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3225B - 低黏度胺甲酸乙酯系統 - Google Patents

低黏度胺甲酸乙酯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3225B
TWI453225B TW101123994A TW101123994A TWI453225B TW I453225 B TWI453225 B TW I453225B TW 101123994 A TW101123994 A TW 101123994A TW 101123994 A TW101123994 A TW 101123994A TW I453225 B TWI453225 B TW I4532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ixture
reactor
viscosity
solid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3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7414A (zh
Inventor
David E Vietti
Joseph James Zupancic
Larry F Brinkman
Original Assignee
Rohm & H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hm & Haas filed Critical Rohm & Haas
Publication of TW20130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3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32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C08G18/12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using two or more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the first polymeris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05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 C08G18/4208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 C08G18/4211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derived from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05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 C08G18/4208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 C08G18/4211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derived from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alcohols
    • C08G18/4216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derived from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alcohols from 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and aliphatic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2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G18/6216Polym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G18/622Polymers of est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08G18/6225Polymers of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C08G18/6229Polymers of hydroxy groups containing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with aliphatic polyalcohols
    • C08G18/6233Polymers of hydroxy groups containing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with aliphatic polyalcohols the monomers or polymers being esterified with carboxylic acids or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1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 C08G18/7621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being toluene diisocyanate including isomer mix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5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18/766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alkylene polyphen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09J1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Description

低黏度胺甲酸乙酯系統
本發明通常係關於低黏度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可以高固體含量塗覆於基板上。
基於鄰苯二甲酸酐或鄰苯二甲酸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係習知者。舉例而言,弗雷德(Fryd)之第3,763,079號美國專利揭露一種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多元醇成分係基於間苯二甲酸或鄰苯二甲酸以及脂肪族二酸,而該異氰酸酯成分係基於甲苯二異氰酸酯。惟,對於基於其他可以高固體水準塗覆之材料的替代系統存在需求。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係包含:(a)包含下列者之聚合殘基之羥基封端的聚酯多元醇:(i)40至75 wt%之鄰苯二甲酸,以及(ii)25至60 wt%之具有自60至150之Mn的脂肪族二元醇;其中,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具有自15至60 mg KOH/g的羥基數且具有不超過15 wt%之脂肪族酸的聚合殘基;以及,(b)包含下列者之聚合殘基的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與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之至少一者;以及(ii)具有自90至1000之Mn的二醇或多元醇。
除了另行指明者外,全部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且全 部溫度為攝氏度(℃)。單體殘基之百分比係基於固體,亦即,不包括溶劑。「鄰苯二甲酸」係指代苯-1,2-二甲酸。鄰苯二甲酸之聚合殘基可係使用鄰苯二甲酸或鄰苯二甲酸酐作為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製備之起始材料的結果。「脂肪族酸」係不具有芳族環之二酸,如己二酸、壬二酸、戊二酸及琥珀酸。較佳地,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具有不超過10 wt%,較佳不超過5 wt%,較佳不超過3 wt%之脂肪族酸的聚合殘基。「甲苯二異氰酸酯」係指代於以該名販售之商業產品,其主要為2,4-異構物,伴隨少量2,6-異構物及可能之其他異構物。
