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8533B -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first relay server - Google Patents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first relay serv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8533B
TWI478533B TW099115474A TW99115474A TWI478533B TW I478533 B TWI478533 B TW I478533B TW 099115474 A TW099115474 A TW 099115474A TW 99115474 A TW99115474 A TW 99115474A TW I478533 B TWI478533 B TW I4785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information
relay server
lan
re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5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9024A (en
Inventor
Yoshifumi Tan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191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416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0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228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29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8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85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38System on Chip

Description

中繼通訊系統及第1中繼伺服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使得被連接在LAN(Local Area Network)上的客戶端終端彼此能夠跨越WAN(Wide Area Network)來進行通訊用的中繼通訊系統。
藉由利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客戶端終端就可跨越WAN而和位在遠端的客戶端終端進行通訊。可是,VPN要架設出有擴充性及富彈性的網路,是有困難的。
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中繼通訊系統,係和VPN同樣地,架設出類似直接連接至遠端LAN的網路。該中繼通訊系統,係可動態變更LAN彼此的群組關係等,是比一般的VPN,具有較佳的擴充性及彈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9991號公報
專利文獻1的中繼通訊系統中,各中繼伺服器是共用著已被連接在各LAN上的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藉此而使客戶端終端間的通訊,成為可能。具體而言,藉由在網路全體中共用著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和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的對應關連資訊,中繼伺服器就可將客戶端終端間的通訊封包,進行中繼。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架構出客戶端終端是透過WAN來進行通訊的通訊系統,並且提供一種彈性和擴充性較佳的通訊手法。
本發明之一觀點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路由群組資訊共用部、路由控制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啓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啓動‧登錄資訊。路由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路由裝置及第2路由裝置之間,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該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第1特定資訊、第2特定資訊;該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1路由裝置的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該第1路由裝置係執行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該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2路由裝置的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該第2路由裝置係執行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根據該當路由群組資訊中所含之第1特定資訊與第2特定資訊而特定出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在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路由會談而在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第1通訊封包,則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路由群組資訊,而決定可將第1通訊封包繞送至第2之LAN,利用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第1通訊封包。
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複數中繼伺服器是透過廣域網路而彼此連接;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將各中繼伺服器側的LAN之網路位址、和執行各中繼伺服器側的LAN之路由控制的路由裝置加以特定用的資訊,較為理想。
第1路由裝置,係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是可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而和第2中繼伺服器通訊的客戶端終端,較為理想。
第2路由裝置,係為第2中繼伺服器,較為理想。
第1中繼伺服器和第2中繼伺服器是同一裝置;第1路由裝置,係為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第1客戶端終端;第2路由裝置,係為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第2客戶端終端,較為理想。
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登錄(regist)有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通訊終端之位址的許可終端資訊;第1路由裝置,係當第1通訊封包的送訊來源位址是有被登錄在許可終端資訊中時,就許可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較為理想。
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登錄有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通訊終端之位址的許可終端資訊;第1路由裝置,係當第1通訊封包的送訊目的地位址是有被登錄在許可終端資訊中時,就許可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較為理想。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第1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取得部、要求部、路由設定資訊控制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啓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啓動‧登錄資訊。取得部,係取得第1特定資訊,該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1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要求部,係向第2中繼伺服器,要求第2特定資訊之送訊,該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2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路由設定資訊作成部,係基於第1特定資訊及第2特定資訊,而作成路由設定資訊,該路由設定資訊係含有:將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和第1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和將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和第2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係具備:回應部,係因應要求部之要求而取得第2特定資訊並發送至第1中繼伺服器。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係具備:共用部、路由控制部。共用部,共用著路由設定資訊。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基於路由設定資訊來特定出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在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路由會談而在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通訊封包,則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路由設定資訊而決定可將通訊封包繞送至第2之LAN,利用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通訊封包。
第1中繼伺服器係還具備:清單作成部,係檢索可進行路由控制的LAN,並作成LAN的清單;和選擇部,係使用清單而選擇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和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較為理想。
第1路由裝置,係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是可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而和第2中繼伺服器通訊的客戶端終端;客戶端終端,係與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路由設定資訊。
第2路由裝置,係為第2中繼伺服器,較為理想。
本發明之另一期他觀點所述之第1中繼伺服器,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所被使用的第1中繼伺服器,該第1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路由群組資訊共用部、路由控制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啓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啓動‧登錄資訊。路由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路由裝置及第2路由裝置之間,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該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第1特定資訊、第2特定資訊;該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1路由裝置的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該第1路由裝置係執行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該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2路由裝置的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該第2路由裝置係執行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根據該當路由群組資訊中所含之第1特定資訊與第2特定資訊而特定出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在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路由會談而在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第1通訊封包,則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路由群組資訊,而決定可將第1通訊封包繞送至第2之LAN,利用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第1通訊封包。
本發明之另一其他觀點所述之第1中繼伺服器,係被使用於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中,該第1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取得部、要求部、路由設定資訊作成部、共用部、路由控制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啓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啓動‧登錄資訊。取得部,係取得第1特定資訊,該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1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要求部,係向第2中繼伺服器,要求第2特定資訊之送訊,該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2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路由設定資訊作成部,係基於第1特定資訊及第2特定資訊,而作成路由設定資訊,該路由設定資訊係含有:將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和第1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和將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和第2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共用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路由設定資訊。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基於路由設定資訊來特定出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在第1路由裝置與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路由會談而在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第1之LAN與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通訊封包,則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路由設定資訊而決定可將通訊封包繞送至第2之LAN,利用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通訊封包。
本發明之一觀點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係基於路由群組資訊而在路由裝置間建立路由會談,該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LAN的網路位址、和關於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或中繼伺服器的資訊。路由裝置,係利用路由會談而執行,從已被連接在LAN上的通訊終端所發送來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由於可使用路由群組資訊,而使客戶端終端或中繼伺服器成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因此可有彈性地執行路由控制。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中,路由裝置是基於路由設定資訊來建立路由會談,並利用路由會談而執行,從已被連接在LAN上的通訊終端所發送來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路徑資訊係藉由,將對應於LAN之路由的路由裝置加以特定,並將LAN的網路位址和路由裝置建立關連對應而作成。
