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2557B -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 Google Patents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2557B
TWI402557B TW096126328A TW96126328A TWI402557B TW I402557 B TWI402557 B TW I402557B TW 096126328 A TW096126328 A TW 096126328A TW 96126328 A TW96126328 A TW 96126328A TW I402557 B TWI402557 B TW I4025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egree
addition
outside
perform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6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7056A (en
Inventor
Mitsuhiro Yanari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Essil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Essil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kon Essil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07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7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2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25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8Special properties achiev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Description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可依據對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外觀性能所重視的程度,而提供所需要的外觀性能的透鏡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累進折射率透鏡包括遠用部區域(以下稱作〔遠用部〕)、近用部區域(以下稱作〔近用部〕)及累進部區域(以下稱作〔累進部〕),其中,遠用部區域在佩戴時位於透鏡的上方,適於比較遠距離的觀察,近用部區域位於透鏡的下方,適於比較近距離的觀察,累進部區域位於遠用部和近用部的中間,使面折射率連續地進行變化。使用累進折射率透鏡的眼鏡,在觀察遠距離和近距離時都沒有必要更換或戴摘眼鏡。而且,累進折射率透鏡在透鏡上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所以外觀優良。因此,最近使用累進折射率透鏡作為老花的矯正用眼鏡透鏡,累進折射率透鏡以後將成為主流。
習知的累進折射率透鏡是以只在外面配置累進面的外面累進折射率透鏡作為主流。但是,最近因為非球面加工技術的發達,可廉價且在短時間內自由地加工像自由曲面那樣的複雜的非球面。結果,最近使外面為球面而在內面配置累進面的內面累進折射率透鏡,或使外面和內面兩面都為累進面的兩面累進折射率透鏡正在被製品化。特別是兩面累進折射率透鏡可實現高的光學性能(例如,國際專利公開第97-19383號)。
另一方面,對眼鏡透鏡,不只要求光學性能,還要求外觀美觀(以下稱作外觀性能)。外觀性能包括,透鏡的中心厚及邊緣厚不能過厚,從透鏡的外面的中心到周邊部為止之厚度方向的高度(以下稱作前高)不能過大,以及佩戴時臉部的輪廓的歪斜不能過大。亦即,眼鏡透鏡無論光學性能多麼優良,如果是厚且上述的前高較大,佩戴時臉部的輪廓歪斜大的透鏡,則通常不會為佩戴者所接受。
因此,在設計眼鏡用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情況下,不只是光學性能,還需要考慮外觀性能以進行設計。但是,在習知技術中,還沒有開發出不只是考慮光學性能,還考慮了外觀性能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有效率的設計方法。習知的眼鏡用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是從基本曲線和加入度,首先決定外面形狀,然後依據需要,為了改善光學性能而決定內面形狀,而關於外觀性能,則只是調整透鏡的中心厚度。
存在著對不只是考慮光學性能,還考慮外觀性能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的需求。
本發明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包括用於確定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的步驟和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其中,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和透鏡內面的加入度之和。本發明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的特徵在於,在用於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中,如與透鏡的光學性能相比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能,則可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在0以上且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小,如與透鏡的外觀性能相比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則可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大。
如利用本發明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由於是依據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而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所以如習知技術那樣幾乎無法調整的外觀性能,也可考慮為設計時的要素,能夠配合眼鏡使用者對外觀性能的豐富多彩的要求。
如利用本發明,可得到一種不只是光學性能,還考慮外觀性能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有效率的設計方法。
圖10所示為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S1010中,輸入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為球面度數、散光度數、散光軸、透鏡全體的加入度、透鏡外徑及鏡框形狀等。
在步驟S1020中,設定外觀性能的條件。所說的外觀性能的條件,為對外觀所付與的項目的值,例如,透鏡的前高、中心厚、邊緣厚、透鏡的重量、外面的基本曲線、佩戴時臉部的輪廓的歪斜量等的值。也可指定上述那樣的項目的至少一個項目的值的範圍。上述的值可為任意的值,也可從預先存儲於資料庫等之內的值中進行選擇。外觀性能的條件是考慮透鏡外徑或鏡框形狀而進行設定。另外,最好還考慮設計或加工時的限制或條件而進行設定。
在步驟S1030中,設定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光學性能的規格。所說的光學性能的規格,為例如累進折射率透鏡的種類、遠用度數、近用度數、加入度、非點像差分佈或平均折射率分佈、歪曲像差等。
