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0777C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0777C
CN100580777C CN200580032122A CN200580032122A CN100580777C CN 100580777 C CN100580777 C CN 100580777C CN 200580032122 A CN200580032122 A CN 200580032122A CN 200580032122 A CN200580032122 A CN 200580032122A CN 100580777 C CN100580777 C CN 1005807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recording layer
recorded
recorded inform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2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3022A (zh
Inventor
加藤正浩
三浦雅浩
川野英作
钟江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53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3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07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077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eccentricity of the disc or disc 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one layer of multilayer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middle zone or outer guard area of a multilayer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8Physical format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compliance with a specific standard, recording density, number of layers, start of data zone or lead-o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4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 G11B2020/1297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wherein the focus is on the write access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11B2220/237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having exactly two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200)包括:记录设备(352),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下述记录介质(100)上,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L0),使激光照射该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L1),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二记录层具有第二区,第二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以及控制设备(354),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作为起始点而将预信息预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下述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第一区的部分区域中,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其与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DVD记录器这样的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将使计算机起记录装置作用的计算机程序记录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例如,在诸如CD-ROM(只读光盘存储器)、CD-R(可记录的光盘)、以及DVD-ROM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如专利文献1和2等等中所描述的,已开发了诸如多层型光盘这样的多个记录层层压或粘贴在相同衬底上的信息记录介质。此后,在诸如CD记录器这样的用于对双层型(即两层型)光盘执行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上,使用于记录的激光聚焦于从激光的照射侧来看位于前面的记录层中(即较靠近光学拾取器的一侧)(必要时以下简称为″L0层″),从而按照不可逆变记录方法或通过加热的可重写方法将数据记录到L0层中。此后,使激光通过L0层等等聚焦于或聚集于从激光的照射侧来看位于L0层后面的记录层中(即较远离光学拾取器的一侧)(必要时以下简称为″L1层″),从而按照不可逆变记录方法或通过加热的可重写方法将信息记录到L1层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未决公开NO.2000-31134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未决公开NO.2001-2323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双层型光盘中,如果将数据记录到L1层中,那么必须使激光照射过L0层。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激光穿过其而照射L1层的L0层中,或者不对其进行记录。如上所述,L0层的记录状态不必是相同的,这会造成照射L1层的激光的状态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等等还发明了一种使L0层处于记录状态以从而将记录数据适当地记录到L1层中这样的方法。
然而,在设计中定义的L0层或L1层的地址的点不必与定义的所实际制造的或生产的光盘的地址的点相匹配,这取决于制造处理的质量。换句话说,存在会生产出下述光盘的可能性,即在所述光盘中某个地址实际上远离在设计中该某个地址所处的径向位置。因此,预定区域未排列在设计中的预期位置,这会导致激光没有穿过L0层中的处于记录状态的记录区而照射L1层。
另一方面,例如,在按照例如相反轨道路径方法的双层型光盘中,中间区位于光盘的最外圆周侧上。中间区用于缓冲激光的焦点从L0层变为L1层这样的变化操作,并且在最终化时将伪数据等等记录到中间区中。此时,为了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明了在记录操作过程中预先将预定伪数据记录(在下文中称为″预记录″)到中间区中这样的技术。在作为光盘的一个标准的且其标准已高级发展的双层型DVD-R的情况下,在L0层和L1层每一个中的中间区的外圆周侧上提供了用于对激光功率进行校准的ODTA(外盘片测试区)。因为ODTA用于对激光的功率进行校准,因此在使用L1层的ODTA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定义L0层中的记录区的记录状态。具体地说,对其进行定义以便不将数据记录到与仍未使用的L1层的ODTA面对或相对的L0层的记录区中。根据此,必须仅在适当的记录区中有选择地执行对位于ODTA附近的中间区进行预记录。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在生产等等时定义的某个地址的位置的移动而不能更好地指定适当记录区。其结果是,存在由于不充足地预记录而不可能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这样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甚至可在例如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进行更好地预记录以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的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将计算机程序记录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解决该问题的方式
(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是通过第一记录装置来实现的,该第一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下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该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二记录层具有第二区,第二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与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以及控制设备,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下述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其与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通过记录设备的操作,可更好地将包括有视频信息、音频信息等等的记录信息记录到具有第一和第二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上。例如,通过使激光照射以便聚集于第一记录层,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中,同时使激光照射以便聚集于第二记录层,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层中。在第一实施例中,除了记录有诸如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这样的记录信息的数据区之外,第一记录层具有在最终化时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区(例如随后描述的用于对激光的焦点从L0层变化至L1层或者从L1层变化至L0层的变化操作进行缓冲的中间区)。第二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与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术语″相对应″在这里表示在设计中它存在于基本面对或相对的位置(例如基本相同的径向位置)上。在实际记录介质中,由于生产处理中的准确度等等这样的影响等等而必须位于相对位置上。
