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8493B - 雙軸鉸鏈及具有雙軸鉸鏈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軸鉸鏈及具有雙軸鉸鏈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8493B
TWI498493B TW101144602A TW101144602A TWI498493B TW I498493 B TWI498493 B TW I498493B TW 101144602 A TW101144602 A TW 101144602A TW 101144602 A TW101144602 A TW 101144602A TW I498493 B TWI498493 B TW I4984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hinge rod
assembly
assembled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4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1617A (zh
Inventor
Shinichi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2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8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84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5Pivotal connections with at least a pair of arms pivoting relatively to at least one other arm, all arms being mounted on one p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雙軸鉸鏈及具有雙軸鉸鏈之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在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等相機裝置以及行動電話、PDA、Zaurus(註冊商標)等可攜式裝置或者是筆記型電腦、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裝置中,使裝置本體與顯示裝置彼此往2方向可轉動地連結的一種雙軸鉸鏈及具有此雙軸鉸鏈的電子裝置。
在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等相機裝置以及行動電話、PDA、Zaurus(註冊商標)等可攜式裝置或者是筆記型電腦、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裝置中,藉由雙軸鉸鏈將顯示裝置往2方向可轉動地組裝在裝置本體的技術已為公知常識。前述之雙軸鉸鏈可讓顯示裝置透過第一鉸鏈桿相對於裝置本體做相對方向的起伏轉動以及開闔操作,同時,在顯示裝置相對於裝置本體開啟至第一鉸鏈桿在軸方向呈90度的狀態下,也能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裝置本體以第二鉸鏈桿的軸外圍做轉動,其中第二鉸鏈桿的軸外圍係位於與第一鉸鏈桿相對地垂直的延伸方向上(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第2006-220198號公報)。
而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雙軸鉸鏈,若將其具有之元件與本發明中的元件做對應,並使用本發明的元件名稱重新做代換說明,可知其係由基座部、組裝部、支撐元件、 止動片以及轉動控制手段所構成。其中,基座部具有一對的軸承片部,其係以一預設的間隔組裝在第一殼體的兩側。組裝部係具有架設部以及一對組裝片部,該等組裝片部係由凹折彎曲架設部的兩側端部所形成,組裝部藉由起伏轉動軸部讓其中之一的組裝片部可起伏轉動地組裝在軸承片部的其中之一,同時把圓筒狀的外殼組裝在其中之另一的組裝片部,再透過第一鉸鏈桿將圓筒狀的外殼可起伏轉動地組裝在基座部的軸承片部。支撐元件係經由第二鉸鏈桿往水平方向可轉動地組裝在組裝部的平面部,同時支撐第二殼體。止動片係用以限制組裝在支撐元件之第二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轉動控制手段係屬於設置在基座元件其軸承片部與圓筒狀外殼之間的支撐元件。又,轉動控制手段係由固定凸輪元件、轉動凸輪元件以及彈性手段所構成。其中固定凸輪元件係被第一鉸鏈桿插入貫通後固定於軸承片部,轉動凸輪元件係被第一鉸鏈桿插入貫通後固定在圓筒狀的外殼,同時與固定凸輪元件相面對,彈性手段係被第一鉸鏈桿環繞包捲並彈性設置在轉動凸輪元件與圓筒狀的外殼之間。
