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3390B - 發光元件及資訊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元件及資訊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3390B
TWI383390B TW094112933A TW94112933A TWI383390B TW I383390 B TWI383390 B TW I383390B TW 094112933 A TW094112933 A TW 094112933A TW 94112933 A TW94112933 A TW 94112933A TW I383390 B TWI383390 B TW I3833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urce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2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6908A (en
Inventor
Yuuichi Takahashi
Kazuo Momoo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06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6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3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33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12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one transmitter and one receiver
    • G01V8/14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one transmitter and one receiver using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發光元件及資訊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發光裝置,以及一用於光學記錄/重製資訊之資訊處理裝置。
當利用一單一裝置以對複數個具有不同資訊記錄密度之記錄媒體進行資訊記錄/重製作業時,一般說來會運用具複數個光源之資訊處理裝置。例如,對於像是具有不同格式之「數位光碟」(底下稱為DVD)及「精巧光碟」(底下稱為CD)的記錄媒體,既已發展且現經採用一種利用一具兩個具不同波長之光源的單一裝置以記錄/重製資訊之技術。
可將一發光裝置運用於許多具有複數個光源之實作裝置上。傳統上,此一發光裝置具有一可容納一單一光源之殼體。從而,會對複數個光源要求複數個發光裝置。
最近,日本公開發佈專利第2002-190133號案即提議一種包含一發光裝置以發出具有不同波長之光線的裝置(底下稱為「雙波長光源裝置」)。根據該發光裝置,可獲得簡化該裝置之結構、因減少零件及組裝之調整步驟而降低該裝置的成本,或是該裝置的高度可靠性。
圖5顯示一包含雙波長光源裝置之裝置的示範性結構。在圖5裡,51a表示一用以發射具有一波長λ1之光線的第一光源,而51b表示一用以發射具有一波長λ2之光線的第二光源。光源51a及51b係經排置在一雙波長光源裝置51內。
自該光源51a所發射的光線2會由一光束分割器4所反射,且由一校準透鏡5轉換成經大致校準之光線。該經大致校準之光線會由一物鏡6而歛聚於一第一記錄媒體7。
自該第一記錄媒體7而來的反射光線則透過該相反路徑抵達該光束分割器4。一部份的光線會通透該光束分割器4,經過一偵測透鏡9而進入一光偵測器10。可根據進入該光偵測器10之光線,來偵測像是焦點信號、追蹤信號及RF信號之各種信號。
在此,對於各種信號之光偵測器10及/或偵測系統的結構對於本發明並非關鍵,這是因為該等已屬業界眾知者。從而在此不予贅述。
自該第二光源51b所發射的光線3也會透過如自該第一光源51a所發射之光線2的相同路徑而抵達該物鏡6,且經歛聚至一第二記錄媒體8。由於該第一記錄媒體7及該第二記錄媒體8具有不同的基板厚度,因此該物鏡6具有一其中會對於各基板之厚度而校正任何球面像差的結構。
在此,該物鏡6的結構及/或用以校正該球面像差之方法對於本發明並非關鍵,這是因為該等已屬業界眾知者。從而在此不予贅述。
自該第二記錄媒體8所反射之光線會透過相反路徑抵達該光束分割器4。一部份的光線會通透該光束分割器4,經過一偵測透鏡9而進入一光偵測器10。可根據進入該光偵測器10之光線,來偵測像是焦點信號、追蹤信號及RF信號之各種信號。
再次地,該光偵測器10及/或對於各式信號之偵測系統的結構對於本發明並非關鍵,這是因為該等已屬業界眾知者。從而在此不予贅述。
近年來,對於將資訊按高速度而記錄在像是CD及DVD之記錄媒體上的需求日益增高。為滿足此等需求,會有必要將光線輸出至該物鏡,其中該光線具有足夠執行高速度記錄處理之高功率。
發自於目前用來作為一CD記錄光源或一DVD記錄光源,而具有高功率輸出之半導體雷射的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在水平方向上是在7到10度之間,而在垂直方向上則是在16到23度之間。因此,用於CD記錄之光源及用於DVD記錄之光源具有大致相同的輻射特徵。
