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1742B - 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1742B
TWI381742B TW095137170A TW95137170A TWI381742B TW I381742 B TWI381742 B TW I381742B TW 095137170 A TW095137170 A TW 095137170A TW 95137170 A TW95137170 A TW 95137170A TW I381742 B TWI381742 B TW I3817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s
pixel
colo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9730A (en
Inventor
Hidekuni Moriya
Takumi Aragak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03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96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478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943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601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943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71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9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1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17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2Compensation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ppearance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習知有可利用4以上的顏色(以下亦稱為「多色」)來顯示影像的影像顯示裝置。在此,所謂的「顏色」是指顯示的最小單位之副畫素所能顯示的顏色,並非限於紅、綠、藍的3色。上述影像顯示裝置可藉由對應於相異顏色的副畫素的顯示組合來進行各種色的顯示。例如,習知有利用Red、Green、Blue、Cyan(以下亦簡稱為「RGBC」)的4色來進行顯示之影像顯示裝置。
但,上述技術並未充分考量對視覺的影響來進行對應於RGBC之副畫素的配置。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的點而研發者,其課題是在於提供一種充分考量對視覺的影響來配置構成4以上的顏色的畫素之影像顯示裝置、具有影像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及決定畫素的配置之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本發明之一觀點,係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副畫素作為一組的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為:上述顯示畫素係以彩度最小的副畫素會被配置於上述顯示畫素的端,且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上述副畫素。
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係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副畫素作為一組的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該顯示畫素係以彩度最小的副畫素會被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且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藉此,可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且可減輕以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Color Breaking)現象。因此,上述影像顯示裝置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形態中,上述彩度及上述色成份差係於亮度-相反色空間(opponent color space)中所被定義的值,根據上述亮度-相反色空間的視覺空間特性所定義。藉此,可進行考量對視覺的影響後之副畫素的配置。
在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中較佳的例子為上述4個副畫素係由Red、Green、Blue、Cyan所構成,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副畫素為以Cyan、Red、Green、Blue的順序配置。
在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中其他較佳的例子為上述4個副畫素係由Red、Green、Blue、White所構成,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副畫素為以White、Green、Red、Blue的順序配置。
又,較佳的例子為上述4個副畫素係由紅、黃綠、翡翠綠、藍所構成,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副畫素為以藍、黃綠、紅、翡翠綠的順序配置。
又,較佳之一例為上述4個副畫素的顏色之各個的著色區域為按照波長而色相變化的可視光區域中,藍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紅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及從藍至黃的色相中所被選擇的2種色相的著色區域。
又,較佳的例子為上述4個副畫素的顏色之各個的著色區域為透過著色區域的光的波長的峰值位於415~500nm的著色區域、及位於600nm以上的著色區域、及位於485~535nm的著色區域、及位於500~590nm的著色區域。
又,較佳的例子為上述顯示畫素係以同一色連接於上述影像顯示裝置的縱方向之方式複數配置於直線上。亦即,顯示畫素為條紋配置。另外,所謂縱方向是意指與掃描方向正交的方向。
其他較佳的例子為上述顯示畫素係以縱方向上下隣接的上述顯示畫素彼此間,各個顯示畫素所具有的上述副畫素至少1個副畫素份會上下偏移之方式配置。藉此,可一面抑止顯示影像的劣化,一面減少橫方向的顯示畫素的個數。因此,可使影像顯示裝置低成本化。
最好是上述副畫素的橫寬為上述顯示畫素的橫寬的大概4分之1。並且,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係具備以能夠重疊於上述副畫素的方式配置之彩色濾光片。
本發明之一觀點,係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以上的副畫素作為一組的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為:上述顯示畫素係具有比上述4個以上的副畫素的彩度的平均值更小的彩度之2個副畫素會被配置於該顯示畫素的兩端。
上述影像顯示裝置係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以上的副畫素作為一組的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該顯示畫素係具有比4個以上的副畫素的彩度的平均值更小的彩度之2個副畫素會被配置於該顯示畫素的兩端。藉此,可縮小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可減輕人觀察時之邊緣的色彩斷裂現象。因此,上述影像顯示裝置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又,最好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以上的副畫素中,彩度最小的2個副畫素被配置於該顯示畫素的兩端。藉此,可有效地縮小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
又,最好上述顯示畫素係以隣接的副畫素之色成份的加算值能夠變小之方式來配置上述副畫素。亦即,顯示畫素係鄰接具有大概相反色的副畫素。藉此,可藉由視覺濾色處理來相抵各副畫素的色成份,而有效地縮小色彩斷裂。
又,上述影像顯示裝置可適用於具有對影像顯示裝置供給電壓的電源裝置之電子機器。
本發明的其他觀點,係於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的副畫素作為一組的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之影像顯示裝置中,決定上述4個副畫素的配置之畫素配置設計方法,其特徵為具備:第1配置決定步驟,其係將彩度最小的副畫素的位置決定於上述顯示畫素的端;及第2配置決定步驟,其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來決定上述副畫素的位置。
將藉由上述畫素配置設計方法所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可實現一種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且減輕以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現象之影像顯示裝置。
以下,參照圖面來說明有關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針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來進行説明。
(全體構成)
圖1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100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影像顯示裝置100主要具有:影像處理部10、資料線驅動電路21、掃描線驅動電路22及顯示部23。影像顯示裝置100是可利用多色來顯示影像的構成。具體而言,影像顯示裝置100是構成可顯示Red、Green、Blue及Cyan的4色(以下亦簡記為「R」、「G」、「B」、「C」)。
影像處理部10是具備:I/F控制電路11、色變換電路12、VRAM13、位址控制電路14、表儲存記憶體15及γ校正電路16。I/F控制電路11是由外部(例如攝影機等)來取得影像資料及控制指令,且將影像資料d1供給至色變換電路12。另外,從外部供給的影像資料是以R、G、B的3色所構成。
色變換電路12會針對所取得後的影像資料d1進行從3色變換成4色的處理。此情況,色變換電路12是參照記憶於表儲存記憶體15的資料等來進行色變換等的影像處理。以色變換電路12來進行影像處理的影像資料d2會被寫入VRAM13。被寫入VRAM13的影像資料d2會根據來自位址控制電路的控制信號d21,藉由γ校正電路16來作為影像資料d3讀出,且藉由掃描線驅動電路22來作為位址資料(掃描線驅動電路22是為了在位址資料之下取得同步)d4讀出。γ校正電路16是參照記憶於表儲存記憶體15的資料等,針對所取得後的影像資料d3來進行γ校正。然後,γ校正電路16會將γ校正後的影像資料d5供給至資料線驅動電路21。
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針對2560條的資料線來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X1~X2560。掃描線驅動電路22是針對480條的掃描線來供給掃描線驅動信號Y1~Y480。此情況,資料線驅動電路21與掃描線驅動電路22是同步驅動顯示面板23。顯示部23是藉由液晶(LCD)來構成,利用RGBC的4色來顯示影像。並且,顯示部23是藉由以對應於RGBC的4個畫素(以下稱為「副畫素」)為一組而具有的單位畫素(以下稱為「顯示畫素」)為具有「縱480個×橫640個」的VGA大小所構成。因此,資料線的數量會形成「640×4=2560條」。顯示部23是藉由對掃描線及資料線施加電壓來顯示所應顯示的文字或影像等的影像。
圖2是擴大表示顯示部23的各畫素的概略圖。○153是表示顯示畫素151的位置,不同的剖面線是分別表示構成副畫素152的「R」、「G」、「B」、「C」。此情況,顯示畫素151是以同一色能夠連接於縱方向的方式來複數配置於直線上,亦即條紋配置。又,由於顯示畫素151的縱橫長度比為「1:1」,因此有關副畫素152方面,若縱方向的長度為「1」,則橫方向的長度形成「0.25」。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縱方向」是意指與掃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謂「橫方向」是意指與掃描方向水平的方向。有關副畫素152的具體配置、及決定副畫素152的配置之方法會在往後詳細。
圖3是表示顯示部23的具體構成的立體圖。如圖3所示,在TFT陣列基板23g的內側形成有畫素電極23f,在對向基板23b的內側形成有共通電極23d。更,於對向基板23b與共通電極23d之間形成有彩色濾光片23c。並且,在TFT陣列基板23g與對向基板23b的外側形成有背光單元23i、上下偏光板23a、23h。
具體而言,TFT陣列基板23g及對向基板23b是藉由玻璃.塑膠等的透明基板所構成。並且,畫素電極23f及共通電極23d是藉由ITO(銦錫氧化物)等的透明導電體所形成。而且,畫素電極23f被連接至設置於TFT陣列基板23g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可按照該TFT的開關驅動來對共通電極23d與畫素電極23f之間的液晶層23e賦予電壓。液晶層23e具有按照藉由共通電極23d及畫素電極23f所被賦予的電壓值來變化配列的液晶分子。
在如此的液晶層23e及上下偏光板23a、23h中,是按照賦予於液晶層23e的電壓值來變化液晶分子的配列,藉此改變透過液晶層23e及上下偏光板23a、23h的光量。因此,液晶層23e是控制從背光單元23i側所射入的光的光量,使以所定的透光量來透過至觀察者側。背光單元23i是藉由光源及導光板所構成。在如此的構成中,可將從光源所發光後的光予以均一地擴散於導光板內部,而於圖3中的箭號所示的方向射出光源光。光源是由螢光管或白色LED等所構成,導光板是由丙烯等的樹脂所構成。具有如此的構成之顯示部23是使背光單元23i的發光往箭號所示的方向射出,且自對向基板23b側取出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亦即,利用背光單元23i的光源光來進行液晶顯示。
圖4是表示顯示部23的顯示特性之一例。圖4(a)是表示使用於顯示部23的彩色濾光片23c的分光特性,橫軸為波長(nm),縱軸為透過率(%)。圖4(b)是表示光源之背光單元23i的發光特性,橫軸為波長(nm),縱軸為相對亮度。圖4(c)是針對背光單元23i的發光特性,反映彩色濾光片23c的透過特性的圖,亦即顯示4色的發光特性。圖4(c)亦橫軸為波長(nm),縱軸為相對亮度。另外,藉由液晶層23e來進行透過光的控制,但由於透過特性大致為平坦,因此未予以圖示。圖4(d)是表示針對4色的發光特性來計算顯示顏色的三刺激值,且繪製於xy色度圖上的圖。圖4(d)的四角形的內部是表示可再現於顯示部23中的色,此四角形為對應於顯示部23的色再現區域。並且,四角形的頂點為對應於構成色的RGBC。
(副畫素誤差確認方法)
第1實施形態是在充分考量對視覺的影響之形式下,配置4色RGBC的副畫素。在此是針對在副畫素的配置時所應考量的視覺特性等來進行。具體而言,說明當副畫素的配置相異時,在視覺特性上有如何的影響。
圖5是表示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流程圖。此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是針對RGBC各畫素的排列順序候選者,為了確認依各個候選者所發生的誤差而進行的處理。利用副畫素的影像顯示裝置是將各畫素排列配置於平面上,藉由微細的發光的混色來再現顏色,但視覺特性的關係上,有時依各畫素的配置而發生邊緣模糊或色彩斷裂(Color Breaking)(偽色)。在圖5所示的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中確認的「誤差」是對應於如此的邊緣模糊或色彩斷裂。另外,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是藉由電腦等來實行。
首先,在步驟S101中,輸入RGBC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102。在步驟S1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103。
在步驟S103中,進行亮度-相反色空間中對應於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此濾色處理會往後詳述。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104,針對濾色處理結果進行邊緣模糊或色彩斷裂等的誤差確認。
圖6是表示對亮度-相反色成份的濾色特性。圖6是左邊顯示Lum成份的圖表,中央顯示R/G成份的圖表,右邊顯示Y/B成份的圖表,分別在橫軸顯示影像的位置,在縱軸顯示份量(詳細是將視距離近時的Lum成份當作「1」時之相對性的值)。並且,在上段顯示視距離近時的圖表,在下段顯示視距離遠時的圖表。如圖6所示,濾色特性是有關亮度-相反色各個的成份具有各別的振幅特性及幅度。又,由於濾色特性是對應於視覺特性,因此也會依視距離而特性變化。又,可知濾色的振幅,R/G成份要比B/Y成份更大。
圖7是表示藉由圖5所示的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來取得的結果之一例。圖7(a)是表示利用於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空間性圖案。具體而言,利用以RGBC的順序所配置的顯示畫素,使中央的符號160所示的顯示畫素形成非點燈(全遮斷),使位於其兩側的符號161、163所示的顯示畫素群形成全點燈(全透過)狀態。亦即,使用以黑色來顯示中央部分,以白色來顯示其兩側顯示的空間性圖案(以下亦稱為「黒白圖案」)。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將副畫素的配置順序記為「RGBC」時,是顯示由左或右依序配置「R」、「G」、「B」、「C」者。
