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723B - 高頻用供電線、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供電線保持結構 - Google Patents

高頻用供電線、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供電線保持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723B
TWI400723B TW099133358A TW99133358A TWI400723B TW I400723 B TWI400723 B TW I400723B TW 099133358 A TW099133358 A TW 099133358A TW 99133358 A TW99133358 A TW 99133358A TW I400723 B TWI400723 B TW I4007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line
tubular portion
outer tubular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5000A (en
Inventor
Yasushi Futabatake
Hiroshi Maeda
Kouichi Teraura
Yukihiro Matsunobu
Masato Toki
Shinji Har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74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99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74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997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5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5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7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conductor losses when carrying alternating current, e.g. due to ski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6Coaxial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高頻用供電線、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供電線保持結構 POWER SUPPLY LINE FOR HIGH-FREQUENCY CURR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OWER SUPPLY LINE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使高頻電流流通的高頻用供電線及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保持供電線之供電線保持結構。
先前,存在具備移動式升降機或搬運推車等的移動體、及對該移動體供給電力的供電裝置的吊運車(trolley)系統。供電裝置是於沿著使移動體行駛的軌道而進行佈線的供電線與設置於移動體上的受電元件之間進行電力傳輸,並將由受電元件接收的電力供給到移動體。作為供電線,例如使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供電線。
圖12是表示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3是圖12的高頻用供電線使用由銅擠壓加工形成的其他導體的示例的縱剖面圖。如圖12及圖13所示,高頻用供電線100是使將如下構成的雙重筒狀導體200用作導體部位的導體部嵌設於絕緣物300中而成,上述雙重筒狀導體200是由內筒部200a、以及藉由連結部200c於遍及長度方向的全長來和內筒部200a一體連結的同心的外筒部200b所構成,且該高頻用供電線100構成為於各筒部200a、200b的空間部400a、400b中不配置絕緣物300。
於圖12中,導體200是將例如1塊銅板材彎曲加工而形成。即,將板材的中央部彎曲加工成剖面圓環狀而形成內筒部200a,且自以用來對該內筒部200a造型的圓環狀部位的兩端起緊密地並行的方式於圖中延伸到下方的2塊板片部位的規定位置起,以包圍內筒部200a的方式彎折成圓弧狀並使該兩端對接,然後對該對接部位進行焊接,由此形成與內筒部200a同心的剖面圓環狀的外筒部200b。而且,上述緊密並行的2塊板片部位構成了用來連結兩筒部200a、200b的連結部200c。
於吊運車系統中,供電線是藉由圖14及圖15所示的電線吊架500來固定。於此情況下,圖14是表示於先前的電線吊架500上固定有2根供電線101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5是圖14的電線吊架500的正面圖。如該些圖所示,電線吊架500是用來固定剖面為圓形的供電線101的電線吊架,且其藉由用來保持一對平行配置的供電線101的保持構件501、502,以及用來連結該些保持構件501、502的基端部彼此的連結部503而形成為大致U字狀。而且,於保持構件501、502之各前端部分,形成有保持供電線101用的凹部501H、502H。保持該供電線101用的凹部501H、502H形成為大致沿供電線101的外側形狀,即,沿供電線101的護套301的外側剖面形狀的內側形狀,且可藉由凹部501H、502H而無晃動地緊密保持著供電線101。
