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6729B - 物品收容架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收容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6729B TWI496729B TW102135787A TW102135787A TWI496729B TW I496729 B TWI496729 B TW I496729B TW 102135787 A TW102135787 A TW 102135787A TW 102135787 A TW102135787 A TW 102135787A TW I496729 B TWI496729 B TW I49672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cle
- article storage
- storage rack
- load area
- large loa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15—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involving active or passive dynamic mass damping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20—Earthquak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複數個具有柱構件與樑構件之架構的物品收容架。
關於物品收容架之習知技術,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揭露之架構的抑振結構。
在專利文獻1揭露之架構的抑振結構中,設置具備有外側桁架及內側桁架之自動倉儲。
外側桁架,係將與柱座構件藉由銷加以接合而直立設置之2根柱部、以及水平材與斜材,藉由銷加以接合而構成。
此外,內側桁架,係將與柱座構件藉由銷加以接合而直立設置之2根柱部、直立設置於柱部的中間之中柱、以及水平材與斜材,藉由銷加以接合而構成。
外側桁架與內側桁架之最上部藉由連結樑而連結。
內側桁架,使因內側桁架的彎曲變形而承擔軸方向之正負反覆荷重的柱其最下部的柱為以極低降伏點鋼構成之極軟鋼柱。
根據專利文獻1揭露之架構的抑振結構,於大地震時,由於可藉由使極軟鋼柱在初期降伏而使極軟鋼柱吸收地震能量,故大地震時的損傷集中於極軟鋼柱,
而其他部分未蒙損傷。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7815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揭露之自動倉儲,係為藉由預先設定有抑振結構之架構所構成的自動倉儲。
因此,例如,若欲對不具有抑振功能之既有的物品收容架應用此種抑振結構,則必須更換架構等,對物品收容架進行大規模改造。
亦即,在欲對既有的物品收容架附加抑振能力時,物品收容架必須進行大規模改造,自改造所需之改造成本來看,對既有的物品收容架附加抑振功能有實質上的困難。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問題而開發,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為既有的物品收容架,仍可不施加大規模改造就使其附加抑振功能之物品收容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物品收容架,具備複數個具有以柱構件與樑構件包圍的構造面之架構;使該構造面互相平行並配置該複數個架構;將形成於該架構之間的架構空間在該架構的配置方向排列複數個;在該架構空間多層狀地配置複數個收容物品之物品收
容部;設置有連結該架構之間的連結構件;其特徵為於該物品收容架中:形成由收容大量物品之該架構空間形成的大荷重區、以及由收容較該大荷重區少量物品之該架構空間形成的小荷重區;該大荷重區與該小荷重區形成為彼此相鄰;作為與位於該大荷重區和該小荷重區間的該架構連結之該連結構件,設置有抑振構件。
本發明藉由此一構成,即便地震發生而產生
往物品之進出方向的搖晃,大荷重區的搖晃變大,小荷重區的搖晃較大荷重區的搖晃更小,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的搖晃的位相成為相異。
此時,設置在與位於大荷重區和小荷重區之間的架構相連結之連結構件的抑振構件吸收地震能量,使物品收容架的搖晃衰減。
依本發明,則即便為既有的物品收容架,仍由於藉物品的配置而形成大荷重區與小荷重區,故僅藉由將抑振構件設置於與位於大荷重區和小荷重區間的架構相連結之連結構件來進行改造,而可附加抑振功能。
另,此處所指之抑振功能係指積極地抑制構造物的搖晃之功能,為與抵抗搖晃之耐震功能有所區別的功能。
此外,該物品收容架中,可為在該小荷重區的該架構空間之上方形成空的物品收容部之構成。
此一情況,藉由在架構空間之上方形成空的物品收容部,物品收容架的重心,與在架構空間之下方形成空的物品收容部之情況相比變得較低,提高對於搖晃之穩
定性。
此外,該物品收容架中,可為在該大荷重區的該架構空間之物品收容部全部皆收容有物品的構成。
此一情況,於大荷重區的架構空間之物品收容部全部皆收容有物品,故可使地震時大荷重區的搖晃大於小荷重區的搖晃。
