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1170B - Car door frame sealed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Car door frame sealed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170B
TWI401170B TW099105164A TW99105164A TWI401170B TW I401170 B TWI401170 B TW I401170B TW 099105164 A TW099105164 A TW 099105164A TW 99105164 A TW99105164 A TW 99105164A TW I401170 B TWI401170 B TW I4011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rame
frame
frame portion
door
sea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5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3493A (en
Inventor
Yuichi Tsubokawa
Keigo Oseto
Yasuaki Kawakami
Yasutaka Hasegawa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V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V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Publication of TW20104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170B/zh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Description

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
本發明,係為有關於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者。
於先前技術中,作為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例如係週知有於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者。在此構造中,門框(門窗框)所形成之車門的上部開口部,係經由區劃框(門區劃窗框)而被劃分為二。而,在區劃框之上端處,係被裝著有合成樹脂製之終端蓋,而避免區劃框之上端與門框之下面的直接性之接觸。又,在終端蓋的上端處,係被貼著有與門框之下面等作液密性接觸之薄片狀的密封構件,而謀求有門框之下面以及區劃框之上端的結合部之密封性的提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34659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中,由於係需要終端蓋以及密封構件之2個的構件,因此,係成為無法避免零件數量以及製造工程數之增大。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車用門框之密封構造,其係不會使零件數量以及製造工程數增大,便能夠將形成車門之上部開口部的門框以及將該上部開口部劃分為二的區劃框間之結合部的密封性更進一步的提升。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申請項1中所記載之發明,其要旨為:係為一種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係具備有:門框,其係具有:被配置在車輛外側之外側門框部、和被配置在車室側之內側門框部、和將上述的外側門框部與內側門框部間作連結之連結門框部,並形成車門之上部開口部;和區劃框,其係具有:分別被配置在車輛外側以及車室側處,且上端部被配置在前述外側門框部以及前述內側門框部之間的外側框部以及內側框部、和將上述的外側框部與內側框部間作連結之連結框部,並被與前述門框相結合而將前述上部開口部劃分為二,而在其中一側以及另外一側處分別形成第1開口部以及成為門窗玻璃之框的第2開口部;和密封構件,係中介存在於前述區劃框之上端部以及前述門框之間;和飾板,係與前述區劃框以及前述密封構件一同地將前述第1開口部從車輛外側來作覆蓋,該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其特徵為:前述密封構件,係一體性地具備有:上側密封部,係在較前述區劃框更上側處而與前述連結門框部之下面作液密性接觸;和下側密封部,係從前述上側密封部起而朝向下方延伸出去,並與面臨前述第2開口部之對向面的上端部作液密性接觸;和外側密封部,係涵蓋前述上側密封部以及前述下側密封部之間地與前述外側門框部之內面以及前述外側框部之外面作液密性接觸;和內側密封部,係涵蓋前述上側密封部以及前述下側密封部之間地與前述內側門框部之內面以及前述內側框部之外面作液密性接觸。