圖16是表示圖14中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與由該凹部501H(502H)所保持的供電線101之圖。如該圖16所示,於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內側形成有階狀的卡止片501Ha(502Ha),且藉由該卡止片501Ha(502Ha)而將供電線101予以卡止,使供電線101不易脫落。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8-117746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專利文獻1揭示的高頻用供電線中,存在以下所示課題。
(1)由於僅於1個部位具有連結內筒部與外筒部的連結部,因此內筒部的定位不穩定且交流電阻易於增大。而且,高頻電阻於內筒部與外筒部處於同心圓狀時將達到最低值。
(2)於利用1塊銅板材來形成內筒部、外筒部及連結部時,於技術上要求高水準,導致成本變高。
(3)銅硬於鋁,於擠壓時成形性較差(即,良率較差),成本變高。
而且,上述電線吊架存在如下的問題,即使於電線吊架的保持構件的凹部設置有階狀卡止片,亦存在護套的剖面為圓形狀的供電線容易自保持構件朝上脫落的課題。
另外,亦存在如下的課題,即,由於電線吊架的保持構件不具有用來阻止供電線朝圓周方向旋轉的結構,因此於供電線敷設時或維護時等,供電線因旋轉而難以定位。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況開發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較高地取得內筒部對外筒部的定位精度,且成形性的良率較佳的高頻用供電線及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況開發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吊運車系統等使用固定該供電線用的電線吊架的系統中,可防止供電線朝上方脫落,並且可確實地進行供電線的定位的供電線保持結構。
本發明的高頻用供電線具有於外筒部與內筒部之間設置有多個連結部的導體部。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在內筒部與外筒部之間具有多個連結部,因此可提高內筒部的定位精度,從而可降低高頻電阻。
於上述構成中,較理想的是,設置凸狀連結部以作為上述內筒部的上述多個連結部,並使該些凸狀連結部與上述外筒部的內壁接觸。可以此方式分開單獨製作內筒部與外筒部,因此成形性的良率變佳,從而實現成本降低。
而且,於上述構成中,較理想的是,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設置供上述凸狀連結部卡合的引導槽。可以此方式進一步提高內筒部的定位精度。即,當因外筒部的內壁的加工精度而導致內筒部相對於外筒部而沿圓周方向旋轉時,存在內筒部的位置產生偏離之情形,但可藉由使內筒部的位置相對於外筒部而固定,藉此而防止內筒部對外筒部的位置偏離。當然,作為位置偏離的原因,除外筒部的內壁的加工精度以外,凸狀連結部的前端的加工精度亦是原因之一,此點自不待言。
而且,於上述構成中,較理想的是,使上述凸狀連結部壓接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可以此方式進一步提高內筒部的定位精度。
本發明的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設置外壁上具有多個凸狀連結部的內筒部;將內壁收納於上述凸狀連結部的外筒部插入到上述內筒部中;以及,獲得高頻用供電線,其具有藉由縮小上述外筒部來使上述凸狀連結部與上述外筒部的內壁接觸的導體部。
根據上述方法,由於內筒部與外筒部藉由設置於內筒部外壁的多個凸狀連結部而連結,因此可提高內筒部的定位精度,從而可降低高頻電阻。而且,由於可分開單獨地製作內筒部與外筒部,因此與先前般利用1塊銅板材使內筒部與外筒部一體形成的情況相比,成形性的良率變佳,從而實現成本降低。
於上述方法中,較理想的是,將上述凸狀連結部的數量設定為3個以上。可以此方式提高內筒部的定位精度。
而且,於上述方法中,較理想的是,使供上述凸狀連結部卡合的引導槽設置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可以此方式進一步提高內筒部的定位精度。
而且,於上述方法中,較理想的是,藉由縮小上述外筒部來使上述凸狀連結部壓接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可以此方式來防止內筒部對外筒部的位置偏離。
本發明的供電線保持結構包括具有凹部的保持構件、以及具有剖面大致為圓形狀的護套的供電線,且藉由將上述供電線安裝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來保持上述供電線,且於上述供電線的護套上設置有藉由面接觸而卡止於上述凹部的卡止片的平坦狀卡止部。
根據上述構成,於將供電線固定於保持構件的凹部時,設於供電線護套上的平坦狀卡止部將藉由面接觸而卡止於保持構件的凹部的卡止片,因此可防止供電線朝上方脫落。而且,由於防止供電線的旋轉,因此可確實地進行供電線的定位。
於上述構成中,較理想的是,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的內壁設置有槽,並且於上述供電線的護套上設置卡合於上述槽的凸部。可藉由採用此種結構,而更加確實地進行供電線的定位。
本發明的供電線保持結構包括具有凹部的保持構件、以及具有剖面大致為圓形狀的護套的供電線,且藉由將上述供電線安裝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來保持上述供電線,且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的內壁設置凸部,並且於上述供電線的護套上設置供上述凸部卡合的槽。
根據上述構成,於將供電線固定於保持構件的凹部時,設置於保持構件的凹部的內壁的凸部與設置於供電線的護套上的槽可相卡合,因此,可確實地防止供電線朝上方脫落。而且,由於可防止供電線的旋轉,因此可更加確實地進行供電線的定位。
本發明可提供高頻用供電線,其能夠較高地獲取內筒部對外筒部的定位精度,且成形性的良率較佳。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供電線保持結構,其於吊運車系統等的使用固定供電線用的電線吊架的系統中可防止供電線 朝上方脫落,並且可確實地進行供電線的定位。