此外,該物品收容架中,可為設置與該架構連結的該連結構件,並在該連結構件設置有抑振構件之構成,該架構係在該架構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且形成該架構空間。
此一情況,架構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形成架構空間的一對架構,由於互相承受之荷重不同而在兩架構產生位相相異的搖晃,但抑振構件可使兩架構的搖晃衰減而吸收地震能量。
此外,該物品收容架中,可為該架構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該架構空間,形成該小荷重區之構成。
此一情況,可減低收容架之兩端的搖晃。
此外,該物品收容架中,可為使該抑振構件為阻尼器之構成。
此一情況,由於抑振構件係阻尼器故對壓縮力及拉伸力可復原,除了可有效率地吸收收容架的地震能量而使其衰減以外,可將抑振構件重複使用。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可使其為具備如下元件之構成:物品移送裝置,使物品對於該物品收容部
進出而移送物品;以及控制裝置,以形成該大荷重區及該小荷重區的方式控制物品之移送。
此一情況,即便施行物品收容架之物品的出入庫,仍可藉由物品移送裝置及控制裝置,形成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
依本發明,則可提供一種即便為既有的物品收容架,仍可不施加大規模改造地使其附加抑振功能之物品收容架。
10‧‧‧自動倉儲
11、31‧‧‧物品收容架
12‧‧‧軌道
13‧‧‧堆高式起重機(物品移送裝置)
14‧‧‧出入庫台
15‧‧‧地上控制盤(控制裝置)
20‧‧‧架構
20A‧‧‧邊界架構
21‧‧‧柱構件
22‧‧‧樑構件
23‧‧‧構造面
24‧‧‧柵格
25‧‧‧支承構件
26‧‧‧水平架材
27‧‧‧支架
28‧‧‧水平斜材
29‧‧‧油阻尼器
E‧‧‧物品收容部
F‧‧‧地面
S(S1~S20)‧‧‧架構空間
W‧‧‧物品
HZ‧‧‧大荷重區
LZ‧‧‧小荷重區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自動倉儲的概略俯視圖。
圖2係圖1中之A-A線的箭視圖。
圖3係自動倉儲之物品收容架的正視圖。
圖4係顯示自動倉儲之物品收容架的要部之要部立體圖。
圖5係形成有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之物品收容架的正視圖。
圖6係第2實施形態的自動倉儲之物品收容架的要部之要部立體圖。
圖7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其各個架利用率的物品之配置例的正視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考附圖對第1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態為應用於自動倉儲之物品收容架的例子。
如圖1所示,自動倉儲10具備:複數個物品收容架11;堆高式起重機13,於設置在物品收容架11之間的軌道12上往復移動;以及地上控制盤15,作為控制裝置。
作為物品移送裝置之堆高式起重機13,除了在物品收容架11與設置於物品收容架11之端部的出入庫台14之間搬運物品W以外,亦為了對物品收容架11之物品W進行再配置而搬運物品W。
地上控制盤15,除了施行物品W之出入庫管理與庫存管理以外,亦施行收容於物品收容架11的物品W之再配置計畫,將用來進行出入庫管理、庫存管理、物品W之再配置計畫的指令往堆高式起重機13傳達。
本實施形態,使堆高式起重機13的移動方向設為物品收容架11的長邊方向,使物品W在堆高式起重機13與物品收容架11之間的進出方向,設為物品收容架11的前後方向。
另,本實施形態中,收容於物品收容架11之複數個物品W的重量互為相同。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自動倉儲10,以物品收容架11、堆高式起重機13、物品收容架11、物品收容架11、堆高式起重機13、物品收容架11、物品收容架11、堆高式起重機13、物品收容架11的順序於物品收容
架11的前後方向配置。
各物品收容架11,互為相同構成。
如圖3所示,於物品收容架11的上下方向及長邊方向,形成複數個收容物品W之物品收容部E。
如圖2及圖4所示,物品收容架11,具備作為物品收容架11的骨架之架構20。
如圖4所示,架構20具備:一對柱構件21,配置於前後;以及樑構件22,連接柱構件21之頂部、下部及中間部。
各柱構件21之下端固定於地面F。
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架構20,形成2個以柱構件21與樑構件22所包圍之構造面23,複數個柵格24跨上下方向地配置於在各構造面23。
柵格24係用來防止構造面23之變形的垂直斜材,對柱構件21傾斜並連接前後之柱構件21。
架構20為主要負責物品收容架11所需強度之要素。
柱構件21、樑構件22及柵格24係以鋼材形成,柱構件21為鋼管。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在物品收容架11的長邊方向中配置複數個架構20。
因此,各構造面23為互相平行的關係,於彼此相鄰之架構20間形成架構空間S。
因而,架構空間S,於架構20的配置方向配置複數個。