尤其是,在第一记录装置中,通过控制设备的操作,在最终化之前将预信息预记录到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此时,从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在设计中基本上与第二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匹配的第一区的端部边缘)的地址所表示的地址起,将预信息预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中。具体地说,在按照相反轨道路径方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预信息预记录到除了下述区别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区域部分是从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地址所表示的位置至通过移动容限长度而至内圆周侧所获得的位置。″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所定义的地址与其与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换句话说,″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所定义的地址与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所定义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换句话说,″容限长度″是(i)第一记录层中的在设计中所定义的预定地址的位置与实际生产的记录介质上的预定地址的位置之间的位移的可接受范围与(ii)第二记录层中的在设计中所定义的预定地址的位置与实际生产的记录介质上的预定地址的位置之间的位移的可接受范围之和。此外,″预信息″在这里表示通常在最终化处理之前预先记录到第一区中的信息并且该信息的内容不受到限制。换句话说,随后所述的伪数据也是预信息的一个示例。另一方面,作为一些有意义的信息(控制信息等等)也构成了″预信息″的一个示例,只要在最终化处理之前被记录。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记录装置,考虑到在记录介质的生产处理过程中所引起的地址位移等等,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第一区中。因此,在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的过程中,可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中,而不会受到预先记录到第一区中的预信息的影响。此外,还可将预信息预记录到第一区中,而不会受到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中的记录操作的影响。因此,在最终化时,可降低要记录到第一区中的记录信息的大小,因此可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因此,根据第一记录装置,甚至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可更好地执行预记录以便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一个方面中,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中。
根据这个方面,如随后所描述的,例如,可通过利用第二区对激光的功率进行更好地校准。同时,如上所述,可更好地执行对第一区的预记录,并且可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除了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容限长度之外还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除了其大小与下述间隙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间隙长度表示(i)在激光聚集于第二记录层的情况下第一记录层上的激光的光点半径与(ii)第一和第二记录层的相对偏心移动或者偏心移动的可接受范围之和。
根据这个方面,除了在记录介质的生产处理过程中所引起的地址位移等等之外,还考虑到偏心移动以及激光的光点大小等等,可将预信息预记录到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因此,可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中,而不会受到预记录在第一区中的预信息的影响。同时,可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用于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的转换设备,并且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转换为记录单元的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记录装置很容易识别或很容易处理的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例如ECC块单元)可识别出容限长度。因此,记录装置可更好地且相对容易地识别出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
在具有上述转换设备的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转换设备根据下述对应信息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所述对应信息用于定义容限长度与可记录到其大小与预定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中的记录信息的大小之间的相应关系。
通过这种结构,通过参考对应信息可相对容易地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在根据上述对应信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单元的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以及第一记录层上的第一区的位置的至少一个,转换设备可基于多个对应信息的至少一个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通过这种结构,可相对容易地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而不会受到记录介质类型的差异以及第一区的排列差异的影响,这仍取决于每个差异。
在根据上述对应信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单元的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用于存储对应信息的存储设备。
通过这种结构,通过参考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对应信息可相对容易地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在根据上述对应信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单元的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转换设备根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对应信息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在不具有对应信息的记录装置中,也可通过参考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对应信息可相对容易地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如果将记录信息记录在第二区中,那么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作为起始点而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二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
根据这个方面,如果已将记录信息记录在第二区中,那么可预记录有预信息的第一区的区域部分增加了。因此,可进一步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如果最新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中,那么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继预先记录有预记录信息的区域部分之后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下述区域部分中,该区域部分具有与最新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二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大小。
根据这个方面,如果最新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区中,那么可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具有最新记录区部分(或最新记录的记录信息)的大小的第一区的区域部分中。因此,可进一步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除了预先记录有预信息的第一区中的区域部分之外。
根据这个方面,记录信息不会冗余地覆盖预记录有预信息的区域部分。因此,不必执行不必要的预记录,以便可执行有效地预记录。此外,存在不会由于覆盖而损坏有效预信息的内容这样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在一个方向上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中,并且在与一个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层中。
根据这个方面,当按照相反轨道路径方法将记录信息记录到记录介质上时可得到上述各种益处。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容限长度是或将其设置成在记录介质的径向上基本上为40μm。也就是说,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预记录到除了在记录介质的径向上其大小为40μm的下述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区域部分等于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
根据这个方面,例如,在即就是记录介质的一个标准的DVD-R的情况下,将每个记录层中的位移可接受范围定义为从-20μm至20μm。换句话说,可使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之间的相对位移是基本上-40μm至40μm。因此,通过根据考虑到可接受范围的容限长度来执行预记录,可更好地得到上述各种益处。当然,如果将不同值确定为另一标准中的位移可接受范围,那么最好是使用该值以代替40μm。
在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间隙长度是或将其设置成84μm。也就是说,(i)在如果激光聚焦于第二记录层的情况下第一记录层上的激光的光点半径与(ii)第一和第二记录层的相对偏心移动或者偏心移动的可接受范围之和基本上是84μm。
根据这个方面,例如,在即就是记录介质的一个标准的DVD-R等等的情况下,考虑到该间隙可更好地执行预记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第二记录装置来实现的,该第二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下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该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二记录层具有下述第二区,即通过使激光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的区域部分而照射该第二区来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第二区中;以及控制设备,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下述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二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和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其与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记录装置,与第一记录装置一样,通过记录设备的操作,可将记录信息记录到记录介质上。此外,通过控制设备的操作,在最终化之前,将预信息记录到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