假設一發自一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及一物鏡的「數值孔徑」(底下稱之為「NA」)為相同。在此情況下,由於光磁性fc/fo較小,光線效率會變得較高。在此,fc表示該校準透鏡之焦距,而fo表示該物鏡之焦距。這可供有效率地將光線從該半導體雷射引入該物鏡。
為此原因,一較小fc/fo可較佳地實作對應於高速記錄,而會要求該物鏡輸出具較高功率之光線的裝置。
然而,令fc/fo更小會減少邊緣強度,而造成與即如令該焦點直徑變大的相同不利效果,降低自該記錄媒體所反射之光線的信號品質,而無法獲得足夠的裝置效率性。
為此原因,當採用一常用之半導體雷射以進行CD記錄時,fc/fo=4-5係經調適為一最佳光磁性範圍。
在DVD記錄/重製處理裡,每單位面積的資訊記錄密度會高於CD者。因此,比起對於CD會更需要將焦點窄化。為此原因,半導體光源的波長會被令為短於CD的光源(CD:大致為0.78微米,DVD:大致為0.60-0.67微米),同時物鏡的NA會為較大(CD:大致為0.45-0.53,DVD:大致0.60-0.67)。同時比起CD記錄的光學系統其邊緣強度需要較高。因此,DVD的fc/fo會高於對於CD者,並且當採用目前DVD記錄處理常用的半導體雷射時,fc/fo=6-7會為最佳。
然而,由於從光源10a到物鏡6之光學系統以及一從光源10b到物鏡6之光學系統為相同,因此一光磁性fc/fo會大致相同(精確地說,由於對各波長之折射指數的差異,並且對於各波長的透鏡焦距會略微不同),因此各者無法獲得最佳的fc/fo。從而,當該最佳fc/fo為不同時,像是對於DVD記錄的光學系統以及對於CD記錄的光學系統,會有CD高速記錄效能,以及獲自於對DVD之焦點聚焦效能的記錄/重製效能並不相容的問題。
特定地說,當複數個光源使用一經排置於一相同殼體內之發光裝置,並且具不同最佳光磁性(fc/fo)之光學系統,像是用於一為DVD記錄之光學系統與一為CD記錄之光學系統者,是由相同的光學系統所組成時,傳統的技術無法對於各個光學系統獲致一最佳fc/fo。因此,當將一光磁性令為一數值接近對於DVD記錄之光學系統的最佳fc/fo時,來自CD的光源之效率會變低,並且無法獲得高速記錄效能。另一方面,當將一光磁性令為一數值接近對於CD記錄之光學系統的最佳fc/fo時,來自為DVD之光源而入射於一物鏡上的光線邊緣強度會陡降,DVD焦點的聚焦效能降低,並因此即無法獲得所欲之DVD記錄-重製效能。
本發明可解決傳統問題。利用複數個不同波長之光源,可改善對一具多種不同規格之記錄媒體的記錄-重製效能。
一種根據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其中包含:一用以發射具第一波長之光線的第一光源;以及一用以發射具一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的光線之第二光源,其中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係經排置於相同殼體內,並且滿足一θh1>θh2的關係,其中θh1表示一在水平方向上發自於該第一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而θh2表示一在水平方向上發自於該第二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
從而,本揭所述之發明可令如下優點為可能,即提供一種符合一具多種不同規格之記錄媒體的記錄/重製效能之發光裝置,利用一具複數個經排置於相同殼體內之光源的發光裝置,具有一令一來自用於具相對為小之最佳光磁性的光學系統之光源而沿該光線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會窄於一來自一用於具相對為大之最佳光磁性的光學系統之光源而沿該光線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的特點。
當閱覽及了解後載詳細說明而參照於各隨附圖式時,本發明該等及其他優點對於熟諳本項技藝之人士確屬顯見。
在一利用經排置於相同殼體內之發光裝置的光學系統裡,可實現令一具有不同而相容之最佳光磁性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效能的目的,而具如同傳統裝置中之相同光學特性。
底下將參照於各圖式以解釋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各圖式中類似編號參指於相似或等同元件。圖1係一根據一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的相關元件視圖。光源1a及1b係經排置以在光源裝置1內提供兩個波長。操作上,從光源1a及1b所發射出的光線會被該記錄媒體7及8所反射,而按如在傳統範例中之相同方式進入一光偵測器10,從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2係為以在光源裝置1內提供兩個波長之光源1a及1b的各相關元件之放大視圖。光源1a及1b為半導體雷射,且當將一電流從該光源1a之P型電極21a施加至n型電極22a時,一載孔(電子/孔洞)會在一作用層25a裡被重新合併,並且會產生一對應於一內含於該作用層25a材料性質之帶隔能量的波長之光線。藉此,光線會重複地反射於各光導層間,而限制光線於該作用層25a內,並且從光線發射點23a發射出雷射光。按類似方式,當將一電流從該光源2b之P型電極21b施加至n型電極22b時,會從光線發射點23b發射出雷射光。由於半導體雷射的操作原理並非本發明關鍵,且為業界眾知者,因此其細節在此不予贅述。
