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5948B - 模糊校正裝置和成像設備 - Google Patents

模糊校正裝置和成像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5948B
TWI495948B TW101134942A TW101134942A TWI495948B TW I495948 B TWI495948 B TW I495948B TW 101134942 A TW101134942 A TW 101134942A TW 101134942 A TW101134942 A TW 101134942A TW I495948 B TWI495948 B TW I4959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dy
clamp
optical axis
correction devic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4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9610A (zh
Inventor
Hironori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29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9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5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59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5Motorised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模糊校正裝置和成像設備
本技術有關模糊校正裝置及成像設備之技術領域。更特別地是,除了藉由使用板簧將一固持該光學元件之夾具耦接至基底本體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本技術有關在該光軸方向中改善光學元件之位置準確性的技術領域,該板簧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
併入攝影機、靜物攝影機、行動電話、及個人電腦的一些成像設備、諸如照相機模組係設有模糊校正裝置,其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具有光學元件之作用的鏡頭或成像元件,以校正模糊。
於一些模糊校正裝置中,固持一光學元件(鏡頭或成像元件)之基底本體及夾具係藉由板簧彼此耦接,且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以校正模糊(例如看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申請案第2010-145575號)。
於根據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申請案第2010-145575號之模糊校正裝置中,保留基板係藉由一對第一板簧耦接至基底本體(基底構件),夾具係藉由一對第二板簧耦接至該保留基板,且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一板簧及該第二板簧係彈性地變形。
於根據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申請案第2010-145575號之模糊校正裝置中,該夾具係經由複數板簧耦接至該基底本體,且該板簧被導向在一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改善該夾具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光軸方向中之位置準確性。
然而,於根據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申請案第2010-145575號之模糊校正裝置中,該夾具係經由該板簧及該保留基板耦接至該基底本體。亦即,複數構件被置入於該夾具及該基底本體之間,據此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增加零組件之數目及該裝置的尺寸。
此外,該夾具被設置在該基底本體及該保留基板內側,造成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方向中的外側尺寸較大。再者,該板簧之寬度方向與該光軸方向一致,造成於該光軸方向中難以減少尺寸。
由於該前文,除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其想要的是改善光學元件於該光軸方向中之位置準確性。
根據一實施例,提供有一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一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的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 形。
如此,於該模糊校正裝置中,該夾具係在該光軸方向中被該板簧所推動,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
根據一實施例,該板簧可包含被連結至該夾具之第一連結部份、被連結至該基底本體的第二連結部份、及可變形部份,該可變形部份被定位在該第一連結部份及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且係可彈性地變形,及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能被折疊,以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導向。
使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被折疊,以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導向,用於該夾具之推力係按照該折疊角度而變化。
根據一實施例,該可變形部份之最外邊部份可被折疊。
使該可變形部份之最外邊部份折疊,該板簧的外側尺寸被製成較小。
根據一實施例,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可被折疊,以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導向。
使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被折疊以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導向,該折疊部份用於該夾具而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之推力被最大化。
根據一實施例,該第一連結部份可被以環圈之形狀所形成,該環圈被導向於該光軸方向中,及複數可變形部份能以隔開之方式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之周圍方向中,以由該第一連結部份往外突出。
使以環圈之形狀所形成的第一連結部份被導向於該光軸方向中,並使複數可變形部份以隔開之方式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之周圍方向中以由該第一連結部份往外突出,推力係藉由該複數可變形部份施加至該夾具。
根據一實施例,該複數可變形部份可被設在繞著該光軸之點對稱位置。
使該複數可變形部份設在繞著該光軸之點對稱位置,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被穩定地固持。
根據一實施例,該可變形部份可被設在相等間隔處。
使該可變形部份被設在相等間隔處,具有該相同量值的推力係由該可變形部份施加至該夾具。
根據一實施例,該可變形部份可包含第一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第一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一推動部份在第三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及第二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二推動部份在第四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該第三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且該第四方向係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使該可變形部份包含當該夾具係在第一方向中移動時施加推力的第一推動部份、及當該夾具係於第二方向中移動時施加推力之第二推動部份,推力係由該第一推動部份或該第二推動部份施加至該夾具,視該夾具之移動的方向而定。
根據一實施例,該第一推動部份可被塑形,以包含一 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使該第一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用於該第一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被減少。
根據一實施例,該第二推動部份可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使該第二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用於該第二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被減少。
根據一實施例,該可變形部份可包含第三推動部份,其在一於該光軸方向中將該夾具帶至較接近該基底本體之方向中推動該夾具,及該第三推動部份可被塑形,以包含至少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使該第三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至少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用於該第三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被減少。
根據一實施例,該第三推動部份可被分開地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與該第一推動部份之間、該第一推動部份與該第二推動部份之間、及該第二推動部份與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
使該第三推動部份被分開地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與該第一推動部份之間、該第一推動部份與該第二推動部份之間、及該第二推動部份與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用於該可變形部份之配置的空間被減少。
根據一實施例,該模糊校正裝置可另包含驅動線圈,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一者;及驅動磁鐵,附 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另一者,並相向於該驅動線圈定位,且該驅動線圈及該驅動磁鐵可用作該驅動區段。
使該驅動線圈及該驅動磁鐵被提供以用作該驅動區段,大的驅動力係以一簡單之組構輸出。
根據一實施例,二對驅動線圈及二對驅動磁鐵可越過該光軸且在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彼此相向地設置。
使二對驅動線圈及二對驅動磁鐵越過該光軸且在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彼此相向地設置,最大驅動力被施加至該光學元件的中心。
根據一實施例,滾珠構件可被設置於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之間,以便可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與該夾具滾動,及該夾具可藉由該板簧被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
