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057B - 同級間(p2p)通訊和廣域網路(wan)通訊的多工處理 - Google Patents

同級間(p2p)通訊和廣域網路(wan)通訊的多工處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057B
TWI444057B TW100113217A TW100113217A TWI444057B TW I444057 B TWI444057 B TW I444057B TW 100113217 A TW100113217 A TW 100113217A TW 100113217 A TW100113217 A TW 100113217A TW I444057 B TWI444057 B TW I4440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wan
up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4072A (en
Inventor
Renqiu Wang
Dung Ngoc Doan
Ravi Palanki
Naga Bhushan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04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4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0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同級間(P2P)通訊和廣域網路(WAN)通訊的多工處理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10年4月15日提出申請的發明標題為「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的第61/324,612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的優先權,其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本案大體而言係關於通訊。具體而言,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支援同級間(P2P)通訊的技術。
無線通訊網得到了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通訊內容,諸如語音、視訊、封包資料、訊息傳遞、廣播等等。該等無線網可以是經由共享可用網路資源能夠支援多個使用者的多工存取網。此多工存取網的實例包括分碼多工存取(CDMA)網路、分時多工存取(TDMA)網路、分頻多工存取(FDMA)網路、正交FDMA(OFDMA)網和單載波FDMA(SC-FDMA)網路。亦可以將無線通訊網稱為廣域網路(WAN)。
無線通訊網可以包括能夠為多個使用者裝備(UEs)支援通訊的多個基地台。UE可以與基地台通訊。UE亦可能能夠與一或多個其他UE進行同級間通訊。可能需要為UE高效率地支援P2P通訊。
本文描述了用於支援P2P通訊和WAN通訊的技術。在一個態樣中,可以在處於分頻雙工(FDD)部署中的WAN使用的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在一種設計中,UE可以針對WAN通訊在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基地台進行通訊。該個UE可以針對P2P通訊僅在上行鏈路頻譜上與另一個UE進行通訊。P2P傳輸可以與上行鏈路頻譜上的WAN傳輸分時多工(TDM)及/或分頻多工(FDM)。
在另一個態樣中,可以經由對兩個UE的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或傳輸和接收鏈路)進行分時多工來支援P2P通訊。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為P2P通訊在第一子訊框內的頻譜上傳輸資料給第二UE。第一UE可以為P2P通訊接收由第二UE在第二子訊框內的同一頻譜上向第一UE發送的資料。第一子訊框可以與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該頻譜可以是上行鏈路頻譜、專用頻譜等等。
在又一態樣中,可以對WAN通訊和P2P通訊進行分時多工,從而能夠由UE同時支援該兩者。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基地台通訊。第一UE可以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第二UE進行通訊,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可以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分時多工。第一UE可能能夠在不同的子訊框內與基地台和第二UE同時通訊。
在又一個態樣中,可以在WAN傳輸與P2P傳輸之間提供傳輸間隙,以避免該等傳輸之間的干擾。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第一子訊框內向基地台發送第一資料傳輸。第一UE可以為P2P通訊接收由第二UE在第二子訊框內向第一UE發送的第二資料傳輸。可以由傳輸間隙將第二資料傳輸與第一資料傳輸分開,可以用以下描述的各種方式獲得該傳輸間隙。
下文更加詳細地描述本案的各種態樣和特徵。
可以將本文描述的技術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網,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無線網。經常以互換的方式使用術語「網路」和「系統」。CDMA網路可以實施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等等此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分時同步CDMA(TD-SCDMA)和CDMA的各種其他變體。cdma2000涵蓋IS-2000、IS-95和IS-856標準。TDMA網路可以實施諸如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此無線電技術。OFDMA網路可以實施諸如進化的UTRA(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快閃-OFDM等等此無線電技術。UTRA和E-UTRA是通用行動電訊系統(UMTS)的一部分。FDD和TDD該兩者中的3GPP長期進化(LTE)和LTE-高級(LTE-A)是UMTS使用E-UTRA的新版本,E-UTRA在下行鏈路上採用OFDMA,在上行鏈路上採用SC-FDMA。在來自名稱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來自名稱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可以將本文描述的技術用於上文提到的無線網和無線電技術及其他無線網和無線電技術。為了清楚起見,下文針對LTE來描述該等技術的特定態樣,並且在以下描述的很多中使用LTE術語。
1 圖示WAN 100,其可以是一個LTE網,或者某個其他WAN。WAN 100可以包括多個進化節點B(eNB)和其他網路實體。為了簡單起見,在圖1中僅僅圖示三個eNB 110a、110b和110c及一個網路控制器130。eNB可以是與UE通訊的實體,亦可以被稱為基地台、節點B、存取點等等。每個eNB可以為某個地理區域提供通訊覆蓋,並且可以為位於該覆蓋區內的UE支援通訊。在3GPP中,根據使用「細胞服務區」該術語的上下文,該術語可以代表eNB的覆蓋區及/或為該覆蓋區提供服務的eNB子系統。在3GPP2中,「扇區」或「細胞服務區-扇區」該術語可能代表基地台的覆蓋區及/或為該覆蓋區提供服務的基地台子系統。為了清楚起見,在本文的描述中使用「細胞服務區」的3GPP概念。
eNB可以為巨集細胞服務區、微微細胞服務區、毫微微細胞服務區及/或其他類型的細胞服務區提供通訊覆蓋。巨集細胞服務區可以覆蓋較大的地理區域(例如若干公里半徑)並且可以允許具有服務預訂的UE不受限制的存取。微微細胞服務區可以覆蓋較小的地理區域,並且可以允許具有服務預訂的UE不受限制的存取。毫微微細胞服務區可以覆蓋較小的地理區域(例如一個家庭),並且可以允許與該毫微微細胞服務區具有關聯的UE(例如封閉用戶群組(CSG)中的UE)受限制的存取。在圖1所圖示的實例中,WAN 100包括巨集細胞服務區的巨集eNB 110a、巨集eNB 110b和巨集eNB 110c。WAN 100亦可以包括微微細胞服務區的微微eNB及/或毫微微細胞服務區的家庭eNB(HeNBs)(圖1中未圖示)。
WAN 100亦可以包括中繼。中繼可以是自上游實體(例如eNB或UE)接收資料的傳輸並且將該資料的傳輸發送給下游實體(例如UE或eNB)的實體。中繼亦可以是為其他UE中繼傳輸的UE。
網路控制器130可以耦合到一組eNB並且可以為該等eNB提供協調和控制。網路控制器130可以經由回載與該等eNB通訊。該等eNB亦可以經由該回載互相通訊。UE 120可以散佈在整個WAN 100中,並且每個UE皆可以是靜止的或行動的。亦可以將UE稱為台、行動站、終端、存取終端、用戶單元等等。UE可以是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訊設備、手持設備、膝上型電腦、無線電話、無線本地迴路(WLL)台、智慧型電話、小筆電、智慧型電腦、平板電腦等等。UE可能能夠與eNB、中繼、其他UE等等通訊。
在本文的描述中,WAN通訊代表UE與eNB之間的通訊,例如是為了與另一個UE此遠端實體的撥叫所進行的通訊。P2P通訊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間不經由eNB的直接通訊。WAN UE是對WAN通訊感興趣或者進行WAN通訊的UE。P2P UE是對P2P通訊感興趣或者進行P2P通訊的UE。
在圖1所圖示的實例中,UE 120a和UE 120b在eNB 110a的覆蓋區內,並且進行同級間通訊。UE 120c和UE 120d在eNB 110b的覆蓋區內,並且進行同級間通訊。UE 120e和UE 120f在不同eNB 110b和eNB 110c的覆蓋區內,並且進行同級間通訊。UE 120g、UE 120h和UE 120i在eNB 110c的覆蓋區內,並且進行同級間通訊。圖1中的其他UE 120進行WAN通訊。
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群組可以進行P2P通訊,並且可以被稱為P2P群組。在可以被稱為協調的P2P的一種設計中,可以將該P2P群組中的一個UE指定為P2P群組擁有者(或P2P伺服器),可以將該P2P群組中剩餘的每個UE指定為P2P用戶端。P2P伺服器可以執行特定的管理功能,例如與WAN交換訊號傳遞,在P2P伺服器與P2P用戶端之間協調資料傳輸,等等。在可以稱為特定P2P的另一種設計中,該P2P群組中的全部UE皆可以執行相似的功能來為P2P通訊傳輸及/或接收資料。在此設計中,P2P群組中沒有任何UE可以被賦予P2P群組管理功能的任務。可以將本文描述的技術用於協調的P2P和特定P2P該兩者,有或者沒有P2P群組擁有者。為了清楚起見,以下描述中的很多針對P2P擁有者與P2P用戶端進行同級間通訊的情形。
大體而言,可以經由在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上的傳輸來促進通訊。對於WAN通訊,下行鏈路(或前向鏈路)代表自eNB到UE的通訊鏈路,上行鏈路(或反向鏈路)代表自UE到eNB的通訊鏈路。亦可以將WAN通訊的下行鏈路稱為WAN下行鏈路,將WAN通訊的上行鏈路稱為WAN上行鏈路。對於協調的P2P通訊,P2P下行鏈路代表自P2P群組擁有者到P2P用戶端的通訊鏈路,P2P上行鏈路代表自P2P用戶端到P2P群組擁有者的通訊鏈路。對於特定P2P通訊,P2P下行鏈路可以代表自某一UE到其同級UE的通訊鏈路,P2P上行鏈路可以代表自其同級UE到該特定UE的通訊鏈路。因此,特定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可以是對稱的,可能僅僅是在方向上不同。
WAN 100可以使用FDD或TDD。對於FDD,可以給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分配兩個分開的頻道,可以將其稱為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可以在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上同時發送傳輸。對於TDD,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可以共享同一頻道或頻譜。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區間內在同一頻譜上在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上發送傳輸。大體而言,「頻譜」該術語可以大體而言代表頻率的一個範圍,其可以對應於頻道、次頻帶等等。
圖2 圖示LTE中為FDD使用的訊框結構200。可以將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中每一個的傳輸等時線劃分成無線電訊框單元。每個無線電訊框可以具有預先決定的持續時間(例如10毫秒(ms))並且可以被劃分成具有下標0至9的10個子訊框。每個子訊框可以包括兩個時槽。因此,每個無線電訊框可以包括下標為0至19的20個時槽。每個時槽可以包括L個符號週期,例如正常循環字首的七個符號週期(如圖2所圖示)或者擴展循環字首的六個符號週期。可以給每個子訊框內的該2L個符號週期分配下標0至2L-1。對於FDD,可以將下行鏈路頻譜的每個子訊框稱為下行鏈路子訊框。可以將上行鏈路頻譜的每個子訊框稱為上行鏈路子訊框。
圖3 圖示LTE中為TDD使用的訊框結構300。可以將傳輸等時線劃分成無線電訊框單元,可以將每個無線電訊框劃分成具有下標0至9的10個子訊框。對於TDD,LTE支援多個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對於全部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將子訊框0和子訊框5用於下行鏈路(DL),將子訊框2用於上行鏈路(UL)。根據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可以將子訊框3、子訊框4、子訊框7、子訊框8和子訊框9中的每一個用於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子訊框1包括由以下欄位組成的三個特殊欄位:用於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資料傳輸的下行鏈路引導頻時槽(DwPTS),沒有任何傳輸的保護週期(GP),及用於隨機存取通道(RACH)或探測參考信號(SRS)的上行鏈路引導頻時槽(UpPTS)。根據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子訊框6可以僅僅包括DwPTS,或者全部三個特殊欄位,或者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於不同的子訊框配置,DwPTS、GP和UpPTS可以具有不同的持續時間。對於TDD,用於下行鏈路的每個子訊框可以被稱為下行鏈路子訊框。用於上行鏈路的每個子訊框可以被稱為上行鏈路子訊框。
對於FDD和TDD該兩者,LTE在下行鏈路上使用正交分頻多工(OFDM),在上行鏈路上使用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OFDM和SC-FDM將頻率範圍劃分成多(NFFT )個正交次載波,普遍亦將其稱為音調、頻段等等。
可以用資料來調制每個次載波。大體而言,在頻域用OFDM,在時域用SC-FDM來發送調制符號。相鄰次載波之間的間隔可以是固定的,次載波的總數目(NFFT )可以取決於系統頻寬。舉例而言,次載波間隔可以是15千赫茲(kHz),對於1.25兆赫茲(MHz)、2.5兆赫茲(MHz)、5兆赫茲(MHz)、10兆赫茲(MHz)或20兆赫茲(MHz)的系統頻寬,NFFT 可以分別等於128、256、512、1024或2048。亦可以將系統頻寬劃分成次頻帶。每個次頻帶可以覆蓋一個頻率範圍,例如1.08 MHz。
對於FDD和TDD該兩者,可以在下行鏈路子訊框的每個符號週期內傳輸OFDM符號。可以在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每個符號週期內傳輸SC-FDMA符號。
WAN 100可以利用混合自動重傳(HARQ)來支援資料傳輸以提高可靠性。對於HARQ,發射機可以發送資料封包的初始傳輸,並且,若需要,可以發送該封包的一或多個額外的傳輸,直到該封包被接收機正確解碼為止,或者已經為該封包發送了最大數目的傳輸,或者遇到一些其他終止條件。
圖4A 圖示在下行鏈路上利用HARQ的資料傳輸的一個實例。UE可以估計eNB下行鏈路的通道品質,並且可以將表明下行鏈路通道品質的通道品質指示符(CQI)發送給eNB。eNB可以為下行鏈路上的資料傳輸排程UE,並且可以基於CQI選擇調制和編碼方案(MCS)。eNB可以向UE發送下行鏈路容許和封包的傳輸。下行鏈路容許可以包括所選擇的MCS,所分配的資源等等。UE可以對來自eNB的資料傳輸進行處理,若該封包被正確解碼,就發送一個確認(ACK),或者若該封包的解碼出錯,就發送一個否定確認(NACK)。若收到NACK,eNB可以發送該封包的另一個傳輸,並且若收到ACK,就可以終止該封包的傳輸。下行鏈路上的資料傳輸和上行鏈路上的ACK/NACK反饋可以按照相似的方式繼續。