一沿發射自光線發射點23a之發出光線24a的水平方向之遠場樣式以及一沿發射自光線發射點23b之發出光線24b的水平方向之遠場樣式範例可如圖3所示。在圖3裡,該水平軸為該角度,而垂直軸為正範化之光線強度。由於發射自一半導體雷射之光線發射角度通常是由全寬度半最大值所定義,因此底下所述之發射光線的輻射角度為全寬度半最大值。沿發射自該光線發射點23a之所發射光線24a水平方向的輻射角度θh1(全寬度半最大值),與沿發射自該光線發射點23b之所發射光線24b水平方向的輻射角度θh2(全寬度半最大值)的關係為θh1>θh2,即如圖3所示。在圖3裡,為可簡易觀察到該關係θh1>θh2,該所發射光線24a及所發射光線24b之遠場樣式的強度分佈中心經圖繪為相符。實作上,當從相同的視點來觀察該所發射光線24a及所發射光線24b之遠場樣式時,由於該光線發射點23a及該光線發射點23b間的間隔之故,因此會有一些其中該強度分佈方向並不相符的情況。可例如藉規制一作用層及沿該光導層之橫向方向(水平方向)折射指數分佈的組成方式以將光線限制在該作用層內,而獲得一種用以控制沿一半導體雷射之水平方向的輻射角度之方法。例如,就有關於該組成方式,對於一0.78微米頻帶高輸出半導體雷射,可利用像是砷化鎵鋁(AlGaAs)之材料以構成該作用層內的光導層,並藉鋁值成分的比例來調制該作用層內的光線密度。對於橫向方向(水平方向)的折射指數分佈,該光導層是藉由規制一藉由蝕刻所構成之脊部的寬度,以及光吸收植入層(或低折射指數層)介面與在該脊部兩側上之作用層介面間的距離來加以控制。由於從光線發射點所發射出的光線會藉由因折射而產生之發散(散出)所傳播,因此在光線發射點處的光線密度會較高(在光線發射點處之一近場樣式會變得較窄),且在遠場樣式內之一輻射角度會變得較寬。運用這種半導體雷射的設計製造技術可供控制沿該水平方向上的輻射角度。
接著將說明因滿足θh1>θh2關係所造成的效果。
在此,假定該光源1a為一用於DVD記錄之光源,而該光源1b為一用於CD記錄之光源。
亦假定底下如表1所示之特定數值被用來作為θh1、θh2、θv1、θv2、fo、fc、NA1及NA2,其中θh1表示發射自該光源1a而沿水平方向之光線24a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θh2表示發射自該光源1b而沿水平方向之光線24b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θv1表示發射自該光源1a而沿垂直方向之光線24a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θv2表示發射自該光源1b而沿垂直方向之光線24b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fo表示該物鏡6的焦距,fc表示該校準透鏡5的焦距,NA1表示該物鏡6相對於DVD的光線11的數值孔徑,而NA2表示該校準透鏡5相對於CD的光線12的數值孔徑。
亦假定對於發射自該等光源1a及1b而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之光線24a及24b的個別遠場樣式依循一理想分佈(亦即高斯分佈),且並無因從光源1a及1b到該物鏡6之各光學元件折射及/或通透所生的光線漏失。
條件0表示θh1=θh2=9°的情況。在如表1所示之光學參數裡,η1表示光線從該光源1a進入該物鏡6之效率性,而η2表示光線從該光源1b進入該物鏡6之效率性。η1及η2係藉由對該高斯分佈函數進行積分所計算而得。亦即,η1=0.42而η2=0.28。在P1=P2=200毫瓦,Po1=84毫瓦而Po2=56毫瓦的情況下,其中P1表示該光源1a之最大額定輸出,P2表示該光源1b之最大額定輸出,Po1表示當該光源1a按其最大輸出功率發射光線時從該光源1a到該物鏡6之光線輸出,而Po2表示當該光源1b按其最大輸出功率發射光線時從該光源1b到該物鏡6之光線輸出。
條件1表示一θh1>θh2且θh2=8°的情況。在此情況下,η2變為0.30。應了解光線從該光源1b進入該物鏡6之效率性相較於條件0會提高。從而Po2會變成60毫瓦。因此,輸出會相較於條件0而增加4毫瓦。在此情況下,θh1/θh2為大約1.1。
條件2表示一θh2=7°的情況。在此情況下,η2變為0.33。應了解光線從該光源1b進入該物鏡6之效率性會相較於條件0而進一步提高。從而Po2會變成66毫瓦。因此,輸出會相較於條件0而增加10毫瓦。在此情況下,θh1/θh2為大約1.3。
有可能如前述般利用半導體雷射的設計製造技術來控制θh1/θh2。當運用於一裝置內時,對於半導體雷射會需要各種特徵。各種特徵可包含例如最大輸出額定值、操作電流、操作電壓、發射效率性、光線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輻射角度、溫度特徵、壽命時間。這些特徵是由半導體雷射的結構所控制。一般說來,當由該半導體雷射的結構改變某一特徵時,其他特徵也會改變。目前,具有其中這些特徵總平衡結果為經良好決定之結構的半導體雷射為實際上是運用作為一DVD/CD記錄處理的半導體雷射。因此,發射自目前用於DVD記錄處理之半導體雷射的光線之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會大致等於發射自目前用於CD記錄處理之半導體雷射的光線之輻射角度。
θh1/θh2愈大,可獲得愈高的本發明效果。然而,將θh1設定為一大於目前所用之數值,或是將θh2設定為一小於目前所用之數值,會導致改變目前所用之半導體雷射的結構。因此藉此等設定,則或會有劣化該半導體雷射之總特徵的風險。此一風險會隨著θh1/θh2數值增加而提高。
在上述條件1裡其中θh1/θh2約為1.1的情況下,增加Po2的效果雖非極為顯著,然劣化半導體雷射之總特徵的風險也會相對於低。這表示實作該半導體雷射的機率可相對為高。
在上述條件2裡其中θh1/θh2約為1.3的情況下,增加Po2的效果雖為顯著,然劣化半導體雷射之總特徵的風險或會高於在條件1者。因此,會希望是依照劣化該半導體雷射之總特徵的風險,根據該真實裝置所要求之Po2數值而定,運用本發明來將該θh1/θh2數值設定為一適當數值。
