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2405B - 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2405B
TWI402405B TW97151341A TW97151341A TWI402405B TW I402405 B TWI402405 B TW I402405B TW 97151341 A TW97151341 A TW 97151341A TW 97151341 A TW97151341 A TW 97151341A TW I402405 B TWI402405 B TW I4024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ide
mounting plate
side mounting
correction device
bias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51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0380A (en
Inventor
Shinji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s Kabushiki Kaish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s Kabushiki Kaisha filed Critical Technos Kabushiki Kaisha
Publication of TW201020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0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2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2405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Description

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
為了構築建築物之柱,係在已配置於基礎之上的鋼骨(下側鋼骨)上配置其他鋼骨(上側鋼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安裝有複數個安裝板(上端側安裝板),在前述上端鋼骨之下端部安裝有複數個安裝板(下端側安裝板)。當將前述上側鋼骨配置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時,在前述上側鋼骨相對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位置或角度,會產生從預設之設計上的位置或角度的偏倚。為了修正該偏倚,用以校正前述上側鋼骨相對於前述下側鋼骨之偏倚的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
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具有細長環狀之框架。當將前述上側鋼骨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時,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此時,為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係採用落下防止裝置。習知之落下防止裝置係由固定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的金屬製的棒狀構件所構成(參照專利文獻1)。前述棒狀構件係在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承受水平方向之外力而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移動時限制其移動,以阻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藉此,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303406號公報
然而,可能會有以下難以預料之情形:當向上之外力作用於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時,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會越過前述棒狀構件之上而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而落下至地上。若是在將前述上側鋼骨從地上數公尺吊上至數百公尺之高度時發生前述偏倚校正裝置落下至地上之情形時,會有對作業人員、臨時建築物、構造物造成莫大傷害之虞。
再者,由於前述棒狀構件係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突出,因此在處理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或安裝有該下端側安裝板之前述上側鋼骨時,會有前述棒狀構件碰撞到物品或物品碰撞到棒狀構件而導致棒狀構件受到變形、破損等損傷。當前述棒狀構件受到損傷時,會有無法阻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之虞,且難以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本發明之目的係即使在向上之外力作用於偏倚校正裝置時,亦可確實地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下端側安裝板落下。