藉此就可簡化,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啓用時所必須的路由設定資訊之作成。在中繼通訊系統的構成有變化之際等,路徑資訊的更新會變得較為容易,因此利用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功能之管理,變得容易。又,中繼通訊系統,係可檢索出可繞送之LAN,基於檢索結果來指定路由對象的LAN,因此可更加簡化路由設定資訊之作成。
<1.中繼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係中繼通訊系統之全體構成的概略圖。中繼通訊系統,係由LAN1、2、3,和WAN(Wide Area Network)100所構成。WAN100係為網際網路等之廣域網路。
在LAN1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11、12、中繼伺服器13。在LAN2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21、中繼伺服器22。在LAN3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31、32、中繼伺服器33。在WAN100上係連接有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伺服器101。
LAN1~3上所被分別連接的客戶端終端,係為個人電腦。中繼伺服器13、22、33係中繼著,被連接在兩個不同LAN的客戶端終端彼此間的通訊。SIP伺服器101,係中繼著各中繼伺服器間的通訊。於本實施形態中,各中繼伺服器,係在與他台中繼伺服器通訊時是利用SIP,但亦可利用SIP以外的協定。
<2.中繼伺服器之構成>
圖2係中繼伺服器13之構成的區塊圖。中繼伺服器13,係由介面部131、控制部132、資料庫儲存部133所構成。中繼伺服器22、33之構成,係和中繼伺服器13相同。
介面部131,係利用私人IP(Internet Protocol)位址,來和客戶端終端11、12進行通訊。介面部131,係利用全球IP位址,來和SIP伺服器101進行通訊。
控制部132,係管理著被儲存在資料庫儲存部133中的各種資料庫。資料庫儲存部133,係由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34、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35、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36、路由群組資訊儲存部137所構成。又,控制部132,係具有和後述客戶端終端11之控制部112相同的構成。
<3.客戶端終端之構成>
圖3係客戶端終端11之構成的圖示。客戶端終端11,係具備:介面部111、控制部112、操作部113、顯示器(display monitor)114、資料庫儲存部115。此外,客戶端終端12、21、31、32之構成,係和客戶端終端11相同。
介面部111,係利用私人IP位址,來和中繼伺服器13進行通訊。
控制部112,係具備:LAN驅動程式191、LAN側IP封包處理部192、WAN側IP封包處理部193、路由控制部194、路由會談處理部195、路由會談部196。
LAN驅動程式191,係用來控制介面部111的驅動程式軟體。LAN側IP封包處理部192,係將從客戶端終端12等所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加以處理,輸出至路由控制部194。路由控制部194,係基於資料庫儲存部115中所儲存之資訊,來決定通訊封包的繞送目標。路由會談處理部195,係基於已被儲存在資料庫儲存部115中的資訊,來決定應中繼通訊封包的路由會談,並輸出至路由會談X部196。路由會談X,係與特定之中繼伺服器或客戶端終端所建立的媒體會談。路由會談X部196,係將通訊封包,輸出至WAN側IP封包處理部193。WAN側IP封包處理部193,係透過路由會談X而進行通訊封包的收送訊。
操作部113,係為鍵盤及滑鼠等,用來受理對客戶端終端31之指示。顯示器114,係為液晶顯示器等。
資料庫儲存部115,係由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17、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18、路由群組資訊儲存部119所構成。
以下,關於圖1所示的中繼通訊系統的處理流程,依照中繼群組之建構、路由處理之順序,加以說明。
<4.中繼群組之建構>
圖4係圖示了,將參加至中繼群組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加以登錄的處理流程。中繼伺服器13、22、33的各管理者,係決定要在LAN1、2、3彼此間,架構出中繼通訊系統的群組。
<4.1.中繼伺服器和客戶端終端的登錄>
首先,中繼伺服器13的管理者係將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及全球IP位址,登錄至SIP伺服器101(步驟S1)。同樣地,中繼伺服器22、33的各管理者,係將中繼伺服器22、33的識別資訊及全球IP位址,分別登錄至SIP伺服器101(步驟S2、S3)。
SIP伺服器101,係將各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與全球IP位址,建立對應關連而管理。藉此,SIP伺服器101就可使用各中繼伺服器的全球IP位址,來中繼著中繼伺服器間之通訊。
接著,各客戶端終端的帳戶會被作成(步驟S4~S8)。具體而言,中繼伺服器13的管理者,係對於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4),對於客戶端終端1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5)。中繼伺服器13,係作成用來表示中繼伺服器13之詳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51-1、和用來表示客戶端終端11、12之詳細的客戶端終端資訊61。中繼伺服器資訊51-1及客戶端終端資訊61,係分別被儲存在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35及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36中。
同樣地,中繼伺服器22的管理者,係對客戶端終端21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6)。中繼伺服器22,係作成用來表示中繼伺服器22之詳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51-2、和用來表示客戶端終端21之詳細的客戶端終端資訊71。
中繼伺服器33的管理者,係對於客戶端終端31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7),對於客戶端終端3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8)。中繼伺服器33,係作成用來表示中繼伺服器33之詳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51-3、和用來表示客戶端終端31、32之詳細的客戶端終端資訊81。
<4.2.客戶端終端之登入處理>
客戶端終端的使用者的帳戶被作成後,各客戶端終端就會登入至中繼伺服器(步驟S9~S15)。此外,各客戶端終端進行登入的順序,係亦可不是以下所說明的順序。
首先說明,客戶端終端11、12的登入(步驟S9~S11)。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輸入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及密碼,登入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9)。隨應於客戶端終端11的登入,中繼伺服器資訊51-1及客戶端終端資訊61就會被更新。客戶端終端11,係接收中繼伺服器資訊51-1,作為對中繼伺服器13之登入的回應。
圖5係圖示了,在步驟S9所示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13所保持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51-1,係由關於中繼伺服器13的上位資訊511-1、和關於客戶端終端11、12的下位資訊512-1所構成。
在上位資訊511-1中,「id」及「name」係表示中繼伺服器資訊13的識別資訊及名稱。在「id」中係設定有,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relay-server-1@abc.net」。在啓動資訊513-1中係設定有,表示中繼伺服器13是啓動中之事實的「active」。
在下位資訊512-1中係被作成有,分別對應於客戶端終端11、12的二個node標籤。在各node標籤中,「div」、「id」、及「name」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設置部門名、識別資訊、及名稱。這些資訊,係在客戶端終端資訊61的作成時就被設定。「grou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所參加的中繼群組。站台資訊514-1,係表示客戶端終端之登入目標的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
下位資訊512-1的各node標籤的「group」,係由於在此時點上中繼群組尚未被架構,因此是空欄。下位資訊512-1的上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11,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client-11@relay-server-1.abc.net」。在站台資訊514-1中係伴隨客戶端終端11的登入,而被設定有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
下位資訊512-1的下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12,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12的識別資訊「client-12@relay-server-1.abc.net」。站台資訊514-1,係由於客戶端終端12尚未登入,因此是空欄。
在客戶端終端資訊61中係被作成有,分別對應於客戶端終端11、12的二個node標籤。在客戶端終端資訊61的各node標籤中,「div」、「id」、「name」、及「pass」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設置部門名、識別資訊、名稱、及密碼。這些資訊,係在客戶端終端資訊61的作成時就被設定。「grou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所參加的中繼群組。位址資訊611、有效期限資訊612、及連接埠資訊613,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IP位址、註冊有效期限、及連接埠號,在各客戶端終端登入之際會被設定。
在客戶端終端資訊61中,各node標籤的的「group」,係由於中繼群組尚未被架構,因此是空欄。客戶端終端資訊61的上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11,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藉由客戶端終端11做了登入(步驟S9),在位址資訊611、有效期限資訊612、及連接埠資訊613中,就被分別設定「192.168.1.11」、「1213」、及「5070」。
客戶端終端資訊61的下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12,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12的識別資訊。在步驟S9的時點上由於客戶端終端12尚未登入至中繼伺服器13,因此位址資訊611係為空欄。又,在有效期限資訊612及連接埠資訊613中,係設定了「0」。
在客戶端終端11的登入(步驟S9)後,客戶端終端12的使用者,係輸入客戶端終端12的識別資訊及密碼,登入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0)。
中繼伺服器13,係隨著客戶端終端12的登入,而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1-1及客戶端終端資訊61,分別更新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2-1及客戶端終端資訊62。客戶端終端12,係接收中繼伺服器資訊52-1,作為對中繼伺服器13之登入的回應。
圖6係圖示了,在步驟S10所示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13所保持的資訊。隨著客戶端終端12的登入所作的更新地點,係標示了底線。
藉由客戶端終端12的登入,下位資訊522-1之下側的node標籤的站台資訊524-1中,係被設定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客戶端終端資訊62之下側的node標籤中,係在位址資訊621、有效期限資訊622、及站台資訊623中,分別被設定「192.168.2.22」、「1213」、及「5070」。
客戶端終端12的登入之後,中繼伺服器13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2-1,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1(步驟S11)。藉此,客戶端終端11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51-1,就被更新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2-1。
接著說明,客戶端終端21的登入(步驟S12)。客戶端終端21的使用者,係輸入客戶端終端21的識別資訊及密碼,登入至中繼伺服器22(步驟S12)。中繼伺服器22,係隨著客戶端終端21的登入,而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1-2及客戶端終端資訊71予以更新。客戶端終端21,係接收中繼伺服器資訊51-2,作為對中繼伺服器22之登入的回應。
圖7係圖示了,步驟S12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22所保持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51-2,係由上位資訊511-2、下位資訊512-2所構成。在上位資訊511-2的「id」中係登錄有,中繼伺服器22的識別資訊「relay-server-2@abc.net」。在啓動資訊513-2中係設定有,表示中繼伺服器22是啓動中之事實的「active」。
下位資訊512-2及客戶端終端資訊71的各node標籤的的「group」,係由於中繼群組尚未被架構,因此是空欄。
在下位資訊512-2的node標籤中係登錄有,關於客戶端終端21的資訊。在「id」中係登錄有,客戶端終端21的識別資訊「client-21@relay-server-2.abc.net」。隨著客戶端終端21的登入,在站台資訊514-2中係被設定中繼伺服器22的識別資訊。
在客戶端終端資訊71中,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21,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21的識別資訊。隨著客戶端終端21的登入,在位址資訊711、有效期限資訊712、及連接埠資訊713中,分別會被登錄「172.16.1.21」、「1213」、及「5070」。
接著說明,客戶端終端31、32的登入處理(步驟S13~S15)。客戶端終端31的使用者,係輸入客戶端終端31的識別資訊及密碼,登入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13)。隨應於客戶端終端31的登入,中繼伺服器資訊51-3及客戶端終端資訊81就會被更新。客戶端終端31,係接收中繼伺服器資訊51-3作為步驟S13的回應,並儲存至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318。
圖8係圖示了,步驟S13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33所保持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51-3,係由上位資訊511-3、下位資訊512-3所構成。在上位資訊511-3中,作為「id」係登錄有,中繼伺服器33的識別資訊「relay-Server-3@abc.net」。在啓動資訊513-3中係設定有,表示中繼伺服器33是啓動中之事實的「active」。
下位資訊512-3及客戶端終端資訊81的各node標籤的的「group」,係由於中繼群組尚未被架構,因此是空欄。
下位資訊512-3的上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31,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1的識別資訊「client-31@relay-server-3.abc.net」。站台資訊514-3,係因為客戶端終端31的登入,而被設定有中繼伺服器33的識別資訊。
下位資訊512-3的下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32,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client-32@relay-server-3.abc.net」。站台資訊514-3,係由於客戶端終端32尚未登入,因此是空欄。
客戶端終端資訊81的上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31,在「id」中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1的識別資訊。隨著客戶端終端31的登入,在位址資訊811、有效期限資訊812、及連接埠資訊813中,分別設定了「200.1.2.31」、「1213」、及「5070」。
