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3914B - 插頭 - Google Patents

插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3914B
TWI443914B TW100105817A TW100105817A TWI443914B TW I443914 B TWI443914 B TW I443914B TW 100105817 A TW100105817 A TW 100105817A TW 100105817 A TW100105817 A TW 100105817A TW I443914 B TWI443914 B TW I4439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ide wall
socket
peripheral side
inser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5710A (en
Inventor
Keisuke Bessyo
Kouji Higashide
Takashi Kawamoto
Toshiyuki Taki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0114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3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39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01R24/3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插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插頭(plug)。
在先前技術中,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1-185289號中揭露了一種用於防止插頭移除的插座(receptacle)。在上述所引用的專利申請公開案中所揭露的插座中,當在插頭的插頭接腳(plug pin)被插入(insert)到插座的插頭接腳插入口(plug-pin insertion port)的情況下旋轉插頭的時候,插座的插頭接腳接收彈簧(plug-pin receiving spring)的突出部分(protrusion)與插頭接腳中的穿孔(through-hole)接合(engage)。因此,可以防止插頭從插座移除。
在上述的傳統的插座中,當旋轉插頭的時候,施加彈力給插頭接腳接收彈簧,從而使插頭接腳接收彈簧被彈性地擴展。從而,隨著連接(connect)與分離(disconnect)插頭接腳的次數的增加,用於保持插頭接腳的插頭接腳接收彈簧的彈力將被減弱。因此,很難保證可以將插頭與插座進行更大次數的連接與分離,以及需要改善插座的耐久性。
以上可以看出,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插座耐久性的插頭。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觀點,提供了一種插頭,包括:插 頭主體(plug body),用以可拆卸地連接到插座,此插座被形成為具有插入凹槽(insertion groove),此插入凹槽圍繞在多個插頭接腳插入口周圍,此多個插頭接腳插入口在此插座的前表面中形成開口,此插座容納插頭接腳接收部分(plug-pin receiver),此插頭接腳接收部分分別對應於插頭接腳插入口,其中插頭主體被配置為具有:多個插頭接腳,此多個插頭接腳被用於插入到插頭接腳插入口中以及被電性連接到插頭接腳接收部分;以及周邊側壁(peripheral wall),此周邊側壁圍繞在插頭接腳周圍,周邊側壁被用於插入到插入凹槽中,以及在周邊側壁的一部分上提供有接合保持部分(engagement holding part),在周邊側壁被插入到插入凹槽中的情況下,藉由與形成於插入凹槽中的接合部分(engaged part)進行接合,則該接合保持部分可以用於防止插頭從插座移除。
該接合部分可以是該插入凹槽的側壁表面中所提供的凹進部分(recess),以及在周邊側壁的一部分上可以提供由插頭主體所懸臂支撐(cantilevered)的鎖片(lock piece)。鎖片可以具有接合爪(engaging claw),在沒有外力施加到鎖片的情況下,接合爪與凹進部分接合。藉由將鎖片在遠離凹進部分的方向中變形(deform),接合爪可以從凹進部分彈出(come out)。在這種情況下,藉由接合爪來構成該接合保持部分。
接合爪可以被形成為錐形(tapered shape),當接合爪沿著將鎖片插入到插入凹槽中的方向而向後移動的時候, 鎖片的接合爪的錐形的突出量(protruding amount)將變大。
在沿著用作電源電極的兩個插頭接腳互相對準的方向上的周圍側壁的相對端上,可以提供多個接合保持部分。
作為替代,在對應於用作電源電極的兩個插頭接腳之間的中間部分的位置上的周圍側壁上,可以提供該接合保持部分。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改善插座的耐久性的插頭。
