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5101B -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 Google Patents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5101B
TWI385101B TW98135547A TW98135547A TWI385101B TW I385101 B TWI385101 B TW I385101B TW 98135547 A TW98135547 A TW 98135547A TW 98135547 A TW98135547 A TW 98135547A TW I385101 B TWI385101 B TW I3851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frame
rear wheel
folding
front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7179A (en
Inventor
Chien Shih Hsu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35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51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7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7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5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5101B/zh

Links

Description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無論是因為全球能源短缺現象愈來愈明顯,相對造成各種能源價格不斷節節上升,或是基於環保健身的提倡,自行車的需求大幅提昇。但對一般家庭而言,自行車的運送總是一件麻煩的事,因此有了折疊式自行車的出現,以便於一般轎車運送。然而目前的折疊設計,自行車折疊後其體積仍屬過大,使得轎車的運送自行車數量有限,亦影響其他物品的運送。
請參閱圖一A。圖一A係繪示先前技術折疊式自行車1之示意圖。自行車1主要包含車架、前輪14、後輪16、坐墊18、把手20。車架包含前管122、座管124、連接前管122與座管124的上管126、與前輪14連接的前叉128、與後輪16連接的後上叉130及後下叉132。自行車1於上管126上設置一樞接結構,使得上管126分成兩部分126a、126b以一樞軸A1(以中心線標示其位置)樞接。由此先行技術之自行車1可明顯看出樞軸A1垂直平分於前輪14與後輪16中心連線,故如圖一B所示,自行車1於折疊後前輪14與後輪16大致重疊,大幅縮短車長。補充說明的是,折疊後的把手20、前管122等以虛線繪示,又前輪14與後輪16大致重疊,故未繪示,以簡化識圖。
然而,圖一B所示之折疊後的自行車1仍維持著相當高度。因此坐墊18可拆離座管124,或是下壓坐墊18使座桿18a更插入座管124中以縮短坐墊18處之高度;而把手20因其大致成T字形不易折疊而伏貼折疊後的車身,故可直接取下以縮短把手20處的高度。
請參閱圖一C。圖一C係繪示圖一A之自行車1折疊完畢後之示意圖,其中把手20以拆離的方式處理,而坐墊18則是以下壓的方式處理,並且因座18下壓而使得座桿18a有一部分突出於座管124(於圖一C中之齒盤22之空隙處)。圖一C中參考線La、Lb(以鏈線標示)相互平行,且其中一條參考線La大致切後輪16及齒盤22,參考線Lb僅切後輪16。通常除了車架,車輪便是最大尺寸的構件。明顯地,自行車1經折疊後,車架(長度)尺寸雖被減半,但前管122及部分坐墊18仍突出於參考線Lb,這意味著自行車1折疊後收納大小必有一個顯大於車輪輪徑的尺寸。此現象不但顯示折疊後的自行車1仍需相當的空間收納以運送,且一般轎車後行李廂的高度無法同時容置多台此種自行車1。
鑑於前先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揭露一種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以達到有效收納的目的,並進一步使用連桿機構以簡化收納動作。
本發明之折疊式車架包含一前車架、一後車架及一後輪支架組。定義一平面、一第一樞軸(pivot axis)及一第二樞軸,該第一樞軸平行該平面,該第二樞軸與該平面垂直,該後車架與該前車架以該第一樞軸樞接,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二樞軸樞接。其中,該前車架得以該第一樞軸向該後車架折疊,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前車架之相對位置。
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包含前述之折疊式車架、一前輪及一後輪。該前輪與該前車架樞接,該後輪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如同前述,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與該前輪之相對位置。於前述調整該後輪與該前輪相對位置的同時,該前車架亦相對該後輪支架組產生旋轉,使得該前車架之前管與(該後輪支架組之)齒盤、該後輪中心連線之夾角可隨之縮小,亦即可解決先前技術中車架之前管於折疊後仍過於突出的問題。
另外,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折疊式車架亦同)可進一步以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一座椅支架及一連桿形成一連桿機構,於前述調整該後輪與該前輪相對位置的同時,以該連桿機構連動該座椅支架向該齒盤、該後輪中心連線旋轉,亦可解決先前技術中坐墊於折疊後有部分突出的問題。
如上所述,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均可有效折疊、收納。並且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收納後之體積之三個尺寸中之一個尺寸可大致等於車輪(該前輪或該後輪)之輪徑,使得折疊式自行車之收納空間易於控制、設計,亦能增加一般轎車後車箱之運送數量。此外,本發明之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運用連桿機構,使得折疊、收納更為容易、快速。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圖二及圖三。圖二係繪示根據一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示意圖。圖三係繪示折疊式自行車3之上視圖。折疊式自行車3主要包含前車架32、後車架34、後輪支架組36、座椅支架38、坐墊39、連桿40、把手(handle bar)42、前輪44及後輪46。
為方便說明,定義一參考用的平面P(即圖二紙面,垂直於圖三紙面,於圖三中以鏈線標示其位置)及數個樞軸(pivot axis):第一樞軸B1(平行於平面P,以中心線標示其位置於圖二中)、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樞軸B2、B3、B4、B5(相互平行且垂直於平面P,以十字中心線標示其位置僅於圖二中)、第六樞軸(與平面P呈45度夾角(大致相當於標示於圖三之夾角α),以中心線標示其位置)。前輪44與前車架32樞接。後車架34與前車架32以第一樞軸B1樞接。後輪支架組36與後車架34以第二樞軸B2樞接。後輪46與後輪支架組36樞接。座椅支架38與後輪支架組36以第三樞軸B3樞接。連桿40與座椅支架38以第四樞軸B4樞接,另與後車架34以第五樞軸B5樞接。後車架34、後輪支架組36、座椅支架38及連桿40形成一四連桿機構,此四連桿機構之作動平面即平面P。後輪支架組36進一步包含鏈條傳動機構362,作為供使用者輸出作用力以驅動後輪46之媒介。
