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179B - 立式百葉簾 - Google Patents

立式百葉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179B
TWI757179B TW110117843A TW110117843A TWI757179B TW I757179 B TWI757179 B TW I757179B TW 110117843 A TW110117843 A TW 110117843A TW 110117843 A TW110117843 A TW 110117843A TW I757179 B TWI757179 B TW I7571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clutch
shaft
light
pus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4382A (zh
Inventor
屈旭武
陳琳
梁正祁
Original Assignee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7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717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17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4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438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種立式百葉簾,包含上樑、簾體、驅動機構、傳動軸、第一頂推機構、擋光元件及第一離合器。擋光元件可受操作地連接第一頂推機構,且擋光元件可於遮光位置及透光位置之間移動。當葉片位於第一及第二閉合位置時,擋光元件位於遮光位置以遮蔽縫隙;當葉片位於展開位置時,擋光元件受第一頂推機構的帶動而移動至透光位置。第一離合器可連動地連接傳動軸及第一頂推機構,當傳動軸受驅轉而驅使第一頂推機構移動至移動區間的其中一端,且傳動軸進一步地持續受到相同方向的施力而被驅轉時,第一離合器使傳動軸及第一頂推機構脫離傳動關係。

Description

立式百葉簾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立式百葉簾,特別是指一種通過擋光系統以提升遮光效果的立式百葉簾。
目前常見的立式百葉簾,在結構上至少包含有一上樑、一簾體及一驅動機構,該簾體是可操作地懸掛於該上樑的下方,且該簾體包含有多個葉片,使用者再通過驅動機構的拉繩或操作桿來控制簾體的葉片移動,以使簾體展開或收合,或者通過驅動機構來偏轉葉片,以調節簾體的透光量。為了讓簾體在進行前述的動作時,葉片的轉動或拖曳移動能夠順暢而不受到上樑的干涉,習知的立式百葉簾會刻意在葉片的頂端及上樑的底端之間保留一縫隙,藉以避免前述干涉的產生。
然而,保留縫隙的作法卻會衍生出漏光的問題。具體來說,當使用者欲遮擋從室外入射的光線而將簾體的葉片偏轉至完全遮光狀態時,室外的光線仍可能會從上樑和葉片之間的縫隙洩漏進室內,進而影響室內的明亮度並產生亮暗不均的光影,而無法達成完全遮光的目的,顯見此類立式百葉簾的整體遮光效果並不佳。
為了改善前述漏光問題,已有設計是通過增設遮光板的方式加以解決,遮光板大致上又可分為固定式與非固定式,固定式的遮光板是直接固設 於上樑的前後兩側,藉以遮擋住上樑底端與葉片頂端之間的縫隙,但固定式的遮光板得面對的挑戰在於,其必須同時滿足兩個要件:第一,當葉片移動或偏轉時,固定式遮光板不能與葉片發生干涉;第二,在葉片被偏轉至全遮光狀態時,固定式遮光板能夠完整地遮蓋縫隙。而為了滿足這兩個要件,固定式遮光板往往需要佔據較大的空間,而且遮光板的形狀也難以因應美學需求而進行調整,也因此具有裝設不便及美觀度不足的缺點。
非固定式遮光板與固定式遮光板差異在於,非固定式遮光板是採用可樞擺的方式結合於上樑,並通過各葉片的頂端作為非固定式遮光板樞擺的動力來源。具體來說,非固定式遮光板的一端樞接於上樑,當簾體偏轉至全遮光狀態時,非固定式遮光板的另一端會自然垂下並遮擋住上樑與葉片間的縫隙,而當簾體偏轉至開啟狀態時,非固定式遮光板的另一端的內側會受葉片頂端的推頂而移動至較高位置。
非固定式遮光板的設計雖然解決了漏光問題及固定式遮光板可能美觀不足的缺點,但因為非固定式遮光板是靠葉片頂端的推頂而樞擺,因此此設計僅適用於具有高硬度葉片的立式百葉簾;再者,這樣的設計存在有葉片與遮光板相互干涉的情況,進而阻礙葉片轉動及移動的順暢性,還可能造成葉片損傷及簾體開合移動時的噪音問題,可知其仍有改善的空間。
此外,當葉片被移動往一側或集中於某些區域堆置時,可能會造成遮光板沒有受到均勻的支撐而產生傾斜,不但會影響美觀,也會增加故障的機率。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立式百葉簾,其可有效提升整體的遮光效果,並能避免葉片於轉動或移動過程中發生干涉情況,進而提升簾體的操作順暢性及改善噪音問題。
為了達成前述及其他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立式百葉簾,包含一上樑;一簾體位於該上樑下方,該簾體包含多個葉片,且該些葉片與該上樑之間具有一縫隙;一傳動軸位於該上樑,該些葉片可連動地連接於該傳動軸;一驅動機構設置於該上樑,且該驅動機構連接該傳動軸,以驅轉該傳動軸帶動該些葉片在一第一閉合位置及一第二閉合位置之間往復轉動,且在該第一閉合位置及該第二閉合位置之間界定有一展開位置;一第一頂推機構,是可受操作地連接該傳動軸,該第一頂推機構可受該傳動軸的驅動而於一移動區間往復移動;一擋光元件,是可受操作地連接該第一頂推機構,且該擋光元件可相對於該縫隙於一遮光位置及一透光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當該葉片位於該第一閉合位置及該第二閉合位置時,該擋光元件位於該遮光位置以遮蔽該縫隙;當該葉片位於該展開位置時,該擋光元件受該第一頂推機構的帶動而移動至該透光位置;以及一第一離合器,是可連動地連接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頂推機構,使該第一頂推機構可受該傳動軸的驅轉而於該移動區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往復移動,其中當該傳動軸朝一第一方向驅轉而使該第一頂推機構移動至該移動區間的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時,該第一離合器使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頂推機構脫離傳動關係,使該第一頂推機構停留於該移動區間的第一端。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頂推機構位於該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而使該第一離合器的扭矩高於一預定值時,該第一離合器使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頂推機構脫離傳動關係。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傳動軸具有一軸桿及一由複數齒構成的環齒,各該齒沿該軸桿的軸向配置,且各該齒所構成的該環齒固定地圍設於該軸桿的周壁;該第一離合器包含有一齒輪座及一懸臂構件,該懸臂構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該固定端連接該齒輪座,該自由端遠離該固定端,使該懸臂構件可受操作地相對該齒輪座樞擺;該軸桿穿設該齒輪座,該懸臂構件具有一齒部,且該齒部可受操作地嚙接於該環齒,使該傳動軸與該第一離合器連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頂推機構位於該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時,該環齒推頂該懸臂構件使該自由端外張而產生樞擺,以使該第一離合器的該懸臂構件的該齒部與該傳動軸的該環齒脫離嚙接關係,且該傳動軸可相對該齒輪座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上樑包含有一限位容室,該限位容室包含有一第一擴張段及一限制段,該懸臂構件至少部分容設於該限位容室內;當該第一頂推機構受驅動而於該移動區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第一離合器的該懸臂構件是位於該限制段而限制該懸臂構件的樞擺,使該懸臂構件的該齒部與該傳動軸的該環齒維持嚙接關係,以保持該傳動軸與該第一頂推機構之間的傳動關係;當該第一頂推機構受驅動而移動至該移動區間的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時,該懸臂構件是對應地位於該第一擴張段並於該第一擴張段中產生樞擺,使該懸臂構件的該齒部與該傳動軸的該環齒脫離嚙接關係,以解除該傳動軸與該第一頂推機構之間的傳動關係。