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414B - 面板型輸入裝置、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面板型輸入裝置、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414B
TWI502414B TW098100952A TW98100952A TWI502414B TW I502414 B TWI502414 B TW I502414B TW 098100952 A TW098100952 A TW 098100952A TW 98100952 A TW98100952 A TW 98100952A TW I502414 B TWI502414 B TW I5024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evice
type input
conductive
pair
panel ty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0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5141A (en
Inventor
Michiko Endo
Hideki Iwata
Fumio Takei
Takahiro Ka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Component Ltd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Component Ltd,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Component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5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4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面板型輸入裝置、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與面板型輸入裝置有關。本發明又與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有關。本發明又與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有關。
面板型輸入裝置係作為如下輸入裝置(或座標檢測裝置)而為一般所知:在具備個人電腦、行動資訊終端機(PDA)、自動存提款機(ATM)等之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中,操作者藉由使筆或手指接觸於面板表面的期望之位置,而指示顯示裝置中之二次元座標資料。尤其,可重疊設置於LCD(液晶顯示器)、PDP(電漿面板)、CRT(映像管)等顯示裝置的畫面之其本身具有透明構造的面板型輸入裝置,係以觸控面板之稱呼而被廣泛利用,近年來,亦實現了往具有行動電話功能之行動資訊終端裝置的搭載。
面板型輸入裝置之一型態的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係將一對透明之電極板以導電膜同夥可導通接觸而呈對向且分離的相對配置,相互作組合而構成,而一對透明之電極板係分別具有透明之絕緣基板與設於其表面的透明之導電膜。就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之輸入座標檢測方式而言,係以類比方式與數位方式為一般所知,類比方式係具有各電極板之導電膜在基板表面之概略全體形成為一樣的構成,數位方式係具有各電極板之導電膜在基板表面上分割為複數個帶狀部分的構成。類比方式之情形,一般在各電極板,於沿著其外緣之區域,正負一對之長方形電極(在本發明專利申請係稱為平行電極對)係作相互平行隔離而形成於導電膜之上,且連接於平行電極對之導線係形成於導電膜上的絕緣層上。在兩電極板之導電膜,經由導線及平行電極對往相互呈正交之方向施加電壓,在該狀態下,當操作者按壓(亦即,觸控輸入)一方之電極板的期望位置,使兩電極板之導電膜同夥作局部性導通接觸,則在按壓點測定依據各個導電膜的電阻值之分壓,而檢測出按壓點之座標。又,數位方式之情形,一對電極板係以各自之導電膜的複數個帶狀部分往相互呈正交之方向延伸之方式,作較準並組合。在兩電極板之導電膜,於複數個帶狀部分施加電壓,當操作者按壓(亦即,觸控輸入)一方之電極板的期望位置,使兩電極板之導電膜之帶狀部分同夥在該等之交叉點作導通接觸,則檢測出在交叉點的輸入。
又,面板型輸入裝置之其他一型態的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係具備1片透明之電極板而構成,而該透明之電極板係具有透明之絕緣基板與設於其表面的透明之導電膜。就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之輸入座標檢測方式而言,表面電容結合(surface capacitive)方式與投射型電容結合(projected capacitive)方式已為一般所知,表面電容結合方式係具有電極板之導電膜在基板表面之概略全體形成為一樣的構成,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係具有電極板之導電膜在基板表面上分割為複數個帶狀部分的構成。表面電容結合方式之情形係基本上僅具有1片電極板而構成。導電膜係被從其四角落之電極賦予全體一樣之電位,當操作者以手指接觸(亦即,觸控輸入)電極板之期望位置,則在觸控點產生電流,藉由四角落之電極的電流值之比率,而檢測出觸控點之座標。又,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的情形,係在1片電極板之兩面或2片電極板之對向面,以各自已被分割為複數個帶狀部分的一對導電膜往兩者之帶狀部分相互呈正交的方向延伸之方式,相互絕緣並作對向配置。在各個導電膜,於複數個帶狀部分施加電壓,當操作者以手指接觸(亦即,觸控輸入)電極板之期望位置,則在觸控點兩導電膜之間的靜電電容呈變化,從產生電容變化之帶狀部分的位置,檢測出觸控點之座標。
在上述先前之面板型輸入裝置方面,導電膜一般係使用氧化銦錫(ITO)等金屬氧化物,藉由真空蒸鍍法或濺鍍法等薄膜形成技術,而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相對於此,近年來,已有人提出具有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之導電膜的面板型輸入裝置。譬如專利文獻1係揭示,將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使用於導電膜之類比方式的電阻膜式觸控面板。又,專利文獻2係揭示,將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使用於導電膜之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再者,在專利文獻2係記載著表面電容結合方式與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之兩構成。無論在何種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之導電膜係具有如下優點:相較於ITO皮膜,耐衝擊性、書寫耐久性等較佳,且可藉由塗佈等簡便之方法形成。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823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5-527048號公報
如前述般,在先前之面板型輸入裝置方面,對設於基板之表面的導電膜,係在相同基板的表面或導電膜之表面形成特定輪廓的絕緣區域。譬如,在類比方式之電阻膜式觸控面板方面,沿著基板之外緣,用於配置連接於對向電極對之導線或接頭的絕緣層,係譬如藉由塗佈法或印刷法而在導電膜之上形成為特定輪廓。或是,亦有如下情形:沿著基板之外緣,將導電膜藉由蝕刻等作局部性除去,藉由此方式,而形成用於配置導線或接頭的絕緣區域。又,在數位方式之電阻膜式觸控面板、或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之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方面,將在基板之表面上已形成為一樣的導電膜藉由蝕刻等作局部性除去,藉由此方式,而形成導電膜之複數個帶狀部分、及將該等帶狀部分同夥作絕緣的絕緣區域。
在藉由塗佈法或印刷法而在導電膜之上形成絕緣層之手法方面,除變得需要絕緣層之材料之外,且以相當於絕緣層之厚度,面板型輸入裝置之厚度亦增加。又,在藉由將導電膜藉由蝕刻等作局部性除去而形成絕緣區域之手法方面,由於有必要準備蝕刻處理設備等之膜除去裝置,程序數亦增加,因此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成本有上昇傾向。尤其,在重疊設置於顯示裝置之畫面的觸控面板中,在藉由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而形成之絕緣區域存在於重疊於畫面之範圍內的構成方面,由於藉由導電膜之帶狀部分(亦即,檢測區域)與絕緣區域(亦即,非動作區域)之厚度或穿透率的差,而可辨識帶狀部分與絕緣區域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因而通過觸控面板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有降低的情形。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使用導電性聚合物於導電膜,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係使用導電性聚合物於導電膜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製造方法,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
本發明之進一步之其他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使用導電性聚合物於導電膜的面板型輸入裝置,該面板型輸入裝置係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
本發明之進一步之其他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該面板型輸入裝置係被作為觸控面板使用,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的問題,故可提高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作為其第1樣態係提供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具備各自具有基板與設於基板之表面的導電膜之一對電極板,一對電極板之各個之導電膜係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一對電極板係以使各自之導電膜相互可導通接觸地對向且分離之相對配置而組合;其特徵在於:一對電極板的各個之導電膜具備:單一之檢測區域,其係檢測觸控輸入;及非動作區域,其係鄰接於檢測區域而配置,具有比檢測區域之表面電阻率高之表面電阻率;在檢測區域形成用於施加電壓於導電膜的平行電極對,且在非動作區域形成連接於平行電極對的導線,非動作區域係將檢測區域與導線相互絕緣。