圖二中之折疊式自行車3係處於騎乘使用狀態,但是由於四連桿機構具有一個自由度(假設以後輪支架組36為固定桿),因此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3於連桿40上設置第一卡止部402,並於座椅支架38上設置第二卡止部382,用以作為限制前述四連桿機構的自由度,當折疊式自行車3處於騎乘使用狀態時,第一卡止部402與第二卡止部382相互抵持,使得此四連桿機構可呈穩定固定。另外,請參閱圖二,前輪44中心點與後輪46中心點之軸距Lx,後輪46之輪徑R,軸距Lx與輪徑R較佳的比例是2: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二及圖四。圖四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四連桿機構之機構圖,其中以虛線繪示部分折疊式自行車3輪廓以表現機構圖與實體之關聯。為便於識圖,於圖四中,僅標示連桿機構對應之元件符號及所需樞軸的位置(仍以十字中心線標示),各連桿L1、L2、L3、L4以粗實線表示,樞接處以粗線圓圈表示。圖四中第一連桿L1即代表後輪支架組36,第二樞軸B2至第三樞軸B3之長度定義為第一連桿長度;第二連桿L2即代表座椅支架38,第三樞軸B3至第四樞軸B4之長度定義為第二連桿長度;第三連桿L3即代表連桿40,第四樞軸B4至第五樞軸B5之長度定義為第三連桿長度;第四連桿L4即代表後車架34,第五樞軸B5至第二樞軸B2之長度定義為第四連桿長度。
前述第一卡止部402與第二卡止部382之相互抵持僅能做到單一方向的限制,而欲達到完全固定的目的,得以一插梢插入兩連桿對應的通孔中(不限於相連接之兩連桿,例如連桿40與後輪支架組36亦可);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雖於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由第一卡止部402與第二卡止部382所形成之卡止機構僅具有單一方向作動限制,但折疊式自行車3利用其處於騎乘使用狀態時,使用者經由坐墊39施加於座椅支架38之重力w(以帶箭頭之粗實線標示),以對此四連桿機構產生作動限制,進而使得第一卡止部402與第二卡止部382保持相互抵持。更詳細的說,如圖四所示,重力w延長線通過第三樞軸B3右側,故重力w對第二連桿L2(即座椅支架38)相對於第三樞軸B3產生順時針旋轉力矩M1(以帶箭頭之細實線標示)。基於此四連桿機構之作動特性,重力w因連桿帶動而間接於對第三連桿L3(即連桿40)相對於第四樞軸B4產生逆時針旋轉力矩M2(以帶箭頭之細實線標示),進而使得第一卡止部402與第二卡止部382更能保持相互抵持。此四連桿機構因而呈現穩定固定。此設計在顧及連桿機構的穩定性下,減少零配件的使用,有助於產品製造的穩定性及避免破壞結構強度。
請參閱圖二及圖四。由於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以第二樞軸B2樞接,因此前車架32以第一樞軸B1向後車架34折疊後,後輪支架組36仍能以第二樞軸B2相對於後車架34旋轉(或謂後車架34相對於後輪支架組36旋轉)以調整後輪支架組36與前車架32之相對位置,亦即調整後輪46與前輪44之相對位置。此外,後車架34相對於後輪支架組36旋轉的角度範圍大約在10度與90度之間。另外,第二樞軸B2係設置於齒盤362a之中心與第一樞軸B1之間,使鏈條傳動機構362及後輪支架組36保持結構之完整性。
請併參閱圖五A及圖五B。圖五A係繪示當前車架32已向後折疊時,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間之一相對位置示意圖;圖五B係繪示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間之另一相對位置示意圖。其中前車架32、前輪44及把手42以虛線表示,把手42亦未向下折疊以能突顯前輪44與後輪46之相對關係,並且圖五A及圖五B分別表示因後車架34相對後輪支架組36旋轉而產生不同的調整位置。
為便於說明,於圖五A及圖五B中定義二參考線Lc、Ld,以鏈線繪示於圖中。參考線Lc通過後輪46及鏈條傳動機構362之齒盤362a之中心;參考線Ld則平行前車架32之前管32a軸心。明顯地,如圖五A所示,當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未產生相對旋轉,參考線Lc、Ld間之夾角較大,因此前車架32之前管32a仍顯得突出,如同先前技術的狀況一樣(如圖一C所示)。反之,如圖五B所示,當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未產生相對旋轉,參考線Lc、Ld間之夾角較圖五A之情形,相對減小,使得前車架32之前管32a被縮入,解決了先前技術的問題。
補充說明的是,雖然於圖五A中,前輪44與後輪46之位置似乎差異頗大,此因圖五A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整體結構係基於本發明之技術特徵,故與一般折疊式自行車有別;換句話說,若僅將前車架32(及前輪44、把手42等)以圖面第一樞軸B1處為中心,平行於圖面做適當的旋轉以使前輪44與後輪46能大致對齊,則可看出前述前車架32之前管32a突出的現象。
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前述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之相對旋轉自可藉由該四連桿機構來達成,並且由於連桿的作動特性,於產生後車架34(第四連桿L4)與後輪支架組36(第一連桿L1)之相對旋轉的同時,座椅支架38(第二連桿L2)亦向後車架34旋轉縮入(亦即向第一樞軸B1方向旋轉),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60~100度之間,使得座椅支架38不會如先前技術中坐墊18(如圖一C所示)突出的情形。補充說明的是,後車架34相對於後輪支架組36之旋轉以及座椅支架38相對於後輪支架組36之旋轉可各自獨立作動,單純地以樞接方式產生或各自以一連桿機構作動,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當然,整合兩者之旋轉作動有助於收納(折疊)之便利性,使得使用者可一次作動產生兩個旋轉收納效果。
另外,基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之連桿機構整合設計,適當地設計各連桿長度可獲致具有連桿間非線性旋轉關係之連桿機構,可增加連桿構件之製造上可容許尺寸公差,亦能增加使用上操作(折疊、收納)的便利性及容錯能力。請參閱圖六。圖六係繪示折疊式自行車3之連桿機構之作動圖,其中為便於說明,各連桿L1、L2、L3、L4以粗實線表示,樞接處以粗線圓圈表示,並且僅以虛線繪示出部分折疊式自行車3之輪廓。各連桿L1、L2、L3、L4之作動圖以粗虛線表示。其中,該第一連桿長度與該第四連桿長度之和大於該第二連桿長度與該第三連桿長度之和。
請參閱圖三及圖七。圖七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把手42之折疊操作之示意圖。由於第六樞軸B6與平面P呈45度夾角,因此T字形的把手42向下折疊時可仍可相當伏貼前車架32,故無如先前技術般需先拆離把手42,避免分離組件的管理不便及遺失的風險。