客戶端終端資訊81的下側之node標籤,係對應於客戶端終端32,作為「id」係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由於客戶端終端32尚未登入,因此位址資訊811係為空欄。又,在有效期限資訊812、及連接埠資訊813中,係設定了「0」。
在客戶端終端31的登入(步驟S13)後,客戶端終端32的使用者,係輸入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及密碼,登入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14)。
中繼伺服器33,係隨著客戶端終端32的登入,而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1-3及客戶端終端資訊81,分別更新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2-3及客戶端終端資訊82。客戶端終端32,係接收中繼伺服器資訊52-3而作為步驟S14的回應。
圖9係圖示了,步驟S14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33所保持的資訊。隨著客戶端終端32的登入所作的更新地點,係標示了底線。
下位資訊522-3之下側的node標籤的站台資訊524-3中,係被設定了中繼伺服器33的識別資訊。又,客戶端終端資訊82之下側的node標籤中,係在位址資訊821、有效期限資訊822、及站台資訊823中,分別被設定「200.1.3.132」、「1213」、及「5070」。
客戶端終端32的登入之後,中繼伺服器33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2-3,發送至客戶端終端31(步驟S15)。客戶端終端31,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318中所被儲存的中繼伺服器資訊51-3,更新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2-3。
<4.3.中繼群組資訊之作成>
圖10係中繼群組之建構上所相關之處理流程的圖示。在圖10中,客戶端終端22、33之圖示係被省略。
在步驟S15所示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13的管理者,係輸入中繼伺服器13、22、33的識別資訊,向中繼伺服器13指示要建構中繼群組。中繼伺服器13,係新作成了中繼群組資訊41,並儲存至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34。
圖11係圖示了,被指示了中繼群組之建構後,中繼伺服器13所保持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52-1及客戶端終端資訊62,係和圖6一樣沒有變化。
中繼群組資訊41,係由關於中繼群組的上位資訊411、和關於參加至中繼群組的中繼伺服器的下位資訊412所構成。在上位資訊411中,在「id」中係設定了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group-a@relay-server-1.abc.net」。「lastmod」及「name」係表示中繼群組資訊41的最終更新時刻及中繼群組的名稱。又,在下位資訊412的各site標籤裡係設定了,中繼伺服器13、22、33的識別資訊。
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而向中繼伺服器22,要求建構出中繼伺服器13、22、33所參加的中繼群組(步驟S16、S16.1)。同樣地,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而向中繼伺服器33要求中繼群組之建構(步驟S17,S17.1)。中繼群組的建構要求之際,中繼群組資訊41係被發送至中繼伺服器22、33。
<4.4.中繼伺服器資訊的合成>
接著,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向中繼伺服器22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51-2之送訊(步驟S18、S18.1),向中繼伺服器33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52-3之送訊(步驟S19、S19.1)。中繼伺服器13,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2-1、51-2、52-3加以合成,生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3。客戶端終端資訊62,係被更新成客戶端終端資訊63。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35中係儲存有中繼伺服器資訊52-1、53。
圖12係圖示了,步驟S19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13所保持的資訊。伴隨步驟S18所示之處理而更新之地點,係標示了底線。
於中繼伺服器資訊53中,上位資訊531-1和下位資訊532-1,係對應於圖6所示的上位資訊521-1和下位資訊522-1。同樣地,上位資訊531-2和下位資訊532-2,係對應於圖7所示的上位資訊511-2和下位資訊512-2。上位資訊531-3和下位資訊532-3,係對應於圖9所示的上位資訊521-3和下位資訊522-3。
伴隨著中繼群組的建構,在下位資訊532-1、532-2、532-3之各node標籤的「group」、和客戶端終端資訊63之各node標籤的「group」中,係被設定了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
中繼伺服器13,係參照客戶端終端資訊63,確認客戶端終端11、12是處於登入中。中繼群組資訊41及中繼伺服器資訊53,係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1、12(步驟S20、S21)。
圖13係中繼群組之建構時的步驟S22以後的處理流程的圖示。在圖13中,客戶端終端11、12之圖示係被省略。
中繼伺服器22,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向中繼伺服器13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52-1之送訊(步驟S22、S22.1),向中繼伺服器33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52-3之送訊(步驟S23、S23.1)。中繼伺服器22,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2-1、51-2、52-3加以合成,生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3。客戶端終端資訊71,係被更新成客戶端終端資訊72。中繼伺服器22,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1-2加以繼承而保持。
圖14係圖示了,在步驟S23所示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22所保持的資訊。伴隨步驟S23所示之處理而變更之地點,係標示了底線。在客戶端終端資訊72的「group」中係新設定有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
中繼伺服器22,係參照客戶端終端資訊72,確認客戶端終端21是處於登入中。中繼群組資訊41及中繼伺服器資訊53,係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21(步驟24)。
接著,中繼伺服器3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向中繼伺服器13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52-1之送訊(步驟S25、S25.1),向中繼伺服器22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51-2之送訊(步驟S26、S26.1)。中繼伺服器33,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52-1、51-2、52-3加以合成,生成中繼伺服器資訊53。客戶端終端資訊82,係被更新成客戶端終端資訊83。
圖15係圖示了,在步驟S26所示的處理之後,中繼伺服器33所保持的資訊。伴隨步驟S26之處理而變更之地點,係以底線表示。在客戶端終端資訊83之各node標籤的「group」中係新設定有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
中繼伺服器33,係參照客戶端終端資訊83,確認客戶端終端31、32是處於登入中。中繼群組資訊41及中繼伺服器資訊53,係分別: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31、32(步驟S27、S28)。
藉由至此為止的處理,客戶端終端11、12、21、31、32,和中繼伺服器13、22、33所參加的中繼群組,就會建構出來。參加中繼群組的電腦,係參照中繼群組資訊41及中繼伺服器資訊53,就可確認中繼群組的架構,或是各電腦的動作狀態等。
<5.路由處理之流程(第1實施形態)>
說明圖1所示的中繼通訊系統中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路由處理。
<5.1.LAN的詳細構成>
圖16係LAN1~3的詳細構成的圖示。於圖16中,SIP伺服器101的圖示係被省略。在LAN1~3上係連接有,未作為客戶端終端機能的屬於個人電腦之一般終端。
LAN1係為,LAN10-1和LAN10-2透過通用路由器14所連接而成之構成。在LAN10-1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11、中繼伺服器13、一般終端15。在LAN10-2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12、一般終端16。LAN10-1、10-2的網路位址係為「192.168.1.0/24」、「192.168.2.0/24」(末尾的24係為子網路遮罩)。
在LAN2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21及中繼伺服器22以外,還連接有一般終端23。LAN2的網路位址,係為「192.100.1.0/24」。
LAN3係為,LAN30-1和 LAN30-2是透過通用路由器34所連接,LAN30-1和LAN30-3是透過通用路由器35所連接而成之構成。在LAN30-1上係連接有中繼伺服器33。在LAN30-2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31、一般終端36,在LAN30-3上係連接有客戶端終端32和一般終端37。LAN30-2、30-3的網路位址,係為「200.1.2.0/24」、「200.1.3.0/24」。
<5.2.路由群組資訊之共用>
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路由處理中所使用路由群組資訊91之共用。
參照圖17。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指示第1路由群組之建構。客戶端終端11,係將隨應於使用者的指示而作成的路由群組資訊91,儲存至路由群組資訊儲存部119。客戶端終端11,係將路由群組資訊91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31),以通知第1路由群組之建構。中繼伺服器13,係將所接收到的路由群組資訊91,儲存至路由群組資訊儲存部137。
圖18係路由群組資訊91的圖示。路由群組資訊91,係由:本體資訊911、路由對象資訊912、路由許可資訊913、會談資訊914所構成。
本體資訊911,係為關於路由群組資訊91本身的資訊。「group」係表示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id」、「lastmod」、「name」、及「owner」,係表示路由群組資訊91的識別資訊、最終更新時刻、名稱、及作成者。
路由對象資訊912,係關於路由對象之網路的資訊,係由網路資訊912-1~912-3所構成。於各網路資訊中,「addr」係表示路由對象之網路的網路位址。「router」係表示,將來自「addr」中所被設定之網路的IP封包進行繞送的客戶端終端。
在網路資訊912-1中,作為「addr」是設定了LAN10-2的網路位址,作為「router」是設定了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在網路資訊912-2中,作為「addr」是設定了LAN2的網路位址,作為「router」是設定了客戶端終端21的識別資訊。在網路資訊912-3中,作為「addr」是設定了LAN30-2的網路位址,作為「router」是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1的識別資訊。亦即,客戶端終端11、21、31是被設定成,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
路由許可資訊913,係表示可利用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是由許可終端資訊913-1~913-3所構成。此處,所謂「通訊終端」係指LAN1~3上所被分別連接的所有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及一般終端。例如,在LAN1中,客戶端終端11、12、和中繼伺服器13、一般終端15、16,係該當於通訊終端。如此,即使是未構成中繼通訊系統的一般終端,也能利用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功能。
於各許可終端資訊中,「name」及「addr」係表示可利用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的名稱及IP位址。許可終端資訊913-1,係對應於一般終端16,作為「addr」係設定了「192.168.2.150」。許可終端資訊913-2,係對應於一般終端23,作為「addr」係設定了「192.100.1.150」。在許可終端資訊913-3中,作為「addr」係設定了,表示被連接在LAN30-2上的所有通訊終端都可利用路由功能之事實的「200.1.2.*」。此外,在許可終端資訊913-1~913-2中雖然設定了一般終端的識別資訊,但亦可設定客戶端終端及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
會談資訊914,係由通訊封包的繞送中所使用之路由會談所相關的端點資訊914-1~914-3所構成。各端點資訊的「start」及「end」,係表示路由會談的起點及終點。
由於端點資訊914-1~914-3已被作成,故在第1路由群組中,就建立了三個路由會談。端點資訊914-1,係對應於第1路由會談,在「start」、「end」中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11、21的識別資訊。端點資訊914-2,係對應於第2路由會談,在「start」、「end」中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11、31的識別資訊。端點資訊914-3,係對應於第3路由會談,在「start」、「end」中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21、31的識別資訊。
再次參照圖17。中繼伺服器13,係向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的客戶端終端21、31,通知第1路由群組之建構。具體而言,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22,將路由群組資訊91發送至客戶端終端21(步驟S32、S32.1、及S32.1.1)。同樣地,路由群組資訊91,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33,而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31(步驟S33、S33.1、及S33.1.1)。藉此,中繼伺服器13、22、33,和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的客戶端終端11、21、31,就會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91。
<5.3.路由會談之建立>
接著,第1~第3路由會談會被建立。客戶端終端11,係參照端點資訊914-1、914-2,確認自終端是被設定成第1、第2路由會談的起點。
客戶端終端11,係為了在客戶端終端11、21之間建立第1路由會談,而將第1路由會談之建立要求,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34)。客戶端終端11,係隨應於來自中繼伺服器13的回應,而將ACK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35)。中繼伺服器33,係隨應於ACK,而在客戶端終端11和中繼伺服器13之間,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36)。
在步驟S36之後,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而將第1路由會談之建立要求,發送至中繼伺服器22(步驟S37、S37.1)。中繼伺服器13,係隨應於來自中繼伺服器22的回應,而將ACK透過SIP伺服器101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22(步驟S38、S38.1)。中繼伺服器13,係隨應於ACK,而在中繼伺服器13、22之間,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39)。
在步驟S39之後,在客戶端終端21和中繼伺服器22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40、S41、及S42)。這些處理,係和步驟S34~S36相同。
藉由步驟S36、S39、及S42所建立的三個媒體會談,就構成了第1路由會談。
參照圖19。與第1路由會談之建立同樣地,在客戶端終端11、31之間,會建立第2路由會談。在客戶端終端11和中繼伺服器1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43、S44、及S45)。在中繼伺服器13、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46、S46.1、S47、S47.1、及S48)。在客戶端終端31和中繼伺服器33之間就建立了媒體會談(步驟S49、S50、及S51)。藉由步驟S45、S48、及S51所建立的三個媒體會談,就構成了第2路由會談。
