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4531A - 鏡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鏡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4531A
TW201514531A TW103114772A TW103114772A TW201514531A TW 201514531 A TW201514531 A TW 201514531A TW 103114772 A TW103114772 A TW 103114772A TW 103114772 A TW103114772 A TW 103114772A TW 201514531 A TW201514531 A TW 2015145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lens module
focal length
conditional expre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846B (en
Inventor
Jae-Hyun Baik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
Publication of TW201514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4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8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Abstract

一種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屈光度;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反曲點可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轉折點可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所述第一鏡頭、所述第二鏡頭、所述第三鏡頭、所述第四鏡頭、所述第五鏡頭、所述第六鏡頭以及所述第七鏡頭自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依序安置。

Description

鏡頭模組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3年10月14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3-0122193號以及2014年1月23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4-0008211號的權益,所述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技術大體而言是關於鏡頭模組。
最近的行動通信終端機已設有相機模組以攝取影像且進行視訊呼叫。此外,因為設置於行動通信終端機中的相機模組的功能已逐漸增加,所以已逐漸要求用於行動通信終端機的相機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效能等級。
然而,因為行動通信終端機存在小型化以及輕量化的趨勢,所以實施具有高解析度以及高效能等級的相機模組存在限制。
最近,設置於相機模組中的鏡頭由塑膠(塑膠是比玻璃輕的材料)形成,且鏡頭模組已使用五個或五個以上鏡頭來組態以便實施高解析度。
然而,在由塑膠形成的鏡頭的狀況下,與由玻璃形成的 鏡頭相比,色像差的改良以及相對明亮的光學系統的實施已成為問題。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實現像差改良效果以及實現高解析度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屈光度;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至少一個轉折點可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所述第一鏡頭、所述第二鏡頭、所述第三鏡頭、所述第四鏡頭、所述第五鏡頭、所述第六鏡頭以及所述第七鏡頭自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依序安置。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屈光度;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至少一個轉折點可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正屈光度; 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至少一個轉折點可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上。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1:[條件表達式1]1.0<f12/f<2.1
其中f12為所述第一鏡頭以及所述第二鏡頭的合成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2:[條件表達式2]TTL/f<1.40
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3:[條件表達式3]BFL/f>2.0
其中BFL為自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4:[條件表達式4]R1/f>0.35
其中R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5: [條件表達式5]-0.6<(R11-R12)/(R11+R12)<8.0
其中R11為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R12為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6:[條件表達式6]-2.0<R13/f<1.0
其中R13為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7:[條件表達式7]-10.0<(R5-R6)/(R5+R6)<14.0
其中R5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R6為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8:[條件表達式8]ANG/f>15.0
其中ANG為所述鏡頭模組的視角,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所述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滿足條件表達式9:[條件表達式9]|f1|<|f3|
其中f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3為所述 第三鏡頭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10‧‧‧第一鏡頭
20‧‧‧第二鏡頭
30‧‧‧第三鏡頭
40‧‧‧第四鏡頭
50‧‧‧第五鏡頭
60‧‧‧第六鏡頭
70‧‧‧第七鏡頭
80‧‧‧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90‧‧‧影像感測器
100‧‧‧鏡頭模組
結合附圖,自以下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地理解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2為展示圖1所示的鏡頭模組的調變轉移函數(MTF)的曲線圖。
圖3為展示圖1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4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5為展示圖4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
圖6為展示圖4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7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8為展示圖7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
圖9為展示圖7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0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11為展示圖10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
圖12為展示圖10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3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14為展示圖13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
圖15為展示圖13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6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17為展示圖16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
圖18為展示圖16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9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
圖20為展示圖19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
