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9288B - 參數設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參數設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9288B
TWI479288B TW102109434A TW102109434A TWI479288B TW I479288 B TWI479288 B TW I479288B TW 102109434 A TW102109434 A TW 102109434A TW 102109434 A TW102109434 A TW 102109434A TW I479288 B TWI479288 B TW I4792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index
restriction
control
new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9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6477A (zh
Inventor
Hiroshi Tokito
Kazuhiro Abe
Tsutomu Yo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6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6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9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92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1/00Automatic controllers
    • G05B11/01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6Programming the control sequenc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103Configure parameters of controlled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參數設定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參數設定裝置,係用來設定用以控制FA(Factory Automation,工廠自動化)裝置等既定裝置之控制機器之控制參數(parameter)。
在控制FA裝置之FA控制機器中,例如,設有根據控制程式(program)執行演算之控制器單元(controller unit),與感測器(sensor)或開關(switch)等輸入機器連接用來對該等輸入ON/OFF信號作為輸入信號之輸入單元,與致動器(actuator)或繼電器(relay)等輸出機器連接用來對該等輸出其輸出信號之輸出單元,與上位終端裝置等連接用來進行資訊之授受之通信單元,和對各個單元供給電源之電源單元等各種功能之單元。另外,在FA控制機器中,經由組合複數個該等單元來實現各個FA裝置之控制所必要之功能。
各個單元之屬性是經由使用者(user)利用工程學工具(engineering tool)在控制器將控制參數輸入。在該控制參數之中亦存在具有互相限制關係之控制參數。例如,「在控制參數A之設定時,必需進行控制參數B之設定」,「控制參數C之設定值必需在控制參數D之設定值以下」等限制條件。使用者在設定控制 參數時,需要注意以能滿足該等之限制關係之方式進行設定。
另外,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技術,在使用者變更某一控制參數時,在與該控制參數具有關係之其他控制參數不能滿足限制條件之情況時,就顯示該等控制參數。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125624號公報
在FA控制機器中,因為組合各個單元而可實現之功能豐富,所以涵蓋多個應設定之控制參數,而且亦存在有跨越單元之間之限制條件(限制關係)。因此,FA控制機器之使用經驗較淺之使用者,在設定控制參數之動作中,當進行不適當之輸入之情況時,會造成沒有能滿足限制條件(限制關係)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在此種情況時,會有即使使用經驗較淺之使用者利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等,而發現出成為限制條件不匹配之原因之參數,亦難以判斷應將該參數設定在什麼值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問題,其目的在於提供可以自動求得適當之控制參數值之技術。
本發明之參數設定裝置,係用來設定用以控制既定裝置之控制機器之複數個控制參數者,具備有:限制條件資料庫 (data base),用來記憶上述複數個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以及限制條件產生部,係根據被輸入之控制參數之值,產生該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新定限制條件。上述參數設定裝置具備有: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對於複數個上述新定之限制條件分別設定組合有第1評估指標和第2評估指標之第3評估指標,該第1評估指標表示當與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有關之控制參數被變更之情況時,對其他控制參數產生影響之程度,該第2評估指標表示反映了特性之權重,該特性包含依照與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有關之上述控制參數所定義之上述控制機器之動作之重要度、上述控制參數之使用頻度和輸入頻度之至少一項;限制滿足解探索部,探索能滿足上述複數個新定和既存限制條件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以及限制緩和部,當在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不能探索到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之情況時,依照上述第3評估指標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在利用上述限制緩和部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之情況時,探索能滿足該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和上述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
依據本發明,則當未存在有能滿足新定和既存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之情況時,因應於組合有表示對其他控制參數產生影響之程度之第1評估指標,和表示與控制參數之特性對應之權重之第2評估指標之第3評估指標,來緩和新定限制條件。亦即,當輸入控制參數值時不能滿足新定和既存限制條件之情況,由於對於影響其他控制參數較大之控制參數、或通常其 值不被變更之控制參數、或其值不應變更之重要控制參數,係以其值之設定盡可能不變更之方式來緩和新定限制條件,所以可以自動求得適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1‧‧‧參數設定裝置
11‧‧‧限制條件資料庫
11a‧‧‧前提限制條件檔案
12‧‧‧輸入部