圖7(b)、(c)、(d)是橫軸表示對應於黒白圖案的影像位置,縱軸分別表示Lum成份、R/G成份、B/Y成份。圖7(b)是重疊顯示在不使用副畫素平面配置下使空間性地完全混色的理想情況時的圖表。由圖7(b)可知,在使用副畫素時,即使在白色的部分若微細地觀察還是會有顏色,因此有圖表的凹凸發生。又,可知在黒色的部分,受到周圍的副畫素的影響而形成邊緣模糊的原因之亮度上昇會發生。有關R/G成份及B/Y成份,在誤差不發生時(理想的情況),是形成以一定周期重複的圖表。但,由圖7(c)、圖7(d)可知,R/G成份及B/Y成份的雙方皆於黒周邊受到周圍的副畫素的影響而色成份増加,引起色彩斷裂。例如,在圖7(c)的R/G成份,可知在中央右側的峰值部分增加於正(紅)的方向的同時,若觀察黒白的圖案,則有Red畫素存在。如此大副度增加於正的方向是使視覺特性反映之濾色處理的結果,若不進行濾色處理,則如此的變化不會產生。亦即,如此大的色成份原本不存在,但藉由視覺觀察,色成份會發生而形成可見。
在此,將上述圖5~圖7所示的事實考量進去,對4色RGBC的各畫素的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且考察其結果。
圖8(a)~(l)是表示4色RGBC的配置候選者。此情況,RGBC的組合數為「4×3×2×1=24個」,但若考量左右的對稱性,則配置候選者的數量係形成其一半的12個。亦即,例如將「RGBC」當作與「CBGR」同樣來處理。
圖9是表示對圖8(a)~(l)的12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由此可知在圖9(a)所示之「RGBC」的配置順序時、及圖9(1)所示之「BGRC」的配置順序時,誤差比較少。特別是在後者之「BGRC」的配置順序時,與其他比較下誤差最少。
以下說明有關發生如此結果的原因。更詳細是著眼於彩度Ch及色成份差來説明。該等的彩度Ch及色成份差是被定義於亮度-相反色空間,根據亮度-相反色空間的視覺空間特性來定義。在此,著眼於彩度Ch的理由是因為位於顯示畫素的端部之畫素色的大小(亦即彩度)會原封不動地形成濾色處理結果之色成份產生的要因。亦即,可想像在對圖7(a)所示之黒白的圖案進行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時,若在顯示畫素的端部配置彩度Ch小的畫素,則誤差會變少。
又,著眼於色成份差的理由是因為若觀察顯示白色的4畫素,則可想像當同系的色(亦即色成份差小的色)隣接時,藉由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同系的色成份會原封不動留下,相對的,當分離色成份差小的色來配置時,可想像在分離配置之間配置有別系的色,因此藉由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各畫素的色成份會被抵消。亦即,可想像若以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則誤差會變少。
圖10是具體顯示RGBC的彩度Ch與色成份差的表。圖10(a)是由左依序顯示有關RGBC各色,由XYZ所求得的Lum成份、R/G成份、B/Y成份、及計算來自R/G-B/Y平面的原點的距離後的彩度Ch。另外,本說明書中,亮度是當作相當於Y的值使用,彩度是當作顯示色強度的值使用。
又,圖10(b)是表示有關由RGBC所選擇的2色,各個的R/G成份及B/Y成份、R/G成份及B/Y成份的各個的差、及根據以使視覺濾色特性反映的形態來調整該R/G成份及B/Y成份的差所取得的色成份差。求取色成份差時的調整是藉由對R/G成份的差乘以「0.3」,對B/Y成份的差乘以「0.1」來進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圖6所示,濾色的振幅,R/G成份要比B/Y成份更大。並且,色成份差是藉由將調整後的R/G成份及B/Y成份予以2次方後的值加算,且取其平方根來取得。
由圖10(a)可知Cyan的彩度比其他小。由此可想像若將Cyan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則誤差會變少。在此,若參照圖9,則可知在將Cyan配置於端部時(例如圖9(1))與在將Cyan配置於端部時(例如圖9(h))比較下,誤差少。
又,由圖10(b)可知,2色間的色成份差最小為Green與Cyan的組合。由此可想像若將Green與Cyan分離配置(換言之以不隣接的方式來配置),則誤差會變小。在此,若參照圖9,則可知在將Green與Cyan分離配置時(例如圖9(1))與在將Green與Cyan隣接配置時(例如圖9(f))比較之下,誤差少。
以上,之所以可取得「RGBC」的配置順序(參照圖9(a))及「BGRC」的配置順序(參照圖9(1))的誤差少的結果,那是因為將Cyan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且將Green與Cyan分離配置。又,之所以「BGRC」的配置順序要比「RGBC」的配置順序,誤差小若干,那是因為將亮度小的Blue(參照圖10(a))配置於端部。
另外,「CBGR」是「RGBC」的逆配置,「CRGB」是「BGRC」的逆配置。亦即,「CBGR」的配置是與「RGBC」的配置同一,「CRGB」的配置是與「BGRC」的配置同一。藉此,在「CBGR」的配置可取得和圖9(a)同一結果,在「CRGB」的配置可取得和圖9(1)同一結果。
(副畫素配置方法)
其次,說明有關將上述結果及考察予以考慮進去而進行的副畫素配置方法。第1實施形態是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且進行以色成份差最小的副畫素的組合不會隣接的方式來配置副畫素之副畫素配置方法。具體而言,根據前述圖10所示的結果來將彩度Ch最小的Cyan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且以色成份差最小的組合亦即Cyan與Green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進行RGBC的配置。
圖11是表示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又,此處理是藉由電腦讀出程式來實行,或藉由讀出記錄於記錄媒體的程式來實行。並且,此處理是被實行於設計影像顯示裝置100的階段等。
首先,在步驟S201中,輸入RGBC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202。在步驟S2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203。
在步驟S203中,計算各色的彩度Ch的同時,計算2色間的色成份差。藉此,可取得例如圖10所示那樣的表。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204。
在步驟S204中,根據在步驟S203所計算的結果來決定RGBC的配置。首先,根據所被計算的彩度Ch來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在取得圖10所示那樣的結果時,將彩度Ch最小的「C」配置於端部。
其次,根據所被計算的色成份差,以色成份差最少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另外,如上述那樣在將「C」配置於端部時,針對包含「C」的RGBC來計算色成份差(亦即在圖10(b)中,於第1色及第2色中包含「C」)。此情況,在取得如圖10所示那樣的結果時,是以色成份差最小的「G」與「C」不會隣接之方式配置。此情況,由於端部被決定成「C」,因此會被決定在「C」的2個隔壁配置「G」。藉此,「CBGR」的配置及「CRGB」的配置等2個的候選者會被決定。另外,「CBGR」是與「RGBC」相同,「CRGB」是與「BGRC」相同。當如此2個候選者被決定時,只要決定任意一方的候選者即可,或者決定亮度小的副畫素被配置於端部的候選者即可。後者的情況是決定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於端部的「CRGB」。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跳脫該流程。
若如此利用第1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則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C的副畫素的配置。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且可減輕在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另外,上述雖是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決定「CRGB」(或「CBGR」)的副畫素的配置之例,但並非限於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經常決定該配置順序。由於該等是根據圖10所示的結果來決定的配置順序,因此當RGBC的各畫素為取得圖10所示以外的結果時,與該配置順序相異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第2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在第2實施形態中,多色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具體而言,第2實施形態是取代Cyan而使用White(以下亦表記為「W」或「Wh」)的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亦即,藉由RGBW來構成色。另外,在第2實施形態中亦使用具有和前述影像顯示裝置100同様構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因此省略其説明。並且,在「White」的副畫素中配置有非著色層的透明樹脂層。
圖1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部23的顯示特性的一例圖。圖12(a)是表示彩色濾光片23c的分光特性圖,橫軸為表示波長(nm),縱軸為表示透過率(%)。另外,不使用對應於White的彩色濾光片23c。圖12(b)是表示背光單元23i的發光特性圖,橫軸為表示波長(nm),縱軸為表示相對亮度。圖12(c)是表示RGBW4色的發光特性圖,橫軸為表示波長(nm),縱軸為表示相對亮度。此情況,由於在對應於White的畫素部中未設置彩色濾光片23c,因此White的分光特性是形成與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大致同形狀。圖12(d)是表示針對4色的發光特性來計算顯示顏色的三刺激值,且予以繪圖於xy色度圖上的圖。如圖12(d)所示,色再現區域非四角形,而是以三角形構成。該三角形的頂點為對應於RGB,W是位於三角形的內部。如此的色再現區域是與3色的色再現區域同様,但藉由追加White來形成4色,透過率會上昇。因此,可取得使顯示部23的表面亮度提升的效果。
其次,說明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方法。在第2實施形態也是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的同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副畫素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
圖13是表示對RGBW的副畫素之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又,此處理是藉由電腦讀出程式來實行,或藉由讀出記錄於記錄媒體的程式來實行。並且,此處理是被實行於設計影像顯示裝置100的階段等。
首先,在步驟S301中,輸入RGBW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302。在步驟S3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303。
在步驟S303中,計算各色的彩度Ch的同時,計算2色間的色成份差。藉此,可取得例如圖14所示那樣的表。若步驟S303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304。
圖14是具體表示RGBW的彩度Ch及色成份差的表。圖14(a)是由左依序顯示有關RGBW各色,由XYZ所求得的Lum成份、R/G成份、B/Y成份、及計算來自R/G-B/Y平面的原點的距離後的彩度Ch。又,圖14(b)是表示有關由RGBW所選擇的2色,各個的R/G成份及B/Y成份、R/G成份及B/Y成份的各個的差、及根據以使視覺濾色特性反映的形態來調整該R/G成份及B/Y成份的差所取得的色成份差。求取色成份差時的調整是藉由對R/G成份的差乘以「0.3」,對B/Y成份的差乘以「0.1」來進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圖6所示,濾色的振幅,R/G成份要比B/Y成份更大。並且,色成份差是藉由將調整後的R/G成份及B/Y成份予以2次方後的值加算,且取其平方根來取得。
由圖14(a)可知White的彩度比其他小。又,由圖14(b)可知,2色間的色成份差最小者為Red與White的組合。
回到圖13,說明步驟S304的處理。在步驟S304中,根據在步驟S303所計算的結果來決定RGBW的配置。首先,根據所被計算的彩度Ch來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在取得圖14所示那樣的結果時,將彩度Ch最小的「W」配置於端部。另外,如上述那樣將「W」配置於端部時,亦針對含「W」的RGBW來計算色成份差(亦即,在圖14(b)中,於第1色及第2色中含「W」)。
其次,根據所被計算的色成份差,以色成份差最少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在取得如圖14所示那樣的結果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R」及「W」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此情況,由於端部被決定成「W」,因此會被決定在「W」的2個隔壁配置「R」。藉此,由左依序「WGRB」的配置及「WBRG」的配置等2個的候選者會被決定。另外,「WGRB」是與「BRGW」相同,「WBRG」是與「GRBW」同相。當如此2個候選者被決定時,只要決定任意一方的候選者即可,或者決定亮度小的副畫素被配置於端部的候選者即可。後者的情況是決定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於端部的「WGRB」。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跳脫該流程。
在此,比較上述副畫素配置處理的結果、及對4色RGBW的各畫素的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
圖15(a)~(1)是表示4色RGBW的配置候選者。此情況,RGBW的組合數是「4×3×2×1=24個」,但若考量左右的對稱性,則配置候選者的數量則是形成其一半的12個。
圖16是對圖15(a)~(1)的12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藉此可知在形成圖16(k)所示之「BRGW」的配置順序時,誤差比較少。另外,雖圖16(a)、(1)所示之配置順序的誤差少,但雙方皆R/G成份及B/Y成份會從黒色的顯示畫素的中心位置左右非對稱地偏移,實際上誤差比圖16(k)所示的配置順序更大。由以上可知,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結果是顯示與副畫素配置處理同様的結果。亦即,藉由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的同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副畫素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可使誤差變小。
若如此利用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則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W的副畫素的配置。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且可減輕在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另外,上述雖是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決定「WGRB」(或「WBRG」)的副畫素的配置之例,但並非限於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經常決定該配置順序。由於該等是根據圖14所示的結果來決定的配置順序,因此當RGBW的各畫素為取得圖14所示以外的結果時,與該配置順序相異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第3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在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顯示部23之顯示畫素的配置為條紋配置,相對的在第3實施形態中,則是由條紋配置來變更顯示部之顯示畫素的配置(以下亦稱為「顯示畫素配置」)。
圖17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01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此影像顯示裝置101與第1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00(參照圖1)不同的點是在於追加對輸入信號的再取樣電路11a,及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數不同。因此,對同一構成要素及信號賦予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説明。
再取樣電路11a為了使一致於顯示部23z的顯示畫素的配置,而變更橫方向的個數。例如,再取樣電路11a是對所被輸入的數位信號以D/A變換器來一旦變換成類比信號後,在時間軸上進行再取樣,藉此來進行上述的變更。其他的例則是再取樣電路11a會維持數位信號進行重設大小(resize),藉此來進行上述的變更。