藉運用當在進行高速記錄處理以記錄CD記錄資訊而一記錄媒體被光線所輻射時之熱度,通常會按高速度來旋轉該記錄媒體。然而,在此情況下,由於每單位時間而經輻射至該記錄媒體之光線功率會減少,因此會要求從該物鏡發射較高的光線功率。為此原因,即如前文所示範例,令來自該物鏡之光線功率較高會具有能夠記錄較高速之資訊的效果。
此外,一對於DVD之光源的最大輸出額定值P1及一對於CD之光源的最大輸出額定值P2會如前述般為P2>P1,θh1>θh2,可預期能夠改善對於CD的高速記錄效能。當利用一半導體雷射作為一光源時,會有各種方式來改善該最大輸出額定值。例如,為讓光線不致被該發光末端表面所吸收,這些在靠近該末端表面處含有像是Zn之散射材料,令該半導體雷射之共振器的長度較長並採用一種在該作用層內具有低光吸收漏失性之真實折射指數結構的波導器之各項技術確屬業界眾知者。
就以待於本裝置中所實作之高速記錄效能而言,換句話說利用光源1a之高速資訊記錄效能以及利用光源1b之高速資訊記錄效能,為令實現各個高速記錄效能,當比較光線功率Po1於發射自該物鏡所必要之光源1a,以及比較光線功率Po2於該光源1b時,假定在Po2>Po1的情況下θh1>θh2,而在Po1>Po2的情況下θh2>θh1,無強制地增加該光源的最大輸出額定值,則會有令利用兩者光源之高速資訊記錄效能為相容的效果。這會等於光源的價格降低,並且可令一含有複數個具不同波長之光源的發光裝置更為低廉,而亦可令一施用發光裝置之資訊處理裝置更為便宜。
在用於一資訊記錄-重製裝置之半導體雷射的情況下,隨著波長變短,實作時間愈新近,而像是沿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的屬性之選擇自由通常會變窄。從而,在用於將資訊記錄在此等複數種格式之記錄媒體,像是CD-DVD記錄雙目的性裝置,裡的裝置中,當需要利用一具一長波長之光源之光學系統以從該物鏡發射出較高的光線功率時,具長波長之光源通常會具有較大的沿該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的設計自由度。因此,可相當簡易地達到將沿具一長波長之光源的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設定為窄於沿具一長波長之光源的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這亦有助於光源的價格降低。
在本具體實施例之雙波長光源裝置裡,光源1a的光線發射點及光源1b的光線發射點係經排置為彼此更為接近(例如,150微米以下)。這可令避免穿透過該校準透鏡及該物鏡之光線的離軸像差,同時可避免因入射到該物鏡之光線之孔徑限制中央相對於入射到該孔徑限制之光線的強度中央之位移所產生的效率性漏失。
發射自目前用於CD記錄之光源而在水平方向上的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會約為7度,這可被視為是一對於經常且實際運用之光源的光線輻射角度的下限。然而,有可能利用如前述對於半導體雷射之設計製造技術來減少角度。這可令維持對CD之光源的效率性成為可能,即使是將發射自對DVD之光源而沿水平方向的光線輻射角度設定為從7度到10度範圍之相對低值亦然。
在此,假定該θh1=8°。在其中如前述θh1=9°的情況下,fc會被決定為20毫米。如此,會將fc決定為將從該光源1a進入該物鏡6之光線在水平方向上的邊緣強度設定為一足以對於DVD獲得一收斂點效能的數值。這可藉由設定一光磁性(fc/fo)來加以控制。在其中θh1=8°的情況下,為在水平方向上獲得一在θh1:fo=9°:20毫米情況下會大致等於在水平方向上之邊緣強度的邊緣強度之條件,即為θh1:fo=8°:22.5毫米。
條件3表示在該條件下θh1>θh2且θh2=6°。在此情況下,η2會變為0.30,即如表2所示。而相較於條件0,該輸出會增加10毫瓦。在此情況下,θh1/θh2為約1.3。
當將發射自為DVD之光源在水平方向上的光線輻射角度設定為一相對為高的數值時,有可能藉由改變該光磁性來增加對於DVD之光源的效率性。例如,在其中θh1=10°的情況下,會將fc決定為18毫米,以將從該光源1a進入該物鏡6之光線在水平方向上的邊緣強度設定為一足以對於DVD獲得一收斂點效能的數值。
條件4表示在該條件下θh1>θh2且θh2=9°。在此情況下,η2會變為0.33,即如表2所示。相較於條件0,該輸出Po2會增加10毫瓦。此外,η1會變為0.45。相較於條件0,該輸出Po1會增加6毫瓦。在此情況下,θh1/θh2為約1.1。
條件5表示在該條件下θ h2=7°。在此情況下,η 2會藉減少如前述之光磁性,因效率性增加效果而變為0.38。相較於條件0,該輸出會更增加20毫瓦。在此情況下,θ h1/θ h2為約1.4。
設定對一CD之光源而沿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θ v2為窄於對一CD之光源而沿水平方向之輻射角度θ v1可進一步改善來自對於CD之光源的光線之取獲效率性,且可具有一改善CD之高速記錄效能的效果。
圖4係一表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之相關元件視圖。即如圖4所示,一在相同殼體裡包含該等光源1a及1b,以及光偵測器10a及10b的光源單元41可預期改善裝置微小化結果、價格降低及可靠性。換言之,在圖4的組成方式裡,從該光源1a所發射並自該記錄媒體7所反射的光線會透過光線分支裝置42而進入光偵測器10a及10b,且製作出焦點偵測、追蹤、RF及各種信號等。發射自該光源1a並反射自該記錄媒體8的光線會由光線分支裝置42而進入光偵測器10a及10b,且製作出焦點偵測、追蹤、RF及各種信號等。光偵測器10a及10b、光線分支裝置42及各式信號之偵測系統的組成方式並非本發明之關鍵元件,從而在此省略其細節,此因各種組成方式係屬性業界眾知者。