本發明作為其第2樣態係提供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具備各自具有基板與設於基板之表面的導電膜之一對電極板,一對電極板之各個之導電膜係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一對電極板係以使各自之導電膜相互可導通接觸地對向且分離之相對配置而組合;其特徵在於:一對電極板的各個之導電膜具備:複數個檢測區域,其係檢測觸控輸入;及非動作區域,其係鄰接於複數個檢測區域而配置,具有比複數個檢測區域之表面電阻率高之表面電阻率,而將複數個檢測區域相互絕緣;複數個檢測區域係在一對電極板之各個之導電膜中相互平行地延長,另一方面,在一對電極板之雙方的導電膜之間往相互交叉之方向延長。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形成導電膜之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該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一對電極板之任一方均為透明。
本發明作為其第3樣態係提供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具備相互絕緣而對面地配置之一對導電膜,一對導電膜之各個係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其特徵在於:一對導電膜之各個具備:複數個檢測區域,其係檢測觸控輸入;及非動作區域,其係鄰接於複數個檢測區域而配置,具有比複數個檢測區域之表面電阻率高之表面電阻率,而將複數個檢測區域相互絕緣;複數個檢測區域係在一對導電膜之各個中相互平行地延長,另一方面,在一對導電膜之間往相互交叉之方向延長。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一對導電膜設於對面地配置之一對基板之相互對向的表面,在一對導電膜之間係介有絕緣層。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一對導電膜係設於單一基板的兩面。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在一對導電膜之各個的複數個檢測區域與基板的表面之間,係設有包含無機系導電性物質的補助導電層。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形成導電膜之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該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在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一對導電膜之任一方均為透明。
本發明作為進一步之其他樣態係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顯示裝置、及重疊於顯示裝置之畫面而設置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特徵在於:面板型輸入裝置係上述第1~第3樣態之面板型輸入裝置。
作為本發明之其他樣態,進一步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係第1及第2樣態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係:準備一對電極板,在一對電極板之各個的導電膜之上,配置具有遮蔽部與穿透部的遮罩,通過遮罩之穿透部,對導電膜,照射紫外線,或使其接觸包含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的導電性控制劑,而使對應於穿透部之導電膜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與對應於遮蔽部之導電膜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相比係為增加,藉此而在一對電極板之各個的導電膜形成有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
作為本發明之其他樣態,進一步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係第3樣態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係:準備一對導電膜,在一對導電膜的各個之上,配置具有遮蔽部與穿透部的遮罩,通過遮罩之穿透部,對導電膜,照射紫外線,或使其接觸包含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的導電性控制劑,而使對應於穿透部之導電膜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與對應於遮蔽部之導電膜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相比係為增加,藉此而在一對導電膜的各個上形成有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
[發明之效果]
在具備一對電極板之與本發明有關的面板型輸入裝置方面,一對電極板之各個的導電膜本身係具有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而一對電極板係將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之導電膜設於基板之表面而成。基於此因,由於不進行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因此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基板上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
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係將一對電極板設為無論任一方均為透明之構成,藉由此方式,以相較低價可作為簡單構成之類比方式或數位方式的電阻膜式觸控面板而實現。在此一情形,由於不進行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故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的問題,可提高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又,如預先使形成導電膜之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藉由對導電膜照射紫外線則可迅速形成所需圖案之非動作區域,而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又,在與本發明有關的面板型輸入裝置方面,相互呈絕緣之一對導電膜本身係具有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而面板型輸入裝置係將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之一對導電膜相互作絕緣配置。基於此因,由於不進行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因此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導電膜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
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係將一對導電膜設為無論任一方均為透明之構成,藉由此方式,可作為穿透性及耐久性優異之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的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而實現。在此一情形,由於不進行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故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之境界線、或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可作視覺性識別的問題,可提高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又,藉由設於導電膜之複數個檢測區域與基板表面之間的補助導電層之導電功能,而實質上提高該等檢測區域之導電性。進而,如使形成導電膜之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藉由對導電膜照射紫外線則可迅速形成所需圖案之非動作區域,而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將上述面板型輸入裝置設置於顯示裝置之畫面上的與本發明有關的電子機器,係成為面板型輸入裝置之厚度小,且可以低成本製造。
根據與本發明有關之製造方法,係僅利用導電性聚合物之特性,對一對電極板之各個導電膜,經由遮罩而使紫外線或導電性控制劑發生作用,則可形成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基於此因,在先前之面板型輸入裝置中用於在基板上形成絕緣區域所進行的手法(亦即,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等手法),就變成無進行的必要。其結果為,可刪減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面板厚度,且可在基板上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又,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的問題。
又,根據與本發明有關之製造方法,係僅利用導電性聚合物之特性,對一對導電膜之各個,經由遮罩而使紫外線或導電性控制劑發生作用,則可形成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基於此因,在先前之面板型輸入裝置中為了形成絕緣區域所進行的手法(亦即,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等手法),就變成無進行的必要。其結果為,可刪減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面板厚度,且可在導電膜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又,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與非動作區域的問題。
