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5941B - Plastic ampoules and colored plastic containers - Google Patents

Plastic ampoules and colored plastic contain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5941B
TWI425941B TW97110774A TW97110774A TWI425941B TW I425941 B TWI425941 B TW I425941B TW 97110774 A TW97110774 A TW 97110774A TW 97110774 A TW97110774 A TW 97110774A TW I425941 B TWI425941 B TW I4259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lastic
colored
chemical liquid
amp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0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046A (en
Inventor
Manabe Yuki
Inoue Tadaaki
Okamoto Hideshi
Kawakami Keiichi
Takeda Koichi
Original Assignee
Otsuka Phar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477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785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30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785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tsuka Phar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Otsuka Phar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0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5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5941B/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塑膠安瓿及著色塑膠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塑膠安瓿、及由具有熱塑性之多層塑膠所形成之著色塑膠容器,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以密封狀態容納藥液之塑膠安瓿、及用以容納易於因紫外線而產生分解、劣化之藥劑之著色塑膠容器。
近年來,用於以密封狀態容納藥液之安瓿,就對衝擊之強度、操作容易度及安全性之觀點而言,係自玻璃製安瓿轉變為塑膠製安瓿。
塑膠安瓿通常以如下方式構成,具備: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與該藥液容納部連通並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及封閉該藥液排出筒部之一側端部之頂部;且,於形成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脆弱部(沿著圓周方向所形成之薄壁部),形成有藉由使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脆弱部裂開(例如,扭斷或折裂),而用以排出藥液之排出口。
又,習知中,塑膠安瓿係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醫藥上許可之聚烯烴所形成,近年來,就抑制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之揮發.散失(特別是屬於藥液之溶劑的水分之揮發.散失,及伴隨其之藥液之濃縮),或抑制塑膠中所含之調配劑溶出至藥液中之觀點而言,亦研究使用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
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由以環狀烯烴系化合物為聚合物成分之樹脂材料所形成之塑膠安瓿,專利文獻 2中記載有一種最內層由含有聚環狀烯烴之樹脂所形成之塑膠安瓿。
又,作為塑膠安瓿之製造方法,係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已知有連續實行藉由吹塑成形將安瓿成形之步驟、向安瓿內填充藥液之步驟,及密封安瓿之步驟的所謂吹塑.填充.密封(blow/fill/seal,BFS)法,根據該BFS法,可一體性形成塑膠安瓿,且可將藥液無菌性地容納於塑膠安瓿內並密封。
又,此種塑膠製容器中,為了容納易於因紫外線而產生分解、劣化之藥劑,而研究有對形成容器之塑膠材料賦予遮光性,例如提案有於塑膠材料中調配顏料,或調配紫外線吸收劑。
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一種輸液袋用著色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於100重量份之熱塑性樹脂中,調配0.02~3.0重量份之色指數顏料黃95及/或色指數顏料黃147而成。
又,專利文獻4提案有為了防止油性食品用容器因光線而導致黏著劣化或提高內容物之保存性,對於以聚烯烴為主體之內外層,介隔黏著劑樹脂層而將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層設為中間層,並藉由所得之積層體來形成。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5-293159號公報專利文獻2:國際申請案公開WO2004/093775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8-19314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9-86570號公報
然而,於藉由BFS法形成塑膠安瓿之情況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層係就防止安瓿之密閉性或成形性下降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用作安瓿之最內層以外之層,又,就防止顏料或紫外線吸收劑等添加劑溶出至藥液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用作較調配有該等添加劑之層更內側之層。因此,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層自然而然地用作塑膠安瓿之中間層。
然而,中間層由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層所形成之塑膠安瓿存在如下不良情況:例如,於開封安瓿之情況下,於扭斷或折裂而產生之開口部,殘存通常稱作「毛刺」之細樹脂片;或由於開口部變形或損壞,而難以自塑膠安瓿排出藥液。
又,於形成容器之塑膠材料中調配顏料之情況下,為了充分遮蔽紫外區域之波長光,而必須調配大量顏料,故存在如下不良情況:可見區域之波長光亦被遮蔽,從而難以見到塑膠容器之內容物。
又,於塑膠材料中調配紫外線吸收劑,而充分遮蔽紫外區域之波長光之情況下,亦存在如下擔憂:由於調配大量紫外線吸收劑,因此成本上升之問題易變顯著,且產生紫外線吸收劑向塑膠材料中分散之分散性下降,或紫外線吸收劑自塑膠材料滲出(bleed)之不良情況。
作為提高塑膠容器之遮光性之其他方法,一般認為有增加塑膠厚度,但於該情況下,存在如下擔憂:容器整體厚度增加,於塑膠容器之操作性等方面產生障礙。特別是於塑膠容器為安瓿等相對較小型容器之情況下,易顯著顯現因厚度增加所造成之弊病。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塑膠安瓿,其可抑制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之揮發.散失、或塑膠之調配劑溶出至藥液中,進而,可抑制塑膠安瓿開封時產生毛刺、或開口部之變形.損壞。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著色塑膠容器,其可穩定容納易於因紫外線而產生分解、劣化之藥劑,且,易於辨視容器內部。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反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由多層塑膠所形成之安瓿中,若將上述多層塑膠之中間層中所使用之環狀烯烴(共)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設定為特定範圍,則可解決上述課題,進一步研究之結果,遂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之特徵在於,具備: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與上述藥液容納部連通並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及封閉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一側端部之頂部;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具備沿著圓周方向形成為薄壁之脆弱部;上述藥液容納部、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及上述頂部係由多層塑膠形成,該多層塑膠係具備:含有玻璃轉移溫度 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中間層;積層於上述中間層內側之內層;及積層於上述中間層外側之外層。
根據本發明之塑膠安瓿,由於形成藥液容納部、藥液排出筒部及頂部的多層塑膠之中間層含有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因此可抑制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之揮發.散失、或塑膠之調配劑溶出至藥液中。
且,根據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使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脆弱部開裂時之作業性良好,可抑制塑膠安瓿開封時產生毛刺、或開口部之變形.損壞。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上述多層塑膠於上述中間層與上述內層之間、及上述中間層與上述外層之間,分別具備黏著層。
於該情況下,可提高上述中間層與上述內層之黏著性,或上述中間層與上述外層之黏著性。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進而具備:由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上述脆弱部,自上述頂部側之外周面連續而突起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外側之掰片,或自上述頂部之外表面連續而突起於上述頂部外側之掰片。
於該情況下,將上述掰片握持而扭轉或彎曲,藉此可將藥液排出筒部於該脆弱部扭斷或折裂,故使塑膠安瓿開裂之操作變得容易。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進而具備增強片,該增強片係由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上述脆弱部,自上述藥液容納部側 之外周面、及上述藥液容納部之外表面分別連續而突起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及上述藥液容納部之外側,且相互連接。
於該情況下,藉由上述增強片,可提高藥液容納部與藥液排出筒部間之剛性,故扭轉或彎曲掰片時,可抑制藥液容納部或藥液排出筒部之變形,又,可容易且準確地使藥液排出筒部之脆弱部破裂。因此,可顯著提高用以開封塑膠安瓿之作業性。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相對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上述多層塑膠之厚度,用於使上述脆弱部裂開所需之力為0.65 N.m/mm以下。
藉由將用於分裂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脆弱部所需之力設定為上述範圍,可顯著提高用以使塑膠安瓿開封之作業‘性。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上述多層塑膠之內層及外層為(i)含有密度為0.900~0.940 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者(ii)含有聚丙烯系樹脂。
於上述(i)之情況下,易於調節用於使上述脆弱部開裂所需之力,且,扭斷或折裂上述脆弱部時之感觸良好。
於上述(ii)之情況下,可提高塑膠安瓿之耐熱性。
又,於上述(ii)之情況下,較佳為上述聚丙烯系樹脂係聚丙烯、聚丙烯彈性體與成核劑之混合物。
於該情況下,可提高上述多層塑膠之內層及外層之柔軟性、透明性。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上述多層塑膠之中間層為由混合樹脂形成,該混合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及密度為0.900~0.940 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密度為0.940~0.970 g/cm3 之高密度聚乙烯;上述混合樹脂中之密度為0.900~0.940 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密度為0.940~0.970 g/cm3 之高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例為30重量%以下。
於該情況下,易於調節用於使上述脆弱部開裂所需之力,且,可提高中間層與內層及外層之黏著性。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較佳係上述多層塑膠之外層為(iii)含有著色劑,及/或(iv)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於上述(iii)及(iv)之情況下,可對塑膠安瓿適當賦予遮光性。