在步驟S1040中,設定外面形狀資料。考慮在步驟S1020中所設定的外觀性能的條件,及在步驟S1030中所設定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光學性能的規格,而設定累進折射率透鏡的種類、外面的基本曲線的曲率及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的比率等。該比率可為任意的值。或者,也可對每一透鏡類型而選擇預先在資料庫等內所存儲的基本曲線或比率。
在步驟S1050中,設定內面形狀資料及中心厚。根據在步驟S1040中所設定的外面形狀資料,及在步驟S1010中所輸入的眼鏡佩戴者的球面度數、散光度數、散光軸、透鏡全體的加入度,而設定內面形狀資料。內面形狀資料可使用預先在資料庫等內所存儲的資料,也可藉由對所設計的每一透鏡進行最佳化計算而生成。
另外,還考慮外面形狀資料、內面形狀資料、透鏡外徑、鏡框形狀、設計或加工上的條件或限制等而設定透鏡的中心厚。
在步驟S1060中,判斷在步驟S1040中所設定的外面形狀資料,及在步驟S1050中所設定的內面形狀資料,是否滿足在步驟S1030中所設定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光學性能的規格。如不滿足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光學性能的規格,則進入到步驟S1090,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如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20。如不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則進入到步驟S1100,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如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30。如不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40。如滿足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光學性能的規格,則進入到步驟S1070。
在步驟S1070中,判斷在步驟S1040中所設定的外面形狀資料及在步驟S1050中所設定的內面形狀資料,是否滿足在步驟S1020中所設定的外觀性能的條件。如不滿足外觀性能的條件,則進入到步驟S1090,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如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20。如不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則進入到步驟S1100,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如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30。如不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40。如滿足外觀性能的條件,則進入到步驟S1080。
在步驟S1080中,判斷是否有改善光學性能或外觀性能的餘地。在有改善光學性能或外觀性能的餘地而進一步進行改善的情況下,進入到步驟S1090,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如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20。如不需要進行外觀性能的條件變更,則進入到步驟S1100,以判斷是否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如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30。如不需要進行光學性能規格的變更,則返回到步驟S1040。在光學性能或外觀性能沒有改善餘地的情況下,結束處理。
在上述的順序中,步驟S1020和步驟S1030及步驟S1060和步驟S1070也可更換順序。
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的流程圖。圖1的步驟S010至S050,是與圖10的步驟S1010至S1050相對應。
在步驟S010中,確定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包括遠用度數(遠用部的折射率)、近用度數(近用部的折射率)、散光度數、散光軸、透鏡外形及鏡框形狀等。
在步驟S020中,確定對眼鏡用透鏡的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作為一個例子,也可分類為較眼鏡用透鏡的光學性能更重視外觀性能的情況,使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平衡的情況,及較外觀性能更重視光學性能的情況。另外,步驟S020也可在步驟S040之前的某一時刻進行。
在步驟S030中,確定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在這裏,所說的加入度,是指近用部的折射率和遠用部的折射率之差。因此,透鏡全體的加入度是由佩戴者的處方資料而確定。另外,加入度及折射率是由屈光度(diopter)這種單位表示,其中,屈光度為以米表示的焦點距離的倒數。
在步驟S040中,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在這裏,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和透鏡內面的加入度之和。因此,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意味著將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分配為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和透鏡內面的加入度。透鏡外面的加入度是由以下的順序來確定。
在較透鏡的光學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能的情況下,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在0以上且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小。在這種情況下,透鏡內面的加入度成為正值。
如減小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則可使透鏡的中心厚、邊緣厚及前高減少,使外觀性能提高。另一方面,如使內面的加入度成為正值,則非點像差、歪曲像差等的光學性能劣化。但是,由於遠用部的基本曲線未變化,所以光學性能的劣化只限於近用部。
在這裏,如外面的加入度取負值,則特別是近用部的歪曲像差的劣化顯著,而且,透鏡下方的邊緣厚會較透鏡上方的邊緣厚大。特別是在遠用度數為正數之透鏡的情況下,透鏡下方的邊緣厚度變厚並不佳。因此,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大於等於0。
在較透鏡的外觀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的情況下,確定為使透鏡的外面的加入度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大。
如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大,並使透鏡內面的加入度為負值時,則近用部的外面及內面的曲率變大,所以透鏡的前高或中心厚增加。但是,與習知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相比,能夠減輕近用部的透鏡的稜鏡作用、非點像差及歪曲像差,使光學性能顯著提高。而且,由於遠用部的基本曲線未發生變化,所以外觀性能的變化只限定於近用部。