前述描述已分別說明各部件之折疊機制,本發明並不限制先折疊前車架32或把手42,因此使用者可依其習慣折疊自行車3。但不論先後折疊前車架32、把手42及座椅支架38,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3折疊完後以可供收納之示意圖如圖八A及圖八B所示。圖八A及圖八B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3處於折疊狀態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其中圖八A中亦以鏈線繪示出容置折疊後的自行車3的空間之長L及高H;圖八B之鏈線則繪示出前述容置空間之長L及寬W。補充說明的是,於圖八B中所示之容置空間之寬度可再隨著腳踏板的進一步折疊而縮小。
明顯地,此容置空間之三個維度尺寸中之高H係大致與後輪46(或前輪44)之輪徑相同,基於前述關於折疊式自行車3之折疊操作、機構說明,藉由設計適當的連桿機構,即可將前車架32之前管32a、把手42與前管32a於第六樞軸B6之樞接部位及座椅支架38(亦包含坐墊39)更縮入前述的容置空間中(可併參閱圖二以及圖五A或圖五B之標示),使得此容置空間中其中一個尺寸即為輪徑。例如,設計適當的連桿長度即可使座椅支架38及坐墊39更縮入而不致對前輪44與後輪46間(或前車架32與後輪支架組36間)之相對位置之調整影響太大;又,控制第一樞軸B1與第二樞軸B2之距離,即可影響前輪44與後輪46間之相對位置之調整,並且藉此技巧亦可使前輪44與後輪46錯位折疊,以進一步縮小前述容置空間之寬度W。
此外,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利用連桿機構收納座椅支架,因此折疊後的自行車於展開後,座椅支架即回復至原來的位置,無需再行調整高度;同樣地,因把手與前車架樞接之樞軸與前輪所在平面(即前述平P)呈45度夾角,故把手可輕易地經由向下折疊而伏貼前輪,向上展開而可回復至原來的位置,亦無需再行調整高度。此設計免除了先前技術中以拆離方式收納坐墊、把手之折疊式自行車於展開後尚需調高度之問題;亦避免分離的組件遺失的風險。
請參閱圖九A及圖九B。圖十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閉鎖裝置48之示意圖,圖九B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爆炸圖。為方便說明,圖九A係以後車架34與前車架32分開之情形為例。閉鎖裝置48包含T字形卡榫482及彈簧484(以粗實線繪示),另有一連接纜線49作為致動閉鎖裝置48之傳動件。卡榫482滑動銜接於後車架34之滑槽內,該滑槽具有一開口,可供卡榫482之突出部482a伸出,卡榫482於該滑槽內的部分以虛線繪示。彈簧484設置於該滑槽之一封閉端以抵持後車架34及卡榫482, 使得卡榫482能經由其突出部482a伸出該開口以插入前車架32之一定位孔32b,進而卡合及固定前車架32。連接纜線49連接卡榫482及連桿40,其中若卡榫482已卡合前車架32(或謂突出部482a已插入定位孔32b)中,此時該四連桿機構作動可使連桿40連動(或謂拉引)連接纜線49以使卡榫482沿X方向滑動並使得突出部482a能脫離前車架32。當前車架32與後車架34欲再度結合時,可直接將前車架32相對後車架34旋轉,卡榫482的突出部482a縱使突出於該滑槽之開口,仍將因前車架32之具導角的舌片32c而被擠回滑槽並進而再次插入定位孔中32b。
補充說明的是,圖九A及圖九B之閉鎖裝置48係以該四連桿機構之作動來拉引連接纜線49,而突出部482a脫離定位孔32b需有一定以上的位移量,因此為確保突出部482a作動正常,另於後車架34上設置一導引桿342,一則可導引連接纜線49最後拉引卡榫482之方向,另一則可確保連桿40於作動過程中可使卡榫482產生足夠之位移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圖九A及圖九B之折疊式自行車3藉由驅動單一連桿即可產生座椅支架38之折疊功能、後車架34與後輪支架組36之相對位置之調整功能,以及前車架32與後車架34之解鎖功能。此設計使得使用者可更方便、迅速地折疊或恢復自行車3。
因此,具有閉鎖裝置48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折疊流程如圖十A至圖十D所示,其中為便於識圖,不再標示所有元件符號(可另參閱其他圖之元件符號)並省略部分特徵。圖十A 係顯示折疊式自行車3處於騎乘使用狀態,其中為使閉鎖裝置48之特徵可被觀察到,故略去一個腳踏板的繪示。一開始將後車架34或第五樞軸B5沿Y方向抬起,接著將座椅支架38下壓,以驅動該四連桿機構,並且使卡榫482脫離定位孔32b,如圖十B所示。待座椅支架38至預定位置後,即開始將前車架32向後輪支架組36(或謂向後車架34)折疊,如圖十C所示。至於把手42係先於前車架32之折疊前折疊,或之後折疊,抑或同時折疊,均可。折疊完畢後,即可圖十D所示(可併參閱圖八A及圖八B)。展開時,則如上述順序之反向進行,故不待贅述。補充說明的是,上述折疊、展開之流程僅為示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依個人習慣折疊、展開。
由上述關於閉鎖裝置48之作動機制說明可知,連接纜線49亦可由其他連桿來拉引,但需注用以拉引連接纜線49的連桿相對於導引桿342之轉動關係。請參閱圖十一A及圖十一B。圖十一A係繪示另一種使用的閉鎖裝置48'之示意圖,圖十一B係繪示圖十一A之閉鎖裝置48'因四連桿機構作動而開啟之示意圖。與閉鎖裝置48不同的是,於閉鎖裝置48'中以拉桿492及旋轉桿494作為傳動件,而非具相當撓性之構件。拉桿492連接旋轉桿494及連桿40,旋轉桿494樞接於後車架34上並能旋轉以推動卡榫482。因此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連桿40連動拉桿492以轉動旋轉桿494進而藉由旋轉桿494之突柱494a推動卡榫482以脫離前車架32。亦即,如圖十一A所示,當連桿40相對於後車架34逆時針旋轉時,藉由拉桿492帶動,使得旋轉桿494亦產生逆時針旋轉,進而位於旋轉桿 494上之突柱494a接觸並推動卡榫482沿X方向滑動並使得突出部482a能脫離前車架32,如圖十一B所示。閉鎖裝置48之相關其他部件之說明於閉鎖裝置48'亦有適用,故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十二A及圖十二B。圖十二A係繪示根據一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3'之示意圖,圖十二B係繪示圖十二A之折疊式自行車3'於部分折疊情況下之示意圖。其中粗實線代表四連桿機構之機構圖,圖十二A中之第三樞軸B3實際上並非位於後車架34'上,其圖示僅係表達第三樞軸B3之透視位置,其實際上係位於後輪支架組36'上,如圖十二B所示。由於圖十二A之折疊式自行車3'與根據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折疊式自行車3結構大致相同,以下僅就連桿機構之不同處說明。
當折疊式自行車3'處於騎乘使用狀態時,其後車架34'除了以第二樞軸B2與後輪支架組36'樞接外,亦經由其支撐部344緊壓於後輪支架組36'之擋止部364,進而抑制該四連桿機構之作動。進一步來說,當一重力w(例如騎乘者之體重)經由坐墊39施加於座椅支架38上,重力w之延長線通過第三樞軸B3右側,故對座椅支架38(即第二連桿L2)相對於第三樞軸B3產生順時針旋轉力矩,因四連桿的帶動,間接於後車架34'(即第四連桿L4)上產生朝向後輪支架組36'之旋轉力矩,而後車架34'則因後輪支架組36'之擋止部364抵持其支撐部344而呈穩定平衡。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3、3'...折疊式自行車
14、44...前輪
16、46...後輪
18...坐墊
18a...座桿
20、42...把手
22...齒盤
32...前車架
32a...前管
32b...定位孔
32c...舌片
34、34'...後車架
36、36'...後輪支架組