於上述(iv)之情況下,較佳為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係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又,於上述(iv)之情況下,較佳為上述多層塑膠之外層中與紫外線吸收劑進一步一同含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為了達成上述其他目的,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之特徵在於,由熱塑性多層塑膠所形成,該熱塑性多層塑膠具備: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及直接或夾持中間層而積層於上述著色層之一側表面之內層;上述著色層 之厚度T為50~1000 μm;上述著色層中之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PT滿足下述式(1);上述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UT,於上述積PT超過20時滿足下述式(2),且於上述積PT為20以下時,滿足下述式(3)。
1≦PT≦150………(1)
5≦UT≦160………(2)
20<UT≦160………(3)
根據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可維持對容器內部之適度辨視性,且可有效率地遮蔽紫外區域之波長光。因此,根據本發明,可穩定容納易於因紫外線而產生分解、劣化之藥劑。
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較佳係上述著色層之另一側表面為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外側表面。即,較佳係著色層為著色塑膠容器之外層。
又,於該情況下,更佳為將上述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有比例U(重量%)除以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時之商U/T滿足下述式(4)。
U/T≦0.004………(4)
藉由將著色層配置於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外側表面,即,藉由將著色層設為熱塑性多層塑膠之最外層,可有效率地發揮紫外線吸收劑之吸收紫外線的效果。又,於該情況下,藉由將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設定為上 述範圍,可防止紫外線吸收劑自熱塑性多層塑膠表面滲出。
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中,較佳係上述顏料為偶氮縮合系顏料,上述紫外線吸收劑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於該情況下,對紫外區域之光線的遮蔽效果變得良好。
又,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中,較佳係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之透射率對波長200~380 nm之光線為5%以下,且,對波長600 nm之光線為40%以上。
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較佳係於上述著色層與上述內層之間,具備環狀烯烴聚合物層。於該情況下,可防止著色層中所含之顏料或紫外線吸收劑移動至內層側或著色塑膠容器之容納物,並可防止對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藥劑產生不良影響。
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較佳係具備:形成為有底筒狀之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與藥液容納部之開口端連通並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及封閉藥液排出筒部之一側端部之頂部的著色塑膠安瓿;且,上述藥液容納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厚度為300~1500 μm。
又,於該情況下,較佳係著色塑膠容器(著色塑膠安瓿)藉由吹塑.填充.密封(BFS)法而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塑膠安瓿,可抑制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之揮發.散失、或塑膠之調配劑溶出至藥液中,且,將藥液排出筒部之脆弱部裂開時之作業性良好,可抑制塑膠安 瓿開封時產生毛刺、或開口部之變形.損壞。
因此,本發明之塑膠安瓿,適合用作例如於以密封狀態容納藥液之安瓿,特別是適合用作藉由BFS法所製作之塑膠安瓿。
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對容器內部具有適度辨視性,且可有效率地遮蔽自容器外部向內部入射的紫外區域之光線。因此,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適合用於容納易於因紫外線而產生分解、劣化之藥劑的用途。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之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之一實施形態的前視圖。又,相對於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10,圖2係左側視圖,圖3係俯視圖,圖4係仰視圖,圖5係左側剖面圖,圖6係A-A剖面圖,圖7係B-B剖面圖。再者,對於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10,後視圖與前視圖一同表現,右側視圖與左側視圖一同表現。
如圖1及圖2所示,塑膠安瓿10具備:形成為有底筒狀之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11;與藥液容納部11之開口端11a連通並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12;及封閉藥液排出筒部12之一側端部之頂部13;藥液排出筒部12具備沿著圓周方向形成為薄壁之脆弱部14。
於藥液容納部11中,於沿著藥液容納部11之中心軸15之長度方向上,於與底部16相對之一側端部形成有開 口端11a,於該開口端11a之附近,具有徑自底部16側向開口端11a側(一側)變小之肩部17。
如圖3及圖4所示,藥液容納部11之剖面形狀係於俯視或仰視中形成為圓形狀,但藥液容納部11之上述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形成為橢圓狀。
再次參照圖1及圖2,藥液排出筒部12係以如下方式形成:自藥液容納部11之開口端11a連續,以與藥液容納部11之中心軸15相同之軸為中心軸,而沿著該中心軸15之軸方向延伸。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一側端部(即,藥液排出筒部12中,與藥液容納部11之開口端11a側相對之側的端部),形成有自上述一側端部連續,並封鎖藥液排出筒部12之頂部13。
藥液排出筒部12係例如在插入有用以吸取藥液容納部11內之藥液之注射器噴嘴的情況下,較佳為具有與上述噴嘴吻合之內徑,以便以穩定之狀態固定該噴嘴,又,較佳為於藥液容納部11與頂部13之間,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軸方向上具有充分之長度。
藥液容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及頂部13相互連續成為一體,並形成用以容納及密封藥液之封閉區域。
又,藥液排出筒部12係於自藥液容納部11之開口端11a至藥液排出筒部12之一側端部間之大致中問部分,具備沿著藥液排出筒部12之圓周方向形成為薄壁之脆弱部14(參照圖5)。
藉此,握持藥液容納部11、與藥液排出筒部12之頂部 13側,將該等相互扭轉或彎曲,藉此可易於將脆弱部14扭斷或折裂、分裂。又,藉此可開封塑膠安瓿10。
又,藉此成為如下狀態:將藥液排出筒部12開口,於如此產生之開口部插入省略圖示之注射器噴嘴,從而可採集容納於藥液容納部11內之藥液。再者,注射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使用:例如於該噴嘴之前端未附帶注射針之狀態下,將噴嘴插入至藥液排出筒部12之開口,從而吸取容納於藥液容納部11內之藥液。
參照圖5,藥液容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及頂部13由多層塑膠形成,該多層塑膠具備:例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中間層18;相對於中間層18,而積層於塑膠安瓿10之內側之內層19;積層於塑膠安瓿10之外側之外層20,配置於中間層18與內層19間之黏著層21;及配置於中間層18與外層20間之黏著層22。
再者,配置於中間層18與內層19間之黏著層21、及配置於中間層18與外層20間之黏著層22均係任意層;亦可省略該等黏著層21、22,而相對於中間層18,於塑膠安瓿10之內側表面與外側表面之兩側表面,分別直接配置內層19及外層20。
作為用於形成中間層18之、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cyclic orefin(co)polymer),例如可舉出:於乙烯與二環戊二烯類之共聚物、乙烯與降烯系化合物之共聚物、環戊二烯衍生物 之開環聚合物、多個環戊二烯衍生物之開環共聚物、該等之氫化物等中,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範圍者。該等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又,至於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於上述之中,較佳為可舉出:乙烯與降烯系化合物之共聚物之氫化物、1種以上之環戊二烯衍生物之開環(共)聚合物之氫化物。
於形成中間層18時,藉由使用如上所述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可使塑膠安瓿之強度或抗透水能力變得更良好,且,可對塑膠安瓿賦予抗透氣能力。
再者,作為上述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例如具有以通式(A)表示之重複單位、及以通式(A’)表示之重複單位之共聚物;例如具有以通式(B)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等。
(式(A)、式(A’)及式(B)中,R1 、R1’ 、R2 、R2’ 、R3 及R4 相同或不同,表示氫、烴殘基或極性基。R1 與R2 、R1’ 與R2’ 、R3 與R4 可分別相互鍵結而形成環。m、m’、x及z相同或不同,表示1以上之整數,n、n’及y相同或不同,表示0或1以上之整數。)
作為烴殘基,例如可舉出烷基,較佳為可舉出碳數為1~6之烷基,更佳為可舉出碳數為1~4之烷基。
作為極性基,例如可舉出: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酯、腈、吡啶基等。
具有以通式(A)及(A’)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係藉由公知之開環聚合方法,使1種或2種以上之單體進行聚合,或者,根據常法將如此獲得之開環聚合物進行氫化而得者。
此種聚合物,例如可購買日本瑞翁(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ZEONOR(註冊商標)」、日本合成橡膠(Japan Synthetic Rubb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RTON(註冊商標)」等。
具有以通式(B)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係藉由公知之方法,使作為單體的1種或2種以上之降烯系單體與乙烯進行加成共聚合而得者,及/或,根據常法對其進行氫化而得者。
此種聚合物,例如可購買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PEL(註冊商標)」、TICONA GmbH製造之商品名「TOPAS(註冊商標)」等。
具有以上述通式(A)、(A’)及(B)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中,其氫化物均係飽和聚合物,因此除了氣體遮蔽性或水分遮蔽性以外,於耐熱性或透明性、進而穩定性方面較優異。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係藉由JIS K 7121-1987 「塑膠之轉移溫度測定方法」所記載之功率補償示差掃描熱析儀(功率補償DSC)所測定的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Tmg );且用於形成中間層18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Tg,如上所述設定為60~80℃,較佳為65~80℃之範圍。
若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Tg超過80℃,則產生如下不良情況:於因脆弱部14之開裂而產生之開口部上,殘存有稱作「毛刺」之細樹脂片。又,若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Tg超過80℃,則藉由扭斷或折裂而分裂脆弱部14所需之力增加,難以使塑膠安瓿10開封。相反地,若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Tg低於60℃,則中間層18所要求之水蒸氣阻隔性、或防止樹脂添加物等移動至內容液中之效果下降,而無法達成本發明所期望之目的。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熔融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MFR)並無特別限定,就塑膠安瓿之成形性或力學特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4~30 g/10分鐘(260℃)。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1萬~10萬,更佳為2萬~5萬。再者,平均分子量係例如藉由以環己烷為溶劑之凝膠滲透層 析法(GPC)分析,作為苯乙烯換算值而求得。
中間層18例如可僅由玻璃轉移溫度(Tg)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形成,亦可例如由包含Tg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及聚乙烯之混合樹脂形成。
作為此種混合樹脂,較佳為例如可舉出:包含Tg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及密度為0.900~0.940 g/cm3 (更佳為密度為0.920~0.930 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密度為0.940~0.970 g/cm3 之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樹脂。
高壓法聚乙烯係藉由高壓法所製造之支鏈狀聚乙烯。另一方面,高密度聚乙烯係藉由中低壓法所製造之直鏈狀聚乙烯,且該高密度聚乙烯例如可為乙烯之均聚物,例如亦可為乙烯、與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4-甲基戊烯-1、辛烯-1、癸烯-1等α-烯烴類之共聚物。