13‧‧‧限制條件產生部
14‧‧‧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
15‧‧‧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
16‧‧‧限制滿足解探索部
17‧‧‧顯示部
18‧‧‧限制緩和部
19‧‧‧系統控制部
21‧‧‧前提限制條件
22‧‧‧追加限制條件
23‧‧‧參數權重一覽表
第1圖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參數設定裝置之構造之方塊(block)圖。
第2圖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參數設定裝置之動作之流程圖(flow chart)。
第3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1之限制條件資料庫之限制條件和參數權重一覽表之圖。
第4圖顯示實施形態1之輸入部所接受到之控制參數值之一實例之圖。
第5圖顯示實施形態1之輸入部所接受到之控制參數值之一實例之圖。
第6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1之限制條件資料庫之限制條件和參數權重一覽表之圖。
第7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1之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之第1評估指標之圖。
第8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1之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之第3評估指標之圖。
第9圖顯示實施形態2之輸入部所接受到之控制參數值之一實例之圖。
第10圖顯示實施形態2之輸入部所接受到之控制參數值之一 實例之圖。
第11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2之限制條件資料庫之限制條件之圖。
第12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2之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之第1評估指標之圖。
第13圖顯示儲存在實施形態2之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之第5評估指標之圖。
第14圖顯示實施形態3之輸入部所接收到之控制參數值之一實例之圖。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參數設定裝置之方塊圖。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參數設定裝置1是用來設定用以控制FA裝置(既定裝置)之FA控制機器(控制機器)之複數個控制參數之裝置。
如第1圖所示,參數設定裝置1具備有:限制條件資料庫11,用來儲存前提限制條件檔案(file)11a;輸入部12;限制條件產生部13;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顯示部17;限制緩和部18;以及系統(system)控制部19。系統控制部19統括地控制參數設定裝置1之各個構成元件者,例如,執行來自輸入部12之資料(data)輸入處理,對顯示部17之顯示資料輸出處理,對限制條件資料庫11和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之資料之寫入/讀出處理等。
在前提限制條件檔案11a記述有在構建系統上,成為前提之複數個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以下 稱為「複數之前提限制條件」)。限制條件資料庫11儲存有此前提限制條件檔案11a。因此,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記憶有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
輸入部12接受由使用FA裝置之使用者輸入之與FA 控制機器之控制參數對應之值。在輸入部12所接受到之控制參數之值,係經由系統控制部19被輸入到限制條件產生部13。
限制條件產生部13根據被輸入之控制參數值,而產 生該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新定限制條件(以下稱為「追加限制條件」)。在限制條件產生部13產生之追加限制條件被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
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對儲存在限制條件資 料庫11之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在限制條件產生部13產生之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之各者,設定表示其優先度(重要度)之評估指標。在本實施形態中,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設定組合有第1評估指標和第2評估指標之第3評估指標,該第1評估指標表示當與追加限制條件有關之控制參數被變更之情況時,對其他控制參數產生之影響之程度,該第2評估指標表示反映了特性之權重,該特性包含依照追加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所定義之FA控制機器之動作之重要度、該控制參數之使用頻度和輸入頻度之至少一項。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儲存有由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設定了第3評估指標之追加限制條件。
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從限制條件資料庫11取得與被輸入之控制參數有關之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和追加限制條件。然後,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係探索能滿足該所取得之複數個前提 限制條件和追加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另外,例如,在水野一德,狩野均,西原清一,「適應型機率探索之限制滿足問題之解放」,資訊處理學會論文誌5,Vol.39,No.8,pp2413-2420(1998)揭示有從任意之參數值之組合,以朝向不滿足之限制條件式之數目變少之方向來機率式地改變各個參數值,藉此求得能滿足全部限制條件之參數值之組合,該技術可以適用在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
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在探索出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之情況時,將該控制參數值之組合經由系統控制部19輸出到顯示部17。顯示部17顯示在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探索到之該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限制緩和部18在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不能探索到 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之情況時,亦即,在前提限制條件和追加限制條件成為不匹配之情況時,則因應於第3評估指標緩和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在本實施形態中,限制緩和部18藉由使第3評估指標為最低之一個追加限制條件成為無效,來在全體上緩和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
