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0055B - 粉體儲存容器及使用其之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暨影像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粉體儲存容器及使用其之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暨影像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0055B
TWI430055B TW099131167A TW99131167A TWI430055B TW I430055 B TWI430055 B TW I430055B TW 099131167 A TW099131167 A TW 099131167A TW 99131167 A TW99131167 A TW 99131167A TW I430055 B TWI430055 B TW I4300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powder
developer
conveying member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1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3163A (en
Inventor
Toshiaki Suzuki
Kazuhiro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33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3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0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00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 G03G2215/0852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reciproc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Description

粉體儲存容器及使用其之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暨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涉及粉體儲存容器、使用粉體儲存容器的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及影像形成裝置。
過去,在影像形成裝置中已經使用了以下粉體儲存容器,將粉體供給到顯影裝置:該粉體儲存容器適合於藉由通過傳送部件以傳送儲存在粉體儲存容器中的粉體,而將粉體從供給埠供給到顯影裝置。
已經提出在例如JP-A-5-303278、JP-A-2000-155457及JP-A-2004-361463中披露的技術,作為防止附著粉體殘留在粉體儲存容器中的技術。
在JP-A-5-303278中披露的粉體供給裝置包括:清潔單元,其去除殘留在感光體的表面上的殘餘粉體,並儲存去除的粉體;粉體供給部分,其供給粉體。粉體供給裝置包括攪動部件,其設置在粉體供給部分中,並攪動粉體供給部分中的粉體。粉體供給裝置還包括擺動板,其係由可旋轉攪動部件所擺動,並在粉體供給部分一側滑動,或者,整個擺動板係由彈性部件形成。
此外,在JP-A-2000-155457中披露的影像記錄裝置包括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在藉由設置在調色劑收容器中的攪動器以攪動調色劑的同時,將調色劑供給到顯影輥。在調色劑收容器中設置有彈落部件,該彈落部件係藉由攪動操作來彈落收容器中的殘餘調色劑。
此外,在JP-A-2004-361463中披露的顯影裝置包括:調色劑保持部件,其使形成在影像保持部件上的靜電潛像顯影;粉體儲存單元,其儲存用於藉由調色劑保持部件而使靜電潛像顯影的粉體;撓性攪動部件,其藉由旋轉來攪動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傾斜表面,當顯影裝置安裝在電子照相型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上時,傾斜表面變成底部,並向下傾斜以面向調色劑保持部件;凹部,其設置在沿傾斜表面的傾斜方向的下游側,並且,在凹部內沿著攪動部件的旋轉路徑形成傾斜表面;以及,撓性彈性部件,其係安裝在傾斜表面上,以便沿傾斜表面的傾斜方向自由地移動。攪動部件之旋轉軌道為進入凹部的攪動部件,並且,彈性部件設置在凹部的上方,並朝向攪動部件之旋轉區突出。
同時,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粉體儲存容器、使用粉體儲存容器的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及影像形成裝置,其中即使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在傳送過程中由於振動等而附著,該粉體儲存容器也能夠鬆散附著的粉體,並供給粉體。
第1型態: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型態,一種粉體儲存容器包括:粉體儲存單元,其儲存粉體;傳送部件,其可旋轉地佈置在粉體儲存單元中,並將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傳送到出口;以及彈性部件,包括:上端部,其固定在粉體儲存單元的內部;以及下端部,其係作為可擺動的自由端,並佈置在傳送部件的上方;其中,下端部之沿著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一部分,建構成與傳送部件接觸以彈性變形。
第2型態:在第1型態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在該粉體儲存容器中形成有傾斜表面,此傾斜表面係朝向該傳送部件延伸,並且其中,該彈性部件沿著此傾斜表面佈置。
第3型態:在第1型態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該彈性部件建構成與該傳送部件之在其傳送方向的上游端部接觸,並彈性變形
第4型態:在第1型態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該彈性部件建構成與該傳送部件之在其傳送方向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兩者都接觸,並彈性變形。
第5型態:在第1型態至第3型態中任一者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在彈性部件之中間部形成有凹口,而此凹口係從該彈性部件之下端部面向著在該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上側。
第6型態:在第1型態至第4型態中任一者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該傳送部件包括:作為第一操作部分的平板部分,其位於該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上游側,鬆散了位於該傳送部件上方的粉體,且佈置成在該傳送部件之徑向朝向外部延伸;螺旋傳送刮板部分,其位於該傳送部件之沿著該傳送方向的中間部,並傳送粉體;以及作為第二操作部分的排出部分,其位於該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下游側,將粉體排出到該出口,且呈沿著該傳送部件之外周表面的弧形形狀。
第7型態:在第6型態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凹口設置在與該傳送部件,螺旋傳送刮板部分相對應的位置。
第8型態:在第1型態至第7型態中任一者的粉體儲存容器中,其中,該傳送部件之排出部分在裝運時係佈置在關閉該出口的位置。
第9型態: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型態,一種顯影裝置包括:顯影裝置主體,其中,可旋轉地佈置有粉體保持體,此粉體保持體在其表面上保持粉體;粉體儲存單元,其儲存粉體;傳送部件,其可旋轉地佈置在粉體儲存單元中,並將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傳送到出口;以及彈性部件,包括:上端部,其固定在粉體儲存單元的內部;以及下端部,其係作為可擺動的自由端,並佈置在傳送部件的上方,其中,下端部之沿著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一部分,建構成與傳送部件接觸以彈性變形。
第10型態: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型態,一種影像形成單元包括:影像保持部件,其上形成有與影像資訊相對應的靜電潛像;顯影裝置主體,其係作為使形成在影像保持部件上的靜電潛像顯影的手段,且其中,可旋轉地佈置有粉體保持體,此粉體保持體在其表面上保持粉體;以及粉體儲存單元,其儲存粉體;傳送部件,其可旋轉地佈置在粉體儲存單元中,並將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傳送到出口;以及彈性部件,包括:上端部,其固定在粉體儲存單元的內部;以及下端部,其係作為可擺動的自由端,並佈置在傳送部件的上方,其中,下端部之沿著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一部分,建構成與傳送部件接觸以彈性變形。
第11型態: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型態,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影像保持部件,其上形成有與影像資訊相對應的靜電潛像;顯影裝置主體,其建構成使形成在影像保持部件上的靜電潛像顯影,且其中,可旋轉地佈置有粉體保持體,此粉體保持體在其表面上保持粉體;以及粉體儲存容器,其儲存待供給到顯影裝置主體的粉體,此粉體儲存容器包括:粉體儲存單元,其儲存粉體;傳送部件,其可旋轉地佈置在粉體儲存單元中,並將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傳送到出口;以及彈性部件,包括:上端部,其固定在粉體儲存單元的內部;以及下端部,其係作為可擺動的自由端,並於傳送方向佈置在傳送部件的上方,其中,下端部之沿著所述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一部分,建構成與傳送部件接觸以彈性變形。