本發明之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含有鄰苯二甲酸與脂肪族二元醇之聚合及酯化殘基;其亦可含有其他二酸及二元醇。該脂肪族二元醇可係α,ω-二羥基烷或乙二醇或丙二醇寡聚物。較佳之脂肪族二元醇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及三乙二醇。特佳之脂肪族二元醇係包括二乙二醇及1,6-己二醇。較佳地,該脂肪族二元醇係具有自90至150,較佳自90至130,較佳自100至125之Mn。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羥基封端之聚酯,較佳係具有自15至55 mg KOH/g,較佳自20至50,較佳自22至35之羥基數。較佳地,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含有自40%至75%;較佳至少45%,較佳至少48%,較佳至少50%,較佳至少52%;較佳不超過70%,較佳不超過65%,較佳不超過63%,較佳不超過61%,較佳不超過59%之鄰苯二甲酸的聚合殘基。鄰苯 二甲酸之其他異構物(如,間苯二甲酸或對苯二甲酸)亦可用以製作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但此等其他異構物較佳係不超過二酸總重量之20 wt%,較佳不超過15 wt%,較佳不超過10 wt%,較佳不超過7 wt%,較佳不超過5 wt%。較佳地,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含有自25%至60%;較佳至少30%,較佳至少35%,較佳至少37%,較佳至少39%;較佳不超過55%,較佳不超過52%,較佳不超過50%,較佳不超過48%之具有自60至150之Mn之脂肪族二元醇的聚合殘基。可存在少量之具有超過三個羥基之化合物(如季戊四醇)的殘基,以增加分支度。較佳地,該具有超過三個羥基之化合物之殘基的量係不超過二醇總量之5%,較佳不超過2%,較佳不超過1%,較佳不超過0.5%,較佳不超過0.2%,較佳不超過0.1%。適宜之三元醇係包括,如甘油、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及蓖麻油。所加入之二元醇、三元醇及四元醇的量係足以與全部之羧基官能度反應,且足以導致具有自15至60 mg KOH/g之羥基數的多元醇。該量可輕易地自其他組成分之量計算之。
較佳地,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藉由使得鄰苯二甲酸酐(或鄰苯二甲酸)與脂肪族二元醇於自150℃至260℃之溫度反應之步驟而製備。較佳地,該反應溫度係自150℃至240℃,較佳自170℃至235℃,較佳自180℃至230℃。雖可使用低壓以輔助於酯化反應中形成之水的移除,但較佳地,該反應壓力係約為大氣壓(約100 kPa)。較佳地,該反應混合物係首先加熱至約100至130℃,之後藉 由加熱至指明之反應溫度以移除水。反應時間當然將隨著其他條件而改變,且可輕易地由熟識該技藝之人士確定,但典型係自5小時至30小時,較佳自12至25小時。較佳地,酯化/轉酯化催化劑係以不超過0.2 wt%,較佳不超過0.05 wt%之量存在。此等催化劑係該技藝中習知者,且包括錫、鈦、鉍及鋯催化劑。較佳係錫催化劑,尤其是烷基錫叄烷酸酯及羥基丁基氧化錫,但亦可使用鈦酸酯如鈦酸四烷氧基酯或鉍烷酸酯或其混合物。
較佳地,合併入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之具有自90至1000之Mn的二醇或多元醇,每一分子係具有兩個至三個羥基。較佳地,該二醇或多元醇係具有自150至800,較佳至少250,較佳至少300;較佳不超過700,較佳不超過600之Mn。較佳地,該多元醇係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較佳係聚醚多元醇。較佳地,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包含下列者之聚合殘基:(i)50至85 wt%之MDI與TDI之至少一者;以及(ii)15至50 wt%之具有自90至1000之Mn的二醇或多元醇;較佳至少55 wt%之MDI/TDI及不超過45 wt%之二醇或多元醇,較佳至少60 wt%之MDI/TDI及不超過40 wt%之二醇或多元醇,較佳至少65 wt%之MDI/TDI及不超過35 wt%之二醇或多元醇,較佳不超過80 wt%之MDI/TDI及至少20 wt%之二醇或多元醇。
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具有MDI及/或TDI之聚合殘基。可存在其他二官能異氰酸酯,如脂肪族二異氰酸酯,如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MDI可係4,4’-異構物及2,4’-異 構物的混合物。較佳地,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中至少80 wt%,較佳至少85 wt%,較佳至少90 wt%,較佳至少95 wt%之異氰酸酯的聚合殘基係來自MDI及TDI。較佳地,至少50 wt%,較佳至少70 wt%,較佳至少80 wt%,較佳至少90 wt%,較佳至少95 wt%之MDI殘基係來自該4,4’-異構物。該二官能芳族異氰酸酯係與多元醇混合,以形成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於本發明之某些具體態樣中,混合入該異氰酸酯成分之多元醇係環氧乙烷、環氧丙烷或其組合之二官能或三官能聚合物的至少一者。較佳地,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具有自7%至21%,更佳自11%至15%之異氰酸酯含量。
於本發明之二成分系統中,異氰酸酯基與異氰酸酯反應基之相對比例可如所欲者改變,較佳係NCO/OH基之莫耳比為0.9:1至2:1範圍內。於本發明之某些具體態樣中,該NCO/OH基莫耳比係自1:1至1.8:1,或者自1.1:1至1.6:1,或者自1.2:1至1.4:1。
於塗覆於基板之前,以溶劑稀釋本發明之系統的成分。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溶劑係於25℃為液體之物質,且於大氣壓力具有不超過100℃之沸點。較佳地,當施用至該基板時,系統的組合成分係含有自45至60 wt%,較佳自46至57 wt%,較佳自47至55 wt%,較佳自48至53 wt%之固體。適宜之溶劑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及甲乙酮。尤其較佳係乙酸乙酯。
本發明之系統預期係使用兩種成分,該等成分較佳係 於施用至基板以形成黏合劑之前或施用過程中使用適宜之混合器(如,電動、氣動、或其他方式驅動之機械攪拌器、或靜態混合器)混合。因此,該異氰酸酯成分典型係與該多元醇成分分離包裝。混合可於層壓製程前之任何適宜之時間發生。本發明之步驟全部可於周邊室溫或超過周邊條件下施行。舉例而言,該兩成分可於正要混合之前加熱,並於塗覆及層壓製程過程中於升高之溫度施用。較佳地,該溫度係不超過65℃。如所欲者,可對所得層壓體進行加熱或冷卻。較佳地,係使用凹版輥筒將該混合之黏著劑組成物轉移至膜,隨後將該膜層壓至第二膜。
較佳地,羥基官能性丙烯酸系聚合物係作為流動助劑加入該組成物中,以於該膜上製備均勻之黏著劑塗層。較佳地,該羥基官能性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之Mn係自5,000至70,000;Mn較佳係至少6,000,較佳至少7,000,較佳至少8,000;Mn較佳係不超過60,000,較佳不超過50,000,較佳不超過40,000,較佳不超過30,000,較佳不超過20,000,較佳不超過15,000。較佳地,該含羥基之單體係佔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自10至50莫耳%;較佳至少12莫耳%,較佳至少15莫耳%;較佳不超過30莫耳%,較佳不超過25莫耳%。較佳地,於該組成物組合之成分中,該羥基官能性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量係自0.01至5 wt%;較佳至少0.1 wt%,較佳至少0.3 wt%,較佳至少0.5 wt%;較佳不超過3 wt%,較佳不超過2 wt%,較佳不超過1.5 wt%,較佳不超過1 wt%。丙烯酸系聚合物係具有至少50 wt%,較 佳至少70 wt%,較佳至少80 wt%,較佳至少90 wt%,較佳至少95 wt%之丙烯酸系單體(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烷基酯或羥烷基酯)之聚合殘基的聚合物。
較佳地,磷酸或磷酸與環氧樹脂之混合物係加入該組成物中以促進安定性、改良黏著性及最小化黏度生成。較佳地,該環氧樹脂係固體環氧樹脂。較佳地,該磷酸/環氧樹脂混合物係以自0.1至2 wt%,較佳自0.2至1.5 wt%,較佳自0.3至1 wt%之量加入該組合之成分中。較佳地,該磷酸/環氧混合物係含有5至40 wt%,較佳7至30 wt%,較佳8至18 wt%之磷酸。較佳地,當單獨加入磷酸以促進安定性時,其係以自0.01至2 wt%,較佳自0.03至1 wt%,較佳自0.04至0.1 wt%之量加入該組合之成分中。較佳係將溶劑如乙酸乙酯加入該混合物中,其加入量係包括溶劑之總混合物的自30至70 wt%。