以下,參考附圖,將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作詳細說明。跨全部圖式,針對對應之構成要素,賦予共通之參考符號。
參考圖式,圖1係將根據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10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平面圖;圖2係面板型輸入裝置10的模式圖性剖面圖;圖3係將面板型輸入裝置10的構成零件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平面圖;圖4係將面板型輸入裝置10的一部分放大,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剖面圖。面板型輸入裝置10係具有可應用於類比方式之電阻膜式觸控面板的構成。
面板型輸入裝置10具備:第1電極板16,其具有設於絕緣性之第1基板12與第1基板12之一表面12a的第1導電膜14;及第2電極板22,其具有設於絕緣性之第2基板18與第2基板18之一表面18a的第2導電膜20(圖2)。第1電極板16之第1基板12及第1導電膜14與第2電極板22之第2基板18及第2導電膜20,係各自具有以平面觀察相互呈約略同一之矩形輪廓。
在第1電極板16之第1導電膜14上,沿著其矩形輪廓之一對對向邊,呈電性連接於第1導電膜14之正負一對長方形的第1電極(亦即,第1平行電極對)24,係譬如藉由網版印刷法直接疊層而作圖案形成(圖3(a))。同樣的,在第2電極板22之第2導電膜20上,沿著其矩形輪廓之與第1平行電極對24位置不同之一對對向邊,呈電性連接於第2導電膜20之正負一對長方形的第2電極(亦即,第2平行電極對)26,係譬如藉由網版印刷法直接疊層而作圖案形成(圖3(b))。
在第1電極板16,個別連接於第1平行電極對24之一對第1導線28,係在絕緣於第1導電膜14之狀態下,譬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作圖案形成為特定輪廓。同樣的,在第2電極板22,個別連接於第2平行電極對26之一對第2導線30,係在絕緣於第2導電膜20之狀態下,譬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作圖案形成為特定輪廓。此等第1及第2導線28、30係在各電極板16、22上集結於特定部位,而連接於構成往未圖示之控制電路的連接部之接頭(譬如撓性印刷基板)32(圖1、圖2、圖4)。
第1電極板16與第2電極板22係以第1及第2導電膜14、20相互可作導通接觸而呈對向且分離之相對配置作組合,以如下狀態呈固定:藉由沿著兩導電膜14、20之外緣而設置為帶狀(在圖示之實施型態中為矩形框狀)之電性絕緣性的黏著劑層(譬如,兩面黏著帶)34(圖4),而相互疊合。此時,第1及第2導電膜14、20係相互之輪廓配置於實質上作整合的位置,連接於第1及第2導電膜14、20之第1及第2平行電極對24、26,係配置於相互呈90度不同的位置。
在面板型輸入裝置10中,第1及第2電極板16、22之第1及第2導電膜14、20無論何者均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極適合使用於第1及第2導電膜14、20之導電性聚合物,係譬如記載於已述之專利文獻1的聚噻吩系之導電性聚合物。尤其,在將面板型輸入裝置10作為其本身具有透明之構造的觸控面板而構成的情形,聚噻吩系聚合物在具有透明度之點上極適合。作為在面板型輸入裝置10可使用之其他導電性聚合物,可舉出聚苯胺、吡咯啶、聚乙烯二聚噻吩等。又,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之導電膜14、20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但以0.01~10μm為佳,如為0.1~1μm則更佳。如厚度未達0.01μm,則導電膜14、20之電阻有成為不穩定的情形,如厚度超出10μm,則有降低與基板12、18之密合性的情形。
作為本發明之特徵性構成,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之第1及第2導電膜14、20的各個係具備:單一之檢測區域36,其係檢測觸控輸入;及非動作區域38,其係鄰接配置於檢測區域36,具有比檢測區域36之表面電阻率更高之表面電阻率。在圖示之實施型態方面,沿著各導電膜14、20之外緣係形成矩形框狀(亦即,邊框狀)的非動作區域38,在非動作區域38之內側,係形成有占有各導電膜14、20之大部分的矩形輪廓的檢測區域36。然後,在檢測區域36,係形成有用於施加電壓於各導電膜14、20的平行電極對24、26,且在非動作區域38,係形成有連接於平行電極對24、26的導線28、30。在此一構成,非動作區域38係以檢測區域36與導線28、30相互絕緣之方式而發生作用。再者,為了確保如此之絕緣作用,如將各導電膜14、20之檢測區域36的表面電阻率(譬如,遵照JISK6911)譬如設定為500Ω/□(ohm/square)~1000Ω/□,將各導電膜14、20之非動作區域38的表面電阻率譬如設定為10000Ω/□以上即可。
黏著劑層34係沿著各電極板16、22之導電膜14、20的非動作區域38配置,與補助性之絕緣層40一起構成沿著第1及第2電極板16、22之外緣而延伸為帶狀(在圖示之實施型態中為矩形狀)的中間層42(圖4)。中間層42係亦作為間隔物而發揮功能,而其係規定並確保第1及第2電極板16、22之導電膜14、20同夥的分離距離D(圖2)。又,在無論任一方之電極板16、22(在圖中為第1電極板16)的導電膜14、20(在圖中為第1導電膜14)上,於檢測區域36內,電性絕緣性之複數個點間隔物44係以適當之分散配置作設置(圖4)。該等點間隔物44係以如下方式發生作用:抑制因各個電極板16、22之自重等的未預期之凹狀撓曲,而保持導電膜14、20間的間隙,另一方面,當無論任一方之電極板16、22於按壓力下呈變形時,容許位於按壓點之導電膜14、20同夥的局部性接觸。
面板型輸入裝置10係在藉由控制電路(未圖示)之控制下,對第1電極板16之第1導電膜14及第2電極板22之第2導電膜20,藉由交互在各自之第1及第2平行電極對24、26之間施加特定電壓而工作。在此狀態下,操作者譬如以筆或手指等按壓(亦即,觸控輸入)第2電極板22之第2基板18的外面期望位置,則在按壓點兩導電膜14、20係相互作導通接觸,在未施加電壓之側的導電膜14、20中,輸出依據各導電膜14、20之電阻值的分壓,而各導電膜14、20之電阻值係藉由按壓點之位置而決定。設於控制電路之處理部(未圖示)係藉由測定在兩導電膜14、20以此方式交互產生的分壓,而檢測出按壓點之二次元座標。
面板型輸入裝置10係作為觸控面板而構成,而其係可重疊設置於LCD(液晶顯示器)、PDP(電漿面板)、CRT(映像管)等顯示裝置46的畫面,且其本身具有透明構造(圖2)。或是,亦可將面板型輸入裝置10設為作為指向裝置而為一般所知之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構造。將面板型輸入裝置10作為透明之觸控面板而構成的情形,譬如,將第1電極板16設為經由黏合層48而鄰接配置於顯示裝置46之畫面的下側電極板,將其第1基板12從透明之玻璃板或樹脂板或樹脂薄膜形成,且將第1導電膜14從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形成。又,將第2電極板22設為藉由操作者作按壓操作的上側電極板,將其第2基板18從富於可撓性之透明樹脂薄膜形成,且將第2導電膜20從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形成。就第1及第2基板12、18之極適合的樹脂材料而言,可舉出聚碳酸酯、丙烯酸、聚對苯二甲酸乙烯酯(PET)等。
再者,在作為觸控面板而構成面板型輸入裝置10方面,亦可在第2電極板22之第2基板18的外面,配置用於樹脂薄膜素材之保護或顯示畫面之辨識性提高等的補助功能層50(圖4)。又,藉由將透明樹脂製之第2基板18從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PET薄膜形成,或將補助功能層50從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材料形成,則可實現如下耐紫外線性能優異之觸控面板:在作為製品之使用時,可從太陽光等之紫外線保護第1及第2導電膜14、20(尤其是各個檢測區域36)。如此之紫外線隔離效果係藉由羥苯、甲氧肉桂酸辛酯、麥素寧、奧克立林等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而確保。
接著,參考圖5之模式圖及圖6之流程圖,說明面板型輸入裝置10的製造方法之一例。首先,準備第1電極板16及第2電極板22,第1電極板16係已將第1導電膜14成膜於第1基板12之一表面12a,第2電極板22已將第2導電膜20成膜於第2基板18之一表面18a(步驟P1及P2)。就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之導電膜14、20的成膜方法而言,雖無特別限定,但譬如可採用旋轉塗佈法、滾筒塗佈法、棒塗佈法、浸泡塗佈法、輪轉凹印塗佈法、幕簾塗佈法、染色塗佈法、噴霧塗佈法、刮刀塗佈法、捏合塗佈法等塗佈法、或網版印刷法、噴霧印刷法、投射印刷法、凸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等印刷法。
面板型輸入裝置10為觸控面板的情形,譬如具有玻璃製之第1基板12的第1電極板16係在大面積之中間形成物的狀態下準備,將複數個點間隔物44譬如藉由網版印刷法以特定之分散配置,形成於其第1導電膜14的表面(步驟P3)。另一方面,具有透明樹脂薄膜製之第2基板18的第2電極板22係被切斷為特定之工作物件尺寸(步驟P4),接著,作用於將薄膜素材之變形除去的退火處理(步驟P5)。
接著,在第1及第2電極板16、22的第1及第2導電膜14、20之上,依序(或以同時並行)配置具有遮蔽部52及穿透部54的遮罩56。然後,通過遮罩56之穿透部54,使可改變導電性聚合物之表面電阻率的電阻率改變要素58對各導電膜14、20發生作用。在此,就電阻率改變要素58而言,可採用包含紫外線(準分子UV、雷射光等)、或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的導電性控制劑。電阻率改變要素58之具體例,係如後述。藉由電阻率改變要素58之作用,而使對應於遮罩56之穿透部54的導電膜14、20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比對應於遮蔽部52的導電膜14、20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增加,藉由此方式,而在第1及第2電極板16、22之各個導電膜14、20,形成前述檢測區域36及前述非動作區域38(以上為絕緣化處理步驟P6及P7)。
接著,在各導電膜14、20之檢測區域36及非動作區域38的特定位置,將平行電極對24、26及導線28、30,譬如從銀(Ag)膠藉由網版印刷法而形成特定圖案(步驟P8及P9)。然後,譬如對具有玻璃製之第1基板12的第1電極板16,將絕緣層40(圖4)譬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形成特定圖案(步驟P10),而絕緣層40係用於將導線28、30同夥及導線28、30與導電膜14、20之間作空間性絕緣。再者,在將銀膠圖案化之前,亦可將用於防止銀離子遷移的絕緣層形成於各導電膜14、20之非動作區域38(圖4)。另一方面,將具有透明樹脂薄膜製之第2基板18的第2電極板22起模為最終製品的形狀(步驟P11)。