使滾珠構件被設置於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之間以便可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與該夾具滾動,並使該夾具藉由該板簧被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該滾珠構件係當該夾具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被移動時滾動。
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提供有成像設備,包含模糊校正裝置,其在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光學元件,以校正模糊,該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該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 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
如此,於該成像設備中,該夾具係在該光軸方向中被該板簧所推動,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
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提供有一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一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的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
如此,該複數構件不被置入該夾具及該基底本體之間,除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改善該光學元件於該光軸方向中之位置準確性。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板簧可包含被連結至該夾具之第一連結部份、被連結至該基底本體的第二連結部份、及可變形部份,該可變形部份被定位在該第一連結部份及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且係可彈性地變形,及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能被折疊,以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導向。
這能夠調整用於該夾具之推力,且增進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之尺寸減少。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可變形部份之最外邊部 份可被折疊。
這增進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之進一步尺寸減少。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可被折疊,以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導向。
這允許該板簧有效率地施加推力至該夾具,並增進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之尺寸減少。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第一連結部份可被以環圈之形狀所形成,該環圈被導向於該光軸方向中,及複數可變形部份能以隔開之方式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之周圍方向中,以由該第一連結部份往外突出。
如此,在該光軸方向中之適當的推力可被施加至該夾具。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複數可變形部份可被設在繞著該光軸之點對稱位置。
這在模糊校正操作期間允許該光學元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被穩定地固持,且允許該光學元件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以勻稱的方式移動。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可變形部份可被設在相等間隔處。
除了確保適當之推力被施加至該夾具以外,這允許該光學元件將在該光軸方向中及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以勻稱的方式移動。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可變形部份可包含第一 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第一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一推動部份在第三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及第二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二推動部份在第四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該第三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且該第四方向係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除了增進該板簧之結構的簡化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將被施加至該夾具。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第一推動部份可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除了藉由減少用於第一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被施加至該夾具。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第二推動部份可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除了藉由減少用於第二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被施加至該夾具。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可變形部份可包含第三推動部份,其在一於該光軸方向中將該夾具帶至較接近該基底本體之方向中推動該夾具,及該第三推動部份可被塑形,以包含至少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除了藉由減少用於第三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該光軸方向中被施加 至該夾具。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第三推動部份可被分開地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與該第一推動部份之間、該第一推動部份與該第二推動部份之間、及該第二推動部份與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
除了藉由減少用於第三推動部份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該光軸方向中被施加至該夾具。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該模糊校正裝置可另包含驅動線圈,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一者;及驅動磁鐵,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另一者,並相向於該驅動線圈定位,且該驅動線圈及該驅動磁鐵可用作該驅動區段。
如此,大的驅動力可被以簡單之組構所確保,改善該模糊校正操作的可靠性。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二對驅動線圈及二對驅動磁鐵可越過該光軸且在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彼此相向地設置。
如此,最大的驅動力被施加至該光學元件的中心,允許該夾具將相對於該基底本體以勻稱的方式被穩定地移動。
於根據一實施例之技術中,滾珠構件可被設置於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之間,以便可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與該夾具滾動,及該夾具可藉由該板簧被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
如此,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時,該滾珠構件被滾動,允許該夾具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被平滑地移動。
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提供有成像設備,包含模糊校正裝置,其在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光學元件,以校正模糊,該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該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
如此,複數構件不被置入於該夾具及該基底本體之間,除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改善該光學元件於該光軸方向中之位置準確性。
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模糊校正裝置及成像設備將在下面參考所附圖面被敘述。
於以下之敘述中,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成像設備係應用至具有成像功能之行動電話,且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模糊校正裝置係應用至併入該行動電話中之模糊校正裝置。
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成像設備及模糊校正裝置之應 用範圍分別不被限制於行動電話及併入該行動電話中之模糊校正裝置。譬如,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成像設備及模糊校正裝置可分別被廣泛地應用至各種成像設備、諸如靜物攝影機、攝影機;及資訊處理裝置、諸如具有成像功能之個人數位助理器(PDAs)及具有成像功能的個人電腦;及併入此成像設備之各種模糊校正裝置。
於以下之敘述中,有關方向之術語指示前面、後面、上、下、左、及右方向,當他/她使用該行動電話擷取一影像時,如該影像擷取人員所視。如此,該向前方向指示待成像之主題的側面,且該向後方向指示該影像擷取人員之側面。
於以下敘述中所使用之“向前、向後、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方向”的術語係為了敘述之便利而被使用,且本技術之實施例不被限制於此方向。
[成像設備之總體組構]
成像設備(行動電話)1包含經由鉸鏈部份4彼此連結之第一外殼2及第二外殼3,以便譬如可折疊的(看圖1及2)。該成像設備1之第一外殼2及第二外殼3能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彼此滑動的,或該成像設備1可包含僅只一外殼。
該第一外殼2係設有喇叭5及顯示器6、6。
該第二外殼3係設有各種操作部份7、7、...,諸如按鈕與旋轉式標度盤、麥克風8、及天線9。
