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0384B - 雙軸承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0384B
TWI500384B TW100129973A TW100129973A TWI500384B TW I500384 B TWI500384 B TW I500384B TW 100129973 A TW100129973 A TW 100129973A TW 100129973 A TW100129973 A TW 100129973A TW I500384 B TWI500384 B TW I500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operating lever
lever
handle shaft
tr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9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6844A (en
Inventor
Ken Ichi Kawasaki
Shouji Nakagaw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68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365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52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812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16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6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0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0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0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yieldable drive coupling, e.g. friction or fluid clutch
    • A01K89/0190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yieldable drive coupling, e.g. friction or fluid clutch between drive shaft and crank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06Hand crank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8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disengageable positive drive components, e.g. a clutch
    • A01K89/01901Reengageable responsive to drive ro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2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Description

雙軸承捲線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釣魚用捲線器,特別是,藉由捲附釣線的捲筒的旋轉將釣線吐出的雙軸承捲線器。
在雙軸承捲線器中,為了使牽引機構作動,習知具有供限制手把軸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示的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例如日本特開平09-168354號公報參照)。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的手把軸、及包含與手把軸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牽引墊圈的牽引機構。單向離合器具有內輪,內輪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手把軸的外周面,並可透過牽引墊圈與手把軸一體旋轉地被連結。手把軸,是藉由可與先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操作桿被旋轉操作。牽引機構的牽引力,是藉由具有與手把軸螺合的螺帽構件的星狀牽引器被調整。牽引墊圈,是透過內輪朝星狀牽引器的螺帽構件被推壓,牽引機構,是被設定成對應推壓力的牽引力。
在手把軸中,具有平行的二面的旋轉連結部是形成於外周面,在牽引墊圈的中心,形成有:卡合於旋轉連結部的非圓形的第1連結部、及卡合於內輪的第2連結部。在內輪的先端部中,與第2連結部連結的一對卡合突起是朝軸方向突出形成。第2連結部,是在與第1連結部的旋轉連結部卡合的部分之間具有卡合於卡合突起的一對卡合凹部。
在這種構成的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中,操作桿的旋轉是透過手把軸及牽引墊圈被傳達至單向離合器的內輪。
在前述習知的構成中,操作桿的旋轉,是透過手把軸及牽引墊圈被傳達至單向離合器的內輪。在手把軸及牽引墊圈的卡合部及牽引墊圈及內輪的卡合部中各別存在當組裝/分解時無法避免的若干間隙。因此,牽引力是在弱的狀態下進行捲取方向的旋轉及停止的方式進行對於釣組施加動作的操作桿操作的話,因為操作桿仍可以朝線吐出方向些微地旋轉間隙的部分,所以有可能在操作桿發生遊動。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雙軸承捲線器,抑制操作桿的遊動。
發明1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及手把軸、及單向離合器、及牽引機構、及牽引力調整構件、及操作桿、及捲筒、及旋轉傳達機構。手把軸,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單向離合器,具有:外輪、及內輪、及轉動體。外輪,是不可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內輪,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轉動體,是被配置於外輪及內輪之間。牽引機構,是包含至少一個牽引墊圈。牽引墊圈,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牽引力調整構件,是被裝設於手把軸,供調整牽引機構的牽引力用的構件。操作桿,是被配置於牽引力調整構件及捲線器本體之間。操作桿,是具有手把軸貫通的貫通孔。操作桿,是在貫通孔的周圍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內輪。捲筒,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旋轉傳達機構,是將操作桿的旋轉傳達至捲筒。
在此雙軸承捲線器中,操作桿及單向離合器的內輪是在貫通孔的周圍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因此,將操作桿旋轉的話,使其旋轉朝單向離合器的內輪被傳達,並從內輪被傳達至手把軸。在此,因為操作桿的旋轉是直接朝單向離合器的內輪被傳達,朝操作桿的線吐出方向的遊隙變少。因此,可以抑制操作桿的遊動。
且在操作桿的軸方向外方因為配置有牽引力調整構件,所以可以縮短內輪的軸方向的長度。進一步,因為操作桿是接近捲筒地被配置,所以可以減小繞釣竿周圍的力矩。由此,使操作桿成為容易旋轉,捲起效率提高。
發明2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1的捲線器,內輪,是在操作桿側的第1端具有朝軸方向外方突出形成的第1卡合突起。操作桿,是在貫通孔具有可卡合於第1卡合突起地形成的第1卡合凹部。
在此情況下,形成於操作桿的貫通孔的第1卡合凹部是卡合於被形成於內輪的第1卡合突起而使操作桿及內輪一體地旋轉。因此,由簡單的卡合構造就可以使操作桿及內輪一體地旋轉。
發明3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2的捲線器,內輪,是進一步具備對於操作桿被止脫的止脫手段。在此情況下,因為內輪是對於操作桿被止脫,所以內輪成為不易朝軸方向移動。
發明4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3的捲線器,操作桿,具有:接近捲線器本體的第1面、及遠離捲線器本體第2面。止脫手段,是被固定於操作桿的第1面,具有限制內輪的手把軸方向的移動的限制構件。
在此情況下,內輪的軸方向的移動是藉由被固定於操作桿的第1面的限制構件被限制。因此,操作桿的旋轉是從內輪被傳達至手把軸時,內輪的軸方向的移動是藉由被固定於操作桿的第1面的限制構件被限制。在此,將內輪及操作桿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且藉由固定於操作桿的限制構件來限制內輪的手把軸方向的移動。因此,可以抑制操作桿的遊動,且可以確實地連結操作桿及內輪。
發明5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4的捲線器,內輪,具有:被配置於手把軸的外周側的筒狀部、及在筒狀部的第1端側的外周面朝徑方向突出形成並藉由限制構件被止脫的止脫突起。
在此情況下,藉由止脫突起卡合於被固定於操作桿的限制構件,就可以限制內輪的軸方向的移動,可以進一步確實地將操作桿及內輪連結。
發明6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5的捲線器,止脫突起,是在筒狀部的外周面呈環狀形成。在此情況下,因為止脫突起是呈環狀形成,所以可以藉由限制構件將內輪在周方向均一地止脫。
發明7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5或6的捲線器,操作桿,是設在第1面,具有可收容止脫突起的突起收容部。
在此情況下,因為止脫突起是被收納於突起收容部,所以手把軸方向的長度變短,可以使操作桿進一步接近捲線器本體。且,因為不將止脫突起收納在限制構件也可以,所以限制構件的形狀成為簡潔。
發明8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5至7的其中任一的捲線器,限制構件,是具有與止脫突起接觸的止脫面。
在此情況下,操作桿及內輪的軸方向的移動的限制可以由止脫突起及止脫面的簡潔的構成實現。
發明9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8的捲線器,限制構件,進一步具有:筒狀部可通過的通過孔、及設在止脫面的徑方向外方並被固定於操作桿的固定部。止脫面,是形成於通過孔的徑方向外方。
在此情況下,因為由通過孔的徑方向外方將內輪止脫,進一步將限制構件固定於其徑方向外方,所以固定位置及止脫位置變近可以進一步確實地限制內輪的移動。
發明10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9的捲線器,在固定部中,形成有可讓固定用的複數螺栓構件通過的複數螺栓插通孔。在操作桿中,形成有螺合有螺栓構件的母螺紋部。螺栓構件,是從操作桿的第1面側被插入。
在此情況下,因為藉由從第1面側被插入的螺栓構件將限制構件固定於操作桿,所以螺栓構件的頭部不露出第2面側。
發明11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9的捲線器,在固定部中,形成有螺合有固定用的複數螺栓構件的複數母螺紋部。在操作桿中,形成有螺栓構件可通過的複數螺栓插通孔。在操作桿的第2面且在螺栓插通孔周圍,形成有可收容螺栓構件的頭部的頭部收容部。螺栓構件,是從操作桿的第2面側被插入。