圖21為展示圖19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將參看附圖來詳細地描述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按照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所闡述的實施例。實情為,提供此等實施例以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藉此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理解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以及適用於預期特定用途的各種修改。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可能誇示了部件的形狀及尺寸,且相同參考數字將在全文用於表示相同或類似部件。亦應理解,儘管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部件,但此等部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部件與另一部件。如本說明書以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以及「該」意欲亦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指示。
在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指最接近物件側 的鏡頭,且第七鏡頭指最接近影像側的鏡頭。此外,術語「前」指自鏡頭模組朝向物件側的方向,而術語「後」指自鏡頭模組朝向影像感測器或影像側的方向。此外,每一鏡頭的第一表面指接近物件側的表面(或物件側表面),且每一鏡頭的第二表面指接近影像側的表面(或影像側表面)。此外,除非特定描述,否則在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中,鏡頭的所有曲率半徑、厚度、TTL、BFL以及焦距(例如,f、f1、f2、f3、f4、f5、f6、f7及f12)的單位可為毫米。此外,鏡頭的厚度、鏡頭之間的間隔、TTL(或OAL)、SL以及BFL為在鏡頭的光軸上測量的距離。此外,在鏡頭的形狀的描述中,鏡頭的一個表面為凸面的含義為對應表面的光軸部分為凸面,且鏡頭的一個表面為凹面的含義為對應部分的光軸部分為凹面。因此,雖然描述鏡頭的一個表面為凸面的,但鏡頭的周邊部分可為凹面的。類似地,雖然描述鏡頭的一個表面為凹面的,但鏡頭的周邊部分可為凸面的。此外,在以下詳細描述中,術語「反曲點」指曲率半徑在不與光軸交叉的部分中改變的點。此外,在以下詳細描述中,術語「轉折點」指不與光軸交叉的部分中的凸點或凹點。
圖1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2為展示圖1所示的鏡頭模組的調變轉移函數(MTF)的曲線圖,圖3為展示圖1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4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5為展示圖4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圖6為展示圖4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7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8為展示圖7所示的鏡頭模 組的MTF的曲線圖,圖9為展示圖7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0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11為展示圖10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圖12為展示圖10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3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14為展示圖13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圖15為展示圖13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6為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17為展示圖16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圖18為展示圖16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9為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組態圖,圖20為展示圖19所示的鏡頭模組的MTF的曲線圖,且圖21為展示圖19所示的鏡頭模組的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根據本揭露的鏡頭模組可包含含有七個鏡頭的光學系統。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鏡頭、第二鏡頭、第三鏡頭、第四鏡頭、第五鏡頭、第六鏡頭以及第七鏡頭。必要時,鏡頭模組可更包含其他組件或另外一或多個鏡頭。舉例而言,鏡頭模組可包含用於控制光的量的光闌。此外,鏡頭模組可更包含用於截止紅外線的紅外線截止濾光片。此外,鏡頭模組可包含用於將經由光學系統入射的主體的影像轉換成電信號或資料的影像感測器(即,成像元件)。鏡頭模組可更包含調整鏡頭之間的間隔的間隔維持構件。除七個鏡頭外,一或多個鏡頭可配置於第一鏡頭之前、第七鏡頭之後或第一鏡頭與第七鏡頭之間。
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中的至少一者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鏡頭以及第七鏡頭可由塑膠形成,且其他鏡頭可由不 同材料製成。然而,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材料不限於上述材料。舉例而言,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全部可由塑膠形成。
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中的至少一者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或影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作為另一實例,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表面中的兩者(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鏡頭中的每一者的非球面表面可由方程式1表示。
在方程式1中,Z指示相對於在非球面表面頂點處的切向平面距光軸的距離Y處的非球面表面上的點的高度,c指示曲率(1/r),k指示圓錐常數,且Y指示非球面表面的曲線上的點至光軸的距離。常數A至J依序指示4階至20階非球面係數。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1:[條件表達式1]1.0<f12/f<2.1
此處,f12為所述第一鏡頭以及所述第二鏡頭的合成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此處,條件表達式1可為用於將第一鏡頭以及第二鏡頭的屈光度最佳化的數值範圍。舉例而言,在f12/f的值小於條件表達式1的下限值的狀況下,屈光度可變大,以致於難以校正球面像差。相比而言,在f12/f的值大於條件表達式1的上限值的狀況 下,鏡頭模組有利於校正像差,但難以使光學系統微型化。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2:[條件表達式2]TTL/f<1.40
此處,TTL為自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條件表達式2可為用於使鏡頭模組微型化的數值範圍。舉例而言,在TTL/f的值大於條件表達式2的上限值的狀況下,難以使鏡頭模組微型化。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3:[條件表達式3]BFL/f>2.0
此處,BFL為自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條件表達式3可為用於使鏡頭模組的製造便利性最佳化的數值範圍。舉例而言,在BFL/f的值小於條件表達式3的下限值的狀況下,無法確保第七鏡頭與影像表面之間的距離,難以實際上製造鏡頭模組。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4:[條件表達式4]R1/f>0.35
此處,R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f為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條件表達式4可為用於使第一鏡頭的形狀最佳化的數值範圍。舉例而言,在R1/f的值小於條件表達式4的下限值的狀況下,曲率半徑可能過小,第一鏡頭對製造容差敏感,因此不易於製造第一鏡頭。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5:[條件表達式5]-0.6<(R11-R12)/(R11+R12)<8.0
此處,R11為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R12為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
條件表達式5可為用於使第六鏡頭的形狀最佳化的數值範圍。舉例而言,在(R11-R12)/(R11+R12)的值超出條件表達式5的數值範圍的狀況下,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之間的曲率半徑之間的偏差可較大,且第六鏡頭不利於校正像差。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6:[條件表達式6]-2.0<R13/f<1.0
此處,R13為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
條件表達式6可為用於使第七鏡頭的形狀最佳化的數值 範圍。舉例而言,在R13/f的值超出條件表達式6的數值範圍的狀況下,難以製造第七鏡頭,且可減小校正像差的效果。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7:[條件表達式7]-10.0<(R5-R6)/(R5+R6)<14.0
此處,R5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且R6為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以毫米為單位]。
