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5654B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5654B
TWI355654B TW094109535A TW94109535A TWI355654B TW I355654 B TWI355654 B TW I355654B TW 094109535 A TW094109535 A TW 094109535A TW 94109535 A TW94109535 A TW 94109535A TW I355654 B TWI355654 B TW I3556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information
layer
area
track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9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5043A (en
Inventor
Kuroda Kazuo
Koda Takeshi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05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5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5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56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middle zone or outer guard area of a multilayer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lead-in are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lead-out are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11B2020/1274Address data stored in pre-pits, i.e. in embossed pits, ROM marks or pre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5Calibration data, e.g. specific training patterns for adjusting equalizer settings or other recording or playback parame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7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for managing gaps between two recordings, e.g. control data in linking areas, run-in or run-out fields, guard or buffer zo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87Synchronisation pattern, e.g. VCO fiel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4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 G11B2020/1297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wherein the focus is on the write access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11B2220/237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having exactly two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66DVDs belonging to the minus family, i.e. -R, -RW, -V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5565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例如DVD等資訊記錄媒體以及DVD 等資訊記錄裝置及方法,暨電腦程式的技術領域。 【先前技術】 於例如CD(Compact Disc ,光碟)、DVD等資訊記 中,為防止不當複製並防止管理或控制資訊的竄改 本專利特開 2 0 0 1 — 2 6 6 3 6 2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 3 3 1 4 1 2號公報等所記載,係在讀入區的必要最小限 預先形成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 或者*亦有於單層或多層型光碟的記錄動作中, 持與 ROM(Read Only Memory,僅讀記憶體)磁碟間 性,與資料記錄同時記錄同步或位址資訊,而為了 來於最後處理時記錄讀出的時間,如曰本專利特開 1 7 6 0 7 9號公報所記載,在記錄資訊於讀出區之情況 相較於資料區,以進行高速記錄動作的方式控制記 的技術。 又,亦有如日本專利特開2 0 0 3 — 1 5 1 1 3 3號公報戶j 在記錄資訊於讀出區之情況,以改變記錄用雷'射光 策略,進行高速記錄動作的方式控制記錄裝置的技 又,亦有如日本專利特開2 0 0 3 - 1 5 7 6 2 0號公報戶】 一面保持與ROM磁碟間的互換性,一面將讀出區的 制於最小限度的記錄裝置。 或者,亦有如日本專利特開 2 0 0 2 — 1 7 0 3 3 9號公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 V94-09/94109535 記錄器 錄媒體 ,如日 2 0 0 0 -度區域 坑。 為了保 的互換 縮短用 2 0 0 1 -,亦有 錄裝置 記載, 的記錄 術。 記載, 長度抑 報所記
1355654 載,於多層型光碟的記錄動作中,有效率地形成供層 越的緩衝用區的技術。 然而,於單層光碟之情況,僅以讀入區決定開始 等。由於無法決定讀出區的開始位置,故無法藉壓紋 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 又,於單層或多層型光碟的記錄動作中,為保持與 ROM磁碟間的互換性,與資料記錄同時記錄同步或位 訊,即使在最後處理時,進行讀出區長度的縮短或讀 的高速記錄,仍因依然記錄讀出區,故不可避免地, 錄讀出區費時的技術問題。 此外,亦有為了使讀出區長度可變以及高速記錄 區,不可或缺地需要記錄裝置的高度控制的技術問題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係有鑑於例如上述問題而開發者,其 課題在於,提供於例如多層型資訊記錄媒體的各記 中,可有效率地記錄資訊,並可縮短記錄時間的資訊 媒體、資訊記錄裝置及方法,暨電腦程式。 (資訊記錄媒體) 以下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加以說明。 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媒體為了解決上述技術課題 備:第1記錄層(L 0層),其形成用來記錄至少記錄資 第1記錄磁道路徑(溝槽:導引溝);以及第2記錄j 層),其配置於該第1記錄層的上方,沿與上述第1記 道路徑(溝槽:導引溝)相反的方向形成用來記錄上述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 09535 間跳 位置 凹坑 一般 址資 出區 有記 讀出 〇 技術 錄層 記錄 ,具 訊的 r (L1 錄磁 記錄 6
1355654 資訊的第2記錄磁道路徑(溝槽:導引溝);並藉壓紋 (於 D V D — R / W之情況)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 (於D V D — R之情況),於上述第2記錄層之一側端部預 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離該第2記錄層之第1 用區(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根據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媒體,例如於碟狀基板 面上層合第1及第2記錄層,係二層型或多層型的例如 或光碟等。例如聲音、影像資訊或内容資訊等記錄資 沿由溝槽(導引溝)構成的第1記錄磁道路徑,記錄於 記錄層。例如聲音、影像資訊或内容資訊等記錄資訊 由溝槽(導引溝)構成的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於第 錄層。由於如此構成,故記錄或重製用雷射光係依基 第1記錄層及第2記錄層的順序照射。 於第〗資訊記錄媒體中,特別是第1記錄磁道路徑 自碟狀基板的内周側及外周側中一側朝向另一側,與 反,第2記錄磁道路徑自另一側朝向一側。亦即,該 型或多層型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磁道路徑可利用二 層之間朝相反方向的“反向方式”連續記錄。因此, 接第 1 記錄層的結尾端、亦即外周側端部等的另一 部,朝向第2記錄層的始端、亦即外周側端部等另一 部連續記錄,即可於切換作為有關資訊的記錄處理或 處理對象的記錄層之際,幾乎或完全不沿半徑方向改 板面内雷射光的照射位置,故可進行迅速的層間跳越( 層間切換動作)。這意謂於記錄例如影片等連續記錄資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09535 凹坑 凹坑 先形 緩衝 之一 DVD 訊可 第1 可沿 2 I己 板、 例如 此相 二層 記錄 若緊 側端 側端 重製 變基 亦即 訊之 7 1355654 際,不需要用來切換記錄層的特別緩衝功能,容易進行不 中斷的重製,在實踐上極為方便。
於第1資訊記錄媒體中,特別是在例如資訊記錄媒體為 D V D — R / W之情況,為了防止對該第2記錄層的記錄、重製 或用於該重製的搜尋的位置偏離而進入基板的中央孔内、 亦即為了防止偏離第2記錄層,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衝用 區係藉壓紋凹坑預先形成於第2記錄層之内周側端部等之 一側端部,作為預記錄區。或者在例如資訊記錄媒體為DVD _ R之情況,藉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 成該第1緩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因此,根據第1資訊記錄媒體,於藉後述資訊記錄裝置 的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例如寫入記錄資訊中最後資訊、 或已寫入之情況的最後處理中,可自此寫入的最後資訊的 結束位置至預先形成於第2記錄層的内周側端部等一側端 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 ( 置,補寫緩衝用資料。因此,於最後處理時,可省略對屬 於讀出區的第1緩衝用區整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大幅縮 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 者的舒適使用。 由於如以上般最後處理的二層型DVD— R或R/W等光碟 可進行利用一般 DVD-ROM重製專用驅動的光學拾波器的 追蹤伺服器的正常控制,故可實現與一般D V D - R 0 Μ間的互 換性的保持。因此,該二層型DVD— R或R/W等的光碟可 藉一般DVD— ROM重製專用驅動器進行重製。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媒體為了解決上述技術課 備:第1記錄層(L 0層),其形成用來記錄至少記錄 第1記錄磁道路徑(溝槽:導引溝);以及第2記箱 層),其配置於該第1記錄層上,沿與上述第1記錄 徑(溝槽:導引溝)相同方向形成用來記錄上述記錄 第2記錄磁道路徑(溝槽:導引溝);藉壓紋凹坑(於 R / W之情況)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於 之情況),於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的另 φ 部預先形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離上述第1 或上述第2記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讀出區),作為 錄區。 根據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媒體,其係大致與第 記錄媒體相同的構造,例如於碟狀基板之一面上層 及第2記錄層,為二層型或多層型的例如DVD或光 於第2資訊記錄媒體中,特別是第1記錄磁道路 如自碟狀基板的内周側及外周側之一側朝向另一側 記錄磁道路徑亦如同第1記錄磁道路徑,自一側朝 側。亦即,於該二層型或多層型的資訊記錄媒體中 行利用記錄磁道路徑於二記錄層間朝向相同方向的 方式”的連續記錄。由於在此“並行方式”中,若 錄層的記錄或重製結束,例如位於光碟最外周的光 器即須於第2記錄層的記錄或重製開始時,再度朝 移動,故相較於“反向方式”,自第1記錄層朝第 層的切換時間僅耗費此分量。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 09535 題,具 資訊的 € 層(L1 磁道路 資訊的 DVD -DVD- R 一側端 記錄層 預先記 1資訊 合第1 碟等。 徑係例 ,第2 向另一 ,可進 “並行 第1記 學拾波 最内周 2記錄 9 間 1355654 於第2資訊記錄媒體中,特別是在資訊記錄媒體 —R/W之情況,為了防止用於對該第1及第2記錄層 重製或該重製的搜尋的位置偏離基板外、亦即防止 1或第2記錄層,以及為了達到連續重製複數層時 跳越,藉壓紋凹坑,於第1及第2記錄層的外周側 另一側端部預先形成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衝用區, 先記錄區。或者,在例如資訊記錄媒體為D V D _ R之 藉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該第1 作為預先記錄區 因此,根據第2資訊記錄媒體,於藉後述資訊記 的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例如寫入記錄資訊中最後 或已寫入之情況的最後處理中,可自此寫入的最後 結束位置至預先形成於第1及第2記錄層的外周側 另一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第1缓 的開始位置,僅補寫緩衝用資料。因此,如同第1 錄媒體,於最後處理時,可省略對屬於讀出區的第 用區總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 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 或者,亦可於最後處理時,自第1記錄層或第2 中記錄資訊的終端位置的任一較大位址值至例如在 於第1緩衝用區之一側的另一讀出區方面所需最小 位址值,補寫緩衝用資料。此之情況,雖然在另一 與第1缓衝用區間出現未記錄狀態、亦即鏡狀態的 不過由於另一讀出區的外周側記錄什麼都可以,故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為DVD 記錄、 偏離弟 的層間 端部等 作為預 情況, 緩衝用 錄裝置 資訊、 資訊的 端部等 衝用區 資訊記 1緩衝 所耗時 用。 記錄層 形成位 限度的 讀出區 區域, 不會造 10
1355654 成問題。若應用此記錄方法於該資訊記錄媒體,即可 記錄時間的更為縮短。 本發明之第3資訊記錄媒體為了解決上述技術課題 備形成有用來記錄記錄資訊的記錄磁道路徑(溝槽:導 的記錄層,藉壓紋凹坑(於D V D — R / W之情況)或記錄用 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於D V D — R之情況),於上述記錄 另一側端部預先形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離上 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根據本發明之第3資訊記錄媒體,例如於碟狀基板 面上層合記錄層,係單層型的例如D V D或光碟等。 於第3資訊記錄媒體中,特別是記錄磁道路徑例如 狀基板的内周側及外周側中一側朝向另_ 一側。 於第3資訊記錄媒體中,特別是在例如資訊記錄媒 D V D — R / W之情況,為了防止對記錄層的記錄、重製或 製的搜尋的位置偏出基板外、亦即防止偏出記錄層外 及達到連續重製複數層之際的層間跳越,藉壓紋凹坑 記錄層的外周側端部等另一側端部預先形成第1緩 區,作為預先記錄區。或者,在例如資訊記錄媒體為 —R之情況,藉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 該第1缓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因此,根據第.3資訊記錄媒體,於藉後述資訊記錄 的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例如寫入記錄資訊中最後資 或已寫入之情況的最後處理中,可自此寫入的最後資 結束位置至預先形成於記錄層的外周側端部等另一側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謀得 ,具 引溝) 雷射 層的 述記 之一 自碟 體為 該重 , 以 ,於 衝用 DVD 形成 裝置 訊、 訊的 端部 11 1355654 作 置 媒 區 可 位 •此 狀 記 該 在 料 先