若依據該構成,則前述門框以及前述區劃框之結合部,係經由一體性地具備有前述上側密封部、前述下側密封部、前述外側密封部以及前述內側密封部之前述密封構件,而以將前述第1以及第2開口部間液密性地作分離的方式而被作了被覆。而後,就算是當例如在前述區劃框之上方處而浸入了前述第2開口部中之雨水等的水流到了前述門框處,該水亦並不會浸入至前述第1開口部處,而是經由前述密封構件而被導引至前述區劃框處。故而,經由作為單一零件之前述密封構件,能夠對於浸入了前述第2開口部中之雨水等的水之浸入至前述第1開口部中並漏洩至車室內一事作抑制。又,藉由前述飾板,前述第1開口部係與前述區劃框以及前述密封構件一同地而被從車輛外側來作覆蓋並被作隱藏,藉由此,能夠對於由於前述密封構件等之露出而變得損及外觀一事作抑制。
申請項2中所記載之發明,其要旨為:在申請項1所記載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中,前述密封構件,係在前述下側密封部處,具備有在前述外側密封部之與前述內側密封部相對向之側以及前述內側密封部之與前述外側密封部相對向之側處而分別被並排設置了的一對之突壁。
若依據該構成,則前述一對之突壁,係在前述下側密封部處,而形成相較於前述外側密封部以及前述內側密封部之間的寬幅而更加縮幅了的溝形狀之排水流路。故而,能夠將例如從前述第2開口部而浸入至前述外側密封部以及前述內側密封部間之雨水等的水,利用此排水流路而順暢地排出至前述下側密封部之下方(區劃框)處。
在本發明中,係能夠提供一種車用門框之密封構造,其係不會使零件數量以及製造工程數增大,便能夠將形成車門之上部開口部的門框以及將該上部開口部劃分為二之區劃框間的結合部之密封性更進一步的提升。
以下,根據圖面來對於將本發明作了具體化之其中一種實施型態作說明。
圖3,係為從車輛寬幅方向外側來對於被適用有本實施形態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之車門的上部構造作觀察之側面圖。
如同圖中所示一般,車門1,係具備有構成其之下部的門本體2。此門本體2,係為將構成門外板之門外側面板與構成門內板之門內側面板(省略圖示)作結合所成的袋狀之構造體,並被設置有可從朝向上方之開口部來作出沒之門窗玻璃DW等。
又,車門1,係具備有被安裝於門本體2之上端部處並形成車門1之上部開口部3的門框5。此門框5,被成形為朝向下方開放的矩形狀,並具備有:使下端部分別被固定接著於門本體2(例如門內側面板)之前部以及後部處並延伸存在於車輛高度方向上的前側框部5a以及後側框部5b、和以在上述的前述框部5a以及後側框部5b的上端之間作架橋的方式,而將兩端經由例如熔接而固定接著於前側框部5a及後側框部5b的上側框部5c。前側框部5a、後側框部5b以及上側框部5c,例如係經由將金屬板作滾輪成形,而被形成為略一定之剖面形狀。
進而,車門1,係具備有:玻璃導引軌6,其係作為區劃框,並在後側框部5b之前側處而將下端部固定接著門本體2處。此玻璃導引軌6,例如係經由將金屬板作滾輪成形,而被形成為略一定之剖面,並在延伸至相較於作為門本體2之上端的腰線(belt line)BL而更為上方處之上端部處,而被與後側框部5b作結合。故而,玻璃導引軌6,係將上部開口部3區劃為二,並在其中一側以及另外一側(後側以及前側)處而分別形成第1開口部3a以及第2開口部3b。第2開口部3b,係構成窗框(亦即是門窗玻璃DW之框架)。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車門1,係為被配置在前門之後側的後門,前側框部5a以及後側框部5b,係與車體之B柱以及C柱相對應地而被作配置。而,在前側框部5a處,係被安裝有將該前側框部5a從車輛寬幅方向之外側起而作被覆之由合成樹脂製之板材所成的飾板7。又,在後側框部5b處,係被安裝有將該後側框部5b從車輛寬幅方向之外側起而作被覆之由合成樹脂製之板材所成的飾板8。此飾板8,係將後側框部5b以及玻璃導引軌6一同地將第1開口部3a從車輛寬幅方向外側(車輛外側)來作覆蓋。
圖1(a)、(b)、(c),係為從車輛寬幅方向內側(車室側)、第1開口部3a側(後側框部5b側)以及第2開口部3b側來分別對於玻璃導引軌6的上端部作觀察之立面圖。又,圖2,係為對於後側框部5b以及玻璃導引軌6之結合部作展示的縱剖面圖。
如圖1(a)中所示一般,後側框部5b,係以使上側前傾的方式而被若干傾斜地作設置,並具備有被配置在車輛寬幅方向外側(車輛外側)處之外側門框部11、和被配置在車輛寬幅方向內側(車室側)處之內側門框部12、和將上述的外側門框部11以及內側門框部12間在車輛寬幅方向上作連結的連結門框部13。故而,後側框部5b,係在連結門框部13處而與上部開口部3相對向。
玻璃導引軌6,係以使上側後傾的方式而被若干傾斜地作設置,並具備有被配置在車輛寬幅方向外側(車輛外側)處之外側框部16、和被配置在車輛寬幅方向內側(車室側)處之內側框部17、和將上述的外側框部16以及內側框部17間在車輛寬幅方向上作連結的連結框部18。故而,玻璃導引軌6,係在連結框部18處而實質性地區劃出第1開口部3a以及第2開口部3b。另外,外側框部16以及內側框部17之兩外面(在車輛寬幅方向上而相互相反之外側面)間之間隔距離,係被設定為較後側框部5b之外側門框部11以及內側門框部12之兩內面(在車輛寬幅方向上而相互對向之內側面)間之間隔距離更短,玻璃導引軌6之上端部,係以在車輛寬幅方向上而被挾持在外側門框部11以及內側門框部12之間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如圖2中所示一般,在連結框部18之上端部處,係藉由例如熔接而被固定接著有將金屬板作彎曲加工所成之作為安裝構件的托架20。此托架20,係以使面臨連接門框部13之下面(與上部開口部3相對向之前側面)的前端部從該連結門框部13而相分離的方式而膨出成台狀並形成安裝部20a,並且,形成將該安裝部20a之中央部作貫通的螺孔20b。另外,托架20,係在將螺孔20b作了挾持的部份之上下處與連結門框部13相抵接,該連結門框部13,係具備有與螺孔20b同心地作開口之插通孔13a,並且,在該插通孔13a之週緣部處具備有搗缽狀之魚眼13b。
