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498B - Method of handling ballast water in ship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handling ballast water in ship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12498B TWI412498B TW096134835A TW96134835A TWI412498B TW I412498 B TWI412498 B TW I412498B TW 096134835 A TW096134835 A TW 096134835A TW 96134835 A TW96134835 A TW 96134835A TW I412498 B TWI412498 B TW I41249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ast water
- water
- hypochlorite
- residual chlorine
- sulfi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duc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halogen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8—Originating from marine vessels, ships and boats, e.g. bilge water or ballast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4—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R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8—Removal of treatment agents after treatment
- C02F2303/185—The treatment agent being halogen or a halogenated compoun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降低船舶船艙內之壓艙水中或壓艙內之壓艙水中的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的數目。
未裝載貨物或者裝載量少之船舶吃水線會下降而變得難以保持平衡。因此,藉由於此種船舶裝載壓艙水的方式係確保了航海安全。並且,於目的地裝載貨物時及/或入港至裝載貨物港口前將壓艙水排出至船外。
所謂壓艙水係指於航海前為了上述目的,以泵等抽取至船舶內部所設置之各密閉艙區(例如艙(tank))之海水或淡水,然而若因所採取之水域而混入有害的浮游生物,且未將其於目的地的沿岸或者港灣加以處理即將壓艙水排出的話,則會造成貝毒或紅潮等。又,若因有毒浮游生物的大量増殖而發生紅潮汙染海洋的話,則會對魚貝類造成極大的傷害,且尤其對於養殖漁業會造成很大的損害,此乃眾所皆知者。作為此之對策來說,以往,已知有以過氧化氫、過氧化鈣及過氧化氫化合物作為例如剛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或者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等紅潮浮游生物之防治劑來處理壓艙水之方法(例如,參照特開昭55-141142號公報)。
已知有藉由於船舶壓艙水添加氯系殺菌劑或者過氧化氫來使有害藻類的包囊(cyst)(休眠接合子)死滅之方法(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4-32278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322788號公報中,此氯系殺菌劑係使用次氯酸鈉,該濃度定為10ppm(殘留氯量1ppm)、20ppm(殘留氯量2ppm)、或者1000ppm(殘留氯量100ppm),確認到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包囊之死滅效果。並且記載:藉由曝氣裝置將空氣吹入至以泵進行排水中之壓艙水,以空氣中氧的作用可將壓艙水中的殘留氯去除毒性。
又,除此之外,使壓艙水中之有害浮游生物的包囊死滅之方法來說,已知有:使用過氧化氫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5-910號公報)、以熱處理來進行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8-91288號公報)、使用固定床型電極電解槽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1-974號公報)、做成真空狀態進行脫氧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表2001-509729號公報)、將氮氣導入至壓艙水中,使氣相部分的氧濃度為2%以下來進行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2-234487號公報)、藉由衝撃水壓來進行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5-342626號公報)、以超音波進行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6-7184號公報)、藉由二氧化氯(此發生裝置設置於船舶)來進行者(例如,參照美國專利第6773611號說明書)。
又,有報告指出一種由食鹽水的電分解所得之殺菌水,其為室溫、pH4.0以下,氧化還原電位為820mV以上、溶存氯濃度為1~200ppm、溶存氧濃度為50ppm以下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8-89563號公報)。
該等之有害浮游生物方面,下列者係廣泛所知者。
1.藍藻綱(Cyanophyceae)(1)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2)念珠藻目(Nostocales)2.褐色鞭毛藻綱(Cryptophyceae)(1)澱粉鞭毛藻目(Cryptomonadales)3.渦鞭毛藻綱(Dinophyceae)(1)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2)甲藻目(Dinophysiales)(3)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4)夜光藻目(Noctilucales)(5)渦鞭藻目(Peridiniales)4.矽藻綱(Bacillariophyceae)(1)中心目(Centrales)(1-1)圓篩藻亞目(Coscinodiscineae)(1-2)根管藻亞目(Rhizosoleniineae)(1-3)盒狀矽藻亞目(Biddulphiineae)(2)羽狀矽藻目(Pennales)(2-1)無脊縫亞目(Araphidineae)(2-2)有脊縫亞目(Rhaphidineae)5.針胞藻綱(Raphidophyceae)(1)Raphidomonadales目6.金藻綱(Chrysophyceae)(1)Ochromonodales目(2)Pedinellales目(3)Dictyochales目7.定鞭藻綱(Haptophyceae)(1)Isochrysidales目(2)土棲藻目(Prymnesiales)8.裸藻綱(Euglenophyceae)(1)Eutreptiales目(2)綠蟲藻目(Euglenales)9.綠色鞭毛藻綱(Prasinophyceae)(1)Nephroselmidales目(2)Pterospermatales目(3)Pyramimonadales目10.綠藻綱(Chlorophyceae)(1)團藻目(Volvocales)
屬於該等目之有害浮游生物中,有藉由無性之二分裂進行無性生殖之増殖者、和僅於不同交配型之間進行有性生殖,形成包囊者。該後者之包囊若比喻成草花則相當於種子,於某種環境之下會發芽成為浮游生物。此包囊的外壁由於和浮游生物的細胞壁膜完全不同且成為非常強固之構造,故浮游生物即使在無法生存之黑暗場所或還原狀態等惡劣環境下,仍為數年以上不會死亡、可休眠之耐久性極強者,與必須要有光或溶存氧之浮游生物類在生理、生態甚至是形態上皆完全不同。