再者,本發明之目的係藉由不使用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突出之棒狀構件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不會因前述棒狀構件之損傷而難以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本發明係藉由設置在下端側安裝板之非貫通孔、及插入該非貫通孔且保持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藉此,當向上之外力作用於前述偏倚校正裝置而欲使前述保持構件朝該偏倚校正裝置之上方移動時,該移動會受到前述非貫通孔之內面之限制而使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不會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而可確實地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再者,不會像習知技術那樣,利用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突出之棒狀構件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造成前述棒狀構件損傷而難以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本發明之落下防止裝置係在將用以校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及下端側安裝板之前,當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架設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時,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的前述上側鋼骨之下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前述落下防止裝置係包含:設置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非貫通孔;及插入該非貫通孔且以可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旋轉之方式保持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
在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設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時,將前述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通孔。由於前述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通孔,因此即使向上之外力作用於前述偏倚校正裝置而欲使前述保持構件朝該偏倚校正裝置之上方移動時,該移動會受到前述非貫通孔之內面限制而使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不會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藉此,可確實地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由於可藉由前述非貫通孔及插入該非貫通孔之前述保持構件,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因而不需要以往所需之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突出之棒狀構件。因此,前述落下防止裝置係在處理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或安裝有該下端側安裝板之前述上側鋼骨時,不會有前述落下防止裝置碰撞到物品或物品碰撞到落下防止裝置,而使落下防止裝置受到變形、破損等損傷之虞,也不會因落下防止裝置之損傷而難以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件,並將前述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穿孔後,維持使前述偏倚校正裝置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件旋轉。藉此,於將前述上側鋼骨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時,使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不會碰到前述上端側安裝件。
前述非貫通孔係圓形,該非貫通孔之內徑係比前述保持構件之外徑大。藉此,可容易地將前述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通孔。再者,隨著前述偏倚校正裝置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旋轉,可使前述保持構件在前述非貫通孔之中移動,並且可使前述旋轉順暢地進行。
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具備:具有相對向之一對側部的環狀框架;及貫通該框架之一方側部的螺絲孔。前述保持構件係螺合於前述螺絲孔的螺栓。
前述落下防止裝置係除了前述非貫通孔及前述保持構件以外,亦可包含固定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之金屬製的棒狀構件。然而,前述保持構件原本是必須充分地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但亦有出錯而未充分地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之情形。在前述保持構件未充分地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之情形時,會有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受到外力而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之虞。前述棒狀構件係在前述保持構件未充分地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之情形下,當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受到外力而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移動時,限制其移動,以阻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藉此,可更確實地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提高安全性。