根據第1型態的組構,與不使用本結構相比,即使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在傳送過程中由於振動等而附著,也可以鬆散去附著的粉體,並供給粉體。
根據第2型態的組構,在向鬆散的粉體施加重力的同時,可以將鬆散的粉體供給到傳送部件。
根據第3型態的組構,可以鬆散去位於攪動傳送部件之在傳送方向的上游端部的粉體並傳送粉體。
根據第4型態的組造,可以鬆散去位於攪動傳送部件之在傳送方向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二者的粉體,並傳送粉體。
根據第5型態的組構,當板狀彈性部件的寬度大時,可以在彈性部件之上游部和下游部彼此分離的同時,使彈性部件之在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上游部和下游部單獨地彈性變形。
根據第6型態的組構,可以藉由一個傳送部件,獨立而可靠地鬆散、傳送、及排出粉體。
根據第7型態的組構,可以使在傳送部件之傳送刮板部分之上游側或下游側上的彈性部件獨立地彈性變形,且藉由位於中間的傳送刮板部分,在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傳送粉體。
根據第8型態的組構,即使先前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上的粉體儲存容器被裝運,也可以防止粉體從粉體儲存容器中洩漏。
根據第9型態的組構,可以提供這樣一種顯影裝置:即使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在傳送過程中由於振動等而附著,該顯影裝置也能夠鬆散去附著的粉體,並供給粉體,而不會向驅動傳送部件的驅動源施加大負荷。
根據第10型態的組構,可以提供這樣一種影像形成單元:即使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在傳送過程中由於振動等而附著,該影像形成單元也能夠鬆散去附著的粉體,並供給粉體,而不會向驅動傳送部件的驅動源施加大負荷。
根據第11型態的組構,可以提供這樣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即使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在傳送過程中由於振動等而附著,該影像形成裝置也能夠鬆散去附著的粉體,並供給粉體,而不會向驅動傳送部件的驅動源施加大負荷。
基於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
下面,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圖2是示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顯影裝置、及作為影像形成單元所應用的影像形成裝置的串聯式彩色印表機之結構的視圖。此外,圖3是示出彩色印表機之影像形成部分之結構的視圖。
如圖2所示,彩色印表機根據從個人電腦、影像讀取裝置(未示出)等輸出的影像資料,或者藉由電話線、LAN等發送的影像資料,輸出全色或單色影像。
如圖4至圖6所示,彩色印表機的主體1呈大致矩形的平行六面體形狀。彩色印表機主體1的前表面設置有用於供給記錄紙張的前蓋28,以使其自由地打開和關閉。彩色印表機主體的一個側表面設置有用於替換作為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的側蓋29,以使其自由地打開和關閉。此外,彩色印表機主體1的上部一體形成有排紙盤22,而上面已經形成有影像的記錄紙張排放到此排紙盤22上。
如圖2所示,在彩色印表機主體1中設置有影像處理單元3和用於控制整個彩色印表機的控制單元4。影像處理單元在需要時對從個人電腦(PC)2、影像讀取裝置(未示出)等發送的影像資料執行必要的預定影像處理,例如,陰影校正、位移校正、亮度/顏色空間轉換、伽馬(γ)校正、邊框刪除、及顏色/移動編輯。
此外,影像處理單元3將已在上述影像處理單元3中經過預定影像處理的影像資料轉換成與四種顏色,即,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影像資料。然後,如下面所說明,藉由設置在彩色印表機主體1中的影像輸出單元5,將影像資料輸出為全色影像或單色影像。
藉由影像處理單元3轉換成與四種顏色,即,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影像資料的影像資料,被發送到分別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影像曝光裝置7Y、7M、7C、及7K。在影像曝光裝置7Y、7M、7C以及7K中,根據相應的顏色影像資料,藉由從LED(發光裝置)陣列發射的光,進行影像曝光。
如圖2所示,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四個影像形成單元(影像形成部分)6Y、6M、6C、及6K,以相等間隔平行地佈置在彩色印表機主體1中,且對於水平方向傾斜預定角度(例如,約10°),使得,與黃色(Y)相對應的第一個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6Y相對高,而與黑色(K)相對應的最後一個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6K相對低。同時,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傾斜角度不限於約10°,可以大於或小於約10°。
如果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四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佈置成傾斜上述預定角度,則可以將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間的距離設定為小於沿水平方向佈置的四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間的距離。因此,減小了彩色印表機主體1的寬度,從而可以進一步減小彩色印表機的尺寸。
除了待形成影像的顏色之外,這四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以及6K具有基本相同的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四個影像形成單元中的每一個都主要包括:作為影像保持部件的感光鼓8,其藉由驅動手段(未示出)而沿箭頭A的方向以預定速度旋轉驅動;用於一次充電的充電輥9,其對感光鼓8的表面均勻充電;影像曝光裝置7,其由LED打印頭形成,用於藉由對與預定顏色相對應的影像曝光而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10,其利用與預定顏色相對應的調色劑,對形成在感光鼓8上的靜電潛像顯影;以及,清潔裝置11,其清潔感光鼓8的表面。
使用了例如形狀呈直徑約30 mm的鼓形且表面覆有由有機光導體(OPC)等形成的感光層的部件,作為感光鼓8。藉由驅動馬達(未示出),沿箭頭A的方向以預定速度旋轉驅動感光鼓。
此外,使用了例如其金屬芯表面覆有傳導層的輥狀充電器,作為充電輥9。傳導層由合成樹脂或合成橡膠製成,且已經調整了傳導層的電阻。預定的充電偏壓施加到充電輥9之金屬芯。
如圖2所示,影像曝光裝置7佈置在四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每一個中。使用了包括LED(發光裝置)陣列和棒形透鏡陣列的單元,作為設置在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中的影像曝光裝置7。LED陣列包括以預定印刷密度(例如,600 dpi至1200 dpi)在感光鼓8的軸向線性佈置的LED。棒形透鏡陣列利用從LED(發光裝置)陣列之各個LED(發光裝置)發射的光,在感光鼓8上形成點狀影像。此外,如圖2和圖3所示,影像曝光裝置7從下面對感光鼓8上的影像進行掃描並曝光。
同時,如果使用包括LED陣列的單元作為影像曝光裝置7,則可以顯著減小影像曝光裝置的尺寸。為此,較優的是,使用包括LED陣列的單元,作為影像曝光裝置7。影像曝光裝置7不限於包括LED陣列的單元,可以使用偏轉雷射光束並在各個感光鼓8的軸向掃描影像的單元,作為影像曝光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對四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設置一個影像曝光裝置7。
如上所述,相應的顏色影像資料從影像處理單元3,順序地輸出到單獨設置在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中的影像曝光裝置7Y、7M、7C、及7K。藉由根據影像資料從影像曝光裝置7Y、7M、7C、及7K發射的光通量,對相應的感光鼓8Y、8M、8C、及8K的表面掃描和曝光。因此,形成與影像資料相對應的靜電潛像。藉由顯影裝置10Y、10M、10C、及10K,使形成在感光鼓8Y、8M、8C、及8K上的靜電潛像顯影成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彩色調色劑影像。
藉由四個一次轉印輥13Y、13M、13C、及13K,將依次形成在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感光鼓8Y、8M、8C、及8K上的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一次地、順序地且多層地轉印到傾斜佈置在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的上方的作為中間轉印體的中間轉印帶12。
中間轉印帶12是由多個輥所拉伸的無端式帶狀部件,並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使得,此帶狀部件之下側運行區在帶狀部件的運行方向的下游側相對為低,而在運行方向的上游側相對為高。