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懸臂構件的該固定端至該自由端的連線方向垂直於該齒輪座的軸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懸臂構件的該固定端至該自由端的連線方向平行於該齒輪座的軸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上樑包含有一容置空間及一基座,該基座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限位容室設置於該基座並與該第一離合器的懸臂構件相配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上樑包含有一框體、一端蓋及一容置空間,該端蓋設置於該框體的一端而構成該容置空間的一邊界,該限位容室設置於該端蓋的內側面並與該第一離合器的懸臂構件相配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傳動軸包含有一軸套及一軸桿,該第一離合器包含有一座體,該軸套以不可相對該軸桿轉動的方式套設於該軸桿,且該軸套與該座體對應設置,使該軸桿與該座體可連動地連接;當該軸桿通過該軸套施加於該第一離合器的該座體的扭矩高於一預定值時,該軸套與該座體產生相對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傳動軸通過該軸套施加於該第一離合器的該座體的扭矩高於該預定值時,該軸套或該座體的至少其中之一發生彈性變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軸套具有一外齒結構,該座體具有一內齒結構,該外齒結構嚙接於該內齒結構,以使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離合器藉由該軸套與該座體的嚙接而連動;當該傳動軸通過該軸套施加於該第一離合器的該座體的扭矩高於該預定值時,該軸套或該座體所發生的彈性變形使該內齒結構與該外齒結構脫離嚙接關係。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含有一定位機構與該第一頂推機構連動設置,該上樑包含有一擋止部,通過該定位機構與該擋止部的搭配以限制該第一頂推機構僅可於該移動區間往復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頂推機構可受操作地連接於該擋光元件;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帶動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更包含有一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設置於該第一頂推機構及該擋光元件之間且可受操作地連接於該擋光元件;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推頂該連接裝置移動,進而帶動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裝置包含有一滑塊,該第一頂推機構是可連動地連接該滑塊;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推頂該滑塊移動,進而帶動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裝置包含有一從動座及一擺臂,該第一頂推機構是可連動地連接該從動座,該擺臂可受操作地且可相對該從動座樞擺地連接該從動座;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推頂該從動座移動,且該從動座的移動帶動該擺臂進行樞擺,進而推頂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展開位置朝向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轉動時,該擋光元件受重力的帶動而自該透光位置朝向該遮光位置移動,並推頂該連接裝置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擋光元件及該些葉片彼此相互間隔設置,以使該擋光元件於該遮光位置及該透光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擋光元件不與該些葉片相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另包含一第二離合器及一第二頂推機構,該第二頂推機構連接於該第二離合器,並且該第一頂推機構及該第二頂推機構分別設於該傳動軸的兩側。
本發明可通過驅動機構、傳動軸、葉片、頂推機構及擋光元件的配合,當使用者將葉片轉動至展開位置時,擋光元件會受頂推機構的帶動而移動至透光位置。當使用者將葉片轉動至閉合位置時,擋光元件會移動至遮光位置以遮蔽縫隙。因而本發明的立式百葉簾可同時提供較佳的遮光效果,及避免葉片於轉動或移動的過程與擋光系統發生干涉的情況,也可以避免因擋光元件傾斜所產生的問題。
有關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立式百葉簾,將於後續的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發明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
【第一實施例】
1:立式百葉簾
2:縫隙
10:上樑
102:容置空間
11:框體
12:第一端蓋
122:擋止部
13:第二端蓋
14:第一基座
15:第二基座
16:第一操作空間
17:第二操作空間
18:第一限位容室
182:第一擴張段
184:限制段
186:第二擴張段
19:第二限位容室
20:驅動機構
22:操作桿
24:連接件
30:傳動軸
32:軸桿
34:環齒
40:簾體
42:葉片夾
44:葉片
51:第一頂推機構
512、513:板形凸輪
52:第二頂推機構
61:第一離合器
62:第二離合器
64:齒輪座
642:第一齒部
66:懸臂構件
662:固定端
664:自由端
666:第二齒部
71:第一定位機構
72:第二定位機構
81:第一連接裝置
82:第二連接裝置
83:前滑塊
84:後滑塊
90:擋光元件
92:前遮板
A:長軸
S:移動區間
R:預定方向
P1:第一定位位置
P2:第二定位位置
P3:頂推位置
PL1:遮光位置
PL2:透光位置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第二實施例】
1A:立式百葉簾
2A:縫隙
10A:上樑
12A:第一端蓋
122A:擋止部
14A:第一基座
20A:驅動機構
22A:操作桿
30A:傳動軸
40A:簾體
44A:葉片
51A:第一頂推機構
512A:凸輪
514A:連接部
61A:第一離合器
64A:齒輪座
66A:懸臂構件
71A:第一定位機構
81A:第一連接裝置
82A:從動座
822A:通孔
84A:擺臂
842A:上段
844A:下段
86A:樞軸
90A:擋光元件
A:長軸
SA:移動區間
P3A:頂推位置
PL1:遮光位置
PL2:透光位置
【第三實施例】
12B:第一端蓋
122B:擋止部
14B:第一基座
18B:第一限位容室
182B:第一擴張段
184B:限制段
186B:第二擴張段
30B:傳動軸
32B:軸桿
34B:環齒
51B:第一頂推機構
61B:第一離合器
64B:齒輪座
642B:第一齒部
66B:懸臂構件
662B:固定端
664B:自由端
666B:第二齒部
71B:第一定位機構
【第四實施例】
12C:第一端蓋
122C:擋止部
14C:第一基座
30C:傳動軸
32C:軸桿
34C:軸套
342C:外齒結構
51C:第一頂推機構
61C:第一離合器
63C:座體
632C:內齒結構
71C:第一定位機構
【第五實施例】
30D:傳動軸
32D:軸桿
34D:軸套
61D:第一離合器
63D:座體
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其葉片是位於第一閉合位置;圖2是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其中第一端蓋是以透視呈現;圖3是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沿3-3連線方向的剖視圖;圖4是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其葉片是位於展開位置;圖5是圖4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6是圖5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圖5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局部放大圖;圖8是圖6所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後視圖;圖9是圖6所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前視圖;圖10是圖6所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仰視圖;圖11是圖6所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端蓋的後視圖;圖12是圖6所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基座的前視圖;圖13是圖4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其中第一端蓋是以透視呈現;圖14是圖4所示第一實施例沿14-14連線方向的剖視圖;圖15是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其葉片是位於第二閉合位置;圖16是圖15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其中第一端蓋是以透視呈現;圖17是圖15所示第一實施例沿17-17連線方向的剖視圖;圖18是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其葉片是位於第一閉合位置;圖19是圖18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前視圖,其中第一端蓋是以透視呈現;圖20是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其葉片是位於展開位置;圖21是圖20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前視圖,其中第一端蓋是以透視呈現;圖22是圖20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23是圖20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24是圖22所示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立體圖; 