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172B -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 Google Patents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172B
TWI400172B TW099133425A TW99133425A TWI400172B TW I400172 B TWI400172 B TW I400172B TW 099133425 A TW099133425 A TW 099133425A TW 99133425 A TW99133425 A TW 99133425A TW I400172 B TWI400172 B TW I4001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all portion
protruding
speed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3187A (en
Inventor
Tuchin Cho
Chengting Tsai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33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01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3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1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6Bar-type foot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Description

速可達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速可達型車輛,特別是關於具有包含定位機構之一摺疊式踩踏件之速可達型車輛。
一般而言,於速可達型車輛之車輛中,皆具有一設於車輛後輪前方之車體下部之踩踏件,供該車輛之後座乘坐者於乘坐時可將其腳部踩踏於其上,以提升後座乘坐者乘坐時的舒適性,同時並可提供該後座乘坐者藉以支持部分身體重量的部位,於急速轉彎或煞車,可藉以支持部分身體重量而保持乘坐之安定性。
上述習知設於車體下部之踩踏件,由於係配合後座乘坐者乘坐時腳尖大致朝向車輛前方之姿勢,因而一般皆形成為自車體之左右側分別向車寬方向之外側突出的外形,因此使得車體向車寬方向之外側突出二根踩踏件。騎乘者於停車而欲將車輛以腳架豎立時,如欲貼近車體而施力時,腿部容易受到該向外側突出二根踩踏件的影響,而難以施力。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車輛踩踏件之設計者進一歨將該踩踏件機構設計成為可摺疊收合之腳踏機構。亦即於不使用踩踏件時,能將踩踏件以貼齊車輛兩側車身之方式收合,而使其不自車體兩側向車寬方向之外側突出。另一方面,於後座乘坐者乘坐時,則藉由操作彈性部件所構成的彈出機構,例如以手部或腳部按壓操作鈕而使兩側踩踏件分別自車體兩側向車寬方向之外側彈出,則兩側踩踏件即會因彈性部件的彈力而彈出至定點,亦即大致與車身垂直之位置,即可形成如上述一般之自車體之左右兩側分別向車寬方向之外側突出的踩踏件,提供後座乘坐者置腳的部位。
請參考圖9,圖9(a)、(b)係顯示一習知摺疊式腳踏機構50之示意圖。圖9(a)為顯示收合狀態,圖9(b)為顯示突出狀態。如圖9所示,摺疊式腳踏機構50具有其包含有一踩踏件51及一固定座52,固定座52係由自設於車體框架上之托架單元60延伸設置之ㄈ字形的開口部61所支持。而踩踏件51與固定座52則係藉由將一作為轉軸部53之螺栓穿過設於開口部61之上表面大致中央部之孔62,並進而穿過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的安裝孔(圖中未示),而將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組裝結合於開口部61上。結合後,踩踏件51可藉由轉軸部53而以轉軸部53為旋轉中心,相對於該固定座52於大致貼齊車輛兩側車身之收合位置及大致與車身垂直之突出位置間旋轉移動。
如此之習知之摺疊式腳踏機構50中並具有一自固定座52表面突出而形成為大致短半圓柱形之定位銷54,定位銷54係用以與托架單元60之開口部61上所設之定位凹部64彼此配合者。由於此彼此配合之定位銷54及定位凹部64的設計,於藉由上述方式將摺疊式腳踏機構50組裝於托架單元60之開口部61時,即可藉由定位銷54與定位凹部64之配合,容易地將腳踏機構50相對於開口部61之組裝位置定位。此時,組裝作業員將踩踏件51保持在此定位之狀態下,接著再如上述,將螺栓穿過開口部61上表面之孔62後,即能迅速地穿過摺疊式腳踏機構50之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的安裝孔,之後再以螺旋工具依順時針方向旋緊作為轉軸部53之螺栓,而將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組裝結合並固定於車體框架側之托架單元60上。於後座乘坐者乘坐時,藉由操作彈出機構(圖中未示),車身左右兩側之踩踏件51即會彈出至定點,而成突出狀態,提供後座乘坐者置腳的部位。至於固定座52則由於定位銷54與定位凹部64之定位作用,而大致不會旋動。
然而,於上述習知之摺疊式腳踏機構50之組裝過程中,係於藉由定位銷54與定位凹部64之配合而將踩踏件51相對於固定座52定位,並由組裝作業員保持在此定位之狀態下,以螺旋工具依順時針方向,亦即如圖10中之箭號方向旋緊螺栓而進行組裝結合。因此在旋緊作為轉軸部53之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順時針方向的轉矩會迫使踩踏件51及固定座52以轉軸部53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旋動,亦即車身左側之踩踏件51會向圖9中之預設的外觀基準線B下方移動。由於用以定位之定位銷54為大致短半圓柱形,因此定位銷54並無法發揮順時針方向的擋止作用。而組裝作業員亦難以於旋緊過程中精確地將踩踏件51維持在初始定位狀態,以致如圖10所示,組裝結合後,踩踏件51可能會明顯地超越外觀基準線B,影響組裝品質及車輛外觀。
此外,當踩踏件51彈出成如圖9(b)之突出狀態使用時,以腳底自後上方踩踏的後座乘坐者會對踩踏件51施以一向車輛前方的力,因而對踩踏件51造成一以轉軸部53為中心的轉矩。同上所述,呈大致短半圓柱形之定位銷54並無法發揮順時針方向的擋止作用以抵擋後座乘坐者之踩踏所造成的轉矩,其短半圓柱形之定位銷54結構的強度不足,因此使用一段時間後,容易有摺疊式腳踏機構50與開口部61之結合鬆脫,而不能保持如初始組裝時之緊配結合的良好狀態。