客戶端終端21,係參照端點資訊914-3,確認自終端是被設定成第3路由會談的起點。然後,在客戶端終端21、31之間,會建立第3路由會談。
參照圖20。在客戶端終端21和中繼伺服器22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52、S53、及S54)。在中繼伺服器22、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55、S55.1、S56、S56.1、及S57)。在客戶端終端31和中繼伺服器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58、S59、及S60)。藉由步驟S54、S57、及S60所建立的三個媒體會談,就構成了第3路由會談。
<5.4.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
已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913-1~913-3中的通訊終端彼此,係可透過第1~第3路由會談,直接進行指定了IP位址的通訊。
參照圖21。一般終端16,係送出以一般終端23為目的地的第1通訊封包(步驟S61)。客戶端終端11,係在接收到第1通訊封包時,參照路由群組資訊91,判定是否可將第1通訊封包予以繞送。
首先,客戶端終端11,係基於路由對象資訊912,來判定是否可將第1通訊封包予以繞送。第1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一般終端23)的IP位址「192.100.1.150」,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網路資訊912-2中的LAN2的網路位址。送訊來源(一般終端16)的IP位址「192.168.2.150」,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網路資訊912-1中的LAN10-2的網路位址。因此,客戶端終端11係判斷可將第1通訊封包予以繞送。
接著,客戶端終端11,係參照路由許可資訊913,確認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是否被許可。第1通訊封包的送訊來源(一般終端16)的IP位址是有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913-1,目的地(一般終端23)的IP位址是有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913-2。因此,客戶端終端11係判斷,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是被許可。此外,繞送可否的判斷,亦可基於第1通訊封包之送訊來源的IP位址及目的地的IP位址之任一者來進行。
客戶端終端11,係由於在網路資訊912-2和端點資訊914-1中設定有客戶端終端21的識別資訊,因此決定在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時使用第1路由會談。然後,第1通訊封包,係利用第1路由會談而被送出(步驟S62、S62.1、及S62.1.1)。客戶端終端21,係將透過第1路由會談所接收到的第1通訊封包,傳送至一般終端23(步驟S63)。
第1通訊封包,係當利用第1路由會談而被傳送之際,由於是被封裝化,因此一般終端16、23係可不必意識到從客戶端終端11至客戶端終端21為止的網路路徑,就能通訊。亦即,一般終端16、23,係可利用私人IP位址,透過WAN100而彼此通訊。
接著,一般終端16係送出,以一般終端36為目的地的第2通訊封包(步驟S64)。由於第2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12-3,送訊來源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12-1,因此客戶端終端11係判斷可將第2通訊封包予以繞送。又,第2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一般終端36)的IP位址「200.1.2.150」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913-3中的「200.1.2.* 」,送訊來源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13-1。因此,客戶端終端11係判斷第2通訊封包的繞送是被許可,將第2通訊封包利用第2路由會談而予以送出(步驟S65、S65.1、及S65.1.1)。客戶端終端21,係將第2通訊封包,傳送至一般終端36(步驟S66)。
接著,一般終端23係送出,以一般終端36為目的地的第3通訊封包(步驟S67)。由於第3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12-3,送訊來源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12-2。又,第3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13-3,送訊來源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13-2。因此,客戶端終端21係判定可將所收到的第3通訊封包予以繞送,利用第3路由會談而予以送出(步驟S68、S68.1、及S68.1.1)。客戶端終端31,係將第3通訊封包,發送至一般終端36(步驟S69)。
如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路由功能,係藉由在可彼此通訊的客戶端終端間共用路由群組資訊,而被啓用。然後,使用為了繞送而建立的第1~第3路由會談,藉由中繼通訊系統的機能,來進行IP封包的路由控制。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被啓用的路由,係為應用程式層中所執行的路由,和通常的IP路由不同。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除了「客戶端終端」及「一般終端」的名詞以外,還會使用「通訊終端」之名詞。「客戶端終端」係可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終端,「一般終端」係不可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終端;相對於此,「通訊終端」係表示包含「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一般終端」的所有終端。這是因為,並非限定於中繼伺服器、和已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而是被連接在LAN1~3上、有被登錄在許可終端資訊中的「通訊終端」,係可利用上記路由會談而可進行繞送的緣故。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中繼通訊系統,係可利用路由群組資訊91,而使客戶端終端成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因此,可有彈性地執行使用了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控制。
又,藉由將可利用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登錄至路由許可資訊913,就可限制進行繞送的通訊封包。因此,可利用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的管理,係變得容易。
<6.路由控制之流程(第2實施形態)>
說明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路由控制。在本實施形態中,LAN1~3的構成,係和圖16所示的構成相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中繼伺服器13是成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這點,還有會進行路由控制之結束控制這點,是和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以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為中心來說明。
中繼伺服器13,係隨應於第2路由群組之建構指示,而作成路由群組資訊92。此外,中繼伺服器13的控制部132,係和客戶端終端11的控制部112相同構成。
圖22係路由群組資訊92的圖示。在路由對象資訊922的網路資訊922-1中,是在「addr」裡設定了LAN10-1的網路位址,在「router」裡設定了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在網路資訊922-2中,是在「addr」裡設定了LAN30-3的網路位址,在「router」裡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
在路由許可資訊923的許可終端資訊923-1中,係設定了一般終端15的IP位址「192.168.1.150」。在許可終端資訊923-2中係設定了,表示被連接在LAN30-3上的所有通訊終端的「200.1.3.*」。會談資訊924的端點資訊924-1,係對應於第4路由會談,在「start」、「end」中係設定有中繼伺服器13、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
以下,參照圖23。路由群組資訊92,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33,而被傳送至客戶端終端32(步驟70、S70.1、及S70.1.1)。藉此,中繼伺服器33、和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的中繼伺服器13及客戶端終端32之間,是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92。
基於路由群組資訊92,在中繼伺服器13和客戶端終端32之間,就會建立第4路由會談。在中繼伺服器13、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71、S71.1、步驟S72、S72.1及S73)。在客戶端終端32和中繼伺服器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74、S75、及S76)。藉由步驟S73、S76所建立的二個媒體會談,就構成了第4路由會談。
接著,一般終端15係送出,以一般終端37為目的地的第4通訊封包(步驟S77)。第4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22-2,送訊來源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22-1。又,第4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23-2,送訊來源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23-1。因此,中繼伺服器13係判定可將所收到的第4通訊封包予以繞送,利用第4路由會談而傳送至客戶端終端32(步驟S78、S78.1)。客戶端終端32,係將第4通訊封包,傳送至一般終端37(步驟S79)。
參照圖24,說明路由結束的流程。客戶端終端32,係回應於基於路由群組資訊92的路由之結束指示,而將路由群組資訊92予以刪除。結束指示,係透過中繼伺服器33和SIP伺服器101而被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80、S80.1、及S80.1.1)。中繼伺服器13,係基於結束指示,而刪除路由群組資訊92。
客戶端終端32,係當接收到結束指示之回應時,將第4路由會談的切斷要求,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81)。基於切斷要求,在第4路由會談當中,客戶端終端32與中繼伺服器33之間的媒體會談就被切斷。中繼伺服器33,係將第4路由會談的切斷要求,透過SIP伺服器101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82、S82.1)。基於切斷要求,在第4路由會談當中,中繼伺服器13、33之間的媒體會談就被切斷。藉此,基於路由群組資訊92的路由處理就結束。
伴隨路由處理的結束,一般終端15、37間的通訊就變成不可能。即使一般終端15送出第4通訊封包(步驟S83),由於中繼伺服器13係沒有保持路由群組資訊92,所以無法辨識所收到的第4通訊封包的目的地。因此,中繼伺服器13,係對一般終端15通知無法到達目的地。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可使中繼伺服器13成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又,由於可隨應於結束指示,切斷第4路由會談,因此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的管理變得更為容易。
<7.路由處理之流程(第3實施形態)>
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路由處理。LAN1~3的構成,係和圖16所示的構成相同。在本實施形態中,伴隨著路由群組資訊的變更,路由會談的構成也會變更。以下,以與上記第1、第2實施形態不同點為中心來說明。
首先,客戶端終端31,係隨應著使用者的指示,將路由群組資訊91更新成路由群組資訊93。
圖25係路由群組資訊93的圖示。與路由群組資訊92不同的變更地點,係標示底線。在本體資訊931及「lastmod」所被設定的標籤中,最終更新時刻係被變更。
於路由對象資訊932中,網路資訊912-1、912-3係未被變更。網路資訊912-2則是被取代設定成,在「addr」裡登錄了LAN30-3的網路位址,在「router」裡登錄了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的網路資訊932-1。
於路由許可資訊933中,許可終端資訊913-1、913-3的「lastmod」係被變更。許可終端資訊913-2係被取代設定成,在「addr」裡登錄了表示LAN30-3的所有通訊終端的「200.1.3.*」的許可終端資訊933-1。
於會談資訊934中,端點資訊914-2係未被變更。端點資訊914-1則是被取代設定成,對應於第5路由會談,在「start」及「end」中登錄有客戶端終端11、32之識別資訊的端點資訊934-1。端點資訊913-3則是被取代設定成,對應於第6路由會談,在「start」及「end」中登錄有客戶端終端31、32之識別資訊的端點資訊934-2。
參照圖26。客戶端終端31,係作為路由群組資訊92的變更通知,而將路由群組資訊93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83)。中繼伺服器33,係向網路資訊912、932的「router」中設定有識別資訊的客戶端終端,傳送路由群組資訊93來作為變更通知。路由群組資訊9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13,而被傳送至客戶端終端11(步驟S83.1、S83.1.1、及S83.1.1.1)。路由群組資訊93,係從SIP伺服器101透過中繼伺服器22,而被傳送至客戶端終端21(步驟S83.1.2、及S83.1.2.1)。又,中繼伺服器33,係將路由群組資訊93發送至客戶端終端32(步驟S83.2)。
說明基於對路由群組資訊93之更新的第1、第3路由會談的切斷。客戶端終端11,係參照路由群組資訊93,確認第1路由會談所對應之端點資訊914-1是已被刪除之事實。然後,第1路由會談就被切斷(步驟S84、S85、S85.1及S86)。客戶端終端21,係參照路由群組資訊93,確認自終端沒有被登錄在路由對象資訊932中之事實。然後,第3路由會談就被切斷(步驟S87、S88、S88.1及S89)。
此外,因為是處於端點資訊914-2係被設定在路由群組資訊93中的狀態,因此客戶端終端11、31之間所建立的第2路由會談,係會維持。
參照圖27。為了在客戶端終端11、32之間建立第5路由會談,在客戶端終端11和中繼伺服器1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90、S91、及S92)。在中繼伺服器13、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93、S93.1、S94、S94.1及S95)。在客戶端終端32和中繼伺服器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S96、S97、及S98)。步驟S92、S95、及S96所建立的三個媒體會談,係構成第5路由會談。
接著,為了在客戶端終端31、32之間建立第6路由會談,在客戶端終端31和中繼伺服器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99、S100、及S101)。在客戶端終端32和中繼伺服器33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S102、S103、及S104)。步驟S101及S104所建立的二個媒體會談,係構成第6路由會談。
參照圖28,說明利用第5、第6路由會談的路由處理。一般終端37,係送出以一般終端16為目的地的第5通訊封包(步驟S105)。由於第5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12-1,送訊來源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32-1。又,第5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13-1,送訊來源(一般終端37)的IP位址「200.1.3.250」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933-1中的「200.1.3.*」。因此,客戶端終端32係判斷為,可將所收到的第5通訊封包予以繞送,並利用第5路由會談而傳送至客戶端終端11(步驟S106、S106.1、及S106.1.1)。客戶端終端11,係將第5通訊封包,傳送至一般終端15(步驟S107)。