第2圖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之動作之 流程圖。以下使用該流程圖和第3圖至第8圖所示之實例來說明參數設定裝置1之動作。
另外,在第3圖中顯示有在參數設定裝置1進行動 作前之初始狀態中,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之限制條件。如該第3圖所示,在前提限制條件檔案11a所記述之前提限制條件21於初始狀態中被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相對於此,追加限制 條件22在初始狀態中未被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而在上述之流程圖所示之動作途中由限制條件產生部13產生。
另外,在參數權重一覽表23中,對於各個控制參數 定義與特性對應之權重(亦即上述之第2評估指標),該特性包含由該控制參數所定義之FA控制機器之動作之重要度、該控制參數之使用頻度和輸入頻度之至少一項。亦即,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亦記憶(管理)該權重。例如,在該第3圖所示之參數權重一覽表23之實例中,「網路(network)種別」和「總(從屬)站數」因為與使用FA控制機器之環境之相關程度較強,而不容易變更,所以將其權重設定成較重(權重值較大)。另外一方面,「網路No.」和「群組(group)No.」因為只要可以達到匹配性時就可以進行變更,所以將其權重設定成較輕(權重值較小)。另外,權重亦可以例如由使用者之輸入等來進行設定。
接著,在第2圖所示之步驟S1中,輸入部12接收 來自使用者之控制參數值之輸入。
第4圖和第5圖顯示輸入部12所接收到之控制參數 值之一實例。第4圖顯示FA控制器之網路設定用參數被輸入前之狀態,第5圖顯示該網路設定用參數被輸入後之狀態。
在FA控制器之網路設定中,係對如「網路種別」, 「開頭I/O No.」,「網路No.」,「總(從屬)站數」,「站號」,和「群組No.」之參數種別進行輸入(設定)。在此處就「網路種別」而言,可以從拉下鈕選單(pull down button meau)指定Ethernet(註冊商標)、CC-IE、MNET之任一個作為FA控制機器之通信所使用之網路之種別。在「開頭I/O No.」指定分配給通信單元之輸入輸出用 之區域之開頭。在「網路No.」指定用以從複數之網路識別一個之網路而分配之號碼。在「總(從屬)站數」指定連接到一個之網路之FA控制機器之數目。在「站號」指定用以識別FA控制機器而分配之號碼。在「群組No.」指定用來以群組為單位識別一個網路內之複數個FA控制機器而分配之號碼。
在此處已使步驟S1至S9重複數次,如第5圖所示 在「網路種別」、「開頭I/O No.」、「網路No.」、「總(從屬)站數」、及「群組No.」中分別已輸入過(設定過)「CC-IE」、「0」、「1」、「5」和「1」。然後,在此種狀態下,以輸入部12接收到對於「站號」之「7」之輸入之情況為例而在以下進行說明。
回到第2圖,在步驟S2中,限制條件產生部13根據在步驟S1所輸入之值和輸入有該值之控制參數來產生追加限制條件22,將該追加限制條件22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
第6圖顯示步驟S2後之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之限制條件之一實例之圖。當在步驟S1對於「站號」輸入「7」時,如第6圖所示,限制條件產生部13產生「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將其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另外,在第6圖所示之實例中,藉由使步驟S1至S9重複數次,來將如「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以外之追加限制條件22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
依照此種方式,在每次進行步驟S2時就將追加限制條件22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結果,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儲存有控制參數所能取得之值之限制,以及在控制參數間之關係中應滿足之限制(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之有關資 訊。
回到第2圖,在步驟S3,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 14係對於新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之追加限制條件22(在此處為一控制參數),藉由實行下式(1)所示之程式用來求得上述第1評估指標。
其中,Pn 為第n個輸入之控制參數Gn 、Gn '為控制參數之集合N、f為數值Count(X)為用來求得集合X之元素數之函數c為限制條件Element(X,c)為對於限制條件c,假如包含有集合X之元素之控制參數時,則用來求得不是c所含之集合X之元素之控制參數之集合之函數Vpn 為對應到Pn 之追加限制條件之第1評估指標之值。
在該式(1)中,首先,賦予以第n個輸入之控制參數Pn 作為集合Gn 之初始值,賦予Gn 之元素數作為N之初始值,賦予1作為權重f之初始值。然後,使下列操作重複進行一次以 上。
<1>對權重f乘以1/2。
<2>在全部之限制條件中,對於具有作為控制參數之集合Gn 之元素之限制條件,求得該限制條件中所含之集合Gn 之元素以外之控制參數之集合,並設為Gn '。
<3>對集合Gn 加上Gn '。
<4>對N加上Gn '之元素數和權重f之乘積。
<5>在Gn '不為空集合之情況時,回到<1>。
使用藉由實行以上之式(1)所示之程式所獲得之Vpn (=N)作為追加限制條件22之第1評估指標之值。
另外,第1評估指標因為反映針對於全部之限制條件c之Element(Gn ,c)之和,所以在受到成為評估對象之控制參數影響之其他控制參數之數目越多時,則第1評估指標就成為越大之值。再者,第1評估指標因為反映N=N+f*Count(Gn '),所以在成為評估對象之控制參數和受到其變更影響之其他控制參數之限制關係越密切,則第1評估指標就成為越大之值。
另外,在此處當對於新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之「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執行式(1)所示之程式之情況時,對該追加限制條件22設定如「2」之第1評估指標。
在該步驟S3,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將設定了第1評估指標之追加限制條件22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第7圖顯示根據第6圖所示之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而由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所求得之被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之第1評估指標之圖。如第7圖所示, 使「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和設定在其中之如「2」之第1評估指標具有對應關係,並將其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