對於具有上述習知之摺疊式腳踏機構50之車輛中所存在的問題,業界以及乘坐者皆渴望能獲得一有效的改善解決方案,以解決上述組裝性及乘坐性之問題。
惟如此之摺疊式腳踏機構50整體體積相當小,因此要在其上設置一良好的定位機構,一方面要求同時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組裝性及乘坐性之問題,一方面要求新機構不會變得複雜,而可保持組裝步驟容易且製造成本不會變得過高,絕非易事。因此在欲求兩全的情況下,長久以來業界設計製造者尚難以提出一有效的解決方案。
對此,本發明之發明人針對上述存在於具有上述習知摺疊式腳踏機構50之車輛中的問題,苦心思考並長久致力於研發之後,而提出之一嶄新之解決方案。亦即,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速可達型車輛,其具有一摺疊式腳踏機構,該摺疊式腳踏機構之定位機構可於組裝摺疊式踩踏件時,確實的發揮定位效果,且於彈出使用時,具有充分的支持強度因應乘車者使用。
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第1項發明,係一種速可達型車輛,其包含:一車體框架,其具有:頭管、前框架,其從該頭管下方傾斜地向車輛後下方延伸、腳踏部框架,從該前框架之底部向車輛後方延伸、上升段框架,從該腳踏部框架後端傾斜地向車輛後上方延伸,於該上升段框架朝車輛之外側設有一托架單元,該托架單元具有一開口部、及座墊部軌架,從該上升段框架後端向車輛後方延伸;一前輪;一對前叉,其可轉動地樞設於該頭管並支持該前輪;一搖擺式引擎單元,其懸置於該車體框架上並驅動一後輪;及一摺疊式腳踏機構,其包含一踩踏件及一固定座,且由該托架單元之該開口部所支持,該踩踏件與該固定座藉由一轉軸部結合,藉此,該踩踏件可以該轉軸部為中心而相對於該固定座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中旋動;其特徵在於:該固定座包含有一第一擋壁部,其係於該固定座之表面,沿該轉軸部之軸向方向而從該固定座之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並抵接於該開口部之對應側緣;該第一擋壁部包含有一突出部,該突出部係從該第一擋壁部朝該轉軸部側延伸形成,且該突出部係與該開口部之一對應之凹入部相卡合。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藉由突出部與凹入部之配合、以及第一擋壁部與開口部之對應側緣之配合,整體構成了一優異之定位機構,於摺疊式腳踏機構組裝於車輛之過程中,不僅藉由突出部與凹入部之配合,同時亦藉由第一擋壁部與開口部之鄰接第一擋壁部之對應側緣之抵接作用,使得定位效果提升,於以螺旋工具依順時針方向旋緊螺栓而進行組裝結合,可有效地阻止旋緊作為轉軸部之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順時針方向的轉矩,踩踏件不會有如先前技術中之超出外觀基準線之情形。藉此,亦同時減少組裝工時,並提高產品外觀的品質。
並且,於踩踏件彈出成突出狀態使用時,第一擋壁部與開口部之鄰接第一擋壁部之側緣彼此間可有效地產生擋止作用,抵抗後座乘坐者對踩踏件之施力而對踩踏件造成之以轉軸部為中心的轉矩,故可提升摺疊式腳踏機構之強度,即使經長久使用,亦可保持如初始組裝時之緊配結合的良好狀態。
本發明之第2項發明,係如第1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出部形成之位置將該第一擋壁部區分成一前段部與一後段部,其中該前段部與該後段部於該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之長度至少大於該突出部於該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之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在進行組裝結合時及突出狀態使用時,可較有效地抵抗旋緊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轉矩及對踩踏件造成之以轉軸部為中心的轉矩,阻止踩踏件超出外觀基準線及提升摺疊式腳踏機構之強度。
本發明之第3項發明,係如第2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前段部之長度大於該後段部之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在進行組裝結合時及突出狀態使用時,更能有效地擋止旋緊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轉矩及對踩踏件造成之以轉軸部為中心的轉矩,獲致本發明之功效。
本發明之第4項發明,係如第1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出部與該第一擋壁部係一體成形,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包含該突出部之該第一擋壁部係於該固定座之上表面形成為倒T字型。
本發明之第5項發明,係如第1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出部、該第一擋壁部與該固定座係一體成形,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包含該突出部之該第一擋壁部於該固定座之上表面形成為倒T字型。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可減少組裝時之零件數,以提升本發明之組裝時的效率。
本發明之第6項發明,係如第1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固定座包含一上蓋部及一本體部,該第一擋壁部與該突出部係形成於該上蓋部,且於該本體部之下端部之下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二擋壁部,其中該第二擋壁部係沿該轉軸部之軸向方向而從該本體部之下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並抵接於該開口部之對應之側緣。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設置二擋壁部,因此更可獲致上述在進行組裝結合時及突出狀態使用時之功效,更加提升定位效果及支撐強度。
本發明之第7項發明,係如第6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第一擋壁部與該第二擋壁部係相對於該轉軸部位於該固定座之同一側,而分別地形成於該上蓋部之上表面與該本體部之下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可便於進行組裝結合時之定位。
