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2847B -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surface light sourc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ligh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surface light sourc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ligh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2847B
TWI432847B TW99141272A TW99141272A TWI432847B TW I432847 B TWI432847 B TW I432847B TW 99141272 A TW99141272 A TW 99141272A TW 99141272 A TW99141272 A TW 99141272A TW I432847 B TWI432847 B TW I4328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romaticity
chromaticity level
light
level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1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2433A (en
Inventor
Mitsuru Hineno
Masaki Tatsumi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14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2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2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28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Description

發光模組、面光源、液晶顯示裝置及照明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模組、面光源、液晶顯示裝置及照明裝置。
例如,用於液晶電視等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面板不會自發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裝置作為照明裝置。眾所周知該背光裝置係設置於液晶面板之背側(與顯示面相反之側)者,其包含多個點狀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等發光元件)。
已知有於該背光裝置中搭載白色發光二極體(白色LED,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之構成,但該白色LED係於白色中亦多產生色調差異。因此,作為使用存在色調差異之白色LED可照射特定白色光之裝置,已知有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背光裝置。該裝置中,於白色LED之光帶有黃色之情形時,藉由加強藍色LED之發光而可獲得特定白色光。除此之外,亦有下述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1530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080530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背光裝置中,使用白色之色調不同之2種LED,因此存在下述問題:管理變得複雜,並且例如於白色LED帶有綠色之情形時,無法獲得特定白色光。又,為獲得特定白色光,亦考慮僅選擇發出該特定白色光之白色LED而加以使用之方法,但於該情形時,由於僅可使用有限的白色LED,故而必需生產出超出需要之白色LED,從而牽涉到背光裝置之成本上漲。
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下述實例:於將具有特定色度分佈之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安裝於印刷基板上時,以藉由鄰接之發光二極體之混色而進入至目標色度範圍內之方式進行配置,但對於發光二極體所屬之色度範圍之大小或與目標色度範圍之位置關係等詳情幾乎未作規定,發明內容並不明確。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以低成本提供一種無色度不均之液晶顯示裝置、或照明機器之面光源本身、或者作為面光源之零件之發光模組。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此種發光模組之面光源,進而提供一種包含此種面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及照明裝置。
本發明係根據下述見解而完成者:於基板上搭載有發出白色光之複數個點狀光源之發光模組中,將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排列於上述基板上時,藉由將相鄰之點狀光源配置成使其等光之混色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中,而可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
即,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發光模組,其特徵在於包含:基板;及複數個點狀光源,其搭載於上述基板上,且發出白色光;上述點狀光源各自係根據其色度而於CIE(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lumination,國際照明委員會)1931座標中以色度等級加以區分,相鄰之點狀光源中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屬於成平行四邊形之第1色度等級區,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屬於成平行四邊形之第2色度等級區,上述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與成平行四邊形之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係分別平行,若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將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1,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1,將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2,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2時,則相鄰之點狀光源滿足ΔX1+ΔX2=ΔX×2且ΔY1+ΔY2=ΔY×2之關係,以藉由混色而進入目標色度等級區M,而且,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中心與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係相對於通過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之虛擬直線且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另一邊平行之虛擬直線而成軸對稱。
再者,所謂可將上述各色度等級區之一邊直接投影至X軸,係指自上述一邊之兩端向下作與X軸垂直之線時,不會跨越該色度等級區。又,所謂可將上述各色度等級區之另一邊直接投影至Y軸,係指自上述另一邊之兩端向下作與Y軸垂直之線時,不會跨越該色度等級區。再者,形成交點之一邊與另一邊係以其等所成之角度為90度以下之方式選定一邊、另一邊並投影至X軸、Y軸。
又,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面光源,其包含上述本發明之發光模組及框體,且係將於上述基板上使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排設成一行之發光模組於上述框體上配置成矩陣狀而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發光模組及面光源,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係滿足ΔX1+ΔX2=ΔX×2且ΔY1+ΔY2=ΔY×2之關係,以藉由混色而進入目標色度等級區M,而且,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中心與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係相對於通過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之虛擬直線且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另一邊平行之虛擬直線而成軸對稱,因此於將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排列於上述基板上時,可將相鄰之點狀光源配置成使其等光之混色進入至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中,藉此可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a):上述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屬於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中所包含之第3色度等級區且尺寸小於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第3色度等級區內,上述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屬於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中所包含之第4色度等級區且尺寸小於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第4色度等級區內。
於上述態樣(a)中,作為上述一方之點狀光源,可選定屬於尺寸小於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並且作為上述另一方之點狀光源,可選定屬於尺寸小於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b):上述一方及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分別屬於處於相對於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而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成對稱之位置關係的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且與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分別為相同形狀之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
於上述態樣(b)中,可使基板上相鄰之點狀光源混色後之色度範圍(色度區)縮小,且可降低發光模組面內之色度不均。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c):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之任一者係至少配置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內。
於上述態樣(c)中,可使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混色後之色度容易進入至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內,正因如此可抑制色調不均之產生。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d):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與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隔開。
於上述態樣(d)中,可使色度自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偏離之點狀光源之不良庫存減少。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e):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夾著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而與上述第5色度等級區對向配置。
於上述態樣(e)中,可使色度自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偏離之點狀光源之不良庫存進一步減少。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f):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與上述第5色度等級區為同一區。