38...座椅支架
39...坐墊
40...連桿
48...閉鎖裝置
49...連接纜線
122...前管
124...座管
126...上管
126a、126b...上管的部分
128...前叉
130...後上叉
132...後下叉
342...導引桿
344...支撐部
362...鏈條傳動機構
362a...齒盤
364...擋止部
382...第二卡止部
402...第一卡止部
482...卡榫
482a...突出部
484...彈簧
492...拉桿
494...旋轉桿
494a...突柱
P...平面
w...重力
α...夾角
A1...樞軸
B1...第一樞軸
B2...第二樞軸
B3...第三樞軸
B4...第四樞軸
B5...第五樞軸
B6...第六樞軸
La、Lb、Lc、Ld...參考線
L1...第一連桿
L2...第二連桿
L3...第三連桿
L4...第四連桿
M1、M2、M3...旋轉力矩
Lx...軸距
R...輪徑
圖一A係繪示先前技術折疊式自行車之示意圖。
圖一B係繪示圖一A之自行車之折疊狀態之示意圖。
圖一C係繪示圖一A之自行車折疊完畢後之示意圖。
圖二係繪示根據一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之示意圖。
圖三係繪示折疊式自行車之上視圖。
圖四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之四連桿機構之機構圖。
圖五A係繪示當前車架已向後折疊時,後車架與後輪支架組間之一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五B係繪示後車架與後輪支架組間之另一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六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之連桿機構之作動圖。
圖七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之把手之折疊操作之示意圖。
圖八A及圖八B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折疊完後之不同視角示意圖。
圖九A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之閉鎖裝置之示意圖。
圖九B係繪示圖二之折疊式自行車之爆炸圖。
圖十A至圖十D係繪示具有閉鎖裝置之折疊式自行車之折疊流程之示意圖。
圖十一A係繪示另一種使用的閉鎖裝置之示意圖。
圖十一B係繪示圖十一A之閉鎖裝置因該四連桿機構作動而開啟之示意圖。
圖十二A係繪示根據一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本發明之折疊式自行車之示意圖。
圖十二B係繪示圖十二A之折疊式自行車於部分折疊情況下之示意圖。
3...折疊式自行車
44...前輪
46...後輪
42...把手
32...前車架
34...後車架
36...後輪支架組
38...座椅支架
39...座椅
40...連桿
362...鏈條傳動機構
362a...齒盤
382...第二卡止部
402...第一卡止部
P...平面
B1...第一樞軸
B2...第二樞軸
B3...第三樞軸
B4...第四樞軸
B5...第五樞軸
B6...第六樞軸

Claims (68)

  1. 一種折疊式車架,包含:一前車架;一後車架,定義一平面及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平行該平面,該後車架與該前車架以該第一樞軸樞接;一後輪支架組,定義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與該平面垂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二樞軸樞接;以及一連桿機構,與該後輪支架組及該後車架樞接,用以沿該平面驅動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其中,該前車架得以該第一樞軸向該後車架折疊,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前車架之相對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該後輪支架組包含一鏈條傳動機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座椅支架,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三樞軸樞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連桿,定義一第四樞軸及一第五樞軸,該第四樞軸及該第五樞 軸均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連桿與該座椅支架以該第四樞軸樞接,該連桿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五樞軸樞接,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該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係一四連桿機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閉鎖裝置及一傳動件,該閉鎖裝置包含一卡榫,該卡榫滑動銜接於該後車架及該前車架,且該傳動件連接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藉由該傳動件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閉鎖裝置更包含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連接纜線,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連接纜線連接該卡榫及該連桿,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連接纜線以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閉鎖裝置更包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拉桿及一旋轉桿,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拉桿連接該旋轉桿及該連桿,該旋轉桿樞接於該後車架上並能旋轉以推動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拉桿以轉動該旋轉桿進而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卡止機構,用以抑制該四連桿機構之傳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由該第二樞軸至 