尤其是在第二记录装置中,从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起,将预信息预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中,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二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和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换句话说,即使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与第二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不对应,那么也可得到与第一记录装置所拥有的相同益处。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记录装置,与上述第一记录装置一样,甚至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可更好地执行预记录以便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记录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第二记录装置可采用各个方面。
(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下述记录装置中的第一记录方法来实现的,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下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该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二记录层具有第二层,第二层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与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该记录方法具有:第一控制处理,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第二控制处理,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下述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其与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记录方法,可得到与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记录装置所拥有的相同益处。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记录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第一记录方法可采用各个方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下述记录装置中的第二记录方法来实现的,该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下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该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该第二记录层具有下述第二区,即通过使激光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的区域部分而照射该第二区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第二区中,该记录方法具有:第一控制处理,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第二控制处理,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下述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第一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第二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和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其与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记录方法,可得到与本发明的上述第二记录装置所拥有的相同益处。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第二记录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第二记录方法可采用各个方面。
(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一种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的,该指令用于记录控制并且切实的具体体现为第一或第二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所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指令以使计算机起记录装置(具体地说例如控制设备)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通过从诸如ROM、CD-ROM、DVD-ROM、以及硬盘这样的程序存储器设备中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或者通过在经由通讯设备下载了程序之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可相对容易地体现本发明的上述记录装置。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或第二记录装置中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采用各个方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可由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或第二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所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指令以使计算机起记录装置(具体地说例如控制设备)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将计算机程序产品从诸如ROM(只读存储器)、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VD只读存储器)、硬盘等等这样的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记录介质下载到计算机中,或者通过经由通讯设备将可以是载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下载到计算机中,可相对容易地体现上述第一或第二记录装置。更具体地说,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会使计算机起上述第一或第二记录装置作用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或可以包括用于使计算机起上述作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
从以下实施例中可更显而易见地得知本发明的这些效果及其他优点。
如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和控制设备。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记录方法具有第一控制处理和第二控制处理。因此,甚至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可更好地执行预记录以便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附图说明
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盘的基本结构的基本平面图以及光盘的示意性剖面视图和记录区结构在径向上的相应示意图。
图2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3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记录操作当中的预记录到中间区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4从概念上给出了位置容限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5给出了间隙当中的偏心间隙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6从概念上给出了间隙当中的光点间隙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7从概念上给出了对应等式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图表。
图8从概念上给出了当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时光盘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9示意性地给出了在如果已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中间区中的情况下光盘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10给出了作为光盘一个特定示例的直径为12cm的DVD-R的特定地址值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11给出了作为光盘另一特定示例的直径为8cm的DVD-R的特定地址值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12从概念上给出了第一修改操作示例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从概念上给出了在使用ODTA的情况下当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时光盘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14从概念上给出了在使用ODTA的情况下在如果已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中间区中的情况下光盘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图15从概念上给出了第二修改操作示例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从概念上给出了在最新使用ODTA的情况下当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时光盘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参考代码的说明
100光盘
109,119中间区
104,114ODTA
200记录/重放装置
352光学拾取器
353信号记录/重放设备
354,359CPU
355,360存储器