貝毒浮游生物所造成之貝類的毒化現象於1978年左右在北海道噴火灣或三陸沿岸即已相當明顯。又,最近確認到來自外國之船舶所排出之壓艙水中係棲息著會使貝類毒化之浮游生物的包囊。再者,視此為原因之貝毒發生的問題在國外亦逐漸受到關注,此現象被認為有廣泛且長期化的傾向。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使船舶船艙內之壓艙水中或者壓艙內之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且將殘留氯從欲進行排水之壓艙水中除去。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本發明人等進行各種探討,結果發現:藉由使用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中之殘留氯濃度調整為1質量ppm以上、1000質量ppm以下,使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以下,稱為「生物等」)死滅後,以亞硫酸鹽將該壓艙水中之殘留氯除去,可解決上述之課題,而本發明於焉完成。
本發明係提供以下手段:(1)一種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係使船舶船艙內之壓艙水中或者壓艙內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者,其特徵在於:使用次氯酸鹽將該壓艙水中之殘留氯濃度調整為1質量ppm以上、1000質量ppm以下,使該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以亞硫酸鹽將該壓艙水中之殘留氯除去。
(2)如該(1)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係使用該次氯酸鹽將該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600mV以上,使該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以亞硫酸鹽將該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未滿500mV,將該壓艙水中之殘留氯除去。
(3)如該(2)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該壓艙水為海水,且係使用該次氯酸鹽將該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700mV以上,使該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
(4)如該(3)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將該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700mV後,再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700mV以上,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
(5)如該(3)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將該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700mV後,再依據取水量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殘留氯調整為2質量ppm以上、100質量ppm以下,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
(6)如該(2)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該壓艙水為淡水,且將該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為450mV以上、未滿600mV後,再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600mV以上,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
(7)如該(6)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將該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為450mV以上、未滿600mV後,再依據取水量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殘留氯調整為2質量ppm以上、100質量ppm以下,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
(8)如該(2)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將使用次氯酸鹽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之壓艙水加以排出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亞硫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600mV未滿後,再添加亞硫酸鹽使氧化還原電位為未滿500mV以進行排水。
(9)如該(2)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將使用次氯酸鹽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之壓艙水加以排出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亞硫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600mV後,再依據排水量添加亞硫酸鹽使殘留氯為-30質量ppm以上、0質量ppm以下以進行排水。
(10)如該(1)至(9)之任1項記載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含有次氯酸鹽之壓艙水的pH為5~9,以亞硫酸鹽將次氯酸鹽除去後之壓艙水的pH為5~9。
本發明之上述以及其他特徵以及優點係參照所附之圖式,由以下之記載可明瞭。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表示質量%,ppm表示質量ppm。本發明中所謂死滅係指生物等個體死亡之外,亦包含即使活著也無法繁殖之狀態。
本發明中所謂船舶的壓艙係指為了控制船舶傾斜度而裝有水者。例如,船舶專用之壓艙以外,亦包含在油輪之油槽或設置於船艙內之槽等加入壓艙水的情況。本發明中,所謂壓艙水係使用海水或淡水者,亦包含混合有淡水與海水之半鹹水。其中,關於半鹹水,於本說明書係以與海水相同的方式處理。
本發明之方法係包含:(1)使用次氯酸鹽將取至船內之壓艙水中的殘留氯濃度調整為1ppm以上、1000ppm以下,接著放置以使壓艙水中的生物等死滅及/或造成傷害之程序、以及(2)以亞硫酸鹽將欲排放至船外之壓艙水中的殘留氯進行中和處理以處理成安全狀態之程序。
依據本發明之方法可使經氯處理過之壓艙水成為安全狀態,排放至船外。亦即,將含有取水水域生物等之壓艙水直接排放至排水水域不會對排水水域之海洋生態系造成不良影響,且將經氯處理之壓艙水排放至排水水域亦不會對排水水域之水生生物造成阻害。
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係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該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較佳為細菌以及10μm以上大小之生物。此處,壓艙水中之細菌以及10μm以上大小之生物係依據國際海事機構於2004年2月訂定之「用於船舶壓艙水以及沈澱物之管制以及管理之國際條約」。該細菌以及10μm以上大小之生物具體例可舉出例如:病原性霍亂菌、大腸菌、以及腸球菌等細菌或紅潮浮游生物、水蚤等微生物、櫛水母類、海星、斑馬貽貝(Zebra mussel)、海藻、螃蟹、虎魚(goby)以及毛蟹(Mitten crab)等生物。其中,依據該條約的規定,所謂cfu係指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單位),所謂最小大小係指高度、寬度或者深度中最小值。