也就是說,如圖2所示,用預定的張力,使中間轉印帶12在用作為支撐二次轉印部分之後表面的支撐輥的驅動輥15與從動輥14之間拉伸並旋轉。藉由驅動輥15在箭頭B的方向以預定速度環形地驅動中間轉印帶12,而藉由具有優良恒速特性的驅動馬達(未示出)旋轉驅動此驅動輥15。使用例如由合成樹脂膜所形成的部件,作為中間轉印帶12,而此合成樹脂膜係由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等製成,具有呈無端式帶形狀的撓性。中間轉印帶12佈置成其下側運行區與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感光鼓8Y、8M、8C、及8K形成接觸。
此外,如圖2所示,作為二次轉印裝置的二次轉印輥17佈置在中間轉印帶12之運行區之下端,以便與由驅動輥15拉伸的中間轉印帶12之表面形成接觸。二次轉印裝置將已經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的調色劑影像二次轉印到記錄媒介物16上。
如圖2所示,藉由與驅動輥15形成接觸而使中間轉印帶12介於兩者之間的二次轉印輥17,將已經多層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的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二次轉印到作為記錄媒介物的記錄紙張16上。已經轉印有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的記錄紙張16,被傳送到位於垂直方向的上側上的定影裝置18。二次轉印輥17在橫向上與驅動輥15形成壓接,而中間轉印帶12介於兩者之間,並將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集中地二次轉印到從垂直方向的下側向上側傳送的記錄紙張16上。
使用了例如藉由在金屬芯之外周塗覆預定厚度的彈性層而形成的部件,作為二次轉印輥17。金屬芯由諸如不銹鋼等金屬製成,並且,彈性層係由添加有傳導劑的合成橡膠材料等製成的傳導彈性體所形成。
此外,藉由熱和壓力,對已經轉印有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的記錄紙張16進行定影處理,其中的熱和壓力係由定影裝置18之加熱輥19和加壓帶(或加壓輥)20所施加。然後,藉由排紙輥21,將記錄紙張排放到設置在印表機主體1之上端部的排紙盤22上,使得,記錄紙張之上面形成有影像的表面為面向下側。
在由供紙輥24和紙張分離輥25一張一張地分離的同時,從佈置在圖2所示的印表機主體1之底部的供紙盤23,供給具有預定尺寸且由預定材料製成的記錄紙張16,記錄紙張6被傳送到配準輥26一次並停止。此外,藉由與形成在中間轉印帶12上的調色劑影像同步地旋轉驅動的配準輥26,將從供紙盤23所供給的記錄紙張16發送到中間轉印帶12之二次轉印位置。除了普通紙張之外,還可以供給諸如一面或兩面塗層的塗層紙張等厚紙張或類似物,作為記錄紙張16。照片影像等同樣輸出在由塗層紙張所形成的記錄紙張16上。
同時,如圖2和圖3所示,藉由清潔裝置11,從已經完成調色劑影像之一次轉印過程的感光鼓8之表面上,去除殘餘調色劑,並且,感光鼓8之表面準備下個影像形成過程。此外,如圖2所示,藉由設置在驅動輥15之下游側附近的帶清潔裝置27,從已經完成調色劑影像之二次轉印過程的中間轉印帶12之表面上,去除殘餘調色劑等,並且,中間轉印帶12之表面準備下個影像形成過程。
圖7是示出用於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彩色印表機的顯影裝置之結構的視圖。
如圖7所示,顯影裝置10包括下殼體31和上殼體32,在上殼體32之一側之上端部形成有開口33,並且,在開口33處佈置有作為粉體保持體的顯影輥34。顯影輥34包括:磁鐵輥35,其固定在顯影輥中;以及,顯影套筒36,其設置在磁鐵輥35之外周而可在箭頭方向上旋轉。
此外,在顯影輥34下方形成有作為空間的粉體儲存室38,其儲存由例如調色劑和載體所形成的雙組分粉體37,且藉由上殼體32與下殼體31組合而形成。在上殼體32之開口33附近而於顯影輥34之旋轉方向的下游側,佈置有調節供給到顯影輥34之表面的粉體37之量的粉體調節部件39,使得,在粉體調節部件與顯影輥34之表面之間形成預定的間隙。粉體調節部件39形成為藉由例如磁力而調節供給到顯影輥34之表面的粉體37之量。此粉體調節部件由例如諸如鎳等磁性材料製成,且呈具有預定直徑的柱形形狀。
同時,由調色劑和載體所形成的雙組分粉體37儲存在下殼體31中。在下殼體中佈置有作為第一粉體攪動傳送部件的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0、和作為第二粉體攪動傳送部件的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1,而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0係藉由在攪動粉體37的同時傳送粉體37而將粉體37供給到顯影輥34之表面,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1則在攪動粉體的同時傳送粉體37。藉由分隔板52,將形成在下殼體31中的粉體儲存室38分隔成作為第一粉體攪動傳送部件接收室的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42、和作為第二粉體攪動傳送部件接收室的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43,而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接收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0,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接收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1。
此外,如圖8所示,第一和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0和41包括:旋轉軸44和45,其呈柱形形狀;以及,攪動傳送刮板46和47,其呈螺旋形狀,並分別形成在旋轉軸44和45之外周上。第一和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形成為在彼此相反的方向攪動粉體37的同時傳送粉體37。
如圖8所示,藉由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0和41的旋轉軸44和45之一端的齒輪48和49,旋轉驅動第一和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0和41。
藉由粉體供給螺旋推運器50,將至少包括有調色劑的新的粉體37從下面描述的調色劑匣供給到顯影裝置10,而粉體供給螺旋推運器50係在如圖9所示的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之軸向,從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1之一端(圖9中的前部)伸出。在必要時,可以與粉體供給螺旋推運器50之端部一體形成有防止粉體37洩漏的防洩漏刮板51。
此外,如圖9所示,用於清潔感光鼓8之表面的清潔裝置11包括:清潔刮板111,其與感光鼓8之表面形成接觸;以及,回收螺旋推運器112。回收螺旋推運器112藉由清潔刮板111而回收從感光鼓8之表面上去除的調色劑。在回收螺旋推運器112之外周上形成有呈圓筒形狀的廢調色劑傳送部件113。如圖6所示,廢調色劑傳送部件113之端部從印表機主體1之側表面上突出來。
此外,如圖8所示,在顯影裝置10中設置有分隔板52,其將粉體儲存室分隔成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42和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43,而且,在分隔板52之兩端而於分隔板之縱向形成有流通通道53和54,其藉由在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42與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43之間交換粉體37而使粉體流通。
同時,新的粉體37可以供給到顯影裝置10,使得,粉體37藉由粉體供給螺旋推運器50而落到流通通道54、或者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41之端部。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儲存了至少包括有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彩色調色劑的粉體61而作為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係安裝在彩色印表機之側表面上,而當彩色印表機主體1之側蓋29打開時,彩色印表機之側表面便暴露到外部。至少包括有調色劑的粉體61從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被供給到與各種顏色相對應的顯影裝置10Y、10M、10C、及10K。在本實施例中,僅調色劑61作為粉體而儲存在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中。然而,由調色劑和載體所形成的粉體,可以儲存在調色劑匣中。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狀,但是,與黑色(K)相對應的調色劑匣60K,形成為大於與其他顏色相對應的調色劑匣60Y、60M、及60C。
如圖6所示,在彩色印表機主體1之一個側表面上設置有匣接收框架62,而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彩色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係可拆卸地安裝在此匣接收框架62上。在匣接收框架62中形成有與各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的形狀相對應的四個安裝凹部63Y、63M、63C、及63K,使得,與黃色、深紅色、藍綠色、及黑色相對應的彩色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安裝在匣接收框架上。為了防止錯誤地安裝其他彩色調色劑匣,在四個安裝凹部63Y、63M、63C、及63K之間的安裝有彩色調色劑匣60Y、60M、及60C的安裝凹部63Y、63M、及63C處,形成具有不同形狀的錯誤安裝防止突起64Y、64M、及64C。