在使透鏡的光學性能和透鏡的外觀性能平衡的情況下,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與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大致相同的大小。
具體地說,在較透鏡的光學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能的情況下,使例如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0且小於等於0.8,則透鏡內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0.2。
因此,當使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Add,外面的加入度為Add1,內面的加入度為Add2時,則在較透鏡的光學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的情況下,應滿足Add=Add1+Add2………(1) 0≦Add1≦Add×0.8………(2)之關係。
在滿足上述關係的範圍內要使外面的加入度為何種值時,要依據對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來確定。
在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的情況下,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1.2,則透鏡內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小於等於-0.2。
由於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1.2,所以透鏡外面的加入度成為正數。
因此,當使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Add,外面的加入度為Add1,內面的加入度為Add2時,在較透鏡的外觀性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的情況下,應滿足Add=Add1+Add2………(1) Add×1.2≦Add1………(3)之關係。
但是,如外面的加入度過大,則外觀性能明顯劣化,有時還產生無法安裝在鏡框上的問題。
因此,外面的加入度Add1最好滿足Add×1.2≦Add1≦Add×3.0………(4)的關係,而且,最好滿足Add×1.2≦Add1≦Add×2.0………(5)的關係。
在滿足上述關係的範圍內要使外面的加入度為何種值時,要依據對光學性能的重視程度來確定。
在使透鏡的光學性能和透鏡的外觀性能平衡的情況下,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為大於0.8且小於1.2的值,使透鏡內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為大於-0.2且小於0.2的值。
由於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0.8,所以透鏡外面的加入度成為正數。
因此,當使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Add,外面的加入度為Add1,內面的加入度為Add2時,在使透鏡的光學性能和透鏡的外觀性能平衡的情況下,應滿足Add=Add1+Add2………(1) Add×0.8<Add1<Add×1.2………(6)之關係。
在滿足上述關係的範圍內要使外面的加入度為何種值時,要考慮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來確定。
在步驟S050中,根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而確定透鏡的外面形狀。透鏡的外面形狀是藉由外面的加入度或基本曲線、透鏡類型等而決定,但這些形狀亦可在每一透鏡決定任意的形狀,也可從預先所確定的形狀中進行選擇。其次,要考慮透鏡的外面形狀、佩戴者的球面度數、散光度數、散光軸方向、透鏡內面的加入度,還要考慮眼和透鏡的距離、安裝透鏡的眼鏡框架對眼睛的傾斜、由安裝透鏡的眼鏡框架的形狀而決定的透鏡的形狀等使用者的使用條件,來確定透鏡的內面形狀。另外,依據需要來考慮透鏡的外面形狀及內面形狀、透鏡外形或鏡框形狀、設計或加工上的條件或限制等,以設定透鏡的中心厚。透鏡的內面形狀亦可使用資料庫等內所預先準備的形狀,也可藉由在每一透鏡進行光學性能的最佳化計算而生成。
在上述的本實施形態的設計方法中,是根據對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而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並進行設計以使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該比成為所需要的值。因此,可進行考慮了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與該比相對應的外觀性能之平衡的設計。結果,使圖10的步驟S1060至步驟S1100的處理被大幅地減輕。
也可如後面所說明的,在利用圖1的步驟S010至S050進行設計後,將透鏡形狀向眼鏡佩戴者、眼鏡店(的店員)或相關者等進行顯示,且眼鏡使用者等可變更對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
接著,對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供應系統及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11所示為一實施形態的累進折射率透鏡之供應系統的構成圖。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供應系統包括資料終端101、資料存儲部107、設計部105及加工機控制部111。資料終端100、設計部105及加工機控制部111也可為各種形態的電腦。資料終端101被設置在例如眼鏡銷售店10內。設計部105、資料記憶部107及加工機控制部111被設置在例如製造眼鏡的工廠20內。資料終端101和設計部105是利用例如網際網路(internet)等的線路103而相連接。而且,設計部105和加工機控制部111是利用例如內部網(intranet)等的線路109而相連接。透鏡的加工機113連接至加工機控制部111。
圖12所示為一實施形態的累進折射率透鏡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S2010中,眼鏡佩或者的處方資料及外觀性能的條件(重視外觀性能的程度)是從資料終端101進行設定。資料終端101使這些資料經由線路103而發送到設計部105。
在步驟S2020中,設計部105依據圖1的步驟S030至步驟S050,使用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重視外觀性能的程度及在資料存儲部107中所存儲的設計用資料,以進行透鏡的設計。在設計用資料中,包含與重視外觀性能的程度相關之已存儲的上述式(1)至式(6)。
在步驟S2030中,設計部105藉由線路103,將設計結果發送到資料終端101,且資料終端101向眼鏡佩戴者、眼鏡店(的店員)或相關者等顯示設計結果。所顯示的設計結果,也可為後面將說明的透鏡的剖面圖(圖2、圖4、圖6及圖8)或非點像差分佈圖(圖3、圖5、圖7及圖9)。眼鏡佩戴者、眼鏡店(的店員)或相關者等對所顯示的設計結果進行研討,並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再次設計。
在步驟S2040中,從資料終端101來設定是否進行再次設計的指示。在進行再次設計的情況下,返回到步驟S2010。在步驟S2010中,對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及重視外觀性能的程度之中的某一項資料進行修正後,從資料終端101進行設定。在不進行再次設計的情況下,進入到步驟S2050。
在步驟S2050中,設計部105藉由線路109將設計結果發送到加工機控制部111,且加工機控制部111進行透鏡的加工。