在此情況下,因為藉由螺栓構件從第2面側將限制構件固定在操作桿,所以螺栓構件的頭部會露出。但是,因為頭部被收容於頭部收容部,所以頭部不會從第2面突出。且,因為可以從位於捲線器的外側面的第2面側將螺栓構件插入,所以成為容易組裝內輪及操作桿。
發明12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9的捲線器,止脫手段,具有被設在固定部且被假固定在操作桿的夾箍突起。操作桿,是具有在貫通孔可讓夾箍突起插通地設置的夾箍凹部。
在此情況下,藉由將鋁等容易變形的金屬作為限制構件使用,不需使用固定用的別的構件,藉由夾箍就可以將限制構件固定在操作桿止脫。
發明13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3的捲線器,止脫手段,是藉著由第1卡合凹部將第1卡合突起假固定於操作桿而使內輪對於操作桿被止脫。
在此情況下,藉由將形成於內輪的第1卡合突起由第1卡合凹部夾箍在操作桿,就可以使操作桿及內輪一體地旋轉,且,可以使內輪對於操作桿被止脫。因此,由簡單的構造就可以使操作桿及內輪一體地旋轉且使內輪對於操作桿被止脫。
發明14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13的捲線器,操作桿,具有:操作桿本體,是設有形成於手把軸貫通部分的非圓形孔;及嵌入構件,是設有卡合於非圓形孔的外形部,在內周部形成有第1卡合凹部及貫通孔,與操作桿本體可一體旋轉。
在此情況下,因為操作桿具有操作桿本體及內輪卡合的嵌入構件,所以操作桿本體即使是使用輕量但容易電解腐蝕的鋁合金和鎂合金,仍可以藉由嵌入構件避免操作桿本體及內輪相互接觸。因此,可達成操作桿的輕量化且可防止電解腐蝕。又,將嵌入構件固定於操作桿本體的情況時,例如使用接合和假固定等的適宜的固定手段即可。
發明15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14的捲線器,內輪,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操作桿本體,是鋁合金及鎂合金的其中任一的輕合金製。
在此情況下,可防止由操作桿本體及內輪的接觸所產生的電解腐蝕。
發明16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15的捲線器,操作桿本體,是碳-石墨製。在此情況下,可達成操作桿本體的輕量化。且,將嵌入構件假固定在操作桿本體的情況時,可防止由假固定所導致的操作桿本體的破裂。
發明17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2至16的其中任一的捲線器,內輪,是從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朝軸方向突出形成,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牽引墊圈的至少一個第2卡合突起。
在此情況下,藉由凹凸嵌合的簡潔的構成就可將內輪及牽引墊圈一體旋轉地連結。
發明18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對於如發明1至17的其中任一的捲線器,進一步具備:螺合於手把軸的先端並將操作桿對於手把軸止脫的螺帽構件、及貫通螺帽構件並螺合於被形成於手把軸的先端面的母螺紋部的止轉螺栓。
在此情況下,因為將貫通螺帽構件的止轉螺栓直接螺合於手把軸來使螺帽構件止轉,所以由小空間就可以將螺帽構件確實地止轉。
依據本發明,因為操作桿的旋轉是直接朝單向離合器的內輪被傳達,所以操作桿及內輪之間成為不易發生遊動。因此,可以抑制操作桿的遊動。
<第1實施例> <捲線器的一般的構成>
在第1圖及第2圖中,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是誘餌釣用的圓形的雙軸承捲線器。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的側方的捲筒旋轉用的操作桿2、及作為被配置於操作桿2的捲線器本體1側的相反側的牽引力調整構件的星狀牽引器3、及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12。
<操作桿的構成>
操作桿2,是雙操作桿形,具有:板狀的操作桿臂2a、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操作桿臂2a的兩端的把手2b。操作桿臂2a,是如第2圖所示,接近捲線器本體1地被配置於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的手把軸30的外周側。
操作桿臂2a,是例如鋁合金、及鎂合金的其中任一的輕合金製。在第1實施例中,操作桿臂2a,是鋁合金製大致板狀的構件,如第2圖所示,具有:接近捲線器本體1的第1面2c、及遠離捲線器本體的第2面2d、及貫通孔2e。操作桿臂2a,是如第4圖所示,進一步具有:形成於貫通孔2e的周圍的第1卡合凹部14a、及形成於貫通孔2e的徑方向外方的一對螺栓插通孔14b。貫通孔2e,是形成於操作桿臂2a的長度方向的中心。操作桿臂2a,是從長度方向的中心部朝向兩端使先端較細地形成。第1卡合凹部14a,是在與操作桿臂2a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從貫通孔2e的內周面朝徑方向外方凹陷形成。螺栓插通孔14b,是在操作桿臂2a的長度方向將貫通孔2e挾持地被配置一對。在螺栓插通孔14b的第2面2d側中,可收容後述的螺栓構件15的頭部15a的頭部收容部14c是呈錐形狀凹陷形成。把手2b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操作桿臂2a的先端較細的兩端。
<捲線器本體的構成>
捲線器本體1,是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例如鋁合金和鎂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在第1實施例中,捲線器本體1,是鋁合金製。捲線器本體1,具有:框架5、及被裝設於框架5的兩側方的第1側蓋6及第2側蓋7。線捲用的捲筒12是透過捲筒軸20(第2圖)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捲線器本體1的內部。第1側蓋6,是從捲筒軸方向外方所見形成圓形,第2側蓋7,是由交叉的一對圓所構成。
第1側蓋6,是對於框架5可開閉自如地被裝設。在此開閉時從框架5朝軸方向外方背離之後繞轉的方式,使第1側蓋6被支撐於框架5。第1側蓋6,是藉由被設在第2側蓋7的無圖示的螺栓構件的裝卸進行開閉。在第1側蓋6中,形成有配置有後述的調整鈕43的圓形的開口部6a。
第2側蓋7,是被螺固在框架5。在第2側蓋7中,設有可旋轉自如地支撐手把軸30用的第1轂部7a。且,在第2側蓋7中,可旋轉自如地支撐後述的捲筒軸20用的第2轂部7b是與第1轂部7a隔有間隔地被設置。
框架5,是如第1圖所示,具有:隔有預定間隔彼此相面對的方式被配置的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及將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一體地連結的上連結部10a及下連結部10b。第1側板8的中心部的稍為上方,形成有具有段差的圓形的開口8a(第2圖)。構成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支撐部13是被螺固在此開口8a中。在捲筒支撐部13及捲筒12之間,設有在拋竿時將捲筒制動用的制動機構25。
上連結部10a,是如第1圖所示,與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的外形相同面地被配置,下連結部10b,是前後地被設置1對,且被配置於比外形更內側。在下連結部10b中,將捲線器裝設在釣竿用的前後長的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製的竿裝設腳部4是被鉚固。
在框架5內,如第2圖所示,配置有:捲筒12、及成為進行手指壓線時的姆指會接觸的離合器操作桿17、及在捲筒12內將釣線均一地捲取用的均勻捲線機構18。且在框架5及第2側蓋7之間,是如第2圖所示,配置有:旋轉傳達機構19、及離合器機構21、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2、及牽引機構23、及拋竿控制機構24。
旋轉傳達機構19,是將來自操作桿2的旋轉力朝捲筒12及均勻捲線機構15傳達。離合器機構21,是將操作桿2及捲筒12連結及遮斷。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對應離合器操作桿17的操作將離合器機構21控制成離合器接合(ON)狀態(連結狀態)及離合器斷開(OFF)狀態。若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斷開(OFF)狀態(遮斷狀態)的話捲筒12是成為可自由旋轉狀態。牽引機構23,是用來制動捲筒12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拋竿控制機構24,是調整捲筒12的旋轉時的阻力。
<捲筒的構成>
捲筒12,是如第2圖所示,在兩側部具有盤狀的一對凸緣部12a,一對凸緣部12a之間具有筒狀的捲線胴部12b。第2圖左側的凸緣部12a的外周面,是為了防止咬線而在開口8a的內周側些微的隔有間隙地被配置。捲筒12,是在貫通捲線胴部12b的內周側的捲筒軸20藉由例如鋸齒結合不可旋轉地被固定。此固定方法不限定於鋸齒結合,使用鍵結合和花鍵結合等的各種的結合方法也可以。
捲筒軸20,是如第2圖所示,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金屬製,與手把軸30平行地被配置。捲筒軸20,是貫通第2側板9朝第2側蓋7的外方延伸。該延伸的一端,是藉由第1軸承26a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朝外方突出地被裝設於第2側蓋7的第2轂部7b。且捲筒軸20的另一端是藉由第2軸承26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捲筒軸20的中心,形成有大徑部20a,在兩端形成有被支撐於第1軸承26a及第2軸承26b的第1小徑部20b及第2小徑部20c。
進一步,在第2圖左側的第2小徑部20c及大徑部20a之間的兩者的中間的具有外徑的部分裝設有制動機構25的磁鐵62。捲筒軸20的大徑部20a的右端,是被配置於第2側板9的貫通部分,在那中固定有構成離合器機構21的卡合銷29。卡合銷29,是沿著直徑貫通大徑部20a,其兩端是朝徑方向突出。
<旋轉傳達機構的構成>
旋轉傳達機構19,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手把軸30、及被固定於手把軸30的驅動齒輪31、及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筒狀的小齒輪32、及第1齒輪構件36a(第2圖)、及第2齒輪構件36b。手把軸30,是藉由軸承16及單向離合器86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第2側板9及第2側蓋7。
手把軸30,是藉由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86使線吐出方向的旋轉(逆轉)被禁止。在手把軸30的外周面,形成有可將後述的牽引墊圈51一體旋轉地連結的旋轉連結部30a。旋轉連結部30a,是由形成於手把軸30的外周面的平行的一對平面所構成。在手把軸30的先端,形成有螺合有星狀牽引器3的後述的螺帽部3b的公螺紋部30b。在手把軸30的先端面,形成有母螺紋孔30c。母螺紋孔30c,是形成於手把軸30的先端面的中心。在手把軸30的先端外周面,形成有小徑的卡止部30d。卡止部30d,是比旋轉連結部30a小的大致相似形的形狀。
<單向離合器的構成>