作 除 的 訊 識 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第1缓衝用區的開始位 ,僅補寫緩衝用資料。因此,如同第1及第2資訊記錄 體,於最後處理時,可省略對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衝用 總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 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或者,亦可於最後處理時,自記錄層中記錄資訊的终端 置的位址值至例如在形成位於第1緩衝用區之一側的另 讀出區方面所需最小限度的位址值,補寫缓衝用資料。 情況,雖然在另一讀出區與第1緩衝用區間出現未記錄 態 '亦即鏡狀態的區域,不過由於另一讀出區的外周側 錄什麼都可以,故不會造成問題。若應用此記錄方法於 資訊記錄媒體,即可謀得記錄時間的更為縮短。 本發明之第1、第2及第3資訊記錄媒體之一態樣,係 記錄上述記錄資料前存取的讀入區内進一步具備控制資 帶,作為另一預先記錄區,將顯示上述第1緩衝用區預 形成的識別資訊(旗標)記錄於上述控制資料帶。 根據該態樣,於利用後述資訊記錄裝置的記錄或重製動 時,例如藉光學拾波器等,在實際重製或記錄動作前, 了各種管理或控制資訊外,自資訊記錄媒體的讀入區内 控制資料帶讀出旗標等識別資訊。而且,讀出的各種資 亦可例如藉暫存器、記憶體等記憶。 因此,可根據藉後述資訊記錄裝置進行此讀出或記憶的 別資訊,迅速且確實判定第1緩衝用區是否預先形成》 於本發明之第1、第2及第3資訊記錄媒體之另一態樣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09535 12 1355654 中,上述第1缓衝用區藉壓纹凹坑預先形成,並且層合可 追記的記錄膜。 根據該態樣,於記錄區的一部分形成壓紋凹坑,並於記 錄區的另一部分層合可追記的記錄膜,可簡便實現所謂併 合(hybrid)型光碟。亦即,由於可進行同一追記的記錄膜 層合於光碟的全部區域,且由於毋須進行部分記錄層的除 去或剝離等,故製造上簡便。 (資訊記錄裝置)
以下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加以說明。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係用 來針對屬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媒體,且構成為上 述第1記錄層具有第1記錄容量並且上述第2記錄層具有 第2記錄容量的資訊記錄媒體,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 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1部分,並折返記錄方向,沿上述 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2部分者,其具 備:寫入手段,其可以上述記錄資訊作為上述第1部分及 上述第2部分而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 算出手段,其根據上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上述預 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上述 第1記錄容量及上述第2記錄容量,算出沿上述第1記錄 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記錄資訊中上述第1記錄容量以下 的資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寫 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第2部分之 情況中,自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朝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 1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徑折返之際的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折返位址;以及 控制手段,其控制上述寫入手段,以實現(i)沿上述第 1 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至 上述算出的折返位址為止;以及(ii)自與上述第1記錄層 的上述算出的折返位址對應的上述第 2記錄層的對應位 址,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 第2記錄層。 根據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首先,例如驅動光碟 • 或主電腦的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 元)等算出手段係例如根據記錄動作以前掌握的記錄資訊 的總資訊量、顯彔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 開始位址資訊、第1及第2記錄容量,算出沿第1記錄磁 道路徑將記錄資訊中成為第1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第 1部分寫入第1記錄層,並沿第2記錄磁道路徑寫入成為 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第2部分之情況中,自第1 記錄磁道路徑朝第2記錄磁道路徑折返之際的第1記錄磁 道路徑上的折返位址。 其次,例如在CPU等控制手段的控制下,將記錄資訊寫 入第1及第2記錄層之例如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係沿 第1記錄磁道路徑將記錄資訊的第1部分寫入第 1記錄 層,至算出的折返位址為止,自與第1記錄層算出的折返 位址對應的第2記錄層的對應位址,沿第2記錄磁道路徑, 將記錄資訊的第2部分寫入第2記錄層。於此,有關折返 位址及對應位址的位址,可為物理扇區(s e c t 〇 r )號碼,亦 1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可為邏輯塊位址。此外,於物理扇區號碼中,第1記錄層 的折返位址與第2記錄層的對應位址之對應關係的一具體 例為補數關係。更具體而言,以二進位數字表示,係 “ 0 0 1 1 ”與“ 1 1 0 0 ”的關係。或者,作為其他具體例,於 邏輯塊位址中,'係反比關係。更具體而言,係“ Y” =常數 -“ X ”的關係。其中,“ X ”係第1記錄層的折返位址, “ Y ”係第2記錄層的對應位址。
根據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 區的開始位置之開始位址資訊、上述第1及第2記錄容量, 可一面有效率地利用記錄區,一面進行例如二層型D V D — R 或R/W等光碟的記錄動作。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於藉光學拾波 器等寫入手段,例如寫入記錄資訊中最後資訊或已寫入之 情況的最後處理中,僅自此寫入的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補 寫緩衝用資料,至預先形成於第2記錄層的例如内周側端 部等之另一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 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為止即可。因此,於最後處理時,可省 略對屬於讀出區之第1缓衝用區總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 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 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8 另,於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中亦可適當採用與上 述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媒體的各種態樣相同的態樣。 於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之一態樣中,上述控制手 段為響應甩來保持與重製專用資訊記錄媒體間的互換性的 1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最.後處理指示,控 第1缓衝用區的開 根據該態樣,於 之情況的最後處理 波器等寫入手段, 缓衝用資料,至預 一側端部作為預先 開始位置為止即可 #讀出區的第1緩衝 最後處理所耗時間 的舒適使用。 於本發明之第1 手段為了防止記錄 第2記錄層外,以 區(中間區)之至少 述折返位址為止之
位址寫入之前,控 上述第2記錄層之 根據該態樣 '為 製或該重製的搜尋 及第2記錄層外, 越,在控制手段的 料,形成屬於中間 因此,藉由透 制寫入手段,以補寫 始位置為止。 例如寫入記錄資訊中 中,可在控制手段的 僅自該寫入的最後資 先形成於第2記錄層 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 。因此,於最後處理 用區整體補寫緩衝用 ,可實現記錄動作時 資訊記錄裝置之另一 或重製位置偏出上述 及為了達到層間跳越 一部分,在寫入至上 後,且於自上述第2 制上述寫入手段,於 另一側端部補寫上述 了防止對第1及第2 的位置偏出基板外、 以及達到連續重製複 控制下,藉由以寫入 區的第2緩衝用區的 過第 2 緩衝用區的 缓衝用資料至上述 最後資訊或已寫入 控制下,藉光學拾 訊的結束位置補寫 的内周側端部等之 的第1緩衝用區的 時,可省略對屬於 資料,可大幅縮短 間的縮短或使用者 態樣中,上述控制 第1記錄層或上述 而形成第2緩衝用 述第1記錄層的上 記錄層的上述對應 上述第1記錄層及 緩衝用資料。 記錄層的記錄、重 亦即防止偏出第 1 數層之際的層間跳 手段補寫緩衝用資 至少一部分。 至少一部分連接 1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1 i n k i n g )應記錄於第1及第2記錄層的實效資訊,可防 直接連接實效資訊,可幾乎或完全防止信號品質的劣化 此外,在最後處理時,以埋置第1及第2記錄層的屬 中間區的第2緩衝用區的其他剩餘部分之方式,補寫緩 用資料,形成例如半徑方向長度約為〇. 5 mm以上的第2 衝用區。 由於如以上最後處理的二層型DVD— R或R/W等光碟 進行利用一般 DVD — ROM重製專用驅動的光學拾波器的 Φ 蹤伺服器的正常控制,故可實現與一般D V D — R 0 Μ間的互 性的保持。 於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之另一態樣中,上述控 手段係根據上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上述預先形 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第1記錄 量及第2記錄容量,控制上述寫入手段以寫入上述緩衝 資料,形成位於較上述第 2緩衝用區更位於内周側的第 緩衝用區。 根據該態樣,例如於最後處理時,在控制手段的控 下,根據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等,藉由將第3緩衝用區 外周側作成未記錄狀態、亦即鏡狀態,可大幅縮短最後 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 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裝置係 來針對屬於上述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媒體,且構成為 述第1記錄層具有第1記錄容量,並且上述第2記錄層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止 〇 於 衝 缓 可 追 換 制 成 容 用 3 制 更 處 適 用 上 具 18 1355654 有第2記錄容量的資訊記錄媒體,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 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1部分,並沿記錄方向與上述第 1記錄磁道路徑相同記錄方向的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 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2部分者,具備:寫入手段,其能以 上述記錄資訊作為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 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算出手段,其根據上述 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上述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 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上述第1記錄容量及上述第 φ 2記錄容量,算出在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寫入上述記 錄資訊中成為上述第1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第1 部分,並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 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第2部分之情況中,上述第1記 錄磁道路徑上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以及上述第2記錄磁 道路徑上的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以及控制手段,其控制 上述寫入手段,實現(i )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 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至上述算出的第1記錄結 ® 束端位址為止;以及(i i )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 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第2記錄層,至上述算出的第2記錄 結束端位址為止。 根據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裝置,首先,例如驅動光碟 或主電腦的CPU等算出手段係例如根據記錄動作以前掌握 的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 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第1及第2記錄容量,算出沿 第I記錄磁道路徑將記錄資訊中成為第1記錄容量以下的 1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資訊量的第I部分寫入第1記錄層,並沿第2記錄磁道路 徑寫入成為第2記錄容量的資訊量以下的第2部分之情況 中,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以及第2 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 其次,例如在CPU等控制手段的控制下,將記錄資訊寫 入第1及第2記錄層,例如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係沿第 1記錄磁道路徑將記錄資訊的第1部分寫入第1記錄層, 至算出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為止,並沿第2記錄磁道路 # 徑,將記錄資訊的第2部分寫入第2記錄層,至算出的第 2記錄結束端位址為止。於此,有關第1及第2記錄結束 端位址及對應位址的位址可為物理扇區號碼,亦可為邏輯 塊位址。 根據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 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上述第1及第2記錄容量, 可一面有效率地利用記錄區,一面進行例如二層型D V D — R 或R/W等光碟的記錄動作。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裝置,於藉光學拾波 器等寫入手段,例如寫入記錄資訊中最後資訊或已寫入之 情況的最後處理中,僅自此寫入的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補 寫緩衝用資料,至預先形成於第1及第2記錄層的外周側 端部等之另一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第 1 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為止即可。因此,可如同第1資訊記 錄裝置,於最後處理時,省略對屬於讀出區之第1缓衝用 區總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 2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另,於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裝置中亦可適當採用與 述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媒體的各種態樣相同的態樣。 於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裝置之一態樣中,上述控制 段為響應用來保持與重製專用資訊記錄媒體間的互換性 最後處理指示,控制寫入手段,俾自上述第1記錄結束 位址及上述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中任一較大位址值寫入 衝用資料,至用以形成較上述第1緩衝用區更位於一側 第4緩衝用區方面所需最小限度位址值為止。 根據此態樣,例如在最後處理時,亦可自第1記錄結 端位址或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中任一較大位址值寫入緩 用資料,至例如形成較第1緩衝用區更位於一側的屬於 他讀出區的第 4缓衝用區方面之最小限度必要位址值 止。此情況,雖然在第4緩衝用區與第1缓衝用區間產 未記錄狀態、亦即鏡狀態的區域,不過由於第4緩衝用 的外周側可記錄任何資訊,故不造成問題。若應用此記 方法於該資訊記錄媒體,可謀得記錄時間的更為缩短。 (資訊記錄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方法加以說明。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方法係 來針對屬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媒體,且構成為 述第1記錄層具有第1記錄容量,並且上述第2記錄層 有第2 f己錄容量的資訊記錄媒體,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 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1部分,並折返記錄方向,沿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上 手 的 端 缓 的 束 衝 其 為 生 區 錄 用 上 具 路 上 21
