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754B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 Google Patents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754B
TWI513754B TW103146048A TW103146048A TWI513754B TW I513754 B TWI513754 B TW I513754B TW 103146048 A TW103146048 A TW 103146048A TW 103146048 A TW103146048 A TW 103146048A TW I513754 B TWI513754 B TW I5137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monomer unit
styrene
parts
mon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6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3419A (zh
Inventor
Chih Che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Corp
Priority to TW103146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375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7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3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3419A/zh

Links

Landscapes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本發明特別是關於一種包括接枝共聚物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將橡膠接枝共聚物分散於苯乙烯系共聚物中,可製得一種耐衝撃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此種樹脂組成物需經過各種加工、成型製程(如射出成型、押出成型等一次加工,及真空成型等二次加工)才能成為成型商品。在加工廠逐漸重視成型品的加工容易度、良好物性及較佳耐衝撃強度的趨勢下,開發出一種物性平衡性佳、且適合廣泛用於製品上之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遂成為本技術領域極待突破的課題。
為了改善苯乙烯系樹脂產品衝撃強度不足之缺失,在已知的技術中,係在製程中加入更多橡膠接枝共聚物、改質劑,以達到增加衝撃強度之目的。然而,此種已知的技術會造成其他物性的降低,例如抗張強度、斷裂拉伸強度等剛性下降,而 有損樹脂之物性平衡。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接枝共聚物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具有良好的衝擊強度及物性平衡。本發明亦提供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及包括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產品。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括一接枝共聚物及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係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接枝的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大於0至小於10重量份。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
根據另一些實施例,接枝共聚物係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接枝的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0.5重量份至9.5重量份。
根據另一些實施例,接枝共聚物係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接枝的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3重量份至8重量份。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製造產品包括如上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接著,進行一接枝聚合反應,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接枝於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以形成一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丙烯酸甲酯單體的含量為大於0至小於10重量份。再來,提供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然後,混練接枝共聚物及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S102~S108‧‧‧步驟
第1圖為根據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此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括一接枝共聚物及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係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接枝的一二烯系橡 膠聚合物,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大於0至小於10重量份,例如是0.5重量份~9.5重量份,較佳為1重量份至9重量份,更佳為3重量份至8重量份。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佔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總重量的10wt%(重量百分比)至25wt%。
在一些實施例中,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還包含丙烯酸甲酯的殘留單體,其中,丙烯酸甲酯的殘留單體量佔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總重量的20ppm至小於1350ppm。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丙烯酸甲酯的殘留單體量佔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總重量的100ppm~1250ppm,較佳為400ppm~1150ppm。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係以二烯系橡膠聚合物構成其主幹,其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包括選自由丁二烯單體單元、異戊二烯單體單元及氯化戊二烯單體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可由丁二烯單體、異戊二烯單體、氯化戊二烯單體的其中至少一種聚合而得,較佳地是以丁二烯單體聚合而得之聚丁二烯。或者,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也可由前述二種以上的單體共聚而得。二烯系橡膠聚合物還可為由前述任一種單體與其他具乙烯基之單體共聚而得之共聚物,例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等。