該第三樞軸定義一第一連桿長度,由該第三樞軸至該第四樞軸定義一第二連桿長度,由該第四樞軸至該第五樞軸定義一第三連桿長度,由該第五樞軸至該第二樞軸定義一第四連桿長度,其中該第一連桿長度與該第四連桿長度之和大於該第二連桿長度與該第三連桿長度之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該連桿包含一第一卡止部,該座椅支架包含對應的一第二卡止部,當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時,該折疊式車架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當該折疊式車架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順時針旋轉力矩,間接於該連桿上產生逆時針旋轉力矩,進而使得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該後車架包含一支撐部,該後輪支架組包含一擋止部,當該後輪支架組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使得該擋止部抵持該支撐部時,該折疊式車架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當該折疊式車架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旋轉力矩,間接於該後車架上產生朝向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力 矩,進而使得該擋止部抵持該支撐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把手,定義一第六樞軸,該第六樞軸與該平面成45度角,該把手與該前車架以該第六樞軸樞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後車架相對於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10度與90度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後輪支架組更包括一齒盤,該第二樞軸係設置於該齒盤之中心與該第一樞軸之間。
  17. 一種折疊式自行車,包含:一前車架;一前輪,與該前車架樞接;一後車架,定義一平面及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平行該平面,該後車架與該前車架以該第一樞軸樞接;一後輪支架組,定義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與該平面垂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二樞軸樞接;一連桿機構,與該後輪支架組及該後車架樞接,用以沿該平面驅動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及 一後輪,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其中,該前車架得以該第一樞軸向該後車架折疊,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與該前輪之相對位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該後輪支架組包含一鏈條傳動機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座椅支架,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三樞軸樞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連桿,定義一第四樞軸及一第五樞軸,該第四樞軸及該第五樞軸均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連桿與該座椅支架以該第四樞軸樞接,該連桿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五樞軸樞接,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該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係一四連桿機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閉鎖裝置及一傳動件,該閉鎖裝置包含一卡榫,該卡榫滑動銜接於該後車架及該前車架,且該傳動件連接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藉由該傳動件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閉鎖裝置更包含一彈簧,該傳動件包括一連接纜線,該彈簧抵持該後 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連接纜線連接該卡榫及該連桿,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連接纜線以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閉鎖裝置更包含一彈簧,該傳動件包括一拉桿及一旋轉桿,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拉桿連接該旋轉桿及該連桿,該旋轉桿樞接於該後車架上並能旋轉以推動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拉桿以轉動該旋轉桿進而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卡止機構,用以抑制該四連桿機構之傳動。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由該第二樞軸至該第三樞軸定義一第一連桿長度,由該第三樞軸至該第四樞軸定義一第二連桿長度,由該第四樞軸至該第五樞軸定義一第三連桿長度,由該第五樞軸至該第二樞軸定義一第四連桿長度,其中該第一連桿長度與該第四連桿長度之和大於該第二連桿長度與該第三連桿長度之和。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該連桿包含一第一卡止部,該座椅支架包含對應的一第二卡止部,當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時,該折疊式自行車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當該折 疊式自行車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順時針旋轉力矩,間接於該連桿上產生逆時針旋轉力矩,進而使得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該後車架包含一支撐部,該後輪支架組包含一擋止部,當該後輪支架組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使得該擋止部抵持該支撐部時,該折疊式自行車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當該折疊式自行車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旋轉力矩,間接於該後車架上產生朝向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力矩,進而使得該擋止部抵持該支撐部。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把手,定義一第六樞軸,該第六樞軸與該平面成45度角,該把手與該前車架以該第六樞軸樞接。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後車架相對於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10度與90度之間。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後輪支架組更包括一齒盤,該第二樞軸係設置於該齒盤之中心與該第一樞軸之間。
