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7531A - 立式百叶帘 - Google Patents

立式百叶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7531A
CN115247531A CN202110499374.2A CN202110499374A CN115247531A CN 115247531 A CN115247531 A CN 115247531A CN 202110499374 A CN202110499374 A CN 202110499374A CN 115247531 A CN115247531 A CN 115247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pushing mechanism
clutch
shaft
light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93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旭武
陈琳
梁正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93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7531A/zh
Priority to US17/569,025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9251A1/en
Priority to GB2200699.3A priority patent/GB2606427B/en
Priority to NL2030713A priority patent/NL2030713A/en
Priority to AU2022200782A priority patent/AU2022200782A1/en
Priority to JP2022064521A priority patent/JP7340649B2/ja
Publication of CN115247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vertical lamellae ; Supporting rail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vertical lamellae ; Supporting rails therefor
    • E06B9/361Transmission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a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vertical lamellae ; Supporting rails therefor
    • E06B9/367Lamellae suspensions ; Bottom weights; Bottom gu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vertical lamellae ; Supporting rails therefor
    • E06B9/368Driving means other than pulling co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式百叶帘,包含上梁、帘体、驱动机构、传动轴、第一顶推机构、挡光组件及第一离合器。挡光组件可受操作地连接第一顶推机构,且挡光组件可于遮光位置及透光位置之间移动。当叶片位于第一及第二闭合位置时,挡光组件位于遮光位置以遮蔽缝隙;当叶片位于展开位置时,挡光组件受第一顶推机构的带动而移动至透光位置。第一离合器可连动地连接传动轴及第一顶推机构,当传动轴受驱转而驱使第一顶推机构移动至移动区间的其中一端,且传动轴进一步地持续受到相同方向的施力而被驱转时,第一离合器使传动轴及第一顶推机构脱离传动关系。

Description

立式百叶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立式百叶帘,特别是指一种通过挡光系统以提升遮光效果的立式百叶帘。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立式百叶帘,在结构上至少包含有一上梁、一帘体及一驱动机构,该帘体是可操作地悬挂于该上梁的下方,且该帘体包含有多个叶片,用户再通过驱动机构的拉绳或操作杆来控制帘体的叶片移动,以使帘体展开或收合,或者通过驱动机构来偏转叶片,以调节帘体的透光量。为了让帘体在进行前述的动作时,叶片的转动或拖曳移动能够顺畅而不受到上梁的干涉,习知的立式百叶帘会刻意在叶片的顶端及上梁的底端之间保留一缝隙,藉以避免前述干涉的产生。
然而,保留缝隙的作法却会衍生出漏光的问题。具体来说,当使用者欲遮挡从室外入射的光线而将帘体的叶片偏转至完全遮光状态时,室外的光线仍可能会从上梁和叶片之间的缝隙泄漏进室内,进而影响室内的明亮度并产生亮暗不均的光影,而无法达成完全遮光的目的,显见此类立式百叶帘的整体遮光效果并不佳。
为了改善前述漏光问题,已有设计是通过增设遮光板的方式加以解决,遮光板大致上又可分为固定式与非固定式,固定式的遮光板是直接固设于上梁的前后两侧,藉以遮挡住上梁底端与叶片顶端之间的缝隙,但固定式的遮光板得面对的挑战在于,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件:第一,当叶片移动或偏转时,固定式遮光板不能与叶片发生干涉;第二,在叶片被偏转至全遮光状态时,固定式遮光板能够完整地遮盖缝隙。而为了满足这两个要件,固定式遮光板往往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而且遮光板的形状也难以因应美学需求而进行调整,也因此具有装设不便及美观度不足的缺点。
非固定式遮光板与固定式遮光板差异在于,非固定式遮光板是采用可枢摆的方式结合于上梁,并通过各叶片的顶端作为非固定式遮光板枢摆的动力来源。具体来说,非固定式遮光板的一端枢接于上梁,当帘体偏转至全遮光状态时,非固定式遮光板的另一端会自然垂下并遮挡住上梁与叶片间的缝隙,而当帘体偏转至开启状态时,非固定式遮光板的另一端的内侧会受叶片顶端的推顶而移动至较高位置。
非固定式遮光板的设计虽然解决了漏光问题及固定式遮光板可能美观不足的缺点,但因为非固定式遮光板是靠叶片顶端的推顶而枢摆,因此此设计仅适用于具有高硬度叶片的立式百叶帘;再者,这样的设计存在有叶片与遮光板相互干涉的情况,进而阻碍叶片转动及移动的顺畅性,还可能造成叶片损伤及帘体开合移动时的噪音问题,可知其仍有改善的空间。
此外,当叶片被移动往一侧或集中于某些区域堆置时,可能会造成遮光板没有受到均匀的支撑而产生倾斜,不但会影响美观,也会增加故障的机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百叶帘,其可有效提升整体的遮光效果,并能避免叶片于转动或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涉情况,进而提升帘体的操作顺畅性及改善噪音问题。
为了达成前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百叶帘,包含一上梁;一帘体位于该上梁下方,该帘体包含多个叶片,且该些叶片与该上梁之间具有一缝隙;一传动轴位于该上梁,该些叶片可连动地连接于该传动轴;一驱动机构设置于该上梁,且该驱动机构连接该传动轴,以驱转该传动轴带动该些叶片在一第一闭合位置及一第二闭合位置之间往复转动,且在该第一闭合位置及该第二闭合位置之间界定有一展开位置;一第一顶推机构,是可受操作地连接该传动轴,该第一顶推机构可受该传动轴的驱动而于一移动区间往复移动;一挡光组件,是可受操作地连接该第一顶推机构,且该挡光组件可相对于该缝隙于一遮光位置及一透光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该叶片位于该第一闭合位置及该第二闭合位置时,该挡光组件位于该遮光位置以遮蔽该缝隙;当该叶片位于该展开位置时,该挡光组件受该第一顶推机构的带动而移动至该透光位置;以及一第一离合器,是可连动地连接该传动轴及该第一顶推机构,使该第一顶推机构可受该传动轴的驱转而于该移动区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当该传动轴朝一第一方向驱转而使该第一顶推机构移动至该移动区间的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时,该第一离合器使该传动轴及该第一顶推机构脱离传动关系,使该第一顶推机构停留于该移动区间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一顶推机构位于该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而使该第一离合器的扭矩高于一预定值时,该第一离合器使该传动轴及该第一顶推机构脱离传动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动轴具有一轴杆及一由多个齿构成的环齿,各该齿沿该轴杆的轴向配置,且各该齿所构成的该环齿固定地围设于该轴杆的周壁;该第一离合器包含有一齿轮座及一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该固定端连接该齿轮座,该自由端远离该固定端,使该悬臂构件可受操作地相对该齿轮座枢摆;该轴杆穿设该齿轮座,该悬臂构件具有一齿部,且该齿部可受操作地啮接于该环齿,使该传动轴与该第一离合器连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一顶推机构位于该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时,该环齿推顶该悬臂构件使该自由端外张而产生枢摆,以使该第一离合器的该悬臂构件的该齿部与该传动轴的该环齿脱离啮接关系,且该传动轴可相对该齿轮座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梁包含有一限位容室,该限位容室包含有一第一扩张段及一限制段,该悬臂构件至少部分容设于该限位容室内;当该第一顶推机构受驱动而于该移动区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一离合器的该悬臂构件是位于该限制段而限制该悬臂构件的枢摆,使该悬臂构件的该齿部与该传动轴的该环齿维持啮接关系,以保持该传动轴与该第一顶推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当该第一顶推机构受驱动而移动至该移动区间的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时,该悬臂构件是对应地位于该第一扩张段并于该第一扩张段中产生枢摆,使该悬臂构件的该齿部与该传动轴的该环齿脱离啮接关系,以解除该传动轴与该第一顶推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悬臂构件的该固定端至该自由端的连线方向垂直于该齿轮座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悬臂构件的该固定端至该自由端的连线方向平行于该齿轮座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梁包含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基座,该基座