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對1280條的資料線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X1~X1280。另外,有關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數是在圖19中説明。
在此,針對第3實施形態的畫素配置進行説明之前,舉例說明在使用3色時從條紋配置來變更顯示畫素配置時。
圖18是用以說明3色RGB中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在圖18(a)中,●的格子狀的點180為對應於輸入資料存在的點。例如,VGA大小時,此點180是「縱480個×橫640個」存在。並且,圖18(a)中的箭號是表示資料線驅動信號及掃描線驅動信號的輸入,○的點181是表示變更後的資料存在的點(以下亦稱為「取樣點」)。
上述再取樣電路11a為了使一致於顯示部23z的顯示畫素配置,而變更橫方向的個數。此情況,使點181的間隔A11(換言之,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形成2倍,且將顯示畫素的個數變更成一半。詳細是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11是形成「A11=A12×2=2.0」。並且,橫1線每往縱方向下降,則使取樣點偏移一半間距(A11/2)。藉由如此使取樣點偏移一半間距,即使減少橫方向的個數,還是可以進行劣化較少的影像顯示。
其次,利用圖18(b)來具體說明有關3色的顯示畫素配置。此情況,顯示畫素是以3個副畫素為一組來構成,由於橫方向的間隔A11為「2.0」,因此副畫素的橫長度是形成「B11=A11/3=0.667」(參照圖18(b)的右圖)。又,若根據圖18(b)的左圖,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1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11/2」來配置。又,若當作副畫素單位來看,則偏移「B11/2」。在使用3色的顯示部23z中,若橫跨2線來看3色的一組,則3色會被配置於逆三角形的頂點位置,因此如符號185所示形成三角配置。此外,資料控制電路(未圖示)會接受再取樣電路11a的輸出,進行資料線與掃描線的時序調整來適當控制資料線驅動電路21及掃描線驅動電路22,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1可對如此的顯示畫素配置適當地進行顯示。
在此,利用圖19~圖21來具體説明有關第3實施形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19是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第1例之顯示畫素配置。如圖19(a)所示,再取樣的條件是與圖18同様。亦即,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21為「A21=A12×2=2.0」。此情況,再取樣電路11a的輸入及輸出為3色信號,顯示部23z為4色,因此在色變換電路12中由3色往4色的色變換會被進行。圖19(b)是表示顯示畫素配置。根據圖19(b)的右圖,副畫素的橫的長度B21是形成「B21=A21/4=0.5」。又,若根據圖19(b)的左圖,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2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21/2」來配置。另一方面,若當作副畫素單位來看,則3色時(參照圖18)不同,即使下降1線,還是會形成相同位置。換言之,在1條線的副畫素之間,不會有其他線的2個副畫素的境界存在。
在具有圖19所示的顯示畫素配置的顯示部23z中,當輸入資料為VGA時,再取樣後的顯示畫素的數量是形成「縱480個×橫320個」。此情況,橫方向的副畫素的個數為形成「320×4=1280個」。上述圖17是表示適用具有圖19所示的顯示畫素配置的顯示部23z之影像顯示裝置101。因此,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對1280條的資料線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X1~X1280。另一方面,在具有條紋配置的影像顯示裝置100(參照圖1),從資料線驅動電路21往顯示部23z的輸出是「640×4=2560個」。以上,藉由適用第1例的顯示畫素配置,即使在同輸入中還是可減少來自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因此可使影像顯示裝置101低成本化。
圖20是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第2例的顯示畫素配置。如圖20(a)所示,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31是「A31=A12×1.5=1.5」。圖20(b)是表示顯示畫素配置。此情況,副畫素的橫的長度B31是形成「B31=A31/4=0.375」。又,若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3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31/2」來配置。另一方面,若當作副畫素單位來看,即使下降1線,還是會形成相同位置。同樣的在適用第2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即使在同輸入中還是可減少來自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因此可使影像顯示裝置101低成本化。
圖21是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如圖21(a)所示,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41是「A41=A12×1=1.0」。圖20(b)是表示顯示畫素配置。此情況,副畫素的橫的長度B41是形成「B41=A41/4=0.25」。又,若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4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41/2」來配置。另一方面,若當作副畫素單位來看,則即使下降1線,還是會形成相同位置。在適用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來自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數與採用條紋配置時(參照圖2)比較下雖不減少,但藉由顯示畫素偏移一半間距,看起來橫方向的解像度會提升。
另外,在進行上述第1例~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構成顯示畫素的副畫素的配置,可適用藉由前述第1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及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其中任一個所決定之副畫素的配置順序。亦即,即使在令顯示畫素偏移一半間距來配置時,還是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C及RGBW的副畫素的排列順序。具體而言,在使用RGBC的4色時,適用藉由第1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的配置順序,在使用RGBW的4色時,適用藉由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的配置。
如上述,可適用第1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及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之理由如以下所述。雖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01具有再取樣電路11a,但因為再取様電路11a的輸出入為3色,所以對4色的直接性影響少。因此,影像顯示裝置101例如作為4色來顯示黒白圖案時,是形成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00的動作完全相同的狀態。另一方面,在第3實施形態中,因為在副畫素單位的橫長度不同,所以反映視覺特性的濾色特性會若干相異,但可想像誤差的大小關係大致原封不動被保存。以上,在進行第3實施形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亦可適用藉由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之副畫素的配置順序。
如此一來,若利用第3實施形態,則即使將顯示畫素偏移一半間距來配置,還是可以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的同時,可減輕在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現象。並且,對低成本化的影像顯示裝置,或使看起來上解像度提升的影像顯示裝置而言,可減輕如此的色彩斷裂現象等。
另外,上述雖是表示使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顯示畫素的間隔)形成「A21=2.0」、「A31=1.5」、「A41=1.0」,而來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將顯示畫素設定成該等以外的長度,而來變更顯示畫素配置時。
[第4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是多色的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之實施形態。具體而言,第4實施形態是取代Green而使用黃綠,取代Cyan而使用翡翠綠的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亦即,藉由紅(Red)、黃綠(Yellowish Green)、藍(Blue)、翡翠綠(Emerald Green)來構成色。以下亦分別將紅、黃綠、藍、翡翠綠表記為R、YG、B、EG。另外,在第4實施形態中亦使用具有和前述影像顯示裝置100同様構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因此省略其説明。
圖24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的顯示部23的顯示特性之一例圖。圖24(a)是表示彩色濾光片23c的分光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透過率(%)。在此,YG、EG的分光特性是光譜寬分別比第1實施形態的Green、Cyan的分光特性更窄的點有所不同。圖24(b)是表示背光單元23i的發光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24(c)是表示R、YG、B、EG的4色的發光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24(d)是表示針對4色的發光特性來計算顯示顏色的三刺激值,且予以繪圖於xy色度圖上。
其次,說明有關第4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方法。在第4實施形態也是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且以色成份差最小的副畫素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
圖26是表示對R、YG、B、EG的副畫素之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又,此處理是藉由電腦讀出程式來實行,或藉由讀出記錄於記錄媒體的程式來實行。並且,此處理是被實行於設計影像顯示裝置100的階段等。
首先,在步驟S401中,輸入R、YG、B、EG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402。在步驟S4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403。
在步驟S403中,計算各色的彩度Ch的同時,計算2色間的色成份差。藉此,可取得例如圖25所示那樣的表。一旦步驟S403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404。
圖25是具體顯示R、YG、B、EG的彩度Ch及色成份差的表。圖25(a)是由左依序顯示有關R、YG、B、EG各色,由XYZ所求得的Lum成份、R/G成份、B/Y成份、及計算來自R/G-B/Y平面的原點的距離後的彩度Ch。又,圖25(b)是表示有關由R、YG、B、EG所選擇的2色,各個的R/G成份及B/Y成份、R/G成份及B/Y成份的各個的差、及根據以使視覺濾色特性反映的形態來調整該R/G成份及B/Y成份的差所取得的色成份差。求取色成份差時的調整是藉由對R/G成份的差乘以「0.3」,對B/Y成份的差乘以「0.1」來進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圖6所示,濾色的振幅,R/G成份要比B/Y成份更大。並且,色成份差是藉由將調整後的R/G成份及B/Y成份予以2次方後的值加算,且取其平方根來取得。
由圖25(a)可知EG的彩度比其他小。又,由圖25(b)可知,2色間的色成份差最小者為YG與EG的組合。
回到圖26,說明步驟S404的處理。在步驟S404中,根據在步驟S403所計算的結果來決定R、YG、B、EG的配置。首先,根據所被計算的彩度Ch來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在取得圖25所示那樣的結果時,將彩度Ch最小的「EG」配置於端部。另外,如上述那樣將「EG」配置於端部時,亦針對含「EG」的R、YG、B、EG來計算色成份差(亦即,在圖25(b)中,於第1色及第2色中含「EG」)。
其次,根據所被計算的色成份差,以色成份差最少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在取得如圖25所示那樣的結果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YG」與「EG」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此情況,由於端部被決定成「EG」,因此會被決定在「EG」的2個隔壁配置「YG」。藉此,由左依序「EG-R-YG-B」的配置及「EG-B-YG-R」的配置等2個的候選者會被決定。另外,「EG-R-YG-B」是與「B-YG-R-EG」相同,「EG-B-YG-R」是與「R-YG-B-EG」相同。當如此2個候選者被決定時,只要決定任意一方的候選者即可,或者決定亮度小的副畫素被配置於端部的候選者即可。後者的情況是決定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於端部的「EG-R-YG-B」。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跳脫該流程。
若藉由如此決定之「EG-R-YG-B」的畫素配置,則可與第1實施形態同様,將副畫素誤差形成最小。亦即,若如此利用第4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則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YG、B、EG的副畫素的配置。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且可減輕在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另外,上述雖是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決定「EG-R-YG-B」的副畫素的配置之例,但並非限於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經常決定該配置順序。由於該等是根據圖25所示的結果來決定的配置順序,因此當R、YG、B、EG的各畫素為取得圖25所示以外的結果時,與該配置順序相異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第5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第5實施形態是與第4實施形態同様地以紅、黃綠、藍、翡翠綠(R、YG、B、EG)作為4色的構成,僅彩色濾光片23c的分光特性及R、YG、B、EG的4色之發光特性相異。因此,有關與第4實施形態重複的部分省略説明,而以相異點為中心來敘述。
圖27是表示第5實施形態的顯示部23的顯示特性之一例圖。圖27(a)是表示彩色濾光片23c的分光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透過率(%)。在此,EG的分光特性是光譜寬比第1實施形態的Cyan的分光特性更窄的點有所不同。圖27(b)是表示背光單元23i的發光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27(c)是表示R、YG、B、EG的4色的發光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27(d)是針對4色的發光特性來計算顯示顏色的三刺激值,且予以繪圖於xy色度圖上。
其次,說明有關第5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方法。在第5實施形態也是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的同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副畫素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顯示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是與第4實施形態相同,如圖26所示。
首先,在步驟S401中,輸入R、YG、B、EG各色的XYZ。接著在步驟S4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403。