單向離合器86,是如第3圖所示,被裝設在第2側蓋7及手把軸30之間。單向離合器86,具有:外輪86a、及內輪86b、及轉動體86c。外輪86a,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例如SUS440C製。外輪86a,是不可旋轉地被裝設於朝外方突出地被裝設在第2側蓋7之第1轂部7a。
內輪86b,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例如SUS440C製。內輪86b,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手把軸30。轉動體86c,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例如SUS440C製。轉動體86c,是圓筒滾柱,且被配置成可嵌入外輪86a及內輪86b之間。這些的各部,是藉由改質處理提高表面的防鏽性能。又,將內輪可一體旋轉地裝設在手把軸30也可以。在內輪86b及操作桿臂2a之間,是設有使內輪86b對於操作桿臂2a被止脫的止脫手段11。止脫手段11,是被固定於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具有限制內輪86b的手把軸方向的移動的限制構件88。
<內輪的構成>
內輪86b,是在操作桿2及牽引機構23的後述的牽引墊圈51之間與兩者接觸地被配置。內輪86b,是藉由限制構件88,在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被止脫。由此,內輪86b,是使手把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內輪86b,具有:被配置於手把軸30的外周側的筒狀部87a、及止脫突起87b、及一對第1卡合突起87c、及一對第2卡合突起87d。止脫突起87b,是在筒狀部87a的第1端側(第3圖右端側)的外周面呈環狀地突出形成。止脫突起87b,是使先端面與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接觸地被配置。
一對第1卡合突起87c,是從止脫突起87b的外周側朝軸方向朝向操作桿臂2a突出形成。第1卡合突起87c,是卡合於操作桿臂2a的第1卡合凹部14a。由此,內輪86b及操作桿臂2a是可一體旋轉地被連結。一對第2卡合突起87d,是從筒狀部87a的第2端側(第3圖左端側)朝軸方向朝向牽引墊圈51突出形成。一對第2卡合突起87d,是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牽引墊圈51。在第1實施例中,第2卡合突起87d,雖是與第1卡合突起87c有90度相位不同地形成,但是第2卡合突起87d、第1卡合突起87c,是被配置於相同相位也可以,被配置於不同的相位也可以。牽引墊圈51,是如後述,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手把軸30。因此,內輪86b,是透過牽引墊圈5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且,內輪86b及操作桿臂2a是可一體旋轉地被直接連結。
<限制構件的構成>
限制構件88,是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例如,鋁合金製的構件。限制構件88,是藉由螺栓構件15被固定在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限制內輪86b的手把軸30方向的移動。在此,螺栓構件15,是從操作桿臂2a的外側面也就是第2面2d被插入。限制構件88,具有:設有與內輪86b的止脫突起87b的先端面相反側的面進行接觸的止脫面88a的限制部88b、及筒狀部87a可通過的通過孔88c、及被固定於操作桿臂2a的固定部88d。
限制部88b,是具有可接觸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的圓環狀的端面88e。止脫面88a,是可收納內輪86b的止脫突起87b於端面88e的內周側地呈圓環狀地凹陷形成。從形成有止脫面88a的端面88e的深度,是與止脫突起87b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小。通過孔88c,是形成於限制部88b的內周面。固定部88d,是從限制部88b的外周部使寬度漸漸地變窄地形成一對。在固定部88d中,螺合有螺栓構件15的母螺紋部88f是形成於可與螺栓插通孔14b相面對的位置。
驅動齒輪31,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手把軸30,透過手把軸30及牽引機構23被摩擦結合。
小齒輪32,是從第2側板9的外方朝內方延伸,讓捲筒軸20貫通中心的筒狀構件,且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捲筒軸20。且,小齒輪32的第2圖左端側,是藉由軸承33可旋轉自如且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支撐在第2側板9。在小齒輪32的第2圖左端部中形成有與卡合銷29嚙合的嚙合溝32a。藉由此嚙合溝32a及卡合銷29構成離合器機構21。且在中間部形成頸部32b,在右端部形成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齒輪部32c。
<牽引機構的構成>
牽引機構23,是如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對應被裝設於手把軸30的星狀牽引器3的操作位置使牽引力被調整,可調整捲筒12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地進行制動。
星狀牽引器3,是將操作桿2挾持於其間的方式裝設於手把軸30的先端。星狀牽引器3,是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在外周面具有凹凸的操作部本體3a、及可一體旋轉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裝設在操作部本體3a的螺帽部3b。螺帽部3b,是如前述螺合於公螺紋部30b。因此,操作部本體3a若旋轉的話,螺帽部3b可朝手把軸方向移動。在螺帽部3b及操作部本體3a之間,將操作部本體3a朝手把軸30的先端側推迫的推迫構件也就是捲簧3c是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操作部本體3a,是藉由螺合在形成於手把軸30的先端面的母螺紋孔30c的固定螺栓28被止脫。固定螺栓28的頭部28a,是比手把軸30的先端部的外徑更大。固定螺栓28,是透過星狀牽引器3使操作桿2被止脫。在操作部本體3a及固定螺栓28之間,是裝設有第1墊圈構件34。第1墊圈構件34,是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在形成於手把軸30的先端的小徑的卡止部30d。藉由捲簧3c被推壓的操作部本體3a是時常與第1墊圈構件34接觸。
在操作部本體3a中,螺帽部3b以外,配置有:與螺帽部3b接觸的第2墊圈構件39、及構成牽引機構23的一對碟形彈簧50、及星狀牽引器發聲機構54。第2墊圈構件39及碟形彈簧50,是被配置於操作部本體3a的內部。第2墊圈構件39,是為了將螺帽部3b的推壓力效率佳地朝碟形彈簧50傳達而被設置。
星狀牽引器發聲機構54,是對應星狀牽引器3的轉動操作而發聲。星狀牽引器發聲機構54,是被配置於操作桿2及星狀牽引器3之間。具體而言,被配置於碟形彈簧50及操作桿臂2a之間。星狀牽引器發聲機構54,具有:傳達墊圈55、及出聲構件56、及打擊構件57。傳達墊圈55,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的旋轉連結部30a。傳達墊圈55,是與碟形彈簧50接觸將碟形彈簧50的力傳達至操作桿臂2a。傳達墊圈55,是具有非圓形的外周面55a及卡合於卡止部30d的非圓形的內周面55b。
出聲構件56,是被裝設於傳達墊圈55的外周面,可與傳達墊圈55一體旋轉地卡合。出聲構件56,是將在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形成的出聲凹部56a形成於星狀牽引器3側的面之環狀的板狀構件。出聲構件56,是在內周面具有卡合於傳達墊圈55的非圓形的外周面55a之非圓形的卡合孔56b。
打擊構件57,是反覆與出聲構件56的出聲凹部56a衝突。打擊構件57,是可進退自如地裝設在形成於操作部本體3a的操作桿2側的端面的裝設凹部3e。打擊構件57,是藉由被收納於裝設凹部3e內的捲簧58朝出聲構件56側被推迫。
牽引機構23,是被設在手把軸30的周圍。牽引機構23,是如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具備:藉由星狀牽引器3的螺帽部3b被推壓的前述2枚碟形彈簧50、及牽引墊圈51、及將驅動齒輪31挾持地配置的第1牽引碟片52及第2牽引碟片53。碟形彈簧50,是如前述為了可詳細調整由螺帽構件3b所產生的推壓力而被設置。具體而言,碟形彈簧50,是被配置在星狀牽引器3及操作桿2之間,將藉由朝星狀牽引器3的軸方向移動而變化的彈簧力,透過操作桿2及內輪86b傳達至牽引墊圈51。且,碟形彈簧50,是將星狀牽引器3鬆緩將操作部本體3a朝手把軸30的先端側移動時,也為了使操作桿臂2a不會遊動而被設置。因此,碟形彈簧50,即使是在如第3圖的手把軸芯X的上側所示的牽引力最弱的狀態(捲簧3c是最收縮的狀態)操作星狀牽引器3時,也可在比自由狀態更被壓縮的狀態下被配置。又,在手把軸芯X的下側,顯示牽引力為最強的狀態。
牽引墊圈51,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牽引墊圈51,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及內輪86b。牽引墊圈51,是如第5圖所示,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的第1連結部51a、及使內輪86b可一體旋轉地被連結的第2連結部51b。第1連結部51a,是形成於牽引墊圈51的內周部,具有:平行地被配置的一對直線部51c、及將一對直線部51c的兩端連繫的一對連接部51d。此一對直線部51c是卡合於手把軸30的旋轉連結部30a的平面,使牽引墊圈51的旋轉被傳達至手把軸30。第2連結部51b,具有在連接部51d凹陷形成的一對第2卡合凹部51e。內輪86b的第2卡合突起87d是卡合在第2卡合凹部51e中,使內輪86b的旋轉被傳達至牽引墊圈51。使牽引墊圈51的旋轉朝手把軸30被傳達,藉由操作桿2的旋轉使手把軸30旋轉。因此,習知的操作桿的旋轉雖是直接朝手把軸被傳達,在本實施例中,操作桿2的旋轉是直接朝內輪86b被傳達,透過內輪86b及牽引墊圈51被傳達至手把軸30。在此,內輪86b是透過牽引墊圈5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
第1牽引碟片52,是在驅動齒輪31及牽引墊圈51之間與兩者接觸地被配置。第2牽引碟片53,是與驅動齒輪31及棘輪滾輪38接觸地被配置。第1牽引碟片52及第2牽引碟片53,是對於手把軸30可旋轉自如。棘輪滾輪38,也作為牽引機構23的功能。棘輪滾輪38,是與大徑形成的鍔部30e接觸地被配置於手把軸30的外周面。藉由此鍔部30e承接星狀牽引器3的推壓力。
<其他的構成>
離合器操作桿17,是在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之間的後部被配置於捲筒12的後方。離合器操作桿17是在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之間朝上下方向滑動。在離合器操作桿17的操作桿裝設側,卡合軸17a是貫通第2側板9的方式被一體形成。此卡合軸17a,是卡合於離合器控制機構22。
