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6171B - 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6171B
TWI416171B TW098120462A TW98120462A TWI416171B TW I416171 B TWI416171 B TW I416171B TW 098120462 A TW098120462 A TW 098120462A TW 98120462 A TW98120462 A TW 98120462A TW I416171 B TWI416171 B TW I4161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light
polymers
weight
polymerizabl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2292A (en
Inventor
Chang Hoon Sim
Ki Jeong Moon
Hae Sang Jun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Advanced Mat Kore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Advanced Mat Korea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Advanced Mat Kore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42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2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6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61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J2371/10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from phenols
    • C08J2371/12Polyphenylene ox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有關於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且更明確地,係有關於可兼容性確保高程度透光率及光散射且可藉相當簡單的方法,諸如塗覆或擠製法,而製成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發明背景
一般而言,當我們研究光線與材料間之交互作用內之光散射現象(其係為自然現象之一,諸如均勻介質,諸如雲、牛奶或人類細胞組織及顆粒間之光散射現象)的原理時,發現光傳播性質不僅受光可透射介質(其係作為提供光擴射性質之工業材料)與光散射粒子間之折射率差異的影響,而且受橫截面形態,諸如光散射粒子之大小及體積分率的影響。因此,該透光率及光擴射彼此會負面地影響。根據本科學事實,已有許多用於克服上述缺點之嘗試;然而,並無可用於能同時以可兼容方式提供高程度透光率及光散射的聚合物材料之結構的技術。
在可利用該橫截面形態之光散射原理的其它理論中,由Rayleigh(1899)及Mie(1908)提供之理論普遍為人所知。就此等理論而言,在該光散射現象中,當光散射粒子之尺寸小於光之波長時,則適用Rayleigh之理論,而當光散射粒子之尺寸大於光之波長時,則適用Mie之理論。根據Mie之 理論,就不會導致光之任何波長轉化的光擴散而言,該等光散射粒子之尺寸經設計必需大於光之波長,因此,先前技藝普遍地已集中於設計光散射粒子之最佳化尺寸及體積分率。
藉控制光擴散介質之內部結構之利用光散射的第一種產物為由玻璃製成之照明裝置。在1933年,Henry進行一實驗且因此提供已證明當調整玻璃之內部結構的結晶模式時可獲得之光擴散強度比當調整玻璃之表面粗度時所獲得之光擴散強度高30倍。因此,大多數照明裝置之製造方式可以在製造玻璃面板之冷却方法進行期間調整玻璃之內部結晶結構。
最近,已有嘗試經由部件之合併構型並使用選擇性光源以增強由於直接塗敷聚合性薄膜而研發之發光顯示裝置,諸如LCD或LED之效率以改良透光率及光擴散的效率。例如合併地建構多種聚合性薄膜,諸如LGP(光導板)、擴散片、及稜鏡片以形成LCD背光裝置。現今,已有許多將此種複雜構型改良好更簡單的合併構型之嘗試,且預期其會被廣泛使用。
此等嘗試包括一方法,其中係經由具有較小的粒子體積分率之更高光散射,使由聚合物組成之光可透射介質、與光散射粒子間之折射率差更大而獲得光擴散之更高效率。然而,一般公認該先前技藝之缺點在由於光散粒子在控制橫截面形態時之不規則分散所導致之亮度、亮度均勻性及色彩均勻性的變質。作為另一科學方法,Barthelemy 在期刊Nature(A Levy Flight for Light,May 2008,Nature)中提出一理論認為光可進行所謂“萊維飛行(Levy flight)”之光擴散作用。因此,其建議必需根據橫截面形態之光擴散作用之詮釋以對新光學材料進行研究來獲得均勻光擴散效率,因為透光率及光散射顯示一取決於該可利用大折射率差異光學材料內之橫截面形態的作用。
或者,就光纖而言,有一可藉控制橫截面形態而成功地利用大折射率差異之實例;然而,這是一個與上述發光顯示裝置不同的實例。而且,可有計劃地引發光學非線性並利用該非線性之光學記錄裝置、光學集光器裝置或所有光學裝置為與本發明中所述之實例不同的實例。
但是,先前技藝通常依賴僅在發明光擴散材料時利用大折射率差異的原理,然而所使用該等方法不同。經由此等方法,已有許多用以同時確保透光率及光散射的嘗試。然而,仍從未報告有可顯示總透光率(以直路徑出現的光透射)及霧度(haze)(藉光散射而表示之光擴散的有效指數)增加90%或更高的任何材料。