於本發明,從船舶排出之壓艙水中,病原性霍亂菌較佳為未滿1cfu/100ml,大腸菌較佳為未滿250cfu/100ml,腸球菌較佳為未滿100 cfu/100ml,最小大小10μm以上且未滿50μm的生物(主要為植物浮游生物)較佳為每1ml生物個體數未滿10,而最小大小50μm以上的生物(主要為動物浮游生物)較佳為每1m3
生物個體數未滿10。
細菌數之測定可以平板法測定。且大小10μ
m以上尺寸生物的測定可對以福馬林固定之試料進行測定體尺寸與數目。又,10~50μ
m大小之生物可使用利用中性紅之生體染色法來測定固體數,且50μ
m以上大小之生物可使用經網眼20μ
m之尼龍網濃縮之試料來測定生物個體數。
首先,針對以次氯酸鹽處理取至船內之壓艙水,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之程序進行說明。
為了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僅以次氯酸鹽之添加量管理來進行並不足夠,且其係取決於添加後次氯酸鹽殘留至何種程度。其中,本發明之壓艙水中之次氯酸鹽係以殘留氯表示。亦即,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之殘留氯濃度為1~1000ppm,較佳為2~100ppm、更佳為2~30ppm。壓艙水中之殘留氯濃度若在此範圍則可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故較佳。
其中,所謂有效氯係指投入至壓艙水前之次氯酸鹽水溶液中之有效氯成分,有時亦指氯投入量或僅指氯成分。
添加至壓艙水之次氯酸鹽添加量依取至船舶中作為壓艙水之水的水質而不同。亦即,添加至壓艙水之次氯酸鹽量與殘留氯濃度會有很大的差別。例如,添加次氯酸鹽使成為既定之殘留氯濃度的情況時,日本夏季作為飲料用之河川水方面,次氯酸鹽量為2ppm以下之消耗量,但同時期之沿岸海水則有消耗7ppm、12ppm的情況,甚至含大量海底水之海水有消耗20ppm的情況等各種情況。因此,對於不論以何種水質的水作為壓艙水處理方法來應對,控制次氯酸鹽投入量之系統係相當重要。該管理雖可舉出手動分析(manual analysis)或有效氯濃度計等,但卻難以以短時間、簡潔且充分之精度來進行管理。
管理殘留氯濃度之方法可藉由測定氧化還原電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以下有時簡稱為ORP)即時且高準確度地控制次氯酸鹽之投入量。此係由本發明人等所發現。
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藉由使用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較佳600mV以上、更佳為600~900mV,可使船舶船艙內之壓艙水中或壓艙內之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該氧化還原電位更佳為650~900mV,特佳為700~800mV。壓艙水中之氧化還原電位若為該範圍,則可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故較佳。壓艙水中之氧化還原電位未滿600mV,則有時會無法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壓艙水中之氧化還原電位超過900mV時,次氯酸鹽之消耗會變大而不經濟。
因所取之壓艙水水質而必須之氯成分會不同,本發明中應添加至壓艙水中的次氯酸鹽量亦不同。因此,無法預期初期消耗會有多少,而有過量(大量)注入次氯酸鹽等浪費的情形發生。
另一方面,氧化還原電位本身在測定機器之原理上,會因溫度或pH等周圍條件而所表示之數值會產生若干變動。因此,藉由將次氯酸鹽以1次投入,將壓艙水取水時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成600mV以上,雖可確認到殘留氯存在,但難以進行控制成所要量之殘留氯濃度這樣細微的控制。
因而較佳為藉由將次氯酸鹽以複數次加入壓艙水中來調整成所要之殘留氯濃度。此情況時,雖亦可於次氯酸鹽投入後測定氧化還原電位,但參考壓艙水取水時之量再添加一定量之次氯酸鹽更佳,藉此可容易地進行殘留氯濃度之管理。亦即,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將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使用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較佳為450mV以上、未滿700mV之後,因應該取水之容量再投入次氯酸鹽較佳。此時之氧化還原電位定為600mV以上且超過前述調整過之氧化還原電位之值較佳。藉由使用此方法可適當地管理殘留氯濃度且不會浪費藥劑。更具有副生成之三鹵甲烷(trihalomethane)等減低等之效果。
該氧化還原電位之調整有使用複數之氧化還原電位計者與由氧化還原電位計與流量來進行者。本發明中,若次氯酸鹽之初期消耗結束時因應水之容量來投入次氯酸鹽,藉此可獲得所希望之殘留氯量,故較佳為由氧化還原電位計與流量來進行者。
將次氯酸鹽投予至壓艙水中方面,以1次或複數次投予為佳,更佳為1次或2次投予,更佳為2次投予。
壓艙水為海水(包含半鹹水)的情況時,更佳的情況是使用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較佳為700mV以上、更佳為700~900mV,再更佳為700~800mV。又,將海水取水至船舶時,特佳的情況是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成500mV以上、未滿700mV之後,再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700mV以上(較佳為700~800mV)。又,將海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成500mV以上、未滿700mV之後,再因應取水量添加次氯酸鹽來將壓艙水之殘留氯濃度調整成2~100ppm為佳,調整成2~30ppm更佳。
又,壓艙水為淡水的情況時,更佳的情況是使用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較佳為600mV以上、更佳為650~900mV、再更佳為650~800mV。又,將淡水取水至船舶時,特佳的情況是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成450mV以上、未滿600mV之後,再添加次氯酸鹽來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600mV以上(較佳為650~800mV)。又,將淡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成450mV以上、未滿600mV之後,再因應取水量添加次氯酸鹽來將壓艙水之殘留氯濃度調整成2~100ppm為佳,調整成2~30ppm為更佳。
本發明中,就殘留氯之處理時間來說,只要可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例如細菌以及包囊)造成阻害或死滅,任何時間皆可,較佳為10分鐘以上。又,該處理時間之上限可依據船舶之航海時間來決定。亦即為裝載壓艙水後至到達目的地排放壓艙水為止之時間減去亞硫酸鹽之處理時間所得之時間。若為此處理時間則可有效地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細菌以及包囊等)死滅,且可順利地排出而較佳。
於複數次添加次氯酸鹽至本發明之壓艙水時,該添加間隔只要可將殘留氯保持為既定濃度,任何時間皆可。此複數次添加之間可僅以管道(pipe)連結,之間亦可置入於混合器,亦可置於槽(tank)。例如,該間隔可為1秒以上、1小時以內。
本發明所使用之次氯酸鹽為水溶液,可使用鈉或鉀等之鹼金屬鹽、或鈣等之鹼土類金屬鹽,但因鉀等為植物系之營養成分,鋇等具有毒性,故以處理簡單且大量存在於自然界之鈉鹽最佳。
本發明中,次氯酸鈉鹽之處理溫度通常為0~40℃,較佳為5~35℃,更佳為5~25℃,再更佳為5~20℃。若為此溫度,則可有效地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細菌以及包囊等)死滅而較佳。
接著,說明將欲排放至船外之壓艙水中之殘留氯以亞硫酸鹽中和處理使成為安全狀態之處理程序。
殘留氯即使是極微量,若殘存則會對水生生物產生不良影響,於壓艙水排出時,必須要控制在0.01ppm以下。對此雖以曝氣操作等亦可將其去除毒性,但需要時間,故例如在港邊進行壓艙水之處理時,會造成滯留費増加。因此必須要有於短時間將殘留氯除去之方法。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係於壓艙水排水時使用亞硫酸鹽將殘留氯除去。