接著,將第1電極板16與第2電極板22以前述特定之相對配置相互作組合,藉由黏著劑層34使其貼合固定(步驟P12)。接著,譬如將具有玻璃製之第1基板12的第1電極板16,藉由雷射切割等而成形為最終製品的形狀(步驟P13)。然後,將包含撓性印刷基板(FPC)等之接頭32(圖1),連接於第1及第2電極板16、22之導線28、30(步驟P14),藉由實施導通試驗(步驟P15),而完成面板型輸入裝置10。
具有上述構成之面板型輸入裝置10係僅利用導電性聚合物之特性,對第1及第2電極板16、22之各個導電膜14、20,經由遮罩56而使電阻率改變要素58發生作用,則可形成檢測區域36與非動作區域38。基於此因,在先前之面板型輸入裝置中為了在基板上形成絕緣區域所進行的手法(亦即,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等手法),就變成無進行的必要。基於此因,在面板型輸入裝置10方面,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基板上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
尤其,面板型輸入裝置10係以相較低價可作為簡單構成之類比方式的電阻膜式觸控面板而實現。在此一情形,由於不進行絕緣材料之塗佈或印刷、或導電膜之局部性除去,故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36與非動作區域38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36與非動作區域38的問題,可提高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10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再者,藉由電阻率改變要素58之作用而增加了表面電阻率的非動作區域38,係具有對鄰接之檢測區域36無法容易識別之外觀。將如此之面板型輸入裝置10設置於顯示裝置46之畫面上的電子機器59(圖2),係變成面板型輸入裝置10之厚度小,且可以低成本製造。
圖7係將根據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60作模式圖性顯示。面板型輸入裝置60係具有可應用於數位方式之電阻膜式觸控面板的構成,除基板上之導電膜的構成不同以外,具有與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樣的構成,基於此因,賦予對應之構成要素共通的參考符號,但省略其說明。
面板型輸入裝置60係具備:第1電極板62,其具有第1基板12及第1導電膜14;及第2電極板64,其具有第2基板18及第2導電膜20。第1及第2電極板62、64之第1及第2導電膜14、20係無論任一方均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第1及第2電極板62、64係以各自之導電膜14、20相互可作導通接觸而呈對向且分離之相對配置作組合,以未圖示之黏著劑層作相互固定。
第1及第2電極板62、64之各個導電膜14、20係具備:複數個檢測區域66,其係檢測觸控輸入;及非動作區域68,其係鄰接配置於該等檢測區域66,具有比複數個檢測區域66之表面電阻率更高之表面電阻率。在各電極板62、64之導電膜14、20中,複數個檢測區域66係無論任何者均具有約略同一之矩形帶狀的輪廓,以等間隔配置相互作平行延長。非動作區域68係具有:沿著各導電膜14、20之外緣而延伸為矩形框狀(亦即,邊框狀)的部分;及介在於隔鄰的檢測區域66之間,將該等檢測區域66作相互絕緣的長方形部分。在位於各電極板62、64之導電膜14、20的非動作區域68之矩形框狀部分,係形成有個別連接於各個檢測區域66之複數條導線70、72。在已將第1及第2電極板62、64作適正組合時,該等電極板62、64之複數個檢測區域66,係在兩導電膜14、20之間往相互呈正交之方向延長。
面板型輸入裝置60係在藉由控制電路(未圖示)之控制下,對第1及第2電極板62、64之導電膜14、20的複數個檢測區域66,藉由施加特定電壓而工作。在此狀態下,操作者譬如以筆或手指等按壓(亦即,觸控輸入)第2電極板64之第2基板18的外面期望位置,如按壓點包含於兩導電膜14、20之檢測區域66同夥的交叉區域之情形時,在兩導電膜14、20之間呈交叉配置的檢測區域66係在該當交叉區域相互作導通接觸。設於控制電路之處理部(未圖示)係從藉由導通接觸而產生電流的檢測區域66之組合,將按壓點之位置(檢測區域66同夥的交叉區域之位置)特定,檢測出位於按壓點之ON輸入。
具有上述構成之面板型輸入裝置60係藉由與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10之製造方法同樣的方法製造。此一情形,所使用之遮罩56的遮蔽部52及穿透部54,係具有對應於在面板型輸入裝置60所要求之檢測區域66及非動作區域68的配置、形狀及尺寸。
在具有上述構成之面板型輸入裝置60中,亦可發揮與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等之如下作用效果: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基板上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尤其,面板型輸入裝置60係將第1電極板62作為下側電極板,將其第1基板12從透明之玻璃板或樹脂板或樹脂薄膜形成,並將第1導電膜14從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形成,且將第2電極板64作為上側電極板,將其第2基板18從富於可撓性之透明樹脂薄膜形成,並將第2導電膜20從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形成,藉由此方式,以相較低價可作為簡單構成之數位方式的電阻膜式觸控面板而實現。在此一情形,亦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66與非動作區域68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66與非動作區域68的問題,可提高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60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
又,面板型輸入裝置60係與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樣,藉由設置於顯示裝置46之畫面上,則可構成面板型輸入裝置60之厚度小且可以低成本製造的電子機器59(圖2)。再者,面板型輸入裝置80為觸控面板的情形,係與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樣,藉由將透明樹脂製之第2基板18從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PET薄膜形成,或將依據需要而設於第2基板18之外面的補助功能層(未圖示),從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材料形成,則可實現如下耐紫外線性能優異之觸控面板:在作為製品之使用時,可從太陽光等之紫外線保護第1及第2導電膜14、20(尤其是各個檢測區域66)。
圖8係將根據本發明之第3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80作模式圖性顯示。面板型輸入裝置80係具有可應用於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之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構成,除導電膜之構成不同、及座標檢測手法不同以外,具有與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樣之構成。基於此因,賦予對應之構成要素共通的參考符號,但省略其說明。
面板型輸入裝置80具有相互絕緣而呈對面配置的第1及第2導電膜82、84。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係無論任一方均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在圖示之實施型態中,在呈對面配置的一對基板(亦即,第1及第2基板)12、18之相互呈對向的表面,係各自設有第1及第2導電膜82、84。然後,在相互呈對向之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間,作為另外構件之絕緣層(未圖示)係跨全體而介在著。再者,作為不同之構成,亦可在單一基板12之兩面各自設置第1及第2導電膜82、84。此一情形,在觸控輸入側之導電膜82、84,譬如可包覆著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PET薄膜製的保護薄片。
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各個係具備::複數個檢測區域86,其係檢測觸控輸入;及非動作區域88,其係鄰接配置於該等檢測區域86,具有比複數個檢測區域86之表面電阻率更高之表面電阻率。在各導電膜82、84中,複數個檢測區域86係無論任何者均具有約略同一之矩形帶狀的輪廓,以等間隔配置相互作平行延長。非動作區域88係具有:沿著各導電膜82、84之外緣而延伸為矩形框狀(亦即,邊框狀)的部分;及介在於隔鄰的檢測區域86之間,將該等檢測區域86作相互絕緣的長方形部分。在各導電膜82、84的非動作區域88之矩形框狀部分,係形成有個別連接於各個檢測區域86之複數條導線90、92。在已將第1及第2導電膜82、84配置於適正之相對位置時,該等導電膜82、84之複數個檢測區域86,係在兩導電膜82、84之間往相互呈正交之方向延長。
面板型輸入裝置80係在藉由控制電路(未圖示)之控制下,對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複數個檢測區域86,藉由施加特定電壓而工作。在此狀態下,操作者以手指接觸(亦即,觸控輸入)譬如第2基板18的期望位置,則位於在觸控點兩電膜82、84之檢測區域86同夥的交叉區域86a之靜電電容,係依據與指尖之距離而變化。設於控制電路之處理部(未圖示)係從藉由觸控輸入而在兩電膜82、84之間產生電容變化的檢測區域86之組合、及靜電電容之變化量,將觸控點之位置(檢測區域86同夥的交叉區域86a之位置)特定,檢測出觸控點之二次元座標。
接著,參考圖9之模式圖及圖10之流程圖,說明面板型輸入裝置80的製造方法之一例。首先,準備第1及第2電極板94、96,其係已各自將第1及第2導電膜82、84成膜於第1及第2基板12、18之一表面12a、18a(步驟Q1及Q2)。在此,面板型輸入裝置80為觸控面板之情形,如已在面板型輸入裝置10的製造方法之一例所述般,準備譬如具有玻璃製之第1基板12的第1電極板94(中間成形物)、及譬如具有透明樹脂薄膜製之第2基板18的第2電極板96(中間成形物)。又,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之導電膜82、84的成膜方法,係遵照已在面板型輸入裝置10的製造方法所述之方法。