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雙軸鉸鏈除了在第一鉸鏈桿之外的元件上具有組裝部外,在組裝部其架設部的下方部分還同時組裝有止動片,不僅零件數量多、構造複雜,在製作成本過高的問題下也難以維持其整體強度。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可減少元件數量及製作成本,且能在保持必要強度下小型化的一種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電子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種雙軸鉸鏈係包含一對基座元件、一第一鉸鏈桿、一第二鉸鏈桿、一支撐元件、一第一轉動控制手段以及一第二轉動控制手段。該等基座元件係各別具有一組裝片部以及凹折彎曲組裝片部所形成的一軸承片部,該等組裝片部係以一預設間隔相對於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其中之一的殼體設置,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係構成電子裝置。第一鉸鏈桿係轉動地軸樞支撐在該等基座元件的該等軸承片部之間,且軸樞支撐之處係由切削加工所成型。第二鉸鏈桿係以垂直相交狀態轉動地組裝於第一鉸鏈桿的約略中央部,支撐元件係固定於第二鉸鏈桿並組裝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其中之另一的殼體。第一轉動控制手段係設置於該等基座元件其中之一的軸承片部與第一鉸鏈桿之間並具有複數第一止動元件,且控制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該等第一止動元件係透過第一鉸鏈桿其側端部組裝之處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與該等基座元件的該等組裝片部靠接。第二轉動控制手段係設置於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之間並具有第二止動元件且控制第二鉸鏈桿的轉動,第二止動元件係組裝於第二鉸鏈桿的側端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轉動控制手段係包含複數第一止動元件、一固定凸輪元件、一轉動凸輪元件以及一彈性手 段。該等第一止動元件係藉由與第一鉸鏈桿其側端部組裝之處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與該等基座元件的該等組裝片部靠接。固定凸輪元件係與該等軸承片部的其中之一卡合並使第一鉸鏈桿轉動地軸樞插入軸承孔,軸承孔係設置於固定凸輪元件的軸心部方向上且位於固定凸輪元件與軸承片部的卡合組裝處。轉動凸輪元件係在和固定凸輪部靠接的狀態下讓第一鉸鏈桿往變形插通孔方向卡合插通第一鉸鏈桿的變形小直徑部並可往軸方向滑動地設置,變形插通孔係設置於轉動凸輪元件的軸心部方向。彈性手段係被第一鉸鏈桿環繞包捲並將轉動凸輪元件往固定凸輪元件的側邊推壓。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轉動控制手段係位於第一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之中,第一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係設置於第一鉸鏈桿,第二轉動控制手段係包含一第二止動元件以及一板狀彈簧。第二止動元件係組裝於第二鉸鏈桿的側端部。板狀彈簧係使第二鉸鏈桿往圓形插通孔插入貫通,並收容固定在固定用凹部內,圓形插通孔係設置在板狀彈簧的軸心部方向上,固定用凹部係設置於第一鉸鏈桿且接連著第一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轉動控制手段更包含一吸附手段,其係設置於第二止動元件與板狀彈簧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基座元件的組裝片部係包含一第一組裝片部以及一第二組裝片部,第一組裝片部係透過凹折彎曲軸承片部所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止動元件係將止動部與一靠接面靠接,靠接面係設置在第二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其側端上,第二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係設置於第二鉸鏈桿。
本發明之一種電子裝置,其係將上述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做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開啟用的鉸鏈。
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及具有此雙軸鉸鏈的電子裝置如同上述的說明內容,其係讓支撐元件相對於組裝在第一殼體的基座元件可開闔地軸樞支撐,由於前述的構成僅使用第一鉸鏈桿即可完成,且第一鉸鏈桿可使用金屬製的圓棒切削加工製成,不僅能降低製造成本、縮小體積,還具有維持一定強度的功效。
再者,藉由讓組裝在第一鉸鏈桿的第一止動元件和組裝在第一殼體其基座元件的組裝片部靠接,即使雙軸鉸鏈的體積縮小也能提升整體的強度。
更進一步,透過第一組裝片部與第二組裝片部可加強組裝時的強度,其中第一組裝片部與第二組裝片部係藉由把組裝在第一殼體之基座元件的組裝片部往軸承片部方向凹折彎曲所形成。
另外,在將第二止動元件的止動部往形成在卡合用凹部其側端面的靠接面做靠接之下,除了可簡化整體的結構外,更可得到提高強度的效果。
以下,依據添附之圖式內容詳細說明本發明之雙軸鉸 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電子裝置。