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依次对每个实施例中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考图1,对下述光盘进行说明,所述光盘通过作为根据本发明记录装置的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200(参见图2)而记录有数据并对其进行重放。图1(a)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的基本结构的基本平面图,并且图1(b)给出了光盘的示意性剖面视图和记录区结构在径向上的相应概念示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光盘100具有盘片主体上的直径大约为12cm的记录面,如DVD。在该记录面上,光盘100具有:作为中心的中心孔101;导入区102或导出区118;数据区105和115;以及中间区109和119。此时,中间区109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一区”的一个特定示例。此后,在光盘100上,记录层等等例如层压在光盘100的透明衬底110上。在记录层的每个记录区中,诸如凹槽轨道和岸台轨道这样的轨道10以中心孔101为中心而交替、成螺旋形、或同心地排列。此外,在该轨道上,通过ECC块的单元对数据进行划分与记录。ECC块是这样的数据管理单元,即通过该数据管理单元可对记录信息进行误差校正。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尤其不局限于上述具有这三个区的光盘。例如,即使不存在导入区102、导出区118、或者中间区109(119),也可构造出下面说明的数据结构等等。此外,如随后所描述的,可进一步对导入区102、导出区118、或者中间区109(119)进行分段。
尤其是,如图1(b)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层”的一个示例的L0层和L1层分别层压在透明衬底110上。在对这种双层型光盘100进行记录和重放时,根据哪一个记录层具有从图1(b)中的下侧照射到上侧的激光LB的焦点位置,执行L0层或L1层中的数据记录/重放。尤其是,在L0层中,从内圆周侧至外圆周侧对数据进行记录,然而在L1层中,从外圆周侧至内圆周侧对数据进行记录。换句话说,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与按照相反轨道路径方法的光盘相对应。通过采用随后所讨论的结构,甚至按照并行轨道路径方法的光盘也可得到随后所述的各种益处。
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具有:位于导入区102和导出区118的内圆周侧上的RMA(记录管理区)103和113;以及位于中间区109和119的外圆周侧上的ODTA(外盘片测试区)104和114。
RMA 103和113是用于将下述各种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记录区,所述管理信息用于对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进行管理。具体地说,例如,对用于表示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数据的排列或记录状态等等的管理信息等等进行记录。
ODTA 104和114是这样记录区,即在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的过程中执行用于对激光LB的激光功率进行调节(或校准)的OPC(最佳功率控制)处理。将OPC图形记录到ODTA 104和114中,同时激光功率逐步变化并且对所记录的OPC图形的重放质量(例如不对称度等等)进行测量,通过此计算出在对数据进行记录过程中的最佳激光功率。尤其是,从激光LB的照射侧角度来看,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二区”的一个特定示例的L1层的ODTA 114与中间区119相邻,并且L1层的ODTA 114不覆盖L0层的ODTA 104和中间区109。为了更好地执行OPC处理而不会受到其他记录层的影响,当通过利用L1层的ODTA114执行OPC处理时,通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来对OPC图形进行记录。显而易见地,对L0层的ODTA 104同样如此。
另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并不局限于双层单侧型,而可以是双层双侧型。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并不局限于上述具有两个记录层的光盘,而可以是具有三层或多层的多层型光盘。
(记录/重放装置)
接下来,参考图2至图16,对作为根据本发明记录装置的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结构和操作进行说明。
(1)基本结构
首先,参考图2,对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2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顺便说一下,该记录/重放装置200具有用于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的功能以及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数据进行重放的功能。
如图2所示,记录/重放装置200具有:盘片驱动器300,将光盘100实际加载到该盘片驱动器中并且将数据记录到该盘片驱动器中并对其进行重放;以及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主计算机400,用于对相对于盘片驱动器300而言的数据的记录和重放进行控制。
盘片驱动器300具有:光盘100;主轴电机351;光学拾取器352;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CPU(驱动控制设备)354;存储器355;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以及总线357。此外,主计算机400具有:CPU 359;存储器360;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操作按钮310;显示面板311;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
主轴电机351用于使光盘100旋转及停止,并且当对光盘100进行存取时进行操作。更具体地说,将主轴电机351构造成在来自未说明的伺服单元等等的主轴伺服之下使光盘100以预定速度旋转并停止。
光学拾取器352构成了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并且具有半导体激光器和透镜等等以执行对光盘100的记录/重放。更具体地说,光学拾取器352使诸如激光束这样的光束照射光盘100以作为重放时的具有第一功率的读取光并且作为记录时的具有第二功率的写入光,同时对其进行调制。
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对主轴电机351和光学拾取器352进行控制,从而对光盘100执行记录/重放。更具体的说,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例如具有:激光二极管(LD)驱动器、前置放大器等等。激光二极管驱动器(LD驱动器)对位于光学拾取器352中的未说明的半导体激光设备进行驱动。前置放大器对光学拾取器352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也就是说对光束的反射光进行放大,并且输出放大的信号。更具体的说,在OPC处理时,在CPU 354之下,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与未说明的时间产生器等等一起对位于光学拾取器352中的未说明的半导体激光设备进行驱动,以便通过OPC图形的记录和重放处理来确定最佳激光功率。
存储器355用在盘片驱动器300上的一般数据处理以及OPC处理等等中,该存储器包括有用于记录/重放数据的缓冲区、当将数据转换为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上可使用的数据时用作中间缓冲器的区域等等。此外,存储器355具有:ROM区,该ROM区中存储有作为记录设备的用于执行操作的程序,即存储有固件;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临时存储记录/重放数据;RAM区,该RAM区中存储有固件程序等等进行操作所需的参数;等等。
CPU(驱动控制设备)354通过总线357与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以及存储器355相连,并且通过向各种控制设备发出指令来对整个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控制。通常,将用于使CPU 354进行操作的软件或固件存储在存储器355中。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对相对于盘片驱动器300而言来自外部的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将该数据存储到存储器355上的数据缓冲器中或者从该数据缓冲器提取数据。将通过诸如SCSI和ATAPI这样的接口与盘片驱动器300相连的外部主计算机400发出的驱动控制命令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传送到CPU 354。此外,按照相同的方式,还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将记录/重放数据传送到主计算机400以及接收来自主计算机400的记录/重放数据。
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相对于主计算机400而言接收操作指令并执行显示,并且通过利用操作按钮310将诸如用于记录或重放的指令这样的指令发送到CPU 359。CPU 359根据来自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的指令信息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将控制命令发送到盘片驱动器300,从而对整个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控制。按照相同的方式,CPU359向盘片驱动器300发送这样的命令,该命令要求盘片驱动器300将操作状态发送到主机。通过此,可知道诸如记录期间以及重放期间这样的盘片驱动器300的操作状态,以便CPU 359通过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将盘片驱动器300的操作状态输出到诸如荧光管和LCD这样的显示板310。
存储器360是主计算机400所使用的内存储器设备,并且具有:ROM区,该ROM区内存储有诸如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这样的固件程序;RAM区,该RAM区内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等的操作所需的参数;等等。此外,存储器360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与诸如硬盘这样的未说明的外存储器装置相连。
如上所说明的,通过将盘片驱动器300与主计算机400组合在一起所使用的一个特定示例是诸如用于对视频图像进行记录和重放的记录器设备这样的家庭设备。该记录器设备将来自广播接收调谐器和外部连接终端的视频信号记录到盘片上,并且将从盘片中重放出的视频信号输出到诸如电视这样的外部显示设备。在CPU 359上,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60上的程序来执行作为记录器设备的操作。此外,在另一特定示例中,盘片驱动器300是盘片驱动器(必要时以下简称为″驱动器″),并且主计算机400是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主计算机以及驱动器通过诸如SCSI和ATAPI这样的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和308相连,并且诸如写软件这样的安装在主计算机400中的应用程序对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控制。
(2)操作原理
接下来,参考图3至图11,对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进行讨论。在这里,通过利用图3对操作操作原理的整个概要进行说明,并且通过利用图4至图11对其进行补充或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3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当中的预记录到中间区109和119中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该记录/重放装置200将电影数据、音频数据、用于PC的数据等等记录到数据区105和115中。此时,通常在将数据记录到L0层的数据区105中之后将数据记录到L1层的数据区115中。换句话说,通过使激光LB穿过已记录有数据的L0层的数据区105而照射L1层,记录/重放装置200将数据记录到L1层的数据区115中。通常对于其他记录区同样如此。此时,必要时,记录/重放装置200根据需要将伪数据(例如″00h″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和119中。下面对预记录进行讨论。