1355654 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2部分的 寫入手段的資訊記錄裝置的資訊記錄方法,其具備: 步驟,其根據上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顯示上述預 成的第1缓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上述 記錄容量及上述第2記錄容量,算出沿上述第1記錄 路徑寫入上述記錄資訊中成為上述第1記錄容量以下 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寫 為上述第 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第 2部分 Φ 況,自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朝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 返之際的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折返位址;以及 步驟,其控制上述寫入手段以實現(i )沿上述第1記錄 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至上述 的折返位址為止;以及(ii)自與上述第1記錄層的上 出的折返位址對應的上述第2記錄層的對應位址,沿 第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第2記金 根據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方法,如同上述本發明 1資訊記錄裝置的情況,在控制步驟的控制下,例如 應記錄的總資訊量、顯示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 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第1及第2記錄容量,可一面 率地利用記錄區,一面進行例如二層型D V D — R或R / W 碟的記錄動作。 特別是,於最後處理中,在控制程序的控制下,藉 拾波器等寫入手段,僅自寫入的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 緩衝用資料,至預先形成於第2記錄層的例如内周側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具備 算出 先形 第1 磁道 的資 入成 之情 徑折 控制 磁道 算出 述算 上述 艮層。 之第 根據 開始 有效 等光 光學 補寫 端部 22 1355654 等之另一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第1缓衝 用區的開始位置為止即可。因此,於最後處理時,可省略 對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衝用區總體補寫缓衝用資料,可大 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 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另,於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方法中,亦可適當採用與 上述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的各種態樣相同的態樣。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方法係用 Φ 來針對屬於上述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媒體,且構成為上 述第1記錄層具有第1記錄容量,並且上述第2記錄層具 有第2記錄容量的資訊記錄媒體,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 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第1部分,並沿與上述第1記錄磁 道路徑相同記錄方向的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 錄資訊中第2部分的具備寫入手段的資訊記錄裝置的資訊 記錄方法,其具備:算出步驟,其根據上述記錄資訊的總 資訊量、顯示上述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 開始位址資訊、上述第1記錄容量及上述第2記錄容量, 算出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寫入上述記錄資訊中成為上 述第1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沿上述 第2記錄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 量構成的上述第2部分之情況,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 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以及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 2記錄結束端位址;以及控制步驟,其控制上述寫入手段 以實現(i )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 2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上述第i記錄層,至上述算出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 以及(i i )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 上述第2記錄層,至上述算出的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 根據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方法,如同上述本發明 2資訊記錄裝置的情況,在控制程序的控制下,例如 應記錄的總資訊量、顯示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 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第1及第2記錄容量,可一面 率地利用記錄區,一面進行例如二層型D V D — R或R / W 碟的記錄動作。 特別是於最後處理中,在控制程序的控制下,藉光 波器等寫入手段,僅自寫入的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補 衝用資料,至預先形成於第1及第2記錄層的例如外 端部等之另一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屬於讀出區的 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為止即可。因此,可如同第1資 錄方法,於最後處理時,省略對屬於讀出區的第1緩 區總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 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另,於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方法中,亦可適當採 上述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裝置的各種態樣相同的態 (電腦程式) 以下對本發明之電腦程式加以說明。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本發明之第1電腦程式係控 述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裝置(其中,包含其各種態;| 具備電腦的記錄控制用者,使該電腦具有上述控制手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卜止; 寫入 卜止。 之第 根據 開始 有效 等光 學拾 寫緩 周側 第1 訊記 衝用 間, 用與 樣。 制上 ί )所 段、 24 1355654 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入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的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 1電腦程式,若自儲存該電腦程式的 ROM、CD— ROM、DVD-ROM、硬碟等記錄媒體讀入該電腦程 式於電腦中並執行,或者若例如透過通信手段等,於電腦 下載該電腦程式後執行,即可較簡單地實現上述本發明之 第1資訊記錄裝置。 另,本發明之第1電腦程式亦可對應上述本發明之第1 資訊記錄裝置的各種態樣,採用各種態樣。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本發明之第2電腦程式係控制上 述本發明之第 2資訊記錄裝置所具備電腦的記錄控制用 者,使該電腦具有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 入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的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 2電腦程式,若自儲存該電腦程式的 ROM、CD— ROM、DVD— ROM、硬碟等記錄媒體讀入該電腦程 式於電腦中並執行,或者若例如透過通信手段等,於電腦 下載該電腦程式後執行,即可較簡單地實現上述本發明之 第2資訊記錄裝置。 另,本發明之第2電腦程式亦可對應上述本發明之第2 資訊記錄裝置的各種態樣,採用各種態樣。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可電腦讀取的媒體内的第1電腦 程式製品清楚地具體實現可藉上述本發明之第1資訊記錄 裝置(其中,包含其各種態樣)所具備電腦執行的程式命 令,使該電腦具有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 入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的功能。 2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根據本發明之電腦程式製品,若自儲存該電腦程式 的ROM、CD-ROM、DVD-ROM、硬碟等記錄媒體將該電 式製品讀入電腦,或者若例如透過通信手段等,於電 載例如屬於傳輸波之該電腦程式製品,即可較簡單地 上述本發明之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入手 至少一部分。更具體而言,該電腦程式製品可由具有 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入手段的至少一部 功能的可電腦讀取的代碼(或者可電腦讀取的命令)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課題,可電腦讀取的媒體内的第2 程式製品清楚地具體實現可藉本發明之第2資訊記錄 (其中,包含其各種態樣)所具備電腦執行的程式命令 該電腦具有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入 的至少一部分的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電腦程式製品,若自儲存該電腦程式 的ROM、CD— ROM、DVD-ROM、硬碟等記錄媒體將該電 式製品讀入電腦,或者若例如透過通信手段等,於電 載例如屬於傳輸波之該電腦程式製品,即可較簡單地 上述本發明之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 段的至少一部分。更具體而言,該電腦程式製品可由 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算出手段及上述寫入手段的至少 分的功能的可電腦讀取的代碼(或者可電腦讀取的命/ 成。 參照以下簡單說明的圖式,閱覽有關發明之較佳實 態的如下詳細說明,即可更加明瞭本發明之此種性質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製品 腦程 腦下 實施 段的 上述 分的 成。 電腦 裝置 ,使 手段 製品 腦程 腦下 實施 入手 具有 一部 、)構 施形 、實 26
1355654 用性及特徵。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1、第2及 資訊記錄媒體,由於具有第1記錄層、第2記錄層以 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區的第1缓衝用區,故可大幅縮 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 舒適使用。 又,根據本發明之第1及第2資訊記錄裝置及方法 於具備寫入手段、算出手段暨步驟以及控制手段暨步 故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實現記錄動作時間 Φ 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又,根據本發明之第1及第 腦程式,由於具有使電腦作為上述本發明之資訊記錄 的功能,故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 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實施方式】 (資訊記錄媒體之第1實施例) 首先,參照圖1至圖5,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 實施例詳加說明。 首先,參照圖1,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 的光碟的基本構造加以說明。於此,圖1 ( a )係顯示本 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之具有複數記錄區的光碟 構造的概略俯視圖,圖1 ( b )係該光碟的概略剖面圖, 與此對應之其半徑方向記錄區構造的圖式概念圖。 如圖I ( a )及圖1 ( b )所示,光碟1 0 0於例如與D V D 直徑 1 2 cm左右的光碟本體上的記錄面,以中央孔 1 心,設置本實施例的讀入區1 0 1、資料區1 0 2及讀出區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第3 及預 短最 者的 ,由 驟, 的縮 2電 裝置 錄動 第1 施例 發明 基本 以及 同為 為中 27 103