圖1為具有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電子裝置其中一實施例的數位攝影機其示意圖,圖中箭頭A’所標示之單點虛線的包圍部分內,顯示部3係藉由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圖中未標示)可轉動地相對於數位攝影機1的裝置本體2組裝。在下面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起見係將裝置本體2令為第一殼體2,顯示部3令為第二殼體3做說明。
圖2至圖13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的其中一實施例示意圖。值得一提的是,圖2至圖6中雙軸鉸鏈4往數位攝影機1的組裝方向係與圖1中的方向不同,在實施例中元件符號5、6的基座元件係組裝於第一殼體2的側邊,元件符號9的支撐元件係組裝於第二殼體3的側邊。
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係由一對基座元件5和6、一第一鉸鏈桿7、一第二鉸鏈桿8、一支撐元件9、一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以及一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所構成。基座元件5、6係各別具有第一組裝片部5a和6a、軸承片部5b和6b以及第二組裝片部5c和6c,軸承片部5b、6b係為凹折彎曲第一組裝片部5a、6a所形成,第二組裝片部5c、6c係為凹折彎曲軸承片部5b、6b所形成,第一組裝片部5a、6a與第二組裝片部5c、6c係以一預設間隔組裝於第一殼體2的側端。第一鉸鏈桿7係可轉動地軸樞支撐在基座元件5、6的軸承片部5b、6b之間,且軸樞支撐之處係由不鏽鋼製的金屬圓棒切削加工所成型,第二鉸鏈桿8係以垂直相交狀態可轉動地組裝於第一鉸鏈桿7的約略中央 部,支撐元件9係固定於第二鉸鏈桿8並組裝在第二殼體3的側端。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係設置於基座元件5的軸承片部5b與第一鉸鏈桿7之間並包含二第一止動元件10、10,該等第一止動元件10、10係透過與第一鉸鏈桿7其兩側端部組裝之處第一鉸鏈桿7的轉動角度與該等基座元件5、6的該等第一組裝片部5a、6a靠接,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係控制第一鉸鏈桿7的轉動。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係設置於第一鉸鏈桿7與第二鉸鏈桿8之間並位於裝設在第一鉸鏈桿7的卡合用凹部7c內且包含一第二止動元件12,第二止動元件12係組裝於第二鉸鏈桿8的側端部,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係控制第二鉸鏈桿8的轉動。
電子裝置並不限定於實施例中所列舉的數位攝影機1,也可以是數位相機等相機裝置以及行動電話、PDA、Zaurus(註冊商標)等可攜式裝置或者是筆記型電腦、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裝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2係組裝有基座元件5、6的第一組裝片部5a、6a以及第二組裝片部5c、6c,第二殼體3係組裝有支撐元件9,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是第一殼體2組裝支撐元件9而第二殼體3組裝基座元件5、6。
基座元件5、6係各別由第一組裝片部5a和6a、軸承片部5b和6b以及第二組裝片部5c和6c所形成,並透過不鏽鋼製的金屬板經沖壓加工後成型。第一組裝片部5a、6a係組裝於第一殼體2的側端且呈現略矩形的平板狀,軸承片部5b、6b係為凹折彎曲第一組裝片部5a、6a所形成, 第二組裝片部5c、6c係為凹折彎曲軸承片部5b、6b所形成。軸承片部5b係設置有呈現略鑰匙孔形的變形組裝孔5d,其係用以讓後述之固定凸輪元件14固定,軸承片部6b係設置有軸承孔6d,其係用以讓第一鉸鏈桿7的側端部可轉動地軸樞支撐。基座元件5、6係藉由設置在基座元件5其第一組裝片部5a與第二組裝片部5b的組裝孔5f、5g,以及設置在基座元件6其第一組裝片部6a與第二組裝片部6c的組裝孔6f、6g,利用圖中未標示的組裝螺釘在圖1所示之第一殼體2的側端以一預設間隔設置。需再次說明的是,在上述說明中已提到本發明更包含基座元件5、6組裝於第二殼體3的實施例。
又,由於在基座元件5、6設置有凹折彎曲軸承片部5b、6b所形成的第一組裝片部5a、6a和第二組裝片部5c、6c,透過將第一組裝片部5a、6a和第二組裝片部5c、6c往第一殼體2的側端組裝,除了能增加軸承片部5b、6b的組裝強度外,在基座元件5、6的厚度增加下,也能視情況省略第一組裝片部5a、6a或第二組裝片部5c、6c的其中一者。因此,在本發明的發明說明與專利申請範圍中,所提到之組裝片部係為包含第一組裝片部或第二組裝片部的其中之一,亦可是同時包含兩者。
其次,第一鉸鏈桿7如圖9中所示,其係具有大直徑部7d、平坦部7e、組裝孔7a、固定用凹部7b、卡合用凹部7c、圓形中直徑部7f、第一變形小直徑部7g、第二變形小直徑部7h、圓形小直徑部7i以及第三變形小直徑部 7k。平坦部7e係設置在大直徑部7d其軸方向的一側端,組裝孔7a係設置在平坦部7e且同時為第二鉸鏈桿8的組裝孔,第二鉸鏈桿8係位於第一鉸鏈桿7其約略中央處與平坦部7e的垂直相交方向上。固定用凹部7b係為板狀彈簧15(待後續說明)的固定用凹部,板狀彈簧15係設置於組裝孔7a的一側端。卡合用凹部7c係接續固定用凹部7b設置且為第二止動元件12的卡合用凹部,第二止動元件12的寬度係比固定用凹部7b稍大。圓形中直徑部7f係接續大直徑部7d設置並位於第一鉸鏈桿7其軸方向上之基座元件5的一側,第一變形小直徑部7g係接續圓形中直徑部7f設置且剖面呈現略橢圓形,第二變形小直徑部7h係接續第一變形小直徑部7g設置且剖面呈現略橢圓形,圓形小直徑部7i係位於第一鉸鏈桿7其軸方向上之基座元件6的一側,第三變形小直徑部7k則接續圓形小直徑部7i設置。