均勻捲線機構18,是如第2圖所示,在捲筒12的前方被配置於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之間,具有:形成有與外周面交叉的螺旋狀溝46a的螺軸46、及釣線導引部47。釣線導引部47,是藉由螺軸46朝捲筒軸方向往復移動地導引釣線。在螺軸46的第2圖右端,裝設有構成旋轉傳達機構19的第1齒輪構件36a,第1齒輪構件36a,是與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在手把軸30的第2齒輪構件36b嚙合。藉由這種構成,螺軸46,是與手把軸30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連動而旋轉。釣線導引部47,是藉由螺軸46的旋轉朝捲筒軸方向往復移動。
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卡合於小齒輪32的頸部32b並將小齒輪32沿著捲筒軸20方向移動的離合器軛35。離合器軛35,是從離合器操作桿17的滑動位置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捲筒軸方向外方的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
拋竿控制機構24,是如第2圖所示將捲具有:筒軸20的兩端挾持的方式被配置的複數摩擦托板48、及將由摩擦托板48所產生的捲筒軸20的挾持力調節用的制動帽49。左側的摩擦托板48,是裝設於捲筒支撐部13內。制動帽49,是螺合於第2側蓋7的第2轂部7b的外周面。
制動機構25,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設在捲筒12及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制動組件40、及旋轉速度感測器(無圖示)、及調整鈕43、及將捲筒制動組件40對應調整鈕43的操作位置進行電力控制的由微電腦所構成的捲筒控制組件(無圖示)。捲筒制動組件40,是可進行藉由發電制動捲筒12的電力控制。捲筒制動組件40,具備:包含在捲筒軸20朝旋轉方向被並列配置的4個磁鐵62的旋轉件61、及與旋轉件61的外周側相面對地被配置且被串聯連接的例如4個線圈63、及將被串聯連接的複數線圈63的兩端連接的開關元件(無圖示)。旋轉速度感測器,是為了檢出捲筒12的旋轉速度並算出張力而被設置。捲筒控制組件,是被搭載於被固定於捲筒支撐部13的電路基板70。調整鈕43,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筒支撐部13。
<實際釣魚時的捲線器的動作>
進行釣魚時,是首先,將離合器操作桿17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操作,使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在此狀態下進行拋竿,將釣線從捲筒12吐出。若釣組著水的話使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些微地旋轉。如此的話,無圖示的離合器返回機構會動作而使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接合(ON)。此時,離合器操作桿17也返回至離合器接合(ON)位置。
在此狀態等待魚上鉤。魚上鉤的話,釣魚人是將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將上鉤的魚取下。操作桿2若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使該旋轉朝內輪86b被傳達,進一步使旋轉透過牽引墊圈51朝手把軸30被傳達。藉由手把軸30旋轉的牽引機構23使與手把軸30摩擦結合的驅動齒輪31旋轉,該旋轉是透過小齒輪32及離合器機構21朝捲筒軸20被傳達,使捲筒1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
在此捲取時牽引機構23的牽引力是弱被設定的話,如習知,操作桿的旋轉是在手把軸在直接被傳達的構成中,內輪會承受手把軸及牽引墊圈之間的遊隙(間隙)及牽引墊圈及內輪之間的遊隙(間隙)的影響。此結果,進行將操作桿2朝捲取方向旋轉或停止的如晃餌動作等的對於釣組施加動作的操作的話,因為在操作桿的線吐出方向仍會有遊隙的部分可以些微地旋轉,所以在操作桿2會發生遊動。但是,在此實施例中,操作桿2的旋轉因為是直接被傳達至內輪86b,所以操作桿2及內輪86b之間的遊隙變小,使操作桿2不易朝線吐出方向旋轉,就不易發生遊動。且,內輪86b是與操作桿臂2a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且藉由被固定於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的限制構件88使內輪86b的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因此,確實地進行內輪86b的朝操作桿2的固定。
<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1>
在之後的說明中,省略說明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構成,只有說明不同的構成。
如第6圖所示,在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1中,操作桿102的操作桿臂102a,具有可收容內輪86b的止脫突起87b的突起收容部114d。突起收容部114d,是在操作桿臂102a的第1面102c的貫通孔102e的周圍呈圓形凹陷形成。在變形例1中,為了將止脫突起87b收容於突起收容部114d,而使止脫手段104的限制構件188的限制部188b及固定部188d,由平板狀的構件所構成。因此,止脫面188a,是由限制部188b的操作桿臂102a側的端面的整體所構成。通過孔188c,是形成於限制部188b的內周面。因為其他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在這種構成的變形例1中,使用同形狀的內輪86b的情況時,只有突起收容部114d的深度,可以使操作桿臂102a及星狀牽引器3接近捲線器本體1側。且,因為不將止脫突起87b收納在限制構件188也可以,所以限制構件188的形狀成為簡潔。
<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2>
如第7圖所示,在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2中,將螺栓構件215從操作桿臂202a的第1面202c側插入。因此,在止脫手段204的限制構件288的固定部288d中,不是母螺紋部而是螺栓插通孔288g形成於形成有第1實施例的母螺紋部88f的位置。螺合有螺栓構件215的母螺紋部214e,是形成於操作桿202的操作桿臂202a的形成有第1實施例的螺栓插通孔14b的位置。因為其他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在這種構成的變形例2中,因為藉由從第1面202c側被插入的螺栓構件215將限制構件288固定在操作桿臂202a,所以螺栓構件215的頭部不會露出第2面202d側。
<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3>
如第8圖所示,在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3中,不使用螺栓構件,而將止脫手段304的限制構件388假固定在操作桿302的操作桿臂302a。因此,而與操作桿臂302a的貫通孔302e的第1卡合凹部314a在垂直的位置形成有一對夾箍凹部314f。又,與第1實施例相異,第1卡合凹部314a,不是在與操作桿臂302a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而是在長度方向隔有間隔地被設置一對。因此,夾箍凹部314f是被設在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在內輪386b中,第1卡合突起387c,是被配置於與第1實施例的第1卡合突起87c垂直的位置。
限制構件388,是例如,鋁合金製的構件。限制構件388,是具有:設有與內輪386b的止脫突起387b的先端面相反側的面進行接觸的止脫面388a的限制部388b、及筒狀部387a可通過的通過孔388c、及被固定於操作桿臂302a的固定部388d。
固定部388d,是具有被假固定在操作桿臂302a的夾箍突起388g。夾箍突起388g,是在限制部388b的端面朝向操作桿臂302a突出地被設置一對。夾箍突起388g的內周部,是在夾箍處理時為了使夾箍突起388g容易朝外周側變形,而形成錐面形狀。夾箍突起388g的突出長度是比操作桿臂302a的厚度稍長。因此,夾箍突起388g的先端,是從操作桿臂302a的第2面302d突出。藉由將此夾箍突起388g的先端部分由操作桿臂302a的第2面302d側藉由適宜的夾箍治具朝徑方向外方推壓,使限制構件388被假固定在操作桿臂302a,並使內輪386b在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狀態下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操作桿臂302a。因為其他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在這種構成的變形例3中,藉由將鋁等容易變形的金屬作為限制構件使用,不需使用固定用的別的構件,藉由夾箍就可以將限制構件388固定在操作桿臂302a。
<第2實施例> <第2實施例捲線器的一般的構成>
在第9圖及第10圖中,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是誘餌釣用的圓形的雙軸承捲線器。在第2實施例中,雙軸承捲線器的構成要素之中,因為只有操作桿402、星狀牽引器403、單向離合器486及旋轉傳達機構419的構成是不同,所以省略其他構成的詳細說明。且,對於相同構成的構件,在第9圖之後的圖面,附加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符號。
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側方的捲筒旋轉用的操作桿402、及作為被配置於操作桿402的捲線器本體1相反側的牽引力調整構件的星狀牽引器403、及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12。
<操作桿的構成>
操作桿402,雙操作桿形,具有:板狀的操作桿臂402a、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操作桿臂402a兩端的把手2b。操作桿臂402a,是如第10圖所示,接近捲線器本體1地被配置在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的手把軸430的外周側。
操作桿臂402a,是如第11圖、第12圖、及第14圖所示,具備:操作桿本體414、及被固定於操作桿本體414的嵌入構件415。操作桿本體414,是例如,鋁合金、及鎂合金的其中任一的輕合金製。在此實施例中,操作桿本體414,是鋁合金製。操作桿本體414,是如第14圖所示,中心的手把軸430是在可貫通的貫通部分具有非圓形孔414a。把手2b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操作桿本體414的兩端。操作桿本體414的非圓形孔414a,是如第14圖所示,為長圓形,具有:相面對的一對直線部414b、及將一對直線部414b的兩端連繫的圓弧部414c。
嵌入構件415,是例如,黃銅及鋅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嵌入構件415,是為了防止操作桿本體414及後述的單向離合器486的內輪486b的電解腐蝕而被設置。嵌入構件415,具有:設有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非圓形孔414a的非圓形的外形部415a之筒部415b、及比筒部415b大徑的鍔部415c。在筒部的內周面中,形成有: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手把軸430的外周面的貫通孔415d、及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內輪486b的一對第1卡合凹部415e。第1卡合凹部415e,是被一對形成在貫通孔415d的直徑上。筒部415b的軸方向長度,是比操作桿本體414的厚度更長。因此,筒部415b,是從操作桿本體414的捲線器本體1及背離的第1面414d突出。此突出端,是藉由適宜的夾箍治具被夾箍。由此,嵌入構件415可一體旋轉被假固定於操作桿本體414。
