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4474B - 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及馈电线保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及馈电线保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4474B
CN102574474B CN201080043451.3A CN201080043451A CN102574474B CN 102574474 B CN102574474 B CN 102574474B CN 201080043451 A CN201080043451 A CN 201080043451A CN 102574474 B CN102574474 B CN 102574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ylindrical
flow wire
cylindrical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inn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4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4474A (zh
Inventor
二畠康
前田裕史
寺裹浩一
松信幸博
土岐政人
原信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74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99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74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99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4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4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4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4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conductor losses when carrying alternating current, e.g. due to ski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6Coaxial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频用馈电线及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提高内筒部相对于外筒部的定位精度,且成形的成品率好。高频用馈电线(1)具有由内筒部(2a)、以及通过4个连结部(2c)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与内筒部(2a)一体连结的同心的外筒部(2b)构成的双重筒状的导体部(2)。4个连结部(2c)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配置。通过在内筒部(2a)和外筒部(2b)之间设置4个连结部(2c),与以往的在内筒部(2a)和外筒部(2b)之间仅有1个连结部(200c)的高频用馈电线(100)相比可以提高内筒部(2a)的定位精度,且可以降低高频电阻。

Description

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及馈电线保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过高频电流的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和保持馈电线的馈电线保持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移动式起重机或输送台车等的移动体、以及向该移动体供给电力的供电装置的空中吊运车(trolley)系统。供电装置在沿着使移动体行驶的轨道配置的馈电线与在移动体上设置的受电端之间进行电力的传递,并将由受电端接收的电力供给到移动体。作为馈电线,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馈电线。
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3是使用了图12的高频用馈电线的铜的由挤压加工得到的另一导体的例子的纵截面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高频用馈电线100是将导体部嵌入到绝缘物300中而成,该导体部将由内筒部200a和通过连结部200c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与内筒部200a一体连结的同心的外筒部200b构成的双重筒状的导体200作为导体部位使用,在各筒部200a、200b的空间部400a、400b中不配置绝缘物300。
图12中,导体200例如对1片铜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即,将板材的中央部弯曲加工成截面为圆环状而形成内筒部200a,并且从自形成该内筒部200a的圆环状部位的两端起以密接平行的方式向图中下方延伸的2片板片部位的规定位置起以包围内筒部200a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而使其两端对接,并焊接该对接部位,从而形成相对于内筒部200a同心的截面为圆环状的外筒部200b。并且,上述的密接平行的2片板片部位构成连结两个筒部200a、200b的连结部200c。
空中吊运车系统中,馈电线由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电线吊架(hanger)500固定。该情况下,图14是表示在以往的电线吊架500上固定了2条馈电线10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电线吊架500的主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电线吊架500用于固定截面为圆形的馈电线101,由保持一对平行配置的馈电线101的保持部件501、502、以及将这些保持部件501、502的基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503形成为大致U字状。此外,在保持部件501、502的各自前端部分形成有保持馈电线101的凹部501H、502H。保持馈电线101的凹部501H、502H内侧形状大致沿着馈电线101的外侧形状、即馈电线101的外皮(sheath)301的外侧截面形状形成,通过凹部501H、502H能够无间隙地紧密地保持馈电线101。
