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146B - A shielding device and a clutch for a shiel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shielding device and a clutch for a shiel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146B
TWI509146B TW099137595A TW99137595A TWI509146B TW I509146 B TWI509146 B TW I509146B TW 099137595 A TW099137595 A TW 099137595A TW 99137595 A TW99137595 A TW 99137595A TW I509146 B TWI509146 B TW I5091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lutch
rail
drive shaft
lif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7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6703A (en
Inventor
Hajime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Blind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523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10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523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71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Blind Mfg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Blind Mfg
Publication of TW201116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6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1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06B2009/2625Pleated screens, e.g. concertina- or accordion-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遮蔽裝置及用於遮蔽裝置的離合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升降裝置以及用於該升降裝置的離合器,該升降裝置在能分別升降底部軌道和中間軌道的褶型螢幕、橫式百葉窗、挽起式窗簾等中用於升降螢幕、葉片、窗簾等。
褶型螢幕是懸掛支撐於頂部箱體且在上下方向能彎折成鋸齒狀的螢幕,藉由操作裝置來升降該螢幕以適當地調節採光量。
上述褶型螢幕的一種是具有底部軌道和中間軌道,在懸掛支撐於頂部箱體的上部螢幕的下端安裝有中間軌道,在懸掛支撐於中間軌道懸掛的下部螢幕的下端安裝有底部軌道。上部螢幕由譬如使一部分光透過的花邊布料等的半透光性布料製成,下部螢幕由具有遮光性的布料製成。
並且,上述褶型螢幕分別具有升降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的操作裝置,藉由各個操作裝置可以分別獨立升降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在這一結構中,如果使底部軌道及中間軌道下降到下限,那麼可以用半透光性的上部螢幕蓋住窗面,如果使底部軌道下降到下限的同時,提升中間軌道至上限,那麼可以用具有遮光性的下部螢幕蓋住窗面。
並且,如果使底部軌道下降到下限的同時,使中間軌道下降到中間位置,籍此,可以用半透光性螢幕蓋住窗面之上部,用遮光性螢幕蓋住窗面之下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第3131044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8-1635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9-212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5-207161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褶型螢幕中,藉由操縱一個操縱拉繩,可以同時提升和同時降下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不過,在中間軌道保持在中間位置的狀態下,不能升降操縱底部軌道。另外,由於不能使得底部軌道及中間軌道以自重降落,所以下降操作變得很繁鎖。另一方面,中間軌道的提升操作,由於需要將升降拉繩逆卷在纏繞管上,所以,對操作者來說其操作步驟相當困難。
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褶型螢幕中,由於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的提升操作,以及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的下降操作需要用另外的操作單元進行,所以,連續進行提升操作和下降操作時,其操作很繁鎖。另外,可以分別獨立地進行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的下降操作,不過,提升操作時,不能獨立進行只中間軌道的提升操作及只底部軌道的提升操作。因此,將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升降到希望高度的升降操作變得很繁鎖。
在專利文獻3記載的褶型螢幕中,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的提升操作,以及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的下降操作需要用另外的操作單元進行。另外,為了進行底部軌道的提升操作,需要預先將中間軌道提升到上限,所以,將底部軌道及中間軌道升降到希望高度的操作變得繁鎖。
在專利文獻4記載的褶型螢幕中,藉由操縱兩個操縱拉繩才可以分別獨立升降操縱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另外,如果利用底部軌道推上中間軌道,那麼懸掛支撐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被纏繞,可以防止升降拉繩發生鬆弛。但是,由於懸掛支撐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的捲入開始位置由捲入螺紋軸設定,所以,為了使利用底部軌道開始推中間軌道的時刻,與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開始捲入的時刻一致,那麼組裝作業很繁瑣。另外,由於升降拉繩的伸長等,利用底部軌道開始推中間軌道的時刻,與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開始捲入的時刻如果產生偏差,就會出現懸掛支撐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發生鬆弛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遮蔽裝置,該遮蔽裝置利用公用的操縱拉繩可以分別獨立地升降操縱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另外,本發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遮蔽裝置,該遮蔽裝置可以分別獨立地升降操縱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利用底部軌道推中間軌道時,確實可以防止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發生鬆弛。另外,本發明其他的目的是提供用於該等遮蔽裝置的中間離合器。
本發明提供一種遮蔽裝置,該遮蔽裝置包括:中間軌道、底部軌道、遮蔽件以及升降裝置。上述中間軌道懸掛支撐於頂部箱體且藉由第一升降拉繩可以升降;上述底部軌道懸掛支撐於上述頂部箱體且藉由第二升降拉繩可以升降;上述遮蔽件至少懸掛支撐於上述中間軌道和上述底部軌道之間;上述升降裝置在上述頂部箱體內捲入或者放開上述第二升降拉繩,藉由升降上述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可以在上下方向拉出或者折疊上述遮蔽件。上述升降裝置包括環狀操縱拉繩以及選擇操縱單元。該環狀操縱拉繩從上述頂部箱體垂下。上述選擇操縱單元藉由操縱上述操縱拉繩的一側可以升降上述中間軌道,藉由操縱另外一側可以升降上述底部軌道。上述選擇操縱單元利用上述底部軌道推上述中間軌道,可以一併提升該底部軌道和中間軌道。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安裝於上述遮蔽裝置的中間離合器。該中間離合器由於具有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在中間軌道的負荷對第一卷軸不起作用時,用於將上述第二驅動軸的旋轉傳遞給上述第一驅動軸,所以,一併提升底部軌道和中間軌道時,可以將懸掛支撐中間軌道的第一升降拉繩纏繞在上述頂部箱體內的第一卷軸。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離合器,該離合器包括驅動滾輪、主動齒輪、凸輪軸、齒輪軸、從動齒輪、凸輪筒、推動單元以及卡合部。上述驅動滾輪與第二驅動軸一起旋轉,該第二驅動軸可以藉由第二卷軸纏繞懸掛支撐底部軌道的第二升降拉繩;上述主動齒輪隨著第二驅動軸在上升方向的旋轉,與上述驅動滾輪一起旋轉;上述凸輪軸與上述第一驅動軸一起旋轉,該第一驅動軸可以藉由第一卷軸纏繞懸掛支撐中間軌道的第一升降拉繩;上述齒輪軸可以與上述凸輪軸一起旋轉,且可以在上述第一驅動軸的軸向移動;上述從動齒輪設置於上述第一驅動軸的同軸線上,與上述主動齒輪嚙合;上述凸輪筒與上述第一卷軸一起旋轉,在軸方向不能移動;上述推動單元推動上述齒輪軸趨向將從動齒輪的旋轉傳遞給齒輪軸的旋轉傳遞位置;上述卡合部設置於上述齒輪軸和從動齒輪,上述齒輪軸移動至上述旋轉傳遞位置時,將上述從動齒輪的旋轉傳遞給上述齒輪軸。上述凸輪軸設置有突起,上述凸輪筒設置有卡合上述突起的導向孔,由第一升降拉繩的張力形成的扭矩起作用時,齒輪軸位於從動齒輪的旋轉不被傳遞給齒輪軸的位置,第一升降拉繩的張力形成的扭矩對第一卷軸不起作用時,導向孔使齒輪軸沿著第一驅動軸移動到旋轉傳遞位置。
