07 2010-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レンズユニット、光ヘッド、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6123302A (ja) * 2004-10-28 2006-05-18 Canon Inc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US7352011B2 (en) 2004-11-15 2008-04-01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Wide emitting lens for LED useful for backlighting
TWI497121B (zh) * 2008-04-18 2015-08-21 Univ Nat Cheng Kung An optical modulation structure and a light source device including the optical modulation structure
US20110244187A1 (en) * 2010-04-06 2011-10-06 Modilis Holdings Llc Internal Cavity Optics
JP5884321B2 (ja) 2011-07-08 2016-03-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CN102544740B (zh) 2011-09-28 2014-03-12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基于工作频率可调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885166B2 (ja) 2012-06-08 2016-03-15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0214B2 (en) 2019-06-04
TW201537233A (zh) 2015-10-01
WO2015145804A1 (ja) 2015-10-01
JP2015184557A (ja) 2015-10-22
US20170023766A1 (en) 2017-01-26
JP6293545B2 (ja)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8342B (zh) 形成導角的切割方法
CN106461815B (zh) 微透镜阵列及包括微透镜阵列的光学系统
JP6424418B2 (ja) 光学素子、投影装置および計測装置並びに製造方法
US20140268368A1 (en) Optical device for beam shaping
JP6601742B2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170129926A (ko) 복합 확산판
US20150283611A1 (en) Three-dimensional molding equipment
KR101547806B1 (ko) 멀티 초점을 가지는 비구면 렌즈를 이용한 취성 기판 가공 장치
JP5805256B1 (ja) ビーム整形のための光学デバイス
JP2019139163A (ja) 拡散板、拡散板の設計方法、表示装置、投影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20160061398A1 (en) Optical structure for vehicle
WO2018123465A1 (ja) 反射型拡散板、表示装置、投影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WO2016135906A1 (ja) 光加工ヘッド、光加工装置および光加工方法
JP6724520B2 (ja) 車両用灯具
US20190033499A1 (en) Multilayer Reflec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Reflector and Lithographic Apparatus
CN110961780A (zh) 激光处理设备
TWI522654B (zh) 光學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42059A (zh) 光照射裝置
WO2017211286A9 (en) A lens for extended light source and design method therefor
KR20190049996A (ko) F-세타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이저 장치
JP6604030B2 (ja) 車両用灯具
TWI716216B (zh) 貝索光束均質模組
US20130340495A1 (en) Aperture control of thermal preocessing radiation
TWI544235B (zh) 光學元件及光檢測裝置
JP5157166B2 (ja) 光照射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