在步驟S403中,計算各色的彩度Ch的同時,計算2色間的色成份差。藉此,可取得例如圖28所示那樣的表。由圖28(a)可知,EG的彩度比其他小。由圖28(b)可知,2色間的色成份差最小的是YG與EG的組合。一旦步驟S403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404。
在步驟S404中,根據在步驟S403所計算的結果來決定R、YG、B、EG的配置。首先,根據所被計算的彩度Ch來將彩度Ch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在取得圖28所示那樣的結果時,將彩度Ch最小的「EG」配置於端部。
其次,根據所被計算的色成份差,以色成份差最少的組合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在取得圖28所示那樣的結果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YG」與「EG」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此情況,由於端部被決定成「EG」,因此會被決定在「EG」的2個隔壁配置「YG」。藉此,由左依序「EG-R-YG-B」的配置及「EG-B-YG-R」的配置等2個的候選者會被決定。另外,EG-R-YG-B」是與「B-YG-R-EG」相同,「EG-B-YG-R」是與「R-YG-B-EG」相同。當如此2個候選者被決定時,只要決定任意一方的候選者即可,或者決定亮度小的副畫素被配置於端部的候選者即可。後者的情況是決定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於端部的「EG-R-YG-B」。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跳脫該流程。
如此與第4實施形態同様決定「EG-R-YG-B」的畫素配置。若根據此畫素配置,則可使副畫素誤差形成最小。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減少顯示影像的色成份誤差,且可減輕在視覺觀察時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第6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6實施形態。第6實施形態是多色的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者的實施形態。
另外,在第6實施形態中亦使用和前述影像顯示裝置100大致同様構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因此省略其説明。此情況,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對3200條的資料線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的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全體構成)
在第6實施形態中,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紅、綠、藍、翡翠綠、及黃色的5色(以下亦簡記為「R」、「G」、「B」、「EG」、「Y」)。
並且,色變換電路12會針對所取得後的影像資料d1進行從3色變換成5色的處理。此情況,色變換電路12是參照記憶於表儲存記憶體15的資料等來進行色變換等的影像處理。在色變換電路12所被影像處理的影像資料d2會被寫入VRAM13。寫入VRAM13的影像資料d2會根據來自位址控制電路的控制信號d21,藉由γ校正電路16來作為影像資料d3讀出,且藉由掃描線驅動電路22來作為位址資料(掃描線驅動電路22是為了在位址資料之下取得同步)d4讀出。γ校正電路16是參照記憶於表儲存記憶體15的資料等,針對所取得後的影像資料d3來進行γ校正。然後,γ校正電路16會將γ校正後的影像資料d5供給至資料線驅動電路21。
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針對3200條的資料線來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X1~X3200。掃描線驅動電路22是針對480條的掃描線來供給掃描線驅動信號Y1~Y480。此情況,資料線驅動電路21與掃描線驅動電路22是同步驅動顯示面板23。顯示部23是藉由液晶(LCD)來構成,利用RGBEGY的5色來顯示影像。並且,顯示部23是藉由以對應於RGBEGY的5個畫素(以下稱為「副畫素」)為一組而具有的單位畫素(以下稱為「顯示畫素」)為具有「縱480個×橫640個」的VGA大小所構成。因此,資料線的數量會形成「640×5=3200條」。顯示部23是藉由對掃描線及資料線施加電壓來顯示所應顯示的文字或影像等的影像。
圖29是擴大表示顯示部23的各畫素的概略圖。○653是表示顯示畫素651的位置,不同的剖面線是分別表示構成副畫素652的「R」、「G」、「B」、「EG」、「Y」。此情況,顯示畫素651是以同一色能夠連接於縱方向的方式來複數配置於直線上,亦即條紋配置。又,由於顯示畫素651的縱橫長度比為「1:1」,因此有關副畫素652方面,若縱方向的長度為「1」,則橫方向的長度形成「0.2」。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縱方向」是意指與掃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謂「橫方向」是意指與掃描方向水平的方向。有關副畫素652的具體配置、及決定副畫素652的配置之方法會在往後詳細。
圖30是表示顯示部23的各畫素的分光特性。圖30(a)是在RGBEGY各畫素顯示使用於顯示部23的彩色濾光片23c的透過特性,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透過率(%)。圖30(b)是表示以BlueLED及螢光體的白色LED所構成的背光的發光光譜,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30(c)是針對RGBEGY各畫素來顯示各畫素的分光特性圖。圖30(c)亦橫軸為表示波長(nm),縱軸為表示相對亮度。圖30(d)是表示根據RGBEGY各畫素的分光特性來繪圖於xy色度圖上的圖。圖30(d)的五角形的內部是表示可再現於顯示部23中的色,此五角形為對應於顯示部23的色再現區域。並且,五角形的頂點為對應於構成色的RGBEGY。藉由RGBEGY5色的加法混色來進行色再現,藉此可再現比利用通常3色的色再現更廣範圍的鮮明顏色。
(副畫素誤差確認方法)
第6實施形態是在充分考量對視覺的影響之形態下配置5色RGBEGY的副畫素。在此,說明有關副畫素的配置時所應考慮的視覺特性等。具體而言是說明副畫素的配置不同時,視覺特性上會有如何的影響。
為了確認上述視覺特性上的影響,而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所謂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是為了確認對Original影像之Reproduction影像的誤差而進行的處理。所謂「Original影像」是離開距離X來觀察不使用副畫素下使空間性完全混色構成的理想的顯示部時之再現人所能見的影像。又,所謂「Reproduction影像」是離開距離X來觀察RGBEGY的副畫素的配置順序候選者的顯示部時之再現人所能見的影像。
在此,就使用副畫素的影像顯示裝置而言,是將各畫素排列配置於平面上,藉由微細的發光混色來再現顏色,但視覺特性的關係上,有時會依各畫素的配置而發生邊緣模糊或色彩斷裂(偽色)。因此,藉由實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來確認誤差,亦即該等邊緣的模糊程度或色彩斷裂。此誤差是對應於Original影像與Reproduction影像之L 、u 、v 成份的差。
圖31是表示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流程圖。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是藉由電腦等來實行。
首先,說明Original影像的作成方法。輸入作為原影像的RGB影像(步驟S501),變換成XYZ(步驟S502)。然後,在步驟S503中,將XYZ變換成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此情況,就往亮度相反色空間的變換方法而言可使用習知的方法。然後,在步驟S504中,使各影像在亮度-相反色空間中進行對應於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有關此濾色處理會在往後敘述。其次,從亮度-相反色空間來將各影像變換成XYZ(步驟S505),藉由將所取得的XYZ變換成L u v (步驟S506)來作成Original影像。
其次,說明Reproduction影像的作成方法。首先,在步驟S511中,輸入橫1/5倍密的原影像。然後,在步驟S512中,輸入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或背光的分光特性來決定的值,藉由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在步驟S513,利用輸入RGB影像後的各色的XYZ值來進行3色(RGB)→5色變換(RGBEGY),配合RGBEGY各畫素的配置順候選者來將1畫素分解成5畫素,變換成XYZ。然後,將所取得的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步驟S514),進行對應於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步驟S515),從亮度-相反色空間來變換成XYZ(步驟S516)。然後,在步驟S517中,藉由從XYZ變換成L u v 來作成Reproduction影像。
其次,在步驟S520中,確認上述那樣作成的Original影像與Reproduction影像之L 、u 、v 成份的差。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跳脫該流程。
圖32是表示對亮度-相反色成份的濾色特性。圖32是左邊顯示Lum成份的圖表,中央顯示R/G成份的圖表,右邊顯示Y/B成份的圖表,分別在橫軸顯示影像的位置,在縱軸顯示份量(詳細是將視距離近時的Lum成份當作「1」時之相對性的值)。並且,在上段顯示視距離近時的圖表,在下段顯示視距離遠時的圖表。如圖32所示,濾色特性是有關亮度-相反色各個的成份具有各別的振幅特性及幅度。又,由於濾色特性是對應於視覺特性,因此也會依視距離而特性變化。又,可知濾色的振幅,R/G成份要比B/Y成份更大。
圖33是表示藉由圖31所示的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來取得的結果之一例。圖33(a)是表示利用於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空間性圖案。具體而言,利用以RGBEGY的順序所配置的顯示畫素,使中央的符號660所示的顯示畫素形成非點燈(全遮斷),使位於其兩側的符號661、663所示的顯示畫素群形成全點燈(全透過)狀態。亦即,使用以黑色來顯示中央部分,以白色來顯示其兩側顯示的空間性圖案(以下亦稱為「黒白圖案」)。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將副畫素的配置順序記為「RGBEGY」時,是顯示由左或右依序配置「R」、「G」、「B」、「EG」者。又,使「RGBEGY」的配置順序顛倒的「YEGBGR」是意味和「RGBEGY」相同配置順序。
圖33(b)、(c)、(d)是橫軸表示對應於黒白圖案的影像位置,縱軸分別表示L 、u 、v 成份。圖33(b)是重疊顯示在不使用副畫素平面配置下使空間性地完全混色的Original影像的結果。由圖33(b)可知,在邊緣周邊部,受到周圍的副畫素的影響,亮度梯度會產生差。如此,亮度梯度越小,則邊緣的模糊會變大。並且,邊緣周邊部的Original影像與Reproduction影像之L 成份差的加算值越大,左右邊緣的亮度梯度會變小的同時,對比度(亮度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會變低,邊緣的模糊有變大的傾向。另一方面,由圖33(c)、圖33(d)可知,u 成份、及v 成份的雙方皆受到周圍的副畫素的影響而色成份増加,引起色彩斷裂。
在此,將上述圖31~圖33所示的事實考量進去,對5色RGBEGY的各畫素的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且考察其結果。
圖34是全顯示5色RGBEGY的配置候選者。另外,RGBEGY的組合數是「5×4×3×2×1=120個」,但若考量左右的對稱性,則配置候選者的數量係形成其一半的60個。亦即,例如將「RGBEGY」當作與「YEGBGR」同樣來處理。
圖35是表示對圖34所示的60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圖35所示的圖表是橫軸表示對應於黒白圖案的影像位置,縱軸表示u 及v 色成份的值。各個的圖表是重疊顯示Original影像與Reproduction影像。根據該等的圖表,在形成「EGRGBY」的配置順序時(圖35中粗線所圍繞的圖表),可取得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較小的結果。
(副畫素配置方法)
其次,說明有關第6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方法。第6實施形態是按照以下所示的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進行副畫素配置。
首先,第1條件是複數個副畫素中,將在使視覺濾色的特性反映的形態下所被校正的彩度(以下表記為「Ch1」)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詳而言之,彩度Ch1是使用藉由按照視覺特性來校正色成份R/G、B/Y而取得的色成份(以下表記為「R/G1」、「B/Y1」)來求取。藉由如此在以5個副畫素為一組的顯示畫素的兩端配置彩度Ch1小的副畫素,來例如對圖33(a)所示之黒白的圖案進行視覺特性的濾色處理時,可想像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會變小,可縮小色彩斷裂。這是因為位於顯示畫素的兩端的副畫素的色大小、亦即彩度Ch1會原封不動地形成濾色處理結果之色成份產生的要因。
第2條件是以隣接的副畫素之色成份的加算值能夠變小之方式來配置副畫素。具體而言,根據上述第1條件來決定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的副畫素時,按照第2條件,如以下那樣決定剩下的副畫素的配置位置。首先,想像在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第2個配置副畫素。由從顯示畫素的兩端起第1個及第2個的副畫素的候選者來求取色成份R/G1、B/Y1,且加算第1個與第2個的R/G1來取得色成份加算值(以下表記為「R/G2」)的同時,加算第1個與第2個的B/Y1來取得色成份加算值(以下表記為「B/Y2」)。然後,由所求取的色成份加算值R/G2、B/Y2來取得彩度(以下表記為「Ch2」)。此彩度Ch2是由顯示畫素的左側及右側來求取2個。其次,藉由加算如此取得的2個彩度Ch2來取得彩度加算值(以下表記為「Ch3」)。在此,可藉由按照第2條件來決定彩度加算值Ch3會變小,亦即隣接的副畫素之色成份加算值R/G2、B/Y2會變小之應配置於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第2個的副畫素。
更在決定從顯示畫素的兩端起第3個的副畫素時,取得彩度加算值Ch3,該彩度加算值Ch3是加算由從左端起第2個及第3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與由從右端起第2個及第3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者。此情況,亦可藉由按照第2條件來決定彩度加算值Ch3會變小之應配置於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第3個的副畫素。另外,在決定配置於從兩端起第4個以後的位置的副畫素時亦可藉由進行同様的程序來配置副畫素。藉由如此縮小隣接之副畫素的各色成份R/G1、B/Y1的色成份加算值R/G2、B/Y2,可使處於相反色的關係之副畫素隣接。例如,可在色成份R/G1位於R方向(+方向)的副畫素的隔壁配置色成份R/G1位於G方向(-方向)的副畫素。藉由如此使相反的色對所有的副畫素隣接,可利用視覺濾色處理來使各副畫素的色成份相抵,而能夠縮小色彩斷裂。
圖36是具體顯示RGBEGY的彩度或彩度加算值等的表。
圖36(a)是表示有關RGBEGY各色,由XYZ所求得的Lum成份、R/G成份、B/Y成份、及藉由計算來自R/G-B/Y平面的原點的距離而取得的彩度Ch。並且,顯示在使視覺濾色的特性反映後的形態下校正R/G、B/Y各個的成份後的R/G1、B/Y1成份、及藉由使用該等所取得的彩度Ch1。圖36(b)是表示在使視覺濾色反映的形態下進行校正時所使用的校正係數。具體而言,該等的校正係數是顯示部23的解像度200[ppi]、觀察距離100[mm],5色的副畫素為條紋配置時所取得者。具體而言,是表示在5色時,對R/G成份乘以「0.12」,對B/Y成份乘以「0.07」。這是根據如圖32所示,若比較R/G成份及B/Y成份,則R/G成份其視覺濾色的振幅較大。另外,此校正係數是依顯示部23的解像度或觀察距離來變化的值。
圖36(c)是表示假想成在顯示畫素的左端配置「EG」,在右端配置「Y」時,由副畫素的全配置順序所求取的彩度加算值Ch3。更詳而言之,圖36(c)是表示對應於所被假想的副畫素的配置順序之色成份R/G1、B/Y1、色成份加算值R/G2、B/Y2、彩度Ch2、及彩度加算值Ch3。色成份加算值R/G2是藉由加算假想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配置於第1個及第2個之副畫素的R/G1來取得,色成份加算值B/Y2是藉由加算假想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配置於第1個及第2個之副畫素的B/Y1來取得。彩度Ch2是由色成份加算值R/G2、B/Y2來取得。此情況,彩度Ch2可取得由顯示畫素的左端起第1個及第2個的副畫素(左組合)來計算者、及由顯示畫素的右端起第1個及第2個的副畫素(右組合)來計算者的2個。然後,彩度加算值Ch3是藉由加算該等2個的彩度Ch2來取得。
在此,在取得圖36那樣的結果時,可想像根據上述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決定副畫素的配置位置。