圖25是圖22所示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前視圖;圖26是圖22所示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俯視圖;圖27是圖22所示第二實施例的第一端蓋的後視圖;圖28是第三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29是第三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30是圖28所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立體圖;圖31是圖28所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右視圖;圖32是圖28所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33是圖28所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端蓋的後視圖;圖34是第四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35是第四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36是第四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主要顯示軸套及第一離合器的結構;圖37類同於圖36,是另一視角的局部立體圖;圖38是第五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39是第五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40是第五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主要顯示軸套及第一離合器的結構;圖41類同於圖40,是另一視角的局部立體圖。
茲以下文並配合附圖來更充分地描述立式百葉簾的各種特徵、態樣或其類似者,在附圖中將顯示及描述本發明的立式百葉簾的一或多個態樣。可理解的,下文中各種特徵、態樣或其類似者可彼此獨立地或彼此結合來使用。 此外,如本文中揭示的立式百葉簾可體現為許多不同的形式且不應被理解為限制於本文中陳述的具有所呈現的所有特徵的實施例。在附圖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則相同的元件符號始終指代相同的元件。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特徵不限於實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結構、用途以及其應用。說明內容使用的用語皆為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語,本說明書內容所提及的「前」、「後」、「上」、「下」、「左」、「右」、「頂」、「底」、「內」,以及「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語,也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為基準的例示性描述用語,並非作為限制主張範圍的用意。
再者,如同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單數形式的「一」、「一個」以及「該」等數量詞都包括複數的涵義。因此,例如對「一元件」的說明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元件,而且包括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等同替換。在類似狀況下所使用的所有連接詞也應當理解為最寬廣的意義,說明內容中所描述的特定形狀以及結構特徵或技術用語,同樣應被理解為包括特定結構或技術用語所能達成的功能的等同替換結構或技術用語。
圖1至圖17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立式百葉簾1,其可設置於建築物開口,諸如窗、門、拱門及類似物等,立式百葉簾1包含有:上樑10、驅動機構20、傳動軸30、簾體40、第一頂推機構51、第一離合器61、第一定位機構71、第一連接裝置81及擋光元件90。使用者可通過驅動機構20來操控簾體40的角度及位置,藉以調節立式百葉簾1的透光量。
以下將以圖5至圖7說明立式百葉簾1的主要構件及其作用。
上樑10,包含有框體11、框體11內部具有容置空間102、第一端蓋12、第二端蓋13、第一基座14及第二基座15。上樑10用以供傳動軸30等元件容設其中,此外,上樑10可通過框體11設置於建築物的開口處。
驅動機構20,包含有操作桿22及連接件24。使用者可通過驅動機構20操控立式百葉簾1的簾體40及擋光元件90的作動。
傳動軸30,包含有軸桿32及環齒34。傳動軸30可受驅動機構20的帶動而旋轉,進而帶動簾體40及擋光元件90的作動。
簾體40,包含有葉片夾42及葉片44。簾體40可依使用需求選擇性地遮蔽或開啟建築物的開口。
第一頂推機構51連接於傳動軸30,並可受傳動軸30的帶動而於移動區間S(參照圖13)移動,進而帶動擋光元件90移動。
第一離合器61,包含有齒輪座64及懸臂構件66。第一離合器61連接於傳動軸30及第一頂推機構51之間,用以控制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之間的傳動關係。
第一定位機構71設置於該第一頂推機構51,第一定位機構71與第一端蓋12的擋止部122(參照圖11及13)相互配合,藉以界定出該第一頂推機構51的移動區間S(參照圖13)。
第一連接裝置81,包含有前滑塊83。第一連接裝置81設置於第一頂推機構51及擋光元件90之間,第一頂推機構51通過該第一連接裝置81帶動擋光元件90移動。
擋光元件90,包含有前遮板92。擋光元件90可受操作地於遮光位置PL1及透光位置PL2間移動,擋光元件90於遮光位置PL1時會遮蔽葉片44與上樑10之間的縫隙2(參照圖2)。
接著將以圖4至圖7說明上樑10的細部結構及運作方式。
上樑10可由塑料、金屬、合金或複合材料等材料所製成,並且具有適當程度的剛性。於本實施例中,上樑10大致呈中空的長方體,框體11內部具有容置空間102,並在此定義一長軸A通過上樑10的左右兩端。上樑10的第一端蓋12卡設於框體11的一端而構成容置空間102的邊界之一,第一基座14位於框體11的容置空間102內並與第一端蓋12相對應地間隔設置,藉以讓第一端蓋12與第一基座14之間界定出第一操作空間16。此外,第一基座14還具有第一限位容室18,以供至少部分的第一離合器61容設其中,第一限位容室18與第一離合器61的連接關係將於後續段落進行更詳細地說明。
驅動機構20設置為用於連接上樑10的其他元件,以便於使用者操作。於本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0包含有一操作桿22及一連接件24,操作桿22的上端通過該連接件24可連動地連接於傳動軸30,操作桿22的下端外露於上樑10以供使用者握持使用,使用者可通過旋轉操作桿22的方式來驅動傳動軸30轉動。在本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0採用操作桿22的方式實施。在其他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0也可以採用拉繩或電機馬達等手動構件及/或電動構件(圖未示)的方式實施,以作為驅動傳動軸30的媒介。
傳動軸30設於上樑10的容置空間102內且其軸向大致平行於上樑10的長軸A方向,傳動軸30的環齒34的各該齒沿該軸桿32的軸向配置,且各該齒所構成的該環齒34固定地圍設於該軸桿32的周壁。本實施例的傳動軸30是選用 八角軸,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採用四角軸、六角軸或其他合適形狀的軸體。
簾體40位於該上樑10下方,簾體40的葉片夾42是可受操作地連接於傳動軸30,並且可受傳動軸30的帶動而旋轉,該些葉片夾42大致沿長軸A方向逐一排列。在本實施例中,該些葉片44採逐一對應地方式被夾設於該些葉片夾42下方。在另一實施例中,葉片夾42的數量也可以設置為大於葉片44的數量。各葉片44與上樑10之間具有一大致等高的縫隙2(如圖13及圖14所示),當各葉片44受到操控而相對上樑10進行移動或偏轉的過程中,可避免葉片44與上樑10發生干涉的情況。
以下將說明驅動機構20、傳動軸30及簾體40的搭配方式。當使用者轉動操作桿22時,傳動軸30會受到操作桿22的帶動而旋轉,傳動軸30旋轉時會一併帶動葉片夾42進行旋轉,而受到葉片夾42夾持的葉片44便會一併跟著旋轉。因此,使用者可通過操作操作桿22將葉片44翻轉成如圖1所示,相鄰的葉片44之間部分重疊而阻絕光線的通過,此處定義於此狀態下的葉片44是位於一第一閉合位置。另外葉片44可受操作而由圖1所示的狀態進一步以所對應的葉片夾42為軸心沿一預定方向R轉動,成為如圖4所示的狀態,此時各葉片44的短軸方向大致與上樑10的長軸A方向垂直,且各葉片44之間容許最多光線通過,此處定義於此狀態下的葉片44是位於一最大展開位置。若使用者將葉片44由如圖1所示的第一閉合位置轉動至圖4的最大展開位置後,仍繼續同方向轉動操作桿22,還可以將葉片44進一步翻轉至與圖1中所示幾乎呈180度反轉的狀態(如圖15所示),此時相鄰的各葉片44同樣會互相搭接而阻絕光線通過,此處定義此狀態的葉片44是位於一第二閉合位置。再者,葉片44除了前述如圖4所示可以平均地、 間隔地設置於上樑10下方外,還可受拖曳而集中地堆疊在一側或分別堆疊在兩側等合適的位置(圖未示)。