本發明之第8項發明,係如第6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第二擋壁部與該本體部係一體成形。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可減少組裝時之零件數,以提升本發明之組裝時的效率。
本發明之第9項發明,係如第1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固定座之靠近該托架單元之一側之側壁部上,形成有沿該轉軸部之徑向方向自該側壁部之表面朝該托架單元突出而延伸之一突肋部,該突肋部係與該固定座一體成形,且與該托架單元抵接,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該突肋部係位於比該轉軸部更為車輛前方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摺疊式腳踏機構能以突肋部作為一支撐點,且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該突肋部係位於比該轉軸部更為車輛前方的位置,因此不僅於進行組裝結合時可發揮較有效地抵抗旋緊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轉矩之作用,且在突出狀態使用時,更能有效地抵抗後座乘坐者對踩踏件造成之以轉軸部為中心的轉矩,增加支撐強度,使摺疊式腳踏機構不易損壞。且突肋部與固定座一體成形,可減少組裝時之零件數,提升組裝時的效率。
本發明之第10項發明,係如第9項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肋部具有一延該轉軸部之軸向方向的長度、一延該轉軸部之徑向方向的高度及一寬度,且該長度大於該寬度,該寬度大於該高度。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可更提升突肋部所產生的支撐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可有效地抵抗相對於位於比轉軸部更為車輛後方的施力位置的施力所造成的轉矩。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及圖2,圖1係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速可達型車輛1之側視圖。圖2係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速可達型車輛1之車體框架10之立體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速可達型車輛1,包含左右方向把手2、車蓋3、前輪4、腳踏板5、搖擺式引擎單元6、後輪7、座墊部8、左右側車蓋9等主要構件。其中,搖擺式引擎單元6包含引擎(圖中未示)以及用以將引擎所產生之動力傳遞至後輪7的變速器(圖中未示),其係懸置於車體框架10上並驅動後輪7。
又,圖2係顯示將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速可達型車輛1之車蓋3、左右側車蓋9、座墊部8及其他零件等拆下後之車體框架10之型態。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車體框架10係包含支持左右方向把手2之頭管11、從頭管11之下方大致向車輛後下方傾斜地延伸之前框架12、自前框架12之底部向速可達型車輛1後方延伸之腳踏部框架13、從腳踏部框架13向速可達型車輛1之後上方傾斜地延伸之上升段框架14以及從上升段框架14向速可達型車輛1後方延伸之座墊部軌架15。
此外,頭管11於其下端可轉動地樞設有一對前叉19,一對前叉19共同地可旋轉地支持前輪4。
腳踏部框架13係於前框架12之底部以其轉接框架131與前框架12之末端結合後,再以左右側二根框架132平行地向後延伸。而腳踏部框架13之二根框架132末端接著向速可達型車輛1之後上方傾斜地平行延伸,構成上升段框架14。上升段框架14向後上方傾斜地平行延伸至靠近座墊部8之下方後,即自上升段框架14之末端轉折向速可達型車輛1後方延伸至尾端框架16,如此構成座墊部軌架15。座墊部軌架15於後端並可藉由一橫向板17連接,以支撐左右兩側之二根座墊部軌架15,增加其結構之強度。另外,於座墊部軌架15之後端上表面,並可增設一門形托架18,除可增加座墊部軌架15之整體強度外,並可藉以自上方保護設於該處之車輛零件(圖中未示),避免其受到來自座墊部8之壓力及衝擊力。
如圖1及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速可達型車輛1,係於後輪前方,於車體框架10之上升段框架14之前端開始上升之處,設置有一托架單元20,並經由托架單元20而固定支持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惟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固定支持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托架單元20並不限定設置於圖1及圖2所示車體框架10之上升段框架14之前端開始上升之處,而可配合速可達型車輛1之外形、高度、搖擺式引擎單元6之配置位置、座墊部8之後座乘坐者之部分等作各種因應變更,調整托架單元20設置於車體框架10之位置,例如可設置於腳踏部框架13之後端處等,亦可獲致本發明之功效。
此外,圖1中雖顯示將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車輛應用於一速可達型車輛1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應用於速可達型車輛,亦可為其他型式之機車,如打檔型機車,及動力車輛上,而將托架單元20及摺疊式腳踏機構30設於打檔型機車或動力車輛之車體框架之適當處,亦能完成本發明並獲致本發明之功效。其中,動力車輛係例如ATV(All-terrain vehicles,全地形越野車)及雪地機動車輛等。
接著,進一歨說明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固定支持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托架單元20。一般來說,摺疊式腳踏機構30可設置於速可達型車輛1之左右兩側,為簡化說明,在本實施例中皆以設置於速可達型車輛1之左側加以說明。
請參考圖3及圖4,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於收合狀態時之立體圖,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於突出狀態時之立體圖。
