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566B -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glar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glar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77566B TWI477566B TW099102075A TW99102075A TWI477566B TW I477566 B TWI477566 B TW I477566B TW 099102075 A TW099102075 A TW 099102075A TW 99102075 A TW99102075 A TW 99102075A TW I477566 B TWI477566 B TW I47756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meth
- glare
- film
- acry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radiation
- B05D3/061—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radiation using U.V.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C09D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D159/00 - C09D187/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6—Anti-reflective coat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於各種透明塑膠薄膜、透明塑膠板及玻璃等之透明基材上形成防眩層之組成物(以下稱作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以及具有由該防眩性塗層組成物所形成的防眩層之防眩薄膜,又,前述防眩層係不僅是防眩性,且亦可賦予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或防指紋性。
液晶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等係具有薄型、輕量、低損耗電力等之優點,且於電腦、文字處理機、電視、行動電話、行動資訊終端機等之各種領域中使用。於該等液晶顯示裝置中,在顯示器表面上會設置將表面粗面化之防眩(AG:Anti Glare)薄膜、調整折射率之低反射(LR:Low Reflection)薄膜、無反射(AR:Anti Reflection)薄膜等。藉由該等薄膜,可解決因外在光線之反射所造成的對比降低,以及背景反射至顯示器表面之映入等之問題。
一般而言,改善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性能的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可列舉如:於薄膜製造時,藉由切削、壓紋成型、黏合等之加工而將其表面粗面化之方法;或將具備樹脂粒子之層體設置於薄膜上而將薄膜之表面粗面化之方法等。目前廣泛地使用後者之將具備樹脂粒子之層體設置於薄膜上之方法。
於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2-221610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防眩薄膜,其係積層具備透光性樹脂及透光性微粒子之防眩層者,又,透光性樹脂與透光性微粒子之折射率差係0.3以下,且透光性樹脂係構成為自防眩層之表面突出0.1μm至0.3μm。於此種防眩薄膜之製造中,舉例言之,可列舉如使用的微粒子不會均一地分散之問題。為了使樹脂均一地分散於溶液中,舉例言之,必須注意控制、調整溶液黏度等。若微粒子並未均一地分散而凝集,則表面上之凹凸形狀會脫離所期望之範圍,並產生透過影像鮮明性降低或發生所謂之白化等之問題。
另一方面,於薄膜製造時,藉由切削、壓紋成型、黏合等之加工而將表面粗面化時,要無規地設置其粗面之凹凸是困難的,且凹凸有時會依循某種規則。當凹凸依循某種規則時,藉由凹凸面反射的光有時會相互地發生干擾,且反射光互相增強或產生波紋花樣等而成為顯示器之顯示發生問題的原因。即,波紋花樣的發生原因係防眩層之微細凹凸結構之排列方向相對於顯示裝置之像素之排列方向而重疊。相對於像素係規則地排列,當微細凹凸結構所在與該規則重疊時,會有發生之傾向。又,在藉由壓紋成型來形成防眩層時,必須具有防眩層之壓紋步驟,以及使用在該壓紋的模具之洗淨等之步驟且煩雜,再者,亦必須注意於使用在壓紋的模具之成型表面上不會附著異物。
於特開2003-004917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具防眩層之偏光板,其係具備防眩薄膜及偏光子者,又,前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結構之排列方向係相對於前述偏光子之吸收軸方向或透過軸方向而呈22.5°±12.5°。如在此所揭示,在藉由加工來設置微細凹凸結構時,必須精細地調節排列方向之角度等,且製程煩雜。又,若顯示元件之像素因顯示畫面之高精細化、彩色化而變得更小,一般認為波紋花樣的發生機率會變得更高,因此,必須有一種可解決該問題之技術。
於特開2000-267086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用電極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有塗佈混合樹脂液之步驟,且該混合樹脂液係混合有複數種容易相互地相分離之樹脂。又,於特開2001-305316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一種具有樹脂層之反射板,且該樹脂層係構成為藉由相互地分散保持至少二種之樹脂部之構造而形成凹凸。然而,由於該等基板或反射板可完全不考慮背景反射至顯示器表面之映入,以及透過影像鮮明性、白化之性能,因此解決課題係與重視該等性能之防眩薄膜不同。
又,作為解決前述習知技術之問題的技術,於特開2008-197320號公報(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一種可塗佈於透明基材上並形成防眩層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且該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並未為了形成微細凹凸而特意摻合樹脂粒子,又,具備第1成分、第2成分和氟系化合物及/或矽氧烷系化合物,且根據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物性差,第1成分與第2成分係相分離,並可簡便地形成於表面具有無規之微細緻密凹凸之樹脂層。再者,於日本專利第3998697號公報(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一種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且該塗層組成物係塗佈於透明基材上並形成防眩層者,又,並未具備樹脂粒子,且該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係具備第1成分及第2成分,並根據該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物性差,更具體而言,利用SP值之差,第1成分與第2成分係相分離,藉此,可於透明基材上形成於表面具有無規凹凸之樹脂層。藉由該等防眩性塗層組成物,可簡便地形成業已改善映入、白化等之防眩薄膜。
然而,近來,於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等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迫切希望可呈現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且不僅是在顯示裝置之驅動方式、電路側之因應,亦要求在顯示裝置之最表面,特別是防眩薄膜之該等因應。再者,於該等顯示裝置中,亦迫切希望具有優異之防指紋性。
[專利文獻1]特開2002-221610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3-004917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0-267086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1-305316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08-197320號公報
[專利文獻6]專利第3998697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係解決前述習知技術之問題,以及賦予防眩薄膜更進一步之機能,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可簡單地製造防眩薄膜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且該防眩薄膜係可應用在液晶電視等之顯示裝置者,又,於外在光線下,不僅可改善映入、白化等,且亦可提供優異之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另,亦具有優異之防指紋性。
本案發明人精心研究之結果發現,藉由使防眩性塗層組成物包含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作為第1成分,並包含含有特定多官能性不飽和雙鍵之成分作為第2成分,將組成物塗佈於透明基材上後,第1成分與第2成分會依據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物性差,特別是SP值之差而相分離,並形成表面具有無規之微細凹凸之樹脂層,再者,藉由使組成物包含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於防眩薄膜中,不僅可改善映入、白化等現象,亦可獲得優異之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以及獲得優異之防指紋性。又,本案發明人發現,藉由於組成物中摻合折射率為1.52以上之特定(甲基)丙烯酸酯,亦可提升於防眩薄膜中的黑色濃密感,而終至完成本發明。因此,本發明可提供下述者。
一種組成物,係用以於透明基材上形成防眩層者,包含第1成分及第2成分;第1成分係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第2成分係含有多官能性不飽和雙鍵之成分,包含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該組成物更包含: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作為第3成分;及/或具有環狀結構且含有至少1個反應性不飽和雙鍵,折射率為1.52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B)作為第4成分;又,將該組成物塗佈於該透明基材上後,第1成分與第2成分會依據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物性差而相分離,並形成表面具有無規凹凸之防眩層。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較為理想的是,前述(甲基)丙烯酸酯(A)含有下式所示結構,且具有6.0mL以下之水耐量及12以下之溶解性參數(SPA
);
[式中,X表示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去除兩末端羥基後的殘基]。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較為理想的是,前述(甲基)丙烯酸酯(A)係藉由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聚異氰酸酯(b)及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反應而製得者。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較為理想的是,前述(甲基)丙烯酸酯(B)係丙烯酸酯單體,具有下式所示之結構:
較為理想的是,本發明之組成物更包含有機溶劑,且第1成分之SP值(SP1
)、第2成分之SP值(SP2
)及有機溶劑之SP值(SPsol
)係呈現滿足下述條件之關係,即:SP1
<SP2
;及SP1
與SPsol
之差為1.7以下;又,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為0.8至3.6。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較為理想的是前述SP1