請參閱圖5至圖10,第一頂推機構51設於由第一基座14及第一端蓋12所界定出的第一操作空間16內,且第一頂推機構51是可受操作地連接傳動軸30,並可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於移動區間S往復移動(如圖13所示的弧形區間)。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頂推機構51可由塑料、金屬、合金或複合材料等材料所製成,並且具有適當程度的剛性,其包含至少一板形凸輪512,此板形凸輪512的基圓圓心位於傳動軸30的軸向的延伸線上,板形凸輪512的工作曲線(working curve)則對應於擋光元件90設置。當第一頂推機構51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移動時,板形凸輪512可直接或間接地驅動其所對應的擋光元件90的構件進行移動。板形凸輪的數量、形狀及/或製造方式可視需求而定,並不以一個為限。例如,在本實施例的圖5至圖10中所揭示的板形凸輪的數量為二,此二板形凸輪512、513沿上樑10的長軸A方向排列並以一體成形的方式結合,且此二板形凸輪512、513的二基圓相互重疊並呈同心配置,但二板形凸輪512、513的工作曲線則非重疊。因此,當第一頂推機構51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移動時,此二板形凸輪512、513可以同步地直接或間接地驅動各自所對應的擋光元件90的構件移動。
第一頂推機構51遠離第一端蓋12的第一側通過第一離合器61而與傳動軸30相連接,使第一頂推機構51可依第一離合器61的狀態選擇性地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轉動。第一頂推機構51的第二側(靠近第一端蓋12的一側)則與第一定位機構71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一體式地相連接表示。上樑10的第一端蓋12的內側面包含有一與第一定位機構71對應設置的擋止部122(如圖7及圖11所示),通過擋止部122與第一定位機構71的搭配以界定出 移動區間S的範圍(如圖13所示),並使第一頂推機構51僅可於移動區間S內往復移動,而無法跨越擋止部122形成連續性的循環移動。
當第一頂推機構51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移動時,第一頂推機構51及第一定位機構71同時也與第一端蓋12產生相對移動。例如,當傳動軸30朝第一方向D1(參照圖5及圖6)驅轉而使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至移動區間S的第一端時,如圖2所示,第一定位機構71的第一側會抵靠於擋止部122,以阻止第一頂推機構51及第一定位機構71再受驅動而繼續移動。為了方便理解,此處定義此狀態的第一頂推機構51是位於一第一定位位置P1(參考圖2)。若傳動軸30朝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參照圖5及圖6)驅轉而使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至移動區間S的第二端時,如圖16所示,此時,第一定位機構71的第二側會抵靠於擋止部122,以阻止第一頂推機構51及第一定位機構71受驅動而繼續移動,此處定義此狀態的第一頂推機構51是位於一第二定位位置P2(參考圖16)。當第一頂推機構51位在移動區間S的中間位置時,如圖13所示,即當第一頂推機構51的工作曲線的最高點可對應地驅動擋光元件90移動的位置時,定義此時的第一頂推機構51位於一頂推位置P3。需特別說明的是,前述有關移動區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僅是為了方便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語,並非作為限制之用,因此二者亦可互換使用,於此不加以限制。
由上述可知,第一定位機構71及擋止部122的相對位置關係界定了第一頂推機構51的移動區間S的範圍,而第一頂推機構51的移動區間S的大小的選擇,是可根據整體立式百葉簾1的各個元件(諸如:第一頂推機構51、簾體40、驅動機構20、擋光元件90等)的配置差異而有不同的選擇。以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為例,其移動區間S大致設定為繞傳動軸30的軸心的旋轉角度240度。而於其他 可能的實施例中,移動區間S可根據需求而設定為大於或小於240度的適當角度。此外,除了前述將擋止部122設於第一端蓋12外,於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擋止部122亦可設置於上樑10的其他元件上。例如,將擋止部設置於框體11或第一基座14上(圖未示),此時第一定位機構則配合擋止部的位置進行相對應的調整。於一些可能的實施例中,還可以省略第一定位機構的結構,並將擋止部直接設置於第一頂推機構的移動路徑上(圖未示),再通過擋止部與第一頂推機構的配合來界定出第一頂推機構的移動區間。
請再參閱圖5至圖10,第一離合器61以可與傳動軸30及第一頂推機構51連動的方式連接傳動軸30及第一頂推機構5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離合器61是以一體成形的方式接合於第一頂推機構51。但實際應用不以此為限,第一離合器61與第一頂推機構51也可為二獨立元件,二者之間再通過其他連接方式(諸如螺鎖、嵌卡等)可連動地連接。
接著說明第一離合器61的細部結構及其與其他部件的連接關係,請參閱圖6至圖10。第一離合器61概呈一中空圓柱,第一離合器61的齒輪座64與懸臂構件66相連並大致形成前述的中空圓柱。懸臂構件66具有一固定端662及一自由端664,固定端662連接於齒輪座64,自由端664遠離固定端662,使此懸臂構件66的自由端664可受操作地相對齒輪座64樞擺。於本實施例中,懸臂構件66的固定端662至自由端664的連線方向大致垂直於齒輪座64的軸向,且齒輪座64的軸向是可為但不限於平行長軸A方向,懸臂構件66的外周面與齒輪座64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前述的中空圓柱的外周面。此外,傳動軸30的軸桿32穿設於齒輪座64,齒輪座64的內周面具有一第一齒部642,第一齒部642嚙接於傳動軸30的環齒34,且懸臂構件66的內周面具有一第二齒部666鄰近自由端664,該第 二齒部666是可受操作並選擇性地嚙接於該環齒34,藉此使傳動軸30與第一離合器61產生連動。
請再參閱圖6至圖10、圖12及圖14。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至少部分容設於第一基座14的第一限位容室18內,第一限位容室18包含有一第一擴張段182、一限制段184及一第二擴張段186。限制段184位於第一擴張段182及第二擴張段186之間,且限制段184的內壁面大致鄰接於呈中空圓柱狀的第一離合器61的外周面。第一擴張段182及第二擴張段186的內壁面則與呈中空圓柱狀的第一離合器61的外周面具有一間隔距離。因此,當第一離合器61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使其懸臂構件66移動至限制段184時(如圖14所示),懸臂構件66的自由端664會受到傳動軸30與限制段184的壁面限制而無法產生樞擺,藉此可讓懸臂構件66的第二齒部666持續嚙接於傳動軸30的環齒34而維持連動的狀態。當第一離合器61受驅動而使懸臂構件66移動至第一擴張段182(如圖3所示)或第二擴張段186(如圖17所示)時,由於第一擴張段182或第二擴張段186與懸臂構件66之間具有前述的間隔距離,使懸臂構件66的自由端664有空間可以外張樞擺。當懸臂構件66的自由端664產生外張樞擺時,懸臂構件66的第二齒部666將與傳動軸30的環齒34脫離嚙接關係,進而使傳動軸30有空間可以讓環齒34相對第一齒部642脫離固定的嚙接關係(亦即傳動軸30可相對第一齒部642產生打滑現象),則傳動軸30與第一離合器61得以解除連動關係。換言之,第一離合器61解除與傳動軸30的連動關係僅會發生在懸臂構件66位於第一擴張段182及第二擴張段186的時候。
以上說明了第一離合器61與第一限位容室18的搭配關係,以下將更詳細說明第一離合器61、第一頂推機構51及第一限位容室18的運作方式。
再請參閱圖5至圖7、圖13及圖14,當該傳動軸30受驅轉而驅使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到頂推位置P3時(如圖13所示),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會同時移動至第一限位容室18的限制段184(如圖14所示),而使位於限制段184的懸臂構件66的樞擺受到限制。此時,若傳動軸30仍持續受到驅轉時,由於懸臂構件66的第二齒部666與傳動軸30的環齒34持續維持嚙接關係,因此第一離合器61將會發揮傳動作用,使得第一頂推機構51與傳動軸30持續保持連動關係,亦即第一頂推機構51可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繼續移動。
當該傳動軸30受驅轉而驅使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至第一定位位置P1(即,移動區間S的第一端),請參閱圖1至圖3。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會對應地移動至第一限位容室18的第一擴張段182。此時若傳動軸30持續受到相同方向的施力而被驅轉時,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的自由端664會於第一擴張段182中受力而產生外張樞擺,以使懸臂構件66的第二齒部666與傳動軸30的環齒34脫離嚙接關係。同時環齒34亦相對第一齒部642產生打滑現象,則第一離合器61不再發揮傳動作用,進而使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脫離連動關係。傳動軸30會因受驅動而持續旋轉,但第一頂推機構51則停留在第一定位位置P1(即,移動區間S的第一端)。