本發明提供一遮蔽裝置,利用共同使用之操縱拉繩可以分別獨立地升降操縱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本發明提供另一遮蔽裝置,可以分別獨立地升降操縱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利用底部軌道推中間軌道時,確實可以防止中間軌道的升降拉繩發生鬆弛。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用於上述遮蔽裝置的離合器。
(第一實施形態)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圖3所示的褶型螢幕,頂部箱體1懸掛支撐有上部螢幕2,在上部螢幕2的下端安裝有中間軌道3。上述中間軌道3懸掛支撐有下部螢幕4,在下部螢幕4的下端安裝有底部軌道5。
上述上部螢幕2可以將花邊布料等的半透光性布料折疊成鋸齒狀,上述下部螢幕4可以將具有遮光性的布料折疊成鋸齒狀。
在上述上部螢幕2寬度方向兩側,分別插有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第一升降拉繩6的下端安裝在上述中間軌道3上。第二升降拉繩7穿過中間軌道3,且插入下部螢幕4,其下端安裝在上述底部軌道5。
上述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的上端分別纏繞在第一及第二卷軸9,10,該第一及第二卷軸9,10在上述頂部箱體1內由支撐部件8支撐且相對於該支撐部件8可以旋轉。即,如圖3所示,第一及第二卷軸9,10在頂部箱體1內於上述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的上方位置,在水平方向並列排布,由支撐部件8支撐且相對於該支撐部件8可以旋轉。
並且,第一升降拉繩6的上端纏繞在第一卷軸9,第二升降拉繩7的上端纏繞在第二卷軸10,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相對於第一及第二卷軸9,10相向纏繞。另外,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隨著第一及第二卷軸9,10的旋轉而被螺旋狀捲入或卷出。
上述第一卷軸9內安裝有相對於該第一卷軸9不能旋轉得六角棒狀第一驅動軸11。第二卷軸10內同樣安裝有相對於該第二卷軸10不能旋轉的六角棒狀第二驅動軸12。並且,如果第一驅動軸11在上述第一升降拉繩6捲入的方向旋轉,那麼第一升降拉繩6纏繞在第一卷軸9上,如果第二驅動軸12在上述第二升降拉繩7捲入的方向旋轉,那麼第二升降拉繩7纏繞在第二卷軸10上。
在上述頂部箱體1一側的端部,安裝有旋轉驅動上述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的操作裝置13。如圖4所示,上述安裝操作裝置13的殼體14內的基端側支撐有滑輪15,且該滑輪15可以旋轉,在該滑輪15裝有環狀球鏈16,且垂向下方。並且,藉由操縱球鏈16可以使滑輪15旋轉。
在上述滑輪15上一體形成有齒輪15a,在該齒輪15a上嚙合有傳動齒輪17,該傳動齒輪17由上述殼體14支撐且相對於該殼體14可以旋轉。因此,如果滑輪15旋轉,那麼傳動齒輪17就旋轉。
上述傳動齒輪17直徑方向的兩側安裝有與該傳動齒輪17嚙合的一對第一及第二離合器齒輪18,19,該第一及第二離合器齒輪18,19由上述殼體14支撐且相對於該殼體14可以旋轉。並且,如果上述傳動齒輪17旋轉,那麼第一及第二離合器齒輪18,19同向旋轉。
在上述殼體14的頂端一側,安裝有具有相同結構的第一及第二傳動離合器20,21,上述第一及第二傳動離合器20,21的輸入軸22安裝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離合器齒輪18,19的軸心孔內。因此,如果上述第一及第二離合器齒輪18,19旋轉,那麼第一及第二傳動離合器20,21的輸入軸22同向旋轉。
上述第一及第二傳動離合器20,21,具有只將輸入軸22單向旋轉運動傳遞給對應的輸出軸23的公知功能,上述第一及第二傳動離合器20,21傳遞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並且,在第一傳遞離合器20的輸出軸23上安裝上述第一驅動軸11的端部,在第二傳遞離合器21的輸出軸23上安裝上述第二驅動軸12的端部。
根據上述結構,如果在圖2所示的箭頭A方向操縱球鏈16,那麼只第二驅動軸12旋轉,第二卷軸10在第二升降拉繩7的捲入方向旋轉。
另外,如果在圖2所示的箭頭B方向上操縱球鏈16,那麼只第一驅動軸11旋轉,第一卷軸9在第一升降拉繩6的捲入方向旋轉。
上述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在上述頂部箱體1的中間部安裝到制動裝置24中。該制動裝置24在提升操縱上述中間軌道3或上述底部軌道5後,且鬆開球鏈16時,起防止上述中間軌道3以及上述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的這一公知功能。
下面對上述制動裝置24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上述制動裝置24的殼體25固定在上述頂部箱體1的內部。如圖5所示,上述殼體25內部形成有兩個圓筒26a,26b。並且,在上述圓筒26a,26b內安裝有第一滾輪27及第二滾輪28,且該第一滾輪27及第二滾輪28可以旋轉。再者,第一及第二滾輪27,28可以分別從不同的方向插入到圓筒26a,26b。
在上述第一滾輪27安裝有上述第一驅動軸11,該第一驅動軸11相對上述第一滾輪27不能旋轉,在上述第二滾輪28安裝有上述第二驅動軸12,該第二驅動軸12相對上述第二滾輪28不能旋轉。並且,第一滾輪27與第一驅動軸11一起旋轉,第二滾輪28與第二驅動軸12一起旋轉。
在上述圓筒26a,26b的內表面,沿著上述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的軸向分別形成有斷面呈半圓形的滑槽29,在上述滑槽29內支撐有用鋼球形成的離合器球體30,該離合器球體30沿著同一滑槽29可以移動。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滾輪27,28的外表面,形成有斷面呈半圓形的、用於引導上述離合器球體30的導向槽31。並且,如果第一及第二滾輪27,28旋轉,那麼上述離合器球體30一邊沿著滑槽29移動,一邊沿著導向槽31滾動。
上述第一及第二滾輪27,28的導向槽31,其結構相同,在上述殼體25內的左右方向上異向安裝,來對應第一及第二滾輪27,28旋轉方向的不同。關於上述第一滾輪27,以圖6所示的展開狀態來說明上述導向槽31的結構。
在圖6中,第一滾輪27在中間軌道3下降的方向旋轉時,上述離合器球體30沿著導向槽31相對地在箭頭C方向移動。另外,第一滾輪27在中間軌道3上升的方向旋轉時,上述離合器球體30沿著導向槽31相對以箭頭D方向移動。
在上述第一滾輪27表面的兩側形成有下降槽32a,32b,在中央部形成有上升槽33。在上述上升槽33內連通地形成有卡合部34,在離合器球體30位於上升槽33內的狀態下,如果第一滾輪27在中間軌道3的下降方向旋轉,那麼稍微旋轉之後,上述卡合部34就會阻止離合器球體30的移動。卡合部34形成於圓周方向等間隔的4處。
另外,從離合器球體30卡合在卡合部34的狀態,當第一滾輪27在中間軌道3的上升方向旋轉時,離合器球體30被導引到上述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中。
上述下降槽32a,32b內的圓周方向等間隔的4處形成有返回槽35。該返回槽35用於從離合器球體30位於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的狀態,當第一滾輪27在中間軌道3的上升方向旋轉時,引導上述離合器球體30返回到上升槽33。
下面說明具有上述第一滾輪27的制動裝置24的動作,藉由操縱球鏈16,上述第一驅動軸11在第一升降拉繩6捲入的方向旋轉,中間軌道3被提升時,離合器球體30在上升槽33內沿著箭頭D方向相對移動。
將中間軌道3提升到希望高度後,如果鬆開球鏈16,由於中間軌道3的重量,離合器球體30在上升槽33內沿著箭頭C方向移動,卡合至卡合部34。於是,離合器球體30在箭頭C方向的移動被阻止,第一滾輪27的旋轉被阻止,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運動被阻止。
如果從上述狀態操縱球鏈16,稍稍提升中間軌道3,離合器球體30從卡合部34移動到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在這個狀態下,如果鬆開球鏈16,離合器球體30在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沿著箭頭C方向滾動,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
另外,如果中間軌道3下降到下限位置之後,或者,在下降動作中,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方向操縱球鏈16,那麼離合器球體30從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經過返回槽35移動到上升槽33。並且,離合器球體30在上升槽33內沿著箭頭D方向旋轉,中間軌道3被提升。
