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1695B - 多用途烹飪器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烹飪器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1695B
TWI511695B TW103113884A TW103113884A TWI511695B TW I511695 B TWI511695 B TW I511695B TW 103113884 A TW103113884 A TW 103113884A TW 103113884 A TW103113884 A TW 103113884A TW I511695 B TWI511695 B TW I5116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body
side wall
vessel
sidewall
m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3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0706A (zh
Inventor
Tae Suck Kim
Original Assignee
Tae Suck Ki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e Suck Kim filed Critical Tae Suck Kim
Publication of TW201440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1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16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2Multiple-unit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18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vessels, e.g. tubs, vats, tanks, sinks, or the like
    • B21D51/22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vessels, e.g. tubs, vats, tanks, sinks, or the like pots, e.g. for coo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Description

多用途烹飪器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涉及一種多用途烹飪器皿和製造該烹飪器皿的方法,並且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可以用於多個用途例如油炸鍋、炒菜鍋、烤鍋、罐等的烹飪器皿和製造該烹飪器皿的方法。
總體上,烹飪器皿是用於烹飪食物的並且根據這些目的,這些烹飪器皿可以分類為油炸鍋、炒菜鍋、烤鍋、罐等。
常規烹飪器皿具有一個圓形的底板和在該底板的圓周上形成的、具有預定高度的一個側壁,並且在該側壁的外表面上附接了一個或兩個手柄。在這些烹飪器皿之中,油炸鍋具有一種底板寬且側壁低的形狀,並且炒菜鍋和烤鍋具有一種側壁高於油炸鍋側壁的形狀。用來熬煮或煨燉食物的罐具有的側壁高於炒菜鍋和烤鍋的側壁、並且基本上是用一個蓋子來減小熱損失並且防止食物溢出。根據類型或烹飪方法,油炸鍋、炒菜鍋和烤鍋有時也使用蓋子。
當使用油炸鍋或烤鍋來烹飪食物時,可以使用烹飪器具例如瓢或鍋鏟來翻轉食物或使食物均勻地混合。在這種情況下,食物可能會溢出該烹飪器皿之外。
為了防止這個問題,側壁可以製作得更高。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在使用鍋鏟或瓢時該更高的側壁可能是一個阻礙。並且,即使烹飪器皿的側壁高,也不表示翻轉食物變得更容易
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包括一種烹飪器皿以及製造該烹飪器皿的方法,該烹飪器皿可以用於多個用途,例如油炸鍋、炒菜鍋、烤鍋、罐等並且具有一種使得翻轉食物更容易且防止食物溢出的形狀。
另外的多個方面將一部分在以下說明中提出、並且一部分從該說明中變得清楚、或可以通過實踐所提出的實施例而學習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一種烹飪器皿包括:具有凹形形狀的一個器皿本體以及附接至該器皿本體上的一個手柄,其中該器皿本體包括:一個底板,該底板被形成為平坦的;以及形成在該底板的圓周上的一個側壁,並且該側壁包括:一個下側壁,該下側壁是從該底板的圓周形成的並且向上延伸且在外部是圓化的;以及一個上側壁,該上側壁是從該下側壁的頂部向上延伸的並且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是被彎折成圓化的;並且該上側壁的頂邊緣被形成為傾斜的而使得該上側壁的高度從該器皿本體的一個第一側朝向該器皿本體的、相對於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第一側相反定位的一個第二側逐漸增大,並且該側壁的頂部的一個開口部分被形成為具有一種圓形形狀。
該器皿本體的第一側的下側壁可以被形成為具有一個第一曲率半徑並且該器皿本體的第二側的下側壁可以被形成為具有大於該第一曲率半徑的一個第二曲率半徑。
該上側壁可以被形成為具有小於該第二曲率半徑的一個第三曲率半徑。
可以將該手柄附接至該器皿本體的第一側的外表面上,並且靠近該手柄形成了用於將食物排出至外部的一個排出孔口。