相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第一頂推機構51受驅使而移動至第二定位位置P2(即,移動區間S的第二端),如圖15至圖17所示,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會對應地移動至第一限位容室18的第二擴張段186,此時若傳動軸30持續受到同一方向的施力而被驅轉時,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的自由端664會於第二擴張段186中受力而產生外張樞擺,以使第一離合器61的第一齒部642和第二齒部666與傳動軸30的環齒34脫離嚙接關係,第一離合器61不再發揮傳動作用,進而使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脫離連動關係,傳動軸30會因受驅動而 持續旋轉,但第一頂推機構51則停留在第二定位位置P2(即,移動區間S的第二端)。
綜上所述,當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至第一定位位置P1(即,移動區間S的第一端)或第二定位位置P2(即,移動區間S的第二端)時,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會相應地移動至第一擴張段182或第二擴張段186,且第一離合器61不發揮傳動作用;而當第一頂推機構51於其他位置時,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會移動至限制段184,且第一離合器61發揮傳動作用。
於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限位容室18也可僅包含有第一擴張段182及限制段184,而無第二擴張段186的結構(圖未示)。此時僅有當第一頂推機構51受驅動而移動至移動區間S的第一端(即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至第一定位位置P1),且傳動軸30持續朝第一方向D1驅轉時,第一離合器61才會解除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之間的傳動關係;而當第一頂推機構51位於移動區間S的其他位置時,第一離合器61會持續發揮傳動作用。同理,於另外一些實施例中,限位容室18也可僅包含有限制段184及第二擴張段186(圖未示),此時,僅當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至移動區間S的第二端(即,第二定位位置P2),且傳動軸30持續朝第二方向D2驅轉時,第一離合器61才會解除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之間的傳動關係,而當第一頂推機構51位於移動區間S的其他位置時,第一離合器61會持續發揮傳動作用。
另外,第一離合器61的傳動作用的發生與否,除了上述通過第一限位容室18的第一擴張段182、限制段184及第二擴張段186來界定外,於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還可採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可選用定扭矩離合器,或稱安全離合器,其預設有一可承受的扭矩預定值,且其離合作用端視所承受的扭矩相比於該預定值而定,故此類定扭矩離合器的結構是可為但不限於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舉例來說,若以前述實施例中的第一離合器61的結構為例,亦即相同的 結構但為定扭矩離合器,則不一定要設置有第一限位容室18及其所包含的第一擴張段182、限制段184及第二擴張段186,而是預先設定懸臂構件所能承受的扭矩預定值,當傳動軸施加於此定扭矩離合器的扭矩低於該預定值時,傳動軸的環齒無法將懸臂構件的自由端頂推外張而產生樞擺,使傳動軸的環齒保持嚙接於第一離合器的第一齒部和第二齒部,此時定扭矩離合器會發揮傳動作用而使傳動軸及第一頂推機構維持連動關係;但當傳動軸所施加的扭矩高於該預定值時,例如第一頂推機構位於第一定位位置或第二定位位置時,第一定位機構的一側會抵靠於擋止部,由於第一定位機構與第一離合器不能產生相對移動,故於此時持續以相同方向轉動傳動軸,第一離合器會受制於不能移動的第一定位機構而保持於原處,而受力轉動的傳動軸之於第一離合器的扭矩將增加直至超過該預定值,於此同時懸臂構件的自由端將受傳動軸的環齒的推頂而外張樞擺,使得傳動軸的環齒不再嚙接於第一離合器的第一齒部和第二齒部,亦即第一離合器不再發揮傳動作用,進而使傳動軸及第一頂推機構解除連動關係。由於此類定扭矩離合器不需要與限位容室相互配合,因此可省略第一基座,再者,此類定扭矩離合器可通過調整齒輪座及懸臂構件的材質、形狀、尺寸等條件,來調整傳動作用發生與否的扭矩預定值。
請參閱圖4、圖5及圖13,本實施例的擋光元件90包含有一沿長軸A方向延伸且長度與上樑10相近的前遮板92,前遮板92的上端樞接於上樑10的框體11的前側,且可受操作地相對該縫隙2而於一遮光位置PL1(如圖1、圖2、圖15及圖16所示)及一透光位置PL2(如圖4及13所示)之間移動。此外,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及該些葉片44彼此相互間隔設置,以使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於遮光位置PL1及透光位置PL2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不會與該些葉片44相接觸,因而可避免擋光元件90與葉片44發生干涉的情況。
請再參閱圖5至圖7、及圖13,第一連接裝置81與第一頂推機構51對應設置,此第一連接裝置81包含有一前滑塊83,其以可在第一操作空間16移動的方式設置於第一操作空間16中,並位於第一頂推機構51及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之間。前滑塊83的一側抵接於第一頂推機構51的板形凸輪512的外輪廓,另一側則是抵接於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面向第一頂推機構51的一面上。
接著,請再參酌圖1至圖17,概略地說明傳動軸30、第一頂推機構51、第一連接裝置81及擋光元件90的搭配方式。
當第一頂推機構51受傳動軸30的驅動從(或鄰近)第一定位位置P1或第二定位位置P2往頂推位置P3(如圖13所示)移動時,第一頂推機構51的板形凸輪512會逐漸將前滑塊83朝上樑10的前側(遠離傳動軸30的方向)推移,前滑塊83在受到推移的過程會同時推動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由遮光位置PL1(或由靠近遮光位置PL1之處)往透光位置PL2樞轉。而當第一頂推機構51受傳動軸30的驅動而由頂推位置P3離開繼而朝向第一定位位置P1或第二定位位置P2移動時,第一頂推機構51的板形凸輪512將不再提供前滑塊83移動所需的動力,此時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會受重力作用逐漸從透光位置PL2往遮光位置PL1樞擺,並同時將前滑塊83朝上樑10的後側(朝向傳動軸30的方向)推移,直到前遮板92回到遮光位置PL1(如圖2及圖16所示)。
換言之,本實施例中,擋光元件90僅由遮光位置PL1往透光位置PL2樞轉時,是受到第一頂推機構51的驅動,但由透光位置PL2往遮光位置PL1樞轉時,則是受到自身重力的驅動,而非第一頂推機構51的驅動;但於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擋光元件的樞轉也可以完全由第一頂推機構所帶動,舉例來說,第一連接裝置的前滑塊的兩端可分別連接於擋光元件的內側及第一頂推機構 (圖未示),藉此當第一頂推機構受傳動軸的驅動而移動時,即可驅動前滑塊移動並由前滑塊同步帶動擋光元件移動,則擋光元件無論是從遮光位置往透光位置樞轉,或由透光位置往遮光位置樞轉時,都是由第一頂推機構來帶動。
此外,於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擋光元件90還可包含有一後遮板(圖未示)樞設於上樑10的框體11的後側,此時,第一連接裝置81則是還包含有一與該後遮板相配合的後滑塊84,通過前、後遮板的設置可更加提升阻絕光線自縫隙2通過的效果。由於後遮板及後滑塊84的設置及作動與前遮板92及前滑塊83相似,於此不再贅述。
再者,於一些實施例中,還能夠省略第一連接裝置的結構,讓第一頂推機構是可受操作地直接連接於擋光元件,而不通過第一連接裝置,如此不僅能減少整體零件的數量,降低倉儲的複雜性,同時仍可達成本發明的功效。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所示第一實施例的結構,接下來配合圖1至圖17進一步說明第一實施例的作動方式。
首先,如圖1及圖2所示,立式百葉簾1的簾體40的各葉片44是位於第一閉合位置,通過各葉片44的搭接而阻絕光線通過,此時的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並未受到第一頂推機構51及第一連接裝置81的帶動,因而前遮板92受到重力作用而自然下垂,並處於遮光位置PL1以遮蔽住縫隙2。接著,當使用者欲將簾體40調整至全透光狀態時,使用者僅需通過旋轉操作桿22來驅動傳動軸30進行轉動,傳動軸30在轉動的過程中,除了會帶動簾體40的葉片44進行旋轉外,同時還會帶動第一離合器61及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而第一頂推機構51的移動會連帶地驅動第一連接裝置81的前滑塊83移動,而前滑塊83的移動會驅動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移動,待葉片44受控制而移動到展開位置時(如圖4及圖13所示),第一頂推機構51也受帶動而移動到了頂推位置P3,並通過前滑塊83將前 遮板92推移到透光位置PL2,以使較多光線通過簾體40。此時,若使用者仍繼續朝相同方向轉動操作桿22,還可進一步將葉片44朝第二閉合位置翻轉(如圖15及圖16所示),第一頂推機構51則受傳動軸30的帶動自頂推位置P3往第二定位位置P2移動,而擋光元件90的前遮板92則受重力的帶動由透光位置PL2樞擺回遮光位置PL1,並再度遮蔽住縫隙2。