本發明之黏合劑係用於將兩塊至五塊基板結合在一起。該等基板可係相似之材料或不相似之材料。於較佳具體態樣中,一層黏合劑係施用至第一基板層,以第二基板層覆蓋所得黏合劑層以形成層壓件,其中,兩塊基板係藉由黏合劑之乾燥層結合在一起。可將第三層及第四層膜加入該層壓體上以形成三層或四層層壓體。於較佳具體態樣中,該等基板層係以基板材料之捲筒的形式提供。該等片材之厚度可係0.5至10密耳(mil)之量級。亦可能為更大厚度,亦可為更小厚度(如,5或更高微米之量級)。
可使用傳統施用技術如輪轉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傳統或無氣噴灑、輥塗、刷塗、繞線棒塗、刀塗或塗覆製程如簾塗、覆沒塗(flood coating)、鈴塗、盤塗及浸塗製程將本發明之組成物施用至所欲之基板上。使用黏合劑塗覆可於整個表面或僅於部份如沿著邊緣或不連續之位置上完成。該黏合劑對於層壓塑膠膜、金屬膜或金屬化塑膠膜之封裝或密封應用特別有吸引力。特佳之膜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澆鑄、吹塑定向、雙軸拉伸)、尼龍、聚苯乙烯、共擠出膜、聚酯膜、塗覆陶瓷(SiOx 、AlOx )之膜(聚酯、尼龍等)、塗覆聚丙烯酸之膜(聚酯、尼龍等)、塗覆聚偏氯乙烯之膜、金屬化膜(聚酯、聚丙烯等)。
[實施例]
使用布魯克菲爾德(Brookfield)黏度計於約25℃之溫度操作及用於所量測之黏度範圍之配件來量測溶液黏度適。於ICI錐版式黏度計於指明之板溫度量測樹脂黏度。如下列過程中揭示者製備樹脂。
實施例1:聚酯樹脂之製備
1.項目1至4係充填至裝備攪拌器、熱電偶、氮氣入口及 蒸汽套分餾柱以及用於收集自該反應器蒸餾之水之冷凝器的3 L燒瓶中。於整個反應時間,使非常慢之氮氣流穿行通過該反應器之頂部空間。
2.將該非均質混合物加熱至100至130℃並於120至130℃保持0.25至0.50小時。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450至500托(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100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10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0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拆除該反應器並將溫暖之樹脂傾入容器中。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1.0;羥基數(OHN)35;Mn 2800,Mw 6200,以及100℃(錐板式)之黏度2025 mPas。
實施例2:聚酯樹脂
測試STEPANPOL PD 56二乙二醇-鄰苯二甲酸酐聚酯。該聚酯係斯泰潘公司(Stepan Company)之產品,具有於產品報告中報導之下列特性:羥基數:51至61 mg KOH/g;酸值:<1.5 mg KOH/g;玻璃轉化溫度:-1℃;比重:1.27;80℃之黏度:6,000 mPas。
實施例3: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565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100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10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0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拆除該反應器並將溫暖之樹脂傾入容器中。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1.3;羥基數(OHN)25;Mn 3000,Mw 7900,以及100℃(錐板式)之黏度4500 mPas。
實施例4: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450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300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30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0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拆除該反應器並將溫暖之樹脂傾入容器中。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1.7;羥基數(OHN)40;100℃之黏度1975 mPas。將乙酸乙酯加入部份該產品中以獲得77.9%固體,羥基數(OHN)31.1,Mn 1400,Mw 5400,以及25℃之黏度2250 mPas。
實施例5: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起始充填項目1至3)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450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300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30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0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拆除該反應器並將溫暖之樹脂傾入容器中。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1.7;羥基數(OHN)35.1;100℃(錐板式)之黏度1275 mPas。加入足量之乙酸乙酯並加熱以獲得具有下列特性之溶液:固體80.0%;羥基數(OHN)30.8;Mn 2450,Mw 5800,以及25℃之黏度2725 mPas。
實施例6: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起始充填項目1至3)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壓力係保持為約55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5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拆除該反應器並將溫暖之樹脂傾入容器中。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2.5 mg KOH/g;羥基數(OHN)37;100℃之黏度1950 mPas;加入足量之乙酸乙酯並加熱以獲得具有下列特性之溶液:固體79.6%;羥基數(OHN)29.0;Mn 1700,Mw 4850,以及25℃之黏度1430mPas。
實施例7: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550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55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55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5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隨後加入項目5(乙酸乙酯)。攪拌該混合物,直至該聚酯樹脂完全溶解。
5.該溶液係冷卻至50至60℃,隨後封裝。
最終之樹脂於100%固體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2.2;100℃(錐板式)之黏度2250 mPas。溶解於乙酸乙酯之後:固體75.0%,酸值(AV)1.6;羥基數(OHN)19.0,Mn 1750,Mw 6300。
實施例8: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600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445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445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低於2.7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隨後加入項目5(乙酸乙酯)。攪拌該混合物,直至該聚酯樹脂完全溶解。