藉由使用上述混合樹脂作為形成中間層18之樹脂,可易於設定藉由扭斷或折裂而使脆弱部14裂開所需之力,又,可提高中間層18與鄰接於該中間層18之內層19或外層20之黏著性。進而,在對上述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混合上述高密度聚乙烯之情況下,可充分維持混合樹脂之透明性,故較佳。
於上述混合樹脂中,密度為0.900~0.940 g/cm3 (較佳為密度為0.920~0.930 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密度為0.940~0.970 g/cm3 之高密度聚乙烯之含有比例,較佳為上述混合樹脂整體之30重量%以下,更佳為5~30重量 %,特佳為5~25重量%。若上述混合樹脂中之上述高壓法聚乙烯或上述高密度聚乙烯之混合比例超過上述範圍,則存在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所要求之上述性能變得不充分之擔憂。
作為形成內層19及外層20之樹脂,例如可舉出聚烯烴。
作為聚烯烴,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習知醫療用塑膠容器可使用之各種聚烯烴,其中,較佳為可舉出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而且,於重視醫療用塑膠容器之耐熱性之情況下,可較佳地使用聚丙烯系樹脂。
作為聚乙烯系樹脂,例如可舉出:高壓法(支鏈狀)低密度聚乙烯(HP-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均聚物,或聚乙烯系共聚物。作為聚乙烯系共聚物中之乙烯以外之共單體,可舉出與上述相同之α-烯烴類。又,該聚乙烯系共聚物中,乙烯以外之共單體之含有比例,較佳為20莫耳%以下,更佳為3~20莫耳%。
聚乙烯系樹脂之性狀並無特別限定,就與含有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中間層18之成形性、藉由扭斷或折裂而使脆弱部14裂開所需之力之設定容易度、及塑膠安瓿之力學特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選擇相對較低密度之聚乙烯系樹脂,具體而言係密度為0.900~0.940 g/cm3 、較佳為0.920~0.930 g/cm3 之範圍的高壓法聚乙烯。作為上述高壓法聚乙烯,可舉出與作為形成中間層18之樹脂而所示者相同者。
聚乙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MFR)並無特別限定,就與含有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中間層18之成形性、或塑膠安瓿之力學特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0.2~20 g/10分鐘(190℃)。
另一方面,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例如可舉出:等規聚丙烯、間規聚丙烯等結晶性均聚物,或含有少量共單體之結晶性共聚物。
作為上述結晶性共聚物中之丙烯以外之共單體,例如可舉出: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4-甲基戊烯-1、辛烯-1、癸烯-1等α-烯烴類。又,上述結晶性共聚物中之丙烯以外之共單體之含有比例,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30莫耳%,特佳為3~25莫耳%。
又,為了對上述聚丙烯系樹脂賦予柔軟性,可較佳地使用熱塑性彈性體。特別是使用二茂金屬觸媒所製造之密度為0.860~0.870 g/cm3 、玻璃轉移溫度(Tg)為-10℃以下之聚丙烯彈性體,因兼具耐熱性、透明性及柔軟性,故較適於本發明。此種聚丙烯彈性體,例如可購買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NOTIO」。
又,作為其他聚丙烯彈性體,例如可舉出低結晶性聚丙烯共聚物(例如,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AFMER(註冊商標)」X系列等)。相對於形成內層19或外層20之樹脂總量,該等聚丙烯彈性體之調配比例較佳為10~40重量%。
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MFR)並無特別限定,就 與含有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中間層18之成形性、或塑膠安瓿之力學特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0.2~20 g/10分鐘(230℃)。
內層19及外層20例如可僅由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形成,例如亦可由聚丙烯、聚丙烯彈性體與成核劑之混合物形成。於該情況下,可提高內層19或外層20之透明性。
作為成核劑,例如可舉出:2,2’-亞甲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鈉(NA-11)、雙[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羥基鋁(NA-21)等磷酸系成核劑等。
再者,內層19或外層20均不限定於單一層,例如可為由自上述樹脂中所選擇的互不相同之樹脂所形成之層的積層體。
又,於中間層18與內層19之層間、及中間層18與外層20之層間,視需要可分別設置黏著層21、22。
作為形成黏著層21、22之樹脂,例如可舉出:LLDPE(特別是使用二茂金屬觸媒等單點觸媒而聚合者)、聚乙烯系彈性體、該等之混合樹脂。又,黏著層形成用樹脂中,除了上述以外,例如亦可舉出作為黏著用樹脂而公知的不飽和羧酸改質聚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黏著層21、22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於所鄰接之層(中間層18與內層19、中間層18與外層20)之黏著中為充分厚度即可。具體而言,相對於所鄰接之層之厚度,較佳為 2~10%左右。
進而,於外層20中例如可調配著色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著色劑係為了降低塑膠安瓿之透光性、防止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產生光劣化,或為了對塑膠安瓿賦予創作性而調配之成分,具體可舉出:例如C.I.顏料黃95、C.I.顏料黃147、C.I.顏料黃180、C.I.顏料黃181等黃色顏料,例如C.I.顏料紅220、C.I.顏料紅177等紅色顏料,C.I.顏料藍60等藍色顏料等顏料。該等顏料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著色劑之調配量,係根據形成外層20之樹脂厚度、塑膠安瓿所要求之遮光性程度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形成外層20之樹脂中,較佳為0.01~0.4重量%。
紫外線吸收劑係為了降低塑膠安瓿之紫外線透過性、防止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因紫外線而產生之劣化而調配之成分,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2-(2’-羥基-5’-甲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Ciba Specialty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P」)、2-(2’-羥基-3’,5’-雙(甲基苄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234」)、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5-氯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酚)-5-氯 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7」)、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8」)、2-(2’-羥基-5’-四甲基丁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9」)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調配量,係根據形成外層20之樹脂厚度、塑膠安瓿所要求之紫外線遮蔽性程度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形成外層20之樹脂中,較佳為0.01~0.4重量%。
於形成外層20之樹脂中調配紫外線吸收劑之情況下,就提高紫外線吸收劑之吸收紫外線的效率、降低紫外線吸收劑之使用量之觀點而言,更佳為調配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作為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金屬氧化物,例如可舉出: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鐵、氧化鈰、氧化鎂等。
又,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並無特別限定,就維持塑膠安瓿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 nm以下,更佳為30 nm以下。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調配量,係根據所使用之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或其調配量、形成外層20之樹脂厚度、塑膠安瓿所要求之透明性或紫外線遮蔽性程度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形成外層20之樹脂中,較佳 為0.01~0.4重量%。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與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組合,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可舉出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5-氯苯并三唑(上述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與氧化鋅微粒子之組合。
至於中間層18、內層19及外層20之各層厚度,任一層均可設定為由多層塑膠所形成之層整體的10~50%範圍內,各層厚度之比例可根據容納於塑膠安瓿之藥液之種類、容納量等而進行適當設定。
多層塑膠之厚度係根據塑膠安瓿10之用途、所容納之藥液之種類、容納量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藥液容納部11中,較佳為300~1500 μm,更佳為400~1200 μm。多層塑膠厚度於藥液容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及頂部13之各部可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使多層塑膠裂開(扭斷或折裂)之脆弱部14所需之力,即,分裂脆弱部14整體所需之扭矩,就使塑膠安瓿10開封時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係設定為0.40 N.m以下,更佳係設定為0.05~0.40 N.m。
又,相對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多層塑膠之厚度,使脆弱部14裂開所需之力較佳為0.65 N.m/mm以下,更佳為0.05~0.65 N.m/mm。於鄰接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脆弱部14且多層塑膠之厚度大致均勻的部分,將使脆弱部14裂開所需之力(多層塑膠之厚度之每單位長度所需之力)設定為上述範圍,藉此可使用以使脆弱部14裂開之操作性 達到良好。
使脆弱部14裂開所需之力,可根據形成多層塑膠之各層樹脂之種類等而適當調整。特別是就將使脆弱部14裂開所需之力設定為適當值之觀點而言,係相對於多層塑膠整體之厚度,而將由環狀烯烴(共)聚合物所形成之中間層之厚度較佳地設為25~45%,更佳為30~40%。
如圖1及圖2所示,藥液容納部11於其外周面23上具備凸緣24,該凸緣24係於夾持藥液容納部11之中心軸15而相互相對之位置上,沿著中心軸15之軸方向延伸,且,自藥液容納部11之外周面23向徑方向外側突起者。又,藥液容納部11係於其底部16上,具備自底部16向外側突起之凸緣25,上述外周面23之凸緣24與底部16之凸緣25相互連續。
該等相互連續之2個凸緣24、25,係由於下述塑膠安瓿10之製造方法而生成。該等凸緣24、25形成於藥液容納部11之外周面23,藉此可對藥液容納部11賦予剛性,並謀求維持藥液容納部11之形狀。
如圖1及圖2所示,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外周面26上具備掰片28,該掰片28係自藥液排出筒部12之脆弱部14起,向頂部13側連續而突起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外側,且,向頂部13之外表面27連續而突起於頂部13之外側。
如此,因掰片28係自藥液排出筒部12之脆弱部14起,於頂部13側、與頂部13之間連續而形成,故握持藥液容 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之頂部13側,將該等相互扭轉或彎曲之情況下,藥液容納部11與藥液排出筒部12不易變形。又,藉此可扭斷或折裂藥液排出筒部12之脆弱部14,從而可容易且準確地進行塑膠安瓿10之開封操作。
掰片28具有平板部29、及形成於平板部29周圍之倒角部30,掰片28之內部形成中空狀之厚壁部分(參照圖6)。藉此,掰片28本身之剛性得到保持,並且於為了開封塑膠安瓿10而握持掰片28之情況下,可抑制掰片28之變形。
又,如圖1及圖2所示,於肩部17之藥液容納部11之外周面23,及自脆弱部14起的藥液容納部11側之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外周面26上,具備分別突起於藥液排出筒部12及藥液容納部11之外側、且相互連接之增強片31。
如此,增強片31係以如下方式連續形成,即,跨於自藥液排出筒部12之脆弱部14起的藥液容納部11側之部位、與藥液容納部11之肩部17之間,故可顯著提高藥液容納部11與藥液排出筒部12間之剛性。
藉此,例如於塑膠安瓿10之運輸中或操作中,自藥液容納部11突起之藥液排出筒部12不易受損。
又,將掰片28掰裂而扭斷或折裂時,手指易於抓住增強片31,且,具有準確停止旋轉之作用,故可容易且準確地進行塑膠安瓿10之開封操作。
增強片31具有平板部32、及形成於平板部32周圍之倒角部33,增強片31之內部形成中空狀之厚壁部分(參 照圖7)。藉此,增強片31本身之剛性得到保持,進一步提高增強效果,並且於為了開封塑膠安瓿10而握持增強片31之情況下,可抑制增強片31之變形。且,扭轉掰片28時,手指可良好地抓住增強片31。