在上述制動裝置24中,第二滾輪28的動作對應底部軌道5的升降動作,具有與第一滾輪27對應中間軌道3升降動作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如圖1及圖3所示,在上述制動裝置24的側方,上述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分別插入到控制裝置36,37。各控制裝置36,37可以抑制上述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的轉速在特定值以下,可以抑制中間軌道3及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時的下降速度在特定速度以下。
上述頂部箱體1另一側端部設置有下限極限裝置38。該下限極限裝置38可以設定來自上述第二卷軸10的第二升降拉繩7的最大卷回量,即可以設定上述底部軌道5的下限位置。
如圖2所示,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的插入位置,上述上部螢幕2及下部螢幕4的背面一側設置有節距保持拉繩39。該節距保持拉繩39可以使上部螢幕2和下部螢幕4的折縫間距一定。
下面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褶型螢幕的動作。如果在箭頭A方向向下拉球鏈16,只第二驅動軸12旋轉,第二升降拉繩7被纏繞在第二卷軸10上,底部軌道5被提升。並且,將底部軌道5提升到希望高度後,如果鬆開球鏈16,藉由制動裝置24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可以保持底部軌道5在希望高度。
從這個狀態,在箭頭A方向拉球鏈16之後如果鬆開,制動裝置24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被解除,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
如果在箭頭B方向拉下球鏈16,只第一驅動軸11旋轉,第一升降拉繩6被纏繞在第一卷軸9,中間軌道3被提升。並且,將中間軌道3提升至希望高度後,如果鬆開球鏈16,藉由制動裝置24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可以保持中間軌道3在希望高度。
從這個狀態,在箭頭B方向拉球鏈16之後如果鬆開,制動裝置24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被解除,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
如圖7(a)所示,中間軌道3保持在升降範圍的中間,從底部軌道5位於下限位置附近的狀態提升底部軌道5時,如同圖(b)所示,底部軌道5一被提升到中間,底部軌道5即成為要把中間軌道3推上去的狀態。
接著如果繼續提升底部軌道5,在該底部軌道5上升的同時,上述中間軌道3被推上,如同圖(c)所示,在把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提升到上限位置的狀態,如果鬆開球鏈16,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被保持在頂部箱體1的正下麵。
從這個狀態,在箭頭A方向拉球鏈16之後如果鬆開,制動裝置24的防止因底部軌道5自重而降落的動作被解除,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
這個時候,中間軌道3與底部軌道5一起因自重而降落,下降至圖7(b)所示的高度後,制動裝置24防止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發揮作用,中間軌道3被保持在該高度。之後,如果在箭頭B方向稍稍拉球鏈16之後鬆開,制動裝置24防止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被解除,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
具有上述結構的褶型螢幕,具有如下上述的作用效果:
(1)藉由操縱公用的球鏈16,可以獨立升降操縱中間軌道3及底部軌道5。
(2)藉由各自獨立的自重降落動作可以容易的操縱中間軌道3及底部軌道5的降落。
(3)進行底部軌道5提升操作時,可以利用底部軌道5將中間軌道3推上去實現提升。因此,藉由提升底部軌道5,可以一併提升中間軌道3。
(4)藉由制動裝置24的動作可以保持一併提升的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在希望的位置。
(5)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之後,使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時,可以使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一併降落。並且,藉由制動裝置24的動作,可以使中間軌道3的自重降落動作自動停止在底部軌道5推中間軌道3的初始位置。
(第二實施形態)
圖8~圖13所示的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具有中間離合器41。利用底部軌道5推中間軌道3時,用第一卷軸9纏繞懸掛支撐中間軌道3的第一升降拉繩6,該中間離合器41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或上部螢幕2的折縫之間鬆弛。除了中間離合器41以外的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由於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結構使用同一標號表示,因此省略了詳細的說明。
如圖8及圖9所示,一端的支撐部件8的一側設置有中間離合器41。如圖10及圖12所示,上述中間離合器41的殼體42內的後部支撐有驅動滾輪43,該驅動滾輪43可以旋轉,第二驅動軸12安裝在上述驅動滾輪43的六角孔內,該六角孔形成在上述驅動滾輪43的中心部位,該第二驅動軸12相對於上述驅動滾輪43不能旋轉。因此,上述驅動滾輪43與第二驅動軸12一起旋轉。
上述驅動滾輪43的前端部形成有內筒44和外筒45,該內筒44的外表面旋轉嵌合有傳動軸46的基端部。該傳動軸46基端部的外表面嵌合有線圈狀的滑動彈簧47,該滑動彈簧47的一端卡合在上述驅動滾輪43的卡合槽48。並且,由於滑動彈簧47和傳動軸46的摩擦,驅動滾輪43和傳動軸46一起旋轉。
在上述傳動軸46的前端側,上述殼體42內支撐有主動齒輪49,該主動齒輪49可以旋轉,該主動齒輪49和上述傳動軸46之間設置有單向離合器50。第二驅動軸12及上述傳動軸46在底部軌道5提升方向旋轉時,該單向離合器50處於鎖閉狀態,將同方向的扭矩傳遞上述主動齒輪49。並且,第二驅動軸12及上述傳動軸46在底部軌道5下降方向旋轉時,該單項離合器50處於自由狀態,不能將扭矩傳遞給上述主動齒輪49。
在主動齒輪49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使上述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的提升方向旋轉的力矩起作用時,上述滑動彈簧47可以使驅動滾輪43相對於傳動軸46空轉,用於防止單向離合器50受損。
在上述殼體42內的前面,支撐有與上述主動齒輪49嚙合的從動齒輪51,該從動齒輪51可以旋轉,該從動齒輪51的軸心孔安裝有可以相對旋轉的齒輪軸(凸輪機構)52。並且,齒輪軸52和上述殼體42之間設置有由圈狀彈簧構成的切換彈簧53,由於把殼體42作為支點的切換彈簧53的彈力作用,齒輪軸52始終趨向於如圖10所示的箭頭E方向。
在上述齒輪軸52的外表面形成有T字狀的卡合突起部(卡合部)54,在上述從動齒輪51的內表面形成有卡合凹部(卡合部)55。該卡合凹部(卡合部)55在齒輪軸52一邊旋轉一邊沿箭頭E方向移動時,與卡合突起部54卡合。並且,當卡合突起部54卡合到卡合凹部55時,齒輪軸52與從動齒輪51一起旋轉。
上述凸輪軸(凸輪機構)56的基端部嵌設到上述齒輪軸52的前端,該凸輪軸56與齒輪軸52一起旋轉。上述凸輪軸56的外表面形成有在直徑方向對稱的突起57。
上述凸輪軸56的前端部嵌合到凸輪筒58的基端部。上述凸輪筒58在斜方向上形成有導引上述凸輪軸56突起57的導向孔(滑動裝置)59,凸輪軸56可以邊相對於凸輪筒58旋轉,邊在第一驅動軸11的軸向移動。
上述凸輪筒58的前端部嵌設至上述第一卷軸9,凸輪筒58與第一卷軸9一起旋轉。並且,在上述凸輪軸56的中心部形成有六角孔60,在該六角孔60內安裝有相對於該六角孔60不能旋轉的上述第一驅動軸11。再者,上述第一驅動軸11安裝到上述齒輪軸52及凸輪筒58的中心部,且該驅動軸11可以相對旋轉地貫穿上述齒輪軸52以及凸輪筒58。
在上述從動齒輪51基端一側的周圍設置有制動彈簧61,該制動彈簧61嵌在金屬制滑動筒62的內表面,該金屬制滑動筒62固定在上述殼體42且相對於該殼體42不能旋轉。該制動彈簧61由扭轉彈簧構成,其一端掛在上述從動齒輪51,從動齒輪51在中間軌道3的下降方向旋轉時,上述制動彈簧61的直徑被擴大,與上述滑動筒62的摩擦增大,阻止從動齒輪51在該方向旋轉(制動裝置)。
並且,從動齒輪51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方向旋轉時,上述制動彈簧61與上述滑動筒62之間的摩擦減小,容許從動齒輪51在該方向旋轉。
在上述中間離合器41中,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卷軸9起作用的狀態下,如圖10所示,由於凸輪軸56和凸輪筒58之間的作用,凸輪軸56被押向箭頭F方向移動。如圖13(a)所示,在這個狀態中,齒輪軸52的卡合突起部54和從動齒輪51的卡合凹部55的卡合被解除,從動齒輪51和齒輪軸52獨立旋轉。
在這個狀態中,如果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提升的方向旋轉,那麼主動齒輪49及從動齒輪51旋轉,但是,從動齒輪51的旋轉不會傳遞給齒輪軸52。