5.該溶液係冷卻至50至60℃,隨後封裝。
最終之樹脂於100%固體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2.4;羥基數(OHN)20.0;100℃之黏度3375 mPas;加入 乙酸乙酯之後:固體78.0%,Mn 3300,Mw 7300,25℃於75%固體之黏度1197 mPas。
實施例9: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500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10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1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2.0 mg KOH/g樣本。
4.該溶液係冷卻至50至60℃,隨後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1.1;羥基數(OHN)23;100℃之黏度4550 mPas;Mn 2,000,Mw 3,950。
實施例10:聚酯樹脂之製備
1.(如實施例1)
2.(如實施例1)
3.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225℃。於約190℃,水開始蒸餾。於收集理論量之90至95%的水之後,將樣本週期性地自該反應器抽出並測量黏度(錐板式,100℃)及酸價。當酸價低於20 mg KOH/g樣本時,施用真空並於減壓下繼續蒸餾。初始,壓力係設定為480 torr。該真空係逐步降低至約200 torr。壓力係保持為約200 torr,溫度係維持為225℃,直至酸價係<2.0 mg KOH/g樣本。
4.該樹脂溶液係冷卻至約70至80℃,隨後加入項目5(乙酸乙酯)。攪拌該混合物,直至該聚酯樹脂完全溶解。
5.該溶液係冷卻至50至60℃,隨後封裝。
最終之樹脂於100%固體係具有下列特性:酸值(AV)1.4,100℃之黏度1310 mPas。加入乙酸乙酯之後:固體75.2%,Mn 4400,Mw 8200。
實施例11:聚酯樹脂之製備
測試STEPANPOL PH 56。其係斯泰潘公司之產品。下列特性係報導於其產品報告中:羥基數53至59 mg KOH/g;酸值<1.0 mg KOH/g;80℃之黏度4,400 mPas;玻璃轉化溫度-15℃。
實施例12:共反應劑之製備
1.項目1係於50℃充填入乾燥反應器中。攪拌該反應混合物,且整個製程係保持於乾燥之氮氣氛下。
2.項目2及3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80至85℃。
4.加入項目5。
5.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6.測試該樹脂,且%NCO為13.9。
7.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6,繼續攪拌數分鐘,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9.7%固體,%NCO 13.9%。
實施例13: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3.5±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5,繼續攪拌數分鐘,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8.9%固體,%NCO 13.3%。
實施例14: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3.0±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並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6.7%固體,%NCO 13.1%。
實施例15: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5℃。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70至80℃。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3.5±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4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8.9%固體,%NCO 13.3%。
實施例16: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5℃。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70至80℃。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3.7±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並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91.0%固體,%NCO 13.7%。
實施例17: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並加入項目4,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100.00%固體,%NCO 14.8%。黏度係顯示於下表中。
於85%固體之黏度為375 mPas。
實施例18: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6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60至70℃。
4.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5至80℃,並於該溫度保持2 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並加入項目4,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100.00%固體,%NCO 14.9%;25℃之黏度33,850。當以乙酸乙酯稀釋至85%固體時,25℃之黏度係510 mPas。
實施例19: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6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60至70℃。
4.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5至80℃,並於該溫度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4及5。攪拌溶液15分鐘,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100%固體,%NCO 15.2%,25℃之黏度為45,050 mPas。於85%固體,25℃之黏度為551 mPas。
實施例20: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6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70至80℃。
4.將該樹脂混合物保持在65至75℃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4及5。攪拌該溶液15分鐘,隨後,過濾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100%固體,%NCO 14.6%, 25℃之黏度為114,400 mPas。
實施例21: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6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及4,同時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60至70℃。
4.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並於該溫度保持2小時。
5.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6.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4及5。攪拌該產物15分鐘,隨後封裝。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14.6% NCO。