在將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手柄的中心相連的一條第一直線與將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排出孔口的中心相連的一條第二直線之間的角度可以在包含性的30°與60°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一種用於製造烹飪器皿的方法,該烹飪器皿帶有一個具有凹形形狀的器皿本體和一個被附接至該器皿本體上的手柄,該方法包括:準備一個下模具,該下模具具有一個凸形下部壓制表面;準備一個上模具,該上模具具有一個凹形上部壓制表面,其形狀對應於該凸形下部壓制表面的形狀;在該下模具與該上模具之間放置一個金屬板,使得該金屬板的中心線是從該下模具的中心線偏心地移動的;通過降低該上模具並且因此壓制該金屬板並且使之變換來形成一個器皿本體,以便形成具有一個平坦底板和在該底板的圓周上形成的一個側壁的一個器皿本體,其中該側壁包括:一個下側壁,該下側壁是從該底板的圓周形成的並且向上延伸且在外部是圓化的;以及一個上側壁,該上側壁是垂直於該下側壁的頂部延伸的並且該上側壁的頂邊緣被形成為傾斜的而使得該上側壁的高度從該器皿本體的一個第一側朝向該器皿本體的、相對於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第一側相反定位的一個第二側逐漸增大;將該器皿本體的側壁的頂部分加工成傾斜的;將該上側壁彎折成使得該上側壁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是圓化的並且該側壁的頂部的開口部分具有一種圓形形狀;並且將該手柄附接至該器皿本體上。
該下模具的下部壓制表面可以包括:一個平坦表面部分,該平坦表面部分是平坦的;一個彎曲的表面部分,該彎曲的表面部分向下延伸並且從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被圓化;以及一個豎直表面部分,該豎直表面部分從該彎曲的表面部分的底部豎直地並且向下地延伸。
該準備一個下模具可以包括:通過將用於該下模具的材料的頂表面加工成平坦的來形成該平坦表面部分;通過對該材料的圓周進行加工來形成該豎直表面部分;並且通過將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上的材料加工成圓化的來形成該彎曲的表面部分,並且該彎曲的表面部分的形成包括:第一加工,用於將該平坦表面部分 的圓周上的材料加工成圓化的並且具有相對於該下模具的中心線的一個第一曲率半徑;以及第二加工,用於將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上的材料加工成圓化的並且具有相對於一條中心線的一個第二曲率半徑;該中心線是從該下模具的中心線向該下模具的第一側偏心地移動的,並且該第二曲率半徑大於該第一曲率半徑。
在該下模具的第二側中,在該第二加工中形成的第二加工表面的底部可以與在該第一加工中形成的第一加工表面的底部重合,並且在該第一加工中,該平坦表面部分可以被限制成具有一個第一直徑並且在該第二加工中,該平坦表面部分可以被減小成具有比該第一直徑更短的一個第二直徑。
在該上模具的中心處,在對應於該下部壓制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的一個位置處提供了一個型芯而使得該型芯上下移動,並且在該器皿本體的形成過程中,該型芯可以使該金屬板在該下模具的頂表面與該型芯的底表面之間不動。
該上側壁的彎折可以包括:準備一個下部彎折模具,該下部彎折模具具有支撐該器皿本體的一個凹形支撐表面;準備一個上部彎折模具,該上部彎折模具具有用於彎折該上側壁的一個凹形彎折表面;將該器皿本體穩定地放置在該下部彎折模具的支撐表面上;並且降下該上部彎折模具並且因此用該彎折表面壓制該器皿本體的上側壁而使得該上側壁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被彎折成圓化的。
在該上部彎折模具的中心處,可以在與穩定地放置在該下部彎折模具的支撐表面上的該器皿本體的底板相對應的一個位置上提供一個型芯並且在該上側壁的彎折過程中,該型芯可以壓制該器皿本體的底板並且使之不動。
可以將該手柄附接至該器皿本體的第一側的外表面上,並且在附接該手柄之前,可以靠近該器皿本體的第一側在該側壁的頂邊緣上可以形成一個用於排出食物的排出孔口。
根據本發明的這些實施例的烹飪器皿可以用作油炸鍋、炒菜鍋或烤鍋。並且,由於在該側壁的頂部上的開口具有一種圓形形狀,可以使用一個蓋子並且因此該烹飪器皿可以用作罐。
並且,由於該上側壁被形成為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被彎折成圓化的,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烹飪油或食物飛濺或溢出。
並且,由於該器皿本體的側壁的頂邊緣被形成為傾斜的,該側壁並不妨礙鍋鏟或瓢的使用並且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烹飪食物。
並且,由於位於該器皿本體的第二側上的下側壁具有從該底板的圓周平滑地連接的一個相對較長的第二曲率半徑,則只要通過用鍋鏟或瓢將該器皿本體內部的食物推動至該側壁側,就可以容易地翻轉食物。
並且,由於熱傳遞區域通過被形成為具有緩坡的該下側壁而變寬,食物被均勻地加熱並且適當地烹飪,並且因此改善食物的味道。
並且,由於一個排出孔口被形成為靠近該器皿本體的具有最低高度的第一側,則如果該器皿本體在該手柄的方向上略微傾斜並且在該第一側的方向上略微傾斜,就可以容易地將該器皿本體內的食物通過該排出孔口排出至外部,並且因此減小了排出食物所需的努力並且提高了用戶便利性。
而且,根據由於製造本發明實施例的烹飪器皿的方法,可以容易地將該器皿本體的側壁的頂部上的開口部分形成為圓形的。而且,由於該器皿本體的側壁的切割量被最小化,減少了材料損失並且還減少了切割加工的次數,並且因此加工時間減少並且製造成本降低。
10‧‧‧模具
12‧‧‧下部壓制表面
20‧‧‧模具
22‧‧‧上部壓制表面
30‧‧‧金屬板
100‧‧‧烹飪器皿
110‧‧‧器皿本體
112‧‧‧底板
114‧‧‧側壁
116‧‧‧頂部的開口部分
118‧‧‧排出孔口
120‧‧‧手柄
130‧‧‧蓋子
210‧‧‧模具
212‧‧‧下部壓制表面
220‧‧‧模具
222‧‧‧凹形上部壓制表面
224‧‧‧型芯
230‧‧‧金屬板
310‧‧‧下部彎折模具
312‧‧‧凹形支撐表面
320‧‧‧上部彎折模具
322‧‧‧凹形彎折表面
324‧‧‧型芯
110a‧‧‧第一側
110b‧‧‧第二側
114a‧‧‧下側壁
114b‧‧‧上側壁
116a‧‧‧開口部分
210a‧‧‧第一側
210b‧‧‧第二側
212a‧‧‧平坦表面部分
212b‧‧‧彎曲的表面部分
212c‧‧‧豎直表面部分
A‧‧‧線
A'‧‧‧線
B‧‧‧彎折量
C1‧‧‧第一中心線
C2‧‧‧第二中心線
C3‧‧‧第三中心線
F1‧‧‧第一加工表面
F2‧‧‧第二加工表面
H1‧‧‧高度
H2‧‧‧高度
L‧‧‧切割線