舉例而言,在(R5-R6)/(R5+R6)的值超出條件表達式7的數值範圍的狀況下,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之間的曲率半徑之間的偏差較大,且第三鏡頭不利於校正像差。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8:[條件表達式8]ANG/f>15.0
此處,ANG為所述鏡頭模組的視角,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舉例而言,在ANG/f的值小於條件表達式8的下限值的狀況下,鏡頭模組可不利於提供廣視角。
在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中,包含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9:[條件表達式9]|f1|<|f3|
此處,f1為第一鏡頭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且f3為第 三鏡頭的焦距[以毫米為單位]。
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的第一鏡頭至第七鏡頭。
第一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一鏡頭的屈光度可為正屈光度。第一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一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製造第一鏡頭。第一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鏡頭可具有凸向物件側的彎月面形狀或一個表面為凸面的平凸形狀。然而,第一鏡頭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舉例而言,必要時,第一鏡頭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一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鏡頭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二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二鏡頭的屈光度可為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第二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二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製造第二鏡頭。第二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舉例而言,第二鏡頭可具有凸向物件側的彎月面形狀。然而,第二鏡頭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舉例而言,必要時,第二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二鏡頭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三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三鏡頭的屈光度可為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第三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三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 製造第三鏡頭。第三鏡頭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然而,第三鏡頭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鏡頭可具有其物件側表面的光軸部分為凸面且其物件側表面的周邊部分為凹面的形狀。此外,第三鏡頭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三鏡頭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四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四鏡頭的屈光度可為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第四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四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製造第四鏡頭。第四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舉例而言,第四鏡頭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然而,第四鏡頭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第四鏡頭可具有不同形狀,舉例而言,第四鏡頭的第一表面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為凸面的。第四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四鏡頭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五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五鏡頭的屈光度可為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第五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五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製造第五鏡頭。第五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舉例而言,第五鏡頭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五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五鏡頭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六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六鏡頭的屈光度可為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第六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六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製造第六鏡頭。第六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然而,第六鏡頭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第六鏡頭可具有各種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鏡頭的第一表面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為凸面的。此外,第六鏡頭可具有反曲點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鏡頭的第二表面在光軸的中心處可為凹面的且朝著第六鏡頭的邊緣而變為凸面的。第六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七鏡頭可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七鏡頭的屈光度可為負屈光度。第七鏡頭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七鏡頭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可透射光的不同材料可用於製造第七鏡頭。第七鏡頭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然而,第七鏡頭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第七鏡頭可具有各種形狀,舉例而言,其兩個表面為凹面的。第七鏡頭可具有反曲點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七鏡頭的第二表面在光軸的中心處可為凹面的且朝著第七鏡頭的邊緣而變為凸面的。第七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或其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減小會導致影像品質惡化的像差。此外,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一些實施例可增進輕量化且降低製造成本。
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一至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
首先,將參看圖1至圖3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實例1)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543[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4.199,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9.17,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4.903,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6.400,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124.921,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27.141,且第七鏡頭10的焦距可為-14.863。