如圖2所示,增強片31較佳為形成於與掰片28相同之平面上。於該情況下,可獲得齊整外觀,且,易於存放塑膠安瓿10,又,扭轉掰片28時,手指易於抓住增強片31。再者,增強片31亦可形成於與掰片28正交之方向。
於製造塑膠安瓿10時,掰片28及增強片31可與藥液容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及頂部13之各部同時成形。
塑膠安瓿10係例如可藉由將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所謂成型.填充.密封法、與多層吹塑成形法進行組合之成形方法而製造。
具體而言,例如,首先將上述多層塑膠擠出成形,而製作自內側依序相互熔接積層有內層19、黏著層21、中間層18、黏著層22及外層20而成的多層構造半成品。繼而,以對合鑄模夾持所得之多層半成品,形成藥液容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及增強片31之各部(吹塑步驟),其次,於藥液容納部11之內部填充藥液(填充步驟),進而,以對合鑄模夾持,形成頂部13及掰片28,形成具備藥液容納部11、藥液排出筒部12及頂部13之封閉區域(密封步驟),藉此可獲得填充密閉有藥液之塑膠安瓿10。
再者,於以對合鑄模夾持半成品時,兩個凸緣24、25係沿著該對合鑄模之合攏面而形成。
根據上述方法,塑膠安瓿之成形、藥液之填充、安瓿之密閉均連續進行,因此可依低成本製造安全性、衛生性優異,且特定量藥液(省略圖示)以密封狀態被填充於藥液容納部11(及藥液排出筒部12)之狀態的成形品(塑膠安瓿10)。
多層構造半成品可根據多層吹塑成形中之常法而製作。擠出機或模頭之形狀、多層構造半成品之成形條件等並無特別限定,根據多層吹塑成形中之常法適當設定即可。
又,利用使用多層構造半成品之吹塑.填充.密封法製造塑膠安瓿,除了半成品之層構造不同(形成半成品之擠出機數量或模頭構造不同)以外,可以與利用使用單層構造半成品之BFS法製造塑膠安瓿相同之方式來進行。再者,多層薄膜之各層既可以上述之方式相互熔接而積層,亦可於各層之間介隔由上述黏著性樹脂所形成之層而相互黏著。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例如可廣泛用於醫療用途。
進而,參照隨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之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係由熱塑性多層塑膠形成,該熱塑性多層塑膠具備: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及直接或夾持中間層而積層於上述著色層之一側表面的內層。
圖8係表示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層 構成之一例的剖面圖,圖9及圖10係分別表示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層構成之其他例的剖面圖。再者,以下說明中,通過多個層構成例,對於相同或同種部分標示相同符號。
圖8所示之熱塑性多層塑膠具備: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101、積層於著色層101之一側表面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積層於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之與著色層101相對側表面之聚烯烴層103。於該熱塑性多層塑膠中,著色層101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外層之層,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中間層之層,聚烯烴層103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層之層。
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係為了防止調配於著色層之顏料或紫外線吸收劑移動至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容物而設置之層,於形成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中為任意層。
圖9所示之熱塑性多層塑膠具備: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101、積層於著色層101之一側表面之3層構造的中間層104、及積層於中間層104之與著色層101相對側表面之聚烯烴層103。又,中間層104具備: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及於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之一側表面及他側表面分別各積層1層、共計2層之聚烯烴層105、106。於該熱塑性多層塑膠中,著色層101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外層之層,聚烯烴層103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層之層。
圖10所示之熱塑性多層塑膠具備:聚烯烴層103、積層於聚烯烴層103之一側表面且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101、及積層於著色層101之與聚烯烴層103相對側表面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於該熱塑性多層塑膠中,聚烯烴層103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外層之層,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層之層。又,著色層101係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中間層之層。
又,圖8~圖10所示之熱塑性多層塑膠,均可於各層間具備黏著劑層。於該情況下,例如可提高著色層101與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之黏著性,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與聚烯烴層103之黏著性,著色層101與中間層104之黏著性,中間層104中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層102與各聚烯烴層105、106之黏著性,著色層101與聚烯烴層103之黏著性等。
於本發明中,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層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了對著色塑膠容器有效率地賦予遮光性,較佳為儘可能於著色塑膠容器之外側配置著色層101。特別是該對策於著色塑膠容器為安瓿等相對小型容器之情況下比較有效。
作為形成著色層之塑膠,除了具有熱塑性之塑膠以外,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聚烯烴。
作為聚烯烴,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可舉出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再者,要求著色塑膠容器具有耐熱性之情況下,較佳為聚丙烯系樹脂。
作為聚乙烯系樹脂,例如可舉出:高壓法(支鏈狀)低密度聚乙烯(HP-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均聚物,或聚乙烯系共聚物。作為聚乙烯系共聚物中之乙烯以外之共單體,例如可舉出: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4-甲基戊烯-1、辛烯-1、癸烯-1等α-烯烴類。又,於該聚乙烯系共聚物中,乙烯以外之共單體之含有比例,較佳為20莫耳%以下,更佳為3~20莫耳%。
聚乙烯系樹脂之性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相對較低密度,具體而言,較佳為密度為0.910~0.930 g/cm3 之範圍。又,熔融流動速率(MFR)較佳為0.2~20 g/10分鐘(190℃)。就提高著色塑膠容器之力學特性方面而言,聚乙烯系樹脂之該等性狀較佳,特別是於著色層與內層之間具備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情況下較佳。
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例如可舉出:等規聚丙烯、間規聚丙烯等均聚物、或聚丙烯系共聚物。作為聚丙烯系共聚物中之丙烯以外之共單體,例如可舉出: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4-甲基戊烯-1、辛烯-1、癸烯-1等α-烯烴類。又,上述共聚物中之丙烯以外之共單體之含有比例,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30莫耳%,特佳為3~25莫耳%。
聚丙烯系樹脂之性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MFR較佳為0.2~20 g/10分鐘(230℃)。就提高著色塑膠容器之力學特性方面而言,MFR為上述範圍之聚丙烯系樹脂較佳,特 別是於著色層與內層之間具備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情況下較佳。
又,著色層例如可由聚丙烯、聚丙烯彈性體、成核劑之混合物形成。於該情況下,可提高著色層之透明性。
作為成核劑,例如可舉出:2,2’-亞甲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鈉(NA-11)、雙[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羥基鋁(NA-21)等磷酸系成核劑等。
顏料係為了降低著色塑膠容器之透光性、及抑制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容物(例如,藥劑等。)因光線(特別是紫外線)而產生之變質而調配之成分。又,除了上述目的以外,例如為了對著色塑膠容器賦予創作性,亦可調配顏料。
作為著色層中所含之顏料,可根據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容物種類,即,就提高上述內容物之保存性之方面而言,應遮蔽之光線之波長區域,而進行適當設定。
具體而言,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容物主要係於應遮蔽紫外區域之光線者之情況下,作為顏料,例如可舉出:偶氮縮合系顏料(例如,以下述式表示之C.I.顏料黃95、以下述式表示之C.I.顏料黃93、以下述式表示之C.I.顏料黃94、以下述式表示之C.I.顏料黃128、C.I.顏料紅144、C.I.顏料紅220、C.I.顏料紅221、C.I.顏料紅242等)、異吲哚啉酮系顏料(例如,以下述式表示之C.I.顏料黃110、C.I.顏料黃109、C.I.顏料黃139、C.I.顏料黃173、C.I.顏料橙61、C.I.顏料橙68等)、單偶氮系顏 料(例如,C.I.顏料黃181等)、雙偶氮系顏料(例如,C.I.顏料黃180等)、蒽醌系顏料(例如,C.I.顏料黃147等)、二系顏料、喹吖啶酮系顏料等有機顏料,或例如氧化鐵、C.I.顏料藍28(鈷藍;鋁酸鈷)、C.I.顏料黃53(鈦黃;鎳黃)等無機顏料。
其中,就有效率地遮蔽紫外區域之光線之觀點而言,顏料較佳為偶氮縮合系黃色顏料。又,例如即便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藥劑為奧紮格雷鈉(Sodium Ozagrel)水溶液之情況下,就提高抑制奧紮格雷鈉變質之效果之觀點而言,顏料亦較佳為偶氮縮合系黃色顏料,特佳為C.I.顏料黃95。
紫外線吸收劑係為了降低著色塑膠容器之紫外線透過性,及抑制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內容物(例如,奧紮格雷鈉水溶液等藥劑等。)因紫外線而產生之變質而調配之成分。
作為著色層中所含之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舉出: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三系、草醯苯胺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其中,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苯并三唑系。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舉出: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5-氯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2-(2’-羥基-5’-甲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 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P」)、2-(2’-羥基-3’,5’-雙(甲基苄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234」)、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酚)-5-氯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7」)、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8」)、2-(2’-羥基-5’-四甲基丁基苯酚)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9」)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又,例如即便容納於著色塑膠容器之藥劑為奧紮格雷鈉(具體而言,其水溶液、單體等。)之情況下,紫外線吸收劑亦較佳為苯并三唑系,特佳為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
進而,視需要可於著色層中調配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以外之各種添加劑。
例如,就提高紫外線吸收劑之吸收紫外線的效率、降低紫外線吸收劑之使用量之觀點而言,進而可一同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以及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作為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金屬氧化物,例如可舉出: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鐵、氧化鈰、氧化鎂等。又,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與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組合,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可舉出上述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 與氧化鋅微粒子之組合。