1355654 或中間區1 Ο 4。而且,於光碟1 Ο 0的例如透明基板 層合記錄層等。然後,於此記錄層的各記錄區,例 央孔1為中心,呈螺旋狀或同心圓狀,例如交互設 及凸轨等磁道1 0。又,以所謂E C C (錯誤修正碼)塊] 位分割並記錄資料於此磁道1 0上。E C C塊1 1係記 利用可修正錯誤的預先格式化位址的資料管理單位 且,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定於此種具有三區的光 如’即使不存在讀入區101、Ί買出區103或中間區1 可建構以下說明的資料構造等。又,亦可為如後述 區1 0 1、讀出區1 0 3或中間區1 0 4更為細分的構造 特別是,本實施例的光碟1 0 0可例如依圖1 ( b )所 成於透明基板1 0 6上層合構成後述本發明第1及第 層之一例的L0層及L1層的構造。於此種二層型光 的記錄重製時,根據圖1 ( b )中自下側朝上側照射的 LB的聚光位置是否與任一記錄層一致,以進行L0 錄重製或進行L1層的記錄重製。又,本實施例的光 不限於二層單面、亦即雙層,亦可為二層兩面、亦 雙面。此外,不限於如上述具有二層的記錄層的光 可為三層以上的多層型光碟。 另,關於二層型光碟利用反向方式及並行方式的 製順序及各層的資料構造,於後描述。 其次,參照圖2,說明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 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構成該光碟的記錄區 塊的物理扇區號碼以及該光碟利用反向方式的記錄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06上 如以中 置凹執 丨1的單 錄資訊 〇 碟。例 04,仍 之讀入 〇 示,作 2記錄 碟100 雷射光 層的記 碟100 即雙層 碟,亦 記錄重 1實施 的 E C C 或重製 28
1355654 順序。於此,物理扇區號碼(以下適當; 示光碟的記錄區的絕對物理位址的位置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的二 造、構成該光碟的記錄區的E C C塊的物 光碟利用反向方式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 縱軸顯示以16進位數字表達的扇區號7 半徑方向的相對位置。 如圖 2所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 Φ 型光碟100構成為具備上述透明基板以 板的二層記錄層,亦即L 0層及L1層。 具體而言,於L0層,自内周側至外眉 —0、資料區1 0 2 — 0及中間區1 0 4 - 0。 設置用於 OPC(Opt i mum Power Calibre 正)處理的 P C(P ow e r Calibration > 功 及記錄有記錄管理資訊的構成本發明「 例的 RM(Recording Management, I己錄管 於資料區1 0 2 - 0内,例如設置記錄用來 區域的位置資訊等檔案系統的檔案系統 區104-0雖然具有防止對L0層及L1層 偏出基板外的基本功能,不過,亦具有 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出基板外的作為 區”功能。 另一方面,於L1層,自外周側至内局 —1、資料區1 0 2 — 1及構成本發明「第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f與為扇區號碼)係表 資訊。又,圖2係 層型光碟的資料構 理扇區號碼以及該 概念性圖表。另, 馬,橫軸顯示光碟的 第1實施例的二層 及層合於該透明基 丨側設置讀入區1 0 1 於此讀入區1 0 1 — 0 11 i ο η,最佳功率校 率校正)區PCA,以 控制資料帶」之一 理)區R Μ Α等。又, 管理主電腦記錄完 區 FSA 。又,中間 的記錄或重製位置 於層間跳越之際, 所謂“跳越緩衝用 丨側設置中間區1 0 4 1緩衝用區」之一 29 1355654 例 的 坑 預 長 預 預
錄 重 側 控 記 錄 料
此 緩 分 實 言 由 側 的讀出區103-1。於此讀出區103-1亦可設置未圖示 OPC區等。 特別是讀出區1 0 3 — 1在例如D V D — R / W之情況藉壓紋凹 、或在D V D - R之情況藉記錄用雷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 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區。又,讀出區103— 1的半徑方向 度亦可在0. 5 mm以上。此外,於RM區RMA,還記錄顯示 先形成讀出區1 0 3 — 1的本發明之「識別資訊」以及顯示 先形成的讀出區1 0 3 — 1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 由於二層型光碟100如以上構成,故於該光碟100的記 或重製之際,藉後述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的資訊記錄 製裝置的未圖示光學拾波器,雷射光LB自未圖示之基板 、亦即自圖2中的下側朝上側照射,控制其焦距等,並 制光碟1 0 0的半徑方向移動距離及方向。藉此,將資料 錄於各記錄層,或重製已記錄之資料。更具體而言,記 内容等記錄資訊於L 0層,並接著寫入既;€量的緩衝用資 ,作為L 0層的中間區1 0 4 - 0的一部分。然後,經過自 L0層的中間區104— 0朝L1層的層間跳越,將既定量的 衝用資料寫入作為後述 L1層的中間區 104-1的一部 ,並接著將記錄資訊記錄於L 1層。 特別是,採用反向方式作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 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記錄或重製順序。於此,更詳細而 ,反向方式係指作為二層型光碟的記錄或重製順序,藉 與後述資訊記錄重製裝置的光學拾波器於 L 0層自内周 朝外周側、亦即朝圖 2中箭頭的右向移動相反,於 L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 09535 30 1355654 層中,自外周側朝内周側、亦即朝圖2中箭頭的左向移動, 進行二層型光碟的記錄或重製的方式。由於在此反向方式 中,若L0層的記錄或重製結束,光碟最外周的光學拾波器 即不必於L1層的記錄或重製開始時再度朝最内周移動,可 僅切換自L0層至L1層的焦距,故有與並行方式相較,自 L 0層至L1層的切換時間較短的優點,故採用於大容量的 内容資訊的記錄。 具體而言,首先,於L0層中,隨著光學拾波器使讀入 • 區1 0 1 — 0、資料區1 0 2 - 0及中間區1 0 4 — 0自内周側朝外 周側移動,光碟1 0 0的記錄區域的扇區號碼增加。更具體 而言,光學拾波器依序於扇區號碼 “ 0 2 F F F F h ”的讀入區 10 1-0 的結束位置(參照圖 2中的 A地點)、扇區號碼 “ 0 3 0 0 0 0 h ”的資料區1 0 2 - 0的開始位置(參照圖2中的B 地點)、扇區號碼 “ 1 A F F F F h ”的資料區1 0 2 - 0的結束位置 (以下適當稱為L 0層的「折返點」:參照圖2中的C地點) 存取,朝實現緩衝任務的中間區1 0 4 — 0移動,藉以進行
L 0層的記錄或重製。另,於本實施例中,“ 3 0 0 0 0 h ”等的 末尾的 “h”顯示以16進位數字表達。另一方面,具體而 言.,於L1層中,隨著光學拾波器使中間區104—1、資料 區1 0 2 — 1及讀出區1 0 3 — 1自外周侧朝内周側移動,光碟 100的記錄區域的扇區號碼增力。。更具體而言,藉由光學 拾波器依序於實現緩衝任務的中間區 1 0 4 — 1、扇區號碼 “ Ε 5 0 0 0 0 h ”的資料區 1 0 2 — 1的開始位置(以下適當稱為 L1層的「折返點」:參照圖 2中的 D地點)、扇區號碼 3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 FCFFEFh”的資料區i 02 — 1的結束位置(參照圖2中的E 地點)存取,朝讀出區1 0 3 — 1移動,藉以進行L1層的記錄 或重製。 以上所說明L 0層與L1層中的扇區號碼總成1 6進位數 字1 5的補數的關係。更具體而言,例如L 0層的折返點(扇 區號碼 “ 1 A F F F F h ” )與 L 1 層的折返點(扇區號碼 “E50000h” )成15的補數的關係。於形式上,“lAFFFFh” 的補數藉由將16進位數字之扇區號碼"lAFFFFh”變換成 • 2進位數字“ 0 0 0 1 1 0 1 0 1 1 1 1 1 1 11 1 111 1 1 1 1 ”後進行位元反 轉(invert) “111001010000000000000000” ,再度變換成 16進位數字“E50000h”而求出》 因此,内容資訊係在例如L 0層的資料區1 0 2 — 0的扇區 號碼“ 0 3 0 0 0 0 h ”至“ 1 A F F F F h ”及L 1層的資料區1 0 2 — 1 的扇區號碼“ E 5 0 0 0 0 h ”至“ F C F F E F h ”中,於光學拾波器 連續移動同時,進行記錄或重製。
相對於以上說明的物理扇區號碼,邏輯塊位址(LBA :
Logical Block Address)按1對1分配。更具體而言,例 如 “ 0 0 0 0 0 0 ” L B A 對應扇區號碼 “ 0 3 0 0 0 0 h ” , “ 3 0 F F E F ” 對應扇區號碼“ FCFFEFh” 。因此,主電腦可不意識到物理 扇區號碼,例如根據藉檔案系統管理的邏輯類比位址進行 記錄及重製動作。 由上述,根據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可藉 後述資訊記錄裝置的光學拾波器等,於例如寫入記錄資訊 中最後資訊或於已寫入之情況的最後處理中,自此寫入的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32 ⑧
1355654 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僅補寫緩衝用資料至預先; 層的内周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例如形成半徑 0. 5 nrni以上的讀出區1 0 3 — 1的開始位置為止即可 可於最後處理時省略對讀出區1 0 3 — 1總體補寫 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 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此外,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的 碟中,讀出區103— 1的半徑方向長度較讀入區] Φ 半徑方向長度大。因此,於最後處理時,可縮短Ί 層的實際資料記錄結束位置至讀出區1 0 3 — 1,記 資料的時間,使其較後述第2實施例短。 其次,參照圖3至圖5,對記錄於採用反向方 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的光碟的L 0層讀入 預刻凹坑的資料種類、凸軌預刻凹坑的讀入區的 否預先形成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區以及讀出區的 藉凸軌預刻凹坑識別的原理加以說明。 首先,參照圖 3,對記錄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 實施例的光碟的 L0層讀入區的凸軌預刻凹坑的 加以說明。於此,圖 3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 實施例記錄於光碟之 L0層讀入區的凸軌預刻凹 分類列表。另,此列表自左側列起顯示欄識別號 ID)、記錄的資訊(Content)以及記錄位置(Locat 如圖3所示,記錄於L 0層讀入區的凸軌預刻 料藉識別號碼(F i e 1 d I D )分類成I D # 0至I D # 1 !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杉成於L1 方向長度 。因此, 缓衝用資 動作時間 二層型光 0 1 - 0 的 列如自L1 錄緩衝用 式的本發 區的凸軌 配置、是 開始位址 媒體第1 資料種類 媒體第1 坑的資料 碼(F i e 1 d 1 on ) ° 凹坑的資 33 1355654 將ECC(Error Correcting Code,錯誤修正碼)塊位址的 資訊記錄於藉I D # 0識別的凸軌預刻凹坑。此凸軌預刻凹 坑配置於光碟的總記錄區。於此,ECC塊位址係可修正錯 誤的記錄單位,亦即,以ECC塊為基準的位置資訊。 將構成後述本發明之「開始結束位址資訊」之一例的讀 出區的開始位址或擴張資訊等資訊,記錄於藉I D # 1識別 的凸軌預刻凹坑。此凸軌預刻凹坑配置於光碟的讀入區。 以下,I D # 1至I D # 1 8的凸轨預刻凹坑配置於光碟的讀入 區 將L1層用1倍速用策略資訊記錄於藉ID#2及ID#5 識別的凸軌預刻凹坑。此等凸軌預刻凹坑配置於光碟的讀 入區。 將製造識別號碼的資訊記錄於藉I D # 3及I D # 4識別的 凸軌預刻凹坑。 於藉I D # 6識別的凸軌預刻凹坑,將其他資訊記錄於光 碟的L0層的讀入區。
於藉I D # 7及I D # 1 0識別的凸轨預刻凹坑,將L 0層用 1倍速用策略資訊記錄於光碟的L0層的讀入區。 於藉I D # 8及I D # 9識別的凸軌預刻凹坑,將製造識別 號碼的資訊記錄於光碟的L 0層的讀入區。 - 於藉I D # I 1及I D # 1 2識別的凸轨預刻凹坑,將L 0層 用2倍速用策略資訊記錄於光碟的L0層的讀入區。 於藉I D # 1 3至I D # 1 8識別的凸轨預刻凹坑,將L 0層 用4倍速用策略資訊記錄於光碟的L0層的讀入區。 3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其次,參照圖4,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 採用反向方式的光碟的 L0層中凸軌預刻凹坑的讀入區的 配置加以說明。於此,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 第1實施例採用反向方式的光碟L 0層的凸軌預刻凹坑的讀 入區配置及ECC塊位址的列表。另,此列表自左側行起顯 示欄識別號碼、記錄位置及ECC塊位址。 如圖4所示,週期地記錄藉自ID#1至ID#18或藉ID # 0的欄識別號碼識別的凸軌預刻凹坑於L0層的讀入區。 • 此等凸軌預刻凹坑配置於例如自「F F D D 0 5 h」至「F F C F F F h」 的ECC塊位址。
其次,參照圖5,對是否藉記錄於採用反向方式的本發 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的光碟的L 0層讀入區的凸軌 預刻凹坑預先形成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區,以及於預先形 成之情況,識別讀出區的開始位址的原理加以說明。於此, 圖5係顯示記錄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的光 碟的L0層及L1層讀入區的攔識別號碼(FieldID)為ID# 1的凸轨預刻凹坑的資料詳細構造列表等。 如圖5所示,將以1 6列X 1 3行的矩陣的二進位數字位元 行表達的資料記錄於I D # 1。第“ 1 ”行位元係SYNC位元、 亦即用來同步的位元。第“ 2 ”至第“ 5 ” .行位元係記錄資 料種類的位元行。第“ 6 ”至第“ 1 3 ”行位元記錄實際資 料。 具體而言,資料種類為「0 0 0 0」至 0 0 1 0的資料意指相 對的塊位址,資料種類為「0 0 1 1」至「0 1 0 1」的資料意指 35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同位(parity),資料種類為「1100」的資料的後半部分的 資料、亦即第“ 1 0 ”至第“ 1 3 ”行位元意指擴張資訊。 特別是,資料種類為「1 0 0 1 j至「1 0 1 1 j的資料意指讀 出區的開始位址。此讀出區的開始位址為 “ 0 0 h ” 的情況, 亦可顯示未預先形成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藉由以後述資訊記錄重製裝置讀入記錄於此種欄識別 號碼為I D # 1的凸轨預刻凹坑的讀出區的開始位址,可識 別是否預先形成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區,以及在預先形成 之情況,可識別讀出區的開始位址。 另,可藉由以後述資訊記錄重製裝置讀入圖5所示記錄 於攔識別號碼為I D # 1的凸軌預刻凹坑的擴張資訊,選擇 L0層及L1層的可記錄最高速度及最適記錄條件。具體而 言,如圖5的下側部分所示,在記錄於L0層的欄識別號碼 為I D # 1的凸軌預刻凹坑的擴張資訊為「0 0 1 1」之情況, 藉由以資訊記錄重製裝置讀入此擴張資訊,最大攔識別號 碼成為「ID # 1 8」,如圖3及圖4所說明,可對L1層選擇 1倍速用策略資訊,同時對L0層選擇1倍速、2倍速或4 倍速用策略資訊。 (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的資訊記錄重製裝置) 其次,參照圖6,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的資訊記錄 重製裝置3 0 0的構造加以說明。於此,圖6係本發明之資 訊記錄裝置實施例的資訊記錄重製裝置的方塊圖。另,資 訊記錄重製裝置3 0 0具備將記錄資料記錄於光碟1 0 0的功 能及重製已記錄於光碟1 0 0的記錄資料的功能。 3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參照圖6,說明資訊記錄重製裝置3 0 0的内部構造。資 訊記錄重製裝置 3 0 0係在 C P U的控制下記錄資訊於光碟 100,並讀取記錄於光碟100的資訊的裝置。 資訊記錄重製裝置3 0 0構成為具備光碟1 0 0、心軸馬達 3 5 1、光學拾波器3 5 2、信號記錄重製手段3 5 3、C P U (驅動 控制手段)3 5 4、記憶體3 5 5、資料輸入輸出控制手段3 0 6、 操作控制手段3 0 7、操作鈕3 1 0、顯示面板3 1 1及匯流排 3 5 7 〇
