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6254B -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6254B
CN103546254B CN201310189012.9A CN201310189012A CN103546254B CN 103546254 B CN103546254 B CN 103546254B CN 201310189012 A CN201310189012 A CN 201310189012A CN 103546254 B CN103546254 B CN 103546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base station
harq
message
resource al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90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6254A (zh
Inventor
邱俊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21095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47346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546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6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由基站配置无线资源,并判断是否进行装置间通信。当进行装置间通信时,由基站传送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以使作为传送端的第一移动装置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传送数据包给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移动装置。由基站接收来自第二移动装置的HARQ回返包,以判断数据包是否已成功传送。当HARQ回返包为否认信号时,基站选择保留原本的无线资源或传送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

Description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露涉及一种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基站与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宽频应用成长以及终端庞大的数据传输需求,无线电频谱资源分配已日趋匮乏,从空间域增加可用频宽的技术趋势已逐渐成形。因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开始研究在先进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里支持装置间通信(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的可行性及制定系统需求。D2D通信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移动装置之间在经由邻近区域探索(Proximity discovery)后,使用需执照频带(Licensed band)或是结合异质型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使用免执照频带(Unlicensed band)例如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直接进行通信的新型技术。D2D通信能够增加系统频谱效率,降低移动装置的发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除此之外,D2D通信技术的实现也能满足一些商务应用和灾难救援上的邻近区域通信需求,如电子传单和警报系统等。
图1是根据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D2D通信的应用情境示意图。请参照图1,移动装置UE1、UE2之间原本通过无线通信系统所建立的上下行通信连线进行通信,随着移动装置UE1慢慢地接近移动装置UE2,网络端将移动装置UE1、UE2之间的通信连线切换成D2D通信以降低网络负载(network offloading);随着两个移动装置UE1、UE2慢慢地远离,网络端判断D2D通信已无法维持后又将通信切换成现有的上下行通信连线。
在图1所示的应用情境中突显出一个重要的议题:如何在现有的上下行通信连线切换成D2D通信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移动装置之间的通信质量。图2是根据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上下行通信流程的时序图。请参照图2,基站eNB与移动装置UE必须先对无线链路进行测量,包括通道质量(Channel quality),路径损耗(Pathloss),和提前时序(Timingadvance)等。通道质量的测量结果可以让基站eNB在分配无线资源时最佳化系统的频谱使用效率,路径损耗的测量结果可以让移动装置UE计算该用多大的传输功率才能将数据传送至基站eNB,提前时序的校正可以让移动装置UE所传送的数据在经过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后仍能在基站eNB端于正确的时间点所接收。
完成无线链路的测量后,基站eNB根据测量结果为移动装置UE配置适当的无线资源,并将资源配置的结果及一些控制参数传送给移动装置UE。由于通道的状况可能因传输环境和移动速度等因素随时间快速变化,所以基站动态且快速地配置资源给移动装置UE以适应无线链路的状况变化。最后,在数据传送的过程中,LTE延续高速包接入(High SpeedPacket Access,HSPA)技术里所采用的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来增加数据传送的可靠性。
HARQ是一种结合了前馈式错误修正(Feed-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的技术,主要概念是通过失败的传送中存下有用的信息,供之后使用,藉以提高下次重传的成功机率。HARQ的重传分为同步(Synchronous)和非同步(Asynchronous)两种方式。同步的重传是指HARQ重传的时序(Timing)是事先就决定好的,当接收端接收失败,并回报否认信号(NegativeAcknowledge,NACK)后,传送端会在事先就安排好的子帧(subframe)使用相同的无线资源做重传,不需要再通过额外的控制信号告知。反之,非同步的重传是指重传的时序与使用的无线资源是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动态改变的。
为了维持移动装置在D2D通信下的通信质量,D2D通信也需要采用HARQ重传机制来增加数据传送的可靠性。然而,现有的HARQ程序只有在基站与一个移动装置之间运作HARQ程序。因此,如何在基站与两个欲执行D2D通信的移动装置三方之间执行HARQ,实为待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揭露提供一种为D2D通信执行HARQ重传机制的方法,藉以让D2D传送端和D2D接收端在基站的协助下实现HARQ以维持D2D通信质量。
本揭露的一种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其包括下列步骤。由基站配置无线资源,并判断是否进行装置间通信。当进行装置间通信时,由基站传送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以使作为传送端的第一移动装置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传送数据包给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移动装置。由基站接收来自第二移动装置的HARQ回返包,以判断数据包是否已成功传送。当HARQ回返包为否认信号时,基站选择保留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无线资源或传送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