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可以由前述單體聚合成重量平均粒徑0.05微米至0.8微米之形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中的苯乙烯系單體單元為選自由苯乙烯單體單元、α -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α -氯苯乙烯單體單元、對-第三丁基苯乙烯單體單元、對-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鄰-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間-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2,4-二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乙基苯乙烯單體單元、α -甲基-對-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及溴苯乙烯單體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較佳地,此苯乙烯系單體單元是苯乙烯單體單元、α -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中的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為選自由丙烯腈單體單元、α -甲基丙烯腈單體單元、異丁烯腈單體單元、丙二腈單體單元及反丁烯腈單體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較佳地,此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是丙烯腈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的重量平均粒徑為0.05微米至0.8微米。如果接枝共聚物的重量平均粒徑低於0.05微米,無法得到高耐衝撃的樹脂。而如果接枝共聚物的重量平均粒徑高於0.8微米,光澤度將減低。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為10%至40%,較佳為15%至30%。在此,「接枝率」意指接枝於二烯系橡膠上之包含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共聚物的重量百分比與二烯系橡膠的重量百分比的比值。舉例來說,接枝率100%意指接枝於二烯系橡膠上的共聚物的重量百分比與二烯系橡膠重量的百分比為1:1。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於二烯系橡膠上之共聚物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係介於10000與20000之間,較佳為12000 與18000之間。使用具有這些物理性質的接枝共聚物,可得到具有高衝撃強度、良好的光澤度及良好的加工性之樹脂。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還包含丙烯酸甲酯的殘留單體,其中,丙烯酸甲酯的殘留單體量佔接枝共聚物的總重量的0.01wt%至小於0.72wt%。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丙烯酸甲酯的殘留單體量佔接枝共聚物的總重量的0.1wt%~0.7wt%,較佳為0.2wt%~0.6wt%。
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的苯乙烯系單體單元為選自由苯乙烯單體單元、α-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α-氯苯乙烯單體單元、對-第三丁基苯乙烯單體單元、對-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鄰-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間-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2,4-二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乙基苯乙烯單體單元、α-甲基-對-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及溴苯乙烯單體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且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的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為選自由丙烯腈單體單元、α-甲基丙烯腈單體單元、異丁烯腈單體單元、丙二腈單體單元及反丁烯腈單體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較佳地,此苯乙烯系單體單元是苯乙烯單體單元、α -甲基苯乙烯單體單元或其組合,此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是丙烯腈單體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中苯乙烯單體單元佔67wt%至77wt%。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的分子量介於100000與140000之間。
根據上述實施例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良好的衝擊強度以及物性(如剛性)平衡。並且,根據上述實施例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還可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利於加工。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製造產品,其包括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此種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S102,提供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包括選自由丁二烯單體單元、異戊二烯單體單元、氯化戊二烯單體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具體來說,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可由前述任一種單體單元所構成,較佳地是聚丁二烯單體單元。或者,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也可由前述二種以上的單體單元所構成。二烯系橡膠聚合物還可由前述任一種單體單元與其他具乙烯基之單體單元所構成,例如為含丁二烯單體單元及苯乙烯單體單元之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含丁二烯單體單元及丙烯腈單體單元之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含丁二烯單體單元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可以乳化聚合法聚合而得。
在一些實施例中,乳化聚合反應可使用各種自由基起始劑,例如:有機過氧化氫類,如二異丙基苯化過氧化氫(diisopropyl benzene hydroperoxide)、異丙苯化過氧化氫(cumene hydroperoxide);過氧化物類,如過氧化二苯甲醯(dibenzoyl peroxide)、第三丁基過氧化物(tert-butyl peroxide);或過硫酸鹽類,如過硫酸鉀(potassium persulfate)等等。較佳為使用有機過氧化氫類作為乳化聚合反應之自由基起始劑。於乳化聚合反應中, 自由基起始劑可一次性全部加入、連續式加入、或增量式加入等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添加一鏈轉移劑於乳化聚合反應中。鏈轉移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鏈轉移劑包括但不限於正-十二烷基硫醇(n-dodecyl mercaptan,NDM)、第三-十二烷基硫醇(t-dodecyl mercaptan,TDM)、正-丁基硫醇、正-辛基硫醇等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乳化聚合反應的操作溫度為90℃以下。較佳地,乳化聚合反應的操作溫度範圍為10℃至80℃。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可以聚合成重量平均粒徑為0.05微米至0.8微米之形態。二烯系橡膠可以直接聚合成重量平均粒徑0.05微米至0.8微米之形態。或者,可以先聚合成0.05微米至0.18微米之小粒徑二烯系橡膠乳液後,再進行橡膠肥大處理,將0.05微米至0.18微米之小粒徑二烯系橡膠乳液肥大成0.2微米至0.8微米的二烯系橡膠乳液。