將壓艙水排放至船外的情況時,最好是不進行低氧狀態之壓艙水之排水。亦即,較佳為不使低氧狀態之排水對船舶周邊之水生生物造成傷害。以通常之海洋為例,雖含有7~8.5mg/L之溶存氧,但較佳為養殖之缺氧濃度指標即溶存氧6mg/L以上之狀態。過剩之亞硫酸鹽本身會被氧化而成為存在於自然界之硫酸鹽,空氣中氧以外的溶存氧亦會被消耗。此情況時,雖可於壓艙內進行曝氣,亦可將空氣吹入排水管中,但和前述相同,會造成滯留費増加。因此,首先將投入之亞硫酸鹽量調整成適當的量係為重要。此方法亦與上述次氯酸鹽的情況相同,可有效活用氧化還原電位。
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將含殘留氯之壓艙水加以排水時,若以亞硫酸鹽將該排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未滿500mV,則可消滅殘留氯。又,將該排水之氧化還原電位定為200以上、未滿500mV之範圍為佳,350以上、未滿450mV為更佳。
再者,因亦有溶存氧量少的水域,故為了嚴格地管理,最佳的方法係添加亞硫酸鹽以使欲進行排水之壓艙水的氧化還原電位暫時成為500mV以上且未滿600mV的範圍,之後,依處理水量之比例,添加既定量之亞硫酸鹽使氧化還原電位未滿500mV。該氧化還原電位的調整有使用複數之氧化還原電位計者,與由氧化還原電位計和流量來進行者。本發明中,若亞硫酸鹽之初期消耗結束時因應水的容量來投入亞硫酸鹽,藉此可於不使溶存氧量大幅降低之下將殘留氯除去,故較佳為由氧化還原電位計與流量來進行者。
不論是壓艙水為海水(包含半鹹水)的情況、或是壓艙水為淡水的情況,在排出使用次氯酸鹽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之壓艙水時,使用亞硫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500mV以上、未滿600mV之後,再添加亞硫酸鹽使氧化還原電位成為未滿500mV、200mV以上且未滿500mV較佳,特佳為350~450mV再進行排水。
又,不論是壓艙水為海水(包含半鹹水)的情況時,或是壓艙水為淡水的情況,在排出使用次氯酸鹽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死滅之壓艙水時,使用亞硫酸鹽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成500mV以上、未滿600mV之後,再因應排水量添加亞硫酸鹽使殘留氯成為-30~0ppm再排水為佳,使殘留氯成為-20~-0.1ppm再排水更佳,使殘留氯成為-10~-0.1ppm再排水為特佳。此係因為殘留氯若低於-30ppm(亞硫酸鹽大量殘留),則溶存氧濃度會劇烈地減少之故。其中,由於在亞硫酸鹽為過剩之時點時殘留氯係消滅,故殘留氯之所以為負值,是因為換算用於使過剩之亞硫酸鹽消滅之必要的(對應於過剩之亞硫酸鹽之莫耳數之)氯成分來表示之故。例如亞硫酸鹽為亞硫酸鈉的情況時,亞硫酸鈉之過剩量為126ppm時,殘留氯以-70.9ppm換算。
本發明所使用之亞硫酸鹽係水溶液,雖可使用鈉或鉀等之鹼金屬鹽但較佳為鈉鹽。
本發明中,亞硫酸鈉鹽之處理溫度通常為0~40℃,較佳為5~35℃,更佳為5~25℃,再更佳為5~20℃。若為此溫度,則可有效地使壓艙水中之殘留氯消滅。
本發明中,含有次氯酸鹽之壓艙水的pH以及以亞硫酸鹽將次氯酸鹽加以除去後之壓艙水的pH分別較佳為5~9,更佳為pH 5.8~8.6,再更佳為pH6.0~8.5,特佳為6.5~8.0。亦即,含有次氯酸鹽之壓艙水之pH、以及以亞硫酸鹽將次氯酸鹽加以除去後之壓艙水之pH若在此範圍內,則可有效地使壓艙水中之生物等(細菌以及囊孢等)死滅而較佳。
其中,已知藉由降低pH,由殘留氯之反應所產生之三鹵甲烷的生成可受到抑制。因此,藉由使用硫酸、鹽酸或乙酸等酸來進行pH調整,即使提高殘留氯濃度亦可抑制三鹵甲烷之生成。
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亦可於將海水或者淡水取至船舶作為壓艙水時,添加次氯酸鹽水溶液,或者亦可在將海水或者淡水取水至壓艙內後添加。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較佳為將海水或者淡水取水作為壓艙水時投入次氯酸鹽。
含殘留氯之壓艙水係使用亞硫酸鹽進行中和處理後排水,亦可將亞硫酸鹽投予至壓艙內,亦可於排放壓艙水時投予亞硫酸鹽。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較佳為在排放壓艙水時投予亞硫酸鹽。
當搭載有次氯酸鹽之船遭遇衝突、火災、或者滲水等緊急事件的情況時,有時會將次氯酸鹽直接投棄至海洋、湖泊、或者河川。此情況時,因次氯酸鹽而會造成海洋、湖泊、或者河川汙染。作為此情況之對策來說,當投棄次氯酸鹽時,藉由以亞硫酸鹽進行中和處理可防止水質汙染。此亞硫酸鹽可為固體、亦可為水溶液,就使用方便方面以水溶液狀態儲藏為較佳。
此次氯酸鹽之投棄方法來說,可舉出:將亞硫酸鹽水溶液投入至次氯酸鹽之儲藏槽內來將殘留氯消滅後再投棄之做法、於排水管內與亞硫酸鹽水溶液混合使殘留氯消滅後投棄至海洋等之做法、一邊將亞硫酸鹽水溶液投入至壓艙內一邊再於排水管內與亞硫酸鹽水溶液混合使殘留氯消滅後投棄至海洋等之做法、將亞硫酸鹽水溶液投入至壓艙內使殘留氯消滅後投棄之方法等。
藉由採取上述方法,可謀求降低火災時次氯酸鹽儲藏槽及/或含次氯酸鹽之壓艙的溫度上升、且從氯酸鹽產生氯氣的危險。
以下,基於所附之圖式詳細説明本發明壓艙水處理方法之一較佳實施態樣。其中,各圖説明中相同要素係賦予相同符號。首先,使用圖1或者圖2說明次氯酸鹽注入之控制概要。
(次氯酸鹽之單次投入法)圖1係將壓艙水裝載於船舶時,將次氯酸鹽添加至壓艙水中之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的概念圖。首先,由取水口1取入淡水或者海水,以取水泵2進行取水,通過網眼大小為50μm之過濾器3後將水送至混合器6。其中,以過濾器3所捕集之50μm以上的物體係返送至取水區域4。繼而,使用流量計5與氧化還原電位計7,調整藥劑調整閥10以使氧化還原電位計7的值成為600mV以上,使用藥劑送液泵13將藥劑槽14中的次氯酸鹽供給至混合器6,將壓艙水取水至壓艙水艙9內。
(次氯酸鹽之2次投入法)圖2係將壓艙水裝載至船舶時,將次氯酸鹽添加至壓艙水中之程序之一其他較佳實施態樣的概念圖。首先,由取水口1取入淡水或者海水,以取水泵2進行取水,通過網眼大小為50μm之過濾器3後將水送至第一階段的混合器6(在此,50μm以上之物體係返送至取水區域4)。於此第一階段的混合器6係基於氧化還原電位計7之訊號,以成為450以上且未滿700mV之設定值的方式將ORP輸出控制藥劑調整閥10的開度加以調整,藥劑槽14中的次氯酸鹽係使用藥劑送液泵13導入至混合器6(預壓艙水)。於此階段,大致於初期次氯酸鹽中的有效氯與會和其反應之成分進行反應,從而成為無殘留氯的狀態。繼而再於第二階段的混合器8,基於流量計5的流量資訊,使用流量計輸出控制藥劑調整閥11的開度將次氯酸鹽(考慮藥劑槽14中的次氯酸鹽濃度)的流量加以調整(從流量計5的資訊變換至藥劑流量計12的訊號,並以藥劑流量計12進行閥11開度的調整可提高精確度),從而追加的次氯酸鹽導入至第二階段混合器中的預壓艙水。藉此導入至含有一定過剩量殘留氯之壓艙水艙9。其中,圖2中混合器6與混合器8之間雖以管道連結,但為了提高混合效率亦可設置混合器或槽等。
接著,使用圖3以及圖4說明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中亞硫酸鹽注入控制的概要。
(亞硫酸鹽之單次投入法)圖3係自船舶排出壓艙水時,將亞硫酸鹽添加至壓艙水中之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的概念圖。首先,以排水泵15將壓艙水從壓艙水艙9送至混合器17。然後,使用流量計16與氧化還原電位計18,調整藥劑調整閥21以使氧化還原電位計18的值成為未滿500mV,使用藥劑送液泵24將藥劑槽25中的亞硫酸鹽供給至混合器17,將排水中的殘留氯除去,排水至排水區域20。
(亞硫酸鹽之2次投入法)圖4係自船舶排出壓艙水時,將亞硫酸鹽添加至壓艙水中之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的概念圖。以排水泵15將壓艙水從壓艙水艙9送至第一階段混合器17。於此第一階段混合器17係基於氧化還原電位計18的訊號,以成為500mV以上且未滿600mV值的方式將輸出控制藥劑調整閥21的開度加以調整,藥劑槽25中的亞硫酸鹽係使用藥劑送液泵24導入至混合器17(預排水)。於此階段,大致所有的殘留氯會與亞硫酸鹽反應,成為幾乎沒有殘留氯的狀態。然而,因為必須要在殘留氯為0.01ppm以下的狀態排出,故必須確實地將其除去。因此,於第二階段的混合器19,基於流量計16的流量資訊,將亞硫酸鹽(考慮藥劑槽25中的亞硫酸鹽濃度)的流量加以調整(從流量計16的資訊變換至藥劑流量計23的訊號,並以藥劑流量計23進行流量計輸出控制藥劑調整閥22開度的調整可提高精確度),從而追加的亞硫酸鹽導入至第二階段混合器19中的預排水。藉此除去排水中之殘留氯,同時不存在必要量以上過剩量之亞硫酸鹽之處理完成的壓艙水係排出至排出區域20。其中,圖4中混合器17與混合器19之間雖以管道連結,但為了提高混合效率亦可設置混合器或槽等。