最近,一方法業經報告,其中係在聚合性薄膜或聚合性薄片上製成浮雕或凹紋之突出部或凹部以誘導光之集中或擴散,而非添加光散射粒子入光可透射介質內,該方法不同於上述方法。然而,此方法之最大問題在很難以實際方法維持一致的光品質。為了能夠以此種方式製造,使用所謂壓印方法,其中一模軋輥(其係為自聚合物材料製造此等薄膜或薄片之設備)係經浮雕般壓紋以致使當該聚合物 材料經由設備餵入時,該聚合物材料可藉UV輻射而模製成聚合性薄膜。因此,由於聚合物性質,在熟化後難以自模具設備分離該聚合性薄膜的事實,所以品質上有缺點。此外,若使用任何添加劑以促進該分離,則不能獲得所欲品質。而且,當製造大尺寸之發光顯示裝置時,該設備之維修成本會劇增。更重要的是,若將此種方法付諸實踐時,其可滿足工業之低程度需求;然而,很難獲得如先前提出的透光率與光擴散間之可兼容性。
此外,已有藉將大量氣泡嵌入聚合性薄膜內而基本上克服上述缺點之嘗試。在該情況下,透光率之最大值有重大改進,亦即現存之45%增至75%,且霧度(haze)亦已增至80%或更高。因此,已預期此等聚合性薄膜可有效地用於以下部件,諸如最近的LED背光裝置;然而,本方法仍在先前技藝之限制的範圍內,因此由於難以產生均勻大小之氣泡,所以會導致白光之部份波長轉化。更重要的是,若在光源下長時間使用該等聚合性薄膜,聚合物會產生減少抗熱性的問題,且由於就橫截面形態而言,聚合性薄膜內之大量氣泡存在會使鄰接氣泡間之界限移動,所以在實際品質上會有限制。
如上述,尤其同時就高透光率與光擴散間之兼容性而言,該先前技藝仍有低程度兼容性之問題,且在使用聚合物作為光學材料之實際階段中有各種問題及限制。因此,對於聚合性薄膜之改進有重大需求。
發明概要
因此,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可兼容性得到高程度透光率及光擴散且可藉相當簡單的方法(諸如塗覆或擠製法)而製成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這些及其它目標自以下說明文、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及附圖可清楚明瞭。
上述目標係藉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而獲得,該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包含第一聚合物,其係為光可透射介質;及可形成光散射粒子之第二聚合物,這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具有0.001至0.5之小折射率差異,其中相對於100重量份該第一聚合物,該聚合性薄膜包含30至70重量份第二聚合物。
文中,這兩種不同的不互溶聚合物之特徵在當在溶劑內混合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且乾燥含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之溶劑時,該溶劑具有50至200NTU之濁度。
這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較佳不會彼此物理性混合且可通過相分離而進入連續相及分散相內,其中該分散相具有球形或接近球形之形狀。
該第一聚合物及第二聚合物較佳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種: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酯)、聚酯、苯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或聚矽氧樹脂。
相對於100重量份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本發明較佳進 一步包含5至95重量份可防止藉這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而形成之橫截面形態內之分散相或連續相的另外相分離並可安定化該橫截面形態之能束可熟化低分子量丙烯酸酯。
可進一步藉用於製造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之方法而獲得上述目標,其中該經由塗覆或擠製法而製成之聚合性薄膜可以使第一聚合物形成連續相並使第二聚合物形成分散相。
根據本發明,具有小折射率差異且不會彼此混合之至少兩不同的不混溶劑聚合物之相分離現象可作為兼容性確保高程度光散射及透光率之主要方法。據此,需調整具高程度體積分率之橫截面形態以使其可設計出廣範圍之光擴散性質以符合亮度及亮度均勻性的需求。
此外,根據本發明,可以以很合乎經濟性且可保證高生產率之很簡單且容易的方法,諸如塗覆或擠製法,製造具上述光擴散性質之聚合性薄膜。尤其可有效地適用於大尺寸之發光顯示裝置。
而且,根據本發明,該分散相及連續相係藉不會彼此混合之不互溶聚合物的添加而調整,因此使其可適用於光學性質之各種設計。例如除了別的應用以外,在可經由在可形成分散相之該第二聚合物的表面上進行發色團之取代反應(其可導致波長轉化)而在用於太陽能電池之集光器薄膜內將紫外線轉化成近紅外線。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之這些及其它特徵、方面、及優點有助於更佳 瞭解以下說明文、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及附圖,其中相同的元件係由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在該等圖示中:第1圖為本發明之第一聚合物之連續相及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之球形狀的橫截面形態之概念圖;及第2圖為本發明之第一聚合物之連續相及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之近球形狀的橫截面形態之概念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下文,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可參考該等附圖進一步描述。應該瞭解的是,本發明該等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僅作為闡明用,且因此熟悉本項技藝者可自本詳細說明文而瞭解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的各種改變及修飾。