其中,第一鉸鏈桿7的第一變形小直徑部7g特別如圖2至圖4中所示,其係在可轉動地往設置在固定凸輪元件14的軸承孔14a插入且軸樞支撐的同時,透過讓設置在第一鉸鏈桿7其基座元件6的圓形小直徑部7i可轉動地往設置在基座元件6其第一組裝片部6a的軸承孔6d插入且軸樞支撐,使第一鉸鏈桿7可轉動地軸樞支撐基座元件5、6,又,固定凸輪元件14(後續會說明)係往設置在基座元件5其軸承片部5b的變形組裝孔5d嵌入固定。另外,第一鉸鏈桿7其第二變形小直徑部7h及第三變形小直徑部7k係透過插通卡合第一止動元件10、10的 卡合變形插通孔10a、10a,以貫通基座元件5和基座元件6的軸承片部5b、6b,在第二變形小直徑部7h與第三變形小直徑部7k的露出端分別被緊固之下使得第一鉸鏈桿7的轉動受到限制。
第二鉸鏈桿8如圖4中所示,其係位於第一鉸鏈桿7的側端,其中圓形中直徑部8b係接續大直徑部8a設置,圓形小直徑部8c係接續圓形中直徑部8b設置,變形小直徑部8d係接續圓形小直徑部8c設置,更進一步,在支撐元件9的側端,變形大直徑部8e係接續大直徑部8a設置。接著,第二鉸鏈桿8再把圓形中直徑部8b往第一鉸鏈桿7的組裝孔7a方向插入貫通並使其可轉動地軸樞支撐,同時將圓形小直徑部8c往板狀彈簧15的圓形插通孔15a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板狀彈簧15係嵌入固定至固定用凹部7b中,最後第二鉸鏈桿8再利用收容在卡合用凹部7c中之第一止動元件10的變形插通孔10a,讓變形小直徑部8d的露出端緊固,使第一止動元件10能與第二鉸鏈桿8可同時地轉動的固定。此外,第二鉸鏈桿8的變形大直徑部8e係組裝在支撐元件9的約略中央部。
支撐元件9係為帶狀的板狀物體,且在其約略中央部設置有變形組裝孔9a,同時在兩側端設置有組裝孔9b、9b,更進一步,在組裝孔9b、9b的內側分別設置有突起部9c、9c。支撐元件9係將第二鉸鏈桿8的變形大直徑部8e往變形組裝孔9a的方向插入,並透過緊固其露出端可同時與第二鉸鏈桿8轉動地組裝。又,支撐元件9係藉由 組裝孔9b、9b利用圖中未標示的組裝螺釘組裝在圖1所示的第二殼體3。需再次說明的是,在上述說明中已提到本發明更包含支撐元件9組裝於第一殼體2的實施例。
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係由二第一止動元件10、一固定凸輪元件14、一轉動凸輪元件16以及一彈性手段17所構成。第一止動元件10、10係藉由與第一鉸鏈桿7其兩側端部組裝之處第一鉸鏈桿7的轉動角度和基座元件5、6的第一組裝片部5a、6a靠接。固定凸輪元件14係與該等軸承片部5b並使第一鉸鏈桿7轉動地軸樞插入軸承孔14a,軸承孔14a係設置於固定凸輪元件14的軸心部方向上且位於固定凸輪元件14與軸承片部5b的卡合組裝處。轉動凸輪元件16係在與固定凸輪元件14靠接的狀態下讓第一鉸鏈桿7往變形插通孔16a方向卡合插通第一鉸鏈桿7的第一變形小直徑部7g並軸方向滑動地設置,變形插通孔16a係設置於轉動凸輪元件16的軸心部方向。彈性手段17係被第一鉸鏈桿7的圓形中直徑部7f環繞包捲並將轉動凸輪元件16往固定凸輪元件14的側邊推壓,且由壓縮線圈彈簧所形成。
第一止動元件10、10係具有變形插通孔10a、10a以及突出部10b、10b,其中突出部10b、10b係設置在第一止動元件10、10的外圍部,當第一鉸鏈桿7以預設轉動角度做轉動時,第一止動元件10、10係與基座元件5、6的第一組裝片部5a、6a靠接以限制第一鉸鏈桿7的轉動角度。又,圖中元件符號10c、10c係為識別記號。固定凸輪 元件14係具有第一固定部14b以及第二固定部14c,其中第一固定部14b與第二固定部14c係分別插入至變形組裝孔5d和固定孔5e中,變形組裝孔5d和固定孔5e係設置於固定凸輪元件14其一側端部之基座元件5的軸承片部5b。另外,固定凸輪元件14更設置有第一凸輪部18,其係由二凸部18a、二第一凹部18b以及二第二凹部18c所形成,凸部18a、18a係對向軸方向地設置在固定凸輪元件14的其中之另一側端,第一凹部18b、18b和第二凹部18c、18c係設置在凸部18a、18a的兩側。轉動凸輪元件16在和固定凸輪元件14其第一凸輪部18相對的側端同樣設置有第二凸輪部19,其係由凸部19a、19a和凹部19b、19b所形成。彈性手段17較佳地為壓縮線圈彈簧,且彈性地設置在凸緣部7m和轉動凸輪元件16之間,其中凸緣部7m係裝設在第一鉸鏈桿7的圓形中直徑部7f和大直徑部7d之間。
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係位於卡合用凹部7c內,且卡合用凹部7c係具有設置在第一鉸鏈桿7的止動部C和止動部D,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係由第二止動元件12以及板狀彈簧15所構成。第二止動元件12係組裝於第二鉸鏈桿8的側端部,板狀彈簧15係使第二鉸鏈桿8往圓形插通孔15a插入貫通,並收容固定在固定用凹部7b內,圓形插通孔15a係設置在板狀彈簧15的軸心部方向上,固定用凹部7b係設置於第一鉸鏈桿7且接連著卡合用凹部7c設置。又,板狀彈簧15如圖13中所示,其係為往一方向彎 曲的板狀物體,且在第二止動元件12上夾設圓形插通孔15a並設置有隆起部15b。第二止動元件12如圖12中所示,其係具有變形組裝孔12a以及突出部12b,且在夾設變形組裝孔12a的同時更設置有卡合凹部12c、12c,其中變形組裝孔12a係設置在第二止動元件12的中心部軸方向上,突出部12b係具有突出設置在第二止動元件12其外圍的靠接面A與靠接面B。