接著,在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上,依序(或以同時並行)配置具有遮蔽部52及穿透部54的遮罩56。然後,通過遮罩56之穿透部54,使可改變導電性聚合物之表面電阻率的電阻率改變要素58(紫外線(準分子UV、雷射光等)或導電性控制劑)對各導電膜82、84發生作用。藉由電阻率改變要素58之作用,而使對應於遮罩56之穿透部54的導電膜82、84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比對應於遮蔽部52的導電膜82、84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增加,藉由此方式,而在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各個,形成前述檢測區域86及非動作區域88(以上為絕緣化處理步驟Q3及Q4)。
接著,在各導電膜82、84之非動作區域88的特定位置,將複數條導線90、92,譬如從銀(Ag)膠藉由網版印刷法而形成特定圖案(步驟Q5及Q6)。接著,在第1導電膜82上,跨全面形成絕緣層(觸控面板用途的情形為透明絕緣層)(步驟Q7)。然後,譬如將具有玻璃製之第1基板12的第1電極板94,藉由雷射切割等而成形為最終製品的形狀(步驟Q8);接著,將包含撓性印刷基板(FPC)等之接頭(未圖示)連接於導線90(步驟Q9)。另一方面,譬如將具有透明樹脂薄膜製之第2基板18的第2電極板96起模為最終製品的形狀(步驟P10)。接著,將第1電極板94與第2電極板96,以各自之檢測區域86同夥呈直角交叉之特定的相對配置相互作組合,將對面之兩導電膜82、84的全面,藉由黏著劑層(觸控面板用途的情形為透明黏著劑層)予以貼合固定(步驟Q11)。此時,將已形成於第2電極板96之導線92連接於接頭。然後,藉由實施導通試驗(步驟Q12),則完成面板型輸入裝置80。
在具有上述構成之面板型輸入裝置80中,亦可發揮與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等之如下作用效果:可刪減面板厚度,且可在基板上之所需位置以低成本形成所需圖案之絕緣區域。尤其,面板型輸入裝置80係將第1電極板94作為下側電極板,將其第1基板12從透明之玻璃板或樹脂板或樹脂薄膜形成,並將第1導電膜82從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形成,且將第2電極板96作為上側電極板,將其第2基板18從富於可撓性之透明樹脂薄膜形成,並將第2導電膜84從透明之導電性聚合物形成,藉由此方式,可作為穿透性及耐久性優異之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的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而實現。在此一情形,亦可解決可辨識檢測區域86與非動作區域88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86與非動作區域88的問題,可提高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80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
又,面板型輸入裝置80係與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樣,藉由設置於顯示裝置46之畫面上,則可構成面板型輸入裝置80之厚度小且可以低成本製造的電子機器59(圖2)。再者,面板型輸入裝置80為觸控面板的情形,係與面板型輸入裝置10同樣,藉由將透明樹脂製之第2基板18從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PET薄膜形成,或將依據需要而設於第2基板18之外面的補助功能層(未圖示),從具有紫外線隔離效果之材料形成,則可實現如下耐紫外線性能優異之觸控面板:在作為製品之使用時,可從太陽光等之紫外線保護第1及第2導電膜82、84(尤其是各個檢測區域86)。
圖11係顯示面板型輸入裝置80的變形例中之第1及第2電極板94、96的構成。在此變形例中,在形成於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各個的複數個檢測區域86、與第1及第2基板12、18的表面12a、18a之間,係設有包含無機系導電性物質(譬如氧化銦錫(ITO)、金(Au)、奈米碳管等)的補助導電層98(圖11(c))。補助導電層98係譬如藉由與先前之觸控面板中之ITO膜的形成方法(薄膜形成技術)同樣的方法,在第1及第2基板12、18的表面12a、18a,以與各導電膜82、84的檢測區域86約略同一的圖案形成薄膜狀。
根據圖示之變形例的構成,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複數個檢測區域86的導電性,係藉由接觸於該等檢測區域86之約略全體的補助導電層98之導電功能而實質上提高(亦即,檢測區域86的表面電阻率降低)。基於此因,此一構成係在各個檢測區域86以相對較細之帶狀圖案形成的情形(譬如,將面板型輸入裝置80作為投射型電容結合方式之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使用的情形),可防止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之檢測區域86的起因於其本身之形狀的導電性降低(亦即,表面電阻率上昇),因此特別有利。
具備根據圖示之變形例的第1及第2電極板94、96之面板型輸入裝置80,係可藉由與參考圖9及圖10所說明之製造方法約略同一之順序而製造。具體而言,首先,準備第1及第2電極板94、96(中間成形物),其係在第1及第2基板12、18之一表面12a、18a,以與最終可獲得之檢測區域86略同一之圖案將複數個補助導電層98成膜,且以覆蓋該等補助導電層98之方式而將第1及第2導電膜82、84成膜而成。在此,由於相較於由薄膜形成技術而成膜的補助導電層98,藉由塗佈法或印刷法而成膜的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係具有極大的厚度,因此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表面係成為約略平坦。
接著,在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上,依序(或以同時並行)將具有遮蔽部52及穿透部54的遮罩56,以遮蔽部52對補助導電層98使兩者之輪廓整合並正對之方式,作定位配置。然後,通過遮罩56之穿透部54,使可改變導電性聚合物之表面電阻率的電阻率改變要素58(紫外線(準分子UV、雷射光等)或導電性控制劑)對各導電膜82、84發生作用,而使對應於遮罩56之穿透部54的導電膜82、84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比對應於遮蔽部52的導電膜82、84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增加(圖11(b))。藉由此方式,而在第1及第2導電膜82、84之各個,形成重疊於補助導電層98之檢測區域86及其周圍之非動作區域88(圖11(c))。
在以如此方式所製作之第1及第2電極板94、96方面,由於局部性形成於第1及第2基板12、18之表面12a、18a的補助導電層98之全體係與其周圍之表面12a、18a一起,藉由第1及第2導電膜82、84而覆蓋,因此,即使第1及第2電極板94、96為透明之情形,補助導電層98本身並不變得顯眼。基於此因,在使用此等第1及第2電極板94、96所製造之觸控面板用途的面板型輸入裝置80方面,並不會有如下情形:可辨識檢測區域86(包含補助導電層98)與非動作區域88之境界線、或可視覺性識別檢測區域86與非動作區域88;因此通過面板型輸入裝置80之顯示畫面的辨識性變得優異。
在根據本發明之良好之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10、60、80方面,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形成第1導電膜14、82及第2導電膜20、84之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而其係藉由光(尤其,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根據此一構成,在前述製造方法中,取代如下作法,而藉由通過遮罩56之穿透部54,將光(尤其,紫外線)照射於各導電膜14、20、82、84,在與使用導電性控制劑的情形同等之電阻率改變作用之下,可在導電膜14、20、82、84更加迅速形成所需圖案之非動作區域38、68、88,而該作法係:將包含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的導電性控制劑作為電阻率改變要素58而使用。
在上述構成中,就藉由光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的添加劑而言,可採用過氧化苯甲醯基、過氧化1-丁基及過氧化二異丙苯等各種有機過氧化物。又,就藉由光之照射而變性為鹼性物質的添加劑而言,可採用三苯甲醇、苯甲基氨基甲酸酯及苯偶姻氨基甲酸酯等氨基甲酸酯類、o-胺甲醯基羥基醯胺、o-胺甲醯基肟、芳香族磺醯胺、α-內醯胺及N-(2-烯丙基乙炔基)醯胺等醯胺以及其他醯胺、肟酯、α-氨基苯乙酮、鈷錯體等。尤其,以使用如下者為佳:2-硝基苯甲基環六硝氨基甲酸酯、三苯甲醇、o-胺甲醯基羥基醯胺、o-胺甲醯基肟、[[(2,6-二硝基苯甲基)羥基]羰基]環六硝胺、雙[[(2-二硝基苯甲基)羥基]羰基]己烷1,6二胺、4-(甲硫基苯甲醯基)-1-甲基-1-嗎啉乙烷、(4-嗎啉苯甲醯基)-1-苯甲基-1-二甲基氨基丙烷、N-(硝基苯甲基羥基羰基)吡咯啶、六氨絡高鈷(III)三羥甲氨基甲烷(三苯基甲基硼酸鹽)、2-苯甲基-2-二甲氨基-1-(4-嗎啉苯基)-丁酮等。
為了使與本發明有關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作用效果更加明確,以下,參考圖12及13,將發明者所進行之實驗的內容作說明。
[實驗1]
作為面板型輸入裝置10之電極板16、22的樣本,而準備電極板(50mm×60mm),其係將包含聚噻吩系導電性聚合物(PEDOT/PSS)之導電膜(厚度100nm)包覆於包含PET薄膜之基板(厚度188μm)而構成。此電極板的導電膜之初期表面電阻率(譬如遵照JISK6911)為653Ω/□(ohm/square)。對此電極板使用紫外線照射機UVC-02516(USHIO電機有限公司),藉由高壓水銀燈,將包含波長245nm之峰值波長365nm、放射照度1000mW/cm2 之紫外線,在含有臭氧0.1ppm~100ppm之空氣中,從垂直方向以掃描速度0.67m/min照射於導電膜之表面。1次之掃描所照射的紫外線之照射光量(設為單位光量)為3856mJ/cm2 。圖12係顯示將此單位光量反覆照射後之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之變化樣態。又,圖13係顯示在此實驗所使用之紫外線的光譜。
如圖12所示般,證明了藉由紫外線之照射則使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增加。在此,在面板型輸入裝置10之電極板16、22的導電膜14、20方面,如非動作區域38之表面電阻率為檢測區域36之表面電阻率的10倍以上的話,就不會產生實用上的問題。基於此因,從圖12可理解,藉由將照射光量為12000mJ/cm2 以上之紫外線,經由遮罩56(圖5)而照射於第1及第2導電膜14、20,則可製作第1及第2電極板16、22。
[實驗2]