係10.5以下,前述SP2
係11.3以上。
較為理想的是本發明之組成物更含有選自於由聚合起始劑、硬化劑、催化劑及光增感劑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較為理想的是本發明之組成物不含樹脂粒子。
又,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防眩薄膜,其係具有透明基材及防眩層者,且該防眩層係由前述組成物所形成。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有:塗佈步驟,係於透明基材塗佈前述組成物者;及硬化步驟,係使所取得之塗膜硬化者。
再者,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有:塗佈步驟,係於透明基材塗佈前述組成物者;乾燥步驟,係使所製得之塗膜乾燥而相分離者;及硬化步驟,係使業已乾燥之塗膜硬化者。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有:塗佈步驟,係於透明基材塗佈前述組成物者;及光照射步驟,係將光照射至所取得之塗膜而使其相分離及硬化者。
本發明並且有關於一種防眩薄膜,其係藉由前述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而製得者。
再者,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偏光板,其係具有前述防眩薄膜及偏光元件者;該防眩薄膜表面與偏光元件表面係相對向積層,且該防眩薄膜表面為與已設於透明基材之防眩層的相反面。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透過型顯示裝置,其係包含有:透光性顯示體,係呈平面狀者;光源裝置,係自背面照射該透光性顯示體者;及前述防眩薄膜,係積層於該透光性顯示體之表面者。
又,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於顯示器之最表層使用前述防眩薄膜者。
本發明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係塗佈於基材上,且依需要而使其乾燥後,只要藉由使其硬化,即可設置構成於表面具有凹凸之樹脂層的防眩層,因此,相較於經過二個步驟之方法,即:在形成樹脂層後再形成構成凹凸之基底的突起物等者,可藉由更簡便之步驟來形成於表面具有凹凸之防眩層。
又,藉由本發明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凹凸時,由於係以自然發生方式來決定凹凸配置,因此可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不規則之凹凸形狀,故,不會發生起因於凹凸配置之規則性的波紋。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可輕易地形成於表面具有凹凸之防眩層,且可使用該防眩層而輕易地製造防眩薄膜。所取得之防眩薄膜係映入及白化少,又,具有霾(濁點)低且全光線透過率高之優異性能。在此,所謂霾係指相對於全光線透過量之散射光透過量之比。
再者,本發明可簡單地製造一種防眩薄膜,且該防眩薄膜並不限於改善在防眩薄膜中的映入、白化等之習知技術問題,且於可應用在液晶電視等之顯示裝置的防眩薄膜中,可賦予更進一步之機能,特別是提供於外在光線下的優異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另,亦具有優異之防指紋性。又,由於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係於其表面具有無規之微細凹凸,因此,在進行積層時,不僅是抗黏合性,且亦可發揮抗牛頓環性。
第1圖係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之截面概略圖。
第2圖係全光線透過率之概略說明圖。
第3圖係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之截面概略圖。
第4圖係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的透過型顯示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本發明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係塗佈於透明基材上並形成防眩層。於該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中,至少具備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二種成分,且該等第1成分及第2成分係具有以下特徵,即:在防眩性塗層組成物塗佈於透明基材上時,第1成分與第2成分會根據第1成分及第2成分各自之物性差而相分離,並形成表面具有無規之微細凹凸之樹脂層,即,防眩層。
第1成分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為佳,其中,特別理想的是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只要是具有顯示聚合反應性之不飽和雙鍵基的丙烯酸共聚物,則無特殊之限制,可為低聚物,亦可為樹脂,舉例言之,可列舉如:將(甲基)丙烯酸單體聚合或共聚合的樹脂、將(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共聚性單體或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共聚合的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及環氧基之單體反應的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及異氰酸酯基之單體反應的樹脂等。於骨架結構中具備(甲基)丙烯酸樹脂的樹脂可列舉如:將(甲基)丙烯酸單體聚合或共聚合的樹脂、將(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共聚合的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共聚性單體或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及環氧基之單體反應的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及異氰酸酯基之單體反應的樹脂等。該等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混合、使用二種以上。另,於本說明書中,所謂「低聚物」係指具有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且該重複單位數為3至10者。第1成分之SP值(SP1
)宜為10.5以下,若第1成分之SP值(SP1
)大於前述較佳值,則會有無法形成無規凹凸之情形且較不理想。
第1成分之摻合量係相對於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全固體成分重量而為0.1重量%至10重量%,且較為理想的是0.5重量%至5重量%。若第1成分之摻合量小於0.1重量%,則相較於第2成分會過少而不太能進行相分離,且無法形成微細之凹凸,因此會有不易顯現防眩性等之問題之虞,若大於10重量%,則相分離會發生過大,且表面之凹凸形狀變粗而構成高霾,並有白化變得顯著等之問題之虞。
本發明之組成物係包含第2成分,且第2成分係含有多官能性不飽和雙鍵之成分,並為一分子內具有複數個顯示聚合性之不飽和雙鍵基之化合物,且可為單體、低聚物、樹脂或該等之混合物,又,只要是包含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作為必須構成要素者,則無特殊之限制,然而,係使用與前述第1成分相異者。第2成分之SP值(SP2
)宜為11.3以上,若第2成分之SP值(SP2
)小於前述較佳值,則會有無法形成無規凹凸之情形且較不理想。
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只要是具有至少2個雙鍵之單體,則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之,可列舉如:構成多元醇與(甲基)丙烯酸酯之脫醇反應物的含有具有2官能或2官能以上之官能性的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具體而言,可列舉如: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除此之外,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亦可使用聚乙二醇# 200二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製造)等之具有聚乙二醇骨架之丙烯酸酯單體。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可單獨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二種以上。
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摻合量並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之,於第2成分之全重量中而為50重量%至100重量%,且較為理想的是60重量%至100重量%。若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摻合量小於50重量%,則塗膜之鉛筆硬度會低於2H,且硬塗性會降低,並有耐刮傷性降低等之問題之虞。
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地包含「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以下,有時亦會簡寫成(甲基)丙烯酸酯(A)或成分(A))作為第3成分。
(甲基)丙烯酸酯(A)係具有後述之形狀控制效果,且可使形成於防眩層之表面的凹凸形狀平滑化,其結果,在將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防眩層作成防眩薄膜而應用在液晶顯示裝置等時,不僅可改善映入、白化等,且亦可呈現優異之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另,(甲基)丙烯酸酯(A)可為低聚物,亦可為樹脂,於本說明書中,所謂「低聚物」係指具有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且該重複單位數為3至10者。
可於本發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A)只要是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則無特殊之限制,然而,較為理想的是將下述作為條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即:
(i)於分子之兩末端分別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者;
(ii)具有藉由下述式(1)所示之結構者:
(iii)水耐量為6.0mL以下且溶解性參數(SP值(SPA
))為12以下者。
本發明之組成物係藉由具有前述式(1)所示之透過胺甲酸酯鍵結之聚醚結構,不僅是獲得優異之黑色濃密感,且亦可同時地獲得優異之防指紋性,特別是優異之指紋擦拭性。又,成分(A)係藉由於兩末端分別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而可取得良好之耐擦傷性。
另,成分(A)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亦可具有分枝結構。又,此時,所謂「兩末端」係指在分子鏈構成最長之狀態下的兩側末端。又,在具有此種分枝結構時,於分子鏈之末端亦可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
舉例言之,具有藉由前述式(1)來表示之結構,且於兩末端分別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可列舉如: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聚異氰酸酯(b)及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之反應物。