  33. 一種折疊式車架,包含:一前車架;一後車架,定義一平面及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平行該平面,該後車架與該前車架以該第一樞軸樞接;一後輪支架組,定義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與該平面垂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二樞軸樞接;一座椅支架,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三樞軸樞接;以及一連桿,定義一第四樞軸及一第五樞軸,該第四樞軸及該第五樞軸均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連桿與該座椅支架以該第四樞軸樞接,該連桿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五樞軸樞接,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其中,該前車架得以該第一樞軸向該後車架折疊,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前車架之相對位置,該座椅支架得以該第三樞軸向該第一樞軸方向旋轉。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該連桿包含一第一卡止部,該座椅支架包含對應的一第二卡止部,當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時,該折疊式車架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其中當該折疊 式車架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順時針旋轉力矩,間接於該連桿上產生逆時針旋轉力矩,進而使得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閉鎖裝置及一傳動件,該閉鎖裝置包含一卡榫,該卡榫滑動銜接於該後車架及該前車架,且該傳動件連接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藉由該傳動件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閉鎖裝置更包含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連接纜線,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連接纜線連接該卡榫及該連桿,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連接纜線以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閉鎖裝置更包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拉桿及一旋轉桿,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拉桿連接該旋轉桿及該連桿,該旋轉桿樞接於該後車架上並能旋轉以推動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拉桿以轉動該旋轉桿進而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進一步包含一把手,定義一第六樞軸,該第六樞軸與該平面成45度角,該 把手與該前車架以該第六樞軸樞接。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後車架相對於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10度與90度之間。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後輪支架組更包括一齒盤,該第二樞軸係設置於該齒盤之中心與該第一樞軸之間。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折疊式車架,該座椅支架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60度與100度之間。
  43. 一種折疊式自行車,包含:一前車架;一前輪,與該前車架樞接;一後車架,定義一平面及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平行該平面,該後車架與該前車架以該第一樞軸樞接;一後輪支架組,定義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與該平面垂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二樞軸樞接;一後輪,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一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以及一連桿,與該後車架及該座椅支架分別樞接;其中,該前車架得以該第一樞軸向該後車架折疊,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前車架之相對位置,該座椅支架得相對於該後輪支架 組以往該第一樞軸方向旋轉並經由該連桿驅動該後車架相對於該後輪支架組旋轉,當該折疊式自行車處於一折疊狀態時,該折疊式自行車能容納於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之高度大致等於該後輪之輪徑。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該連桿包含一第一卡止部,該座椅支架包含對應的一第二卡止部,當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時,該折疊式車架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以該第三樞軸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當該折疊式車架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順時針旋轉力矩,間接於該連桿上產生逆時針旋轉力矩,進而使得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定義該前輪與該後輪具有一軸距,該軸距與該後輪之輪徑之比例大致為2:1。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座椅支架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把手,該把手與該前車架樞接,該把手與該前車架之樞接 部分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後車架相對於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10度與90度之間。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座椅支架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60度與100度之間。