對上述電極板的樣本,藉由經由遮罩56(圖5)使導電性控制劑接觸於導電膜,而使導電膜之期望區域的表面電阻率增加,則可形成可作為面板型輸入裝置10之電極板16、22的導電膜14、20使用的表面電阻率不同的2種區域,而該導電性控制劑係從包含次亞氯酸、氯酸、硝酸、亞硝酸、硫酸、亞硫酸等氧化性試藥、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氨、氫氧化四乙氨等鹼性試藥之群所選擇。尤其,以10%之氫氧化鈉溶液作為主成分的鹼性試藥係具有優異電阻率增加作用,藉由使其接觸於導電膜60秒以上,則可使導電膜之期望區域的表面電阻率充分增加至所需。圖14係顯示此使用此鹼性試藥時之接觸時間與導電膜之表面電阻率的關係。
[實驗3]
在上述電極板的樣本方面,係準備如下導電膜:在聚噻吩系導電性聚合物(PEDOT/PSS)中含有3%過氧化苯甲醯基。此電極板之導電膜的初期表面電阻率(譬如遵照JISK6911)為698Ω/□(ohm/square)。對此電極板使用與實驗1相同之裝置,藉由高壓水銀燈,將峰值波長365nm、放射照度1000mW/cm2 之紫外線,從垂直方向以掃描速度5m/min照射於導電膜之表面。1次之掃描所照射的紫外線之照射光量(設為單位光量)為500mJ/cm2 。圖15係顯示將此單位光量反覆照射後之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之變化樣態。如圖15所示,證明了藉由紫外線之照射則使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增加。
10、60、80...面板型輸入裝置
12...第1基板
14、82...第1導電膜
16、62、94...第1電極板
18...第2基板
20、84...第2導電膜
22、64、96...第2電極板
24...第1平行電極對
26...第2平行電極對
28...第1導線
30...第2導線
36、66、86...檢測區域
38、68、88...非動作區域
52...遮蔽部
54...穿透部
56...遮罩
58...電阻率改變要素
59...電子機器
70、72、90、92...導線
98...補助導電層
圖1係將根據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平面圖。
圖2係將根據具備圖1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電子機器,沿著圖1之線II-II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剖面圖。
圖3係圖1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構成要素之平面圖,(a)顯示第1電極板、及(b)顯示第2電極板。
圖4係將圖1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一部分放大,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剖面圖。
圖5係說明根據用於製造圖1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製造方法之主要步驟之圖。
圖6係包含圖5之步驟的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7係將根據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作模式圖性顯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將根據本發明之第3實施型態的面板型輸入裝置作模式圖性顯示之立體圖。
圖9係說明根據用於製造圖8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製造方法之主要步驟之圖。
圖10係包含圖9之步驟的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11(a)-(c)係圖8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變形例之構成之圖、且係用於說明其製造方法的主要步驟之圖。
圖12係顯示藉由紫外線照射之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之變化樣態之圖。
圖13係顯示在圖12之實驗所使用的光譜之圖。
圖14係顯示鹼性試藥之接觸時間與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的關係之圖。
圖15係顯示藉由紫外線照射之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之變化樣態之圖。
14...第1導電膜
16...第1電極板
20...第2導電膜
22...第2電極板
24...第1平行電極對
26...第2平行電極對
28...第1導線
30...第2導線
36...檢測區域
38...非動作區域

Claims (15)

  1. 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包含將具有導電性聚合物之導電膜設於基板之表面而成之一對電極板,該一對電極板係以使各自之前述導電膜相互可導通接觸地對向且分離之相對配置而組合;其特徵在於:前述一對電極板的各個之前述導電膜構成檢測觸控輸入之檢測區域,且包括非動作區域,該非動作區域係以鄰接於該檢測區域之位置的前述導電性聚合物之表面電阻率成為比該檢測區域之表面電阻率高之方式,進行絕緣化處理而形成;在前述檢測區域之上的兩端位置,形成用於施加電壓於前述檢測區域之相互平行的一對電極;在前述非動作區域之上形成連接於前述電極的導線;前述檢測區域與前述導線相互電性絕緣。
  2. 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包含將具有導電性聚合物之導電膜設於基板之表面而成之一對電極板,該一對電極板係以使各自之前述導電膜相互可導通接觸地對向且分離之相對配置而組合;其特徵在於:前述一對電極板的各個之前述導電膜構成檢測觸控輸入之複數個檢測區域,且包括非動作區域,該非動作區域係以鄰接於該複數個檢測區域之位置的前述導電性聚合物之表面電阻率成為比該複數個檢測區域之表面電阻率高之方式,進行絕緣化處理而形成,且該非動作區域將該複數個檢測區域相互絕緣; 前述複數個檢測區域係在前述一對電極板之各個之前述導電膜中相互平行地延長,另一方面,在前述一對電極板之雙方的前述導電膜之間往相互交叉之方向延長。
  3. 如請求項1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該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4. 如請求項2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該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一對電極板中之任一方均為透明。
  6. 一種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係包含相互絕緣而對面地配置之一對導電膜,該一對導電膜之各個係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而形成;其特徵在於:前述一對導電膜之各個構成檢測觸控輸入之複數個檢測區域,且包括非動作區域,該非動作區域係以鄰接於該複數個檢測區域之位置的前述導電性聚合物之表面電阻率成為比該複數個檢測區域之表面電阻率高之方式,進行絕緣化處理而形成,且該非動作區域將該複數個檢測區域相互絕緣;前述複數個檢測區域係在前述一對導電膜之各個中相互平行地延長,另一方面,在前述一對導電膜之間往相互交叉之方向延長。
  7. 如請求項6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一對導電膜係設於對面地配置之一對基板的相互對向之表面,在前述一對導電膜之間係介有絕緣層。
  8. 如請求項6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一對導電膜係設於單一基板的兩面。
  9. 如請求項7或8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在前述一對導電膜之各個之前述複數個檢測區域與前述基板的表面之間,設置包含無機系導電性物質之補助導電層。
  10. 如請求項6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形成前述導電膜之前述導電性聚合物含有添加劑,該添加劑係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變性為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
  11. 如請求項6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一對導電膜之任一方均為透明。
  12. 一種電子機器,其包含顯示裝置、及重疊於該顯示裝置之畫面而設置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係如請求項5之面板型輸入裝置。
  13. 一種電子機器,其包含顯示裝置、及重疊於該顯示裝置之畫面而設置之面板型輸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面板型輸入裝置係如請求項11之面板型輸入裝置。
  14. 一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製造方法;其 在前述一對電極板之各個的前述導電膜之上,配置具有對應於前述檢測區域之遮蔽部與對應於前述非動作區域之穿透部的遮罩;通過前述遮罩之前述穿透部,對前述導電膜,照射紫外線,或使其接觸包含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之導電性控制劑,而使與前述穿透部對應之前述導電膜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相較於與前述遮蔽部對應之前述導電膜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為增加,藉此在前述一對電極板之各個的前述導電膜上形成前述檢測區域與前述非動作區域。
  15. 一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如請求項6之面板型輸入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在前述一對導電膜的各個之上,配置具有對應於前述檢測區域之遮蔽部與對應於前述非動作區域之穿透部的遮罩;通過前述遮罩之前述穿透部,對前述導電膜,照射紫外線,或使其接觸包含氧化性物質及鹼性物質中任一方的導電性控制劑,而使與前述穿透部對應之前述導電膜之一區域的表面電阻率相較於與前述遮蔽部對應之前述導電膜之其他區域的表面電阻率為增加,藉此在前述一對導電膜的各個上形成前述檢測區域與前述非動作區域。
TW098100952A 2008-02-08 2009-01-12 面板型輸入裝置、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 TWI502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8965 2008-02-08