本揭露的一种基站,其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其中,收发器经配置用以传送与接收无线信号。处理器耦接至收发器,经配置用以执行下列步骤:配置至少一移动装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当进行装置间通信时,传送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以使作为传送端的第一移动装置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传送数据包给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移动装置;接收来自第二移动装置的HARQ回返包,以判断数据包是否已成功传送;以及当HARQ回返包为否认信号时,选择保留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无线资源或传送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
本揭露的一种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适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装置间通信的第一与一第二移动装置,其包括下列步骤:第一与第二移动装置通过监控来自基站的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以判断是否进行装置间通信;当进行装置间通信时,被指示作为传送端的第一移动装置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传送数据包给被指示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传送HARQ回返包给基站,以回复数据包是否已成功接收。
本揭露的一种移动装置,其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其中,收发器经配置用以传送与接收无线信号。处理器耦接至收发器,经配置用以执行下列步骤: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以判断是否进行装置间通信;当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指示进行装置间通信且作为传送端时,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传送数据包给另一移动装置;以及当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指示进行装置间通信且作为接收端时,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无线资源接收来自另一移动装置的数据包,并且传送HARQ回返包给基站,以回复数据包是否已成功接收。
基于上述,本揭露所提供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让执行D2D通信的移动装置在基站的协助下实现HARQ以维持D2D通信质量。
为让本揭露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范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D2D通信的应用情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上下行通信流程的时序图。
图3A是依照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下行通信采用非同步HARQ的时序示意图。
图3B是依照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上行通信采用同步HARQ的时序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揭露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非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时序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揭露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非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依照本揭露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时序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揭露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依照本揭露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方块图。
图9是依照本揭露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基站执行三端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符号说明】
420、620、820:D2D传送端
430、630、830:D2D接收端
800:无线通信系统
801、804、807:处理器
802、805、808:A/D或D/A转换器
803、806、809:收发器
eNB、410、610、810:基站
UE、UE1、UE2:移动装置
S510~S550:执行非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方法的各步骤
S710~S750:执行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方法的各步骤
S910~S970:基站执行三端通信的方法的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须先说明的是,在LTE系统里,上行/下行通信(简称为上下行通信)分别采用同步/非同步HARQ。也就是说,移动装置传送数据一定是采用同步HARQ,移动装置接收数据一定是采用非同步HARQ。
图3A是依照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下行通信采用非同步HARQ的时序示意图。请先参照图3A,基站eNB通过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将资源配置讯息传送给移动装置UE。移动装置UE会在同一个子帧(subframe)内接收数据包。当移动装置UE接收失败,则会自动在一预订时序(predefined timing)内通过物理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回报否认信号(NegativeAcknowledge,NACK)给基站eNB。基站eNB基于动态地调度来重新配置资源,并将新的资源配置讯息再通过PDCCH传送给移动装置UE。移动装置UE在同一个子帧内重新接收相同的数据包。其中,3GPP LTE/LTE-A中规范预订时序为4个子帧。
图3B是依照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上行通信采用同步HARQ的时序示意图。请参照图3B,基站eNB通过PDCCH将资源配置讯息传送给移动装置UE后,移动装置UE会在预订时序后上传数据包给基站eNB。当基站eNB接收失败,基站eNB会在事先就安排好的子帧通过物理HARQ指示控制通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回报NACK给移动装置UE。移动装置UE则会在事先就安排好的子帧使用相同的无线资源做重传,不需要再通过额外的控制信号告知。
为了维持移动装置在D2D通信下的通信质量和降低通信连线切换的复杂度及成本,在以下的各范例实施例中假设所有的无线资源都由基站通过物理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动态且快速地配置。在此前提下,本揭露为D2D通信提供了一种在基站控制下实现同步和非同步HARQ重传的三端沟通方法。为了使本揭露的上述内容更为明了,以下列举实施例作为本揭露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
第一范例实施例
须先说明的是,因为用于上下行通信与D2D通信的无线资源都由基站通过PDCCH配置,所以如果要为D2D通信运行非同步HARQ,需要让D2D传送端从PDCCH接收到资源配置讯息时就知道是要运行同步HARQ传送上行数据给基站,或是运行非同步HARQ传送数据给D2D接收端。
在一范例实施例中,基站可通过在PDCCH里的资源配置讯息(即,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新增一指示符(indicator)来指出此DCI是针对D2D通信的资源配置或是一般上下行通信的资源配置。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基站可通过一D2D通信专属的基站无线电网络暂时身份(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来做D2D通信的资源配置,也就是配置D2D通信的DCI是经过此C-RNTI扰乱(scrambled by the C-RNTI)后才通过PDCCH传送。因此,D2D传送端与D2D接收端除了用原本的C-RNTI搜寻DCI之外,还必须用D2D通信专属的C-RNTI来搜寻DCI。