本發明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為含至少兩不同的不互溶聚合物之混合物,這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具有小折射率差異且彼此不會進行熱力學上的混溶。本發明進一步包括一經由相分離而分別在橫截面形態內形成連續相及分散相之結構的方法、及一使用相同分離方式以製造聚合性薄膜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可經由上述方法以兼容性確保高程度透光率及光擴散並可經由相當簡單且容易的方法,諸如塗覆或擠製法,藉將上述原理應用於聚合性薄膜而獲得該聚合性薄膜。因此,與以下先前技藝比較;諸如其中係將具有大折射率差異之不同球形顆粒嵌入聚合性薄膜內之方法、其中係在聚合性薄膜或聚合性薄片之表面上製成浮雕突起 部的方法、或其中多層聚合性薄膜及聚合性薄片係彼此堆疊以控制該等膜之光擴散性質的技術,原則上或經濟上,本發明具有傑出作用。因此,其不僅可有效地適用於線條光源之LCD的背光裝置、點光源之LED或表面光源之OLED,而且適用於需要高程度光擴散之太陽能電池的擴散薄膜、及其它各種照明裝置。
本發明者已調查光散射現象,其係為光與材料間之交互作用中的天然現象之一,諸如均勻介質,諸如雲、牛奶或人類細胞組織及顆粒間的光散射現象。基於本觀測,該發明者可設計能藉控制光散射現象而提供均勻且高光擴散性質之商業材料。使用聚合物之光擴散光學材料的設計普遍需要之一重要考慮因素為必需提供透光率及光擴散之兼容性以確保所欲亮度。
因此,本發明者已嘗試發明一可兼容性確保高程度透光率及光擴散的方法,並發現與先前技藝不同,當聚合性薄膜(呈連續相)與聚合物顆粒(呈分散相)間之折射率差異小、且如第1及第2圖中所闡明,當該等聚合物顆粒之體積分率很高時,則可同時獲得相當高的透光率及光擴散。基於本觀測結果,該發明者已設計出可確保高光擴散及透光率之兼容性且不會負面性彼此影響之聚合物材料的新橫截面形態、並發明可形成此種橫截面形態之新穎方法。換言之,即使由於介質與顆粒間之小折射率差異小,所以裝置顆粒之光擴散可能低,但是根據以下Rayleigh方程式,該光散射強度可大大地增加,因為若此等顆粒由於高體積分率 而具有堆積或稠密結構之橫截面形態,則光擴散顆粒之總數(N)增加。此外,已發現由於小折射率差異,即使光可通過堆積顆粒層,該通過各別顆粒之光的透光率也並未大減少。其係因為該光散射強度之增加並未藉降低光在該介質與顆粒間之介面上的反射並同時增加該等顆粒之介面而導致總透光率之任何減少,因此可大大地增加光擴散。
I:散射強度,λ:光之波長,β:極化指數(N,散射體;α之值,極化指數)
此外,若如上述,該介質與顆粒間有小折射率差異,則就該介質之折射率高於該等顆粒之折射率、及該等顆粒之折射率高於該介質之折射率的兩種情況而言,本發明顯示可成功地設計介質與顆粒間之該折射率差異。因此,本發明可將介質與顆粒間之該折射率差異限於一合適程度,但是根據任何特定方法,並未限制該等數值之範圍。
本發明可利用不會在熱力學上彼此混合且具有小折射率差異之不混溶或不可兼容聚合物的相分離現象以得到具有可兼容性確保高程度透光率及光散射之橫截面形態的聚合物材料。亦即,當該等不混溶聚合物進行物理混合(亦即摻合)時,由於熱力學自由能之差異,該等不混溶聚合物可根據其等之重量,彼此通過相分離並進入連續相及分散相內。大部份聚合物係彼此不混溶,諸如作為實例之PS(聚苯 乙烯)及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聚合物摻合物。此種不混溶聚合物摻合物包含藉相分離而獲得之具合適大小之分散相。其可導致光散射。此種現象係作為用於檢查實際聚合物摻合物之相分離結構的測定設備,諸如DLS(動態光散射)的原理。
在無任何限制下,本發明可使用任何種類之透明聚合物材料,由於第一聚合物可作為光可透射介質,所以白光可通過該等透明聚合物材料。此等聚合物材料包含可見光之高透射率的聚合物,諸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酯)、聚酯等。此外,若需要抗熱性,則可使用苯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或聚矽氧樹脂。尤其就本發明之抗熱性的考慮而言,較佳可使用苯氧樹脂。
其次,在無任何限制下,本發明可使用與該第一聚合物相同之成份作為第二聚合物,其可作為光散射顆粒。
然而,該第一聚合物及第二聚合物應該具有可防止其等於其內混合之結構。由於此種性質,這兩種聚合物在進行物理混合期間,具有可產生相分離之機制。例如PS及PMMA為不會彼此混合之代表性不混溶聚合物。此外,環氧樹脂與丙烯酸樹脂、苯氧樹脂與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與膠質樹脂並不會彼此混合。而且,大部份聚合物及聚矽氧樹脂可製成不混溶聚合物摻合物。
或者,本發明可使用嵌段共聚物作為該第一聚合物或第二聚合物以使用各種方法獲得橫截面形態之相分離結構。
其次,為了檢查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之不混溶性,使用以下方法。首先,選擇可溶解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之溶劑,然後在該溶劑內混合並溶解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其後,以預定厚度在玻璃片上塗覆該溶劑並乾燥以測定濁度。乾燥後,若該溶劑變成透明薄膜,則這兩種聚合物為彼此可混溶聚合物。若濁度高,則這兩種聚合物被視為彼此不混溶。本發明使用濁度計以測定材料之濁度,其單位為NTU(標準濁度單位(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s))。文中,透明性之定義為5NTU,半透明性之定義為50NTU,而不透明性之定義為500NTU。
適於本發明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之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的不混溶性之濁度較佳經選擇為50至200NTU之範圍。其係由於若該濁度低於50NTU,則幾乎不可能獲得光散射作用,且若該濁度高於200NTU,則很難獲得透光率。