JP2008155984A JP5063500B2 (ja) 2008-02-08 2008-06-13 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5141A TW200945141A (en) 2009-11-01
TWI502414B true TWI502414B (zh) 2015-10-01

Family

ID=4093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0952A TWI502414B (zh) 2008-02-08 2009-01-12 面板型輸入裝置、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847392B2 (zh)
JP (1) JP5063500B2 (zh)
KR (1) KR101037731B1 (zh)
TW (1) TWI502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0730A (ja) * 2008-07-14 2010-01-28 Fujitsu Component Ltd 入力検出回路、入力検出方法、入力検出プログラム、及び入力検出装置
JP2010224658A (ja) * 2009-03-19 2010-10-07 Smk Corp 操作入力装置
CN101995988B (zh) 2009-08-19 2012-08-1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2043502A (zh) * 2009-10-15 2011-05-04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21340B1 (ko) * 2009-10-23 2016-05-16 엠-솔브 리미티드 정전 용량성 터치 패널들
KR20110083381A (ko) * 2010-01-14 2011-07-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입력장치
KR101148450B1 (ko) * 2010-03-02 2012-05-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대화면 터치 스크린
US8604332B2 (en) * 2010-03-04 2013-12-10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atings includ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wire composi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TW201203041A (en) * 2010-03-05 2012-01-16 Canatu Oy A touch sensitive film and a touch sensing device
KR101140920B1 (ko) * 2010-04-21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TW201205383A (en) * 2010-05-31 2012-02-01 Wintek Corp Touch-sensitive device
TWI409688B (zh) * 2010-05-31 2013-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觸摸面板及應用該觸摸面板的觸摸輸入裝置
KR101109312B1 (ko) * 2010-06-21 2012-01-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2008676A (ja) * 2010-06-23 2012-01-12 Panasonic Corp 電子書籍表示装置
KR20120010485A (ko) * 2010-07-26 2012-02-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
KR101153389B1 (ko) * 2010-09-27 2012-06-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스크린 어셈블리
TWM405012U (en) * 2010-10-14 2011-06-01 Li Invest Co Ltd De Resistance-type touch panel
CN102463715B (zh) * 2010-10-29 2014-03-26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1194529B1 (ko) * 2010-11-29 2012-10-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저항막방식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2074059A1 (ja) 2010-12-02 2012-06-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094151B1 (ko) * 2011-03-03 2011-12-14 에쓰이에이치에프코리아 (주) 터치스크린용 투명 회로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US8773391B2 (en) * 2011-03-08 2014-07-08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Resistive multi-tou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ouched points of the resistive multi-touch device thereof
CN102799294A (zh) * 2011-05-26 2012-11-2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US9019219B2 (en) * 2011-07-11 2015-04-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ouch screen panel
CN103827791B (zh) * 2011-09-30 2017-08-29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精细间距互连器的柔性触摸传感器
JP2013097877A (ja) * 2011-10-28 2013-05-20 Polymatech Co Ltd 透明導電基板並びに透明導電基板を有する静電センサー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US8541849B2 (en) 2012-02-14 2013-09-24 Genia Technologies, Inc. Noise shielding techniques for ultra low current measurements in biochemical applications
US9911550B2 (en) * 2012-03-05 2018-03-06 Apple Inc. Touch sensitive device with multiple ablation fluence values
JP2013218518A (ja) * 2012-04-09 2013-10-24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
US9210810B2 (en) * 2012-07-12 2015-12-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flexible devices
JP2015222456A (ja) * 2012-09-19 2015-12-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JP5607697B2 (ja) 2012-10-16 2014-10-15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電子機器
CN103076938A (zh) * 2013-01-30 2013-05-01 福建科创光电有限公司 采用透明材料搭桥的一体化电容感应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TW201439829A (zh) * 2013-04-01 2014-10-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N104111759B (zh) * 2013-04-18 2017-07-04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102088416B1 (ko) * 2013-04-19 2020-03-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표시 장치
KR102110968B1 (ko) * 2013-11-18 2020-05-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369805B2 (ja) * 2013-12-24 2018-08-08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タッチジェスチャー検知プログラム
US9673150B2 (en) * 2014-12-16 2017-06-06 Nxp Usa, Inc. EMI/RFI shielding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s
KR102283921B1 (ko) * 2015-01-09 2021-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패널
KR102312314B1 (ko) * 2015-01-28 2021-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707002B1 (ko) * 2015-03-04 2017-02-15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복합 감지형 센서 및 제조방법
JP6297745B2 (ja) * 2015-03-25 2018-03-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基板を備えた静電容量センサ
JP2017126196A (ja) * 2016-01-14 2017-07-2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操作装置