如图3所示,在构成了本发明的″控制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的CPU354或359的控制之下,首先,获得L0层和L1层每一个的位置容限(步骤S101)。代替获得位置容限,可获得标准中的位置容限的可接受值以作为位置容限。该位置容限是设计中的预定地址最初排列的位置与预定地址实际排列在光盘100上的位置之间的位移值或位移的可接受范围。现在,参考图4,对该位置容限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4从概念上给出了位置容限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如图4(a)所示,假定在设计中地址″X″排列在径向位置″r″上。通过此,在设计中定义导入区101、数据区105和115、导出区118、以及中间区109和119的排列。此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由于下述压印(stampa)的制造误差等等而使地址″X″未准确地排列在最初定义的地址″X″所处的径向位置″r″上,所述压印用于形成用于定义地址的岸台预制凹坑或摆动;换句话说,由于用于生产压印的原始盘片的制造误差、用于生产原始盘片的切削机的径向位置误差、不规则的轨道间距等等。或者,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由于在生产光盘100的过程中热收缩的个体差异等等而使地址″X″未准确地排列在最初定义的地址″X″所处的径向位置″r″上。
具体地说,如图4(b)所示,地址″X+ΔX″很可能定义在最初定义的地址″X″所处的径向位置″r″上。此时,地址″X″定义在通过从径向位置″r″起移动″Δr1″而至内圆周侧所获得的径向位置″r-Δr1″上。″Δr1″的值或″Δr1″的可接受范围与位置容限有关。在每个记录层中都可能会引起位置容限,因此在图3的步骤S101中获得L0层和L1层这两者中的位置容限。顺便说一下,如果图4(b)的状态表示引起了位置容限这样的状态,那么图4(a)是用于表示位置容限是″0″这样的状态的视图。
再次在图3中,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通过将在步骤S101所获得的L0层中的位置容限加到L1层中的位置容限上来计算构成了本发明的″容限长度″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层容限(步骤S102)。也就是说,层容限表示(i)在L0层中的预定径向位置上所定义的地址与(ii)与L1层中的预定径向位置有关的地址(即L1层中预定径向位置上所定义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或相对位移本身)。
此后,计算间隙(步骤S103)。具体地说,计算与下述偏心有关的间隙(必要时以下简称为″偏心间隙″)以及与散焦激光的光束点的大小有关的间隙(必要时以下简称为″光点间隙″)并将其相加,从而计算间隙″C1s″,所述偏心与L0层和L1层的中间位置的移动等等相对应。现在,参考图5和图6对间隙进行讨论。图5从概念上给出了间隙当中的偏心间隙的示意性概念视图。图6从概念上给出了间隙当中的光点间隙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如图5(a)所示,在不具有偏心的光盘100的情况下,在L0层中的径向位置″r″所定义的地址″X″与在L1层中的径向位置″r″所定义的地址″Y″具有在半径″r″的轨道上彼此面对(或相对)的关系。顺便说一下,偏心是由于这两个层的中间位置的移动、在粘贴L0层和L1层的过程中中间位置的位移等等所引起的L0层和L1层的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具有偏心的光盘100的情况下,在L0层中的径向位置″r″所定义的地址″X″与在L1层中的径向位置″r″所定义的地址″Y″仅在半径″r″轨道上的两个点相对。换句话说,最初在相对位置上所定义的L0层的地址″X″与L1层的地址″Y″在大多数位置不相对。具体地说,L0层和L1层中的偏心之和与偏心间隙相对应。在图5(b)的情况下,在外圆周侧上,L0层的地址″X″与L1层的地址″Y″相距与偏心量相对应的″Δr2″。″Δr2″的最大值与偏心间隙相对应。
此外,如图6(a)所示,如果激光LB聚焦于L1层上,那么在L0层上形成了预定半径为″Δr3″的光束点。现在,如上所述,应考虑在通过使激光LB穿过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L1层来将数据记录到L1层中这样一种情况。如图6(a)所示,在对数据进行记录以直至L0层的地址″X″的情况下,如果激光LB聚焦于与地址″X″相对的L1层的地址″Y″,那么使穿过记录有数据的L0层的激光LB的左半部分照射L1层,同时使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的激光LB的右半部分照射L1层。因此,仅仅通过将数据记录到与记录有数据的L0层相对的L1层中而不考虑上述情况,不可能通过使穿过记录有数据的L0层的激光LB照射L 1层而更好地将数据记录到L1层中。
因此,如图6(b)所示,必须在将数据记录到L1层中的情况下使激光LB的焦点位置从下述位置起移动与光束点的半径″Δr3″相对应的距离而至内圆周侧,所述位置是由与记录有数据的L0层的地址″X″相对的L1层的地址″Y″来表示的。具体地说,必须使激光LB聚焦于下述地址″Y-ΔX″所表示的位置,所述地址″Y-ΔX″是通过移动与光束点的半径″Δr3″相对应的可变地址″ΔX″而至内圆周侧所获得的。光束点的半径″Δr3″的最大值与光点间隙相对应。
在图3的步骤S103中,通过将图5中所说明的偏心间隙加到图6中所说明的光点间隙上来计算间隙。
再次在图3中,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计算在步骤S102中计算的层容限与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间隙的总量(总和)″L″(步骤S104)。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计算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外圆周地址(即外圆周侧上的边缘部分中的地址″C″)″C″(步骤S105)。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根据对应等式计算位于下述位置上的地址以作为结束预记录的地址″B″(步骤S106),所述位置是通过从地址″C″所表示的位置起朝着内圆周侧的方向移动距离″L″。此时,中间区109的最外圆周位置与ODTA 114的最内圆周位置(即内圆周侧上的边缘部分)具有相应关系(即在设计中将它们定义在相对位置上),因此换句话说,计算位于下述位置上的地址以作为地址″B″,所述位置是通过从与ODTA 114的最内圆周位置相对应的L0层的位置起朝着内圆周侧的方向移动距离″L″。在步骤S106中使用的对应等式表示记录区的大小(例如径向距离)与记录在记录区中的数据的大小(例如ECC块的数目)之间的相应关系。参考图7对对应等式进行详细地讨论。图7从概念上给出了对应等式的特定示例的图表。
如图7所示,对应等式是通过图表(或函数)示出的,其中将径向距离“L”指定为横轴并且将ECC块数目指定为纵轴。此时,将取决于光盘100的类型的多个图表定义为对应等式。例如,如图7所示,根据光盘100的大小,定义直径为12cm的光盘的对应等式(例如ECC块数目=5.442×L)以及直径为8cm的光盘的对应等式(例如ECC块数目=3.5687×L)。从该图表中可知,可获得记录到径向距离为″L″的记录区中的数据的大小。例如,如果″L=124μm″,那么可将大小为675ECC块的数据记录在直径为12cm的光盘中,并且可将大小为443ECC块的数据记录在直径为8cm的光盘中。
顺便说一下,可预先将对应等式存储在构成了本发明的″存储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的记录/重放装置200中的存储器355或360中,或者将其记录在光盘100上。此外,很显然的是对应等式并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方面。例如,可以是预定表格。简而言之,用于定义径向距离与可记录在该距离中的数据大小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可用作上述对应等式。
在计算地址B的过程中使用可记录在通过利用图7的对应等式所获得的径向距离为″L″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大小。这是因为记录/重放装置200不能很容易地计算地址″B″,即使仅仅获得了″L″以作为径向距离。这是因为记录/重放装置200很难通过“径向距离”来识别L0层和L1层中的记录区的位置而是通过地址位置来识别。此时,将预定大小的数据记录在预定地址范围中,以便足以使记录/重放装置200可识别出径向距离以作为数据大小。如果记录/重放装置200可识别出径向距离″L″以作为可记录在径向距离为″L″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大小,那么通过从地址″C″的位置起移动与该大小相对应的地址而至内圆周侧可相对容易地计算地址″B″。
再次在图3中,此后,获得记录在RMA 103或113中的RMD(记录管理数据)(步骤S107)。RMD包括用于表示光盘100上的数据的记录状态(记录区具有记录数据或者记录区不具有记录数据)的信息。
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判断是否已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L0层的中间区109中(步骤S108)。该判断是根据在步骤S107中获得的RMD来执行的。
作为该判断的结果,如果判断出未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L0层的中间区109中(步骤S108:否),那么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获得紧接于分配给岸台预制凹坑等等的数据区105的最外圆周地址值(即中间区109的最内圆周地址)之后的地址以作为开始预记录的地址″A″(步骤S109)。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L0层的中间区109中(步骤S108:是),那么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根据在步骤S107中获得的RMD,获得紧接于预记录的伪数据等等的最外圆周地址之后的地址值(即中间区109当中的预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以作为地址″A″(步骤S110)。
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判断在步骤S106中计算的地址″B″是否位于在步骤S109或步骤S110中获得的地址″A″的外圆周侧上(步骤S111)。
其结果是,如果判断出地址″B″位于地址″A″的外圆周侧上(步骤S111:是),那么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将预定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L0层的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A″至地址″B″的记录区中(步骤S112)。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地址″B″不位于地址″A″的外圆周侧上(步骤S111:否),那么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不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L0层的中间区109中。