成像單元10被併入在該第二外殼3內側。該操作部份7、7、...之預定按鈕被使用於擷取一影像。壓按該操作部份7作動該影像單元10以擷取影像。
[成像單元之組構]
該成像單元10包含蓋件11、照相機模組12、及模糊校正裝置13(看圖3及4)。
該蓋件11包含蓋件表面部份14,被導向於該前後方向中及具有大致上方正的外部形狀;及連結表面部份15、15、16、16,其由該蓋件表面部份14的外圍向後突出。該蓋件表面部份14及該連結表面部份15、15、16、16係彼此一體地形成。
圓形光透射孔14a被形成在該蓋件表面部份14中。
該連結表面部份15、15係彼此相向地定位,且在其後端部份具有連結孔15a、15a。
該連結表面部份16、16係彼此相向地定位,並在90°之角度相對於該連結表面部份15、15導向。該連結表面部份16、16於前後長度中係比該連結表面部份15、15較短,且在其後端部份具有連結孔16a、16a。
該連結表面部份15、15、16、16係可彈性地變形,使其各部份耦接至該蓋件表面部份14而具有支點之作用。
該照相機模組12包含一向前打開之像盒子的殼體17,且成像部件18被設置在該殼體17內側。
橫側地(往外)突出之連結突出部份17a、17a被設在該殼體17之彼此相向地定位的二側表面部份之後端部份。向前打開之裝配孔17b、17b係形成在該殼體17的上端部份之二角落部份。
該成像部件18係一可移動鏡頭部件,具有譬如聚焦功能及調焦功能,且包含鏡頭夾具19、鏡頭20、或藉由該鏡頭夾具19所固持之透鏡組、及一對推動彈簧21、21(僅只一推動彈簧21被顯示於圖4中),其藉由從該前側及後側夾住該鏡頭夾具19來固持該鏡頭夾具19。該鏡頭夾具19係可於該前後方向(光軸方向)中移動。當該鏡頭夾具19係在該前後方向中移動時,該推動彈簧21、21係彈性地變形。
該模糊校正裝置13使其零組件藉由基底本體22所支撐或設置在基底本體22上(看圖4至10)。
該基底本體22包含呈正方的形狀而被導向於該前後方向中之底板部份23,及由該底板部份23之四角落向前突出的圓柱部份24、24(看圖11)。
圓形透射孔23a被形成在該底板部份23中。向前突出之四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25、...係以隔開之方式於該周圍方向中設在該底板部份23的前表面上。該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係以環狀之形狀所形成,使該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內側之空間形成為一滾珠承接部份25a。
向後突出之裝配栓銷23b、23b被設在該底板部份23的後表面之二角落部份(看圖9及10)。
該圓柱部份.24係以大致上長方形之平行六面體形狀所形成,使其前表面形成為一彈簧承接表面24a(看圖12)。該圓柱部份24係設有由該彈簧承接表面24a的中心部份向前突出之定位栓銷26。該圓柱部份24係設有由被定位在該彈簧承接表面24a的內側面之二鄰接側面邊緣部份向前突出的肋條27、27,使該肋條27、27的前表面形成為蓋件承接表面27a、27a。
耦接部份28、28、...被提供於該圓柱部份24、24...之間,且由該底板部份23的前表面之外圍向前突出(看圖11)。向前突出之限制突出部份28a係於該圓柱部份24、24之間設在該耦接部份28的中心部份。定位突出部份28b係於該圓柱部份24、24之間設在該耦接部份28的中心部份,且由該耦接部份28的內表面朝內突出。
彼此相向地定位之二耦接部份28、28係設有連結突出部份28c、28c其由該耦接部份28、28的外表面往外突出。該連結突出部份28c、28c相向於該定位突出部份28b、28b被定位。
軛件29被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看圖4、5及13)。該軛件29係以環狀平板形狀形成,使其軸線延伸於該前後方向中,且包含於該周圍方向中以隔開方式定位在相等間隔處的四個磁鐵固定部份29a、29a、...,及將該磁鐵固定部份29a、29a、...耦接至彼此的耦接件部份29b、29b、...。該磁鐵固定部份29a、29a、...、及該耦接件部份29b、29b、...係彼此一體地形成。
該軛件29係藉由接合等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之底板部份23的前表面(看圖13)。使該軛件29固定至該底板部份23的前表面,該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25、...被定位在該耦接件部份29b、29b、...的外部側面上。
驅動磁鐵30、30被固定至該軛件29的磁鐵固定部份29a、29a、...(看圖11)。該驅動磁鐵30、30、...經由該軛件29被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
球形本體31、31、...被設置在該基底本體22的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25、...內側所形成之滾珠承接部份25a、25a、...中,以便可相對於該底板部份23滾動(圖13)。
夾具32被設置在該基底本體22的前側(看圖5及6)。如圖14及15所示,該夾具32包含被導向於該前後方向中及具有大致上長方形的外部形狀之扁簧附接部份33、由該彈簧附接部份33的四角落部份向後突出之定位突出部份34、34、...、及設在彈簧附接部份33的內周邊之元件固持部份35。該彈簧附接部份33、該定位突出部份34、34、...、及該元件固持部份35係彼此一體地形成。
該彈簧附接部份33係以環狀之形狀所形成。向前突出之環狀直立壁面部份33a係設在該彈簧附接部份33的前表面之內周邊(看圖14)。
該彈簧附接部份33係設有由該彈簧附接部份33的前表面向前突出之四個彈簧承接部份33b、33b、...,並以隔開之方式在相等間隔提供於該周圍方向中。該彈簧承接部份33b、33b、...係與該直立壁面部份33a的外周邊表 面連續的,且被定位在定位突出部份34、34、...的內側面上。該彈簧承接部份33b、33b、...的前表面係相對於該直立壁面部份33a的前表面定位在該後側上(看圖10)。
向前突出之承接栓銷33c、33c、...係以隔開之方式在相等間隔處於該周圍方向中設在該彈簧附接部份33的前表面上(看圖14)。該承接栓銷33c、33c、...被設在該定位突出部份34、34、...間之中心部份,且該承接栓銷33c、33c、...的前表面被定位在該直立壁面部份33a的前表面之前方(看圖10)。
該定位突出部份34的後表面被形成為滾珠接觸表面34a(看圖15)。
如圖14及15所示,該元件固持部份35包含由該彈簧附接部份33的內周邊向後突出之周邊壁面部份35a、及一由該周邊壁面部份35a的後端部份朝內懸垂之懸垂部份35b。圓形透射孔35c係形成在該懸垂部份35b內側。
線圈本體36被固定至該夾具32(看圖5、6及15)。該線圈本體36包含佈線板37及四個驅動線圈38、38、...。該佈線板37係以環狀平板形狀形成,使其軸線延伸於該前後方向中,且包含以隔開之方式於該周圍方向中定位在相等間隔處的四個線圈固定部份37a、37a、...,及將該線圈固定部份37a、37a、...耦接至彼此的橫向連結部份37b、37b、...。該線圈固定部份37a、37a、...、及該橫向連結部份37b、37b、...係彼此一體地形成。
該佈線板37係藉由接合等固定至該夾具32之彈簧附 接件部份33後表面(看圖15)。使該佈線板37固定至該彈簧附接件部份33後表面,該定位突出部份34、34、...被定位在該橫向連結部份37b、37b、...的外側面上。
該驅動線圈38、38、...被固定至該佈線板37的線圈固定部份37a、37a、...。該驅動線圈38、38、...經由該佈線板37被固定至該夾具32。
關於該驅動線圈38、38、...,彼此相向地定位越過該線圈本體36的中心之一對驅動線圈38、38係彼此電連接,且另一對驅動線圈38、38係亦經過該佈線板37彼此電連接。亦即,二對驅動線圈38、38、...被提供,且每一對驅動線圈38、38、...係彼此電連接。
該佈線板37被連接至電源電路(未示出),且驅動電流係經由該佈線板37從該電源電路供給至該驅動線圈38、38、...。
光學元件39係由該正面插入該夾具32的元件固持部份35供固定(看圖14及15)。該光學元件39可為鏡頭、鏡頭組、或諸如電荷耦合裝置(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之成像元件。該光學元件39係藉由將用該夾具32所固持之接合等被固定至該元件固持部份35。
該基底本體22及該夾具32係藉由板簧40彼此耦接(看圖7及8)。該板簧40之各種部份係彼此一體地形成。如圖16及17所示,該板簧40包含第一連結部份41、四個第二連結部份42、42、...、及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41與該四個第二連結部份42、42、...間之四個可變形部 份43、43、...。該板簧40係藉由相對於其他零件折疊某些零件所形成(看圖16)。圖17在某些零件被折疊之前的狀態中顯示該板簧40。
該板簧40被建構成使得其異於該被折疊部份的部份係於該前後方向中導向(光軸方向),及使得該被折疊部份係在該左右方向或該上下方向中導向。
該第一連結部份41係以導向於該前後方向中之環圈形狀所形成。該第一連結部份41係以與設在該夾具32的彈簧附接部份33上之直立壁面部份33a的形狀大致上相同之形狀所形成,且具有稍微大於該直立壁面部份33a之尺寸的尺寸。
該第一連結部份41包含在該上下方向或該左右方向中延伸之四個第一部份41a、41a、...,及定位於該第一部份41a、41a、...且在和緩之拱形形狀中形成的四個第二部份41b、41b、...。
該第二連結部份42係在圓圈形狀中形成,並以隔開之方式於該周圍方向中在相等間隔處定位在該第一連結部份41的外側面上。
該可變形部份43、43、...係與該第一連結部份41之第二部份41b、41b、...的中心部份為連續的,且繞著該光學元件39之光軸被設在點對稱位置(該第一連結部份41的中心)。
該可變形部份43包含被導向於該左右方向中之第一推動部份44、被導向於該上下方向中之第二推動部份45 、及被導向於該前後方向中之第三推動部份46。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每一者係藉由相對於該第三推動部份46折疊該可變形部份43之最外邊部份達90°之角度所形成。
該第一推動部份44包含在該上下方向中延伸之第一平直部份44a、被定位在該第一平直部份44a的後側上且延伸於該上下方向中之第二平直部份44b、將該第一平直部份44a的一端部及該第二平直部份44b的一端部彼此耦接之半拱形彎曲部份44c、由該第一平直部份44a之另一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一耦接部份44d、及由該第二平直部份44b之另一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二耦接部份44e。該第一耦接部份44d係比該第二耦接部份44e較短。該第一耦接部份44d及該第二耦接部份44e的前端係於該前後方向中在該相同位置。
該第二推動部份45包含在該左右方向中延伸之第一平直部份45a、定位在該第一平直部份45a的後側上且延伸於該左右方向中之第二平直部份45b、將該第一平直部份45a的一端部及該第一平直部份45a的一端部耦接至彼此之半拱形彎曲部份45c、由該第一平直部份45a之另一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一耦接部份45d、及由該第二平直部份45b之另一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二耦接部份45e。該第一耦接部份45d係比該第二耦接部份45e較短。該第一耦接部份45d及該第二耦接部份45e的前端係於該前後方向中在該相同位置。
該第三推動部份46包含第一平直部份46a,其將該第一連結部份41之第二部份41b的中心部份及該第一耦接部份44d的前端耦接至彼此,且於該左右方向中延伸;第二平直部份46b,被定位在該第一平直部份46a的外側上與在該左右方向中延伸,該第二平直部份46b的一端部係與該第二耦接部份44e的前端為連續的;第三平直部份46c,在該上下方向中延伸,該第三平直部份46c之兩端係分別與該第二平直部份46b之另一端部及該第一耦接部份45d的前端為連續的;第四平直部份46d,被定位在該第三平直部份46c的外側面上,且於該上下方向中延伸,該第四平直部份46d的其中一者係與該第二耦接部份45e的前端為連續的;及大致上拱形的彎曲部份46e,其將該第四平直部份46d之另一端部及該第二連結部份42耦接至彼此。
如圖7及8所示,該板簧40係藉由接合等附著至該夾具32,使該第一連結部份41在該直立壁面部份33a的外側面上接觸該彈簧承接部份33b、33b、...,且附著至該基底本體22,使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接觸該圓柱部份24、24、...的彈簧承接表面24a、24a、...及以該定位栓銷26、26、...裝配。