圖4B 圖示在上行鏈路上利用HARQ的資料傳輸的一個實例。UE可能有資料要傳輸,並且可以發送排程請求給eNB。該eNB可以排程該UE在上行鏈路上進行資料傳輸,並且可以將上行鏈路容許發送給UE。上行鏈路容許可以包括所選擇的MCS,所分配的資源,等等。UE可以按照上行鏈路容許發送封包的傳輸。eNB可以對來自UE的資料傳輸進行處理,並且可以根據解碼結果發送ACK或NACK。若收到NACK,UE可以發送該封包的另一個傳輸,並且若收到ACK,就可以終止該封包的傳輸。上行鏈路上的資料傳輸和下行鏈路上的ACK/NACK反饋可以按照相似的方式繼續。
圖5 示出了圖示可以用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中每一個的一個示例性交錯傳輸結構500。可以定義下標為0至M-1的M個交錯,其中M可以等於4、6、8或某個其他值。每個交錯可以包括一些子訊框,該等子訊框被M個子訊框隔開。舉例而言,交錯m可以包括子訊框m、m+M、m+2M等等。可以將該M個交錯用於HARQ並稱為HARQ交錯、HARQ程序(processes)等等。對於HARQ,發射機可以在同一交錯的不同子訊框內發送一個封包的全部傳輸。發射機可以在不同的交錯內發送不同封包的傳輸。
如圖4A和圖4B所圖示,下行鏈路及/或上行鏈路上的資料傳輸可以用每條鏈路上的一個交錯來支援。對於下行鏈路上的資料傳輸,可以在下行鏈路的交錯的子訊框內發送資料,可以在上行鏈路的交錯的子訊框內發送ACK/NACK反饋。對於上行鏈路上的資料傳輸,可以在上行鏈路的交錯的子訊框內發送資料,可以在下行鏈路的交錯的子訊框內發送ACK/NACK反饋。可以為每條鏈路使用更多的交錯,以增大容量,減小延遲,及/或獲得其他好處。
與WAN通訊相比,P2P通訊能夠提供特定的優點,尤其是對於互相靠近的UE。詳言之,會提高效率,因為兩個UE之間的路徑損耗可能比任何一個UE到其的服務eNB之間的路徑損耗要小很多。更進一步,兩個UE可以針對P2P通訊經由單「中繼段」傳輸直接通訊,而不是針對WAN通訊經由兩中繼段傳輸--一中繼段是為了自一個UE到其的服務eNB的上行鏈路,另一中繼段是為了自同一個或不同的eNB到另一個UE的下行鏈路。於是可以將P2P通訊用來增大UE容量,並且亦用於經由將一些負荷轉移到P2P通訊來增大網路容量。
大體而言,可以在WAN 100不使用的不同頻譜上,或者在處於同通道P2P部署中的WAN 100使用的同一頻譜上,支援P2P通訊。舉例而言,當沒有分開的頻譜可以用來支援P2P通訊時,可以使用同通道P2P部署。以下描述中很多皆假設採用同通道P2P部署。但是,本文描述的技術亦可以用於具有專用頻譜的P2P部署。
在一個態樣中,可以在處於FDD部署中的WAN使用的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由於規則(regulatory)的約束,在FDD中,同時在WAN使用的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支援P2P通訊有可能很困難或者不可能。因此,經由將上行鏈路頻譜上可用時頻資源中的一些分配給P2P通訊,可以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
在另一個態樣中,可以利用WAN通訊與P2P通訊之間的TDM劃分來定義訊框結構,從而能夠由UE同時支援該兩者。此舉可以經由將一些子訊框分配給P2P通訊,並將剩餘的子訊框用於WAN通訊來達成。在又一態樣中,可以將TDM劃分用於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此舉可以使得UE能夠為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該兩者在同一頻譜上操作。此舉可以經由將分配給P2P通訊的一些子訊框用於P2P下行鏈路,並且將所分配的子訊框內的剩餘子訊框用於P2P上行鏈路來達成。
圖6A 圖示利用分頻多工(FDM)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的一種設計。在此設計中,可以為P2P通訊的整個持續時間將上行鏈路頻譜的一部分分配給UE群組。可以給不同的UE群組分配上行鏈路頻譜中不同的不重疊的一些部分。舉例而言,可以給第一UE群組分配上行鏈路頻譜的第一部分612,可以給第二UE群組分配第二部分614。可以將上行鏈路頻譜的剩餘部分用於WAN通訊。
圖6B 圖示利用分時多工(TDM)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的一種設計。在此設計中,可以為P2P通訊將上行鏈路頻譜的一些子訊框分配給UE。可以給不同的UE群組分配不同的子訊框,或者若其不會互相引起過度干擾,則有可能分配同樣的子訊框。可以將上行鏈路頻譜的剩餘子訊框用於WAN通訊。
圖6C 圖示利用FDM和TDM該兩者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的一種設計。在此設計中,可以為P2P通訊將一些子訊框內上行鏈路頻譜的一部分配給一群UE。可以給不同的UE群組分配上行鏈路頻譜及/或在不同子訊框內的上行鏈路頻譜中不同的不重疊的一些部分。舉例而言,可以給第一UE群組(G1)分配子訊框0和子訊框2中上行鏈路頻譜的第一部分。可以給第二UE群組(G2)分配子訊框0、子訊框1和子訊框5中上行鏈路頻譜的第二部分。可以將上行鏈路頻譜上剩餘的時頻資源用於WAN通訊。
對於圖6A所圖示的FDM設計,可以將TDD訊框結構用於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對於每個P2P群組,可以將一些子訊框分配給P2P下行鏈路,可以將剩餘的子訊框分配給P2P上行鏈路。每個P2P UE可以在一些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中所分配的部分上傳輸資料,並且可以在其他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中所分配的部分上接收資料。但是,P2P UE同時支援P2P通訊和WAN通訊是很困難的,因為可能需要P2P UE:(1)為P2P通訊在上行鏈路頻譜上自另一個UE接收資料;並且(2)為WAN通訊在同樣的一些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傳輸資料給eNB。由於UE內信號自發射機向接收機的洩漏,P2P UE可能無法在同一頻譜上進行傳輸和接收。
對於圖6B所圖示的TDM設計和圖6C所圖示的FDM-TDM設計,亦可以將TDD訊框結構用於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於是,每個P2P UE可以在一些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的全部或一部分上傳輸資料,並且可以在其他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的全部或一部分上接收資料。P2P UE亦可能能夠同時支援P2P通訊和WAN通訊,因為其是TDM的,並且發生在不同的子訊框內,如同圖6B和圖6C所圖示的一樣。
如上所述,可以將圖6A至圖6C所圖示的設計用於FDD部署,並且可以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亦可以將圖6A至圖6C所圖示的設計用於TDD部署,並且可以按照類似的方式在上行鏈路子訊框(或者一些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子訊框)內支援P2P通訊。
為了清楚起見,以下描述中的很多假設:(1)在FDD部署中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或者(2)在TDD部署中僅在上行鏈路子訊框或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子訊框該兩者內支援P2P通訊。以下描述中的很多亦假設為P2P通訊使用TDD訊框結構及圖6C所圖示的FDM-TDM設計。
在FDD部署中,可以為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中的每一個定義M個交錯,例如如圖5所圖示。可以將上行鏈路的一個交錯分配給P2P通訊。可以將該交錯中的一半子訊框用於P2P下行鏈路,可以將該交錯中的另一半子訊框用於P2P上行鏈路。在此情況下,可以在子訊框t內發送資料的傳輸,在子訊框t+M內發送ACK/NACK反饋,在子訊框t+2M內發送資料的另一個傳輸,等等。在資料傳輸M個子訊框以後發送ACK/NACK反饋對於對延遲敏感的服務(例如語音)而言可能並不合適。因此,可以將多個交錯分配給P2P通訊以減小延遲。
圖7 圖示在FDD部署中對P2P通訊進行的上行鏈路頻譜子訊框的示例性分配。在圖7所圖示的實例中,上行鏈路有八個交錯0至交錯7可用,將兩個交錯3和7分配給P2P通訊,將剩餘的六個交錯用於WAN通訊。可以將交錯0至交錯2和交錯4至交錯6中的子訊框用於WAN上行鏈路。可以將交錯3中的子訊框用於P2P下行鏈路。可以將交錯7中的子訊框用於P2P上行鏈路。
如圖7所圖示,可以將兩個均勻間隔的交錯(例如交錯3和交錯7)分配給P2P通訊。更進一步,可以將分配的兩個交錯中的子訊框均勻地分配給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於是可以為P2P通訊支援8 ms HARQ傳輸等時線。
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可以在分配給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的子訊框內進行通訊。eNB可以在同一交錯或不同交錯的子訊框內向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進行傳輸,只要該等子訊框與用於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的子訊框不同。
圖8A 圖示針對圖7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P2P通訊和WAN通訊的一種設計。在圖8A所圖示的設計中,eNB可以在子訊框0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子訊框4內自P2P群組擁有者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子訊框8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類似地,eNB可以在子訊框0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子訊框4內自P2P用戶端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子訊框8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於是,eNB可以在圖8A中的同一個交錯內向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傳輸資料。
圖8B 圖示針對圖7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P2P通訊和WAN通訊的另一種設計。在圖8B所圖示的設計中,eNB可以在子訊框1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子訊框5內自P2P群組擁有者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子訊框9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eNB可以在子訊框0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子訊框4內自P2P用戶端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子訊框8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於是,eNB可以在圖8B中的不同交錯內向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傳輸資料。
對於圖8A和圖8B該兩者,P2P群組擁有者可以在子訊框3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子訊框7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1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類似地,P2P用戶端可以在子訊框7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1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5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
圖9A 圖示給TDD部署中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的示例性子訊框分配。在圖9A所圖示的實例中,選擇使用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1,將每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0、子訊框4、子訊框5和子訊框9分配給下行鏈路,並且在圖9A中用標記「D」來標記。將每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2、子訊框3、子訊框7和子訊框8分配給上行鏈路,並且用標記「U」來標記。子訊框1和子訊框6是特殊子訊框,用標記「S」來標記。
圖9B 圖示給P2P通訊分配TDD部署中的下行鏈路子訊框和上行鏈路子訊框該兩者的一種設計。圖9B假設採用圖9A所圖示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1。在圖9B所圖示的實例中,可以將每個無線電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3和下行鏈路子訊框9分配給P2P通訊,將子訊框3用於P2P下行鏈路,子訊框9用於P2P上行鏈路。此設計能夠減小對P2P通訊HARQ傳輸等時線的影響。然而,應當注意確保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上自P2P UE的傳輸不會對WAN UE引起過度的干擾。
圖9C 圖示給P2P通訊僅分配TDD部署中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的一種設計。圖9C假設採用圖9A所圖示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1。在圖9C所圖示的實例中,可以將每個無線電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2和子訊框7分配給P2P通訊,將子訊框2用於P2P下行鏈路,子訊框7用於P2P上行鏈路。此設計能夠避免在下行鏈路上P2P UE對WAN UE的干擾。然而,對於某些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上行鏈路子訊框可以不分佈在無線電訊框上[d1],並且分配給P2P通訊的子訊框亦可以不分佈在無線電訊框上[d2]。在此情況下,可以基於分配給P2P通訊的子訊框,根據需要來修改P2P通訊的HARQ傳輸等時線。
圖10A 圖示針對圖9B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P2P通訊和WAN通訊的一種設計。eNB可以在子訊框4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在子訊框8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4內發送額外的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於是,eNB能夠在圖10A中的同一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
圖10B 圖示針對圖9B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P2P 通訊和WAN通訊的另一種設計。eNB可以在子訊框0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子訊框7內自P2P群組擁有者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0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eNB可以在子訊框4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子訊框8內自P2P用戶端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4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於是,eNB能夠在圖10B中的不同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
對於圖10A和圖10B該兩者,P2P群組擁有者可以在子訊框3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子訊框9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3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類似地,P2P用戶端可以在子訊框9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3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9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