並且,如果第一驅動軸11旋轉,那麼藉由凸輪軸56的旋轉,齒輪軸52隨著旋轉,但是,該旋轉不會傳遞給從動齒輪51。
另一方面,在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提升的方向旋轉的狀態下,如果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卷軸9不起作用,藉由切換彈簧53的彈力作用以及凸輪軸56與凸輪筒58(凸輪機構)的作用,齒輪軸52在圖10所示的箭頭E方向移動。
因此,如圖13(b)所示,齒輪軸52的卡合突起部54卡合在從動齒輪51的卡合凹部55,從動齒輪51和齒輪軸52一起旋轉,隨著主動齒輪49的旋轉,第一驅動軸11及第一卷軸9在中間軌道3提升方向旋轉(傳動裝置)。結果是中間軌道3和底部軌道5同時被提升。
下面說明一下具有上述中間離合器41的褶型螢幕的動作。中間軌道3獨立升降及底部軌道5獨立升降的動作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同相同,中間離合器41對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的旋轉沒有任何影響。
利用底部軌道5推中間軌道3,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時,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卷軸9不起作用。於是,齒輪軸52在圖10所示的箭頭E方向移動,卡合至從動齒輪51,與該從動齒輪51一起旋轉。
其結果是,第一卷軸9在第一升降拉繩6的纏繞方向旋轉,第一升降拉繩6纏繞在上述第一卷軸9。並且,如果提升底部軌道5到希望高度後鬆開球鏈16,藉由制動裝置24可以阻止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中間軌道3被保持在底部軌道5。
如果從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一併提升了的狀態,使底部軌道5下降時,在圖2所示的箭頭A方向稍稍拉球鏈16再鬆開,制動裝置24防止因自重降落的動作被解除,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
這時,由於單向離合器50的動作,第二驅動軸12的旋轉不會傳遞給主動齒輪49。
使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時,希望中間軌道3保持在提升位置,可是,離合器球體30有可能在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中,所以,利用制動裝置24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不起作用。
可是,由於從動齒輪51在中間軌道3下降方向的旋轉始終由制動彈簧61阻止,所以,中間軌道3不會因自重而降落(自重降落制動裝置)。並且,如果在圖2所示的箭頭B方向操縱球鏈16,使第一驅動軸11旋轉,那麼齒輪軸52和從動齒輪51的卡合被解除,中間軌道3恢復到能獨立升降的狀態。
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和中間軌道3,接著使底部軌道5自重降落,繼續提升操縱底部軌道5時,齒輪軸52和從動齒輪51仍然處於卡合狀態,中間軌道3也被提升。並且,如果中間軌道3被提升到上限位置,那麼在該方向第一驅動軸11變得不能旋轉,同時主動齒輪49的旋轉也被阻止。在這個狀態,為了提升底部軌道5,使第二驅動軸12在同一方向旋轉,滑動彈簧47滑動,驅動滾輪43相對傳動軸46空轉(傳動扭矩限制裝置)。其結果是可以防止由於過大的扭矩而導致單向離合器50受損。
即,中間離合器41具有驅動滾輪43、主動齒輪49、凸輪軸56、齒輪軸52、從動齒輪51、凸輪筒58、推動單元53以及卡合部;上述驅動滾輪43與上述第二驅動軸12一起旋轉,該第二驅動軸12可以藉由第二卷軸10纏繞懸掛支撐底部軌道5的第二升降拉繩7;上述主動齒輪49隨著上述第二驅動軸12上升方向的旋轉,與上述驅動滾輪43一起旋轉;上述凸輪軸56與上述第一驅動軸11一起旋轉,該第一驅動軸11可以藉由第一卷軸9纏繞懸掛支撐中間軌道3的第一升降拉繩6;上述齒輪軸52可以與上述凸輪軸56一同旋轉,且在上述第一驅動軸11的軸向可以移動;上述從動齒輪51設置在與上述第一驅動軸11相同的軸線上,與主動齒輪49嚙合;上述凸輪筒58與上述第一卷軸9一起旋轉,且在軸向上不能移動;上述推動單元53推動上述齒輪軸52趨向於將從動齒輪51的旋轉傳遞給齒輪軸52的旋轉傳遞位置;上述卡合部設置在齒輪軸52和從動齒輪51,上述齒輪軸52移動到旋轉傳遞位置時,將從動齒輪51的旋轉傳動遞給齒輪軸52。
在上述中間離合器41中,凸輪軸56設置有突起57,凸輪筒58設置有與突起57卡合的導向孔59,由第一升降拉繩6的張力形成的扭矩起作用時,齒輪軸52位於從動齒輪51的旋轉不被傳遞的位置,由第一升降拉繩6張力形成的扭矩對第一卷軸9不起作用時,導向孔59使齒輪軸52沿著第一驅動軸11移動到旋轉傳遞位置。
具有上述中間離合器41的褶型螢幕,不僅具有第一實施形態帶來的作用效果,而且還具有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1)提升底部軌道5,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和中間軌道3時,用第一卷軸9可以纏繞第一升降拉繩6。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外發生鬆弛,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掛住以及從折疊的上部螢幕2突出等。
(2)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後,使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時,可以防止中間軌道3同時因自重而降落。
(3)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後,接著使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繼續提升操縱底部軌道5時,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被阻止的狀態下,即使勉強提升底部軌道5,也可以防止單向離合器50受損。
(4)中間軌道3被底部軌道5推上,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驅動軸11不起作用時,可以立即開始利用第一卷軸9纏繞第一升降拉繩6的動作。因此,即使發生第一及第二升降拉繩6,7的伸長,一併提升中間軌道3及底部軌道5時,也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發生鬆弛。
(第三實施形態)
圖14~圖15所示的是第三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具有與第二實施形態中間離合器41不同的中間離合器71,制動裝置24的部分結構發生變更,其他的結構與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與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的結構使用同一符號標記,省略了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的中間離合器71,殼體72內支撐有主動齒輪73,該主動齒輪73可以旋轉,該主動齒輪73的一側設置有單向離合器74。上述單向離合器74的中心部設置有單向離合器軸75,該單向離合器軸75的中心部形成有六角孔76。並且,該六角孔76內設置有上述第二驅動軸12。
上述單向離合器74不會將圖15所示箭頭F方向(即,第二驅動軸12的底部軌道下降方向)的旋轉傳遞給主動齒輪73,可以將圖15所示箭頭G方向(即,第二驅動軸12的底部軌道上升方向)的旋轉傳遞給主動齒輪73。在上述主動齒輪73的側方,上述殼體72內設置有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該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可以旋轉,該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安裝有與上述主動齒輪73嚙合的從動齒輪78,該從動齒輪78可以旋轉。
上述從動齒輪78基端側的軸部79與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基端部80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徑,上述軸部79和基端部80的外表面嵌有離合器彈簧81。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用金屬製成,設定基端部80的外徑比上述從動齒輪78軸部79的外徑稍小,該從動齒輪78軸部79用合成樹脂製成,離合器彈簧81與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基端部80的之間的摩擦比離合器彈簧81與從動齒輪78軸部79的摩擦小。
並且,在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起作用的狀態下,即使從動齒輪78旋轉,離合器彈簧81相對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也空轉,從動齒輪78的旋轉不會傳遞給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
另一方面,在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不起作用的狀態下,藉由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基端部80與離合器彈簧81的摩擦,從動齒輪78的旋轉會藉由離合器彈簧81傳遞給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