使該板簧40之第一連結部份41附著至該夾具32及該板簧40的第二連結部份42、42、...附著至該基底本體22,以致該基底本體22與該夾具32係藉由如上面所述之板簧40耦接至彼此,以其固定各種零組件之夾具32係藉 由該基底本體22所支撐,各種零組件係如下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以形成該模糊校正裝置13(看圖9與10)。
以其固定該線圈本體36及該光學元件39之夾具32係藉由該軛件29被固定的基底本體22所支撐,且其中該滾珠構件31、31、...被設置於該滾珠承接部份25a、25a、...中,以便可在正交於該光學元件39的光軸方向之方向(前後方向)中移動。被該基底本體22所支撐之夾具32係藉由該板簧40的第三推動部份46、46、...向後推動,以致該定位突出部份34、34、...之滾珠接觸表面34a、34a、...被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31、31、...(看圖10)。
使該夾具32如此藉由該板簧40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31、31、...,當該夾具32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時,該滾珠構件31、31、...被滾動,而允許該夾具32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平滑地移動。
使該夾具32如上面所述被該基底本體22所支撐,該驅動線圈38、38、...及該驅動磁鐵30、30、...係在該前後方向中彼此相向地定位(看圖9)。
當驅動電流係經由該佈線板37從該電源電路供給至一對驅動線圈38、38時,於預定方向中因為與相向於該驅動線圈38、38的驅動磁鐵30、30、...中所產生之磁場的關係而產生推力。視該驅動電流之方向而定,所產生之推力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X方向)中、亦即向左或向右移動固持該光學元件39的夾具 32(看圖18)。在此時,該板簧40之第二推動部份45、45、...主要係於該X方向中彈性地變形。當該驅動電流至該驅動線圈38、38之供給被停止時,該板簧40之彈性變形被釋放,以使該夾具32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返回至其原始位置。
當驅動電流係經由該佈線板37從該電源電路供給至另一對驅動線圈38、38時,在預定方向中因為與相向於該驅動線圈38、38的驅動磁鐵30、30中所產生之磁場的關係而產生推力。視該驅動電流之方向而定,所產生之推力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及正交於該X方向的方向(Y方向)中、亦即向上或往下移動固持該光學元件39的夾具32(看圖19)。在此時,該板簧40之第三推動部份46、46、...主要係於該Y方向中彈性地變形。當該驅動電流至該驅動線圈38、38之供給被停止時,該板簧40之彈性變形被釋放,以使該夾具32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返回至其原始位置。
當該光學元件39係隨著該夾具32之移動而移動時,如上面所述,模糊校正操作被作動,以校正當該成像設備1被搖動時所產生之模糊。
該驅動磁鐵30、30、...及該驅動線圈38、38、...用作一驅動區段,其如上面所述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方向中移動固持該光學元件39的夾具32。使該驅動磁鐵30、30、...及該驅動線圈38、38、...如此被使用當作該驅動區段,大的驅動力可被以簡單之組構所確保,而改善該模 糊校正操作之可靠性。
在該模糊校正裝置13中,二對驅動磁鐵30、30、...及二對驅動線圈38、38、...係越過該光學元件39之光軸並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設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
如此,最大驅動力被施加至該光學元件39的中心,而允許該夾具32將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以勻稱的方式被穩定地移動。
使二對驅動磁鐵30、30、...及二對驅動線圈38、38、...越過該光學元件39之光軸並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被設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轉矩之產生可被抑制。
再者,甚至在該夾具32係藉由因為磁平衡等中之變換所產生的轉矩所滾動之案例中,此滾動被固持該夾具32的板簧40之彈性所抑制,而改善該夾具32之位置準確性。
如上述被建構之模糊校正裝置13係連結至該照相機模組12,使被設在該基底本體22的下表面上之裝配栓銷23b、23b被裝入該殼體17的裝配孔17b、17b(看圖20)。
當該模糊校正裝置13被連結至該照相機模組12時,該蓋件11被連結至該照相機模組12及該模糊校正裝置13(看圖3)。該蓋件11被連結至該照相機模組12及該模糊校正裝置13,使該殼體17之連結突出部份17a、17a裝入該第一連結表面部份15的連結孔15a、15a,並使該基底本體22之連結突出部份28c、28c裝入該第二連結表面部份16的連結孔16a、16a。
使該蓋件11連結至該模糊校正裝置13,該蓋件表面部份14被定位成與設在該基底本體22上之肋條27、27、...的蓋件承接表面27a、27a、...接觸或接近該蓋件承接表面27a、27a、...。
[在各種零組件之中的尺寸關係]
其次,在各種零組件之中的尺寸關係將被敘述(看圖21至23)。
假設當該模糊校正裝置13施行該模糊校正操作時發生之最大移動距離被界定為Ds(未示出)。如圖21所示,該夾具32的外周邊表面及該板簧40的第一推動部份44與第二推動部份45間之距離被界定為D1,且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與該蓋件11的第一連結表面部份15及第二連結表面部份16間之距離被界定為Dc。則滿足公式Ds<D1及Ds<Dc。
如此,當該模糊校正裝置13施行該模糊校正操作時,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不會接觸該夾具32,或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不會接觸該蓋件11,而改善該模糊校正操作之可靠性及準確性。
如圖22所示,該滾珠構件31之半徑被界定為Rb,且該夾具32的滾珠接觸表面34a及該基底本體22之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的前表面間之距離被界定為C1。如圖23所示,該蓋件11的蓋件表面部份14及該夾具32之承接 栓銷33c的前表面間之距離被界定為Cc。則滿足公式Rb<C1+Cc。
如此,甚至在大震動係因為在該成像設備1上之撞擊或該成像設備1之掉落而在該模糊校正裝置13中產生的案例中,該滾珠構件31、31、...不會爬過該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25、...,以滑出該滾珠構件限制部份25、25、...,而隨時確保該模糊校正裝置13之平滑操作狀態。
當在該夾具32上造成大的撞擊以使該夾具32變形時,該夾具32係藉由設在該基底本體22上之限制突出部份28a、28a、...所承納,且抑制該夾具32之變形。
[板簧之折疊角度]
該板簧40之第一推動部份44、44、...及第二推動部份45、45、...的折疊角度將在下面被敘述(看圖24)。
在根據上述範例之板簧40中,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係相對於其它部份折疊達90°之角度。然而,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折疊角度θs不被限制於90°之角度。該折疊角度θs可被設定為想要的,只要滿足0°<θs<180°。
當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折疊角度θs係如想要地設定時,該板簧40之彈簧常數係該折疊角度θs而變化。這將使其可能如想要地調整用於該夾具32之板簧40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之固持力、及用於該夾具32之板簧40在該光軸方向中之推力。
該模糊校正裝置之可移動部份、亦即該夾具32、該光學元件39、及該線圈本體36的總重量被界定為M。則在該X方向及該Y方向中之本徵頻率分別被表示為1/2π.(2Kx/M)與1/2π.(2Ky/M)。該彈簧常數Kx、Ky主要地係按照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的形狀所決定。因此,甚至於產生振動之案例中,此振動可藉由改變該板簧40之形狀而被抑制,以設定如所想要之Kx、Ky。
[模糊校正裝置之組裝程序]
該模糊校正裝置13之組裝程序將在下面被敘述(看圖25至35)。
首先,固定該驅動磁鐵30、30、...之軛件29係藉由接合等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看圖25)。在此時,該軛件29及該驅動磁鐵30、30、...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定位,使該驅動磁鐵30、30、...的外側表面被設在該基底本體22上之定位突出部份28b、28b、...所接觸。
其次,該線圈本體36係藉由接合等固定至該夾具32(看圖26)。在此時,該線圈本體36係相對於該夾具32定位,使該佈線板37與該元件固持部份35周邊壁面部份35a裝配。該光學元件39已藉由接合等預先被固定至該夾具32的元件固持部份35。
其次,該板簧40被耦接至該夾具32。該板簧40係使用機架構件47耦接至該夾具32(看圖27)。
該機架構件47係一像板件之構件,其被導向於該前後方向中,且其中該板簧40及彈簧支撐機架48係彼此一體地形成。在該板簧40的外側面上,該彈簧支撐機架48係與該板簧40為連續的,且包含外部機架部份49、由該外部機架部份49的內周邊邊緣朝內突出之四個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及亦由該外部機架部份49的內周邊邊緣朝內突出之四個第二耦接件部份51、51、...。
該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係與該第一連結部份41之第一部份41a、41a、...的中心部份為連續的。該第一耦接件部份50包含一與該外部機架部份49為連續的平直部份50a、及一與該平直部份50a及該第一連結部份41為連續的對齊部份50b。栓銷插入孔50c在被形成該對齊部份50b中。
該第二耦接件部份51、51、...係與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為連續的。
於該機架構件47中,該板簧40之第一推動部份44、44、...及第二推動部份45、45、...已相對於其它部份被預先折疊達90°之角度。
如圖28所示,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折疊係藉由使用壓模60、70壓按該其他部份所施行,以將該其他部份固定於該壓模60、70之間,並使用壓彎模80壓按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
在此時,由該壓彎模80施加至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力量F施加張力Fs至該第一推動部 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該機架構件47係設有與該第一連結部份41為連續的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及與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為連續的第二耦接件部份51、51、...。如此,該第一連結部份41及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係分別藉由該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及該第二耦接件部份51、51、...所固持,並抑制該板簧40由於該張力Fs之變形。