在一些實施例中,肥大處理可採用一般的冷凍肥大法、添加劑肥大法或機械肥大法等等。在添加劑肥大法中,使用的添加劑包括但不限於:酸性物質,如醋酸酐、氯化氫、硫酸等等;鹽基性物質,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等等;或含羧酸基的高分子,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等。
在步驟S104,進行一接枝聚合反應,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接枝於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以形成一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 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丙烯酸甲酯單體的含量為大於0至小於10重量份,例如是0.5重量份~9.5重量份,較佳為1重量份至9重量份,更佳為3重量份至8重量份。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聚合反應中的苯乙烯系單體為苯乙烯單體、α -甲基苯乙烯單體、α -氯苯乙烯單體、對-第三丁基苯乙烯單體、對-甲基苯乙烯單體、鄰-甲基苯乙烯單體、間-甲基苯乙烯單體、2,4-二甲基苯乙烯單體、乙基苯乙烯單體、α -甲基-對-甲基苯乙烯單體或溴苯乙烯單體的其中至少一種。較佳地,此苯乙烯系單體是苯乙烯單體、α -甲基苯乙烯單體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聚合反應中的腈化乙烯系單體為丙烯腈單體、α -甲基丙烯腈單體、異丁烯腈單體、丙二腈單體或反丁烯腈單體的其中至少一種。較佳地,此腈化乙烯系單體是丙烯腈單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聚合反應為一乳化聚合反應。乳化聚合反應的操作溫度範圍為90℃以下,較佳地,乳化聚合反應的操作溫度為10℃至80℃。於乳化聚合反應中可使用各種自由基起始劑,例如:有機過氧化氫類,如二異丙基苯化過氧化氫、異丙苯化過氧化氫;過氧化物類,如過氧化二苯醯、第三丁基過氧化物;或過硫酸鹽類,如過硫酸鉀等等。較佳地,使用有機過氧化氫類作為乳化聚合反應之自由基起始劑。自由基起始劑可一次性全部加入、連續式加入、或增量式加入等等。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之總量為100重量 份計,起始劑的使用量為0.01~5.0重量份,較佳地為0.1~3.0重量份。此外,為利於接枝聚合反應的進行,自由基起始劑亦可增量加入。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添加一鏈轉移劑。鏈轉移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鏈轉移劑包括但不限於正-十二烷基硫醇、第三-十二烷基硫醇、正-丁基硫醇、正-辛基硫醇等等。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鏈轉移劑的使用量為0.05~0.5重量份,較佳地為0.1~1.0重量份。
在接枝聚合反應完成後,可形成接枝共聚物乳液。於接枝共聚物乳液中可加入適當的凝結劑,以進行凝結。凝結劑可例如:酸類,如硫酸、醋酸;鹼土族金屬鹽,如氯化鈣之鈣鹽、氯化鎂、硫酸鎂之鎂鹽、硫酸鋁之鋁鹽。較佳地,使用鹼土族金屬鹽為凝結劑。以橡膠接枝共聚物為100重量份計,凝結劑的使用量為0.5~5.0重量份,較佳地為1.0~3.0重量份。凝結完成之聚合物漿液經脫水程序脫去水份,再經乾燥的處理,可製得粉粒狀之橡膠接枝共聚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的重量平均粒徑為0.05微米至0.8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為10%至40%,較佳為15%至30%。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可透過調整接枝聚合反應的條件加以控制,這些反應條件包括例如聚合溫度、橡膠狀聚合體的化學性質、粒子大小、單體加入的速率、起始劑、鏈移轉劑、乳化劑用量及種類等等。另外,接枝於橡膠之共聚物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係介於10000與20000之間,較佳 為12000與18000之間。使用具有這些物理性質的接枝共聚物,可得到具有高衝撃強度、良好的光澤度及良好的加工性之樹脂。
在步驟S106,提供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此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聚合而成之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之共聚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系單體及腈化乙烯系單體與用於接枝聚合反應之中苯乙烯系單體及腈化乙烯系單體相同,於此不再贅述。較佳地,此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是丙烯腈單體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中苯乙烯單體單元佔67wt%至77wt%。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的分子量介於100000與140000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以乳化聚合反應的方式聚合而得。於此所使用之自由基起始劑及鏈轉移劑與用於接枝聚合反應之自由基起始劑及鏈轉移劑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在步驟S108,混練接枝共聚物及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如此一來,可獲得具有良好的衝擊強度、物性(如剛性)平衡及流動性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至此已對本發明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進行詳細說明。為了讓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更加了解本發明,以下將提供數個實施例與對照例。
接枝共聚物的製備
[實施例1]
首先,將100重量份的1,3-丁二烯、5.0重量份的腈化乙烯、0.03重量份作為自由基起始劑的過硫酸鉀溶液、2.3重量份作為乳化劑的松香皂、170.0重量份的蒸餾水及1重量份作為鏈轉移劑的第三-十二烷基硫醇在65℃反應14小時,得到含有轉化率約98%、固體含量約36%且平均粒徑為0.1微米之二烯橡膠粒子的二烯橡膠乳液。接著,使用3.3重量份(乾重)作為肥大劑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將100重量份(乾重)之二烯橡膠乳液中的二烯橡膠粒子的粒徑增大為0.3微米,以得到一粒子肥大化的二烯橡膠乳液。再來,進行一接枝聚合反應,將300.0重量份(乾重)的上述肥大化的二烯橡膠乳液、75重量份的苯乙烯、22重量份的腈化乙烯、3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單體、0.2重量份的第三-十二烷基硫醇、1.0重量份的異丙苯化過氧化氫、5.0重量份的硫酸亞鐵溶液(濃度0.2wt%)、13.4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氫鈉溶液(濃度10wt%)、80.0重量份的乙二胺四醋酸溶液(濃度0.25wt%)、1.1重量份的松香皂、及80.0重量份的蒸餾水混合並進行反應。其中,苯乙烯及腈化乙烯以連續添加方式在5小時內加入反應系統中聚合。以氯化鈣(CaCl2 )凝結、脫水後,再乾燥至水份含量2%以下,即可製得本實施例所需要的接枝共聚物。本實施例的接枝共聚物的平均粒徑約為0.3微米,橡膠(即二烯系橡膠聚合物)成分之含量為75wt%。