在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的基端一側,支撐筒82和殼體83之間設置有單向離合器84。該支撐筒82設置於上述殼體72,該殼體83位於上述支撐筒82的周圍。上述單向離合器84以上述支持筒82為支點動作,容許上述殼體83在圖15所示箭頭H方向(即,中間軌道3提升方向)的旋轉,阻止在箭頭J方向(即,中間軌道3下降方向)的旋轉。
上述殼體83和延伸到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基端部的卡合片85之間支撐有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該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可以旋轉,該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的中心部形成有六角孔87。並且,該六角孔87內設置有相對不能旋轉的上述第一驅動軸11。並且,第一驅動軸11設置於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及上述支持筒82,且相對於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及上述支援筒82可以旋轉。
在上述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的外表面嵌有離合器彈簧88,該離合器彈簧88的兩端可以卡合到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的卡合片85及上述殼體。並且,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旋轉,直至上述卡合片85接觸離合器彈簧88的端部之前,均能確保特定的空轉角度(空轉單元)。
另外,設定上述離合器彈簧88和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之間的摩擦,比上述離合器彈簧81和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之間的摩擦小。
本實施形態中,在設置於制動裝置24的滾輪中,安裝有第二驅動軸12的第二滾輪的導向槽的結構與上述第一和第二實施形態不同。
圖16所示的是第二滾輪28的導向槽89。該導向槽89形成有卡合部(限制單元)34a。為了在用卡合部34卡合離合器球體30而阻止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的狀態,解除該阻止動作而使底部軌道5在提升方向(圖16所示箭頭D方向)旋轉時,該卡合部(限制單元)34a用於限制第二驅動軸12的轉動角度。其他結構與上述實施形態的導向槽31相同。
並且,在離合器球體30位於卡合部34,即底部軌道5因自重降落被阻止的狀態,操縱球鏈16,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提升方向旋轉,使離合器球體30移動到卡合部34a,在這個狀態鬆開球鏈16。
於是,離合器球體30移動到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中,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
利用上述第二滾輪28將離合器球體30從上述卡合部34移動到卡合部34a,第二驅動軸12的旋轉角度如下設定。即,該第二驅動軸12的旋轉角度比上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直至接觸上述離合器彈簧88的端部的空轉角度,與利用上述第一滾輪27將離合器球體30從卡合部34引導至下降槽32a或下降槽32b中所要的角度總和要小。
下面對具有上述中間離合器71的褶型螢幕的動作進行說明。
獨立升降操縱中間軌道3及底部軌道5時,中間軌道3的負荷藉由第一驅動軸11、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以及離合器彈簧88對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起作用。
在這個狀態下,如果操縱球鏈16,使第一驅動軸11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方向旋轉,那麼在中間離合器71中,第一驅動軸11的旋轉從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藉由離合器彈簧88,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及離合器彈簧81傳遞到從動齒輪78,從而主動齒輪73旋轉。但是,單向離合器74空轉,主動齒輪73的旋轉不會傳遞到第二驅動軸12。其結果是中間軌道3被提升,如果鬆開球鏈16,那麼由於制動裝置24的動作,中間軌道3保持在希望高度。
從這個狀態下,如果操縱球鏈16解除制動裝置24對第一驅動軸11的動作,那麼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驅動軸11起作用。由於單向離合器84阻止殼體83在中間軌道3下降方向的旋轉,所以藉由中間軌道3的負荷,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和離合器彈簧88之間產生滑動,第一驅動軸11及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旋轉。其結果是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
如果操縱球鏈16,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的提升方向旋轉,那麼在中間離合器71中,藉由單向離合器74,主動齒輪73旋轉,從動齒輪78旋轉。
因為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起著作用,所以,從動齒輪78的旋轉不會傳遞到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因此,中間軌道3不能被提升。
在藉由制動裝置24的動作可以保持底部軌道5在希望高度的狀態,如果藉由操縱球鏈16來解除制動裝置24對第二驅動軸12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那麼藉由底部軌道5的負荷,第二驅動軸12旋轉,所以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
這時,在中間離合器71中,由於單向離合器74的作用,第二驅動軸12可以自由旋轉,但是,主動齒輪73並不旋轉。
在藉由制動裝置24阻止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的狀態,利用底部軌道5推上中間軌道3,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時,第二驅動軸12的旋轉藉由主動齒輪73被傳遞到從動齒輪78。
隨著從動齒輪78的旋轉,離合器彈簧81和從動齒輪78一起旋轉。並且,由於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不起作用,所以,從動齒輪78與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藉由離合器彈簧81一起旋轉,第二彈簧離合器軸86與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一起旋轉。
其結果是第一驅動軸11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方向旋轉,第一升降拉繩6被纏繞在第一卷軸9。
如果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一併提升到希望高度後鬆開球鏈16,藉由制動裝置24可以阻止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保持在希望高度。
在這個狀態下操縱球鏈16,使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的提升方向旋轉,如圖16所示,在第二滾輪28中,離合器球體30從卡合部34移動到卡合部34a,如果鬆開球鏈16,底部軌道5因自重而降落。
這時,在第一滾輪27中,離合器球體30並未到達下降槽32a或32b,鬆開球鏈16,由於離合器球體30返回到卡合部34,所以,可以阻止中間軌道3與底部軌道5同時因自重而降落。
具有上述中間離合器71及制動裝置24的褶型螢幕,除了具有第一實施形態的作用效果,還可以得到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1)提升底部軌道5,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和中間軌道3時,可以用第一卷軸9纏繞第一升降拉繩6。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外發生鬆弛,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掛住以及從折疊的上部螢幕2突出等。
(2)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後,使底部軌道5因自重下降時,可以防止中間軌道3同時因自重而降落。
(3)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一併被提升時,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被阻止的狀態下,即使勉強提升底部軌道5,由於主動齒輪78相對於第一彈簧離合器軸77空轉,所以可以防止中間離合器71受損。
(第四實施形態)