在安裝凹部63Y、63M、63C、及63K中,設置有用於供給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彩色粉體的粉體供給部分65Y、65M、65C、及65K,並且,設置有用於從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清潔裝置11Y、11M、11C、及11K中回收廢調色劑的粉體回收部分66Y、66M、66C、及66K。在回收部分66Y、66M、66C、及66K之間,與黑色(K)相對應的粉體回收部分66K大於其他的回收部分66Y、66M、及66C,以便從感光鼓8K用之清潔裝置11K回收廢調色劑、且從中間轉印帶12用之帶清潔裝置27回收廢調色劑。
同時,如圖6所示,粉體供給部分65Y、65M、65C、及65K包括:圓柱形的粉體接收部分67,其中安裝有形成在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處的粉體供給圓柱形部分;以及,注入部分68,其呈半圓柱形狀,且其上部在粉體接收部分66之前側打開。
此外,如圖6所示,粉體回收部分66Y、66M、66C、及66K係由廢調色劑傳送部件113之端部所形成而廢調色劑傳送部件113之端部係從位於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清潔裝置11之前側上的安裝凹部63Y、63M、63C、及63K之內表面突出來,並且,在粉體回收部分66Y、66M、66C、及66K之端部之下端面上,廢調色劑出口(未示出)向下打開。
同時,在作為本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中,與黃色(Y)、深紅色(M)、及藍綠色(C)相對應的彩色調色劑匣60Y、60M、及60C,係呈在圖10所示的垂直方向伸長的實質上矩形的平行六面體盒之形狀。此外,如圖5所示,與黑色(K)相對應的調色劑匣60K,係形成為寬度大於各個彩色調色劑匣60Y、60M、及60C之寬度。
如圖11所示,調色劑匣60主要包括有收容器主體72、內蓋體73、外蓋體74、帽部件75、密封部件76、上蓋77、記憶元件78、傳送螺旋推運器79、及板狀的彈性部件80。收容器主體之一個側表面70完全打開,並且,在收容器主體之上端部形成有調色劑填充開口71。收容器主體72呈在垂直方向伸長的實質上矩形的平行六面體盒之形狀。內蓋體73設置成關閉收容器主體72之一面。外蓋體74設置在內蓋體73之表面上。帽部件75關閉收容器主體72之調色劑填充開口71,並且,密封部件76密封住一個氣孔。上蓋77安裝在收容器主體72之上端部上。記憶元件78安裝在上蓋77中,儲存與調色劑匣60相關的資料,且能夠從外部讀取。傳送螺旋推運器79用作為一個在攪動粉體的同時將儲存在收容器主體72中的粉體61傳送到出口的攪動傳送部件。板狀的彈性部件80佈置在收容器主體72中。
如圖1所示,調色劑匣60之收容器主體72由在垂直方向伸長的實質上矩形的平行六面體盒所形成,且包括有形成在整個表面(前表面)上的開口70。分隔壁83將收容器主體72之內部空間分隔成儲存新粉體的新粉體儲存室81、和回收廢粉體的廢粉體儲存室82,而分隔壁83係佈置成從收容器主體72之一個側壁84之中間部朝向另一個側壁89傾斜。分隔壁83形成為具有雙重結構,其包括新粉體儲存室81之分隔壁83a、和廢粉體儲存室82之分隔壁83b。分隔壁83a佈置成為:分隔壁83a之上端部連接到形成新粉體儲存室81的一個側壁84之下端部。分隔壁83a佈置成朝向圖1中的左下側傾斜。分隔壁83a之下端部連接到側壁85之上端部,而該側壁85係佈置成面向新粉體儲存室81之側壁84,並形成廢粉體儲存室82。與分隔壁83相同,側壁85也形成為具有雙重結構,其包括新粉體儲存室81之側壁85a、和廢粉體儲存室82之側壁85b。
同時,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新粉體儲存室81已經被設定為佔據調色劑匣60之整個長度的約3/4至2/3,並且,廢粉體儲存室82已經被設定為佔據約1/4至1/3。然而,不言而喻,新粉體儲存室81之容量對廢粉體儲存室82之容量的比例可以設定為其他比例。此外,調色劑匣60之所有內部空間可以形成新粉體儲存室81,而不形成廢粉體儲存室82。
如圖11所示,藉由關閉收容器主體72之開口70的內蓋體73,關閉了調色劑匣60之新粉體儲存室81和廢粉體儲存室82,並且,收容器主體之內部空間被分隔成新粉體儲存室81和廢粉體儲存室82。如圖1所示,內蓋體73係藉由諸如超聲波焊接等方法安裝且固定在諸個壁部件上,以關閉收容器主體72之開口70的整個區域,而該等壁部件包括形成在開口70之內周和外周處的側壁84和分隔壁83。在這種情況下,分隔壁83和側壁85之位於新粉體儲存室81與廢粉體儲存室82之間的背面,係由圖12所示的分離溝槽86彼此分離,使得,超聲波焊接裝置之焊接部分也可以插入用於分隔新粉體儲存室81和廢粉體儲存室82的分隔壁83之背面。
同時,圖12中的元件符號87表示凹部,其具有與彩色調色劑匣60Y、60M、及60C之各個錯誤安裝防止突起64Y、64M、及64C相對應的形狀。
如圖1所示,在從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上端部一直到其下端部的垂直方向,佈置有包括用於關閉開口70的內蓋體73在內的四個側壁84、88、89、及73。此外,從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上端部一直到其中間部的位置形成了側壁84,並且,傾斜的分隔壁83a連接在側壁84之下端部。分隔壁83a之下端部位於新粉體儲存室81之在粉體儲存室之寬度方向的中間。在分隔壁83a之下端部形成了短的側壁85a,其佈置成面向側壁89。此外,在如圖12所示的側壁89和側壁85a之下端部形成有底壁91,其呈實質上弧形的形狀。
結果,如圖1所示,新粉體儲存室81由上端部81a、中間部分81b、及下端部81c所形成。上端部81a由四個側壁84、88、89、及73所形成,以具有與收容器主體72之整個寬度實質上相同的寬度。中間部分81b形成為使中間部分之寬度朝一個側壁89減小。下端部81c由側壁89、側壁85a、及底壁91所形成,以具有實質上U形的剖面。
如圖1所示,作為攪動傳送部件的傳送螺旋推運器79設置在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下端部81c,以便沿著箭頭的方向旋轉。傳送螺旋推運器79在攪動粉體的同時,傳送儲存在新粉體儲存室81中的粉體61,並從出口90將粉體61供給到外部,而出口90係在下端部之深度方向形成在下端部81c之位於前側(開口70側)的底部。
形成於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下端部81c之底部的出口90,係形成在由呈矩形平行六面體形狀的海綿製成的出口形成部件91處,以便以圖1和圖11所示的矩形形狀打開。如圖13所示,出口形成部件91安裝成裝配到凹部92中,而凹部92係形成在與收容器主體72之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下端部81c相對應的位置處。在裝運調色劑匣60時,出口形成部件91之上端面會變形成與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外周之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並防止粉體61洩漏。同時,在裝載彩色印表機時,新的調色劑匣60安裝在如圖5所示的印表機主體1上。
如圖14A所示,傳送螺旋推運器79由合成樹脂或類似物一體製成。傳送螺旋推運器包括:旋轉軸92,其在傳送方向設置在傳送螺旋推運器之中心處;盤形支撐部分93,其形成在旋轉軸92之在傳送方向的上游端部;平板部分94,其以平板形狀在徑向從旋轉軸92之上游部向外突出,而具有與盤形支撐部分93之半徑相同的半徑,且用作為第一操作部分;傳送刮板部分95,其以螺旋形狀形成在旋轉軸92之僅有中間部分之外周上;以及,排出部分96,其位於旋轉軸92之在沿傳送方向的下游側,且用作為將粉體排出到出口90中的筒狀的第二操作部分。
如圖14A所示,排出部分96形成為實質上呈筒狀,且包括一對扇狀的側板97和98、外周板99、及分隔板100。該對扇狀的側板97和98形成在旋轉軸92之在傳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兩者之間具有軸向的預定距離。外周板99呈弧形形狀,以覆蓋此對扇狀的側板97和98之外周表面。分隔板100形成在排出部分96的內部,而位於側板97和98之圓周方向的中間部,使其在徑向延伸。當外周板99如圖13所示關閉出口90時,排出部分96防止粉體61洩漏。
排出部分96藉由以下方式供給新粉體,即,將藉由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傳送刮板部分95在旋轉軸92之軸向傳送的新粉體61,鏟入實質上呈桶形狀的排出部分96中,且使新粉體從隨著旋轉軸92旋轉而上移的排出部分96落到位於下側的出口90中。
此外,旋轉軸92之端部101形成為具有如圖14所示的實質上D形的剖面,並且,用於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的第一驅動齒輪102,係如圖15所示固定在端部101上。第二驅動齒輪103如圖15所示與驅動齒輪102嚙合,並且,安裝在印表機主體1上的主體齒輪104與第二驅動齒輪103嚙合。
此外,當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安裝在如圖5所示的印表機主體1時,旋轉驅動力藉由如圖15所示的第二驅動齒輪103,從以預定時間旋轉驅動的主體齒輪104傳輸到第一驅動齒輪102,使得,以預定時間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
此外,如圖15所示,各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一體地設置有粉體供給手段105。此粉體供給手段不會立即將從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所供給的新粉體61從出口90供給到顯影裝置10,而是將從新粉體儲存室81所供給的粉體61供給到顯影裝置10。如圖1所示,粉體供給手段105包括圓柱形的粉體供給部件106,其一體形成在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新粉體儲存室81的下方。
如圖15所示,粉體供給部件106佈置成與傳送螺旋推運器79平行,並且,粉體供給部件之一個端部形成有入口107,而藉由該入口107注入從出口91供給的粉體。當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排出部分96(實質上呈桶形形狀)之外周板99(呈弧形形狀)關閉出口91時,入口107同時關閉。