該夾具32被組裝至該機架構件47(看圖29)。該機架構件47之組裝至該夾具32係藉由將該夾具32之承接栓銷33c、33c、...插入該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的對齊部份50b、50b、...中所形成之栓銷插入孔50c、50c、...所施行。藉由將該夾具32之承接栓銷33c、33c、...插入該栓銷插入孔50c、50c、...,該板簧40係相對於該夾具32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定位。
藉由將該承接栓銷33c、33c、...插入在與該板簧40一體地形成之彈簧支撐機架48的對齊部份50b、50b、...中所形成之栓銷插入孔50c、50c、...,該板簧40係如此相對於該夾具32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定位。
於該機架構件47中,該板簧40及該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係彼此一體地形成。這增強該板簧40及該第一耦接件部份50、50、...之位置準確性,改善該板簧40相對於該夾具32之位置準確性。
以如上面所述被組裝至該夾具32之機架構件47,該第一連結部份41係在該直立壁面部份33a的外側面上與 該彈簧承接部份33b、33b、...接觸,且該第一連結部份41之預定部份藉由黏接劑52、52、...被固定至該夾具32(看圖30)。
於該基底本體22中,如上面所述,該圓柱部份24、24、...之彈簧承接表面24a、24a、...被定位在該限制突出部份28a、28a、...的前表面之前方,於該機架構件47組裝至該夾具32期間防止該機架構件47與該限制突出部份28a、28a、...接觸。
其次,該滾珠構件31、31、...被插入該基底本體22之滾珠承接部份25a、25a、...,而將設置在該滾珠承接部份25a、25a、...中。
隨後,組裝該機架構件47之夾具32的定位突出部份34、34、...之滾珠接觸表面34a、34a、...被該滾珠構件31、31、...所接觸,且該板簧40之第二連結部份42、42、...係以設在該基底本體22的圓柱部份24、24、...上之定位栓銷26、26、...裝配(看圖31)。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被該圓柱部份24、24、...之彈簧承接表面24a、24a、...所接觸。
其次,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藉由黏接劑53、53、...被固定至該圓柱部份24、24、...(看圖32)。其次,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可藉由熔執被固定至該圓柱部份24、24、...,使該定位栓銷26、26、...用型鐵弄彎曲(看圖33)。
最後,如圖34所示,該第一連結部份41及該第一耦 接件部份50、50、...係彼此為連續的部份A、A、...與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及該第二耦接件部份51、51、...彼此為連續的部份B、B、...係藉由雷射等所切斷,以完成該模糊校正裝置13之組裝(看圖35)。
藉由在預定位置切斷該機架構件47,使該板簧40之各種部份如上面所述被固定至該夾具32及該基底本體22,該板簧41及該彈簧支撐機架48可彼此被切斷,而不會使該板簧41變形。
[根據實施例之成像設備]
根據實施例之成像設備1將在下面被敘述(看圖36)。
該成像設備1包含照相機區段110、照相機數位信號處理器(DSP)120、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130、媒體介面140、控制區段150、面板控制器160、該顯示面板6、6、該操作部份7、7、...及外部介面170。
儲存媒體180可被移除地安裝至該成像設備1。諸如半導體記憶體被使用在其中之所謂記憶卡、諸如可燒錄數位多用途磁碟(DVDs)及可燒錄光碟(CDs)之光學儲存媒體、及諸如磁片的磁性儲存媒體的各種媒體可被用作該儲存媒體180。
該照相機區段110包含該成像單元10、諸如CCD或CMOS之成像元件111、預處理電路112、單元驅動器113、成像元件驅動器114、時序產生電路115、及搖動偵測感應器116。
該照相機DSP 120包含控制該SDRAM 130的SDRAM控制器121。
該控制區段150係微電腦,其中中央處理單元(CPU)151、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52、快閃唯讀記憶體(ROM)153、及鐘電路154係經過系統匯流排155連接至彼此,且控制該成像設備1之各種零組件。
該RAM 152主要被用作一工作區域,用於暫時地儲存一製程等的期中結果。
該快閃ROM 153儲存藉由該CPU 151所執行之各種程式、用於一製程所需要之資料等。
該鐘電路154輸出該目前日期、該週之當日、及該目前時間,且同樣輸出影像擷取之日期及時間。
該單元驅動器113在控制之下藉由該控制區段150產生一驅動信號,並按照所產生之信號驅動該成像單元10,以擷取一影像。該成像單元10按照由該單元驅動器113所輸出之驅動信號執行各種操作、諸如聚焦、調焦、及模糊校正,並拍攝一主題之影像及將該影像送至該成像元件111。
該成像單元10控制該模糊校正裝置13如下。藉由該搖動偵測感應器116、包含X軸加速計及Y軸加速計所偵測之搖動量的資訊譬如被輸出至該控制區段150,且該控制區段150基於搖動之輸出量計算該夾具32於該X方向及該Y方向中之移動量。該控制區段150控制該單元驅動器113,以便基於所計算之移動量移動該夾具32。明確 地是,該夾具32係藉由基於來自該控制區段150之控制信號通電該線圈本體36之驅動線圈38、38、...而在該X方向或該Y方向中移動。
該成像元件111具有在藉由該成像單元10所拍攝之影像上施行光電轉換之功能,以輸出該結果之影像,且係按照由該成像元件驅動器114所輸出之驅動信號來驅動。基於藉由該控制區段150所控制的時序產生電路115所輸出之時序信號,該成像元件111將對於該主題之所拍攝影像的電信號(影像資訊)送至該預處理電路112。
該時序產生電路115按照藉由該控制區段150之控制產生時序信號。該成像元件驅動器114產生一驅動信號,以基於由該時序產生電路115所送出之時序信號供給至該成像元件111。
該預處理電路112具有在由該成像元件111所送出之影像資訊上施行相關雙取樣(CDS)製程的功能,以保持合適之S/N比率,並施行自動增益控制(AGC)製程,以控制一增益。該預處理電路112亦施行一類比/數位(A/D)轉換,以產生呈數位信號之形式的影像資料。
藉由該預處理電路112轉換成數位信號之影像資料被送至該照相機DSP 120。該照相機DSP 120在藉由該預處理電路112所送出之影像資料上施行照相機信號處理、諸如自動聚焦(AF)、自動曝光(AE)、及自動白平衡(AWB)。如此遭受變化性之調整的影像資料係使用一預定壓縮方案壓縮、經由該系統匯流排155及該媒體介面140送至該儲 存媒體180、且被儲存於該儲存媒體180當作一檔案。
被儲存於該儲存媒體180中之影像資料係按照一操作輸入藉由使用該操作部份7、7、...的使用者經由該媒體介面140讀取,並將所讀取之影像資料送至該照相機DSP120。
該照相機DSP 120在由該儲存媒體180所讀取及經由該媒體介面140送出之壓縮影像資料上施行一減壓製程(擴展製程),並經由該系統匯流排155將解壓縮之影像資料輸出至該面板控制器160。
該面板控制器160基於由該照相機DSP 120所送出之影像資料產生一將被輸出至該顯示面板6上的影像信號,並將所產生之影像信號送至該顯示面板6供顯示。該影像顯示係基於一被儲存於該快閃ROM 153中之顯示處理程式來施行。該顯示用於檔案系統及待複製影像之儲存的處理程式選擇方案,如稍後討論者。
該外部介面170被連接至外部裝置200、諸如個人電腦。該外部介面170具有在該儲存媒體180中儲存由該外部裝置200所輸入之影像資料的功能,並將該儲存媒體180中所儲存之影像資料輸出至該外部裝置200。
將通訊模組連接至該外部介面170能夠連接至一網路、諸如該網際網路,且能夠經過該網路取得影像資料或其他資訊,以於該儲存媒體180中儲存所取得之資料或資訊。將通訊模組連接至該外部介面170亦能夠經過該網路傳送該儲存媒體180中所儲存之資料。
該外部介面170可被提供當作諸如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1394或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之有線介面、或當作使用光或無線電波的無線介面。
[結論]
於該成像設備1及該成像設備1中所提供之模糊校正裝置13中,如已在上面被敘述,該板簧40被提供至將該基底本體22及該夾具32耦接至彼此,且當該夾具32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時彈性地變形。該光學元件39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定位,使該板簧40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32。
如此,複數構件未被置入於該夾具32及該基底本體22之間,除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改善該光學元件39於該光軸方向中之位置準確性。
該夾具32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使該夾具32藉由該板簧40所固持。如此,導引該夾具32之導引軸桿等不需被提供,且據此增進該機件之簡化及尺寸減少。
再者,該驅動磁鐵30、30、...及該驅動線圈38、38、...被設置於該基底本體22及該夾具32之間,而非被提供於該板簧40的前面或後面,而進一步增進尺寸及厚度減少。
再者,該單一板簧40在二方向中、亦即該光軸方向及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32,據 此減少零組件之數目。
此外,該夾具32被該板簧40固持於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平面中。因此,該夾具32回應於當該驅動線圈38、38、...通電時所產生之推力而線性地移動,而有利於藉由該夾具32所固持的光學元件39之操作控制。
該板簧40係設有該第一連結部份41、該第二連結部份42、42、...、及該可變形部份43、43、...,且該可變形部份43、43、...的各部份被折疊成導向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
這能夠調整該夾具32用之推力,並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增進尺寸減少。
再者,該可變形部份43、43、...之最外邊部份被折疊,以形成該第一推動部份44、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45、...,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增進進一步之尺寸減少。
再者,該第一推動部份44、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45、...係相對於其他部份折疊達90°之角度。
這允許該第一推動部份44、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45、...有效率地施加推力至該夾具32,並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增進尺寸減少。
該第一連結部份41係在導向於該光軸方向中形成為環圈之形狀,且複數可變形部份43、43、...以隔開之方式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41的周圍方向中,以由該第一連結部份41往外突出。因此,該光軸方向中之適當的 推力可被施加至該夾具32。
再者,該複數可變形部份43、43、...繞著該光軸被設在點對稱位置。這允許該光學元件39相對於該基底本體22被穩定地固持,且允許該光學元件39將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於模糊校正操作期間以勻稱的方式移動。
再者,該可變形部份43、43、...於該第一連結部份41之周圍方向中被設在相等間隔處。除了確保適當之推力被施加至該夾具32以外,這允許該光學元件39將在該光軸方向及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以勻稱的方式移動。
該可變形部份43係設有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除了增進該板簧40之結構的簡化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將被施加至該夾具32。