舉例言之,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可列舉如:具有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二丁二醇、聚丁二醇、1,6-己二醇、雙酚A聚乙氧基二醇、聚己內酯及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氧化丙烯之塊狀或無規共聚合之至少一種結構的聚醚多元醇;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聚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聚新戊四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甘油、聚甘油、聚伸丁二醇等之多元醇進行聚醚改質的含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構成前述聚醚多元醇與馬來酸酐、馬來酸、延胡索酸、伊康酸酐、伊康酸、己二酸、異酞酸等之多元酸之縮合物的聚酯多元醇;將聚醚多元醇進行己內酯改質的己內酯改質多元醇等。
舉例言之,聚異氰酸酯(b)可列舉如:芳香族系、脂肪族系、脂環族系等之聚異氰酸酯,其中,可列舉如: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聚苯甲烷聚異氰酸酯、改質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甲二異氰酸酯、苯二甲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降莰烯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甲基)環己烷、伸苯基二異氰酸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離胺酸三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等之聚異氰酸酯或該等聚異氰酸酯之三聚體化合物、縮二脲型聚異氰酸酯、水分散型聚異氰酸酯或該等聚異氰酸酯與多元醇之反應生成物等。
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可為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單官能單體,亦可為具有2個或2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多官能單體。舉例言之,單官能單體可列舉如: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羥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乙基丙烯醯基磷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2-羥丙基酞酸酯、己內酯改質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舉例言之,多官能單體可列舉如:2-羥-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改質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改質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於兩末端分別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可藉由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聚異氰酸酯(b)及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反應來調製。於該調製中,舉例言之,可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聚異氰酸酯(b)及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共反應一次,或者,舉例言之,亦可在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與聚異氰酸酯(b)反應後,再使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反應。
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與聚異氰酸酯(b)之反應宜相對於多元醇化合物(a)之羥基1當量而使聚異氰酸酯(b)之異氰酸酯基反應1.1當量至2.5當量,且特別理想的是反應1.3當量至2.0當量。反應溫度宜為70℃至100℃,反應時間宜為1小時至20小時。於該多元醇化合物(a)與聚異氰酸酯(b)之反應中,更為理想的是使用像是二月桂酸丁基錫之金屬系催化劑或像是1,8-二吖雙環[5.4.0]十一烯-7之胺系催化劑等來促進反應。
在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聚異氰酸酯(b)及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共反應一次時,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之量宜相對於聚異氰酸酯(b)1當量而使用1.0當量至1.5當量,且更為理想的是使用1.0當量至1.3當量。反應溫度宜為60℃至100℃,反應時間宜為1小時至20小時。
又,在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與聚異氰酸酯(b)反應後,使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反應時,相對於多元醇化合物(a)及聚異氰酸酯(b)之反應物之異氰酸酯基1當量,宜使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之羥基反應0.95當量至1.5當量,且特別理想的是反應1.0當量至1.1當量。反應溫度宜為60℃至100℃,反應時間宜為1小時至20小時。
於兩末端分別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宜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至50000者。另,在此所謂之平均分子量係重量平均分子量,且可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而自凝膠滲透層析術(GPC)測定結果中算出。
於本發明中,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係使用以下所述者,即:水耐量為6.0mL以下,且較為理想的是5.0mL以下,更為理想的是4.0mL以下,又,溶解性參數(SP值)(SPA
)係12以下,且較為理想的是11.5以下,更為理想的是11.0以下。藉由使(甲基)丙烯酸酯(A)之水耐量為6.0mL以下且溶解性參數為12以下,而可取得良好之防指紋性。又,當(甲基)丙烯酸酯(A)之水耐量大於6.0mL或溶解性參數大於12時,黑色之濃密感及防指紋性會明顯地降低,並阻礙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而有所取得之樹脂層無法取得防眩性之情形且較不理想。
所謂水耐量係評價親水性之程度者,該值越高,表示親水性越高。前述水耐量之測定方法係於23℃之條件下,在100ml之燒杯內將前述胺甲酸酯改質聚酯樹脂0.5g混合於四氫呋喃10ml中並分散,且使用滴定管,於該混合物中緩慢地加入離子交換水,並測定直到該混合物產生白濁為止所需之離子交換水量(ml)。將該離子交換水量(ml)定義為水耐量。
所謂溶解性參數(solubility parameter,有時亦簡寫成SP值)係構成溶解性之尺度者,SP值之數值越大,表示極性越高,數值越小,表示極性越低。另,成分(A)為二種以上之混合物時的SP值係將各成分之溶解性參數之加重平均值作成SP值。SP值可藉由以下所詳細說明的方法來實測[參考文獻:SUH,CLARKE,J.P.S.A-1,5,1671至1681(1967)]。
藉由使成分(A)之水耐量為6.0mL以下且溶解性參數(SP值)(SPA
)為12以下而可取得良好之防指紋性的理由並不限於理論,然而,一般認為如下。由於成分(A)係具有胺甲酸酯基,因此具有分子內局部為極性高之部分結構。另一方面,成分(A)係藉由使水耐量為6.0mL以下,會構成分子全體為極性低之化合物。在此,構成指紋痕跡之脂質成分係構成為長鏈脂肪酸,且長鏈脂肪酸係由利用烷基之極性低之部分與極性高之羧基所構成。為了提升防指紋性,一般認為只要提高與構成指紋痕跡之脂質成分的溶合性即可,因此,如前所述,藉由使用具有分子內局部為極性高之部位(胺甲酸酯基)及分子全體為極性低之性質的成分(A),一般認為可賦予良好之防指紋性。溶解性參數亦相同,藉由使溶解性參數為12以下,具有極性高之胺甲酸酯基的成分(A)會構成分子全體為極性低之化合物,又,藉此,可提高與構成指紋痕跡之脂質成分的溶合性,且不易看見業已附著之前述脂質成分,藉此,一般認為可提升防指紋性。特別是在擦拭前述脂質成分時不易看見之效果會變得明顯,一般認為可取得特別優異之指紋擦拭性。另,水耐量為6.0mL以下者及將溶解性參數作成12以下者皆顯示分子全體為極性低之性質。另一方面,本發明並非可藉由前述理論完全地解釋明白,藉由使用兼具所有性質之成分(A),即:水耐量為6.0mL以下者;溶解性參數為12以下者;以及具有利用胺甲酸酯基之局部為極性高之結構者,而可達成防指紋性之提升。又,發明人係藉由實驗而發現前述事實,以致完成本發明。
另,於本發明中的成分(A)之較佳例可列舉如:例如下式所示之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式中,R1
係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去除兩末端羥基後的殘基,R2
係聚異氰酸酯(b)去除兩末端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R3
及R4
可為相同或相異,且為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去除羥基後的殘基,以及n係1至60之整數。]
該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宜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至50000者。又,前述n宜為1至60之整數,且更為理想的是1至30之整數。
(甲基)丙烯酸酯(A)之摻合量並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之,相對於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全固體成分重量而為0重量%至20重量%,且更為理想的是2重量%至20重量%。若摻合量大於20重量%,則會有無法維持平滑之凹凸形狀;(甲基)丙烯酸酯(A)不易溶解,且不易構成均一溶液;阻礙第1成分與第2成分間之相分離;所形成的薄膜之外圓角過大等之問題之虞。
本發明之組成物含有前述(甲基)丙烯酸酯(A)作為第3成分,藉此,不僅不會阻礙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且具有維持第1成分與第2成分相分離所形成的無規凹凸形狀之作用。即,由於前述凹凸形狀係僅藉由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物性差而產生者,因此會有在直到硬化反應前為止之期間形狀崩解且平滑之凹凸表面形狀崩解的可能性。另,藉由前述(甲基)丙烯酸酯(A)所具有的胺甲酸酯基彼此間之氫鍵,可減輕如前述凹凸表面形狀崩解的可能性,藉此,可形成更理想的平滑之凹凸表面形狀。依此,若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平滑之凹凸形狀,則可抑制於表面之光散射,又,若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上形成或設置該防眩層,則可將黑色之顯示進一步地顯示成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又,如前所述,由於(甲基)丙烯酸酯(A)係具有分子內局部為極性高之部分結構且分子全體為極性低之化合物,因此具有與構成指紋痕跡之脂質成分相同之結構,故,可提高與脂質成分的溶合性,且不僅是前述利用表面形狀控制之黑色濃密感之顯現,且亦可提升指紋之擦拭性等之防指紋性。
於本發明中,將賦予防眩薄膜優異之黑色濃密感及防指紋性作為目的,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地含有「具有環狀結構且含有至少1個反應性不飽和雙鍵,折射率為1.52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B)」(以下,有時亦會簡寫成(甲基)丙烯酸酯(B)或成分(B))作為第4成分。
可於本發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B)只要是具有環狀結構、具備至少1個反應性不飽和雙鍵且折射率為1.52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則無特殊之限制。
舉例言之,(甲基)丙烯酸酯(B)所具有的「環狀結構」可列舉如:芳香環、飽和烴環、非芳香族不飽和烴環等。舉例言之,「芳香環」可列舉如:碳數6至30之芳香環(例如苯環、萘環基等)等。舉例言之,「飽和烴環」可列舉如:碳數3至30之飽和烴環(例如環戊烷環、環己烷環等)等。舉例言之,「非芳香族不飽和烴環」可列舉如:碳數3至30之非芳香族不飽和烴環(例如環戊二烯環、二環戊二烯環等)等。