前述落下防止裝置係除了前述非貫通孔及前述保持構件以外,亦可包含一體地形成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之突起。前述突起亦與前述棒狀構件同樣地,在前述保持構件未充分地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之情形下,當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受到外力而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移動時,限制其移動,以阻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藉此,可更確實地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提高安全性。
本發明之落下防止方法係在將用以校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及下端側安裝板之前,當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時,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的前述上側鋼骨之下端部的具有非貫通孔之複數個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前述落下防止方法係包含:將以可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旋轉之方式保持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通孔。
依據本發明,由於前述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通孔,因此即使向上之外力作用於前述偏倚校正裝置而欲使前述保持構件朝該偏倚校正裝置之上方移動時,該移動會受到前述非貫通孔之內面限制而使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不會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脫離。藉此,可確實地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再者,由於可藉由前述非貫通孔及插入該非貫通孔之前述保持構件,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因而不需要以往所需之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突出之棒狀構件的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突出之構件。藉此,前述落下防止裝置在處理前述下端側安裝件或安裝有該下端側安裝件之前述上側鋼骨時,不會有碰到物體或被物體碰撞而受到變形、破損等之損傷之虞。因此,不會像習知技術那樣,利用前述棒狀構件來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而因為前述棒狀構件損傷而難以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如第1圖所示,用以校正上側鋼骨14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18係固定在安裝於鋼骨(下側鋼骨)10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安裝板(上端側安裝板)12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的其他鋼骨(上側鋼骨)14之下端部的複數個安裝板(下端側安裝板)16之1個。在將偏倚校正裝置18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之前,將偏倚校正裝置18掛在下端側安裝板16而吊起上側鋼骨14。此時,為了要防止偏倚校正裝置18從下端側安裝板16落下,而採用落下防止裝置20。落下防止裝置20係包含:設置在下端側安裝板16之非貫通孔22;及插入非貫通孔且以可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之方式保持偏倚校正裝置18之保持構件24。
下側鋼骨10、及配置於該下側鋼骨之上的上側鋼骨14係構成建築物之柱的一部分。下側鋼骨10係配置在基礎(未圖示)之上,或配置在配置於前述基礎之上的至少1個鋼骨上。當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時,使上側鋼骨14之軸線方向與下側鋼骨10之軸線方向大致一致。此時,亦可使上側鋼骨14之軸線方向與下側鋼骨10之軸線方向完全一致,亦可使上側鋼骨14之軸線方向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軸線方向略為傾斜。下側鋼骨10及配置於該下側鋼骨之上的上側鋼骨14亦可為構成橋樑或鐵塔之桁架構件或拱構件者,以取代構成建築物之一部分的第1圖所示之例。
下側鋼骨10及上側鋼骨14係分別由具有大致四角形之剖面形狀的方形鋼管所構成。上端側安裝板12係隔著間隔設置在下側鋼骨10之周方向,在下側鋼骨10之前述四角形之各邊存在有1個上端側安裝板12。下端側安裝板16係隔著間隔設置在上側鋼骨14之周方向,在上側鋼骨14之前述四角形之各邊存在有1個下端側安裝板16。各下端側安裝板16係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時,與上端側安裝板12朝上下方向排列。下側鋼骨10及上側鋼骨14亦可為分別由圓形鋼管所構成者,亦可為由H形鋼、溝形鋼等此種型鋼(shape steel)所構成者,亦可為組合複數個鋼板而製作者,以取代由方形鋼管所構成之第1圖所示之例。