图16是表示图14中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与在该凹部501H(502H)中保持的馈电线101的图。如该图所示,在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内侧形成有台阶状的卡止片501Ha(502Ha),通过该卡止片501Ha(502Ha)来卡止馈电线101,从而使馈电线101不易拔出。
【专利文献1】特开2008-117746号公报
发明概要
但是,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高频用馈电线中,有如下问题。
(1)由于连结内筒部和外筒部的连结部仅存在于1处,所以内筒部的定位不稳定,交流电阻容易增大。并且,高频电阻在内筒部和外筒部为同心圆状时为最低的值。
(2)为了通过一片铜板材来形成内筒部、外筒部及连结部,要求高水平的技术,成本高。
(3)铜比铝硬,若进行挤压则成形性差(即成品率差),成本高。
另外,上述的电线吊架有如下问题。即使在电线吊架的保持部件的凹部中设置台阶状的卡止片,在外皮的截面为圆形的馈电线中仍有容易从保持部件中向上方脱离的问题。
此外电线吊架的保持部件由于不具有阻止馈电线沿圆周方向旋转的结构,所以在馈电线的铺设时和维护时等还有因馈电线旋转而难以定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内筒部相对于外筒部的定位精度高,且成形性的成品率好的高频用馈电线和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的,其目的提供一种在空中吊运车系统等的使用固定馈电线的电线吊架的系统中,可防止馈电线向上方脱落,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的定位的馈电线保持结构。
本发明的高频用馈电线具有在外筒部和内筒部之间设有多个连结部的导体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具有多个连结部,所以可以提高内筒部的定位精度,且可以降低高频电阻。
上述结构中,优选为,作为所述内筒部的所述多个连结部而设置凸状连结部,并使这些连结部与所述外筒部的内壁接触。由此,可分别独立地制作内筒部和外筒部,所以成形的成品率变高,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设置与所述凸状连结部卡合的导槽。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内筒部的定位精度。即,有时根据外筒部的内壁的加工精度的不同,在内筒部相对于外筒部沿圆周方向旋转时的、内筒部的位置产生偏移,但通过使内筒部的位置相对于外筒部固定,能够防止内筒部相对于外筒部的位置偏移。当然,作为位置偏移的原因,除了外筒部的内壁的加工精度之外,当然还有凸状连结部的前端的加工精度。
此外,上述结构中,优选将所述凸状连结部压接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内筒部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包括:设置在外壁上具有多个凸状连结部的内筒部的工序;向所述内筒部插入将所述凸状连结部容纳到内壁的外筒部的工序;以及得到具有如下导体部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工序,该导体部是通过对所述外筒部进行拉深而使所述凸状连结部与所述外筒部的内壁接触的导体部。
根据上述方法,由于内筒部和外筒部通过在内筒部的外壁上设置的多个凸状连结部而连结,所以可以提高内筒部的定位精度,并可降低高频电阻。由于可分别独立地制作内筒部和外筒部,所以与以往的通过一片铜板材来一体形成内筒部和外筒部的情形相比,成形的成品率好,实现成本降低。
上述方法中,将所述凸状连结部的数目设为3个以上。由此,可以提高内筒部的定位精度。
此外,上述方法中,优选将与所述凸状连结部卡合的导槽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内筒部的定位精度。
此外,上述方法中,优选通过对所述外筒部进行拉深,使所述凸状连结部压接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由此,可以防止内筒部相对于外筒部的位置偏移。
本发明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包括具有凹部的保持部件、以及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外皮的馈电线,通过将所述馈电线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凹部,来保持所述馈电线,在所述馈电线的外皮上设置了以面接触的方式卡止在所述凹部的卡止片上的平坦状的卡止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馈电线固定在保持部件的凹部中时,在馈电线的外皮上设置的平坦状的卡止部以面接触的方式卡止在保持部件的凹部的卡止片上,所以可以防止馈电线向上方脱落。由于防止馈电线的旋转,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的定位。
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凹部的内壁上设置槽,并且在所述馈电线的外皮上设置与所述槽卡合的凸部。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馈电线的定位。
本发明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包括具有凹部的保持部件、以及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外皮的馈电线,通过将所述馈电线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凹部中来保持所述馈电线,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凹部的内壁上设有凸部,并且在所述馈电线的外皮上设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槽。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馈电线固定在保持部件的凹部中时,在保持部件的凹部的内壁上设置的凸部和馈电线的外皮上设置的槽卡合,所以可以防止馈电线向上方脱落。由于防止馈电线的旋转,所以可以更可靠地进行馈电线的定位。
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内筒部相对于外筒部的定位精度,且成形的成品率好的高频用馈电线。