如圖3及圖4所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托架單元20係可固設於車體框架10之上升段框架14。托架單元20係包含托架單元主體21及開口部22。如圖3及圖4所示,托架單元主體21係大致呈ㄈ字形,藉由ㄈ字形之開口兩端接合於上升段框架14,而藉由ㄈ字形之中間段接合開口部22。開口部22亦大致呈ㄈ字形。托架單元主體21可以焊接之方式接合於上升段框架14。由於上升段框架14之框架一般皆形成為具有曲面之管狀,因此為使焊接時上升段框架14與托架單元主體21間有較佳之接觸面接合及便於進行焊接作業,可將托架單元主體21之ㄈ字形之開口兩端之邊緣部25分別形成為沿其邊緣整邊向外側掀起之形狀,並藉由兩端掀起之邊緣部25與上升段框架14之接觸面接合,可增加焊接後兩者之接合強度。
此外,托架單元主體21之下側邊緣部26可形成為自托架單元主體21下側成矩形突出並彎曲的形狀,以減少鐵件之銳利邊對從其下方通過之線路(圖中未示)造成破壞。
此外,於托架單元主體21之一側面,可開設一圓形開孔部27,藉此圓形開孔部27,可一方面利用其開孔供車輛之各種線路通過並加以保持,另一方面可謀求減輕托架單元20的重量,使速可達型車輛1整體輕量化。
以下,進一歨詳細說明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構成及組裝方式。
如圖3及圖4所示,摺疊式腳踏機構30包含踩踏件31及固定座32,踩踏件31及固定座32係以後述之方式藉由作為轉軸部41之螺栓而設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
圖4中所示之踩踏件31之上表面上形成有多數個小突起33,小突起33係供後座騎乘者將腳踩踏於踩踏件31上時,可加強鞋底與踩踏件31之上表面間的摩擦力,以抑制後座騎乘者踩踏姿勢不適當、或雨天時雨水落在踩踏件31之上表面上,造成後座騎乘者之腳滑動而跑出踩踏件31外之情形。
當踩踏件31於收合狀態,亦即位於一第一位置時,後座騎乘者只需以腳部等將踩踏件31向車輛內側推壓一預定之小行程後再解除推壓力,踩踏件31即可藉由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彈出機構(圖中未示)自動彈出至預定之突出狀態,亦即位於一第二位置後定位,供後座騎乘者採踏。然而為了車體整體美觀或造型設計的考量,在設計上有時會於速可達型車輛1之車殼之對應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設置處開設一收納孔(圖中未示),以於踩踏件31之收合狀態下將踩踏件31收入於該收納孔中,使速可達型車輛1之車身呈現平齊的外觀。此時後座騎乘者欲以腳部將踩踏件31向車輛內側推壓該預定之行程時,可能會受到車殼的妨礙,而無法很順利地以腳部將踩踏件31向車輛內側推壓該預定之行程。因此,為使後座騎乘者便於將踩踏件31向車輛內側推壓該預定之行程,而於踩踏件31之突出狀態時位於車輛前方之一側(亦即收合時位於車輛外側之一側),形成大致圓弧形之突出塊34。於踩踏件31之收合狀態下,位於踩踏件31之車輛外側之一側之突出塊34會自速可達型車輛1之車身向車寬方向之外側突出,此時,後座騎乘者即可容易地以腳部等將突出塊34向車輛內側推壓該預定之行程後再解除推壓力,即可釋放出踩踏件31。此外,突出塊34不一定要形成為大致圓弧形,亦可為其他適合之形狀。
固定座32於其與踩踏件31結合之一側形成有用以與踩踏件31結合之開口槽35,藉此,踩踏件31之結合端可插入開口槽35中而與之結合。
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上的適當處,形成有一自固定座32之上表面突出一特定高度之第一擋壁部36,所謂適當處係指第一擋壁部36可抵接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對應之一側緣之處,於本實施例中為可抵接開口部22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外側之側緣之處。亦即,第一擋壁部36係與轉軸部41之軸向方向平行地自固定座32之上表面延伸該特定高度而突出地形成。又,該特定高度可為與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板材的厚度大致相等,以使第一擋壁部36之上表面與開口部22之上表面保持平齊。惟,該特定高度亦可設定為大於或小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板材的厚度,亦可達成本發明之功效。又,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擋壁部36係可沿著固定座32之一側端邊緣而設置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而於本實施例中則為固定座32之相對於托架單元20之外側端邊緣之上表面。
又,第一擋壁部36包含有突出部37,突出部37係從第一擋壁部36朝車體框架10側延伸而形成,於本實施例中係使突出部37朝向轉軸部41突出而延伸形成。另一方面,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鄰接第一擋壁部36之側緣形成有一對應於突出部37之凹入部24,使得突出部37可卡合於凹入部24。藉由此彼此配合之突出部37之凹入部24,於藉由上述方式將摺疊式腳踏機構30組裝於托架單元20時,即可藉由突出部37與凹入部24之配合,而容易地將摺疊式腳踏機構30相對於托架單元20之組裝位置定位。
此外,上述之實施例中係說明了將第一擋壁部36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但第一擋壁部36並不限於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而亦可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下表面,亦可達成本發明之功效。
又如圖3所示,第一擋壁部36之突出部37形成之位置,將第一擋壁部36之對應突出部37之部分以外的部分,區分成一位於車輛前後方向前方之前段部361與一位於車輛前後方向後方之一後段部362。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藉由突出部22與凹入部24之配合、以及第一擋壁部36與開口部22之鄰接第一擋壁部36之側緣之配合,整體構成了一優異之定位機構,於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組裝過程中,不僅藉由突出部22與凹入部24之配合,同時亦藉由第一擋壁部36與開口部22之鄰接第一擋壁部36之對應側緣之抵接作用,因此使得定位效果提升,於以螺旋工具依順時針方向旋緊螺栓而進行組裝結合,可有效地阻止旋緊作為轉軸部41之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順時針方向的轉矩,踩踏件30不會有如先前技術中之超出外觀基準線之情形。藉此,亦同時減少組裝工時,並提高產品外觀的品質。