結合所附圖式,根據下面的實施例的描述,可以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目的以及特徵。
下面將參看所附圖式來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參看圖1至圖9D將描述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插頭50是用於諸如路由器(router)或者集線器(hub)之類的通訊設備(communications equipment)的電源插頭,以及被插入到依附於容納通訊設備的支架(rack)(也稱為資訊支架)的插座1(也稱為資訊插座)中。作為用作電源的多種電力供應電路,藉由IEC標準,可以標準化安全特低壓(Safety Extra Low Voltage,SELV)電路、特低壓(Extra Low Voltage,ELV)電路、功能特低壓(Functional Extra Low Voltage,SELV)電路等等。在本實施例中,SELV電路被用作用於施加48 VDC給插座1 的電力供應電路。在插頭50的接下來的描述中,基於圖8A所繪示的方向來定義上-下以及右-左方向。此外,圖1中的下端以及上端被分別定義為前端和後端。此外,在插座1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基於圖6A所繪示的方向來定義上-下以及右-左方向,以及圖1中的上端以及下端被分別定義為前端和後端。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便於解釋而定義這些方向,這些方向未必對應於實際使用的狀態中的方向。
插座1配置有外殼(casing)2,如圖1和圖2所示,外殼2被形成為拉長的矩形平行六面體形狀(elongated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shape)。在外殼2的一個表面中,提供了多個插頭連接部分3(例如,所繪示的實施例中的六個部分),插頭50被可拆卸地連接到此多個插頭連接部分3。電纜4從外殼2的一個縱向末端(longitudinal end)延伸(extend)。另一插頭15被連接到電纜的前端(leading end),插頭15具有與插頭50相同的結構。藉由將插頭15連接到安裝在諸如牆壁中的插座,DC電力(power)經由電纜4而被施加到各個插頭連接部分3。值得一提的是,電纜4包括兩條電源線(electric power wire)以及一條接地線。
外殼2包括:由絕緣合成樹脂(insulating synthetic resin)組成的主體5,其具有上端開口的實質上類似盒子的形狀;由合成樹脂組成的終端蓋子(terminal cover)6,其覆蓋在主體5的開口的一個縱向末端部分;以及由合成 樹脂組成的蓋子7,其覆蓋在主體5的開口的餘下部分。在外殼2的兩個縱向端,提供了穿孔12,為了將外殼2固定在上述的資訊支架,通過該穿孔12而插入螺釘(screw)。
現在,例如,由螺釘終端構成的用於連接電纜4的電纜連接終端(圖未繪示)被容納在由主體5以及終端蓋子6所定義的容納空間中。
此外,藉由縱向中的預定的間隔來相互分離蓋子7上所提供的插頭連接部分3。每一插頭連接部分3具有開口在蓋子7的表面(前表面)中的三個插頭接腳插入口8a、8b和8c,插頭50的插頭接腳52a、52b和52c中的每一個被用於分別插入到插頭接腳插入口8a、8b和8c。此外,每一插頭連接部分3具有蓋子7的前表面7a中所提供的插入凹槽以圍繞在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的周圍,插頭50的周邊側壁53被插入到插入凹槽中。此外,在藉由主體5以及蓋子7所定義的容納空間中,存在已容納的接觸部分(contacting part)(插頭接腳接收部分)11a至11c,其電性連接到待被經由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而插入的插頭接腳52a至52c。接觸部分11a至11c被電性連接到電纜連接終端,以及當插頭15被連接到插座(圖未繪示)的時候,DC電力被施加到接觸部分11a至11c。在此,在蓋子7的表面中,從其前端來看,被插入凹槽9所圍繞的部分(下文中被稱為“插頭接收部分10”)被形成為實質上的四邊形。在此,實質上的四邊形指出包括正方形的形狀或者至少一個角被傾斜地剪切(cut away)的正方形的形狀。
同時,本實施例的插座1是用於48 VDC的插座。因此,插頭接收部分10的右下角(right lower corner)和左下角(left lower corner)被傾斜地剪切,以及根據插頭接收部分10的外部的周邊形狀來形成該插入凹槽9。值得一提的是,IEC標準指定6 VDC、12 VDC、24 VDC和48 VDC作為SELV電路的電壓。在插座1中,為了從視覺上辨識電壓差異,該插入凹槽9以及插頭接收部分10根據其電壓值而具有不同的形狀。對於用於6 VDC的插座1,如圖9A所示,插頭接收部分10的右下角被傾斜地剪切以提供斜面(inclined surface)10a,以及該插入凹槽9被形成為具有對應於插頭接收部分10的外部的周邊形狀的形狀。此外,對於用於12 VDC的插座1,如圖9B所示,插頭接收部分10的左下角被傾斜地剪切以提供斜面10a,以及該插入凹槽9被形成為具有對應於插頭接收部分10的外部的周邊形狀的形狀。此外,如圖9C所示,對於用於24 VDC的插座1,插頭接收部分10的各個角沒有斜面,從而插頭接收部分10具有實質上的四邊形形狀(矩形形狀),以及插入凹槽9被形成為具有對應於插頭接收部分10的外部的周邊形狀的形狀。