而,在插通孔13a處,締結螺桿21之螺絲部係朝向螺孔20b而被作插通。托架20,係藉由使被插通在插通孔13a中之締結螺桿21的螺絲部與螺孔20b相鎖合,而被締結於連結門框部13(後側框部5b)處。亦即,玻璃導引軌6,係藉由使被固定接著在連結框部18之上端部處的托架20經由締結螺桿21而被締結在連結門框部13處,來與後側框部5b相結合,因此,其與該後側框部5b之間的直接性之干涉,係被作了抑制。此時,締結螺桿21之頭部,係被收容在魚眼13a中,藉由此,而避免了在連結門框部13之上面(成為上部開口部3之相反側的後側面)側產生不必要之突出部。
在玻璃導引軌6之上端部以及後側框部5b之間,係中介存在有略三角箱狀之密封構件30。此密封構件30,係具備有在較玻璃導引軌6(連結框部18)更上側處而與連結門框部13之下面作液密性(彈性)接觸之上側密封部31。此上側密封部31,係被成形為具備有由玻璃導引軌6之上端部以及後側框部5b所成的銳角之三角區塊狀。而,密封構件30,係具備有從上側密封部31起而沿著面臨該第2開口部3b之對向面(前側面)來朝向下方而延伸出去之下側密封部32。此下側密封部32,係與連結框部18之上面(與第2開口部3b相對向之前側面)的上端部液密性地作接觸。
又,如圖1中所示一般,密封構件30,係具備有與外側門框部11之內面以及外側框部16之外面液密性地作接觸之外側密封部33,並且,係具備有與內側門框部12之內面以及內側框部17之外面液密性地作接觸之內側密封部34。上述的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係分別從上側密封部31而超出下側密封部32地一直延伸至其下側處,並涵蓋於上側密封部31以及下側密封部32之全長地而分別被連接於上述兩者的緣部處。而,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係將在玻璃導引軌6之上端部與後側框部5b之間所形成的銳角之空隙全體從車輛寬幅方向外側以及內側來分別作覆蓋。
故而,玻璃導引軌6之經由外側框部16、內側框部17以及連結框部18而在第2開口部3b側(內側)處所形成的溝形狀,係經由上側密封部31、下側密封部32、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而被從第1開口部3a作液密性的分離。藉由此,就算是例如在玻璃導引軌6之上方處而浸入了第2開口部3b中之雨水等的水流到了後側框部5b處,該水亦並不會從玻璃導引軌6上方之後側框部5b而浸入至第1開口部3a處,而是經由密封構件30(上側密封部31等)而被導引至玻璃導引軌6處。
另外,如圖1(c)中所示一般,密封構件30,係在下側密封部32處,具備有在外側密封部33之與內側密封部34相對向之側以及內側密封部34之與外側密封部33相對向之側處而分別被並排設置了的一對之突壁35。此些之突壁35,係形成相較於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之間的寬幅而更作了縮幅之溝形狀的排水流路36。故而,例如在第2開口部3b而被導引至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間之雨水等的水,係藉由利用此排水流路36而順暢地被排出至下側密封部32之下方(玻璃導引軌6)處。
進而,如圖1(a)、(b)中所示一般,密封構件30,係在上側密封部31之下側處,具備有在與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之連結門框部13液密性地接觸之前端間而作架橋的複數個直線狀的肋37。如圖2中所示一般,密封構件30,係具備有:將最下部之肋37以及與其相鄰接之肋37作為基端,並在連結框部18側處而膨出為台形狀,而與該連結框部18之下面相抵接之支持壁38。此支持壁38,係在車輛寬幅方向外側以及內側處,而分別被連接於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處,並對於此些之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作補強。而,包含有最上部之上側的相鄰接之肋37,係經由從支持壁38之基端而沿著連結門框部13來朝向上方延伸出去的延出壁38a,而被一體性地作連接。此些之肋37,係與上側密封部31、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一同地,而以將托架20(安裝部20a)以及連結門框部13之締結部作了包圍的狀態來與連結門框部13之下面作液密性接觸。而後,肋37等,係經由締結螺桿21之締結力,而密著於連結門框部13處。
如圖1(a)、(b)中所示一般,前述托架20,係於其之下端處,而具備有突出於內側密封部34側(車輛寬幅方向內側)之嵌合突起20c。另一方面,內側密封部34,係具備有作為嵌合突起20c所進行嵌合之嵌合凹部的嵌合溝39。此嵌合溝39,係被成形為於下方作了開放之略U字狀,並藉由與嵌合突起20c相嵌合,而將此作卡止。故而,由於密封構件30,係藉由使嵌合突起20c與嵌合溝39相嵌合,而被暫時組裝在托架20(玻璃導引軌6)處,因此,係能夠謀求其後之托架20以及後側框部5b的結合作業之順暢化。
如同以上所詳述一般,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係成為能夠得到下述所示之效果。