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限位容室设置于该基座并与该第一离合器的悬臂构件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梁包含有一框体、一端盖及一容置空间,该端盖设置于该框体的一端而构成该容置空间的一边界,该限位容室设置于该端盖的内侧面并与该第一离合器的悬臂构件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动轴包含有一轴套及一轴杆,该第一离合器包含有一座体,该轴套以不可相对该轴杆转动的方式套设于该轴杆,且该轴套与该座体对应设置,使该轴杆与该座体可连动地连接;当该轴杆通过该轴套施加于该第一离合器的该座体的扭矩高于一预定值时,该轴套与该座体产生相对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传动轴通过该轴套施加于该第一离合器的该座体的扭矩高于该预定值时,该轴套或该座体的至少其中之一发生弹性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轴套具有一外齿结构,该座体具有一内齿结构,该外齿结构啮接于该内齿结构,以使该传动轴及该第一离合器借由该轴套与该座体的啮接而连动;当该传动轴通过该轴套施加于该第一离合器的该座体的扭矩高于该预定值时,该轴套或该座体所发生的弹性变形使该内齿结构与该外齿结构脱离啮接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有一定位机构与该第一顶推机构连动设置,该上梁包含有一挡止部,通过该定位机构与该挡止部的搭配以限制该第一顶推机构仅可于该移动区间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顶推机构可受操作地连接于该挡光组件;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带动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包含有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设置于该第一顶推机构及该挡光组件之间且可受操作地连接于该挡光组件;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推顶该连接装置移动,进而带动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装置包含有一滑块,该第一顶推机构是可连动地连接该滑块;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推顶该滑块移动,进而带动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装置包含有一从动座及一摆臂,该第一顶推机构是可连动地连接该从动座,该摆臂可受操作地且可相对该从动座枢摆地连接该从动座;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推顶该从动座移动,且该从动座的移动带动该摆臂进行枢摆,进而推顶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展开位置朝向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该挡光组件受重力的带动而自该透光位置朝向该遮光位置移动,并推顶该连接装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挡光组件及该些叶片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以使该挡光组件于该遮光位置及该透光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该挡光组件不与该些叶片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另包含一第二离合器及一第二顶推机构,该第二顶推机构连接于该第二离合器,并且该第一顶推机构及该第二顶推机构分别设于该传动轴的两侧。
本发明可通过驱动机构、传动轴、叶片、顶推机构及挡光组件的配合,当用户将叶片转动至展开位置时,挡光组件会受顶推机构的带动而移动至透光位置。当用户将叶片转动至闭合位置时,挡光组件会移动至遮光位置以遮蔽缝隙。因而本发明的立式百叶帘可同时提供较佳的遮光效果,及避免叶片于转动或移动的过程与挡光系统发生干涉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因挡光组件倾斜所产生的问题。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百叶帘,将于后续的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叶片是位于第一闭合位置。
图2是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第一端盖是以透视呈现。
图3是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沿3-3连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叶片是位于展开位置。
图5是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后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前视图。
图10是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仰视图。
图11是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后视图。
图12是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基座的前视图。
图13是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第一端盖是以透视呈现。
图14是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沿14-14连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叶片是位于第二闭合位置。
图16是图15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第一端盖是以透视呈现。
图17是图15所示第一实施例沿17-17连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叶片是位于第一闭合位置。
图19是图18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第一端盖是以透视呈现。
图20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叶片是位于展开位置。
图21是图2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第一端盖是以透视呈现。
图22是图2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3是图2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4是图2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前视图。
图26是图2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后视图。
图28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9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0是图28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立体图。
图31是图28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右视图。
图32是图28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3是图28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后视图。
图34是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5是第四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6是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主要显示轴套及第一离合器的结构。
图37类同于图36,是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图38是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9是第五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0是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主要显示轴套及第一离合器的结构。
图41类同于图40,是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例】
1 立式百叶帘
2 缝隙
10 上梁
102 容置空间 11 框体
12 第一端盖 122 挡止部
13 第二端盖 14 第一基座
15 第二基座 16 第一操作空间
17 第二操作空间 18 第一限位容室
182 第一扩张段 184 限制段
186 第二扩张段 19 第二限位容室
20 驱动机构
22 操作杆 24 连接件
30 传动轴
32 轴杆 34 环齿
40 帘体
42 叶片夹 44 叶片
51 第一顶推机构 512、513 板形凸轮
52 第二顶推机构
61 第一离合器 62 第二离合器
64 齿轮座 642 第一齿部
66 悬臂构件 662 固定端
664 自由端 666 第二齿部
71 第一定位机构 72 第二定位机构
81 第一连接装置 82 第二连接装置
83 前滑块 84 后滑块
90 挡光组件
92 前遮板
A 长轴 S 移动区间
R 预定方向 P1 第一定位位置
P2 第二定位位置 P3 顶推位置
PL1 遮光位置 PL2 透光位置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第二实施例】
1A 立式百叶帘
2A 缝隙
10A 上梁
12A 第一端盖 122A 挡止部
14A 第一基座
20A 驱动机构 22A 操作杆
30A 传动轴
40A 帘体 44A 叶片
51A 第一顶推机构 512A 凸轮
514A 连接部
61A 第一离合器
64A 齿轮座 66A 悬臂构件
71A 第一定位机构
81A 第一连接装置
82A 从动座 822A 通孔
84A 摆臂 842A 上段
844A 下段 86A 枢轴
90A 挡光组件
A 长轴 SA 移动区间
P3A 顶推位置
PL1 遮光位置 PL2 透光位置
【第三实施例】
12B 第一端盖 122B 挡止部
14B 第一基座
18B 第一限位容室
182B 第一扩张段 184B 限制段
186B 第二扩张段
30B 传动轴
32B 轴杆 34B 环齿
51B 第一顶推机构