本實施形態,為了在物品收容架11形成20台的架構
空間S1~S20,於物品收容架11具備21台架構20。
另,本實施形態,雖於物品收容架11形成20台的架構空間S1~S20,但在物品收容架11中未顯示特定架構空間S1~S20之情況則使用架構空間S。
如圖4所示,各架構20,具備固定在一對柱構件21之略ㄈ字狀的支承構件25。
固定於架構20之支承構件25,往彼此相鄰之架構20的架構空間S突出並相對向。
互相對向之一對支承構件25為支承物品W的構件。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物品收容部E為在彼此相鄰的架構20之間以支承構件25所劃分出來的空間。
架構空間S中以多層狀地配置複數個物品收容部E的方式,配置支承構件25,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支承構件25於架構空間S中分隔為5層物品收容部E。
物品收容架11,具備連結架構20之後部側的柱構件21之水平架材26、以及連結架構20之前部側的柱構件21之水平架材26。
水平架材26係以鋼材形成,分別水平地架設於柱構件21之上部、下部及中間部。
在物品收容架11之前部及後部,兩側之2根柱構件21、與上下之水平架材26,在物品收容架11之前部及後部形成垂直構造面,該兩側之2根柱構件21係包夾位於鄰接的2個架構空間S之間的柱構件21。
如圖3、圖4所示,於後部的垂直構造面對角線狀地配置支架(brace)27。
支架27之兩端部,分別連結於柱構件21和上部的水平架材26的交叉處、及和下部的水平架材26的交叉處。
水平架材26及支架27為提高物品收容架11之強度的要素。
另,藉由堆高式起重機13施行物品W對於物品收容部E的進出,故未於前部的垂直構造面設置支架27。
在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中,形成架構空間S1~S20,於架構空間S1~S20分別劃分出5層物品收容部E。
因此,物品收容架11具備100個物品收容部E。
而本實施形態,物品收容架11中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該大荷重區HZ係由複數個收容大量物品W於該物品收容部E的架構空間S所形成,該小荷重區LZ係由複數個較大荷重區HZ收容更少物品W於該物品收容部E的架構空間S所形成。
大荷重區HZ的構成各架構空間S之架構20,為收容大量物品W之架構空間S故承受大的荷重。
另一方面,小荷重區LZ的構成各架構空間S之架構20,為收容少量物品W之架構空間S,故承受較大荷重區HZ之架構20所承受的荷重更小之荷重。
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中,物品收容架11之架構空間S3~S8、及架構空間S13~S18,形成大荷重區HZ。
此外,物品收容架11之架構空間S1與S2、架構空間S9~S12、及架構空間S19與S20,形成小荷重區LZ。
另,在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中,在假定為平
均80%的架使用率時,在形成大荷重區HZ之架構空間S,預定為在常態中於全部的物品收容部E皆收容有物品W。
另一方面,在形成小荷重區LZ之架構空間S9~S12,預定為在常態中於自下方起至2層為止的物品收容部E收容物品,上3層之物品收容部E為清空狀態。
另一方面,在形成小荷重區LZ之架構空間S1、S2與架構空間S19、S20,預定為在常態中於自下方起至3層為止的物品收容部E收容物品,上2層之物品收容部E為清空狀態。
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之邊界成為特定的架構20。
本實施形態,成為架構空間S2與S3之間的架構20、成為架構空間S8與S9之間的架構20、成為架構空間S12與S13之間的架構20、以及成為架構空間S18與S19之間的架構20,成為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的邊界。
此等架構20為了說明的方便,稱呼其為邊界架構20A。
物品收容架11中在以分別形成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的方式收容物品W之狀態,邊界架構20A的柱構件21,承受來自大荷重區HZ側的物品W之大荷重與來自小荷重區LZ側的物品W之小荷重。
亦即,邊界架構20A的柱構件21,自大荷重區HZ側承受大的荷重,並自小荷重區LZ側承受與大荷重區HZ側的荷重相比較小之荷重。
如圖4所示,在各物品收容架11的架構20之最上部(柱構件21之頂部)、及自上方起第3層的支承構件25之下部(柱構件21之中間)中,各自具備連結鄰接之架構20之間的連結構件。
本實施形態,除了架構空間S1~S3、S8、S9、S12、S13、S18~S20以外的架構空間S,將由鋼材構成之水平斜材28作為連結構件使用。
而物品收容架11的架構空間S1~S3、S8、S9、S12、S13、S18~S20,將係抑振構件之油阻尼器29作為連結構件使用。
順帶一提,圖5內,在存在油阻尼器29的架構空間S中,為了說明的方便,以虛線表示油阻尼器29之位置。
架構空間S2、S3、S8、S9、S12、S13、S18、S19的油阻尼器29,在成為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之間的邊界架構20A、與在邊界架構20A之兩側與其為鄰的架構20之間水平地架設。