特別是,亦可由前半段所記述的心軸馬達3 5 1、光學拾 波器3 5 2、信號記錄重製手段3 5 3、C P U (驅動控制手段)3 5 4 及記憶體 3 5 5構成磁碟驅動器(以下適當稱為驅動器)。 又,亦可由後半段所記述的資料輸入輸出控制手段 3 0 6、 操作控制手段3 0 7、操作鈕3 1 0及顯示面板3 1 1構成主電 腦(以下適當稱為主機)*或者,亦可由 C P U (驅動控制手 段)3 5 4及匯流排3 5 7構成通信手段。· 心軸馬達3 5 1係旋轉及停止光碟1 0 0的馬達,於對光碟 存取時動作。更詳細地說,心軸馬達3 5 1構成為一面藉未 圖示的伺服單元等接受心軸伺服,一面以既定速度旋轉及 停止光碟100。 光學拾波器3 5 2係進行對光碟1 0 0的記錄重製者,由半 導體雷射裝置及透鏡構成。更詳細地說,光學拾波器3 5 2 於重製時以雷射束等光束作為讀取光,以第1功率對光碟 1 0 0照射,於記錄時以第 2功率一面調變一面照射,作為 寫入光。 3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丨09535 1355654 信號記錄重製手段3 5 3藉由控制心轴馬達3 5 1及光學拾 波器3 5 2,對光碟1 0 0進行記錄重製。更具體地說,信號 記錄重製手段3 5 3例如由雷射二極體(L D )驅動器及前置放 大器等構成。雷射二極體驅動器(LD驅動器)驅動設於光學 拾波器352内的未圖示半導體雷射。前置放大器放大光學 拾波器352的輸出信號、亦即放大光束的反射光,輸出該 放大的信號。更詳細地說,信號記錄重製手段 3 5 3為於 OPC(Optimum Power Calibration)處理時,在 CPU 354 的
控制下,藉未圖示的計時信號產生器等,並藉由0PC圖案 的記錄及重製處理,進行最適雷射功率的決定,以驅動設 於光學拾波器3 5 2内的未圖示半導體雷射。特別是,信號 記錄重製手段3 5 3與光學拾波器3 5 2 —起構成本發明之「寫 入手段」之一例。
記憶體3 5 5係於記錄重製資料的緩衝區域,或用來作為 變換成可於信號記錄重製手段3 5 3使用的資料時的中間緩 衝器使用的區域等在資訊記錄重製裝置3 0 0的資料處理總 體及0 P C處理中使用。又,記憶體3 5 5由用來進行此等記 錄機器的動作的程式、亦即儲存韌體的ROM區、用於影像 資料的壓縮擴張的緩衝器或儲存程式動作所需變數的 RAM 區等構成。 C P U (驅動控制手段)3 5 4透過匯流排3 5 7,與信號記錄重 製手段3 5 3和記憶體3 5 5相連接,藉由對各種控制手段進 行指示,進行資訊記錄重製裝置3 0 0總體的控制。通常, 用來使CPU 354動作的軟體或韌體儲存於記憶體355。特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38
1355654 別是,C P U 3 5 4與記憶體3 5 5 —起構成本發明 段」之一例。 資料輸入輸出控制手段3 0 6控制自外部對資 裝置3 0 0的資料輸入輸出,進行對記憶體3 5 5 衝器的存取。於資料的輸入輸出為影像信號之 在資料輸入時自外部接收的資料壓縮(編碼)成 後,向記憶體3 5 5輸出,於資料輸出時,將自 接收的MPEG格式的資料擴張(解碼)後,向外名 操作控制手段3 0 7係進行對資訊記錄重製裝 作指示接受及顯示者,例如將記錄或重製的操 指示傳至 CPU 3 5 4,並將記錄中或重製中之資 裝置300的動作狀態輸出至螢光管等的顯示面 別是,於本實施例中,操作控制手段3 0 7可由未 及記憶體等構成,作為本發明之主電腦。 以上所說明之資訊記錄重製裝置3 0 0之一具 重製影像的記錄機器等的家庭用機器。此記錄 自收發調諧器或外部連接端子的影像信號記錄 將自磁碟重製的影像信號輸出至電視等外部顯 器。藉由以C P U 3 5 4執行儲存於記憶體3 5 5的 作為記錄機器的動作。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的記錄動作流程) 其次,參照圖7及圖8,說明本發明之資訊 施例的資訊記錄重製裝置對L 0層及L1層的追 行中間區的記錄及最後處理情況.的記錄動作访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之「控制手 訊記錄重製 上的資料緩 情況,於將 MPEG格式 記憶體3 5 5 5輸出。 置300的動 作鈕3 1 0的 訊記錄重製 板3 1 1。特 圖示的C P U 體例係記錄 機器係將來 於磁碟,並 示機器的機 程式,進行 記錄裝置實 記動作、進 ί程以及 L0 39
1355654 層及L1層的記錄區的變遷。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的資訊記錄 製裝置中記錄中間區之情況的光碟記錄動作流程的流 圖。又,圖8係顯示對應圖7的各步驟之本發明之資訊 錄媒體第1實施例的讀出區藉壓紋等形成之情況的L 0層 L1層的記錄區域的圖式概念圖(圖8(a)),以及顯示比較 的讀出區不藉壓紋等形成之情況的L0層及L1層的記錄 域的圖式概念圖(圖8 (b))。另,於圖8中,右側顯示外 I側,左側顯示内周側。 首先,於圖7中,裝填光碟100(步驟S101)。接著, CPU 354的控制下,藉光學拾波器352進行尋覓(5661〇 作,例如辨別D V D _ R或R / W等光碟種類(步驟S 1 0 2 )。 具體而言,於控制資料帶,藉物理記錄的管理資訊内 “Book T y p e (書型)”的值辨別。然後,取得對光碟 1 記錄處理所需各種管理資訊(步驟S 1 0 3 )。更具體而言, 該各種管理資訊,辨別記錄完成區域的位址資訊、記錄 數及記錄層為反向磁道路徑、並行磁道路徑或單層。 特別是,經由此各種管理資訊,辨別讀出區是否預先 成作為本發明之「預先記錄區」,「預先記錄區」是否為 用壓紋或記錄用雷射照射的凹坑的任一種,以及讀出區 開始位址。 接著,判定光碟是否排出(步驟s 1 0 4 )。於此,在未排 之情況(步驟S 1 0 4 :否),進一步於驅動中,判定例如是 指示開始追記(步驟 S 1 0 5 )。於判定指示開始追記之情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重 程 記 及 例 區 周 於 動 更 的 0 0 藉 層 形 利 的 出 否 況 40 1355654 (步驟 S1 Ο 5 :是),進行檢測最適記錄雷射功率的 OPCCOptimum Power Control)處理(步驟 S106)。接著,判 定是否可檢測0PC處理的最適記錄雷射功率(步驟S107)。 於此,若可檢測最適記錄雷射功率(步驟S1 0 7 :是),便於 CPU 354的控制下,算出記錄於L0層及L1層的資訊量, 並算出L 0層的折返點及L 1層的對應位址(步驟S 1 0 8 )。 接著,判定於L 0層是否有記錄資訊(步驟S 1 0 9 )。於此, 在L 0層有記錄資訊(步驟S 1 0 9 :是)之情況,藉資訊記錄 ® 重製裝置,於L 0層中,例如以扇區單位或E C C塊單位進行 追記(步驟 S 1 1 0 )。另,參照圖 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 1 ” 。然後,於L 0層中資料區與中間區的交界,在含有 連接位置的 E C C塊記錄例如虛擬資料(步驟 S 1 1 1 )。特別 是,於後述圖9中,對此種沿連接位置的記錄磁道路徑的 連接構造詳細加以說明。另,參照圖 8 ( a )及(b )的圓圈數 字“ 1 ”與圓圈數字“ 2 ”的交界。然後,補寫緩衝用資料, I作為L 0層中間區的另一部分(步驟S 1 1 2 )。另,參照圖8 ( a ) 及(b)的圓圈數字“ 2 ” 。然後,經過層間跳越,補寫緩衝 用資料,作為L1層中間區的一部分(步驟S1 1 3)。另,參 照圖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3 ” 。然後,例如記錄虛擬資 料於 L1層中的中間區與資料區的交界中含有連接位置的 ECC塊(步驟S114)。特別是,如同步驟S111,於後述圖9 中,對此種沿連接位置的記錄磁道路徑的連接構造詳細加 以說明。另,參照圖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3 ”與圓圈數 字“ 4 ”的交界。 4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接著,判定於L 1層是否有記錄資訊(步驟S 1 1 5 )。於此, 在L 1層有記錄資訊(步驟S 1 1 5 :是)之情況,藉資訊記錄 重製裝置,於L1層中,例如以扇區單位或E C C塊單位追記 (步驟S 1 1 6 )。另,參照圖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4 ” 。 接著,判定是否須藉資訊記錄重製裝置更新例如資料區 内的檔案系統(步驟 S 1 1 7 )。於此,在須更新檔案系統(步 驟 S 1 1 7 :是)之情況,藉資訊記錄重製裝置更新檔案系統 (步驟 SI 1 8 )。
接著,判定光碟是否排出(步驟S119)。於此,在排出之 情況(步驟S 1 1 9 :是),開始最後處理,首先,記錄管理資 訊等於讀入區1 0 1 - 0 (步驟S 1 2 0 )。更具體而言,將例如記 錄完區域的位置資訊、例如邊緣外(b 〇 r d e r - 〇 u 〇開始的位 置資訊或接下來記錄的例如邊緣内(b o r d e r - i η )開始的位 置資訊等記錄於讀入區1 0 1 — 0。 接著,判定於C P U 3 5 4的控制下,讀出區是否藉壓紋凹 坑或記錄用雷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 區(步驟S 1 2 1 )。於此,在讀出區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 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區之情況(步驟 S 1 2 1 :是),進一步判定於藉壓紋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言己 錄區的讀出區是否需要利用較重製雷射功率低的 DC位準 的雷射功率照射的所謂D C寫入(步驟S 1 2 2 )。於此,在藉 壓紋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區的讀出區需要 DC寫入 之情況(步驟S 1 2 2 :是),對藉壓紋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 記錄區的讀出區進行DC寫入(步驟S123)。 4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接著,自動連接藉壓紋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區的 讀出區與L1層的記錄區(步驟S124)。
接著,於 L0層的中間區一部分與中間區的剩餘一部分 的交界中例如記錄虛擬資料於含有連接位置的 E C C塊(步 驟S1 2 5 )。特別是,如同步驟S1 1 1,於後述圖9中,對此 種沿連接位置的記錄磁道路徑的連接構造詳細加以說明。 另,參照圖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2 ”與圓圈數字"7 ” 的交界。然後,補寫緩衝用資料於L 0層的中間區一部分(步 驟S 1 2 6 )。另,參照圖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7 ” 。然後, 經過層間跳越,補寫緩衝用資料於 L1層中間區的一部分 (步驟S 1 2 7 )。另,參照圖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8 ” 。然 後,於此L1層中的中間區剩餘的一部分與中間區一部分的 交界中,例如記錄虛擬資料於含有連接位置的E C C塊(步驟 S 1 2 8 )。特別是,於後述圖1 0中,對此種沿與連接位置的 記錄磁道路徑相反方向的連接之構造詳細加以說明。另, 參照圖 8 ( a )及(b )的圓圈數字“ 8 ”與圓圈數字“ 3 ”的交 界。 另一方面,步驟 S1 2 1的判定結果為未藉壓紋凹坑或記 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凹坑預先形成讀出區作為預先記錄 區之情況(步驟S121:否),於L1層的資料區與讀出區的 交界中,例如記錄虛擬資料,於含有連接位置的E C C塊(步 驟S1 2 9 )。特別是,如同步驟S1 1 1,於後述圖9中,對此 種沿連接位置的記錄磁道路徑的連接之構造詳細加以說 明。另,參照圖8 (b)的圓圈數字“ 4 ”與圓圈數字“ 6 ”的 4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交界。然後,補寫缓衝用資料於 L1層的讀出區(步驟 S 1 3 0 )。另,參照圖8 ( b )的圓圈數字“ 6 ” 。 另一方面,步驟S1 1 9的判定結果為未排出光碟之情況 (步驟S1 1 9 :否),進一步判定是否指示於資訊記錄重製裝 置中進行再記錄(步驟S 1 3 1 )。於此,在指示進行再記錄之 情況(步驟S131:是),返回步驟S108。另一方面,在未指 示進行再記錄之情況(步驟S131:否),返回步驟S119。 此後,一系列依序記錄結束。
其次,參照圖9,說明利用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之實 施例的資訊記錄重製裝置沿扇區内連接位置中記錄磁道路 徑之一連接具體例的詳細。於此,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資 訊記錄裝置實施例的利用資訊記錄重製裝置沿扇區内連接 位置中記錄磁道路徑之一連接具體例的圖式構造圖(圖 9 (a )),以及顯示進行此連接的位置的圖式概念圖(圖 9 ( b ))。另,於圖9 ( b )中雖然顯示中間區1 0 4的位置中的 連接,不過,此連接應用於讀入區或讀出區等的全部記錄 區域。 如圖9 ( a )所示,在記錄完的區域(參照步驟S 1 0 )的後側 進行新的追記(參照步驟 S 1 1 )時,進行扇區内連接位置的 連接(寫入)。更具體而言,例如位於大部分為未記錄區’ 進行新追記的1 E C C塊(1 6扇區)的最前面的例如記錄至連 接扇區内的2 6個同步框内的第1同步框的第“ 1 6 ”.(位元) 為止業已記錄完。於此,在進行新追記時,於此連接扇區 的第1同步框的“ 1 5 ”至“ 1 7 ”位元間的例如第“ 1 6 ”位 44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元以後開始追記。
如此,位於1 ECC塊的最前面的連接扇區的第1同步框 的第16位元係藉由新追記寫入的區域,稱為連接位置。更 詳細地說,具有2KB資訊量的連接扇區構成為具備26個同 步框,各同步框構成為具備“ 3 2 ”頻道位元的同步信號部 及 “ 1 4 8 8 ” 頻道位元的資料部。同步信號於圖9 ( a )中例如 為 “ S Y 0 ” 或“ S Y 5 ”等八種,藉由此等同步信號的二個的 組合,可特定獨特的同步框對。因此,資訊記錄重製裝置 可控制記錄於一扇區内之哪一位置。 如圖 9 ( b )所示,此種沿記錄磁道路徑的連接亦在自 L 0 層朝L 1層的層間跳越時追記之際進行(參照連接部R 1 )。 又,延續L 0層的中間區的一部分1 0 4 a - 0,亦於沿記錄磁 道路徑追記緩衝用資料之際進行(參照連接部R 2 )。 另,根據本發明的研究者,雖可實現標記凹坑單位的追 記,不過,以不進行較佳。其原因在於,可考慮對記錄開 始與結束的熱傳導所造成標記凹坑形狀的不確實性以及對 資訊記錄裝置的某一程度的裕度(m a r g i η )。又,記錄時脈 單位的誤差所造成之寫入區的誤差或寫入錯誤,係藉 ECC(Error Correcting Code)修正錯誤。又,以亦不進行 同步信號的頻道位元部分、位於該同步信號部分正前方的 資料部分的追記較佳。其原因在於,若考慮上述各種裕度, 有發生寫入錯誤的可能性,於此情況,亦同樣藉ECC修正 錯誤。特別是由於同步信號部分與緊接控制動作有關,故 DVD在規格上不進行該同步信號的連接。 45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其次,參照圖1 ο,說明利用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 例的資訊記錄重製裝置之與扇區内連接位置中記錄磁道 徑方向相反之一連接構造具體例的詳細。於此,圖1 0係 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利用資訊記錄重製裝置 與扇區内連接位置中記錄磁道路徑方向相反的連接之一 體例的圖式構造圖(圖 1 0 ( a )),以及顯示進行此連接的 置的圖式概念圖(圖10(b))。另,於圖10(b)中雖然顯示 間區104的位置的連接,不過,如同前述圖9(b)中說明 此連接應用於讀入區及資料區等的全部記錄區域。 如圖 1 0 ( a )所示,在記錄完的區域(參照步驟 S 2 0 )的 前側進行新的追記(參照步驟 S 2 1 )時,進行扇區内連接 置的連接(寫入)。更具體而言,例如位於大部分為記錄 區域,進行新追記的1 E C C塊(1 6扇區)最前面的例如連 扇區内的 2 6個同步框内的第 1同步框之第 “ 1 5 ” 至 “17” 位元間的例如第“16” 位元以後業已記錄完。 此,在進行新追記時,進行追記至此連接扇區的第1同 框的例如第“ 1 6 ” 位元為止。 如此,如同上述圖9,位於1 ECC塊的最前面的連接 區的第 1同步框的第“16”位元係藉由新追記寫入的 域,稱為連接位置。 此種與記錄磁道路徑方向相反的連接如圖1 0 ( b )所示 在記錄於L 1層之中間區的一部分1 0 4 a — 1後,於依與記 磁道路徑方向相反的順序追記緩衝用資料之際進行(參 連接部R 3 )。 施 路 顯 之 具 位 中 , 最 位 完 接 第 於 步 扇 區 f 錄 as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46
1355654 (資訊記錄媒體之第2實施例) 其次,參照圖1 1,說明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2實施 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 錄或重製順序。圖 1 1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 2 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 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概念圖。於圖11中,左側顯示光碟的 .内周側,右側顯示外周側。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2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 ® 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錄或重製順序,大致與 參照圖1至圖1 0說明的第1實施例相同。 特別是,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2實施例的二層型 光碟中,讀出區103— 1的半徑方向長度較讀入區101— 0 的半徑方向長度小。因此,於該光碟之製程中,可更為縮 短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凹坑預先形成讀 出區1 0 3 — 1的時間。