61B 第一离合器
64B 齿轮座 642B 第一齿部
66B 悬臂构件
662B 固定端 664B 自由端
666B 第二齿部
71B 第一定位机构
【第四实施例】
12C 第一端盖 122C 挡止部
14C 第一基座
30C 传动轴
32C 轴杆 34C 轴套
342C 外齿结构
51C 第一顶推机构
61C 第一离合器
63C 座体 632C 内齿结构
71C 第一定位机构
【第五实施例】
30D 传动轴
32D 轴杆 34D 轴套
61D 第一离合器
63D 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兹以下文并配合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立式百叶帘的各种特征、态样或其类似者,在附图中将显示及描述本发明的立式百叶帘的一或多个态样。可理解的,下文中各种特征、态样或其类似者可彼此独立地或彼此结合来使用。此外,如本文中揭示的立式百叶帘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于本文中陈述的具有所呈现的所有特征的实施例。在附图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则相同的组件符号始终指代相同的组件。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特征不限于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结构、用途以及其应用。说明内容使用的用语皆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前」、「后」、「上」、「下」、「左」、「右」、「顶」、「底」、「内」,以及「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也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性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主张范围的用意。
再者,如同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以及「该」等数量值都包括复数的涵义。因此,例如对「一组件」的说明指的是一个或多个组件,而且包括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已知的等同替换。在类似状况下所使用的所有连接词也应当理解为最宽广的意义,说明内容中所描述的特定形状以及结构特征或技术用语,同样应被理解为包括特定结构或技术用语所能达成的功能的等同替换结构或技术用语。
图1至图17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立式百叶帘1,其可设置于建筑物开口,诸如窗、门、拱门及类似物等,立式百叶帘1包含有:上梁10、驱动机构20、传动轴30、帘体40、第一顶推机构51、第一离合器61、第一定位机构71、第一连接装置81及挡光组件90。用户可通过驱动机构20来操控帘体40的角度及位置,藉以调节立式百叶帘1的透光量。
以下将以图5至图7说明立式百叶帘1的主要构件及其作用。
上梁10,包含有框体11、框体1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2、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第一基座14及第二基座15。上梁10用以供传动轴30等组件容设其中,此外,上梁10可通过框体11设置于建筑物的开口处。
驱动机构20,包含有操作杆22及连接件24。用户可通过驱动机构20操控立式百叶帘1的帘体40及挡光组件90的作动。
传动轴30,包含有传动杆32及环齿34。传动轴30可受驱动机构20的带动而旋转,进而带动帘体40及挡光组件90的作动。
帘体40,包含有叶片夹42及叶片44。帘体40可依使用需求选择性地遮蔽或开启建筑物的开口。
第一顶推机构51连接于传动轴30,并可受传动轴30的带动而于移动区间S(参照图13)移动,进而带动挡光组件90移动。
第一离合器61,包含有齿轮座64及悬臂构件66。第一离合器61连接于传动轴30及第一顶推机构51之间,用以控制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之间的传动关系。
第一定位机构71设置于该第一顶推机构51,第一定位机构71与第一端盖12的挡止部122(参照图11及13)相互配合,藉以界定出该第一顶推机构51的移动区间S(参照图13)。
第一连接装置81,包含有前滑块83。第一连接装置81设置于第一顶推机构51及挡光组件90之间,第一顶推机构51通过该第一连接装置81带动挡光组件90移动。
挡光组件90,包含有前遮板92。挡光组件90可受操作地于遮光位置PL1及透光位置PL2间移动,挡光组件90于遮光位置PL1时会遮蔽叶片44与上梁10之间的缝隙2(参照图2)。
接着将以图4至图7说明上梁10的细部结构及运作方式。
上梁10可由塑料、金属、合金或复合材料等材料所制成,并且具有适当程度的刚性。于本实施例中,上梁10大致呈中空的长方体,框体1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2,并在此定义一长轴A通过上梁10的左右两端。上梁10的第一端盖12卡设于框体11的一端而构成容置空间102的边界之一,第一基座14位于框体11的容置空间102内并与第一端盖12相对应地间隔设置,藉以让第一端盖12与第一基座14之间界定出第一操作空间16。此外,第一基座14还具有第一限位容室18,以供至少部分的第一离合器61容设其中,第一限位容室18与第一离合器61的连接关系将于后续段落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驱动机构20设置为用于连接上梁10的其他组件,以便于用户操作。于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包含有一操作杆22及一连接件24,操作杆22的上端通过该连接件24可连动地连接于传动轴30,操作杆22的下端外露于上梁10以供使用者握持使用,使用者可通过旋转操作杆22的方式来驱动传动轴3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采用操作杆22的方式实施。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也可以采用拉绳或电机马达等手动构件及/或电动构件(图未示)的方式实施,以作为驱动传动轴30的媒介。
传动轴30设于上梁10的容置空间102内且其轴向大致平行于上梁10的长轴A方向,传动轴30的环齿34的各该齿沿该轴杆32的轴向配置,且各该齿所构成的该环齿34固定地围设于该轴杆32的周壁。本实施例的传动轴30是选用八角轴,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四角轴、六角轴或其他合适形状的轴体。
帘体40位于该上梁10下方,帘体40的叶片夹42是可受操作地连接于传动轴30,并且可受传动轴30的带动而旋转,该些叶片夹42大致沿长轴A方向逐一排列。在本实施例中,该些叶片44采逐一对应地方式被夹设于该些叶片夹42下方。在另一实施例中,叶片夹4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大于叶片44的数量。各叶片44与上梁10之间具有一大致等高的缝隙2(如图13及图14所示),当各叶片44受到操控而相对上梁10进行移动或偏转的过程中,可避免叶片44与上梁10发生干涉的情况。
以下将说明驱动机构20、传动轴30及帘体40的搭配方式。当使用者转动操作杆22时,传动轴30会受到操作杆22的带动而旋转,传动轴30旋转时会一并带动叶片夹42进行旋转,而受到叶片夹42夹持的叶片44便会一并跟着旋转。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操作操作杆22将叶片44翻转成如图1所示,相邻的叶片44之间部分重迭而阻绝光线的通过,此处定义于此状态下的叶片44是位于一第一闭合位置。另外叶片44可受操作而由图1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以所对应的叶片夹42为轴心沿一预定方向R转动,成为如图4所示的状态,此时各叶片44的短轴方向大致与上梁10的长轴A方向垂直,且各叶片44之间容许最多光线通过,此处定义于此状态下的叶片44是位于一最大展开位置。若使用者将叶片44由如图1所示的第一闭合位置转动至图4的最大展开位置后,仍继续同方向转动操作杆22,还可以将叶片44进一步翻转至与图1中所示几乎呈180度反转的状态(如图15所示),此时相邻的各叶片44同样会互相搭接而阻绝光线通过,此处定义此状态的叶片44是位于一第二闭合位置。再者,叶片44除了前述如图4所示可以平均地、间隔地设置于上梁10下方外,还可受拖曳而集中地堆栈在一侧或分别堆栈在两侧等合适的位置(图未示)。
请参阅图5至图10,第一顶推机构51设于由第一基座14及第一端盖12所界定出的第一操作空间16内,且第一顶推机构51是可受操作地连接传动轴30,并可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于移动区间S往复移动(如图13所示的弧形区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推机构51可由塑料、金属、合金或复合材料等材料所制成,并且具有适当程度的刚性,其包含至少一板形凸轮512,此板形凸轮512的基圆圆心位于传动轴30的轴向的延伸在线,板形凸轮512的工作曲线(working curve)则对应于挡光组件90设置。当第一顶推机构51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移动时,板形凸轮512可直接或间接地驱动其所对应的挡光组件90的构件进行移动。板形凸轮的数量、形状及/或制造方式可视需求而定,并不以一个为限。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图5至图10中所揭示的板形凸轮的数量为二,此二板形凸轮512、513沿上梁10的长轴A方向排列并以一体成形的方式结合,且此二板形凸轮512、513的二基圆相互重迭并呈同心配置,但二板形凸轮512、513的工作曲线则非重迭。因此,当第一顶推机构51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移动时,此二板形凸轮512、513可以同步地直接或间接地驱动各自所对应的挡光组件90的构件移动。
第一顶推机构51远离第一端盖12的第一侧通过第一离合器61而与传动轴30相连接,使第一顶推机构51可依第一离合机构61的状态选择性地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转动。第一顶推机构51的第二侧(靠近第一端盖12的一侧)则与第一定位机构71以不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体式地相连接表示。上梁10的第一端盖12的内侧面包含有一与第一定位机构71对应设置的挡止部122(如图7及图11所示),通过挡止部122与第一定位机构71的搭配以界定出移动区间S的范围(如图13所示),并使第一顶推机构51仅可于移动区间S内往复移动,而无法跨越挡止部122形成连续性的循环移动。