圖10C 圖示針對圖9C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P2P通訊和WAN通訊的一種設計。eNB可以在子訊框4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在子訊框8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4內發送額外的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於是,eNB能夠在圖10C中的同一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
圖10D 圖示針對圖9C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P2P通訊和WAN通訊的另一種設計。eNB可以在子訊框0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子訊框7內自P2P群組擁有者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0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eNB可以在子訊框4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子訊框8內自P2P用戶端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4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於是,eNB能夠在圖10D中的不同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
對於圖10C和圖10D該兩者,P2P群組擁有者可以在上行鏈路子訊框2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用戶端,在上行鏈路子訊框7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2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類似地,P2P用戶端可以在上行鏈路子訊框7內發送資料傳輸給P2P群組擁有者,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2內接收ACK/NACK反饋,並且在下一個無線電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7內發送另一個資料傳輸。
圖10C和圖10D中僅利用上行鏈路子訊框進行P2P通訊的HARQ傳輸時序與圖10A和圖10B中利用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子訊框該兩者進行P2P通訊的HARQ傳輸時序不同。P2P群組擁有者和P2P用戶端可以知道此差別,並且可以在適當的子訊框內傳輸資料和ACK/NACK反饋。
對於FDD和TDD部署該兩者,可能需要為eNB與UE之間的WAN通訊保持HARQ傳輸等時線,例如,如同在LTE標準中規定的一樣。此舉可以經由適當地針對與eNB的通訊來排程UE及/或適當地分配交錯給P2P通訊來達成。更進一步,可以經由為eNB與UE之間WAN通訊的上行鏈路保留至少一個交錯來支援同時進行的P2P通訊和WAN通訊。
圖7至圖10D圖示在其中將兩個交錯分配給P2P通訊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將超過兩個的交錯分配給P2P通訊,例如以提高P2P通訊的傳輸量。可以將P2P通訊的HARQ傳輸等時線擴展到給P2P通訊分配超過兩個交錯的情形。舉例而言,可以定義P2P通訊的HARQ傳輸等時線以滿足3子訊框處理時間要求,此舉意謂ACK/NACK反饋應當比資料傳輸晚至少三個子訊框,及/或另一個資料傳輸應當比ACK/NACK反饋晚至少三個子訊框。可以經由如下方式將ACK附隨用於滿足該處理時間要求:(1)附隨或合併在不同交錯上發送的資料傳輸的ACK及/或NACK;以及(2)在會滿足該處理時間要求的子訊框內發送附隨的ACK/NACK。
如同上文所指出的一樣,UE可能無法在同一時刻在同一頻譜上傳輸和接收信號以避免干擾及亦有在UE處自發射機向接收機的洩漏。此狀況可以經由無論什麽時候當UE在同一頻譜上在傳輸與接收(TX/RX)之間進行切換或者在接收與傳輸(RX/TX)之間進行切換時,在傳輸中有一個間隙(亦即,傳輸間隙)來確保。
在又一態樣中,可以用各種技術來確保在同一頻譜上在每個TX/RX切換點處及亦有在每個RX/TX切換點處的傳輸間隙。對於FDD和TDD部署,傳輸間隙要求可能不同。因此,下文分開針對FDD和TDD來描述獲得傳輸間隙的技術。
為了清楚起見,以下描述中的很多是針對具有同時進行的P2P通訊和WAN通訊的某個UE的。在以下描述中使用以下的術語:WAN TX-UE為WAN通訊傳輸資料給eNB;WAN RX-UE為WAN通訊自eNB接收資料;P2P TX-UE為P2P通訊傳輸資料給同級UE;P2P RX-UE為P2P通訊自同級UE接收資料;WAN TX時序-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WAN RX時序-UE針對WAN通訊的接收時序;以及P2P時序-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和接收時序。
WAN TX、WAN RX、P2P TX和P2P RX皆是自UE的角度。WAN TX時序、WAN RX時序及P2P時序是針對UE提供的。
對於TDD,將同一頻譜用於WAN通訊和P2P通訊該兩者。更進一步,將同一頻譜用於WAN下行鏈路、WAN上行鏈路、P2P下行鏈路和P2P上行鏈路。因此,WAN通訊有可能干擾P2P通訊,反過來亦一樣。表1列出了按照一種設計,在TDD中針對不同的TX/RX和RX/TX切換點確保傳輸間隙的不同方式。
表1-在TDD中獲得傳輸間隙
11 圖示在TDD中針對不同的TX/RX和RX/TX切換點確保傳輸間隙的多種設計。圖11假設選擇使用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配置1,將每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0、子訊框4、子訊框5和子訊框9分配給下行鏈路,將每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2、子訊框3、子訊框7和子訊框8分配給上行鏈路,並且子訊框1和子訊框6是特殊子訊框。每個特殊子訊框包括一個下行鏈路部分,後面跟著一個間隙Tgap,後面跟著一個上行鏈路部分,其中Tgap可以是可配置的,並且取決於在TDD中選擇使用的子訊框配置。圖11假設將一些上行鏈路子訊框分配給P2P通訊。圖11亦為了簡單起見假設往返延遲(RTD)為零。
WAN RX等時線1112圖示UE有可能在每個無線電訊框內的下行鏈路子訊框0、子訊框4、子訊框5和子訊框9中並且亦在每個無線電訊框內的特殊子訊框1和子訊框6的下行鏈路部分中自eNB接收資料。WAN TX等時線1114圖示UE有可能在每個無線電訊框內的上行鏈路子訊框2、子訊框3、子訊框7和子訊框8中並且亦在每個無線電訊框內的特殊子訊框1和子訊框6的上行鏈路部分中傳輸資料給eNB。當UE僅僅進行WAN通訊(並且不在進行P2P通訊)時,WAN TX等時線1114適用。
在一種設計中,如同圖11中的等時線1114所圖示,相對於UE的WAN RX時序,可以將UE的WAN TX時序提前Delta1 ms。於是相對於UE的下行鏈路/接收子訊框,UE的上行鏈路/傳輸子訊框可以提前Delta1。於是可以在WAN TX與WAN RX之間,例如在上行鏈路子訊框8與下行鏈路子訊框9之間,獲得傳輸間隙Delta1。可以在WAN RX與WAN TX之間,例如在特殊子訊框6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2,其中Delta2可以等於(Tgap-Delta1)。Delta1可以等於或者不等於Delta2。
等時線1116圖示經由將P2P TX子訊框、P2P RX子訊框和WAN TX子訊框進行附隨來獲得傳輸間隙的一種設計。對於等時線1116中圖示的設計,UE的P2P時序可能與WAN TX時序相似。可以由按照上文針對等時線1114描述的方式獲得的傳輸間隙將每一群組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與下行鏈路子訊框分開。UE可以在每一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群組內或者(1)向eNB及/或向同級UE傳輸或者(2)自同級UE接收。於是此舉將會避免任何一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群組內的TX/RX或RX/TX切換點,從而將避免在任何一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群組內對傳輸間隙的要求。由於子訊框附隨,對於P2P通訊,HARQ傳輸等時線可能更長。可以選擇適當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及/或可以將足夠數目的交錯分配給P2P通訊來獲得所希望的HARQ傳輸等時線。
等時線1118圖示經由刪餘符號來獲得傳輸間隙的一種設計。對於等時線1118中所圖示的設計,UE的P2P時序可能與WAN TX時序相似。可以將每一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群組用於WAN TX、P2P TX及/或P2P RX。若將給定群組中的全部上行鏈路子訊框用於以下目的,則可能不需要任何傳輸間隙:(1)WAN TX及/或P2P TX;或者(2)僅P2P RX。若將給定群組中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用於WAN/P2P TX和P2P RX該兩者,則可以提供傳輸間隙。在第一種設計中,可以經由如下方式來獲得傳輸間隙:(1)將P2P RX排程成在一群組的最後上行鏈路子訊框(例如子訊框8)內發生;以及(2)刪餘或刪除剛好在之前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例如子訊框7)內發送的資料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在第二種設計中,可以經由如下方式來獲得傳輸間隙:(1)將WAN/P2P TX排程成在一群組的最後上行鏈路子訊框(例如子訊框8)內發生;以及(2)刪餘為WAN/P2P TX發送的資料傳輸中的第一個符號。然而,由於上文多個符號典型情況下承載著控制資料,剩下的符號典型情況下承載著訊務資料,因此,刪餘第一種設計中的最後一個符號而不是第二種設計中的第一個符號可能更好。
在一種設計中,可以經由將UE配置成傳輸探測參考信號(SRS)來將子訊框內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刪餘,其中的SRS正常情況下是在子訊框最後一個符號週期內在上行鏈路上傳輸的。然而,UE將不會實際地傳輸該個SRS,以便獲得傳輸間隙。經由將UE配置成傳輸SRS,UE可以對資料進行處理,從而使得資料可以在子訊框最後一個符號週期以外的全部符號週期內發送,此舉能夠減小因為刪餘而對資料傳輸效能的影響。因此,將UE配置成傳輸SRS可以被用來利用LTE中規定的機制來方便地刪餘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
等時線1120圖示經由將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延遲(Delta1-Delta3)來獲得傳輸間隙的一種設計。可以將每一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群組用於WAN TX、P2P TX及/或P2P RX。若將給定群組中的全部上行鏈路子訊框用於以下目的,則可能不需要任何傳輸間隙:(1) WAN TX及/或P2P TX;或者(2)僅P2P RX。若將給定群組中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用於WAN/P2P TX和P2P RX該兩者,則可以提供傳輸間隙。可以將P2P TX或P2P RX排程到一群組連續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最後一個子訊框內。由於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延遲了(Delta1-Delta3),可以為在WAN TX以後發生的P2P RX(例如如同子訊框1和子訊框2所圖示[d3] )獲得傳輸間隙(Delta1-Delta3)。由於以下原因,可以為在WAN RX以前發生的P2P TX(例如如同子訊框3和子訊框4所圖示)獲得傳輸間隙Delta3:(1) WAN TX時序相對於WAN RX時序提前了Delta1;以及(2) 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延遲了(Delta1-Delta3)。Delta3可以小於或等於Delta1。在此情況下,可以為P2P TX到WAN RX過渡和WAN TX到P2P RX過渡產生不同的保護週期。
對於FDD,可以將不同的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分別用於WAN下行鏈路和WAN上行鏈路。因此,在WAN TX與WAN RX之間不需要任何傳輸間隙。可以為P2P通訊分配上行鏈路頻譜的一些子訊框。因此,WAN TX有可能干擾P2P通訊,反過來亦一樣。表2列出了按照一種設計,在FDD中針對不同的TX/RX和RX/TX切換點確保傳輸間隙的不同方式。
表2-在FDD中獲得傳輸間隙
圖12A 圖示為FDD中感興趣的TX/RX和RX/TX切換點獲得傳輸間隙的多種設計。圖12A假設圖7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將上行鏈路頻譜的交錯3和交錯7分配給P2P通訊。圖12A亦為了簡單起見假設往返延遲為0。
WAN RX等時線1212圖示UE有可能在下行鏈路頻譜的全部子訊框內自eNB接收資料。WAN TX等時線1214圖示UE有可能在交錯0至交錯2和交錯4至交錯6的子訊框內向eNB傳輸資料。
P2P等時線1216圖示UE將其的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提前了Delta1。UE有可能在上行鏈路頻譜的一些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同級UE並且在上行鏈路頻譜的其他子訊框內自同級UE接收資料。經由將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提前Delta1,可以在P2P RX與WAN TX之間(例如在子訊框7和子訊框8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1。經由刪餘發送給eNB的資料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例如在子訊框6內),可以在WAN TX與P2P RX之間(例如在子訊框6和子訊框7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2,其中Delta2=Tsym-Delta1,Tsym是一個符號週期的持續時間。Delta1可以等於亦可以不等於Delta2。若Delta1和Delta2的和很小(例如大約5至10微秒),則可以利用循環字首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個符號週期)來獲得傳輸間隙。相反,若Delta1和Delta2的和很大,則可以利用一個符號週期來獲得傳輸間隙。
WAN TX等時線1218圖示UE有可能在交錯0至交錯2和交錯4至交錯6的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eNB,而不必刪除任何WAN傳輸的最後一部分。P2P等時線1220圖示UE將其的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延遲Delta1。經由將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延遲Delta1,可以在WAN TX與P2P RX之間(例如在子訊框6和子訊框7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1。經由刪餘為P2P通訊發送的資料傳輸中的最後一個符號(例如在子訊框7內),可以在P2P RX與WAN TX之間(例如在子訊框7和子訊框8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2。
經由刪餘WAN傳輸的最後一些符號(例如在子訊框2和子訊框6內),P2P等時線1214所圖示的設計有可能影響WAN通訊。經由刪餘P2P傳輸的最後一些符號(例如在子訊框3和子訊框7內),P2P等時線1220所圖示的設計可以避免對WAN通訊的影響。對於該兩種設計,可以經由配置UE傳輸SRS但沒有實際傳輸SRS來刪餘子訊框內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以獲得傳輸間隙。