並且,於踩踏件30彈出成如圖4之突出狀態使用時,第一擋壁部36之前段部361與開口部22之鄰接第一擋壁部36之側緣彼此間可有效地產生擋止作用,抵抗後座乘坐者對踩踏件30之如圖4中箭號方向之施力而對踩踏件31造成之以轉軸部41為中心的轉矩,故可提升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強度,即使經常久使用,亦可保持如初始組裝時之緊配結合的良好狀態。
接著請參考圖5,圖5(a)、圖5(b)係顯示將摺疊式腳踏機構30組裝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示意圖。圖5中為了方便觀察,而將托架單元20之托架單元主體21省略,僅顯示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如圖5(a)所示,在踩踏件31之結合端插入於固定座32而構成一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狀態下,將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固定座32的部分置入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中,此時並藉由突出部37與凹入部24之配合,而可容易地將摺疊式腳踏機構30定位於相對於托架單元20之組裝位置。於此定位狀態下,將作為轉軸部41之螺栓由上方自形成於開口部22之上表面之上螺孔23插入,之後並穿過固定座32之上螺孔42及踩踏件31之螺孔(圖中未示),再穿過固定座32之下螺孔(圖中未示),最後並到達開口部22之下表面之設有螺紋之下螺孔28而與其螺合固定。如圖5(a)所示,由於作為轉軸部41之螺栓僅於下部設有螺紋,因此當以轉軸部41完成上述螺合過程而結合摺疊式腳踏機構30與開口部22後,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踩踏件31可以轉軸部41為旋轉中心,於如圖3及圖4所示之收合位置與突出位置間旋轉。
另外,可將突出部37形成為使第一擋壁部36之前段部361與後段部362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長度至少大於突出部37於該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之長度。藉此,在進行組裝結合時及突出狀態使用時,可較有效地抵抗旋緊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轉矩及對踩踏件31造成之以轉軸部41為中心的轉矩,阻止踩踏件30超出外觀基準線及提升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強度。
此外,亦可將突出部37形成於使前段部361之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長度大於後段部362之同方向之長度之位置。藉此,在進行組裝結合時及突出狀態使用時,更能有效地擋止旋緊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轉矩及對踩踏件31造成之以轉軸部41為中心的轉矩,獲致本發明之功效。
此外,突出部37可與第一擋壁部36一體成形,再將其一起固定於固定座32上。或者,亦可將突出部37、第一擋壁部36、及固定座32三者一體成形。藉由上述構成,可減少組裝時之零件數,以提升本發明之組裝時的效率。
又,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托架單元20及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俯視圖。如圖6所示,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包含突出部37之第一擋壁部36係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形成為倒T字型。而第一擋壁部36之前段部361之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長度大於後段部362之同方向之長度。
而固定座32本身除了可為一單一構件外,如圖5(a)所示,亦可將固定座32形成為包含有一上蓋部38及一本體部39,而將第一擋壁部36與突出部37形成於上蓋部38之上表面上。如此,可易於製作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固定座32。
此外,如圖3所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亦可於固定座32之下表面或固定座32之本體部39之下端部之下表面上,與上述第一擋壁部36之說明同樣地,形成一第二擋壁部40。亦即,第二擋壁部40係與轉軸部41之軸向方向平行地自固定座32之下表面或固定座32之本體部39之下端部之下表面延伸一特定高度而突出地形成。第二擋壁部40係形成為抵接於開口部22下端之對應之一側緣,於本實施例中為開口部22之車輛左右方向上之外側之側緣。該特定高度可為與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板材的厚度大致相等,以使第二擋壁部40與開口部22保持平齊,惟該特定高度亦可設定為大於或小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板材的厚度,亦可達成本發明之功效。藉由上述具有第一擋壁部36及第二擋壁部40之構成,在進行組裝結合時及突出狀態使用時,更能夠有效地擋止旋緊螺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轉矩及對踩踏件31造成之以轉軸部41為中心的轉矩,阻止踩踏件30超出外觀基準線及提升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強度。
此外,第二擋壁部40亦可與第一擋壁部36相同,而包含有從第二擋壁部40朝車體框架10側延伸而形成之突出部(圖中未示),例如使突出部37朝向轉軸部41突出而延伸形成。而對應此第二擋壁部40之突出部,如圖5(a)所示,可於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下方之鄰接第二擋壁部40之側緣形成另一對應於第二擋壁部40之突出部37之凹入部24,使得第二擋壁部40之突出部可卡合於開口部22之下方凹入部24。