下文表1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更具體言之,對應於垂直行中的S1的水平列中的值依序指示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徑R1、第一鏡頭10的厚度、第一鏡頭10的折射率以及第一鏡頭10的阿貝數。此外,對應於垂直行中的S2的水平列中的值依序指示第一鏡頭10的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徑R2以及第一鏡頭10與第二鏡頭20之間的距離。類似地,對應於垂直行中的S3的水平列中的值依序指示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徑R3、第二鏡頭20的厚度、第二鏡頭20的折射率以及第二鏡頭20 的阿貝數。此外,對應於垂直行中的S4的水平列中的值依序指示第二鏡頭20的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徑R4以及第二鏡頭20與第三鏡頭30之間的距離。供參考,第三鏡頭至第七鏡頭的曲率半徑R5至R14、第三鏡頭至第七鏡頭的厚度、或第三鏡頭至第七鏡頭之間的距離、所述鏡頭的折射率以及第三鏡頭至第七鏡頭的阿貝數以與上文所述相同的方案而展示。
下文表2指示鏡頭中的每一者的非球面常數。詳言之,表2中的第一水平軸指示鏡頭中的每一者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舉例而言,第一水平列中的數2指示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且第一水平軸中的數3指示第一鏡頭10的第二表面。此外,第一水平列中的數4指示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且第一水平軸中的數5指示第二鏡頭20的第二表面。類似地,第一水平軸中的數6至15分別指示第三至第七鏡頭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四鏡頭4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五鏡頭5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正屈光度。此外,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六鏡頭60可具有 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2及圖3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將參看圖4至圖6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實例2)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462[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3.742,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7.998,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5.553,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8.276,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104.962,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517.567,且第七鏡頭10的焦距可為-12.343。
下文表3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下文表4指示鏡頭的每一表面的非球面常數。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 即,第四鏡頭4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五鏡頭5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鏡頭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5及圖6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將參看圖7至圖9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實例3)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271[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3.782,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7.960,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5.239,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6.790,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53.775,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72.888,且第七鏡頭10的焦距可為-15.543。
下文表5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下文表6指示鏡頭的每一表面的非球面常數。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 即,第四鏡頭4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五鏡頭5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鏡頭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8及圖9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將參看圖10至圖12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四例示性實施例(實例4)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300[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5.204,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1000.000,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4.026,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4.520,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7.456,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31.268,且第七鏡頭70的焦距可為-5.024。
下文表7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下文表8指示鏡頭中的每一者的非球面常數。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 即,第四鏡頭4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五鏡頭5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鏡頭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11及圖12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將參看圖13至圖15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五例示性實施例(實例5)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522[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4.584,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8.221,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6.410,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73.896,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17.417,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12.539,且第七鏡頭10的焦距可為-6.829。
下文表9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下文表10指示鏡頭的每一表面的非球面常數。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 即,第四鏡頭4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五鏡頭5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另外,第六鏡頭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14及圖15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將參看圖16至圖18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六例示性實施例(實例6)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165[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3.794,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8.619,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341.847,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96.237,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3.198,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11.131,且第七鏡頭10的焦距可為-4.635。
