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520B - 光學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8520B TWI588520B TW103105702A TW103105702A TWI588520B TW I588520 B TWI588520 B TW I588520B TW 103105702 A TW103105702 A TW 103105702A TW 103105702 A TW103105702 A TW 103105702A TW I588520 B TWI588520 B TW I5885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system
- focal length
- millimeters
- conditional equ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主張2013年8月29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3-0103368號的優先權,所述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技術大體而言是關於光學系統。
行動通信終端機通常包含相機模組,以使得視訊呼叫以及影像攝取成為可能。另外,因為包含於行動通信終端機中的相機模組的功能已逐漸增加,所以已逐漸要求用於行動通信終端機的相機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效能等級。
然而,因為行動通信終端機存在小型化以及輕量化的趨勢,所以實施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效能等級的相機模組存在限制。
為了解決此等問題,近來,此等相機模組內的透鏡已由塑膠(比玻璃輕的物質)製成,且透鏡模組已使用五個以上的透鏡來組態以便實施高解析度。
然而,在使用此等透鏡的狀況下,對色像差(chromatic aberration)的改善可能有問題,且與使用由玻璃形成的透鏡相比,可能較難以使用由塑膠形成的透鏡來實施上述相對明亮的光學系統。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能夠改善像差改善效果、實施高解析度以及改善透鏡的敏感度。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refractive power);第二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所述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為朝向成像表面的凹面。
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可為朝向物件的凸面。
所述第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可為凸面的。
所述第三透鏡的物件側表面可為凹面的。
所述第四透鏡可具有彎月形(meniscus shape),其具有朝向所述成像表面的凸面。
所述第五透鏡的物件側表面可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五透鏡的影像側表面可為凹面的。
所述第五透鏡可具有形成於其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上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
所述第六透鏡可具有形成於其影像側表面上的至少一個反曲點。
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可由塑膠製成。
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中的每一者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0.6<f1/f<1.1其中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v2-v3|>25其中v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Abbe number),且v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0.8<f2/f<2.0其中f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4:[條件方程式4]
-1.2<f3/f<-0.6其中f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5:[條件方程式5]1<f4/f<8其中f4為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6:[條件方程式6]-12<f5/f<-1其中f5為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7:[條件方程式7]1.0<OAL/f<1.8其中OA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8:[條件方程式8]0.2<f1/f2<0.8其中f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2為所述第二
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9:[條件方程式9]-2.0>f2/f3<-0.8其中f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0:[條件方程式10]0.1<BFL/f<0.6其中BFL為自所述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1:[條件方程式11]0.0<D1/f<0.1其中D1為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2:[條件方程式12]0.2<r1/f<1.0其中r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3:
[條件方程式13]-0.9<r4/f<-0.1其中r4為所述第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10‧‧‧第一透鏡
20‧‧‧第二透鏡
30‧‧‧第三透鏡
40‧‧‧第四透鏡
50‧‧‧第五透鏡
60‧‧‧第六透鏡
70‧‧‧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80‧‧‧影像感測器
ST‧‧‧光闌
結合附圖,自以下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地理解本揭露的實施例。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2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3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4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5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6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7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圖8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八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組態圖。
在下文中,將參看附圖來詳細地描述本揭露的實施例。然而,本揭露可按照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所闡述的實施例。更確切地說,提供此等實施例,以使得本揭露將為全面且完整的,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完全傳達本揭露的範疇。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可能誇示了部件的形狀以及尺寸,且相同參考數字將在全文用於表示相同或類似部件。
在以下透鏡組態圖中,為便於解釋,已稍微誇示透鏡的厚度、大小以及形狀。特定言之,已僅以舉例方式展示了透鏡組態圖中所示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狀。亦即,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不限於具有所說明的形狀。
另外,應注意,第一透鏡指最接近物件的透鏡,且第六透鏡指最接近成像表面的透鏡。
此外,應注意,術語「前」指自光學系統朝向物件的方向,而術語「後」指自光學系統朝向影像感測器或成像表面的方向。此外,應注意,在每一透鏡中,第一表面指朝向物件的表面(或物件側表面),且第二表面指朝向成像表面的表面(或影像側表面)。另外,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透鏡的曲率半徑、厚度、OAL、BFL以及D1的數值全部以毫米(mm)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六個透鏡。
亦即,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
然而,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不限於僅包含六個透鏡,而可視需要更包含其他組件。舉例而言,光學系統可包含用於控制光的量的光闌(stop)ST。另外,光學系統可更包含截止紅外光的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此外,光學系統可更包含用於將被拍攝物(subject)的影像轉換成電訊號的影像感測器。此外,光學系統可更包含調整透鏡之間的間隔的間隔維持構件。
組態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可由塑膠製成。
另外,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另外,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可具有至少一個非球面表面。
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
另外,包含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光學系統可自物件側起依序具有正折射能力、正折射能力、負折射能力、正折射能力、負折射能力及(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光學系統可經由像差改善來改善光學效能。另外,如上所述而組態的光學系統可藉由減小折射角來改善透鏡的敏感度。因此,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中,所有六個透鏡可由塑膠製成。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
[條件方程式1]0.6<f1/f<1.1此處,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
[條件方程式2]|v2-v3|>25此處,v2為第二透鏡的阿貝數,且v3為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3。
[條件方程式3]0.8<f2/f<2.0此處,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
式4。
[條件方程式4]-1.2<f3/f<-0.6此處,f3為第三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5。
[條件方程式5]1<f4/f<8此處,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6。
[條件方程式6]-12<f5/f<-1此處,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7。
[條件方程式7]1.0<OAL/f<1.8此處,OAL為自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
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8。
[條件方程式8]0.2<f1/f2<1.5此處,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9。
[條件方程式9]-2.0>f2/f3<-0.8此處,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3為第三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0。
[條件方程式10]0.1<BFL/f<0.6此處,BFL為自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1。