当第一顶推机构51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移动时,第一顶推机构51及第一定位机构71同时也与第一端盖12产生相对移动。例如,当传动轴30朝第一方向D1(参照图5及图6)驱转而使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至移动区间S的第一端时,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机构71的第一侧会抵靠于挡止部122,以阻止第一顶推机构51及第一定位机构71再受驱动而继续移动。为了方便理解,此处定义此状态的第一顶推机构51是位于一第一定位位置P1(参考图2)。若传动轴30朝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参照图5及图6)驱转而使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至移动区间S的第二端时,如图16所示,此时,第一定位机构71的第二侧会抵靠于挡止部122,以阻止第一顶推机构51及第一定位机构71受驱动而继续移动,此处定义此状态的第一顶推机构51是位于一第二定位位置P2(参考图16)。当第一顶推机构51位在移动区间S的中间位置时,如图13所示,即当第一顶推机构51的工作曲线的最高点可对应地驱动挡光组件90移动的位置时,定义此时的第一顶推机构51位于一顶推位置P3。需特别说明的是,前述有关移动区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仅是为了方便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之用,因此二者亦可互换使用,于此不加以限制。
由上述可知,第一定位机构71及挡止部122的相对位置关系界定了第一顶推机构51的移动区间S的范围,而第一顶推机构51的移动区间S的大小的选择,是可根据整体立式百叶帘1的各个组件(诸如:第一顶推机构51、帘体40、驱动机构20、挡光组件90等)的配置差异而有不同的选择。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为例,其移动区间S大致设定为绕传动轴30的轴心的旋转角度240度。而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移动区间S可根据需求而设定为大于或小于240度的适当角度。此外,除了前述将挡止部122设于第一端盖12外,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止部122亦可设置于上梁10的其他组件上。例如,将挡止部设置于框体11或第一基座14上(图未示),此时第一定位机构则配合挡止部的位置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省略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并将挡止部直接设置于第一顶推机构的动作路径上(图未示),再通过挡止部与第一顶推机构的配合来界定出第一顶推机构的移动区间。
请再参阅图5至图10,第一离合器61以可与传动轴30及第一顶推机构51连动的方式连接传动轴30及第一顶推机构5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合器61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接合于第一顶推机构51。但实际应用不以此为限,第一离合器61与第一顶推机构51也可为二独立组件,二者之间再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诸如螺锁、嵌卡等)可连动地连接。
接着说明第一离合器61的细部结构及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请参阅图6至图10。第一离合器61概呈一中空圆柱,第一离合器61的齿轮座64与悬臂构件66相连并大致形成前述的中空圆柱。悬臂构件66具有一固定端662及一自由端664,固定端662连接于齿轮座64,自由端664远离固定端662,使此悬臂构件66的自由端664可受操作地相对齿轮座64枢摆。于本实施例中,悬臂构件66的固定端662至自由端664的连线方向大致垂直于齿轮座64的轴向,且齿轮座64的轴向是可为但不限于平行长轴A方向,悬臂构件66的外周面与齿轮座64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前述的中空圆柱的外周面。此外,传动轴30的轴杆32穿设于齿轮座64,齿轮座64的内周面具有一第一齿部642,第一齿部642啮接于传动轴30的环齿34,且悬臂构件66的内周面具有一第二齿部666邻近自由端664,该第二齿部666是可受操作并选择性地啮接于该环齿34,因此使传动轴30与第一离合器61产生连动。
请再参阅图6至图10、图12及图14。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至少部分容设于第一基座14的第一限位容室18内,第一限位容室18包含有一第一扩张段182、一限制段184及一第二扩张段186。限制段184位于第一扩张段182及第二扩张段186之间,且限制段184的内壁面大致邻接于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离合器61的外周面。第一扩张段182及第二扩张段186的内壁面则与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离合器61的外周面具有一间隔距离。因此,当第一离合器61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使其悬臂构件66移动至限制段184时(如图14所示),悬臂构件66的自由端664会受到传动轴30与限制段184的壁面限制而无法产生枢摆,因此可让悬臂构件66的第二齿部666持续啮接于传动轴30的环齿34而维持连动的状态。当第一离合器61受驱动而使悬臂构件66移动至第一扩张段182(如图3所示)或第二扩张段186(如图17所示)时,由于第一扩张段182或第二扩张段184与悬臂构件66之间具有前述的间隔距离,使悬臂构件66的自由端664有空间可以外张枢摆。当悬臂构件66的自由端664产生外张枢摆时,悬臂构件66的第二齿部666将与传动轴30的环齿34脱离啮接关系,进而使传动轴30有空间可以让环齿34相对第一齿部642脱离固定的啮接关系(亦即传动轴30可相对第一齿部642产生打滑现象),则传动轴30与第一离合机构61得以解除连动关系。换言之,第一离合器61解除与传动轴30的连动关系仅会发生在悬臂构件66位于第一扩张段182及第二扩张段186的时候。
以上说明了第一离合器61与第一限位容室18的搭配关系,以下将更详细说明第一离合器61、第一顶推机构51及第一限位容室18的运作方式。
再请参阅图5至图7、图13及图14,当该传动轴30受驱转而驱使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到顶推位置P3时(如图13所示),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会同时移动至第一限位容室18的限制段184(如图14所示),而使位于限制段184的悬臂构件66的枢摆受到限制。,此时,若传动轴30仍持续受到驱转时,由于悬臂构件66的第二齿部666与传动轴30的环齿34持续维持啮接关系,因此第一离合器61将会发挥传动作用,使得第一顶推机构51与传动轴30持续保持连动关系,亦即第一顶推机构51可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继续移动。
当该传动轴30受驱转而驱使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至第一定位位置P1(即,移动区间S的第一端),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会对应地移动至第一限位容室18的第一扩张段182。此时若传动轴30持续受到相同方向的施力而被驱转时,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的自由端664会于第一扩张段182中受力而产生外张枢摆,以使悬臂构件66的第二齿部666与传动轴30的环齿34脱离啮接关系。同时环齿34亦相对第一齿部642产生打滑现象,则第一离合器61不再发挥传动作用,进而使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脱离连动关系。传动轴30会因受驱动而持续旋转,但第一顶推机构51则停留在第一定位位置P1(即,移动区间S的第一端)。
相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第一顶推机构51受驱使而移动至第二定位位置P2(即,移动区间S的第二端),如图15至图17所示,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会对应地移动至第一限位容室18的第二扩张段186,此时若传动轴30持续受到同一方向的施力而被驱转时,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的自由端664会于第二扩张段186中受力而产生外张枢摆,以使第一离合器61的第一齿部642和第二齿部666与传动轴30的环齿34脱离啮接关系,第一离合器61不再发挥传动作用,进而使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脱离连动关系,传动轴30会因受驱动而持续旋转,但第一顶推机构51则停留在第二定位位置P2(即,移动区间S的第二端)。
综上所述,当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至第一定位位置P1(即,移动区间S的第一端)或第二定位位置P2(即,移动区间S的第二端)时,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会相应地移动至第一扩张段182或第二扩张段186,且第一离合器61不发挥传动作用;而当第一顶推机构51于其他位置时,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会移动至限制段184,且第一离合器61发挥传动作用。
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限位容室18也可仅包含有第一扩张段182及限制段184,而无第二扩张段186的结构(图未示)。此时仅有当第一顶推机构51受驱动而移动至移动区间S的第一端(即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至第一定位位置P1),且传动轴30持续朝第一方向D1驱转时,第一离合器61才会解除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之间的传动关系;而当第一顶推机构51位于移动区间S的其他位置时,第一离合器61会持续发挥传动作用。同理,于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容室18也可仅包含有限制段184及第二扩张段186(图未示),此时,仅当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至移动区间S的第二端(即,第二定位位置P2),且传动轴30持续朝第二方向D2驱转时,第一离合器61才会解除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之间的传动关系,而当第一顶推机构51位于移动区间S的其他位置时,第一离合器61会持续发挥传动作用。