再者,該第一推動部份44被塑形,以包含被定位成彼此平行之第一平直部份44a及第二平直部份44b。除了藉由減少用於該第一推動部份44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將被施加至該夾具32。
再者,該第二推動部份45被塑形,以包含被定位成彼此平行之第一平直部份45a及第二平直部份45b。除了藉由減少用於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將被施加至該夾具32。
該第三推動部份46被塑形,以包含被定位成彼此平行之第一平直部份46a及第二平直部份46b,且包含被定位成彼此平行之第三平直部份46c及第四平直部份46d。除了藉由減少用於該第三推動部份46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尺寸減少以外,這允許適當之推力在該光軸方向中將被施加至該夾具32。
再者,該第三推動部份46、46、...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41及該第一推動部份44之間、該第一推動部份44及該第二推動部份45之間、與該第二推動部份45及該第二連結部份42之間。
該第三推動部份46、46、...如此被分開地提供,除了藉由減少用於該第三推動部份46、46、...之配置的空間來確保該板簧40之尺寸減少以外,允許適當之推力將在該光軸方向中施加至該夾具32。
[其它組構]
於上述範例中,該軛件29及該驅動磁鐵30、30、...被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且包含該驅動線圈38、38、...之線圈本體36被固定至該夾具32。反之,包含該驅動線圈38、38、...之線圈本體36可被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且該軛件29及該驅動磁鐵30、30、...可被固定至該夾具32。
然而,因為該軛件29及該驅動磁鐵30、30、...之總重量係大於該線圈本體36的重量,將該軛件29及該驅動 磁鐵30、30、...固定至該基底本體22及將該線圈本體36固定至該夾具32可確保該夾具32之較平滑操作。
[本技術]
本技術可被建構如下。
(1)一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
(2)根據上面(1)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板簧包含被連結至該夾具之第一連結部份、被連結至該基底本體的第二連結部份、及可變形部份,該可變形部份被定位在該第一連結部份及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且係可彈性地變形;及該可變形部份的至少一部份被折疊,以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導向。
(3)根據上面(2)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之最外邊部份被折疊。
(4)根據上面(2)或(3)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被折疊,以在一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導向。
(5)根據上面(1)至(4)的任一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該第一連結部份係以環圈之形狀所形成,該環圈被導向於該光軸方向中,及複數可變形部份以隔開之方式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之周圍方向中,以由該第一連結部份往外突出。
(6)根據上面(5)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複數可變形部份被設在繞著該光軸之點對稱位置。
(7)根據上面(6)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被設在相等間隔處。
(8)根據上面(2)至(7)的任一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包含第一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第一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一推動部份在第三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及第二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二推動部份在第四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該第三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且該第四方向係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9)根據上面(8)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一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10)根據上面(8)或(9)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二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11)根據上面(8)至(10)的任一者之模糊校正裝置, 其中該可變形部份包含第三推動部份,其在一於該光軸方向中將該夾具帶至較接近該基底本體之方向中推動該 夾具,及該第三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至少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12)根據上面(11)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三推動部份被分開地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與該第一推動部份之間、該第一推動部份與該第二推動部份之間、及該第二推動部份與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
(13)根據上面(1)至(12)的任一者之模糊校正裝置,另包括驅動線圈,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一者;及驅動磁鐵,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另一者,且相向於該驅動線圈定位,其中該驅動線圈及該驅動磁鐵用作該驅動區段。
(14)根據上面(13)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二對驅動線圈及二對驅動磁鐵係越過該光軸且在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彼此相向地設置。
(15)根據上面(1)至(14)的任一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滾珠構件被設置於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之間,以便可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與該夾具滾動,及該夾具藉由該板簧被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
(16)一成像設備,包括模糊校正裝置,其在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光學元件,以校正模糊,該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該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 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
上述實施例中所敘述之個別零組件的特定形狀及結構係僅只本技術之示範措失的說明,且將不被解釋為限制本技術之技術範圍。
本揭示內容包含有關2011年10月6日於日本專利局提出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檔案JP 2011-221690中所揭示之主題,其整個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1‧‧‧成像設備
2‧‧‧第一外殼
3‧‧‧第二外殼
4‧‧‧鉸鏈部份
5‧‧‧喇叭
6‧‧‧顯示器
7‧‧‧操作部份
8‧‧‧麥克風
9‧‧‧天線
10‧‧‧成像單元
11‧‧‧蓋件
12‧‧‧照相機模組
13‧‧‧模糊校正裝置
14‧‧‧蓋件表面部份
14a‧‧‧光透射孔
15‧‧‧連結表面部份
15a‧‧‧連結孔
16‧‧‧連結表面部份
16a‧‧‧連結孔
17‧‧‧殼體
17a‧‧‧連結突出部份
17b‧‧‧裝配孔
18‧‧‧成像部件
19‧‧‧鏡頭夾具
20‧‧‧鏡頭
21‧‧‧推動彈簧
22‧‧‧基底本體
23‧‧‧底板部份
23a‧‧‧透射孔
23b‧‧‧裝配栓銷
24‧‧‧圓柱部份
24a‧‧‧彈簧承接表面
25‧‧‧限制部份
25a‧‧‧滾珠承接部份
26‧‧‧定位栓銷
27‧‧‧肋條
27a‧‧‧蓋件承接表面
28‧‧‧耦接部份
28a‧‧‧限制突出部份
28b‧‧‧定位突出部份
28c‧‧‧連結突出部份
29‧‧‧軛件
29a‧‧‧磁鐵固定部份
29b‧‧‧耦接件部份
30‧‧‧驅動磁鐵
31‧‧‧球形本體
32‧‧‧夾具
33‧‧‧附接部份
33a‧‧‧直立壁面部份
33b‧‧‧彈簧承接部份
33c‧‧‧承接栓銷
34‧‧‧定位突出部份
34a‧‧‧滾珠接觸表面
35‧‧‧元件固持部份
35a‧‧‧周邊壁面部份
35b‧‧‧懸垂部份
35c‧‧‧透射孔
36‧‧‧線圈本體
37‧‧‧佈線板
37a‧‧‧線圈固定部份
37b‧‧‧橫向連結部份
38‧‧‧驅動線圈
39‧‧‧光學元件
40‧‧‧板簧
41‧‧‧第一連結部份
41a‧‧‧第一部份
41b‧‧‧第二部份
42‧‧‧第二連結部份
43‧‧‧可變形部份
44‧‧‧第一推動部份
44a‧‧‧第一平直部份
44b‧‧‧第二平直部份
44c‧‧‧彎曲部份
44d‧‧‧第一耦接部份
44e‧‧‧第二耦接部份
45‧‧‧第二推動部份
45a‧‧‧第一平直部份
45b‧‧‧第二平直部份
45c‧‧‧彎曲部份
45d‧‧‧第一耦接部份
45e‧‧‧第二耦接部份
46‧‧‧第三推動部份
46a‧‧‧第一平直部份
46b‧‧‧第二平直部份
46c‧‧‧第三平直部份
46d‧‧‧第四平直部份
46e‧‧‧彎曲部份
47‧‧‧機架構件
48‧‧‧彈簧支撐機架
49‧‧‧外部機架部份
50‧‧‧第一耦接件部份
50a‧‧‧平直部份
50b‧‧‧對齊部份
50c‧‧‧栓銷插入孔
51‧‧‧第二耦接件部份
52‧‧‧黏接劑
53‧‧‧黏接劑
60‧‧‧壓模
70‧‧‧壓模
80‧‧‧壓彎模
110‧‧‧照相機區段
111‧‧‧成像元件
112‧‧‧預處理電路
113‧‧‧單元驅動器
114‧‧‧成像元件驅動器
115‧‧‧時序產生電路
116‧‧‧搖動偵測感應器
120‧‧‧數位信號處理器
121‧‧‧SDRAM控制器
130‧‧‧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140‧‧‧媒體介面
150‧‧‧控制區段
151‧‧‧中央處理單元
152‧‧‧隨機存取記憶體
153‧‧‧唯讀記憶體
154‧‧‧鐘電路
155‧‧‧系統匯流排
160‧‧‧面板控制器
170‧‧‧外部介面
180‧‧‧儲存媒體
200‧‧‧外部裝置
圖1會同圖2至36顯示根據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模糊校正裝置及成像設備,圖1係該成像設備之正面圖;圖2係該成像設備之立體圖;圖3係成像單元之放大立體圖;圖4係該成像單元之立體圖,分解地顯示一蓋件、該模糊校正裝置、及照相機模組;圖5係該成像單元之分解立體圖;圖6係該成像單元之分解立體圖,顯示如由一與圖5之方向不同的方向所視之成像單元;圖7係該模糊校正裝置之放大立體圖;圖8係該模糊校正裝置之放大平面圖;圖9係取自圖8沿著剖線IX-IX之截面圖;圖10係取自圖8沿著剖線X-X之截面圖; 圖11係基底本體之放大立體圖;圖12係放大立體圖,顯示該基底本體的一部份;圖13係放大立體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軛件被固定至該基底本體,且滾珠構件被設置在該基底本體上;圖14係放大分解立體圖,顯示該光學元件、該夾具、及線圈本體;圖15係放大分解立體圖,顯示該夾具及該線圈本體;圖16係板簧之放大立體圖;圖17係該板簧之放大展開視圖;圖18係放大正面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第一方向中移動;圖19係放大正面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第二方向中移動;圖20係放大立體圖,分解地顯示該照相機模組及該模糊校正裝置;圖21係放大截面圖,顯示在該模糊校正裝置的各種零組件之中的空間關係。