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閉鎖裝置及一傳動件,該閉鎖裝置包含一卡榫,該卡榫滑動銜接於該後車架及該前車架,且該傳動件連接該卡榫,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藉由該傳動件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閉鎖裝置更包含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連接纜線,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連接纜線連接該卡榫及該連桿,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連接纜線以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閉鎖裝置更包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拉桿及一旋轉桿,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拉桿連接該旋轉桿及該連桿,該旋轉桿樞接於該後車架上並能旋轉以推動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 動該拉桿以轉動該旋轉桿進而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後輪支架組更包括一齒盤,該第二樞軸係設置於該齒盤之中心與該第一樞軸之間。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三樞軸樞接。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定義一第四樞軸及一第五樞軸,該第四樞軸及該第五樞軸均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連桿與該座椅支架以該第四樞軸樞接,該連桿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五樞軸樞接,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
  57. 一種折疊式自行車,包含:一前車架;一前輪,與該前車架樞接;一後車架,定義一平面及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平行該平面,該後車架與該前車架以該第一樞軸樞接;一後輪支架組,定義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與該平面垂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二樞軸樞接;一後輪,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並定義該前輪與該後輪具有一軸距,該軸距與該後輪之輪徑之比例大致為2:1;以及 一座椅支架,連接該後輪支架組或後車架;其中,該前車架得以該第一樞軸向該後車架折疊,該後輪支架組得以該第二樞軸相對於該後車架旋轉以調整該後輪支架組與該前車架之相對位置,該座椅支架得以往該第一樞軸方向旋轉。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連桿,該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樞接,該連桿與該後車架及該座椅支架分別樞接,其中該連桿包含一第一卡止部,該座椅支架包含對應的一第二卡止部,當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時,該折疊式車架處於一騎乘使用狀態。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其中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以該第三樞軸與該後車架樞接,當該折疊式車架處於該騎乘使用狀態時,若一重力施加於該座椅支架上,則該重力於該座椅支架上產生相對於該第三樞軸之順時針旋轉力矩,間接於該連桿上產生逆時針旋轉力矩,進而使得該第一卡止部與該第二卡止部相互抵持。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把手,該把手與該前車架樞接,該把手與該前車架之樞接部分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後車架相 對於該後輪支架組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10度與90度之間。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座椅支架之旋轉角度範圍大約在60度與100度之間。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含一閉鎖裝置及一傳動件,該閉鎖裝置包含一卡榫,該卡榫滑動銜接於該後車架及該前車架,且該傳動件連接該卡榫,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藉由該傳動件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閉鎖裝置更包含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連接纜線,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連接纜線連接該卡榫及該連桿,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連接纜線以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閉鎖裝置更包一彈簧,該傳動件包含一拉桿及一旋轉桿,該彈簧抵持該後車架及該卡榫以使該卡榫能卡合及固定該前車架,該拉桿連接該旋轉桿及該連桿,該旋轉桿樞接於該後車架上並能旋轉以推動該卡榫,其中當該四連桿機構作動時,該連桿連動該拉桿以轉動該旋轉桿進而使該卡榫脫離該前車架。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該後輪支架 組更包括一齒盤,該第二樞軸係設置於該齒盤之中心與該第一樞軸之間。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定義一第三樞軸,該第三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座椅支架與該後輪支架組以該第三樞軸樞接。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折疊式自行車,進一步包括一連桿,定義一第四樞軸及一第五樞軸,該第四樞軸及該第五樞軸均與該第二樞軸平行,該連桿與該座椅支架以該第四樞軸樞接,該連桿與該後車架以該第五樞軸樞接,其中該後車架、該後輪支架組、該座椅支架及該連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
TW98135547A 2009-08-18 2009-10-21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TWI385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5547A TWI385101B (zh) 2009-08-18 2009-10-21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7704 2009-08-18
TW98135547A TWI385101B (zh) 2009-08-18 2009-10-21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179A TW201107179A (en) 2011-03-01
TWI385101B true TWI385101B (zh) 2013-02-11