图4是依照本揭露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非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时序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揭露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非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方法流程图。以下请配合参照图4与图5。
首先,在步骤S510中,基站410配置无线资源,并通过PDCCH传送执行D2D通信的资源配置讯息(即,DCI)给D2D传送端420以及D2D接收端430(步骤S510)。其中,基站410例如可通过在PDCCH里的DCI中新增一指示符(indicator)来指出此DCI是针对D2D通信的资源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410传送的DCI包括传送端DCI以及接收端DCI,其中传送端DCI可相同或不同于接收端DCI。请参照图4,基站410于时间t1时,通过PDCCH先传送传送端DCI给D2D传送端420。接着,基站410于时间t2时再通过PDCCH传送接收端DCI给D2D接收端430。
接下来,在收到资源配置讯息后,D2D传送端和D2D接收端会分别依据资源配置讯息的指示完成一数据包传送(步骤S520)。详细地说,在时间t3时,D2D传送端420传送数据包给D2D接收端430。其中,时间t1与时间t3的时间差为4个子帧;时间t2与时间t3属于同一个子帧。据此,基站410分别传送传送端DCI以及接收端DCI的时间配置符合3GPP LTE/LTE-A的规范。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基站410也可同时传送相同的DCI给D2D传送端420和D2D接收端430。据此,本揭露的基站传送DCI给D2D传送端和D2D接收端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
D2D传送端420在完成数据传送后并不会期待收到任何HARQ回返包,而是直接监控PDCCH,并等待基站410的下一个资源配置讯息。
在步骤S530,D2D接收端430依资源配置讯息的指示接收此数据包后,D2D接收端430会通过PUCCH传送HARQ回返包给基站410。其中,HARQ回返包包括确认(Acknowledge,ACK)信号以及否认(Negative Acknowledge,NACK)信号。如果数据包成功接收,则D2D接收端430回报ACK信号给基站410;如果数据包接收失败,则D2D接收端430回报NACK信号给基站410。
在步骤S540,基站判断是否接收到NACK信号,如果否,则代表完成此数据包的传送。如果是,则接续步骤S550,基站410基于动态地调度来重新配置资源,并将新的资源配置讯息(即,第二资源配置讯息)再通过PDCCH传送给D2D传送端420以及D2D接收端430。其中基站传送新的资源配置讯息的方法如步骤S510所述,故在此不予赘述。
另外需说明的是,因为在非同步HARQ下,所有的数据传送与重传都必须等待基站410的通过PDCCH动态地配置,因此可通过PDCCH的DCI内的新数据指示(New DataIndicator,NDI)栏位告知D2D传送端420以及D2D接收端430该做新数据包传送或是旧数据包重传。如果还有下一笔数据包待传送,则基站410继续通过PDCCH为下一笔数据包做资源配置。
第二范例实施例
与非同步HARQ相同的是,如果要为D2D通信运行同步HARQ,需要让D2D接收端在接收到资源配置讯息时就知道是要运行非同步HARQ从基站接收下行数据,或是运行同步HARQ从D2D传送端接收数据。基站同样可通过在资源配置讯息(即,DCI)中新增一指示符或是专属的C-RNTI来进行指示。
图6是依照本揭露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时序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揭露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D2D通信执行同步HARQ三端通信的方法流程图。以下请配合参照图6与图7。
首先,在步骤S710中,基站610配置无线资源,并通过PDCCH传送为D2D通信做资源配置的资源配置讯息(即,DCI)给D2D传送端620和D2D接收端630(步骤S710)。在本实施例中,基站610传送的DCI包括传送端DCI以及接收端DCI,其中传送端DCI可相同或不同于接收端DCI。请参照图6,基站610于时间t4时,通过PDCCH先传送传送端DCI给D2D传送端620。接着,基站410于时间t5时再通过PDCCH传送接收端DCI给D2D接收端630。
接下来,在收到资源配置讯息后,D2D传送端和D2D接收端会分别依DCI的指示完成一数据包传送(步骤S720)。在时间t6时,D2D传送端620传送数据包给D2D接收端630。其中,时间t4与时间t6的时间差为4个子帧;时间t5与时间t6属于同一个子帧。
在一实施例中,D2D接收端630接收此数据包后,会执行循环冗余检查(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并根据检查结果在预定时序内通过PUCCH传送HARQ回返包(ACK/NACK信号)给基站610。
因为是运行同步HARQ,所以除了基站610可以通过回复的ACK/NACK信号来知道是否需保留事先安排好的无线资源以供HARQ自动重传使用之外,D2D传送端620也需要通过回复的ACK/NACK信号来知道是否需要驱动自动数据重传。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同步HARQ里的D2D传送端620必须主动去接收D2D接收端630在PUCCH上回复给基站610的HARQ回返包(步骤S730)。也就是说,D2D接收端630并不会回复ACK/NACK信号给D2D传送端620,而是由D2D传送端620自己主动去PUCCH上监控并接收D2D接收端630传送的ACK或NACK信号。
如步骤S750所述,如果D2D接收端630回复为NACK信号,则基站610自动保留原本的无线资源,且D2D传送端620在事先安排好的子帧(预定时序)内自动重传数据包,而D2D接收端630自动重收数据包。
由于D2D接收端630在PUCCH上回复的ACK/NACK信号是以基站610为对象,因此D2D传送端620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D2D传送端620与D2D接收端630之间的距离比基站610与D2D接收端630之间的距离还远)而无法收到此ACK/NACK信号。此时,与一般上下行通信运作的HARQ不同的是,当D2D传送端620无法收到HARQ回返包时,D2D传送端620会预设数据已成功传送(现有的HARQ当传送端无法收到HARQ回返包时,传送端会预设数据未成功传送),并不会驱动自动数据重传,以避免基站610认为数据已成功传送而未保留无线资源,但D2D传送端620却认为数据未成功传送而驱动自动数据重传的情形。
整理上述,在本揭露中,基站会通过PDCCH传送DCI给一D2D传送端和一D2D接收端,指示此D2D传送端传送一HARQ数据包给此D2D接收端。在此D2D接收端接收到此HARQ数据包后,会通过PUCCH传送一HARQ回返包给此基站,例如为一ACK信号或一NACK信号。当此基站收到此HARQ回返包为NACK时,此基站会保留原来的无线资源让此D2D传送端自动重新传送此HARQ数据包给此D2D接收端,或是分配新的无线资源通过PDCCH重新传送DCI给此D2D传送端和此D2D接收端,指示此D2D传送端重新传送此HARQ数据包给此D2D接收端。据此,本揭露提供一种让D2D传送端和D2D接收端在基站的协助下实现HARQ以维持D2D通信质量的机制。
图8是依照本揭露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方块图。请参照图8,无线通信系统800包括采用3GPP的先进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ded,LTE-Advanced)标准的基站810以及执行D2D通信的D2D传送端(即,第一移动装置)820与D2D接收端(即,第二移动装置)830。
基站810至少包括收发器801、模拟至数字(A/D)/数字至模拟(D/A)转换器802以及处理器803。收发器803经配置以用于以无线方式传输下行链路信号和/或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收发器803也可执行诸如低噪声放大、阻抗匹配、混频、增频或降频转换、滤波、放大以及其类似的操作。收发器803亦包含天线单元。模拟至数字(A/D)/数字至模拟(D/A)转换器802经配置以在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自模拟信号格式转换至数字信号格式且在下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自数字信号转换至模拟信号。