另外,第一离合器61的传动作用的发生与否,除了上述通过第一限位容室18的第一扩张段182、限制段184及第二扩张段186来界定外,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可选用定扭矩离合器,或称安全离合器,其预设有一可承受的扭矩预定值,且其离合作用端视所承受的扭矩相比于该预定值而定,故此类定扭矩离合器的结构是可为但不限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举例来说,若以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离合器61的结构为例,亦即相同的结构但为定扭矩离合器,则不一定要设置有第一限位容室18及其所包含的第一扩张段182、限制段184及第二扩张段186,而是预先设定悬臂构件所能承受的扭矩预定值,当传动轴施加于此定扭矩离合器的扭矩低于该预定值时,传动轴的环齿无法将悬臂构件的自由端顶推外张而产生枢摆,使传动轴的环齿保持啮接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此时定扭矩离合器会发挥传动作用而使传动轴及第一顶推机构维持连动关系;但当传动轴所施加的扭矩高于该预定值时,例如第一顶推机构位于第一定位位置或第二定位位置时,第一定位机构的一侧会抵靠于挡止部,由于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一离合器不能产生相对移动,故于此时持续以相同方向转动传动轴,第一离合器会受制于不能移动的第一定位机构而保持于原处,而受力转动的传动轴之于第一离合器的扭矩将增加直至超过该预定值,于此同时悬臂构件的自由端将受传动轴的环齿的推顶而外张枢摆,使得传动轴的环齿不再啮接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亦即第一离合器不再发挥传动作用,进而使传动轴及第一顶推机构解除连动关系。由于此类定扭矩离合器不需要与限位容室相互配合,因此可省略第一基座,再者,此类定扭矩离合器可通过调整齿轮座及悬臂构件的材质、形状、尺寸等条件,来调整传动作用发生与否的扭矩预定值。
请参阅图4、图5及图13,本实施例的挡光组件90包含有一沿长轴A方向延伸且长度与上梁10相近的前遮板92,前遮板92的上端枢接于上梁10的框体11的前侧,且可受操作地相对该缝隙2而于一遮光位置PL1(如图1、图2、图15及图16所示)及一透光位置PL2(如图4及13所示)之间移动。此外,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及该些叶片44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以使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于遮光位置PL1及透光位置PL2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该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不会与该些叶片44相接触,因而可避免挡光组件90与叶片44发生干涉的情况。
请再参阅图5至图7、及图13,第一连接装置81与第一顶推机构51对应设置,此第一连接装置81包含有一前滑块83,其以可在第一操作空间16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操作空间16中,并位于第一顶推机构51及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之间。前滑块83的一侧抵接于第一顶推机构51的板形凸轮512的外轮廓,另一侧则是抵接于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面向第一顶推机构51的一面上。
接着,请再参酌图1至图17,概略地说明传动轴30、第一顶推机构51、第一连接装置81及挡光组件90的搭配方式。
当第一顶推机构51受传动轴30的驱动从(或邻近)第一定位位置P1或第二定位位置P2往顶推位置P3(如图13所示)移动时,第一顶推机构51的板形凸轮512会逐渐将前滑块83朝上梁10的前侧(远离传动轴30的方向)推移,前滑块83在受到推移的过程会同时推动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由遮光位置PL1(或由靠近遮光位置PL1之处)往透光位置PL2枢转。而当第一顶推机构51受传动轴30的驱动而由顶推位置P3离开继而朝向第一定位位置P1或第二定位位置P2移动时,第一顶推机构51的板形凸轮512将不再提供前滑块83移动所需的动力,此时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会受重力作用逐渐从透光位置PL2往遮光位置PL1枢摆,并同时将前滑块83朝上梁10的后侧(朝向传动轴30的方向)推移,直到前遮板92回到遮光位置PL1(如图2及图16所示)。
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挡光组件90仅由遮光位置PL1往透光位置PL2枢转时,是受到第一顶推机构51的驱动,但由透光位置PL2往遮光位置PL1枢转时,则是受到自身重力的驱动,而非第一顶推机构51的驱动;但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挡光组件的枢转也可以完全由第一顶推机构所带动,举例来说,第一连接装置的前滑块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挡光组件的内侧及第一顶推机构(图未示),因此当第一顶推机构受传动轴的驱动而移动时,即可驱动前滑块移动并由前滑块同步带动挡光组件移动,则挡光组件无论是从遮光位置往透光位置枢转,或由透光位置往遮光位置枢转时,都是由第一顶推机构来带动。
此外,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挡光组件90还可包含有一后遮板(图未示)枢设于上梁10的框体11的后侧,此时,第一连接装置81则是还包含有一与该后遮板相配合的后滑块84,通过前、后遮板的设置可更加提升阻绝光线自缝隙2通过的效果。由于后遮板及后滑块84的设置及作动与前遮板92及前滑块83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再者,于一些实施例中,还能够省略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让第一顶推机构是可受操作地直接连接于挡光组件,而不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如此不仅能减少整体零件的数量,降低仓储的复杂性,同时仍可达成本发明的功效。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配合图1至图17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作动方式。
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立式百叶帘1的帘体40的各叶片44是位于第一闭合位置,通过各叶片44的搭接而阻绝光线通过,此时的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并未受到第一顶推机构51及第一连接装置81的带动,因而前遮板92受到重力作用而自然下垂,并处于遮光位置PL1以遮蔽住缝隙2。接着,当使用者欲将帘体40调整至全透光状态时,使用者仅需通过旋转操作杆22来驱动传动轴30进行转动,传动轴30在转动的过程中,除了会带动帘体40的叶片44进行旋转外,同时还会带动第一离合器61及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而第一顶推机构51的移动会连带地驱动第一连接装置81的前滑块83移动,而前滑块83的移动会驱动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移动,待叶片44受控制而移动到展开位置时(如图4及图13所示),第一顶推机构51也受带动而移动到了顶推位置P3,并通过前滑块83将前遮板92推移到透光位置PL2,以使较多光线通过帘体40。此时,若使用者仍继续朝相同方向转动操作杆22,还可进一步将叶片44朝第二闭合位置翻转(如图15及图16所示),第一顶推机构51则受传动轴30的带动自顶推位置P3往第二定位位置P2移动,而挡光组件90的前遮板92则受重力的带动由透光位置PL2枢摆回遮光位置PL1,并再度遮蔽住缝隙2。
接着,若使用者仍持续朝相同方向转动操作杆22以带动传动轴30转动,且第一顶推机构51已经移动至第二定位位置P2,如图16及图17所示,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会从第一限位容室18的限制段184移动至第二扩张段186,位于第二扩张段186的悬臂构件66将受力而产生外张枢摆,如此一来,即便传动轴30受驱动而持续相同方向转动,第一离合器61也不会再发挥传动作用,亦即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脱离传动关系,则第一顶推机构51继续停留在第二定位位置P2。
同理,接续前述操作,若使用者接着朝相反方向转动操作杆22以带动传动轴30转动,此时叶片44会受带动从第二闭合位置移动至展开位置再移动至第一闭合位置,挡光组件90则对应地由遮光位置PL1移动至透光位置PL2再移动至遮光位置PL1,而第一顶推机构51则受带动从第二定位位置P2移动至顶推位置P3再往第一定位位置P1移动;续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待第一顶推机构51移动到第一定位位置P1,且用户仍持续朝此相反方向转动操作杆22时,由于第一离合器61的悬臂构件66已经从第一限位容室18的限制段184移动至第一扩张段182,而位于第一扩张段182的悬臂构件66受力而产生外张枢摆,如此即便传动轴30受驱动而持续转动,第一离合器61也不会再发挥传动作用,使得传动轴30与第一顶推机构51脱离传动关系,并让第一顶推机构51继续停留在第一定位位置P1。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立式百叶帘1通过各该组件的配合,让用户通过驱动机构20操控叶片44旋转的同时,还能同步带动挡光组件90的移动,让叶片44转动至第一闭合位置及第二闭合位置时,挡光组件90会移动至遮光位置PL1以遮挡住缝隙2,而当叶片44转动至展开位置时,挡光组件90会移动至透光位置PL2,以避免和叶片44发生干涉的情况。此外,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离合器61设置于传动轴30及第一顶推机构51之间的方式,还能有效避免传动轴30的环齿34因为承受过大的扭矩而损坏或变形的情况。
此外,上梁10还可进一步包含第二端盖13及第二基座15(如图5所示),第二端盖13设在框体11相对第一端盖12的另一端,第二端盖13与第二基座15之间界定出第二操作空间17,且第二基座15具有一第二限位容室19;再者,立式百叶帘1进一步包含第二顶推机构52、第二离合器62、第二定位机构72、及第二连接机构82,此第二顶推机构52、第二离合器62、第二定位机构72、及第二连接机构82与前述的第一顶推机构51、第一离合器61、第一定位机构71、及第一连接机构81是呈对称地设置于上梁10的两端,各机构及空间均与前述实施内容的配置关系相同。因此,在上梁10的两端将都具有与传动轴30连动而可同步顶推挡光组件90向外枢摆的顶推机构,当叶片44受操作而翻转成可容许光线通过的状态,例如位于展开位置时,无论叶片44是否被进一步往一侧或两侧集中堆栈,挡光组件90长轴方向的两端都会同步受到传动轴30、顶推机构(51、52),和连接装置(81、82)的连动及撑持,使得挡光组件90的偏摆角度一致,不会产生倾斜。