另外,與第1評估指標同樣地,在步驟S3中,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對於新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之追加限制條件22藉由執行下式(2)所示之程式,來求得表示與上述之控制參數之特性對應之權重之第2評估指標。
[數2]Vpn =Wpn (2)其中,Pn 為第n個輸入之控制參數Vpn 為對應到Pn 之追加限制條件之第2評估指標之值Wpn 為Pn 之權重
在該式(2)中,將第n個輸入之控制參數Pn 之權重Wpn 設為與該控制參數Pn 之追加限制條件22對應之第2評估指標。但是,將第2評估指標之值設為所輸入之控制參數之權重(在此處為設定在參數權重一覽表23之權重)越重就越大者。
依照以上之方式,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對於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中與第1評估指標具有對應關係之限制條件(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求得第2評估指標之值。然後,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分別對於限制條件(追加限制條件22),藉由使第1評估指標之值和第2評估指標之值相乘來求得第3評估指標之值,並將該求得之第3評估指標之值與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關係,且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
第8圖顯示使第7圖所示之第1評估指標值和第6 圖所示之設定作為參數權重一覽表23之第2評估指標相乘所獲得之第3評估指標之圖。在第8圖所示之實例中,藉由使與「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關係之如「2」之第1評估指標,和在參數權重一覽表23與「站號」具有對應關係之如「2」之第2評估指標相乘,來求得如「4」之第3評估指標。然後,將該求得之如「4」之第3評估指標與如「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關係,並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
回到第2圖,在步驟S4,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對 於在步驟S1輸入有值之控制參數,係從限制條件資料庫11取得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然後,在步驟S5中,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探索可以滿足該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21及追加限制條件22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限制滿足解)。
在步驟S6,參數設定裝置1判斷是否探索到能滿足 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在判斷為未探索到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之情況時,就前進到步驟S7,在判斷為有探索到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之情況時,就前進到步驟S8。
在上述之實例中,因為在步驟S1進行過輸入如「站 號」之控制參數,所以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從第6圖所示之限制條件資料庫11抽出「站號」≦「總(從屬)站數」,1≦「總(從屬)站數」≦64,if(「網路種別」=MNET)then「站號」=0,「總(從屬)站數」=5,「站號」=7之限制條件,探索可以滿足該等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但是,在該等限制條件中,「站號」≦ 「總(從屬)站數」,「總(從屬)站數」=5,「站號」=7之限制條件會發生不匹配。因此,在此實例中,係判斷為能滿足限制條件之參數值之組合不存在,而前進到步驟S7。
在步驟S7,限制緩和部18使在發生不匹配之限制 條件(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中,第3評估指標最低之一個追加限制條件22成為無效,而緩和全體之限制條件。然後,回到步驟S5,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探索能滿足緩和後之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重複進行以上之步驟S5、S6和S7之處理,至發現能滿足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為止。
在上述之實例中,在發生不匹配之「總(從屬)站數」 =5,「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中,因為如第8圖所示之「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之第3評估指標之值較低,所以在步驟S7中,限制緩和部18使如「站號」=7之追加限制條件22成為無效。然後,回到步驟S5,限制滿足解探索部16探索(取得)能滿足如「站號」≦「總(從屬)站數」,1≦「總(從屬)站數」≦64,if(「網路種別」=MNET)then「站號」=0,「總(從屬)站數」=5之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例如,「總(從屬)站數」=5,「站號」=4)。
在步驟S8,顯示部17顯示在步驟S5中探索到之控 制參數值之組合(限制滿足解)。在步驟S9中,參數設定裝置1判斷是否有自使用者接收到控制參數設定結束。在判斷為未接收到結束之情況時,就回到步驟S1,在判斷為有接收到結束之情況時,就結束第2圖所示之一連貫之動作。
依據上述方式之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時, 在能滿足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不存在之情況時,因應於組合有第1評估指標和第2評估指標之第3評估指標用來緩和限制條件,該第1評估指標表示對其他之控制參數產生影響之程度,該第2評估指標表示與控制參數之特性對應之權重。亦即,在輸入控制參數值時於不能滿足限制條件之情況,對於影響其他控制參數較大之控制參數,或通常其值不會變更之控制參數,或其值不得改變之重要之控制參數,以儘可能不變更其值之設定之方式來緩和限制條件,所以可以自動地求得適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另外,依據上述方式之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 1,係顯示上述之適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因此,使用經驗較淺之使用者可以知道控制參數要設定在什麼值。
<實施形態2>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限制緩和部18使用以下所說明之第4評估指標代替上述第2評估指標,使用組合有該第4評估指標和上述第1評估指標之第5評估指標代替上述第3評估指標。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中,對與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構成元件相同或類似之部分附加相同之元件符號,並以與實施形態1不同之部分作為重點進行說明。