M‧‧‧材料
R1‧‧‧第一曲率直徑
R2‧‧‧第二曲率半徑
R3‧‧‧第三曲率半徑
S1‧‧‧第一直線
S2‧‧‧第二直線
θ‧‧‧角度
這些和/或其他方面將從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說明中變得清楚並且更容易瞭解,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多用途烹飪器皿的透 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烹飪器皿的平面圖;圖3是圖2所示的在其頂部具有蓋子的烹飪器皿的側視圖;圖4是示出了該器皿本體根據圖2所示的線A-A’的截面以及位於側壁的頂部上的一個開口部分的形狀的一個圖解;圖5至8是解釋製造圖1至4所示的烹飪器皿的方法的多個對比實例的圖解;圖9是用於形成圖1至4所示的烹飪器皿的器皿本體的下模具和上模具的一個截面視圖;圖10是解釋用於形成圖9所示的下模具的下部壓制表面的方法的一個圖解;圖11是示出了一個金屬板在圖9所示的下模具與上模具之間被壓制並且變換的情狀態的一個圖解;圖12是通過圖11所示的過程形成的器皿本體的截面視圖;圖13是解釋用於將圖12所示的器皿本體的側壁的頂部進行彎折的過程的一個圖解;並且圖14是示出了通過圖13所示的彎折過程而實現的該器皿本體的截面以及側壁頂部上的開口部分的形狀一個圖解。
現在將詳細參照多個實施例,在附圖中展示了這些實施例的實例,其中從始至終類似的參考編號提及類似的元件。在此方面,本發明的這些實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並且不應被解釋為局限於在此提到的說明。相應地,以下通過參考附圖僅對這些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便解釋本發明的多個方面。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多用途烹飪器皿的透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烹飪器皿的平面圖,圖3是圖2所示的、在其頂部具有蓋子的烹飪器皿的側視圖,並且圖4是示出了該器皿本體根據圖2所示的A-A’線的截面以及位於側壁頂部上的 一個開口部分的形狀的一個圖解。
參照圖1至4,根據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是用來烹飪食物的一個器皿,該器皿配備有一個具有凹形形狀的器皿本體110以及附接至該器皿本體110的外表面上的一個手柄120。
該器皿本體110是由一種金屬材料例如鋁或不銹鋼製成並且具有一種可以用於多個用途的形狀,這些用途是例如油炸鍋、炒菜鍋、烤鍋、罐等。
具體而言,該器皿本體110包括一個底板112,該底板被形成為平坦的;以及被形成在該底板112的圓周上的一個側壁114。
該底板112可以被形成為一個具有預定直徑的圓。
該側壁114被形成為傾斜的而使得該側壁114的高度從該器皿本體110的一個第一側110a朝向相對於該器皿本體110的中心與該第一側110a相反定位的一個第二側110b逐漸增大。
具體而言,該側壁114包括一個下側壁114a,該下側壁是向上延伸的並且從該底板112的圓周向外被圓化;以及一個上側壁114b,該上側壁是從該下側壁114a的頂部向上延伸的並且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110內部是被彎折成圓化的。該上側壁114b有效地防止了該器皿本體110內部的食物溢出。當該下側壁114a被形成為具有均一高度時,該上側壁114b的高度被形成為從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朝向該第二側110b逐漸增大。相應地,該側壁114的頂邊緣(如圖4所示)被形成為傾斜的而使得第一側110a的高度H1是最低的並且第二側110b的高度H2是最高的。
如圖4所示,該側壁114的頂部的一個開口部分116被形成為圓形的。相應地,如圖3所示,總體上被製造成具有圓形形狀的一個蓋子130可以覆蓋該側壁114的頂部的開口部分116。
如以上所說明的,由於蓋子130可以用於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因此該烹飪器皿100可以用作用於熬煮 或煨燉食物的罐,並且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用蓋子130可以減少熱損失並且可以防止食物溢出。並且,該烹飪器皿100可以用作油炸鍋、炒菜鍋和烤鍋,並且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用蓋子130,可以防止烹飪油或食物飛濺或溢出。
在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中,
由於該器皿本體110的上側壁114b被形成為具有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110內部被彎折成圓化的一種形狀,在該器皿本體100被用作油炸鍋、炒菜鍋或烤鍋時,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烹飪油或食物飛濺或溢出。
並且,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二側110b的側壁114的高度H2高,但第一側110a的側壁114的高度H1低。相應地,側壁114不阻礙鍋鏟或瓢的使用並且因此可以容易地烹飪食物。
在該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可以將第二側110b的下側壁114a的第二曲率半徑R2形成為大於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的下側壁114a的第一曲率直徑R1。也就是說,位於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二側110b上的下側壁114a具有一個相對更大的第二曲率半徑R2,這樣使得下側壁114a從該底板112的圓周平滑地延伸。相應地,下側壁114a的曲率半徑從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朝向第二側110b並且從第一曲率半徑R1朝向第二曲率半徑R2逐漸增大。並且,上側壁114b的一個第三曲率半徑R3可以小於該第二曲率半徑R2。並且,該第二曲率半徑R2可以是一個恒定值或逐漸變化的值。即,該第二曲率半徑R2可以在向上的方向上逐漸減小,並且因此下側壁114a的內表面和上側壁114b的內表面可以平滑地相連接。同時,該第一和第三半徑R1和R3也可以是變化的值。