第一擋壁部36與第二擋壁部40較佳為相對於轉軸部41位於固定座32之同一側處,並且分別與轉軸部41之軸向方向平行地自固定座32之上表面與下表面延伸而突出地形成。於固定座32形成為包含有上蓋部38及本體部39之情形時,第一擋壁部36與第二擋壁部40則分別與轉軸部41之軸向方向平行地自固定座32之上蓋部38之上表面與本體部39之下方之下表面延伸而突出地形成。
此外,當然亦可將第一擋壁部36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下表面,而將第二擋壁部40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亦可達成本發明之功效。
此外,與第一擋壁部36同樣,第二擋壁部40亦可與其突出部、或與其突出部及固定座32之本體部39一體成形。藉此,可減少組裝時之零件數,而提升組裝時的效率。
經測試分析後,如圖9所示先前之具有定位銷54之構造,於目前量產下之產品於使用時受到40kgf之施力時,即可能因強度不足而損壞。相對於此,具有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擋壁部36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則可承受約180kgf之施力,而具有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擋壁部36及第二擋壁部40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更可使其強度提升到可承受約230kgf之施力。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構成,確可獲致使用時支撐強度增加,不易損壞之功效。
此外,如圖5所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速可達型車輛1所具有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可再於固定座32之靠近托架單元20之一側之側壁部44,亦即與開口部22之內側面29相對之側壁部44上形成一突肋部43,突肋部43為沿轉軸部41之徑向方向延伸且自側壁部44之表面朝托架單元20突出而形成,突肋部43可與固定座32一體成形,以減少組裝時之零件數,而提升組裝時的效率。又請參考圖7,圖7係顯示將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上表面透明表示時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俯視圖,如圖7所示,突肋部43自側壁部44之表面突出延伸而出的厚度係形成為可大致與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之內側面29抵接者。藉此,摺疊式腳踏機構30以突肋部43作為一支撐點,因此在突出狀態使用時,更能有效地抵抗後座乘坐者對踩踏件31造成之以轉軸部41為中心的轉矩,增加支撐強度,使摺疊式腳踏機構30不易損壞。
如圖5(a)所示,如上所述而形成之突肋部43具有一延轉軸部41之軸向方向的長度L、一延轉軸部41之徑向方向的高度H及一寬度W,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係將突肋部43形成為其長度L大於寬度W而寬度W大於高度H。藉此,可進一部增加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支撐強度,使其不易損壞。
又如圖7所示,突肋部43係形成於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位於比轉軸部41更為車輛前方的位置。藉此,可有效地抵抗相對於位於比轉軸部41更為車輛後方的施力位置的施力所造成的轉矩。
圖8(a)、圖8(b)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之速可達型車輛1所具有之摺疊式腳踏機構30之其他實施例之俯視圖。為了簡化說明,在此僅就與上述實施例之不同處加以說明。如圖8所示,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擋壁部36亦可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上較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位於更前方(車輛前後方向上)之處且抵接於開口部22之對應之側緣,於圖8(a)之實施例中為開口部22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前側之側緣。或可形成於固定座32之上表面上較托架單元20之開口部22位於更後方(車輛前後方向上)之處且抵接於開口部22之對應之側緣,於圖8(b)之實施例中為開口部22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後側之側緣。藉由如此之構成,亦可獲得如上述組裝時定位效果提升、減少組裝工時、提高產品外觀品質,以及使用時支撐強度增加,不易損壞之功效。
本發明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基於上述本發明之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發明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發明之替換及修飾,並為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速可達型車輛
2...左右方向把手
3...車蓋
4...前輪
5...腳踏板
6...搖擺式引擎單元
7...後輪
8...座墊部
9...左右側車蓋
10...車體框架
11...頭管
12...前框架
13...腳踏部框架
14...上升段框架
15...座墊部軌架
16...尾端框架
17...橫向板
18...門形托架
19...前叉
20...托架單元
21...托架單元主體
22...開口部
23...上螺孔
24...凹入部
25...邊緣部
26...下側邊緣部
27...圓形開孔部
30...摺疊式腳踏機構
31...踩踏件
32...固定座
33...小突起
34‧‧‧突出塊
35‧‧‧開口槽
36‧‧‧第一擋壁部
37‧‧‧突出部
38‧‧‧上蓋部
39‧‧‧本體部
40‧‧‧第二擋壁部
41‧‧‧轉軸部
42‧‧‧上螺孔
43‧‧‧突肋部
44‧‧‧側壁部
50‧‧‧摺疊式腳踏機構
51‧‧‧踩踏件
52‧‧‧固定座
53‧‧‧轉軸部
54‧‧‧定位銷
60‧‧‧托架單元
61‧‧‧開口部
62‧‧‧孔
64‧‧‧定位凹部
131‧‧‧轉接框架
132‧‧‧框架
361‧‧‧前段部
362‧‧‧後段部