於上述態樣(f)中,屬於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及屬於上述第5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之色調彼此並無較大差異,因此鄰接之點狀光源混色後之色度結果會進一步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內,從而可抑制色調不均之產生。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g):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為四角形,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與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一邊相接而鄰接地配置。
於上述態樣(g)中,上述一方之點狀光源與上述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中,可選定屬於較近之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於該情形時,當量產之點狀光源之色度差異分佈為不包含自目標色度區發生較大偏離之色度差異分佈之標準的色度差異分佈時,可不浪費地使用庫存之點狀光源,且可適用於可將相鄰之點狀光源調整為進入至目標色度區之配置方法。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h):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係位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內,且與上述第6色度等級區不重複。
於上述態樣(h)中,不僅可使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混色後之色度容易進入至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內,而且可選定屬於與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不同之上述第6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
本發明中,可例示下述態樣:上述點狀光源於實際使用時之上述色度等級區為平行四邊形,其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分別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平行。
於該情形時,可例示下述態樣:作為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自進一步縮小尺寸之觀點而言,使其為將上述平行四邊形之一部分切去之梯形狀。
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之尺寸小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
作為上述點狀光源於實際使用時之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較佳為例如設定於以相對於中心色度點(Xm,Ym)而定義之4個色度點(Xm+0.01,Ym+0.01)、(Xm-0.01,Ym-0.01)、(Xm+0.01,Ym-0.01)、(Xm-0.01,Ym+0.01)為頂點之正方形之色度區內。
本發明中,可使上述基板為長條形狀者,且可使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為沿著上述基板之長度方向而配置於直線上者。
於該態樣中,根據上述基板之設置態樣而唯一決定上述點狀光源之設置態樣,因此可容易進行上述點狀光源之配置設計。
本發明中,可使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等間隔地配置於上述基板上。
於該態樣中,並未根據上述基板而變更上述點狀光源之配置態樣,因此即便變更該發光模組之尺寸,亦可任意使用上述基板。
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包含相同構成。
於該態樣中,可使用同一類型之點狀光源作為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藉此可使上述點狀光源之成本降低。
本發明中,上述點狀光源可為發光二極體。於該情形時,可實現光源之長壽命化及低消耗電力化等。
上述點狀光源可為藉由對藍色發光晶片塗佈於黃色區域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而進行白色發光之發光二極體。
又,上述點狀光源可為藉由對藍色發光晶片塗佈於綠色及紅色區域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而進行白色發光之發光二極體。或者,上述點狀光源可為藉由對藍色發光晶片塗佈於綠色區域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並且與紅色晶片組合而進行白色發光之發光二極體。
進而,上述點狀光源可為藉由將藍色、綠色、及紅色之發光晶片組合而進行白色發光之發光二極體。
於使用上述白色發光之發光二極體之情形時,白色之中亦會由於帶有例如藍色而容易產生色調差異。因此,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構成而可使色調整體上平均化,從而可獲得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
上述點狀光源可為包含紫外光發光晶片及螢光體者。尤其是上述點狀光源包含紫外光發光晶片、及於藍色、綠色、及紅色區域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
於上述光源中,亦容易產生色調差異,但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構成而可使色調整體上平均化,從而可獲得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
於上述基板上,可以覆蓋上述點狀光源之形態安裝可使來自該點狀光源之光擴散之擴散透鏡。於該情形時,藉由擴散透鏡而將光擴散,因此於相鄰之點狀光源彼此之間隔變大之情形時,亦難以產生點狀之燈影像(lamp image)。因此,藉由削減所要配置之點狀光源而可實現低成本化,並且可獲得大致均勻之亮度分佈。又,藉由設置此種擴散透鏡而可使各點狀光源之光混色,獲得降低色不均之效果,因此可謀求更高之色度均勻性。
上述擴散透鏡可為可使光擴散之光擴散構件。於該情形時,可藉由擴散透鏡而進行良好之光擴散。
上述擴散透鏡可為對上述基板側之面實施表面粗化處理者。如此,藉由對擴散透鏡實施例如褶皺處理等表面粗化處理而可進行更良好之光擴散。
本發明之面光源中,為了可良好地獲得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較佳為將上述態樣(a)至上述態樣(h)中之至少一種態樣之第1發光模組、及上述態樣(a)至上述態樣(h)中之至少一種態樣之第2發光模組於上述框體上相鄰地配置在與上述點狀光源之排設方向正交之方向上。
又,本發明之面光源中,為了可良好地獲得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較佳為於與上述點狀光源之排設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相鄰之發光模組中之至少任一者係上述態樣(a)至上述態樣(h)中之至少一種態樣之第3發光模組。
本發明之面光源中,較佳為於配置在上述框體周緣之發光模組之上述框體周緣側,使用配置有屬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中所包含之色度等級區之點狀光源的發光模組。
本發明之面光源中,可例示下述態樣:將上述點狀光源於上述框體上、或者於設置在上述框體上之與該框體為相同類型之基板上配置成矩陣狀。
又,本發明之面光源中,上述本發明之發光模組亦可經由連接器而連接。
再者,本發明之面光源中,亦可對於相鄰之上述發光模組間之相鄰之點狀光源,使用上述發光模組內之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之上述配置必要條件。
又,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包含上述本發明之面光源、光學片材、及液晶面板之液晶顯示裝置。上述液晶面板係利用來自上述面光源之光進行顯示者。作為上述光學片材,可例示具有下述功能者:使光散射或均勻化,或者使朝顯示方向之亮度提昇,以降低來自上述面光源之光於面內之亮度、色度不均,並且例如可準備複數塊上述光學片材。藉由採用本發明之發光模組內之點狀光源配置規則而可減少上述光學片材之塊數,從而可降低構件成本。
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上述本發明之面光源中可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因此於該液晶顯示裝置中亦可實現顯示不均得以抑制之良好的顯示。
作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可應用於各種用途,例如電視或電腦之顯示器等,尤其適合於大型畫面用。
又,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包含上述本發明之面光源及擴散板之照明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照明裝置,上述本發明之面光源中可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因此於該照明裝置中亦可實現顯示不均得以抑制之良好的顯示。
上述點狀光源可為電性串聯連接者。藉此,可使供給至各點狀光源之電流相同,從而可使來自各點狀光源之發光量均勻化,因此可使該照明裝置之照明面之亮度均勻性提昇。再者,上述點狀光源亦可並聯連接,亦可串並聯連接。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滿足ΔX1+ΔX2=ΔX×2且ΔY1+ΔY2=ΔY×2之關係,以藉由混色而進入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而且,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中心與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係相對於通過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之虛擬直線且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另一邊平行之虛擬直線而成軸對稱,因此將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排列於上述基板上時,可將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配置成使其等光之混色進入至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中,藉此可提供一種可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之發光模組、面光源,液晶顯示裝置及照明裝置。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實施形態係使本發明具體化之例,並非係限定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之性質者。
首先,對包含液晶顯示裝置10之電視接收裝置TV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包含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10之電視接收裝置TV之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2係表示電視接收裝置TV之液晶顯示裝置10之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又,圖3係表示液晶顯示裝置10之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如圖1所示,電視接收裝置TV包含液晶顯示裝置10、夾著液晶顯示裝置10而將其收容之表面背面兩機殼Ca、Cb、電源P、調諧器T、及支架S。
液晶顯示裝置10整體上成橫向較長之方形,且以縱置狀態被收容。如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包含液晶面板11、及作為外部光源之背光裝置(照明裝置之一例)12,該等藉由框狀之帶槽框13等保持構件而一體保持。
其次,對構成液晶顯示裝置10之液晶面板11及背光裝置12進行說明。
關於液晶面板11,對詳細之構成要素省略圖示,成為下述構成:將一對玻璃基板於隔開特定間隙之狀態下貼合,並且於兩玻璃基板間填充有液晶。
於一方之玻璃基板上,設置有連接於彼此正交之源極配線與閘極配線之開關元件(例如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連接於該開關元件之像素電極、及配向膜等,於另一方之玻璃基板上,設置有以特定排列配置有R(紅色)、G(綠色)、B(藍色)等各著色部之彩色濾光片、對向電極、及配向膜等。再者,於兩基板之外側配置有偏光板。
如圖2所示,背光裝置12包含:於光出射面側(液晶面板11側)開口且成大致箱型之底板14(框體之一例);覆蓋底板14之開口部而配置之光學片材群15(擴散板15a、及配置於擴散板15a與液晶面板11之間之1個或複數個光學片材15b);以及沿底板14之外緣而配置且於與底板14之間夾著保持擴散板15a之外緣部之框架16。進而,於底板14內配置有發光模組50,其包含進行白色發光之複數個發光二極體(點狀光源之一例,以下稱為白色LED)17、及搭載複數個白色LED17之LED基板(基板之一例)20。再者,於背光裝置12中,相對於白色LED17,擴散板15a側成為光出射側。
底板14係金屬製,其包含與液晶面板11同樣成矩形狀之底板14a、自底板14a之各邊之外端豎立之側板14b、及自各側板14b之豎立端向外突出之承受板14c,且整體上成向表側開口之較淺的大致箱型。