以下對利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所設計的透鏡進行說明。利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所設計的透鏡全部為球面度數0.00(屈光度)、散光度數0.00(屈光度)、加入度數ADD=2.00(屈光度)、外面的遠用基準點的基本曲線3.75(屈光度)、透鏡的折射率1.60、外徑75mm的累進折射率透鏡。
圖2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較光學性能更加重視外觀性能而設計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在本實施形態中,外面的加入度為1.00屈光度,內面的加入度為1.00屈光度。在本實施形態及以下的實施形態中,全體的加入度為2.00屈光度。因此,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為0.5。
在圖2中,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為6.2毫米,透鏡下方的邊緣厚為0.8毫米。
圖3為圖2所示的累進折射率透鏡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在圖3中,以數字來表示非點像差。非點像差的單位為屈光度。
圖4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較外觀性能更加重視光學性能而設計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在本實施形態中,外面的加入度為3.00屈光度,內面的加入度為-1.00屈光度。因此,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為1.5。
在圖4中,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為8.1毫米,透鏡下方的邊緣厚為0.8毫米。
圖5為圖4所示之累進折射率透鏡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使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平衡而設計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在本實施形態中,外面的加入度為1.80屈光度,內面的加入度為0.20屈光度。因此,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為0.9。
在圖6中,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為7.0毫米,透鏡下方的邊緣厚為0.8毫米。
圖7為圖6所示之累進折射率透鏡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圖8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使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平衡而設計之另一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在本實施形態中,與利用習知的設計方法所設計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相同,形成一種比較基準。在本實施形態中,外面的加入度為2.00屈光度,內面的加入度為0.00屈光度。因此,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為1.0。
在圖8中,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為7.2毫米,透鏡下方的邊緣厚為0.8毫米。
圖9為圖8所示的累進折射率透鏡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對圖2、圖4、圖6及圖8進行比較,重視外觀性能而設計之圖2的透鏡的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最小,重視光學性能而設計之圖4的透鏡的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最高。使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平衡而設計之圖6及圖8的透鏡的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為圖2的透鏡的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和圖4的透鏡的近用部前高(透鏡下方)之間的值。
對圖3、圖5、圖7及圖9進行比較,重視光學性能而設計之圖5的透鏡的非點像差最小,重視外觀性能而設計之圖3的透鏡的非點像差最大。具體地說,非點像差在0.50屈光度以下的區域(301、501、701及901),以圖5的區域501最大,圖3的區域301最小,圖7的區域701及圖9的區域901較圖3的區域301大而較圖5的區域501小。通常,非點像差在0.50屈光度以下之區域的大小,在近用部較遠用部更顯著地發生變化。圖3的區域301在近用部較小,但有效地存在著。
像這樣如利用本發明,則可依據佩戴者對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而有效率地設計累進折射率透鏡。
以上的說明是按照決定了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後,再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時之順序,但如果使外面符合本發明的條件,當然也可先決定內面的形狀。
利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製造方法,包括設計這一實施形態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過程,和根據設計結果而對透鏡進行加工的過程。
如利用本實施形態,則可有效率地製造不只是考慮光學性能、還考慮外觀性能的累進折射率透鏡。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製造方法,在設計前述累進折射率透鏡的過程和對前述透鏡進行加工的過程之間,還包括顯示設計結果的過程和接受是否進行再次設計之指示的過程。
如利用本實施形態,則眼鏡佩戴者、眼鏡店(的店員)或關係者等,可參照所顯示的設計結果,以判斷是否進行再次設計,所以可製造一種更多的反映眼鏡佩戴者等的意向的累進折射率透鏡。
一實施形態的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包括:資料終端,其用於輸入包括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及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在內的資料;資料存儲部,其與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相關聯而存儲著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外面的加入度之間的關係;設計部,其參照資料存儲部,根據從前述資料終端所輸入之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以求得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外面的加入度之間的關係,並根據前述關係和從前述資料終端所輸入的處方資料,以製作透鏡的設計資料;加工機控制部,其從前述設計部接受前述設計資料,並根據前述設計資料,向加工機發送加工指示。