圖17所示的是第四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具有與第二實施形態的中間離合器41不同的中間離合器91,制動裝置24的結構發生了部分變更,其他的結構與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與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的結構用同一符號表示,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7所示的中間離合器91在殼體92的兩側支撐有離合器滾輪93a,93b,該離合器滾輪93a,93b可以旋轉,其前端部分別設置有主動齒輪94a,94b,該主動齒輪94a,94b可以旋轉。上述離合器滾輪93a,93b的外表面,分別嵌有由扭轉彈簧構成的離合器彈簧95a,95b,該離合器彈簧95a,95b的一端分別卡合到上述主動齒輪94a,94b。
上述離合器滾輪93a,93b嵌插有相對不能旋轉的上述第二驅動軸12。因此,上述離合器滾輪93a,93b與第二驅動軸12一起旋轉。
另外,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的提升方向旋轉時,上述離合器彈簧95a,95b將該旋轉傳遞給上述主動齒輪94a,94b。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的下降方向旋轉時,上述離合器彈簧95a,95b相對於離合器滾輪93a,93b空轉。
嚙合到上述主動齒輪94a的從動齒輪96a,支撐於制動器殼體97的一端且可以旋轉,該制動器殼體97構成中間軌道3的制動裝置104,在上述制動器殼體97的端部,嵌有一端卡合在上述從動齒輪96a的離合器彈簧98。上述制動器殼體97相對於上述中間離合器91的殼體92可以在90度的範圍內旋轉。
上述制動器殼體97內設置有滾輪99,該滾輪99形成有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制動裝置24的第一滾輪27相同的導向槽31。該滾輪和制動器殼體97內表面之間設置有沿著上述導向槽31移動的離合器球體30。該上述滾輪99設置上述第一驅動軸11,該滾輪99與第一驅動軸11一起旋轉。
形成在上述制動器殼體97另一端的筒部100內,支撐有凸輪軸101,該凸輪軸101可以旋轉,形成在該凸輪軸101中心部的六角孔內插設置有上述第一驅動軸11,上述凸輪軸101與第一驅動軸11一起旋轉。
上述筒部100形成有斜方向的導向孔102,該斜方向的導向孔102與形成在上述第二實施形態凸輪筒58的導向孔59相同,上述凸輪軸101的基端形成有向上述導向孔102突出的突起103。並且,如果制動器殼體97旋轉,那麼突起103沿著導向孔102被導向,上述凸輪軸101一邊旋轉,一邊在箭頭K方向移動。
嚙合到上述主動齒輪94b的從動齒輪96b,相對於上述殼體92可以旋轉地被支撐著。並且,上述凸輪軸101在箭頭K方向移動時,凸輪軸101的卡合片105卡合到從動齒輪96b,從動齒輪96b與凸輪軸101一起旋轉。
上述第二驅動軸12在中間離合器91外部被插入到滾輪,該滾輪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制動裝置24的第二滾輪28相同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功能。並且,第一驅動軸11由於滾輪99具有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功能,所以,沒必要用其他的制動裝置。
下面對上述中間離合器91的動作進行說明。如果操縱球鏈16提升底部軌道5時,那麼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的提升方向旋轉,由於離合器滾輪93a,93b的作用,主動齒輪94a,94b旋轉。
隨著主動齒輪94a的旋轉,從動齒輪96a旋轉,但是,因為中間軌道3的負荷從第一驅動軸11藉由滾輪99及離合器球體30對制動器殼體97起著作用,所以,離合器彈簧98相對於制動器殼體97空轉,制動器殼體97不旋轉。
主動齒輪94b的旋轉傳遞給從動齒輪96b,但是,從動齒輪96b沒有卡合到凸輪軸101。所以,底部軌道5提升動作時,中間離合器91不起任何作用。
在底部軌道5下降操作時,藉由操縱球鏈16,制動裝置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被解除,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下降的方向旋轉。這時,第二驅動軸12的旋轉並不傳遞給主動齒輪94a,94b,中間離合器91不起任何作用。
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操作時,第一驅動軸11在中間軌道3的提升方向旋轉。於是,滾輪99旋轉,離合器球體30沿著滾輪99的導向槽31移動。並且,如果鬆開球鏈16,藉由制動裝置104可以保持中間軌道3於希望高度。
如果藉由操縱球鏈16使第一驅動軸11旋轉,解除制動裝置104的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那麼第一驅動軸11在中間軌道3下降的方向旋轉,中間軌道3因自重而降落。
利用底部軌道5推上中間軌道3,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及中間軌道3時,中間軌道3的負荷對制動器殼體97不起作用。在這個狀態下,如果第二驅動軸12在底部軌道5提升方向旋轉,那麼主動齒輪94a,94b旋轉的同時,嚙合到主動齒輪94b的從動齒輪96a,96b也隨著旋轉。
從動齒輪96a一旋轉,藉由離合器彈簧98,制動器殼體97旋轉90度。於是,凸輪軸101在箭頭K方向移動,並與從動齒輪96b一起旋轉。其結果是第二驅動軸12的旋轉傳遞給第一驅動軸11,隨著中間軌道3的上升,第一升降拉繩6被纏繞到第一卷軸9。
具有上述中間離合器91及制動裝置104的褶型螢幕,可以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1)提升底部軌道5,一併提升底部軌道5和中間軌道3時,可以用第一卷軸9纏繞第一升降拉繩6。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外發生鬆弛,可以防止第一升降拉繩6在頂部箱體1內掛住以及從折疊的上部螢幕2突出等。
上述實施形態用下面的方法也可以實施。
‧應用於褶型螢幕,橫式百葉窗,挽起式窗簾等的升降螢幕,葉片,簾子等的升降裝置以外,也可以應用於藉由螢幕的升降控制空氣的流通及隔斷,絕熱性的裝置,或者是應用於放映用螢幕,防蟲用螢幕等的升降裝置。
‧利用獨立的操縱拉繩可以使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旋轉。
‧利用電動機可以驅動第一及第二驅動軸11,12旋轉。
1...頂部箱體
2...遮蔽件(上部螢幕)
3...中間軌道
4...遮蔽件(下部螢幕)
5...底部軌道
6...第一升降拉繩
7...第二升降拉繩
11...第一驅動軸
12...第二驅動軸
13...選擇操縱單元(升降裝置,操作裝置)
16...操縱拉繩(球鏈)
41,71,91...升降裝置(中間離合器)
圖1係表示褶型螢幕的主視圖。
圖2係表示褶型螢幕的側面圖。
圖3係表示褶型螢幕的俯視圖。
圖4係表示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圖5係表示制動裝置的剖面圖。
圖6係表示滾輪導向槽的展開圖。
圖7(a)~(c)係表示螢幕的升降動作的說明圖。
圖8係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褶型螢幕的主視圖。
圖9係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褶型螢幕的俯視圖。
圖10係表示中間離合器的剖面圖。
圖11係表示中間離合器的剖面圖。
圖12係表示中間離合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13(a),(b)係表示中間離合器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14係表示第三的實施形態中間離合器的剖面圖。
圖15係表示第三的實施形態中間離合器的側面圖。
圖16係表示第三的實施形態的制動裝置的導向槽的展開圖。
圖17係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中間離合器的剖面圖。
1...頂部箱體
2...遮蔽件(上部螢幕)
3...中間軌道
4...遮蔽件(下部螢幕)
5...底部軌道
6...第一升降拉繩
7...第二升降拉繩
8...支撐部件
9...第一卷軸
11...第一驅動軸
13...選擇操縱單元(升降裝置,操作裝置)
16...操縱拉繩(球鏈)
24...制動裝置
36,37...控制裝置
38...下限極限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遮蔽裝置,包括:一中間軌道,該中間軌道懸掛支撐於頂部箱體且藉由第一升降拉繩可以升降;一底部軌道,上述底部軌道懸掛支撐於上述頂部箱體且藉由第二升降拉繩可以升降;一遮蔽件,該遮蔽件至少懸掛支撐於上述中間軌道和上述底部軌道之間;及一升降裝置,該升降裝置在上述頂部箱體內捲入或者放開上述第二升降拉繩,藉由升降上述中間軌道和底部軌道,可以在上下方向拉出或者折疊上述遮蔽件,其特徵在於上述升降裝置包括:一環狀操縱拉繩,該環狀操縱拉繩從上述頂部箱體垂下;及一選擇操縱單元,該選擇操縱單元藉由操縱上述操縱拉繩的一側可以升降上述中間軌道,藉由操縱另外一側可以升降上述底部軌道;上述選擇操縱單元利用上述底部軌道推上述中間軌道,可以一併提升該底部軌道和中間軌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升降裝置包括一中間離合器,該中間離合器在一併提升上述底部軌道及中間軌道時,將懸掛支撐上述中間軌道的第一升降拉繩纏繞在上述頂部箱體內的第一卷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 