本发明能够提供在空中吊运车系统等的使用固定馈电线的电线吊架的系统中能够防止馈电线向上方脱落、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的定位的馈电线保持结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可通过参考如下附图的之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应用例,是具有2个连结部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应用例,是表示具有3个连结部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制造图6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工艺的立体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制造图5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工艺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的图-发明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的图-发明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的图-发明2。
图12是表示以往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是使用了图12的高频用馈电线的铜的挤压加工得到的另一导体的例子的纵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在以往的电线吊架上固定2条馈电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发明2。
图15是表示图14的以往的电线吊架的主视图-发明2。
图16是以往的电线吊架的保持部件的凹部和在该凹部中保持的馈电线的放大图-发明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整体中: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1具有双重筒状的导体部2,该导体部2具备内筒部2a、以及通过4个连结部2c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与内筒部2a一体连结的同心的外筒部2b。导体部2与前述的图12或图13所示的以往的高频馈电线100同样,嵌入到绝缘物300中而使用。图1中省略了绝缘物300的图示。连结内筒部2a和外筒部2b的4个连结部2c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例如90度间隔)配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1具有在内筒部2a与外筒部2b之间设有4个连结部2c的导体部2,所以与以往的在内筒部200a与外筒部200b之间仅具有1个连结部200c的高频用馈电线100相比,能够提高内筒部2a的定位精度,并能够降低高频电阻。
另外,连结内筒部2a和外筒部2b的连结部2c并不限于4个,至少有2个即可。图2表示具有2个连结部2c的高频用馈电线10的外观。图3表示具有3个连结部2c的高频用馈电线20的外观。连结部2c在图2所示的高频用馈电线10中,被以180度间隔配置,在图3所示的高频用馈电线20中被以120度间隔配置。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30具有双重筒状的导体部31,该导体部31具备:作为4个连结部而具有凸状连结部31c的内筒部31a、以及内插内筒部31a的外筒部31b。内筒部31a的4个凸状连结部31c在内筒部31a的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例如90度间隔)配置,且各自在内筒部31a的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形成。并且为4个凸状连结部31c各自的前端与外筒部31b的内壁接触的高度。通过设置凸状连结部31c来作为内筒部31a的4个连结部,并使其与外筒部31b的内壁接触,从而能够分别独立制作内筒部31a和外筒部31b,所以成形的成品率变高,实现成本降低。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30构成为在内筒部31a上设置凸状连结部31c来作为4个连结部,并使各凸状连结部31c与外筒部31b的内壁接触,所以可分别独立制作内筒部31a和外筒部31b,与以往的通过一片铜板材一体形成内筒部和外筒部的情形相比,成形的成品率高,可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凸状连结部31c的数目并不限于4个,也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至少有2个即可。
(实施方式3)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40具有双重筒状的导体部41,该导体部41具备:作为4个连结部而包含凸状连结部41c的内筒部41a、以及内插内筒部41a的外筒部41b。内筒部41a具有4个凸状连结部41c这一情形与前述的实施方式2的高频用馈电线30的内筒部31a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是在外筒部41b的内壁上具有与内筒部41a的凸状连结部41c卡合的导槽41d。
内筒部41a的凸状连结部41c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圆弧状,外筒部41b的导槽41d也形成为圆弧状。使凸状连结部41c的前端部分具有圆形,且使导槽41d也为圆弧状,从而能够将凸状连结部41c简单地与导槽41d卡合。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40由于在外筒部41b的内壁设置了与凸状连结部41c卡合的导槽41d,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筒部41a的定位精度。即,根据外筒部41b的内壁的加工精度的不同,在内筒部41a相对于外筒部41b沿圆周方向旋转时有时内筒部41a的位置产生偏移,但是通过将内筒部41a的凸状连结部41c的前端固定到外筒部41b的导槽41d中,能够防止内筒部41a相对于外筒部41b的位置偏移。当然,作为位置偏移的原因,除了外筒部41b的内壁的加工精度之外,当然还有凸状连结部41c的前端部分的加工精度。
另外,设为了导槽41d和凸状连结部41c分别具有圆形,但是除了具有圆形之外,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此外,凸状连结部41c的数目并不限于4个,也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至少有2个即可。
(实施方式4)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导体部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50与前述的实施方式2的高频用馈电线30同样具有双重筒状的导体部5a,该导体部5a具备:作为4个连结部而包含凸状连结部51c的内筒部51a、以及内插内筒部51a的外筒部51b,但不同的是使凸状连结部51c压接在外筒部51b的内壁。通过使凸状连结部51c压接在外筒部51b的内壁,与前述的实施方式2的高频用馈电线30同样,可将内筒部51a固定在外筒部51b上,所以能够防止内筒部51a相对于外筒部51b的位置偏移。