而且,當設計用於本發明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之該第一聚合物與第二聚合物間的折射率差異時,適於該相當於連續相之第一聚合物、及相當於分散相之第二聚合物的折射率並不限於特定值。然而,該第一與第二聚合物間之折射率差異較佳為0.001至0.5、更佳為0.01至0.1。較佳考慮該第一聚合物與第二聚合物之混合重量比而適當地選擇並設計該折射率差異以兼容性獲得高透光率及光擴散。若該折射率差異低於0.001,則難以獲得光散射作用,且若該折射率差異高於0.5,則由於該折射率差異變得太大而導致光散射作用,所以不可能在橫截面形態內增加分散相之含量。
此外,在藉物理混合這兩種不同聚合物而形成連續相及分散相時,本發明並未限制該分散相之形狀或大小。其係由於根據聚合物顆粒之密度之橫截面形態的差異及作用在本發明更具重要性,且由於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情況下自由地改變該分散相之形狀及大小。
而且,本發明可包含適於藉第二聚合物而形成之該分散相的完全球形狀、或可包含不確定形式之不規則球形狀。其乃由於可根據該第一與第二聚合物間之可混溶性而形成不同形狀,且該形狀並不會影響透光率與光擴散之兼容性,該兼容性為本發明之主要目標。作為控制橫截面形態之一重要因素,該第二聚合物之體積分率很重要。根據該第二聚合物之含量,該橫截面形態可具有稠密結構或其中顆粒可維持特定距離藉以影響光學性質之結構。然而,該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較佳可具有球形狀或近球狀。且雖然藉該第二聚合物而形成之分散相的大小的確不具有重大影響;然而,在本發明中就該球形成言,較佳具有0.5至50微米之直徑、更佳為1至10微米。
而且,在測定可決定橫截面形態之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間之混合比率時,相對於100重量份該第一聚合物。本發明較佳包含30至70重量份第二聚合物。尤其較佳根據經由濁度測定及這兩種聚合物間之折射率差異而獲得之可混溶性差異以測定該混合比率。
而且,當有2或更多種聚合物時,本發明並不會限制該等欲混合之聚合物。當欲混合2或更多種聚合物時,欲混合之該等聚合物之組成及性質可同樣採用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的組成及性質。當欲另外混合第三及第四聚合物以更精確地調整該折射率差異時,較佳可根據上述方法及一般光學性質以調整該等另外聚合物之混合比率。
此外,本發明可使用聚合物樹脂或包括能束可熟化不飽和化合物群組之丙烯酸酯系列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以將橫截面形態中之分散相安定化。重要的是,該第一與第二聚合物應該彼此具熱力學上不混溶性,且這兩種聚合物間之折射率差異應該低。相對於100重量份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該能束可熟化低分子量丙烯酸酯之混合比率為5至95重量份、較佳10至70重量份、且更佳30至50重量份。
而且,用於形成交聯結構以安定化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之橫截面形態的能束可熟化丙烯酸樹脂可包含丙烯酸寡聚物、丙烯酸單體或具有雙鍵之丙烯酸聚合物、或在不需要任何限制下可包含任何種類之能束可熟化樹脂。該能束可熟化丙烯酸樹脂之分子內包含至少一個雙鍵,且廣泛使用,例如自日本專利公開案第60(1985)-196956號及第60(1985)-223139號可知之低分子量化合物。此等低分子量化合物包括丙烯酸酯化合物,諸如三丙烯酸三羥甲基丙酯、四丙烯四羥甲基甲酯、三丙烯酸新戊四酯、丙烯酸環氧酯。而且,可使用光起始劑以引發該等能束可熟化低分子量化合物之熟化,且該光起始劑可包含,例如二苯基酮、苯乙酮、二苄基、二乙醯基、硫化二苯基、偶氮雙異丁腈等。相對於總100重量份該等能束可熟化低分子量化合物,上述光起始劑之一般使用量為0.5至10重量份,較佳1至5重量份。
此外,可輕易地使用本發明中之如上述的聚合性原理以製成聚合性薄膜。可輕易地經由廣泛使用之製法,諸如常用塗覆或擠製法,以大量生產之方式製成該聚合性薄膜。亦可僅獲得聚合物合性薄膜或將該聚合性薄膜塗覆在其它透明基板上以作為薄膜。文中,該基板包含習知聚酯薄膜、丙烯酸薄片或具有電極之玻璃。當僅獲得該聚合性薄膜或將其塗覆在其它基板上時,該薄膜之合適厚度較佳為1至500微米、更佳5至100微米、且最佳10至30微米。若該厚度小於1微米,則光散射減少,且若該厚度大於500微米,則塗覆之結果不如所欲。若必需製造具有500微米或更厚之厚度,則較佳使用槽孔模進行塗覆或經由擠製法而製造薄片。在本發明內,根據必要之聚合性薄膜厚度,考慮該薄膜之光學效率,可自由地修飾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之折射率差異與混合比率之設計值。
下文,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實施例]
根據表1內之內容物以製成以下試樣1、2及3,且觀測該等試樣之光學性質。
試樣1:苯氧樹脂塗料-單一組份
苯氧樹脂:Toto Kasei Co.,Ltd.,YP-50
TDI:Soken Co.,Ltd.,二異氰酸甲苯酯
試樣2:苯氧樹脂/丙烯酸酯樹脂混合塗料-雙組份丙烯酸酯樹脂:Soken Co.,Ltd.,SK-2147
試樣3:苯氧樹脂/丙烯酸酯樹脂/UV可熟化丙烯酸酯混合塗料-三組份
UV可熟化丙烯酸酯:Aldrich,DPHA(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酯)苯乙酮:Saitek Co.,Ltd.,IR-18
(上述“散射比率”意指“混合比率”,更明確地,扮演散射之 角色的該內容物之比率)
分別將上述試樣1、2、及3之混合組份放入甲基乙基酮溶劑內以攪動3小時,然後將該溶劑塗覆至具有厚度為135微米之聚對酞酸酯薄膜基板上。其後,於110℃下乾燥3分鐘以獲得厚度為70微米之塗層。就試樣3而言,該UV可熟化低分子量丙烯酸酯混合後,照射紫外線以防止該丙烯酸酯之分散相之衰變。