鍔部415c,是與接近操作桿本體414的捲線器本體1的第2面414e接觸地被配置。鍔部415c,可與內輪486b的端面接觸地推壓內輪486b。
<捲線器本體的構成>
捲線器本體1,是例如鋁合金和鎂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捲線器本體1,具有:框架5、及被裝設於框架5的兩側方的第1側蓋6及第2側蓋7。線捲用的捲筒12是透過捲筒軸20(第2圖)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捲線器本體1的內部。
在框架5內,如第10圖所示,配置有:捲筒12、及成為進行手指壓線時的姆指會接觸的離合器操作桿17、及在捲筒12內將釣線均一地捲取用的均勻捲線機構18。且在框架5及第2側蓋7之間,是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配置有:旋轉傳達機構419、及離合器機構21、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2、及牽引機構23、及拋竿控制機構24。
<旋轉傳達機構的構成>
旋轉傳達機構419,具有:手把軸430、及被固定於手把軸430的驅動齒輪31、及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筒狀的小齒輪32、及第1齒輪構件36a、及第2齒輪構件36b。手把軸430,是藉由軸承16及單向離合器486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第2側板9及第2側蓋7。
手把軸430,是藉由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486使線吐出方向的旋轉(逆轉)被禁止。在手把軸430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將後述的牽引墊圈5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旋轉連結部430a。旋轉連結部430a,是由形成於手把軸430的外周面的平行的一對平面所構成。在手把軸430的先端,形成有螺合有後述的螺帽構件428的第1公螺紋部430b。在第1公螺紋部430b的基端側外周面,形成有螺合有星狀牽引器403的後述的螺帽部403c的第2公螺紋部430c。第2公螺紋部430c是比第1公螺紋部430b大徑。在手把軸430的先端面,形成有母螺紋部430d。母螺紋部430d,是形成於從手把軸430的先端面的中心偏倚的位置。
單向離合器486,是如第11圖所示,被裝設在第2側蓋7及手把軸430之間。單向離合器486,具有:外輪486a、及內輪486b、及轉動體486c。外輪486a,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例如SUS440C製。外輪486a,是不可旋轉地被裝設於朝外方突出地被裝設在第2側蓋7之第1轂部7a。內輪486b,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例如SUS440C製。內輪486b,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手把軸430。轉動體486c,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例如SUS440C製。轉動體486c,是圓筒滾柱,被配置成可嵌入外輪486a及內輪486b之間。這些的各部,是藉由改質處理提高表面的防鏽性能。
內輪486b,是在操作桿402及牽引機構23的後述的牽引墊圈51及嵌入構件415之間與兩者接觸地被配置。在內輪486b的操作桿402側的第1端(第11圖右端),卡合於第1卡合凹部415e的一對第1卡合突起486d是朝軸方向突出形成。在內輪486b的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第11圖左端),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牽引墊圈51的一對第2卡合突起486e是朝軸方向突出形成。牽引墊圈51,是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手把軸430。因此,內輪486b,是透過牽引墊圈5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430。且,在本實施例中,內輪486b及操作桿402是可一體旋轉地被直接連結。又,在第2實施例中,內輪486b未對於操作桿402被止脫。但是,例如,藉由將第1卡合突起486d對於第1卡合凹部415e被夾箍,透過第1卡合突起486d及第1卡合凹部415e使內輪486b對於操作桿臂402a被止脫也可以。藉由此假固定的構造構成止脫手段411也可以。
驅動齒輪31,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手把軸430,透過手把軸430及牽引機構23被摩擦結合。
小齒輪32,是從第2側板9的外方朝內方延伸,讓捲筒軸20貫通中心的筒狀構件,且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捲筒軸20。且,小齒輪32的第10圖左端側,是藉由軸承33可旋轉自如且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支撐在第2側板9。在小齒輪32的第10圖左端部中形成有與卡合銷29嚙合的嚙合溝32a。藉由此嚙合溝32a及卡合銷29構成離合器機構21。且在中間部形成頸部32b,在右端部形成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齒輪部32c。
<牽引機構的構成>
牽引機構23,是如第10圖所示,對應星狀牽引器403的操作位置使牽引力被調整,可調整捲筒12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地進行制動。星狀牽引器403,具有:設有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操作臂403b的操作部本體403a、及可一體旋轉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操作部本體403a的螺帽部403c。螺帽部403c,是如前述螺合於第2公螺紋部430c。因此,操作部本體403a若旋轉的話,螺帽部403c可朝手把軸方向移動。
星狀牽引器403,是將操作桿402挾持於其間的方式被裝設於手把軸430的先端。星狀牽引器403,是藉由螺合在第1公螺紋部430b的螺帽構件428對於手把軸430被止脫固定。且,螺帽構件428,是透過星狀牽引器403將操作桿402對於手把軸430被止脫。螺帽構件428,具有讓止轉螺栓441可沿著軸方向通過的通過孔428a。螺帽構件428,是藉由止轉螺栓441被止轉。止轉螺栓441,是貫通通過孔428a在手把軸430的先端面的母螺紋部430d螺合。
牽引機構23,是設在手把軸430的周圍。牽引機構23,是如第11圖、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藉由星狀牽引器403的螺帽部403c被推壓,例如具備:2枚碟形彈簧50、及牽引墊圈51、及將驅動齒輪31挾持配置的第1牽引碟片52及第2牽引碟片53。碟形彈簧50,是被配置在星狀牽引器403及操作桿402之間,將藉由朝星狀牽引器403的軸方向移動而變化的彈簧力,透過操作桿402及內輪486b傳達至牽引墊圈51。牽引墊圈51,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430。
牽引墊圈51,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430及內輪486b。牽引墊圈51,是如第13圖所示,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430的第1連結部51a、及與內輪486b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第2連結部51b。第1連結部51a,是形成於牽引墊圈51的內周部,具有:平行地被配置的一對直線部51c、及將一對直線部51c的兩端連繫的一對連接部51d。此一對直線部51c是卡合於手把軸430的旋轉連結部430a的平面,牽引墊圈51的旋轉是被傳達至手把軸430。第2連結部51b,具有在連接部51d凹陷形成的一對第2卡合凹部51e。內輪486b的第2卡合突起486e是卡合在第2卡合凹部51e,使內輪486b的旋轉被傳達至牽引墊圈51。牽引墊圈51的旋轉是朝手把軸430被傳達,藉由操作桿402的旋轉使手把軸430旋轉。因此,習知,操作桿的旋轉雖雖是直接朝手把軸被傳達,但是第2實施例,也是使操作桿402的旋轉直接朝內輪486b被傳達,透過內輪486b及牽引墊圈51被傳達至手把軸430。
第1牽引碟片52,是在驅動齒輪31及牽引墊圈51之間與兩者接觸地被配置。第2牽引碟片53,是與驅動齒輪31及棘輪滾輪38接觸地被配置。第1牽引碟片52及第2牽引碟片53,是對於手把軸430可旋轉自如。棘輪滾輪38,也作為牽引機構23的功能。棘輪滾輪38,是在手把軸30的外周面與大徑形成的鍔部430e接觸被配置。藉由此鍔部430e承受星狀牽引器403的推壓力。
在這種構成的第2實施例中,與第1實施例同樣,操作桿402的旋轉因為是直接被傳達至內輪486b,所以操作桿402及內輪486b的遊隙變小,操作桿402不易朝線吐出方向旋轉,就不易發生遊動。
<第2實施例的變形例1>
在第2實施例中,操作桿本體414雖為不銹鋼等的鐵系合金製,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又,在之後的說明中,與第2實施例對於同樣的構件是由相同符號表示,對於功能相同但材質不同的構件,在第2實施例則是附加100的符號。
在第15圖,操作桿502的操作桿臂502a的操作桿本體514,是碳纖維強化樹脂製。在此實施例中,為了維持碳纖維製的操作桿本體514的強度而在操作桿本體514的長度方向,使中心部分對於周邊部分朝軸方向外方膨出。因此,在與操作桿本體514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中心部分是比周邊部分朝軸方向外方更突出。在中心部分中,形成有與前述實施例同樣的非圓形孔514a、直線部514b、及圓弧部514c。
在這種碳纖維強化樹脂製的操作桿本體514中,將嵌入構件415假固定時,不易在操作桿本體514產生破裂。
<特徵>
上述實施例,可如下述表現。又,在之後的說明中,對於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共通的構成,是附加第1實施例的符號。
(A)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手把軸30、及單向離合器86、及牽引機構23、及星狀牽引器3、及操作桿2、及捲筒12、及旋轉傳達機構19。手把軸30,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單向離合器86,具有:外輪86a、及內輪86b、及轉動體86c。外輪86a,是不可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內輪86b,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轉動體86c,是被配置於外輪86a及內輪86b之間。牽引機構23,是包含牽引墊圈51。牽引墊圈51,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0。星狀牽引器3,是被裝設於手把軸30,調整牽引機構23的牽引力用的構件。操作桿2,是被配置於星狀牽引器3及捲線器本體1之間。操作桿2的操作桿臂2a,是具有手把軸30貫通的貫通孔2e。操作桿2,是在貫通孔2e的周圍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內輪86b。捲筒12,是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旋轉傳達機構19,是將操作桿2的旋轉傳達至捲筒12。