從而,從前端來看,用於24 VDC的插座1具有實質上的矩形形狀,以及用於6 VDC、12VDC和48 VDC的插座1的四邊形形狀至少具有一個角被傾斜地剪切。從而,因為插頭接收部分10根據不同的供應電壓而具有不同的外部的周邊形狀,所以插頭接收部分10的外部的周邊形狀 使得很容易辨識其對應的供應電壓。因此,可以防止用於不同的供應電壓的不合適的插頭50被連接至插座1。值得一提的是,插頭接收部分10的外部的周邊形狀被形成為具有四邊形形狀(矩形形狀),此四邊形形狀(矩形形狀)的至少一個角根據供應電壓而被傾斜地剪切。因為由前端來看,插頭接收部分10未具有從矩形周邊向外突出的部分,所以可以小型化(miniaturize)插頭連接部分3。此外,因為待被連接的插頭50的方向容易被辨識,所以可以改善插入操作。在本實施例中,藉由根據供應電壓的類型來剪切插頭接收部分10的下角,插頭接收部分10根據電壓值而具有不同的形狀。然而,待被剪切的角的位置或者數量並非限定於上述的情況。此外,待被剪切的部分的形狀也並非限定於上述的情況。如圖9D所示,例如,插頭接收部分10的角也能以實質上直角(right angle)方式被剪切,以提供凹形部分(recessed part)10b。
同時,每一插頭連接部分3被提供有在插頭接收部分10中形成開口的三個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用於分別接收插頭50的插頭接腳52a和52b的兩個插頭接腳插入口8a和8b在右-左方向中沿著插頭接收部分10的上端被對準,以及其與插頭接收部分10的上端之間的距離近於其與插頭接收部分10的下端之間的距離。此外,用於接收接地插頭接腳52c的插頭接腳插入口8c位於右-左方向中的兩個插頭接腳插入口8a和8b之間的中間位置,且定位在更接近下端處。
此外,在右-左方向中的插入凹槽9的相互對立的外部側壁表面中,其中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位於它們中間,提供了多個凹進部分13,這些凹進部分13分別用於與形成在插頭50的周邊側壁53上的接合爪56進行接合。換句話說,在插頭50的周邊側壁53被插入到插入凹槽9中的情況下,藉由與各個凹進部分13進行接合爪56來防止插頭50被移除。
插頭50包括插頭主體51,插頭主體51具有實質上的矩形平行六面體形狀,其被形成為具有能夠被手握住的尺寸。將插頭主體51之間連接到電子裝置的電纜60從插頭主體51的後端延伸。值得一提的是,電纜60包括兩條電源線以及單一接地線,其在圖1至圖3中被省略了。
插頭主體51包括後外殼61、中間外殼62以及前外殼63,其都由合成樹脂構成。在中間外殼62被容納到藉由後外殼61以及前外殼63所定義的容納空間中的情況下,一安裝螺釘(assembly screw)68經由待被螺旋的前外殼63中的穿孔而被插入到後外殼61中的螺釘孔(screw hole)61a中。從而安裝該插頭主體51。
後外殼61被形成為前表面以及後表面都被開口的圓柱(cylindrical)形狀,以及電纜60經由開口在後表面中的電纜插入口(cable insertion port)64而被引入到插頭主體51的內部。藉由使用螺釘70來將扣件板(retainer plate)69固定於電纜插入口64,以將電纜60保持在後外殼61以及扣件板69之間。
中間外殼62被形成為後表面是開口的實質上類似盒子的形狀,以及用於插入插頭接腳52a至52c的三個穿孔65被開口在中間外殼62的前表面中。此時,插頭接腳52a至52c被分別固定到末端板(terminal plate)66a至66c,各末端板66a至66c被連接到經由電纜插入口64而被引入的電纜60的心線(core wire)(即,兩條電源線以及單一接地線)。換句話說,插頭接腳52a和52b是用作電源電極的電源插頭接腳,以及插頭接腳52c是用作接地電極的接地插頭接腳。接著,在插頭接腳52a至52c中的每一個經由待被從中間外殼62的前表面而向前突出的對應的穿孔65而被插入的情況下,末端板66a至66c中的每一個藉由使用自攻螺釘(tapping screw)67而被固定到中間外殼62。
後端被完全開口的前外殼63包括:穿孔63a,配置在前外殼63的前表面的中心位置上;以及周邊側壁53,其從穿孔63a的周邊邊緣部分向前突出,周邊側壁53與前外殼63一體形成。周邊側壁53的突出部分在向前方向上超過插頭接腳52a至52c,以及類似於上述插入凹槽9,當由前端來看,其具有實質上的四邊形形狀。此外,根據電壓值來改變周邊側壁53的形狀。值得一提的是,圖2中所繪示的插頭50適於48 VDC,以及周邊側壁53的右下角以及左下角被傾斜地剪切以提供斜面53a。此外,圖8A繪示了用於6 VDC的插頭50,其中周邊側壁53的右下角被傾斜地剪切以提供斜面53a。圖8B繪示了用於12 VDC的插頭50,其中周邊側壁53的左下角被傾斜地剪切以提供斜 面53a。圖8C繪示了用於24 VDC的插頭50,其中周邊側壁53具有實質上的四邊形形狀,而在其各個角沒有斜面。