其次,測定具有上述試樣1、2及3之塗覆組份於其上之該塗層的濁度(由濁度計測定),透光率及霧度(由Nakamura Co.,LTD提供之霧度計測定)、亮度及CIE(由2D色彩分析器測定),並結果示於表2。
如自表2可知,該濁度測定證明苯氯樹脂及丙烯酸酯樹脂不具彼此可混溶性。根據本結果,該等光學性質證明試樣2及3之霧度大大增見且不會導致總透光率之重大減少。然而,該結果進一步顯示亮度之優異性。
自上述實施例可知,本發明該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證明可經由具有小折射率差異之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之相分離現象獲得透光率及光擴散之兼容性,且尤其,就該透光率及光擴散而言,試樣3分別顯示92%及98%之很高數值。
因此,由於該橫截面形態之連續相及分散相間之折射率差異小,且具有高分率之分散相,所以本發明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聚合性薄片同時具有高透度透光率及光擴散。因此,本發明可有效地用以製造用於以下之背光裝置:線條光源之LCD、點光源之LED、或表面光源之OLED;用於太陽能電池之薄膜、及需要高程度光擴散之其它各種照明裝置。
雖然可經由本發明之實施例及申請專利範圍而描述兩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然而,本發明範圍亦可包含超過兩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例如本發明該範圍包含由3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所形成之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其中這3種不同的含第一、第二及第三聚合物之不混溶聚合物具有0.001至0.5之小折射率差異,且相對於100重量份該第一聚合物,其包含30至70重量份第二及第三聚合物。應該進一步瞭解,熟悉本項技藝者自本詳細說明文可知屬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的各種改變及修飾。
1...第一聚合物之連續相
2...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的球形狀
3...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的近球形狀
第1圖為本發明之第一聚合物之連續相及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之球形狀的橫截面形態之概念圖;及第2圖為本發明之第一聚合物之連續相及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之近球形狀的橫截面形態之概念圖。
1...第一聚合物之連續相
2...第二聚合物之分散相的球形狀

Claims (5)

  1. 一種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其包含:一種苯氧樹脂之第一聚合物,其係為光可透射介質及一種丙烯酸酯樹脂之第二聚合物,其形成光散射粒子,該等聚合物係作為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且該等聚合物具有0.001至0.5之小折射率差異,其中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該第一聚合物,該聚合性薄膜包含30至70重量份之第二聚合物,其中,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該聚合性薄膜進一步包含5至95重量份之能束可熟化低分子量丙烯酸酯,以防止在藉該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而形成之橫截面形態內該分散相或連續相之額外相分離,並將該橫截面形態安定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合性薄膜,其中該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的特徵在當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混合入溶劑內並乾燥含該第一及第二聚合物之溶劑時,該溶劑具有50至200NTU之濁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合性薄膜,其中該兩種不同的不混溶聚合物不會彼此物理性混合,及通過相分離,而進入連續相及分散相內,其中該分散相具有球形狀或近球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聚合性薄膜,其中該第一聚合物及第二聚合物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種: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酯)、聚酯、 苯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或聚矽氧樹脂。
  5. 一種用於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高效率聚合性薄膜的方法,其特徵在經由塗覆或擠製法而製成之該聚合性薄膜可以使第一聚合物形成連續相並使第二聚合物形成分散相。
TW098120462A 2009-05-20 2009-06-18 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TWI416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43955A KR101040478B1 (ko) 2009-05-20 2009-05-20 고효율의 광확산 고분자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2292A TW201042292A (en) 2010-12-01