接著,若使用者仍持續朝相同方向轉動操作桿22以帶動傳動軸30轉動,且第一頂推機構51已經移動至第二定位位置P2,如圖16及圖17所示,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會從第一限位容室18的限制段184移動至第二擴張段186,位於第二擴張段186的懸臂構件66將受力而產生外張樞擺,如此一來,即便傳動軸30受驅動而持續相同方向轉動,第一離合器61也不會再發揮傳動作用,亦即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脫離傳動關係,則第一頂推機構51繼續停留在第二定位位置P2。
同理,接續前述操作,若使用者接著朝相反方向轉動操作桿22以帶動傳動軸30轉動,此時葉片44會受帶動從第二閉合位置移動至展開位置再移動至第一閉合位置,擋光元件90則對應地由遮光位置PL1移動至透光位置PL2再移動至遮光位置PL1,而第一頂推機構51則受帶動從第二定位位置P2移動至頂推位置P3再往第一定位位置P1移動;續請一併參閱圖2及圖3,待第一頂推機構51移動到第一定位位置P1,且使用者仍持續朝此相反方向轉動操作桿22時,由於第一離合器61的懸臂構件66已經從第一限位容室18的限制段184移動至第一擴張段182,而位於第一擴張段182的懸臂構件66受力而產生外張樞擺,如此即便傳動軸30受驅動而持續轉動,第一離合器61也不會再發揮傳動作用,使得傳動軸30與第一頂推機構51脫離傳動關係,並讓第一頂推機構51繼續停留在第一定位位置P1。
綜上可知,本發明的立式百葉簾1通過各該元件的配合,讓使用者通過驅動機構20操控葉片44旋轉的同時,還能同步帶動擋光元件90的移動,讓葉片44轉動至第一閉合位置及第二閉合位置時,擋光元件90會移動至遮光位置PL1以遮擋住縫隙2,而當葉片44轉動至展開位置時,擋光元件90會移動至透光位置PL2,以避免和葉片44發生干涉的情況。此外,本發明通過將第一離合器61設置於傳動軸30及第一頂推機構51之間的方式,還能有效避免傳動軸30的環齒34因為承受過大的扭矩而損壞或變形的情況。
此外,上樑10還可進一步包含第二端蓋13及第二基座15(如圖5所示),第二端蓋13設在框體11相對第一端蓋12的另一端,第二端蓋13與第二基座15之間界定出第二操作空間17,且第二基座15具有一第二限位容室19;再者,立式百葉簾1進一步包含第二頂推機構52、第二離合器62、第二定位機構72、及第二連接機構82,此第二頂推機構52、第二離合器62、第二定位機構72、及第二連接機構82與前述的第一頂推機構51、第一離合器61、第一定位機構71、及第一連接機構81是呈對稱地設置於上樑10的兩端,各機構及空間均與前述實施內容的配置關係相同。藉此,在上樑10的兩端將都具有與傳動軸30連動而可同步頂推擋光元件90向外樞擺的頂推機構,當葉片44受操作而翻轉成可容許光線通過的狀態,例如位於展開位置時,無論葉片44是否被進一步往一側或兩側集中堆疊,擋光元件90長軸方向的兩端都會同步受到傳動軸30、頂推機構(51、52),和連接裝置(81、82)的連動及撐持,使得擋光元件90的偏擺角度一致,不會產生傾斜。
【第二實施例】
圖18至圖27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立式百葉簾1A。
此立式百葉簾1A包含有:上樑10A、驅動機構20A、傳動軸30A、簾體40A、第一頂推機構51A、第一離合器61A、第一定位機構71A、第一連接裝置81A、及擋光元件90A;整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各構件的配置關係與第一實施例類似,上樑10A包含有第一端蓋12A及第一基座14A,第一離合器61A設置於第一基座14A及第一端蓋12A之間,第一頂推機構51A則與傳動軸30A可連動地連接,第一定位機構71A與第一離合器61A對應設置,第一連接裝置81A則位於擋光元件90A與第一頂推機構51A之間。
以下進一步具體說明第二實施例的構件配置。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51A與第一離合器61A,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二者都是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連接,在此同樣以一體成形的結合方式表示,但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51的二板形凸輪512、513是設置在第一離合器61所形成的中空圓柱的一底面(如圖10所示),而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頂推機構51A的凸輪512A則是設置於第一離合器61A所形成的中空圓柱的外周面(如圖24至圖26),此凸輪512A包含有二連接部514A,二連接部514A連接於第一離合器61A的齒輪座64A的外周面,且第一離合器61A的懸臂構件66A位於凸輪512A的二連接部514A之間。此外,如圖23至圖27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機構71A是設置於第一離合器61A所形成的中空圓柱的底面,並與第一端蓋12A的擋止部122A相互搭配,藉此界定出第一頂推機構51A的移動區間SA(如圖19及圖21所示)。
請參閱圖22及圖23,第一連接裝置81A包含有一從動座82A、二擺臂84A及二樞軸86A,從動座82A概呈一長方體並具有一沿長軸A方向貫穿的通孔822A,該通孔822A用以供第一頂推機構51A可轉動地容設其內,以使從動座82A可受第一頂推機構51A的凸輪512A的頂推而上下往復地移動;二樞軸86A分 別與二擺臂84A相搭配,樞軸86A穿設於擺臂84A且其二端分別接設於第一端蓋12A及第一基座14A,擺臂84A是可以樞軸86A為界概分成上段842A及下段844A,擺臂84A的上段842A勾卡於從動座82A的下緣,擺臂84A的下段844A末端是可操作地連接於擋光元件90A,藉此,當從動座82A受操作而向上移動時會一併帶動擺臂84A以樞軸86A為軸心進行外張樞擺,擺臂84A外張樞擺時,擺臂84A的下段844A會推抵於擋光元件90A的內側並將擋光元件90A往透光位置PL2推移(如圖21所示)。
接下來說明第二實施例的簾體40A與擋光元件90A之間的連動關係。
請參閱圖18及圖19,立式百葉簾1A的簾體40A的各葉片44A是位於第一閉合位置,通過各葉片44A的搭接而阻絕光線通過,此時的擋光元件90A並未受到第一頂推機構51A及第一連接裝置81A的帶動,因而擋光元件90A是藉由其重力作用而處於遮光位置PL1以遮蔽住縫隙2A。接著,當使用者欲將簾體40A調整至全透光狀態時,如圖20至圖23所示,使用者僅需通過旋轉操作桿22A來驅動傳動軸30A進行轉動,傳動軸30A在轉動的過程中,除了會帶動簾體40A的葉片44A進行旋轉外,同時還會帶動第一離合器61A及第一頂推機構51A移動,而第一頂推機構51A的移動會連帶地驅動第一連接裝置81A的從動座82A向上移動,進而驅使擺臂84A向外側樞擺,同時間擺臂84A樞擺時會推抵擋光元件90A使其移動,待葉片44A受控制而移動到展開位置時(如圖20所示),擋光元件90A也受擺臂84A的推抵而移動到了透光位置PL2。此時,若使用者繼續朝同方向轉動操作桿22A,還可進一步將葉片44A朝第二閉合位置翻轉(圖未示),第一頂推機構51A則受帶動自頂推位置P3A移開,從動座82A隨之向下移動,擺臂84A的上段842A則不再受到從動座82A的下緣限制而可自由樞擺,此時擋光元件90A 受重力的帶動由透光位置PL2再樞擺回遮光位置PL1,同時將擺臂84A的下段844A壓抵合攏,並再度遮蔽住縫隙2A,如圖19所示。
第二實施例的其他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及作動方式,例如:第一離合器61A的配置、一體設置的第一頂推機構51A與第一離合器61A的配合作動等,類同於第一實施例,且所能達成的功效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第三實施例】
如圖28至圖33所示,立式百葉簾的第一離合器及第一限位容室的結構及連接關係,還可具有其他變化,圖中揭示第三實施例的主要構件,包含有傳動軸30B、第一端蓋12B、第一基座14B、第一頂推機構51B、第一離合器61B和第一定位機構71B,各構件的配置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28至圖32,第一離合器61B包含有一齒輪座64B及一懸臂構件66B,齒輪座64B與懸臂構件66B相連並大致形成一中空圓柱,懸臂構件66B具有一自由端664B及一固定端662B,固定端662B連接於齒輪座64B,自由端664B遠離固定端662B,而使懸臂構件66B可受操作地相對齒輪座64B樞擺,於本實施例中,固定端662B至自由端664B的連線方向大致平行於齒輪座64B的軸向,固定端662B是位於遠離第一端蓋12B的位置而自由端664B是位於鄰接於第一端蓋12B的位置。傳動軸30B的軸桿32B穿設於齒輪座64B,齒輪座64B的內周面具有一第一齒部642B,第一齒部642B嚙接於傳動軸30B的環齒34B,且懸臂構件66B的內周面具有一第二齒部666B鄰近自由端664B,該第二齒部666B是可受操作並選擇性地嚙接於該環齒34B,藉此使傳動軸30B與第一離合器61B產生連動。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機構71B是設置於第一離合器61B所形成的中空 圓柱鄰接於第一端蓋12B的底面,且第一端蓋12B的內側面包含有與該第一定位機構71B相配合的擋止部122B。