本發明的目的及特徵是藉由參照如下的隨附圖式後的較佳實施例的說明而變得明確。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參照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隨附圖式,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於該圖1中,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1具有雙重筒狀導體部2,該雙重筒狀導體部2包括內筒部2a、以及藉由4個連結部2c而於遍及長度方向的全長上與內筒部2a一體連結的同心的外筒部2b。導體部2是與上述圖12或圖13所示的先前的高頻供電線100相同地嵌設於絕緣物300中而使用。於圖1中,省略了絕緣物300的圖示。連結該內筒部2a與外筒部2b的4個連結部2c是以規定間隔(例如90度間隔)而配置於圓周方向上。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1具有於內筒部2a與外筒部2b之間設置有4個連結部2c的導體部2,因此與先前般於內筒部200a與外筒部200b之間僅有1個連結部200c的高頻用供電線100相比,可較高地獲取內筒部2a的定位精度,從而可降低高頻電阻。
再者,用來連結該內筒部2a與外筒部2b的連結部2c並不限定於4個,只要至少有2個即可。圖2表示具有2個連結部2c的高頻用供電線10的概況。而且,圖3表示具有3個連結部2c的高頻用供電線20的概況。連結部2c於圖2所示的高頻用供電線10中是以180度間隔而配置,而於圖3所示的高頻用供電線20中則以120度的間隔而配置。
(實施形態2)
圖4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於該圖4中,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30具有雙重筒狀導體部31,該雙重筒狀導體部31包括具有4個作為連結部的凸狀連結部31c的內筒部31a、以及內插著內筒部31a的外筒部31b。內筒部31a的4個凸狀連結部31c是以規定間隔(例如90度間隔)而配置於內筒部31a的圓周方向上,且各凸狀連結部31c遍及內筒部31a的長度方向的全長而形成。而且,4個凸狀連結部31c各自的前端達到與外筒部31b的內壁接觸的高度。可藉由設置凸狀連結部31c以作為內筒部31a的4個連結部,並使該些凸狀連結部31c與外筒部31b的內壁接觸,而分開單獨地製作各個內筒部31a與外筒部31b,因此,成形性的良率變佳,從而實現成本的降低。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30由於構成為於內筒部31a上設置4個作為連結部的凸狀連結部31c,並使各凸狀連結部31c與外筒部31b的內壁接觸,因此,可分開單獨地製作各個內筒部31a與外筒部31b,故與先前般利用1塊銅板材使內筒部與外筒部一體形成的情況相比,成形性的良率變佳,從而實現成本的降低。
再者,凸狀連結部31c的數量並不限定於4個,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只要至少有2個即可。
(實施形態3)
圖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於該圖5中,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40具有雙重筒狀導體部41,該雙重筒狀導體部41包括具有4個作為連結部的凸狀連結部41c的內筒部41a、以及內插著內筒部41a的外筒部41b。內筒部41a具有4個凸狀連結部41c的情形與上述實施形態2的高頻用供電線30的內筒部31a相同,但本實施形態的不同之處在於:於外筒部41b的內壁具有供內筒部41a的凸狀連結部41c卡合的引導槽41d。
內筒部41a的凸狀連結部41c在前端部分形成為圓弧狀,外筒部41b的引導槽41d亦形成為圓弧狀。可藉由使凸狀連結部41c的前端部分具有弧度,且亦使引導槽41d變成圓弧狀,而使凸狀連結部41c簡單地卡合於引導槽41d中。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40於外筒部41b的內壁設置有供凸狀連結部41c卡合的引導槽41d,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內筒部41a的定位精度。即,當因外筒部41b的內壁的加工精度而導致內筒部41a相對於外筒部41b而沿圓周方向旋轉時,存在內筒部41a的位置產生偏離的情況,但可藉由使內筒部41a的凸狀連結部41c的前端相對於外筒部41b的引導槽41d而被固定,藉此而防止內筒部41a相對於外筒部41b的位置偏離。當然,作為位置偏離的原因,除該外筒部41b的內壁的加工精度以外,凸狀連結部41c的前端的加工精度亦是原因之一,此點自不待言。
再者,雖然使引導槽41d及凸狀連結部41c各自具有弧度,但除使之具有弧度以外,亦可為例如三角形。而且,凸狀連結部41c的數量並不限定於4個,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只要至少有2個即可。
(實施形態4)
圖6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4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於該圖6中,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50與上述實施形態2的高頻用供電線30相同,具有雙重筒狀導體部51,該雙重筒狀導體部51包括具有4個作為連結部的凸狀連結部51c的內筒部51a、以及內插著內筒部51a的外筒部51b,而不同之處在於使凸狀連結部51c壓接於外筒部51b的內壁。可藉由使凸狀連結部51c壓接於外筒部51b的內壁,而與上述實施形態2的高頻用供電線30相同地將內筒部51a固定於外筒部51b,因此可防止內筒部51a相對於外筒部51b的位置偏離。
此處,圖7是概略性表示用於製造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50的製程的立體圖。於該圖7中,於製作外壁上具有4個凸狀連結部51c的內筒部51a後,進而製作將內 筒部51a的各凸狀連結部51c收納於內壁中的外筒部51b。於製作內筒部51a與外筒部51b後,將外筒部51b插入到內筒部51a中。繼而,使用具有略微小於外筒部51b的直徑的內徑的環狀外筒部用模具60且穿過外筒部51b,一面進行移動一面使外筒部51b縮小。可以此方式獲得內筒部51a的各凸狀連結部51c密接於外筒部51b的內壁的導體部51。可藉由將該導體部51埋設於上述絕緣物300(參照圖12或圖13)中,而獲得高頻用供電線50。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高頻用供電線50使內筒部51a的凸狀連結部51c壓接於外筒部51b的內壁,因此可更高地獲取內筒部51a的定位精度。