內層係由具有熱塑性之塑膠所形成之層,具體而言,例如,如上所述,例如可舉出聚烯烴層、環狀烯烴聚合物層等。
作為形成聚烯烴層之聚烯烴,可舉出與形成著色層之塑膠相同者。
作為形成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環狀烯烴聚合物,例如可舉出:環狀烯烴與烯烴之共聚物、環狀烯烴之開環聚合物、該等之氫化物等。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乙烯與二環戊二烯類之共聚物、乙烯與降烯系化合物之共聚物、環戊二烯衍生物之開環聚合物、2種以上之環戊二烯衍生物之開環共聚物、該等之氫化物。其中,較佳可舉出:乙烯與降烯系化合物之共聚物之氫化物、1種或2種以上之環戊二烯衍生物之開環(共)聚合物之氫化物。
藉由設置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作為內層,可防止著色層中之顏料或紫外線吸收劑移動至著色塑膠之內容物。進而,可提高著色塑膠容器之機械強度或防透水能力,或者對著色塑膠容器賦予防透氣能力。
環狀烯烴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藉由JIS K 7121-1987 「塑膠之轉移溫度測定方法」所記載之功率補償示差掃描熱析儀(功率補償DSC)所測定的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Tmg ),較佳為60~80℃,更佳為65~80℃。
若環狀烯烴聚合物之Tg超過80℃,則產生如下不良情 況:例如於著色塑膠容器為下述安瓿之情況下,於分裂安瓿而產生之開口部上殘存有稱作「毛刺」之細樹脂片,或者分裂所需之力變得過大。相反,若環狀烯烴聚合物之Tg低於60℃,則存在如下擔憂:防止著色層中之顏料或紫外線吸收劑移動之效果、或防止氣體及水蒸氣透過能力下降。
環狀烯烴聚合物之熔融流動速率(MFR)並無特別限定,就著色塑膠容器之成形性或力學特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4~30 g/10分鐘(260℃)。
環狀烯烴聚合物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1萬~10萬,更佳為2萬~5萬。再者,平均分子量係例如藉由以環己烷為溶劑之凝膠滲透層析法(GPC)分析,作為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值而求得。
中間層係由具有熱塑性之塑膠所形成之層。作為中間層之具體例,例如可舉出:(a)環狀烯烴聚合物層,(b)具備環狀烯烴聚合物層,及於該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一側表面及另一側表面分別各積層1層、共計2層之聚烯烴層的3層構造之積層體,(c)著色層,等。
作為形成上述聚烯烴層之聚烯烴、或形成上述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可舉出與上述相同者。
如上述(a)及(b)所示,即便以環狀烯烴聚合物層為中間 層之情況下,亦可獲得與以環狀烯烴聚合物層為內層之情況相同之作用效果。即,可獲得防止著色層中之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移動至著色塑膠容器之內部的效果,或提高著色塑膠容器之強度的效果,進而,可獲得提高防止水分及氣體透過之能力的效果。
為了提高層間之黏著性、或減輕著色塑膠容器之硬度,可於作為中間層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中適當調配聚乙烯。
就維持熱塑性多層塑膠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調配於作為中間層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聚乙烯,較佳為相對較高密度者。具體而言,例如較佳為密度為0.935~0.970 g/cm3 之聚乙烯。又,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環狀烯烴聚合物層之總量,聚乙烯之含有比例較佳為5~20重量份。
又,於著色層為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中間層之層的情況下,作為形成著色層之塑膠,或著色層中所含之顏料、紫外線吸收劑、其他添加劑,可舉出與上述相同者。
視需要,例如亦可於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中,積層黏著層、阻氣層、氧氣吸收層、密封層等層。
作為黏著層,例如可舉出:由不飽和羧酸改質聚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黏著性樹脂所形成之層。又,作為黏著層之其他例,例如可舉出:由低密度聚乙烯,特別是藉由二茂金屬等所謂單中心觸媒而聚合之密度為0.890~0.920 g/cm3 的聚乙烯所形成之層。
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中,著色層之厚度T可設定為 50~1000 μm。
若著色層之厚度T低於50 μm,則難以將用以發揮本發明之作用效果所需之充分量的顏料或紫外線吸收劑調配於著色層中。相反,若著色層之厚度T超過1000 μm,則熱塑性多層塑膠整體之厚度變得過大,從而著色塑膠容器之成形性或操作性下降。
著色層之厚度T於上述範圍內特佳為50~400 μm,更佳為50~300 μm。特別是於著色塑膠容器為著色塑膠安瓿之情況下,著色層之厚度T較佳為50~300 μm。
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中,將著色層中之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與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PT,設定為滿足下述式(1)。
1≦PT≦150………(1)
藉由將積PT之值設定為上述式(1)之範圍內,並且將下述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UT設定為下述範圍內,可維持對容器內部之適度可見性,並且有效率地遮蔽紫外區域之波長光。相對於此,若積PT之值低於上述範圍,則紫外區域之波長光之遮蔽效果不充分。相反,若PT之值超過上述範圍,則難以確認著色塑膠容器內部之情況。
積PT之值於上述範圍內特佳為5~120,更佳為5~60。
著色層中之著色劑之調配量,與著色層之厚度T之關係中,除了設定為滿足上述式(1)之範圍以外,並無特別限定,就著色層中之分散性等觀點而言,例如於著色層中之 含有比例較佳為0.01~0.4重量%。
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中,將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與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UT設定為如下:於著色層中之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與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PT超過20時滿足下述式(2),且,上述積PT為20以下時滿足下述式(3)。
5≦UT≦160………(2)
20<UT≦160………(3)
藉由將積UT之值設定為上述式(2)或(3)之範圍,並將上述積PT之值設定為上述式(1)之範圍,可維持對容器內部之適度可見性,並且可有效率地遮蔽紫外區域之波長光。
相對於此,若積UT之值,於積PT超過20時低於上述式(2)之範圍,或者,於積PT為20以下時低於上述式(3)之範圍,則紫外區域之波長光之遮蔽效果不充分。相反,若UT之值超過上述範圍,則存在如下擔憂: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分散性下降。
積PT超過20之情況下,積UT之值於上述範圍內特佳為5~120,更佳為10~100。
另一方面,積PT為20以下之情況下,積UT之值於上述範圍內特佳為30~160,更佳為35~160。
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調配量,與著色層之厚度T之關係中,除了設定為滿足上述式(2)之範圍以外,並無特別限定,就於著色層中之分散性等觀點而言,例如於著 色層中之含有比例較佳為0.01~0.4重量%。
又,於著色層之他側表面為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外側表面之情況下,即,著色層為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外層之層的情況下,較佳為將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除以著色層之厚度T(μm)時之商U/T,設定為滿足下述式(4)。
U/T≦0.004………(4)
若商U/T超過上述範圍,則存在如下擔憂:紫外線吸收劑自著色層滲出至著色塑膠容器之外部。
商U/T之值於上述範圍內特佳為0.0038以下,更佳為0.0001~0.0038。
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中,著色層以外之各層厚度相對於由熱塑性多層塑膠形成之層整體,較佳為均設定於10~50%之範圍。再者,各層厚度之比例,可根據容納於多層塑膠容器之內容物種類、容納量等而適當設定。
熱塑性多層塑膠整體之厚度,根據著色塑膠容器之用途、所容納之內容物種類、容納量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300~1500 μm,更佳為400~1200 μm。
作為容納於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之藥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可舉出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作為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安瓿、柔軟性袋用容器、瓶等。
圖11係表示作為著色塑膠容器之一實施形態之著色塑 膠安瓿之一例的前視圖,圖12係其側視圖,圖13係俯視圖,圖14係仰視圖,圖15係側剖面圖。
如圖11及圖12所示,著色塑膠安瓿110具備:形成為有底筒狀之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111、與藥液容納部111之開口端111a連通並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112、及封閉藥液排出筒部112之一側端部之頂部113;並且藥液排出筒部112具備沿著圓周方向形成為薄壁之脆弱部114。
於藥液容納部111中,於沿著藥液容納部111之中心軸115之長度方向上,於與底部116相對之一側端部形成有開口端111a,於該開口端111a之附近,具有其徑自底部116側面向開口端111a側(一側)變小之肩部117。
如圖13及圖14所示,藥液容納部111之剖面形狀係於俯視或仰視中形成為圓形狀,但藥液容納部111之上述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形成為橢圓狀。
再次參照圖11及圖12,藥液排出筒部112係以如下方式形成:自藥液容納部111之開口端111a連續,以與藥液容納部111之中心軸115相同之軸為中心軸,而沿著該中心軸115之軸方向延伸。於藥液排出筒部112之一側端部(即,藥液排出筒部112中,與藥液容納部111之開口端111a側相對之側的端部),自上述一側端部連續,形成封鎖藥液排出筒部112之頂部113。
藥液排出筒部112係在例如插入有用以吸取藥液容納部111內之藥液之注射器噴嘴的情況下,較佳為具有如與 上述噴嘴相適合之內徑,以便以穩定之狀態固定該噴嘴,又,較佳為於藥液容納部111與頂部113之間,於藥液排出筒部112之軸方向上具有充分之長度。
藥液容納部111、藥液排出筒部112及頂部113相互連續成為一體,並形成用以容納及密封藥液之封閉區域。
又,藥液排出筒部112係於自藥液容納部111之開口端111a至藥液排出筒部112之一側端部間之大致中間部分,具備沿著藥液排出筒部112之圓周方向形成為薄壁之脆弱部114(參照圖15)。
藉此,握持藥液容納部111、藥液排出筒部112之頂部113側,將該等相互扭轉或彎曲,藉此可易於將脆弱部114扭斷或折裂、分裂。又,藉此可使著色塑膠安瓿110開封。
又,藉此成為如下狀態:將藥液排出筒部112開口,於如此產生之開口部插入省略圖示之注射器噴嘴,從而可採集容納於藥液容納部111內之藥液。再者,注射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使用:例如於該噴嘴之前端未附帶注射針之狀態下,將噴嘴插入至藥液排出筒部112之開口,從而吸取容納於藥液容納部111內之藥液。
如圖11及圖12所示,藥液容納部111係於其外周面123上具備凸緣124,該凸緣124係於夾持藥液容納部111之中心軸115而相互相對之位置上,沿著中心軸115之軸方向延伸,且,自藥液容納部111之外周面123向徑方向外側突起者。又,藥液容納部111於其底部116上,具備自底部116向外側突起之凸緣125,上述外周面123之凸 緣124與底部116之凸緣125相互連續。
該等相互連續之2個凸緣124、125形成於藥液容納部111之外周面123,藉此可對藥液容納部111賦予剛性,並謀求維持藥液容納部111之形狀。
如圖11及圖12所示,於藥液排出筒部112之外周面126具備掰片128,該掰片128係自藥液排出筒部112之脆弱部114起,自頂部113側連續而突起於藥液排出筒部112之外側,且自頂部113之外表面127連續而突起於頂部113之外側。
如此,因掰片128係自藥液排出筒部112之脆弱部114起,於頂部113側、與頂部113之間連續而形成,故在握持藥液容納部111、藥液排出筒部112之頂部113側,而將該等相互扭轉或彎曲之情況下,藥液容納部111與藥液排出筒部112不易變形。又,藉此可扭斷或折裂藥液排出筒部112之脆弱部114,從而可容易且準確地進行著色塑膠安瓿110之開封操作。
掰片128具有平板部129、及形成於平板部129周圍之倒角部130,掰片128之內部形成中空狀之厚壁部分。藉此,掰片128本身之剛性得到保持,並且於為了使著色塑膠安瓿110開封而握持掰片128之情況下,可抑制掰片128之變形。
又,如圖11及圖12所示,於肩部117之藥液容納部111之外周面123,及自脆弱部114起的藥液容納部111側之藥液排出筒部112之外周面126上,具備分別突起於 藥液排出筒部112及藥液容納部111之外側,且相互連接之增強片131。
如此,增強片131係以如下方式連續形成,即,跨於自藥液排出筒部112之脆弱部114起的藥液容納部111側之部位、與藥液容納部111之肩部117之間,故可顯著提高藥液容納部111與藥液排出筒部112間之剛性。
藉此,例如於著色塑膠安瓿110之輸送中或操作中,自藥液容納部111突起之藥液排出筒部112不易受損。
又,將掰片128掰裂而扭斷或折裂時,手指易於抓住增強片131,且,具有準確停止旋轉之作用,故可容易且準確地進行著色塑膠安瓿110之開封操作。