至目前為止之所述具體實施例主要是按雙波長光源裝置之DVD記錄及CD記錄的情況而解釋。包含更高度密集之DVD記錄媒體,即如近來實作之所謂藍光碟片(底下稱為「BD」),毋庸置言本發明確可施用於例如一具用以BD記錄及DVD記錄之光源,或用以BD記錄及CD記錄之光源,而經納入於一相同殼體內的雙波長光源裝置組成方式,或一具用以BD記錄及DVD記錄及CD記錄之光源,而經納入於一相同殼體內的三波長光源裝置之組成方式。至目前為止所述各具體實施例雖係經解釋為藉改良從光源到物鏡之光線的效率性以改善高速記錄效能,然在提高發射自該物鏡之光線功率之情況下可改善資訊重製效能,並無須顯示該類似效果。
對於熟諳本項技藝之人士,各種其他修改應屬顯知且即可進行,而不致悖離本發明範圍及精神。從而,後載之申請專利範圍的領域並不應受前文說明所限制,而應將各申請項目廣義詮釋。
(業界實用性)
一種根據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及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包含一具複數個具不同波長之光源,藉令一光源在水平方向上之輻射角度小於另一光源在水平方向上之輻射角度而經排置於相同殼體內的發光裝置,此者適用於用以實現能夠進行資訊重製處理或是高速記錄處理,且具低廉價格實作結果之微小化作業。
1...光源裝置
1a...第一光源
1b...第二光源
2...光線
3...光線
4...光束分割器
5...校準透鏡
6...物鏡
7...第一記錄媒體
8...第二記錄媒體
9...透鏡
10...光偵測器
10a...光源
10b...光源
11...光線
12...光線
21a...P型電極
21b...P型電極
22a...n型電極
22b...n型電極
23a...光線發射點
23b...光線發射點
24a...光線
24b...光線
51a...第一光源
51b...第二光源
圖1係一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的相關元件視圖。
圖2係一用以解釋相同光源之成分的各光源放大視圖。
圖3係一沿發射自相同光源之光線的水平方向之遠場樣式。
圖4係一根據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的相關元件視圖。
圖5係一傳統資訊處理裝置之相關元件視圖。
1...光源裝置
1a...第一光源
1b...第二光源
2...光線
3...光線
4...光束分割器
5...校準透鏡
6...物鏡
7...第一記錄媒體
8...第二記錄媒體
9...透鏡
10...光偵測器
11...光線
12...光線

Claims (20)

  1. 一種發光裝置,其包含:一用以發射具第一波長之光線的第一光源;以及一用以發射具一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的光線之第二光源,其中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係經排置於相同殼體內,並且滿足一θ h1>θ h2的關係,其中θ h1表示一在水平方向上發自於該第一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而θ h2表示一在水平方向上發自於該第二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其中θ h2為7度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滿足一θ h1/θ h2>1.1的關係。
  3.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滿足一θ h1/θ h2>1.3的關係。
  4.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滿足一P1>P2關係,其中P1表示該第一光源之最大額定輸出,而P2表示該第二光源之最大額定輸出。
  5.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滿足一λ 2>λ 1關係,其中λ 1表示一自該第一光源所發射之光線的波長,而λ 2表示一自該第二光源所發射之光線的波長。
  6.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一於該第一光源之一光線發射點與該第二光源之一光線發射點間的距離為150微米 以下。
  7.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θ h1為10度以上。
  8.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滿足一θ v1>θ v2的關係,其中θ v1表示發射自該第一光源而沿垂直方向之光線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而θ v2表示發射自該第二光源而沿垂直方向之光線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
  9.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至少一者係經排置於相同基板上,其上一光偵測器係經排置以接收藉由反射來自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至少一者之光線所獲得的光線。