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係分別為具有上端部26、下端部28、及相對向之一對側部30、32之鋼製的板狀構件。上端側安裝板12之上下方向係與下側鋼骨10之軸線方向一致,且一方之側部30係熔接在下側鋼骨10。下端側安裝板16之上下方向係與上側鋼骨14之軸線方向一致,且一方之側部30係熔接在上側鋼骨14。
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係分別具有貫通孔34。在上端側安裝板12之貫通孔34固定有用以將下側鋼骨10吊起的吊起用繩索(未圖示)。上端側安裝板12之上端面係呈平坦狀,一方之側部30之下端面的高度係比另一方之側部32的下端面之高度低。亦即,上端側安裝板12之從一方之側部30之前述上端面至前述下端面的長度係比另一方之側部32之從前述上端面至前述下端面之長度長。藉此,可使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側鋼骨10之熔接部分更穩固,前述熔接部分可充分地抵抗吊起下側鋼骨10時從前述吊起用繩索所承受之力。
上端側安裝板12亦可為前述下端面為平坦者、亦即一方之側部30之前述下端面的高度與另一方之側部32之前述下端面的高度相等者,以取代一方之側部30之前述下端面的高度比另一方之側部32之前述下端面的高度低之第1圖所示之例。上端側安裝板12係在第1圖所示之例中,其厚度為一定,但亦能以一方之側部30之厚度比另一方之側部32之厚度厚者來取代。藉此,可使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側鋼骨10之熔接部分更穩固。
在下端側安裝板16之貫通孔34固定有用以在將上側鋼骨14吊起時導引上側鋼骨14的導引用繩索(未圖示)。下端側安裝板16之下端面係呈平坦狀,一方之側部30之上端面的高度係比另一方之側部32的上端面之高度高。亦即,下端側安裝板16之從一方之側部30之前述下端面至前述上端面的長度係比另一方之側部32之從前述下端面至前述上端面之長度長。藉此,可使下端側安裝板16與上側鋼骨14之熔接部分更穩固,前述熔接部分可充分地抵抗導引上側鋼骨14時從前述導引用繩索所承受之力。
下端側安裝板16亦可為前述上端面為平坦者、亦即一方之側部30之前述上端面的高度與另一方之側部32之前述上端面的高度相等者,以取代一方之側部30之前述上端面的高度比另一方之側部32之前述上端面的高度高之第1圖所示之例。下端側安裝板16係在第1圖所示之例中,其厚度為一定,但亦能以一方之側部30之厚度比另一方之側部32之厚度厚者來取代。藉此,可使下端側安裝板16與上側鋼骨14之熔接部分更穩固。
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係分別藉由切斷鋼板而製作者,但亦能以藉由鋳造或鍛造而製作者來取代其。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亦可分別為由碳鋼所構成者,亦可為由不鏽鋼等之特殊鋼所構成者。再者,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係分別由鋁等其他金屬所製作者,以取代鋼製之第1圖所示之例。
當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時,在上側鋼骨14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位置或角度,會產生從預設之設計上之位置或角度的偏倚。偏倚校正裝置18係用以修正前述偏倚者。
偏倚校正裝置18係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細長環狀之框架36。框架36具有頂部38、底部40、及相對向之一對側部42、44。框架36係在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後,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
偏倚校正裝置18係如第2圖所示,具有設置在框架36之一方之側部42的第1螺絲孔46、及螺合在該第1螺絲孔之第1螺栓48。第1螺絲孔46係使一方之側部42朝其厚度方向(第2圖之左右方向)貫通。第1螺栓48係在框架36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之狀態下,使第1螺栓48相對於框架36旋轉時,將下端側安裝板16推壓至框架36之另一方之側部44。藉此,偏倚校正裝置18係固定在下端側安裝板16。
偏倚校正裝置18係具有設置在框架36之底部40的第2螺絲孔50、及螺合在該第2螺絲孔之第2螺栓52。第2螺絲孔50係使底部40朝其厚度方向(第2圖之上下方向)貫通。第2螺栓52係在框架36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之狀態下,使第2螺栓52相對於框架36旋轉時,推壓至上端側安裝板12。藉此,偏倚校正裝置18係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12。
偏倚校正裝置18係具有:相對向之第3螺絲孔54及第4螺絲孔56,其中,第3螺絲孔54係位於第1螺絲孔46之下方且設於框架36之一方之側部42;及第4螺絲孔56係設於框架36之另一方之側部44;第3螺栓58,係螺合在第3螺絲孔54;及第4螺栓60,係螺合在第4螺絲孔56。第3螺絲孔54係使框架36之一方之側部42朝其厚度方向貫通,第4螺絲孔56係使框架36之另一方之側部44朝其厚度方向貫通。
在偏倚校正裝置18固定於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之狀態下,當使第3螺栓58相對於框架36旋轉時,第3螺栓58會被推壓至上端側安裝板12,偏倚校正裝置18及上側鋼骨14會相對於下側鋼骨10朝該下側鋼骨之寬度方向(第2圖中之左右方向)之一方側(第2圖之右側)移動。藉此,上側鋼骨14之位置相對於下側鋼骨10朝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方側(第2圖之左側)偏倚時,可修正其偏倚。另一方面,使第4螺栓60相對於框架36旋轉時,第4螺栓60會被推壓至上端側安裝板12,偏倚校正裝置18及上側鋼骨14會朝前述另一方側移動。藉此,上側鋼骨14之位置相對於下側鋼骨10朝前述一方側偏倚時,可修正其偏倚。