實施例22: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以30分鐘將該混濁之兩相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0℃。於此期間,該混合物變為澄清均質。
3.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至85℃,並於該溫度保持2小時。
4.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5.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3及4。攪拌該溶液15分鐘,隨後,過濾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於100.00%固體係具有下列特性:%NCO 14.9%。
實施例23: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係填充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5℃。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於加入過程中將該反應之溫度維持為75至85℃。
4.加入項目5。
5.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6.監控%NCO,直至其為12.6±0.3%。
7.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6。攪拌該溶液數分鐘,過濾並封裝。
於製程中,% NCO為12.7%。
實施例24:聚酯STEPANPOL PS 3152
使用來自斯泰潘公司(Stepan Company)之聚酯多元醇STEPANOL PS3152來作成共反應劑。斯泰潘產品報告報導 了下列特性。羥基數:300至330 mg KOH/g,酸值:2.0至3.0 mg KOH/g;25℃之黏度:2,677;比重:1.24。
實施例25: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加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混合物以30分鐘逐步加熱至70℃至80℃。
3.該反應混合物於80℃保持1小時。
4.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5.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3及4。攪拌該溶液數分鐘,過濾並封裝。
於製程中之樣本:15.0% NCO。最終產物:84.15%固體。產物為透明黃色溶液。
實施例26: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加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混合物以30分鐘逐步加熱至80℃至90℃。
3.該反應混合物於80℃保持1小時。
4.監控%NCO,直至其為15.0±0.3%。
5.將該樹脂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3及4。攪拌該溶液數分鐘,過濾並封裝。
於製程中之樣本:14.7% NCO,25℃之黏度851 Pas,60℃之黏度3.83 Pas。最終產物:83.9%固體。產物為透明黃色溶液。
實施例27: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加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混合物以30分鐘逐步加熱至75℃至80℃。
3.以30分鐘逐步加入項目4,同時將溫度保持於75至80℃。
4.該反應混合物於80℃保持1小時。
5.將產物冷卻至50至60℃,過濾並封裝。
最終之產物係具有下列特性:63.8%固體,7.7% NCO,25℃之黏度為116 mPas。
實施例28: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加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混合物逐步加熱至75℃至80℃。
3.以30分鐘逐步加入項目4,同時將溫度保持於75至80℃。
4.該反應混合物於80℃保持1小時。
5.將產物冷卻至50至60℃,加入項目5並攪拌數分鐘,過濾並封裝產物。
於製程中樣本:69.5%固體,8.4% NCO。
實施例29: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加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78.7%固體,11.8% NCO。
實施例30:共反應劑
測試來自拜耳材料科學公司(Bayer Material Science LLC)之TDI系聚異氰酸酯DESMODUR L75。拜耳產品數據表報導下列特性。13.3±0.4% NCO;75%固體;黏度1,600±400 mPas。
實施例31: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76.1%固體,11.0% NCO。
實施例32: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73.6%固體,%NCO 11.2%。
實施例33: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75℃。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4,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74.4%固體,%NCO 11.4%。
實施例34: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76.0%固體,%NCO 11.3%。
實施例35: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4.9%固體,%NCO 12.7%。
實施例36: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及5,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6,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3.5%固體,%NCO 12.5%。
實施例37: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及5,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6,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75.3%固體,%NCO 11.8%。
實施例38: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4及5,同時將反應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6,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3.9%固體,%NCO 12.9%。
實施例39: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加熱至80℃。
3.以30分鐘加入項目3及4,同時將反映溫度保持於80至85℃。
4.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5.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84.9%固體,%NCO 14.2%。
實施例40: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
2.項目2及3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80℃。
3.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4.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4與5,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加入溶劑之前:15.0% NCO;加入溶劑之後:84.9%固體。
實施例41:共反應劑之製備
1.(如實施例12加入項目1及2)
2.項目3及4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該樹脂混合物逐步加熱至80℃。
3.該樹脂混合物於80℃保持2小時。
4.將樹脂冷卻至50至60℃,攪拌下加入項目5及6,隨後,過濾該溶液並封裝。