由圖36(a)可知,「EG」與「Y」的彩度Ch1為最小。因此,若按照第1條件,則會決定將「EG」及「Y」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又,由圖36(c)可知,在將「EG」、「Y」配置於兩端時,在「EG」的隔壁配置「R」,在「Y」的隔壁配置「B」時,彩度加算值Ch3形成最小。因此,若按照第2條件,則會決定在從顯示畫素的左端起第2個配置「R」、及在從顯示畫素的右端起第2個配置「B」。藉此,被配置於中央的副畫素會決定成「G」,因此最終「EGRGBY」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由以上可知,根據第6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實行結果與藉由對60個配置候選者之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所取得的結果(參照圖35)會形成相同。亦即,藉由根據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配置副畫素,可取得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少的配置順序。
(副畫素配置處理)
其次,利用圖37來說明有關第6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
圖37是表示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又,此處理是藉由電腦讀出程式來實行,或藉由讀出記錄於記錄媒體的程式來實行。並且,此處理是被實行於設計影像顯示裝置100的階段等。
首先,在步驟S601中,輸入RGBEGY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2。在步驟S6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3。
在步驟S603中,按照視覺特性來校正R/G、B/Y的各成份。例如圖36(b)所示,對R/G成份是乘以「0.12」,對B/Y成份是乘以「0.07」。藉此,可取得R/G1及B/Y1。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4。在步驟S604中,由在步驟S603所取得的R/G1及B/Y1來計算彩度Ch1。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5。
在步驟S605中,根據步驟S604所取得的彩度Ch1來決定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之副畫素。此情況,將彩度Ch1最小的2個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亦即,根據第1條件來進行副畫素的配置。在取得圖36所示的結果時,是將彩度Ch1小的「EG」及「Y」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若以上的步驟S605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6。
在步驟S606中,藉由加算從顯示畫素的兩端配置於「第N+1個」的副畫素的全候選者中,由自左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與由自右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來取得彩度加算值Ch3。藉此,例如可取得圖36(c)所示的圖表。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7。在此,「N」是意指自然數。
在步驟S607中,決定彩度加算值Ch3形成最小的副畫素的配置。亦即,根據第2條件來進行副畫素的配置。可知在取得圖36所示的結果時,是在被配置於左端的「EG」的隔壁配置「R」,在被配置於右端的「Y」的隔壁配置「B」時,彩度加算值Ch3為形成最小。因此,會被決定在「EG」的隔壁配置「R」,及在「Y」的隔壁配置「B」。藉此,由於被配置於中央的副畫素會被決定成「G」,因此最終是「EGRGBY」的配置順序被決定。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608。
在步驟S608中,判定所有的副畫素的配置位置是否被決定。當全配置位置被決定時(步驟S608;Yes),處理會跳脫該流程。另一方面,當全配置位置未被決定時(步驟S608;No),處理會回到步驟S606再度進行處理。如上述,在配置5個副畫素時,僅一次進行步驟S606~S608的處理,決定所有副畫素的配置位置。另外,上述中雖是顯示決定「EGRGBY」的配置順序的例子,但有時是決定相反配置「EGRGBY」的「YBGREG」。因為「EGRGBY」與「YBGREG」是同一配置順序。
若如此利用第6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則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EGY的副畫素的排列順序。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縮小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可減輕人在觀察時的邊緣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另外,上述雖是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決定「EGRGBY」的副畫素的配置之例,但並非限於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經常決定該配置順序。由於該等是根據圖36所示的結果來決定的配置順序,因此在取得圖36所示以外的結果時,有可能與該配置順序相異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第7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第7實施形態是色的構成與第6實施形態相異。具體而言,第7實施形態是取代Yellow而使用White(以下簡單記為「W」)的點與第6實施形態不同。亦即,藉由RGBEGW來構成色。另外,在第7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用具有和前述影像顯示裝置100同様構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因此省略其説明。並且,在「White」的副畫素中配置有非著色層的透明樹脂層。
圖38是表示第7實施形態的顯示部23的顯示特性圖。圖38(a)是在RGBEGW各畫素顯示使用於顯示部23的彩色濾光片23c的透過特性,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透過率(%)。由於未使用對應於White的彩色濾光片23c,因此未圖示。圖38(b)是表示以BlueLED及螢光體的白色LED所構成的背光的發光光譜,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38(c)是針對RGBEGW各畫素來顯示各畫素的分光特性圖。圖38(c)亦橫軸為顯示波長(nm),縱軸為顯示相對亮度。圖38(d)是表示根據RGBEGW各畫素的分光特性來繪圖於xy色度圖上的圖。圖38(d)的四角形的內部是表示可再現於顯示部23中的色,該四角形是對應於顯示部23的色再現區域。並且,四角形的頂點是對應於構成色的RGBEG,位於四角形的內部的點是對應於W。如此的色再現區域是與4色的色再現區域同様,但藉由追加White來形成5色,透過率會上昇。因此,可取得使顯示部23的表面亮度上升的效果。
圖39是具體顯示RGBEGW的彩度或彩度加算值的表。圖39(a)是表示有關RGBEGW各色,由XYZ所求取的Lum、R/G、B/Y成份、及彩度Ch。更顯示以使視覺濾色的特性反映後的形態來校正R/G、B/Y各個的成份後的R/G1、B/Y1成份、及藉由使用該等所取得的彩度Ch1。由圖39(a)可知「W」及「EG」的彩度Ch1為最小。
圖39(b)是表示以使視覺濾色的特性反映的形態來校正時所使用的校正係數。具體而言,在5色時,是對R/G成份乘以「0.12」,對B/Y成份乘以「0.07」。又,此校正係數是根據顯示部23的解像度或觀察距離來變化的值。
圖39(c)是表示在顯示畫素的左端配置「W」,在右端配置「EG」時所假想之由副畫素的全配置順序所求取的彩度加算值Ch3。更詳細,圖39(c)是表示對應於所假想之副畫素的配置順序之色成份R/G1、B/Y1、色成份加算值R/G2、B/Y2、彩度Ch2、及彩度加算值Ch3。該等是藉由與前述方法同様的方法來計算(參照圖36)。由圖39(c)可知,在將「W」、「EG」配置於兩端時,在「W」的隔壁配置「G」,在「EG」的隔壁配置「R」時,彩度加算值Ch3形成最小。
其次,說明有關第7實施形態的副畫素誤差配置方法。第7實施形態也是按照前述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配置副畫素。
圖40是表示對RGBW的副畫素之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又,此處理是藉由電腦讀出程式來實行,或藉由讀出記錄於記錄媒體的程式來實行。並且,此處理是被實行於設計影像顯示裝置100的階段等。
首先,在步驟S701中,輸入RGBEGW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2。在步驟S7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3。
在步驟S703中,按照視覺特性來校正R/G、B/Y的各成份。例如圖39(b)所示,對R/G成份乘以「0.12」,對B/Y成份乘以「0.07」。藉此,取得R/G1及B/Y1。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4。在步驟S704中,由在步驟S703所取得的R/G1及B/Y1來計算彩度Ch1。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5。
在步驟S705中,根據在步驟S704所取得的彩度Ch1來決定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之副畫素。此情況,將彩度Ch1最小的2個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亦即,根據第1條件來進行副畫素的配置。在取得圖39所示那樣的結果時,是將彩度Ch1小的「W」及「EG」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一旦以上的步驟S705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6。
在步驟S706中,藉由加算從顯示畫素的兩端配置於「第N+1個」的副畫素的全候選者中,由自左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與由自右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來取得彩度加算值Ch3。藉此,例如可取得圖39(c)所示的圖表。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7。在此,「N」是意指自然數。
在步驟S707中,決定彩度加算值Ch3形成最小的副畫素的配置。亦即,根據第2條件來進行副畫素的配置。可知在取得圖39所示的結果時,是在被配置於左端的「W」的隔壁配置「G」,在被配置於右端的「EG」的隔壁配置「R」時,彩度加算值Ch3為形成最小。因此,會被決定在「W」的隔壁配置「G」,及在「EG」的隔壁配置「R」。藉此,由於被配置於中央的副畫素會被決定成「B」,因此最終是「WGBREG」的配置順序被決定。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708。
在步驟S708中,判定所有的副畫素的配置位置是否被決定。當全配置位置被決定時(步驟S708;Yes),處理會跳脫該流程。另一方面,當全配置位置未被決定時(步驟S708;No),處理會回到步驟S706再度進行處理。如上述,在配置5個副畫素時,僅一次進行步驟S706~S708的處理,決定所有副畫素的配置位置。另外,上述中雖是顯示決定「WGBREG」的配置順序的例子,但有時是決定相反配置「WGBREG」的「EGRBGW」。因為「WGBREG」與「EGRBGW」是同一配置順序。
在此,比較上述副畫素配置處理的結果、及對5色RGBEGW的各畫素的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
圖41是全部顯示5色RGBEGW的配置候選者。RGBEGW的組合數為「5×4×3×2×1=120個」,但若考量左右的對稱性,則配置候選者的數量則是形成其一半的60個。
圖42是表示對圖41所示的60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圖42的圖表是橫軸表示對應於黒白圖案的影像位置,縱軸表示u 及v 色成份的值。並且,各個的圖表是重疊顯示Original影像與Reproduction影像。根據該等的圖表,在「EGRBGW」的配置順序時(在圖42中粗線所圍繞的圖表),可取得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較小的結果。藉此,可知根據第7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實行結果與藉由對60個配置候選者之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所取得的結果(參照圖42)會形成相同。亦即,藉由根據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配置副畫素,可取得誤差少的配置順序。
若如此利用第7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則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EGW的副畫素的配置。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縮小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可減輕人在觀察時的邊緣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另外,上述雖是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決定「WGBREG」的副畫素的配置之例,但並非限於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經常決定該配置順序。由於該等是根據圖39所示的結果來決定的配置順序,因此在取得圖39所示以外的結果時,有可能與該配置順序相異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第8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8實施形態。第8實施形態是色的構成與第6實施形態及第7實施形態相異。具體而言,第8實施形態是藉由RGBEGYW的6個色來構成色。另外,在第8實施形態中亦使用具有和前述影像顯示裝置100大致同様構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因此省略其説明。此情況,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對3840條的資料線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的點與第6實施形態及第7實施形態不同。
圖43是表示第8實施形態的顯示部23的顯示特性圖。圖43(a)是在RGBEGYW各畫素顯示被使用於顯示部23的彩色濾光片23c的透過特性圖,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透過率(%)。由於未使用對應於White的彩色濾光片23c,因此未圖示。圖43(b)是表示以BlueLED及螢光體的白色LED所構成的背光的發光光譜,橫軸是表示波長(nm),縱軸是表示相對亮度。圖43(c)是針對RGBEGYW各畫素來顯示各畫素的分光特性圖。圖43(c)亦橫軸為顯示波長(nm),縱軸為顯示相對亮度。圖43(d)是表示根據RGBEGYW各畫素的分光特性來繪圖於xy色度圖上的圖。圖43(d)的五角形的內部是表示可再現於顯示部23中的色,該五角形是對應於顯示部23的色再現區域。並且,五角形的頂點是對應於構成色的RGBEGY,位於五角形的內部的點是對應於W。
其次,說明有關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方法。在第8實施形態基本上也是按照前述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配置副畫素。在第8實施形態是按照第1條件及第2條件,藉由以下那樣的程序來決定副畫素的配置位置。
首先,將RGBEGYW中彩度最小的2個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以下將此配置稱為「第1次配置」)。第1次配置為按照第1條件的配置。
其次,由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的副畫素(藉由第1次配置來完成決定)、及從端部起配置於第2個的副畫素的候選者來計算彩度加算值Ch3,將該彩度加算值Ch3最小的副畫素決定為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應配置於第2個的副畫素(以下將此配置稱為「第2次配置」)。第2次配置是按照第2條件的配置。
其次,由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部的副畫素(藉由第1次配置來完成決定)、及從端部起配置於第2個的副畫素(藉由第2次配置來完成決定)、以及從端部起配置於第3個的副畫素的候選者來計算彩度加算值Ch3,將該彩度加算值Ch3最小的副畫素決定為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應配置於第3個的副畫素(以下將此配置稱為「第3次配置」)。第3次配置是按照第2條件的配置。
圖44是具體顯示RGBEGYW的彩度或彩度加算值等的表。圖44(a)是有關RGBEGYW各色,由XYZ所求取的Lum、R/G、B/Y成份、及彩度Ch。並且,顯示在使視覺濾色的特性反映的形態下校正R/G、B/Y各個的成份後的R/G1、B/Y1成份、及藉由使用該等來求得的彩度Ch1。由圖44(a)可知「EG」及「W」的彩度Ch1為最小。
圖44(b)是表示在使視覺濾色反映的形態下校正時所使用的校正係數。具體而言,是表示在6色時,對R/G成份乘以「0.10」,對B/Y成份乘以「0.06」。此外,該校正係數是依顯示部23的解像度或觀察距離來變化的值。