【第二实施例】
图18至图27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百叶帘1A。
此立式百叶帘1A包含有:上梁10A、驱动机构20A、传动轴30A、帘体40A、第一顶推机构51A、第一离合器61A、第一定位机构71A、第一连接装置81A、及挡光组件90A;整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各构件的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上梁10A包含有第一端盖12A及第一基座14A,第一离合器61A设置于第一基座14A及第一端盖12A之间,第一顶推机构51A则与传动轴30A可连动地连接,第一定位机构71A与第一离合器61A对应设置,第一连接装置81A则位于挡光组件90A与第一顶推机构51A之间。
以下进一步具体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构件配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51A与第一离合器61A,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二者都是以不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此同样以一体成形的结合方式表示,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51的二板形凸轮512、513是设置在第一离合器61所形成的中空圆柱的一底面(如图10所示),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顶推机构51A的凸轮512A则是设置于第一离合器61A所形成的中空圆柱的外周面(如图24至图26),此凸轮512A包含有二连接部514A,二连接部514A连接于第一离合器61A的齿轮座64A的外周面,且第一离合器61A的悬臂构件66A位于凸轮512A的二连接部514A之间。此外,如图23至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机构71A是设置于第一离合器61A所形成的中空圆柱的底面,并与第一端盖12A的挡止部122A相互搭配,因此界定出第一顶推机构51A的移动区间SA(如图19及图21所示)。
请参阅图22及图23,第一连接装置81A包含有一从动座82A、二摆臂84A及二枢轴86A,从动座82A概呈一长方体并具有一沿长轴A方向贯穿的通孔822A,该通孔822A用以供第一顶推机构51A可转动地容设其内,以使从动座82A可受第一顶推机构51A的凸轮512A的顶推而上下往复地移动;二枢轴86A分别与二摆臂84A相搭配,枢轴86A穿设于摆臂84A且其二端分别接设于第一端盖12A及第一基座14A,摆臂84A是可以枢轴86A为界概分成上段842A及下段844A,摆臂84A的上段842A勾卡于从动座82A的下缘,摆臂84A的下段844A末端是可操作地连接于挡光组件90A,因此,当从动座82A受操作而向上移动时会一并带动摆臂84A以枢轴86A为轴心进行外张枢摆,摆臂84A外张枢摆时,摆臂84A的下段844A会推抵于挡光组件90A的内侧并将挡光组件90A往透光位置PL2推移(如图21所示)。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帘体40A与挡光组件90A之间的连动关系。
请参阅图18及图19,立式百叶帘1A的帘体40A的各叶片44A是位于第一闭合位置,通过各叶片44A的搭接而阻绝光线通过,此时的挡光组件90A并未受到第一顶推机构51A及第一连接装置81A的带动,因而挡光组件90A是借由其重力作用而处于遮光位置PL1以遮蔽住缝隙2A。接着,当使用者欲将帘体40A调整至全透光状态时,如图20至图23所示,使用者仅需通过旋转操作杆22A来驱动传动轴30A进行转动,传动轴30A在转动的过程中,除了会带动帘体40A的叶片44A进行旋转外,同时还会带动第一离合器61A及第一顶推机构51A移动,而第一顶推机构51A的移动会连带地驱动第一连接装置81A的从动座82A向上移动,进而驱使摆臂84A向外侧枢摆,同时间摆臂84A枢摆时会推抵挡光组件90A使其移动,待叶片44A受控制而移动到展开位置时(如图20所示),挡光组件90A也受摆臂84A的推抵而移动到了透光位置PL2。此时,若使用者继续朝同方向转动操作杆22A,还可进一步将叶片44A朝第二闭合位置翻转(图未示),第一顶推机构51A则受带动自顶推位置P3A移开,从动座82A随之向下移动,摆臂84A的上段842A则不再受到从动座82A的下缘限制而可自由枢摆,此时挡光组件90A受重力的带动由透光位置PL2再枢摆回遮光位置PL1,同时将摆臂84A的下段844A压抵合拢,并再度遮蔽住缝隙2,如图19所示。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作动方式,例如:第一离合器61A的配置、一体设置的第一顶推机构51A与第一离合器61A的配合作动等,类同于第一实施例,且所能达成的功效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如图28至图33所示,立式百叶帘的第一离合器及第一限位容室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还可具有其他变化,图中揭示第三实施例的主要构件,包含有传动轴30B、第一端盖12B、第一基座14B、第一顶推机构51B、第一离合器61B和第一定位机构71B,各构件的配置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8至图32,第一离合器61B包含有一齿轮座64B及一悬臂构件66B,齿轮座64B与悬臂构件66B相连并大致形成一中空圆柱,悬臂构件66B具有一自由端664B及一固定端662B,固定端662B连接于齿轮座64B,自由端664B远离固定端662B,而使悬臂构件66B可受操作地相对齿轮座64B枢摆,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端662B至自由端664B的连线方向大致平行于齿轮座64B的轴向,固定端662B是位于远离第一端盖12B的位置而自由端664B是位于邻接于第一端盖12B的位置。传动轴30B的轴杆32B穿设于齿轮座64B,齿轮座64B的内周面具有一第一齿部642B,第一齿部642B啮接于传动轴30B的环齿34B,且悬臂构件66B的内周面具有一第二齿部666B邻近自由端664B,该第二齿部666B是可受操作并选择性地啮接于该环齿34B,因此使传动轴30B与第一离合器61B产生连动。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机构71B是设置于第一离合器61B所形成的中空圆柱邻接于第一端盖12B的底面,且第一端盖12B的内侧面包含有与该第一定位机构71B相配合的挡止部122B。
再请参阅图29至图33,第一端盖12B包含有与该第一离合器61B的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一限位容室18B。更具体来说,第一离合器61B的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至少部分容设于第一限位容室18B内,第一限位容室18B是为形成于第一端盖12B的凹槽,此凹槽状的第一限位容室18B的内壁具有第一扩张段182B、限制段184B及第二扩张段186B,限制段184B位于第一扩张段182B及第二扩张段186B之间,第一限位容室18B的限制段184B的内壁面大致邻接于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离合器61B的外周面,而第一扩张段182B及第二扩张段186B的内壁面则与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离合器61B的外周面具有一间隔距离,因此当第一离合器61B受传动轴30B的驱动而使其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移动至限制段184B时,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会受到传动轴30B与限制段184B的壁面限制而无法产生枢摆,因此可让悬臂构件66B的第二齿部666B持续啮接于传动轴30B的环齿34B而维持连动的状态;而当第一离合器61B受驱动而使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移动至第一扩张段182B或第二扩张段186B时,由于第一扩张段182B或第二扩张段184B与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之间具有前述的间隔距离,使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有空间可以外张枢摆,并在其产生外张枢摆时,悬臂构件66B的第二齿部666B将与传动轴30B的环齿34B脱离啮接关系,进而使传动轴30B有空间可以让环齿34B相对第一齿部642B脱离固定的啮接关系(亦即传动轴30B可相对第一齿部642B产生打滑现象),则传动轴30B与第一离合机构61B得以解除连动关系。换言之,第一离合器61B解除与传动轴30B的连动关系仅会发生在悬臂构件66B的自由端664B位于第一扩张段182B及第二扩张段186B的时候。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离合器及第一限位容室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特别是第一离合器的悬臂构件的走向,但本实施例的第一离合器的传动作用发生与否的机制,则与第一实施例相近似。
【第四实施例】
如图34至图37所示,立式百叶帘的第一离合器及传动轴的结构及连接方式还可具有其他变化,图中揭示第四实施例的主要构件包含传动轴30C、第一端盖12C、第一基座14C、第一顶推机构51C、第一离合器61C和第一定位机构71C,各构件的配置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4至图37,传动轴30C包含有一轴套34C及一轴杆32C,轴套34C以不可相对轴杆32C转动的方式套设于轴杆32C,并具有一外齿结构342C;第一离合器61C包含有一座体63C,座体63C具有一内齿结构632C,轴套34C与座体63C对应设置,且轴套34C的外齿结构342C啮接于座体63C的内齿结构632C,以使传动轴30C及第一离合器61C可借由轴套34C与座体63C的啮接而连动。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机构71C是设置于座体63C邻接第一端盖12C的一侧,且第一端盖12C的内侧面包含有与该第一定位机构71C相配合的挡止部122C。
类似于前述的定扭矩离合器,当传动轴30C通过轴套34C施加于第一离合器61C的座体63C的扭矩高于一预定值时,例如第一顶推机构51C位于第一定位位置或第二定位位置时,第一定位机构71C的一侧会抵靠于挡止部122C,由于第一定位机构71C与第一离合器61C不能产生相对移动,故于此时再持续以相同方向转动传动轴30C,第一离合器61C受制于不能移动的第一定位机构71C而保持于原处,而受力转动的传动轴30C之于第一离合器61C的扭矩将增加直至超过该预定值,于此同时该轴套34C或该座体63C的至少其中之一会发生弹性变形,以使该外齿结构342C与该内齿结构632C之间出现跳齿打滑而暂时脱离啮接关系,亦即第一离合器61C暂时不再发挥传动作用,进而让传动轴30C与第一离合器61C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相反地,若传动轴30C通过轴套34C施加于第一离合器61C的座体63C的扭矩低于预定值时,例如第一定位机构71C并未抵靠于挡止部122C时,轴套34C的外齿结构342C与座体63C的内齿结构632C持续保持啮接关系,第一离合器61C发挥传动作用,使传动轴30C与第一离合器61C同步转动。