增強片131具有平板部132、及形成於平板部132周圍之倒角部133,增強片131之內部形成中空狀之厚壁部分。藉此,增強片131本身之剛性得到保持,進一步提高增強效果,並且於為了使著色塑膠安瓿110開封而握持增強片131之情況下,可抑制增強片131之變形。且,扭轉掰片28時,手指可良好地抓住增強片131。
於製造著色塑膠安瓿110時,掰片128及增強片131可與藥液容納部111、藥液排出筒部112及頂部113之各部同時成形。
著色塑膠安瓿110係例如可藉由將所謂吹塑.填充.密封法、與多層吹塑成形法進行組合之成形方法而製造。
具體而言,例如,首先將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擠出成形,而製作各層相互熔接積層之多層構造半成品。
即,將如下所述之熱塑性多層塑膠進行擠出成形,而製作各層相互熔接積層之多層構造半成品,該熱塑性多層塑膠係具備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及直接或夾持中間層而積層於上述著色層之一側表面之內層,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設定為50~1000 μm之範圍,上述著色層中之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PT滿足下述式(1),上述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UT,於上述積PT超過20時滿足下述式(2),且,上述積PT為20以下時滿足下述式(3)。
1≦PT≦150………(1)
5≦UT≦160………(2)
20<UT≦160………(3)
繼而,以對合鑄模夾持所得之多層半成品,形成藥液容納部111、藥液排出筒部112及增強片131之各部(吹塑步驟),其次,於藥液容納部111之內部填充藥液(填充步驟),進而,以對合鑄模夾持,形成頂部113及掰片128,形成具備藥液容納部111、藥液排出筒部112及頂部113之封閉區域(密封步驟),如此,可獲得填充密閉有藥液之著色塑膠安瓿(著色塑膠容器)110。
多層構造半成品可根據多層吹塑成形中之常法而製作。擠出機或模頭之形狀、多層構造半成品之成形條件等並無特別限定,根據多層吹塑成形中之常法適當設定即可。
又,利用使用多層構造半成品之吹塑.填充.密封法製造塑膠安瓿,除了半成品之層構造不同(形成半成品之擠出機數量或模頭構造不同)以外,可以與利用使用單層構造半成品之BFS法製造塑膠安瓿相同之方式來進行。再者,多層薄膜之各層既可以上述之方式相互熔接而積層,亦可於各層之間介隔由上述黏著性樹脂所形成之層而相互黏著。
就有效率地遮蔽紫外區域之光線自著色塑膠安瓿110之外部入射至內部之觀點而言,著色塑膠安瓿110之藥液容納部之厚度較佳為300~1500 μm。
著色塑膠安瓿(著色塑膠容器)110可藉由各種方法而成形。其中,較佳為可舉出:吹塑.填充.密封法。
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係藉由以特定範圍調配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而不會產生滲出等問題,並可賦予如下性能:波長200~380 nm之光線之透射率為5%以下,且波長600 nm之光線之透射率為40%以上。藉此,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例如可廣泛用於醫療用途,特別是適於容納光劣化性藥劑、具體而言為奧紮格雷鈉水溶液等。
以上,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於不改變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對設計進行適當變形。
[實施例]
繼而,根據實施例及比較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下述實施例限定。
(塑膠安瓿之製造及開封性評價) [實施例1-1~1-6及比較例1-1~1-2] (1)塑膠安瓿之製造 多層薄膜之形成材料,係如下所示。
COC1: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四環十二烯系共聚物),玻璃轉移溫度(Tg)為70℃,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PEL(註冊商標)APL8008T」
COC2: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四環十二烯系共聚物),Tg為80℃,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PEL(註冊商標)APL6509T」
COC3: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四環十二烯系共聚物),Tg為105℃,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PEL(註冊商標)APL6011T」
COP1:環狀烯烴聚合物(降烯系開環聚合物之氫化物),Tg為70℃,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ZEONOR(註冊商標)750R」
COP2;環狀烯烴聚合物(降烯系開環聚合物之氫化物),Tg為102℃,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ZEONOR(註冊商標)1020R」
PE1: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28 g/cm3 ,宇部丸善聚乙烯(Ube Maruzen Polyethyle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BE POLYETHYLENE(註冊商標)B128H」
PE2:於PE1中調配紫外線吸收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5-氯苯并三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 司製造,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與氧化鋅微粒子(平均粒徑為30 μm),設定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為0.218重量%,調整上述氧化鋅微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182重量%者。
PE3:於PE1中調配紫外線吸收劑(商品名「CIBA TINUVIN(註冊商標)326」),設定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為0.24重量%者。
PE4:高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40 g/cm3 ,普瑞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LT-ZEX(註冊商標)Uz4020B」
PE5:高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65 g/cm3 ,普瑞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EO-ZEX(註冊商標)Nz65150B」
PE6:藉由二茂金屬系觸媒而聚合之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03 g/cm3 ,普瑞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volue(註冊商標)SP5010B」
[實施例1-1] 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1~圖7所示之形狀的容納量為2.5 mL用之塑膠安瓿。再者,於塑膠安瓿內,填充及密封2.5 mL之生理鹽水。
又,於形成塑膠安瓿時,使用5層構造之多層塑膠(總厚度為640 μm),該5層構造之多層塑膠係具備:由PE2所形成之外層20(厚度為200 μm),形成於外層20之一側表面且由PE6所形成之黏著層22(厚度為20 μm),積 層於外層20之黏著層22側且由COC1(Tg為70℃)所形成之中間層18(厚度為200 μm),形成於中間層18之與外層20之積層面的相反側表面且由PE6所形成之黏著層21(厚度為20 μm),以及積層於中間層18之黏著層21側且由PE1所形成之內層19(厚度為200 μm)。再者,多層塑膠之總厚度及各層(中間層18、內層19、外層20、各黏著層21、22)之厚度,表示塑膠安瓿10之藥液容納部11之厚度(以下,相同)。
[實施例1-2] 使用由COC2(Tg為80℃)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實施例1-3] 使用由PE3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PE2所形成之層,來作為外層20,並使用由COP1(Tg為70℃)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實施例1-4] 使用由以3: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COC1(Tg為70℃)與PE4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 安瓿。
[實施例1-5] 使用由以3: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COP1(Tg為70℃)與PE5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實施例1-6] 使用由以19: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COP1(Tg為70℃)與PE1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比較例1-1] 使用由COC3(Tg為105℃)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比較例1-2] 使用由COP2(Tg為102℃)所形成之層(厚度為200 μm)代替由COC1所形成之層,來作為中間層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將實施例1-1~1-6及比較例1-1~1-2中所製造之塑膠 安瓿之層構成示於表1。
(2)塑膠安瓿之開封性評價 對於實施例1-1~1-6及比較例1-1~1-2中所製造之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的塑膠安瓿10,用夾具固定藥液容納部11之一對增強片31,用夾具握持藥液排出筒部12之掰片28後,以藥液容納部11及藥液排出筒部12之中心軸15為旋轉軸,旋轉掰片28,扭斷具有掰片28之藥液排出筒部12之頂部13側,從而開封塑膠安瓿10。
此處,使用旋轉扭矩計,測定扭斷具有掰片28之藥液排出筒部12之頂部13側所需之力(N.m)。將測定結果示於表2。
又,開封後,於連接於藥液容納部11側之藥液排出筒 部12之開口,插入用以吸取藥液容納部11內之生理鹽水之注射器噴嘴,繼而,將藥液容納部11以藥液排出筒部12之開口向下之狀態放置,觀察有無產生來自上述開口之漏液。將其結果示於表2。
根據表2可明確,實施例1-1~1-6中所獲得之塑膠安瓿,雖中間層18之厚度均相對較大,但相對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多層塑膠之厚度,可將塑膠安瓿10之開封(即,分裂脆弱部14)所需之力,設定為0.65 N.m/mm以下之小值。又,開封後,並未觀察到來自藥液排出筒部12之開口與注射器噴嘴間之漏液。
相對於此,於形成中間層18所使用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超過60~80℃之範圍的比較例1-1及1-2中,相對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多層塑膠之厚度,開封塑膠安瓿10所需之力超過0.65 N.m/mm,又,觀察到來自上述開口之漏液。
[實施例1-7~1-9] (1)塑膠安瓿之製造 塑膠安瓿(多層薄膜)之形成材料,如下所示。再者,對與實施例1-1~1-6中所例示者相同者進行省略。
PP1: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B205」
TPE1:熱塑性彈性體(聚丙烯.α-烯烴共聚物),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AFMER(註冊商標)XM7070」
TPE2:熱塑性彈性體(奈米結晶構造控制型聚丙烯彈性體),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OTIO(註冊商標)PN-3050」
TPE3:熱塑性彈性體(奈米結晶構造控制型聚丙烯彈性體),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OTIO(註冊商標)PN-2070」
TPE4:熱塑性彈性體(聚乙烯系彈性體),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AFMER(註冊商標)A0585X」
[實施例1-7] 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1~圖7所示之形狀的容納量為2.5 mL用之塑膠安瓿。再者,於塑膠安瓿內,填充及密封2.5 mL之生理鹽水。
於形成塑膠安瓿時,使用5層構造之多層塑膠(總厚度為520 μm),該5層構造之多層塑膠係具備:由以3:2(重量比)之比例混合PP1與TPE2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外層20(厚度為150 μm),形成於外層20之一側表面且由以1: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PE6與TPE4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黏著層22(厚度為10 μm),積層於外層20之黏著層 22側且由COP1(Tg為70℃)所形成之中間層18(厚度為200 μm),形成於中間層18之與外層20之積層面的相反側表面、且由以1: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PE6與TPE4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黏著層21(厚度為10 μm),以及積層於中間層18之黏著層21側且由以3:2(重量比)之比例混合PP1與TPE2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內層19(厚度為150 μm)。相對於混合樹脂整體,而於上述混合樹脂中,以0.2重量%之比例調配成核劑(2,2’-亞甲雙(4,6-二-第三丁基苯酚)磷酸鈉,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品名「Adekastab NA-11」)。