下文表11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下文表12指示鏡頭的每一表面的非球面常數。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兩個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五鏡頭50可具有正屈光度。 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17及圖18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將參看圖19至圖21來描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七例示性實施例(實例7)的鏡頭模組。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第一鏡頭10、第二鏡頭20、第三鏡頭30、第四鏡頭40、第五鏡頭50、第六鏡頭60以及第七鏡頭70。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紅外線截止濾光片80以及影像感測器90。此外,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孔徑光闌(未圖示)。孔徑光闌(未圖示)可配置於第一鏡頭10之前,或第一鏡頭10與第七鏡頭70之間的任何位置處。供參考,鏡頭模組100的總焦距f可為4.000[以毫米為單位],第一鏡頭10的焦距可為3.907,第二鏡頭20的焦距可為-9.478,第三鏡頭30的焦距可為-415.933,第四鏡頭40的焦距可為986.711,第五鏡頭50的焦距可為3.042,第六鏡頭60的焦距可為-10.825,且第七鏡頭10的焦距可為-4.979。
下文表13展示鏡頭的曲率半徑、鏡頭的厚度或鏡頭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折射率以及鏡頭的阿貝數。下文表14指示鏡頭的每一表面的非球面常數。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鏡頭1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鏡頭10的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二鏡頭2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二鏡頭20的兩個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三鏡頭3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三鏡頭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四鏡頭40可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第五鏡頭50可具有正屈光度。 第五鏡頭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亦即,第五鏡頭50可具有凸向影像側的彎月面形狀。第六鏡頭6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六鏡頭6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第七鏡頭70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七鏡頭7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其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此外,第七鏡頭70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鏡頭模組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分別如圖20及圖21所示的MTF特性以及像差特性。
如上所述而組態的根據本揭露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至第七例示性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可滿足如下文表15所述的條件表達式1至8且改良鏡頭的光學效能。
如上文所闡述,根據本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容易校正像差,且可實施高解析度。
儘管上文展示且描述了例示性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本揭露的精神以及範疇的情況下,可進行修改以及變化。上文的說明性論述不欲為詳盡的或將本發明限於所揭露的精確形式。
10‧‧‧第一鏡頭
20‧‧‧第二鏡頭
30‧‧‧第三鏡頭
40‧‧‧第四鏡頭
50‧‧‧第五鏡頭
60‧‧‧第六鏡頭
70‧‧‧第七鏡頭
80‧‧‧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90‧‧‧影像感測器
100‧‧‧鏡頭模組

Claims (87)

  1.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屈光度;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具有一或多個反曲點,其中所述第一鏡頭、所述第二鏡頭、所述第三鏡頭、所述第四鏡頭、所述第五鏡頭、所述第六鏡頭以及所述第七鏡頭自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依序安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鏡頭具有正屈光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具有正屈光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 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一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二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鏡頭的兩個表面為凸面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四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五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至少一或 多個反曲點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至少一或多個轉折點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中的至少一者由塑膠形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中的至少一者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為非球面的。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f12/f<2.0其中f12為所述第一鏡頭以及所述第二鏡頭的合成焦距,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TTL/f<1.40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 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BFL/f>0.2其中BFL為自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R1/f>1.40其中R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6<(R11-R12)/(R11+R12)<8.0其中R11為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12為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0<R13/f<1.0其中R13為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 -10.0<(R5-R6)/(R5+R6)<14.0其中R5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6為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ANG/f>15.0其中ANG為所述鏡頭模組的視角,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1|<|f3|其中f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焦距,且f3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焦距。