圖12B 圖示經由將P2P TX子訊框與P2P RX子訊框進行附隨來減小TX/RX和RX/TX切換點的數目的一種設計。在圖12B所圖示的實例中,可以將上行鏈路頻譜的兩個連續的交錯3和交錯4分配給P2P通訊。UE可以在交錯3和交錯4的兩個連續子訊框內向同級UE傳輸,然後在交錯3和交錯4的兩個連續子訊框內自同級UE接收,等等。經由將P2P TX子訊框和P2P RX子訊框進行附隨,傳輸間隙的數目可以減小一半。但是,與圖12A所圖示的設計相比,HARQ傳輸等時線可能會擴展(例如加倍)。
圖12C 圖示利用特殊子訊框為TX/RX和RX/TX切換點獲得傳輸間隙的一種設計。在圖12C所圖示的實例中,可以將上行鏈路頻譜的兩個交錯2和6分配給P2P通訊。可以將交錯3和交錯7定義為包括特殊子訊框。
WAN RX等時線1232圖示UE有可能在下行鏈路頻譜的全部子訊框內自eNB接收資料。WAN TX等時線1234圖示UE有可能在交錯0、交錯1、交錯4和交錯5的子訊框內,並且亦在交錯3和交錯7中特殊子訊框的上行鏈路部分裏傳輸資料給eNB。
P2P等時線1236圖示UE將其的P2P時序相對於其的WAN TX時序延遲Delta1。UE有可能在上行鏈路頻譜的一些子訊框內傳輸資料給同級UE,並且在上行鏈路頻譜的其他子訊框內自同級UE接收資料。經由將P2P時序相對於WAN TX時序延遲Delta1,可以在WAN TX與P2P RX之間(例如在子訊框5和子訊框6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1。可以在P2P RX與WAN TX之間(例如在子訊框7內)獲得傳輸間隙Delta2,該間隙在特殊子訊框內,其中Delta2=Tgap-Delta1。
圖11至圖12C圖示在TDD和FDD部署中為同時進行的WAN通訊和P2P通訊在TX/RX和RX/TX切換點獲得傳輸間隙的各種設計。亦可以用其他方式來獲得傳輸間隙。
在又一態樣中,可以將用於WAN通訊的實體通道和信號重用於P2P通訊。舉例而言,P2P下行鏈路及/或P2P上行鏈路可以使用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CFICH)、實體HARQ指示符通道(PHICH)、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細胞服務區專用參考信號(CRS)、UE專用參考信號(UE-RS)及/或LTE中用於下行鏈路的其他實體通道和信號。P2P上行鏈路及/或P2P下行鏈路可以使用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SRS及/或LTE中上行鏈路使用的其他實體通道和信號。在標題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能夠揭示獲得的3GPP TS 36.211中描述了該等各種實體通道和信號。
在本文描述的技術可以提供各種優點。首先,經由為P2P通訊重用WAN實體通道和信號,UE支援P2P通訊的複雜程度可以較低。其次,經由為P2P通訊使用WAN訊框結構和等時線,有可能同時支援WAN通訊和P2P通訊,如同上文描述的一樣。第三,可以將該等技術用來在FDD和TDD部署該兩者中支援P2P通訊。第四,可以將該等技術用來在為WAN通訊使用的頻譜(例如FDD部署中的上行鏈路頻譜)或者P2P的專用頻譜或者未經授權的頻譜上支援P2P通訊。第五,可以由其他通訊系統(例如Wi-Fi)採用該等技術來支援P2P通訊,使得不同系統內的UE能夠利用P2P直接通訊。本文描述的技術亦可以提供其他優點。
圖13 圖示支援WAN通訊和P2P通訊的程序1300的一種設計。程序1300可以由(下文描述的)第一UE或者由某個其他實體執行。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基地台通訊(方塊1312)。對於方塊1312,第一UE可以在下行鏈路頻譜上自基地台接收資料,並且可以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傳輸資料給基地台。第一UE可以為P2P通訊僅在上行鏈路頻譜上與第二UE通訊(方塊1314)。對於方塊1314,第一UE可以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傳輸資料給第二UE並且自第二UE接收資料。
在一種設計中,WAN通訊和P2P通訊可以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分頻多工。在此設計中,第一UE可以:(1)在方塊1312中在上行鏈路頻譜的第一部分上傳輸資料給基地台;並且(2)在方塊1314中在上行鏈路頻譜的第二部分上傳輸資料給第二UE,例如如圖6A所圖示。
在另一種設計中,WAN通訊和P2P通訊可以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分時多工。在此設計中,第一UE可以:(1)在方塊1312中在第一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傳輸資料給基地台;並且(2)在方塊1314中在第二子訊框內在上行鏈路頻譜上傳輸資料給第二UE,例如如圖6B或圖6C所圖示。
圖14 圖示支援P2P通訊的程序1400的一種設計。程序1400可以由(下文描述的)第一UE或者由某個其他實體執行。第一UE可以為P2P通訊在第一子訊框內在指定的頻譜上傳輸資料給第二UE(方塊1412)。第一UE可以為P2P通訊在第二子訊框內在指定的頻譜上接收由第二UE發送給第一UE的資料(方塊1414)。第一子訊框可以與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
在一種設計中,第一和第二子訊框可以對應於利用TDD的基地台的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在此設計中,指定的頻譜可以對應於用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該兩者的頻譜。在另一種設計中,第一和第二子訊框可以對應於利用FDD的基地台的上行鏈路的兩個子訊框。在此設計中,指定的頻譜可以對應於上行鏈路頻譜。
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第三子訊框內與基地台通訊。WAN通訊和P2P通訊可以分時多工,第三子訊框可以與第一和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
圖15 圖示支援WAN通訊和P2P通訊的程序1500的一種設計。程序1500可以由(下文描述的)第一UE或者由某個其他實體執行。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基地台通訊(例如傳輸資料給基地台及/或自基地台接收資料)(方塊1512)。第一UE可以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第二UE通訊,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可以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分時多工(方塊1514)。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與基地台和第二UE同時通訊。
在一種設計中,基地台可以利用FDD並且可以在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上操作。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和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可以對應於上行鏈路頻譜的子訊框。在另一種設計中,基地台可以使用TDD。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可以對應於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及/或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
圖16 圖示支援P2P通訊的程序1600的一種設計。程序1600可以由(下文描述的)第一UE或者由某個其他實體執行。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第一子訊框內發送第一資料傳輸給基地台(方塊1612)。第一UE可以接收由第二UE為P2P通訊在第二子訊框內發送給第一UE的第二資料傳輸(方塊1614)。可以由第一傳輸間隙將第二資料傳輸與第一資料傳輸分開以將WAN TX和P2P RX分開。
可以用各種方式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在一種設計中,可以經由將第二資料傳輸排程成按照以下方式發送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1)比第一資料傳輸晚至少一個子訊框;或者(2)在子訊框的傳輸部分與接收部分之間包括間隙的特殊子訊框內。情況(1)可以用圖11中等時線1116裏子訊框8內的WAN TX和下一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2內的P2P RX來圖示。在另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刪除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部分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例如如同圖11中等時線1118裏子訊框7內的WAN TX所圖示。第一UE可以基於第一UE的SRS配置來刪除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週期。在又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相對於其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延遲其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例如如同圖11中等時線1120裏子訊框7內的WAN TX和子訊框8內的P2P RX所圖示。在又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相對於其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提前其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第一UE可以經由刪除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部分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例如如同圖12A中等時線1214和等時線1216裏子訊框6內的WAN TX和子訊框7內的P2P RX所圖示。在又一種設計中,可以經由在子訊框的傳輸部分與接收部分之間包括間隙的特殊子訊框內發送第一或第二資料傳輸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例如如同圖12C所圖示。亦可以用其他方式來獲得第一傳輸間隙,例如如同表1和表2中列出的及上文描述的一樣。
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接收由第二UE為P2P通訊在第三子訊框內發送給第一UE的第三資料傳輸(方塊1616)。第一UE可以為WAN通訊在第四子訊框內發送第四資料傳輸給基地台(方塊1618)。可以由第二傳輸間隙將第四資料傳輸與第三資料傳輸分開,以分開P2P RX和WAN TX。可以用各種方式來獲得第二傳輸間隙,如同上文描述的一樣。
在一種設計中,第一UE可以相對於其針對WAN通訊的接收時序提前其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例如如同圖11中等時線1114所圖示。此舉可以為第一UE在WAN TX與WAN RX之間提供傳輸間隙。可以經由使用特殊子訊框來在WAN RX與WAN TX之間獲得傳輸間隙,例如如同在圖11中所圖示。
圖17A 圖示UE 120x的一種設計的方塊圖,UE 120x可以是圖1中該等UE之一。在UE 120x內,接收機1712可以接收由其他UE為P2P通訊傳輸的P2P信號,及由eNB為WAN通訊傳輸的下行鏈路信號。發射機1714可以為P2P通訊傳輸P2P信號給其他UE,並且為WAN通訊傳輸上行鏈路信號給eNB。模組1716可以支援P2P通訊,例如產生和處理用於P2P通訊的信號。模組1718可以支援WAN通訊,例如產生和處理用於WAN通訊的信號。模組1720可以決定為P2P通訊分配的子訊框,用於P2P下行鏈路的子訊框,及用於P2P上行鏈路的子訊框。模組1722可以決定WAN通訊可用的子訊框。模組1724可以決定UE 120x的P2P時序,其可以相對於WAN TX時序對準、提前或延遲。模組1726可以決定UE 120x的WAN TX時序和WAN RX時序。UE 120x中的各種模組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方式操作。控制器/處理器1728可以引導UE 120x內各種模組的操作。記憶體1730可以為UE 120x儲存資料和程式碼。
圖17B 圖示eNB 110x的一種設計的方塊圖,eNB 110x可以是圖1中該等eNB之一。在eNB 110x中,接收機1752可以接收UE傳輸的上行鏈路信號來支援WAN通訊。發射機1754可以傳輸下行鏈路信號給UE來支援WAN通訊。模組1756可以為UE支援WAN通訊,例如產生和處理用於WAN通訊的信號。模組1758可以支援經由回載與其他網路實體(例如eNB)的通訊。模組1760可以決定WAN通訊可用的子訊框。模組1762可以分配子訊框給P2P通訊。模組1764可以決定eNB 110x的WAN TX時序和WAN RX時序。eNB 110x內的各種模組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方式操作。控制器/處理器1768可以引導eNB 110x內各種模組的操作。記憶體1770可以為eNB 110x儲存資料和程式碼。排程器1766可以為WAN通訊及/或P2P通訊排程UE,並且可以分配資源給被排程的UE。
圖17A中UE 120x和圖17B中eNB 110x中的模組可以包括處理器、電子設備、硬體設備、電子部件、邏輯電路、記憶體、軟體代碼、韌體代碼等等,或者是其的任何組合。
圖18 圖示eNB 110y和UE 120y的一種設計的方塊圖,其可以是圖1中該等eNB之一和該等UE之一。ENB 110y可以配備T個天線1834a至1834t,UE 120y可以配備R個天線1852a至1852r,其中通常情況下T1並且R1。
在eNB 110y處,傳輸處理器1820可以自資料源1812接收給一或多個UE的資料,及來自控制器/處理器1840的控制資訊(例如支援P2P通訊、WAN通訊等等的訊息)。處理器1820可以處理(例如編碼和調制)該等資料和控制資訊來分別獲得資料符號和控制符號。處理器1820亦可以為同步信號、參考信號等等產生參考符號。若可行,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MIMO)處理器1830可以對資料符號、控制符號及/或參考符號執行空間處理(例如預編碼),並且可以提供T個輸出符號串流給T個調制器(MODs)1832a至1832t。每個調制器1832可以處理各別的輸出符號串流(例如針對OFDM等等)來獲得輸出取樣串流。每個調制器1832可以進一步處理(例如轉換成類比信號,放大,濾波和升頻轉換)輸出取樣串流來獲得下行鏈路信號。來自調制器1832a至調制器1832t的T個下行鏈路信號可以分別經由T個天線1834a至1834t傳輸。
在UE 120y處,天線1852a至天線1852r可以接收來自eNB 110y和其他eNB的下行鏈路信號及/或來自其他UE的P2P信號,並且可以將收到的信號分別提供給解調器(DEMODs)1854a至1854t。每個解調器1854可以對收到的各別信號進行調理(例如濾波、放大、降頻轉換和數位化)來獲得輸入取樣。每個解調器1854可以進一步處理輸入取樣(例如針對OFDM、SC-FDM等等)來獲得收到的符號。MIMO偵測器1856可以自全部R個解調器1854a至1854r獲得收到的符號,若可行就對收到的符號執行MIMO偵測,並提供偵測到的符號。接收處理器1858可以對偵測到的符號進行處理(例如解調和解碼),將給UE 120y的已解碼資料提供給資料槽1860,並且將已解碼控制資訊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1880。通道處理器1884可以偵測來自P2P UE的P2P信號和來自eNB的下行鏈路信號。處理器1884可以對偵測到的P2P信號和下行鏈路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進行量測,並且可以決定偵測到的P2P UE和eNB的通道增益。
在上行鏈路上,在UE 120y處,傳輸處理器1864可以接收來自資料源1862的資料和來自控制器/處理器1880的控制資訊(例如針對P2P通訊、WAN通訊的訊息等等)。處理器1864可以對該等資料和控制資訊進行處理(例如編碼和調制)來分別獲得資料符號和控制符號。處理器1864亦可以為參考信號、接近偵測信號等等產生符號。來自傳輸處理器1864的符號若可行就可以由TX MIMO處理器1866進行預編碼,由調制器1854a至解調器1854r進一步處理(例如針對SC-FDM、OFDM等等),並且傳輸給eNB 110y、其他eNB及/或其他UE。在eNB 110y處,來自UE 120y和其他UE的上行鏈路信號可以由天線1834接收,由解調器1832處理,若可行就由MIMO偵測器1836偵測,並且由接收處理器1838進一步處理,以獲得UE 120y和其他UE發送的已解碼資料和控制資訊。處理器1838可以將已解碼資料提供給資料槽1839,並且將已解碼控制資訊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1840。