[實施例1-8] 分別使用由以4: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PP1與TPE3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厚度為150 μm),代替由含有PP1及TPE2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作為外層20及內層19,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7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實施例1-9] 分別使用由以9:1(重量比)之比例混合PP1與TPE1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厚度為150 μm),代替由含有PP1及TPE2之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來作為外層20及內層19,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7相同之方式,製造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
將實施例1-7~1-9中所製造之塑膠安瓿之層構成示於表3。
(2)塑膠安瓿之開封性評價 對實施例1-7~1-9中所製造之填充及密封有生理鹽水之塑膠安瓿,進行與上述相同之開封性評價。其結果,於實施例1-7~1-9之任一例中,均可將塑膠安瓿10之開封(分裂脆弱部14)所需之力,設定為0.40 N.m以下(相對於藥液排出筒部12之多層塑膠之厚度,為0.65 N.m/mm以下)之小值。又,開封後,亦未觀察到來自藥液排出筒部12之開口與注射器噴嘴間之漏液。
(著色塑膠安瓿之製造及物性評價) 下述實施例2-1~2-54及比較例2-1~2-19中所使用之樹脂材料、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如下所述。
PE1: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28 g/cm3 ,宇部丸善聚乙烯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BE POLYETHYLENE(註冊商標)B128H」
PE4:高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40 g/cm3 ,普瑞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LT-ZEX(註冊商標)Uz4020B」
PE5:高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65 g/cm3 ,普瑞曼聚合 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EO-ZEX(註冊商標)Nz65150B」
PE7:黏著性低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03 g/cm3 ,普瑞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volue(註冊商標)SP0510B」
PP1: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B205」
PP2:聚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OTIO(註冊商標)PN-3050」,與上述TPE2相同。
PP3:聚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AFMER(註冊商標)XM7070」,與上述TPE1相同。
COC1: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四環十二烯系共聚物),Tg為70℃,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PEL(註冊商標)APL8008T」
COP1:環狀烯烴聚合物(降烯系開環聚合物之氫化物),Tg為70℃,日本端翁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ZEONOR(註冊商標)750R」
顏料:黃色顏料,C.I.顏料黃95
紫外線吸收劑: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INUVIN(註冊商標)326」
[實施例2-1~2-8及比較例2-1~2-4] (1)安瓿之製造 利用具有表4或表5所記載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安瓿(內容積為2.5 mL用)。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表4所示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各層厚度係安瓿之本體部(藥液容納部分)之厚度。又,實施例2-1~2-8及比較例2-1~2-4之任一例中,均於外層與中間層之間、及中間層與內層之間,分別配置由上述PE7所形成之厚度為20 μm之聚乙烯層,來作為黏著層。
再者,表4、表5及以下所示之表中,形成各層之樹脂材料係使用上述略號。對於由混合樹脂所形成之層,係如「COC1+PE4」般以「+」連接記載所混合之樹脂材料之略號。連接著表示混合樹脂之略號而記載之括弧內之比率,係混合樹脂之混合比例(重量比例)。例如,記載為「COC1+PE4(9:1)」之情況下,表示使用以9:1之重量比例混合COC1與PE4之混合樹脂。
又,接著形成各層之樹脂材料(混合樹脂之混合比例),而記載該層之厚度(μm)。例如,記載為「PE1 100 μm」之情況下,表示該層係由「PE1」所形成之厚度為100 μm之層。
又,表4、表5及以下所示之表中,「P」及「PT」,分 別表示該著色層中之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及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與厚度T(μm)之積。「U」、「UT」及「U/T」,分別表示該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與厚度T(μm)之積,及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除以厚度T(μm)所得之商。
(2)觀察安瓿之外觀變化 對表4及表5所示之實施例2-1~2-8及比較例2-1~2-4之安瓿,確認室溫下放置14日後之安瓿外觀(確認有無滲出)。
將其結果示於下述表6。再者,比較例2-2之安瓿,因紫外線吸收劑自容器本體滲出,故於容器表面觀察到白色微粉末。
(3)順式體含有比例之測定 對於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紫外線吸收劑滲出之比較例2-2除外。)之安瓿,於照度為2000 lx(D65燈)之光源下放置25日後,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測定內容液中之、屬於奧紮格雷鈉之類似物質的順式體之含有比例。
按以下順序進行測定。首先,採集2.5 mL之樣品,將其用流動相稀釋,使總量達到40 mL,將其製成試料溶液。自該試料溶液採集5 μL,藉由下述條件中之HPLC法進行分析。又,屬於奧紮格雷鈉之類似物質的順式體之量,係藉由自動積分法測定試料溶液之各個峰面積,藉由面積 百分比法而求得。
HPLC之測定條件,如下所述。
測定波長:220 nm管柱:YMC-Pack ODS-A A-302、150×4.6 mm I.D.、S-5 μm管柱溫度:約25℃流動相:0.3%乙酸銨液/甲醇混液(4:1)流量:1.0 mL/分鐘測定時間:20分鐘
將測定結果示於下述表6。再者,上述分析之結果,將順式體之含有比例超過0.3%者判定為不良。
(4)透光率之測定 自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紫外線吸收劑滲出之比較例2-2除外。)之安瓿的藥液容納部,切取透光率測定用之樣品,使用該樣品,以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為200~380 nm之光線透射率、及波長為600 nm之光線透射率。
又,對於在褐色玻璃安瓿(內容積為2.5 mL用)中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者,與上述同樣地於室溫下放置14日,測定放置後之順式體之含有比例,將其作為對照。
將測定結果示於下述表6。
根據表6所示之結果,關於實施例2-1~2-8之安瓿,係順式體之增加量相較於對照之褐色玻璃安瓿為同等或其以上之結果,相對於此,比較例2-1及2-4之安瓿,係相較於對照之褐色玻璃安瓿為3倍以上。
另一方面,比較例2-3之安瓿,由於600 nm之光線之透射率低,因此難以目視觀察內容液。
[實施例2-9~2-16]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7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實施例2-9~2-16係將實施例2-1~2-8中之中間層之形成材料,變更為COC1或COP1與PE5之混合樹脂(重量 比例4:1)者。
以與上述(2)相同之方式,對該實施例2-9~2-16觀察安瓿之外觀變化,結果均未觀察到紫外線吸收劑自容器本體滲出。
[實施例2-17及2-18]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8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繼而,以與上述(2)~(4)相同之方式,對實施例2-17及2-18之安瓿,觀察其外觀變化,測定順式體含有比例,及測定透光率。將其結果示於表9。
如表9所示,對於實施例2-17~2-18,亦判斷為具有與實施例2-1~2-8相同之性能。
[實施例2-19~2-24及比較例2-5~2-10]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10或表11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繼而,以與上述(2)~(4)相同之方式,對實施例2-19~2-24之安瓿,觀察其外觀變化,測定順式體含有比例,及測定透光率。將其結果示於表12。
如表12所示,於滿足上述式(1)及上述式(3)之實施例2-19~2-24中,具有與實施例2-1~2-8相同之性能,相對於此,於未滿足上述式(3)之比較例2-5~2-10中,產生如下不良情況:順式體之含有比例增加,或可見光之透射率下降,而難以目視觀察內容液。
[實施例2-25~2-30]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13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實施例2-25~2-30係將實施例2-19~2-24中之中間層之形成材料,變更為COC1與PE5之混合樹脂(重量比例4:1)者。
以與上述(2)相同之方式,對該實施例2-25~2-30觀察其外觀變化,結果均未觀察到紫外線吸收劑自容器本體滲出。
[實施例2-31~2-33及比較例2-11~2-13]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14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繼而,以與上述(2)~(4)相同之方式,對實施例2-31~2-33之安瓿觀察其外觀變化,測定順式體含有比例,及測定透光率。將其結果示於表15。
如表15所示,於滿足上述式(1)及上述式(2)之實施例2-31~2-33中,具有與實施例2-1~2-8相同之性能,相對於此,於未滿足上述式(1)之比較例2-11~2-13中,產生如下不良情況:順式體之含有比例增加,或可見光之透 射率下降,而難以目視觀察內容液。
[實施例2-34~2-36]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16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實施例2-34~2-36係將實施例2-31~2-33中之中間層之形成材料,變更為COC1與PE5之混合樹脂(重量比例4:1)者。
以與上述(2)相同之方式,對該實施例2-34~2-36,觀察其外觀變化,結果均未觀察到紫外線吸收劑自容器本體滲出。
[實施例2-37~2-42及比較例2-14~2-19]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17或表18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 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繼而,以與上述(2)~(4)相同之方式,對實施例2-37~2-42之安瓿,觀察其外觀變化,測定順式體含有比例,及測定透光率。將其結果示於表19。
如表19所示,於滿足上述式(1)及上述式(2)之實施例2-37~2-42中,具有與實施例2-1~2-8相同之性能,相 對於此,於未滿足上述式(2)之比較例2-14~2-19中,產生如下不良情況:順式體之含有比例增加,或可見光之透射率下降,而難以目視觀察內容液。
[實施例2-43~2-48]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20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實施例2-43~2-48係將實施例2-37~2-42中之中間層之形.成材料,變更為COC1與PE5之混合樹脂(重量比例4: 1)者。
以與上述(2)相同之方式,對該實施例2-43~2-48,觀察其外觀變化,結果均未觀察到紫外線吸收劑自容器本體滲出。
[實施例2-49~2-51]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21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繼而,以與上述(2)~(4)相同之方式,對實施例2-49~2-51之安瓿,觀察其外觀變化,測定順式體含有比例及測定透光率。將其結果示於表22。
如表22所示,於滿足上述式(1)及上述式(2)之實施例2-49~2-51中,具有與實施例2-1~2-8相同之性能。
[實施例2-52~2-54]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使用具有表23所示之層構成之熱塑性多層塑膠,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製造圖8所示之形狀的2.5 mL容納量用安瓿。於安瓿內,填充2.5 mL之0.8%(w/v)奧紮格雷鈉水溶液。
實施例2-52~2-54係將實施例2-49~2-51中之中間層之形成材料,變更為COP1與PE5之混合樹脂(重量比例4:1)者。
以與上述(2)相同之方式,對該實施例2-52~2-54,觀察其外觀變化,結果均未觀察到紫外線吸收劑自容器本體滲出。
再者,上.述發明雖被提供作為本發明之例示實施形態,但其只不過為例示,並非作限定性解釋。上述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之業者所清楚的本發明之變形例,包含於下述申請專利範圍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例如適合作為用以無菌性容納及密封藥液之塑膠安瓿,特別適合作為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形成之塑膠安瓿。
又,本發明之著色塑膠容器,適合作為用以對容器內部維持適度可見性,且有效率地遮蔽紫外區域之光線自容器外部入射至內部的塑膠容器,特別適合作為用以容納易於因紫外線而產生分解、劣化之藥劑的塑膠容器。
10‧‧‧塑膠安瓿
11、111‧‧‧藥液容納部
lla、llla‧‧‧開口端