再者,凸狀連結部51c的數量並不限定於4個,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只要至少有2個即可。
而且,於上述實施形態3中,亦可使凸狀連結部41c壓接於外筒部41b的內壁。圖8是概略性表示用於製造實施形態3的高頻用供電線40的製程的立體圖。於該圖8中,於製作外壁具有4個凸狀連結部41c的內筒部41a後,製作外筒部41b,其內筒部41a的各凸狀連結部41c收納於內壁中。此處,於內筒部41a的製作中,各凸狀連結部41c的前端部以達到圓弧狀之方式而形成,而於外筒部41b的製作中,各引導槽41d以達到圓弧狀之方式而形成。於以上述方式來製作內筒部41a與外筒部41b後,將外筒部41b插入到內筒部41a中。繼而,使用具有略微小於外筒部41b的直徑的內徑的環狀外筒部用模具70(dies),並將其穿過外筒部41b,一面進行移動一面使外筒部41b縮小。由此,可獲得各凸狀連結部41c密接於外筒部41b的引導槽41d的導體部41。可藉由將該導體部41埋設於上述絕緣物300(參照圖12或圖13)中,而獲得高頻用供電線40。
(實施形態5)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5的供電線保持結構的圖。再者,於圖9中,對與上述圖16共通的部分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於圖9中,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是即便使用結構與圖14或圖15所示的先前的電線吊架500相同的電線吊架500,亦可確實地固定該供電線11的供電線保持結構。再者,關於電線吊架500,引用圖14或圖15。
供電線11雖然具有與圖16所示的先前的供電線101相同的導體200,但與先前的供電線101不同之處在於,於護套5上具有可藉由面接觸而卡止於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卡止片501Ha(502Ha)的平坦狀卡止部5a。於供電線11的護套5上設置藉由面接觸而卡止於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平坦狀卡止部5a,而使供電線11朝上方的移動受到限制,使得供電線11難以朝上方脫落。藉此,便可防止供電線11朝上方脫落。另外,藉由卡止部5a來限制供電線11的旋轉,而使供電線11不再旋轉。由此,便可確實地進行供電線11的定位。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於將供電線11固定於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時,供電線11的護套5上所設置的平坦狀卡止部5a將藉由面接觸而卡止於電線吊架500的凹部501H(502H)的卡止片501Ha(502Ha),因此,供電線11朝上方移動受到限制,並且供電線11的旋轉受到限制。因此,可防止供電線11朝上方脫落,並且可確實地進行供電線11的定位。
(實施形態6)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6的供電線保持結構的圖。於該圖10中,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是如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即,於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底壁上設置有槽600H,且於與上述實施形態1的供電線11相同的供電線12的護套5A上,設置卡合於電線吊架500的槽600H的凸部5b。藉由供電線12的護套5A上所設置的凸部5b卡合於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底壁上所形成的槽600H,而與僅具有卡止部5a的情況相比,供電線12的旋轉受到更強之限制。藉此,便可更確實地進行供電線12的定位。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於將供電線12固定於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時,供電線12的護套5A上所設置的凸部5b將卡合於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底壁上所形成的槽600H,因此,供電線12的旋轉受到更強之限制。因此,相較於上述實施形態5的供電線保持結構,可更加確實地進行供電線12的定位。
(實施形態7)
圖1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7的供電線保持結構的圖。於該圖11中,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是如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即,於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內側的各側壁上設置凸部601H(602H),且於與上述實施形態5的供電線11相同的供電線13的護套5B上,設置可供該電線吊架500的凸部601H(602H)卡合的槽5c。藉由供電線13的護套5B上所設置的槽5c、與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內側的各側壁上所形成的凸部601H(602H)進行卡合,而與僅具有卡止部5a的情況相比,該供電線13的旋轉受到更強之限制。藉此,便可更加確實地進行供電線13的定位。另外,藉由槽5c與凸部601H(602H)來限制該供電線13的旋轉,而使得該供電線13不再旋轉。藉此,便可確實地進行該供電線13的定位。