接著,一般終端36係送出,以一般終端37為目的地的第6通訊封包(步驟S108)。由於第6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32-1,送訊來源係對應於網路資訊912-3。又,第6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33-1,送訊來源係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13-3。因此,客戶端終端31係判斷為,可將所收到的第6通訊封包予以繞送,並利用第6路由會談而傳送至客戶端終端32(步驟S109、S109.1)。客戶端終端32,係將第6通訊封包,傳送至一般終端37(步驟S110)。
如此,本實施形態所述的中繼通訊系統,係藉由將路由群組資訊92變更成路由群組資訊93,就可動態變更路由會談的構成。
<8.客戶端終端之動作>
在此使用圖29~圖31,來說明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的客戶端終端之動作。以下的說明,亦可適用於中繼伺服器13。
<8.1.路由處理之開始>
圖29係路由處理開始流程的流程圖。此處是以客戶端終端11為例來說明。
客戶端終端11,係隨應於第1路由群組之建構指示,而新作成路由群組資訊91(步驟S201)。在此時點上,網路資訊、許可終端資訊、端點資訊,係未被設定在路由群組資訊91中。
當LAN的網路位址、和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的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是有被設定時(步驟S202中Yes),則在路由群組資訊91中就會追加網路資訊(步驟S203)。當路由功能已被許可利用的通訊終端是被設定時(步驟S204中Yes),在路由群組資訊91中就會追加許可終端資訊(步驟S205)。
當設定結束是已被指示時(步驟S206中Yes),藉由將已被登錄在各網路資訊中的客戶端終端設定成起點及終點,端點資訊就被作成(步驟S207),並被追加至路由群組資訊91。
藉此,路由群組資訊91就成為圖18所示之狀態。路由群組資訊91,係為了通知第1路由群組之建構,而被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208)。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31(參照圖17)。
接著,客戶端終端11係藉由發送要求路由會談之建立用的路由命令(步驟S209),路由會談就被建立(步驟S210)。步驟S209、S210之處理是隨著端點資訊的數量而被重複,藉此就建立了第1~第3路由會談。步驟S209之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31~S33(參照圖17)等,步驟S210之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34~S42(參照圖17)等。客戶端終端11係開始進行使用到路由會談的繞送(步驟S211)。
<8.2.路由處理之結束>
圖30,係在路由處理結束時的客戶端終端之動作。此處,以基於第2路由群組而執行路由處理(第2實施形態)的客戶端終端32為例子來說明。
首先,客戶端終端32的使用者,係基於路由群組資訊92而指示路由處理的結束。客戶端終端32,係由於路由群組資訊92是被選擇,因此成為結束對象(步驟S301中Yes)。使用到第4路由會談的路由處理,就會停止(步驟S302)。
客戶端終端32,係將路由群組資訊92的刪除指令,發送至已被登錄在網路資訊922-2中的中繼伺服器13(步驟S303)。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80~S80.1.1(參照圖24)。客戶端終端32係刪除路由群組資訊92(步驟S304)。然後,第4路由會談就被切斷(步驟S305)。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81~S82.1(參照圖24)。
<8.3.封包收訊處理>
圖31係圖示,路由會談已被建立狀態下的客戶端終端之動作。此處是以客戶端終端11為例來說明。
客戶端終端11係當接收到通訊封包時就解析通訊封包(步驟S401),判定通訊封包是否為路由封包(步驟S402)。若通訊封包並非路由封包(步驟S402中NO),則客戶端終端11係進行通常的封包收訊處理(步驟S403)。
若通訊封包是路由封包(步驟S402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係偵測出通訊封包的目標IP位址和送訊來源IP位址(步驟S404)。若並未保持路由群組資訊91時(步驟S405中No),則客戶端終端11係向通訊封包的送訊來源,通知無法到達目的地(步驟S406)。
若路由群組資訊91有保持時(步驟S405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係讀取路由群組資訊91(步驟S407),確認通訊封包是否符合路由條件(步驟S408)。
當滿足下記第1條件及第2條件時,則判定通訊封包是滿足路由條件。第1條件係為,通訊封包的目標IP位址及送訊來源IP位址是有被登錄在網路資訊912-1~912-3之任一者中。第2條件係為,通訊封包的目標IP位址及送訊來源IP位址是有對應於許可終端資訊913-1~913-3之任一者。
若通訊封包是滿足了路由條件(步驟S408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係選擇要傳送通訊封包用的路由會談(步驟S409),將通訊封包以所選擇的路由會談予以送出(步驟S410)。另一方面,當通訊封包是不滿足路由條件時(步驟S408中No),則客戶端終端11係向送訊來源通知無法到達目的地(步驟S406)。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係基於路由上所必要之路由會談所相關的路由群組資訊,而透過WAN100在通訊終端間繞送通訊封包。由於作為路由裝置發揮機能的客戶端終端及中繼伺服器是基於路由群組資訊來建立路由會談,因此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功能之管理係變得容易。
又,是否繞送通訊封包,是基於路由群組資訊的許可終端資訊中所被設定的IP位址、和通訊封包的送訊來源IP位址及目標IP位址來判定。因此,可利用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係可容易地管理。
<9.路由處理之流程(第4實施形態)>
說明利用圖1所示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處理之流程。
<9.1.LAN的詳細構成>
由於和圖16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說明。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客戶端終端12係和其他客戶端終端不同,是假設不具有通訊封包之路由控制機能來說明。
<9.2.網路檢索的處理流程>
圖32係利用了中繼通訊系統的可路由之網路的檢索處理之流程的圖示。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輸入利用了中繼通訊系統的可路由之網路的檢索指示(步驟S131)。藉此,客戶端終端11係將網路檢索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32)。
中繼伺服器13,係藉由參照中繼群組資訊141,而將構成中繼群組的中繼伺服器22、33,特定成為網路檢索命令的傳送目標。首先,中繼伺服器13,係將網路檢索命令,透過SIP伺服器101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22(步驟S133、S133.1)。中繼伺服器22,係參照客戶端終端資訊71,向登入中的客戶端終端21,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步驟S133.1.1)。
由於客戶端終端21係具有路由功能,可進行LAN2的路由,因此將LAN2的網路位址,發送至中繼伺服器22。中繼伺服器22,係基於客戶端終端21的回應而作成網路檢索資訊191,作為網路檢索命令的回應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
圖33係圖示網路檢索資訊191。於網路檢索資訊191中,本體資訊1911係為關於網路檢索資訊191本身的資訊。在「name」中係設定了表示這是網路檢索命令之回應的「IP routing map」,在「owner」中係作為網路檢索資訊191的作成者而設定了中繼伺服器22的識別資訊。
網路檢索清單資訊1912,係來自具有路由功能之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之回應的清單。於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12-1中,在「addr」裡係作為可繞送之網路而設定有LAN2的網路位址,在「router」裡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21的識別資訊。在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12-2中係設定有,LAN2的網路位址和中繼伺服器22的識別資訊。這是因為,中繼伺服器22是可成為LAN2的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
接著,中繼伺服器13,係將網路檢索命令,透過SIP伺服器101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134、S134.1)。中繼伺服器33係向客戶端終端31、32,傳送網路檢索命令(步驟S134.1.1、S134.1.2)。具有路由功能的客戶端終端31、32,係將可繞送之LAN30-2、30-3的網路位址,分別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中繼伺服器33,係基於客戶端終端31、32的回應而作成網路檢索資訊192,並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
圖34係圖示網路檢索資訊192。本體資訊1921的「owner」中係設定有中繼伺服器33的識別資訊。在網路檢索清單資訊1922的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22-1中係設定有LAN30-2的網路位址及客戶端終端31的識別資訊。在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22-2中係設定有LAN30-3的網路位址及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不具有路由功能的中繼伺服器33,係不被登錄至網路檢索資訊192。
再次參照圖32。中繼伺服器13,係將網路檢索命令,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2(步驟S135)。客戶端終端12,係因為不具路由功能,所以不會發送可繞送之LAN的網路位址來作為網路檢索命令之回應。
中繼伺服器13,係藉由將已接收到的網路檢索資訊191、192予以合成,以作成網路檢索資訊193。網路檢索資訊193,係作為網路檢索命令的回應而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1。
由於客戶端終端11係具有路由功能,可進行LAN10-2的路由,因此將網路檢索資訊193更新成網路檢索資訊194。然後,客戶端終端11,係基於網路檢索結果194,而將網路的檢索結果,顯示在顯示器(步驟S136)。
圖35係圖示網路檢索資訊194。本體資訊1941的「owner」中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網路檢索清單資訊942,係在中繼通訊系統中可繞送之LAN的網路位址的清單。
於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32-1,係在網路檢索資訊191、192被合成而作為網路檢索資訊193之際所被追加的資訊。在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32-1中係設定有中繼伺服器13可繞送之LAN10-1的網路位址、和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
於路由裝置回應資訊942-1,係當網路檢索資訊193被更新成網路檢索資訊194時,會被追加。在路由裝置回應資訊1942-1中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11可繞送之LAN10-2的網路位址、和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
圖36係基於網路檢索資訊194,而在客戶端終端11的顯示器上作為網路檢索之結果而被顯示的LAN的清單。如圖36所示,可繞送之LAN的網路位址、和各LAN的可路由控制的中繼伺服器或客戶端終端,是被對應關連而顯示。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參照圖36所示的清單,就可在中繼通訊系統中,確認可繞送之LAN。
此外,在網路檢索處理中,由於只要能檢索出可利用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的網路即可,因此亦可不在各路由裝置回應資訊中設定客戶端終端或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
圖37係執行網路檢索的客戶端終端11之動作的流程圖。圖37所示的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131、S132(參照圖32)。客戶端終端11,係當網路檢索是已被指示時(步驟S1101中Yes),基於中繼伺服器資訊53(參照圖12),向登入目標的中繼伺服器13,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步驟S1102)。客戶端終端11,係當作為網路檢索命令的回應是接收到網路檢索資訊193時(步驟S1103中Yes),就將網路檢索資訊193更新成網路檢索資訊194。然後,圖36所示的清單,係基於網路檢索資訊194而被顯示在客戶端終端11的顯示器上(步驟S1104)。
圖38係接收到網路檢索命令的中繼伺服器13之動作的流程圖。中繼伺服器13,係當從客戶端終端11接收到網路檢索命令時(步驟S1151中Yes),則將中繼群組資訊141予以讀出(步驟S1152)。當未向已被登錄在中繼群組資訊141中的所有中繼伺服器,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時(步驟S1153中No),則向從中繼群組資訊141中所特定出來的中繼伺服器,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步驟S1154)。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133、S133.1等之處理(參照圖32)。當接收到網路檢索命令的回應時(步驟S1155中Yes),中繼伺服器13,係基於所接收到的回應來更新網路檢索資訊(步驟S1156),而回到步驟S1153。
當已對全部的中繼伺服器發送了網路檢索命令時(步驟S1153中Yes),則中繼伺服器13,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63(參照圖12)予以讀出(步驟S1157)。當尚未對登入中的所有客戶端終端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時(步驟S1158中No),則中繼伺服器13,係根據客戶端終端資訊63(參照圖12)而特定出登入中的客戶端終端。網路檢索命令,係從中繼伺服器13,被發送至已被特定出來的客戶端終端(步驟S1159)。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135之處理(參照圖32)。當接收到網路檢索命令的回應時(步驟S1160中Yes),中繼伺服器13,係基於所接收到的回應來更新網路檢索資訊(步驟S1161),而回到步驟S1158。
當已經對登入中的所有客戶端終端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時(步驟S1158中Yes),則中繼伺服器13,係將網路檢索資訊,發送至網路檢索命令的送訊來源也就是客戶端終端11(步驟S1162)。藉此,接收到網路檢索命令的中繼伺服器13之處理就結束。
<9.3.路徑檢索處理之流程>
圖39係路徑檢索處理之流程的圖示。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參照網路檢索資訊194,指示LAN10-1、30-3的路徑檢索來作為路由控制的對象(步驟S137)。路徑檢索命令,係用來指示檢索使用者所指定的LAN予以路由所需的路由路徑的命令。客戶端終端11,係將被設定有LAN10-1、30-3之網路位址的路徑檢索命令,發送至登入目標的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38)。
中繼伺服器13,係隨應於路徑檢索命令的收訊,而新作成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中繼伺服器13,係和網路檢索命令的傳送同樣地,基於中繼群組資訊141,將路徑檢索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22、33。首先,路徑檢索命令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22,而從中繼伺服器13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21(步驟S139、S139.1、及S139.1.1)。客戶端終端21及中繼伺服器22,係不能支援LAN10-1、30-3的繞送。因此,客戶端終端21,係向中繼伺服器22通知無法繞送(NO ROUTE),中繼伺服器22係向中繼伺服器13通知無法繞送。
接著,路徑檢索命令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33,從中繼伺服器13而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31、32(步驟S140、S140.1、S140.1.1及S140.1.2)。
客戶端終端31,係不能支援LAN10-1、30-3的繞送,因此通知無法繞送。客戶端終端32,係被連接在LAN30-3,具有路由功能。因此,客戶端終端32係將自終端的識別資訊和LAN30-3的網路位址,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通知可繞送。又,中繼伺服器33係未支援路由功能。其結果為,中繼伺服器33,係作成用來特定可作為LAN30-3的路由端點而動作的客戶端終端32的特定資訊,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在特定資訊中,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和LAN30-3的網路位址是被對應關連。中繼伺服器13,係將特定資訊,追加至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195。