框架36係具有收容下端側安裝板16之上方部分、及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之下方部分,前述上方部分之一方側部42與另一方側部44之間的間隔係與下端側安裝板16之厚度尺寸大致相等,前述下方部分之前述間隔係比上端側安裝板12之厚度尺寸大。前述下方部分之前述間隔與上端側安裝板12之厚度尺寸的差,係為了修正上側鋼骨14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位置偏倚,而相當於可使上側鋼骨14朝前述寬度方向移動的距離。
偏倚校正裝置18係具在框架36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時配置在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之間的負載承受裝置62。配置在上端側安裝板12及下端側安裝板16之間的負載承受裝置62係承受上側鋼骨14之負載。負載承受裝置62係記載於專利文獻1之習知裝置。
如第1圖所示,負載承受裝置62係由墊板64、配置於該墊板64之上的凸輪臂66、配置在該凸輪臂66之上的座板68、貫通該座板之螺絲孔70、及螺合在該螺絲孔之螺絲構件72所構成。凸輪臂66係倒ㄟ字形,具有一端部74、另一端部76、及位於一端部74與另一端部76之間且朝下方突出之支點部分78。凸輪臂66之一端部74係與座板68相接,支點部分78係與墊板64相接。螺絲構件72係在使該螺絲構件相對於座板68旋轉時,對凸輪臂66之另一端部76施加向下之力。
在將負載承受裝置62配置於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之間時,首先,將凸輪臂66及配置在該凸輪臂之上的座板68插入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之間,之後,再將墊板64插入凸輪臂66與上端側安裝板12之間。將負載承受裝置62配置在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之間後,使螺絲構件72相對於座板68旋轉而對凸輪臂66之另一端部76施加向下之力,藉此,凸輪臂66會相對於墊板64以支點部分78為中心旋轉。藉此,凸輪臂66之一端部74會朝其上方移動,經由座板68對下端側安裝板16施加向上之力,以變更上側鋼骨14之軸線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軸線的角度。如此,負載承受裝置62係在上側鋼骨14之軸線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軸線的角度從預設之設計上的角度偏倚時,可修正該偏倚。
偏倚校正裝置18係具有位於第1螺絲孔46之上方且設置於框架36之一方側部42的螺絲孔(第5螺絲孔)80。第5螺絲孔80係朝其厚度方向貫通一方之側部42。第5螺絲孔80係在偏倚校正裝置18掛設於下端側安裝板16時與非貫通孔22排列。非貫通孔22係位在下端側安裝板16之上端部26且在下端側安裝板16之表面開放。
保持構件24係螺合在第5螺絲孔80之螺栓。保持構件24係在偏倚校正裝置18掛設於下端側安裝板16後,如第3圖所示,螺合於第5螺絲孔80而插入非貫通孔22。插入非貫通孔22之保持構件24係以可使偏倚校正裝置18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之方式保持。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將上側鋼骨14配置於下側鋼骨10之上時,從框架36與上側鋼骨14平行之狀態,使偏倚校正裝置18朝框架36之底部40遠離上側鋼骨14之方向,以保持構件24為中心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藉此,在將上側鋼骨14配置於下側鋼骨10之上時,使偏倚校正裝置18不會碰觸到上端側安裝板12。
由於保持構件24插入於非貫通孔22,因此即使向上之外力作用在偏倚校正裝置18且保持構件24欲朝其上方移動時,該移動亦會由非貫通孔22之內面所限制,而使偏倚校正裝置18亦不會從下端側安裝板16脫離。藉此,可確實地防止在將偏倚校正裝置18掛設於下端側安裝板16而吊起上側鋼骨14時偏倚校正裝置18從下端側安裝板16落下。
由於藉由非貫通孔22及插入該非貫通孔22之保持構件24來防止偏倚校正裝置18從下端側安裝板16落下,因此不需要習知所需之棒狀構件之類的從下端側安裝板16突出之構件,該棒狀構件係固定在下端側安裝板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因此,落下防止裝置20係在處理安裝於上側鋼骨14之前的下端側安裝板16時或處理安裝有下端側安裝板16之上側鋼骨14時,不會有落下防止裝置20碰撞到物品或物品碰撞到落下防止裝置20而使落下防止裝置20受到變形、破損等損傷之虞。藉此,不會如利用前述棒狀構件來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下端側安裝板落下之情形,因前述棒狀構件之損傷而難以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
非貫通孔22係圓形,該非貫通孔之內徑係比保持構件24之外徑大。亦即,非貫通孔22係設定為其內徑比保持構件24之外徑大之鬆孔。例如,非貫通孔22之內徑為約30mm至約35mm,保持構件24之外徑為約15mm至約25mm。由於非貫通孔22之內徑比保持構件24之外徑大,因此,可容易地將保持構件24插入非貫通孔22。再者,由於非貫通孔22之內徑比保持構件24之外徑大,因此,可使保持構件24隨著偏倚校正裝置18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之旋轉,在非貫通孔22中移動,並且可使偏倚校正裝置18容易地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
非貫通孔22係具有相當於下端側安裝板16之厚度尺寸之約1/3至約1/2的深度尺寸。插入於非貫通孔22之保持構件24係在框架36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後,使保持構件24相對於框架36旋轉,藉此將下端側安裝板16推壓至框架36之另一方之側部44。如此將有助於將偏倚校正裝置18固定在下端側安裝板16。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在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上之前,首先將偏倚校正裝置18掛設在下端側安裝板16,接著將保持構件24插入非貫通孔22。然後,從框架36與上側鋼骨14平行之狀態,使偏倚校正裝置18朝框架36之底部40遠離上側鋼骨14之方向,以保持構件24為中心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且如第6圖所示,維持使第1螺栓48卡合於下端側安裝板16而使偏倚校正裝置18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之狀態。