在本實施形態的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中,設計部是參照資料存儲部,以根據由前述資料終端所輸入之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求得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外面的加入度之間的關係,並根據前述關係和由前述資料終端所輸入的處方資料,而製作透鏡的設計資料。因此,本實施形態的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可供應一種不只是考慮光學性能、還考慮了外觀性能之累進折射率透鏡。
10...眼鏡銷售店
20...工廠
101...資料終端
103...線路
105...設計部
107...資料存儲部
109...線路
111...加工機控制部
113...加工機
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的流程圖。
圖2所示為利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重視外觀性能而設計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
圖3為圖2所示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圖4所示為利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重視光學性能而設計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
圖5為圖4所示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圖6為利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使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平衡而設計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
圖7為圖6所示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圖8為利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使光學性能和外觀性能平衡而設計之另一累進折射率透鏡的佩戴縱方向的剖面圖。
圖9為圖8所示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在透過光線處的非點像差分佈圖。
圖10為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之流程圖。
圖11所示為利用一實施形態的累進折射率透鏡之供給系統的構成圖。
圖12所示為利用一實施形態的累進折射率透鏡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S010...確定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
S020...確定對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
S030...確定透鏡全體的加入度
S040...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
S050...確定透鏡的外面形狀、內面形狀及中心厚

Claims (9)

  1. 一種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包括:用於確定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的步驟,其中,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和透鏡內面的加入度之和,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其特徵在於:在用於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中,如與透鏡的光學性能相比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能,則可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在0以上且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小,如與透鏡的外觀性能相比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則可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其中,在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中,如較透鏡的光學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能,則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0且小於等於0.8,如較透鏡的外觀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則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1.2,如使透鏡的光學性能和透鏡的外觀性能平衡,則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成為較0.8大而較1.2小的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其中,在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中,如較 透鏡的外觀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則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1.2且小於等於3.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其中,在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中,如較透鏡的外觀性能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則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對透鏡全體的加入度之比率大於等於1.2且小於等於2.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其中,在確定透鏡外面的加入度的步驟之後,還包括用於確定透鏡外面的形狀、透鏡內面的形狀及透鏡的中心厚之步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其中,確定前述透鏡內面的形狀及透鏡的中心厚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考慮眼和透鏡的距離、安裝透鏡的眼鏡框架對眼睛的傾斜、由安裝透鏡的眼鏡框架的形狀而決定的透鏡的形狀等使用者的使用條件,以確定前述內面形狀。
  7. 一種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製造方法,包括: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以設計累進折射率透鏡的過程,以及根據設計結果,對透鏡進行加工的過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製 造方法,其中,在設計前述累進折射率透鏡的過程和加工前述透鏡的過程之間,還包括:顯示設計結果的過程,以及接受是否進行再次設計的指示的過程。