依據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可使壓艙水中的生物等死滅,且可排出不含有毒成分之壓艙水。再者,依據本發明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因排出不含殘留氯之處理水,故不會對排水水域的水生生物造成阻害。
以下,基於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步驟1:次氯酸鹽處理程序>約每5分鐘添加次氯酸鈉水溶液(商品名:阿隆林LB、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於2.6L的淡水並測定溫度、pH、殘留氯量(mg/L)、氧化還原電位(ORP)、溶存氧(DO)。將此結果示於表1。其中,殘留氯量的測定方法係以使用有碘化鉀與硫代硫酸鈉之滴定法進行,其他係以測量儀器測定。又,所使用之淡水的液比重為1.00,表中的單位mg/L係等同於ppm。
此結果可瞭解到殘留氯量若為1mg/L以上,則ORP值會變大。
又,對於魚的阻害調查結果,殘留氯量若為5mg/L以上,則即使約5分鐘左右的短時間亦會對魚造成阻害,最終死亡。由此可瞭解到若將壓艙水的ORP實質上維持在600mV以上,則可使壓艙水中的生物等死滅至欲使其死滅的數目。
<步驟2:亞硫酸鹽處理程序>接著,於殘留氯量為23mg/L且具有729mV氧化還原電位的水中添加亞硫酸鈉水溶液至使沒有殘留氯量為止。再添加亞硫酸鈉,於此間測定ORP等。將此結果示於表2。其中,表2中,於亞硫酸鈉過剩的時點殘留氯消滅,為了表示亞硫酸鈉的過剩量係以負的殘留氯來表示。亦即,將亞硫酸鈉126mg/L以-70.9mg/L換算表示。又,所使用之水的液比重為1.00,表中的單位mg/L係等同於ppm。
此結果判斷為殘留氯量變得無法測定,且ORP變成未滿500mV,且亦無次氯酸鈉的微量影響。
又,調查在殘留氯量成為0mg/L以下的時點對魚阻害的結果,於短時間並未確認到有大的阻害。調查進一步投入亞硫酸鈉,ORP成為-63mV的水(pH調整為8)對魚的阻害結果,確認到有大的阻害發生,最終死亡。由此可瞭解到將含有顯著過剩量的亞硫酸鹽的水排放出船外的情況時,會對水生生物產生影響。
<步驟1:次氯酸鹽處理程序>實施例1的步驟1中,使用2.5L的海水取代2.6L的淡水,除此之外進行同樣的處理。具體而言,約每5分鐘添加次氯酸鈉水溶液(商品名:阿隆林LB、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於2.5L的海水,並測定溫度、pH、殘留氯量(mg/L)、氧化還原電位(ORP)。將此結果示於表3。又,所使用之海水的液比重為1.03,表中單位mg/L的值除以1.03所得之數值係等同於ppm。
表3的結果可瞭解到與實施例1步驟1中的處理一樣,若殘留氯量為1mg/L以上,則ORP值會變大。
<步驟2:亞硫酸鹽處理程序>接著,於殘留氯量為20mg/L且具有724mV氧化還原電位的水中添加亞硫酸鈉水溶液至使沒有殘留氯量為止。再添加亞硫酸鈉,於此間測定ORP等。此結果獲得與實施例1步驟2中的處理結果大致相同的結果。
實施例2的步驟1中,取代2.5L的海水使用別的1.5L的海水,除此之外進行同樣的處理。具體而言,使用別的海水(1.5公升),以與實施例2步驟1中的處理相同的方式添加次氯酸鈉水溶液,並進行溫度、殘留氯量(mg/L)、氧化還原電位的測定。將此結果示於表4。其中,表4中所謂投入氯量(mg/L)係指投入至海水之次氯酸鈉水溶液中的有效氯的積算量。又,所使用之海水的液比重為1.03,表中單位mg/L的值除以1.03所得之數值係等同於ppm。
又,圖5係表示殘留氯量與氧化還原電位之關係,圖6係表示投入氯量與殘留氯量之關係。
由表4與圖5及6的結果可明顯得知:伴隨投入氯量的増加,ORP值雖會上昇,但在次氯酸鹽投入的初期階段,有殘留氯未依比例増加的區域。如圖5所示,在氯成分投入的初期段階,ORP值的變動大,此後氯成分投入,ORP值變動小,係難以從ORP值細微地控制殘留氯。於此實施例中,ORP值到600mV左右的狀態(投入氯為7.5mg/L左右)相當於在初期氯成分被消耗者。因此,以此ORP值附近亦即450~700mV為目標進行一次次氯酸鹽水溶液的投入,添加初期所消耗的部分。之後,依取水量之比例追加次氯酸鹽或投入次氯酸鹽至以ORP計算成為必要值為止,即可於壓艙水處理中保有必要之殘留氯濃度。
<步驟1:次氯酸鹽處理程序>一邊進行氧化還原電位的測定,一邊以氧化還原電位650mV為目標添加次氯酸鈉水溶液(商品名:阿隆林LB、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於海水(氧化還原電位232mV)。添加至添加結束時之海水的有效氯成分為7.8mg/L,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1.6mg/L。同時實際所測量之氧化還原電位為660mV。
更進一步,添加該次氯酸鈉從海水容積基準至有效氯為7.5mg/L。於此第2次添加結束時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8.3mg/L。同時實際所測量之氧化還原電位為753mV。為了確認,再添加該次氯酸鈉從海水容積基準至有效氯為11.6mg/L。於此第3次添加結束時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19.6mg/L。同時實際所測量之氧化還原電位為765mV。
為了確認,再添加該次氯酸鈉從海水容積基準至有效氯為3.5mg/L。於此第4次添加結束時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23.1mg/L。同時實際所測量之氧化還原電位為770mV。
於此狀態下暫時放置進行殺菌。於放置後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20.3mg/L。同時實際所測量之氧化還原電位為769mV。
<步驟2:亞硫酸鹽處理程序>接著,以氧化還原電位未滿600mV為目標添加亞硫酸鈉液。添加至添加結束時之海水的亞硫酸鈉以與實施例1步驟2之處理相同的方式,換算成殘留氯為-23mg/L,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1.0mg/L、氧化還原電位為590mV。再添加該亞硫酸鈉從海水容積基準至殘留氯換算為-1.5mg/L。於此第2次添加結束時實際所測量之殘留氯為-0.4mg/L、氧化還原電位為355mV。
將以上程序中的殘留氯量以及氧化還原電位(ORP)的測定結果示於表5。其中,所使用之海水的液比重為1.03,表中單位mg/L的值除以1.03所得之數值係等同於ppm。又,圖7係表示投入氯量與殘留氯量之關係。
本實施例中,為了調查投入之有效氯與殘留氯之關係係分成4段(4次)添加次氯酸鈉溶液,由結果可瞭解到初期投入之有效氯係被消耗,無法以殘留氯的形式測定,但一邊參照氧化還原電位一邊投入之後,投入之有效氯係以殘留氯的形式表示。其中,本實施例雖分成4次,但即使分成2次亦相同。
如上所述,以簡單的方法適當地得出壓艙水中之殘留氯、初期減少的部分,且基於航路長等因應該壓艙水容量等任意地追加、添加並調整必要之殘留氯成分,藉此可適當地消耗藥劑。僅以氧化還原電位控制殘留氯的情況時,雖然氧化還原電位指示值的變化少,如此之殘留氯的細微控制困難,但藉由投入適當比例於壓艙水的量可容易地控制。
由於相對於排放前的殘留氯消滅量,殘留氯濃度亦同樣為任意值,故可以簡單的方法適當地得出初期減少成分,不會留下殘留氯,且可由壓艙水的容量等來任意地追加添加並調整不會有缺氧之虞之適當的亞硫酸鹽量。其中,因亞硫酸鹽亦會與溶存之氧等反應,故即使正確地測定殘留氯濃度後再投入,確實的處理亦困難。
由以上實施例的結果可明確瞭解到藉由次氯酸鹽處理程序(步驟1)可使壓艙水中的生物等死滅,藉由接續於此之亞硫酸鹽處理程序(步驟2)可將壓艙水中之殘留氯除去。由此可知,依據本發明之方法,將含有取水水域生物等之壓艙水直接排放至排水水域並不會對排水水域的海洋生態系造成不良影響,且將經氯處理之壓艙水排放至排水水域亦不會有對排水水域的水生生物產生阻害之情事。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壓艙水滅菌方法,可以低成本來使壓艙水中的包囊等死滅,且可排放出不含有毒成分之壓艙水。由此可知,不會因壓艙水而帶入外國的生物等,從而不會對排放壓艙水之周邊的水生生物造成影響。