之後,吊起上側鋼骨14。上側鋼骨14之吊起係藉由起重機(未圖示),利用分別固定在安裝於上側鋼骨14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安裝板82的吊起用繩索84來進行。吊起上側鋼骨14後,使上側鋼骨14朝下側鋼骨10之上方移動,並使上側鋼骨14降落至下側鋼骨10之上。以此方式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藉由維持在使偏倚校正裝置18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之狀態,即可使框架36之底部40不會存在於下端側安裝板16之正下方,並且可使在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時框架36之底部40不會碰觸到上端側安裝板12。
在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後,使第1螺栓48相對於框架36旋轉而解除第1螺栓48與下端側安裝板16之卡合。之後,如第7圖所示,使偏倚校正裝置18朝框架36之底部40接近下側鋼骨10之方向,以保持構件24為中心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旋轉。藉此,如第8圖所示,框架36收容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然後,在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之間配置負載承受裝置62,並將偏倚校正裝置18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12與下端側安裝板16。
將上側鋼骨14配置在下側鋼骨10之上時,在上側鋼骨14相對於下側鋼骨10之角度產生偏離之情形下,係使用負載承受裝置62來修正前述偏倚。再者,在上側鋼骨14相對於下側鋼骨10的位置產生偏倚之情形下,係使用第3螺栓58或第4螺栓60來修正前述偏倚。
如第9圖所示,例如上側鋼骨14之位置相對於下側鋼骨10在該下側鋼骨之寬度方向(第9圖之左右方向)的一方側(第9圖之右側)產生偏倚86時,藉由使第4螺栓60相對於框架36旋轉,而將第4螺栓60推壓至上端側安裝板12。此時,第4螺栓60係相對於框架36從該框架之另一方側部44朝一方側部42動作(第9圖係以箭頭88顯示第4螺栓60動作之方向)。藉此,偏倚校正裝置18及上側鋼骨14係朝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方側移動(第9圖係以箭頭90顯示偏倚校正裝置18及上側鋼骨14移動之方向)。藉此,可修正上側鋼骨14相對於下側鋼骨10的位置之偏倚86。
在第10圖所示之例中,落下防止裝置20係除了非貫通孔22及保持構件24以外,亦具有固定在下端側安裝板16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之金屬製的棒狀構件92。棒狀構件92係在第10圖所示之例中為鋼製,但亦能以由鋁等其他金屬所製成者來取代。
然而,保持構件24係本來必須充分插入非貫通孔22,但亦有出錯而全未插入或未充分插入之情形。此時,會有偏倚校正裝置18受到外力而從下端側安裝板16脫離之虞。棒狀構件92係在保持構件24全未插入非貫通孔22或未充分插入非貫通孔22之情形下,當偏倚校正裝置18受到外力而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移動時,限制其移動,以阻止偏倚校正裝置18從下端側安裝板16脫離。藉此,可更確實地防止偏倚校正裝置18從下端側安裝板16落下,而提高安全性。
落下防止裝置20係可構成為具有一體形成於下端側安裝板16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之突起(未圖示)者,以取代具有棒狀構件92之第10圖所示之例。前述突起亦與棒狀構件92同樣地,在保持構件24全未插入非貫通孔22或未充分插入非貫通孔22之情形下,當偏倚校正裝置18受到外力而相對於下端側安裝板16移動時,限制其移動,以阻止偏倚校正裝置18從下端側安裝板16脫離。
10...下側鋼骨
12...上端側安裝板
14...上側鋼骨
16...下端側安裝板
18...偏倚校正裝置
20...落下防止裝置
22...非貫通孔
24...保持構件
26...上端部
28...下端部
30、32、42、44...側部
34...貫通孔
36...框架
37...頂部
38...頂部
40...底
42...一方側部
44...另一方側部
46...第1螺絲孔
48...第1螺栓
50...第2螺絲孔
52...第2螺栓
54...第3螺絲孔
56...第4螺絲孔
58...第3螺栓
60...第4螺栓
62...負載承受裝置
64...墊板
66...凸輪臂
68...座板
70...螺絲孔
72...螺絲構件
74...一端部
76...另一端部
78...支點部分
80...螺絲孔(第5螺絲孔)
92...棒狀構件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落下防止裝置的圖。
第2圖係第1圖之線2中之偏倚校正裝置的剖視圖。
第3圖係第2圖之線3中之落下防止裝置的剖視圖。
第4圖係吊起上側鋼骨時之偏倚校正裝置的側視圖。
第5圖係第4圖之線5中之偏倚校正裝置的扳拡大圖。
第6圖係第5圖之線6中之偏倚校正裝置的剖視圖。
第7圖係將上側鋼骨配置在下側鋼骨上時之偏倚校正裝置的側視圖。
第8圖係固定在下端側安裝板及上端側安裝板之偏倚校正裝置的側視圖。
第9圖係藉由偏倚校正裝置來修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位置偏倚的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落下防止裝置的圖。
10...下側鋼骨
12...上端側安裝板
14...上側鋼骨
16...下端側安裝板