  27.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屈光度;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具有一或多個反曲點, 其中所述第一鏡頭、所述第二鏡頭、所述第三鏡頭、所述第四鏡頭、所述第五鏡頭、所述第六鏡頭以及所述第七鏡頭自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依序安置。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鏡頭具有正屈光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一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二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鏡頭的兩個表面為凸面的。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四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五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 面的。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一或多個反曲點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一或多個轉折點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中的至少一者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為非球面的。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f12/f<2.0其中f12為所述第一鏡頭以及所述第二鏡頭的合成焦距,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 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TTL/f<1.40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BFL/f>0.2其中BFL為自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R1/f>1.40其中R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6<(R11-R12)/(R11+R12)<8.0其中R11為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12為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 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0<R13/f<1.0其中R13為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0<(R5-R6)/(R5+R6)<14.0其中R5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6為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ANG/f>15.0其中ANG為所述鏡頭模組的視角,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49.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鏡頭,具有屈光度;第三鏡頭,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五鏡頭,具有正屈光度;第六鏡頭,具有屈光度;以及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所述第七鏡頭的影像側表面具有 一或多個反曲點,其中所述第一鏡頭、所述第二鏡頭、所述第三鏡頭、所述第四鏡頭、所述第五鏡頭、所述第六鏡頭以及所述第七鏡頭自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依序安置。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的兩個表面為凸面的。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鏡頭的兩個表面為凹面的。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四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五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 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一或多個反曲點形成於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一或多個轉折點形成於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以及影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f12/f<2.0其中f12為所述第一鏡頭以及所述第二鏡頭的合成焦距,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TTL/f<1.40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BFL/f>0.2其中BFL為自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R1/f>1.40其中R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6<(R11-R12)/(R11+R12)<8.0其中R11為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12為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0<R13/f<1.0其中R13為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 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0<(R5-R6)/(R5+R6)<14.0其中R5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6為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ANG/f>15.0其中ANG為所述鏡頭模組的視角,且f為包含所述第一鏡頭至所述第七鏡頭的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1|<|f3|其中f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焦距,且f3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焦距。
  70.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七個鏡頭,以自物件側至影像側的次序包含第一鏡頭、第二鏡頭、第三鏡頭、第四鏡頭、第五鏡頭、第六鏡頭以及第七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所述第二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所述第三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七鏡頭具有包含至少一或多個反曲點的凹面影像側表 面。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
  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鏡頭以及所述第五鏡頭具有凹向所述物件側的彎月面形狀。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鏡頭、所述第四鏡頭、所述第五鏡頭以及所述第六鏡頭具有彎月面形狀。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凹面的,且所述第二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凸面的。
  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為凸面的,且所述第二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為凹面的。
  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三鏡頭具有正屈光度,且所述第七鏡頭具有負屈光度。
  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6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鏡頭具有正屈光度。
  7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鏡頭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三鏡頭具有負屈光度,所述第四鏡頭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五鏡頭具有正屈光度,且所述第七鏡頭具 有負屈光度。
  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f12/f<2.0其中f12為所述第一鏡頭以及所述第二鏡頭的複合焦距,且f為所述鏡頭模組的總焦距。
  8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TTL/f<1.40其中TTL為自所述第一鏡頭的所述物件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所述鏡頭模組的總焦距。
  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BFL/f>0.2其中BFL為自所述第七鏡頭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影像表面的距離,且f為所述鏡頭模組的總焦距。
  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R1/f>1.40其中R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所述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所述鏡頭模組的總焦距。
  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 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6<(R11-R12)/(R11+R12)<8.0其中R11為所述第六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12為所述第六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0<R13/f<1.0其中R13為所述第七鏡頭的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f為所述鏡頭模組的總焦距。