  10.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含:一發光裝置,其中含有複數個光源;一物鏡,用以將來自複數個光源的光線斂聚於一記錄媒體上;一校準透鏡,用以將光線從複數個光源轉換至大致校準光線;以及一光偵測器,用以接收反射自該記錄媒體之光線,其中該等複數個光源包含一用以發射具第一波長之光線的第一光源;以及一用以發射具一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的光線之第二光源,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係經排置於相同殼體內,滿足一θ h1>θ h2的關係,其中θ h1表示一在水平方向上發自於該第一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 值),而θ h2表示一在水平方向上發自於該第二光源之光線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並且該物鏡及該校準透鏡係經組態設定以使得一光磁性fc/fo數值能夠將一來自該第一光源之光線斂聚於該記錄媒體上的收斂效能最佳化,其中fc及fo滿足算式6.0fc/fo7.5,其中fc表示該校準透鏡之焦距,而fo表示該物鏡之焦距。
  11.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最佳化光磁性fc/fo數值為6.5以下。
  12.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滿足一θ h1/θ h2>1.1的關係。
  13.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滿足一θ h1/θ h2>1.3的關係。
  14.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滿足一P2>P1關係,其中P1表示該第一光源之最大額定輸出,而P2表示該第二光源之最大額定輸出。
  15.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滿足一λ 2>λ 1關係,其中λ 1表示一自該第一光源所發射之光線的波長,而λ 2表示一自該第二光源所發射之光線的波長。
  16.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一於該第一光源之一光線發射點與該第二光源之一光線發射點間的距離為150微米以下。
  17.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θ h2為7度以下。
  18.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θ h1為10度以上, 而該θ h2為8度以下。
  19.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滿足一θ v1>θ v2的關係,其中θ v1表示發射自該第一光源而沿垂直方向之光線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而θ v2表示發射自該第二光源而沿垂直方向之光線的輻射角度(全寬度半最大值)。
  20. 如請求項10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等複數個光源至少一者係經排置於其上經排置有一光偵測器之相同基板上。
TW094112933A 2004-04-22 2005-04-22 發光元件及資訊處理裝置 TWI383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26602 2004-04-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6908A TW200606908A (en) 2006-02-16
TWI383390B true TWI383390B (zh) 2013-01-21

Family

ID=3518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2933A TWI383390B (zh) 2004-04-22 2005-04-22 發光元件及資訊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30888B2 (zh)
KR (1) KR20060047439A (zh)
CN (1) CN100394495C (zh)
TW (1) TWI383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20256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Ledvance Gmbh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mit variabler lichtverteilung
CN106767675B (zh) * 2017-02-06 2019-04-02 重庆理工大学 基于细光束的f-theta测量系统的优化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5039A (ja) * 2002-08-30 2004-03-25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195137B1 (ko) * 1996-10-24 1999-06-15 윤종용 호환형 광픽업장치
US6347103B1 (en) * 1998-09-26 2002-02-12 Lg Electronics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with two wavelength