而油阻尼器29,將邊界架構20A之前部的柱構件21與和邊界架構20A為鄰之架構20其後部的柱構件21之間加以連結。
另,油阻尼器29,亦可將邊界架構20A之後部的柱構件21與和邊界架構20A為鄰之架構20其前部的柱構件21之間加以連結。
如此地,油阻尼器29相當於連結架構20之間的連結構件,油阻尼器29的長邊方向,傾斜於樑構件22的長邊方向,亦即,傾斜於構造面23。
而本實施形態,油阻尼器29設置於架構空間S1、S20中。
架構空間S1、S20為在架構20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架構空間S。
形成架構空間S1的2個架構20,為最外側的架構20與和最外側的架構20為鄰的架構20,但此等架構20,與大荷重區HZ或小荷重區LZ的形成無關,所承受之荷重互為不同。
例如,在架構空間S1、S2全部未收容物品W之情況,最外側的架構20,承受依據架構20本身的重量與加上突出至架構空間S1之支承構件25的重量之重量的荷重。
另一方面,和最外側的架構20為鄰的架構20,除了架構20本身的重量與突出至架構空間S1之支承構件25的重量以外,承受依據更加上突出至架構空間S2之支承構件25的重量之重量的荷重。
因此,最外側的架構20的搖晃的振幅變得比和最外側的架構20為鄰之架構20還小。
亦即,最外側的架構20與和最外側的架構20為鄰的架構20處於不論有無物品W皆會產生位相相異的搖晃之關係。
藉由在形成架構空間S1之架構20設置油阻尼器29而使兩架構20、20的搖晃衰減。
而關於設置在架構空間S20之油阻尼器29,亦達到與設置在架構空間S1之油阻尼器29相同的功能。
油阻尼器29為使振動衰減之抑振構件,其構
造為利用內建於油阻尼器29的油而可往長邊方向伸縮。
在振動時的壓縮力及拉伸力作用於油阻尼器29而使油阻尼器29伸縮時,內建於油阻尼器29的油吸收振動能量。
如此地,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連結邊界架構20A與和邊界架構20A為鄰之架構20的連結構件係使用抑振構件之油阻尼器29,具有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的組合所產生之抑振功能。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藉由在架構20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架構空間S1、S20內設置油阻尼器29,而具有使物品收容架11端部的搖晃有效地衰減的功能。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的抑振作用加以說明。
物品收容架11,如圖5所示,藉由物品W的配置而預先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
對於發生大地震時,物品收容架11產生搖晃,產生往物品W進出的前後方向之搖晃的情況加以說明。
因大地震而產生前後方向的搖晃時,於存在空的物品收容部E之小荷重區LZ、與在全部的物品收容部E皆收容有物品W之大荷重區HZ,發生位相相異的搖晃。
與大荷重區HZ相較,在架構20承受之荷重小的小荷重區LZ的搖晃為變形小的搖晃;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相較,架構20承受之荷重大,故大荷重區HZ的搖晃為變形大的搖晃。
亦即,小荷重區LZ的搖晃為週期小的搖晃,大荷重區HZ的搖晃為週期大的搖晃。
特別是,物品收容架11之上部與下部相比有搖晃變大的傾向。
伴隨物品收容架11的搖晃,壓縮力或拉伸力
作用於與邊界架構20A連結之油阻尼器29,但因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的搖晃的位相相異,故油阻尼器29大幅伸縮。
藉由使油阻尼器29大幅伸縮,內建於油阻尼器29的油有效率地吸收地震能量。
藉由使油阻尼器29有效率地吸收地震能量,來抑制物品收容架11的搖晃。
此外,設置在架構20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架構空間S1、S20的油阻尼器29,有效地使物品收容架11端部的搖晃衰減。
若與未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的狀態之習知的物品收容架比較,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在大地震發生時,物品收容架11之最上部的搖晃的應答加速度,得以降低至3成~4成程度。
另,有時在物品收容架11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的狀態下施行物品W的出入庫。
此時,有時因物品W的出入庫而在大荷重區HZ產生空的物品收容部E,或在小荷重區LZ之空的物品收容部E收容物品W,而使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被消除。
本實施形態,即便大荷重區HZ或小荷重區LZ被消除
,地上控制盤15,仍施行物品W的出入庫管理或庫存管理,並施行收容於物品收容架11的物品W之再配置計畫。
而此一再配置計畫為關於用來形成適當之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而配置物品W的計畫。