圖4係概略表示發光模組50之剖面圖。如圖4所示,發光模組50包含透鏡構件21(以下稱為擴散透鏡)。擴散透鏡21係配置於白色LED17上,以便使自白色LED17發出之光之配光特性之角度擴大。其目的在於,提高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之光之混色性,降低作為下述面光源70(參照圖2)之發光亮度及/或色度不均。
擴散透鏡21係固定於LED基板(安裝基板)20上。於擴散透鏡21上,進而配置有用以降低亮度/色度不均之光學片材、及使正上方向之亮度提昇之光學片材等。於該等光學片材上配置有液晶面板11。再者,亦可取代使用擴散透鏡21而使用光擴散片材,或者使用配光特性之角度擴大後之點狀光源。
詳細而言,於底板14之承受板14c上搭載有框架16,於承受板14c與框架16之間夾著有光學片材群15之外緣部。
於底板14之開口部側配置有包含擴散板15a及光學片材15b之光學片材群15。擴散板15a係將光散射粒子分散調配於合成樹脂製之板狀構件中而形成,具有使自白色LED17出射之點狀之光擴散之功能。擴散板15a之外緣部係如上所述搭載於底板14之承受板14c上,且未受到上下方向之牢固之束縛力。
配置於擴散板15a上之光學片材15b形成為較擴散板15a之板厚更薄之片材狀,且積層配置有2塊。作為光學片材15b之具體種類,例如有擴散片材、透鏡片材、反射型偏光片材等,可自該等中適當選擇而使用。該光學片材15b具有使自白色LED17出射且通過擴散板15a之光成為面狀之光之功能。於光學片材15b之上表面側設置有液晶面板11。
進而,於底板14之底板14a之內面側,設置有安裝有白色LED17及擴散透鏡21之LED基板20。LED基板20係合成樹脂製,且成為於其表面形成有包含銅箔等金屬膜之配線圖案之構成。
本實施形態中,LED基板20係長條形狀者。發光模組50中,於長方形狀之LED基板20之表面形成有配線圖案(未圖示)、及沿著LED基板20之長度方向之複數個焊盤圖案(未圖示)。
於LED基板20上,搭載有複數個(圖示例中為5個)白色LED17。此處,白色LED17係將藍色LED(發光)晶片以含有紅、綠色螢光體之密封樹脂覆蓋之點狀光源。
白色LED17係沿列方向(圖中箭頭方向A)、此處為LED基板20之長度方向而配置於直線上(一行上)。白色LED17係等間隔地安裝於LED基板20之表面上。又,各白色LED17係包含相同構成(構造)之光源裝置。各白色LED17藉由形成於LED基板20上之配線圖案而電性串聯連接。
於白色LED17之排列方向(列方向A)上排列複數台發光模組50(圖示例中為6台)而成者係照明模組60。
圖5係概略表示照明模組60中之一部分發光模組50之圖。圖5(a)表示其平面圖,圖5(b)表示其側視圖。再者,圖5中,對於擴散透鏡21省略圖示。
照明模組60具有用以將相鄰之發光模組50之列方向A(長度方向)之兩端部的配線圖案進行電性、物理性連接之連接器22。
發光模組50中,沿列方向A(底板14之長邊方向)將複數個(圖示例中為6個)LED基板20、...、20彼此以使其等之長度方向相同之形態而配置,且藉由連接器22而彼此電性、物理性連接。藉此,可構成照明模組60。亦可使照明模組60中之白色LED17之間距相等。
又,照明模組60係於底板14上沿與列方向A正交之行方向(圖中箭頭B方向)而配置。即,發光模組50係於列方向A及行方向B上形成為矩陣狀。
圖6係表示使發光模組50形成為矩陣狀之狀態之平面圖。再者,之後對圖6中發光模組50上所附帶之符號α0、β0、γ0、α1、β1、γ1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6所示,照明模組60沿行方向(底板14之短邊方向)B並排設置有複數個(圖示例中為10個)。藉此,可構成面光源70。亦可使面光源70中之白色LED17之間距相等。
再者,於LED基板20上連接有未圖示之外部之控制單元,可自該控制單元供給白色LED17之點亮所需之電力並且進行白色LED17之驅動控制。
另外,白色LED17係藉由以調配有紅色螢光體及綠色螢光體之透光性密封樹脂,將收納於封裝體中或搭載於基板上之發出藍色之單色發光之藍色LED晶片的周圍密封而進行白色發光者。再者,螢光體亦可為黃色螢光體。又,白色LED17亦可為例如藉由將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塗佈於黃色區域而進行白色發光者,又,白色LED17亦可為例如藉由對藍色發光晶片將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塗佈於綠色及紅色區域而進行白色發光者。又,白色LED17亦可為藉由對藍色發光晶片將具有發光峰值之螢光體塗佈於綠色區域,並且與紅色晶片組合而進行白色發光者。進而,白色LED17亦可為藉由將藍色、綠色、及紅色之發光晶片組合而進行白色發光者。
此種白色LED17並非全部為同一色調之白色,根據螢光體之調配量、含有螢光體之密封樹脂之厚度、藍色LED晶片自身之特性差異等,其波長光譜會因螢光光與LED光(藍色光)之強度比之變化而變化,通常於白色內會產生色度之差異。因此,各白色LED根據其色度而於CIE1931座標中以色度等級加以區分。圖7係由CIE(國際照明委員會)於1931年制定之色度圖。
本實施形態之各個白色LED17之色調係於例如圖7之CIE1931座標內之由實線包圍之區域R之範圍內產生差異。
圖8係表示在螢光體中使用有紅色螢光體、綠色螢光體之量產品之各白色LED17之色度值於圖7所示之色度圖上標繪而成之CIE1931座標中,大致進入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狀態之圖。圖8(a)表示其一例,圖8(b)表示另一例。
又,圖9係表示在螢光體中使用有紅色螢光體、綠色螢光體之量產品之各白色LED17之色度值於圖7所示之色度圖上標繪而成之CIE1931座標中,直線狀之差異方向之中心自圖8之例偏離之狀態之圖。圖9(a)表示其一例,圖9(b)表示另一例。
於圖8及圖9中,容許色度差異之色度等級區即目標色度等級區M,該區之中心為色度目標值。
圖8之例中,色度差異成為中心與色度目標值大致一致,且沿色度座標上之黑體輻射線之直線狀部分之色度差異。惟色度差異有時亦未必與黑體輻射線平行,而以於X軸、Y軸之間之傾斜方向上延伸之方式分佈。例如,於藍色(此處為來自藍色LED晶片之光)及黃色(此處為螢光光,具體而言為紅色與綠色之混色)之間進行色推移。該方向之差異一般而言係由於密封樹脂之厚度或藍色LED晶片亮度差異等而產生。
又,與色度座標上之黑體輻射線之直線狀部分大致垂直之方向的差異一般而言係藉由藍色LED晶片之峰值波長等而產生。
圖9(a)之例中,直線狀之差異方向之中心自圖8之例偏離。該方向之差異通常係於藉由密封樹脂之塗佈步驟等或塗佈材料更換等而使螢光體之調配量、密封樹脂厚度發生較大偏離之情形時等產生。
圖9(b)之例中,相對於直線狀之差異方向而自圖9(a)之例進一步平行地偏離。該方向之差異通常係由於螢光體之調配比(例如藉由綠色螢光體及紅色螢光體而產生之綠色光及紅色光該2種光之強度比)變化,自圖8之例偏離而產生。
本實施形態中,於配置複數個白色LED17而構成發光模組50之情形時,不僅配置有如圖8所示般色度大致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白色LED,亦配置有如圖9所示般色度自目標色度等級區M偏離之白色LED而構成發光模組50,且作為面光源70未產生色度不均。
藉此,可減少色度自目標色度等級區M發生較大偏離之白色LED之不良庫存,因此可實現成本降低。亦可將發光模組50單獨設置或連續設置而用作線光源。較佳為於面光源70上或線光源上使用使最小限度之光擴散之擴散板或光學片材。
本實施形態之發光模組50中,例如以混合有圖8及圖9之分佈之狀態準備複數個白色LED17。將該分佈以色度等級加以區分,根據等級資料,並依據下述排列規則而選定白色LED17並配置於LED基板20上。
本實施形態之發光模組50中,各白色LED17係根據其色調而於CIE1931座標中以成四角形(具體而言為平行四邊形)之色度等級加以區分。
色度等級區分方法有複數種,亦可對各白色LED17賦予複數種等級資料。其次,一面參照圖10,一面對基於色度等級區的設定之白色LED17之排列方法之基本觀點進行說明。
<基於色度等級區的設定之白色LED之排列方法之基本觀點>
將白色LED17排列於LED基板20上時,可藉由將相鄰之白色LED17以使其等光之混色(相鄰之白色LED17、17之色度之平均值)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方式進行選定、配置,而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白色LED17之排列方法係基於該見解者。
圖10係表示用以說明基於色度等級區的設定之白色LED17之排列方法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目標色度等級區M、第1色度等級區g、及第2色度等級區E均為平行四邊形,但圖10中,為使計算簡化,於CIE1931座標上,各色度等級區顯示為長方形狀且與正交座標軸平行。
如圖10所示,相鄰之白色LED17、17中一方之白色LED17係屬於成平行四邊形之第1色度等級區g,另一方之白色LED17係屬於成平行四邊形之第2色度等級區E。
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之一邊或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與該一邊鄰接之另一邊)、與成平行四邊形之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一邊或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與該一邊鄰接之另一邊)平行。
此處,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Mx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My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
又,將第1色度等級區g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gx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1,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gy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1。
又,將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Ex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2,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Ey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2。
並且,以下述方式設定色度等級區g、E:滿足ΔX1+ΔX2=ΔX×2且ΔY1+ΔY2=ΔY×2之關係,以藉由混色而進入目標色度等級區M,而且,第1色度等級區g之中心gc與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中心Ec相對於通過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之虛擬直線gE1、gE2且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一邊或另一邊平行之虛擬直線gE1、gE2而成軸對稱。
再者,目標色度等級區M亦為下述色度區:於使分別屬於第1色度等級區g及第2色度等級區E之任意色度之白色LED鄰接配置之情形時,可取得鄰接之白色LED之混色結果。
於圖10所示之例中,假定色度差異係平行於Y軸方向。於該情形時,各區中一邊之寬度如圖10所示。由此得出如下之關係式。
即,若將位於滿足下述(a)~(d)關係之最大尺寸之區g、E內的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g1、E1內所存在之白色LED17、17彼此加以組合,則第1色度等級區g之中點gc、及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中點Ec必然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
(a)ΔX1+ΔX2=ΔX×2
∵ΔX-ΔX1=ΔX2-ΔX=X1+X2
(b)ΔY1+ΔY2=ΔY×2
∵ΔY1+Y2-ΔY=Y1,Y1-ΔY=Y2-ΔY2
(c)XcE=Xcg
∵式(a)與XcE=X1+ΔX/2-ΔX2/2,Xcg=X1-ΔX/2+ΔX1/2
(d)YcE=Ycg
∵式(b)與YcE=Y2-ΔY2/2+ΔY/2,Ycg=ΔY1/2-(ΔY/2-Y2)
此處,式(c)及式(d)係表示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之中心gc、Ec相對於通過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之虛擬直線gE1、虛擬直線gE2而成對稱。
即,於使分別屬於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之任意色度之白色LED鄰接之情形時,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之相同方向(X、Y)上之一邊之合計必需為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相同方向上之一邊之2倍,以便使其混色結果必然進行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
進而,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之中心gc、Ec必需位於相對於通過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之與X方向平行之軸(虛擬直線)gE1、或者與Y方向平行之軸(虛擬直線)gE2而成對稱之位置上。
若於該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內設定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g1、E1,則於使分別屬於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g1、E1之任意色度之白色LED鄰接之情形時,其混色結果必然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而與色度等級區之尺寸、形狀無關。