升降裝置包括:一第一卷軸,該第一卷軸用於纏繞上述第一升降拉繩;一第二卷軸,該第二卷軸用於纏繞懸掛支撐上述底部軌道的第二升降拉繩;一第一驅動軸,該第一驅動軸驅動上述第一卷軸旋轉;及一第二驅動軸,該第二驅動軸驅動上述第二卷軸旋轉;其中上述中間離合器包括:一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在上述中間軌道的負荷對上述第一卷軸不起作用時,將上述第二驅動軸的旋轉傳遞給上述第一驅動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傳動裝置包括:一主動齒輪,該主動齒輪與上述第二驅動軸一起旋轉;一從動齒輪,該從動齒輪與該主動齒輪嚙合;及一凸輪機構,該凸輪機構在負荷對上述第一卷軸不起作用時,用於連接上述從動齒輪和上述第一驅動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凸輪機構包括:一齒輪軸,該齒輪軸與上述第一驅動軸一起旋轉的同時,可以在該第一驅動軸的軸向移動;一滑動裝置,在上述中間軌道的負荷對上述第一驅動軸不起作用時,使上述齒輪軸沿著上述第一驅動軸移動到旋轉傳遞位置;及 一卡合部,該卡合部設置於上述齒輪軸和從動齒輪,上述齒輪軸移動到上述旋轉傳遞位置時,將上述從動齒輪的旋轉傳遞給上述齒輪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滑動裝置包括:一導向孔,該導向孔設置於與上述第一卷軸一起旋轉的凸輪筒;及一凸輪軸,該凸輪軸具有一與上述齒輪軸一起旋轉的同時,卡合到上述導向孔的突起;上述導向孔在上述中間軌道的負荷對上述第一驅動軸不起作用時,將上述齒輪軸導引到上述旋轉傳遞位置,一推動單元,該推動單元推動上述齒輪軸使其趨向於上述旋轉傳遞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中間離合器包括一制動裝置,該制動裝置用於在上述從動齒輪和上述第一驅動軸連接的狀態下,阻止上述中間軌道因自重而降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中間離合器包括:一單向離合器,該單向離合器只將上述第二驅動軸在底部軌道提升方向的旋轉傳遞給上述主動齒輪;及一傳動扭矩限制裝置,存在於上述單向離合器和上述第二驅動軸之間,限制從上述第二驅動軸傳遞給上述單向離合器的扭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中間離合器包括:一從動齒輪,該從動齒輪傳動上述第二驅動軸在上述底部軌道提升方向的旋轉;一第一離合器軸,該第一離合器軸藉由上述扭矩傳達裝置傳動上述從動齒輪的旋轉;及一第二離合器軸,該第二離合器軸將上述第一離合器軸的旋轉傳遞給上述第一驅動軸的同時,將作用於上述第一驅動軸的上述中間軌道的負荷傳遞給第一離合器軸;上述扭矩傳達裝置,該扭矩傳達裝置在上述中間軌道的負荷對上述第一離合器軸起作用時,使上述從動齒輪相對於上述第一離合器軸空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升降裝置包括:一制動裝置,該制動裝置在提升操縱上述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後,鬆開上述操縱拉繩時,轉移到防止上述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及一自重降落制動裝置,在一併提升操縱上述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後,藉由上述制動裝置解除了防止底部軌道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時,上述自重降落制動裝置可以阻止同時解除防止上述中間軌道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遮蔽裝置,其中上述制動裝置在使上述第一及第二驅動軸在上述中間軌道及底部軌道的提升方向旋轉時,可以解除防止因自重而降落 的動作,上述自重降落制動裝置包括:一制動單元,該制動單元限制上述底部軌道防止因自重而降落的動作解除時,上述第二驅動軸的旋轉角度;及一空轉單元,該空轉單元在上述第二驅動軸旋轉後使上述第一驅動軸旋轉。
  12. 一種中間離合器,用於安裝到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遮蔽裝置。
TW099137595A 2009-11-02 2010-11-02 A shielding device and a clutch for a shielding device TWI509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2349A JP5421069B2 (ja) 2009-11-02 2009-11-02 遮蔽装置
JP2009252350A JP5417124B2 (ja) 2009-11-02 2009-11-02 遮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6703A TW201116703A (en) 2011-05-16
TWI509146B true TWI509146B (zh) 2015-11-21

Family

ID=43922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7595A TWI509146B (zh) 2009-11-02 2010-11-02 A shielding device and a clutch for a shiel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523B2 (zh)
EP (1) EP2497891B1 (zh)
KR (1) KR101397680B1 (zh)
CN (1) CN102597408B (zh)
AU (1) AU2010312381B2 (zh)
BR (1) BR112012010304A2 (zh)
HK (1) HK1168403A1 (zh)
MY (1) MY159906A (zh)
TW (1) TWI509146B (zh)
WO (1) WO20110527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59906A (en) * 2009-11-02 2017-02-15 Tachikawa Blind Mfg Shielding apparatus and clutch used for the same
US20130048234A1 (en) * 2010-03-10 2013-02-28 Jorn Krab Holding Aps Dual drum lift mechanism for venetian blinds
AU2011241577B2 (en) * 2010-04-12 2014-07-17 Tachikawa Corporation Operation device for solar shading device, lifting device for roll-up shade, and operating pulley
JP5548013B2 (ja) * 2010-04-14 2014-07-16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JP5859801B2 (ja) * 2011-10-19 2016-02-16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
JP6262415B2 (ja) * 2012-06-15 2018-01-17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
IL220779A (en) 2012-07-05 2016-08-31 Holis Metal Ind Ltd Two-stage curtain
TWI615541B (zh) * 2012-09-07 2018-02-21 Tachikawa Blind Mfg 百褶簾
US8936062B2 (en) * 2013-03-18 2015-01-20 Hua-Chi Huang Curtain structure without drawstring
CN204126527U (zh) * 2014-08-19 2015-01-28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及其遮蔽结构的升降控制模块
US9732555B2 (en) * 2015-02-02 2017-08-15 Springs Window Fashions, Llc Cordless shade lift system and headrail arrangement
AU360833S (en) * 2015-02-19 2015-03-30 Acmeda Pty Ltd Position stop for a blind system
CN107532699B (zh) * 2015-05-19 2020-09-0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NL2016918B1 (en) * 2016-06-08 2017-12-18 Mare Beheer B V Venetian blind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uch a venetian blind
PL3434857T3 (pl) * 2017-07-25 2020-06-15 Coulisse B.V. Zasłona z górną szyną, dolną szyną i środkową szyną i pierwszy kontrolny zespół dla środkowej szyny i drugi kontrolny zespół dla dolnej szyny
JP7068048B2 (ja) * 2018-04-27 2022-05-16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の移動案内装置および移動案内装置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JP7068045B2 (ja) * 2018-05-30 2022-05-16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
KR101957857B1 (ko) * 2018-06-19 2019-03-13 김대영 상바 및 하바의 선택적 승하강이 가능한 롤 블라인드