此外,如圖15所示,在粉體供給部件106之另一個端部,供給粉體的供給埠108向下打開。供給埠108在與在粉體供給圓柱形部分109之上端部打開的接收埠110相對應的位置處打開,而粉體供給圓柱形部分109之上端部係覆蓋顯影裝置10之粉體供給螺旋推運器50之外周。
此外,如圖15所示,在粉體供給部件106中,可旋轉地佈置有供給粉體的供給螺旋推運器111。如圖14B所示,供給螺旋推運器111由合成樹脂或類似物一體地製成。供給螺旋推運器包括:旋轉軸112,其在傳送方向設置於供給螺旋推運器之中心處;盤形支撐部分113,其形成在旋轉軸112之在傳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傳送刮板部分114,其以螺旋形狀形成在旋轉軸112之外周上;以及,盤形密封部分115,其在傳送方向的上游側上形成在旋轉軸112。
此外,旋轉軸112之底端部116形成為具有如圖14B所示的實質上D形的剖面,並且,用於旋轉驅動供給螺旋推運器111的第二驅動齒輪103,如圖15所示固定在底端部116。如上所述,安裝在印表機主體1上的主體齒輪104與第二驅動齒輪103嚙合。
同時,供給螺旋推運器111之旋轉軸112之與入口107和供給埠108相對應的部分112a和112b之直徑,係設定為小於其他部分之直徑。因此,可以從入口107可靠地接收粉體61,並從供給埠108可靠地供給粉體。
此外,打開和關閉供給埠108的閘板部件120可滑動地設置在粉體供給部件106之端部,並如圖11和圖15所示由彈簧121推動,以關閉供給埠108。當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安裝在如圖5所示的印表機主體1上時,閘板部件120被細軸狀的操作突部122所推動,而該操作突部係設置在印表機主體1之各個粉體供給部分65Y、65M、65C、及65K中而突出來。因此,閘板部件移動到供給埠108打開的位置。
同時,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呈實質上矩形的平行六面體盒的形狀,其係在圖10所示的垂直方向伸長。特別的是,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中間部分81b之寬度逐漸減小,使得,下端部81c實質上呈具有最小寬度的U形形狀。因此,儲存在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的諸新粉體儲存室81中的新粉體,在從中間部分81b偏壓到下端部81c時,由於傳送過程中的振動等而易於附著。
為此,如果新粉體附著在新粉體儲存室81中並硬化,則擔心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上外周等處上的硬化粉體無法崩塌且不能夠從出口90排出,即使,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安裝在印表機主體1上,並且,傳送螺旋推運器79被旋轉驅動,亦然。
因此,本實施例包括一個板狀彈性部件,其上端部係固定在粉體儲存單元之上端部,成為可擺動自由端的下端部係在傳送方向佈置在攪動傳送部件之上方,並且僅下端部之一部分與攪動傳送部件形成接觸並擺動。因此,此板狀彈性部件可鬆散位於攪動傳送部件之上部的粉體。
也就是說,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各個新粉體儲存室81中,設置有用於鬆散新粉體的板狀(薄膜狀)彈性部件80。使用例如以下的部件作為彈性部件80,即,呈垂直方向的長矩形形狀,且由具有幾微米至幾百微米的厚度並由諸如PET等合成樹脂製成的miler(註冊商標)膜形成。然而,彈性部件不限於此,可以使用由其他材料製成且呈其他形狀的部件作為彈性部件。
如圖1所示,彈性部件80呈垂直方向的長矩形形狀,使其寬度稍微小於新粉體儲存室81之深度。彈性部件之上端部131藉由諸如雙面膠帶或黏結劑等手段,固定在調色劑匣60之側壁84之內表面之上端部,並且,彈性部件之下端部132在傳送螺旋推運器之軸向延伸到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上端部附近。彈性部件80之中間部分133從側壁84之下端部彎曲到分隔壁83,且藉由彈性恢復力,沿著新粉體儲存室81之分隔壁83而與分隔壁83之表面形成接觸。彈性部件80之低於中間部分的部分,成為不固定到新粉體儲存室81之內表面的自由端。
此外,如圖1和圖13所示,第一和第二舌片134和135在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軸向(傳送方向),從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132之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向下突出。第一和第二舌片134和135與形成在傳送螺旋推運器79處的第一和第二操作部分94和99形成接觸,使得,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132在與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旋轉同步的預定時間,在圖1和圖13中向上傾斜地彈性變形。因此,使在新粉體儲存室81中硬化(附著)的粉體61鬆散。
此外,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適合於回收從印表機主體1之帶清潔裝置27和清潔裝置11Y、11M、11C、及11K排出的廢調色劑。
也就是說,在如圖12所示的各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廢粉體儲存室82之後表面上,打開入口140,而如圖6所示,藉由此入口140,注入從印表機主體1之帶清潔裝置27和清潔裝置11Y、11M、11C、及11K排出的廢調色劑。入口140之外周設置有由海綿等製成並防止調色劑洩漏的密封部件141。此外,如圖11所示,通常藉由第二閘板部件143以關閉入口140,而該第二閘板部件143係由彈簧142所推動。
此外,當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安裝在如圖5所示的印表機主體1上時,藉由印表機主體1之粉體回收部分66Y、66M、66C、及66K,向內推動第二閘板部件143。結果,廢調色劑用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入口140被打開。
同時,如上所述,印表機主體1之黑色粉體回收部分66K回收了來自中間轉印帶12用之帶清潔裝置27的廢調色劑,以及,來自黑色清潔裝置11K的廢調色劑。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中間轉印帶12用之帶清潔裝置27係位於黑色清潔裝置11K的正上方,如圖2所示,所以,如圖16所示,黑色粉體回收部分66K使得由中間轉印帶12用之帶清潔裝置27所回收的廢調色劑,藉由黑色粉體回收部分66K而結合在一起,並且,藉由黑色清潔裝置11K之排出螺旋推運器,將廢調色劑排出到黑色調色劑匣60K之入口140,而其中的黑色粉體回收部分66K係形成為連接了中間轉印帶12用之帶清潔裝置27之端部與黑色清潔裝置11K之端部。
根據上述結構,即使儲存在粉體儲存單元中的粉體由於傳送過程中的振動等而附著,藉由本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所應用的彩色印表機中的零件,可以鬆散掉附著的粉體,並供給粉體,而無需對驅動攪動傳送部件的驅動源施加大負荷。
也就是說,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的彩色印表機中,藉由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依次形成彩色調色劑影像;並且,形成在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感光鼓8上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一次地、依次地、及多層地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之後,調色劑影像在二次轉印位置,從中間轉印帶12集中地二次轉印到記錄紙張16,並定影在記錄紙張16上。然後,如圖4所示,記錄紙張排放到設置在印表機主體1之上部的排紙盤22上。
當在如圖2所示的彩色印表機中藉由與黃色(Y)、深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相對應的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而形成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影像時,會逐漸地消耗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顯影裝置10中的調色劑,使得,顯影裝置10中的調色劑濃度降低。因此,如圖5所示,至少包括有相應的顏色調色劑的新粉體61便從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供給到各個影像形成單元6Y、6M、6C、及6K之顯影裝置10中。
此外,當供給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中的新粉體61並且新粉體儲存室變空或者幾乎變空時,便打開如圖4和圖5所示的印表機主體1之側蓋29,從印表機主體1中取出空的或幾乎空的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並且,將新的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安裝在印表機主體1上。
當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如圖5所示安裝在印表機主體1上時,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和供給螺旋推運器的中間齒輪和驅動齒輪便與印表機主體1之主體齒輪嚙合,並且,粉體供給部件106之諸供給埠打開。
此外,如圖15所示,在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中,藉由在預定時間旋轉驅動印表機主體1之主體齒輪104,使主體齒輪104之旋轉驅動力傳輸到第一和第二驅動齒輪102和103,從而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和供給螺旋推運器111。