接著,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係將第二鉸鏈桿8的變形小直徑部8d插入貫通至變形組裝孔12a中,並透過其露出端部的緊固力矩讓板狀彈簧15推壓變形,在第二鉸鏈桿8產生預設之轉動力矩的同時,使第二止動元件12的卡合凹部藉由第二鉸鏈桿8的轉動角度往板狀彈簧15的隆起部15b方向陷落,在前述構成下第二鉸鏈桿8即具有自動地轉動吸附的功效,而具有此功效的構成即為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中設置的吸附手段20。
此外,設置在固定凸輪元件14的第一凸輪部18和設置在轉動凸輪元件16的第二凸輪部19在其他實施例中的設置位置可以彼此對調,理所當然地,板狀彈簧15的隆起部15b與第二止動元件12的卡合凹部12c其設置位置同樣也能彼此對調。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及使用此雙軸鉸鏈4的數位攝影機1其作用原理。
構成數位攝影機1其裝置本體的第一殼體2和構成顯示部的第二殼體3在彼此重合的閉合狀態下,如圖2、圖 3以及圖6中所示,第一鉸鏈桿7其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的第一止動元件10、10不與基座元件5、6的第一組裝片部5a、6a靠接,而是轉動凸輪元件16其第二凸輪部19的凸部19a、19a和固定凸輪元件14其第一凸輪部18的第一凹部18b、18b靠接。
另外在前述的閉合狀態下,設置在板狀彈簧15的隆起部15b與設置在第二止動元件12的卡合凹部12c係為嵌合狀態,使第二殼體3能自然地不相對於第一殼體2做轉動。又,第二轉動控制手段13其第二止動元件12的靠接面A與靠接面B如圖2中所示,同樣也未與卡合用凹部7c的止動部C和止動部D靠接。
在此閉合狀態下,當顯示部的第二殼體3相對於數位攝影機1其裝置本體的第一殼體2往外側開啟時,第二鉸鏈桿8將與支撐元件9一同和第一鉸鏈桿7轉動,使第二殼體3以第一鉸鏈桿7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外方向開啟。此時,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的轉動凸輪元件16會受到第二凸輪部19其凸部19a、19a從固定凸輪元件14其第一凸輪部18的第一凹部18b、18b往凸部18a、18a移動時產生的摩擦阻抗影響,但在超過預設開啟角度後,轉動凸輪元件16其第二凸輪部19之凸部19a、19a的位置會超過固定凸輪元件14其第一凸輪部18之凸部18a、18a的位置,使轉動凸輪元件16陷落至第二凹部18c、18c中,讓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自動地開啟。
當第二殼體3被開啟至開啟角度為90度,則第一轉 動控制手段11的第一止動元件10、10會與基座元件5、6的第一組裝片部5a、6a靠接,將如圖1中所示,第二殼體3會相對於第一殼體2停止在90度的開啟角度。
然後,把開啟的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做閉合使其回復至初始位置,在此情況下,首先第一轉動控制手段11其轉動凸輪元件16之第二凸輪部19的凸部19a、19a會受到從固定凸輪元件14其第一凸輪部18的第二凹部18c、18c往凸部18a、18a移動時產生的摩擦阻抗影響,但在超過預設閉合角度後,轉動凸輪元件16其第二凸輪部19之凸部19a、19a的位置會超過固定凸輪元件14其第一凸輪部18之凸部18a、18a的位置,使凸部19a、19a陷落至第一凹部18b、18b中,讓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自動地閉合並回復至初始位置。
此外,在第二殼體3其相對於第一殼體2的90度開啟狀態下,將第二殼體3往左右任一方向做轉動時,第二殼體3係以第二鉸鏈桿8為支點轉動,當往左邊方向轉動時則如圖2中所示,第二止動元件12的靠接面A會轉動至與卡合用凹部7c的止動部C靠接,此時的轉動角度最大為90度。若是往右邊方向轉動,靠接面B將轉動至與卡合用凹部7c的止動部D靠接,此時左邊方向的轉動角度則為180度。
又,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更包含一吸附手段20,透過前述之吸附手段20,讓第二殼體3以第二鉸鏈桿8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左右方向的其中一方轉動時,當第二 殼體3轉動返回至起始位置,第二止動部12的卡合凹部12c將往設置於板狀彈簧15的隆起部15b陷落,產生所謂的吸附動作。
此外,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即使是在第二殼體3做180度的轉動狀態下,也能相對於第一殼體2做閉合,此時第二殼體3即呈現顯示畫面朝向外側的狀態。
如上述的說明內容,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在藉由以上的構成下,並不限定用於數位攝影機中,也能廣泛應用於具有構成裝置本體之第一殼體及構成顯示部之第二殼體的數位相機等相機裝置以及行動電話、PDA、Zaurus(註冊商標)等可攜式裝置或者是筆記型電腦、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裝置中。
1‧‧‧數位攝影機
10‧‧‧第一止動元件
10a、16a‧‧‧變形插通孔
10b、12b‧‧‧突出部
10c‧‧‧識別記號
11‧‧‧第一轉動控制手段
12‧‧‧第二止動元件
12a、5d、9a‧‧‧變形組裝孔
12c‧‧‧卡合凹部
13‧‧‧第二轉動控制手段
14‧‧‧固定凸輪元件
14a、6d‧‧‧軸承孔
14b‧‧‧第一固定部
14c‧‧‧第二固定部
15‧‧‧板狀彈簧
15a‧‧‧圓形插通孔