  9. 一種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包括:資料終端,其用於輸入包括眼鏡佩戴者的處方資料及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在內的資料;資料存儲部,其與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相關聯而存儲著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外面的加入度之間的關係;設計部,其參照資料存儲部,根據由前述資料終端所輸入之對透鏡外觀性能的重視程度,求得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外面的加入度之間的關係,並根據前述關係和由前述資料終端所輸入的處方資料,來製作透鏡的設計資料;以及加工機控制部,其由前述設計部接受前述設計資料,並根據前述設計資料,向加工機發送加工指示,其中,在前述設計部中,透鏡全體的加入度為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和透鏡內面的加入度之和,前述求得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和外面的加入度之間的前述關係包括:如與透鏡的光學性能相比更加重視透鏡的外觀性能,則可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在0以上且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小,如與透鏡的外觀性能相比更加重視透鏡的光學性能,則可確定為使透鏡外面的加入度較透鏡全體的加入度大。
TW096126328A 2006-07-20 2007-07-19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TWI402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8530 2006-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7056A TW200807056A (en) 2008-02-01
TWI402557B true TWI402557B (zh) 2013-07-21

Family

ID=3895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6328A TWI402557B (zh) 2006-07-20 2007-07-19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9285B2 (zh)
EP (1) EP2045649A4 (zh)
JP (2) JP5769914B2 (zh)
TW (1) TWI402557B (zh)
WO (1) WO20080105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4260A1 (ja) * 2008-10-14 2010-04-22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JP5138536B2 (ja) * 2008-10-14 2013-02-06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JP5135158B2 (ja) * 2008-10-1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及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5135159B2 (ja) * 2008-10-1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JP5135160B2 (ja) * 2008-10-1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WO2010044266A1 (ja) * 2008-10-14 2010-04-22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及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JP5897260B2 (ja) * 2011-02-24 2016-03-30 イーエイチエス レンズ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US9638937B2 (en) 2012-03-23 2017-05-02 Hoya Corporation Spectacle lens,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spectacle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the spectacle lens
WO2014037482A2 (en) * 2012-09-07 2014-03-13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
EP2909673B1 (en) * 2012-10-18 2017-06-07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ophthalmic lens comprising an aspherical continuous layer on one of its faces and an aspherical fresnel layer on one of its faces
WO2014069656A1 (ja) * 2012-11-05 2014-05-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および眼鏡レンズの設計システム
JP2013033295A (ja) * 2012-11-12 2013-02-14 Nikon-Essilor Co Ltd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CN106605168B (zh) 2014-09-30 2019-11-22 依视路国际公司 眼镜眼科镜片、用于确定眼镜眼科镜片的方法
JP5882437B1 (ja) * 2014-11-07 2016-03-09 伊藤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
EP3258308A1 (en) * 2016-06-13 2017-12-20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Frame for a head mounted device
KR102279298B1 (ko) * 2016-10-31 2021-07-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에시로루 누진 굴절력 렌즈쌍, 누진 굴절력 렌즈쌍의 설계 방법 및 누진 굴절력 렌즈쌍의 제조 방법
JP6707040B2 (ja) * 2017-02-06 2020-06-10 伊藤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眼鏡用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5399A (en) * 1992-06-24 1996-01-16 Hoya Corporation Spectacle lens supply method
TW541436B (en) * 1999-02-04 2003-07-1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having regressive surfaces
CN1697992A (zh) * 2003-02-19 2005-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渐进折射力镜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5437B2 (ja) * 1993-11-19 2004-02-0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
WO1997019383A1 (fr) 1995-11-24 1997-05-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entilles multifocales pour lunettes et verre de lunettes