以下,以第9圖和第10圖所示之FA控制器之記憶器(memory)範圍之分配用參數為例進行說明。另外,第9圖顯示輸入記憶器分配用參數前之狀態,第10圖顯示輸入該記憶器分配用參數後之狀態。
在FA控制器之記憶器分配中,以16位元(bit)作為1 點之裝置單位,並按每一個單元指定所分配之可使用之記憶器之點數,其開頭位置,和其最終位置(以開頭位置作為基準離開既定點數之位置)。這時各個單元必需設定成為不使用相同之記憶器區域。
在第11圖所示之實例中,此種限制條件被儲存在限 制條件資料庫11作為前提限制條件21。另外,由使用者依序進行相對於「總站數」之「2」之設定、相對於1號機之「點數」之「32」之設定、相對於2號機之「最終」之「16」之設定,藉此產生追加限制條件22,將該追加限制條件22儲存在限制條件資料庫11。
在此種情況使步驟S1至S9重複進行數次時,則自 動補足控制參數。在第10圖中顯示其結果之一實例,在「總站數」輸入(設定)「2」,在1號機之「點數」、「開頭」和「最終」分別輸入(設定)「32」、「0」和「31」,在2號機之「點數」、「開頭」和「最終」分別輸入(設定)「16」、「32」和「47」。
在此處以當由使用者依序進行對於「總站數」之「2」 之設定,對於1號機之「點數」之「32」之設定之後,輸入部12接收到對於2號機之「最終」之「16」之輸入之情況為例進行說明。另外,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之動作與實施形態1之動作(第2圖),因為只有步驟S3不同,所以以下只說明步驟S3之動作。
本實施形態之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係在步 驟S3中,對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經由執行下式(3)所示之 程式,來設定會依照追加限制條件22之產生順序而變小之第4評估指標藉以代替第2評估指標。
[數3] Vp1 =n for(i=1;i<n;i=i+1) { Vp(i+1) =Vpi -1 } (3) 其中, Pn 為第n個輸入之控制參數 Vpn 為對應到Pn 之追加限制條件之第4評估指標之值
在該式(3)中,首先,使根據第1個輸入之控制參數值所產生之追加限制條件22之第4評估指標之值成為n。然後,依照控制參數值之輸入順序,亦即追加限制條件22之產生順序,使第4評估指標之值以如(n-1),(n-2),…之方式一個一個減小,最後使根據第n個輸入之控制參數值所產生之追加限制條件22之第4評估指標之值成為1。另外,在上述之實例中,因為在由使用者依序進行對於「總站數」之「2」之設定、對於1號機之「點數」之「32」之設定之後,進行對於2號機之「最終」之「16」之輸入,所以「總站數」=2、「1號機點數」=32、及「2號機最終」=16之追加限制條件22之第4評估指標值分別成為「3」、「2」及「1」。
依照上述之方式,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對於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中成為與第1評估指標之值具有對應關係之限制條件(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求得第4評估指標之 值。然後,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對於限制條件(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藉由使第1評估指標之值和第4評估指標之值相乘,來求得第5評估指標之值,並將該求得之第5評估指標之值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且使其與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之關係。
第12圖顯示根據第11圖所示之前提限制條件21及 追加限制條件22而利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所求得且被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之第1評估指標之圖。第13圖顯示對於與第1評估指標之值具有對應關係之限制條件(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利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所求得且被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之第5評估指標之圖。在第13圖所示之實例中,例如,使與「1號機點數」=32之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關係之如「2.5」之第1評估指標,和與該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關係之如「2」之第4評估指標相乘,而藉此求得如「5」之第5評估指標。然後,將該求得之如「5」之第5評估指標儲存在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15且使其與如「1號機點數」=32之追加限制條件22具有對應關係。
在之後,進行與實施形態1同樣之動作。簡單而言, 當能夠滿足複數個前提限制條件21及追加限制條件22之控制參數值不存在時,在步驟S7中,限制緩和部18使發生不匹配之限制條件(前提限制條件21和追加限制條件22)中之第5評估指標最低之一個追加限制條件22(「2號機最終」=16)成為無效。結果,如第10圖所示,2號機之「最終」從「16」變更成為「47」。
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使用上述方式之第4 評估指標代替第2評估指標,使用該第4評估指標和上述第1評估指標之組合之第5評估指標,代替上述之第3評估指標。因此,當未存在有能滿足限制條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之情況時,組合顯示對其他控制參數之影響程度之第1評估指標,和依照追加限制條件22之產生順序變小之第4評估指標成為第5評估指標,並依照第5評估指標緩和限制條件。亦即,在輸入控制參數值時於未能滿足限制條件之情況時,由於對於影響其他控制參數較大之控制參數,或從過去就使用之控制參數,以儘量不變更其值之方式緩和限制條件,所以可以自動地求得適當之控制參數值之組合。
<實施形態3>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限制緩和部18使用反映了上述之第3評估指標和第5評估指標之至少一方之第6評估指標。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中,對與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構成元件相同或類似之部分附加相同之元件符號,並以與實施形態1不同之部分作為重點進行說明。
第14圖顯示以本實施形態之輸入部12接收到之控制參數值之一實例之圖。在本實施形態中,輸入部12接受用以選擇上述之第3評估指標和第5評估指標之至少一方之檢查標記(check mark)。然後,例如,當對第14圖所示之參數特性優先之檢查盒(check box)輸入檢查標記時,限制緩和部18使用反映了第3評估指標之第6評估指標來緩和限制條件。另外,例如,當對輸入順序優先之檢查盒輸入檢查標記時,限制緩和部18使用反映了第5評估指標之第6評估指標來緩和限制條件。