15b‧‧‧隆起部
16‧‧‧轉動凸輪元件
17‧‧‧彈性手段
18‧‧‧第一凸輪部
18a、19a‧‧‧凸部
18b‧‧‧第一凹部
18c‧‧‧第二凹部
19‧‧‧第二凸輪部
19b‧‧‧凹部
2‧‧‧第一殼體(裝置本體)
20‧‧‧吸附手段
3‧‧‧第二殼體(顯示部)
4‧‧‧雙軸鉸鏈
5、6‧‧‧基座元件
5a、6a‧‧‧第一組裝片部
5b、6b‧‧‧軸承片部
5c、6c‧‧‧第二組裝片部
5e‧‧‧固定孔
5f、5g、6f、6g、7a、9b‧‧‧組裝孔
7‧‧‧第一鉸鏈桿
7b‧‧‧固定用凹部
7c‧‧‧卡合用凹部
7d、8a‧‧‧大直徑部
7e‧‧‧平坦部
7f、8b‧‧‧圓形中直徑部
7g‧‧‧第一變形小直徑部
7h‧‧‧第二變形小直徑部
7i、8c‧‧‧圓形小直徑部
7k‧‧‧第三變形小直徑部
7m‧‧‧凸緣部
8‧‧‧第二鉸鏈桿
8d‧‧‧變形小直徑部
8e‧‧‧變形大直徑部
9‧‧‧支撐元件
9c‧‧‧突起部
A、B‧‧‧靠接面
C、D‧‧‧止動部
A’‧‧‧箭頭
圖1為使用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電子裝置其中一實施例的數位攝影機其斜視圖;圖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正面圖;圖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平面圖;圖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分解斜視圖;圖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部分的分解斜視圖;圖6至圖8為說明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動作的斜視圖;圖9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第一鉸鏈桿的示意圖,(a)為自其中一側方向觀察的斜視圖,(b)為自另外一側方向 觀察的斜視圖;圖10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固定凸輪部的示意圖,(a)為自其中一側方向觀察的斜視圖,(b)為自另外一側方向觀察的斜視圖;圖11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轉動凸輪部的示意圖,(a)為自其中一側方向觀察的斜視圖,(b)為自另外一側方向觀察的斜視圖;圖1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第二止動元件的示意圖,(a)為平面圖,(b)為斜視圖;以及圖1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板狀彈簧的擴大斜視圖。
11‧‧‧第一轉動控制手段
12‧‧‧第二止動元件
12c‧‧‧卡合凹部
13‧‧‧第二轉動控制手段
14‧‧‧固定凸輪元件
15‧‧‧板狀彈簧
15b‧‧‧隆起部
16‧‧‧轉動凸輪元件
17‧‧‧彈性手段
18‧‧‧第一凸輪部
18a、19a‧‧‧凸部
19‧‧‧第二凸輪部
20‧‧‧吸附手段
4‧‧‧雙軸鉸鏈
5、6‧‧‧基座元件
5a、6a‧‧‧第一組裝片部
5b、6b‧‧‧軸承片部
5c、6c‧‧‧第二組裝片部
5g、5f、6f‧‧‧組裝孔
7‧‧‧第一鉸鏈桿
7b‧‧‧固定用凹部
7d‧‧‧大直徑部
7e‧‧‧平坦部
7m‧‧‧凸緣部
8‧‧‧第二鉸鏈桿
9‧‧‧支撐元件
9c‧‧‧突起部

Claims (7)

  1. 一種雙軸鉸鏈,其係包含:一對基座元件,其係各別具有一組裝片部以及凹折彎曲該組裝片部所形成的一軸承片部,該等組裝片部係以一預設間隔相對於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其中之一的殼體設置,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係構成電子裝置;一第一鉸鏈桿,其係轉動地軸樞支撐在該等基座元件的該等軸承片部之間,且軸樞支撐之處係由切削加工所成型;一第二鉸鏈桿,其係以垂直相交狀態轉動地組裝於該第一鉸鏈桿的約略中央部;一支撐元件,其係固定於該第二鉸鏈桿並組裝在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中之另一的殼體;一第一轉動控制手段,其係設置於該等基座元件其中之一的該軸承片部與該第一鉸鏈桿之間並包含複數第一止動元件,該等第一止動元件係透過與該第一鉸鏈桿其側端部組裝之處該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角度和該等基座元件的該等組裝片部靠接,該第一轉動控制手段係控制該第一止動元件與該第一鉸鏈桿連結之間該第一鉸鏈桿的轉動;以及一第二轉動控制手段,其係設置於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之間並包含一第二止動元件,該第二止動元件係組裝於該第二鉸鏈桿的側端部,該第二轉 