在此雙軸承捲線器中,操作桿2及單向離合器86的內輪86b是在貫通孔2e的周圍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因此,將操作桿2旋轉的話,該旋轉會朝單向離合器86的內輪86b被傳達,從內輪86b透過牽引墊圈51被傳達至手把軸30。在此,因為操作桿2的旋轉是朝單向離合器86的內輪86b直接被傳達,所以可以抑制操作桿2的遊動。
且在操作桿2的軸方向外方因為配置有星狀牽引器3,所以可以縮短內輪86b的軸方向長度。進一步,因為操作桿2是接近捲筒12地被配置,所以可以減小繞釣竿軸周圍的力矩。由此,容易將操作桿2旋轉,捲起效率提高。
(B)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內輪86b,是在操作桿2側的第1端具有朝軸方向外方突出形成的第1卡合突起87c。操作桿2,具有在貫通孔2e可卡合於第1卡合突起87c地形成的第1卡合凹部14a。
在此情況下,形成於操作桿2的貫通孔22e的第1卡合凹部14a是卡合在形成於內輪86b的第1卡合突起87c並使操作桿2及內輪86b一體地旋轉。因此,由簡單的卡合構造就可以使操作桿2及內輪86b一體地旋轉。
(C)在雙軸承捲線器中,進一步具備使內輪86b對於操作桿2被止脫的止脫手段11。在此情況下,因為內輪86b是對於操作桿2被止脫,所以內輪86b成為不易朝軸方向移動。
(D)在雙軸承捲線器,操作桿2的操作桿臂2a,是接近捲線器本體1的第1面2c、及遠離捲線器本體1第2面2d具有。止脫手段11,是被固定於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具有限制內輪86b的手把軸方向的移動的限制構件88。
在此情況下,內輪86b的軸方向的移動是藉由被固定於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的限制構件88被限制。因此,操作桿2的旋轉是從內輪86b被傳達至手把軸30時,內輪86b的軸方向的移動是藉由被固定於操作桿臂2a的第1面2c的限制構件88被限制。在此,將內輪86b及操作桿2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且將內輪86b的手把軸30方向的移動藉由被固定於操作桿2的限制構件88被限制。因此,可以抑制操作桿2的遊動,且可以將操作桿2及內輪86b確實地連結。
(E)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內輪86b,具有:被配置於手把軸30的外周側的筒狀部87a、及在筒狀部87a的第1端側的外周面朝徑方向突出形成並藉由限制構件88被止脫的止脫突起87b。
在此情況下,藉由將止脫突起87b卡合在被固定於操作桿2的限制構件88,就可以限制內輪86b的軸方向的移動,可以進一步將操作桿2及內輪86b確實地連結。
(F)在雙軸承捲線器中,止脫突起87b,是在筒狀部87a的外周面呈環狀形成。在此情況下,止脫突起87b因為是呈環狀形成,所以可以藉由限制構件88將內輪86b在周方向均一地止脫。
(G)在雙軸承捲線器中,操作桿102的操作桿臂102a,是設在第1面102c,且具有可收容止脫突起87b的突起收容部114d。
在此情況下,因為止脫突起87b是被收納於突起收容部114d,所以手把軸方向的長度變短,操作桿2可以更接近捲線器本體1。且,因為不將止脫突起87b收納在限制構件188也可以,所以限制構件188的形狀成為簡潔。
(H)在雙軸承捲線器中,限制構件88,具有與止脫突起87b接觸的止脫面88a。
在此情況下,由止脫突起87b及止脫面88a的簡潔的構成就可以實現操作桿2及內輪86b的軸方向的移動的限制。
(I)在雙軸承捲線器中,限制構件88,進一步具有:筒狀部87a可通過的通過孔88c、及設在止脫面88a的徑方向外方且被固定於操作桿2的操作桿臂2a的固定部88d。止脫面88a,是形成於通過孔88c的徑方向外方。
在此情況下,因為由通過孔88c的徑方向外方使內輪86b被止脫,進一步由其徑方向外方將限制構件88固定,所以固定位置及止脫位置接近,可以進一步限制內輪86b的移動。
(J)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在固定部288d,形成有固定用的複數螺栓構件215可通過的複數螺栓插通孔288g。在操作桿202的操作桿臂202a中,形成有螺合有螺栓構件215的母螺紋部214e。螺栓構件215,是從操作桿的第1面202c側被插入。
在此情況下,因為藉由從第1面202c側被插入螺栓構件215將限制構件288固定在操作桿202,所以螺栓構件的頭部不會露出第2面202d側。
(K)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在固定部88d,形成有供固定用的複數螺栓構件15螺合的複數母螺紋部88f。在操作桿2的操作桿臂2a,形成有螺栓構件15可通過的複數螺栓插通孔14b。在操作桿臂2a的第2面且在螺栓插通孔14b周圍中,形成有可收容螺栓構件15的頭部15a的頭部收容部14c。螺栓構件15,是從操作桿臂2a的第2面2d側被插入。
在此情況下,因為從第2面2d側藉由螺栓構件15將限制構件88固定在操作桿2,所以螺栓構件15的頭部15a會露出。但是,頭部15a因為是被收容於頭部收容部14c,所以頭部15a不會從第2面2d突出。且,因為可以從位於捲線器的外側面的第2面2d側將螺栓構件15插入,所以內輪86b及操作桿2的組裝成為容易。
(L)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固定部388d,是具有被假固定在操作桿302的操作桿臂302a的夾箍突起388g。操作桿302的操作桿臂302a,是具有在貫通孔302e讓夾箍突起388g可插通地設置的夾箍凹部314f。
在此情況下,藉由使用鋁等的容易變形的金屬作為限制構件388,不需使用固定用的別的構件,藉由夾箍就可以將限制構件388固定在操作桿302的操作桿臂302a。
(M)在雙軸承捲線器中,止脫手段411,是藉著由第1卡合凹部415e將第1卡合突起486d夾箍在操作桿402而使內輪486對於操作桿402被止脫。
在此情況下,藉著由第1卡合凹部415e將形成於內輪486b的第1卡合突起486d夾箍在操作桿402,就可以使操作桿402及內輪486b一體地旋轉,且,可以使內輪486b對於操作桿402被止脫。因此,由簡單的構造就可以使操作桿402及內輪486b一體地旋轉且可以使內輪486b對於操作桿402被止脫。
(N)在雙軸承捲線器中,操作桿402的操作桿臂402a,具有:操作桿本體414,是設有形成於手把軸430的貫通部分的非圓形孔414a;及嵌入構件415,是設有卡合於非圓形孔414a的外形部415a,在內周部形成有第1卡合凹部415e及貫通孔415d,與操作桿本體414可一體地旋轉。
在此情況下,操作桿402,因為是具有操作桿本體414及內輪486b卡合的嵌入構件415,所以在操作桿本體414即使使用輕量但是容易電解腐蝕的鋁合金和鎂合金,也可以藉由嵌入構件415避免操作桿本體414及內輪486b的接觸。因此,可達成操作桿402的輕量化且可防止電解腐蝕。又,將嵌入構件415固定於操作桿本體414的情況時,例如使用接合和假固定等的適宜的固定手段即可。
(O)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內輪486b,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操作桿本體414,是鋁合金及鎂合金的其中任一的輕合金製。
在此情況下,可防止由操作桿本體414及內輪486b的接觸所產生的電解腐蝕。
(P)在雙軸承捲線器中,操作桿本體514,是碳-石墨製。在此情況下,可達成操作桿本體514的輕量化。且,將嵌入構件415假固定在操作桿本體514的情況時,可防止由假固定所產生的操作桿本體514的破裂。
(Q)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內輪86b,是從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朝軸方向突出形成,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牽引墊圈51的至少一個第2卡合突起87d。
在此情況下,藉由凹凸嵌合的簡潔的構成就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內輪86b及牽引墊圈51。
(R)雙軸承捲線器,進一步具備:螺合於手把軸430的先端並使操作桿402對於手把軸430被止脫的螺帽構件428、及貫通螺帽構件428並與形成於手把軸430的先端面的母螺紋部430d螺合的止轉螺栓441。
在此情況下,因為將貫通螺帽構件428的止轉螺栓441直接螺合在手把軸430使螺帽構件428止轉,所以由小空間就可以使螺帽構件428確實地止轉。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特別是,可依據需要任意組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複數實施例及變形例。
(a)在前述實施例中,雖以在操作桿臂的兩端具有把手的雙操作桿為例說明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使內輪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操作臂的基端且在先端具有把手的單操作桿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止脫突起呈環狀地形成,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將至少一個止脫突起從內輪的外周面突出設置也可以。此情況,為了提高旋轉平衡及止脫的效果,將止脫突起複數設置較佳。
(c)在前述實施例中,將內輪86b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牽引墊圈51,將內輪86b,透過牽引墊圈5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手把軸30。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不將內輪及牽引墊圈連結,而將內輪可一體旋轉地直接連結在手把軸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第1卡合突起87c及第1卡合凹部14a雖形成一對,即,設置2個,但是第1卡合突起87c及第1卡合凹部14a,是至少一個即可。且,第1卡合凹部的數量是比第1卡合突起的數量少也可以。
X...手把軸芯
1...捲線器本體
2...操作桿
2a...操作桿臂
2b...把手
2c...第1面
2d...第2面
2e...貫通孔
3...星狀牽引器(牽引力調整構件的一例)
3a...操作部本體
3b...螺帽部
3c...捲簧
3e...裝設凹部
4...竿裝設腳部
5...框架
6...第1側蓋
6a...開口部
7...第2側蓋
7a...第1轂部
7b...第2轂部
8...第1側板
8a...開口
9...第2側板
10a...上連結部
10b...下連結部
11...止脫手段
12...捲筒
12a...凸緣部
12b...捲線胴部
13...捲筒支撐部
14a...第1卡合凹部
14b...螺栓插通孔
14c...頭部收容部
15...螺栓構件
15a...頭部
16...軸承
17...離合器操作桿
17a...卡合軸
18...均勻捲線機構
19...旋轉傳達機構
20...捲筒軸
20a...大徑部
20b...第1小徑部
20c...第2小徑部
21...離合器機構
22...離合器控制機構
22e...貫通孔
23...牽引機構
24...拋竿控制機構
25...制動機構