接著,中繼伺服器13,係將路徑檢索命令,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2(步驟S141)。客戶端終端12,係由於並未支援路由功能,因此通知無法繞送。
中繼伺服器13,係具有路由功能,可進行LAN10-1的繞送。因此,中繼伺服器13係將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和LAN10-1的網路位址所對應關連成的特定資訊,追加至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然後,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係從中繼伺服器13被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1。客戶端終端11,係將基於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所作成的路徑檢索資訊195,當作路徑檢索的結果而加以顯示(步驟S142)。
圖40係圖示路徑檢索資訊195。於本體資訊1951中,在「name」裡係設定有路徑檢索指示之際使用者所賦予的名稱「IP路由群組1」,在「owner」裡係設定有客戶端終端11的識別資訊。
路由對象資訊1952,係被使用於LAN10-1、30-3之路由控制的路徑資訊。網路資訊1952-1、1952-2,係對應於上述的特定資訊。網路資訊1952-1,係被設定有LAN10-1的網路位址,且被設定有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因此表示是由中繼伺服器13來執行LAN10-1的路由控制。同樣地,網路資訊1952-2,係表示是由客戶端終端32來執行LAN30-3的路由控制。
此外,網路檢索資訊191~194所擁有的網路檢索清單資訊,係和路由對象資訊1952同樣之構成。如上述,路由對象資訊1952係表示,LAN10-1、30-3的路由控制,是由中繼伺服器13及客戶端終端32所進行。可是,網路檢索清單資訊,係為可繞送之LAN的清單。因此,路由對象資訊1952,和網路檢索清單資訊1912之間,並沒有關連性。
如此,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指定路由控制對象的網路位址而指示路徑檢索,就可取得路徑檢索資訊195。因此,將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功能予以啓用之際,就不需要確認具有路由功能的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等。
圖41係被指示了路徑檢索的客戶端終端11之動作的流程圖。客戶端終端11,係當路徑檢索是已被指示時(步驟S1201中Yes),則讓使用者確認是否指定路徑檢索之對象的網路位址(步驟S1202)。當指定網路位址時(步驟S1202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輸入網路位址(步驟S1203)。然後,當路徑檢索的開始是已被指示時(步驟S1204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係作成設定有已被輸入之網路位址的路徑檢索命令(步驟S1205)。當網路位址也有被指定時(步驟S1206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係在路徑檢索命令的引數中,追加已被指定的網路位址(步驟S1207)。當沒有網路位址的追加時(步驟S1206中No),則客戶端終端11係將路徑檢索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208)。
客戶端終端11係當接收到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時(步驟S1209中Yes),則確認回應。當已被指定的LAN所對應的特定資訊是未被包含在回應內時,客戶端終端11係判斷沒有路由路徑(步驟S1210中No)。然後,客戶端終端11,係通知無法檢索出所被指定之LAN的路由路徑之意旨的錯誤(步驟S1211)。另一方面,當判斷為有路由路徑時(步驟S1210中Yes),則客戶端終端11,係基於所接收到的回應來作成路徑檢索資訊195,將路由路徑的候補,顯示在顯示器(步驟S1212)。
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從被顯示在顯示器上的路徑檢索之結果,來選擇路由路徑。客戶端終端11,係被指示了要以使用者所選擇之路徑,開始路由控制時(步驟S1213中Yes),則將路由開始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214)。關於路由控制的開始處理,將於後述。
圖42係接收到路徑檢索命令的中繼伺服器13之動作的流程圖。中繼伺服器13,係當接收到路徑檢索命令時(步驟S1301中Yes),則將中繼群組資訊141予以讀出(步驟S1302)。當未向已被登錄在中繼群組資訊141中的所有中繼伺服器,發送路徑檢索命令時(步驟S1303中No),則向從中繼群組資訊141中所特定出來的中繼伺服器,傳送路徑檢索命令(步驟S1304)。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139、S139.1等之處理(參照圖39)。
當接收到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時(步驟S1305中Yes),則中繼伺服器13係確認回應(步驟S1306)。當回應中不含特定資訊時(步驟S1306中No),則中繼伺服器13係返回步驟S1303。當回應中含有特定資訊時(步驟S1306中Yes),則中繼伺服器13係將特定資訊,追加至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步驟S1307),返回步驟S1303。又,中繼伺服器13,係當已被路徑檢索命令所指定的LAN的路由是可能時,則將對應於中繼伺服器13的特定資訊,追加至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
當已對全部的中繼伺服器發送了網路檢索命令時(步驟S1303中Yes),則中繼伺服器13,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63(參照圖12)予以讀出(步驟S1308)。
當尚未對客戶端終端資訊63中所被登錄的全部客戶端終端(路徑檢索命令的送訊來源除外)發送了路徑檢索命令時(步驟S1309中No),則基於客戶端終端資訊63而特定出路徑檢索命令的傳送目標。然後,中繼伺服器13係向已特定之傳送目標,發送網路檢索命令(步驟S1310)。此處理係對應於步驟S141(參照圖39)。
步驟S1311、S1312及S1313之處理,係和步驟S1305~S1307之處理相同。然後,當已對全部客戶端終端發送了路徑檢索命令時(步驟S1309中Yes),則中繼伺服器13,係將路徑檢索命令的回應資訊,發送至客戶端終端11(步驟S1314)。
<5.4.路由開始處理之流程>
圖43係利用了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控制之開始處理之流程的圖示。
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基於已被顯示在顯示器的路徑檢索結果而將中繼伺服器13及客戶端終端32指定為路由端點,指示路由控制之開始(步驟S143)。客戶端終端11,係將網路資訊1951-1、1952-2、連同路由開始命令,一起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44)。步驟S143、S144,係對應於圖41所示的步驟S1213、S1214。
中繼伺服器13,係基於已接收到的路由開始命令,而從路徑檢索資訊195,作成路由群組資訊196。路由群組資訊196,係利用中繼通訊系統來執行路由控制所需的路由設定資訊,是被儲存在路由群組資訊儲存部137中。
圖44係路由群組資訊196的圖示。路由群組資訊196,係藉由將路由許可資訊1963及會談資訊1964追加至路徑檢索資訊195中而被作成。
路由許可資訊1963,係表示可利用中繼通訊系統之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是由許可終端資訊1963-1、1963-2所構成。此處,除了「客戶端終端」及「一般終端」的名詞以外,還會使用「通訊終端」之名詞。「客戶端終端」係可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終端,「一般終端」係不可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終端;相對於此,「通訊終端」係表示包含「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一般終端」的所有終端。這是因為,並非限定於中繼伺服器、和已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而是被連接在LAN1~3上、有被登錄在許可終端資訊中的「通訊終端」,係可利用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功能而可進行繞送的緣故。
於各許可終端資訊中,「name」和「addr」係表示可利用路由功能的通訊終端或LAN的名稱及IP位址。在許可終端資訊1963-1中係設定了,表示已被連接在LAN10-1上的所有通訊終端的「192.168.1.*」。在許可終端資訊1963-2中係設定了,表示已被連接在LAN30-3上的所有通訊終端的「200.1.3.*」。
此外,客戶端終端11的使用者,係亦可在路由開始指示(步驟S143)之際,指定要登錄至許可終端資訊的客戶端終端、中繼伺服器、及一般終端等。此時,已被追加有路由許可資訊1963的路徑檢索資訊195,會被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44)。
會談資訊1964,係具有關於路由會談的端點資訊1964-1。路由會談,係中繼伺服器13及客戶端終端32在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時所使用的媒體會談。端點資訊1964-1的「start」,係表示路由會談的起點,係被設定了中繼伺服器13的識別資訊。「end」係表示路由會談的終點,係被設定了客戶端終端32的識別資訊。
再次參照圖44。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和中繼伺服器33,將路由群組資訊196發送至客戶端終端32(步驟S145、S145.1、及S145.1.1)。藉此,作為路由裝置而發揮機能的中繼伺服器13及客戶端終端32,會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196。
接著,在中繼伺服器13和客戶端終端32之間,就會建立路由會談。中繼伺服器13,係參照端點資訊1964-1,確認自裝置是被設定成路由會談的起點。
中繼伺服器13,係透過SIP伺服器101而將路由會談的建立要求,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146、S146.1)。中繼伺服器13,係隨應於來自中繼伺服器33的回應,而將ACK透過SIP伺服器101而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147、S147.1)。中繼伺服器33,係隨應於ACK,而在中繼伺服器13、33之間,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148)。又,在中繼伺服器33和客戶端終端32之間,會建立媒體會談(步驟S149、S150、及S151)。此處理係除了不透過SIP伺服器101就建立媒體會談這點以外,其餘是和步驟S146~S148相同。藉由步驟S148、S151所建立的二個媒體會談,就構成了路由會談。
<5.5.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
圖45係使用中繼伺服器13和客戶端終端32之間所建立的路由會談來進行路由控制之流程的圖示。
一般終端15,係送出以一般終端37為目的地的通訊封包(步驟S152)。中繼伺服器13,係基於路由群組資訊196來判定已接收到之通訊封包是否可繞送。
首先,中繼伺服器13,係使用路由對象資訊1952,來判定是否可將通訊封包予以繞送。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一般終端37)的IP位址「200.1.3.250」,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網路資訊1952-2中的LAN30-3的網路位址。送訊來源(一般終端15)的IP位址「192.168.1.150」,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網路資訊1952-1中的LAN10-1的網路位址。因此,客戶端終端11係判斷可將已收到的通訊封包予以繞送。
接著,中繼伺服器13,係參照路由許可資訊1963,確認通訊封包的繞送是否被許可。通訊封包的目的地(一般終端37)的IP位址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1963-2中的「200.1.3.*」。又,通訊封包的送訊來源(一般終端15)的IP位址係對應於已被設定在許可終端資訊1963-1中的「192.168.1.*」。因此,中繼伺服器13係判斷通訊封包的繞送是被許可。
中繼伺服器13,係將被許可繞送的通訊封包,利用路由會談而加以送出(步驟S153、S153.1)。客戶端終端32,係將透過路由會談所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傳送至一般終端37(步驟S154)。通訊封包,係當利用路由會談而被傳送之際,由於是被封裝化,因此一般終端15、37係可不必意識到WAN100的存在就可通訊。亦即,一般終端15、37,係可利用私人IP位址,透過WAN100而彼此通訊。
如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路由功能,係藉由在可彼此通訊的中繼伺服器13和客戶端終端32之間,共用路由群組資訊196,而被啓用。然後,使用為了繞送而建立的路由會談,藉由中繼通訊系統的機能,來進行IP封包的路由控制。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被啓用的路由,係為應用程式層中所執行的路由,和通常的IP路由不同。
接著說明路由結束的流程。客戶端終端32,係回應於基於路由群組資訊196的路由之結束指示,而將路由群組資訊196予以刪除。結束指示,係透過中繼伺服器33和SIP伺服器101而被發送至中繼伺服器13(步驟S155、S155.1、及S155.1.1)。中繼伺服器13,係基於結束指示,而刪除路由群組資訊196。
客戶端終端32,係當接收到結束指示之回應時,將路由會談的切斷要求,發送至中繼伺服器33(步驟S156)。基於切斷要求,在路由會談當中,客戶端終端32與中繼伺服器33之間的媒體會談就被切斷。同樣地,在路由會談當中,中繼伺服器13、33之間的媒體會談就被切斷(步驟S157、S157.1)。藉此,基於路由群組資訊196的路由處理就結束。
伴隨路由處理的結束,一般終端15、37間的通訊就變成不可能。即使一般終端15送出了往一般終端37的通訊封包(步驟S158),由於中繼伺服器13係沒有保持路由群組資訊196,所以無法辨識所收到的通訊封包的目的地。因此,中繼伺服器13,係對一般終端15通知無法到達目的地。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中繼通訊系統,係自動作成已被指定之LAN的網路位址、和作為路由裝置發揮機能之中繼伺服器或客戶端終端所對應關連而成的路由設定資訊。因此,利用中繼通訊系統的路由中,作為路徑資訊而被利用的路由設定資訊之作成,就可簡化。又,即使中繼通訊系統的構成有所變化,也能容易對應於中繼通訊系統之構成來作成路由設定資訊。
1、2、3...LAN
11、12、21、31、32...客戶端終端
15、16、23、36、37...一般終端
13、22、33...中繼伺服器
100...WAN
101...SIP伺服器
131...介面部
132...控制部
115、133...資料庫儲存部
117、134...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
118、135...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
119、137...路由群組資訊儲存部
136...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
[圖1]中繼通訊系統之全體構成的概略圖。
[圖2]中繼伺服器之構成的圖示。
[圖3]客戶端終端之構成的圖示。
[圖4]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的登錄處理之流程的圖示。
[圖5]隨步驟S9之處理所作成之資訊的圖示。
[圖6]隨步驟S10之處理所作成之資訊的圖示。
[圖7]隨步驟S12之處理所作成之資訊的圖示。
[圖8]隨步驟S13之處理所作成之資訊的圖示。
[圖9]隨步驟S14之處理所作成之資訊的圖示。
[圖10]中繼群組之建構上所相關之處理流程的圖示。
[圖11]隨應於中繼群組之建構指示所作成之資訊的圖示。
[圖12]到步驟S20之處理為止所作成的資訊之圖示。
[圖13]中繼群組之建構上所相關之處理流程的圖示。
[圖14]到步驟S24之處理為止所作成的資訊之圖示。
[圖15]到步驟S28之處理為止所作成的資訊之圖示。
[圖16]各LAN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7]第1路由會談被建立為止之流程的圖示。
[圖18]路由群組資訊的圖示。
[圖19]第2路由會談之建立流程的圖示。
[圖20]第3路由會談之建立流程的圖示。
[圖21]利用第1~第3路由會談的通訊封包之傳送流程的圖示。
[圖22]路由群組資訊的圖示。
[圖23]第4路由會談的建立,與利用第4路由會談之通訊封包之傳送流程的圖示。
[圖24]路由處理的結束流程的圖示。
[圖25]路由群組資訊的圖示。
[圖26]伴隨路由群組資訊之變更而進行之處理流程的圖示。
[圖27]第5、第6路由會談之建立流程的圖示。
[圖28]利用第5、第6路由會談的通訊封包之傳送流程的圖示。
[圖29]路由群組資訊之作成流程的流程圖。
[圖30]路由處理的結束流程的流程圖。
[圖31]路由處理執行中的客戶端終端之動作的流程圖。
[圖32]網路檢索處理之流程的圖示。
[圖33]網路檢索資訊的圖示。
[圖34]網路檢索資訊的圖示。
[圖35]網路檢索資訊的圖示。
