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0957B - 鏡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鏡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0957B
TWI500957B TW103105700A TW103105700A TWI500957B TW I500957 B TWI500957 B TW I500957B TW 103105700 A TW103105700 A TW 103105700A TW 103105700 A TW103105700 A TW 103105700A TW I500957 B TWI500957 B TW I5009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ractive power
optical system
convex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5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0758A (zh
Inventor
Ju Hwa Son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
Publication of TW201500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0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0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09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鏡頭模組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3年6月25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3-0073177號的優先權,所述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技術大體上是關於一種鏡頭模組,其包含含有六個透鏡的成像光學系統。
除非本文中另有指示,否則本章節中所描述的內容並非本文中的申請專利範圍的先前技術,且不因包含於本章節中而被視為先前技術。行動通信終端機通常包含相機模組,以使得視訊呼叫以及影像攝取成為可能。另外,因為包含於行動通信終端機中的相機模組的功能已逐漸增加,所以已逐漸要求用於行動通信終端機的相機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效能等級。
然而,因為行動通信終端機存在小型化以及輕量化的趨勢,所以實施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效能等級的相機模組存在限制。
為了解決此等問題,近來,此等相機模組內的透鏡已由塑膠(比玻璃輕的物質)形成,且鏡頭模組已使用五個以上的透鏡來組態以便實施高解析度。
然而,在使用此等透鏡的狀況下,對色像差(chromatic aberration)的改善可能有問題,且與使用由玻璃形成的透鏡相比,可能較難以使用由塑膠形成的透鏡來實施上述相對明亮的光學系統。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像差改良效果且實施高解析度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第二透鏡,其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第三透鏡,其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第四透鏡,具有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具有折射能力;以及第六透鏡,具有形成於其影像側表面或物件側表面上的反曲點。
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可由塑膠製成。
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可為凹面的。
所述第四透鏡的影像側表面可為凸面的。
所述第五透鏡的物件側表面可為凹面的。
所述第五透鏡的影像側表面可為凸面的。
所述第六透鏡的物件側表面可為凸面的。
所述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可為凹面的。
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TTL/IMGH<2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IMGH為所述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
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0.5<SL/TTL<1.1其中SL為自光闌(stop)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所述成像表面的距離。
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ANG/F No.>34其中ANG為物件的視角(viewing angle),且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2.2以下。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組可自物件側至影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其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第四透鏡,其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第五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以及第六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
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TTL/IMGH<2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IMGH為所述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
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0.5<SL/TTL<1.1其中SL為自光闌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所述成像表面的距離。
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ANG/F No.>34其中ANG為物件的視角,且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2.2以下。
10‧‧‧第一透鏡
20‧‧‧第一透鏡
30‧‧‧第三透鏡
40‧‧‧第四透鏡
50‧‧‧第五透鏡
60‧‧‧第六透鏡
70‧‧‧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80‧‧‧影像感測器
100‧‧‧鏡頭模組
ST‧‧‧光闌
結合附圖,自以下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地理解本揭露的實施例。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2為繪示圖1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3為繪示圖1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coma aberration)特性的曲線圖。
圖4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5為繪示圖4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6為繪示圖4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7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8為繪示圖7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9為繪示圖7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0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11為繪示圖10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2為繪示圖10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3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14為繪示圖13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5為繪示圖13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6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17為繪示圖16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8為繪示圖16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現將參看附圖來詳細描述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
然而,本揭露可按照許多不同形式來例示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所闡述的特定實施例。更確切地說,提供此等實施例以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藉此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理解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以及適用於預期特定用途的各種修改。
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可能誇示了部件的形狀以及尺寸,且相同參考數字將在全文用於表示相同或類似部件。亦應理解,儘管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部件,但此等部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部件與另一部件。如本說明書以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以及「該」意欲亦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指示。