當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時,藉由在如圖14A所示的軸向形成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上游端部的平板部分94,在如圖1和圖13所示的圓周方向刮擦並破壞位於新粉體儲存室81之底部的新粉體61。藉由在軸向形成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中間部的傳送刮板部分95,將平板部分94所刮擦並破壞的新粉體61傳送到下游側。
此外,藉由呈桶形形狀的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排出部分96,將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傳送刮板部分95於軸向傳送到下游側的新的粉體61鏟起,並從在軸向形成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下游端部的出口90排出。
將從出口90排出的新粉體61如圖15所示從粉體供給部件106之入口107向內注入,藉由設置在粉體供給部件106內部的供給螺旋推運器111而傳送到供給埠108,並從供給埠108供給到顯影裝置10。
同時,如上所述,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呈實質上矩形的平行六面體盒的形狀,其係在如圖10所示的垂直方向伸長。特別的是,新粉體儲存室81之中間部分81b之寬度逐漸減小,使得,下端部81c實質上呈具有最小寬度的U形形狀。因此,儲存在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新粉體儲存室81中的新粉體,在從中間部分81b偏壓到下端部81c時,由於傳送過程中的振動等而易於附著。
為此,如果新的粉體附著在新粉體儲存室81中並變硬,則要擔心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上外周等處的硬化粉體無法崩塌,即使,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係安裝在印表機主體1上,並且,傳送螺旋推運器79被旋轉驅動,亦然。
本實施例的各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在如圖1所示的新粉體儲存室81中包括有彈性部件80。如圖1和圖13所示,僅彈性部件80之上端部131固定在新粉體儲存室之側壁84之內表面上,彈性部件之中間部分133和下端部132係沿著新粉體儲存室81之分隔壁83a之內表面而彎曲,並且,作為彈性部件之自由端的下端部132係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外周上,並平行於軸向而佈置。
此外,如圖1和圖13所示,第一和第二舌片134和135係形成在彈性部件80之下端。第一和第二舌片134和135與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一和第二操作部分94和99形成接觸,使得,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132在圖1和圖13中向上傾斜地彈性變形並彎曲。為此,如圖1所示,對於各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而言,當在預定時間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以供給新的粉體61時,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一和第二操作部分94和99便與形成在彈性部件80之下端的第一和第二舌片134和135形成接觸,並且,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132在圖1和圖13中向上傾斜地彈性變形並彎曲。因此,使位於新粉體儲存室81中之傳送螺旋推運器79上方的新粉體61鬆散。
結果,即使儲存在各個調色劑匣60Y、60M、60C、及60K之新粉體儲存室81中的新粉體61附著並硬化,也可以藉由與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旋轉同步彈性變形的彈性部件80,來鬆散在新粉體儲存室81中附著並硬化的新粉體61,並將其供給到傳送螺旋推運器79。因此,當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時,可以從形成在新粉體儲存室81之底部的出口90,可靠地排出新的粉體,並可以將新粉的體供給到顯影裝置10。
此外,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一操作部分呈在徑向延伸的平板形狀。因此,彈性部件80之第一舌片134僅當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一操作部分94藉由時暫時提起,並立即返回到原始狀態。
同時,由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二操作部分99呈以外圓周方向形成的弧形形狀,所以,在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二操作部分99通過的同時,彈性部件80之第二舌片135保持被提起。在此期間,藉由傳送螺旋推運器79在軸向傳送新的粉體61。因此,由第二操作部分所鬆散的粉體61在被供給的同時,藉由彈性部件80而落到傳送刮板部分95之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中間的部分,而彈性部件80之第一舌片134返回到原始位置,並且,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132在第二舌片135向上移動的位置處,相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軸向而傾斜。然後,粉體藉由傳送刮板部分95可靠地傳送到下游側,且在落到出口90的同時,可靠地供給。
另外,彈性部件80之第二舌片135在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第二操作部分99通過之後,返回到原始位置。
同時,當彈性部件80彈性變形以向上移動時,要擔心新的粉體61進入彈性部件80之後側與分隔壁83之間的空間中。然而,如果藉由彈性部件80以鬆散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上方的新粉體61,則進入彈性部件80之後側的新粉體61也會下落,並藉由傳送螺旋推運器79之傳送操作所引起的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之彈性變形,沿著傾斜的分隔壁83a之表面而供給。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部件80之整個下端部132不會藉由傳送螺旋推運器79而向上移動,可以藉由形成在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的第一和第二舌片,僅部分地移動作為彈性部件80之下端部132之一部分的舌片134和135。即使位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上的新粉體61附著,也可以避免:位於彈性部件80上的新粉體61施加大負荷(重量)、需要大驅動扭矩來旋轉驅動傳送螺旋推運器79、或者由於傳送螺旋推運器79不能旋轉而不能有效供給新粉體61。
出於解釋和說明的目的,提供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前面的說明。不意在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為所揭露的確切形式。顯然,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許多修改和變型。選擇和說明本示例性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因此,使得本技術領域的其他人能夠為實現各種實施例而理解本發明和各種適合於所構想的特定應用的修改。目的在於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事項界定本發明的範圍。
1...(印表機)主體
2...個人電腦(PC)
3...影像處理單元
4...控制單元
5...影像輸出單元
6C...影像形成單元(部分)
6K...影像形成單元(部分)
6M...影像形成單元(部分)
6Y...影像形成單元(部分)
7...影像曝光裝置
7C...影像曝光裝置
7K...影像曝光裝置
7M...影像曝光裝置
7Y...影像曝光裝置
8...感光鼓
8C...感光鼓
8K...感光鼓
8M...感光鼓
8Y...感光鼓
9...充電輥
10...顯影裝置
10C...顯影裝置
10K...顯影裝置
10M...顯影裝置
10Y...顯影裝置
11...清潔裝置
11C...清潔裝置
11K...清潔裝置
11M...清潔裝置
11Y...清潔裝置
12...中間轉印帶
13C...(一次)轉印輥
13K...(一次)轉印輥
13M...(一次)轉印輥
13Y...(一次)轉印輥
14...從動輥
15...驅動輥
16...(記錄)媒介物;(記錄)紙張
17...(二次)轉印輥
18...定影裝置
19...加熱輥
20...加壓帶;加壓輥
21...排紙輥
22...排紙盤
23...供紙盤
24...供紙輥
25...紙張分離輥
26...配準輥
27...帶清潔裝置
28...前蓋
29...側蓋
31...(下)殼體
32...(上)殼體
33...開口
34...顯影輥
35...磁鐵輥
36...顯影套筒
37...粉體
38...粉體儲存室
39...粉體調節部件
40...(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
41...(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
42...(第一)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
43...(第二)攪動傳送螺旋推運器接收室
44...旋轉軸
45...旋轉軸
46...攪動傳送刮板
47...攪動傳送刮板
48...齒輪
49...齒輪
50...粉體供給螺旋推運器
51...防洩漏刮板
52...分隔板
53...流通通道
54...流通通道
60...調色劑匣
60C...調色劑匣
60K...調色劑匣
60M...調色劑匣
60Y...調色劑匣
61...(調色劑)粉體;調色劑
62...匣接收框架
63C...安裝凹部
63K...安裝凹部