所謂(甲基)丙烯酸酯(B)所包含的「反應性不飽和雙鍵」係指具有顯示聚合性之不飽和雙鍵基之單體,舉例言之,係指可聚合之不飽和雙鍵(例如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等所具備的碳-碳雙鍵),一般而言,並非指不具聚合性之芳香族雙鍵等。
又,於本發明中,「折射率」可根據以往公知之測定法,例如後述測定法來決定。(甲基)丙烯酸酯(B)之折射率宜為1.52以上,且更為理想的是1.55至1.60。若(甲基)丙烯酸酯(B)之折射率為1.52以上,則不會改變所形成的防眩層之表面凹凸形狀而可藉由該高折射率來抑制光散射,且可提高黑色之濃密感。又,若(甲基)丙烯酸酯(B)之折射率小於1.52,則不僅會有防眩層之白化依照視野角之不同而變得顯著之虞,且由於抑制前述光散射之作用會減小,因此會有無法提高黑色濃密感之情形且較不理想。藉由摻合(甲基)丙烯酸酯(B),可維持第1成分與第2成分相分離所形成的無規之凹凸形狀。由於(甲基)丙烯酸酯(B)係於分子內具有環狀結構,因此可構成具有高玻璃轉移溫度之材料,由於可賦予業已塗佈於透明基材上之硬化前之組成物高玻璃轉移溫度,因此可維持前述凹凸形狀。
又,使含有(甲基)丙烯酸酯(B)之組成物硬化而製得之薄膜具有高折射率。藉由該高折射率,可抑制在凹凸形狀表面發生所不欲之光的亂反射或光散射,舉例言之,自具有凹凸形狀之薄膜的上面方向入射之光係藉由(甲基)丙烯酸酯(B)所具有的高折射率,使導向薄膜內部之光量增大,其結果,可抑制前述亂反射或散射。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B),特別理想的是於下式所示結構的分子內具有芳香環之丙烯酸酯單體。
(甲基)丙烯酸酯(B)可依據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公知的方法適當地合成,且亦可使用市售品。
(甲基)丙烯酸酯(B)之摻合量並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之,相對於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全固體成分重量而為0重量%至30重量%,且較為理想的是0重量%至20重量%。若(甲基)丙烯酸酯(B)之摻合量大於30重量%,則會有(甲基)丙烯酸酯(B)不易溶解且不易構成均一溶液等之問題之虞。
如前所述,藉由於組成物中摻合(甲基)丙烯酸酯(B),可賦予黑色之濃密感。
又,於本發明中的第1成分及第2成分宜分別具有相互反應之官能基。藉由使此種官能基相互反應,可提高藉由本發明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所製得之防眩層之耐性。舉例言之,此種官能基之組合可列舉如:具有活性氫之官能基(羥基、胺基、硫醇基、羧基等)與環氧基、具有活性氫之官能基與異氰酸酯基、乙烯性不飽和基與乙烯性不飽和基(產生乙烯性不飽和基之聚合)、矽醇基與矽醇基(產生矽醇基之縮聚合)、矽醇基與環氧基、具有活性氫之官能基與具有活性氫之官能基、活性亞甲基與丙烯醯基、噁唑啉基與羧基等。又,在此所謂之「相互反應之官能基」亦包括以下所述者,即:若只是混合第1成分及第2成分時不會進行反應,但藉由一併地混合聚合起始劑或硬化劑、催化劑、光增感劑等而相互反應。在此可使用的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如:光聚合起始劑、熱聚合起始劑、自由基起始劑等。舉例言之,光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如: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丙烷-1-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乙烷-1-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嗎啉苯基)-丁酮-1、α-羥基-{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1-苯基]}丙烷-1-酮等。舉例言之,熱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如:偶氮雙異丁腈等之偶氮系熱聚合起始劑或過氧化苯甲醯等之過氧化物系熱聚合起始劑等。催化劑可列舉如:酸、鹼催化劑、金屬催化劑等,光增感劑可列舉如:二苯基酮及其衍生物、噻吨酮及其衍生物、蒽醌及其衍生物或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等。舉例言之,硬化劑可列舉如:三聚氰胺硬化劑、(塊狀)異氰酸酯硬化劑、環氧硬化劑等。
第1成分及第2成分分別具有相互反應之官能基時,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混合物將會成為具有被稱作熱硬化性、光硬化性(紫外線硬化性、可見光硬化性、紅外線硬化性等)之硬化性。由於熱硬化可對能構成基材之熱可塑性樹脂等造成影響,因此,宜進行未使用熱之硬化反應,特別是光硬化反應。
又,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分子量(當第1成分及第2成分為樹脂時係重量平均分子量(MW
))分別宜為1000至100000,且更為理想的是5000至100000。於本發明中,可使用GPC測定而作成依據聚苯乙烯標準的換算值,決定分子量及重量平均分子量。
作為帶來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的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物性,舉例言之,可列舉如:SP值、玻璃轉移溫度(Tg)、表面張力、重量平均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等,特別是於本發明中,作為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物性差,特別重要的是SP值之差。
所謂SP值係Solubility Parameter(溶解性參數)之簡稱,且構成溶解性之尺度。SP值之數值越大,表示極性越高,反之,數值越小,表示極性越低。
舉例言之,SP值可藉由下述方法來實測[參考文獻:SUH,CLARKE,J.P.S.A-1,5,1671至1681(1967)]。
測定溫度:20℃
試樣:於100ml燒杯中秤量樹脂0.5g,並使用全吸管而加入良溶劑10ml,且藉由磁攪拌器進行溶解。
溶劑:
良溶劑:二噁烷、丙酮等
不良溶劑:正己烷、離子交換水等
濁點測定:使用50ml滴定管而滴下不良溶劑,並將產生混濁之點作成滴下量。
樹脂之SP值δ係藉由下式來賦予。
δ=(Vml 1/2
δml
+Vmh 1/2
δmh
)/(Vml 1/2
+Vmh 1/2
)
Vm
=V1
V2
/(Φ 1
V2
+Φ 2
V1
)
δm
=Φ 1
δ1
+Φ 2
δ2
Vi:溶劑之分子體積(ml/mol)
ψi:於濁點中的各溶劑之體積分率
δi:溶劑之SP值
ml:低SP不良溶劑混合系
mh:高SP不良溶劑混合系
當帶來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的第1成分及第2成分各自之物性差為SP值之差時,第1成分之SP值(SP1
)宜低於第2成分之SP值(SP2
),並呈現滿足SP1
<SP2
之關係。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宜為0.8以上,且SP值之差的上限並無特殊之限制,然而,一般為15以下。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更宜為0.8至3.6。另,如前所述,當第1成分及第2成分分別為混合物時,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SP值係分別藉由各構成要素之個別之SP值的加重平均值來表示,當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為0.8以上時,相互之樹脂之相溶性低,藉此,一般認為在塗層組成物之塗佈後會帶來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若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小於0.8,則利用相分離之凹凸的形成會變得困難,且防眩性容易降低,因此較不理想,又,若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大於3.6,則第1成分之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與第2成分之相溶性會極端地惡化,且會有第1成分與第2成分分離的可能性,並有作成塗層組成物之均一性消失之虞且較不理想。
本發明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地具備有機溶劑。又,有關防眩性塗層組成物所具備的第1成分、第2成分及有機溶劑,較為理想的是第1成分之SP值(SP1
)、第2成分之SP值(SP2
)及有機溶劑之SP值(SPsol
)係呈現滿足下述條件之關係,即:
SP1
<SP2
;及
SP1
與SPsol
之差為1.7以下,且較為理想的是1.5以下。藉由使SP1
與SPsol
之差為1.7以下,可調製低霾且防眩性能優異之防眩薄膜。又,若SP1
與SPsol
之差大於1.7,則會有難以將第1成分之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充分地溶解,且凹凸之形狀變粗,並有防眩性降低之虞等之問題,又,會有所形成的防眩層之均一性降低之虞。更為理想的是SP1
與SPsol
之差為1以下,即,0至1之範圍內。
另,SP1
及SPsol
只要是該等之差為1.7以下即可。又,可為SP1
<SPsol
,亦可為SP1
>SPsol
。
舉例言之,當第1成分及第2成分為前述組合時,較佳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如: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劑;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等之醇系溶劑;苯甲醚、苯乙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等之醚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混合、使用二種以上之有機溶劑。又,使用二種以上之有機溶劑時,只要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中之至少一種滿足前述「SP1
與SPsol
之差為1.7以下」之條件即可,並不需要所有使用的有機溶劑皆滿足前述條件。
於本發明之塗層組成物中,除了前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外,亦可具備通常所使用的單體、低聚物、樹脂或該等之混合物。本發明之塗層組成物之特徵在於:藉由使用如前述之第1成分及第2成分,即使未具備無機粒子或樹脂粒子等,亦可形成具有凹凸之防眩層。故,本發明之組成物宜為未具備無機粒子及/或樹脂粒子者。
本發明之塗層組成物係藉由與依需要之溶劑、催化劑、硬化劑一併地混合第1成分與第2成分來調製。於塗層組成物中的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比率宜為0.1:99.9至10:90,且更為理想的是0.5:99.5至5:95。使用催化劑時,相對於第1成分及第2成分以及依需要之其他單體、低聚物、樹脂或該等之混合物(將該等一併稱作「樹脂成分」)100質量份,可加入0.01質量份至20質量份,且較為理想的是1質量份至10質量份。使用硬化劑時,相對於前述樹脂成分100質量份,可加入0.1質量份至50質量份,且較為理想的是1質量份至30質量份。使用溶劑時,相對於前述樹脂成分100質量份,可加入1質量份至9900質量份,且較為理想的是100質量份至900質量份。
於本發明中使用的塗層組成物中的溶劑並無特殊之限制,可考慮第1成分及第2成分、構成塗抹之基底的部分之材質及組成物之塗抹方法等而適當地選擇。舉例言之,所使用的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如: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系溶劑;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劑;二乙基醚、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苯甲醚、苯乙醚等之醚系溶劑;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醋酸異丙酯、乙二醇二乙酸酯等之酯系溶劑;二甲基甲醯胺、二乙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之醯胺系溶劑;甲賽璐蘇、乙賽璐蘇、丁賽璐蘇等之賽璐蘇系溶劑;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等之醇系溶劑;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之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合併、使用二種以上。於該等溶劑中,宜使用酯系溶劑、醚系溶劑、醇系溶劑及酮系溶劑。