此外,为了让离合作用发生的过程较为平滑顺畅,轴套34C的外齿结构342C及座体63C的内齿结构632C的轮廓形状是可为但不限于圆弧形,使二者在相对转动而发生跳齿打滑的过程较为平顺。
【第五实施例】
如图38至图41所示,立式百叶帘的传动轴的轴套与第一离合器的座体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具有其他变化,图中揭示第五实施例的各构件并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30D包含有轴套34D及轴杆32D,轴套34D以不可相对轴杆32D转动的方式套设于轴杆32D;第一离合器61D包含有座体63D,且轴套34D与座体63D对应设置。但本实施例的轴套34D不同于前述实施态样,并不具有外齿结构,而是由圆弧周面取代之,第一离合器61D的座体63D也不具有内齿结构,而是由具有圆弧内壁面的凹槽取代之,且轴套34D是以紧配合的方式套设于座体63D;当传动轴30D通过轴套34D施加于第一离合器61D的座体63D的扭矩高于轴套34D与座体63D之间因静摩擦力所产生的扭矩时,该轴套34D与该座体63D才会发生相对转动,亦即此时的第一离合器61D不具有传动作用。换言之,本实施例的扭矩预定值是由轴套34D与座体63D之间的静摩擦力所产生者。
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调整轴套34D与座体63D接触面的材质来调整静摩擦的力值大小,举例来说,轴套34D及座体63D的接触面都是硬质塑料材质,与轴套34D及座体63D的接触面都是软质塑料材质,及轴套34D的接触面是软质塑料材质而座体63D的接触面是硬质塑料材质,三者所产生的静摩擦力及扭矩值并不相同,也因此,使用者可因应立式百叶帘的尺寸、样式等差异,通过调整材质的方式对扭矩值的设定进行调整。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发明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披露的构成组件、各组件间的连接关系、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等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举凡未超脱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简易结构润饰或变化,或与其他等效组件的更替,仍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的范畴。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上梁;
一帘体,位于该上梁下方,该帘体包含多个叶片,且所述叶片与该上梁之间具有一缝隙;
一传动轴,位于该上梁,所述叶片能连动地连接于该传动轴;
一驱动机构,设置于该上梁,且该驱动机构连接该传动轴,以驱转该传动轴带动所述叶片在一第一闭合位置及一第二闭合位置之间往复转动,且在该第一闭合位置及该第二闭合位置之间界定有一展开位置;
一第一顶推机构,是能受操作地连接该传动轴,该第一顶推机构能受该传动轴的驱动而于一移动区间往复移动;
一挡光组件,是能受操作地连接该第一顶推机构,且该挡光组件能相对于该缝隙于一遮光位置及一透光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该叶片位于该第一闭合位置及该第二闭合位置时,该挡光组件是位于该遮光位置以遮蔽该缝隙;当该叶片位于该展开位置时,该挡光组件受该第一顶推机构的带动而移动至该透光位置;以及
一第一离合器,是能连动地连接该传动轴及该第一顶推机构,使该第一顶推机构能受该传动轴的驱动而于该移动区间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当该传动轴朝一第一方向驱转而使该第一顶推机构移动至该移动区间的该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时,该第一离合器使该传动轴及该第一顶推机构脱离传动关系,使该第一顶推机构停留于该移动区间的该第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顶推机构位于该移动区间的该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而使该第一离合器的扭矩高于一预定值时,该第一离合器使该传动轴及该第一顶推机构脱离传动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轴具有一轴杆及一由多个齿构成的环齿,各该齿沿该轴杆的轴向配置,且各该齿所构成的该环齿固定地围设于该轴杆的周壁;该第一离合器包含有一齿轮座及一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该固定端连接该齿轮座,该自由端远离该固定端,使该悬臂构件能受操作地相对该齿轮座枢摆;该轴杆穿设该齿轮座,该悬臂构件具有一齿部,且该齿部能受操作地啮接于该环齿,使该传动轴与该第一离合器连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顶推机构位于该移动区间的该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时,该环齿推顶该悬臂构件使该自由端外张而产生枢摆,以使该第一离合器的该悬臂构件的该齿部与该传动轴的该环齿脱离啮接关系,且该传动轴能相对该齿轮座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上梁包含有一限位容室,该限位容室包含有一第一扩张段及一限制段,该悬臂构件至少部分容设于该限位容室内;
当该第一顶推机构受驱动而于该移动区间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一离合器的该悬臂构件是位于该限制段而限制该悬臂构件的枢摆,使该悬臂构件的该齿部与该传动轴的该环齿维持啮接关系,以保持该传动轴与该第一顶推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
当该第一顶推机构受驱动而移动至该移动区间的该第一端,且该传动轴仍朝该第一方向驱转时,该悬臂构件是对应地位于该第一扩张段并于该第一扩张段中产生枢摆,使该悬臂构件的该齿部与该传动轴的该环齿脱离啮接关系,以解除该传动轴与该第一顶推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悬臂构件的该固定端至该自由端的连线方向垂直于该齿轮座的轴向。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悬臂构件的该固定端至该自由端的连线方向平行于该齿轮座的轴向。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上梁包含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基座,该基座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限位容室设置于该基座并与该第一离合器的悬臂构件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上梁包含有一框体、一端盖及一容置空间,该端盖设置于该框体的一端而构成该容置空间的一边界,该限位容室设置于该端盖的内侧面并与该第一离合器的悬臂构件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轴包含有一轴套及一轴杆,该第一离合器包含有一座体,该轴套以不能相对该轴杆转动的方式套设于该轴杆,且该轴套与该座体对应设置,使该轴杆与该座体能连动地连接;
当该轴杆通过该轴套施加于该第一离合器的该座体的扭矩高于一预定值时,该轴套与该座体产生相对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当该传动轴通过该轴套施加于该第一离合器的该座体的扭矩高于该预定值时,该轴套或该座体的至少其中之一发生弹性变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轴套具有一外齿结构,该座体具有一内齿结构,该外齿结构啮接于该内齿结构,以使该传动轴及该第一离合器借由该轴套与该座体的啮接而连动;当该传动轴通过该轴套施加于该第一离合器的该座体的扭矩高于该预定值时,该轴套或该座体所发生的弹性变形使该内齿结构与该外齿结构脱离啮接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定位机构与该第一顶推机构连动设置,该上梁包含有一挡止部,通过该定位机构与该挡止部的搭配以限制该第一顶推机构仅能于该移动区间往复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顶推机构能受操作地连接于该挡光组件;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带动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设置于该第一顶推机构及该挡光组件之间且能受操作地连接于该挡光组件;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推顶该连接装置移动,进而带动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包含有一滑块,该第一顶推机构是能连动地连接该滑块;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推顶该滑块移动,进而带动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包含有一从动座及一摆臂,该第一顶推机构是能连动地连接该从动座,该摆臂能受操作地且能相对该从动座枢摆地连接该从动座;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朝向该展开位置转动时,该传动轴驱转该第一顶推机构以推顶该从动座移动,且该从动座的移动带动该摆臂进行枢摆,进而推顶该挡光组件朝向该透光位置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当该传动轴带动该叶片自该展开位置朝向该第一闭合位置或该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该挡光组件受重力的带动而自该透光位置朝向该遮光位置移动,并推顶该连接装置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挡光组件及所述叶片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以使该挡光组件于该遮光位置及该透光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该挡光组件不与所述叶片相接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立式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二离合器及一第二顶推机构,该第二顶推机构连接于该第二离合器,并且该第一顶推机构及该第二顶推机构分别设于该传动轴的两侧。
