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0683B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0683B
TWI500683B TW101150254A TW101150254A TWI500683B TW I500683 B TWI500683 B TW I500683B TW 101150254 A TW101150254 A TW 101150254A TW 101150254 A TW101150254 A TW 101150254A TW I500683 B TWI500683 B TW I5006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styrene
resin composi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monomer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50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5427A (zh
Inventor
Chun Ting Kuo
Chien Chung Wu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Corp
Priority to TW101150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0683B/zh
Priority to CN201310130433.4A priority patent/CN10389728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5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5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0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068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Description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樹脂組成物,且特別是關於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熱可塑性樹脂如氰化乙烯-苯乙烯樹脂(簡稱為AS樹脂)、氰化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簡稱為ABS樹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簡稱為PMMA)等樹脂已經普遍地被應用於不同領域,例如家用電器、機械零件、辦公用品、電子元件、汽車工業等廣大領域。為了因應業界對於硬度和其他性質的要求,目前各方的研究主要是朝向將前述熱可塑性樹脂混合成一具有特定性質的組成物後,再做後續應用。
近年來,用於塗料領域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主要成分為橡膠聚合物、苯乙烯系單體與氰化乙烯系單體聚合而成的共聚物,以及丙烯酸酯系單體與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其中,衍生自苯乙烯系單體的鏈段有助於組成物的加工性和透光性;而衍生自氰化乙烯系單體的鏈段有助於組成物的耐熱性和耐溶劑性。然而,依此形成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雖然其表面硬度可以被有效地提升,但是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各組份會因相容性不佳而無法均勻混合,進而影響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光澤與耐衝擊性等等。
承上述,如何製備出兼具有較佳耐衝擊性及色相熱穩定性等優點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已成為業界急切進行研究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可提供一種同時具有良好的耐衝擊性、色相熱穩定性、黑色穩定度及黑色度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提出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括18 wt%~34 wt%接枝聚合物、66 wt%~82 wt%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以及色母,其中以接枝聚合物與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總重量計,色母含量為0.5 wt%~1 wt%。接枝聚合物為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接枝的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接枝聚合物的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0.35 μm。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至少一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之總重量計,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20 wt%~35 wt%。色母的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另包含一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且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佔色母的0.1wt%~10wt%。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的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且氰化乙烯系 單體單元佔載體的24wt%~32wt%。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的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且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載體的26wt%~28wt%。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的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80000~180000。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的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110000~150000。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的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120000~130000。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色母的載體的含量佔色母的50~70wt%。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之含量為15 wt%~20 wt%。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之含量為16 wt%~18 wt%。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碳黑含量小於0.5 wt%。
基於上述,藉由調配接枝聚合物、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以及色母之含量於一特定範圍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可同時具良好的耐衝擊性、色相熱穩定性、黑色穩定度及黑色度等優點。藉此,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應用性更廣,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