如以上所說明的,位於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二側110b的下側壁114a具有從底板112的圓周平滑地連接的一個相對更大的第二曲率半徑R2,並且在該側壁114a的頂部上形成的上側壁114b具 有相對較小的第三曲率半徑R3。當將該烹飪器皿110用作油炸鍋或烤鍋時,如果通過使用鍋鏟或瓢將食物推動至側壁114側,則食物沿著該下側壁114a的內表面向上推動並且容易地在該上側壁114b上被翻轉。相應地,通過該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可以使用鍋鏟或瓢容易地翻轉該器皿本體110內的食物。
並且,由於熱傳遞區域通過被形成為具有緩坡的該下側壁114b而變寬,食物被均勻地加熱並且適當地烹飪,並且因此改善了食物的味道。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使用多個鉚釘或通過焊接可以將手柄120附接至該器皿本體110的外表面上並且該手柄可以具有除了圖1所示的形狀外的多種形狀。
可以將手柄120附接至該器皿本體110的外表面上的任何位置上。考慮該器皿本體110的操作容易度,可以將手柄120附接至位於該器皿本體110的具有最低高度的第一側110a上的下側壁114a的外表面上。並且,當該器皿本體110的直徑相對大時,可以在該器皿本體110的圓周上以一定間隔來附接兩個手柄120以便實現更容易的操作。
在該器皿本體的側壁114的頂部上,可以形成一個排出孔口118以便將食物排出至外部。
在該實施例中,可以靠近附接了手柄120的第一側110a來形成該排出孔口118。具體而言,該排出孔口118可以被形成為使得,將該器皿本體110的中心與該手柄120的中心相連的一條第一直線S1與將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排出孔口118的中心相連的一條第二直線S2之間的角度是在包含性的30°與.60°之間。並且,可以在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的兩側上形成該排出孔口118。
如以上所說明的,該排出孔口118被形成為靠近該器皿本體110的、附接了手柄120並且具有最低高度的第一側110a,並且因此該器皿本體110只略微傾斜時,該器皿本體110內的食物就 被排出至外部。即,該器皿本體110在手柄120的方向上略微傾斜之後並且如果該器皿本體110在該第一側的方向上只略微傾斜,該器皿本體110內的食物就可以通過該排出孔口118容易地排出至外部,並且因此與在其他位置形成的排出孔口相比,減小了排出食物所需的努力並且提高了用戶便利性。
現在將解釋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的一種方法。
通過使用類似於一般烹飪器皿的常規製造方法的一種方法,本申請人製造出了具有上述結構的烹飪器皿100並且遇到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以下對比實例中進行解釋。
<製造方法的對比實例>
圖5至8是解釋用於製造圖1至4所示的烹飪器皿的方法的多個對比實例的圖解。
首先,如圖5所示,在一個下模具10與一個上模具20之間提供一個金屬板30。在該下模具10和該上模具20上,分別形成了具有彼此對應的形狀的一個下部壓制表面12和一個上部壓制表面22。
接著如圖6所示,如果降下該上模具20,則該金屬板30在該下模具10的下部壓制表面12與該上模具20的上部壓制表面22之間被壓制並且變換,並且形成具有凹形形狀的器皿本體110。此時,該器皿本體110具有一個平坦底板112以及形成在該底板112的圓周上的一個側壁114,並且該側壁114的頂部分被形成為豎直的且具有一個預定高度。
接著,將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分切割成傾斜的。 此時,沿著圖7所示的切割線L重複切割若干次而使得該側壁114的頂邊緣成傾斜的。相應地,該切割工具間歇地附於該側壁114上並且每次都立刻向該切割工具傳送一次撞擊。由於這樣,可能損壞該切割刀具並且該側壁114的切割後頂表面被形成為不光滑 的。
並且,切割並且扔掉該側壁114的一大部分,並且因此材料損失是巨大的。該側壁114的頂部分的切割應重複多次並且因而加工時間增大並且製造成本增加。
最後,如圖8所示,通過使用一個彎折模具(未示出),將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分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110內部彎折成圓化的並且因此形成該上側壁114b。此時,該側壁114的較高部分比其他部分彎折更多。
然而,如上所述,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分被切割成傾斜的並且該側壁114的較高部分的頂部分被彎折更多,並且因此該側壁114的頂部上的開口不是形成為圓形形狀而是橢圓形形狀。像這樣,如果該側壁的頂部上的開口部分被形成為橢圓形,則不能使用通常為圓形的蓋子並且因此所製造的烹飪器皿不能用作罐。
本申請人作出了各種努力來解決上述對比實例的製造方法的這些問題,並且因此發明了一種製造圖1至4所示的烹飪器皿100的適當方法,以下將參照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對該方法進行解釋。
<製造方法的實例>
圖9至14示出了解釋用於製造圖1至4所示的烹飪器皿的方法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多個圖解。
圖9是用於形成圖1至4所示的烹飪器皿的器皿本體的下模具和上模具的一個截面視圖。
參照圖9,提供了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的器皿本體110的一個下模具210和一個上模具220。
在該下模具210上,形成了一個凸形下部壓制表面212。該下部壓制表面212可以包括:一個平坦表面部分212a,該平坦的表面部分具有一種平坦的圓形形狀;一個彎曲的表面部分212b,該彎曲的表面部分向下延伸並且從該平坦表面部分212a的圓周被圓 化;以及一個豎直表面部分212c,該豎直表面部分從該彎曲的表面部分212b的底部豎直地且向下地延伸。