控制器/處理器1840和控制器/處理器1880可以分別引導在eNB 110y和UE 120y處的操作。處理器1880及/或UE 120y處的其他處理器和模組可以執行或引導圖13中的程序1300,圖14中的程序1400,圖15中的程序1500,圖16中的程序1600,及/或本文描述的技術的其他程序。記憶體1842和記憶體1882可以分別為eNB 110y和UE 120y儲存資料和程式碼。通訊(Comm)單元1844可以使得eNB 110y能夠與其他網路實體進行通訊。排程器1846可以為WAN通訊和P2P通訊排程UE。
在一種配置中,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120x及/或120y可以包括用於由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下行鏈路頻譜和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基地台進行通訊的構件;以及用於由第一UE針對P2P通訊僅在上行鏈路頻譜上與第二UE進行通訊的構件。
在另一種配置中,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120x及/或120y可以包括用於針對P2P通訊在第一子訊框內在指定的頻譜上自第一UE向第二UE傳輸資料的構件;以及用於針對P2P通訊接收由第二UE在第二子訊框內在指定的頻譜上向第一UE發送的資料的構件,第一子訊框與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
在另一又一種配置中,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120x及/或120y可以包括用於由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基地台通訊的構件;以及由第一UE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第二UE通訊的構件,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與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
在又一種配置中,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120x及/或120y可以包括用於由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第一子訊框內向基地台發送第一資料傳輸的構件;用於針對P2P通訊接收由第二UE在第二子訊框內向第一UE發送的第二資料傳輸的構件;用於針對P2P通訊接收由第二UE在第三子訊框內向第一UE發送的第三資料傳輸的構件,及用於由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第四子訊框內向基地台發送第四資料傳輸的構件。可以由第一傳輸間隙將第二資料傳輸與第一資料傳輸分開。可以由第二傳輸間隙將第四資料傳輸自第三資料傳輸分開。
在一個態樣中,上文提到的模組可以是UE 120y處的處理器1858、處理器1864及/或處理器1880,可以將其配置成執行上文提到的構件所說到的功能。在另一個態樣中,上文提到的構件可以是一或多個模組或者配置成執行上文提到的構件所說到的功能的任何裝置。
本領域技藝人士會理解,資訊和信號可以用各種不同技術中的任何技術來表示。舉例而言,在整個以上描述中可能提到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和碼片可以用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者其的任何組合來表示。
技藝人士會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案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的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和演算法步驟可以被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者該兩者的組合。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和軟體的該互換性,上文已經按照其功能大體而言地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的部件、方塊、模組、電路和步驟。將此功能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具體的應用和施加於整體系統的設計約束。針對每個具體應用,技藝人士會以各種方式來實施所描述的功能,但是此實施例決定不應當被解釋為偏離本案的範疇。
結合本案描述的各種說明性的邏輯區塊、模組和電路可以用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電晶體邏輯、個別硬體部件或者設計成執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其的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可以是任何一般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狀態機。亦可以將處理器實施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的組合,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者任何其他此配置。
結合本案所描述的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以被直接在硬體中實施,在處理器執行的軟體模組中執行,或者在該兩者的組合中實現。軟體模組可以常駐在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可移除磁碟、CD-ROM或者本領域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儲存媒體中。示例性的儲存媒體耦合到處理器,使得處理器能夠自儲存媒體中讀取資訊,並且將資訊寫入其中。或者,儲存媒體可以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常駐在ASIC中。ASIC可以常駐在使用者終端裏。或者,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常駐為使用者終端裏的個別部件。
在一或多種示例性的設計中,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體、軟體、韌體或者其的任何組合來實施。若被實施為軟體,該等功能可以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代碼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或者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發送。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包括促進將電腦程式自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通訊媒體。儲存媒體可以是能夠用通用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適當的媒體。為舉例而言(但並非限制),此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者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碟儲存設備或者能夠用來以指令或資料結構的形式並且能夠用通用或專用電腦或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攜帶或儲存所描述的程式碼構件的任何其他媒體。亦將任何連接適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舉例而言,若軟體是自一個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利用同軸電纜、纖維光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路(DSL)或者諸如紅外、無線電和微波此無線技術發送的,則同軸電纜、纖維光纜、雙絞線、DSL或者諸如紅外、無線電和微波此無線技術皆包括在媒體的定義中。磁碟和光碟,如同本文所使用的一樣,包括壓縮光碟(CD)、鐳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現資料,而光碟則以光學方式利用鐳射來再現資料。以上的組合亦應當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範疇之內。
提供本案的以上描述是為了讓本領域任何技藝人士皆能夠製造或使用本案。對該揭示的各種修改對於本領域技藝人士而言皆將是顯而易見的,並且本文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被用於其他變體而不會偏離本案的精神或範疇。因此,本案不意欲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例和設計,而是要與本文揭示的原理和新穎特徵相容的最大範疇一致。
100...WAN
110a...eNB
110b...eNB
110c...eNB
110x...eNB
110y...eNB
120...UE
120a...UE
120b...UE
120c...UE
120d...UE
120e...UE
120f...UE
120g...UE
120h...UE
120i...UE
120x...UE/裝置
120y...UE/裝置
130...網路控制器
200...訊框結構
300...訊框結構
500...示例性交錯傳輸結構
612...第一部分
614...第二部分
1112...WAN RX等時線
1114...WAN TX等時線
1116...等時線
1118...等時線
1120...等時線
1212...WAN RX等時線
1214...P2P等時線
1216...P2P等時線
1218...WAN TX等時線
1220...P2P等時線
1232...WAN RX等時線
1234...WAN TX等時線
1236...P2P等時線
1300...程序
1312...方塊
1314...方塊
1400...程序
1412...方塊
1414...方塊
1500...程序
1512...方塊
1514...方塊
1600...程序
1612...方塊
1614...方塊
1616...方塊
1618...方塊
1712...接收機
1714...發射機
1716...模組
1718...模組
1720...模組
1722...模組
1724...模組
1726...模組
1728...控制器/處理器
1730...記憶體
1752...接收機
1754...發射機
1756...模組
1758...模組
1760...模組
1762...模組
1764...模組
1766...排程器
1768...控制器/處理器
1770...記憶體
1812...資料源
1820...傳輸處理器
1830...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MIMO)處理器
1832a...調制器(MOD)
1832t...調制器(MOD)
1834a...天線
1834t...天線
1836...MIMO偵測器
1838...處理器
1839...資料槽
1840...控制器/處理器
1842...記憶體
1844...通訊(Comm)單元
1846...排程器
1852a...天線
1852r...天線
1854a...解調器
1854r...解調器
1856...MIMO偵測器
1858...處理器
1860...資料槽
1862...資料源
1864...傳輸處理器
1866...TX MIMO處理器
1880...控制器/處理器
1882...記憶體
1884...通道處理器
圖1圖示一個支援P2P通訊的無線網路。
圖2圖示用於分頻雙工(FDD)的訊框結構。
圖3圖示用於分時雙工(TDD)的訊框結構。
圖4A和圖4B圖示利用HARQ的資料傳輸的兩個實例。
圖5圖示交錯傳輸結構。
圖6A至圖6C圖示支援P2P通訊的三個資源劃分方案。
圖7圖示在FDD中給P2P通訊的子訊框分配。
圖8A和圖8B圖示針對圖7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的P2P通訊和WAN通訊。
圖9A至圖9C圖示在TDD中給P2P通訊的子訊框分配。
圖10A至圖10D圖示針對圖9B和圖9C所圖示的子訊框分配同時進行的P2P通訊和WAN通訊。
圖11圖示用於在TDD中獲得傳輸間隙的一些方案。
圖12A至圖12C圖示用於在FDD中獲得傳輸間隙的一些方案。
圖13圖示用於在上行鏈路頻譜上支援P2P通訊的程序。
圖14圖示用於支援P2P通訊的程序。
圖15圖示用於支援P2P通訊和WAN通訊的程序。
圖16圖示用於在WAN傳輸與P2P傳輸之間獲得傳輸間隙的程序。
圖17A圖示UE的方塊圖。
圖17B圖示基地台的方塊圖。
圖18圖示基地台和UE的另一個方塊圖。

Claims (49)

  1.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以及由該第一UE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僅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其中與該基地台進行通訊之該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並且其中與該第二UE進行通訊之該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且其中與該基地台的通訊之該步驟和與該第二UE的通訊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與該基地台進行通訊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該上行鏈路頻譜的一第一部分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並且其中該與該第二UE進行通訊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該上行鏈路頻譜的一第二部分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
  3.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用於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 訊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的構件;以及用於由該第一UE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僅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的構件,其中用於與該基地台進行通訊的該構件包括用於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的構件,並且其中用於與該第二UE進行通訊的該構件包括用於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的構件,且其中與該基地台的通訊之該步驟和與該第二UE的通訊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4.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中用於與該基地台進行通訊的該構件包括用於在該上行鏈路頻譜的一第一部分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的構件,並且其中用於與該第二UE進行通訊的該構件包括用於在該上行鏈路頻譜的一第二部分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的構件。
  5.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以及由該第一UE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僅在該上行鏈路頻譜 上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並且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且其中與該基地台的通訊之該步驟和與該第二UE的通訊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6. 如請求項5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在該上行鏈路頻譜的一第一部分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並且在該上行鏈路頻譜的一第二部分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