[實施例2]
在實施例2中,將苯乙烯、腈化乙烯、丙烯酸甲酯單體之添加量調整為75重量份的苯乙烯、20重量份的腈化乙烯、5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單體,除此之外的原料、操作條件及製備流程皆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在實施例3中,將苯乙烯、腈化乙烯、丙烯酸甲酯單體之添加量調整為75重量份的苯乙烯、17重量份的腈化乙烯、8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單體,除此之外的原料、操作條件及製備流程皆與實施例1相同。
[比較例1]
在比較例1中,將苯乙烯、腈化乙烯、丙烯酸甲酯單體之添加量調整為75重量份的苯乙烯、25重量份的腈化乙烯、0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單體(即未添加),除此之外的原料、操作條件及製備流程皆與實施1相同。
[比較例2]
在比較例2中,將苯乙烯、腈化乙烯、丙烯酸甲酯單體之添加量調整為75重量份的苯乙烯、15重量份的腈化乙烯、10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單體,除此之外的原料、操作條件及製備流程皆與實施1相同。
[比較例3]
在比較例3中,將苯乙烯及腈化乙烯之添加量調整為75重量份的苯乙烯、20重量份的腈化乙烯,並以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取代3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單體,除此之外的原料、操作條件及製備流程皆與實施1相同。
為了讓諸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間的不同處能更為清楚,特將諸實施例及比較例的苯乙烯、腈化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添加量整理如表1。
於實施例1~3與比較例1~3的接枝共聚物中殘留丙烯酸甲酯單體量整理如表2。
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的製備
藉由一個完全混合式反應器(CSTR),將68重量份的苯乙烯單體、32重量份的腈化乙烯單體、0.02重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的過氧化二苯甲醯、0.1重量份作為鏈轉移劑的第三-十二烷基硫醇及10重量份的乙苯之混合溶液,以35kg/小時之流量,連續地供給至上述反應器進行聚合反應,即可製得本範例所需要的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完全混合式反應器的容積為40公升。反應槽的溫度為130℃。攪拌速率為300rpm。反應器出口的單體轉化率為55%。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作
將18.7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81.3重量份的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及1.5重量份的次乙基雙硬脂醯胺(ethylene bisstearamide,EBS),以漢歇爾混合機乾混後,再以原料槽溫度為200℃~220℃、模頭溫度為220℃的附有排氣口的雙軸押出機(ZSK-25,Werner&Pfleiderer)熔融混練,即可製得具顆粒狀的腈化乙烯系-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ABS)。其中,橡膠(即二烯系橡膠聚合物)的成分含有量為14wt%。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物性測試
I.圓盤光澤度(Gloss):
根據ASTM D-2457方法測得,使用厚度為1/8"(3.17mm),直徑為5.5cm之圓盤試片,以BYK Micro-TRI(60度角)進 行量測,單位:%。
II.熔融指數(MI):
依ASTM D-1238法測試而得。測試溫度:200℃、荷重:5kg單位:g/10min。
III.耐衝擊性強度的測試:
依ASTM D-256法測定艾氏衝擊強度(IZOD),係在23℃使用附有缺口之1/4吋厚度試驗片,單位:kg-cm/cm。在本測試中,測量值越高表示結果越好。依據應用產品之需求,艾氏衝擊強度較佳地為>18kg-cm/cm。
IV.抗張強度(Tsy):
依ASTM D-638標準方法測試,以6mm/min速度測定,單位:kg/cm2
V.斷裂拉伸强度(Tsb):
依ASTM D-638標準方法測試,以6mm/min速度測定,單位:kg/cm2
VI.殘留單體:
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或接枝共聚物溶於二氯甲烷後,以甲醇萃取,沉澱後取上層澄清液(樹脂溶液),再使用Hewlett Packard公司編號5890A附有火燄離子檢出器之氣相分析儀對樹脂溶液作分析測定。
物性測試結果列於表3。
與比較例相比,實施例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藉由使用具有含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接枝共聚物,而可在符合艾氏衝擊強度應用需求的情況(>18kg-cm/cm)下進一步地提升抗張強度及斷裂拉伸强度。另外,從比較例3可以看出,如果是使用具有含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接枝共聚物,則其艾氏衝擊強度的結果不佳。此外,由實施例1~3及比較例3,可以得知,比較例3使用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之接枝聚合反應的反應性較實施例1~3使用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之接枝聚合反應差, 造成比較例3殘留的腈化乙烯單體濃度較實施例1~3高。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與範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102~S108‧‧‧步驟

Claims (9)

  1. 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括:一接枝共聚物,係為以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接枝的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以該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該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該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大於0至小於10重量份;以及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其中該接枝共聚物的重量平均粒徑為0.05微米至0.8微米。
  2.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接枝共聚物佔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總重量的10wt%至25wt%。
  3.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以該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該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該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0.5重量份至9.5重量份。