US6019470A (en) * 1995-11-24 2000-02-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yeglass lens and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
JP4096978B2 (ja) * 1996-10-14 2008-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3757682B2 (ja) * 1998-06-12 2006-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EP1004918A4 (en) * 1998-06-12 2009-04-29 Seiko Epson Corp LENS WITH PROGRESSIVE BREAKING POWER
US6712467B1 (en) * 1999-04-13 2004-03-30 Hoya Corporation Progressive-power lens and design process for same
JP3869624B2 (ja) * 2000-05-10 2007-01-1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単焦点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JP3845251B2 (ja) * 2000-07-05 2006-11-1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供給方法
JP4070445B2 (ja) * 2000-10-27 2008-04-02 Hoya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製造方法及び眼鏡レンズ並びに眼鏡レンズ供給方法
JP4239519B2 (ja) * 2002-03-27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老視用眼鏡及び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JP4243335B2 (ja) 2002-10-17 2009-03-25 セイコーオプティカル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DE10253130A1 (de) * 2002-11-14 2004-06-03 Rodenstock Gmbh Doppelprogressives Brillenglas
EP1728467A4 (en) * 2004-03-26 2009-09-16 Hoya Corp GLASS GLASS FEEDING SYSTEM, DEVICE FOR MEASURING PARAMETERS FOR GLASS BEAM, SYSTEM FOR INSPECTING THE GLASS BEARING, GLASSES AND GLASSES
EP1767983B1 (en) * 2004-06-29 2020-11-04 Hoya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for glasses le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5399A (en) * 1992-06-24 1996-01-16 Hoya Corporation Spectacle lens supply method
TW541436B (en) * 1999-02-04 2003-07-1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having regressive surfaces
CN1697992A (zh) * 2003-02-19 2005-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渐进折射力镜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39680A (ja) 2014-07-31
US7959285B2 (en) 2011-06-14
JP5769914B2 (ja) 2015-08-26
EP2045649A4 (en) 2010-11-10
EP2045649A1 (en) 2009-04-08
WO2008010504A1 (en) 2008-01-24
JPWO2008010504A1 (ja) 2009-12-17
TW200807056A (en) 2008-02-01
US20090326693A1 (en) 200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2557B (zh) 累進折射率透鏡的設計方法、製造方法以及眼鏡透鏡的供應系統
EP1956417B1 (en) Spectacle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pectacle Lens Supply System
KR100940699B1 (ko) 누진 굴절력 렌즈
JP4067277B2 (ja) 累進屈折力眼鏡レンズ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JP4164550B2 (ja) 累進屈折力眼鏡レンズ
JP3617004B2 (ja) 両面非球面型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JP4618656B2 (ja)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シリーズ
AU2003268692B2 (en) Glasses lens designing method, production method for glasses lens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190235280A1 (en) Reduced distortion spectacle lens
KR101400556B1 (ko) 양면 비구면형 누진 렌즈
JP5017542B2 (ja) 非球面眼鏡レンズ及び非球面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A3095519C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ingle vision ophthalmic lens
JP4243335B2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JP4931669B2 (ja) 眼鏡レンズ受発注システム
WO2006101184A1 (ja) 眼鏡レンズ
JP5138536B2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JP4450480B2 (ja)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シリーズ
EP2786200B1 (en) Low distortion eyewear lens with low optical power
JP7391050B2 (ja) 眼用レンズ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9964166B (zh) 用于提供非处方眼科镜片的选择图表的方法
JP2004126256A (ja) 両面非球面型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WO2010044260A1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JP2013033295A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シリーズ
JP2010096853A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