  7.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非暫態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引起至少一個處理器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該兩者上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的代碼;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由該第一UE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僅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的代碼,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基地台傳輸資料,並且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上行鏈路頻譜上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的代碼,且 其中與該基地台的通訊之該步驟和與該第二UE的通訊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8.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一指定的頻譜上自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向一第二UE傳輸資料;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指定的頻譜上向該第一UE發送的資料,該第一子訊框與該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以及由該第一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三子訊框中與一基地台通訊,其中與該基地台通訊的該步驟以及從該第一UE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子訊框與利用分時雙工(TDD)的該基地台的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對應。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子訊框與利用分頻雙工(FDD)並且在一上行鏈路頻譜和一下行鏈路頻譜上操作的該基地台的該上行鏈路頻譜的兩個子訊框對應。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第三子訊框與該第一和該 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
  12.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用於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一指定的頻譜上自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向一第二UE傳輸資料的構件;用於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指定的頻譜上向該第一UE發送的資料的構件,該第一子訊框與該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以及用於由該第一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三子訊框中與一基地台通訊的構件,其中與該基地台通訊之該步驟以及從該第一UE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13. 如請求項12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子訊框與利用分時雙工(TDD)的該基地台的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對應。
  14. 如請求項12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子訊框與利用分頻雙工(FDD)並且在一上行鏈路頻譜和一下行鏈路頻譜上操作的該基地台的該上行鏈路頻譜的兩個子訊框對應。
  15.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 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在一指定的頻譜上自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向一第二UE傳輸資料;以及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指定的頻譜上向該第一UE發送的資料,該第一子訊框與該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由該第一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三子訊框中與一基地台通訊,且其中與該基地台通訊之該步驟及從該第一UE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子訊框與利用分時雙工(TDD)的該基地台的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對應。
  17.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子訊框與利用分頻雙工(FDD)並且在一上行鏈路頻譜和一下行鏈路頻譜上操作的該基地台的該上行鏈路頻譜的兩個子訊框對應。
  18.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非暫態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引起至少一個處理器針對同級間(P2P)通訊在 一第一子訊框內在一指定的頻譜上自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向一第二UE傳輸資料的代碼;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在該指定的頻譜上向該第一UE發送的資料的代碼,該第一子訊框與該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以及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由該第一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三子訊框中與一基地台通訊的代碼,其中與該基地台通訊的該步驟及從該第一UE向該第二UE傳輸資料的該步驟同時發生。
  19.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以及由該第一UE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其中與該基地台通訊之該步驟及與該第二UE通訊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20.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基地台利用分頻雙工(FDD)並且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上操作,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和該至少一個第二子 訊框與該上行鏈路頻譜的子訊框對應。
  21.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基地台利用分時雙工(TDD),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對應於該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或者該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或者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和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該兩者。
  22.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用於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的構件;以及用於由該第一UE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的構件,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其中與該基地台通訊之該步驟及與該第二UE通訊之該步驟同時發生。
  23.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中該基地台利用分頻雙工(FDD)並且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上操作,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和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與該上行鏈路頻譜的子訊框對應。
  24.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中該基地台利用分時雙工 (TDD),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對應於該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或者該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或者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和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該兩者。
  25.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以及由該第一UE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設置成使與該基地台及該第二UE之通訊同時發生。
  26.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該基地台利用分頻雙工(FDD)並且在一下行鏈路頻譜和一上行鏈路頻譜上操作,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和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與該上行鏈路頻譜的子訊框對應。
  27.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該基地台利用分時雙工(TDD),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對應於該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或者該基地台的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或者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子訊框和至少一個 上行鏈路子訊框該兩者。
  28.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非暫態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引起至少一個處理器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內與一基地台進行通訊的代碼;以及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由該第一UE在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內與一第二UE進行通訊的代碼,該至少一個第一子訊框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子訊框分時多工(TDM),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設置成使與該基地台及該第二UE之通訊同時發生。
  29.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向一基地台發送一第一資料傳輸;以及針對同級間(P2P)通訊接收由一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二資料傳輸,由一傳輸間隙將該第二資料傳輸與該第一資料傳輸分開,其中該第一子訊框及該第二子訊框係一訊框結構之連續子訊框。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傳輸間隙是經由如下方式來獲得的: 將該第二資料傳輸排程成比該第一資料傳輸晚至少一個一子訊框發送;或者在該子訊框的一傳輸部分與一接收部分之間包括一間隙的子訊框內發送。
  31.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刪除該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部分來獲得該傳輸間隙。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刪除該第一資料傳輸的該最後一部分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第一UE的一探測參考信號(SRS)配置來刪除該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個符號週期。
  33.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延遲。
  34.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提前。
  35.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中該傳輸間隙是經由刪除該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部分來獲得的。
  36.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傳輸間隙是經由如下方式 來獲得的:在該子訊框的一傳輸部分與一接收部分之間包括一間隙的一子訊框內發送該第一或該第二資料傳輸。
  37.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三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三資料傳輸;以及由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一第四子訊框內向該基地台發送一第四資料傳輸,由一第二傳輸間隙將該第四資料傳輸與該第三資料傳輸分開。
  38.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接收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提前。
  39.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用於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向一基地台發送一第一資料傳輸的構件;以及用於針對同級間(P2P)通訊接收由一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二資料傳輸的構件,由一傳輸間隙將該第二資料傳輸與該第一資料傳輸分開,其中該第一子訊框及該第二子訊框係一訊框結構之連續子訊框。
  40. 如請求項39之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刪除該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部分來獲得該傳輸間隙的構件。
  41. 如請求項39之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延遲的構件。
  42. 如請求項39之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提前的構件。
  43. 如請求項39之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三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三資料傳輸的構件;以及用於由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一第四子訊框內向該基地台發送一第四資料傳輸的構件,由一第二傳輸間隙將該第四資料傳輸與該第三資料傳輸分開。