这里,图7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50的工艺的立体图。在该图中,在制作外壁上具有4个凸状连结部51c的内筒部51a后,进一步制作将内筒部51a的各凸状连结部51c容纳在内壁中的外筒部51b。在制作内筒部51a和外筒部51b后,将外筒部51b插入于内筒部51a。接着,使用具有内径比外筒部51b的直径稍小的环状的外筒部用模具(dies)60使其通过外筒部51b,一边移动一边对外筒部51b进行拉深。由此,可得到内筒部51a的各凸状连结部51c密接于外筒部51b的内壁的导体部51。通过将该导体部51嵌入到前述的绝缘物300(参考图12或图13),可得到高频用馈电线50。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用馈电线50使内筒部51a的凸状连结部51c压接在外筒部51b的内壁,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筒部51a的定位精度。
另外,凸状连结部51c的数目并不限于4个,也可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至少有2个即可。
此外,前述的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使凸状连结部41c压接在外筒部41b的内壁。图8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制造实施方式3的高频用馈电线40的工序的立体图。该图中,在制作外壁上具有4个凸状连结部41c的内筒部41a后,制作将内筒部41a的各凸状连结部41c容纳在内壁中的外筒部41b。这里,在内筒部41a的制作中,将各凸状连结部41c的前端部形成为圆弧状,在外筒部41b的制作中,将各导槽41d形成为圆弧状。这样,在制作内筒部41a和外筒部41b后,将外筒部41b插入于内筒部41a。接着,使用具有内径比外筒部41b的直径稍小的环状的外筒部用模具70,使其通过外筒部41b,一边移动一边对外筒部41b进行拉深。由此,可得到各凸状连结部41c密接在外筒部41b的导槽41d的导体部41。通过将该导体部41嵌入到前述的绝缘物300(参考图12或图13),能够得到高频用馈电线40。
(实施方式5)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的图。图9中,对与前述的图16共同的部分添加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图9中,本实施方式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即使使用与图14或图15所示的以往的电线吊架500相同结构的电线吊架500,也能够可靠地固定馈电线11。对于电线吊架500,援引图14或图15。
馈电线11具有与图16所示的以往的馈电线101相同的导体200,但与以往的馈电线101不同的是在外皮5上具有能够以面接触的方式卡止在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卡止片501Ha(502Ha)上的平坦状的卡止部5a。通过在馈电线11的外皮5上设置以面接触的方式卡止在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上的平坦状的卡止部5a,能够限制馈电线11向上方运动,馈电线11难以向上方脱落。由此,能够防止馈电线11向上方脱落。另外,馈电线11的旋转受卡止部5a的限制,馈电线11不会旋转。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1的定位。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在将馈电线11固定在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中时,在馈电线11的外皮5上设置的平坦状的卡止部5a以面接触的方式卡在电线吊架500的凹部501H(502H)的卡止片501Ha(502Ha),所以限制了馈电线11的向上方的运动,并且限制了馈电线11的旋转。因此,能够防止馈电线11向上方脱落,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1的定位。
(实施方式6)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的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在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底壁上设有槽600H,另外,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馈电线11同样的馈电线12的外皮5A上设有与电线吊架500的槽600H卡合的凸部5b。通过使在馈电线12的外皮5A上设置的凸部5b与在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底壁上形成的槽600H卡合,与仅为卡止部5a的情形相比,能够更强固地限制馈电线12的旋转。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2的定位。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在将馈电线12固定在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中时,馈电线12的外皮5A上设置的凸部5b与在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底壁上形成的槽600H卡合,所以能够更强固地限制馈电线12的旋转。因此,与前述的实施方式5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相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2的定位。
(实施方式7)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馈电线保持结构的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在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内侧的各侧壁设有凸部601H(602H),并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5的馈电线11同样的馈电线13的外皮5B上设有与电线吊架500的凸部601H(602H)卡合的槽5c。通过使馈电线13的外皮5B上设置的槽5c与在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内侧的各侧壁上形成的凸部601H(602H)卡合,与仅为卡止部5a的情形相比,能够更强固地限制馈电线13的旋转。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3的定位。另外,通过槽5c和凸部601H(602H)限制了馈电线13的旋转,而不会使馈电线13旋转。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3的定位。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馈电线保持结构,在将馈电线13固定在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中时,由于电线吊架500的保持部件501(502)的凹部501H(502H)的内侧的各侧壁上形成的凸部601H(602H)与在馈电线13的外皮5B上设置的槽5c卡合,所以限制了馈电线13的向上方的运动,并且限制了馈电线13的旋转。因此,能够防止馈电线13向上方脱落,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馈电线13的定位。