26a...第1軸承
26b...第2軸承
28...固定螺栓
28a...頭部
29...卡合銷
30...手把軸
30a...旋轉連結部
30b...公螺紋部
30c...母螺紋孔
30d...卡止部
30e...鍔部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2a...嚙合溝
32c...嚙合的齒輪部
33...軸承
34...第1墊圈構件
35...離合器軛
36a...第1齒輪構件
36b...第2齒輪構件
38...棘輪滾輪
39...第2墊圈構件
40...捲筒制動組件
43...調整鈕
46...螺軸
46a...螺旋狀溝
47...釣線導引部
48...摩擦托板
49...制動帽
50...碟形彈簧
51...牽引墊圈
51a...第1連結部
51b...第2連結部
51c...直線部
51d...連接部
51e...第2卡合凹部
52...第1牽引碟片
53...第2牽引碟片
54...星狀牽引器發聲機構
55...傳達墊圈
55a...外周面
55b...內周面
56...出聲構件
56a...出聲凹部
56b...卡合孔
57...打擊構件
58...捲簧
61...旋轉件
62...磁鐵
63...線圈
70...電路基板
86...單向離合器
86a...外輪
86b...內輪
86c...轉動體
87a...筒狀部
87b...止脫突起
87c...第1卡合突起
87d...第2卡合突起
88...限制構件
88a...止脫面
88b...限制部
88c...通過孔
88d...固定部
88e...端面
88f...母螺紋部
102...操作桿
102a...操作桿臂
102c...第1面
102e...貫通孔
104...止脫手段
114d...突起收容部
188...限制構件
188a...止脫面
188b...限制部
188c...通過孔
188d...固定部
202...操作桿
202a...操作桿臂
202c...第1面
202d...第2面
204...止脫手段
214e...母螺紋部
215...螺栓構件
288...限制構件
288d...固定部
288g...螺栓插通孔
302...操作桿
302a...操作桿臂
302d...第2面
302e...貫通孔
304...止脫手段
314a...第1卡合凹部
314f...夾箍凹部
386b...內輪
387a...筒狀部
387b...止脫突起
387c...第1卡合突起
388...限制構件
388a...止脫面
388b...限制部
388c...通過孔
388d...固定部
388g...夾箍突起
402...操作桿
402a...操作桿臂
403...星狀牽引器
403a...操作部本體
403b...操作臂
403c...螺帽部
411...止脫手段
414...操作桿本體
414a...非圓形孔
414b...直線部
414c...圓弧部
414d...第1面
414e...第2面
415...嵌入構件
415a...外形部
415b...筒部
415c...鍔部
415d...貫通孔
415e...第1卡合凹部
419...旋轉傳達機構
428...螺帽構件
428a...通過孔
430...手把軸
430a...旋轉連結部
430b...第1公螺紋部
430c...第2公螺紋部
430d...母螺紋部
430e...鍔部
441...止轉螺栓
486...單向離合器
486a...外輪
486b...內輪
486c...轉動體
486d...第1卡合突起
486e...第2卡合突起
502...操作桿
502a...操作桿臂
514...操作桿本體
514a...非圓形孔
514b...直線部
514c...圓弧部
[第1圖]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立體圖。
[第2圖]其橫剖面圖。
[第3圖]第2圖的牽引機構部分的剖面擴大圖。
[第4圖]牽引機構的操作桿側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牽引機構的捲線器本體側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1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7圖]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2的操作桿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3的相當於第7圖的圖。
[第9圖]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立體圖。
[第10圖]其橫剖面圖。
[第11圖]第10圖的牽引機構部分的剖面擴大圖。
[第12圖]第2實施例的操作桿側的牽引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13圖]第2實施例的捲線器本體側的牽引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14圖]第2實施例的操作桿的分解立體圖。
[第15圖]相當於第2實施例的變形例1的第14圖的圖。
X...手把軸芯
2...操作桿
2a...操作桿臂
2c...第1面
2d...第2面
2e...貫通孔
3...星狀牽引器(牽引力調整構件的一例)
3a...操作部本體
3b...螺帽部
3c...捲簧
3e...裝設凹部
4...竿裝設腳部
7a...第1轂部
14b...螺栓插通孔
14c...頭部收容部
15...螺栓構件
15a...頭部
28...固定螺栓
28a...頭部
30...手把軸
30a...旋轉連結部
30b...公螺紋部
30c...母螺紋孔
30d...卡止部
34...第1墊圈構件
39...第2墊圈構件
50...碟形彈簧
51...牽引墊圈
54...星狀牽引器發聲機構
55...傳達墊圈
55a...外周面
55b...內周面
56...出聲構件
56a...出聲凹部
56b...卡合孔
57...打擊構件
58...捲簧
86...單向離合器
86a...外輪
86b...內輪
86c...轉動體
87a...筒狀部
87b...止脫突起
87c...第1卡合突起
87d...第2卡合突起
88...限制構件
88a...止脫面
88b...限制部
88c...通過孔
88d...固定部
88e...端面

Claims (18)

  1.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及手把軸,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及單向離合器,具有:不可旋轉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的外輪、及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手把軸的內輪、及被配置在前述外輪及前述內輪之間的轉動體;及牽引機構,是包含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手把軸的至少一個牽引墊圈;及牽引力調整構件,是被裝設於前述手把軸,供調整前述牽引機構的牽引力用;及操作桿,是被配置在前述牽引力調整構件及前述捲線器本體之間,具有前述手把軸貫通的貫通孔,由前述貫通孔的周圍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內輪;及捲筒,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及旋轉傳達機構,是將前述操作桿的旋轉傳達至前述捲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內輪,具有在前述操作桿側的第1端朝軸方向外方突出形成的第1卡合突起,前述操作桿,具有在前述貫通孔可與前述第1卡合突起卡合地形成的第1卡合凹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內輪,進一步具備對於前述操作桿被止脫的止脫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操作桿,具有:接近前述捲線器本體之第1面、及遠離前述捲線器本體之第2面,前述止脫手段,是被固定於前述操作桿的前述第1面,具有限制前述內輪的前述手把軸方向的移動的限制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內輪,具有:被配置於前述手把軸的外周側的筒狀部、及在前述筒狀部的前述第1端側的外周面朝徑方向突出形成並藉由前述限制構件被止脫的止脫突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止脫突起,是在前述筒狀部的外周面呈環狀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操作桿,是設在前述第1面,具有可收容前述止脫突起的突起收容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限制構件,具有與前述止脫突起接觸的止脫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限制構件,進一步具有:前述筒狀部可通過的通過孔、及設在前述止脫面的徑方向外方且被固定於前述操作桿的固定部,前述止脫面,是形成於前述通過孔的徑方向外方。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在前述固定部中,形成有供固定用的複數螺栓構件可通過的複數螺栓插通孔,在前述操作桿中,形成有供前述螺栓構件螺合的母螺紋部,前述螺栓構件,是從前述操作桿的前述第1面側被插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在前述固定部中,形成有供固定用的複數螺栓構件螺合用的複數母螺紋部,在前述操作桿中,形成有前述螺栓構件可通過的複數螺栓插通孔,在前述操作桿的前述第2面且在前述螺栓插通孔周圍,形成有可收容前述螺栓構件的頭部的頭部收容部,前述螺栓構件,是從前述操作桿的前述第2面側被插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止脫手段,是設在前述固定部,在前述操作桿具有被假固定的夾箍突起,前述操作桿,是具有在前述貫通孔使前述夾箍突起可插通地設置的夾箍凹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止脫手段,是藉著由前述第1卡合凹部將前述第1卡合突起夾箍在前述操作桿而使前述內輪對於前述操作桿被止脫。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操作桿,具有:操作桿本體,是設有形成於前述手把軸貫通部分的非圓形孔;及嵌入構件,設有卡合於前述非圓形孔的外形部,在內周部形成有前述第1卡合凹部及前述貫通孔,與前述操作桿本體可一體旋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內輪,是包含不銹鋼合金的鐵系合金製,前述操作桿本體,是鋁合金及鎂合金的其中任一的輕合金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操作桿本體,是碳-石墨製。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內輪,是從前述第1端相反側的第2端朝軸方向突出形成,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牽引墊圈的至少一個第2卡合突起。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進一步具備:螺帽構件,是螺合在前述手把軸的先端使前述操作桿對於前述手把軸被止脫;及止轉螺栓,是貫通前述螺帽構件並與形成於前述手把軸的先端面的母螺紋部螺合。