本發明之防眩性塗層組成物可依需要添加各種添加劑。此種添加劑可列舉如:抗靜電劑、可塑劑、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及紫外線吸收劑等之常用添加劑。
如前所述,除了前述第1成分與第2成分外,本發明之組成物更具備(甲基)丙烯酸酯(A)及/或(甲基)丙烯酸酯(B),在將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防眩層應用在以下所詳細說明的防眩薄膜時,防眩薄膜可呈現優異之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再者,亦可提供防指紋性。
可取得優異之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的理由並不限於理論,然而,一般認為如下。組成物係具備前述(甲基)丙烯酸酯(A)作為第3成分,藉此,於藉由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所產生的凹凸中,可藉由胺甲酸酯基彼此之氫鍵之效果,防止凹凸形狀在直到硬化反應為止之期間崩解。藉此,藉由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SP值之差所產生的凹凸形狀不會損害原本之形狀而可維持平滑之凹凸表面形狀。依此,若於防眩層之表面形成平滑之凹凸形狀,則相較於習知未具備(甲基)丙烯酸酯(A)者,可抑制於表面之光散射,又,若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上形成或設置該防眩層,則可將黑色之顯示進一步地顯示成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
又,組成物係具備前述折射率為1.52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B)作為第4成分,藉此,不會改變表面凹凸形狀而可藉由該高折射率來抑制光散射,並提高黑色之濃密感。
再者,本發明之組成物係具備(甲基)丙烯酸酯(A)及(甲基)丙烯酸酯(B),藉此,可利用兩者之加乘效果,進一步地形成黑色之濃密感強的防眩層及防眩性薄膜。
又,依據本發明,於包含有藉由具備(甲基)丙烯酸酯(A)之組成物所形成的防眩層之薄膜中,如前所述,可取得優異之防指紋性,其理由並不限於理論,然而,一般認為如下。一般而言,構成指紋痕跡之脂質成分主要係由極性高之部分與極性低之部分所構成,故,藉由於組成物中摻合(甲基)丙烯酸酯(A)[該成分(A)係具有分子內局部為極性高之部分結構且分子全體為極性低之化合物]作為具有與此種脂質成分類似結構之化合物,可提高與脂質成分的溶合性,且不僅是前述利用表面形狀控制之黑色濃密感之顯現,且亦可大幅地提升指紋之擦拭性等之防指紋性。故,本發明之組成物係具備(甲基)丙烯酸酯(A),藉此,相較於未具備(甲基)丙烯酸酯(A)之習知品,可提供具有業已更進一步地提升之防指紋性之防眩層及防眩性薄膜。
又,如前所述,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係於其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因此,在作成積層體時,不僅是抗黏合性,且亦可發揮抗牛頓環性。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係具有透明基材及防眩層。該防眩層係由前述防眩性塗層組成物所形成。
透明基材可使用各種透明塑膠薄膜、透明塑膠板及玻璃等。舉例言之,透明塑膠薄膜可使用:三醋酸纖維素(TAC)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聯乙炔纖維素薄膜、醋酸丁酸纖維素薄膜、聚醚碸薄膜、聚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聚胺甲酸酯系樹脂薄膜、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碸薄膜、聚醚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醚酮薄膜、(甲基)丙烯腈薄膜等。透明基材宜使用三醋酸纖維素,且三醋酸纖維素之折射率係1.48左右。由於三醋酸纖維素係廣泛地使用作為保護偏光板之偏光層的保護薄膜,因此,可將藉由使用作為透明基材所取得之防眩薄膜直接使用作為保護薄膜。另,透明基材之厚度可按照用途而適當地選擇,然而,一般會使用25μm至1000μm左右。
防眩層係藉由於透明基材上塗佈前述防眩性塗層組成物而形成。塗層組成物之塗佈方法可按照塗層組成物及塗抹步驟之狀況而適當地選擇,舉例言之,可藉由下述塗法等來塗佈,即:棒塗法、浸塗法、氣刀塗法、簾塗法、輥塗法、線棒塗法、凹版印刷塗法或擠壓塗法(美國專利2681294號說明書)。
防眩層之厚度並無特殊之限制,可考慮各種要因而適當地設定,舉例言之,可將塗層組成物塗佈成乾燥膜厚構成0.01μm至20μm。
亦可使業已塗佈於透明基材之塗膜直接硬化,且亦可於硬化前使塗膜乾燥而於硬化前預先相分離。於硬化前使塗膜乾燥時,可藉由30℃至200℃,更為理想的是40℃至150℃,使其乾燥0.1分鐘至60分鐘,更為理想的是1分鐘至30分鐘,並除去溶劑且預先相分離。當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混合物為光硬化性時,於硬化前使其乾燥而預先相分離者會具有以下優點,即:可有效地除去防眩層中的溶劑,且可設置所期望之大小的凹凸。
於硬化前使其相分離之其他方法亦可使用將光照射至塗膜而使其相分離之方法。舉例言之,照射的光可使用曝光量0.1J/cm2
至1.5J/cm2
的光,且較為理想的是0.5J/cm2
至1.5J/cm2
的光。又,該照射光之波長並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之,可使用具有360nm以下之波長的照射光等。舉例言之,使用2-甲-1-[4-(甲硫)苯基]-2-嗎啉丙烷-1-酮等作為光起始劑時,照射光宜為照射具有接近310nm之波長的光者,又,更為理想的是照射具有接近360nm之波長的光者。此種光可使用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等來取得。依此,藉由照射光,會產生相分離及硬化。藉由照射光而使其相分離,會具有以下優點,即:可避免表面形狀之不均,且該表面形狀之不均係起因於塗層組成物所具備的溶劑之乾燥不均。
藉由使利用塗層組成物之塗佈所取得之塗膜或業已乾燥之塗膜硬化,可形成防眩層。當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混合物為熱硬化性時,可藉由40℃至280℃,更為理想的是80℃至250℃,加熱0.1分鐘至180分鐘,更為理想的是1分鐘至60分鐘,藉此使其硬化。當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混合物為光硬化性時,可使用能發出依需要之波長的光之光源而照射光,藉此使其硬化。另,光照射亦可如前所述,於使其相分離之目的下使用。
第1圖係顯示依此所形成的防眩薄膜之截面概略圖。防眩薄膜1係具有防眩層3及透明基材5。由於本發明之防眩薄膜表面之凹凸係以自然發生方式來決定凹凸配置,因此可於樹脂層之表面形成不規則之凹凸形狀。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係以自然發生方式來決定防眩層表面之不規則之凹凸形狀的配置。又,本發明之防眩薄膜宜為相對於散射角之散射光強度並未具有極大值者。自相對於防眩薄膜之面而呈法線方向,即,相對於薄膜面而呈直角方向照射光時,透過光係該照射光直接行進之方向,即,散射角為0°之方向為最大。又,照射光係藉由防眩薄膜而散射,藉此,於角度偏離該法線方向之方向亦會透過光。該業已散射之光係散射光(透過散射光)。本發明之防眩薄膜宜為相對於該散射角之散射光強度並未具有極大值者,當該散射光具有極大值時,散射光會對特定之角度聚集,藉此,會有發生光干擾之情形。由於光干擾的發生會有造成透過防眩薄膜之影像鮮明性降低之虞,因此較不理想。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宜為全光線透過率為90%以上者,且更為理想的是95%以上。特別是於本發明中,由於並未含有樹脂粒子,因此,如前所述,可達成高的全光線透過率。全光線透過率(Tt(%))係測定對防眩薄膜之入射光強度(T0
)與業已透過防眩薄膜之全透過光強度(T1
),並藉由下式來算出。第2圖係顯示全光線透過率之概略說明圖。
全光線透過率之測定可使用例如測霾計(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來測定。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宜為霾小於20%者,且較為理想的是18%以下,更為理想的是15%以下,特別理想的是10%以下。藉由本發明,如前所述,可調製具有霾低且防眩性優異之優異性能的防眩薄膜。霾低者之優點可列舉如:在將防眩薄膜設置於液晶顯示裝置時,不會損害所顯示的影像鮮明性、不易發生白化等。此種霾低之防眩薄膜係具有不會損害特別是在高精細液晶顯示裝置中顯示的影像鮮明性之優點。
霾可根據JIS K7105而藉由下式來算出。
霾之測定可使用例如測霾計(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來測定。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亦可進一步地具有低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係藉由低折射率樹脂所構成。藉由將低折射率層積層於防眩層之至少一側面,於光學構件等中,在將低折射率層配設成構成最表面時等,可有效地防止來自外部的光(外部光源等)於防眩性薄膜之表面反射。又,藉由將低折射率層配置成構成最表面,可進一步地降低防眩薄膜之霾。藉由將低折射率層配置成構成最表面,即,於透明基材上形成防眩層,且於該防眩層上更形成低折射率層,而可進一步地降低所取得之防眩薄膜之霾。
低折射率樹脂之折射率係例如1.35至1.39,且較為理想的是1.36至1.39,更為理想的是1.38至1.39。
低折射率層之厚度係例如0.05μm至2μm,且較為理想的是0.1μm至1μm(例如0.1μm至0.5μm),更為理想的是0.1μm至0.3μm。
舉例言之,低折射率樹脂可列舉如:甲基戊烯樹脂、二乙二醇雙(烯丙基碳酸酯)樹脂、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等之氟樹脂等。又,低折射率層通常宜含有含氟化合物,藉由使用含氟化合物,可按照所期望而減低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
含氟化合物可列舉如:具有氟原子與藉由熱或活性能量線(紫外線或電子射線等)等而反應之官能基(交聯性基或聚合性基等之硬化性基等),且可藉由熱或活性能量線等而硬化或交聯並形成含氟樹脂(特別是硬化或交聯樹脂)的含氟樹脂前驅物。舉例言之,此種含氟樹脂前驅物可列舉如:含有氟原子之熱硬化性化合物或樹脂[與氟原子同時地具有反應性基(環氧基、異氰酸酯基、羧基、羥基等)、聚合性基(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等)等之低分子量化合物]、可藉由活性光線(紫外線等)而硬化之含有氟原子之光硬化性化合物或樹脂(光硬化性含氟單體或低聚物等之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等)等。
舉例言之,含有氟原子之熱硬化性化合物或樹脂可例示:至少使用含氟單體所取得的低分子量樹脂,例如取代作為構成單體之多元醇成分之一部分或全部而使用含氟多元醇(特別是二元醇)所取得的環氧系含氟樹脂;同樣地取代多元醇及/或多羧酸成分之一部分或全部而使用含有氟原子之多元醇及/或含有氟原子之多羧酸成分所取得的不飽和聚酯系含氟樹脂;取代多元醇及/或聚異氰酸酯成分之一部分或全部而使用含有氟原子之多元醇及/或聚異氰酸酯成分所取得的胺甲酸酯系含氟樹脂等。該等熱硬化性化合物或樹脂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來使用。
於含有氟原子之光硬化性化合物中包含有例如單體、低聚物(或樹脂,特別是低分子量樹脂),舉例言之,單體可例示:對應於在前述防眩層之項目中例示的單官能性單體及多官能性單體的含有氟原子之單體[(甲基)丙烯酸之氟化烷基酯等之含有氟原子之(甲基)丙烯酸系單體、氟代烯烴類等之乙烯系單體等之單官能性單體;1-氟-1,2-二(甲基)丙烯醯氧乙烯等之氟化烷撐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又,低聚物或樹脂可使用對應於在前述防眩層之項目中例示的低聚物或樹脂的含有氟原子之低聚物或樹脂等。該等光硬化性化合物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來使用。
含氟樹脂之硬化性前驅物係例如可於溶液(塗液)狀之形態下取得,舉例言之,此種塗液可作成日本合成橡膠(股)製造之「TT1006A」及「JN7215」或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造之「DEFENSA TR-330」等而取得。