在該上模具220上,一個凹形上部壓制表面222被形成為具有對應於該下模具210的下部壓制表面212形狀的一種形狀。在該上模具220的中心處,在對應於該下部壓制表面212的平坦表面部分212a的位置處提供了一個型芯224而使得該型芯224上下移動,並且該型芯224的底表面的直徑與該平坦表面部分212a的直徑相同。
可以通過以下解釋的方法來製造該下模具210,並且圖10是解釋用於形成圖9所示的下模具210的下部壓制表面212的方法的一個圖解。
參照圖10,通過將用於下模具210的材料M的頂表面加工成平坦的,形成了該平坦表面部分212a,並且通過加工該材料M的圓周,形成了具有預定直徑的豎直表面部分212c。
接著,首先將該材料M的的平坦表面部分212a的圓周加工成相對於該下模具210的第一中心線C1是圓化的,並且因此形成了形成有第一加工表面F1的該彎曲的表面部分212b。此時,該彎曲的表面部分212b被形成為具有一個預定的第一曲率半徑R1,並且該平坦表面部分212a被形成為具有一個第一直徑D1。
接下來,將該材料M的平坦表面部分212a的圓周第二次加工成相對於第二中心線C2具有一個大於該第一曲率半徑R1的第二曲率半徑R2,該第二中心線是從該下模具210的第一中心線C1朝向該下模具210的第一側210a偏心地移動至一個預定的距離。此時,通過該第二加工而形成的該第二加工表面F2的底部與在該下模具210的第二側210b上的第一加工表面F1的底部重合。
接著,可以根據該器皿本體110的直徑和該第一曲率半徑R1與該第二曲率半徑R2之間的差來改變該第一中心線C1與該第二中心線C2之間的距離,即,偏心移動距離。例如,可以將該距離 確定在從包含性的大致10mm至50mm的範圍內、但不受這個範圍限制。
因此,由於該第二中心線C2(是第二加工的中心)相對於該第一中心線C1是偏心的,該下模具的第一側210a沒有通過切割被加工,並且切割從該第一側210a朝向該第二側210b逐漸增大,並且該平坦表面部分212a被減小成具有比該第一直徑D1更短的第二直徑D2。
與此同時,可以通過使用與形成以上解釋的下部壓制表面212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來形成該上模具220的上部壓制表面222。然而,由於該上部壓制表面222被形成為凹形的,加工順序將改變。
在此參照圖9,在所提供的下模具210與上模具220之間放置一個金屬板230,例如鋁或不銹鋼。此時,該金屬板230被放置成使得該金屬板230的第三中心線C3從該下模具的第一中心線C1朝向該下模具210的第二側210b偏心地移動了一個預定距離。此時,該下模具210的第一中心線C1與該金屬板230的第三中心線C3之間的距離,即,該偏心移動距離,可以根據器皿本體110的直徑來改變並且例如可以被確定在從包含性的大致10mm至50mm的範圍內、但不限於這個範圍。
圖11是示出了一個金屬板在圖9所示的下模具與上模具之間被壓制並且變換的狀態的一個圖解,並且圖12是通過圖11所示的方法而形成的器皿本體的一個截面視圖。
參照圖11,該上模具220的型芯224被降低並且因此使該金屬板230在該下模具210的頂表面與該型芯224的底表面之間不動。接著,如果降下該上模具220,則該金屬板230在該下模具210的下部壓制表面212與該上模具220的上部壓制表面222之間被壓制並且變換,並且因此形成了具有如圖12所示的凹形形狀的器皿本體110。此時,如上所述,由於該金屬板230是朝向該下模具210的第二側210b偏心移動的,則位於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 側110a上的側壁114的高度較低並且位於第二側110b上的側壁114的高度較高,該側壁114的頂邊緣被形成為傾斜的。並且,可以將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頂部的開口部分的形狀形成為圓形的,如圖14所示。
如此形成的器皿本體110具有平坦的底板112和形成在該底板112的圓周上的側壁114。該側壁114的下側壁114a被形成為是以第一或第二曲率半徑R1或R2來圓化的,並且該上側壁114b被形成為豎直地且向上地延伸。
接下來,將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分沿著切割線L切割成傾斜的。此時,如上所述,由於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已經被形成為傾斜的,則該側壁114的頂部可以切割更小的切割次數,例如僅切割一次或兩次。並且,解決了以上在這些對比實例中解釋的將該切割工具間歇地附於側壁114上這個問題。
另外,由於側壁114的切割量被最小化,材料損失減少並且切割加工的次數也被減少,並且因此加工時間減少並且可以減小有待使用的金屬板230的大小,並且因此製造成本降低。
圖13是解釋將圖12所示的器皿本體的側壁的頂部分進行彎折的過程的一個圖解,並且圖14是示出了通過圖13所示的彎折過程而實現的器皿本體的截面以及側壁頂部上的開口部分的形狀的一個圖解。
參照圖13,提供了一個下部彎折模具310和一個上部彎折模具320。
在該下部彎折模具310的頂表面上,形成了一個凹形支撐表面312,並且通過該支撐表面312,該器皿本體110的底板112和下側壁114a相接觸。
在該上部彎折模具320的底表面上,形成了一個凹形彎折表面322,並且在該彎折表面322的中心處,在對應於該器皿本體110的底板112的一個位置上提供了一個型芯324,將該器皿本體 被穩定地放置在該下部彎折模具210的支撐表面212上。該型芯324壓制該器皿本體110的底板112並且使之不動、並且因此防止該器皿本體110在以下解釋的彎折過程中移動。該彎折表面322是用於將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上部分彎折成使得該上部分是朝向該器皿本體110內部被彎折成圓化的。該彎折表面322被形成為具有與圖4所示的上側壁114b的第三曲率半徑R3相同的曲率半徑。可以將該型芯324的底表面形成為具有一種將與該器皿本體110的底板112和該下側壁114a的一部分緊密接觸的形狀。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降下該上部彎折模具320,則該上部彎折模具320的彎折表面322壓制並且彎折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上部分,這樣使得該上部分是如圖14所述朝向器皿本體110內部被彎折成圓化的。此時,由於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被形成為傾斜的,則該頂部分的彎折不在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上發生,並且在該器皿本體的第二側110b上,該側壁114的頂部分被最多地彎折而形成該上側壁114b。即,該側壁114的頂部分的彎折量B從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朝向該第二側110b逐漸增大。