DE102019107423B4 (de) * 2019-03-22 2021-04-22 Pas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ensorvorrichtung, Sensorvorrichtung, Bedienblende und Haushaltsgerä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5977A (en) * 1998-02-19 2000-04-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atterning conductive polyaniline films
US20050076824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Cross Elisa M. Resistive touch screen incorporating conductive polymer
EP1986084A1 (en) * 2007-04-27 2008-10-29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Conductor pattern structure of capatitive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3390B2 (en) * 2001-03-23 2004-01-06 Eturbotouch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linearization pattern
US7477242B2 (en) 2002-05-20 2009-01-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with conductive polymer
KR100699043B1 (ko) * 2002-09-03 2007-03-23 니폰샤신인사츠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층 부착 터치패널
KR100451773B1 (ko) * 2002-11-20 2004-10-0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저항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US8068186B2 (en) * 2003-10-15 2011-11-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conductor touch screen having improved optics
JP4895482B2 (ja) * 2003-11-27 2012-03-1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72259A (ja) 2004-04-08 2007-10-18 Gunze Ltd 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WO2006124055A2 (en) * 2004-10-12 2006-11-23 Nanosys, Inc. Fully integrated organic layered processes for making plastic electronics based on conductive polymers and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US7781047B2 (en) 2004-10-21 2010-08-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olymeric conductor donor and transfer method
JP2006127074A (ja) * 2004-10-28 2006-05-18 Fujitsu Ltd 抵抗膜式座標入力装置
JP2006185675A (ja) 2004-12-27 2006-07-13 Fujikura Ltd 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592277A1 (en) * 2004-12-27 2006-07-06 Fujikura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4583917B2 (ja) 2004-12-27 2010-11-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透明導電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580799B2 (ja) 2005-03-29 2010-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電性可変組成物、導電性可変積層体、導電性パターン形成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
JP2007128280A (ja) * 2005-11-04 2007-05-24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座標入力装置用導電シート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座標入力装置
US8421755B2 (en) * 2006-01-17 2013-04-16 World Properties, In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integral EL backligh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5977A (en) * 1998-02-19 2000-04-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atterning conductive polyaniline films
US20050076824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Cross Elisa M. Resistive touch screen incorporating conductive polymer
JP2007508618A (ja) * 2003-10-08 2007-04-0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導電性ポリマーを組入れる抵抗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EP1986084A1 (en) * 2007-04-27 2008-10-29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Conductor pattern structure of capatitive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37731B1 (ko) 2011-05-27
US8847392B2 (en) 2014-09-30
KR20090086339A (ko) 2009-08-12
US9710115B2 (en) 2017-07-18
JP5063500B2 (ja) 2012-10-31
TW200945141A (en) 2009-11-01
US20090201268A1 (en) 2009-08-13
US20140362312A1 (en) 2014-12-11
JP2009211680A (ja) 200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414B (zh) 面板型輸入裝置、面板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具備面板型輸入裝置之電子機器
EP2500805B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screen having the same
US8717332B2 (en)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US20170102823A1 (en) Electrode sheet and touch input device
EP3187970A1 (en) Contact sensitiv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TW200928937A (en) Panel-typ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10005662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Multilayer Panels
US9851859B2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500485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287924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119818B1 (ko) 터치 패널
JPH08287775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813529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42016A (ja) 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6553789A (zh) 一种屏幕智能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32962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1108482A (ja) 導電膜付き電極板及びパネル型入力装置
JPH08241646A (ja)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CN108241448A (zh) 一种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08072396A1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JP4517777B2 (ja) 保護シート付きタッチパネル
KR101494259B1 (ko) 복합터치 부가형 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터치 인식 방법
EP2163971A2 (en) Touch panel with window for observing dispenser injection st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303069B1 (ko) 터치 패널
JP2010267148A (ja) 導電膜のパターニング方法及び導電膜を有するパネル型入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