参考图8和图9对此时的光盘100上的方面进行说明。图8示意性地给出了当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时光盘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图9示意地给出了在如果已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的情况下光盘100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如图8所示,如果未预先将伪数据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那么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内圆周地址与地址″A″相对应,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外圆周地址与地址″C″相对应,并且通过从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部分起向内圆周侧移动距离″L″所获得的位置的地址与地址″B″相对应。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将伪数据预记录到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A″至地址″B″的记录区中。此时,如图8所示,通过使激光LB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L1层,可将OPC图形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换句话说,如果将OPC图形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那么激光LB不照射过记录有数据的L0层。尤其是,如上所述,考虑到层容限和间隙,确定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作为中间区109的一部分的记录区。也就是说,在考虑到层容限和间隙这两者确保了边界之后,将伪数据等等记录到中间区109中。因此,即使由于存在偏心和位置容限而使L0层与L1层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也可在将或未将伪数据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的情况下,通过使激光LB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L1层来将OPC图形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
顺便说一下,图8给出了在出现了与L1层的中心相比L0层的中心移动到外圆周侧的偏心、L0层的中间区109移动到外圆周侧的位置容限、以及L1层的ODTA 114移动到内圆周侧的位置容限这样的情况。换句话说,示出了L0层的中间区109与L1层的ODTA 114大部分重叠这样的最坏情况。即使在最坏情况下,如图8所示,如果考虑到上述层容限和间隙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那么通过使激光LB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L1层可将OPC图形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
此外,如图9所示,如果已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中间区109的一部分中,那么紧接于预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之后的地址与地址″A″相对应,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外圆周地址与地址″C″相对应,并且从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部分起向内圆周侧移动距离″L″所获得的位置的地址与地址″B″相对应。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A″至地址″B″的记录区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图8的情况相同,即使由于存在偏心和位置容限而使L0层与L1层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也可在将或未将伪数据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的情况下,通过使激光LB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L1层来将OPC图形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
如果应用了特定地址值,那么这与图10和图11一样。图10给出了作为光盘100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其直径为12cm的DVD-R的特定地址值的示意性概念视图。图11给出了作为光盘100的另一特定示例的其直径为8cm的DVD-R的特定地址值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顺便说一下,在图10和图11中,根据作为每个记录层中的标准位置容限的可接受范围的″20μm″,″40μm″可用作指定数值的层容限。此外,″84μm″可用作特定数值的间隙。也就是说,对L=84+40=124μm这样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图10和图11给出了采用在L0层中地址朝着外圆周侧的方向而减少并且在L1层中地址朝着内圆周侧的方向而减少的减量地址方法这样的情况。当然,在L0层中地址朝着外圆周侧的方向而增加并且在L1层中地址朝着内圆周侧的方向而增加的增量地址方法这样的情况下,特定值不同。
如图10所示,在直径为12cm的DVD-R的情况下,地址″A″(即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内圆周地址)是″FDD109h″,并且地址″C″(即与L1层中的ODTA 114的最内圆周位置相对应的L0层的位置)是″FDCCCAh″。此后,从图7的图表中可知记录在径向距离L为L=124μm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大小是675ECC块(=2A3hECC块)。因此,地址″B″是″FDCCCAh″+″2A3h″=″FDCF6Dh″。参考的,L1层中的中间区119的最内圆周地址是″022EF6h″,并且L1层中的ODTA 114的最内圆周地址是″023574h″。
此外,如图11所示,在直径为8cm的DVD-R的情况下,地址″A″是″FF3030h″,并且地址″C″是″FF2D67h″。此后,从图7的图表中可知记录在径向距离L为L=124μm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大小是443ECC块(=1BBhECC块)。因此,地址″B″是″FF2D67h″+″1BBh″=″FF2F22h″。参考的,L1层中的中间区119的最内圆周地址是″00CFCFh″,并且L1层中的ODTA 114的最内圆周地址是″00D4D7h″。
顺便说一下,图10和图11给出了中间区109和119排列在标准中预先确定的位置上。然而,很明显的是如果记录在数据区105和115中的数据大小很小,那么将中间区109和119构造成位于更内圆周侧上。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考虑到层容限和间隙,确定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作为中间区109一部分的记录区,而不会受到将OPC图形记录到ODTA 114中的影响。因此,即使由于存在偏心和位置容限而使L0层与L1层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也可在将或未将伪数据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的情况下,通过使激光LB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L1层来将OPC图形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因此,通过利用ODTA 114可更好地执行OPC处理。
此外,因为在最终化之前可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因此可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总之,根据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存在现有记录/重放装置所无法实现的下述极大优点,即虽然它可降低最终化所需的时间长度,但是不会具有对通过利用ODTA114所执行的OPC处理的不良影响。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不是根据光盘100的径向距离而是根据图7所示的对应等式,通过数据记录单元来计算地址位置(具体地说地址″B″)。因此,可以记录/重放装置200很容易识别或很容易处理的形式来执行上述预记录。因此,可降低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所需的处理负荷。
此外,通过利用多个对应等式,根据光盘100的类型(例如根据直径大小以及标准差异),可确定可预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作为中间区109一部分的记录区。或者,根据中间区109的排列(例如根据中间区109是位于光盘100的相对内圆周侧上、是位于相对中间圆周侧上、还是位于相对外圆周侧上),可确定可预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作为中间区109一部分的记录区。
顺便说一下,在上述实施例中,对L0层的中间区109中的预记录进行说明;然而,这可应用于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L0层的导入区102等等中这样的情况。换句话说,如果在与L0层的导入区102等等相对应的L1层的记录区(或与相应L1层相邻的记录区)中存在必须穿过未记录的L0层来记录数据的记录区,那么如上所述可确定可预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作为导入区102等等的一部分的记录区。此外,同样还可应用于L1层的中间区119和导出区118。
(第一修改操作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12,对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第一修改操作示例进行讨论。图12从概念上给出了第一修改操作示例的流程的流程图。顺便说一下,与参考图3至图10所说明的操作相同的构件和相同的处理带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以及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必要时省略其说明。
第一修改操作示例是如果已将OPC图形等等记录在L1层的ODTA 114中的情况下将伪数据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这样的操作示例。如图12所示,甚至在第一修改操作示例中按照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图3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10。
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判断是否已使用L1层的ODTA 114(或其一部分)(即是否已记录OPC图形等等)(步骤S201)。
作为该判断的结果,如果判断出已使用L1层的ODTA 114(步骤S201:是),那么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例如通过参考在步骤S107中获得的RMD可获得已使用的ODTA 114的最外圆周地址″E″(即记录有OPC图形等等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步骤S202)。此后,获得分配给岸台预制凹坑等等的或在标准中预先确定的L1层中的中间区119的最外圆周地址″D″(步骤S203)。