JP2000306258A (ja) * 1999-04-22 2000-11-02 Toshiba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862894B2 (ja) * 1999-08-18 2006-12-27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CN1172299C (zh) * 1999-10-30 2004-10-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头
JP2001184698A (ja) * 1999-12-22 2001-07-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689296B2 (ja) * 2000-01-24 2005-08-3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449402B1 (ko) * 2000-06-06 2004-09-18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픽업 장치
JP2002092934A (ja) * 2000-07-08 2002-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単一光源を採用した互換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5039A (ja) * 2002-08-30 2004-03-25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7439A (ko) 2006-05-18
US7230888B2 (en) 2007-06-12
CN1707654A (zh) 2005-12-14
CN100394495C (zh) 2008-06-11
TW200606908A (en) 2006-02-16
US20050243432A1 (en) 2005-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86996A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recording system
US6650612B1 (en) Optical head and recording reproduction method
KR100690479B1 (ko) 광 픽업 장치, 대물 렌즈, 광 정보 기록 매체 재생/기록 장치, 정보 재생/기록 방법
US6747939B2 (en)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9980041786A (ko) 광학픽업
JPH10134407A (ja) ディスク互換採用が可能な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695720B2 (ja) 半導体レーザ
US6781944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or with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receiving devices and optics
KR100384674B1 (ko) 광 헤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적 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TWI383390B (zh) 發光元件及資訊處理裝置
JPH1116194A (ja) 光ヘッド装置
US20020105892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6912234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laser diode chip
JP4590660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122798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53762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332565A (ja) 光出射素子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1250255A (ja) 光学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235390A (ja) 光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20080159113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JP3558121B2 (ja) 光学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これらの光ビーム位置調整方法
JPH1112060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07153111A (ja) 光ヘッド
JP2001250254A (ja) 光学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27535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