(資訊記錄媒體之第3實施例) 其次,參照圖1 2,說明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3實施 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 錄或重製順序。圖 1 2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 3 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 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概念圖。於圖1 2中,左側顯示光碟的 内周側,右側顯示外周側。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3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 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錄或重製順序大致與參 4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照圖1至圖1 0說明的第1實施例相同。 特別是,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3實施例的 光碟中,在上述CPU的控制下,根據記錄資訊的總ί 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照射所產生凹坑預先形成 先記錄區的讀出區1 0 3 - 1的開始位址、L 0層及L 1 錄容量,使記錄於L 0層的資訊量與記錄於L1層的 大致均等。然後,其他中間區1 0 4 - 0 a及1 0 4 — 1 a 衝用資料的記錄形成於資料區102— 0及102— 1的 ® 因此,藉由例如於最後處理時,在CPU的控制下, 錄資訊的總資訊量,使中間區1 0 4 — 0 a及1 0 4 - 1 a 周側成未記錄狀態、亦即鏡狀態,可大幅縮短最後 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 用。又,在例如邊緣封閉(border-close)處理中, 他中間區104— 0a及104_la之情況,亦可有效率 中間區1 0 4 _ 0 a及1 0 4 — 1 a的更外周側作為記錄區 (資訊記錄媒體之第4實施例) 其次,參照圖1 3,說明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 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構成該光碟的記錄區 塊的物理扇區號碼以及利用該光碟之並行方式的記 製順序。於此,圊 1 3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 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構成該光碟的記 ECC塊的物理扇區號碼以及利用該光碟的並行方式 或重製方法的概念性圖表。另,縱軸及橫軸與上述 同。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二層型 訊量、 作為預 層的記 資訊量 藉由緩 途t。 根據記 的更外 處理所 舒適使 形成其 地使用 〇 4實施 的 ECC 錄或重 體第4 錄區中 的記錄 圖2相 48
1355654 如圖1 3所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4實施例 層型光碟100構成為具備上述透明基板以及層合於該 基板的二層記錄層、亦即L0層及L1層。 具體而言,於L0層,自内周側至外周側設置讀入區 —0、資料區102— 0以及本發明之「第1緩衝用區」 例子的讀出區1 0 3 — 0。於此讀入區1 0 1 — 0設置上述 區PCA,以及上述RM區RMA等。 另一方面,於L1層,自内周側至外周側設置讀入區 # — 1'資料區102— 1及上述本發明「第1緩衝用區」 例子的讀出區1 0 3 _ 1。於此讀出區1 0 1 - 1亦設置未 的OPC區等。 特別是讀出區1 0 3 — 0及1 0 3 - 1在例如D V D - R / W 況藉壓紋凹坑,或在D V D — R之情況藉記錄用雷射照射 生的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先記錄區。又,大致如同 實施例,於RM區RMA記錄顯示預先形成讀出區1 0 Β-ΐ 0 3 — 1 的本發明之「識別資訊」,以及顯示預先形成 出區1 0 3 — 0及1 0 3 — 1的開始位置的本發明之「開始 資訊」。 由於二層型光碟100如以上構成,故於該光碟100 錄或重製之際的焦距等的控制與上述反向方式相同。 特別是,採用並行方式作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韻 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記錄或重製順序。由於在此並 式中,若L0層的記錄或重製結束,光碟最外周的光學 器即須於L 1層的記錄或重製開始時,再度朝最内周彩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09535 的二 透明 101 之一 OPC 10 1 之一 圖示 之情 所產 第1 0及 的讀 位址 的記 第4 行方 拾波 動, 49 1355654 故相較於“反向方式”,自L 0層至L1層的切換時間僅耗 費此分量。
具體而言,首先,於L0層中,隨著光學拾波器使讀入 區1 0 1 _ 0、資料區1 0 2 — 0及中間區1 0 4 - 0自内周側朝外 周側移動,光碟100的記錄區域的扇區號碼增加。更具體 而言,光學拾波器依序於扇區號碼 “ 0 2 F F F F h ”的讀入區 10 1-0 的結束位置(參照圖 1 3中的 A地點)、扇區號碼 “ 0 3 0 0 0 0 h ”的資料區1 0 2 - 0的開始位置(參照圖1 3中的 B地點)、扇區號碼 “ 1 A F F F F h ” 的資料區1 0 2 — 0的結束位 置(參照圖1 3中的C地點)存取,朝實現緩衝效果的讀出區 103— 0移動,藉此,進行L0層的記錄或重製。另一方面, 具體而言,於L1層中,隨著光學拾波器使讀入區101— 1、 資料區1 0 2 — 1及讀出區1 0 3 - 1自内周側至外周側移動, 光碟100的記錄區域的扇區號碼增加。更具體而言,藉由 光學拾波器依序於實現緩衝效果的讀入區101— 1、扇區號 碼 “ 0 3 0 0 0 0 h ”的資料區1 0 2 — 1的開始位置(參照圖1 3中 的B地點)、扇區號碼“ 1 A F F E F h ”的資料區1 0 2 — 1的結束 位置(參照圖1 3中的D地點)存取,朝讀出區1 0 3 — 1移動, 進行L1層的記錄或重製。 因此,於内容資訊在例如L 0層的資料區1 0 2 — 0的扇區 號碼 “ 0 3 0 0 0 0 h ”至“ 1 A F F F F h ”及L 1層的資料區1 0 2 - 1 的扇區號碼 “ 0 3 0 0 0 0 h ”至"1 A F F E F h ”中,於光學拾波器 連續移動同時,進行記錄或重製。 相對於以上說明的物理扇區號碼,邏輯塊位址(LBA : 5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Logical Block Address)按1對1分配。更具體而言,例 如 “ 0 0 0 0 0 0 ” L B A對應 L 0層的扇區號碼“ 0 3 0 0 0 0 h ” , “ 1 7 F F F F ” LB A對應扇區號碼“ 1 A F F F F h ” 。另一方面, “ 1 8 0 0 0 0 ” L B A對應 L 1層的扇區號碼 “ 0 3 0 0 0 0 h ” , “ 2FFFEF” LBA 對應扇區號碼 “ 1 AFFEFh” 。 此後,根據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4實施例,可藉後 述資訊記錄裝置的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於最後處理 中,自寫入的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僅補寫緩衝用資料至 ® 預先形成於L0層及L1層的外周側端部作為預先記錄區的 例如形成半徑方向長度0. 5 mm以上的讀出區1 0 3 — 0及1 0 3 —1的開始位置為止。因此,可如同第1及第2實施例, 於最後處理時省略對讀出區1 0 3 — 0及1 0 3 — 1總體補寫缓 衝用資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 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資訊記錄媒體之第5實施例)
其次,參照圖1 4,說明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5實施 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以及該光碟利用並行方式的記 錄或重製順序。於此,圖1 4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 第5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碟的並 行方式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概念圖。於圖1 4中,左側顯示 光碟的内周側,右側顯示光碟的外周側。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5實施例的二層型光碟的資料 構造以及該光碟利用並行方式的記錄或重製順序,與參照 圖1 3說明的第4實施例大致相同。 5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特別是,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5實施例的二層型 光碟中,在上述CPU的控制下,根據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 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照射所產生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 先記錄區的讀出區1 0 3 — 1的開始位址、L 0層及L 1層的記 錄容量,使記錄於L 0層的資訊量與記錄於L1層的資訊量 大致均等。然後,其他讀出區1 0 3 — 0 a及1 0 3 — 1 a藉由缓 衝用資料的記錄形成於資料區1 0 2 — 0及1 0 2 — 1的途中。 因此,藉由例如於最後處理時,在CPU的控制下,根據記 錄資訊的總資訊量,使其他讀出區1 0 3 — 0 a及1 0 3 — 1 a的 更外周側成未記錄狀態、亦即鏡狀態,可大幅縮短最後處 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 使用。 (資訊記錄媒體之第6及第7實施例) 其次,參照圖1 5,說明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6實施 例的單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碟的記錄或重製 順序。圖1 5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6實施例之形 成一個單層型光碟的讀出區情況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 碟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概念圖(圖1 5 ( a )),以及顯示本發 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7實施例之形成二個單層型光碟的讀 出區情況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碟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 概念圖(圖1 5 ( b ))。於圖1 5中,左側顯示光碟的内周側, 右側顯示光碟的外周側。 如圖1 5 ( a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6實施例的單層 型光碟的資料構造以及該光碟利用並行方式的記錄或重製 5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09535 1355654 順序,與參照圖1 3說明的第4實施例大致相同。亦即,第 6實施例係將第4實施例的二個記錄層簡化成單層的實施 例。 特別是,根據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6實施例,可藉
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光學拾波器等寫入手段,於最後處理 中,自寫入的最後資訊的結束位置,僅補寫緩衝用資料至 預先形成於單層妁外周側端,作為預先記錄區的例如半徑 方向長度〇.5mm以上的讀出區103的開始位置為止。因此, 可如同第1、第2及第4實施例,於最後處理時省略對讀 出區1 0 3總體補寫緩衝用資料,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 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如圖1 5 ( b )所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7實施例的 單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以及該利用光碟的記錄或重製順 序,與參照圖1 5 ( a )說明的第6實施例大致相同。 特別是,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7實施例的單層型 光碟中,在上述CPU的控制下,根據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 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照射所產生凹坑預先形成作為預 先記錄區的讀出區1 0 3的開始位址及單層的記錄容量,決 定其他讀出區1 0 3 — a的更内周側的資訊量。然後,其他讀 出區1 0 3 — a藉由緩衝用資料的記錄形成於資料區1 0 2的途 中。因此,藉由例如於最後處理時,在CPU的控制下,根 據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使其他讀出.區1 0 3 — a的更外周側 成為未記錄狀態、亦即鏡狀態,可大幅縮短最後處理所耗 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5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本實施例雖然對作為資訊記錄媒體之一具體例,說明 如二層型的DVD— R或DVD-R/W等追記型或改寫型光碟, 及作為資訊記錄裝置之一具體例,說明該光碟之資訊記 重製裝置,不過,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例如三層型等多層 光碟以及該光碟之資訊記錄重製裝置。進一步,亦可應 於藍光(Blue-ray)光碟等大容量記錄媒體及該記錄媒體 資訊記錄重製裝置。 本實施例雖然對作為資訊記錄媒體之一具體例之多 的碟狀資訊記錄重製媒體加以說明,不過,亦可如圖1 圖17及圖18所示之第8、第9及第10實施例,應用於 層型卡片狀資訊記錄媒體。於此,圖1 6係顯示本發明之 訊記錄媒體第8實施例的二層型卡片狀記錄媒體的資料 造以及屬於反向方式之一例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圖式外 立體圖。圖1 7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9實施例 二層型卡片狀記錄媒體的資料構造以及屬於並行方式的 錄或重製方法的圖式外觀立體圖。圖1 8係顯示本發明之 訊記錄媒體第 10實施例的二層型卡片狀記錄媒體的資 構造以及屬於另一反向方式例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圖式 觀立體圖。另,於圖16、圖17及圖18中,左側顯示卡 狀記錄媒體之一側端部,右側顯示卡片狀記錄媒體的另 側端部^ 更具體而言,在屬於圖16所示一反向方式例的卡片 記錄媒體中,將顯示預先形成第2層之一側端部的讀出 1 0 3 C — 1作為預記錄區的旗標.記錄於第1層之一側端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例 以 錄 型 用 之 層 5 ' 多 資 構 觀 的 記 資 料 外 片 狀 的 54 1355654 讀入έ 1 Ο 1 C - 0。然後,於卡片狀記錄媒體的垂直面V 1,自 第1層之一側端部朝另一側端部進行記錄或重製。其次, 經過自第1層之另一側端部朝第2層之一側端部的層間跳 越,自第 2層之另一側端部朝一側端部的讀出區1 0 3 C — 1 進行記錄或重製。 接著,於垂直面V 2及V 3等亦同樣進行記錄或重製。 又,在圖17所示並行方式的卡片狀記錄媒體中,將顯示 預先形成第1層之另一側端部的讀出區103C—0作為預先 ® 記錄區的旗標記錄於第 1層之一側端部的讀入區 1 0 1 C -0。然後,於卡片狀記錄媒體的直線L 0 — 1,自第1層之一 側端部朝另一側端部進行記錄或重製。其次,經過自第 1 層之另一側端部朝第2層之一側端部的層間跳越,於直線 L 1 一 1,自第2層之一側端部朝另一側端部的讀出區1 0 3 C 一 1進行記錄或重製。