由圖14中的交替的長短虛線表示的圓表示了在彎折過程之前該側壁114的頂部上的開口部分116a的形狀、並且可以被形成為一個具有如上所述的預定直徑的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進行該彎曲過程,如上所述,該側壁114的頂部分的彎折量B從該器皿本體110的第一側110a朝向第二側110b逐漸增大,並且因此在該彎折過程之後該側壁114的頂部的開口部分116被形成為也具有直徑減小的圓形形狀。
如上所述,根據該示例性實施例的製造方法,可以更容易地將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上的開口部分116形成為一個圓。
最後,如圖2所示,該排出孔口118被形成在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頂部上並且該手柄120被附接至該器皿本體110的側壁114的外表面上,並且因此製造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烹飪器皿100。
應理解的是,在此描述的這些示例性實施例應被認為僅為描述性意義、而不是出於限制的目的。對每個實施例內的特徵或方面的說明典型地應被認為是可用於其他實施例中的其他類似特徵或方面的。
雖然已經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在不脫離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在形式和細節上作出各種改變。
100‧‧‧烹飪器皿
110‧‧‧器皿本體
112‧‧‧底板
114‧‧‧側壁
118‧‧‧排出孔口
120‧‧‧手柄

Claims (12)

  1. 一種烹飪器皿,包括:一個器皿本體,該器皿本體具有一種凹形形狀;以及一個手柄,該手柄被附接至該器皿本體上;該器皿本體包括:被形成為平坦的一個底板;以及被形成在該底板的圓周上的一個側壁;該側壁包括:一個下側壁,該下側壁是從該底板的圓周形成的並且向上延伸且在外部是圓化的;以及一個上側壁,該上側壁是從該下側壁的頂部向上延伸的並且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是被彎折成圓化的;該上側壁的頂邊緣被形成為傾斜的而使得該上側壁的高度從該器皿本體的一個第一側朝向該器皿本體的、相對於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第一側相反定位的一個第二側逐漸增大;該側壁的頂部的一個開口部分被形成具有一種圓形形狀;該下側壁的曲率半徑從該器皿本體的該第一側朝向該第二側並且從該下側壁的一個第一曲率半徑朝向該下側壁之一個第二曲率半徑逐漸增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烹飪器皿,其中該上側壁被形成為具有小於該第二曲率半徑的一個第三曲率半徑。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烹飪器皿,其中該手柄被附接至該器皿本體的該第一側的外表面上,並且靠近該手柄形成了用於將食物排出至外部的一個排出孔口。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烹飪器皿,其中在將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手柄的中心相連的一條第一直線與將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排出孔口的中心相連的一條第二直線之間的角度是在30°與60°之間。
  5. 一種用於製造烹飪器皿的方法,該烹飪器皿帶有一個具有凹形形狀的器皿本體和一個被附接至該器皿本體上的手柄,該方法包括:準備一個下模具,該下模具具有一個凸形下部壓制表面;準備一個上模具,該上模具具有一個凹形上部壓制表面,其形狀對應於該凸形下部壓制表面的形狀;在該下模具與該上模具之間放置一個金屬板,使得該金屬板的中心線從該下模具的中心線偏心地移動;通過降低該上模具並且因此壓制該金屬板並且使之變換來形成一個器皿本體,以便形成具有一個平坦底板和在該底板的圓周上形成的一個側壁的一個器皿本體,其中該側壁包括:一個下側壁,該下側壁是從該底板的圓周形成的並且向上延伸且在外部是圓化的;以及一個上側壁,該上側壁是垂直於該下側壁的頂部延伸的並且該上側壁的頂邊緣被形成為傾斜的而使得該上側壁的高度從該器皿本體的一個第一側朝向該器皿本體的、相對於該器皿本體的中心與該第一側相反定位的一個第二側逐漸增大;將該器皿本體的側壁的頂部分加工成傾斜的;將該上側壁彎折成使得該上側壁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是圓化的並且該側壁的頂部的一個開口部分具有一種圓形形狀;以及將該手柄附接至該器皿本體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下模具的下部壓制表面包括:一個平坦表面部分,該平坦表面部分是平坦的;一個彎曲的表面部分,該彎曲的表面部分向下延伸並且從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被圓化;以及一個豎直表面部分,該豎直表面部分從該彎曲的表面部分的底部豎直地並且向下地延伸。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準備一個下模具包括:通過將用於該下模具的材料的頂表面加工成平坦的來形成該平坦表面部分;通過對該材料的圓周進行加工來形成該豎直表面部分;以及通過將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上的材料加工成圓化的來形成該彎曲的表面部分;該彎曲的表面部分的形成包括:第一加工,用於將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上的材料加工成圓化的並且具有相對於該下模具的中心線的一個第一曲率半徑;以及第二加工,用於將該平坦表面部分的圓周上的材料加工成圓化的並且具有相對於一條中心線的一個第二曲率半徑;該中心線是從該下模具的中心線向該下模具的第一側偏心地移動的,並且該第二曲率半徑大於該第一曲率半徑。