為了製備出同時兼具有較佳耐衝擊性、色相熱穩定性、黑色穩定度及黑色度等優點的樹脂組成物,本發明提出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可達到上述優點。下述特舉實施例作為本發明確實能夠據以實施的範例。
本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接枝聚合物、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以及色母。接枝聚合物為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接枝的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接枝聚合物的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0.35μm。詳細而言,接枝聚合物例如是令一二烯系橡膠聚合物,與一苯乙烯系單體及一氰化乙烯系單體進行接枝反應而得的聚合物。舉例來說,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之代表例為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聚氯化戊二烯或是使用二種以上上述聚合物之單體進行共聚之共聚合物,其中,較佳為聚丁二烯。苯乙烯系單體之代表例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異丙基苯乙烯、第三丁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以及二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及2,4,6-三溴苯乙烯等、或是前述物質兩種或兩種以上之混合。其中以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較佳,又以苯乙烯更佳。氰化乙烯系單體之代表例為丙烯氰、α-甲基丙烯氰等,其中以丙烯氰為較佳。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接枝聚合物,例如是經苯乙烯與氰化乙烯接枝的丁二烯橡膠聚合物。此外,在本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之含量為15 wt%~20 wt%。 在本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接枝聚合物的平均粒徑較佳為小於或等於0.2 μm。
本發明之接枝聚合物使用的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係指:二烯系單體成份經離子聚合後,玻璃轉移溫度在-20℃以下之聚合體。在一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例如是聚丁二烯橡膠、聚異戊間二烯橡膠、聚氯二烯橡膠等。在一實施例中,聚丁二烯橡膠可為高順式(Hi-cis)聚丁二烯橡膠或是低順式(Low-cis)聚丁二烯橡膠。在一實施例中,高順式聚丁二烯橡膠的順式(cis)/乙烯基(vinyl)之重量組成比例為94~98%/1~5%,其餘組成為反式(Trans)結構。在一實施例中,高順式聚丁二烯橡膠之摩尼(Mooney)黏度在20~120間,且其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以100,000~800,000為佳。在一實施例中,低順式聚丁二烯橡膠的順式/乙烯基之重量組成比例為20~40%/1~20%,其餘則為反式結構。在一實施例中,低順式聚丁二烯橡膠的摩尼(Mooney)黏度在20~120間。在其他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例如是丙烯氰橡膠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SBR)橡膠聚合物,或是上述不同橡膠聚合物之混合。
在一實施例中,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之含量約占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15 wt%~20 wt%,例如是16 wt%~18 wt%。
本發明之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係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至少一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其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之總重量計,氰 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例如是佔20 wt%~35 wt%。詳細而言,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例如是令一苯乙烯系單體與一氰化乙烯系單體進行聚合反應而得的共聚物。舉例來說,苯乙烯系單體之代表例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異丙基苯乙烯、第三丁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以及二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及2,4,6-三溴苯乙烯等、以及前述物質兩種或兩種以上之混合。其中以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較佳,又以苯乙烯更佳。氰化乙烯系單體之代表例為丙烯氰、α -甲基丙烯氰等,其中以丙烯氰為較佳。更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例如是由苯乙烯與氰化乙烯聚合而得的共聚物,即苯乙烯-氰化乙烯共聚物。進一步地說,在苯乙烯-氰化乙烯共聚物中,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之總重量計,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例如是佔22 wt%~32 wt%。
色母包含載體及碳黑。本發明所用之載體必須與接枝聚合物及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有很好的相容性,並能在混煉過程中潤濕碳黑,以便減少碳黑本身的凝聚。本發明中之色母的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所形成的共聚物。在一實施例中,載體例如是由苯乙烯系單體與氰化乙烯系單體進行聚合反應而得的共聚物,其中苯乙烯系單體之代表例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異丙基苯乙烯、第三丁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以及二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及2,4,6-三溴苯乙 烯等、以及前述物質兩種或兩種以上之混合。其中以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較佳,又以苯乙烯更佳。氰化乙烯系單體之代表例為丙烯氰、α -甲基丙烯氰等,其中以丙烯氰為較佳。在一實施例中,載體含量約占色母重量組成24 wt%~32wt%,例如是26 wt%~28wt%。
在本實施例中,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80000~180000,例如是110000~150000,較佳為120000~130000,當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低於80000或是高於180000時,易因載體黏度太低或太高而使碳黑分散不均,進而導致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黑色穩定度不佳。
在一實施例中,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且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載體的24wt%~32wt%,例如是26 wt%~28 wt%。
在一實施例中,色母可另包含一分散助劑,例如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且分散助劑的含量佔色母重量組成0.1wt%~10wt%。
在一實施例中,色母含量以接枝聚合物與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總重量計0.5 wt%~1 wt%。