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線保持結構,於將供電線13固定於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時,電線吊架500的保持構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內側的各側壁上所形成的凸部601H(602H)、與供電線13的護套5B上所設置的槽5c將進行卡合,因此,供電線13朝上方的移動受到限制,並且供電線13的旋轉受到限制。因此,可防止該供電線13朝上方脫落,並且可確實地進行該供電線13的定位。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5~實施形態7的各實施形態不僅可獨立,亦可進行組合。例如亦可將實施形態5與實施形態7組合,或者亦可將實施形態6與實施形態7組合。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些特定的實施形態,只要不超過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便可進行各種變更及修正,此種變更及修正亦認為屬於本發明的範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20、30、40、50、60、100‧‧‧高頻用供電線
2、31、41、51‧‧‧導體部
2a、31a、41a、51a、200a‧‧‧內筒部
2b、31b、41b、51b、200b‧‧‧外筒部
2c、31c、200c、503‧‧‧連結部
5、5A、5B、301‧‧‧護套
5a‧‧‧卡止部
5c、600H‧‧‧槽
11、12、13、101‧‧‧供電線
41c、51c‧‧‧凸狀連結部
41d‧‧‧引導槽
60、70‧‧‧外筒部用模具
200‧‧‧導體
300‧‧‧絕緣物
400a、400b‧‧‧空間部
500‧‧‧電線吊架
501、502‧‧‧保持構件
501H、502H‧‧‧凹部
501Ha、502Ha‧‧‧卡止片
601H、602H‧‧‧凸部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作為圖1的高頻用供電線的應用例,具有2個連結部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作為圖1的高頻用供電線的應用例,具有3個連結部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4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導體部的概況的立體圖。
圖7是概略性表示用於製造圖6的高頻用供電線的製程的立體圖。
圖8是概略性表示用於製造圖5的高頻用供電線的製程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5的供電線保持結構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6的供電線保持結構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7的供電線保持結構的圖。
圖12是表示先前的高頻用供電線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3是圖12的高頻用供電線之使用由銅擠壓加工而形成的其他導體的例示的縱剖面圖。
圖14是表示於先前的電線吊架上固定著2根供電線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圖14的先前的電線吊架的正面圖。
圖16是先前的電線吊架的保持構件的凹部與保持於該凹部中的供電線的放大圖。
1...高頻用供電線
2...導體部
2a...內筒部
2b...外筒部
2c...連結部

Claims (11)

  1. 一種高頻用供電線,其具有於外筒部與內筒部之間設置有多個連結部的導體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頻用供電線,其中上述內筒部具有凸狀連結部以作為上述多個連結部,且上述凸狀連結部接觸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高頻用供電線,其中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設置有供上述凸狀連結部卡合的引導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高頻用供電線,其中上述凸狀連結部壓接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
  5. 一種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設置外壁上具有多個凸狀連結部的內筒部;將內壁收納有上述凸狀連結部的外筒部插入到上述內筒部中;以及獲得高頻用供電線,其具有藉由縮小上述外筒部來使上述凸狀連結部與上述外筒部的內壁相接觸的導體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凸狀連結部的數量為3個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之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上設置有供上述凸狀連結部卡合的引導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之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縮小上述外筒部來使上述凸狀連結部壓接於上述外筒部的內壁。
  9. 一種供電線保持結構,其包括具有凹部的保持構件、以及具有剖面大致圓形狀的護套的供電線,且藉由將上述供電線安裝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來保持上述供電線,且該供電線保持結構係於上述供電線的護套上設置有藉由面接觸而卡止於上述凹部的卡止片的平坦狀卡止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供電線保持結構,其中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的內壁設置有槽,並且於上述供電線的護套上設置有卡合於上述槽的凸部。