圖22係放大截面圖,顯示在該模糊校正裝置的各種其他零組件之中的空間關係。
圖23係放大截面圖,顯示在該模糊校正裝置的又各種其他零組件之中的空間關係。
圖24係概念圖,說明該板簧之折疊角度;圖25會同圖26至35顯示該模糊校正裝置之組裝程 序,圖25係放大立體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軛件被固定至該基底本體;圖26係放大立體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線圈本體被固定至該夾具;圖27係放大立體圖,顯示機架構件;圖28係概念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板簧的一部份被折疊;圖29係放大立體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機架構件被組裝至該夾具;圖30係放大正面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機架構件係使用黏著劑固定至該夾具;圖31係放大立體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機架構件被組裝至該基底本體;圖32係放大立體圖,顯示該基底本體等的一部份,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機架構件係使用黏著劑固定至該基底本體;圖33係放大立體圖,顯示該基底本體等的一部份,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機架構件係藉由熔執(seizing)固定至該基底本體;圖34係放大立體圖,顯示該機架構件的一切割部份圖35係放大立體圖,顯示一狀態,其中該模糊校正裝置被組裝;及圖36係方塊圖,顯示根據該實施例之成像設備。
10‧‧‧成像單元
11‧‧‧蓋件
12‧‧‧照相機模組
14‧‧‧蓋件表面部份
14a‧‧‧光透射孔
15‧‧‧連結表面部份
15a‧‧‧連結孔
16‧‧‧連結表面部份
16a‧‧‧連結孔
17‧‧‧殼體
17a‧‧‧連結突出部份
17b‧‧‧裝配孔
18‧‧‧成像部件
19‧‧‧鏡頭夾具
20‧‧‧鏡頭
21‧‧‧推動彈簧
22‧‧‧基底本體
23‧‧‧底板部份
23a‧‧‧透射孔
24‧‧‧圓柱部份
25‧‧‧限制部份
28‧‧‧耦接部份
29‧‧‧軛件
30‧‧‧驅動磁鐵
31‧‧‧球形本體
32‧‧‧夾具
33‧‧‧附接部份
34‧‧‧定位突出部份
35‧‧‧元件固持部份
36‧‧‧線圈本體
37‧‧‧佈線板
38‧‧‧驅動線圈
39‧‧‧光學元件
40‧‧‧板簧
41‧‧‧第一連結部份
42‧‧‧第二連結部份
43‧‧‧可變形部份
49‧‧‧外部機架部份

Claims (16)

  1. 一種模糊校正裝置,包括: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一光學元件,且沿著界定光軸方向的光軸、界定x軸方向的x軸、和界定y軸方向的y軸可運動地結合該基底本體,該光軸、x軸、和y軸在一共同參考點彼此垂直地相交;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x軸、和y軸方向中且相對於該共同參考點移動該夾具;及板簧,其包括連續地連接在一起成為一整合結構之可彈性變性的第一推動部份、可彈性變性的第二推動部份、和可彈性變性的第三推動部份,該板簧被設置在該夾具和該基體本體之間,且耦接該夾具和該基體本體,其中當該驅動區段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該x軸方向中移動該夾具時,該可彈性變形的第一推動部份在該x軸方向中朝向該共同參考點推動該夾具;當該驅動區段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在該y軸方向中移動該夾具時,該可彈性變形的第二推動部份在該y軸方向中朝向該共同參考點推動該夾具;和當該夾具和該基底本體移動而在該光軸方向中彼此分離時,該可彈性變形的第三推動部份沿著該光軸一起推動該夾具和該基底本體。
  2. 一種模糊校正裝置,包括: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一光學元件; 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學元件之光軸的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其中該板簧包含被連結至該夾具之第一連結部份、被連結至該基底本體的第二連結部份、及可變形部份,該可變形部份被定位在該第一連結部份及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且係可彈性地變形,及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被折疊,以被定向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之最外邊部份被折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被折疊,以在一正交於該光軸方向的方向中導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結部份係以環圈之形狀所形成,該環圈被導向於該光軸方向中,及複數可變形部份以隔開之方式被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之周圍方向中,以由該第一連結部份往外突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模糊校正裝置, 其中該複數可變形部份被設在繞著該光軸之點對稱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被設在相等間隔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包含第一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之第一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一推動部份在第三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及第二推動部份,當該夾具係在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移動時,該第二推動部份在第四方向中施加推力至該夾具,該第三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且該第四方向係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一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二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可變形部份包含第三推動部份,其在一於該光軸方向中將該夾具帶至較接近該基底本體之方向中推動該夾具,及該第三推動部份被塑形,以包含至少一對彼此平行地定位之平直部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該第三推動部份被分開地提供於該第一連結部份與該第一推動部份之間、該第一推動部份與該第二推動部份之間、及該第二推動部份與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另包括:驅動線圈,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一者;及驅動磁鐵,附著至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的其中另一者,且相向於該驅動線圈定位,其中該驅動線圈及該驅動磁鐵用作該驅動區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二對驅動線圈及二對驅動磁鐵係越過該光軸且在離該光軸相同距離處彼此相向地設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模糊校正裝置,其中滾珠構件被設置於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之間,以便可相對於該基底本體與該夾具滾動,及該夾具藉由該板簧被壓抵靠著該滾珠構件。
  16. 一種成像設備,包括模糊校正裝置,其在正交於光學元件之光軸方向的方向中移動該光學元件,以校正模糊,該模糊校正裝置包含:基底本體;夾具,其固持該光學元件;驅動區段,其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二方向中移動該夾 具,該二方向係正交於該光軸方向且係彼此正交;及板簧,其將該基底本體及該夾具耦接至彼此,並於該光軸方向中推動該夾具,以相對於該基底本體定位該光學元件,當該夾具係相對於該基底本體於該二方向中移動時,該板簧係彈性地變形,其中該板簧包含被連結至該夾具之第一連結部份、被連結至該基底本體的第二連結部份、及可變形部份,該可變形部份被定位在該第一連結部份及該第二連結部份之間,且係可彈性地變形,及該可變形部份的一部份被折疊,以被定向於一與該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中。
TW101134942A 2011-10-06 2012-09-24 模糊校正裝置和成像設備 TWI495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1690A JP2013083692A (ja) 2011-10-06 2011-10-06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9610A TW201329610A (zh) 2013-07-16
TWI495948B true TWI495948B (zh) 2015-08-11

Family

ID=4802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4942A TWI495948B (zh) 2011-10-06 2012-09-24 模糊校正裝置和成像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11236B2 (zh)
JP (1) JP2013083692A (zh)
CN (1) CN103033947A (zh)
TW (1) TWI495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7938B2 (ja) * 2012-05-31 2017-0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487996B (zh) * 2013-08-16 2015-06-11 影像擷取模組及其對位組裝方法
US9531953B2 (en) * 2013-10-11 2016-12-2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5104908A1 (ja) 2014-01-10 2015-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9618770B2 (en) 2014-04-11 2017-04-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with function of auto-focus and image stabilize
KR101712849B1 (ko) * 2014-08-04 2017-03-22 주식회사 액트로 손떨림 보정용 ois 액츄에이터
CN204129406U (zh) * 2014-10-28 2015-01-28 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抖动补正装置