再請參閱圖29至圖33,第一端蓋12B包含有與該第一離合器61B的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相對應地設置的第一限位容室18B。更具體來說,第一離合器61B的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至少部分容設於第一限位容室18B內,第一限位容室18B是為形成於第一端蓋12B的凹槽,此凹槽狀的第一限位容室18B的內壁具有第一擴張段182B、限制段184B及第二擴張段186B,限制段184B位於第一擴張段182B及第二擴張段186B之間,第一限位容室18B的限制段184B的內壁面大致鄰接於呈中空圓柱狀的第一離合器61B的外周面,而第一擴張段182B及第二擴張段186B的內壁面則與呈中空圓柱狀的第一離合器61B的外周面具有一間隔距離,因此當第一離合器61B受傳動軸30B的驅動而使其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移動至限制段184B時,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會受到傳動軸30B與限制段184B的壁面限制而無法產生樞擺,藉此可讓懸臂構件66B的第二齒部666B持續嚙接於傳動軸30B的環齒34B而維持連動的狀態;而當第一離合器61B受驅動而使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移動至第一擴張段182B或第二擴張段186B時,由於第一擴張段182B或第二擴張段186B與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之間具有前述的間隔距離,使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有空間可以外張樞擺,並在其產生外張樞擺時,懸臂構件66B的第二齒部666B將與傳動軸30B的環齒34B脫離嚙接關係,進而使傳動軸30B有空間可以讓環齒34B相對第一齒部642B脫離固定的嚙接關係(亦即傳動軸30B可相對第一齒部642B產生打滑現象),則傳動軸30B與第一離合器61B得以解除連動關係。換言之,第一離合器61B 解除與傳動軸30B的連動關係僅會發生在懸臂構件66B的自由端664B位於第一擴張段182B及第二擴張段186B的時候。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主要在於,第一離合器及第一限位容室的結構及連接關係,特別是第一離合器的懸臂構件的走向,但本實施例的第一離合器的傳動作用發生與否的機制,則與第一實施例相近似。
【第四實施例】
如圖34至圖37所示,立式百葉簾的第一離合器及傳動軸的結構及連接方式還可具有其他變化,圖中揭示第四實施例的主要構件包含傳動軸30C、第一端蓋12C、第一基座14C、第一頂推機構51C、第一離合器61C和第一定位機構71C,各構件的配置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34至圖37,傳動軸30C包含有一軸套34C及一軸桿32C,軸套34C以不可相對軸桿32C轉動的方式套設於軸桿32C,並具有一外齒結構342C;第一離合器61C包含有一座體63C,座體63C具有一內齒結構632C,軸套34C與座體63C對應設置,且軸套34C的外齒結構342C嚙接於座體63C的內齒結構632C,以使傳動軸30C及第一離合器61C可藉由軸套34C與座體63C的嚙接而連動。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機構71C是設置於座體63C鄰接第一端蓋12C的一側,且第一端蓋12C的內側面包含有與該第一定位機構71C相配合的擋止部122C。
類似於前述的定扭矩離合器,當傳動軸30C通過軸套34C施加於第一離合器61C的座體63C的扭矩高於一預定值時,例如第一頂推機構51C位於第一定位位置或第二定位位置時,第一定位機構71C的一側會抵靠於擋止部122C,由於第一定位機構71C與第一離合器61C不能產生相對移動,故於此時再 持續以相同方向轉動傳動軸30C,第一離合器61C受制於不能移動的第一定位機構71C而保持於原處,而受力轉動的傳動軸30C之於第一離合器61C的扭矩將增加直至超過該預定值,於此同時該軸套34C或該座體63C的至少其中之一會發生彈性變形,以使該外齒結構342C與該內齒結構632C之間出現跳齒打滑而暫時脫離嚙接關係,亦即第一離合器61C暫時不再發揮傳動作用,進而讓傳動軸30C與第一離合器61C之間產生相對轉動。相反地,若傳動軸30C通過軸套34C施加於第一離合器61C的座體63C的扭矩低於預定值時,例如第一定位機構71C並未抵靠於擋止部122C時,軸套34C的外齒結構342C與座體63C的內齒結構632C持續保持嚙接關係,第一離合器61C發揮傳動作用,使傳動軸30C與第一離合器61C同步轉動。
此外,為了讓離合作用發生的過程較為平滑順暢,軸套34C的外齒結構342C及座體63C的內齒結構632C的輪廓形狀是可為但不限於圓弧形,使二者在相對轉動而發生跳齒打滑的過程較為平順。
【第五實施例】
如圖38至圖41所示,立式百葉簾的傳動軸的軸套與第一離合器的座體的結構及連接關係可具有其他變化,圖中揭示第五實施例的各構件並詳細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的傳動軸30D包含有軸套34D及軸桿32D,軸套34D以不可相對軸桿32D轉動的方式套設於軸桿32D;第一離合器61D包含有座體63D,且軸套34D與座體63D對應設置。但本實施例的軸套34D不同於前述實施態樣,並不具有外齒結構,而是由圓弧周面取代之,第一離合器61D的座體63D也不具有內齒結構,而是由具有圓弧內壁面的凹槽取代之,且軸套34D是以緊配合的方式 套設於座體63D;當傳動軸30D通過軸套34D施加於第一離合器61D的座體63D的扭矩高於軸套34D與座體63D之間因靜摩擦力所產生的扭矩時,該軸套34D與該座體63D才會發生相對轉動,亦即此時的第一離合器61D不具有傳動作用。換言之,本實施例的扭矩預定值是由軸套34D與座體63D之間的靜摩擦力所產生者。
於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還可通過調整軸套34D與座體63D接觸面的材質來調整靜摩擦的力值大小,舉例來說,軸套34D及座體63D的接觸面都是硬質塑膠材質,與軸套34D及座體63D的接觸面都是軟質塑膠材質,及軸套34D的接觸面是軟質塑膠材質而座體63D的接觸面是硬質塑膠材質,三者所產生的靜摩擦力及扭矩值並不相同,也因此,使用者可因應立式百葉簾的尺寸、樣式等差異,通過調整材質的方式對扭矩值的設定進行調整。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的是,本發明於前述實施例中所披露的構成元件、各元件間的連接關係、及所能達成的功效等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舉凡未超脫本發明精神所作的簡易結構潤飾或變化,或與其他等效元件的更替,仍應屬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涵蓋的範疇。
1:立式百葉簾
10:上樑
102:容置空間
11:框體
12:第一端蓋
13:第二端蓋
14:第一基座
15:第二基座
16:第一操作空間
17:第二操作空間
18:第一限位容室
19:第二限位容室
20:驅動機構
22:操作桿
24:連接件
30:傳動軸
40:簾體
42:葉片夾
44:葉片
51:第一頂推機構
52:第二頂推機構
61:第一離合器
62:第二離合器
71:第一定位機構
72:第二定位機構
81:第一連接裝置
82:第二連接裝置
90:擋光元件
92:前遮板
A:長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立式百葉簾,包含:一上樑;一簾體位於該上樑下方,該簾體包含多個葉片,且該些葉片與該上樑之間具有一縫隙;一傳動軸位於該上樑,該些葉片可連動地連接於該傳動軸;一驅動機構設置於該上樑,且該驅動機構連接該傳動軸,以驅轉該傳動軸帶動該些葉片在一第一閉合位置及一第二閉合位置之間往復轉動,且在該第一閉合位置及該第二閉合位置之間界定有一展開位置;一第一頂推機構,是可受操作地連接該傳動軸,該第一頂推機構可受該傳動軸的驅動而於一移動區間往復移動;一擋光元件,是可受操作地連接該第一頂推機構,且該擋光元件可相對於該縫隙於一遮光位置及一透光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當該葉片位於該第一閉合位置及該第二閉合位置時,該擋光元件是位於該遮光位置以遮蔽該縫隙;當該葉片位於該展開位置時,該擋光元件受該第一頂推機構的帶動而移動至該透光位置;以及一第一離合器,是可連動地連接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頂推機構,使該第一頂推機構可受該傳動軸的驅動而於該移動區間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間往復移動,其中當該傳動軸朝一第一方向驅轉而使該第一 頂推機構移動至該移動區間的該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時,該第一離合器使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頂推機構脫離傳動關係,使該第一頂推機構停留於該移動區間的該第一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當該第一頂推機構位於該移動區間的該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而使該第一離合器的扭矩高於一預定值時,該第一離合器使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頂推機構脫離傳動關係。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傳動軸具有一軸桿及一由複數齒構成的環齒,各該齒沿該軸桿的軸向配置,且各該齒所構成的該環齒固定地圍設於該軸桿的周壁;該第一離合器包含有一齒輪座及一懸臂構件,該懸臂構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該固定端連接該齒輪座,該自由端遠離該固定端,使該懸臂構件可受操作地相對該齒輪座樞擺;該軸桿穿設該齒輪座,該懸臂構件具有一齒部,且該齒部可受操作地嚙接於該環齒,使該傳動軸與該第一離合器連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當該第一頂推機構位於該移動區間的該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時,該環齒推頂該懸臂構件使該自由端外張而產生樞擺,以使該第一離合器的該懸臂構件的該齒部與該傳動軸的該環齒脫離嚙接關係,且該傳動軸可相對該齒輪座轉動。