  8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0.0<(R5-R6)/(R5+R6)<14.0其中R5為所述第三鏡頭的所述物件側表面的曲率半徑,且R6為所述第三鏡頭的影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8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ANG/f>15.0其中ANG為所述鏡頭模組的視角,且f為所述鏡頭模組的總焦距。
  8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1|<|f3| 其中f1為所述第一鏡頭的焦距,且f3為所述第三鏡頭的焦距。
TW103114772A 2013-10-14 2014-04-24 Lens module TWI56184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122193 2013-10-14
KR1020140008211A KR101580382B1 (ko) 2013-10-14 2014-01-23 렌즈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4531A true TW201514531A (zh) 2015-04-16
TWI561846B TWI561846B (en) 2016-12-11

Family

ID=530360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453A TWI603115B (zh) 2013-10-14 2014-04-24 鏡頭模組
TW103114772A TWI561846B (en) 2013-10-14 2014-04-24 Lens modul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453A TWI603115B (zh) 2013-10-14 2014-04-24 鏡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80382B1 (zh)
CN (1) CN104570280B (zh)
TW (2) TWI6031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6093B2 (en) 2015-02-17 2017-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95261B (zh) * 2016-02-04 2017-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9535B (zh) * 2017-02-18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3658B2 (ja) * 2012-12-04 2016-11-3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撮像レンズ
EP3779565A3 (en) 2013-07-04 2021-05-05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US9857568B2 (en) 2013-07-04 2018-01-02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TWI507723B (zh) * 2014-08-01 2015-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10804B (zh) * 2014-08-01 2015-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392188B2 (en) 2014-08-10 2016-07-12 Corephotonics Ltd. Zoom dual-aperture camera with folded lens
JP6376561B2 (ja) * 2014-10-29 2018-08-22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85485B (zh) * 2015-05-19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79586B (zh) * 2015-05-21 2017-04-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83988B (zh) * 2015-05-22 2017-05-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09116527B (zh) * 2015-07-01 2021-04-2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TWI594006B (zh) * 2015-07-31 2017-08-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KR101829600B1 (ko) 2015-11-23 2018-0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5890947B1 (ja) * 2016-01-07 2016-03-22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CN107037568B (zh) * 2016-02-04 2019-09-1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08974B (zh) * 2016-04-28 2020-11-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TWI683128B (zh) * 2016-05-20 2020-0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KR20180060132A (ko) * 2016-11-28 2018-06-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080657B1 (ko) * 2016-12-26 2020-02-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2965217A (zh) * 2016-12-30 2021-06-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00228A (zh) * 2016-12-30 2022-01-0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896478B (zh) 2016-12-30 2019-05-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950681B (zh) * 2017-05-22 2022-05-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640798B (zh) * 2017-09-25 2018-1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621683B (zh) * 2017-10-26 2023-06-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080554A1 (zh) 2017-10-26 2019-05-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0935759B2 (en) 2017-11-08 2021-03-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08107552B (zh) 2017-11-17 2022-04-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55474B (zh) * 2017-12-22 2019-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166130B1 (ko) 2018-01-24 2020-10-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152932B (zh) * 2018-02-05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427177B (zh) * 2018-02-05 2020-06-16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427178B (zh) * 2018-02-05 2020-06-16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6520531A (zh) 2018-05-29 2023-08-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KR20190135893A (ko) * 2018-05-29 2019-12-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2526716B (zh) * 2018-05-29 2023-04-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42984B (zh) 2018-05-29 2022-10-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859518A (zh) * 2018-05-29 2022-08-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KR102081312B1 (ko) * 2018-05-29 2020-02-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4460722A (zh) * 2018-05-29 2022-05-1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KR102081311B1 (ko) * 2018-05-29 2020-02-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6821276B2 (ja) * 2018-10-23 2021-01-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4615400A (zh) 2019-01-03 2022-06-10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相机、双重相机及三重相机