圖44(c)是表示假想成在顯示畫素的左端配置「EG」,在右端配置「W」時,由副畫素的全配置順序所求取的彩度加算值Ch3。更詳而言之,圖44(c)是表示對應於所被假想的副畫素的配置順序之色成份R/G1、B/Y1、色成份加算值R/G2、B/Y2、彩度Ch2、及彩度加算值Ch3。該等是藉由和前述方法同様的方法來計算(參照圖36)。由圖44(c)可知,將「EG」、「W」配置於兩端時,在「EG」的右邊隔壁配置「R」,在「W」的左邊隔壁配置「Y」時,彩度加算值Ch3會形成最小。
圖44(d)是表示假想成從顯示畫素的左端起依序配置「EG」、「R」,從右端起依序配置「W」、「Y」時,由副畫素的全配置順序所求取的彩度加算值Ch3。更詳而言之,圖44(d)是表示色成份R/G1、B/Y1、色成份加算值R/G2、B/Y2、彩度Ch2、及彩度加算值Ch3。色成份加算值R/G2是藉由加算假想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配置於第1個、第2個、及第3個之副畫素的R/G1來取得,色成份加算值B/Y2是藉由加算假想從顯示畫素的端部起配置於第1個、第2個、及第3個之副畫素的B/Y1來取得。彩度Ch2是由該等的色成份加算值R/G2、B/Y2來取得。此情況,彩度Ch2可取得由顯示畫素的左端起第1個、第2個、及第3個的副畫素(左組合)來計算者、及由顯示畫素的右端起第1個、第2個、及第3個的副畫素(右組合)來計算者的2個。然後,彩度加算值Ch3是藉由加算該等2個的彩度Ch2來取得。由圖44(d)可知,從顯示畫素的左端依序配置「EG」、「R」時在「R」的右邊隔壁配置「B」,從顯示畫素的右端依序配置「W」、「Y」時在「Y」的左邊隔壁配置「G」時,彩度加算值Ch3會形成最小。
其次,說明有關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誤差配置方法。在第8實施形態也是按照前述第1條件及第2條件來配置副畫素。
圖45是表示對RGBEGYW的副畫素之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又,此處理是藉由電腦讀出程式來實行,或藉由讀出記錄於記錄媒體的程式來實行。並且,此處理是被實行於設計影像顯示裝置100的階段等。
首先,在步驟S801中,輸入RGBEGYW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由彩色濾光片23c或背光單元23i的分光特性所決定的值,根據模擬或實測來求取。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2。在步驟S802中,將XYZ變換至亮度-相反色空間,作為Lum、R/G、B/Y的各成份來表示。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3。
在步驟S803中,按照視覺特性來校正R/G、B/Y的各成份。例如圖44(b)所示,對R/G成份是乘以「0.10」,對B/Y成份是乘以「0.06」。藉此,可取得R/G1及B/Y1。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4。在步驟S804中,由在步驟S803所取得的R/G1及B/Y1來計算彩度Ch1。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5。
在步驟S805中,根據步驟S804所取得的彩度Ch1來決定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之副畫素。此情況,將彩度Ch1最小的2個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亦即,進行根據第1條件的第一次配置。在取得圖44所示的結果時,是將彩度Ch1小的「EG」及「W」配置於顯示畫素的兩端。藉此,「EG W」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是表示所被配置的副畫素未決定)。一旦以上的步驟S805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6。
在步驟S806中,藉由加算從顯示畫素的兩端配置於「第N+1個」的副畫素的全候選者中,由自左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與由自右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來取得彩度加算值Ch3。藉此,例如可取得圖44(c)所示的圖表。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7。在此,「N」是意指自然數。
在步驟S807中,決定彩度加算值Ch3形成最小的副畫素的配置。亦即,進行根據第2條件之第2次配置。可知在取得圖44(c)所示的結果時,是在被配置於左端的「EG」的隔壁配置「R」,在被配置於右端的「W」的隔壁配置「Y」時,彩度加算值Ch3為形成最小。因此,會被決定在「EG」的隔壁配置「R」,及在「W」的隔壁配置「Y」。藉此,「EGR YW」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8。
在步驟S808中,判定所有的副畫素的配置位置是否被決定。當全配置位置被決定時(步驟S808;Yes),處理會跳脫該流程。另一方面,當全配置位置未被決定時(步驟S808;No),處理會回到步驟S806。亦即,再度進行副畫素的配置。。如上述,在配置6個副畫素時,僅一次進行步驟S806~S808的處理,僅4個副畫素的配置位置會被決定,不會決定全體6個副畫素的配置位置。亦即,僅第1次配置及第2次配置會被進行,第3次配置不會被進行。藉此,在步驟S808的處理終了後,再度進行步驟S806~S808的處理。
在此,說明有關藉由再度進行步驟S806~S808的處理而被實行的第3次配置。在步驟S806中,藉由加算從顯示畫素的兩端配置於「第N+1個」的副畫素的全候選者中,由自左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與由自右端起「第N個」及「第N+1個」的副畫素所取得的彩度Ch2來取得彩度加算值Ch3。藉此,例如可取得圖44(d)所示的圖表。然後,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7。
在步驟S807中,決定彩度加算值Ch3形成最小的副畫素的配置。亦即,進行根據第2條件之第3次配置。可知在取得圖44(d)所示的結果時,是在從顯示畫素的左端依序配置「EG」、「R」、及「B」,從右端依序配置「W」、「Y」、「G」時,彩度加算值Ch3會形成最小。藉此,「EGRBGYW」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一旦以上的處理終了,則處理會前進至步驟S808。在步驟S808中,由於判定全配置位置被決定(步驟S808;Yes),因此處理會跳脫該流程。另外,上述中雖是顯示決定「EGRBGYW」的配置順序的例子,但有時是決定相反配置「EGRBGYW」的「WYGBREG」。
若如此利用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則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EGYW的副畫素的配置。藉由對影像顯示裝置100適用如此決定的副畫素的配置,可縮小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可減輕人在觀察時的邊緣的色彩斷裂現象。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0可顯示高品質的影像。
另外,上述雖是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決定「EGRBGYW」的副畫素的配置之例,但並非限於藉由副畫素配置處理來經常決定該配置順序。由於該等是根據圖44所示的結果來決定的配置順序,因此在取得圖44所示以外的結果時,有可能與該配置順序相異的配置順序會被決定。
[第9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有關本發明的第9實施形態。在前述的第6實施形態~第8實施形態中,顯示部23之顯示畫素的配置為條紋配置,相對的在第9實施形態中,則是由條紋配置來變更顯示部之顯示畫素的配置(以下亦稱為「顯示畫素配置」)。
並且,在第9實施形態中是使用和前述影像顯示裝置101大致同様構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因此省略其説明。此情況,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針對1600條的資料線來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X1~X1600的點與圖17相異。另外,有關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數方面會在圖47中説明。
在此,在說明有關第9實施形態的畫素配置之前,舉例說明使用3色時由條紋配置來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情況。
圖46是用以說明在3色RGB中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在圖46(a)中,●的格子狀的點980為對應於輸入資料存在的點。例如,VGA大小時,此點980是「縱480個×橫640個」存在。並且,圖46(a)中的箭號是表示資料線驅動信號及掃描線驅動信號的輸入,○的點981是表示變更後的資料存在的點(以下亦稱為「取樣點」)。
上述再取樣電路11a為了使一致於顯示部23z的顯示畫素配置,而變更橫方向的個數。此情況,使點981的間隔A911(換言之,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形成2倍,且將顯示畫素的個數變更成一半。詳細是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9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911是形成「A911=A912×2=2.0」。並且,橫1線每往縱方向下降,則使取樣點偏移一半間距(A911/2)。藉由如此使取樣點偏移一半間距,即使減少橫方向的個數,還是可以進行劣化較少的影像顯示。
其次,利用圖46(b)來具體說明有關3色的顯示畫素配置。此情況,顯示畫素是以3個副畫素為一組來構成,由於橫方向的間隔A911為「2.0」,因此副畫素的橫長度是形成「B911=A911/3=0.667」(參照圖46(b)的右圖)。又,若根據圖46(b)的左圖,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91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911/2」來配置。又,若當作副畫素單位來看,則偏移「B911/2」。在使用3色的顯示部23z中,若橫跨2線來看3色的一組,則3色會被配置於逆三角形的頂點位置,因此如符號985所示形成三角配置。此外,資料控制電路(未圖示)會接受再取樣電路11a的輸出,進行資料線與掃描線的時序調整來適當控制資料線驅動電路21及掃描線驅動電路22,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1可對如此的顯示畫素配置適當地進行顯示。
在此,利用圖47~圖49來具體説明有關第9實施形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47是用以說明第9實施形態的第1例之顯示畫素配置。如圖47(a)所示,再取樣的條件是與圖46同様。亦即,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9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921為「A921=A912×2=2.0」。此情況,再取樣電路11a的輸入及輸出為3色信號,顯示部23z為5色,因此在色變換電路12中由3色往5色的色變換會被進行。圖47(b)是表示顯示畫素配置。根據圖47(b)的右圖,副畫素的橫的長度B921是形成「B921=A921/5=0.4」。又,若根據圖47(b)的左圖,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92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921/2」來配置。
在具有圖47所示的顯示畫素配置的顯示部23z中,當輸入資料為VGA時,再取樣後的顯示畫素的數量是形成「縱480個×橫320個」。此情況,橫方向的副畫素的個數為形成「320×5=1600個」。就第9實施形態而言,是表示適用具有圖47所示的顯示畫素配置的顯示部23z之影像顯示裝置101。因此,資料線驅動電路21是對1600條的資料線供給資料線驅動信號X1~X1600。另一方面,在具有條紋配置的影像顯示裝置100,從資料線驅動電路21往顯示部23z的輸出是「640×5=3200個」。以上,藉由適用第1例的顯示畫素配置,即使在同輸入中還是可減少來自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因此可使影像顯示裝置101低成本化。
圖48是用以說明第9實施形態的第2例的顯示畫素配置。如圖48(a)所示,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9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931是「A931=A912×1.5=1.5」。圖48(b)是表示顯示畫素配置。此情況,副畫素的橫的長度B931是形成「B931=A931/5=0.3」。又,若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93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931/2」來配置。同樣的在適用第2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即使在同輸入中還是可減少來自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因此可使影像顯示裝置101低成本化。
圖49是用以說明第9實施形態的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如圖49(a)所示,若顯示畫素的縱的長度A912為「1.0」,則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A941是「A941=A912×1=1.0」。圖49(b)是表示顯示畫素配置。此情況,副畫素的橫的長度B941是形成「B941=A941/5=0.2」。又,若由縱方向來看,則顯示畫素為偏移一半間距(A941/2),因此同一副畫素是偏移「A941/2」來配置。在適用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來自資料線驅動電路21的輸出數與採用條紋配置時(參照圖29)比較下雖不減少,但藉由顯示畫素偏移一半間距,看起來橫方向的解像度會提升。
另外,上述雖是顯示利用5色來構成顯示畫素時的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但利用6色來構成顯示畫素時亦可進行同様的顯示畫素配置。在進行上述第1例~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構成顯示畫素的副畫素的配置,可適用藉由前述第6實施形態乃至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其中任一個所決定之副畫素的配置順序。亦即,即使在令顯示畫素偏移一半間距來配置時,還是可在充分考量視覺特性的形態下,決定RGBEGY、RGBEGW及RGBYW的副畫素的排列順序。具體而言,在使用RGBEGY的5色時,是適用藉由第6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的配置順序,在使用RGBEGW的5色時,是適用藉由第7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的配置,在使用RGBEGYW的6色時,是適用藉由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的配置。
如上述,可適用第6實施形態~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之理由如以下所述。雖第9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01具有再取樣電路11a,但因為再取樣電路11a的輸出入為3色,所以對5和6色的直接性影響少。因此,影像顯示裝置101例如作為4色來顯示黒白圖案時,是形成與第6實施形態及第7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00的動作完全相同的狀態。另一方面,在第9實施形態中,因為在副畫素單位的橫長度不同,所以反映視覺特性的濾色特性會若干相異,但可想像誤差的大小關係大致原封不動被保存。以上,在進行第9實施形態的顯示畫素配置時亦可適用藉由第6實施形態~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所決定之副畫素的配置順序。
如此一來,若利用第9實施形態,則即使將顯示畫素偏移一半間距來配置,還是可以縮小顯示影像的邊緣周邊部的u 及v 色成份差的加算值,可減輕邊緣的色彩斷裂現象。並且,對低成本化的影像顯示裝置,或使看起來解像度提升的影像顯示裝置而言,亦可減輕如此之邊緣的色彩斷裂現象等。
另外,上述雖是表示使顯示畫素的橫的長度(顯示畫素的間隔)形成「A921=2.0」、「A931=1.5」、「A941=1.0」,而來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將顯示畫素設定成該等以外的長度,而來變更顯示畫素配置時。
[變形例]
本發明亦可適於4色為使用RGBC或RGBW、或者R、YG、B、EG以外的其他構成時。例如,取代Cyan及White而使用Yellow時,亦可適用本發明。又,上述中雖是顯示在BlueLED組合螢光體的白色LED背光,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背光為具有其他構成時。例如,對RGB3色LED背光等亦可適用。
又,本發明亦可適用於5色為使用RGBEGY或RGBEGW以外的其他構成時,或6色為使用RGBEGYW以外的其他構成時。又,本發明並非限於5色或6色,亦可適用於使用4色或7色以上時。另外,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將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的「綠(Green)」置換成「黃綠(Yellowish Green)」時。