如上所述,從前端來看,用於24 VDC的插頭50的周邊側壁53具有矩形形狀而沒有斜面,以及用於6 VDC、12VDC和48 VDC的插頭50的周邊側壁53的四邊形形狀的至少一個角被配置有斜面53a。從而,因為周邊側壁53根據不同的供應電壓而具有不同的外部的周邊形狀,所以周邊側壁53的外部的周邊形狀使得很容易辨識其對應的供應電壓。因此,可以防止插頭50被連接到用於不同的供應電壓的插座1。值得一提的是,周邊側壁53的外部的周邊形狀被形成為四邊形形狀(矩形形狀),此四邊形形狀(矩形形狀)的至少一個角根據供應電壓而被傾斜地剪切。因為從前端來看,周邊側壁53未具有從矩形形狀向外突出的部分,所以可以小型化(miniaturize)插頭連接部分3。
此外,周邊側壁53的不同形狀使得容易從視覺上辨識待被連接的插頭50的方位(orientation),從而可以改善插入操作。在本實施例中,藉由根據供應電壓的類型來傾斜地剪切周邊側壁53的下角隅,以便根據電壓值來改變周邊側壁53的形狀。然而,待被剪切的角隅的位置或者數量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情況。此外,待被剪切的部分的形狀也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情況。如圖8D所示,例如,周邊側壁53的角隅也能以實質上直角的方式被凹下(depress),以提供凹形部分(recessed part)53b。
此外,在插頭主體51的右端部分以及左端部分上,存 在鎖片55,每一鎖片55具有待與對應的凹進部分13接合的接合爪56。鎖片55被連接到周邊側壁53的前末端部分,以及在周邊側壁53的前末端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鎖片55藉由狹縫(slit)54而與插頭主體51分離。從而,在周邊側壁53的前末端部分,鎖片55藉由插頭主體51而被懸臂支撐著。每一鎖片55從周邊側壁53的側壁表面而延伸到前外殼63的後端表面,以及每一鎖片55的後末端部分被配置為在作為支點(fulcrum)的周邊側壁53的前末端部分的周圍之右-左方向中進行樞軸活動(pivotable)。而且,在鎖片55中的每一個的後末端部分上提供右-左方向(與插頭主體51的中心相對的方向)中的向外突出的操作片55a,以及在對應於凹進部分13的每一鎖片55的部分中提供待與凹進部分13接合的接合爪56。在此,在沒有外力施加到鎖片55的情況下,接合爪56在凹進部分13中被接合。當操作片55a被按壓(push)以使得鎖片55在遠離該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的向內方向中變形的時候,接合爪56從凹進部分13彈出。值得一提的是,接合爪56被變形為錐形,其從鎖片55的突出量隨著其沿著將鎖片55插入到插入凹槽9的方向而進入後端時而變得更大。
接下來,在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實施例的插頭50連接到插座1以及從插座1分離的操作。如圖1和圖5所示,使用者在正確的方向中握住插頭50以及將插頭50插入到插頭連接部分3。接著,在周邊側壁53被插入到插入凹槽 9中的時候,插頭接腳52a至52c分別被插入到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中。插頭接腳52a至52c經由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而被插入到外殼2中,以及接著被分別連接到接觸部分11a至11c,從而供應DC電力給插頭50。此外,當周邊側壁53被插入到插入凹槽9中的時候,接合爪56被按壓到插入凹槽9,從而鎖片55的後末端在右-左方向中向內發生變形。當周邊側壁53的頂部末端(tip end)被完全插入到插入凹槽9中的時候,在鎖片55藉由其彈性恢復力(elastic restoring force)而在右-左方向中被向外擴展的情況下,接合爪56與在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中所提供的各個凹進部分13進行接合。此時,每一鎖片55的接合爪56被鉤在(hook)蓋子7的前側壁的後表面(例如,凹進部分13的邊緣)上,從而插頭50被防止從插頭連接部分3移除。從而,插頭50可以保持在插座1中。因為接合爪56被形成為具有錐形形狀,所以只藉由插入該插頭50而無其它操作,接合爪56即被接合在凹進部分13中以保持連接狀態。同時,當插頭50被連接到插座1以及從插座1分離的時候,可能發生電弧(arc)。在插頭50被用於AC電壓的情況下,當供應電壓降為零伏特的時候,電弧消失,然而在插頭50被用於供應DC電壓的時候,電弧可能會繼續。在本實施例的插頭50中,當插頭接腳52a至52c被分別連接到接觸部分11a至11c的時候,周邊側壁53的頂部末端已經被插入到插入凹槽9中。從而,在插頭接腳52a至52c被分別連接到接觸部分11a至11c的時 候即使發生電弧,從外部也看不到電弧。