最終之樹脂係具有下列特性:加入溶劑之前,14.7% NCO;加入溶劑之後,84.5%固體。
實施例42:層壓體製備及測試
所測試之膜係藉由層壓至聚酯膜(PET-Al)(黏著劑施用至鋁)而強化之聚酯(92LBT)、聚乙烯(GF10及GF19)及鋁箔。膜之樣本係切割為9”×12”(22.9×30.5cm)片段。處理需要電暈處理之膜,以獲得36達因或更高之表面能。第二膜係置於層壓器之橡膠墊上(經處理之側朝上)。將黏著劑之 兩種成分組合且稀釋至50%固體。主膜係黏附於硬質平坦表面(經處理之側朝上)。將該黏著劑係使用Meyer # 6繞線棒施用至該PET-Al層壓體之鋁側,或施用至聚酯膜(主膜)。塗層重量約為2.75至3.0 g/m2 。若需要,調節該黏著劑濃度以獲得目標塗層重量。藉由將經塗覆之膜於80℃強制通風烘箱中放置30秒而將溶劑自該黏著劑蒸發。將主膜自該平板移除,並將該膜(黏著側朝下)之頂部邊緣與該層壓器墊上之第二膜的頂部媒合。使該層壓器之油加熱輥於該等膜上方行進,牽拉該主膜使其與第二膜接觸並將兩膜層壓在一起。於作成層壓體之後,盡可能快地測試初始或「生坯(green)」黏合。於切割為15mm或25 mm(1吋)寬之條帶層壓樣本上以10”/分(25.4cm/分)之速率牽拉完成90°T-剝離測試。如需要者使用轉化因子以報導N/15mm之黏合值(bond value)。
某些層壓體係使用凹版滾筒於Egan層壓器上製備。乾燥箱溫度為170至180℉(77至82℃)。軋輥溫度為180至200℉(82至93℃)。線速度為150至600呎/分(45.7至183 m/分)。
層壓體測試結果
實施例3係以鄰苯二甲酸酐(PA)作為主要酸成分而作成之聚酯。表1係顯示,將該聚酯與自MDI及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之適宜預聚物組合,給出具有低黏度及優異生坯強度之黏著劑配方。
表2係顯示,PA/DEG聚酯之分子量的進一步降低給出 了更低黏度之黏著劑,其仍具有良好之生坯強度。實施例30係基於TDI之低分子量異氰酸酯封端之產物。使用其作為共反應劑給出良好之生坯黏合及可接受之黏度。
表3係顯示,自低分子量多元醇作成之寬範圍的預聚物與甚至更低分子量之PA/DEG聚酯將具有良好之生坯黏合及低黏度。
表4係顯示,使用三元醇CP 450作成之共反應劑預聚物於某混合比範圍內給出良好結果。又,可使用MDI之混合異構物。自聚酯及MDI混合異構物作成之預聚物給出黏合及低黏度。
表5進一步例示性說明給出良好結果之PA/DEG聚酯及共反應劑。
表6係顯示,少量之其他酸如己二酸可用於該聚酯中。但是,降低鄰苯二甲酸酐於該聚酯中之百分比降低生坯強度。又,可使用其他二元醇如己二醇來替代DEG。三元醇如蓖麻油可包括於該黏著劑之聚酯部份中。
使用丙烯酸系添加劑以改良流動控制實施例43 用作可以高固體濃度施用之溶劑系聚氨酯黏著
劑之一部份之聚酯的製備
1.將二乙二醇(343磅(lbs),156 kg)、鄰苯二甲酸酐(440 lbs,200 kg)及1磅(454 g)之FASCAT 9100(來自Arkema之C4 H9 SnO(OH)催化劑)充填入裝備封套式分餾柱及冷凝器之100加侖(379公升(L))不鏽鋼反應器中。
2.如實施例1。
3.如實施例1,但壓力逐步降低至25至50 torr。
4.將該反應保持於225℃及25至50 torr,直至該聚酯之酸價為<2.0 mg KOH/g樣本。當聚酯黏度為2080(於100℃)且酸價為1.7時,冷卻該反應器並加入乙酸乙酯以獲得74至76%固體。最終之產物測試結果顯示:75.5%固體,酸價1.2,OH數為27.2 mg KOH/g樣本,且黏度為750 mPas。藉由此製程製備之其他批次給出(於74至76%固體)酸價為自1.2至1.6之範圍,且羥基數為24至28 mg KOH/g。
實施例44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的製備
將五加侖之玻璃襯墊反應器上的夾套加熱至50℃。將熔融之ISONATE 125M(33.5 lbs,15.2 kg)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將溫度保持於50℃以上,以防止其凍結。持續攪拌該反應混合物,並保持於乾燥氮氣氛下。充填VORANOL CP 450(1.25 lbs,0.57 kg),之後充填425莫耳重量聚丙二醇。將該多元醇以將反應器中之溫度保持於高於50℃的速率加入。加熱該反應器並於60至65℃保持30分鐘。將溫度增加至80℃並於80至90℃保持一小時。將反應器冷卻 至60℃,隨後加入9 lbs(4.1 kg)乙酸乙酯及8.2 g苯甲醯氯。產物分析顯示:85.7%固體,12.8% NCO,且黏度為394 mPas。
實施例45 無添加劑之高速層壓
於伊根(Egan)層壓器上運行層壓。乾燥機烘箱區域1至3係設定為180(82)、170(77)及180(82)℉(℃)。夾輥溫度為180℉(82℃)。使用具有鐫刻為130至180線/吋(51至71線/cm)之四邊形單元的凹版壓筒。所測試之黏著劑係由將聚酯(實施例43)與DESMODUR L-75(Bayer Corporation)組合或將聚酯(實施例43)與與實施例44中揭示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組合而作成。使用乾燥乙酸乙酯將該溶液稀釋至目標固體百分比。表7顯示,黏著劑、於運行固體之黏著劑黏度、添加劑、膜、凹版壓筒係以塗層重量使用及施用。通常,當該等黏著劑首先塗覆時,由於該單元圖案轉移及黏著劑厚度之改變,該等黏著劑係具有模糊之外觀。隨著黏著劑之固化,來自將膜纏繞於輥上之壓力係幫助該黏著劑之平整化,且某些經固化之膜係更澄清且可接受。惟,初始之模糊外觀係非所欲者,蓋因不能於固化過程中總依賴該外觀以改良。具有更高線/吋(更精細之圖案)之壓筒係給出較佳之外觀,但更小之壓筒體積係給出低塗覆重量。於某些樣本中,係加入DOWANOL PMA(丙二醇甲醚乙酸酯,Dow Chemical Company),以觀察隨著黏著劑被乾燥,更慢蒸發之溶劑是否能輔助該黏著劑之流動。該PMA係不夠有效於改良外觀,且其導致生坯黏合之 某種程度的降低。
實施例46 界面活性劑或流體及濕潤添加劑之實驗室篩選研究
將該等膜之樣本切割為9”×12”(22.9×30.5 cm)片段。處理需經電暈處理之膜,以獲得36達因或更高之表面能。第二膜係置於層壓器之橡膠墊上(經處理之側朝上)。主膜係黏附於硬質平坦表面(經處理之側朝上)。將混合黏著劑樣本稀釋至50%固體,並使用Meyer # 6繞線棒將該黏著劑施用至主膜。塗層重量約為2.75至3.0 g/m2 。若需要,調節該黏著劑濃度以獲得目標塗層重量。藉由將經塗覆之膜於80℃強制通風烘箱中放置30秒而將溶劑自該黏著劑蒸發。將主膜自該平板移除,並將該膜(黏著側朝下)之頂部邊緣與該層壓器墊上之第二膜的頂部媒合。使該層壓器之油加熱輥於該等膜上方行進,牽拉該主膜使其與第二膜接觸並將兩膜層壓在一起。於作成層壓體之後,盡可能快地測試初始或「生坯」黏合。於切割為15 mm或25 mm(1吋)寬之條帶層壓樣本上,以10吋/分(25.4 cm/分)之速率牽拉完成T-剝離測試。如需要者使用轉化因子而以N/15 mm報導黏合值。
以該方式作成之層壓體全部給出平滑之黏著劑塗層,且無模糊或不均勻施用之跡象。故,不可能偵檢到於高速塗覆製程中出現之使用凹版壓筒圖案時發現的問題。進行篩選研究以找出可能改良黏著劑於高速製程中施用後的流動。測試幾種界面活性劑。表8顯示,當使用他們時,存 在生坯黏合強度之顯著下降。MODAFLOW 2100係市售之商業產品,用以改良顏料及塗層之流動及濕潤性。當測試時,他並不像其他添加劑一樣大量降低生坯強度。儘管該MODAFLOW係可溶解於乙酸乙酯,但其並不與黏著劑溶液互混。其給出模糊之混合物。相分離緩慢,但於數天內完全相分離。
實施例47 流動及濕潤添加劑之Egan層壓器研究
基於實驗室研究之結果,於實施例45中揭示之應用條件下於高速層壓器上測試MODAFLOW及其他相關添加劑。使用具有藉由通道連結之四邊形單元的壓筒,且該壓筒係給出比使用簡單四邊形單元壓筒觀察到者得以某種程度改良的黏著劑流動性以及平滑性。表9及10顯示,該丙烯酸系添加劑MODAFLOW及BYK 392(非羥基官能性丙烯酸系)於改良黏著劑在自壓筒轉移至膜後的流動方面具有一定效果。該塗層係更平滑更澄清。使用該等添加劑,甚至可使用以55%固體施用之黏著劑獲得可接受之外觀。又,維持該生坯強度。使用此等添加劑之問題係他們不與該黏著劑溶液互混。若將他們加入A部份或B部份中,則於幾小時或幾天後觀察到相分離。為了使用他們,將不得不於混合該黏著劑時加入少量以作為第三成分。由於出錯之潛在威脅,類似之多成分混合物係非所欲者。又,此等丙烯酸系係不具有與異氰酸酯共反應劑反應之基。由於他們不能黏合至經固化之黏著劑,他們存在隨時間流逝而干擾黏著的潛在風險。矽酮添加劑BYK 233並不有效且其降低生坯黏 合。
實施例48 多元醇中之羥基官能性(羥乙基)丙烯酸系的製備