動控制手段係控制該第二鉸鏈桿與該第二止動元件連結之間該第二鉸鏈桿的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一轉動控制手段包含:複數第一止動元件,其係藉由與該第一鉸鏈桿其側端部組裝之處該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角度和該等基座元件的該等組裝片部靠接;一固定凸輪元件,其係與該等軸承片部的其中之一卡合並使該第一鉸鏈桿轉動地軸樞插入軸承孔,該軸承孔係設置於該固定凸輪元件的軸心部方向上且位於該固定凸輪元件與該軸承片部的卡合組裝處;一轉動凸輪元件,其係在和該固定凸輪部靠接的狀態下讓該第一鉸鏈桿往變形插通孔方向卡合插通該第一鉸鏈桿的變形小直徑部並往軸方向滑動地設置,該變形插通孔係設置於該轉動凸輪元件的軸心部方向;以及一彈性手段,其係被該第一鉸鏈桿環繞包捲並將該轉動凸輪元件往該固定凸輪元件的側邊推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二轉動控制手段係位於該第一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之中,該第一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係設置於該第一鉸鏈桿,該第二轉動控制手段係包含:一第二止動元件,其係組裝於該第二鉸鏈桿的側端部;以及 一板狀彈簧,其係使該第二鉸鏈桿往圓形插通孔插入貫通,並收容固定在固定用凹部內,該圓形插通孔係設置在該板狀彈簧的軸心部方向上,該固定用凹部係設置於該第一鉸鏈桿且接連著該第一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二轉動控制手段更包含一吸附手段,其係設置於該第二止動元件與該板狀彈簧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該基座元件的該組裝片部係包含一第一組裝片部以及一第二組裝片部,該第一組裝片部係透過凹折彎曲該軸承片部所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二止動元件係將止動部與一靠接面靠接,該靠接面係設置在該第二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其側端上,該第二鉸鏈桿的卡合用凹部係設置於該第二鉸鏈桿。
  7. 一種電子裝置,其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
TW101144602A 2011-11-29 2012-11-28 雙軸鉸鏈及具有雙軸鉸鏈之電子裝置 TWI498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0100A JP6061460B2 (ja) 2011-11-29 2011-11-29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617A TW201321617A (zh) 2013-06-01
TWI498493B true TWI498493B (zh) 2015-09-01

Family

ID=4849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4602A TWI498493B (zh) 2011-11-29 2012-11-28 雙軸鉸鏈及具有雙軸鉸鏈之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61460B2 (zh)
KR (1) KR101432376B1 (zh)
CN (1) CN103133514B (zh)
TW (1) TWI498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5789B (zh) * 2018-01-02 2023-05-2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枢纽组件及电子装置的扩增实境互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3325B (zh) * 2007-06-11 2009-08-11
TWI313326B (zh) * 2007-06-11 2009-08-11
CN201330795Y (zh) * 2009-01-12 2009-10-21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机构
TWM368727U (en) * 2009-06-23 2009-11-11 Jarllytec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TWM378992U (en) * 2009-11-25 2010-04-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Rotary h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1903B1 (ja) * 1998-12-25 2000-04-1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ヒンジ機構
JP4434505B2 (ja) * 2001-02-06 2010-03-17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JP4079833B2 (ja) * 2003-06-03 2008-04-23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回転規制機構付2軸ヒンジ
US7301555B2 (en) * 2003-11-13 2007-11-27 Nokia Corporation Camera telephone device
JP2005188641A (ja) * 2003-12-25 2005-07-14 Sanko:Kk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折畳み式の携帯電話機
JP4018093B2 (ja) * 2004-08-11 2007-12-05 株式会社矢野製作所 ヒンジ機構