处理器801经配置以处理数字信号并执行如图9所示的HARQ的方法:通过PDCCH配置一无线资源(步骤S910),并判断是否进行D2D通信(步骤S920)。如果否,则进行一般上下行通信(步骤S930),也就是执行如图3A所示的下行通信及图3B所示的上行通信。当进行装置间通信时,传送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D2D传送端与D2D接收端(步骤S940)。接收来自D2D接收端在PUCCH上传送的一HARQ回返包(步骤S950)。判断此数据包是否已成功传送(步骤S960)。如果否,选择保留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无线资源或传送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D2D传送端与D2D接收端(步骤S970)。之后,返回步骤S950,直至数据包成功传送为止。
D2D传送端820与D2D接收端830同样至少包括收发器(806、809)、模拟至数字(A/D)/数字至模拟(D/A)转换器(805、808)以及处理器(804、807)。处理器(804、807)经配置以处理数字信号并执行下列HARQ的方法: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以判断是否进行装置间通信。当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指示进行装置间通信且作为D2D传送端时,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传送数据包给D2D接收端。当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指示进行装置间通信且作为D2D接收端时,依据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无线资源接收来自D2D传送端的数据包,并且传送HARQ回返包给基站,以回复数据包是否已成功接收。
综上所述,本揭露所提供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让移动装置(D2D传送端和D2D接收端)在基站的协助下实现三方通信的HARQ重传机制,藉以增加数据传送的可靠性,以维持D2D通信质量。
虽然本揭露已以范例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揭露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39)

1.一种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适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该基站配置一无线资源,并判断是否在一第一移动装置与一第二移动装置之间进行一装置间通信;
当进行该装置间通信时,由该基站传送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以使作为一传送端的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传送一数据包给作为一接收端的该第二移动装置;
由该基站接收来自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ARQ回返包,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已成功传送;以及
当该HARQ回返包为一否认信号时,该基站选择保留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该无线资源或传送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由该基站传送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的步骤包括:
由该基站同时传送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由该基站传送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的步骤包括:
先由该基站传送一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移动装置后,再由该基站传送一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其中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包括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以及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且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相同或不同于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该基站通过一物理下行控制通道传送该第一与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该基站更在该第一与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中加入一指示符,用以指示所配置的该无线资源是针对该装置间通信进行资源配置或是针对一上下行通信进行资源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该基站传送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或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之前还包括:
通过专属于该装置间通信的一基站无线电网络暂时身份对该第一或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进行扰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由该基站接收来自该接收端的该HARQ回返包的方法包括:
由该基站通过一物理上行控制通道接收来自作为该接收端的该第二移动装置的该HARQ回返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且执行一同步HARQ重传时,该基站保留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该无线资源,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自动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且执行一非同步HARQ重传时,该基站同时传送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且执行一非同步HARQ重传时,由该基站先传送一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移动装置后,再传送一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二移动装置,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其中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包括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以及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且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相同或不同于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收发器,经配置用以传送与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一处理器,耦接至该收发器,经配置用以执行下列步骤:
配置至少一移动装置所使用的一无线资源;
当在一第一移动装置与一第二移动装置进行装置间通信时,传送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以使作为一传送端的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传送一数据包给作为一接收端的该第二移动装置;
接收来自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ARQ回返包,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已成功传送;以及