於攪拌罐中製備混合物A及混合物B。將每一混合物攪拌至少30分鐘。若需要,混合物B可攪拌更久以完全溶解VAZO 64。將896.8 lbs(406.8 kg)之多元醇VORANOL 230-238(Dow Chemical Co.)充填入裝備加熱/冷卻用夾套以及回流冷凝器之反應器中。於整個製程中,使用緩慢之氮氣流沖洗該反應器。於攪拌下將該反應器加熱至80℃。將該批次於80℃保持30分鐘。開始以0.25磅/分(0.11 kg/分)之速度饋入混合物B並持續饋入30分鐘。於持續饋入混合物B之同時,開始以0.75 lbs/分(0.34 kg/分)之速度饋入混合物A並持續饋入1小時。於仍饋入混合物B之同時,將混合物A之饋入速率增加至1.5 lbs/分(0.68 kg/分)並持續饋入8小時。混合物A及B之饋入約同時完成。將224.2磅(102 kg)之VORANOL 230-238充填入該反應器中,並以10磅(4.5 kg)之丙酮沖洗混合物B之饋料線。將該反應器設定為蒸餾而非回流,於該反應器上抽真空並加熱至135℃。持續真空蒸餾1小時。透過該反應器之底部啟動氮氣流。持續以氮氣噴射該反應器,同時於真空下蒸餾10小時。冷卻至50℃或更低溫度,隨後封裝。產物黏度為2000至3000 mPas;OH數為170至190 mg KOH/g樣本;Mn 14,200,Mw 27,000。
實施例49 於溶劑中之羥基官能性(羥丙基)丙烯酸系添加劑的製備
製備含有下表中顯示之公克材料的五種混合物。將混合物A加入1公升反應器中並加熱至82℃,同時以氮氣噴射該反應器。逐步升高溫度,直至異丙醇恰巧開始回流。將混合物B之50%加入該混合物中,隨後加入混合物C之10%。由於反應產生之熱,存在2至5℃之溫度升高。以120分鐘逐步加入剩餘之混合物B及混合物C。調整加入之速率,使得混合物A之加入於120分鐘完成而混合物C之加入於105分鐘完成。加熱該反應以將回流維持60分鐘。加入混合物D,持續回流15分鐘。以45分鐘逐步加入混合物E,隨後將該溶液於回流狀態保持60分鐘。藉由在60℃水浴中真空蒸餾而將溶劑自產物中氣提掉。產物特性:Mn 8,300,Mw 17,500。
實施例50 於溶劑中之羥基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系添加劑的製備
根據下表製備三種混合物。將乙酸乙酯(93 g)充填入1公升裝備攪拌器、回流冷凝器、氮氣噴嘴、溫度計及兩個加料口的反應燒瓶中。將該溶劑加熱至75℃。以能以246分鐘完成添加之速率饋入混合物,而混合物B之饋入係設置為以240分鐘完成。如需要,對該反應器施用熱以於整個加入過程中維持乙酸乙酯之回流。完成混合物A及B之加入之後,將該反應器於回流狀態保持2小時。加入混合物C,隨後,將該反應於回流狀態再保持2小時。冷卻產物,使其穿行通過100目過濾器並封裝。產物特性:Mn 65,300,Mw 177,150。
實施例51 於高速層壓中之羥基官能性丙烯酸酯添加劑
表11顯示,羥基官能性丙烯酸系(實施例48及49)係有效改良沉積之後膜上之黏著劑自該等凹版單元的流出。初始外觀良好,且生坯強度得以維持。又,表11至13顯示,羥基官能性添加劑通常給出比非官能添加劑(表9至10)更佳之經固化之黏合(膜撕裂而非內聚或黏著失敗)。類似於所測試之其他丙烯酸系,此等添加劑係不與該黏著劑之聚酯多元醇部份互混。令人驚奇地,他們於聚酯之溶劑溶液中形成安定乳液。該等乳液於幾周或幾個月內安定。實施例48給出最安定之乳液,其於室溫下6個月安定。又,表11至13顯示,於給出澄清層壓體方面,實施例48添加劑比實施例49及50更有效。表13顯示,實施例48丙烯酸系在某濃度範圍內有效於改良外觀。惟,當以更高水準加入時,其確實降低生坯黏合。
實施例52 自實施例48之丙烯酸系多元醇作成之NCO封端之預聚物
1.於烘箱中將項目1加熱至50℃並充填入裝備攪拌器、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入口之500 mL三頸燒瓶中。於整個反應時間中,使乾燥之氮氣流緩慢穿行通過該反應器。
2.將該反應器加熱至60至65℃並加入項目2。
3.升高溫度並於70至75℃保持30分鐘。
4.加入項目3並將溫度於80至95℃維持約90分鐘。
5.將溫度降低至65℃。加入項目4及5。
6.進一步冷卻產物,隨後封裝。
產物係具有下列特性:於加入乙酸乙酯之前,15.0% NCO。加入乙酸乙酯之後:溶劑15.4%(84.6%固體),黏度400 mPas(Brookfield黏度計,轉速為20 rpm之#3心軸)。最初,該產物為澄清之淺黃色溶液。幾天之後,其變渾濁,但並無相分離。
如實施例46中揭示者作成之層壓體係顯示良好之流動及濕潤性並具有下列特性。

Claims (8)

  1. 一種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係包含:(a)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包含下列者之聚合殘基:(i)40至59wt%之鄰苯二甲酸,以及(ii)39至60wt%之具有自60至150之Mn 的脂肪族二元醇;其中,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具有自15至60mg KOH/g之羥基數且具有不超過10wt%之脂肪族酸的聚合殘基;以及(b)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包含下列者之聚合殘基:(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與甲苯二異氰酸酯之至少一者;以及(ii)具有自90至1000之Mn 的二醇或多元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二醇或多元醇係具有自300至650之Mn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脂肪族二元醇係具有自90至130之Mn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具有自20至50mg KOH/g之羥基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包含下列者之聚合殘基:(i)50至85wt%之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與甲苯二異氰酸酯之至少一者;以及(ii)15至50wt%之具有自90至1000之Mn 的二醇或多元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包含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之聚合殘基且具有自7wt%至21wt%的異氰酸酯含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羥基封端之聚酯多元醇係包含自48至59wt%之鄰苯二甲酸的聚合殘基,以及自39至52wt%之脂肪族二元醇的聚合殘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二成分胺甲酸乙酯系統,其中,該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具有自11wt%至15wt%的異氰酸酯含量。
TW101123994A 2011-07-15 2012-07-04 低黏度胺甲酸乙酯系統 TWI453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08092P 2011-07-15 2011-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414A TW201307414A (zh) 2013-02-16
TWI453225B true TWI453225B (zh) 2014-09-21

Family

ID=46466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3994A TWI453225B (zh) 2011-07-15 2012-07-04 低黏度胺甲酸乙酯系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35495B2 (zh)
EP (1) EP2546273B1 (zh)
JP (1) JP5616402B2 (zh)
CN (1) CN102875773B (zh)
BR (1) BR102012017472B1 (zh)
TW (1) TWI453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0391B2 (en) 2011-06-26 2014-12-02 The Boeing Company Automated resin and fiber deposition for resin infusion
EP2546274B1 (en) * 2011-07-15 2016-05-11 Rohm and Haas Company Flow additive for urethane system
EP3024867A1 (en) 2013-07-22 2016-06-01 Basf Se A coating system
US11220617B2 (en) * 2016-07-11 2022-01-1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igh-solids content solvent-based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10790884A (zh) * 2019-11-20 2020-02-14 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 块泡用组合聚醚、聚氨酯原料组合物、聚氨酯块泡及其制备方法