JP2006118178A (ja) * 2004-10-20 2006-05-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二軸ヒンジ
US20070169316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with a positioning and limiting assembly
JP4591397B2 (ja) * 2006-03-31 2010-12-01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る機器
KR100867434B1 (ko) * 2006-07-24 2008-11-06 닛뽕빅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힌지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4539632B2 (ja) * 2006-09-29 2010-09-08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JP5135958B2 (ja) * 2007-09-04 2013-02-06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機器
JP5135957B2 (ja) * 2007-09-04 2013-02-06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機器
JP5015871B2 (ja) * 2008-07-14 2012-08-29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TWM355542U (en) * 2008-11-20 2009-04-2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hin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3325B (zh) * 2007-06-11 2009-08-11
TWI313326B (zh) * 2007-06-11 2009-08-11
CN201330795Y (zh) * 2009-01-12 2009-10-21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机构
TWM368727U (en) * 2009-06-23 2009-11-11 Jarllytec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TWM378992U (en) * 2009-11-25 2010-04-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Rotary hin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617A (zh) 2013-06-01
JP2013113375A (ja) 2013-06-10
JP6061460B2 (ja) 2017-01-18
KR101432376B1 (ko) 2014-09-22
KR20130060122A (ko) 2013-06-07
CN103133514B (zh) 2015-10-28
CN103133514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2240B1 (ko) 힌지장치 및 그 힌지장치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JP4740627B2 (ja) 電子機器の二軸ヒンジ装置
JPS59148026A (ja) 眼鏡フレ−ムのつる
JP2007086756A (ja) ヒンジ装置
TWI526145B (zh) 電子裝置及其雙軸鉸鏈
US8429796B2 (en) Tilt hinge
TW201402965A (zh) 鉸鏈及具有該鉸鏈的電子裝置
TWM537666U (zh) 支撐裝置及軟性顯示設備
TWI498493B (zh) 雙軸鉸鏈及具有雙軸鉸鏈之電子裝置
JP2012159095A5 (zh)
US7406343B2 (en) Hinge and mobile phone with the hinge
JP2010014158A5 (zh)
JP2005163965A (ja) ヒンジ装置
JP4018093B2 (ja) ヒンジ機構
KR100692263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캠방식 로테이팅 힌지 모듈
JP2009281000A (ja) レバーハンドル装置
JP5415913B2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4983344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TWI812215B (zh) 鉸鏈
TWM552699U (zh) 扣持裝置
TWI710303B (zh) 電子裝置
JP5124060B2 (ja) スライド回転ヒンジ
TW201042172A (en) Hinge device
JP5512866B2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H1025948A (ja) 開閉カバー用回動保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