地上控制盤15將用於實行物品W之再配置計畫的指令往堆高式起重機13傳達,堆高式起重機13接受指令而移動物品W。
藉由物品W因堆高式起重機13而移動,再度於物品收容架11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
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11達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即便地震發生而物品W產生往進出方向的搖晃,大荷重區HZ的搖晃變大,小荷重區LZ的搖晃較大荷重區HZ的搖晃小,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的搖晃的位相變得互相不同。此時,與位於大荷重區HZ和小荷重區LZ之間的邊界架構20A連結之油阻尼器29吸收地震能量,使物品收容架11的搖晃衰減。即便為未具有抑振功能之既有的物品收容架,仍可僅藉由在與位於大荷重區HZ和小荷重區LZ間之邊界架構20A連結的連結構件設置油阻尼器29來進行改造,而使物品收容架11附加抑振能力。
(2)藉由在架構空間S之上方形成空的物品收容部E,物品收容架11的重心,與在架構空間S之下方形成空的物品收容部E之情況相比變得較低,對於搖晃之穩定性因此得以提升。
(3)於大荷重區HZ的架構空間S之物品收容部E全部皆收容有物品,故可使地震時大荷重區HZ的搖晃較小荷重區LZ的搖晃更大。藉由使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之搖晃的差擴大而可藉油阻尼器29有效率地吸收地震能量。
(4)藉由將物品收容架11之架構20的配置方
向之兩端部設為小荷重區LZ,可將物品收容架11之兩端的搖晃減低。此外,將物品收容架11之兩端部設為小荷重區LZ,較在物品收容架11之兩端部形成大荷重區HZ更為容易。
(5)抑振構件為油阻尼器29故對壓縮力及拉伸力可復原,除了可有效率地吸收並衰減物品收容架11的地震能量以外,可重複使用油阻尼器29。
(6)自動倉儲10具備:堆高式起重機13,使物品W對於物品收容部E進出而移送物品W;以及地上控制盤15,以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的方式控制物品W的移送。因此,即便施行物品收容架11之物品W的出入庫,使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被消除,仍可藉由堆高式起重機13及地上控制盤15,再度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
(7)於連結邊界架構20A和架構20的連結構件設置油阻尼器29,該邊界架構20A係成為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的邊界,該架構20係與邊界架構20A為鄰。因此,在未變更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地進行設定之情況,可減少使用之油阻尼器29的數目。藉由減少油阻
尼器29的數目,可減低既有的物品收容架之改造規模,可抑制改造成本。
(8)藉由在架構20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架構空間S1、S20內設置油阻尼器29,可有效地衰減物品收容架11端部的搖晃。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物品收容架31加以說明。
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的相異處在於將架構之間連結的所有連結構件皆為油阻尼器。
其他構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對於相同的構成援用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將符號共通使用。
於圖6所示之物品收容架31中,將架構20之間連結的連結構件全部具備油阻尼器29。
由於全部的架構20與油阻尼器29連結,故除了架構20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之架構20以外的全部架構20,成為邊界架構20A。
因此,例如如圖7(a)~圖7(c)所示,可因應架利用率的變動而改變形成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之架構空間S。
另,圖7(a)~圖7(c)內,存在油阻尼器29的架構空間S中,為了說明的方便,以虛線表示油阻尼器29之位置。
此外,地上控制盤15中,預先設定複數個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之形成模式。
地上控制盤15,施行與架利用率相對應之大荷重區HZ與小荷重區LZ的形成模式之切換、及大荷重區HZ及小
荷重區LZ的各個形成模式之物品W的再配置計畫。
圖7(a)顯示,物品收容架31的物品W之架利用率為82%的情況之物品W的配置例。
此一情況,形成2個大荷重區HZ,大荷重區HZ為由7列架構空間S所產生,於大荷重區HZ之全部的物品收容部E皆收容有物品W。
此外,形成3個小荷重區LZ,小荷重區LZ為2列架構空間S所產生,於小荷重區LZ之架構空間S存在3個空的物品收容部E。