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下模具的該第二側中,在該第二加工中形成的一個第二加工表面的底部與在該第一加工中形成的該第一加工表面的底部重合;在該第一加工中,該平坦表面部分被限制成具有一個第一直徑並且在該第二加工中,該平坦表面部分被減小成具有比該第一直徑更短的一個第二直徑。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上模具的中心處,在對應於該下部壓制表面的一個平坦表面部分的一個位置處提供了一個型芯而使得該型芯上下移動;在該器皿本體的形成過程中,該型芯使該金屬板在該下模具的頂表面與該型芯的底表面之間不動。
  10.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側壁的彎折包括:準備一個下部彎折模具,該下部彎折模具具有支撐該器皿 本體的一個凹形支撐表面;準備一個上部彎折模具,該上部彎折模具具有用於彎折該上側壁的一個凹形彎折表面;將該器皿本體穩定地放置在該下部彎折模具的支撐表面上;以及降下該上部彎折模具並且因此用該彎折表面壓制該器皿本體的上側壁而使得該上側壁向內朝向該器皿本體內部被彎折成圓化的。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上部彎折模具的中心處,在與穩定地放置在該下部彎折模具的支撐表面上的該器皿本體的底板相對應的一個位置上提供了一個型芯並且在該上側壁的彎折過程中,該型芯壓制該器皿本體的底板並且使之不動。
  12.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手柄被附接至該器皿本體的第一側的外表面上;在附接該手柄之前,靠近該器皿本體的第一側在該側壁的頂邊緣上形成一個用於排出食物的排出孔口。
TW103113884A 2013-04-24 2014-04-16 多用途烹飪器皿及其製造方法 TWI5116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45630A KR101325190B1 (ko) 2013-04-24 2013-04-24 다용도 조리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706A TW201440706A (zh) 2014-11-01
TWI511695B true TWI511695B (zh) 2015-12-11

Family

ID=4985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3884A TWI511695B (zh) 2013-04-24 2014-04-16 多用途烹飪器皿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19152A1 (zh)
JP (1) JP5627812B2 (zh)
KR (1) KR101325190B1 (zh)
CN (1) CN104116399B (zh)
HK (1) HK1201705A1 (zh)
TW (1) TWI5116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28639B1 (es) * 2016-02-03 2018-05-10 Rufino ARNAEZ SESMERO Sartén antiderrame
US20180092487A1 (en) * 2016-10-05 2018-04-05 Enhance Product Development, Inc. Microwave mug cooker device
USD829490S1 (en) * 2016-12-07 2018-10-02 Anand DHIRMALANI Wok
US20180368620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Iftah Shaked Cooking Pan
USD874225S1 (en) * 2018-01-05 2020-02-04 Fiskars Finland Oy Ab Thermal bowl with handle
USD882330S1 (en) * 2018-10-11 2020-04-28 Katz Horizons LLC Frying pan
KR200495216Y1 (ko) 2020-10-29 2022-04-01 김애숙 닭발 조리장치
US11974697B2 (en) 2021-01-28 2024-05-07 Kathryn Boatright Apparatus for spill prevention
USD996125S1 (en) * 2021-04-14 2023-08-22 Ito-Casting Co., Ltd. Frying pan
JP6981703B1 (ja) * 2021-05-08 2021-12-17 伊藤鋳工株式会社 フライパンおよびオムレツ調理方法
CN113333620B (zh) * 2021-06-29 2022-05-17 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 高性能炊具的生产设备
WO2023288126A1 (en) * 2021-07-16 2023-01-19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imit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okware
WO2024086071A1 (en) * 2022-10-21 2024-04-25 Joon Bu Park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materials for cookwa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118A (en) * 1906-11-26 1908-07-21 Belle Compston Cooking-pan.