TWI416171B true TWI416171B (zh) 2013-11-21

Family

ID=4203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0462A TWI416171B (zh) 2009-05-20 2009-06-18 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24833B2 (zh)
EP (1) EP2253660A1 (zh)
JP (1) JP5211363B2 (zh)
KR (1) KR101040478B1 (zh)
CN (1) CN101893727A (zh)
TW (1) TWI4161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4560B2 (ja) * 2011-01-26 2015-02-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ジメチル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
TWI447923B (zh) * 2011-04-01 2014-08-0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增光穿透膜及含其之太陽能電池組件
US20140268658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Orafol Americas Inc. Photometrically adjustable diffuser using a variable combination of bulk and surface relief diffuser technologie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 thereof
CN103467962A (zh) * 2013-09-11 2013-12-25 上海大学 一种光扩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945B (zh) * 2014-03-28 2016-08-31 东莞市鑫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于直下式显示屏背光源及led平板灯的扩散板生产工艺
JP6432848B2 (ja) 2014-08-14 2018-12-05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発光フィルム(light−emitting film)
WO2016024827A1 (ko) * 2014-08-14 2016-02-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발광 필름
TWI763735B (zh) 2016-12-09 2022-05-11 美商道康寧公司 組成物、光漫散器和由其所形成之裝置、及相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7765A1 (en) * 2000-03-23 2002-04-17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ransmission light-scattering layer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40178986A1 (en) * 2003-03-10 2004-09-16 Konica Min Olta Holdings, Inc. Recording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60246233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070058250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5509A (en) * 1981-07-07 1983-11-15 Mitsubishi Rayon Company, Ltd. Acrylic laminated diffuser panel having high light-diffusing property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JPH0616524B2 (ja) 1984-03-12 1994-03-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ウエハ固定用接着薄板
JPS60223139A (ja) 1984-04-18 1985-11-07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ウエハ固定用接着薄板
US4963624A (en) * 1988-02-17 1990-10-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ght-diffusing methacrylic resin article
US5607764A (en) * 1994-10-27 1997-03-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diffuser