又,自另一觀點而言,亦可以說式(c)及式(d)係表示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之中心gc、Ec位於相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而成點對稱之位置上。
若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g1、E1分別位於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內,則無論尺寸、位置、形狀,實際上較佳為形成容易分類之四角形狀。
再者,於將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以等級區加以設定之情形時,當使分別屬於第1色度等級區g及第2色度等級區E之任意色度之白色LED鄰接時,其混色後之結果成為目標色度等級區M本身。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發光模組50,相鄰之白色LED17、17滿足ΔX1+ΔX2=ΔX×2且ΔY1+ΔY2=ΔY×2之關係,以藉由混色而進入目標色度等級區M,而且,第1色度等級區g之中心gc與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中心Ec係相對於虛擬直線gE1、gE2而成軸對稱(以中心Mc為中心之點對稱),因此於將白色LED17排列於LED基板20上時,可將相鄰之白色LED17、17以使其等光之混色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方式進行選定、配置,藉此可獲得整體上色調大致均勻之照明光。
其次,一面參照圖11至圖14,一面對實際之色度等級區設定實例進行說明。
<實際之色度等級區設定實例>
此處,說明對白色LED17之色度差異分佈實例所設定之兩個設定實例1、2。
設定實例1係對具有如圖8所示之大致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色度差異分佈之白色LED17進行設定的實例。設定實例2係對具有如圖9所示之自目標色度等級區M偏離之色度差異分佈之白色LED17進行設定的實例。
實際上,以使圖8及圖9之分佈混合存在之形態準備白色LED17,因此亦存在將設定實例1、2之兩者進行等級區分之白色LED17。
圖11及圖12係表示設定實例1中所設定之色度等級區之一例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又,圖13及圖14係表示設定實例2中所設定之色度等級區之一例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再者,於圖11及圖13中,省略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一部分而表示,但實際上第2色度等級區E係位於以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為對稱點並相對於第1色度等級區g而成點對稱之位置。又,圖11及圖13中,第1、第2色度等級區g、E係針對每一圖而設定於完全不同之色度區範圍內。
[色度等級區設定實例1、2之共通事項]
於設定實例1、2中,相鄰之白色LED17、17之一方之白色LED17係屬於第1色度等級區g中所包含之第3色度等級區(圖11及圖12中為e0,圖13及圖14中為f1)內。第3色度等級區(e0、f1)係尺寸小於第1色度等級區g之區。
又,相鄰之白色LED17、17之另一方之白色LED17係屬於第2色度等級區E中所包含之第4色度等級區(圖11及圖12中為f0,圖13及圖14中為e1)內。第4色度等級區(f0、e1)之尺寸小於第2色度等級區E之尺寸。此處,第1色度等級區g、第2色度等級區E係表示基於上述<基於色度等級區的設定之白色LED之排列方法之基本觀點>,為使基板上相鄰之白色LED17、17之混色結果進入至目標色度區M中而白色LED17、17各自應取之色度範圍(色度等級區)。
又,設定實例1、2中,相鄰之白色LED17、17中之一方及另一方之白色LED17、17係分別屬於第5色度等級區(圖11及圖12中為e0,圖13及圖14中為d1)及第6色度等級區(圖11及圖12中為d0,圖13及圖14中為e3),上述第5色度等級區及第6色度等級區處於相對於第3色度等級區(e0、f1)及第4色度等級區(f0、e1)而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成點對稱之位置關係。第5色度等級區(e0、d1)及第6色度等級區(d0、e3)係分別與第3色度等級區(e0、f1)及第4色度等級區(f0、e1)為相同形狀。再者,圖13及圖14中之符號e2、e4分別係第2色度等級區E、第1色度等級區g中所包含之第7及第8色度等級區,其等處於關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成點對稱之位置關係,進而處於相對於上述虛擬直線gE2而與第4、第6色度等級區e1、e3成軸對稱之位置關係。
又,設定實例1、2中,第3色度等級區(e0、f1)為平行四邊形,其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分別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平行。再者,設定實例2中,第3色度等級區f1亦可為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將平行四邊形之一部分切去之梯形狀。於該情形時,因第5色度等級區d1處於相對於第3色度等級區f1而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成對稱之位置關係,故第5色度等級區d1亦為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將平行四邊形之一部分切去之梯形狀。
又,設定實例1、2中,第3色度等級區(e0、f1)及第4色度等級區(f0、e1)係尺寸小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區。
再者,目標色度等級區M係包含於下述正方形之色度區中:以白色LED之設定色度點(與中心Mc一致,色度點(0.268,0.238))為中心,且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分別直接投影至X、Y軸之色度座標差ΔX及ΔY為0.02。於作為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估時,該正方形之區係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光源(面光源)所要求之面內色度差異範圍。以另一種表達而言,該正方形之色度區(真正的目標色度區)係以相對於白色LED之設定色度點(Xm,Ym)而定義之4個色度點(Xm+0.01,Ym+0.01)、(Xm-0.01,Ym-0.01)、(Xm+0.01,Ym-0.01)、(Xm-0.01,Ym+0.01)為頂點之正方形之色度區。再者,本例之情形時,Xm=0.268,Ym=0.238。
目標色度等級區M較佳為根據白色LED之色度差異分佈而重新設定者,且其一邊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色度座標之差即色度座標差ΔX為約0.01以下,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色度座標之差即色度座標差ΔY為約0.025以下。
第3色度等級區(e0、f1)及第4色度等級區(f0、e1)均較佳為其一邊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色度座標之差即色度座標差ΔX3、ΔX4為約0.007以下,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色度座標之差即色度座標差ΔY3、ΔY4為約0.017或0.008以下。
第3色度等級區(e0、f1)更佳為色度座標差ΔX3及上述色度座標差ΔY3之雙方均為約0.005以下。
[色度等級區設定實例1]
如圖11及圖12所示,第3色度等級區e0成為沿著白色LED17之色度差異方向之平行四邊形狀。
設定實例1中,第3色度等級區e0係與第5色度等級區e0為同一區。
又,設定實例1中,第3色度等級區e0係位於與第4色度等級區f0一邊相接而鄰接之位置。
詳細而言,設定實例1係以共有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e0、f0之一邊之方式鄰接地設定之例。
目標色度等級區M係配置成橫跨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e0、f0。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e0、f0之一邊之寬度係設定為相同寬度。
進而,第6色度等級區d0係與第4色度等級區f0為相同形狀,且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第5色度等級區e0共有一邊,並夾著該第5色度等級區e0而與第4色度等級區f0對向配置。
再者,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e0、e0、第4色度等級區f0及第6色度等級區d0中,與共有之一邊垂直之方向上的各2邊分別位於一條直線上。
又,於圖11及圖12所示之色度圖上混色後之色度中,設定有與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為中心Mc一致的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e0、e0,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e0、e0係以與第4及第6色度等級區f0、d0相接之方式由第4及第6色度等級區f0、d0夾著而配置。即,三個色度等級區f0、e0、d0以並排之方式配置。
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e0、f0係分別包含於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中,因此於使分別分類為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e0、f0之任意之白色LED17、17於基板上鄰接配置之情形時,其混色後之色度結果會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對於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e0、d0,亦成為相同之結果。又,對於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e0、e0,亦由於各個色度等級區包含於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g、E中,故而成為相同之結果。
如圖12所示,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為四角形狀,且為以X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X(此處為0.01左右)為一邊、以Y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Y(此處為0.025左右)為另一邊之與色度差異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四邊形狀。
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e0、e0係以X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X3、ΔX3(此處為0.007左右)為一邊、以Y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Y3、ΔY3(此處為0.017左右)為另一邊之與色度差異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四邊形狀。
第4及第6色度等級區f0、d0係以X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X4、ΔX6(此處為0.007左右)為一邊、以Y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Y4、ΔY6(此處為0.008左右)為另一邊之與色度差異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四邊形狀。
即,第3至第6色度等級區e0、f0、e0、d0之各自一邊之X方向上的色度座標差為相同,各自另一邊位於同一線上。
[色度等級區設定實例2]
如圖13及圖14所示,以下述方式設定四角形狀之色度等級區e1~e4:色度圖上進行混色後之色度包含於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內,將以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為中心的四角形狀之色度區分成4份,並且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共有頂點。
設定實例2中,第3色度等級區f1係與第4色度等級區e1隔開,並位於自目標色度等級區M偏離之位置。
又,第4色度等級區e1係如上所述般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之位置。
又,設定實例2中,第3色度等級區f1係設定為與第5色度等級區d1為相同形狀且相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成點對稱之配置關係。
又,第6色度等級區e3係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且設定為與第4色度等級區e1不重複(彼此獨立)且相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成點對稱之配置關係。