[條件方程式11]
0.0<D1/f<0.1此處,D1為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air interval)[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2。
[條件方程式12]0.2<r1/f<1.0此處,r1為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3。
[條件方程式13]-0.9<r4/f<-0.1此處,r4為第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接著,將描述組態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的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
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另外,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物件側表面)可為朝向物件的凸面,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影像側表面)可為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
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
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另外,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或朝向物件的凸面。
亦即,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不限於具有特定形狀。
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二透鏡20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另外,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相比而言,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或凸面的。
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三透鏡30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另外,第四透鏡40可具有彎月形(meniscus shape),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詳言之,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為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
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四透鏡40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另外,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朝向物件的凸面,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表面上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
具有上述形狀的第五透鏡50可有利於將自第四透鏡40折射的光集中於第六透鏡60上。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五透鏡50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具有負折射能力。
此處,第六透鏡60的折射能力可取決於第二透鏡20以及第三透鏡30的形狀。舉例而言,在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與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兩者在皆為朝向物件的凸面的狀況下,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
然而,第六透鏡60的折射能力不限於上述條件。舉例而言,甚至在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與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兩者皆為朝向物件的凸面的狀況下,第六透鏡60亦可具有負折射能力。
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反曲點。
舉例而言,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在光軸的中心處可為凹面的,且朝著第六透鏡60的邊緣而變為凸面的。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六透鏡60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在如上所述而組態的光學系統中,多個透鏡執行像差校
正功能,藉此像差改善效能可得以改善。另外,光學系統可藉由減小透鏡的折射角來改善透鏡的敏感度。因此,在光學系統中,所有透鏡可由光學效能低於玻璃的光學效能的塑膠製成,藉此製造透鏡模組所需的成本可減小,且透鏡模組的製造效率可提高。
將參看圖1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1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25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3717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3.89484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6.32828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4675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28.367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44.005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35.257毫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4.66679毫米。
[表1]
表2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Abbe number))。
[表2]
在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
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3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4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4]
將參看圖2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5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24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2951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3.85605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7.33396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4621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12.9796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16.555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59.668毫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4.66665毫米。
表6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表6]
在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五透鏡50
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7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8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8]
將參看圖3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9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20491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5177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3.85934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7.19075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4903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13.0692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16.427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107.58毫
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4.5898毫米。
表10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表10]
在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五透鏡50
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11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12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12]
將參看圖4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13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5.97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5268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3.8346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7.18763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6043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14.4975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33.339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27.872毫米,光學系
統的總焦距可為4.45053毫米。
表14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表14]
在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
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15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16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16]