雖將本發明與其實施態樣一同作說明,但我等未特別指定時,並不將我等之發明限定於說明的任何細部,吾人認為在不違反示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的精神與範圍之下,可廣泛地解釋之。
本專利申請係基於2006年9月27日於日本申請專利之特願2006-263450主張優先權,並於本案參照該內容,以該內容作為本說明書記載之一部分。
1...取水口
2...取水泵
3...過濾器
4...取水區域
5...流量計
6...混合器
7...氧化還原電位計
8...混合器
9...壓艙水艙
10...藥劑調整閥
11...藥劑調整閥
12...藥劑流量計
13...藥劑送液泵
14...藥劑槽
15...排水泵
16...流量計
17...混合器
18...氧化還原電位計
19...混合器
20...排水區域
21...藥劑調整閥
22...藥劑調整閥
23...藥劑流量計
24...藥劑送液泵
25...藥劑槽
圖1係將淡水或者海水作為壓艙水裝載於船舶時,將次氯酸鹽添加於壓艙水中的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圖。
圖2係將淡水或者海水作為壓艙水裝載於船舶時,進行次氯酸鹽的初期消耗後,再度添加次氯酸鹽的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圖。
圖3係自船舶排放壓艙水時,使用亞硫酸鹽使壓艙水中之殘留氯消滅的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圖。
圖4係自船舶排放壓艙水時,於不使用過剩之亞硫酸鹽的狀態下使壓艙水中之殘留氯消滅的程序之一較佳實施態樣圖。
圖5係表示實施例3中之殘留氯量與氧化還原電位之關係圖。
圖6係表示實施例3中之投入氯量與殘留氯量之關係圖。
圖7係表示實施例4中之投入氯量與殘留氯量之關係圖。
1...取水口
2...取水泵
3...過濾器
4...取水區域
5...流量計
6...混合器
7...氧化還原電位計
8...混合器
9...壓艙水艙
10...藥劑調整閥
11...藥劑調整閥
12...藥劑流量計
13...藥劑送液泵
14...藥劑槽
Claims (5)
- 一種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係使船舶船艙內之壓艙水中或者壓艙內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者,其特徵在於:該壓艙水為海水,且該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700mV後,再依據取水量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殘留氯調整為2質量ppm以上、100質量ppm以下,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以亞硫酸鹽將該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未滿500mV,而將該壓艙水中之殘留氯除去。
- 一種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係使船舶船艙內之壓艙水中或者壓艙內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者,其特徵在於:該壓艙水為淡水,且將該壓艙水取水至船舶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次氯酸鹽調整為450mV以上、未滿600mV後,再依據取水量添加次氯酸鹽將壓艙水之殘留氯調整為2質量ppm以上、100質量ppm以下,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以亞硫酸鹽使該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調整為未滿500mV,而將該壓艙水中之殘留氯除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壓艙水處理方法, 其中,將使用次氯酸鹽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之壓艙水加以排出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亞硫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600mV後,再添加亞硫酸鹽使氧化還原電位為未滿500mV後進行排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將使用次氯酸鹽使壓艙水中之細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死滅後之壓艙水加以排出時,將壓艙水之氧化還原電位以亞硫酸鹽調整為500mV以上、未滿600mV後,再依據排水量添加亞硫酸鹽使殘留氯為-30質量ppm以上、0質量ppm以下以進行排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壓艙水處理方法,其中,含有次氯酸鹽之壓艙水的pH為5~9,以亞硫酸鹽將次氯酸鹽除去後之壓艙水的pH為5~9。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63450 | 2006-09-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00358A TW200900358A (en) | 2009-01-01 |
TWI412498B true TWI412498B (zh) | 2013-10-21 |
Family
ID=3926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6134835A TWI412498B (zh) | 2006-09-27 | 2007-09-19 | Method of handling ballast water in ships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072144A1 (zh) |
JP (1) | JP5412111B2 (zh) |
CN (1) | CN101516788B (zh) |
AU (1) | AU2007303658B2 (zh) |
TW (1) | TWI412498B (zh) |
WO (1) | WO200804147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5450B (zh) * | 2018-05-03 | 2020-02-21 | 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船體壓艙水滅菌方法及其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83444B1 (ko) * | 2008-07-24 | 2009-02-17 | (주) 테크윈 | 발라스트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US8476196B2 (en) * | 2009-07-06 | 2013-07-02 |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 Control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by induc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
KR100967910B1 (ko) * | 2009-11-18 | 2010-07-06 | 신강하이텍(주) | 선박 엔진의 배출가스를 이용한 선박평형수 처리방법 및 처리장치 |
CA2781089C (en) * | 2009-11-19 | 2015-01-27 | Nippon Soda Co., Ltd. | Reduction treatment method for ballast water |
JPWO2011065434A1 (ja) * | 2009-11-27 | 2013-04-18 | 鶴見曹達株式会社 | 船舶の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 |
JP2011136296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Shimizu Corp | 有色排水の脱色処理方法および脱色処理装置 |