除了使上述实施方式5~7各自独立的结构之外,还可以进行组合。例如,能够组合实施方式5和实施方式7,也能够组合实施方式6和实施方式7。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超过后续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变形和修正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高频用馈电线,
具有在外筒部与内筒部之间设有多个连结部的导体部,所述外筒部和所述内筒部通过所述多个连结部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一体连结,
所述内筒部具有凸状连结部作为所述多个连结部,使用内径比外筒部的直径小的环状的外筒部用模具,使外筒部用模具通过所述外筒部,所述凸状连结部压接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用馈电线,
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凸状连结部卡合的导槽。
3.一种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包括:
设置内筒部的工序,该内筒部在外壁上具有多个凸状连结部;
向所述内筒部插入将所述凸状连结部容纳到内壁的外筒部的工序;以及
使用内径比外筒部的直径小的环状的外筒部用模具,使其通过所述外筒部,得到具有所述凸状连结部与所述外筒部的内壁接触的导体部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
所述凸状连结部的数量是3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
将与所述凸状连结部卡合的导槽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
通过对所述外筒部进行拉深,使所述凸状连结部压接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壁。
CN201080043451.3A 2009-09-30 2010-09-28 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及馈电线保持结构 Active CN102574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7422/2009 2009-09-30
JP2009227421A JP5429975B2 (ja) 2009-09-30 2009-09-30 高周波用給電線及び高周波用給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27421/2009 2009-09-30
JP2009227422A JP5429976B2 (ja) 2009-09-30 2009-09-30 給電線保持構造
PCT/IB2010/002426 WO2011039602A1 (ja) 2009-09-30 2010-09-28 高周波用給電線、高周波用給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給電線保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4474A CN102574474A (zh) 2012-07-11
CN102574474B true CN102574474B (zh) 2015-04-15

Family

ID=4382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3451.3A Active CN102574474B (zh) 2009-09-30 2010-09-28 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及馈电线保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66926B2 (zh)
KR (1) KR101462741B1 (zh)
CN (1) CN102574474B (zh)
TW (1) TWI400723B (zh)
WO (1) WO20110396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3384A1 (de) * 2010-03-30 2011-10-06 Spinner Gmbh Koaxialleiterstruktur
CN103368117A (zh) * 2013-06-29 2013-10-23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mpp电力管
CN107534217B (zh) * 2015-04-24 2019-12-17 领先仿生公司 与经皮供电的医疗植入物一起使用的天线
JP6524586B2 (ja) * 2015-08-26 2019-06-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集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達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8691Y (zh) * 1999-09-03 2000-07-19 罗振年 异型电缆芯线
CN1341263A (zh) * 1999-02-19 2002-03-20 Nkt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缆、构制电缆的方法和电缆的使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0754A (en) * 1960-05-11 1963-11-12 William W Witort Conduit system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DE2548974A1 (de) * 1975-11-03 1977-05-12 Kabel Metallwerke Ghh Gasisoliertes elektrisches hochoder hoechstspannungskabel
JPS5772721U (zh) * 1980-10-20 1982-05-04