EP4090688A4 (en) * 2020-01-14 2024-01-24 Arkema Inc POLYESTERURETHANE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UV LIGHT RESISTANT COATING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5484A (ja) * 2004-06-30 2006-02-16 Auto Kagaku Kogyo Kk 2液反応型ポリウレタン系電気絶縁塗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ウレタン系絶縁電線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8367A (en) 1958-04-14 1962-04-03 Rohm & Haas Copolymers of hydroxyalkyl acrylates and methacrylates and alkyl acrylates and methacrylates reacted with diisocyanates
DE1618380C3 (de) * 1967-03-08 1975-09-11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ei Raumtemperatur flüssigen Diphenylmethan-diisocyanatpräparates
US3763079A (en) 1971-06-01 1973-10-02 Du Pont Polyurethanes based on mixed aromatic aliphatic polyesters
JPS5811912B2 (ja) * 1977-12-27 1983-03-05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ツク金属箔複合包装材用接着剤組成物
US4419476A (en) 1981-10-09 1983-12-0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 Ternary adhesive systems
JPS63301216A (ja) * 1987-05-29 1988-12-08 Takeda Chem Ind Ltd 二液型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
US5096980A (en) 1988-06-28 1992-03-17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olyurethane adhesive of epoxy resin, polyisocyanate, phosphorus oxy acid, and carboxylic acid
DE4025347A1 (de) * 1990-08-10 1992-02-13 Bayer Ag Verwendung von zweikomponenten-bindemittelkombinationen in autoreparaturlacken
JP2733180B2 (ja) 1993-02-09 1998-03-3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包装用ラミネー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接着剤
AU2267297A (en) 1996-02-14 1997-09-02 Stepan Company Phthalic anhydride based polyester polyols for improved hydrolytic stability in urethane-based coatings, adhesives, sealants and elastomers
US5763527A (en) * 1996-12-18 1998-06-09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Packaging adhesive having low oxygen barrier properties
KR100343747B1 (ko) * 1997-07-29 2002-07-20 교와 유까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우레탄계 접착제, 접착에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혼합물의사용
EP1153997B1 (en) * 2000-05-10 2003-06-25 Rohm And Haas Company Hot melt adhesive
DE60218387T2 (de) * 2001-07-20 2007-11-08 Rohm And Haas Co. Wässrige Hybridklebemittelzusammensetzung und Verfahren
MXPA02011491A (es) * 2001-12-06 2003-06-30 Rohm & Haas Adhesivo de fusion en caliente.
TW200305587A (en) * 2002-03-19 2003-11-01 Rohm & Haas Urethane polymer compositions
US7098291B2 (en) * 2002-06-10 2006-08-29 Rohm And Haas Company Urethane polymer compositions
WO2004083274A1 (en) * 2003-03-13 2004-09-30 Stepan Company Polyester polyols for polyurethane adhesives
US20080132714A1 (en) 2004-06-18 2008-06-05 Hillshafer D Kip Manufacture of Esters Using a Multiple Catalyst Approach
CN1257950C (zh) * 2004-10-29 2006-05-31 东华大学 一种耐蒸煮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US8933188B2 (en) 2004-11-12 2015-01-13 Henkel US IP LLC Low misting laminating adhesives
JP5577013B2 (ja) * 2007-06-06 2014-08-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無溶剤型ラミネート接着剤および複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5484A (ja) * 2004-06-30 2006-02-16 Auto Kagaku Kogyo Kk 2液反応型ポリウレタン系電気絶縁塗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ウレタン系絶縁電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8146A1 (en) 2013-01-17
JP5616402B2 (ja) 2014-10-29
CN102875773A (zh) 2013-01-16
BR102012017472B1 (pt) 2020-03-03
JP2013040324A (ja) 2013-02-28
EP2546273B1 (en) 2014-05-21
US8735495B2 (en) 2014-05-27
EP2546273A1 (en) 2013-01-16
BR102012017472A2 (pt) 2013-11-05
TW201307414A (zh) 2013-02-16
CN102875773B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3225B (zh) 低黏度胺甲酸乙酯系統
JP4771276B2 (ja) ラミネート用接着剤
TW201524774A (zh) 製造具有降低氧通透性之積層板的方法
TWI546318B (zh) 用於胺基甲酸乙酯系統之胺基矽烷黏著促進劑
TWI473858B (zh) 用於胺甲酸乙酯系統之流動助劑
WO2020114489A1 (en) Adhesive compositions with polyesters comprising 2, 2, 4, 4-tetraalkyl-1, 3-cyclobutanediol
TWI477524B (zh) 聚氨酯樹脂及其利用
JP6996291B2 (ja) 接着用組成物、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