圖1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摺疊式腳踏機構之速可達型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摺疊式腳踏機構之速可達型車輛之車體框架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摺疊式腳踏機構於收合狀態時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摺疊式腳踏機構於突出狀態時之立體圖。
圖5(a)、圖5(b)係顯示將摺疊式腳踏機構組裝於托架單元之開口部之示意圖。
圖6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托架單元及摺疊式腳踏機構之俯視圖。
圖7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托架單元之開口部之上表面透明表示時之摺疊式腳踏機構之俯視圖。
圖8(a)、圖8(b)係顯示本發明之速可達型車輛所具有之摺疊式腳踏機構之其他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9(a)、圖9(b)係顯示一習知摺疊式腳踏機構之示意圖。
圖10係顯示一習知摺疊式腳踏機構組裝結合後,踩踏件超越外觀基準線之示意圖。
10...車體框架
14...上升段框架
20...托架單元
21...托架單元主體
22...開口部
24...凹入部
25...邊緣部
26...下側邊緣部
27...圓形開孔部
30...摺疊式腳踏機構
31...踩踏件
32...固定座
33...小突起
34...突出塊
35...開口槽
36...第一擋壁部
37...突出部
40...第二擋壁部
41...轉軸部
361...前段部
362...後段部

Claims (10)

  1. 一種速可達型車輛,其包含:一車體框架,其具有:頭管、前框架,其從該頭管下方傾斜地向車輛後下方延伸、腳踏部框架,從該前框架之底部向車輛後方延伸、上升段框架,從該腳踏部框架後端傾斜地向車輛後上方延伸,於該上升段框架朝車輛之外側設有一托架單元,該托架單元具有一開口部、及座墊部軌架,從該上升段框架後端向車輛後方延伸;一前輪;一對前叉,其可轉動地樞設於該頭管並支持該前輪;一搖擺式引擎單元,其懸置於該車體框架上並驅動一後輪;及一摺疊式腳踏機構,其包含一踩踏件及一固定座,且由該托架單元之該開口部所支持,該踩踏件與該固定座藉由一轉軸部結合,藉此,該踩踏件可以該轉軸部為中心而相對於該固定座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中旋動;其特徵在於:該固定座包含有一第一擋壁部,其係於該固定座之表面,沿該轉軸部之軸向方向而從該固定座之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並抵接於該開口部之對應側緣;該第一擋壁部包含有一突出部,該突出部係從該第一擋壁部朝該轉軸部側延伸形成,且該突出部係與該開口部之一對應之凹入部相卡合。
  2. 如請求項1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出部形成之位置將該第一擋壁部區分成一前段部與一後段部,其中該前段部與該後段部於該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之長度至少大於該突出部於該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之長度。
  3. 如請求項2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前段部之長度大於該後段部之長度。
  4. 如請求項1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出部與該第一擋壁部係一體成形,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包含該突出部之該第一擋壁部係於該固定座之上表面形成為倒T字型。
  5. 如請求項1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出部、該第一擋壁部與該固定座係一體成形,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包含該突出部之該第一擋壁部於該固定座之上表面形成為倒T字型。
  6. 如請求項1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固定座包含一上蓋部及一本體部,該第一擋壁部與該突出部係形成於該上蓋部,且於該本體部之下端部之下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二擋壁部,其中該第二擋壁部係沿該轉軸部之軸向方向而從該本體部之下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並抵接於該開口部之對應之側緣。
  7. 如請求項6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第一擋壁部與該第二擋壁部係相對於該轉軸部位於該固定座之同一側,而分別地形成於該上蓋部之上表面與該本體部之下表面。
  8. 如請求項6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第二擋壁部與該本體部係一體成形。
  9. 如請求項1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固定座之靠近該托架單元之一側之側壁部上,形成有沿該轉軸部之徑向方向自該側壁部之表面朝該托架單元突出而延伸之一突肋部,該突肋部係與該固定座一體成形,且與該托架單元抵接,由車輛上方俯視觀之時,該突肋部係位於比該轉軸部更為車輛前方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9之速可達型車輛,其中該突肋部具有一延該轉軸部之軸向方向的長度、一延該轉軸部之徑向方向的高度及一寬度,且該長度大於該寬度,該寬度大於該高度。
TW099133425A 2010-09-30 2010-09-30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TWI400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3425A TWI400172B (zh) 2010-09-30 2010-09-30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3425A TWI400172B (zh) 2010-09-30 2010-09-30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187A TW201213187A (en) 2012-04-01