此后,根据地址″D″与地址″E″的差值来计算记录在地址″D″与地址″E″之间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大小″M″(步骤S204)。换句话说,计算L1层中的ODTA 114当中的已使用的记录区的大小(或已记录的OPC图形的大小)。例如,如果采用减量地址方法,那么M=D-E。此后,根据在步骤S106中计算的地址″B″,计算通过移动数据大小″M″而至外圆周侧所获得的位置的地址值以作为新地址″B″(步骤S205)。例如,如果采用减量地址方法,那么B=B-M。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增量地址方法,那么B=B+M。换句话说,下述位置的地址值与在步骤S205计算的新地址″B″相对应,所述位置是通过从与地址″E″所指定的L1层的位置相对应的L0层中的位置的地址起移动″L″而至内圆周侧所获得的。此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11和步骤S112,并且将预定伪数据预记录到L0层中的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A″至地址″B″的记录区中。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仍未使用(即未使用的)L1层的ODTA 114(步骤S201:否),那么执行图3中的步骤S111和步骤S112而无需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5,并且将预定伪数据预记录到L0层中的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A″至地址″B″的记录区中。
参考图13和图14对此时的光盘100上的方面进行讨论。图13从概念上给出了在使用ODTA 114的情况下当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时光盘100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图14从概念上给出了在使用ODTA 114的情况下在如果已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的情况下光盘100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如图13所示,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内圆周地址与地址″A″相对应,并且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最外圆周地址与地址″C″相对应。此外,下述位置的地址值与地址″B″相对应,所述位置是通过从L0层中的中间区109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部分起向内圆周侧移动距离″L″并且向外圆周侧移动数据大小″M″所获得的。这是因为如果使用作为L1层的ODTA 114一部分的记录区,那么仅需通过使激光LB穿过未记录有数据的L0层而照射来就除了这一部分之外的ODTA 114的记录区而言对OPC图形等等进行记录。换句话说,这是由于不会不利地影响将OPC图形记录到未使用的ODTA中,即使因为使用作为L1层的ODTA114一部分的记录区中而将伪数据记录到更外圆周侧上。此后,在CPU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将伪数据预记录到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A″至地址″B″的记录区中。
此外,如图14所示,即使预先将伪数据预记录在中间区109中,很明显的是考虑到上述已使用的L1层中的ODTA 114的记录区的大小″M″可对伪数据等等进行预记录。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第一修改操作示例,即使已使用ODTA 114(或其一部分),也可确定在最终化处理之前可预记录有伪数据的作为中间区109一部分的记录区,而不会对通过利用ODTA 114所执行的OPC处理有不良影响。因此,可得到上述各种益处。
(第二修改操作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15,对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第二修改操作示例进行讨论。图15从概念上给出了第二修改操作示例的流程的流程图。顺便说一下,与参考图3至图10所说明的操作相同的构件和相同的处理带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以及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必要时省略其说明。
第二修改操作示例是如果记录/重放装置200本身将OPC图形最新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的情况下将伪数据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这样的操作示例。
如图15所示,获得在以前使用的ODTA 114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地址″E″(即以前记录有OPC图形等等的ODTA 114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步骤S301)。更具体地说,获得在此时对OPC图形进行记录之前已使用的ODTA 114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E″。
此后,在CPU 354或359的控制之下,判断是否最新使用L1层的ODTA 114(即是否将OPC图形等等最新记录到L1层的ODTA 114中)(步骤S302)。
作为该判断的结果,如果判断出最新使用了L1层的ODTA 114(步骤S302:是),那么获得L1层中的最新使用的ODTA 114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最终地址)″F″(步骤S303)。此后,获得L0层的中间区109当中的紧接于已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之后的地址″B″(步骤S304)。此后,根据地址″E″与地址″F″的差值来计算记录在地址″E″与地址″F″之间的记录区中的数据大小″N″(步骤S305)。换句话说,计算L1层中的ODTA 114当中的此时最新使用的记录区的大小。例如,如果采用减量地址方法,那么N=F-E。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增量地址方法,那么N=E-F。此后,根据在步骤S304中计算的地址″B″来计算通过移动数据大小″N″而至外圆周侧所获得的位置的地址″G″(步骤S306)。例如,如果采用减量地址方法,G=B-N。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增量地址方法,那么G=B+N。此后,将预定伪数据预记录到L0层中的中间区109当中的从地址″B″至地址″G″的记录区中。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未最新使用L1层的ODTA 114(步骤S302:否),那么不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
参考图16对此时光盘100上的方面进行说明。图16从概念上给出了在最新使用ODTA 114的情况下当将伪数据等等预记录到中间区时光盘100上的每个区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概念视图。
如图16所示,在ODTA 114当中,此时在使用ODTA 114之前已使用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与地址″E ″相对应。在ODTA 114当中,此时最新使用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与地址″F″相对应。在中间区109当中,紧接于此时在预记录之前预记录有伪数据等等的记录区的最外圆周地址之后的地址与地址″B″相对应。通过从地址″B″所示的位置起移动数据大小″N″而至外圆周侧所获得的位置的地址与地址″G″相对应。此后,随着此时最新使用ODTA 114一起,将伪数据等等最新预记录到从地址″B″至地址″G″的记录区中。换句话说,将此时具有与ODTA 114的使用大小一样大小的伪数据等等最新预记录到中间区109中。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第二修改操作示例,可确定在最终化处理之前预记录有伪数据的作为中间区109一部分的记录区。因此,可得到上述各种益处。尤其是,根据最新使用的ODTA 114的大小,可确定可最新执行预记录的作为中间区109一部分的记录区。因此,不必执行不必要的预记录,因此可降低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处理负荷。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光盘100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并且将与该光盘100有关的记录器或播放器作为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光盘以及其记录器,并且可应用于支持高密度记录或高传送率的其他各种记录介质以及其记录器或播放器上。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如果希望的话在不脱离从权利要求和整个说明书中所推演出的本发明的本质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其做出各种变化。其均涉及这种变化的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例如诸如DVD这样的高密度记录介质,并且还可应用于诸如DVD记录器这样的信息记录装置。此外,可应用于例如安装在用于消费或工业用途的各种计算机装置上的或与各种计算机装置相连的信息记录装置等等上。

Claims (15)

1.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所述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中间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所述第一记录层而照射所述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外盘片测试区,所述外盘片测试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与所述中间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以及
控制设备,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中间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所述中间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和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其中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所述第一记录层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用于将所述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的转换设备,并且