圖7(b)顯示,物品收容架31的物品W之架利用率為76%的情況之物品的配置例。
此一情況,形成3個大荷重區HZ,大荷重區H為由4列架構空間S所產生,於大荷重區HZ之全部的物品收容部E皆收容有物品W。
此外,形成4個小荷重區LZ,小荷重區LZ為由2列架構空間S所產生,於小荷重區LZ之架構空間S存在3個空的物品收容部E。
圖7(c)顯示,物品收容架31的物品W之架利用率為70%的情況之物品的配置例。
此一情況,形成4個大荷重區HZ。
大荷重區HZ為由2列架構空間S與3列架構空間S所產生,於大荷重區HZ之全部的物品收容部E皆收容有物品W。
此外,形成5個小荷重區LZ,小荷重區LZ為由2列架構空間S所產生,於架構空間S存在3個空的物品收容部E。
依本實施形態,達到與第1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1)~(6)、(8)同等的作用效果。
進而言之,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將架構20之間連結的所有連結構件皆設置有油阻尼器29,故可形成適合物品收容架31的物品W之架使用率的變動之大荷重區HZ及小荷重區LZ。
本發明,不限定為上述實施形態而可在發明之趣旨範圍內進行各各種變更,例如,亦可如同以下地變更。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雖為將本發明應用於自動倉儲之物品收容架的例子,但亦可為自動倉儲以外之物品收容架。
○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雖使用油阻尼器作為阻尼器,但阻尼器亦可使用例如黏彈性阻尼器,以其取代油阻尼器。阻尼器為黏彈性阻尼器之情況,可使橡膠系材料剪力變形而使振動衰減。此一情況亦達到與油阻尼器同等的作用效果。
○上述第1實施形態,雖為將屬於抑振構件之油阻尼器,設置在成為收容架之大荷重區與小荷重區的邊界之邊界架構的最上部及自上方起第3層支承構件之下部(柱構件之中間)的構成,但抑振構件的設置位置並不限於此處。
抑振構件在邊界架構的設置處為任意處。由於地震中越為收容架之上部則有搖晃越大的傾向,故宜於收容架之上部設置抑振構件。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雖使物品收容架之架構空間的數目為20,使架構空間之物品收容部的層數為5,但架構空間的數目與物品收容部的層數並無特別限定。此外,雖設定架利用率為80、82、76、70%,但架利用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架利用率亦可為70~90%。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雖分別形成複數個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但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的數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使上述實施形態中出入庫台側的10列份之架構空間為大荷重區,剩餘的10列架構空間為小荷重區。此等情況亦只要在與邊界架構連結之連結構件上設置抑振構件即可。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雖使架構空間中全部皆收容有物品者為大荷重區,架構空間中以形成2個或3個空的物品收容部的方式收容物品者為小荷重區,但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的型態並不限於此。例如,可使使物品收容部全部清空之架構空間為小荷重區,亦可藉由僅收容有一個物品之架構空間形成小荷重區。此外,亦可使所有物品皆未被收容,設置有一個空的物品收容部之架構空間為大荷重區。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雖自上層之物品收容部設定小荷重區之空的物品收容部,但形成小荷重區之架構空間的空的物品收容部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在下層之物品收容部或中層之物品收容部設定空的物品收容部。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雖使收容在物品收容架
之物品的重量為相同重量,但亦可為不同重量之物品。此一情況,控制裝置在進行庫存管理的同時,亦決定形成有自重量面來看是適當的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之物品配置。之後,藉由堆高式起重機的物品配置,形成自重量面來看為適當的大荷重區及小荷重區。
10‧‧‧自動倉儲
11‧‧‧物品收容架
12‧‧‧軌道
13‧‧‧堆高式起重機(物品移送裝置)
14‧‧‧出入庫台
15‧‧‧地上控制盤(控制裝置)
S(S1~S20)‧‧‧架構空間
W‧‧‧物品
Claims (7)