又,本發明並非限於對使用液晶(LCD)的影像顯示裝置之適用,亦可適用於有機EL顯示裝置(OLED)、電漿顯示裝置(PDP)、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電場放出顯示裝置(FED)等進行平面顯示的影像顯示裝置。又,本發明並非僅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對反射型或半透過反射型的影像顯示裝置亦可適用。
又,上述中是顯示將彩度最小的副畫素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之後,以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的方式來配置副畫素之例子,但亦可以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的方式配置副畫素之後,以彩度最小的副畫素能夠位於顯示畫素的端之方式來進行配置。
又,上述中是以顯示影像的影像顯示裝置所使用的複數色為R、G、B、C等作為具體例來進行説明,但複數色除了R、G、B或各個的補色亦即Y(黃)、C(藍綠)、M(紫紅)以外,亦包含R、G、B與Y、C、M之間的色,例如黃綠或深綠等的色。
上述各實施形態是使用4色的構成,但亦可取而代之,使用5以上的色之構成。此情況,以彩度最小的副畫素會被配置於顯示畫素的端,且以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來配置,藉此可取得和上述各實施形態同様的效果。
[電子機器]
其次,說明有關適用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100、101之電子機器的例子。圖22是表示適用本發明的電子機器的全體構成概略構成圖。在此所示的電子機器是具有作為影像顯示部的液晶顯示裝置700、及予以控制的控制手段410。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100、101可設置於液晶顯示裝置700內。在此是將液晶顯示裝置700概念性地分成面板構造體403及以半導體IC等所構成的驅動電路402。控制手段410是具有:顯示資訊輸出源411、顯示資訊處理電路412、電源電路(電源裝置)413及時序產生器414。
顯示資訊輸出源411是具備:由ROM(Read Only 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構成的記憶體、及由磁碟或光碟等所構成的儲存單元、及調諧輸出數位影像信號的調諧電路,且根據藉由時序產生器414所產生的各種時脈信號來,以所定格式的影像信號等的形式來將顯示資訊供給至顯示資訊處理電路412。
顯示資訊處理電路412是具備:串列-並列變換電路、放大.反轉電路、旋轉電路、γ校正電路、箝位電路等周知的各種電路,實行輸入後之顯示資訊的處理,而將該影像資訊和時脈信號CLK一起供給至驅動電路402。驅動電路402是包含掃描線驅動電路、資料線驅動電路及檢査電路。並且,電源電路413會對上述各構成要素分別供給所定的電壓。
其次,參照圖23來説明有關適用本發明的電子機器的具體例。
首先,說明有關將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100、101適用於可搬型的個人電腦(所謂筆記型電腦)的例子。圖23(a)是表示構成該個人電腦的構成的立體圖。如同圖所示,個人電腦710是具備:具備鍵盤711的本體部712、及適用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100、101的顯示部713。
接著,說明有關將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100、101適用於行動電話的例子。圖23(b)是表示該行動電話的構成立體圖。如同圖所示,行動電話720除了複數個操作按鈕721以外,還具備受話部722、送話部723、及使用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部724。
另外,可適用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100、101之電子機器,其他還可舉液晶電話、電話電話等。
[其他的實施例]
在上述説明中,複數的色(著色區域)雖舉RGBC及R、YG、B、EG來進行説明,但本發明所適用者並非限於此,亦可藉由其他4色的著色區域來構成1個顯示畫素。
此情況,4色的著色區域是由按照波長來變化色相的可視光區域(380~780nm)中,藍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亦稱為「第1著色區域」)、紅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亦稱為「第2著色區域」)、及從藍至黃的色相中所選擇的2種色相的著色區域(亦稱為「第3著色區域」、「第4著色區域」)所構成。在此雖是使用所謂「系」的字眼,但例如藍系時,並非限於純粹的藍色相者,還包含藍紫或藍綠等。紅系的色相時,並非限於紅色者,還包含橙色。並且,該等著色區域可以單一的著色層來構成,或重疊複數個不同色相的著色層來構成。而且,該等著色區域雖是以色相來敘述,但該色相可適當變更彩度、明度,設定顏色者。
具體的色相範圍為:.藍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是藍紫~藍綠,更理想是藍靛~藍。
.紅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是橙~紅。
.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被選擇的一方著色區域是藍~綠,更理想是藍綠~綠。
.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被選擇的另一方的著色區域是綠~橙,更理想是綠~黃。或綠~黃綠。
在此,各著色區域不會使用相同色相。例如,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被選擇的2個著色區域使用綠系的色相時,另一方是針對一方的綠使用藍系或黃綠系的色相。
藉此,可實現比以往的RGB的著色區域更廣範圍的色再現性。
又,上述中雖是以色相來敘述4色的著色區域之廣範圍的色再現性,但就其他的具體例而言,若以透過著色區域的光波長來表現,則是形成以下那樣。
.藍系的著色區域是透過該區域的光波長的峰值為位於415~500nm的著色區域,較理想位於435~485nm的著色區域。
.紅系的著色區域是透過該區域的光波長的峰值為位於600nm以上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605nm以上的著色區域。
.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被選擇的一方著色區域是透過該區域的光波長的峰值為位於485~535nm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495~520nm的著色區域。
.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被選擇的另一方著色區域是透過該區域的光波長的峰值為位於500~590nm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510~585nm的著色區域,或位於530~565nm的著色區域。
上述的波長在透過顯示時是來自照明裝置的照明光通過彩色濾光片而取得的數值。在反射顯示時是反射外光而取得的數值。
又,就其他的具體例而言,若以x、y色度圖來表現4色的著色區域,則是形成以下那樣。
.藍系的著色區域是位於x≦0.151、y≦0.200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0.134≦x≦0.151、0.034≦y≦0.200的著色區域。
.紅系的著色區域是位於0.520≦x、y≦0.360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0.550≦x≦0.690、0.210≦y≦0.360的著色區域。
.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選擇的一方著色區域是位於x≦0.200、0.210≦y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0.080≦x≦0.200、0.210≦y≦0.759的著色區域。
.在從藍至黃的色相所選擇的另一方著色區域是位於0.257≦x、0.450≦y的著色區域,較理想是位於0.257≦x≦0.520、0.450≦y≦0.720的著色區域。
上述的x、y色度圖是在透過顯示時是來自照明裝置的照明光通過彩色濾光片而取得的數值。在反射顯示時是反射外光而取得的數值。
該等4色的著色區域是在副畫素具備透過區域及反射區域時,透過區域及反射區域也可適用於上述範圍。
另外,使用本例的4色之著色區域時,在背光作為RGB的光源,可使用LED、螢光管、有機EL等。或亦可使用白色光源。此外,白色光源亦可藉由藍的發光體及YAG螢光體所產生的白色光源。
但,RGB光源較理想為以下者。
.B是波長的峰值為位於435nm~485nm者。
.G是波長的峰值為位於520nm~545nm者。
.R是波長的峰值為位於610nm~650nm者。
然後,只要依據RGB光源的波長來適當選定上述彩色濾光片,便可取得更廣範圍的色再現性。又,亦可使用波長例如在450nm及565nm產生峰值之具有複數個峰值的光源。
上述4色的著色區域的構成例,具體而言可舉以下者。
.色相為紅、藍、綠、藍綠的著色區域。
.色相為紅、藍、綠、黃的著色區域。
.色相為紅、藍、深綠、黃的著色區域。
.色相為紅、藍、翡翠綠、黃的著色區域。
.色相為紅、藍、深綠、黃綠的著色區域。
.色相為紅、藍綠、深綠、黃綠的著色區域。
10...影像處理部
12...色變換電路
15...表儲存記憶體
16...γ校正電路
21...資料線驅動電路
22...掃描線驅動電路
23...顯示部
100、101...影像顯示裝置
圖1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概略構成方塊圖。
圖2是擴大表示顯示部的各畫素之概略圖。
圖3是表示顯示部的具體構成。
圖4是表示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
圖5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流程圖。
圖6是表示對亮度-相反色成份的濾色特性。
圖7是表示藉由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所取得的結果之一例。
圖8是表示4色RGBC的配置候選者。
圖9是表示對圖8的12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
圖10是具體表示RGBC的彩度與色成份差。
圖11是表示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
圖1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圖。
圖1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
圖14是具體表示RGBW的彩度與色成份差。
圖15是表示4色RGBW的配置候選者。
圖16是表示對圖15的12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
圖17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概略構成方塊圖。
圖18是用以說明在3色RGB中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
圖19是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第1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20是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第2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21是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22是表示適用本發明的電子機器的全體構成概略構成圖。
圖23是表示適用本發明的電子機器的具體例。
圖24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的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
圖25是具體表示R、YG、B、EG的彩度與色成份差。
圖26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
圖27是表示第5實施形態的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
圖28是具體表示R、YG、B、EG的彩度與色成份差。
圖29是擴大表示顯示部的各畫素的概略圖。
圖30是表示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
圖31是表示第6實施形態的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的流程圖。
圖32是表示對亮度-相反色成份的濾色特性。
圖33是表示藉由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所取得的結果之一例。
圖34是表示RGBEGY的配置候選者。
圖35是表示對圖34的60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
圖36是具體表示RGBEGY的彩度或彩度加算值。
圖37是表示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
圖38是表示第7實施形態的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
圖39是具體表示RGBEGW的彩度或彩度加算值。
圖40是表示第7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
圖41是表示RGBEGW的配置候選者。
圖42是表示對圖41的60個配置候選者進行副畫素誤差確認處理時的結果。
圖43是表示第8實施形態的顯示部的顯示特性之一例。
圖44是具體表示RGBEGYW的彩度或彩度加算值。
圖45是表示第8實施形態的副畫素配置處理的流程圖。
圖46是用以說明在RGB中變更顯示畫素配置的例子。
圖47是用以說明第9實施形態的第1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48是用以說明第9實施形態的第2例的顯示畫素配置。
圖49是用以說明第9實施形態的第3例的顯示畫素配置。
10...影像處理部
11...I/F控制電路
12...色變換電路
13...VRAM
14...位址控制電路
15...表儲存記憶體
16...γ校正電路
21...資料線驅動電路
22...掃描線驅動電路
23...顯示部
100...影像顯示裝置
d1...影像資料
d2...影像資料
d3...影像資料
d4...位址資料
d5...影像資料
d21...控制信號

Claims (14)

  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係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副畫素作為一組,同時前述4個副畫素被配置為一列之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為:上述顯示畫素係以彩度最小的副畫素會被配置於上述顯示畫素的端,且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在前述色成分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之間,配置1個副畫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彩度及上述色成份差係於亮度-相反色空間中所被定義的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彩度及上述色成份差係根據上述亮度-相反色空間的視覺空間特性所定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4個副畫素係由Red、Green、Blue、Cyan所構成,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副畫素為以Cyan、Red、Green、Blue的順序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4個副畫素係由Red、Green、Blue、 White所構成,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副畫素為以White、Green、Red、Blue的順序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4個副畫素係由紅、黃綠、翡翠綠、藍所構成,上述顯示畫素係上述4個副畫素為以藍、黃綠、紅、翡翠綠的順序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4個副畫素的顏色之各個的著色區域為按照波長而色相變化的可視光區域中,藍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紅系的色相的著色區域、及從藍至黃的色相中所被選擇的2種色相的著色區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4個副畫素的顏色之各個的著色區域為透過著色區域的光的波長的峰值位於415~500nm的著色區域、及位於600nm以上的著色區域、及位於485~535nm的著色區域、及位於500~590nm的著色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顯示畫素係以同一色連接於上述影像顯示裝置的縱方向之方式複數配置於直線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顯示畫素係以縱方向上下隣接的上述顯示畫素彼此間,各個顯示畫素所具有的上述副畫素至少 1個副畫素份會上下偏移之方式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副畫素的橫寬為上述顯示畫素的橫寬的大概4分之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具備以能夠重疊於上述副畫素的方式配置之彩色濾光片。