当该HARQ回返包为一否认信号时,选择保留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该无线资源或传送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同时传送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传送一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移动装置后,再传送一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其中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包括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以及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且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相同或不同于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通过一物理下行控制通道传送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与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一第二移动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
在该第一与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中加入一指示符,用以指示所配置的该无线资源是针对该装置间通信进行资源配置或是针对一上下行通信进行资源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
通过专属于该装置间通信的一基站无线电网络暂时身份对该第一与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进行扰乱后,由该收发器传送。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通过一物理上行控制通道接收来自作为该接收端的该第二移动装置的该HARQ回返包。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且执行一同步HARQ重传时,保留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该无线资源,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自动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且执行一非同步HARQ重传时,同时传送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且执行一非同步HARQ重传时,先传送一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一移动装置后,再传送一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给该第二移动装置,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其中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包括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以及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且该传送端资源配置讯息相同或不同于该接收端资源配置讯息。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该基站为符合一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先进长期演进标准的基站。
22.一种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适用于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一装置间通信的一第一与一第二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通过监控来自一基站的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以判断是否进行一装置间通信;
当进行该装置间通信时,被指示作为一传送端的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一无线资源,传送一数据包给被指示作为一接收端的该第二移动装置;以及
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一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ARQ回返包给该基站,以回复该数据包是否已成功接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通过一物理下行控制通道监控来自该基站的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其中该第二移动装置通过一物理上行控制通道传送该HARQ回返包。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还包括:
当该HARQ回返包为一否认信号时,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执行一非同步HARQ重传或一同步HARQ重传。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执行该非同步HARQ重传,还包括:
该第一移动装置不会期待收到该HARQ回返包,直接监控该物理下行控制通道;
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该HARQ回返包给该基站后,持续监控该物理下行控制通道;以及
当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接收来自该基站的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一新无线资源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移动装置依据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中的一新数据指示符来判断重新传送该数据包或进行另一数据包的传送。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一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执行该同步HARQ重传时,还包括:
该第一移动装置主动自该物理上行控制通道中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给该基站的该HARQ回返包;
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时,该第一移动装置自动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该无线资源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第二移动装置;以及
该第二移动装置自动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该无线资源重新接收该数据包。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一移动装置在该物理上行控制通道中未收到该HARQ回返包时,预设该数据包已成功传送且不会执行自动数据重传。
29.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收发器,经配置用以传送与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一处理器,耦接至该收发器,经配置用以执行下列步骤:
接收来自一基站的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以判断是否在该移动装置与另一移动装置进行一装置间通信;
当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指示进行该装置间通信且作为一传送端时,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一无线资源传送一数据包给另一移动装置;以及