在一實施例中,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碳黑含量為小於0.5wt%,例如是0.1 wt%~0.45 wt%。
在一實施例中,接枝聚合物係由乳化聚合而得,較佳的製造方法係將二烯系單體直接以乳化聚合法聚合成平均粒徑為小於0.35μ m之二烯橡膠乳液,亦可將前述單體以乳化聚合法製成平均粒徑0.05~0.2μ m之小粒徑二烯橡膠 乳液,再加入肥大劑將前述小粒徑二烯橡膠乳液肥大成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0.35μ m之肥大化的二烯橡膠乳液。其中,所添加之肥大劑可為:醋酸酐、氯化氫、硫酸等酸性物質,或為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等鹽基性物質,或(甲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酯系凝結劑,例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含羧酸基之高分子凝集劑。其中,以使用含羧酸基之高分子凝集劑之肥大劑為較佳。
將前述肥大化的二烯橡膠乳液與50~8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及50~15重量份氰化乙烯單體以適當的乳化劑與起始劑進行接枝聚合反應。前述接枝用單體可一次加入,也可分批加入,亦可連續加入或將各單體分段接枝聚合,如此即可得到本發明所需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0.35μ m之接枝聚合物。
在一實施例中,起始劑可使用,例如:過氧化二苯醯(dibenzoyl peroxide)、二異丙基苯化過氧化氫(diisopropyl benzene hydroperoxide)、第三丁基過氧化物(tert-butyl peroxide)、異丙苯化過氧化氫(cumene hydroperoxide)、過硫酸鉀(potassium persulfate)等,其中,以有機過氧化氫類為較佳。
在一實施例中,接枝聚合物之接枝率可藉由聚合反應條件加以控制,例如:聚合溫度、起始劑、乳化劑、鏈移轉劑之用量及種類、單體之添加方法等加以控制。常見之鏈移轉劑有:正-丁基硫醇(n-butyl mercaptan)、正-辛基硫 醇(n-octyl mercaptan)、正-十二烷基硫醇(n-dodecyl mercaptan)、第三-十二烷基硫醇(tert-dodecyl mercaptan)。
在一實施例中,接枝聚合物之分子量可藉由聚合溫度、起始劑之種類及用量、單體之添加方法等聚合條件之改變來調整,其接枝聚合之反應溫度在90℃以下,尤其在30~80℃間為較佳。亦可藉由添加鏈移轉劑來調整接枝聚合物之分子量。
在一實施例中,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係由苯乙烯系單體80~50重量份與氰化乙烯系單體20~50重量份聚合而成。以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含量20 wt%~35 wt%為佳。此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可以塊狀、溶液、懸濁或乳化聚合法製得,其中又以塊狀或溶液聚合法為較佳。前述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分子量在60,000~400,000之間,尤以80,000~300,000間為佳。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可依需要添加使用其他的添加劑,例如:抗氧化劑、可塑劑、加工助劑、紫外線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填充劑、強化劑、著色劑、滑劑、帶電防止劑、難燃劑、難燃助劑、熱安定劑、偶合劑或其他的添加劑等,上述添加劑可在聚合反應中、聚合反應後、凝結前或押出混練的過程中添加。
在一實施例中,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方法是將18 wt%~34wt%的接枝聚合物(例如是:25 wt%~29 wt%,又例如是26 wt%~28 wt%)、66~82wt%的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例如是:71wt%~75 wt%,又例如是 72 wt%~74 wt%)以及色母在200℃至220℃的溫度下混煉而得的。其中以接枝聚合物與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總重量計,色母含量為0.5~1wt%。舉例而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方法可先令接枝聚合物與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在200℃至220℃的溫度下混煉,以得到一氰化乙烯-二烯-苯乙烯系共聚物樹脂(簡稱ABS),再令ABS與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簡稱AS)之色母混和,進而可得到本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可藉由射出成型法、押出成型法、壓所成型法、吹延成型法、熱成型法、真空成型法及中空成型法等方式來成型,以進一步被製成電子或日常用品等模製物,且所述模製物具有較佳的抗衝擊性佳、色相熱穩定性、黑色穩定度、黑色度等優點。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了解本實施例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方法,下述再舉一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實施之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高分子凝集劑是以下述方法配製而得:將85重量份之-丙烯酸乙酯、15重量份之丙烯酸、0.3重量份之第三-十二烷基硫醇、2.0重量份之油酸鉀、1.0重量份之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4重量份之異丙苯化過氧化氫、0.3重量份之甲醛合次硫酸氫鈉與200重量份之蒸餾水,於75℃的反應溫度下反應5小時,以得到 一含有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劑。
製備接枝共聚物
本製備例之接枝共聚物的製備步驟如下:
(1)將95.0重量份的1,3-丁二烯、5.0重量份的氰化乙烯、15.0重量份的過硫酸鉀溶液、3.0重量份的焦磷酸鈉、1.5重量份的油酸鉀、140.0重量份的蒸餾水及0.2重量份的第三-十二烷基硫醇在65℃溫度下反應12小時,得到含有轉化率約94%、固體含量約40%且平均粒徑為0.1μ m之二烯橡膠粒子的二烯橡膠乳液。
(2)使用4重量份(乾重)之高分子凝集劑將100重量份(乾重)之二烯橡膠乳液中的二烯橡膠粒子的粒徑增大為0.2 μm,以得到一粒子肥大化的二烯橡膠乳液。
使用不同重量份高分子凝集劑所得到的二烯橡膠粒子的平均粒徑如以下表一所示。
(3)將100.0重量份的上述肥大化的二烯橡膠乳液(乾重)、46.0重量份的苯乙烯、15.3重量份的氰化乙烯、1.2 重量份的油酸鉀、0.2重量份的第三-十二烷基硫醇、0.5重量份的過氧化氫異丙苯、3.0重量份的硫酸亞鐵溶液(濃度0.2 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氫鈉溶液(濃度10 wt%)、20.0重量份的乙二胺四醋酸溶液(濃度0.25 wt%)及200.0重量份的蒸餾水混合並進行反應。其中,苯乙烯及氰化乙烯以連續添加方式在5小時內加入反應系統中聚合,接著,以氯化鈣(CaCl2 )凝結、脫水後,再乾燥至水份含量2%以下,即可製得本實施例所需要的接枝共聚物,且平均粒徑約0.2μ m,以及橡膠(即二烯系橡膠聚合物,成分之含量為62重量%。
製備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
本製備例之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的製備步驟如下:藉由一個完全混合式反應器(CSTR),將苯乙烯單體(簡稱為SM)68重量份、氰化乙烯單體(簡稱為AN)32重量份、聚合起始劑過氧化二苯甲醯0.02重量份、鏈轉移劑十二烷基硫醇0.1重量份及乙苯10重量份之混合溶液,以50kg/小時之流量,連續地供給至上述反應器進行聚合反應,即可製得本實施例所需要的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簡稱為AS)。其中所述反應器之容積為40公升,反應槽之溫度為120℃,攪拌速率為120 rpm,以及反應器出口的單體轉化率50%。表二為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的AN/AS之含量(wt%),以及用於製備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 苯乙烯單體以及氰化乙烯單體的用量關係:
製作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製作步驟如下:
(1)將接枝共聚物27.4重量份、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72.6重量份及次乙基雙硬脂醯胺(ethylene bisstearamide,簡稱EBS)1.1重量份,以漢歇爾混合機乾混後,再以原料槽溫度200~220℃,模頭溫度220℃的附有排氣口的雙軸押出機(Werner&Pfleiderer製;型號為ZSK-25)熔融混練,可製得具顆粒狀的氰化乙烯系-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ABS),其中橡膠(即二烯系橡膠聚合物)成分含有量17重量%。表三為氰化乙烯系-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ABS)中之橡膠成分的含量(wt%),以及用於製備氰化乙烯系-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ABS)之接枝共聚物以及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的用量關係:
(2)將顆粒狀的氰化乙烯系-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與碳黑含量佔30重量份之載體為AS的色母均勻混合後,即可得到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色母添加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氰化乙烯系-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為0.7重量份。色母為合聚AS-40MB。
實施例2至6是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製備本發明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各組份的種類及用量不盡相同,其參數如以下表四所示。實施例1-6的接枝共聚物含量為27.4 wt%,實施例1-6的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含量為82.6 wt%,其中以接枝聚合物與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總重量計,色母含量在實施例1-6為0.7 wt%。
比較例1-7是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製備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唯比較例1-7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於,比較例1-7所使用的色母,其載體的組成不同於實施例1的色母的載體。其中,比較例1-7係將顆粒狀的氰化乙烯系- 丁二烯系-苯乙烯系共聚樹脂組成物與碳黑含量佔50重量份之載體為聚乙烯(簡稱為PE)的色母均勻混合。聚乙烯色母為台灣奇菱MB-07UG。其中,比較例1-5和6-7的接枝共聚物含量分別為27.4 wt%、19.4 wt%,比較例1-5和6-7的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含量分別為72.6 wt%、80.6 wt%,其中以接枝聚合物與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總重量計,色母含量在比較例1-7分別為1.5 wt%、0.7 wt%、0.7 wt%、0.7 wt%、2.5 wt%、0.4 wt%和0.7 wt%。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物性測試
耐衝擊性強度測試:依ASTM D-256法測定艾氏衝擊強度(IZOD),其中在23℃使用附有缺口之1/4吋厚度試驗片(以1/4" IZ表示,單位,kg-cm/cm)。在本測試中,測量值越高表示評價較好。
色相熱穩定性(△E)測試:本測試方法是將ABS本色粒與色母粒均勻混合乾燥後直接成形試驗片。其中,以第1片做為標準片,且射出成形機於射出溫度220℃下停留10 min後繼續成形試驗片,並依據ASTM E308測試標準片與試驗片之色相差異。其中,測量值越低表示評價較好。
黑色度(L)測試:本測試方法是將ABS本色粒與色母粒均勻混合乾燥後直接成形試驗片,並依據ASTM E308進行色相L值測試。其中,測量值越低表示評價較好。
黑色穩定度(σ)測試:本測試方法是將ABS本色粒與色母粒均勻混合乾燥後直接成形試驗片,並連續成形8 片。在此,依據ASTM E308測試每一片之色相L值,並將所有L值進行標準差(σ)分析,以L值的離散程度來表示黑色穩定度。其中,測量值越低表示評價較好。
針孔缺陷測試:本測試方法是將ABS本色粒與色母粒均勻混合乾燥後直接成形高光澤亮面試驗片,並以人工方式進行高光澤亮面試驗片表面之微細缺陷計測。缺陷形狀及大小之區分標準係根據日本工業標準之JIS P8208,並依下列標準計分評價,其中分數越低表示評價較好。
在表四中,將實施例1-6與比較例1-7相比,可發現本實施例1-6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經色相熱穩定性測試、黑色穩定度測試、黑色度測試所得之測量值以及針孔缺陷測試所得之分數皆是小於評分標準,且本實施例1-6經耐衝擊性強度測試所得的測量值較高,表示本實施例1-6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較佳的色相熱穩定性、黑色穩定度、黑色度以及耐衝擊性。
綜上所述,藉由調配接枝聚合物、苯乙烯-氰化乙烯系聚合物之組份含量於一特定範圍內,並將接枝聚合物、苯乙烯-氰化乙烯系聚合物與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所形成之色母混合後所獲得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可同時具良好的耐衝擊性、色相熱穩定性、黑色穩定度、黑色度等優點。如此一來,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應用性更廣,且更能合乎業界對 於樹脂組成物性質的需求,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括:一接枝聚合物,係為以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接枝的二烯系橡膠聚合物,其中該接枝聚合物的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0.35 μm,且該接枝聚合物的含量為18 wt%~34wt%;一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具有至少一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至少一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其中該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為66 wt%~82 wt%,且以該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該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之總重量計,該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20 wt%~35 wt%;以及一色母,包含一載體,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其中以該接枝聚合物與該苯乙烯-氰化乙烯系共聚物之總重量計,該色母含量為0.5 wt%~1wt%。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色母另包含一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且該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佔該色母重量組成0.1 wt%~10 wt%。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且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載體的24 wt%~32 wt%。