再者,第3、第5色度等級區f1、d1係設置於色度差異之中心偏離之分佈的中心附近,以便亦可使用色度差異之中心偏離之分佈的白色LED17。
又,e1~e4之色度等級區亦可為如下者:包含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具有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分別平行的一邊及另一邊,將其中心與Mc一致之平行四邊形狀之色度區藉由虛擬直線gE1、gE2而分成4份,將結果所得之相同形狀之各小片色度區分配而成。
如圖14所示,第4色度等級區e1及第6色度等級區e3係以X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X4、ΔX6(此處為0.005左右)為一邊、以Y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Y4、ΔY6(此處為0.008左右)為另一邊之四角形狀,且係與色度差異方向大致平行之平行四邊形狀。
第3色度等級區f1係以X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X3(此處為0.008左右)為一邊、以Y方向之色度座標差ΔY3(此處為0.005左右)為另一邊之四角形狀,且係與色度差異方向大致平行之平行四邊形狀。
第5色度等級區d1之色度區尺寸係與第3色度等級區f1相同。
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f1、d1實際上形成為圖13及圖14中之切去一部分區之梯形狀,但其係為了使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更狹窄(使色度差異更小),即為了形成已估計到範圍之目標設定區而縮小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f1、d1之大小。藉此,於設置在發光模組50上時,可使色度不均降低之光學片材之塊數減少,正因如此而可實現低成本化。
如圖13所示,第3色度等級區f1、第4色度等級區e1係分別包含於第1色度等級區g、第2色度等級區E內,因此於將分別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f1、第4色度等級區e1之任意之白色LED17、17鄰接配置之情形時,其混色後之色度會進入至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內。
同樣地,對於第5色度等級區d1、第6色度等級區e3,亦由於分別包含於第1色度等級區g、第2色度等級區E內,故而於將分別屬於第5色度等級區d1、第6色度等級區e3之任意之白色LED17、17鄰接配置之情形時,其混色後之色度會進入至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內。對於第7色度等級區e2、第8色度等級區e4,亦同樣地於將屬於各自之色度等級區之任意之白色LED17、17鄰接配置之情形時,其混色後之色度會進入至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內。
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之白色LED17係併用上述色度等級區之二種分類方法,並被賦予兩種色度等級資料。
色度等級區之分類方法中,較佳為將色度等級區分類為尺寸較目標色度等級區M更小之色度等級區。
其原因在於欲藉由儘可能縮小由混色所得之範圍而縮小色度差異之範圍。
相鄰之白色LED17、17之一方之白色LED17較佳為使用位於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重複之色度等級中之白色LED17。
再者,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作為根據對照明機器、液晶顯示裝置之評估結果所得之色度不均之差異分佈不顯著之範圍的上限值,可例示ΔX為0.01(更佳為0.007)左右,ΔY為0.025(更佳為0.01)左右。若色度差ΔX、ΔY大於該上限值,則色度不均會變得顯著,因此較佳為以使藉由混色所得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包含於該上限值中之方式配置相鄰之白色LED17、17。
白色LED17可根據由其分佈而決定之庫存量,藉由以下排列方法1、2而分開使用。其次,對白色LED17於LED基板20上之排列方法進行說明。
<白色LED於LED基板上之排列方法>
圖15係用以說明白色LED17於LED基板20上之排列方法之圖。圖15(a)至圖15(c)表示第1至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α0、β0、γ0(50)之LED基板20上之白色LED17的排列構成。圖15(d)至圖15(f)表示第4至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α1、β1、γ1(50)之LED基板20上之白色LED17的排列構成。
再者,圖15中,各發光模組α0、β0、γo、α1、β1、γ1之列方向A上之相鄰的白色LED17、17之配置構成亦可相反。
[排列方法1]
排列方法1係使用處於如圖11及圖12所示之正規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內的白色LED17時之排列方法。
於該情形時,作為相鄰之白色LED17、17,可選定屬於鄰接之色度等級之白色LED。
該排列方法1中,如圖15(a)至圖15(c)所示,作為發光模組50,可為以下第1至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α0、β0、e0。
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中,將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e0之白色LED17及屬於第6色度等級區d0之白色LED17交替配置於LED基板20上。
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中,將屬於第4色度等級區f0之白色LED17及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e0之白色LED17交替配置於LED基板20上。
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中,將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e0之白色LED17及屬於第5色度等級區e0之白色LED17、即僅將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e0之白色LED17配置於LED基板20上。
圖16係表示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及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中於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及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中,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係如圖16所示成為上下之影線區域fe0、ed0。
又,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中,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成為圖11及圖12所示之第3色度等級區e0本身。
[排列方法2]
排列方法2係使用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色度差異之中心偏離之白色LED17時的排列方法。
於該情形時,將白色LED17於LED基板20上排列時,屬於自正規之差異範圍偏離之第3色度等級區f1的白色LED17、及屬於第5色度等級區d1之白色LED17可分別與位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之第4色度等級區e1、及第6色度等級區e3組合而配置。
該排列方法2中,如圖15(d)至圖15(f)所示,作為發光模組50,可為以下第4至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α1、β1、γ1。
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中,將屬於第5色度等級區d1之白色LED17及屬於第6色度等級區e3之白色LED17交替配置於LED基板20上。
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中,將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f1之白色LED17及屬於第4色度等級區e1之白色LED17交替配置於LED基板20上。
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中,將屬於第7色度等級區e2之白色LED17及屬於第8色度等級區e4之白色LED17交替配置於LED基板20上。
圖17係表示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中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中,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係如圖17所示成為上下之影線區域fe1、ed1。
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中,已省略圖示,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成為將圖13及圖14所示之第4色度等級區e1移位(平行移動)以使該區之中心與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Mc一致的區域。
該排列方法2中,白色LED17之色度等級區f1、d1、e1~e4之尺寸小於排列方法1中之色度等級區f0、d0、e0之尺寸,因此可使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fe1、ed1(參照圖17)之尺寸小於排列方法1中之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fe0、ed0(參照圖16)之尺寸,藉此發光模組50自身之面內之色度差異範圍亦可小於排列方法1之情形。
又,即便將第4及第6色度等級區f0、d0鄰接配置或將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f1、d1鄰接配置,亦可藉由混色而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然而,第4及第6色度等級區f0、d0或第3及第5色度等級區f1、d1之類的色度等級區係自作為目標之色度等級區M偏離者,因此通常庫存量較少。因此,本實施形態中,未例示此種組合。亦可根據庫存量而使該等鄰接配置。
其次,一面參照圖18至圖27,一面對發光模組50於底板14上之排列規則進行說明。
<發光模組於底板上之排列規則>
該排列規則係將上述第1至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α0、β0、γ0、α1、β1、γ1(50)排列於底板14上之情形時的排列規則。
將第1至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α0、β0、γ0、α1、β1、γ1以使其長度方向沿著排列方向(列方向)A之方式排列於底板14上時,關於與白色LED17之列方向A正交之行方向B上相鄰(例如,第1段及第2段)之發光模組50,可依據以下[1a]及[1b]之規則而排列。
[1a]將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及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中之任一個發光模組、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中之任一個發光模組加以組合。即,禁止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之組合、及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之組合。
[1b]將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中之任一個發光模組、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及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中之任一個發光模組加以組合。
圖18至圖21中表示於行方向B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間之組合實例之第1至第16圖案。
圖18中,第1圖案係將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2圖案係將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3圖案係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4圖案係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排列於行方向B上。
圖19中,第5圖案係將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6圖案係將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7圖案係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8圖案係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排列於行方向B上。