  11. 一種供電線保持結構,其包括具有凹部的保持構件、以及具有剖面大致為圓形狀的護套的供電線,且藉由將上述供電線安裝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來保持上述供電線,且該供電線保持結構係於上述保持構件的凹部的內壁設置凸部,並且於上述供電線的護套上設置供上述凸部卡合的槽。
TW099133358A 2009-09-30 2010-09-30 高頻用供電線、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供電線保持結構 TWI400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7422A JP5429976B2 (ja) 2009-09-30 2009-09-30 給電線保持構造
JP2009227421A JP5429975B2 (ja) 2009-09-30 2009-09-30 高周波用給電線及び高周波用給電線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000A TW201125000A (en) 2011-07-16
TWI400723B true TWI400723B (zh) 2013-07-01

Family

ID=4382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358A TWI400723B (zh) 2009-09-30 2010-09-30 高頻用供電線、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供電線保持結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66926B2 (zh)
KR (1) KR101462741B1 (zh)
CN (1) CN102574474B (zh)
TW (1) TWI400723B (zh)
WO (1) WO20110396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3384A1 (de) * 2010-03-30 2011-10-06 Spinner Gmbh Koaxialleiterstruktur
CN103368117A (zh) * 2013-06-29 2013-10-23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mpp电力管
CN107534217B (zh) * 2015-04-24 2019-12-17 领先仿生公司 与经皮供电的医疗植入物一起使用的天线
JP6524586B2 (ja) * 2015-08-26 2019-06-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集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達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8887B (en) * 1997-10-06 2000-05-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ulti-layer insulated wire and transformer using it
TW409263B (en) * 1997-10-14 2000-10-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ultilayer insulated wire and transformer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WO2007125686A1 (ja) * 2006-04-28 2007-11-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高周波電流用の給電線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0754A (en) * 1960-05-11 1963-11-12 William W Witort Conduit system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DE2548974A1 (de) * 1975-11-03 1977-05-12 Kabel Metallwerke Ghh Gasisoliertes elektrisches hochoder hoechstspannungskabel
JPS5772721U (zh) * 1980-10-20 1982-05-04
US4521755A (en) * 1982-06-14 1985-06-04 At&T Bell Laboratories Symmetrical low-loss suspended substrate stripline
US4705914A (en) * 1985-10-18 1987-11-10 Bondon Lewis A High voltage flexible cable for pressurized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DE19520589A1 (de) * 1995-06-06 1996-12-12 Siemens Ag Wechselstromkabel mit verseilten elektrischen Leitern
PL350188A1 (en) * 1999-02-19 2002-11-18 Nkt Res Ct As A cable,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cable, and use of a cable
CN2388691Y (zh) * 1999-09-03 2000-07-19 罗振年 异型电缆芯线
WO2003042588A2 (en) * 2001-11-14 2003-05-22 Topek Philip R Pipe insert and pipe assembly formed therewith
US7239219B2 (en) * 2001-12-03 2007-07-03 Microfabrica Inc. Miniature RF and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uch components