(1)在本實施形態中,後側框部5b以及玻璃導引軌6之結合部,係經由一體性地具備有上側密封部31、下側密封部32、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之密封構件30,而以將第1以及第2開口部3a、3b間液密性地作分離的方式而被作了被覆。而,就算是例如在玻璃導引軌6之上方處而浸入了第2開口部3b中之雨水等的水流到了後側框部5b處,該水亦並不會從玻璃導引軌6上方之後側框部5b而浸入至第1開口部3a處,而是經由密封構件30而被導引至玻璃導引軌6處。故而,不會有使零件數量增加的情況,經由作為單一零件之密封構件30,能夠對於浸入了第2開口部3b中之雨水等的水之浸入至第1開口部3a中並漏洩至車室內一事作抑制。又,藉由飾板8,第1開口部3a係與玻璃導引軌6以及密封構件30一同地而被從車輛外側來作覆蓋並被作隱藏,藉由此,能夠對於由於密封構件30等之露出而變得損及外觀一事作抑制。
又,經由後側框部5b以及飾板8而被作了邊緣去角的第2開口部3b,係能夠藉由與將其作開閉之門窗玻璃DW之外形成為一致,而增加其之作為窗框的一體感,並能夠將設計性更進一步的提升。
(2)在本實施形態中,於下側密封部32處,係藉由一對之突壁35,而形成相較於外側密封部33以及突壁35之間的寬幅而更作了縮幅之溝形狀的排水流路36。故而,能夠將例如在第2開口部3b處而浸入至外側密封部33以及內側密封部34間之雨水等的水,利用此排水流路36而順暢地排出至下側密封部32之下方(玻璃導引軌6)處。
(3)在本實施形態中,與連結門框部13液密性地作接觸之肋37,係經由締結螺桿21之締結力而成為密著於連結門框部13處,並能夠將被肋37等所包圍之托架20以及連結門框部13之締結部的防水性提升。又,玻璃導引軌6之上端部,由於係並非直接連結於後側框部5b處,而是中介有托架20地被作結合,因此,能夠對於此些之玻璃導引軌6以及後側框部5b之直接性的干涉作抑制。而,係可對於例如玻璃導引軌6以及後側框部5b相接觸並發生異音的情況作抑制。
(4)在本實施形態中,密封構件30,係藉由使嵌合溝39與嵌合突起20c相嵌合,而被暫時組裝在托架20上。故而,能夠在對於密封構件30作了概略支持的狀態下,而將托架20(玻璃導引軌6)與後側框部5b順暢地作結合。
(5)在本實施形態中,連結門框部13,係藉由具備有將締結螺桿21之頭部作收容的魚眼13b,而能夠避免例如在連結門框部13之上面側處而產生不必要的突出部。藉由此,能夠在連結門框部13之上面(第1開口部3a)處而順暢地配設其他之構件(固定面板等)。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係亦可如同下述一般地作變更。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在外側密封部33之外面,而配設使其於外側門框部11之內面間的液密性接觸作集中之肋。
本發明,係亦可適用於作為車門之前門處。
接著,針對從上述實施形態以及其他例子中所能夠把握到的技術性思想,於以下作補足說明。
(A)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其中,前述區劃框,係使被固定接著在前述連結框部之上端部處的安裝構件經由締結構件而被締結於前述連結門框部處,藉由此,而被結合於前述門框處,前述密封構件,係具備有:在將前述安裝構件以及前述連結門框部之締結部與前述上側密封部、前述外側密封部以及前述內側密封部一同作了包圍的狀態下,而與前述連結門框部液密性地作接觸之肋。若依據該構成,則與前述連結門框部液密性地作接觸之前述肋,係經由締結構件之締結力而成為密著於前述連結門框部處,並能夠將被前述肋等所包圍之前述安裝構件以及前述連結門框部之締結部的防水性提升。又,前述區劃框之上端部,由於係並非直接連結於前述門框處,而是中介有前述安裝構件地被作結合,因此,能夠對於此些之區劃框以及門框之直接性的干涉作抑制。而,係可對於例如前述區劃框以及前述門框相接觸並發生異音的情況作抑制。
(B)如上述(A)中所記載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其中,前述安裝構件,係具備有突出於前述內側密封部側之嵌合突起,前述內側密封部,係具備有與前述嵌合突起相嵌合之嵌合凹部。若依據該構成,則前述密封構件,係藉由使前述嵌合凹部與前述嵌合突起相嵌合,而被暫時組裝在前述安裝構件處。故而,能夠在對於前述密封構件作了概略支持的狀態下,而將前述安裝構件(區劃框)與前述門框順暢地作結合。
(C)如上述(A)或是(B)中所記載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其中,前述連結框部,係在前述締結構件之插通孔的週緣部處,具備有將前述締結構件之頭部作收容的魚眼。若依據該構成,則前述連結門框部,係藉由具備有將前述締結構件之頭部作收容的魚眼,而能夠避免例如在前述連結門框部之上面側處而產生不必要的突出部。
DW...門窗玻璃
1...車門
3...上部開口部
3a...第1開口部
3b...第2開口部
5...門框
5b...後側框部
6...玻璃導引軌(區劃框)
8...飾板
11...外側門框部
12...內側門框部
13...連結門框部
16...外側框部
17...內側框部
18...連結框部
30...密封構件
31...上側密封部
32...下側密封部
33...外側密封部
34...內側密封部
35...突壁
[圖1](a)、(b)、(c)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作展示之立面圖。
[圖2]對於同實施形態作展示的縱剖面圖。
[圖3]對於同實施形態作展示的側面圖。
5b...後側框部
6...玻璃導引軌(區劃框)
11...外側門框部
12...內側門框部
13...連結門框部
16...外側框部
17...內側框部
18...連結框部
20...托架
20a...安裝部
20b...螺孔
20c...嵌合突起