  13.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係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影像顯示裝置;及供給電壓至上述影像顯示裝置的電源裝置。
  14. 一種畫素配置設計方法,係於使用具有以對應於各個相異色的4個的副畫素作為一組,同時前述4個副畫素被配置為一列之顯示畫素來進行影像的顯示之影像顯示裝置中,決定上述4個副畫素的配置之畫素配置設計方法,其特徵為具備:第1配置決定步驟,其係將彩度最小的副畫素的位置決定於上述顯示畫素的端;及第2配置決定步驟,其係以色成份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不會隣接之方式在前述色成分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之間,配置1個副畫素來決定前述色成分差最小的2個副畫素的位置。
TW095137170A 2005-10-13 2006-10-05 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TWI381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98802 2005-10-13
JP2005303425A JP4949662B2 (ja) 2005-10-13 2005-10-18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JP2006047874A JP5194368B2 (ja) 2005-10-13 2006-02-24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060147A JP5194369B2 (ja) 2006-03-06 2006-03-06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9730A TW200719730A (en) 2007-05-16
TWI381742B true TWI381742B (zh) 2013-01-01

Family

ID=3800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7170A TWI381742B (zh) 2005-10-13 2006-10-05 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85863A1 (zh)
KR (1) KR100832767B1 (zh)
CN (1) CN1949882B (zh)
TW (1) TWI381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9390B1 (ko) * 2003-11-29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델타 화소 배열 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889216B2 (en) * 2005-10-13 2011-0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ixel loc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CN101944319B (zh) * 2010-09-09 2013-04-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色温补偿方法
US20120114036A1 (en) * 2010-11-10 2012-05-10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view Video Coding
US8823745B2 (en) * 2011-06-02 2014-09-02 Yoostar Entertainment Group, Inc.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depth information and color data of a scene
CN103137059B (zh) * 2011-12-02 2016-04-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以提升显示装置领域的视觉效果的系统与方法
US9053557B2 (en) 2011-12-02 2015-06-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ual effect of a display device
CN103559866B (zh) * 2013-11-08 2016-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5073890A1 (en) 2013-11-14 2015-05-21 LIFI Labs, Inc. Resettable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6480669B2 (ja) * 2014-04-15 2019-03-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06465499B (zh) 2014-05-22 2018-11-30 莱弗实验室公司 定向照明系统和方法
CN106341671B (zh) * 2015-07-13 2018-04-06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亚像素下采样的图像显示方法
JP2018021963A (ja) * 2016-08-01 2018-02-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10440794B2 (en) * 2016-11-02 2019-10-08 LIFI Labs, Inc.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7192389B2 (ja) * 2018-10-23 2022-12-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22073094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虚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4323A (en) * 1982-12-29 1988-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pickup device in which the level of a sequential color-difference signal is controlled on the basis of the level of the luminance signal
US4929061A (en) * 1987-10-29 1990-05-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097367A (en) * 1996-09-06 2000-08-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2001306023A (ja) * 2000-04-18 2001-11-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US20050117092A1 (en) * 2003-11-27 2005-06-02 Lg.Philips Lcd Co., Ltd. Color filter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050140907A1 (en) * 2003-12-29 2005-06-30 Jae-Kyeong Yu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aperture ratio in each pix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804A (en) * 1900-11-03 1901-12-10 George A Wieland Suspensory.
US6124909A (en) * 1996-12-25 2000-09-26 Casio Computer Co.,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ixel areas which emit non-colored light
JP3599089B2 (ja) * 1998-11-11 2004-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表示装置
JP2002215126A (ja) * 2001-01-15 2002-07-31 Sharp Corp 文字表示装置、文字表示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286904A (ja) * 2001-03-27 2002-10-03 Seiko Epson Corp 光学部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US20040051724A1 (en) * 2002-09-13 2004-03-18 Elliott Candice Hellen Brown Four color arrangements of emitters for subpixel rendering
KR100878280B1 (ko) * 2002-11-20 2009-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4색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표시판
US6888604B2 (en) * 2002-08-14 2005-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1590784B1 (en) * 2003-01-28 2008-06-04 Genoa Color Technologies Ltd. Subpixel arrangement for displays with more than three primary colors
DE602004004506T2 (de) * 2003-01-28 2007-10-3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zur anzeige eines bildes auf einem farbdisplay
US6771028B1 (en) * 2003-04-30 2004-08-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Drive circuitry for four-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4472287B2 (ja) * 2003-07-31 2010-06-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Lcd用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0973810B1 (ko) 2003-08-11 2010-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4색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013631B1 (ko) 2003-12-30 2011-0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소자의 구동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7333080B2 (en) * 2004-03-29 2008-02-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OLED display with improved power efficiency
US7248268B2 (en) * 2004-04-09 2007-07-24 Clairvoyante, Inc Subpixel rendering filters for high brightness subpixel layouts
JP4211669B2 (ja) * 2004-04-26 2009-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電子機器
TWI278827B (en) * 2004-05-12 2007-04-11 Seiko Epson Corp Display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866236B1 (ko) * 2004-08-19 2008-10-30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원색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4323A (en) * 1982-12-29 1988-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pickup device in which the level of a sequential color-difference signal is controlled on the basis of the level of the luminance signal
US4929061A (en) * 1987-10-29 1990-05-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097367A (en) * 1996-09-06 2000-08-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2001306023A (ja) * 2000-04-18 2001-11-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US20050117092A1 (en) * 2003-11-27 2005-06-02 Lg.Philips Lcd Co., Ltd. Color filter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050140907A1 (en) * 2003-12-29 2005-06-30 Jae-Kyeong Yu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aperture ratio in each pix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9882B (zh) 2010-08-25
CN1949882A (zh) 2007-04-18
US20070085863A1 (en) 2007-04-19
KR100832767B1 (ko) 2008-05-27
TW200719730A (en) 2007-05-16
KR20070041376A (ko) 2007-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742B (zh) 影像顯示裝置、電子機器及畫素配置設計方法
TWI333382B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ixel loc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TWI416218B (zh) Color display device
TWI597709B (zh) 顯示裝置
JP450793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600098B2 (ja)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US9501983B2 (en) Color convers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conversion method
JP412067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211669B2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39528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19436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06392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133347A (ja)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CN108803121B (zh) 显示装置
JP519436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JP494966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JP462647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JP2009251077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の駆動制御回路および駆動制御方法
JP7137934B2 (ja) 表示装置
JP450342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40658A (ja)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JP2007226084A (ja) 表示装置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用パネルと電子機器
JP20060719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40912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108616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