接著,於直線L 0 — 2及L1 一 2等,亦同樣進行記錄或重 製。 於圖1 8所示反向方式之另一例的卡片狀記錄媒體中, 將顯示預先形成第1層之一側端部的讀出區103C— 0作為 預記錄區的旗標記錄於第1 .層之一側端部的讀入區1 0 1 C — 0。然後,於卡片狀記錄媒體的平面ΗΟ— 1,自第1層之一 側端部朝另一側端部進行記錄或重製。其次,無自第1層 朝第2層的層間跳越,自第1層之另一側端部朝一側端部 的讀出區1 0 3 C - 0,進行記錄或重製。 接著,於平面Η0-2、Η1-1及Η1-2等,亦同樣進行 55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1355654 記錄或重製。 此後,於第8至第1 0實施例中,亦如同第1至第7實 施例,可於最後處理時省略對讀出區1 0 3總體補寫緩衝用 資料,可大幅缩短最後處理所耗時間,可實現記錄動作時 間的縮短或使用者的舒適使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中具有複 數記錄區的光碟基本構造的概略俯視圖(圖1(a)),以及該 ® 光碟的概略剖面圖,暨與之對應之其半徑方向記錄區構造 的圖式概念圖(圖1(b))。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中的二層 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構成該光碟的記錄區的ECC塊的物理 扇區號碼以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 概念性圖表。
圖3係顯示記錄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中 的L0層讀入區的凸轨預刻凹坑的資料分類列表。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中採用反 向方式的光碟之L0層的凸軌預刻凹坑的讀入區配置及ECC 塊位址的列表。 圖5係顯示記錄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實施例中 的光碟L0層及L1層讀入區的欄識別號碼(Field ID)為ID # 1的凸軌預刻凹坑的資料詳細構造列表等。 圖6係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中的資訊記錄重製 裝置的方塊圖。 5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09535 1355654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中的資訊記錄 重製裝置中記錄中間區情況的光碟記錄動作流程的流程 圖。 圖8係顯示對應圖7的各步驟之有關本發明之資訊記錄 媒體第1實施例中的讀出區藉壓紋等形成之情況的L 0層及 L1層的記錄區域的圓式概念圖(圖8(a)),以及顯示有關比 較例中的讀出區不藉壓紋等形成之情況的L 0層及L1層的 記錄區域的圖式概念圖(圖8 ( b ))。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中的利用資訊 記錄重製裝置沿扇區内連接位置中記錄磁道路徑之連接的 一具體例的圖式構造圖(圖9 (a )),以及顯示進行此連接的 位置的圖式概念圖(圖9(b))。 圖 1 0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實施例中的利用資 訊記錄重製裝置沿扇區内連接位置中記錄磁道路徑之相反 方向連接之一具體例的圖式構造圖(圖 10(a)),以及顯示 進行此連接的位置的圖式概念圖(圖1 〇 ( b))。 圖1 1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2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錄或重 製方法的概念圖。 圖1 2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3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及利用該光碟的反向方式的記錄或重 製方法的概念圖。 圖1 3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4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構成該光碟的記錄區中ECC塊的物 5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 1355654 理扇區號碼以及利用該光碟的並行方式的記錄或重製方法 的概念性圖表。 圖1 4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5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光碟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碟的並行方式的記錄或 重製方法的概念圖。
圖1 5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6實施例中形成 一個單層型光碟的讀出區情況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碟 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概念圖(圖1 5 ( a )),以及顯示本發明 之資訊記錄媒體第7實施例中形成二個單層型光碟的讀出 區情況的資料構造以及利用該光碟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概 念圖(圖1 5(b))。 圖1 6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8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卡片狀記錄媒體的資料構造以及屬於反向方式之一例 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圖式外觀立體圖。 圖1 7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9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卡片狀記錄媒體的資料構造以及屬於並行方式的記錄 或重製方法的圖式外觀立體圖。 圖1 8係顯示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第1 0實施例中的二 層型卡片狀記錄媒體的資料構造以及屬於反向方式之另一 例的記錄或重製方法的圖式外觀立體圓。 【主要 元件符號說 1 中央孔 10 磁道 11 ECC塊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58 1355654
100 光 碟 10 1、 10 1-0、 1 C 丨1 . -1 讀 入 區 1 0 1 C -0、10 1C - 1 讀 入 1¾ 102' 102-0' .102. -1 資 料 區 103' 103-0、 103 -1 讀 出 區 1 03C -0、103C — 1 讀 出 區 104、 104-0、 104. —1 中 間 區 104- 0 a、10 4 —1 a 中 間 區 104- Ob 、 104 —1 b 中 間 區 106 透 明 基 板 300 記 錄 重. 製裝 置 306 資 料 輸 入輸 出 控 制 手 段 307 操 作 控 制手 段 308 資 料 輸 入輸 出 控 制 手 段 310 操 作 紐 3 11 顯 示 面 板 351 心 轴 馬 達 352 光 學 拾 波器 353 信 號 記 錄重 製 手 段 3 5 4、 359 CPU 3 5 5. 記 憶 體 3 5 7、 3 5 8 匯 流 排 360 記 憶 體 40 0 主 電 腦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59 1355654 ECC 錯誤修正碼
Field ID 欄識別號碼 FSA 檔案系統區 HO— 2、HI— 1、HI— 2 平面 L 0層 第1記錄層 L 1層 第2記錄層 LO-1' LO-2' Ll-1' L1-2 直線 LB 雷射光 ® OPC t適功率修正 PCA 功率修正區
Rl、 R2、 R3連接部 RMA 記錄管理區 VI 、 V2 、 V3垂直面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09535 60

Claims (1)

  1. Μ 1 9 20Π 替換本 135565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具備: 第1記錄層,係形成用來記錄至少記錄資訊的第1記錄 磁道路徑;以及 第2記錄層,係配置於該第1記錄層上,在與上述第1 記錄磁道路徑相反之方向,形成用來記錄上述記錄資訊的 第2記錄磁道路徑;
    於上述第2記錄層之一側端部,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 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 置偏離該第2記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上述第1緩衝用區具備有用以記錄表示是否已預先形成 有上述預先記錄區的識別資訊之管理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上述 管理區形成於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之前存取的讀入區内之控 制資料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將預 先格式化位址資訊記錄於上述各記錄層; 將表示預先形成上述第1緩衝用區的識別資訊附加於上 述預先格式化位址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表示 上述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 係記錄於上述控制資料帶,或附加於上述預先格式化位址 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上述 61 94109535 1355654 0抑月t卞修规F I -----------1- -V--- 開始位址資訊當為既定值時,表示上述第1緩衝用區未預 先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i) 上述第1緩衝用區藉壓紋凹坑預先形成,並(ii)層合可追 記的記錄膜》 7. —種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具備: 第1記錄層,係形成用來記錄至少記錄賢訊的第1記錄 磁道路徑;以及
    第2記錄層,係配置於該第1記錄層上,在與上述第1 記錄磁道路徑相同之方向,形成用來記錄上述記錄資訊的 第2記錄磁道路徑; 於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之另一側端部,藉 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用 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離上述第1記錄層或上述第2記 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上述第1緩衝用區具備有用以記錄表示是否已預先形成 有上述預先記錄區的識別資訊之管理區。 8. —種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具備形成用來記錄記 錄資訊的記錄磁道路徑的記錄層; 於上述記錄層之另一側端部,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 的照射所產生的凹坑,預先形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 偏離上述記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區, 上述第1緩衝用區具備有用以記錄表示是否已預先形成 有上述預先記錄區的識別資訊之管理區。 62 94109535 1355654 t月丨1日修正替换頁i
    9. 一種資訊記錄裝置,係用來針對屬於下述資訊記錄'媒 體,且構成為(iii-1)上述第1記錄層具有第1記錄容量, 並且(i i i - 2 )上述第2記錄層具有第2記錄容量的資訊記錄 媒體,(i - a )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 之第1部分,並(i i - a )折返記錄方向,沿上述第2記錄磁 道路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之第2部分者,該資訊記錄媒 體係具備:第1記錄層,係形成用來記錄至少記錄資訊的 第1記錄磁道路徑;以及第2記錄層,係配置於該第1記 錄層上,在與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相反之方向,形成用 來記錄上述記錄資訊的第2記錄磁道路徑;於上述第2記 錄層之一側端部,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 的凹坑,預先形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離該第2記 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區,上述第1緩衝用 區具備有用以記錄表示是否已預先形成有上述預先記錄區 的識別資訊之管理區;該資訊記錄裝置之特徵為具備: 取得裝置,取得上述識別資訊; 寫入裝置,可將上述記錄資訊作為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 第2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 算出裝置,根據(v - 0 )所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v - 1 )上 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v - 2 )顯示上述預先形成的第 1 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v - 3 )上述第1記錄 容量及(v-4)上述第2記錄容量,算出在(iv-Ι)沿上述第1 記錄磁道路徑寫入上述記錄資訊中成為上述第1記錄容量 以下之資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i v - 2 )沿上述第2記錄 63 94109535 1355654 ί- 卜年修正Μ頁I 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 第2部分之情況下,自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朝上述第2 記錄磁道路徑折返之際時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折返 位址;以及
    控制裝置,控制上述寫入裝置,以實現(i )沿上述第 1 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至 上述算出的折返位址為止;.以及(Π)自與上述第1記錄層 中上述算出的折返位址相對應之上述第2記錄層的對應位 址,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 第2記錄層。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上 述控制裝置響應用來保持與重製專用資訊記錄媒體間之互 換性的最後處理指示,控制上述寫入裝置,補寫緩衝用資 料至上述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為止。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上 述控制裝置為了( i )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出上述第 1 記 錄層或上述第2記錄層外以及(i i )達到層間跳越,在寫入 至上述第1記錄層的上述折返位址為止之後、且自上述第 2記錄層的上述對應位址寫入之前,控制上述寫入裝置以 補寫上述緩衝用資料,俾於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 錄層之另一側端部形成第2緩衝用區的至少一部分。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上 述控制裝置根據(i )上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i i )表示上 述預先形成的第1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 64 94109535 1355654