另一方面,在插頭50從插座1分離的情況下,當使用者在右-左方向中向內按壓右和左鎖片55的操作部分55a的時候,每一鎖片55在作為支點的其前末端部分(藉由插頭主體51而被懸臂支撐著)周圍,在右-左方向中向內變形(樞軸變形)。當鎖片55在右-左方向中被向內變形的時候,接合爪56從各個凹進部分13彈出,從而使各接合爪56被鉤在蓋子7的前側壁上的狀態(鎖定狀態(locked state))被釋放。在鎖定的狀態被釋放之後,在遠離插座1的方向中拉升(pull)插頭主體51。接著,當插頭接腳52a至52c從插頭接腳插入口50彈出的時候,周邊側壁53從插入凹槽9彈出,從而插頭50從插座1分離。在此,鎖片55在周邊側壁53的前末端部分上藉由插頭主體51而被懸臂支撐著。因為藉由按壓各操作片55a而使各鎖片55變形以釋放鎖定的狀態,所以可以簡便地提供用於藉由接合爪56而釋放鎖定的狀態的機制。在插頭接腳52a至52c被分別從接觸部分11a至11c分離的時候,周邊側壁53的頂部末端仍然位於插入凹槽9中。從而,在插頭接腳52a至52c被分別從接觸部分11a至11c分離的時候即使產生電弧,從外端也看不到電弧。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的插頭50中,周邊側壁53中所提供的鎖片55的接合爪56與插座1的插入凹槽9中所提供的各個凹進部分13進行接合,從而可以防止插頭50從插座1移除。因此,可以避免由於例如意外的拉動電纜 60而引起的無心移除該插頭50。此外,與上述的傳統的插座不同,即使連接以及分離插頭的次數增加,也無需擔心保持插頭接腳52a至52c的彈力變弱。因此,藉由確保更大次數地將插頭連接到插座1以及從插座1分離,從而可以改善插座的耐久性。
如果在插入凹槽9的上外部側壁表面以及下外部側壁表面中提供有用於與各個接合爪56接合的凹進部分13,則相互鄰接的被連接到插頭連接部分3的多個插頭50的其中之一可以阻止(impede)其它的鎖片55的操作。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在沿著用作電源電極的兩個插頭接腳52a和52b互相對準的方向,在插頭50的相對端上提供鎖片55,所以即便插頭50被連接到相互鄰接的插頭連接部分3,也能夠容易地操作各鎖片55。此外,因為兩個鎖片55在沿著兩個插頭接腳插入口8a和8b互相對準的方向上與位於插頭接收部分10的相對端上的各個凹進部分13相接合,所以相對於單個鎖片55以及單個凹進部分13僅僅在其一端進行相互接合的情況而言,插座1可以更穩定地被保持著。因此,可以穩定地保持插頭50被連接到插座1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接合爪56可以被提供在沿著兩個插頭接腳52a和52b互相對準的方向的左端或者右端上。此外,因為各鎖片55以及該周邊側壁53一體形成,相較于分立地形成各鎖片55以及該周邊側壁53的情況而言,可以降低構成插頭50的組件的數量。
此外,如果在上-下方向中相互鄰接的插頭連接部分3 藉由足夠的距離而被分離,在對應於用作電極的兩個插頭接腳52a和52b之間的中間部分的位置上,僅僅可以提供一個鎖片55在周邊側壁53的上側壁表面或者下側壁表面上。在兩個點提供鎖片55的情況下,當將插頭從插座1分離的時候,需要操作兩個鎖片55。相反,因為僅僅在一個點上提供鎖片55,所以可以改善操作。而且,因為在對應於用作電極的兩個插頭接腳52a和52b之間的中間部分的周邊側壁53上提供一個鎖片55,所以在插座1中可以穩定地保持插頭50。如果在屬於使用中的下端的周邊側壁53的僅僅一個側壁中提供鎖片55,則該鎖片55變得不顯眼以及可以改善插頭50的外觀。
同時,在本實施例中,周邊側壁53以及插頭接收部分10根據其電壓值由前端來看具有各種形狀。因此,根據是否存在插頭接收部分10中所形成的斜面10a,來改變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的寬度尺寸(width dimension)“D1”(參看圖6A),在此插入凹槽9中提供了凹進部分13。在此,在提供斜面10a的情況下,凹進部分13的寬度尺寸“D2”的長度被設定為短於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的寬度尺寸“D1”。從而,凹進部分13以及鎖片55通常可以用於具有不同形狀的插入凹槽9的所有插頭連接部分3。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在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中形成開口,以提供用於與接合爪56進行接合的凹進部分13。從而,因為僅僅藉由在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中形成開口來提供凹進部分13,所以容易製造插座1。 在為了形成凹進部分13而使該插入凹槽9的內部側壁表面(即,插頭接收部分10的側壁表面)形成開口的情況下,接合爪56應該避免與位於插頭接收部分10中的接觸部分11a至11c發生干擾。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在與插頭接收部分10的側壁表面相對的(即,與插頭接腳插入口11a至11c相對的)插入凹槽9的外部側壁表面中提供開口。從而,”防止該接合爪56與接觸部分11a至11c發生干擾”並不需另外設計,從而易於製造插座1。