当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指示进行该装置间通信且作为一接收端时,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该无线资源接收来自另一移动装置的该数据包,并且传送一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ARQ回返包给该基站,以回复该数据包是否已成功接收。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自一物理下行控制通道接收来自该基站的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以及
自一物理上行控制通道传送该HARQ回返包给该基站。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当该HARQ回返包为一否认信号时,该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执行一非同步HARQ重传或一同步HARQ重传。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当该移动装置作为该传送端且执行该非同步HARQ重传,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直接监控该物理下行控制通道,通过该收发器接收来自该基站的第二资源配置讯息;以及
依据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一新无线资源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另一移动装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还包括一新数据指示符,该处理器据以判断重新传送该数据包或进行另一数据包的传送。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当该移动装置作为该接收端且执行该非同步HARQ重传,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在传送该HARQ回返包给该基站后,持续监控该物理下行控制通道,以接收来自该基站的第二资源配置讯息;以及
依据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所配置的一新无线资源重新接收来自另一移动装置的该数据包。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二资源配置讯息还包括一新数据指示符,该处理器据以判断重新接收该数据包或进行另一数据包的接收。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当该移动装置作为该传送端且执行该同步HARQ重传,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主动自该物理上行控制通道中接收该另一移动装置传送给该基站的该HARQ回返包;以及
当该HARQ回返包为该否认信号时,自动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该无线资源重新传送该数据包给该另一移动装置。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当该移动装置没有收到在该物理上行控制通道中的该HARQ回返包,该处理器经配置以预设该数据包已成功传送且不会执行自动数据重传。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当该移动装置作为该接收端且执行该同步HARQ重传,该处理器经配置以:
在传送该HARQ回返包给该基站后,自动依据该第一资源配置讯息所分配的该无线资源重新接收该数据包。
39.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移动装置为符合一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先进长期演进标准的移动装置。
CN201310189012.9A 2012-07-09 2013-05-21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Active CN103546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69637P 2012-07-09 2012-07-09
US61/669,637 2012-07-09
TW102109539A TWI473462B (zh) 2012-07-09 2013-03-18 執行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基地台與行動裝置
TW102109539 2013-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254A CN103546254A (zh) 2014-01-29
CN103546254B true CN103546254B (zh) 2017-09-15

Family

ID=4987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9012.9A Active CN103546254B (zh) 2012-07-09 2013-05-21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7790B2 (zh)
EP (1) EP2782284A3 (zh)
CN (1) CN1035462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6799B2 (ja) * 2012-06-27 2016-05-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側端末、移動通信方法、プロセッサ、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US9591679B2 (en) 2012-09-17 2017-03-07 Blackberry Limited Initiation of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26381B2 (en) 2012-09-18 2017-11-21 Blackberry Limited Device handshake/discovery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14113B2 (en) 2012-09-21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User equipment architecture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82895B2 (en) 2012-09-21 2015-03-17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154467B2 (en) 2012-09-26 2018-12-11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37836B2 (en) 2012-10-15 2015-09-15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data sniff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204847A1 (en) * 2013-01-18 2014-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assisted d2d communication using d2d capability information
US9838163B2 (en) * 2013-08-06 2017-1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2D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same
TWI555430B (zh) * 2013-12-02 2016-10-21 創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 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間通訊的方法及裝置