30...密封構件
31...上側密封部
32...下側密封部
33...外側密封部
34...內側密封部
35...突壁
36...排水流路
37...肋
38...支持壁
38a...延出壁
39...嵌合溝

Claims (2)

  1. 一種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係具備有:門框,其係具有:被配置在車輛外側之外側門框部、和被配置在車室側之內側門框部、和將上述的外側門框部與內側門框部間作連結之連結門框部,並形成車門之上部開口部;和區劃框,其係具有:分別被配置在車輛外側以及車室側處,且上端部被配置在前述外側門框部以及前述內側門框部之間的外側框部以及內側框部、和將上述的外側框部與內側框部間作連結之連結框部,並被與前述門框相結合而將前述上部開口部劃分為二,而在其中一側以及另外一側處分別形成第1開口部以及成為門窗玻璃之框架的第2開口部;和密封構件,係中介存在於前述區劃框之上端部以及前述門框之間;和飾板,係與前述區劃框以及前述密封構件一同地將前述第1開口部從車輛外側來作覆蓋,該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其特徵為:前述密封構件,係一體性地具備有:上側密封部,係在較前述區劃框更上側處而與前述連結門框部之下面作液密性接觸;和下側密封部,係從前述上側密封部起而朝向下方延伸出去,並與前述連結框部之面臨前述第2開口部之對向面的上端部作液密性接觸;和外側密封部,係涵蓋前述上側密封部以及前述下側密封部之間地與前述外側門框部之內面以及前述外側框部之外面作液密性接觸;和內側密封部,係涵蓋前述上側密封部以及前述下側密封部之間地與前述內側門框部之內面以及前述內側框部之外面作液密性接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車用門框的密封構造,其中,前述密封構件,係在前述下側密封部處,具備有在前述外側密封部之與前述內側密封部相對向之側以及前述內側密封部之與前述外側密封部相對向之側處而分別被並排設置了的一對之突壁。
TW099105164A 2009-02-23 2010-02-23 Car door frame sealed structure TWI401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9873A JP5255481B2 (ja) 2009-02-23 2009-02-23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のシ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493A TW201043493A (en) 2010-12-16
TWI401170B true TWI401170B (zh) 2013-07-11

Family

ID=4282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5164A TWI401170B (zh) 2009-02-23 2010-02-23 Car door frame sealed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55481B2 (zh)
TW (1) TWI401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8301A (zh) * 2013-12-18 2014-10-2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玻璃导轨
CN112537186B (zh) * 2020-11-27 2023-03-31 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节履带车水密舱门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8046A (en) * 1979-07-16 1982-09-07 Toyo Kogyo Co., Ltd. Rear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a four-door type automobile
JPS6082431A (ja) * 1983-10-14 1985-05-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ドアのパ−テイシヨン構造
JPH1134659A (ja) * 1997-07-24 1999-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ドアパーティションサッシュのエンドキャップ取付構造
JP2000203272A (ja) * 1999-01-12 2000-07-25 Toyoda Gosei Co Ltd パ―テ―ションサッシュ上端部のシ―ル構造
US20050223648A1 (en) * 2004-03-25 2005-10-1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frame structure
US20070028524A1 (en) * 2005-08-05 2007-02-08 Toyoda Gosei Co., Ltd. Sea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door