Family

ID=4483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5547A TWI385101B (zh) 2009-08-18 2009-10-21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510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77982A1 (zh) 2018-10-15 2020-04-23 程宝贤 自行车收折结构及自行车收折方法
DE102018126124A1 (de) 2018-10-20 2020-04-23 Chun-Shuo Cheng Faltbare Fahrradstruktur
US11059540B2 (en) 2018-10-12 2021-07-13 Pao-Hsien Cheng Foldable bicycle and method for fold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2002736U1 (de) 2012-03-13 2012-05-23 Markus Hartmann Faltra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8421A1 (en) * 2001-05-10 2002-11-20 Merida Industry Co., Ltd. Foldable bicycle
JP2003291876A (ja) * 2002-04-01 2003-10-15 Chiba Inst Of Technology 折り畳み自転車
WO2005066016A1 (fr) * 2003-12-30 2005-07-21 Guanli Zhang Bicyclette repliable
TW200631845A (en) * 2005-03-02 2006-09-16 Topeak Inc Folding frame structure of a bicycle
CN2835065Y (zh) * 2005-08-29 2006-11-08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TWI269741B (en) * 2003-12-18 2007-01-01 Shao-Hua Chu Foldable bicycle and its folding method
CN201154753Y (zh) * 2007-12-18 2008-11-26 庞明方 便携折叠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8421A1 (en) * 2001-05-10 2002-11-20 Merida Industry Co., Ltd. Foldable bicycle
JP2003291876A (ja) * 2002-04-01 2003-10-15 Chiba Inst Of Technology 折り畳み自転車
TWI269741B (en) * 2003-12-18 2007-01-01 Shao-Hua Chu Foldable bicycle and its folding method
WO2005066016A1 (fr) * 2003-12-30 2005-07-21 Guanli Zhang Bicyclette repliable
TW200631845A (en) * 2005-03-02 2006-09-16 Topeak Inc Folding frame structure of a bicycle
CN2835065Y (zh) * 2005-08-29 2006-11-08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CN201154753Y (zh) * 2007-12-18 2008-11-26 庞明方 便携折叠自行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9540B2 (en) 2018-10-12 2021-07-13 Pao-Hsien Cheng Foldable bicycle and method for folding the same
WO2020077982A1 (zh) 2018-10-15 2020-04-23 程宝贤 自行车收折结构及自行车收折方法
DE102018126124A1 (de) 2018-10-20 2020-04-23 Chun-Shuo Cheng Faltbare Fahrradstruktur
DE102018126124B4 (de) 2018-10-20 2021-10-07 Chun-Shuo Cheng Faltbare Fahrradstruktu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179A (en) 201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89583B1 (en) Folding bicycle frame and folding bicycle
CN101085606B (zh) 车辆折叠座椅的锁紧装置
US7681955B2 (en) Locking apparatus for folding headrest for vehicles
US11904925B2 (en) Folding stroller
JP6510240B2 (ja) 折畳式車両
TWI385101B (zh) 折疊式車架及折疊式自行車
US7210699B2 (en) Foldable stroller with a control cable operable to allow for folding of the stroller
CA3010736C (en) Foldable child's tricycle and fold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043931A1 (en) Foldable stroller frame having three sections joined to and foldable around a common hub structure
TW200535034A (en) Longitudinally slidable seat structure for two-or three-wheeled vehicle
WO2007071141A1 (fr) Poussette pour enfant en bas age
JP2019163036A (ja) ロボット式三輪車
JP2005162199A (ja) 折り畳み式乗用車両
TW201029877A (en) Folding bicycle
WO2022178935A1 (zh) 折叠器及折叠车辆
JP2020520856A (ja) 折りたたみ自転車
JP4947629B2 (ja) 壁紙糊付機
US7131696B1 (en) Seat device for a vehicle
JP4901380B2 (ja) 車両シート操作用のストラップ
TW201518167A (zh) 滑板車之隱藏式收折機構
CN111409682A (zh) 车架与婴儿车
JP4474600B2 (ja) 折畳み収納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CN216887070U (zh) 折叠锁组件和代步车
CN215590930U (zh) 车把装置与电动车
JP5548747B2 (ja) スライド部材の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のロック装置を備えた手押し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