    (iii)上述第1記錄容量及(iv)上述第2記錄容量,控 述寫入裝置以寫入上述缓衝用資料,用以形成位於較 第2缓衝用區更位於一側的第3缓衝用區。 1 3 . —種資訊記錄裝置,係用來針對屬於下述資訊 媒體,且構成為(iii-Ι)上述第1記錄層具有第1記 量,並且(iii-2)上述第2記錄層具有第2記錄容量的 記錄媒體,(i - a )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 訊中之第1部分,並(i i - a )沿與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 同記錄方向的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錄資 之第2部分者,該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第1記錄層 形成用來記錄至少記錄資訊的第1記錄磁道路徑;以 2記錄層,係配置於該第1記錄層上,在與上述第1 磁道路徑相同之方向,形成用來記錄上述記錄資訊的 記錄磁道路徑;於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 一側端部,藉壓紋凹坑或記錄用雷射的照射所產生 坑,預先形成用來防止記錄或重製位置偏離上述第1 層或上述第2記錄層的第1緩衝用區,作為預先記錄 上述第1緩衝用區具備有用以記錄表示是否已預先形 上述預先記錄區的識別資訊之管理區;該資訊記錄裝 特徵為具備: 取得裝置,取得上述識別資訊; 寫入裝置,可將上述記錄資訊作為上述第1部分及 第2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及上述第2記錄層; 算出裝置,根據(v - 0 )所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v - 94109535 Rim綱 _____| 制上 上述 記錄 錄容 資訊 錄資 徑相 訊中 ,係 及第 記錄 第 2 之另 的凹 記錄 區 , 成有 置之 上述 1)上 65 1355654 卜年?月吓修正替換I
    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V - 2 )顯示上述預先形成的第 1 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v - 3 )上述第1記錄 容量及(v-4)上述第2記錄容量,算出在(iv-Ι)沿上述第1 記錄磁道路徑寫入上述記錄資訊中成為上述第1記錄容量 以下之資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i v - 2 )沿上述第2記錄 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 第2部分之情況下,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1記錄 結束端位址以及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2記錄結束 端位址;以及 控制裝置,控制上述寫入裝置,以實現(i )沿上述第 1 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至 上述算出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為止;以及(i i )沿上述第 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第2記錄層, 至上述算出的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為止。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上 述控制裝置響應用來保持與重製專用資訊記錄媒體間之互 換性的最後處理指示而控制寫入裝置,俾自上述第1記錄 結束端位址及上述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中任一較大位址值 寫入缓衝用資料,至用以形成較上述第1緩衝用區更位於 一側的第4缓衝用區方面所需最小限度位址值為止。 1 5. —種資訊記錄方法,係用來針對屬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且構成為(i i i - 1 )上述第1記錄層 具有第1記錄容量,並且(iii-2)上述第2記錄層具有第2 記錄容量的資訊記錄媒體,(i - a )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 66 94109535 1355654 ί〇〇年日修正替換?l| 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之第 1 部分,並(ii_a)折返記錄方 向,沿上述第 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上述記錄資訊中之第 2 部分,並具備寫入裝置的資訊記錄裝置之資訊記錄方法, 其特徵為具備: 取得步驟,取得上述識別資訊;
    算出步驟,根據(v-0)所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v-1)上 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v-2)顯示上述預先形成的第 1 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v - 3 )上述第1記錄 容量及(v-4)上述第2記錄容量,算出在(iv-Ι)沿上述第1 記錄磁道路徑寫入上述記錄資訊令成為上述第1記錄容量 以下之資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i v - 2 )沿上述第2記錄 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上述 第2部分之情況下,自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朝上述第2 記錄磁道路徑折返之際的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折返 位址;以及 控制步驟,控制上述寫入裝置,以實現(i )沿上述第 1 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至 上述算出的折返位址為止;以及(ii)自與上述第1記錄層 中上述算出之折返位址相對應的上述第2記錄層之對應位 址,沿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 第2記錄層。 1 6. —種資訊記錄方法,係針對屬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 項之資訊記錄媒體,且構成為(iii-Ι)上述第1記錄層具有 第1記錄容量,並且(i i i - 2 )上述第2記錄層具有第2記錄 67 94109535 1355654
    f丨 一- 容量的資訊記錄媒體,(i - a )沿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 上述記錄資訊中之第1部分,並(i i - a )沿與上述第1 磁道路徑相同記錄方向的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記錄 記錄資訊中之第2部分,並具備寫入裝置的資訊記錄 之資訊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具備: 取得步驟,取得上述識別資訊; 算出步驟,根據(v-0)所取得的上述識別資訊、(V-述記錄資訊的總資訊量、(v-2)顯示上述預先形成的 緩衝用區的開始位置的開始位址資訊、(v - 3 )上述第1 容量及(v-4)上述第2記錄容量,算出在(iv-Ι)沿上岛 記錄磁道路徑寫入上述記錄資訊中成為上述第1記錄 以下之資訊量的上述第1部分,並(i v - 2 )沿上述第2 磁道路徑寫入成為上述第2記錄容量以下的資訊量的 第2部分之情況下,上述第1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1 結束端位址以及上述第2記錄磁道路徑上的第2記錄 端位址;以及 控制步驟,控制上述寫入裝置,以實現(i )沿上述 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1部分寫入上述第1記錄層 上述算出的第1記錄結束端位址為止;以及(i i )沿上 2記錄磁道路徑,將上述第2部分寫入上述第2記錄 至上述算出的第2記錄結束端位址為止。 94109535 記錄 記錄 上述 裝置 1 )上 第 1 記錄 第1 容量 記錄 上述 記錄 結束 第 1 ,至 述第 層, 68
TW094109535A 2004-03-29 2005-03-28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TWI35565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6526 2004-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5043A TW200605043A (en) 2006-02-01
TWI355654B true TWI355654B (en) 2012-01-01

Family

ID=3505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9535A TWI355654B (en) 2004-03-29 2005-03-28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539104B2 (zh)
EP (1) EP1732069B1 (zh)
JP (1) JP4395509B2 (zh)
KR (1) KR100832413B1 (zh)
CN (1) CN100483516C (zh)
AT (1) ATE533151T1 (zh)
TW (1) TWI355654B (zh)
WO (1) WO2005093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3192B2 (en) * 2004-03-29 2011-04-26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1044938B1 (ko) 2004-07-10 2011-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기록층을 구비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US8125880B2 (en) * 2005-12-22 2012-02-28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US20110273970A1 (en) * 2009-01-16 2011-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EP2455938A4 (en) * 2009-07-17 2014-06-25 Sharp Kk RECORDING MEDIUM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7137B2 (ja) * 1996-07-04 2005-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3783909B2 (ja) 1999-05-20 2006-06-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並びに、カッティング方法
JP2001176079A (ja) 1999-12-17 2001-06-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へのデータ書込み方法
JP2001266362A (ja) 2000-01-14 2001-09-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記録可能な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JP4215405B2 (ja) * 2001-01-22 2009-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3954322B2 (ja) * 2001-04-27 2007-08-0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
JP3947428B2 (ja) 2001-09-10 2007-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4300727B2 (ja) * 2001-10-09 2009-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再生方法、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4652641B2 (ja) * 2001-10-11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再生方法
JP2003151133A (ja) 2001-11-12 2003-05-23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499854B2 (ja) 2001-12-05 2004-02-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US7123556B2 (en) * 2002-01-22 2006-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ith spare defect management areas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KR100911139B1 (ko) * 2002-05-30 2009-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기록층이 구비된 광 디스크, 그 기록방법 및재생방법
US7260039B2 (en) * 2002-06-07 2007-08-21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multi-layer optical disc,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thereon on layer-by-layer basi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pare area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3516C (zh) 2009-04-29
JP4395509B2 (ja) 2010-01-13
WO2005093728A1 (ja) 2005-10-06
ATE533151T1 (de) 2011-11-15
EP1732069A4 (en) 2009-06-03
CN1938766A (zh) 2007-03-28
JPWO2005093728A1 (ja) 2008-07-31
KR100832413B1 (ko) 2008-05-26
US20080232232A1 (en) 2008-09-25
TW200605043A (en) 2006-02-01
US7539104B2 (en) 2009-05-26
KR20070006877A (ko) 2007-01-11
EP1732069B1 (en) 2011-11-09
EP1732069A1 (en) 200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9413B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KR100755421B1 (ko)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TWI355654B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JP4063858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422107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094526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411640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580780C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JP4237092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媒体
CN100580777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0530373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JP2007115339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792502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06109682A1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WO2007046493A1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244680A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