KR101957651B1 (ko) * 2018-12-13 2019-03-12 민경열 승강 이동형 블라인드
TWI700424B (zh) * 2019-07-18 2020-08-01 程田有限公司 捲控兩用雙管裝置
FR3105284B1 (fr) * 2019-12-19 2022-05-20 Somfy Activites Sa Actionneur électromécanique pour dispositif d’occultation ou de protection solaire et installation de protection solaire comprenant un tel actionneur
CN111329320A (zh) * 2020-04-12 2020-06-26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5169592U (zh) 2020-12-24 2021-12-14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开合式窗帘
CN115247531A (zh) * 2021-04-28 2022-10-28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百叶帘
CN115306287B (zh) * 2021-05-04 2023-12-08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和其致动系统
GB202112208D0 (en) * 2021-08-26 2021-10-13 Hunter Douglas Ind Bv Architectural opening covering
FI20225578A1 (fi) * 2022-06-23 2023-12-24 Suomen Visor Oy Kaihdin, terassi- tai parvekelasitus ja menetelmä kaihtimen järjestämiseksi terassi- tai parvekelasituksen yhteytee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9280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nter Douglas Inc. System for operating top down/bottom up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715Y2 (ja) 1990-04-13 1995-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多極回路遮断器
JP3695701B2 (ja) * 2001-05-07 2005-09-14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
US7063122B2 (en) * 2002-03-20 2006-06-20 Hunter Douglas Inc. Bottom-up/top-down retractable cellular shade
CA2422330C (en) * 2002-03-20 2010-02-16 Hunter Douglas Inc. Bottom-up/top-down retractable cellular shade
JP2005105759A (ja) * 2003-10-02 2005-04-21 Toso Co Ltd ツイン型日射遮蔽装置
JP4446154B2 (ja) * 2004-01-21 2010-04-07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ツイン型日射遮蔽装置
JP4423979B2 (ja) 2004-01-26 2010-03-03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ツイン型日射遮蔽装置
JP2006138108A (ja) * 2004-11-12 2006-06-01 Toso Co Ltd ツインタイプブラインド
US7520311B2 (en) * 2005-12-22 2009-04-21 Hunter Douglas Inc. Threaded lift cord spool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7624784B2 (en) * 2006-04-28 2009-12-01 Hunter Douglas Inc. Segmented roll up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7686059B2 (en) * 2006-09-05 2010-03-30 Hunter Douglas Inc. Top down/bottom up control system for retractable shade
JP4982172B2 (ja) 2006-12-27 2012-07-25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
JP3131044U (ja) 2007-02-06 2007-04-19 モルザ株式会社 プリーツスクリーン
JP5075501B2 (ja) * 2007-06-25 2012-11-21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方法及び遮蔽材昇降装置
MY159906A (en) * 2009-11-02 2017-02-15 Tachikawa Blind Mfg Shielding apparatus and clutch used for the same
AU2011241577B2 (en) * 2010-04-12 2014-07-17 Tachikawa Corporation Operation device for solar shading device, lifting device for roll-up shade, and operating pulley
JP5548013B2 (ja) * 2010-04-14 2014-07-16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AU2011246146A1 (en) * 2010-04-30 2012-12-20 Tachikawa Corporation Operation code, and operation device for sunlight shield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9280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nter Douglas Inc. System for operating top down/bottom up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6703A (en) 2011-05-16
EP2497891A1 (en) 2012-09-12
CN102597408A (zh) 2012-07-18
AU2010312381A1 (en) 2012-05-24
EP2497891B1 (en) 2018-03-07
HK1168403A1 (zh) 2012-12-28
US8720523B2 (en) 2014-05-13
BR112012010304A2 (pt) 2023-11-21
EP2497891A4 (en) 2015-08-05
MY159906A (en) 2017-02-15
US20120216968A1 (en) 2012-08-30
KR101397680B1 (ko) 2014-05-22
CN102597408B (zh) 2014-12-17
WO2011052772A1 (ja) 2011-05-05
AU2010312381B2 (en) 2014-06-19
KR20120085852A (ko)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9146B (zh) A shielding device and a clutch for a shielding device
JP5548013B2 (ja) ブラインド
JP4982172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
JP2009002121A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方法及び遮蔽材昇降装置
JP5417124B2 (ja) 遮蔽装置
JP6077514B2 (ja) 遮蔽装置
JP5650832B2 (ja) 遮蔽装置
JP2001027083A (ja)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の昇降装置
JP4696030B2 (ja) 窓用調光部材昇降装置
JP5859801B2 (ja) 日射遮蔽装置
JP2012219458A (ja) ツインタイプの日射遮蔽装置
JP5421069B2 (ja) 遮蔽装置
JP6313486B2 (ja) 遮蔽装置
JP5521149B2 (ja) ブラインド
JP5315009B2 (ja) ブラインド
JP3288641B2 (ja) ブラインドの昇降装置
JP5493129B2 (ja) ブラインド
JP6727694B2 (ja) 遮蔽装置
JP4516812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及び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
JP4729274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
JP6604753B2 (ja) 遮蔽装置
JP2021080807A (ja) 遮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