CN202110499374.2A 2021-04-28 2021-04-28 立式百叶帘 Pending CN115247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9374.2A CN115247531A (zh) 2021-04-28 2021-04-28 立式百叶帘
US17/569,025 US20220349251A1 (en) 2021-04-28 2022-01-05 Vertical blind
GB2200699.3A GB2606427B (en) 2021-04-28 2022-01-20 Vertical blind
NL2030713A NL2030713A (en) 2021-04-28 2022-01-26 Vertical blind
AU2022200782A AU2022200782A1 (en) 2021-04-28 2022-02-07 Vertical blind
JP2022064521A JP7340649B2 (ja) 2021-04-28 2022-04-08 縦型ブライン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9374.2A CN115247531A (zh) 2021-04-28 2021-04-28 立式百叶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531A true CN115247531A (zh) 2022-10-28

Family

ID=8056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9374.2A Pending CN115247531A (zh) 2021-04-28 2021-04-28 立式百叶帘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9251A1 (zh)
JP (1) JP7340649B2 (zh)
CN (1) CN115247531A (zh)
AU (1) AU2022200782A1 (zh)
GB (1) GB2606427B (zh)
NL (1) NL203071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2217134A1 (en) * 2021-02-02 2023-06-22 Teh Yor Co., Ltd. Window shade and operating wand thereof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3727A (en) * 1975-12-03 1978-08-01 Bautex Adolf Stover Kg. Slatted blinds
JP2004019433A (ja) * 2002-06-20 2004-01-22 Okuho Sogo Kogyo Kofun Yugenkoshi ブラインドのクラッチ伝動構造
CN1549884A (zh) * 2001-07-16 2004-11-24 亨特道格拉斯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上的开口的百叶窗类型的覆盖物
US20080302489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Wong Ming-Lu Curtain body positioning control structure for the window curtain
CN102597408A (zh) * 2009-11-02 2012-07-1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及用于遮蔽装置的离合器
US20130167598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dapted to a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an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therewith
CN205532187U (zh) * 2016-01-29 2016-08-31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升降控制结构
CN108071329A (zh) * 2016-11-14 2018-05-25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百叶窗挡光系统
CN112012641A (zh) * 2020-08-31 2020-12-01 无锡义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内置百叶开关机构与内置百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8198U (ja) * 1982-03-30 1983-10-05 株式会社ヨコタ ストツパ−付ブラインド開閉装置
GB2145141A (en) * 1983-08-16 1985-03-20 Hunter Douglas Ind Bv Clutch for a vertical louvre blind
CN205206704U (zh) * 2015-11-06 2016-05-04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窗帘挡光结构
US10316582B2 (en) * 2016-01-19 2019-06-11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vertical blind
JP7250569B2 (ja) * 2019-03-05 2023-04-03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トルク調整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装置
CN211258441U (zh) * 2019-09-02 2020-08-14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百叶窗及其推动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3727A (en) * 1975-12-03 1978-08-01 Bautex Adolf Stover Kg. Slatted blinds
CN1549884A (zh) * 2001-07-16 2004-11-24 亨特道格拉斯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上的开口的百叶窗类型的覆盖物
JP2004019433A (ja) * 2002-06-20 2004-01-22 Okuho Sogo Kogyo Kofun Yugenkoshi ブラインドのクラッチ伝動構造
US20080302489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Wong Ming-Lu Curtain body positioning control structure for the window curtain
CN102597408A (zh) * 2009-11-02 2012-07-1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及用于遮蔽装置的离合器
US20130167598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dapted to a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an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therewith
CN205532187U (zh) * 2016-01-29 2016-08-31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升降控制结构
CN108071329A (zh) * 2016-11-14 2018-05-25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百叶窗挡光系统
CN112012641A (zh) * 2020-08-31 2020-12-01 无锡义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内置百叶开关机构与内置百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2200782A1 (en) 2022-11-17
JP2022170698A (ja) 2022-11-10
US20220349251A1 (en) 2022-11-03
GB2606427B (en) 2023-06-28
NL2030713A (en) 2022-11-04
GB202200699D0 (en) 2022-03-09
GB2606427A (en) 2022-11-09
JP7340649B2 (ja)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1775B2 (ja) 窓シェード及びその作動システム
US7121618B2 (en) Sunroof apparatus
TWI747642B (zh) 窗簾和其致動系統
TWI643588B (zh) 窗簾
US5159372A (en) Lens barrier
TW201508159A (zh) 用於建築開口之遮蓋件
JPS63150806A (ja) スポットライト用色切換装置
TWI651462B (zh) 窗簾
CN115247531A (zh) 立式百叶帘
TWI647378B (zh) 窗簾
CA2439025C (en) Shutter louver brake
CN212271990U (zh) 百叶窗帘
TWI757179B (zh) 立式百葉簾
JP4297493B2 (ja) 蓋開閉機構及びその装置
EP3321466A1 (en) Light blocking system for vertical blind
JP2019138117A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JP3370401B2 (ja) バリヤ機構
JPH10280798A (ja) 開き窓の開閉装置
JP6992302B2 (ja) 遮断装置及び遮断装置の動作方法
WO2021237713A1 (zh) 快门及拍照设备
CN112922520B (zh) 调光开合装置及可弯折垂直开合帘
JP3847157B2 (ja) カメラ用羽根作動機構
JP3636791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019138116A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JP2016089337A (ja) 昇降コード支持装置及び遮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