JP2008265400A (ja) * 2007-04-17 2008-11-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8530B2 (ja) * 2005-06-27 2009-04-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ル構造
JP2007176193A (ja) * 2005-12-27 2007-07-12 Honda Motor Co Ltd 補助サッシュ組み付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8046A (en) * 1979-07-16 1982-09-07 Toyo Kogyo Co., Ltd. Rear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a four-door type automobile
JPS6082431A (ja) * 1983-10-14 1985-05-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ドアのパ−テイシヨン構造
JPH1134659A (ja) * 1997-07-24 1999-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ドアパーティションサッシュのエンドキャップ取付構造
JP2000203272A (ja) * 1999-01-12 2000-07-25 Toyoda Gosei Co Ltd パ―テ―ションサッシュ上端部のシ―ル構造
US20050223648A1 (en) * 2004-03-25 2005-10-1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frame structure
US20070028524A1 (en) * 2005-08-05 2007-02-08 Toyoda Gosei Co., Ltd. Sea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door
JP2008265400A (ja) * 2007-04-17 2008-11-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493A (en) 2010-12-16
JP2010195105A (ja) 2010-09-09
JP5255481B2 (ja)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2625B2 (en)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lateral section
JP5459409B2 (ja) 樹脂ルーフ取付構造
US788314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TWI401170B (zh) Car door frame sealed structure
JP4419799B2 (ja) 固定ガラス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3900167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窓
JP5337444B2 (ja) 車両の排水構造
JP2008213607A (ja) ベルトライン構造
JP2008110631A (ja) パーティションサッシュ上端部におけるシール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US11554814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4675836B2 (ja)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5948137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520453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構造
JP3967342B2 (ja) 窓組立体
JP2000355255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ウエスト部構造
JP5004014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2016132266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07015518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6035962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13112066A (ja) ドアシール機構
JP5742262B2 (ja) 車両のドア開口部構造
JP4962859B2 (ja) ガラスラン
JP4231816B2 (ja) 自動車の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構造
JP6338147B2 (ja) 車両ドア開口部構造
JP6192332B2 (ja) センターピラーレス自動車のシ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