圖20中,第9圖案係將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10圖案係將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11圖案係將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12圖案係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排列於行方向B上。
又,圖21中,第13圖案係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14圖案係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15圖案係將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排列於行方向B上。第16圖案係將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排列於行方向B上。
再者,圖18至圖21所示之例中,表示將白色LED17於列方向A上排列5個、6個、8個之例,但當然並不限定於此。
關於作為圖18至圖21所示之實例中之代表性實例的第6圖案、第9圖案、第11圖案、第13圖案、15圖案及第16圖案,將在發光模組50、50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分別示於圖22至圖27。再者,色度差異係根據計算值而求出者。
圖22所示之第6圖案中,粗線框P6表示在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圖23所示之第9圖案中,粗線框P9表示在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
圖24所示之第11圖案中,粗線框P11表示在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圖25所示之第13圖案中,粗線框P13表示在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
又,圖26所示之第15圖案中,粗線框P15表示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圖27所示之第16圖案中,粗線框P16表示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與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
此外,關於第1圖案的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在圖16中以粗線框P1表示,關於第5圖案的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之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之範圍,在圖17中以粗線框P5表示。
又,於圖22至圖27中,網點所示之區P0係表示僅使用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之情形時的發光模組50、50間色度差異之範圍。再者,圖27中,以較密之網點表示之區Q0係表示僅使用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之情形時的發光模組50、50間色度差異之範圍。
依據上述規則,第4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α1、β1之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的色度等級區fe1、ed1(參照圖17)、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之相鄰之白色LED17、17間混色後的色度等級區(省略圖示)、或者將第1至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α0~γ1混合而配置於行方向B上之發光模組50、50間混色後的色度等級區(例如,圖17所示之色度等級區P5、或圖22至圖27所示之色度等級區P6、P9、P11、P13、P15、P16)之尺寸會小於圖22至圖27所示之網點區P0之尺寸。因此,可知若依據上述規則對相鄰之白色LED17、17及相鄰之模組50、50進行排列,則可使色度差異更小。
圖6中表示根據上述規則而於底板14上配置發光模組50之一例。
另一方面,關於發光模組50於列方向A上之排列,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依據以下[2a]及[2b]之規則進行排列。
[2a]對於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中於兩端部(例如介隔有連接器22)相鄰之白色LED17、17,就改善於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間(例如連接器22)之混色不均之觀點而言,配置成藉由混色而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M中之組合。
[2b]對於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中不存在混色對象之白色LED17的白色LED(例如,位於底板14周緣之發光模組50中之位於底板14周緣側之白色LED)17,就改善不存在混色對象之白色LED17的白色LED17之色度不均的觀點而言,配置成出現屬於在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具有色度等級區之第3、第4及第6色度等級區e0、e1、e3等色度等級區的白色LED17。
再者,若發光模組50之庫存充足,則較佳為考慮減少色度差異並注意排列。
作為配置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之配置規則之具體構成例,例如可例示圖28所示之配置構成。
圖28係表示配置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之配置構成之圖。圖28(a)中,例示搭載於LED基板20上之白色LED17為偶數個之情形,圖28(b)至圖28(g)中,例示搭載於LED基板20上之白色LED17為奇數個之情形。再者,圖28(e)至圖28(g)所示之各發光模組α1、β1、γ1於列方向A上之相鄰之白色LED17、17之配置構成亦可相反。
[1]第1、第2、第4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之情形
[1-1]於LED基板上搭載偶數個白色LED之情形
第1、第2、第4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α0、β0、α1、β1中,如圖28(a)所示,於LED基板20上搭載偶數個白色LED17之情形時,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中於兩端部相鄰之白色LED17、17係根據上述配置規則而維持色度差異,因此可配置相同類型之發光模組作為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
[1-2]於LED基板上搭載奇數個白色LED之情形
又,於LED基板20上搭載奇數個白色LED17之情形時,並不特別拘泥於在LED基板20之列方向A之兩端部配置第7色度等級區e2或第6色度等級區e3等之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之色度等級區之白色LED17的情形。亦可將相同類型之發光模組相鄰地排列於列方向A上。又,亦可將第3及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0、γ1相鄰排列於列方向A上(參照圖28(g))。
於LED基板20之列方向A之兩端部配置如第3色度等級區e0等設定於目標色度等級區M內之色度等級區的白色LED17時,較佳為例如以如圖28(c)所示般成為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α0與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β0之組合的方式、或者以如圖28(f)所示般成為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α1與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β1之組合的方式,排列於列方向A上相鄰之發光模組50、50。
[2]第3及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之情形
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γ0較佳為與於列方向A之端部配置有屬於第5色度區等級d1之白色LED17之第4類型的發光模組α1、及於列方向A之端部配置有屬於第3色度區等級f1之白色LED17之第5類型的發光模組β1不相鄰地配置。此外並無特別限制。
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若為於列方向A之端部配置有與第7色度等級區e2共用之屬於第4色度區等級e1之白色LED17者,則較佳為與將屬於第3色度區等級f1、第4色度區等級f0、第3色度等級區e0、第6色度等級區e3之白色LED17配置於列方向A之端部的發光模組50相鄰地配置。
又,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γ1若為於列方向A之端部配置有與第8色度等級區e4共用之屬於第6色度等級區e3之白色LED17者,則較佳為與將屬於第3色度等級區e0、第4色度區等級e1、第5色度區等級d1、第6色度等級區d0之白色LED17配置於列方向A之端部的發光模組50相鄰地配置。
於以上說明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將構成面光源70之發光模組50用於液晶顯示裝置10中,但亦可如圖29所示用於包含面光源70與擴散板15c之照明裝置10A中。
又,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敍述了將發光模組50排列於底板14上而構成藍色發光晶片之實例,但亦可用於將白色LED17直接搭載於底板14上、或者搭載於與底板14相同類型之安裝基板上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不僅列方向A,而且相鄰之白色LED之行方向B之排列亦可根據上述<白色LED於LED基板上之排列方法>進行排列。
又,色度等級區之設定並不限定於此處所說明之例,亦可基於上述<基於色度等級區的設定之白色LED之排列方法之基本觀點>,並根據色度差異之分佈、混色後之目標色度等級區M而變更要組合之色度等級區之尺寸、配置、形態。
10...液晶顯示裝置
10A...照明裝置
11...液晶面板
12...背光裝置(照明裝置之一例)
13...帶槽框
14...底板(框體之一例)
14a...底板
14b...側板
14c...承受板
15...光學片材群
15a、15c...擴散板
15b...光學片材
16...框架
17...白色LED(點狀光源之一例)
20...LED基板(基板之一例)
21...擴散透鏡
22...連接器
50...發光模組
60...照明模組
70...面光源
A...白色LED之排設方向(列方向)
B...與白色LED之排設方向正交之方向(行方向)
Ca、Cb...機殼
E...第2色度等級區
E1...第4色度等級區
Ec...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中心
Ex、Mx、gx...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
Ey、My、gy...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
M...目標色度等級區
Mc...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
P...電源
R...區域
S...支架
T...調諧器
TV...電視接收裝置
d1...第5色度等級區
d0...第6色度等級區
e0...第3色度等級區
e0...第5色度等級區
e1...第4色度等級區
e2...第7色度等級區
e3...第6色度等級區
e4...第8色度等級區
f0...第4色度等級區
f1...第3色度等級區
fe0、fe01、ed0、ed1、P0、P1、P5、P6、P9、P11、P13、P15、P16、Q0...色度等級區
g...第1色度等級區
g1...第3色度等級區
gE1、gE2...虛擬直線
gc...第1色度等級區g之中心
ΔX...目標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ΔY...目標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ΔX1...第1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X1...第1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
ΔY1...第1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Y1...第1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
ΔX2...第2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X2...第2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
ΔY2...第2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Y2...第2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