12、112‧‧‧藥液排出筒部
13、113‧‧‧頂部
14、114‧‧‧脆弱部
15、115‧‧‧中心軸
16、116‧‧‧底部
17、117‧‧‧肩部
18、104‧‧‧中間層
19‧‧‧內層
20‧‧‧外層
21、22‧‧‧黏著層
23、123‧‧‧藥液容納部之外周面
24、25、124、125‧‧‧凸緣
26、126‧‧‧藥液排出筒部之外周面
27、127‧‧‧頂部之外表面
28、128‧‧‧掰片
29、32、129、132‧‧‧平板部
30、33、130、133‧‧‧倒角部
31、131‧‧‧增強片
101‧‧‧著色層
102‧‧‧環狀烯烴聚合物層
103、105、106‧‧‧聚烯烴層
110‧‧‧著色塑膠安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塑膠安瓿之一實施形態的前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之左側視圖。
圖3係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之俯視圖。
圖4係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之仰視圖。
圖5係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之左側剖面圖。
圖6係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之A-A剖面。
圖7係圖1所示之塑膠安瓿之B-B剖面。
圖8係表示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層構成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9係表示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層構成之其他例的剖面圖。
圖10係表示形成著色塑膠容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層構成之進而其他例的剖面圖。
圖11係表示著色塑膠容器之一實施形態的前視圖。
圖12係圖11所示之著色塑膠容器之側視圖。
圖13係圖11所示之著色塑膠容器之俯視圖。
圖14係圖11所示之著色塑膠容器之仰視圖。
圖15係圖11所示之著色塑膠容器之側剖面圖。
10‧‧‧塑膠安瓿
11‧‧‧藥液容納部
11a‧‧‧開口端
12‧‧‧藥液排出筒部
13‧‧‧頂部
14‧‧‧脆弱部
15‧‧‧中心軸
16‧‧‧底部
17‧‧‧肩部
23‧‧‧藥液容納部之外周面
24‧‧‧凸緣
26‧‧‧藥液排出筒部之外周面
27‧‧‧頂部之外表面
28‧‧‧掰片
29、32‧‧‧平板部
30、33‧‧‧倒角部
31‧‧‧增強片

Claims (22)

  1. 一種塑膠安瓿,其特徵在於,具備: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與上述藥液容納部連通且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及封閉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一側端部之頂部;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具備沿著圓周方向形成為薄壁之脆弱部;上述藥液容納部、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及上述頂部係由多層塑膠形成,該多層塑膠具備: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之中間層;積層於上述中間層內側之內層;及積層於上述中間層外側之外層;上述中間層之厚度係相對於上述多層塑膠全體之厚度為30~40%;相對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上述多層塑膠之厚度,用於使上述脆弱部裂開所需之力為0.65N.m/m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於上述中間層與上述內層之間、及上述中間層與上述外層之間,分別具備黏著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進而具備:自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上述脆弱部起,自上述頂部側之外周面連續而突起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外側之掰片;或,自上述頂部之外表面連續而突起於上述頂部外側之掰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進而具備增強片,該增強片係自上述藥液排出筒部之上述脆弱部 起,自上述藥液容納部側之外周面、及上述藥液容納部之外表面,分別連續而突起於上述藥液排出筒部及上述藥液容納部之外側,且相互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之內層及外層係含有密度為0.900~0.940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之內層及外層係含有聚丙烯系樹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聚丙烯系樹脂係聚丙烯、聚丙烯彈性體與成核劑之混合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之中間層係由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60~80℃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及密度為0.900~0.940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密度為0.940~0.970g/cm3 之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樹脂所形成,上述混合樹脂中之密度為0.900~0.940g/cm3 之高壓法聚乙烯或密度為0.940~0.970g/cm3 之高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例為30重量%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之外層含有著色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之外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係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塑膠安瓿,其中,上述多層塑膠之外層進而含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13. 一種著色塑膠容器,其特徵在於,其係由熱塑性多層塑膠所形成,該熱塑性多層塑膠具備:含有顏料及紫外線吸收劑之著色層;與積層於上述著色層之一側表面之內層;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為50~1000μm;上述著色層中之顏料之含有比例P(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PT滿足下述式(1),上述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與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之積UT,於上述積PT超過20時滿足下述式(2),且,於上述積PT為20以下時滿足下述式(3),1≦PT≦150…(1) 5≦UT≦160…(2) 20<UT≦160…(3)。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上述著色層之另一側表面係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外側表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將上述著色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U(重量%)除以上述著色層之厚度T(μm)時之商U/T,滿足下述式(4),U/T≦0.004…(4)。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上 述顏料為偶氮縮合系顏料,且上述紫外線吸收劑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之透射率係對波長為200~380nm之光線為5%以下,且,對波長為600nm之光線為40%以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於上述著色層與上述內層之間,具備環狀烯烴聚合物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其係具備:形成為有底筒狀之用以容納藥液之藥液容納部;與藥液容納部之開口端連通並向一側延伸之藥液排出筒部;及封閉藥液排出筒部之一側端部之頂部;的著色塑膠安瓿;且上述藥液容納部之熱塑性多層塑膠之厚度為300~1500μm。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其係藉由吹塑.填充.密封法而形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上述熱塑性多層塑膠係進一步含有在上述著色層與上述內層之間所夾持之中間層。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著色塑膠容器,其中,上述內層係直接積層於上述著色層之一側表面。
TW97110774A 2006-09-27 2008-03-26 Plastic ampoules and colored plastic containers TWI425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2842 2006-09-27
JP2006346452 2006-12-22
JP2007247703A JP5078523B2 (ja) 2006-09-27 2007-09-25 プラスチックアンプル
JP2007330744A JP5078594B2 (ja) 2006-12-22 2007-12-21 着色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046A TW200940046A (en) 2009-10-01
TWI425941B true TWI425941B (zh) 2014-02-11

Family

ID=44867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0774A TWI425941B (zh) 2006-09-27 2008-03-26 Plastic ampoules and colored plastic container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59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2764B2 (en) 2013-06-07 2019-01-08 Hosokawa Yoko Co., Ltd. Infusion bag film and infusion bag using infusion bag fil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3149A (ja) * 1995-01-13 1996-07-30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輸液バッグ用着色樹脂組成物
TW200505405A (en) * 2003-04-23 2005-02-16 Otsuka Pharma Co Ltd Drug solution filling plastic ampo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3149A (ja) * 1995-01-13 1996-07-30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輸液バッグ用着色樹脂組成物
TW200505405A (en) * 2003-04-23 2005-02-16 Otsuka Pharma Co Ltd Drug solution filling plastic ampo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046A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6501B2 (en) Plastic ampule and colored plastic container
JP5078523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アンプル
CA2912879C (en) Light-shielding sheet and container
EP2127866B1 (en) Multilayer film and container
CN101903002B (zh) 医疗容器用多层体和医疗容器
KR100362305B1 (ko) 다층 필름 및 용기
KR20100040315A (ko) 약제 용기 및 다층 필름
JP2018020496A (ja) 白色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包装体
JP5587597B2 (ja) 包装体
JP2023052479A (ja) 積層体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5078594B2 (ja) 着色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22115886A (ja) 薬液収容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TWI425941B (zh) Plastic ampoules and colored plastic containers
JP2012085742A (ja) 輸液バッグ用積層体および輸液バッグ
JP7240374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7184080B2 (ja) 積層体、容器及び輸液バッグ
JP2012143629A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JP5053898B2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CN102836066B (zh) 着色塑料容器
JP2023066723A (ja) 積層体及び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23066722A (ja) 積層体及び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23148790A (ja) 積層体及び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