此外,藉由該接合爪56而待被鉤住的凹進部分13中的部分被形成為雙階段形狀(double-step shape),此雙階段形狀藉由如下方式而配置:階段13a的位置接近插入凹槽9;以及階段13b的位置位於階段13a的後面(參看圖1)。在凹進部分13被形成為如圖1的虛線(dashed line)13c所繪示的單階段形狀的情況下,可以降低為了形成凹進部分13而從圖1中的後端插入的模型(mold)的厚度,從而模型的長度會不利地惡化。另一方面,在凹進部分13被形成為雙階段形狀的情況下,待從圖1中的後端插入的模型具有足夠的厚度,從而使得模型能夠具有更長的厚度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在資訊支架上的插座(資訊插座)是被連接到插頭50的插座的示例。然而,插座可以是安裝在諸如牆壁之類的安裝表面中的插座以及位於地面上而使用的多插座(multi-socket)。
圖10是固定於安裝表面的插座20的前視圖。插座20 被設定為具有符合日本工業標準(參看JIS C 8303)的尺寸以及具有外殼(casing)21,此外殼21具有一種尺寸(單模組大小),此種尺寸使具有單模組大小的三個插座能夠容納在大的矩形串列配線附件(string wiring accessory)的安裝框內(參看JIS C 8375)。在外殼21的前表面中,提供了與上述的插座1的插頭連接部分一樣的插頭連接部分3。因為插頭連接部分3具有與插座1相同的結構,所以相似的元件符號被配置為表示與插座1相同的組件,以及在此對其不再贅述。圖10中的元件符號30表示依附於大的矩形串列配線附件的安裝框的前表面的裝飾板(decorative plate)。插座20的功能表面(其中提供插頭連接部分3)經由裝飾板30的孔徑(aperture)31而曝露。
(第二實施例)
將參看圖11A和圖11B來描述第二實施例。相似的數字被設定為表示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組件,在此對其不再贅述,以及將主要描述第二實施例的特徵。
在連接本實施例的插頭50的插座1中,如圖11A和圖11B所示,該插入凹槽9的內部側壁表面(即,插頭接收部分10的側壁表面)被部分地凹進以形成用於與接合爪56進行接合的凹進部分14。在待被連接到插座1的插頭50中,提供了在前後方向中的在其中間部分藉由插頭主體51而支撐的鎖片55。此外,在每一鎖片55中的前末端提供該接合爪56,以及在其後末端提供一操作片55a。
當使用者在右-左方向中朝內按壓右和左操作片55a, 鎖片55的前末端部分在作為支點的前後方向中的中間部分周圍,在右-左方向中被向外進行樞軸活動。此外,當使用者從操作片55a釋放他/她的手的時候,即,在沒有外力被施加到鎖片55的時候,藉由鎖片55的彈性恢復力,每一鎖片55的前末端部分返回其初始狀態。
當使用者將正確定位的插頭50插入插頭連接部分3的時候,周邊側壁53被插入到插入凹槽9中,從而插頭接腳52a至52c被分別插入到對應的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被插入到外殼2的插頭接腳52a至52c分別經由插頭接腳插入口8a至8c而被連接到對應的接觸部分11a至11c,以及接著DC電力被施加到插頭50。此外,當周邊側壁53的頂部末端被插入到該插入凹槽9中的時候,藉由插頭接收部分10而按壓各結合爪56,從而各鎖片55在右-左方向中向外變形。當周邊側壁53的頂部末端被完全插入到該插入凹槽9中的時候,各接合爪56分別進入該插入凹槽9的內部側壁表面中所提供的凹進部分14。接著,每一鎖片55的的頂部末端部分藉由鎖片55的彈性恢復力而在右-左方向中向內移動,且所述接合爪56與凹進部分14進行接合。此時,藉由在凹進部分14的邊緣上鉤住各接合爪56,以防止插頭50從插座1移除以保持連接狀態。因為所述接合爪56被形成為具有錐形形狀,所以僅僅藉由插入該插頭50而不需要另外的操作,所述接合爪56就可以與凹進部分14進行接合以保持連接狀態。
另一方面,在插頭50從插座1分離的情況下,當使用 者在右-左方向中向內按壓右和左鎖片55的操作部分55a的時候,鎖片55的前末端部分在作為支點的前後方向中的中間部分周圍在右-左方向中被向外變形(進行樞軸活動)。當每一鎖片55的前末端部分在右-左方向中向外變形的時候,接合爪56從凹進部分14彈出,以使接合爪56與凹進部分14形成接合的狀態(鎖定的狀態)被釋放。在釋放鎖定的狀態之後,插頭主體51在遠離插座1的方向中被拉升,從而當插頭接腳52a至52c分別從插頭接腳插入口50彈出的時候,周邊側壁53從插入凹槽9中彈出。從而,插頭50從插座1中拔出。
在插頭接收部分10的一端上的插入凹槽9的內部側壁表面中提供用於與接合爪56進行接合的凹進部分14。然而,在內部側壁表面中部分地凹下該凹進部分14,從而經由內部側壁未形成開口。因此,不用擔心接合爪56干擾各接觸部分11a至11c。
此外,在每一實施例中,都存在包括接地插頭接腳52c的插頭50以及包括接觸部分11c的插座1。然而,也可以使用不具有接地插頭接腳52c的插頭。
根據上述實施例已經繪示和描述了本發明,但是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將清楚地知曉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插座
2‧‧‧外殼
3‧‧‧插頭連接部分
4‧‧‧電纜
5‧‧‧主體
6‧‧‧終端蓋子
7‧‧‧蓋子
8a、8b、8c‧‧‧插頭接腳插入口
9‧‧‧插入凹槽
10‧‧‧插頭接收部分
10a‧‧‧斜面
10b‧‧‧凹形部分
11a、11b、11c‧‧‧接觸部分
12‧‧‧穿孔