18...偏倚校正裝置
20...落下防止裝置
22...非貫通孔
24...保持構件
26...上端部
28...下端部
30、32...側部
34...貫通孔
36...框架
38...頂部
40...底
42...一方側部
44...另一方側部
48...第1螺栓
52...第2螺栓
58...第3螺栓
60...第4螺栓
62...負載承受裝置
64...墊板
66...凸輪臂
68...座板
70...螺絲孔
72...螺絲構件
74...一端部
76...另一端部
78...支點部分
80...螺絲孔(第5螺絲孔)

Claims (6)

  1. 一種落下防止裝置,係在將用以校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及下端側安裝板之前,當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時,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者,而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的前述上側鋼骨之下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該落下防止裝置為包含:設置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非貫通孔;及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且以可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旋轉之方式保持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落下防止裝置,其中,前述非貫通孔係圓形,該非貫通孔之內徑係比前述保持構件之外徑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落下防止裝置,其中,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具備:具有相對向之一對側部的環狀框架;及貫通該框架之一方側部的螺絲孔;前述保持構件係螺合於前述螺絲孔的螺栓。
  4. 一種落下防止裝置,係在將用以校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及下端側安裝板之前,當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時,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者,而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的前述上側鋼骨之下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該落下防止裝置為包含:設置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非貫通孔;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且以可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旋轉之方式保持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及固定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之金屬製的棒狀構件。
  5. 一種落下防止裝置,係在將用以校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及下端側安裝板之前,當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時,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者,而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的前述上側鋼骨之下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該落下防止裝置為包含:設置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非貫通孔;插入前述非貫通孔且以可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旋轉之方式保持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及一體地形成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且從該下端側安裝板朝上方突出之突起。
  6. 一種落下防止方法,係在將用以校正上側鋼骨相對於下側鋼骨之偏倚的偏倚校正裝置固定在上端側安裝板及下端側安裝板之前,當將前述偏倚校正裝置掛在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而吊起前述上側鋼骨時,防止前述偏倚校正裝置從前述下端側安裝板落下之方法;而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端部的複數個前述上端側安裝板之1個、及安裝於配置在前述下側鋼骨之上的前述上側鋼骨之下端部的具有非貫通孔之複數個前述下端側安裝板之1個,前述落下防止方法為包含:將以可相對於前述下端側安裝板旋轉之方式保持前述偏倚校正裝置之保持構件插入前述非貫通孔。
TW97151341A 2008-11-21 2008-12-30 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TWI402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7840A JP5261846B2 (ja) 2008-11-21 2008-11-21 ずれ修正装置がエレクションピースから落下するのを防ぐ落下防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380A TW201020380A (en) 2010-06-01
TWI402405B true TWI402405B (zh) 2013-07-21