CN110231702B (zh) * 2019-08-01 2019-11-08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JP2022536204A (ja) 2019-08-21 2022-08-12 コアフォトニクス リミテッド 大きなセンサフォーマットのための小さな総トラック長
KR102274547B1 (ko) * 2019-10-29 2021-07-07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US11656538B2 (en) 2019-11-25 2023-05-23 Corephotonics Ltd. Folded zoom camera module with adaptive aperture
CN110927932B (zh) * 2019-12-23 2021-11-0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080565B (zh) 2020-05-30 2024-01-19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超微距图像的系统和方法
EP4066036A4 (en) 2020-12-01 2023-01-25 Corephotonics Ltd. FOLDED CAMERA WITH CONTINUOUSLY ADAPTIVE ZOOM FACTOR
CN114137702A (zh) * 2021-12-08 2022-03-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143B2 (en) * 2003-05-13 2007-04-17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form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100714583B1 (ko) 2006-03-30 2007-05-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자동 초점조절 광학계
JP5074948B2 (ja) * 2008-02-14 2012-11-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495540B1 (ko) * 2009-03-13 2015-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망원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JP5544845B2 (ja) * 2009-11-27 2014-07-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撮像装置、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5458830B2 (ja) * 2009-11-27 2014-04-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撮像装置、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KR101089938B1 (ko) 2009-12-21 2011-12-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광각 광학계
TWI408435B (zh) 2010-07-29 2013-09-11 Young Optics Inc 投影鏡頭
US8218244B2 (en) * 2010-11-22 2012-07-10 A-Optronics Technology Inc. Miniature zoom lens
KR101758622B1 (ko) * 2010-12-24 2017-07-14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줌 렌즈계
JP2012155223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amron Co Ltd 広角単焦点レンズ
TWI414841B (zh) 2011-02-18 2013-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廣視角光學系統
JP2012220654A (ja) * 2011-04-07 2012-11-12 Panasonic Corp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レンズ、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TWI438471B (zh) * 2011-08-24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
CN202720379U (zh) * 2012-02-20 2013-02-06 南阳示佳光电有限公司 便携式投影机镜头
TWI472826B (zh) * 2012-06-06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
TWI570467B (zh) * 2012-07-06 2017-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組
TWI449947B (zh) * 2012-08-13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片系統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6093B2 (en) 2015-02-17 2017-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904038B2 (en) 2015-02-17 2018-02-2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95261B (zh) * 2016-02-04 2017-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324272B2 (en) 2016-02-04 2019-06-18 Largan Precision.,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44476B2 (en) 2016-02-04 2019-10-15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56395B2 (en) 2016-02-04 2020-05-1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30284B2 (en) 2016-02-04 2023-04-1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seven lenses of +−++−−+, +−−−+−+, +−−+−−+, +−−++−+, +−+−−−+ or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92608B2 (en) 2016-02-04 2024-02-0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seven lenses of +-++--+, +---+-+,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29535B (zh) * 2017-02-18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80382B1 (ko) 2015-12-24
KR20150043186A (ko) 2015-04-22
CN104570280A (zh) 2015-04-29
CN104570280B (zh) 2017-06-30
TWI603115B (zh) 2017-10-21
TW201543072A (zh) 2015-11-16
TWI561846B (en)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115B (zh) 鏡頭模組
US11906705B2 (en) Optical system
TWI534463B (zh) 透鏡模組
CN107065143B (zh) 镜头模块
TWI588520B (zh) 光學系統
TWI578017B (zh) 光學系統
TWI447473B (zh) 攝影用光學鏡頭組
TWI463169B (zh)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627436B (zh) 透鏡模組
TWI470266B (zh) 光學結像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474072B (zh)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
TWI476435B (zh) 結像鏡頭系統組
TWI461728B (zh) 影像鏡組
TWI500957B (zh) 鏡頭模組
TWI431315B (zh) 光學成像鏡片系統
TWI440924B (zh) 影像鏡頭組
TWI470265B (zh)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組
TWI438470B (zh) 影像拾取光學鏡片組
TWI622793B (zh) 透鏡模組
TWI475248B (zh) 影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68726B (zh) 成像光學系統鏡組
KR20130139173A (ko) 렌즈 모듈
KR101539883B1 (ko) 촬상 광학계
TWI534464B (zh) 透鏡模組
TW201331621A (zh) 取像鏡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