本發明之防眩性薄膜亦可使用低折射率層作為透明基材,並藉由防眩層及低折射率層來構成。本發明之防眩性薄膜並且亦可藉由透明基材及依序地形成於該透明基材上之防眩層及低折射率層來構成。
本發明之防眩性抗反射薄膜可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之偏光板。第3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之截面概略圖。於第3圖中例示的偏光板10係構成為於偏光層(偏光元件)12之一側面(於第3圖中為上面側)設置前述防眩薄膜1。
偏光層12係積層於二層之透明基材5、透明基材14間,透明基材5、透明基材14可使用TAC薄膜。該偏光層12係三層結構,且第1層及第3層係由業已於聚乙烯醇(PVA)中加入碘之薄膜所構成,中間之第2層係由PVA薄膜所構成。該防眩薄膜1係構成為於透明基材5上積層防眩層3。
當設置於前述偏光層12之兩外側的透明基材使用TAC薄膜時,由於沒有複折射且不會打亂偏光,因此,即使與構成偏光元件之PVA及PVA+碘之薄膜積層,亦不會打亂偏光。故,可使用此種偏光板10來取得顯示成分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
構成於前述偏光板10中的偏光層12之偏光元件係包括構成為藉由碘或染料來染色並延伸之PVA薄膜,以及聚乙烯甲醛薄膜、聚乙烯縮醛薄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系皂化薄膜等。
另,在將構成偏光層12之各薄膜積層時,為了增加接著性及抗靜電,可於前述透明基材進行皂化處理。
本發明之防眩性抗反射薄膜可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第4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的透過型顯示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第4圖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20係一種將與前述偏光板10相同之偏光板22、液晶面板24及偏光板26依此順序積層,同時於偏光板26側之背面配置有背光源28的透明型液晶顯示裝置。
於前述液晶顯示裝置20中的液晶面板24中使用的液晶模式可為扭轉向列型(TN)、超扭轉向列型(STN)、相轉移型(PC)、高分子分散型(PDLC)等中之任一者。
液晶之驅動模式可為單純矩陣型、動態矩陣型中之任一者,於動態矩陣型時,可採用TFT(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MIM(金屬夾層液晶,Metal In Metal liquid crystal)等之驅動方式。液晶面板24可為彩色型或單色型中之任一者。
除了液晶顯示裝置外,本發明之防眩性抗反射薄膜亦可使用在像是電漿顯示面板(PDP)、電發光顯示器(ELD)或陰極管顯示裝置(CRT)之影像顯示裝置。在將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時,可於未設置有防眩層側之透明基材表面上設置黏著層等而配置於顯示器之最表面,又,亦可於利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之防眩層上進一步地進行抗反射處理等。
藉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亦可使用在例如液晶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藉由本發明所形成的樹脂層係具有以下優點,即:具有良好之表面硬度,且沒有樹脂粒子之剝落等之問題,故,於精密機器,特別是液晶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中亦可良好地使用。舉例言之,於液晶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中使用藉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之事例可列舉如:防止光透過性構件之黏合等的牛頓環防止層等。
藉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更由於具有優異之透明性及防眩性方面,因此亦可適當地使用在顯示裝置以外之物品。藉由將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設置於例如陳列顯示器等之透明構件上,不會損害透明性而可防止外在光線之映入。由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形成的樹脂層係藉由設置作為例如家電製品等之保護層,而可提供利用防眩效果的消光外觀。
藉由以下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又,只要沒有特別聲明,「份」係表示質量份。
於具備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加熱‧溫度調節裝置、滴下口、冷卻管之反應容器中,注入丙二醇單甲基醚190質量份,並於氮環境氣體下一面攪拌,一面將內部溫度升溫至100℃。其次,分別使用2個滴液漏斗,將由甲基丙烯酸異莰酯187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質量份、甲基丙烯酸10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200質量份所構成的聚合性單體混合溶液,以及由過氧-2-乙基己酸三級丁酯2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80質量份所構成的聚合起始劑溶液,自2個滴下口同時地花費3小時而以等速滴下。反應溫度係一面攪拌一面保持在100℃,然後,再以100℃進行反應1小時。其次,將由聚合起始劑之過氧-2-乙基己酸三級丁酯0.2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27質量份所構成的後注射聚合起始劑溶液花費1小時來滴下,且將液溫保持在100℃,並進行聚合反應。其次,於該溶液中,加入溴化四丁銨1.5質量份、氫醌0.2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5質量份之混合溶液,並自氮環境氣體變更為空氣起泡,且將由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17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5質量份所構成的溶液花費1小時來滴下,然後,花費5小時,再進行加成反應,並製造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所取得之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GPC(凝膠滲透層析術:聚苯乙烯換算)測定而為17000。又,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之SP值係10.0,水耐量值係3.3mL,折射率係1.486,不揮發物(NV)係30%。
於反應容器中,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 666重量份、聚丙二醇(聚丙二醇1000,岸田(KISHIDA)化學(股)製造) 2000重量份、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混合物(混合重量比60:40) 900重量份,再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000ppm作為催化劑、氫醌1000ppm作為聚合抑制劑及甲基異丁基酮(MIBK,以固體成分構成40%之量來使用)作為溶劑,且一面灌入空氣一面以80℃混合3小時。
依此,取得於兩末端具有丙烯酸酯基的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測定所取得之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之SP值、水耐量值及折射率時,SP值係10.8,水耐量值係3.5mL,折射率係1.483。又,重量平均分子量係7000,另,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利用GPC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值來表示。
於具備攪拌裝置之容器中,注入製造例1之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SP值:10.0) 4.0質量份作為第1成分、甲基異丁基酮(SP值:8.3) 50.0質量份作為有機溶劑且一面攪拌,接著,加入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及五丙烯酸酯之混合物(SP值:12.1) 75.0質量份以及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四丙烯酸酯之混合物(SP值:12.7) 25.0質量份作為第2成分、製造例2之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水耐量值:3.5mL,SP值:10.8) 2.0質量份作為第3成分、以及異丙醇(SP值:11.5) 118.0質量份作為有機溶劑、1-羥環己基苯基酮5.0質量份及α-羥-{4-[4-(2-羥-2-甲-丙醯)-苄-1-苯]}丙烷-1-酮1.0質量份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並取得防眩性塗層組成物(不揮發物:42.6%)。
不揮發物係指根據「JIS K 5601 1 2」來測定之以105℃加熱3小時之際的不揮發物%。又,折射率係藉由阿貝折射計(愛拓(ATAGO)公司製造,2T型),分別地,液狀物質係於原封不動之狀態下,固態物係作成薄膜狀態,並使用溴化萘而於20℃下測定。
於室溫(20℃)下,使用棒塗機No.9,將防眩性塗層組成物塗抹於三醋酸纖維素薄膜上,且使乾燥膜厚構成6μm,並以80℃加熱1分鐘而將塗膜中的溶劑乾燥除去。然後,藉由超高壓水銀燈(Fusion公司製造,H閥型),以500mJ/cm2
之能量於空氣環境下進行照射及曝光而使其硬化,並形成具有微細且緻密之凹凸的防眩層,同時取得防眩薄膜。
作成與實施例1相同,並依據下表所示之摻合(固體成分質量基準)來調製實施例2至實施例7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4之組成物。
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各成分係如以下所述。
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及五丙烯酸酯之混合物(東亞合成(股)製造,商品名:ARONICS M402):SP值=12.1,水耐量值=7.4mL,折射率=1.491
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四丙烯酸酯之混合物(東亞合成(股)製造,商品名:ARONICS M305):SP值=12.7,水耐量值=7.7mL,折射率=1.481
非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股)製造,商品名:U-324A):SP值=12.0,水耐量值=7.3mL,折射率=1.498(計算值)
非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日本化藥(股)製造,商品名:DPHA-40H):SP值=11.9,水耐量值=6.3mL,折射率=1.485
非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根上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904):SP值=12.7,水耐量值=7.5mL,折射率=1.472
雙酚A EO改質二丙烯酸酯(東亞合成製造,商品名:M-211B):SP值=11.3,水耐量值=3.8mL,折射率=1.538
酚醛清漆型環氧丙烯酸酯(日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HITALOID()7660-0):SP值=12.7,水耐量值=7.5mL,折射率=1.567
雙芳基茀丙烯酸酯(大阪氣體化學製造,商品名:OGSOL EA-0200):SP值=9.8,水耐量值=3.2mL,折射率=1.617
異丙醇(昭永化學(股)製造):SP值=11.5
甲基異丁基酮(昭永化學(股)製造):SP值=8.3
於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的防眩薄膜中,分別評價或測定黑色之濃密感(目視)、防指紋性(指紋擦拭性)、防眩性、霾(H(%))、全光線透過率(Tt(%)),下表係顯示結果。
根據以下評價基準,藉由目視來評價黑色之濃密感。