- 一種物品收容架,具備複數個具有以柱構件與樑構件包圍的構造面之架構;使該構造面互相平行並將該複數架構於既定方向配置;將形成於該架構之間的架構空間在該架構的配置方向排列複數個;在各架構空間多層狀地配置複數個收容物品之物品收容部;設置有連結該架構之間的連結構件;其特徵為:形成由收容大量物品於該物品收容部之該架構空間形成的大荷重區、以及由收容較該大荷重區少量物品於該物品收容部之該架構空間形成的小荷重區;該大荷重區與該小荷重區形成為彼此相鄰;作為與位於該大荷重區和該小荷重區間的該架構連結之該連結構件,設置有抑振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收容架,其中,於該小荷重區的該架構空間之上方形成空的物品收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物品收容架,其中,在該大荷重區的該架構空間之物品收容部全部皆收容有物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物品收容架,其中, 作為與該架構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該架構連結的該連結構件,設置有抑振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物品收容架,其中,該架構的配置方向中成為兩端部之該架構空間,形成該小荷重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物品收容架,其中,使該抑振構件為阻尼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物品收容架,其中,該物品收容架具備:物品移送裝置,使物品對該於物品收容部進出而移送物品;以及控制裝置,以形成該大荷重區及該小荷重區的方式控制物品之移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23222A JP5742812B2 (ja) | 2012-10-05 | 2012-10-05 | 物品収容棚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25175A TW201425175A (zh) | 2014-07-01 |
TWI496729B true TWI496729B (zh) | 2015-08-21 |
Family
ID=5040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5787A TWI496729B (zh) | 2012-10-05 | 2013-10-03 | 物品收容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42812B2 (zh) |
KR (1) | KR101574598B1 (zh) |
CN (1) | CN103708162B (zh) |
TW (1) | TWI4967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52628B1 (ko) * | 2018-12-26 | 2021-05-17 |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 무인 점포 시스템 |
KR102184336B1 (ko) * | 2018-12-26 | 2020-11-30 |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 무인 점포 시스템 |
CN110182513A (zh) * | 2019-05-13 | 2019-08-30 | 盐城品迅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智能仓储装备的分类仓储架及分类仓储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54704A2 (en) * | 1983-12-16 | 1985-09-18 | Kingston-Warren Corporation | Improved storage rack system |
JP2002037426A (ja) * | 2000-07-17 | 2002-02-06 | Shimizu Corp | 自動倉庫 |
JP2002220106A (ja) * | 2001-01-25 | 2002-08-06 | Murata Mach Ltd | 制震ラック |
JP2003118819A (ja) * | 2001-10-15 | 2003-04-23 | Murata Mach Ltd | 制振ラック及びラックの制振方法 |
JP2007197113A (ja) * | 2006-01-24 | 2007-08-09 | Daifuku Co Ltd | 物品収納棚 |
JP2009249973A (ja) * | 2008-04-09 | 2009-10-29 | Ohbayashi Corp | 制振構造物 |
JP2011246223A (ja) * | 2010-05-25 | 2011-12-0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自動倉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5313A (ja) * | 1998-09-22 | 2000-04-04 | Hisagane Tatsuya | 制振ラックフレーム及び高層倉庫 |
JP4545878B2 (ja) | 2000-04-28 | 2010-09-15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分離架構の連結制振装置 |