將參看圖5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17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10362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5486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3.87953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6.91968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4607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13.2566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17.591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4547.3毫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4.43963毫米。
表18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表18]
在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
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19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20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20]
將參看圖6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21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1024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5488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3.88096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6.91542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4639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13.2749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17.515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6182.52毫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4.43837毫米。
表22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表22]
在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
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23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24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24]
將參看圖7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25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47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4185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4.56249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5.34804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4736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13.6989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45.613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12.266毫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5.03037毫米。
表26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表26]
在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27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28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將參看圖8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八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本揭露的第八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光闌ST。
此處,如表29所示,自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成像表面)的距離(OAL)可為6.58701毫米,且自第六透鏡60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表面的距離(BFL)可為1.40308毫米。另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為5.01632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為4.97111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為-4.311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為8.74698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為-14.576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為-15.839毫米,光學系統的總焦距可為5.18292毫米。
表30中展示了透鏡的其他特性(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
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
在本揭露的第八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一透鏡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成像表面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
的。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且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另外,光闌ST可安置於第一透鏡10之前。
同時,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各別表面可具有如表31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亦即,第一透鏡10至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全部可為非球面的。
同時,自表32可瞭解,根據本揭露的第八例示性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1至13。因此,透鏡的光學效能可得以改善。
[表32]
如上文所闡述,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可改善像差改善效果,可實施高解析度,且可改善透鏡的敏感度。
儘管上文展示且描述了例示性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本揭露的精神以及範疇的情況下,可進行修改以及變化。
10‧‧‧第一透鏡
20‧‧‧第二透鏡
30‧‧‧第三透鏡
40‧‧‧第四透鏡
50‧‧‧第五透鏡
60‧‧‧第六透鏡
70‧‧‧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80‧‧‧影像感測器
ST‧‧‧光闌
Claims (22)
- 一種光學系統,自物件側至影像側依序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二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以及第六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所述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為朝向成像表面的凹面,其中所述第五透鏡的物件側表面是凸面的,且所述第五透鏡的影像側表面是凹面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為朝向物件的凸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是凸面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的物件側表面是凹面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具有彎月向,其具有朝向所述成像表面的凸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五透鏡具有形成於其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上的反曲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六 透鏡具有形成於其所述影像側表面上的至少一個反曲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由塑膠製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中的每一者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為非球面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0.6<f1/f<1.1其中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v2-v3|>25其中v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且v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0.8<f2/f<2.0 其中f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4:[條件方程式4]-1.2<f3/f<-0.6其中f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5:[條件方程式5]1<f4/f<8其中f4為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6:[條件方程式6]-12<f5/f<-1其中f5為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7: [條件方程式7]1.0<OAL/f<1.8其中OAL為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至所述成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8:[條件方程式8]0.2<f1/f2<1.5其中f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9:[條件方程式9]-2.0>f2/f3<-0.8其中f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0:[條件方程式10]0.1<BFL/f<0.6其中BFL為自所述第六透鏡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表 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1:[條件方程式11]0.0<D1/f<0.1其中D1為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2:[條件方程式12]0.2<r1/f<1.0其中r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3:[條件方程式13]-0.9<r4/f<-0.1其中r4為所述第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103368A KR102009429B1 (ko) | 2013-08-29 | 2013-08-29 | 촬상 광학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8316A TW201508316A (zh) | 2015-03-01 |