[圖36]客戶端終端的顯示器上所顯示的網路檢索結果的圖示。
[圖37]被指示了網路檢索的客戶端終端之動作的圖示。
[圖38]網路檢索命令收訊時的中繼伺服器之動作的圖示。
[圖39]路徑檢索處理之流程的圖示。
[圖40]路徑檢索資訊的圖示。
[圖41]被指示了路徑檢索的客戶端終端之動作的圖示。
[圖42]接收到路徑檢索命令的中繼伺服器之動作的圖示。
[圖43]路由開始之流程的圖示。
[圖44]路由群組資訊的圖示。
[圖45]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之流程的圖示。
10-1,10-2,2,30-1,30-2,30-3...LAN
13、22、33...中繼伺服器
14、34、35...通用路由器
11、12、21、31、32...客戶端終端
15、16、23、36、37...一般終端

Claims (13)

  1. 一種中繼通訊系統,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和路由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路由裝置及前記第2路由裝置之間,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前記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第1特定資訊、第2特定資訊;前記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1路由裝置的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執行前記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前記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2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前記第2路由裝置係執行前記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和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根據該當路由群組資訊中所含之前記第1特定資訊與前記第2特定資訊而特定出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 置,在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前記路由會談而在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基於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將前記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前記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前記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第1通訊封包,則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前記路由群組資訊,而決定可將前記第1通訊封包繞送至前記第2之LAN,利用前記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前記第1通訊封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複數中繼伺服器是透過廣域網路而彼此連接;前記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各中繼伺服器側的LAN之網路位址、和將路由裝置加以特定用的資訊;前記路由裝置係執行各中繼伺服器側的LAN之路由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是可透過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而和前記第2中繼伺服 器通訊的客戶端終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2路由裝置,係為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和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是同一裝置;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為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第1客戶端終端;前記第2路由裝置,係為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第2客戶端終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登錄有被連接在前記第1之LAN上的通訊終端之位址的許可終端資訊;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當前記第1通訊封包的送訊來源位址是有被登錄在前記許可終端資訊中時,就許可前記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登錄有被連接在前記第2之LAN上的通訊終 端之位址的許可終端資訊;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當前記第1通訊封包的送訊目的地位址是有被登錄在前記許可終端資訊中時,就許可前記第1通訊封包的繞送。
  8. 一種中繼通訊系統,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和取得部,係取得第1特定資訊,前記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前記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1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和要求部,係向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要求第2特定資訊之送訊,前記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前記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2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和路由設定資訊作成部,係基於前記第1特定資訊及前記第2特定資訊,而作成路由設定資訊,前記路由設定資 訊係含有:將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和前記第1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和將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和前記第2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係具備:回應部,係因應前記要求部之要求而取得前記第2特定資訊並發送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係具備:共用部,係將前記路由設定資訊加以共用;和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基於前記路由設定資訊來特定出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在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前記路由會談而在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前記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前記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前記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通訊封包,則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前記路由設定資訊而決定可將前記通訊封包繞送至前記第2之LAN,利用前記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前記通訊封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 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係還具備:清單作成部,係檢索可進行路由控制的LAN,並作成前記LAN的清單;和選擇部,係使用前記清單而選擇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和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是可透過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而和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通訊的客戶端終端;前記客戶端終端,係與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前記路由設定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2路由裝置,係為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
  12. 一種第1中繼伺服器,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所被使用的第1中繼伺服器,其特徵為,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 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和路由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路由裝置及前記第2路由裝置之間,共用著路由群組資訊,前記路由群組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第1特定資訊、第2特定資訊;前記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1路由裝置的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執行前記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前記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身為第2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前記第2路由裝置係執行前記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和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根據該當路由群組資訊中所含之前記第1特定資訊與前記第2特定資訊而特定出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在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前記路由會談而在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前記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前記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前記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第1通訊封包,則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前記路由群組資訊,而決定可將前記第1通訊封包繞送至前記第2之LAN,利用前記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前記第1通訊 封包。
  13. 一種第1中繼伺服器,係由被連接在第1之LAN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第2之LAN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所連接而成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所被使用的第1中繼伺服器,其特徵為,具備: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和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和取得部,係取得第1特定資訊,前記第1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前記第1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1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和要求部,係向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要求第2特定資訊之送訊,前記第2特定資訊係用來特定,基於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而執行前記第2之LAN之路由控制的身為第2路由裝置之中繼伺服器或是客戶端終端;和路由設定資訊作成部,係基於前記第1特定資訊及前記第2特定資訊,而作成路由設定資訊,前記路由設定資訊係含有:將前記第1之LAN的網路位址和前記第1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和將前記第2之LAN的網路位址和前記第2路由裝置作對應關連而成之資訊;和 共用部,係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前記路由設定資訊;和路由控制部,係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開始要求,則基於前記路由設定資訊來特定出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在前記第1路由裝置與前記第2路由裝置之間,基於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建立路由會談,透過前記路由會談而在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執行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若收取了路由控制的結束指示,則將前記路由會談予以切斷,結束前記第1之LAN與前記第2之LAN之間的通訊封包的路由控制;一旦從被連接在前記第1之LAN的通訊終端,送出了以前記第2之LAN中所屬之IP位址為目標位址的通訊封包,則前記第1路由裝置,係藉由參照前記路由設定資訊而決定可將前記通訊封包繞送至前記第2之LAN,利用前記已經建立之路由會談來傳送前記通訊封包。
TW099115474A 2009-05-15 2010-05-14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first relay server TWI478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9157A JP5141638B2 (ja) 2009-05-15 2009-05-15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160795A JP5212282B2 (ja) 2009-07-07 2009-07-07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024A TW201129024A (en) 2011-08-16
TWI478533B true TWI478533B (zh) 2015-03-21

Family

ID=4308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5474A TWI478533B (zh) 2009-05-15 2010-05-14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first relay serv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98082B2 (zh)
EP (1) EP2432174B1 (zh)
KR (1) KR101279001B1 (zh)
CN (1) CN102422601B (zh)
SG (1) SG175961A1 (zh)
TW (1) TWI478533B (zh)
WO (1) WO20101314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6940B2 (ja) * 2010-12-16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JP5636942B2 (ja) 2010-12-16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JP5636941B2 (ja) 2010-12-16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JP5682782B2 (ja) 2011-07-11 2015-03-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904205B2 (ja) * 2011-09-16 2016-04-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情報共有管理装置及び情報共有方法