13‧‧‧凹進部分
13a、13b‧‧‧階段
13c‧‧‧虛線
14‧‧‧凹進部分
15‧‧‧插頭
20‧‧‧插座
21‧‧‧外殼
30‧‧‧裝飾板
50‧‧‧插頭
51‧‧‧插頭主體
52a、52b、52c‧‧‧插頭接腳
53‧‧‧周邊側壁
53a‧‧‧斜面
53b‧‧‧凹形部分
54‧‧‧狹縫
55a‧‧‧操作片
55‧‧‧鎖片
56‧‧‧接合爪
60‧‧‧電纜
61a‧‧‧螺釘孔
61‧‧‧後外殼
62‧‧‧中間外殼
63‧‧‧前外殼
63a‧‧‧穿孔
64‧‧‧電纜插入口
65‧‧‧穿孔
66a、66b、66c‧‧‧末端板
67‧‧‧自攻螺釘
68‧‧‧安裝螺釘
69‧‧‧扣件板
70‧‧‧螺釘
圖1是繪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插頭被連接到 插座之前的狀態的剖視圖(cross-sectional view)
圖2是第一實施例的插頭的分解透視圖(exploded perspective view)。
圖3A和圖3B是第一實施例的插頭的透視圖。
圖4是繪示第一實施例的插頭被連接到插座之前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5是繪示第一實施例的插頭被連接到插座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6A和圖6B是連接第一實施例的插頭的插座的圖形,其中圖6A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前視圖(enlarged front view),且圖6B是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7是插頭被連接到第一實施例的插座的狀態的前視圖。
圖8A至圖8D是繪示插頭的改進的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9A至圖9D是連接插頭的各種插座的主要部分的前視圖。
圖10是連接插頭的插座的前視圖。
圖11A是連接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插頭的插座的主要部分的前視圖,且圖11B是繪示第二實施例的插頭被連接到插座的狀態的剖視圖。
1‧‧‧插座
2‧‧‧外殼
5‧‧‧主體
7‧‧‧蓋子
8a、8b、8c‧‧‧插頭接腳插入口
9‧‧‧插入凹槽
10‧‧‧插頭接收部分
11a、11b、11c‧‧‧接觸部分
13‧‧‧凹進部分
13a、13b‧‧‧階段
13c‧‧‧虛線
50‧‧‧插頭
51‧‧‧插頭主體
52a、52b、52c‧‧‧插頭接腳
53‧‧‧周邊側壁
54‧‧‧狹縫
55a‧‧‧操作片
55‧‧‧鎖片
56‧‧‧接合爪
61‧‧‧後外殼
62‧‧‧中間外殼
63‧‧‧前外殼
63a‧‧‧穿孔
65‧‧‧穿孔
66a、66b、66c‧‧‧末端板
67‧‧‧自攻螺釘

Claims (4)

  1. 一種插頭,包括:插頭主體,用以可拆卸地連接到插座,所述插座被形成為具有插入凹槽,所述插入凹槽圍繞在多個插頭接腳插入口周圍,所述多個插頭接腳插入口在所述插座的前表面中形成開口,所述插座容納插頭接腳接收部分,所述插頭接腳接收部分對應於各個所述插頭接腳插入口,其中所述插頭主體被配置為具有:多個插頭接腳,所述多個插頭接腳被用於插入到所述插頭接腳插入口中以及被電性連接到所述插頭接腳接收部分;以及周邊側壁,所述周邊側壁圍繞在所述插頭接腳周圍,所述周邊側壁被用於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中,以及其中在所述周邊側壁的一部分上提供藉由所述插頭主體來懸臂的鎖片,所述鎖片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周邊側壁的前端部,以作為懸臂的支點,以及其中在所述鎖片上提供有接合保持部分,在所述周邊側壁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中的情況下,藉由與形成於所述插入凹槽中的接合部分進行接合,所述接合保持部分用於防止所述插頭從所述插座移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其中藉由所述插入凹槽的側壁表面中所提供的凹進部分來配置所述接合部分,其中所述鎖片具有接合爪,在沒有外力施加到所述鎖 片的情況下,所述接合爪用於與所述凹進部分接合,藉由在遠離所述凹進部分的方向中使所述鎖片變形,所述接合爪從所述凹進部分彈出,以及其中藉由所述接合爪來配置所述接合保持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其中所述接合爪被形成為錐形,當所述接合爪沿著將所述鎖片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中的方向而向後移動的時候,所述接合爪的來自於所述鎖片的錐形的突出量將變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插頭,其中在沿著用作電源電極的所述插頭接腳中的兩個插頭接腳互相對準的方向上的所述周圍側壁的相對端上,提供多個所述接合保持部分。