JP5373683B2 (ja) * | 2010-03-30 | 2013-12-18 |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を搭載する船舶のバラスト水注排水装置 |
CN101948191B (zh) * | 2010-09-10 | 2012-06-13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一种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 |
CN102399034A (zh) * | 2010-09-14 | 2012-04-04 | 南亮压力容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船舶压舱水中和设备及中和方法 |
CN103189319B (zh) * | 2010-10-22 | 2015-06-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压载水处理系统以及压载水处理方法 |
CN102120661B (zh) * | 2010-12-06 | 2013-06-12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解法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设备和方法 |
GB201021649D0 (en) | 2010-12-21 | 2011-02-02 | Johnson Matthey Plc | NOx Absorber catalyst |
DE102011003187A1 (de) | 2011-01-26 | 2012-07-26 | Evonik Degussa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des Gehalts an Wasserstoffperoxid und Peressigsäure in einem Wasserstrom |
US10906624B1 (en) * | 2011-03-14 | 2021-02-02 | Earl MacPherson | Marine waste water dump control system |
CN102323266A (zh) * | 2011-05-30 | 2012-01-18 | 上海海洋大学 | 压载水排放浮游植物活体的鉴别方法 |
JP5831327B2 (ja) * | 2012-03-28 | 2015-12-09 |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の遠隔監視装置、及び遠隔監視方法 |
JP6572224B2 (ja) * | 2014-01-09 | 2019-09-04 | バワット エー/エス | 少なくとも二つのバラストタンクを含む船における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および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 |
JP5782574B1 (ja) * | 2015-03-11 | 2015-09-24 | ケイ・アイ化成株式会社 | モノクロラミン調製装置 |
WO2017019502A1 (en) | 2015-07-24 | 2017-02-02 | Axiall Ohio, Inc. | Dechlorination compositions, compressed solids form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same |
US10160676B2 (en) | 2015-07-24 | 2018-12-25 | Eagle Us 2 Llc | Dechlorination compositions, compressed solids form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same |
US10512270B2 (en) | 2016-04-01 | 2019-12-24 | Eagle Us 2 Llc | Acid tablet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the same |
TWI586266B (zh) * | 2016-06-17 | 2017-06-11 | 元智大學 | 水產養殖系統 |
JP6720912B2 (ja) * | 2016-09-20 | 2020-07-08 |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船舶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
CN109789917B (zh) * | 2016-09-23 | 2022-03-01 | 懿华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压载水处理和中和 |
EP3512340A4 (en) | 2016-11-30 | 2020-08-12 |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imited | TREATMENT SYSTEM FOR BALLAST WATER |
JP6330943B1 (ja) * | 2017-03-10 | 2018-05-30 |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ラスト水測定装置、バラスト水測定装置を備える船舶およびバラスト水測定方法 |
WO2021053757A1 (ja) * | 2019-09-18 | 2021-03-25 |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 塩素注入濃度管理装置、塩素注入濃度管理方法、及び塩素注入濃度管理プログラム |
CN112777721A (zh) * | 2020-12-14 | 2021-05-11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集中供水消毒处理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67511A (en) * | 1987-03-18 | 1988-08-30 | Aragon Pedro J | Chlorination and pH control system |
US5348664A (en) * | 1992-10-28 | 1994-09-20 | Stranco, Inc. | Process for disinfecting water by controlling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
WO2005077833A1 (ja) * | 2004-02-13 | 2005-08-25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液体の無害化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20060113257A1 (en) * | 2004-11-29 | 2006-06-01 | Randolfo Fernandez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ballast wa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72243A (ja) * | 1990-11-06 | 1992-06-1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海水中の残留オキシダント濃度の測定方法 |
JPH04322788A (ja) * | 1991-02-25 | 1992-11-1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船舶のバラスト水殺菌方法および殺菌装置 |
JP2004534630A (ja) * | 2000-11-28 | 2004-11-18 | エコクロア、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バラスト水内の有機体を制御する方法、装置および組成物 |
JP2004033800A (ja) * | 2002-06-28 | 2004-02-05 | Nomura Micro Sci Co Ltd | 残留塩素濃度の管理方法、超純水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注入塩素濃度の管理方法 |