US4521755A (en) * 1982-06-14 1985-06-04 At&T Bell Laboratories Symmetrical low-loss suspended substrate stripline
US4705914A (en) * 1985-10-18 1987-11-10 Bondon Lewis A High voltage flexible cable for pressurized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DE19520589A1 (de) * 1995-06-06 1996-12-12 Siemens Ag Wechselstromkabel mit verseilten elektrischen Leitern
JPH11176244A (ja) * 1997-10-06 1999-07-0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多層絶縁電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変圧器
JPH11176245A (ja) * 1997-10-14 1999-07-0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多層絶縁電線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変圧器
AU2002343683A1 (en) * 2001-11-14 2003-05-26 Newell J. Rollins Pipe insert and pipe assembly formed therewith
US7239219B2 (en) * 2001-12-03 2007-07-03 Microfabrica Inc. Miniature RF and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uch components
US6841736B2 (en) * 2002-09-26 2005-01-11 Motorola, Inc. Current-carry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322198B (zh) 2006-04-28 2011-06-0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高频电流用馈线
JP5087918B2 (ja) 2006-12-12 2012-12-05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静電噴霧装置及び電線ホルダ
EP1939137B1 (en) * 2006-12-30 2016-08-24 Nuvotronics, LLC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JP4811309B2 (ja) 2007-03-15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2009227170A (ja) 2008-03-24 2009-10-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09227169A (ja) 2008-03-24 2009-10-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高周波用給電線
CN102687356B (zh) * 2009-09-14 2015-11-25 罗杰.福克纳 地下模块化高压直流电力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1263A (zh) * 1999-02-19 2002-03-20 Nkt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缆、构制电缆的方法和电缆的使用
CN2388691Y (zh) * 1999-09-03 2000-07-19 罗振年 异型电缆芯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000A (en) 2011-07-16
WO2011039602A1 (ja) 2011-04-07
KR101462741B1 (ko) 2014-11-17
US9666926B2 (en) 2017-05-30
CN102574474A (zh) 2012-07-11
US20120193123A1 (en) 2012-08-02
TWI400723B (zh) 2013-07-01
KR20120055727A (ko)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4474B (zh) 高频用馈电线、高频用馈电线的制造方法及馈电线保持结构
CN102326319B (zh) 定子用配电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445786B2 (en) Fastening tape with flexibility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653372B2 (en) Wire harness
KR102060351B1 (ko) 플랫 형상 전송 장치 및 그 사용 방법
US20170076841A1 (en) Electrical wire holder
US9387818B2 (en) Harness exterior protector
US20120098380A1 (en) End Caps for Stator Segments of Segmented Stator Assemblies
CN107623210A (zh) 连接器
CN105406206A (zh) 导电线及其布线结构
US20060264124A1 (en) Sleeveless stamped and formed socket contact
CN101573839A (zh) 线束连接构件
CN107710557A (zh) 电动机的定子
US20140231135A1 (en) Corrugated tube with path-maintaining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CN108028580B (zh) 线圈的成型方法和线圈的成型装置
US10320173B2 (en) Conduit support assembly
CN104380579A (zh) 定子
CN105474470A (zh) 连接器和使用了该连接器的工具更换装置
CN103928776A (zh) 压接触头以及包括该压接触头的电缆组件
US20140000337A1 (en) Bending core
CN103748770A (zh) 整流器、整流器的制造方法及电动马达
CN203260445U (zh) 具有致动元件的电磁致动装置
CN110462934A (zh) 导电部件
CN211842475U (zh) 用于加工塔筒塔片的模具
JP5429975B2 (ja) 高周波用給電線及び高周波用給電線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