TWI400172B true TWI400172B (zh) 2013-07-01

Family

ID=46786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425A TWI400172B (zh) 2010-09-30 2010-09-30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01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2178A1 (en) 2014-10-24 2016-04-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TWI609814B (zh) * 2015-09-25 2018-01-01 Honda Motor Co Ltd 跨坐型車輛之前叉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6971A (ja) * 1995-09-14 1997-03-2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等のフートレスト
TWM245139U (en) * 2003-08-12 2004-10-01 Kwang Yang Motor Co Fast assembly mechanism for pedal of motorcycle
TWM336900U (en) * 2008-02-27 2008-07-21 Toyo Jiann Tsang Electric Co Motorcycle pedal
CN201268362Y (zh) * 2008-07-23 2009-07-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搁脚组合
JP2010076750A (ja) * 2008-08-29 2010-04-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6971A (ja) * 1995-09-14 1997-03-2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等のフートレスト
TWM245139U (en) * 2003-08-12 2004-10-01 Kwang Yang Motor Co Fast assembly mechanism for pedal of motorcycle
TWM336900U (en) * 2008-02-27 2008-07-21 Toyo Jiann Tsang Electric Co Motorcycle pedal
CN201268362Y (zh) * 2008-07-23 2009-07-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搁脚组合
JP2010076750A (ja) * 2008-08-29 2010-04-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2178A1 (en) 2014-10-24 2016-04-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US9463843B2 (en) 2014-10-24 2016-10-1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TWI609814B (zh) * 2015-09-25 2018-01-01 Honda Motor Co Ltd 跨坐型車輛之前叉
US10836452B2 (en) 2015-09-25 2020-11-17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fork for saddl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187A (en) 201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0213B2 (en) Wheeled vehicle with foot rest
JP2013082433A (ja) 折り畳み自転車
GB2427392A (en) Folding electric bicycle
US9481427B2 (en) Bicycle kickstand
JP578881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ステップ
TWI400172B (zh) Speed ​​accessible vehicles
US20100253036A1 (en) Wheeled Vehicle that is Operated by Stepping Upward and Downward
US20120234636A1 (en) Balance bike brake
JP7403071B2 (ja) 自転車用コンポーネント及び自転車
JP5419636B2 (ja) 低床車両のペダル構造
JP556437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03320983A (ja) 子供用乗り物
JP616633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ハーネスガイド構造
US20110233894A1 (en) Wheel guard
JP2004136713A (ja) 子供用三輪車
JP3515776B2 (ja) フットブレーキ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3212177A (ja) 小型3輪スクータ
JP7142266B2 (ja) 電動自転車
JP521812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ータシュラウド構造
WO2011099130A1 (ja) スタンド装置
JPH1130156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ブレーキペダル装置
JP7424858B2 (ja) 自転車
JP717775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JP4220438B2 (ja) 幼児用乗物の保護者用操向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幼児用乗物
TWM528925U (zh) 滑步腳踏進階兩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