TWI588520B true TWI588520B (zh) | 2017-06-21 |
Family
ID=5258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5702A TWI588520B (zh) | 2013-08-29 | 2014-02-20 | 光學系統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95029B2 (zh) |
KR (1) | KR102009429B1 (zh) |
CN (1) | CN104423015B (zh) |
TW (1) | TWI5885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6089B (zh) * | 2013-08-29 | 2016-01-20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3676106B (zh) * | 2013-08-29 | 2016-05-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TWI493217B (zh) | 2014-05-02 | 2015-07-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TWI529417B (zh) | 2015-04-15 | 2016-04-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8873269B (zh) * | 2015-04-15 | 2020-11-13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
KR101762004B1 (ko) * | 2015-07-16 | 2017-07-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KR101762007B1 (ko) * | 2015-08-10 | 2017-07-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588526B (zh) * | 2016-01-22 | 2017-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20170093504A (ko) * | 2016-02-05 | 2017-08-16 | 오필름코리아(주) | 촬상 장치용 광학 시스템 |
US10422976B2 (en) | 2016-02-26 | 2019-09-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berration corrected optical system for near-eye displays |
TWI604213B (zh) * | 2016-03-02 | 2017-11-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四) |
TWI716382B (zh) * | 2016-03-04 | 2021-01-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二) |
TWI574040B (zh) | 2016-04-15 | 2017-03-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10437343B2 (en) | 2017-01-06 | 2019-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ugmented reality control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
US10641990B2 (en) * | 2017-12-18 | 2020-05-05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US10539761B2 (en) * | 2017-12-29 | 2020-01-21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US10558016B2 (en) * | 2017-12-29 | 2020-02-11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JP6425361B1 (ja) * | 2017-12-29 | 2018-11-21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CN107976788B (zh) * | 2018-01-22 | 2023-11-2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1454783B2 (en) | 2018-04-25 | 2022-09-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iled triplet lenses providing a wide field of view |
CN108535845A (zh) | 2018-06-06 | 2018-09-1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CN108490588B (zh) * | 2018-06-06 | 2023-05-26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JP6574296B1 (ja) * | 2018-08-14 | 2019-09-11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CN110286471B (zh) * | 2019-06-30 | 2021-08-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US20210247592A1 (en) * | 2020-02-10 | 2021-08-1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50333A (en) * | 2011-06-10 | 2012-12-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e capturnig lens assembly |
TW201331617A (zh) * | 2013-03-05 | 2013-08-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系統透鏡組 |
TW201344237A (zh) * | 2013-07-25 | 2013-1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16690B2 (ja) * | 1995-05-10 | 2003-06-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小型のズームレンズ |
JP2008233499A (ja) * | 2007-03-20 | 2008-10-02 | Fujinon Corp | 3群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7830620B2 (en) * | 2008-10-07 | 2010-11-09 | Fujinon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JP5426313B2 (ja) * | 2009-10-15 | 2014-02-26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系 |
TWI421533B (zh) * | 2010-01-19 | 2014-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攝影鏡頭 |
US8786961B2 (en) | 2010-07-16 | 2014-07-22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Image pickup lens |
KR101910411B1 (ko) | 2011-06-07 | 2018-10-2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촬상 렌즈 및 카메라 모듈 |
TWI456249B (zh) * | 2012-07-04 | 2014-10-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系統鏡組 |
US9046672B2 (en) * | 2012-09-14 | 2015-06-0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Imaging lens |
KR101983147B1 (ko) * | 2013-08-16 | 2019-05-2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EP2840427A1 (en) * | 2013-08-20 | 2015-02-25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US9176303B2 (en) * | 2013-10-24 | 2015-11-03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US9354423B2 (en) * | 2013-11-08 | 2016-05-31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
2013
- 2013-08-29 KR KR1020130103368A patent/KR1020094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2-20 US US14/185,792 patent/US91950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0 TW TW103105702A patent/TWI588520B/zh active
- 2014-03-04 CN CN201410077244.XA patent/CN1044230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50333A (en) * | 2011-06-10 | 2012-12-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e capturnig lens assembly |
TW201331617A (zh) * | 2013-03-05 | 2013-08-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系統透鏡組 |
TW201344237A (zh) * | 2013-07-25 | 2013-1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3015A (zh) | 2015-03-18 |
US9195029B2 (en) | 2015-11-24 |
CN104423015B (zh) | 2018-02-02 |
TW201508316A (zh) | 2015-03-01 |
US20150062721A1 (en) | 2015-03-05 |
KR102009429B1 (ko) | 2019-08-09 |
KR20150025607A (ko) | 2015-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8520B (zh) | 光學系統 | |
TWI585446B (zh) | 鏡頭模組 | |
TWI500957B (zh) | 鏡頭模組 | |
TWI534463B (zh) | 透鏡模組 | |
TWI578017B (zh) | 光學系統 | |
CN107065143B (zh) | 镜头模块 | |
TWI684786B (zh) | 光學系統 | |
TWI603115B (zh) | 鏡頭模組 | |
CN110161665B (zh) | 光学系统 | |
TWI679446B (zh) | 透鏡模組 | |
KR101709838B1 (ko) | 렌즈 모듈 | |
KR101709830B1 (ko) | 촬상 광학계 | |
KR101719876B1 (ko) | 촬상 광학계 | |
TWI534464B (zh) | 透鏡模組 | |
KR101539883B1 (ko) | 촬상 광학계 | |
KR20090030155A (ko) | 초광각 광학계 | |
KR20160064641A (ko) | 촬상 광학계 | |
TW201533465A (zh) | 鏡頭模組 | |
TWI630411B (zh) | 光學系統 | |
CN110221404B (zh) | 光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