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第一透鏡指最接近物件的透鏡,且第六透鏡指最接近成像表面的透鏡。此外,應注意,術語「前」指自鏡頭模組朝向物件的方向,而術語「後」指自鏡頭模組朝向影像感測器的方向。此外,應注意,在每一透鏡中,第一表面指朝向物件的表面(或物件側表面),且第二表面指朝向影像的表面(或影像側表面)。此外,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透鏡的半徑 (RDY)、厚度(THI)、TTL、IMGH以及SL全部以毫米為單位。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2為繪示圖1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3為繪示圖1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4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5為繪示圖4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6為繪示圖4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7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8為繪示圖7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9為繪示圖7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0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11為繪示圖10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2為繪示圖10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3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14為繪示圖13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5為繪示圖13所繪示明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6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17為繪示圖16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且圖18為繪示圖16所繪示的鏡頭模組的彗形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可包含含有六個透鏡的光學系統。詳言之,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然而,鏡頭模組 不限於此,且必要時可包含其他組件。舉例而言,鏡頭模組可包含用於控制光的量的光闌(stop)。另外,鏡頭模組可更包含截止紅外線的紅外線截止濾光片(infrared cut-off filter)。此外,鏡頭模組可更包含將經由光學系統入射的被拍攝物(subject)的影像轉換成電信號的影像感測器。此外,鏡頭模組可更包含調整透鏡之間的間隔的間隔維持構件。
組態光學系統的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可由塑膠製成。另外,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aspherical surface)。此外,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可具有至少一個非球面表面。亦即,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aspherical)。
另外,包含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具有2.2以下的光圈數(f-number,簡寫成「F No.」)。在此狀況下,被拍攝物可被清楚成像。舉例而言,根據本揭露的鏡頭模組可即使在低光照條件(例如,100勒克斯以下)下亦將被拍攝物的影像清楚成像。
另外,根據本揭露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
[條件方程式1]TTL/IMGH<2此處,TTL為自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IMGH為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
滿足條件方程式1的光學系統可有利於鏡頭模組的小型化。亦即,滿足條件方程式1的鏡頭模組可易於安裝於行動通信 終端機中,但超過條件方程式1的上限的鏡頭模組可難以安裝於行動通信終端機中。
另外,根據本揭露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
[條件方程式2]0.5<SL/TTL<1.1此處,SL為自光闌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TTL為自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
詳言之,光闌可在滿足條件方程式2的範圍中安置於光學系統的任何位置處。舉例而言,光闌可安置於第一透鏡之前或安置於第四透鏡之前。作為參考,條件方程式2的數值範圍可為顯著降低光學系統的畸變(distortion)的範圍。
另外,根據本揭露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3。
[條件方程式3]ANG/F No.>34此處,ANG為物件的視角(viewing angle)。
滿足條件方程式3的光學系統可有效地實施具有高解析度的小鏡頭模組。另外,條件方程式3可為用於顯著降低像差校正的數值限制。亦即,具有小於條件方程式3的下限的ANG/F No.的光學系統可具有用於像差校正的許多設計條件。
接著,將描述組態光學系統的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
第一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refractive power),且其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一透鏡可大於第二透鏡。詳言之,第一透鏡的有效區域(實質上發生光折射的區域)可大於第二透鏡的 有效區域。然而,第一透鏡的有效區域未必大於第二透鏡的有效區域,且必要時可等於或小於第二透鏡的有效區域。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二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凸面的。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或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兩者可皆為凸面的。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具有負折射能力。此處,第三透鏡的折射能力可取決於第二透鏡的形狀或第四透鏡的形狀而改變。或者,第三透鏡的折射能力可取決於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的形狀而改變。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透鏡的此形狀可有利於將自第二透鏡折射的光會聚於第四透鏡上。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四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具有負折射能力。或者,第四透鏡的折射能力可取決於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的形狀而改變。舉例而言,在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為凹面的狀況下,第四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不同與此,在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為凸面的狀況下, 第四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然而,第五透鏡的折射能力不限於正折射能力。舉例而言,必要時,第五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詳言之,第五透鏡可具有彎月形(meniscus shape),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然而,第五透鏡不限於具有彎月形,且可具有另一形狀。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六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然而,第六透鏡的折射能力不限於負折射能力。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折射能力可取決於第五透鏡的折射能力而改變至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光軸的中心處可為凹面的,且朝著第六透鏡的邊緣而變為凸面的。另外,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同時,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中,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可經安置以使得其有效區域的大小自第一透鏡 朝向第三透鏡而減小,且自第四透鏡朝向第六透鏡而增大。如上所述而組態的光學系統可增加入射於影像感測器上的光的量以提高鏡頭模組的解析度。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可顯著減少導致影像品質惡化的像差,且可改善解析度。另外,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可容易輕量化且有利於降低製造成本。
將參看圖1至圖3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含有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TTL)可為6.00毫米,影像感測器80的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可為6.10毫米,且自光闌ST至成像表面的距離(SL)可為4.33毫米。另外,光學系統的視角(ANG)可為70.00度,且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1.85。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請參見表7)。
在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兩個表面可皆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物件的凸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四透鏡40之前。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球面像差以及像散失真(astigmatism distortion)特性(請參見圖2)。另外,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彗形像差特性(請參見圖3)。
將參看圖4至圖6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含有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的距離(TTL)可為5.80毫米,影像感測器80的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可為6.10毫米,且自光闌ST至成像表面的距離(SL)可為4.35毫米。另外,光學系統的視角(ANG)可為70.00度,且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2.00。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請參見表7)。