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上樑包含有一限位容室,該限位容室包含有一第一擴張段及一限制段,該懸臂構件至少部分容設於該限位容室內; 當該第一頂推機構受驅動而於該移動區間的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第一離合器的該懸臂構件是位於該限制段而限制該懸臂構件的樞擺,使該懸臂構件的該齒部與該傳動軸的該環齒維持嚙接關係,以保持該傳動軸與該第一頂推機構之間的傳動關係;當該第一頂推機構受驅動而移動至該移動區間的該第一端,且該傳動軸仍朝該第一方向驅轉時,該懸臂構件是對應地位於該第一擴張段並於該第一擴張段中產生樞擺,使該懸臂構件的該齒部與該傳動軸的該環齒脫離嚙接關係,以解除該傳動軸與該第一頂推機構之間的傳動關係。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懸臂構件的該固定端至該自由端的連線方向垂直於該齒輪座的軸向。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懸臂構件的該固定端至該自由端的連線方向平行於該齒輪座的軸向。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上樑包含有一容置空間及一基座,該基座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限位容室設置於該基座並與該第一離合器的該懸臂構件相配合。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上樑包含有一框體、一端蓋及一容置空間,該端蓋設置於該框體的一端而構成該容置空間的一邊界,該限位容室設置於該端蓋的內側面並與該第一離合器的該懸臂構件相配合。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傳動軸包含有一軸套及一軸桿,該第一離合器包含有一座體,該軸套以不可相對該軸桿轉動的方式套設於該軸桿,且該軸套與該座體對應設置,使該軸桿與該座體可連動地連接;當該軸桿通過該軸套施加於該第一離合器的該座體的扭矩高於一預定值時,該軸套與該座體產生相對轉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當該傳動軸通過該軸套施加於該第一離合器的該座體的扭矩高於該預定值時,該軸套或該座體的至少其中之一發生彈性變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軸套具有一外齒結構,該座體具有一內齒結構,該外齒結構嚙接於該內齒結構,以使該傳動軸及該第一離合器藉由該軸套與該座體的嚙接而連動;當該傳動軸通過該軸套施加於該第一離合器的該座體的扭矩高於該預定值時,該軸套或該座體所發生的彈性變形使該內齒結構與該外齒結構脫離嚙接關係。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還包含有一定位機構與該第一頂推機構連動設置,該上樑包含有一擋止部,通過該定位機構與該擋止部的搭配以限制該第一頂推機構僅可於該移動區間往復移動。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第一頂推機構可受操作地連接於該擋光元件;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帶動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更包含有一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設置於該第一頂推機構及該擋光元件之間且可受操作地連接於該擋光元件;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推頂該連接裝置移動,進而帶動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連接裝置包含有一滑塊,該第一頂推機構是可連動地連接該滑塊;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推頂該滑塊移動,進而帶動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連接裝置包含有一從動座及一擺臂,該第一頂推機構是可連動地連接該從動座,該擺臂可受操作地且可相對該從動座樞擺地連接該從動座;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朝向該展開位置轉動時,該傳動軸驅轉該第一頂推機構以推頂該從動座移動,且該從動座的移動帶動該擺臂進行樞擺,進而推頂該擋光元件朝向該透光位置移動。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當該傳動軸帶動該葉片自該展開位置朝向該第一閉合位置或該第二閉合位置轉動時,該擋光元件受重力的帶動而自該透光位置朝向該遮光位置移動,並推頂該連接裝置移動。
  1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其中,該擋光元件及該些葉片彼此相互間隔設置,以使該擋光元件於該遮光位置及該透光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擋光元件不與該些葉片相接觸。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立式百葉簾,另包含一第二離合器及一第二頂推機構,該第二頂推機構連接於該第二離合器,並且該第一頂推機構及該第二頂推機構分別設於該傳動軸的兩側。
TW110117843A 2021-05-14 2021-05-14 立式百葉簾 TWI757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7843A TWI757179B (zh) 2021-05-14 2021-05-14 立式百葉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7843A TWI757179B (zh) 2021-05-14 2021-05-14 立式百葉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7179B true TWI757179B (zh) 2022-03-01
TW202244382A TW202244382A (zh) 2022-11-16

Family

ID=8171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7843A TWI757179B (zh) 2021-05-14 2021-05-14 立式百葉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717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78377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Control system for window shut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78377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Control system for window shutter
TWI697610B (zh) * 2017-09-11 2020-07-01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百葉窗之控制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4382A (zh)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3680B (zh) 用於建築開口之遮蓋件
JP6054531B2 (ja) カムピン旋回機構付きのブラインドのプーリーシステム
EP3461987B1 (en) Architectural-structure covering
TWI651462B (zh) 窗簾
TWI757179B (zh) 立式百葉簾
TW202122674A (zh) 窗簾和其致動系統
JP7340649B2 (ja) 縦型ブラインド
CN212271990U (zh) 百叶窗帘
EP1281832A2 (en) Actuation assembly for shutters inside double-glazing units
AU2017261476B2 (en) Light Blocking System for Vertical Blind
JP2021021311A (ja) 防火と日除けの一体化した窓
US5765307A (en) Window blind systems
JP5757524B2 (ja) ブラインドの連動機構
AU2018203752A1 (en)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feature having a bottom rail leveling mechanism
JP6992302B2 (ja) 遮断装置及び遮断装置の動作方法
KR102284763B1 (ko) 블라인드 개폐장치용 구동줄 안전 손잡이
JP3914515B2 (ja) 窓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複合建具
JP5055111B2 (ja) 縦型ブラインド
JP2009161910A (ja) 縦型ブラインド
JP2024041385A (ja) 縦型ブラインド
KR20160133823A (ko) 블라인드 장치
JP3815459B2 (ja) 複合建具
JP4543891B2 (ja) ブラインド装置
JP5734404B1 (ja) ブラインド内蔵サッシのスラット操作機構
JP2024077851A (ja) 縦型ブライン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