在本實施形態中,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對於 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取得實施形態1、2所說明之第3評估指標和第5評估指標。然後,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14藉由對於複數個追加限制條件22分別執行下式(4)所示之程式,而設定藉由取得第3評估指標及第5評估指標中由使用者選擇之至少一個(輸入有檢查標記之至少一個)之積所得到之第6評估指標。
[數4] Vpn =F1 ’*F2 ’ F1 ’=max(a1 *F1 ,1) F2 ’=max(b2 *F2 ,1) (4) 其中,Vpn 為與Pn 之追加限制條件對應之第6評估指標之值F1 為第3評估指標之值a1 在控制參數特性優先之情況時為1,不優先之情況時為0 F2 為第5評估指標之值b2 在輸入順序優先之情況時為1,在不優先之情況時為0 max(x,y)係選擇x和y中之值較大者之函數
在此處F1 、F2 之值大於1。
本實施形態之參數設定裝置1使用以上述方式而反映了使用者所希望之第3評估指標及第5評估指標之至少一方之第6評估指標,來代替第3評估指標或第5評估指標。因此,使用者可以進行依照本身之希望之限制條件之緩和。
另外,本發明在其發明之範圍內,可以自由地組合各個實施形態,或使各個實施形態適當地變化、省略。
1‧‧‧參數設定裝置
11‧‧‧限制條件資料庫
11a‧‧‧前提限制條件檔案
12‧‧‧輸入部
13‧‧‧限制條件產生部
14‧‧‧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
15‧‧‧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資料庫
16‧‧‧限制滿足解探索部
17‧‧‧顯示部
18‧‧‧限制緩和部
19‧‧‧系統控制部

Claims (6)

  1. 一種參數設定裝置,係設定用以控制既定裝置之控制機器之複數個控制參數,具備有:限制條件資料庫,係記憶上述複數個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限制條件產生部,係根據被輸入之控制參數之值,產生該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新定限制條件;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係對於複數個上述新定限制條件分別設定組合有第1評估指標和第2評估指標之第3評估指標,該第1評估指標表示當與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有關之控制參數被變更之情況時,對其他控制參數產生影響之程度,該第2評估指標表示依照特性之權重,該特性包含依照與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有關之上述控制參數所定義之上述控制機器之動作之重要度、上述控制參數之使用頻度和輸入頻度之至少一項;限制滿足解探索部,用來探索能滿足上述複數個新定和既存限制條件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以及限制緩和部,當在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不能探索到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之情況時,依照上述第3評估指標來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在由上述限制緩和部來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之情況時,探索能滿足該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和上述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參數設定裝置,其中,上述限制緩和部藉由使上述第3評估指標為最低之一個 之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成為無效,來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參數設定裝置,其中,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除了上述第3評估指標之設定外,對於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分別取得組合有上述第1評估指標和依照上述新定限制條件之產生順序而變小之第4評估指標之第5評估指標,且設定反映了上述第3評估指標和第5評估指標中由使用者選擇之至少一個之第6評估指標;而上述限制緩和部係使用上述第6評估指標代替上述第3評估指標。
  4. 一種參數設定裝置,係設定用以控制既定裝置之控制機器之複數個控制參數,具備有:限制條件資料庫,係記憶上述複數個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限制條件產生部,係根據被輸入之控制參數之值,產生該控制參數所應滿足之新定限制條件;限制條件評估指標設定部,係對於複數個上述新定限制條件分別設定組合有第1評估指標和第4評估指標之第5評估指標,該第1評估指標表示當與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有關之上述控制參數被變更之情況時,對其他控制參數產生影響之程度,該第4評估指標會依照產生上述新定限制條件之順序而變小;限制滿足解探索部,係探索能滿足上述複數個新定和既存限制條件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以及限制緩和部,係當在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不能探索到上 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之情況時,依照上述第5評估指標來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在由上述限制緩和部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之情況時,探索能滿足該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和上述複數個既存限制條件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參數設定裝置,其中,上述限制緩和部藉由使上述第5評估指標為最低之一個之上述新定限制條件成為無效,來緩和上述複數個新定限制條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參數設定裝置,復具備:顯示部,係顯示由上述限制滿足解探索部所探索到之上述控制參數之值之組合。
TW102109434A 2012-04-02 2013-03-18 參數設定裝置 TWI479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3512 2012-04-02
PCT/JP2012/082637 WO2013150686A1 (ja) 2012-04-02 2012-12-17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6477A TW201346477A (zh) 2013-11-16
TWI479288B true TWI479288B (zh) 2015-04-01

Family

ID=4930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9434A TWI479288B (zh) 2012-04-02 2013-03-18 參數設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96694B2 (zh)
JP (1) JP5744321B2 (zh)
KR (1) KR101571994B1 (zh)
CN (1) CN104204969B (zh)