  44.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向一基地台發送一第一資料傳輸;以及 針對同級間(P2P)通訊接收由一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二資料傳輸,由一傳輸間隙將該第二資料傳輸與該第一資料傳輸分開,其中該第一子訊框及該第二子訊框係一訊框結構之連續子訊框。
  45.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刪除該第一資料傳輸的最後一部分來獲得該傳輸間隙。
  46.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延遲。
  47.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的傳輸時序將該第一UE針對P2P通訊的傳輸時序提前。
  48.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針對P2P通訊接收由該第二UE在一第三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三資料傳輸;以及由該第一UE針對WAN通訊在一第四子訊框內向該基地台發送一第四資料傳輸,由一第二傳輸間隙將該第四資料傳輸與該第三資料傳輸分開。
  49.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非暫態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引起至少一個處理器由一第一使用者裝備(UE)針對廣域網路(WAN)通訊在一第一子訊框內向一基地台發送一第一資料傳輸的代碼;以及用於引起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針對同級間(P2P)通訊接收由一第二UE在一第二子訊框內向該第一UE發送的一第二資料傳輸的代碼,由一傳輸間隙將該第二資料傳輸與該第一資料傳輸分開,其中該第一子訊框及該第二子訊框係一訊框結構之連續子訊框。
TW100113217A 2010-04-15 2011-04-15 同級間(p2p)通訊和廣域網路(wan)通訊的多工處理 TWI444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461210P 2010-04-15 2010-04-15
US13/085,322 US8811359B2 (en) 2010-04-15 2011-04-12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4072A TW201204072A (en) 2012-01-16
TWI444057B true TWI444057B (zh) 2014-07-01

Family

ID=4478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3217A TWI444057B (zh) 2010-04-15 2011-04-15 同級間(p2p)通訊和廣域網路(wan)通訊的多工處理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811359B2 (zh)
EP (1) EP2559307B1 (zh)
JP (4) JP5852098B2 (zh)
KR (1) KR101457454B1 (zh)
CN (1) CN102845118B (zh)
BR (1) BR112012025951B1 (zh)
DK (1) DK2559307T3 (zh)
ES (1) ES2902973T3 (zh)
HU (1) HUE057303T2 (zh)
PL (1) PL2559307T3 (zh)
SI (1) SI2559307T1 (zh)
TW (1) TWI444057B (zh)
WO (1) WO20111306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4240B2 (en) 2010-04-15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US10051624B2 (en) * 2010-12-06 2018-08-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ireless operation in license exempt spectrum
US8670357B2 (en) * 2011-01-19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CN102307060B (zh) * 2011-08-31 2015-08-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9137655B2 (en) * 2011-10-07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WO2013067686A1 (en) * 2011-11-08 2013-05-1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2d transmission
DE102011090110A1 (de) * 2011-12-29 2013-07-04 Robert Bosch Gmbh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Steuerung des Zugriffs auf ein gemeinsames Kommunikationsmedium
US9538566B2 (en) * 2012-02-21 2017-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19921B2 (en) 2012-02-22 2015-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98113B (zh) * 2012-02-23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d2d通信方法和d2d通信设备
US8848591B2 (en) * 2012-02-27 2014-09-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9209945B2 (en) 2012-02-27 2015-12-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9769857B2 (en) 2012-02-27 2017-09-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US9763272B2 (en) * 2012-02-27 2017-09-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9185690B2 (en) * 2012-02-29 2015-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l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link
US9125183B2 (en) * 2012-03-01 2015-09-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mpact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chieving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sing uplink and downlink carrier frequencies
WO2013133576A1 (ko) 2012-03-06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device to device, d2d) 통신을 위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68713B (zh) * 2012-03-26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585176B2 (en) * 2012-04-17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of peer to peer links in wide area network
US9485794B2 (en) * 2012-05-23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IMS based services
CN108365943B (zh) 2012-06-27 2021-06-08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4002587A1 (ja) 2012-06-27 2014-01-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3546254B (zh) 2012-07-09 2017-09-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CN104521184A (zh) * 2012-08-09 2015-04-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9398630B2 (en) * 2012-08-10 2016-07-19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and schedu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402261B2 (en) * 2012-08-14 2016-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plink data signals simultaneously with device to device data signals
US9730082B2 (en) * 2012-08-24 2017-08-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relay packets via Wi-Fi direct
EP2903377B1 (en) * 2012-09-26 2017-08-02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24377B2 (en) * 2012-11-07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in LTE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CN103857042B (zh) * 2012-12-04 2017-08-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对称频谱上传输tdd帧的方法
IN2015DN03996A (zh) 2012-12-13 2015-10-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N104885396B (zh) * 2012-12-14 2018-05-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和执行在无线电信网络中的无线设备之间的d2d通信中的harq传输的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US9872290B2 (en) * 2012-12-14 2018-0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sparse multi-dimensional spreading
US9185697B2 (en) * 2012-12-27 2015-11-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5264792B (zh) * 2013-01-16 2019-02-19 Lg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974419B (zh) * 2013-01-29 2018-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US9451629B2 (en) 2013-02-26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peer discovery and legacy LTE traffic
US9628212B2 (en) 2013-03-14 2017-04-18 Fujitsu Limited Signal timing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306721B2 (en) * 2013-03-15 2016-04-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U2014252012B2 (en) 2013-04-10 2017-04-20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N104125039B (zh) * 2013-04-28 2017-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DK2995159T3 (da) 2013-05-08 2019-05-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orbedret valg af planlægningsstrategi for netværkskommunikationsforbindelser og d2d-kommunikationsforbindelser
ES2727489T3 (es) 2013-05-08 2019-10-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anejo mejorado de transmisión de comunicación de red simultánea y transmisión de comunicación D2D
WO2014180517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handling of simultane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d2d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or simultane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and d2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US9112685B2 (en) * 2013-05-10 2015-08-18 Blackberry Limited Mechanisms for direct inter-device signaling
CN105247799B (zh) * 2013-05-21 2018-06-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混合蜂窝和d2d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BR112015029104B1 (pt) * 2013-05-21 2019-11-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m rede celular e d2d mista
JP6108980B2 (ja) * 2013-06-27 2017-04-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端末