CN104935415B (zh) * 2014-03-21 2020-10-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EP3113559B1 (en) 2014-03-21 2023-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WO2016015285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配置装置、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5472758A (zh) * 2014-08-25 2016-04-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JP6398605B2 (ja) * 2014-10-23 2018-10-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706385B1 (en) * 2015-06-18 2017-07-11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887806B2 (en) * 2015-07-10 2018-02-06 Cisco Technology, Inc. Minimum latency link layer metaframing and error correction
WO2017054173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353423B (zh) * 2015-11-10 2021-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关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剩余数据块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的方法和布置
CN106793092B (zh) * 2015-11-19 2022-07-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07567099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8430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EP3657714A4 (en) * 2017-07-21 2021-03-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BY A TERMINAL RECEIVING A SIGNAL FROM ANOTHER TERMI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06107B2 (en) 2017-07-28 2021-12-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v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a feedback timing
WO2019153125A1 (zh) * 2018-02-06 2019-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80828B (zh) * 2018-04-13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idelink的操作方法和终端
CN110582067B (zh) * 2018-06-0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GB2575475A (en) * 2018-07-11 2020-01-15 Tcl Communication Ltd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11527784A (zh) * 2018-10-25 2020-08-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与副链路harq反馈相关的信息确定资源选择窗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47202A (zh) * 2018-11-02 2020-05-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EP3703288A1 (en) * 2019-02-28 2020-09-02 R3 -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5729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11867099B (zh) * 2019-04-30 2024-04-05 株式会社Kt 发射和接收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006318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4342431A (zh) * 2019-11-15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4246849A4 (en) * 2020-11-17 2024-01-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882546B2 (en) * 2021-04-02 202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feedback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US20220338169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s to source user equipment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a hop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330349A (zh) * 2007-06-19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跳中继网络的自适应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CN101682483A (zh) * 2007-04-30 2010-03-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数据重传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7927B2 (en) 2002-04-05 2004-04-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node B buffered data following serving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ell change
US7366477B2 (en) 2004-05-06 2008-04-29 Nokia Corporation Redundancy version implementation for an uplink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JP4592547B2 (ja)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684045B2 (ja) 2005-08-30 2011-05-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制御方法、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EP2342932B1 (en) 2008-10-29 2023-04-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61099B2 (en) 2009-01-16 2014-06-2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cheduling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2388666B (zh) 2009-04-30 2015-07-29 诺基亚公司 用于管理设备到设备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87097B1 (ko) 2009-11-18 2017-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06931A1 (en) * 2010-03-03 2011-09-09 Nokia Corporation Compres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device to device cluster communications