DE (1) DE112012006178B4 (zh)
TW (1) TWI479288B (zh)
WO (1) WO2013150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6183B2 (en) 2013-03-15 2016-04-26 Wi-Lan Labs, Inc. Uplink interference resolu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25483B2 (en) 2013-03-15 2016-04-26 Wi-Lan Labs, Inc. Flexible MIMO resource allocation through cross-correlation nulling and frequency domain segmented receiver processing
US10069546B2 (en) * 2015-02-13 2018-09-0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Enhanced pre-ordered pre-weighted transmission
US9780854B2 (en) 2015-03-30 2017-10-0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ulti-layer wireless streaming with adaptive constellation mapping (ACM)
CN104809660B (zh) * 2015-04-17 2018-05-15 华南理工大学 低压台区线损率分析指标的动态筛选及综合权重设置方法
CN105808927A (zh) * 2016-03-02 2016-07-27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改进序关系法的中压配电线路电压状态综合评价方法
CN107171300B (zh) * 2017-06-22 2019-03-08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的整定参数自动预处理方法
DE112019007433B4 (de) * 2019-06-28 2023-05-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Bearbeitungsbedingung-Sucheinrichtung und Bearbeitungsbedingung-Suchverfahren
KR102531077B1 (ko) * 2019-12-03 2023-05-09 주식회사 히타치하이테크 탐색 장치, 탐색 프로그램 및 플라스마 처리 장치
JP2022054043A (ja) *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の制御パラメーターに関する表示を行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9007A (ja) * 1986-03-19 1987-09-26 Toshiba Corp 制御パラメ−タの同定演算装置
TW200506559A (en) * 2003-07-30 2005-02-16 Steve Tuszynski Manufacturing design and proces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ystem
TW200540674A (en) * 2004-06-03 2005-12-16 Univ Nat Cheng Kung Quality prognostic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W200715083A (en) * 2005-07-07 2007-04-16 Mks Instr Inc Self-correct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use in monitoring dynamic parameters in process environments
TW200721248A (en) * 2005-10-14 2007-06-0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roduct-related feedback for process control
TW200844699A (en) * 2006-12-14 2008-11-16 Gen Electri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crude oi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1968A (ja) 1990-07-24 1992-03-16 Hitachi Ltd 知的計画支援システム
DE19810069B4 (de) 1998-03-09 2007-05-10 Siemens Ag Vorrichtung mit mehreren von einer Bedienperson über eine Steuereinheit einstellbaren Betriebsparametern
JP4057750B2 (ja) 1999-08-26 2008-03-05 株式会社東芝 脱硝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JP2001125624A (ja) 1999-10-26 2001-05-11 Hitachi Ltd 制御装置の保守ツールおよび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US7209793B2 (en) * 2000-07-12 2007-04-24 Aspen Technology, Inc. Automated closed loop step testing of process units
US7376472B2 (en) * 2002-09-11 2008-05-20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Integra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within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JP2006202226A (ja) 2005-01-24 2006-08-03 Hitachi Ltd プラント運転支援方法、プラント運転支援装置及びプラント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WO2008112823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Power & Water Solutions, Inc. Us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power plan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8396582B2 (en) * 2008-03-08 2013-03-12 Tokyo Electr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learning and self-improving 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ool