JPH112706A (ja) 1997-06-12 1999-01-06 Daicel Chem Ind Ltd 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6179948B1 (en) 1998-01-13 2001-0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1194514A (ja) * 1999-09-27 2001-07-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散乱膜、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電極基板、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253472B2 (ja) 2001-06-22 2009-04-1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12802A (ja) * 2002-06-06 2004-01-15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03541A (ja) * 2006-01-27 2008-01-10 Fujifilm Cor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49038A (ja) * 2006-03-17 2007-09-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7765A1 (en) * 2000-03-23 2002-04-17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ransmission light-scattering layer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40178986A1 (en) * 2003-03-10 2004-09-16 Konica Min Olta Holdings, Inc. Recording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60246233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070058250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40478B1 (ko) 2011-06-09
EP2253660A1 (en) 2010-11-24
TW201042292A (en) 2010-12-01
US8524833B2 (en) 2013-09-03
US20100295001A1 (en) 2010-11-25
KR20100124975A (ko) 2010-11-30
JP2010271682A (ja) 2010-12-02
CN101893727A (zh) 2010-11-24
JP5211363B2 (ja)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6171B (zh) 高效率光擴散聚合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JP6345732B2 (ja) 光制御フィルム
US7768602B2 (en) Light diffusing article with GRIN lenses
KR101728189B1 (ko) 공극형 디퓨저
KR101781206B1 (ko) 마이크로 렌즈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0925686A (en) Higher transmission light control film
JP2008257252A (ja) Lcd
JP2016199752A (ja) 改善されたヘイズ度及び透光率を有する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JP2008163339A (ja) 抗uv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
CN1834752A (zh) 光学薄片
CN104487876B (zh) 高亮度偏光板和包含该高亮度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130041335A (ko) 광 확산 소자, 광 확산 소자가 형성된 편광판 및 이들을 사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30035778A (ko) 확산 시트
CN103724974B (zh) 一种高光反射pc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41347A (ko) 광확산 소자 및 광확산 소자를 가진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들 방법으로 얻어진 광확산 소자 및 광확산 소자를 가진 편광판
KR20080094495A (ko) Lc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집광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lcd백라이트 유닛
JP5937847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9814187B (zh) 一种光学反射膜
CN110888190A (zh) 一种高均匀的量子点多功能光学复合板
KR100804061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유니트용 확산필름
KR100601759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필름
KR100804062B1 (ko) 액정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필름
KR20110076320A (ko) 복합 기능을 갖는 프리즘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1272511A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CN1629693A (zh) 可提高穿透率的扩散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