KR200264455Y1 (ko) * 2001-11-22 2002-02-19 구칠산업주식회사 튀김방지턱을 갖는 프라이팬
US20040261630A1 (en) * 2003-06-30 2004-12-30 Marc Leibowitz Flip and drain pan
CN101648245A (zh) * 2008-08-13 2010-02-17 王勇 铝锅的生产方法
CN102356997A (zh) * 2011-09-20 2012-02-22 王勇 一种翻炒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2302A (en) * 1940-05-06 1941-11-11 Bently W Sinclair Bacon skillet
JPS4530842Y1 (zh) * 1966-08-09 1970-11-26
JPS59145325U (ja) * 1983-03-16 1984-09-28 五十嵐 一夫 フライパン
JPS62122614A (ja) * 1985-11-22 1987-06-03 遠藤 英敏 調理用具
JPH01153126U (zh) * 1988-04-15 1989-10-23
JPH0662944U (ja) * 1993-02-12 1994-09-06 毅 西嶋 オムライス用フライパン
JPH0947366A (ja) * 1995-08-07 1997-02-18 Seiko Seisakusho:Kk 炒め鍋および食材飛び出し防止器具
JPH0956603A (ja) * 1995-08-18 1997-03-04 Masahiko Yamamoto 炒め鍋
JPH09234157A (ja) * 1996-03-01 1997-09-09 Seiko Seisakusho:Kk 炒め鍋
US6334246B1 (en) * 1998-04-09 2002-01-01 Attrezzeria M.V. Di Marin Visino Ec. S.N.C. Method for fixing an additional bottom to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bottom of a container
JP2005177012A (ja) * 2003-12-17 2005-07-07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炒め鍋
KR200410969Y1 (ko) 2005-12-20 2006-03-10 문학노 후라이팬
KR200414766Y1 (ko) 2006-02-08 2006-04-24 장길섭 생선 후라이팬
CN201286610Y (zh) * 2008-10-23 2009-08-12 王鹏 易翻炒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118A (en) * 1906-11-26 1908-07-21 Belle Compston Cooking-pan.
KR200264455Y1 (ko) * 2001-11-22 2002-02-19 구칠산업주식회사 튀김방지턱을 갖는 프라이팬
US20040261630A1 (en) * 2003-06-30 2004-12-30 Marc Leibowitz Flip and drain pan
CN101648245A (zh) * 2008-08-13 2010-02-17 王勇 铝锅的生产方法
CN102356997A (zh) * 2011-09-20 2012-02-22 王勇 一种翻炒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7812B2 (ja) 2014-11-19
CN104116399B (zh) 2015-11-25
JP2014213205A (ja) 2014-11-17
TW201440706A (zh) 2014-11-01
CN104116399A (zh) 2014-10-29
KR101325190B1 (ko) 2013-11-07
US20140319152A1 (en) 2014-10-30
HK1201705A1 (zh) 2015-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1695B (zh) 多用途烹飪器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30098920A1 (en) Nestable Cookware Assemblies
US11192170B2 (en) Cookware formed of a single meta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5307951A (en) Metal utensil
JP3198617U (ja) 加熱用の容器
US5515990A (en) Pot with tilt insert
JP2022541553A (ja) 調理器具アセンブリ
JP2016093262A (ja) アルミニウム箔成形容器
US20080083340A1 (en) Roaster
US907154A (en) Cooking-pan.
CN215127170U (zh) 一种防飞溅炒锅
CN210330339U (zh) 容器插入件
US3521586A (en) Method of making spouted hollow-ware
JPH04319319A (ja) 調理器具セット
CN211883374U (zh) 锅具
KR20180001912U (ko) 조리 공간이 구획된 냄비
CN209995941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9733628U (zh) 一种煎锅
CN209995940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9846884U (zh) 带电加热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内胆
CN210019011U (zh) 蒸笼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795945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59707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127458U (zh) 锅具组件及电火锅
CN211883375U (zh) 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