在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兩個表面可皆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物件的凸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五透鏡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四透鏡40之前。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球面像差以及像散失真特性(請參見圖5)。另外,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彗形像差特性(請參見圖6)。
將參看圖7至圖9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含有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以及影像感測器80。
此處,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的距離(TTL)可為5.30毫米,影像感測器80的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可為6.10毫米,且自光闌ST至成像表面的距離(SL)可為5.30毫米。另外,光學系統的視角(ANG)可為70.00度,且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1.85。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請參見表7)。
在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10 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五透鏡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或可被省略。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球面像差以及像散失真特性(請參見圖8)。另外,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彗形像差特性(請參見圖9)。
將參看圖10至圖12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含有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的距離(TTL)可為5.40毫米,影像感測器80的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可為6.10毫米,且自光闌ST至成像表面 的距離(SL)可為3.97毫米。另外,光學系統的視角(ANG)可為70.00度,且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1.95。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請參見表7)。
在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五透鏡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四透鏡40之前。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球面像差以及像散失真特性(請參見圖11)。另外,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 善的彗形像差特性(請參見圖12)。
將參看圖13至圖15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含有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的距離(TTL)可為6.08毫米,影像感測器80的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可為6.10毫米,且自光闌ST至成像表面的距離(SL)可為4.95毫米。另外,光學系統的視角(ANG)可為70.00度,且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2.00。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請參見表7)。
在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 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五透鏡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四透鏡40之前。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球面像差以及像散失真特性(請參見圖14)。另外,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彗形像差特性(請參見圖15)。
將參看圖16至圖18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含有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的距離(TTL)可為5.40毫米,影像感測器80的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可為6.10毫米,且自光闌ST至成像表面的距離(SL)可為4.02毫米。另外,光學系統的視角(ANG)可為70.00度,且光學系統的F No.可為1.97。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 頭模組100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請參見表7)。
在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其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五透鏡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四透鏡40之前。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球面像差以及像散失真特性(請參見圖17)。另外,鏡頭模組100可具有改善的彗形像差特性(請參見圖18)。
[表7]
雖然上述的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至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具有如表7所呈現的一些不同特性,但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所有條件方程式1至3。
如上文所闡述,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容易校正像差,且可實施高解析度。
此外,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因為可僅使用塑膠透鏡來組態光學系統,所以光學系統重量輕,且製造鏡頭模組所需的成本可降低。
儘管上文展示且描述了例示性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本揭露的精神以及範疇的情況下,可進行修改以及變化。
10‧‧‧第一透鏡
20‧‧‧第一透鏡
30‧‧‧第三透鏡
40‧‧‧第四透鏡
50‧‧‧第五透鏡
60‧‧‧第六透鏡
70‧‧‧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80‧‧‧影像感測器
100‧‧‧鏡頭模組
ST‧‧‧光闌

Claims (16)

  1.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其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第三透鏡,其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第四透鏡,具有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具有折射能力,且具有呈凹面的物件側表面;以及第六透鏡,具有形成於其影像側表面或物件側表面上的反曲點,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所述第四透鏡、所述第五透鏡以及所述第六透鏡自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依序安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由塑膠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 透鏡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TTL/IMGH<2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IMGH為所述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0.5<SL/TTL<1.1其中SL為自光闌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所述成像表面的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ANG/F No.>34其中,ANG為物件的視角。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的F No.為2.2以下。
  12.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 第三透鏡,其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第四透鏡,其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第五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具有呈凹面的物件側表面;以及第六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所述第四透鏡、所述第五透鏡以及所述第六透鏡自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依序安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TTL/IMGH<2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IMGH為所述成像表面的對角線長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0.5<SL/TTL<1.1其中SL為自光闌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且TT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所述成像表面的距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ANG/F No.>34其中,ANG為物件的視角。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含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的F No.為2.2以下。
TW103105700A 2013-06-25 2014-02-20 鏡頭模組 TWI500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73177A KR101539845B1 (ko) 2013-06-25 2013-06-25 렌즈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758A TW201500758A (zh) 2015-01-01
TWI500957B true TWI500957B (zh) 2015-09-21

Family