Family

ID=4232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51341A TWI402405B (zh) 2008-11-21 2008-12-30 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61846B2 (zh)
TW (1) TWI402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6870B2 (ja) * 2012-07-20 2017-07-19 旭化成ホームズ株式会社 柱の立設方法、及び柱
CN102966244B (zh) * 2012-12-07 2015-07-22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钢结构厂房屋架、托架与柱连接间的连接工艺
JP7309317B2 (ja) * 2017-11-14 2023-07-18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竪配管の施工方法
CN115142690B (zh) * 2022-06-15 2023-10-1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智能一体化钢柱自动校正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3406A (ja) * 1998-04-17 1999-11-02 Kumagaya Technos Kk 鉄骨柱を正しい姿勢に修正する方法
CN1062629C (zh) * 1991-12-27 2001-02-28 小野辰雄 支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1654B2 (ja) * 2000-08-01 2005-04-27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鉄骨建入直し調整治具
JP3081572U (ja) * 2001-05-07 2001-11-09 熊谷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エレクションピースおよび柱用鉄骨
JP2003147964A (ja) * 2001-11-16 2003-05-21 Technos Kk 柱用鉄骨の目違い修正用治具
JP2004060270A (ja) * 2002-07-29 2004-02-26 Technos Kk 柱用鉄骨の位置修正用治具
JP2004150080A (ja) * 2002-10-29 2004-05-27 Noriyuki Okamuro 矯正装置
JP2004169467A (ja) * 2002-11-21 2004-06-17 Sanshin Kizai Kk 鉄骨柱の傾き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29C (zh) * 1991-12-27 2001-02-28 小野辰雄 支架系统
JPH11303406A (ja) * 1998-04-17 1999-11-02 Kumagaya Technos Kk 鉄骨柱を正しい姿勢に修正す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1846B2 (ja) 2013-08-14
TW201020380A (en) 2010-06-01
JP2010121395A (ja)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2405B (zh) 防止偏倚校正裝置從安裝板落下之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KR102218176B1 (ko) 건축용 안전발판
KR101693478B1 (ko) 착탈가능한 파일 정렬 가이드 밴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일 연결 방법
CN106677514A (zh) 一种外置触发式防坠落器
JP6057059B2 (ja) 建物嵩上げ方法、及び、建物構造
KR100837230B1 (ko) 형강 빔 고정 장치
JP4764191B2 (ja) 支保工用パイプサポートの荷重解放装置
TWI401357B (zh) 落下防止裝置及落下防止方法
JP4448526B2 (ja) ベースプレートの据え付け構造
WO2010106641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クリップ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支持装置
JP2008267030A (ja) 建築構造用アンカーボルトサポート工法及び装置
JP5412307B2 (ja) 橋梁用支承装置の据付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る固定治具
JP2013193857A (ja)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調整式固定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4654075B2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基礎受け梁構造
JP2001348952A (ja) 鉄骨柱の位置調整装置
KR200422407Y1 (ko) 스페리칼 타입의 교량받침
JP2011106203A (ja) 屋外構造物の取付用基台
JP7431673B2 (ja) 位置調整治具及び建物ユニットの位置調整方法
JP4721346B2 (ja) 母材間連結構造及びその母材間連結構造用の添板
JP3163941U (ja) 吊り足場用パイプ保持具
JP4863982B2 (ja) 杭と上部構造物の支持構造
CN111826490B (zh) 一种热风炉炉壳壁圆度测调装置及方法
JP4092247B2 (ja) 構造体の連結構造及び連結方法
JP2599180Y2 (ja) 梁案内治具
JP2013194368A (ja) 芯材要素の傾きの修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