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 物,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與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的共聚物且氰化乙烯系單體單元佔載體的26 wt%~28 wt%。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80000~18000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110000~1500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範圍為120000~13000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色母的該載體的含量佔該色母的50 wt%~70 wt%。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在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該二烯系橡膠聚合物之含量為15 wt%~20 wt%。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在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碳黑含量小於0.5 wt%。
TW101150254A 2012-12-26 2012-12-26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TWI500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50254A TWI500683B (zh) 2012-12-26 2012-12-26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201310130433.4A CN103897280B (zh) 2012-12-26 2013-04-16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50254A TWI500683B (zh) 2012-12-26 2012-12-26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427A TW201425427A (zh) 2014-07-01
TWI500683B true TWI500683B (zh) 2015-09-21

Family

ID=5098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50254A TWI500683B (zh) 2012-12-26 2012-12-26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7280B (zh)
TW (1) TWI500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6147A (zh) * 2021-05-07 2021-07-20 浙江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组件用截止型热塑性poe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5324A (en) * 2004-05-15 2006-05-16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graft polymer for extrusion processing
TW200909506A (en) * 2007-04-02 2009-03-01 Gen Electric Resinou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180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广州市波斯塑胶颜料有限公司 一种颜色稳定性提高的abs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1121B (zh) * 2011-01-27 2013-06-05 广东锦湖日丽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高耐疲劳度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5324A (en) * 2004-05-15 2006-05-16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graft polymer for extrusion processing
TW200909506A (en) * 2007-04-02 2009-03-01 Gen Electric Resinou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7280B (zh) 2017-11-10
TW201425427A (zh) 2014-07-01
CN103897280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68830A (zh) 低密度abs复合物
WO2016186142A1 (ja) ポリマーブレンド相容化剤用共重合体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EP0293490B1 (en) Heat and impact resistant resin composition
TWI621652B (zh)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TWI500683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3044842B (zh) 一种双峰abs树脂的制备方法
JPS63162708A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38087B (en) Transparent impact-resist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JP2012136644A (ja) ゴム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TW201425441A (zh) 橡膠改質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組成物
TWI465506B (zh) 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製法及成型品
JP558388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4802410B2 (ja) ゴム強化スチレン系透明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I513754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包括其之製造產品
KR20200064480A (ko) 디엔계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CN114555652B (zh)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JP5214955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11228765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12207074A (ja) 透明スチレン系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1030047A (ja)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H10182759A (ja) 熱安定性の良好なグラフト共重合体組成物
TW200825130A (en) The rubber composition of modified polystyrene-based resin
JP2016138197A (ja) ブロー成形用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ブロー成形品
JP200534394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2003673A (ja) 耐熱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