ID=5211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5700A TWI500957B (zh) 2013-06-25 2014-02-20 鏡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91667B2 (zh)
KR (1) KR101539845B1 (zh)
CN (2) CN104252031B (zh)
TW (1) TWI500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3677A1 (ja) * 2012-07-18 2014-01-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4240918A (ja) * 2013-06-12 2014-12-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463169B (zh) 2013-07-25 2014-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519808B (zh) 2014-12-05 2016-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KR102009431B1 (ko) * 2014-12-05 2019-10-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424361B1 (ko) * 2015-02-04 2022-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KR101762006B1 (ko) * 2015-07-24 2017-07-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서로 다른 화각을 가진 복수의 촬상 광학계가 장착된 모바일 기기
KR101792345B1 (ko) * 2015-10-19 2017-11-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813336B1 (ko) * 2015-11-26 2017-12-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823210B1 (ko) 2015-12-28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588526B (zh) 2016-01-22 2017-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9656001B (zh) * 2016-01-22 2020-11-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661219B (zh) 2016-03-17 2019-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07203033B (zh) * 2016-03-23 2022-08-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KR101819650B1 (ko) * 2016-05-26 2018-01-17 오필름코리아(주) 렌즈 모듈
TWI594011B (zh) 2016-11-22 2017-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9425960B (zh) * 2017-08-24 2021-07-30 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JP6917869B2 (ja) * 2017-11-17 2021-08-1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8181699B (zh) * 2017-12-19 2020-10-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大视场接近衍射极限的逆向调制猫眼光学系统
CN108535845A (zh) * 2018-06-06 2018-09-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片组
TWI663442B (zh) 2018-08-15 2019-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1442251B2 (en) * 2018-11-28 2022-09-13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imaging device
CN111316151B (zh) * 2019-01-30 2022-07-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738470B1 (ja) * 2019-08-07 2020-08-12 エーエー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ジョウシュ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
CN111025584B (zh) * 2019-12-27 2021-09-24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67047A (zh) * 2020-03-31 2020-07-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929873B (zh) * 2020-09-21 2020-12-15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71B (zh) * 2020-09-21 2020-12-18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4257A (zh) * 2012-10-30 2013-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影系統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1041B2 (ja) 1992-01-13 2002-01-2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コンバーターレンズ
JPH08313802A (ja) 1995-05-19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広角レンズ
US6930839B2 (en) 2003-03-31 2005-08-16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device
JP2005352060A (ja) 2004-06-09 2005-12-22 Fujinon Corp 小型の大口径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884783B2 (ja) 2006-01-19 2012-02-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結像変倍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7663814B2 (en) * 2007-12-20 2010-02-16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1302618Y (zh) 2008-08-21 2009-09-02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KR101499969B1 (ko) 2008-10-10 2015-03-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626551B1 (ko) * 2009-09-03 2016-06-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모듈
JP5362528B2 (ja) 2009-12-09 2013-1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2焦点レンズ、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情報機器
WO2012008357A1 (ja) * 2010-07-16 2012-01-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480074B2 (ja) * 2010-09-06 2014-04-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435138B (zh) * 2011-06-20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TWI437258B (zh) * 2011-08-05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光學鏡組
KR101826332B1 (ko) * 2011-09-02 2018-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초점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TWI449947B (zh) * 2012-08-13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片系統組
TWI438521B (zh) * 2012-10-02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系統鏡頭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4257A (zh) * 2012-10-30 2013-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影系統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9658B (zh) 2020-09-29
US20140376107A1 (en) 2014-12-25
US9791667B2 (en) 2017-10-17
CN108519658A (zh) 2018-09-11
CN104252031B (zh) 2018-05-22
KR20150000712A (ko) 2015-01-05
TW201500758A (zh) 2015-01-01
CN104252031A (zh) 2014-12-31
KR101539845B1 (ko) 2015-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0957B (zh) 鏡頭模組
TWI588520B (zh) 光學系統
TWI578017B (zh) 光學系統
TWI585446B (zh) 鏡頭模組
TWI534463B (zh) 透鏡模組
TWI679446B (zh) 透鏡模組
KR101659167B1 (ko) 촬상 광학계
TW201514531A (zh) 鏡頭模組
TW201616177A (zh) 光學系統
TWI534464B (zh) 透鏡模組
TW201819983A (zh) 透鏡模組
US9176303B2 (en) Lens module
TWI630411B (zh) 光學系統
KR102037832B1 (ko) 렌즈 모듈
US9316813B2 (en) Lens module
KR102076189B1 (ko) 렌즈 모듈
KR102207277B1 (ko) 렌즈 모듈
CN212111950U (zh)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KR101681424B1 (ko) 렌즈 모듈
TWI442083B (zh) 取像鏡頭
TWI479221B (zh) 定焦鏡頭
JP2009282139A (ja) 撮像レンズ
TWM458564U (zh) 廣視角鏡頭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