◎:完全沒有白濁感
○:白濁感極少
△:有一些白濁感
×:白濁感明確
使指紋附著於所取得之防眩薄膜,其次,使用無塵擦拭布擦拭10次,並藉由目視來確認其後之指紋附著狀態。
◎:完全無法看見指紋之油分
○:可稍微看見指紋之油分
△:可看見一些指紋之油分
×:可看見指紋之油分呈條紋狀
將所取得之防眩薄膜放置於螢光燈下,並藉由目視來確認螢光燈之映入程度。評價基準係如以下所述。
○:所映入的螢光燈輪廓明顯歪斜
△:所映入的螢光燈輪廓稍微歪斜
×:所映入的螢光燈輪廓清楚明白
使用測霾計(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測定防眩薄膜之擴散透光率(Td
(%))及下述全光線透過率(Tt
(%)),並算出霾(H(%))。
全光線透過率(Tt
(%))係使用測霾計(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測定對防眩薄膜之入射光強度(T0
)與業已透過防眩薄膜之全透過光強度(T1
),並藉由下式來算出全光線透過率(Tt
(%))。
比較例1之組成物係具備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組成物,其結果,於由比較例1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起因於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物性差,可形成微細且緻密之無規凹凸,且可取得良好之防眩性。又,由比較例1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係具有優異之霾(5%)及全光線透過率(91%),然而,由於比較例1之組成物皆未具備第3成分及第4成分,因此並非為黑色之濃密感及防指紋性皆優異者。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實施例1至實施例3之組成物係以下組成物,即:與比較例1相同,具備第1成分及第2成分,且更具備製造例2之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水耐量值:3.5mL,SP值:10.8)作為第3成分,其結果,於由實施例1至實施例3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相較於比較例1,黑色之濃密感及防指紋性兩者會明顯地提升。又,於實施例1至實施例3之組成物中,儘管摻合有第3成分,但不會阻礙微細且緻密之凹凸的形成,且可取得優異之防眩性。再者,於實施例1至實施例3之組成物中,儘管摻合有第3成分,但出乎意料的是,霾會降低且可維持優異之全光線透過率。
實施例4至實施例6之組成物係以下組成物,即:與比較例1相同,具備第1成分及第2成分,且更具備折射率為1.52以上之丙烯酸酯作為第4成分,其結果,於由實施例4至實施例6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相較於比較例1,黑色之濃密感會明顯地提升。又,於實施例4至實施例6之組成物中,儘管摻合有第4成分,但不會阻礙微細且緻密之凹凸的形成,且可取得優異之防眩性。再者,於實施例4至實施例6之組成物中,儘管摻合有第4成分,但出乎意料的是,霾會降低且可維持優異之全光線透過率。
實施例7之組成物係以下組成物,即:與比較例1相同,具備第1成分及第2成分,且更具備製造例2之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水耐量值:3.5mL,SP值:10.8)作為第3成分及折射率為1.567之丙烯酸酯作為第4成分,其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於由實施例7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藉由第3成分與第4成分之加乘效果,相較於比較例1,黑色之濃密感及防指紋性兩者會大幅度明顯地提升。又,於實施例7之組成物中,出乎意料的是,儘管摻合有第3成分及第4成分,但不會阻礙微細且緻密之凹凸的形成,且可取得優異之防眩性。再者,於實施例7之組成物中,儘管摻合有第3成分及第4成分,但出乎意料的是,霾亦會明顯地降低且可維持優異之全光線透過率。
相對於此,於比較例2之組成物中,除了第1成分及第2成分外,亦摻合有UN-904作為第3成分,然而,UN-904係未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且水耐量值係7.5mL,並脫離本發明之規定量(6.0mL以下),再者,其SP值係12.7,並脫離本發明之規定量(12以下),其結果,於由比較例2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黑色之濃密感會明顯地降低。
於比較例3之組成物中,除了第1成分及第2成分外,亦摻合有U-324A作為第3成分,然而,U-324A係未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且水耐量值係7.3mL,並脫離本發明之規定量(6.0mL以下),其結果,於由比較例3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黑色之濃密感會明顯地降低。
於比較例4之組成物中,除了第1成分及第2成分外,亦摻合有DPHA-40H作為第3成分,然而,DPHA-40H係未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且水耐量值係6.3mL,並脫離本發明之規定量(6.0mL以下),其結果,於由比較例4之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中,黑色之濃密感會明顯地降低。
本發明之組成物係如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示,除了第1成分及第2成分外,亦具備第3成分或第4成分,藉此,不僅是防眩性,且亦可提供優異之黑色濃密感,並賦予防眩薄膜更進一步之機能。又,藉由於組成物中摻合第3成分,又,藉由第3成分與第4成分之加乘效果,可取得更優異且出乎意料之黑色濃密感及防指紋性兩者。
如前所述,本發明可賦予防眩薄膜優異之黑色濃密感及防指紋性等之更進一步之機能,於應用在液晶電視等之顯示裝置時,於外在光線下,不僅可改善映入、白化等,且亦可提供優異之對比性能,特別是黑色之濃密感(即,光澤感強之透明黑色),另,亦可提供優異之防指紋性,並且是非常有益的。
1...防眩薄膜
3...防眩層
5,14...透明基材
10,22,26...偏光板
12...偏光層
20...液晶顯示裝置
24...液晶面板
28...背光源
第1圖係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之截面概略圖。
第2圖係全光線透過率之概略說明圖。
第3圖係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之截面概略圖。
第4圖係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薄膜的透過型顯示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1...防眩薄膜
3...防眩層
5...透明基材
Claims (16)
- 一種組成物,係用以於透明基材上形成防眩層者,包含第1成分及第2成分;第1成分係含有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第2成分係含有多官能性不飽和雙鍵之成分,其包含含有2官能以上之不飽和雙鍵之單體;該組成物更包含:含有聚醚骨架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作為第3成分;及/或具有環狀結構且含有至少1個反應性不飽和雙鍵,折射率為1.52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B)作為第4成分;又,將該組成物塗佈於該透明基材上後,第1成分與第2成分會依據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物性差而相分離,形成表面具有無規凹凸之防眩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酯(A)含有下式所示結構,且具有6.0mL以下之水耐量及12以下之溶解性參數(SPA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甲基)丙 烯酸酯(A)係藉由使具有聚醚骨架之多元醇化合物(a)、聚異氰酸酯(b)及含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c)反應而製得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酯(B)係丙烯酸酯單體,具有下式所示之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更包含有機溶劑,且第1成分之SP值(SP1 )、第2成分之SP值(SP2 )及有機溶劑之SP值(SPsol )係呈現滿足下述條件之關係,即:SP1 <SP2 ;及SP1 與SPsol 之差為1.7以下;又,第1成分之SP值(SP1 )與第2成分之SP值(SP2 )之差為0.8至3.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SP1 係10.5以下,前述SP2 係11.3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更包含選自於由聚合起始劑、硬化劑、催化劑及光增感劑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不含樹脂粒子。
- 一種防眩薄膜,係具有透明基材及防眩層者,且該防眩層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所形成。
- 一種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包含有:塗佈步驟,係於透明基材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者;及硬化步驟,係使所取得之塗膜硬化者。
- 一種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包含有:塗佈步驟,係於透明基材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者;乾燥步驟,係使所製得之塗膜乾燥而相分離者;及硬化步驟,係使業已乾燥之塗膜硬化者。
- 一種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包含有:塗佈步驟,係於透明基材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者;及光照射步驟,係將光照射至所得塗膜而使其相分離及硬化者。
- 一種防眩薄膜,係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之製造方法而製得者。
- 一種偏光板,係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防眩薄膜及偏光元件者;該防眩薄膜表面與偏光元件表面係相對向積層,且該防眩薄膜表面為已設於透明基材之防眩層的相反面。
- 一種透過型顯示裝置,包含有:透光性顯示體,係呈平面狀者;光源裝置,係自背面照射該透光性顯示體者;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防眩薄膜,係積層於該透光性顯示體之表面者。
-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係於顯示器之最表層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防眩薄膜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38174A JP2010191370A (ja) | 2009-02-20 | 2009-02-20 | 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37045A TW201037045A (en) | 2010-10-16 |
TWI477566B true TWI477566B (zh) | 2015-03-21 |
Family
ID=4275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9102075A TWI477566B (zh) | 2009-02-20 | 2010-01-26 |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glar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0191370A (zh) |
KR (1) | KR101720333B1 (zh) |
TW (1) | TWI4775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2212A (ja) * | 2010-09-27 | 2012-04-12 | Panasonic Corp |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コーティング層付き基材 |