TW100129973A 2010-09-02 2011-08-22 雙軸承捲線器 TWI500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6826A JP5536594B2 (ja) 2010-09-02 2010-09-02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1005203A JP5581233B2 (ja) 2011-01-13 2011-01-13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844A TW201216844A (en) 2012-05-01
TWI500384B true TWI500384B (zh) 2015-09-21

Family

ID=45769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9973A TWI500384B (zh) 2010-09-02 2011-08-22 雙軸承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23096B2 (zh)
KR (1) KR101889843B1 (zh)
CN (1) CN102379265B (zh)
MY (1) MY164166A (zh)
TW (1) TWI5003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2109B (zh) * 2017-05-18 2022-01-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
TWI760362B (zh) * 2017-01-19 2022-04-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
TWI780085B (zh) * 2017-02-21 2022-10-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的操作桿安裝構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3705B2 (ja) * 2012-10-19 2016-09-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376740B2 (ja) * 2013-10-01 2018-08-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267937B2 (ja) * 2013-11-08 2018-01-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JP6488098B2 (ja) * 2014-10-10 2019-03-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284497B2 (ja) * 2015-03-24 2018-02-2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6534556B2 (ja) * 2015-04-15 2019-06-26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6599776B2 (ja) * 2016-01-13 2019-10-3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US9901086B1 (en) * 2017-01-04 2018-02-27 Okuma Fishing Tackle Co., Ltd. Brake mechanism of fishing reel
US9807991B1 (en) * 2017-01-04 2017-11-07 Okuma Fishing Tackle Co., Ltd. Brake mechanism of fishing reel
KR101884236B1 (ko) * 2017-02-03 2018-08-01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텐션 너트 이탈 방지수단을 구비한 낚시 릴
JP6910239B2 (ja) * 2017-08-08 2021-07-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08454B2 (ja) * 2017-09-28 2022-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956602B2 (ja) * 2017-11-13 2021-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ノブ及び魚釣用リール
JP7105613B2 (ja) * 2018-05-22 2022-07-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リターン位置調整機構
JP2022174810A (ja) * 2021-05-12 2022-1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8354A (ja) * 1995-12-21 1997-06-30 Shimano Inc 釣用リール
JP2004283068A (ja) * 2003-03-20 2004-10-14 Miyamae:Kk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711518A (zh) * 2008-10-07 2010-05-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JP2010119355A (ja) * 2008-11-20 2010-06-03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2391Y2 (zh) * 1972-10-13 1976-04-03
JP4109779B2 (ja) * 1999-01-11 2008-07-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片軸受リール
JP2001145446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JP2002084936A (ja) * 2000-09-18 2002-03-26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
SG114615A1 (en) * 2002-05-09 2005-09-28 Shimano Kk Handle assembly for fishing reel
CN100529453C (zh) * 2004-08-27 2009-08-19 株式会社岛野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JP4471294B2 (ja) * 2005-06-27 2010-06-0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5122273B2 (ja) * 2007-12-28 2013-01-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5047889B2 (ja) * 2008-06-19 2012-10-1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0004791A (ja) 2008-06-26 2010-01-14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8354A (ja) * 1995-12-21 1997-06-30 Shimano Inc 釣用リール
JP2004283068A (ja) * 2003-03-20 2004-10-14 Miyamae:Kk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711518A (zh) * 2008-10-07 2010-05-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JP2010119355A (ja) * 2008-11-20 2010-06-03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362B (zh) * 2017-01-19 2022-04-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
TWI780085B (zh) * 2017-02-21 2022-10-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的操作桿安裝構造
TWI752109B (zh) * 2017-05-18 2022-01-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844A (en) 2012-05-01
CN102379265B (zh) 2014-10-29
US8523096B2 (en) 2013-09-03
KR20120023574A (ko) 2012-03-13
CN102379265A (zh) 2012-03-21
US20120056028A1 (en) 2012-03-08
KR101889843B1 (ko) 2018-08-20
MY164166A (en)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0384B (zh) 雙軸承捲線器
TWI468108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發聲裝置
TWI656838B (zh) 捲筒制動裝置及釣魚用捲線器
CN106993589B (zh) 双轴承绕线轮、及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
TWI604788B (zh) 雙軸承捲線器
TWI533800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離心制動裝置
TW201143610A (en) Dual-bearing reel drag sound producing device
JP575504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JP2012024037A5 (zh)
TWI607696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操作桿組裝體及雙軸承捲線器
TWI612892B (zh) 雙軸承捲線器
TW201406285A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及雙軸承捲線器
TW200836623A (en) Dual-bearing reel
CN104430229B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2013000085A5 (zh)
CN104115797B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2013106543A5 (zh)
EP2425713B1 (en) Dual-bearing reel
JP2014212739A5 (zh)
TWI600373B (zh) Double-bearing reel and dual-reel reel traction operating components
JP2011024527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5581233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5002689A5 (zh)
JP2000004730A (ja) 両軸受リール
TW201722273A (zh) 雙軸承捲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