US8811359B2 (en)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US8526347B2 (en) 2010-06-10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US20120028672A1 (en) 2010-07-30 2012-02-02 Tao Ch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66709B2 (ja) 2010-09-13 2015-02-1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のためlteチャネライゼーション構造および波形の使用を容易に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WO2012091418A2 (ko) * 2010-12-27 2012-07-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잉 방법
KR20120074251A (ko) 2010-12-27 2012-07-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연결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잉을 위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링크의 harq 및 적응 전송 방법
WO2012091420A2 (ko) * 2010-12-27 2012-07-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연결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잉을 위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링크의 연결 설정 및 스케쥴링 방법
WO2012111911A2 (ko) * 2011-02-15 2012-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협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288016B2 (en) * 2011-03-08 2016-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 in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19955B2 (en) * 2011-09-21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34317B2 (en) * 2011-10-24 2018-07-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wing base station to support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D2D device to efficiently transmit D2D communication request signal
KR20130070661A (ko) * 2011-12-14 2013-06-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제어 방법
US8787305B2 (en) * 2011-12-29 2014-07-2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US9338808B2 (en) * 2012-11-09 2016-05-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by terminal
US9042938B2 (en) * 2012-12-27 2015-05-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112685B2 (en) * 2013-05-10 2015-08-18 Blackberry Limited Mechanisms for direct inter-device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682483A (zh) * 2007-04-30 2010-03-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数据重传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30349A (zh) * 2007-06-19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跳中继网络的自适应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2284A2 (en) 2014-09-24
US9137790B2 (en) 2015-09-15
US20140010175A1 (en) 2014-01-09
CN103546254A (zh) 2014-01-29
EP2782284A3 (en)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6254B (zh)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EP4038794B1 (en) Harq codebook construction with feedback enabling/disabling per harq process
EP2903196B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ue, and base station of harq-ack
WO20180592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EP3641187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17034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125039B (zh)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248464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303578B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927017B1 (ko) Rlc 데이터 패킷 오프로딩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6082676A1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51020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327905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190118975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저지연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231665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4104485A (zh) 一种d2d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5515734B (zh) 用于促进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49475B (zh)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2424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168983A (zh) 用于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35632B (zh) 一种无线中继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KR2020013260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지연 감소를 위한 전송 경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8034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节点
WO202207747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7126518A1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