EP2787692B1 (en) 2011-11-30 2019-02-27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with control unit adapted to set an overlap detection condition
JP5874354B2 (ja) 2011-11-30 2016-03-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US9054892B2 (en) * 2012-02-21 2015-06-09 Eco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remote network devices with a control device
JP5891877B2 (ja) * 2012-03-19 2016-03-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WO2013155535A1 (en) 2012-04-13 2013-10-17 Tekelec,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erforming diameter overload control
US8862702B2 (en) * 2012-07-18 2014-10-14 Accedian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nstalling and operating devices without explicit network addresses
US9838483B2 (en) 2013-11-21 2017-12-05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ormation concentrator
US11388082B2 (en) * 2013-11-27 2022-07-12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diameter routing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functionality
US9742660B2 (en) * 2015-01-28 2017-08-22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Validating a routing function
JP6693505B2 (ja) * 2015-03-03 2020-05-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ログ解析システム、解析装置、解析方法、および解析用プログラム
US9917729B2 (en) 2015-04-21 2018-03-1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ulti-layer orchestration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SDNs)
KR102104503B1 (ko) * 2019-10-24 2020-04-24 주식회사 카카오 중계 챗봇을 이용하여 인스턴트 메시징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서버, 단말 및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6285A2 (en) * 2006-10-11 2008-05-28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US20080147825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client terminal
US20090094684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lay server authentication ser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8055A (ja) 1995-12-18 1997-06-24 Fujitsu Ltd セキュリティ制御装置
JP2000059465A (ja) 1998-08-07 2000-02-25 Hitachi Ltd 障害監視管理方式
JP3415456B2 (ja) 1998-10-19 2003-06-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コマンド使用権限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4231984B2 (ja) 2001-01-15 2009-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2247036A (ja) 2001-02-21 2002-08-30 Ne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並びに同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憶媒体
JP2003046977A (ja) * 2001-07-31 2003-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中継サーバ
JP2003223521A (ja) 2002-01-29 2003-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設備管理方法
US6978627B2 (en) 2002-01-31 2005-12-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system, central remote controller, and facility controller
JP4202378B2 (ja) 2002-01-31 2008-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4213533A (ja) 2003-01-08 2004-07-29 Seiko Epson Corp 画面受信装置、画面配信装置、画面情報送受信システム、画面受信方法、画面配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3965160B2 (ja) 2003-01-21 2007-08-29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相異なる私設網に位置した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間の通信を支援する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
JP4310174B2 (ja) 2003-11-26 2009-08-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大型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JP4331090B2 (ja) * 2004-11-05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仲介サーバ、識別情報送信サーバ、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02218A (ja) 2005-01-24 2006-08-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配信サービスにおける品質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4665568B2 (ja) * 2005-03-16 2011-04-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ポート検出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ポート検出方法
JP2007124487A (ja) * 2005-10-31 2007-05-17 Toshiba Corp 通信制御方法
US20070233844A1 (en) 2006-03-29 2007-10-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92575B2 (ja) 2006-03-29 2010-06-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310508A (ja) 2006-05-16 2007-11-29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East Corp シン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JP4636617B2 (ja) 2006-07-20 2011-02-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接続制御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
JP4294673B2 (ja) 2006-10-05 2009-07-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品質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274231B2 (ja) 2006-11-24 2009-06-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158711A (ja) * 2006-12-22 2008-07-10 Fujitsu Ltd ファイル配信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配信装置および分散ファイルシステム
JP4816572B2 (ja) 2007-05-30 2011-1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仮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US8325639B2 (en) * 2007-08-21 2012-12-04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 IP telephone system
US8374188B2 (en) * 2008-06-24 2013-02-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a relay server and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US20090319674A1 (en) * 2008-06-24 2009-1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relay servers
JP5349580B2 (ja) * 2008-10-10 2013-11-2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サービスノード、その制御方法、ユーザノード、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178089A (ja) 2009-01-29 2010-08-12 Daikin Ind Ltd 遠隔管理システム、遠隔管理装置及び接続装置
JP2010256989A (ja) 2009-04-21 2010-11-11 Murata Machinery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2010267084A (ja) 2009-05-14 2010-11-25 Murata Machinery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5439036B2 (ja) 2009-05-27 2014-03-12 エヌ・ティ・ティ・コムウェア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装置、通信管理方法、及び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
JP4941846B2 (ja) 2009-09-04 2012-05-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998526B2 (ja) 2009-09-04 2012-08-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055453A (ja) 2009-09-04 2011-03-17 Murata Machinery Ltd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160103A (ja) 2010-01-29 2011-08-18 Oki Networks Co Ltd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6285A2 (en) * 2006-10-11 2008-05-28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US20080147825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client terminal
US20090094684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lay server authentication ser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024A (en) 2011-08-16
EP2432174A4 (en) 2016-12-14
EP2432174A1 (en) 2012-03-21
CN102422601A (zh) 2012-04-18
KR101279001B1 (ko) 2013-07-30
SG175961A1 (en) 2011-12-29
KR20120022949A (ko) 2012-03-12
US20120057602A1 (en) 2012-03-08
CN102422601B (zh) 2014-07-09
WO2010131468A1 (ja) 2010-11-18
EP2432174B1 (en) 2018-09-19
US8798082B2 (en) 2014-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8533B (zh)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first relay server
JP5141638B2 (ja)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89459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JP5043956B2 (ja) 仮想キャラクタを制御する方法、サーバ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0267084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5831205B2 (ja) データ共有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共有システム
JP2006166028A (ja) Vpn接続構築システム
JP5601067B2 (ja) 中継装置
JP5621639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984009B2 (ja) 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
JP409535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制御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20701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共有プログラム
JP2008131464A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27915A (ja) 表示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212282B2 (ja)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321922A (ja)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共有用プログラム
JP2007043390A (ja) 映像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4947014B2 (ja) 通信装置
JP2006319873A (ja) 仮想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仮想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仮想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6059321A (ja) 分散オブジェクト環境におけるセッション維持方法
JP2010267147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リソース転送システム
JP2004046300A (ja) イベント共有システム、ホスト、イベント共有方法及びイベント共有プログラム
JP2007036686A (ja) ファイル処理システム
JP2005217933A (ja) 経路情報登録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装置
JP2007200361A (ja) イベント共有システム、イベント共有方法及びイベント共有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