JP2011223292A (ja) * 2010-04-09 2011-11-04 Sony Corp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44112B2 (ja) 2010-04-30 2014-03-19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ラント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リロケート方法
JP5027911B2 (ja) 2010-10-06 2012-09-19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
JP2012221450A (ja) 2011-04-14 2012-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9007A (ja) * 1986-03-19 1987-09-26 Toshiba Corp 制御パラメ−タの同定演算装置
TW200506559A (en) * 2003-07-30 2005-02-16 Steve Tuszynski Manufacturing design and proces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ystem
TW200540674A (en) * 2004-06-03 2005-12-16 Univ Nat Cheng Kung Quality prognostic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W200715083A (en) * 2005-07-07 2007-04-16 Mks Instr Inc Self-correct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use in monitoring dynamic parameters in process environments
TW200721248A (en) * 2005-10-14 2007-06-0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roduct-related feedback for process control
TW200844699A (en) * 2006-12-14 2008-11-16 Gen Electri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crude oi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4321B2 (ja) 2015-07-08
TW201346477A (zh) 2013-11-16
CN104204969A (zh) 2014-12-10
KR20140130544A (ko) 2014-11-10
CN104204969B (zh) 2016-10-05
WO2013150686A1 (ja) 2013-10-10
KR101571994B1 (ko) 2015-11-25
DE112012006178T5 (de) 2014-12-31
DE112012006178B4 (de) 2019-04-25
JPWO2013150686A1 (ja) 2015-12-17
US9696694B2 (en) 2017-07-04
US20150081048A1 (en)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9288B (zh) 參數設定裝置
US9600149B2 (en) Display processing system,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6719748B2 (ja) 探索システム、探索方法および物性データベース管理装置
CN10969750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Yüksel et al. Stochastic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EP132615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tool path
WO2015194182A1 (ja) サービスチェーン管理装置、サービスチェーン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ビスチェーン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7299439B1 (en) Assignment of I/O objects with multiple I/O standards to virtual I/O banks using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JP2020060922A (ja) ハイパーパラメータチューニング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325741A1 (en) Dynamic memoryless demand-supply pegging
Versari et al. Efficient 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biological systems with multiple variable volumes
CN105814498A (zh) 利用车载用户接口预测用户的接口控制动作
CN102158388A (zh) 极值路由确定引擎和方法
JP6173644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Dorsman et al. Marginal queue length approximations for a two-layered network with correlated queues
JP53165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782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17159523A1 (ja) 推論システム、推論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RU2000123354A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ботки решений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US2022035031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earch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2813954A1 (en) Information search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search method
US1107427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treaming calculations
WO2018025288A1 (ja) 推論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推論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14081775A (ja) 携帯機器、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画面処理方法
JP5521319B2 (ja) 情報分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