KR101552969B1 (ko) * 2014-11-21 2015-09-15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 (심천)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KR101825731B1 (ko) * 2014-12-04 2018-03-23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JP6507628B2 (ja) * 2014-12-24 2019-05-0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593990B2 (ja) * 2014-12-2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JP6492653B2 (ja) * 2014-12-26 2019-04-0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1717207B1 (ko) * 2015-01-19 2017-03-28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복합 판 스프링 및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EP3304161B1 (en) * 2015-05-28 2021-02-17 Corephotonics Ltd. Bi-directional stiffness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in a digital camera
KR20160016732A (ko) * 2015-12-22 2016-02-15 유니크 (주) 손떨림 보정용 ois 액츄에이터
TWI673531B (zh) * 2018-05-03 2019-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致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US10670948B2 (en) * 2018-07-26 2020-06-02 Min Aik Technology Co., Ltd. Suspension system of biaxial optical actuator
JP7096107B2 (ja) 2018-08-31 2022-07-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096108B2 (ja) 2018-08-31 2022-07-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TWI706210B (zh) * 2018-09-17 2020-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EP3663846B1 (de) * 2018-12-04 2021-01-27 Sick Ag Fokussiereinrichtung
JP6738916B1 (ja) * 2019-01-30 2020-08-12 エーエー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ジョウシュ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200120123A (ko) * 2019-04-11 2020-10-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JP6635397B1 (ja) * 2019-05-22 2020-01-22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243861A1 (zh) * 2019-06-01 2020-12-1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
CN211826844U (zh) * 2019-08-02 2020-10-3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11556239B (zh) * 2020-05-25 2022-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JP2022156415A (ja) * 2021-03-31 2022-10-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85961B2 (ja) 2021-06-08 2024-05-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23185437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0317A1 (en) * 2007-08-08 2009-02-12 Dong-Youl Park Camera module having image sensor
TWM361032U (en) * 2008-11-19 2009-07-11 Asia Optical Co Inc Photographic device with periscope type lens
US20100149354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er and optical instrument therewith
JP2011186409A (ja) * 2010-03-11 2011-09-22 Olympus Corp 手ブレ補正機構、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4827A (en) * 1997-05-16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er
US7327952B2 (en) * 2004-07-26 2008-02-05 Pentax Corporation Stage apparatus and camera 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tage apparatus
JP2007079300A (ja) * 2005-09-15 2007-03-29 Pentax Corp 手ぶれ補正装置
JP2007219397A (ja) * 2006-02-20 2007-08-30 Pentax Corp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4700555B2 (ja) * 2006-05-02 2011-06-1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4483869B2 (ja) * 2007-02-01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175492B2 (ja) * 2007-06-26 2013-04-0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152483B2 (ja) * 2007-10-05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462372B2 (ja) * 2008-06-13 2010-05-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42681B2 (ja) * 2008-10-14 2014-07-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光学機器、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039019B2 (ja) * 2008-12-25 2012-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265336B2 (ja) * 2008-12-25 2013-08-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828686B2 (ja) * 2010-09-07 2015-12-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0317A1 (en) * 2007-08-08 2009-02-12 Dong-Youl Park Camera module having image sensor
TWM361032U (en) * 2008-11-19 2009-07-11 Asia Optical Co Inc Photographic device with periscope type lens
US20100149354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er and optical instrument therewith
JP2011186409A (ja) * 2010-03-11 2011-09-22 Olympus Corp 手ブレ補正機構、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3692A (ja) 2013-05-09
TW201329610A (zh) 2013-07-16
US8711236B2 (en) 2014-04-29
US20130088609A1 (en) 2013-04-11
CN103033947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5948B (zh) 模糊校正裝置和成像設備
JP7061713B2 (ja) レンズの振れ補正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8559803B2 (en) Photographing module
TWI321018B (zh)
TWI694275B (zh)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JP2006003421A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1612213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140071304A1 (en) Camera module
JP2008020813A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撮像装置
JP201122742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577882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666238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5352033A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7168899B2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3923343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6171286A (ja) カメラの駆動機構
JP2023105217A (ja) 回転駆動装置
US20210048730A1 (en) Camera module
CN105659137B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2364683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2410938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08020812A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撮像装置
CN212647223U (zh) 相机模块
JP2008020811A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撮像装置
WO2023026965A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