-
2012
- 2012-10-05 JP JP2012223222A patent/JP57428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29 CN CN201310459591.4A patent/CN10370816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02 KR KR1020130117606A patent/KR1015745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0-03 TW TW102135787A patent/TWI49672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54704A2 (en) * | 1983-12-16 | 1985-09-18 | Kingston-Warren Corporation | Improved storage rack system |
JP2002037426A (ja) * | 2000-07-17 | 2002-02-06 | Shimizu Corp | 自動倉庫 |
JP2002220106A (ja) * | 2001-01-25 | 2002-08-06 | Murata Mach Ltd | 制震ラック |
JP2003118819A (ja) * | 2001-10-15 | 2003-04-23 | Murata Mach Ltd | 制振ラック及びラックの制振方法 |
JP2007197113A (ja) * | 2006-01-24 | 2007-08-09 | Daifuku Co Ltd | 物品収納棚 |
JP2009249973A (ja) * | 2008-04-09 | 2009-10-29 | Ohbayashi Corp | 制振構造物 |
JP2011246223A (ja) * | 2010-05-25 | 2011-12-0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自動倉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42812B2 (ja) | 2015-07-01 |
KR101574598B1 (ko) | 2015-12-04 |
CN103708162B (zh) | 2016-03-23 |
JP2014073902A (ja) | 2014-04-24 |
CN103708162A (zh) | 2014-04-09 |
TW201425175A (zh) | 2014-07-01 |
KR20140044749A (ko) | 2014-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88540B2 (ja) | 貯蔵品への地震被害を減らす収納棚および可撓性モーメントフレーム | |
TWI496729B (zh) | 物品收容架 | |
JP5610231B2 (ja) | 物品収納棚 | |
TWI551527B (zh) | 收容棚架的防震構造 | |
JP6011869B2 (ja) | 自動ラック倉庫の制振構造 | |
CN104555210B (zh) | 收纳架的减振构造 | |
Petrovčič et al. | Effec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ass-asymmetric distribution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high-rack steel structure | |
JP5925591B2 (ja) | 制振装置及び同装置が配置されたラック式自動倉庫 | |
JP5959843B2 (ja) | ラック支持構造 | |
JP6476717B2 (ja) | ラック装置 | |
KR101445593B1 (ko) | 수용 선반의 제진 구조 | |
TWI568383B (zh) | 收納架的防震構造 | |
JP5696905B2 (ja) | ラックの制振構造 | |
JP6753072B2 (ja) | 免震装置 | |
JP2008297727A (ja) | 既存建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 |
JP6325949B2 (ja) | 鉄骨構造物の制振方法及び構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ラック式倉庫 | |
JP6937179B2 (ja) | 中間免震層対応パレット式機械駐車装置 | |
JP6399868B2 (ja) | 自動倉庫ラックの免制震システム | |
JP2002037426A (ja) | 自動倉庫 | |
JP6322382B2 (ja) | ラック棚の制震構造 | |
JP2010203133A (ja) | 鉄骨架構の制振構造 | |
JP5316885B2 (ja) | 建物の制震構造 | |
JP2002234604A (ja) | 倉庫の構造 | |
JPH11124210A (ja) | 自動倉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