63M...安裝凹部
63Y...安裝凹部
64C...錯誤安裝防止突起
64M...錯誤安裝防止突起
64Y...錯誤安裝防止突起
65C...粉體供給部分
65K...粉體供給部分
65M...粉體供給部分
65Y...粉體供給部分
66C...(粉體)回收部分
66K...(粉體)回收部分
66M...(粉體)回收部分
66Y...(粉體)回收部分
67...粉體接收部分
68...注入部分
70...側表面;開口
71...(調色劑)填充開口
72...收容器主體
73...內蓋體;側壁
74...外蓋體
75...帽部件
76...密封部件
77...上蓋
78...記憶元件
79...傳送螺旋推運器
80...彈性部件
81...新粉體儲存室
81a...上端部
81b...中間部分
81c...下端部
82...廢粉體儲存室
83...分隔壁
83a...(新粉體儲存室)分隔壁
83b...(廢粉體儲存室)分隔壁
84...側壁
85...側壁
85a...(新粉體儲存室)側壁
85b...(廢粉體儲存室)側壁
86...分離溝槽
87...凹部
88...側壁
89...側壁
90...出口
91...底壁;出口形成部件
92...凹部;旋轉軸
93...盤形支撐部分
94...平板部分;(第一)操作部分
95...傳送刮板部分
96...排出部分
97...側板
98...側板
99...外周板;(第二)操作部分
100...分隔板
101...(旋轉軸)端部
102...(第一)驅動齒輪
103...(第二)驅動齒輪
104...主體齒輪
105...粉體供給手段
106...粉體供給部件
107...入口
108...供給埠
109...粉體供給圓柱形部分
110...接收埠
111...清潔刮板;供給螺旋推運器
112...回收螺旋推運器;旋轉軸
112a...(旋轉軸)部分
112b...(旋轉軸)部分
113...廢調色劑傳送部件;(盤形)支撐部分
114...傳送刮板部分
115...(盤形)密封部分
116...(旋轉軸)底端部
120...閘板部件
121...彈簧
122...操作突部
131...(彈性部件)上端部
132...(彈性部件)下端部
133...(彈性部件)中間部分
134...(第一)舌片
135...(第二)舌片
140‧‧‧入口
141‧‧‧密封部件
142‧‧‧彈簧
143‧‧‧(第二)閘板部件
A‧‧‧箭頭(方向)
C‧‧‧藍綠色
K‧‧‧黑色
M‧‧‧深紅色
Y‧‧‧黃色
圖1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之主要部件的立體透視圖。
圖2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所應用的影像形成裝置的串聯式彩色印表機之結構的視圖。
圖3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所應用的影像形成裝置的串聯式彩色印表機之影像形成區段之結構的視圖。
圖4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所應用的影像形成裝置的串聯式彩色印表機之外觀的立體透視圖。
圖5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所應用的影像形成裝置、且蓋子打開的串聯式彩色印表機之外觀的立體透視圖。
圖6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所應用的影像形成裝置、且蓋子打開的串聯式彩色印表機之外觀的立體透視圖。
圖7是顯影裝置之剖視圖。
圖8是顯影裝置之展開平面圖。
圖9是影像形成單元之立體透視圖。
圖10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之外觀的立體透視圖;
圖11是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之分解立體透視圖。
圖12是示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粉體儲存容器的調色劑匣之後表面的立體透視圖。
圖13是示出調色劑匣之主要部件的立體透視圖。
圖14A和14B是兩個傳送部件之立體透視圖。
圖15是示出從調色劑匣供給粉體的供給通道的剖面立體透視圖。
圖16是示出從黑色調色劑匣回收粉體的粉體回收通道的剖面立體透視圖。
70...側表面;開口
72...收容器主體
77...上蓋
78...記憶元件
79...傳送螺旋推運器
80...彈性部件
81...新粉體儲存室
81a...上端部
81b...中間部分
81c...下端部
82...廢粉體儲存室
83...分隔壁
83a...(新粉體儲存室)分隔壁
83b...(廢粉體儲存室)分隔壁
84...側壁
85...側壁
85a...(新粉體儲存室)側壁
85b...(廢粉體儲存室)側壁
88...側壁
89...側壁
91...底壁;出口形成部件
95...傳送刮板部分
105...粉體供給手段
106...粉體供給部件
131...(彈性部件)上端部
132...(彈性部件)下端部
133...(彈性部件)中間部分
134...(第一)舌片
135...(第二)舌片
142...彈簧

Claims (9)

  1. 一種顯影劑儲存容器,包含:顯影劑儲存單元,其儲存顯影劑;傳送部件,其可旋轉地佈置在上述顯影劑儲存單元之內部中,並藉由旋轉將儲存在該顯影劑儲存單元中的顯影劑傳送到旋轉軸方向;以及彈性部件,其在上述顯影劑儲存單元的內部而上端部側被固定著,並且作為可擺動自如的自由端之下端部則沿著傳送方向佈置在上述傳送部件的上方,且上述下端部之沿著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一部分則與在旋轉之上述傳送部件的傳送方向上之上游側及下游側之複數個地方接觸而產生彈性變形;上述彈性部件係可移動於與上述傳送部件接觸而產生變形之位置、及與上述傳送部件不產生接觸之原始位置,而於上述傳送部件旋轉時,在沿著上述傳送部件的傳送方向之上游側及下游側,與上述傳送部件接觸而產生彈性變形之彈性部件移動至上述原始位置之時間並不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影劑儲存容器,其中,在上述顯影劑儲存容器中形成有朝向上述傳送部件之傾斜表面,並且沿著上述傾斜表面佈置彈性部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影劑儲存容器,其中,在上述彈性部件形成有凹口,而該凹口係位在沿著 上述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中間部分且從該彈性部件之下端部面向著在與上述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上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影劑儲存容器,其中,上述傳送部件包括:作為第一操作部分的平板部分,其位於沿著該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上游側,鬆散位於上述傳送部件上方的顯影劑,且佈置成朝向半徑方向之外側方向;螺旋狀之傳送刮板部分,其位於沿著上述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中間部分,並傳送顯影劑;以及作為第二操作部分的排出部分,其位於沿著上述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下游側,將顯影劑排出到排出口內,且呈沿著上述傳送部件之外周表面的弧形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顯影劑儲存容器,其中,上述凹口設置在與上述傳送部件之螺旋狀之傳送刮板部分相對應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影劑儲存容器,其中,上述顯影劑儲存容器係在出貨時將上述傳送部件之排出部分佈置在關閉出口的位置。
  7. 一種顯影裝置,包含:顯影裝置主體,其中,可旋轉地佈置有顯影劑保持體,該顯影劑保持體在其表面上保持有顯影劑; 顯影劑儲存單元,其儲存顯影劑;傳送部件,其可旋轉地佈置在上述顯影劑儲存單元之內部中,並藉由旋轉將儲存在該顯影劑儲存單元中的顯影劑傳送到旋轉軸方向;以及彈性部件,其在上述顯影劑儲存單元的內部而上端部側被固定著,並且作為可擺動自如的自由端之下端部則沿著傳送方向佈置在上述傳送部件的上方,且上述下端部之沿著傳送部件之傳送方向的一部分則與在旋轉之上述傳送部件的傳送方向上之上游側及下游側之複數個地方接觸而產生彈性變形;上述彈性部件係可移動於與上述傳送部件接觸而產生變形之位置、及與上述傳送部件不產生接觸之原始位置,而於上述傳送部件旋轉時,在沿著上述傳送部件的傳送方向之上游側及下游側,與上述傳送部件接觸而產生彈性變形之彈性部件移動至上述原始位置之時間並不相同。
  8. 一種影像形成單元,包含:影像保持部件,其上形成有與影像資訊相對應的靜電潛像;顯影裝置主體,其係作為使形成在上述影像保持部件上的靜電潛像產生顯影的手段,且其中,可旋轉地佈置有顯影劑保持體,該顯影劑保持體在其表面上保持顯影劑;以及顯影劑儲存容器,其將供給至上述顯影裝置主體之顯影劑 加以儲存;作為上述顯影劑儲存容器而使用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顯影劑儲存容器。
  9.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含:影像保持部件,其上形成有與影像資訊相對應的靜電潛像;顯影裝置主體,其係作為使形成在上述影像保持部件上的靜電潛像產生顯影的手段,且其中,可旋轉地佈置有顯影劑保持體,該顯影劑保持體在其表面上保持顯影劑;以及顯影劑儲存容器,其將供給至上述顯影裝置主體之顯影劑加以儲存;作為上述顯影劑儲存容器而使用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顯影劑儲存容器。
TW099131167A 2010-03-24 2010-09-15 粉體儲存容器及使用其之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暨影像形成裝置 TWI430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8444A JP5099157B2 (ja) 2010-03-24 2010-03-24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3163A TW201133163A (en) 2011-10-01
TWI430055B true TWI430055B (zh) 2014-03-11

Family