ΔX3...第3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ΔY3...第3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ΔX4...第4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ΔY4...第4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ΔX6...第6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ΔY6...第6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α0...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
β0...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
γ0...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
α1...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
β1...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
γ1...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
圖1係表示包含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電視接收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2係表示電視接收裝置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表示液晶顯示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圖4係概略表示發光模組之剖面圖。
圖5係概略表示照明模組中之一部分發光模組之圖,圖5(a)係其平面圖,圖5(b)係其側視圖。
圖6係表示使發光模組形成為矩陣狀之狀態之平面圖。
圖7係由CIE(國際照明委員會)於1931年制定之色度圖。
圖8係表示將使用有紅色螢光體、綠色螢光體作為螢光體之量產品之各白色LED之色度值於圖7所示之色度圖上標繪而成之CIE1931座標中,大致進入至目標色度等級區中之狀態之色度圖,圖8(a)係表示其一例之圖,圖8(b)係表示另一例之圖。
圖9係表示將使用有紅色螢光體、綠色螢光體作為螢光體之量產品之各白色LED之色度值於圖7所示之色度圖上標繪而成之CIE1931座標中,直線狀之差異方向之中心自圖8之例偏離之狀態之色度圖,圖9(a)係表示其一例之圖,圖9(b)係表示另一例之圖。
圖10係表示用以說明基於色度等級區的設定之白色LED之排列方法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1係表示於設定實例1中所設定之色度等級區之一例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2係表示於設定實例1中所設定之色度等級區之一例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3係表示於設定實例2中所設定之色度等級區之一例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4係表示於設定實例2中所設定之色度等級區之一例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5係用以說明白色LED於LED基板上之排列方法之說明圖,圖15(a)至圖15(c)係表示第1至第3類型之發光模組之LED基板上之白色LED之排列構成的圖,圖15(d)至圖15(f)係表示第4至第6類型之發光模組之LED基板上之白色LED之排列構成的圖。
圖16係表示第1類型之發光模組及第2類型之發光模組中於相鄰之白色LED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7係表示第4類型之發光模組及第5類型之發光模組中於相鄰之白色LED間混色後之色度等級區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18係表示行方向上相鄰之發光模組間之組合實例之第1至第4圖案的圖案圖。
圖19係表示行方向上相鄰之發光模組間之組合實例之第5至第8圖案之圖案圖。
圖20係表示行方向上相鄰之發光模組間之組合實例之第9至第12圖案之圖案圖。
圖21係表示行方向上相鄰之發光模組間之組合實例之第13至第16圖案之圖案圖。
圖22係表示代表性實例之第6圖案於發光模組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範圍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23係表示代表性實例之第9圖案於發光模組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範圍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24係表示代表性實例之第11圖案於發光模組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範圍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25係表示代表性實例之第13圖案於發光模組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範圍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26係表示代表性實例之第15圖案於發光模組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範圍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27係表示代表性實例之第16圖案於發光模組間混色後之色度差異範圍之CIE1931座標的圖表。
圖28係表示經由連接器而配置相鄰之發光模組之配置構成之配置構成圖,圖28(a)係例示搭載於LED基板上之白色LED為偶數個之情形之圖,圖28(b)至圖28(g)係例示搭載於LED基板上之白色LED為奇數個之情形之圖。
圖29係表示包含面光源與擴散板之照明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E...第2色度等級區
Ec...第2色度等級區E之中心
Ex、Mx、gx...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
Ey、My、gy...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
M...目標色度等級區
Mc...目標色度等級區M之中心
G...第1色度等級區
Gc...第1色度等級區g之中心
gE1...虛擬直線
gE2...虛擬直線
ΔX...目標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ΔY...目標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ΔX1...第1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X1...第1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
ΔY1...第1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Y1...第1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
ΔX2...第2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差
X2...第2色度等級區之X座標
ΔY2...第2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差
Y2...第2色度等級區之Y座標

Claims (22)

  1. 一種發光模組,其特徵在於包含:基板;及複數個點狀光源,其搭載於上述基板上且發出白色光;上述點狀光源各自係根據其色度而於CIE1931座標中以色度等級加以區分,相鄰之點狀光源中之一方之點狀光源屬於成平行四邊形之第1色度等級區,另一方之點狀光源屬於成平行四邊形之第2色度等級區,上述第1及第2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與成平行四邊形之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係分別平行,若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將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1,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1,將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另一邊中、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X軸之側之一邊之X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X座標差設為ΔX2,將投影於可直接投影至Y軸之側之另一邊之Y軸上之色度座標之差即Y座標差設為ΔY2時,則相鄰之點狀光源滿足ΔX1+ΔX2=ΔX×2,且ΔY1+ΔY2=ΔY×2之關係,以藉由混色而進入目標色度等級區M,而且,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中心與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係相對於通過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之虛擬直線且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或另一邊平行之虛擬直線而成軸對稱。
  2. 如請求項1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一方之點狀光源屬於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中所包含之第3色度等級區且尺寸小於上述第1色度等級區之第3色度等級區內,上述另一方之點狀光源屬於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中所包含之第4色度等級區且尺寸小於上述第2色度等級區之第4色度等級區內。
  3. 如請求項2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一方及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分別屬於處於相對於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而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成對稱之位置關係的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且與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分別為相同形狀之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
  4. 如請求項3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之任一者係至少配置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內。
  5. 如請求項4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與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隔開。
  6. 如請求項4或5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夾著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而與上述第5色度等級區對向配置。
  7. 如請求項4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與上述第5色度等級區為同一區。
  8. 如請求項7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為四角形,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與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一邊相接而鄰接地配置。
  9. 如請求項6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4色度等級區係位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內,且與上述第6色度等級區不重複。
  10.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為平行四邊形,其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分別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一邊及與該一邊非平行之另一邊平行。
  11.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色度等級區係切去上述平行四邊形之一部分之梯形狀。
  12. 如請求項2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之尺寸小於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