KR20150007221A (ko) * 2013-07-09 2015-01-20 (주)휴맥스 홀딩스 Lte 셀룰러 커버리지 내의 d2d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07219A (ko) * 2013-07-09 2015-01-20 (주)휴맥스 홀딩스 Lte d2d 통신에서의 방송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07220A (ko) * 2013-07-09 2015-01-20 (주)휴맥스 홀딩스 Lte d2d 통신에서의 주파수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07218A (ko) * 2013-07-09 2015-01-20 (주)휴맥스 홀딩스 Lte d2d 통신에서의 하향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07222A (ko) * 2013-07-09 2015-01-20 (주)휴맥스 홀딩스 Lte d2d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325480B2 (en) 2013-07-10 2016-04-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20150007753A (ko) * 2013-07-12 201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단말의 단말 대 단말 발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591681B2 (en) 2013-07-24 2017-03-07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nfiguring timing resour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608710B2 (en) * 2013-08-08 2017-03-28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KR102100837B1 (ko) 2013-08-08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d2d)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81834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同处理无线数据的方法、相应装置及系统
JP6183148B2 (ja) * 2013-10-24 2017-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687218B2 (en) * 2013-12-03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metric optimization and uplink DM-RS design for LTE/LTE-A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5794299B (zh) * 2014-01-28 2020-06-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分配资源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491725B2 (en) * 2014-01-30 2016-11-08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LTE air interface
US20160295620A1 (en) * 2014-03-12 2016-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38863B2 (en) 2014-03-12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64552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Gang Xiong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KR101753550B1 (ko) * 2014-04-02 2017-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167207A1 (ko) * 2014-04-29 2015-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345348B1 (ko) 2014-04-30 2021-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통신을 위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698071B (zh) * 2014-07-11 2023-08-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等(p2p)通信和广域网(wan)通信的复用
US9775151B2 (en) * 2014-07-21 2017-09-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mmunications
US10187903B2 (en) 2014-07-29 2019-0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458385B2 (ja) * 2014-07-29 2019-0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JP6541008B2 (ja) 2014-08-05 2019-07-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983440A1 (en) * 2014-08-07 2016-02-10 Alcatel Lucen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102289116B1 (ko) 2014-08-08 2021-08-12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단말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787742B2 (en) * 2014-09-29 2017-10-10 Intel Corporation Optimizing synchronization of audio and network tasks in voice ove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JP2017537511A (ja) * 2014-10-21 2017-12-1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d2d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102287370B1 (ko) * 2014-12-23 2021-08-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 및 그것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US9883485B2 (en) * 2015-01-08 2018-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on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WO2016136171A1 (en) 2015-02-26 2016-09-01 Ne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CN104780034A (zh) * 2015-04-01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10115080B (zh) * 2016-12-29 2023-05-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JP6276881B2 (ja) * 2017-03-07 2018-02-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JP6527933B2 (ja) * 2017-12-26 2019-06-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ネットワーク支援型d2dのための物理チャネル設計
JP2018088690A (ja) * 2018-01-12 2018-06-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US10972229B2 (en) * 2019-05-03 2021-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feedback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11722971B2 (en) * 2020-03-27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sidelink resources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enabled user equip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5087B1 (en) * 1999-09-20 2005-01-18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Wide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JP2003078957A (ja) * 2001-08-31 2003-03-14 Nec Corp 複合情報端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
ATE260528T1 (de) * 2001-12-04 2004-03-15 Cit Alcatel Basisstation für umts zur übertragung von zeitschlitztypen
JP3912118B2 (ja) * 2002-01-21 2007-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制御局
CN1549474A (zh) 2003-05-19 2004-11-24 �ʼҷ����ֵ��ӹɷ����޹�˾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支持p2p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7548758B2 (en) 2004-04-02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CN101513114A (zh) * 2006-06-30 2009-08-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本地设备间高速本地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US8923267B2 (en) * 2006-06-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peed peer-to-peer connectivity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7760694B2 (en) * 2006-07-19 2010-07-20 Intel Corporation Deviating from a transmission map to communicat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80165881A1 (en) * 2007-01-08 2008-07-10 Zhifeng Tao Method for Accessing Channels in OFDMA Mobile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KR101498968B1 (ko) 2007-07-05 2015-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결정 방법및 장치
US7876701B2 (en) 2007-07-10 2011-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design to support one-to-one, many-to-one, and one-to-many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9264907B2 (en) 2007-07-10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etween networks sharing a frequency spectrum
KR101046697B1 (ko) * 2007-08-03 2011-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투피어통신을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72169B (zh) * 2007-12-29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为媒体流内嵌于控制流传输提供支持的方法、装置
WO2010026287A1 (en) 2008-09-08 2010-03-11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transmission modes for transparent relay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5731A (ja) 2016-01-28
PL2559307T3 (pl) 2022-02-21
US20110255450A1 (en) 2011-10-20
HUE057303T2 (hu) 2022-05-28
KR101457454B1 (ko) 2014-11-03
SI2559307T1 (sl) 2022-02-28
JP2013530570A (ja) 2013-07-25
DK2559307T3 (da) 2022-01-17
WO2011130626A1 (en) 2011-10-20
ES2902973T3 (es) 2022-03-30
JP6426062B2 (ja) 2018-11-21
US8811359B2 (en) 2014-08-19
JP5852098B2 (ja) 2016-02-03
CN102845118A (zh) 2012-12-26
BR112012025951B1 (pt) 2021-09-28
EP2559307B1 (en) 2021-12-15
JP2014212541A (ja) 2014-11-13
EP2559307A1 (en) 2013-02-20
TW201204072A (en) 2012-01-16
KR20130019426A (ko) 2013-02-26
JP2016187179A (ja) 2016-10-27
CN102845118B (zh) 2016-03-16
BR112012025951A2 (pt) 201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4057B (zh) 同級間(p2p)通訊和廣域網路(wan)通訊的多工處理
TWI809033B (zh) 針對具有重複的重疊上行鏈路資源配置的uci傳輸
TWI805681B (zh) 用於時槽聚合的信號傳遞
KR101432186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비동기 시분할 듀플렉스 동작
KR101433499B1 (ko) 서브프레임 의존형 물리적인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pucch) 영역 설계
US10869258B2 (en) Beam specific backoff indicator
TW201921981A (zh) 混合數值方案的載波聚合(ca)
TWI756376B (zh) 同步時槽中的資料傳輸
US20240031113A1 (en) Limits on quantity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processed
JP7100675B2 (ja) ピアツーピア(p2p)通信およびワイド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wan)通信の多重化
JP2021511742A (ja) 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構成
TW201843973A (zh) 經由不同模式中的dmrs/pbch的時序指示
TWI760520B (zh)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序列配置
TWI766043B (zh) 短脈衝通道設計及多工
US9084240B2 (en)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JP2020537407A (ja) キャリア依存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チャネル(rach)応答探索空間
BR112017000148B1 (pt) Multiplexação de comunicação de ponto a ponto (p2p) e comunicação de rede de longa distância (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