JP4172243B2 (ja) * | 2002-10-04 | 2008-10-2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4223448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排水への滅菌剤注入量の自動制御方法とその装置 |
JP4322788B2 (ja) * | 2004-12-06 | 2009-09-02 | 花王株式会社 | 衣料のシワ除去方法 |
JP4844244B2 (ja) * | 2005-06-10 | 2011-12-28 |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
WO2006132157A1 (ja) * | 2005-06-10 | 2006-12-14 | Jf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 バラスト水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
-
2007
- 2007-09-14 CN CN200780035793.9A patent/CN101516788B/zh active Active
- 2007-09-14 US US12/443,140 patent/US2010007214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9-14 WO PCT/JP2007/067968 patent/WO20080414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9-14 AU AU2007303658A patent/AU2007303658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9-14 JP JP2008537443A patent/JP5412111B2/ja active Active
- 2007-09-19 TW TW096134835A patent/TWI41249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67511A (en) * | 1987-03-18 | 1988-08-30 | Aragon Pedro J | Chlorination and pH control system |
US5348664A (en) * | 1992-10-28 | 1994-09-20 | Stranco, Inc. | Process for disinfecting water by controlling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
WO2005077833A1 (ja) * | 2004-02-13 | 2005-08-25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液体の無害化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20060113257A1 (en) * | 2004-11-29 | 2006-06-01 | Randolfo Fernandez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ballast water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5450B (zh) * | 2018-05-03 | 2020-02-21 | 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船體壓艙水滅菌方法及其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7303658A1 (en) | 2008-04-10 |
JP5412111B2 (ja) | 2014-02-12 |
CN101516788B (zh) | 2013-03-06 |
AU2007303658B2 (en) | 2012-09-13 |
TW200900358A (en) | 2009-01-01 |
US20100072144A1 (en) | 2010-03-25 |
WO2008041470A1 (fr) | 2008-04-10 |
CN101516788A (zh) | 2009-08-26 |
JPWO2008041470A1 (ja) | 2010-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12498B (zh) | Method of handling ballast water in ships | |
JP4699774B2 (ja) | 船舶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 | |
Boyd et al. | Dissolved oxygen and aeration in ictalurid catfish aquaculture | |
US6773611B2 (e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ositions for controlling organisms in ballast water | |
JP5135600B2 (ja) | 船舶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 | |
EP1349812B1 (en) |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for exotic species control | |
AU768428B2 (en) | Proces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with organisms from another locality | |
JP5370925B2 (ja) |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 |
AU2002226987A1 (e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ositions for controlling organisms in ballast water | |
JP4825434B2 (ja) | 水生生物の殺滅方法 | |
EP2391585B1 (en) |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 |
US20050016933A1 (e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ositions for controlling organisms in ballast water | |
JP2009297610A (ja) |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およ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 |
US10669173B2 (en) |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method | |
EP3583075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quatic pests with sulfurous acid | |
JP6529706B1 (ja) | 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 |
JP2695071B2 (ja) | 有害プランクトンのシストの殺滅方法 | |
Al-Gheilani et al. | Effects of hypoxia on the behaviour, mortality and plasma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of goldlined seabream, Rhabdosargus sarba | |
JP2015166200A (ja) | 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