TW100105817A 2010-02-23 2011-02-22 插頭 TWI443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7826A JP5650913B2 (ja) 2010-02-23 2010-02-23 抜止形差込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710A TW201145710A (en) 2011-12-16
TWI443914B true TWI443914B (zh) 2014-07-01

Family

ID=44506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5817A TWI443914B (zh) 2010-02-23 2011-02-22 插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50913B2 (zh)
TW (1) TWI443914B (zh)
WO (1) WO20111045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7815C2 (sv) * 2013-12-05 2015-10-20 Moduel Ab Elektriska modu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574U (zh) * 1988-07-18 1990-02-02
JPH04102582U (ja) * 1991-02-06 1992-09-03 山形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
JPH05343131A (ja) * 1992-06-10 1993-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中間コネクタ
JPH0734575U (ja) * 1993-12-06 1995-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185926A (ja) * 2002-12-02 2004-07-02 Yoshinobu Ito 電源コンセント・プラグ接続セット
US6811424B2 (en) * 2003-03-26 2004-11-0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JP5118567B2 (ja) * 2008-07-17 2013-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50913B2 (ja) 2015-01-07
WO2011104597A1 (en) 2011-09-01
JP2011175794A (ja) 2011-09-08
TW201145710A (en) 201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58183B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pivotally mounted lock release buttons
KR101129939B1 (ko) 여분의 단자 잠금부를 갖는 커넥터
EP2958410B1 (en) Usb power outlet
JP2003217739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装置
JP2008538851A (ja) ターミナル位置保証機構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JP3138219B2 (ja) コネクタ
JPH0864309A (ja) 短絡コネクタ
TWI788071B (zh) 具可分離插頭的電子裝置
TWI443914B (zh) 插頭
TWI412189B (zh) 插頭
JPH10228946A (ja) コネクタ
JP5330926B2 (ja) 差込プラグ
TWI438978B (zh) 插座
JP2007095556A (ja) 回路遮断器
JP2011070956A (ja) 差込プラグ
JP2017068918A (ja) 分岐コネクタ
JP3171064B2 (ja)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JP5351697B2 (ja) 配線装置
JP2001257024A (ja) コネクタ
JP7007030B1 (ja) コネクタ
JP5330949B2 (ja) 差込プラグ
JP2001196129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1102122A (ja) 多極コネクタ
KR20050006645A (ko) 차량용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05025997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分離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