  13. 如請求項2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係設定於以相對於中心色度點(Xm,Ym)而定義之4個色度點(Xm+0.01,Ym+0.01)、(Xm-0.01,Ym-0.01)、(Xm+0.01,Ym-0.01)、及(Xm-0.01,Ym+0.01)為頂點之正方形之色度區內。
  14. 如請求項1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基板為長條形狀者,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係沿著上述基板之長度方向而配置於直線上。
  15. 如請求項14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係以等間隔配置於上述基板上。
  16. 如請求項1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係包含相同構成。
  17. 如請求項6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中之一方及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分別屬於處於相對於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而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成對稱之位置關係的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且與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分別為相同形狀之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
  18. 如請求項8之發光模組,其中上述相鄰之點狀光源中之一方及另一方之點狀光源係分別屬於處於相對於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而與上述目標色度等級區之中心成對稱之位置關係的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且與上述第3及第4色度等級區分別為相同形狀之第5及第6色度等級區。
  19. 一種面光源,其特徵在於:其包含如請求項6或8之發光模組即第1發光模組、如請求項17或18之發光模組即第2發光模組、及框體,且係將於上述基板上使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排設成一行之發光模組於上述框體上配置成矩陣狀而形成者,且上述第1發光模組及上述第2發光模組係於上述框體上相鄰配置在與上述點狀光源之排設方向正交之方向上。
  20. 一種面光源,其特徵在於:其包含如請求項7或9之發光模組即第3發光模組、及框體,且係將於上述基板上使上述複數個點狀光源排設成一行之發光模組於上述框體上配置成矩陣狀而形成者,且於與上述點狀光源之排設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相鄰之發光模組中之至少任一者係上述第3發光模組。
  2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9或20之面光源、光學片材、及液晶面板。
  22. 一種照明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9或20之面光源及擴散板。
TW99141272A 2009-11-30 2010-11-29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surface light sourc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lighting device TWI432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2277A JP5317064B2 (ja) 2009-11-30 2009-11-30 面光源、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2433A TW201142433A (en) 2011-12-01
TWI432847B true TWI432847B (zh) 2014-04-01

Family

ID=4406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1272A TWI432847B (zh) 2009-11-30 2010-11-29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surface light sourc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ligh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91882B2 (zh)
EP (1) EP2508788B1 (zh)
JP (1) JP5317064B2 (zh)
KR (1) KR101347120B1 (zh)
CN (1) CN102656401B (zh)
BR (1) BR112012012907A2 (zh)
TW (1) TWI432847B (zh)
WO (1) WO20110652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2042962A1 (ja) 2010-09-30 2014-02-0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881065B1 (ko) * 2011-12-21 2018-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JP5781631B2 (ja) * 2012-01-31 2015-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Led分類方法、led分類装置、led分類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TWI539190B (zh) * 2012-09-28 2016-06-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ed導光元件、led光源模組及直下式led電視
US9761763B2 (en) * 2012-12-21 2017-09-12 Soraa, Inc. Dense-luminescent-materials-coated violet LEDs
CN103246110B (zh) * 2013-04-26 2016-04-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Led光源及其制作方法、led背光及显示装置
DE202014103047U1 (de) * 2014-03-27 2014-08-20 Tridonic Jennersdorf Gmbh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weißem Licht
WO2017033288A1 (ja) * 2015-08-25 2017-03-02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05182608B (zh) * 2015-10-13 2018-08-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组件及背光模组
JP6662256B2 (ja) * 2016-07-22 2020-03-1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選別方法
US10656019B2 (en) * 2016-07-22 2020-05-19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chromaticity rank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7108660B2 (ja) * 2020-01-21 2022-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8543C (zh) 2005-04-30 2008-04-02 巨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cd背光源产生方法
KR101093324B1 (ko) * 2005-05-30 2011-1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7080530A (ja) 2005-09-09 2007-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ed照明器具
JP2008153039A (ja) 2006-12-18 2008-07-03 Sharp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9017007A1 (ja) * 2007-07-27 2009-0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シャーシと、こ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9087879A (ja) * 2007-10-02 2009-04-23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23489A (ja) 2007-11-14 2009-06-04 Sony Corp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69592B1 (ko) 2008-07-09 2013-06-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의 엘이디 백라이트 구성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12907A2 (pt) 2017-03-01
JP5317064B2 (ja) 2013-10-16
CN102656401A (zh) 2012-09-05
JP2011113941A (ja) 2011-06-09
CN102656401B (zh) 2015-09-16
WO2011065238A1 (ja) 2011-06-03
US9091882B2 (en) 2015-07-28
EP2508788B1 (en) 2017-01-04
TW201142433A (en) 2011-12-01
EP2508788A4 (en) 2014-03-05
US20120320309A1 (en) 2012-12-20
EP2508788A1 (en) 2012-10-10
KR20120085294A (ko) 2012-07-31
KR101347120B1 (ko) 2014-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2847B (zh)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surface light sourc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lighting device
US7740365B2 (en) Backlighting arrangement with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arranged in light groups and lighting device
EP2120088B1 (en)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513345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133458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30070170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5244181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WO201110514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30002987A1 (en) Edge light type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294849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20120300136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727553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060056201A1 (en) Backlight modules
KR20170026883A (ko) 발광다이오드 램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32563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82721B (zh) 顯示裝置
KR10252648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엘이디 어셈블리
JP2006267784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1083642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13161636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17191693A (ja) 面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