JP5925012B2 (ja) * | 2012-03-30 | 2016-05-25 |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高屈折率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層形成組成物 |
JP5925011B2 (ja) * | 2012-03-30 | 2016-05-25 |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
US9938426B2 (en) | 2012-03-30 | 2018-04-10 | Teijin Limited | Har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antiblocking layer |
JP6171226B2 (ja) * | 2012-06-27 | 2017-08-02 | ゼネラル株式会社 | ボード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ホワイトボード |
KR101915286B1 (ko) * | 2012-12-11 | 2018-11-05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
JP6162535B2 (ja) * | 2013-08-19 | 2017-07-12 |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 グラビア印刷方法 |
TWI655252B (zh) * | 2014-09-26 | 2019-04-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紫外線硬化性塗佈組成物、硬塗薄膜及該硬塗薄膜之製造方法 |
JP6548030B2 (ja) * | 2015-12-08 | 2019-07-24 | 協立化学産業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凹凸膜付き基材の製造方法 |
JP6393384B1 (ja) * | 2017-10-06 | 2018-09-19 |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層の形成方法 |
JP7051357B2 (ja) * | 2017-10-06 | 2022-04-11 |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防眩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積層部材、及び防眩ハードコート層の形成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42241A (ja) * | 2005-08-05 | 2007-0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用光硬化型組成物、及び光ディスク |
TW200844476A (en) * | 2007-02-13 | 2008-11-16 | Nippon Paint Co Ltd |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glar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TW200900475A (en) * | 2007-04-09 | 2009-01-01 | Nippon Paint Co Ltd | Galvanized fingerprint resistant light-cured combination, galvanized fingerprint resistant film and optical displa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99887B2 (ja) | 1999-03-15 | 2010-01-2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電極基板 |
JP2001305316A (ja) | 2000-02-18 | 2001-10-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反射板、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素子、及び反射板の製造方法 |
JP5025858B2 (ja) | 2001-06-20 | 2012-09-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層付偏光板、防眩層付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眩層付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21610A (ja) | 2001-10-16 | 2002-08-0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
JP3998697B2 (ja) | 2004-01-29 | 2007-10-31 |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 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038748B2 (ja) * | 2007-03-14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防眩性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09
- 2009-02-20 JP JP2009038174A patent/JP2010191370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1-26 TW TW099102075A patent/TWI47756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2-18 KR KR1020100014793A patent/KR10172033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42241A (ja) * | 2005-08-05 | 2007-0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用光硬化型組成物、及び光ディスク |
TW200844476A (en) * | 2007-02-13 | 2008-11-16 | Nippon Paint Co Ltd |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glar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TW200900475A (en) * | 2007-04-09 | 2009-01-01 | Nippon Paint Co Ltd | Galvanized fingerprint resistant light-cured combination, galvanized fingerprint resistant film and optical display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191370A (ja) | 2010-09-02 |
KR20100095384A (ko) | 2010-08-30 |
TW201037045A (en) | 2010-10-16 |
KR101720333B1 (ko) | 2017-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7566B (zh) |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glar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3998697B2 (ja) | 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178775B2 (ja) | 光学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用樹脂材料 | |
TWI652298B (zh) | 光學膜、防眩性膜及偏光板 | |
WO2012053414A1 (ja) |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551898B (zh) | An optical sheet,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and a touch panel | |
US8715784B2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optical layered body, optical layered body,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JP5888864B2 (ja) |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TW201111176A (en) | Luminance improving film having adhesive layer,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luminance improving film and the polarizing plate | |
JP2010163535A (ja) | 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層状構造体、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層状構造体を含む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
JP3515447B2 (ja) | 反射防止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 | |
WO2011058904A1 (ja) | 光学部材、製造方法、偏光板複合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1162125A1 (ja) | 前面板付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樹脂組成物 | |
CN112272785A (zh) |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 |
JP2010162746A (ja) | 透明導電性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 |
JP2007246714A (ja) | 表面に微細凹凸を形成する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応用 | |
JP2018022062A (ja) | フォルダ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364719B2 (ja) |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積層体、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積層体 | |
TW202003711A (zh) |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防眩性膜 | |
TW200935103A (en) | A set of polarizer, and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et of polarizer | |
JP2009173816A (ja) | 透明架橋フィルム | |
KR20180116739A (ko) | 명암비 개선 광학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JP6124826B2 (ja) | 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 |
KR20190131178A (ko) | 눈부심방지성 고경도 코팅 조성물 | |
JP5426329B2 (ja) | 光学積層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