  4.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以該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該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該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的含量為3重量份至8重量份。
  5.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為10%至40%。
  6.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丙烯酸甲酯殘留單體佔該接枝共聚物的總重量的0.01wt%至小於0.72wt%。
  7.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丙烯酸甲酯殘留單體佔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總重量的20ppm至小於1350ppm。
  8. 一種製造產品,包括:如請求項1~7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9. 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進行一接枝聚合反應,以苯乙烯系單體、腈化乙烯系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接枝於該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以形成一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該苯乙烯系單體、該腈化乙烯系單體及該丙烯酸甲酯單體之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丙烯酸甲酯單體的含量為大於0至小於10重量份;提供一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該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及至少一腈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以及混練該接枝共聚物及該苯乙烯-腈化乙烯系共聚物。
TW103146048A 2014-12-29 2014-12-29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TWI513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6048A TWI513754B (zh) 2014-12-29 2014-12-29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6048A TWI513754B (zh) 2014-12-29 2014-12-29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3754B true TWI513754B (zh) 2015-12-21
TW201623419A TW201623419A (zh) 2016-07-01

Family

ID=5540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6048A TWI513754B (zh) 2014-12-29 2014-12-29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1375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1888A (en) * 2004-12-30 2006-07-01 Cheil Ind Inc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1888A (en) * 2004-12-30 2006-07-01 Cheil Ind Inc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3419A (zh) 2016-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537191A (ja) 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ブタジエン−スチレン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含む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ブタジエン−スチレン熱可塑性樹脂
TWI496830B (zh)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其製備方法及其所製得的成型品
KR20130082395A (ko) 스티렌-부타디엔 고무를 이용한 고무변성 스티렌계 수지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TWI513754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TWI478946B (zh)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以及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
TW201326218A (zh) 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製法及由其製得的成型品
CN103183762B (zh)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以及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
CN103087274A (zh) 透明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
WO2003102076A1 (fr) Composition de resine thermoplastique
TWI630232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成型品
TWI449740B (zh)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and molded article produced therefrom
TWI500683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6867128B (zh) 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TWI465506B (zh) 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製法及成型品
TWI439470B (zh)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use of its molded products
TWI486392B (zh) 樹脂組成物
JP4727116B2 (ja) ゴム変性共重合樹脂組成物
ES2901680T3 (es) Composiciones de copolímero de acrilonitrilo butadieno estireno de flujo ultraelevado
CN109320890B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成型品
CN109988371B (zh) 树脂组合物、成型体、食品接触用具及食品接触容器
TWI681006B (zh) 樹脂組合物、成型體、食品接觸用具及食品接觸容器
EP3187529A1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JP7001424B2 (ja)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H07157623A (ja) 樹脂組成物
EP4284848A1 (en) High impact monovinylidene aromatic polym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