ID=44656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1167A TWI430055B (zh) 2010-03-24 2010-09-15 粉體儲存容器及使用其之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暨影像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43040B2 (zh)
JP (1) JP5099157B2 (zh)
KR (1) KR101505913B1 (zh)
CN (1) CN102200718B (zh)
AU (1) AU2010219342B1 (zh)
TW (1) TWI430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7041U (zh) * 2011-09-27 2012-05-3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及激光打印机
JP6054084B2 (ja) * 2012-07-24 2016-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296B2 (ja) * 2012-08-23 2016-08-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834B2 (ja) * 2016-06-08 2019-05-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JP6512177B2 (ja) * 2016-06-08 2019-05-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504115B2 (ja) * 2016-06-08 2019-04-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JP6159855B2 (ja) * 2016-07-11 2017-07-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6016B2 (ja) * 2016-11-30 2018-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8597B2 (ja) * 2017-02-15 2020-03-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025348A (ko) * 2018-08-30 2020-03-1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메모리 유닛을 수납하고 몸체에 대하여 상대 회전 가능한 홀더를 구비하는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
CN109541913A (zh) * 2018-11-21 2019-03-29 珠海灰太狼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JP2022150774A (ja) 2021-03-26 2022-10-0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装置、粉体容器、粉体供給装置および粉体利用装置
JP2022166667A (ja) * 2021-04-21 2022-11-02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 回転可能なトナー容器と固定されたアジテータを備え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KR102396917B1 (ko) * 2021-08-19 2022-05-13 (주)토너월드 토너 카트리지
KR102355754B1 (ko) * 2021-09-16 2022-02-08 (주)토너월드 설치 편의성이 증대된 토너 카트리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250U (zh) * 1980-06-04 1982-01-08
JPS61132311U (zh) * 1985-02-06 1986-08-18
JPS6221179A (ja) * 1985-07-22 1987-01-29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トナ−補給装置
JPH0275660U (zh) 1988-11-29 1990-06-11
JP2634082B2 (ja) * 1989-07-18 1997-07-23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ホッパー
JP3000493B2 (ja) 1991-07-15 2000-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ナ・トナー・マガジン
JP2000155457A (ja) * 1998-11-19 2000-06-06 Murata Mach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30234262A1 (en) 2002-06-24 2003-12-25 Xerox Corporation Agitating and anti-bridging device for waste toner in a xer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4354451A (ja) * 2003-05-27 2004-12-1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61463A (ja) 2003-06-02 2004-12-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7797B2 (ja) 2008-08-08 2013-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298B2 (ja) * 2008-08-28 2013-09-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43040B2 (en) 2013-09-24
JP5099157B2 (ja) 2012-12-12
CN102200718A (zh) 2011-09-28
AU2010219342B1 (en) 2011-09-01
KR20110107256A (ko) 2011-09-30
CN102200718B (zh) 2015-01-21
TW201133163A (en) 2011-10-01
US20110236075A1 (en) 2011-09-29
JP2011203346A (ja) 2011-10-13
KR101505913B1 (ko)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0055B (zh) 粉體儲存容器及使用其之顯影裝置,影像形成單元,暨影像形成裝置
TWI418961B (zh) 粉體搬送構件及分別使用該粉體搬送構件之粉體儲存容器和影像形成裝置
JP2012008257A (ja) 現像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JP4939008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827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824954B2 (ja) シャッター開閉機構及び現像剤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JP528637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0980B2 (ja) 中間ホッパ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6695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23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0889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toner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using therefor
CN101551622A (zh) 调色剂料斗、显影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03413B2 (ja) シャッター開閉機構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5937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搬送装置
JP2005321472A (ja) 現像装置
JP6186942B2 (ja)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415B2 (ja) 現像装置、この現像装置を具備し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の現像装置又は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04359B2 (ja) 粉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4011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1844A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35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CN112055835A (zh) 具有用于再填充显影剂的显影剂入口和密封显影剂入口的盖的显影盒
JP2012141466A (ja) 回転式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38236A (ja) 現像装置
JP2013214107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