US6841736B2 (en) * 2002-09-26 2005-01-11 Motorola, Inc. Current-carry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5087918B2 (ja) * 2006-12-12 2012-12-05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静電噴霧装置及び電線ホルダ
EP1939137B1 (en) * 2006-12-30 2016-08-24 Nuvotronics, LLC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JP4811309B2 (ja) 2007-03-15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2009227169A (ja) 2008-03-24 2009-10-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高周波用給電線
JP2009227170A (ja) 2008-03-24 2009-10-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A2811262C (en) * 2009-09-14 2016-06-21 Roger Faulkner Underground modular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8887B (en) * 1997-10-06 2000-05-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ulti-layer insulated wire and transformer using it
TW409263B (en) * 1997-10-14 2000-10-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ultilayer insulated wire and transformer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WO2007125686A1 (ja) * 2006-04-28 2007-11-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高周波電流用の給電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000A (en) 2011-07-16
US20120193123A1 (en) 2012-08-02
US9666926B2 (en) 2017-05-30
CN102574474B (zh) 2015-04-15
WO2011039602A1 (ja) 2011-04-07
KR101462741B1 (ko) 2014-11-17
CN102574474A (zh) 2012-07-11
KR20120055727A (ko)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723B (zh) 高頻用供電線、高頻用供電線的製造方法以及供電線保持結構
JP6652583B2 (ja) 端子付き電線
US10431905B2 (en) Method for crimp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US7976315B2 (en) Receptacle with an inner conductor surrounded by an outer conductor and an insulator having overhung portions
CN110914573B (zh) 多接头支撑件
US20130210255A1 (en) Terminal fitting
KR100929540B1 (ko) 고주파 전류용의 급전선
JP2018181860A (ja) ケーブル組立体
CN104115333A (zh) 用于借助超声波焊接进行电连接的电插接器
JP5991308B2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60190711A1 (en) Aluminum electric wire connecting structure
JP5429976B2 (ja) 給電線保持構造
CN110462934A (zh) 导电部件
JP5429975B2 (ja) 高周波用給電線及び高周波用給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07226975A (ja) 接続部材
JP6613232B2 (ja) 接続用湾曲部を有する雌コネクタおよび該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ユニット
CN110301070B (zh) 导体连接装置,连接件和用于制造导体连接装置的方法
US10326226B2 (en) Contact with a first cylindrical section, a second cylindrical section, and a transition section and a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JP6825549B2 (ja) シールド導電路及びシールドパイプ
JP5810067B2 (ja) 締結部材案内構造
JP5323326B2 (ja) 電子部品と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の接続方法
JP2008091168A (ja) 圧着端子用金型、及び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JP2010113868A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処理方法
JP2007317433A (ja) 接続部材
KR20090006702U (ko) 터미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