所述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转换为记录单元的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中间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换设备根据对应信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所述对应信息用于定义容限长度与能够记录到其大小与预定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中的记录信息的大小之间的相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记录装置,其中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记录层上的中间区的位置的至少一个,所述转换设备基于多个对应信息的至少一个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对应信息的存储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4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换设备根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对应信息将容限长度转换为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其中如果将记录信息记录在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那么所述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作为起始点而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中间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外盘片测试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其中如果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那么所述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继预先记录有预记录信息的区域部分之后的作为所述中间区一部分的下述区域部分中,所述区域部分具有与记录有记录信息的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预信息预先记录到除了预先记录有预信息的所述中间区中的区域部分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在一个方向上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第一记录层中,并且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第二记录层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其中将容限长度设置成在记录介质的径向上为40μm。
13.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所述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中间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所述第一记录层而照射所述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外盘片测试区,其中通过使激光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部分而照射所述外盘片测试区来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以及
控制设备,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所述中间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和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和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14.一种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所述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中间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所述第一记录层而照射所述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外盘片测试区,所述外盘片测试区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与所述中间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相对应,
所述记录方法具有:
第一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
第二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中间区的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中间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15.一种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通过使激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i)第一记录层,使激光照射所述第一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记录有记录信息的中间区;以及(ii)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所述第一记录层而照射所述第二记录层以从而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外盘片测试区,其中通过使激光穿过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部分而照射所述外盘片测试区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
所述记录方法包括:
第一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
第二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第一记录层的下述位置作为起始点而预先将预信息作为记录信息记录到至少除了其大小与容限长度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之外的作为所述中间区一部分的区域部分中,第一记录层的所述位置与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所述外盘片测试区中的区域部分的内圆周侧上的边缘和外圆周侧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所述容限长度表示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上定义的地址与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预定位置有关的地址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可接受范围。
CN200580032122A 2005-01-06 2005-12-26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Active CN1005807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1819/2005 2005-01-06
JP2005001819 2005-0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3022A CN101053022A (zh) 2007-10-10
CN100580777C true CN100580777C (zh) 2010-01-13

Family

ID=3664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2122A Active CN100580777C (zh) 2005-01-06 2005-12-26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23383B2 (zh)
EP (1) EP1852857B1 (zh)
JP (1) JP4042865B2 (zh)
KR (1) KR100852227B1 (zh)
CN (1) CN100580777C (zh)
TW (1) TWI345775B (zh)
WO (1) WO2006073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0732B2 (ja) * 2006-08-03 2009-10-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の情報管理方法、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38855D1 (de) * 1998-10-21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US6735158B1 (en) 1999-04-07 2004-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optical information thereon
JP3720624B2 (ja) 1999-04-26 2005-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JP2001023237A (ja) 1999-07-02 2001-01-2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CA2687697C (en) 2000-09-13 2011-07-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519810A (ja) 2001-03-19 2004-07-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記録のためのシフトされた記録開始及び停止位置を備える多層記録担体
PL1916654T3 (pl) 2003-06-12 2012-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śnik pamięci informacji oraz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zapisywania i/lub odtwarzania danych
WO2004114289A1 (en) 2003-06-26 2004-12-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layer writable optical record carrier with an optimum power calibration area,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optimum power calibration areas on such a record carrier
US7596234B2 (en) * 2003-06-26 2009-09-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yback of audio files
TWI358063B (en) * 2005-01-14 2012-02-11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23383B2 (en) 2011-09-20
EP1852857B1 (en) 2012-12-05
EP1852857A4 (en) 2009-03-04
CN101053022A (zh) 2007-10-10
EP1852857A1 (en) 2007-11-07
JP4042865B2 (ja) 2008-02-06
WO2006073078A1 (ja) 2006-07-13
US20080068943A1 (en) 2008-03-20
KR20070088317A (ko) 2007-08-29
JPWO2006073078A1 (ja) 2008-06-12
KR100852227B1 (ko) 2008-08-13
TWI345775B (en) 2011-07-21
TW200641836A (en) 200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012248A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装置
JP4462182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CN100483516C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0452182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00530408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0555439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00580780C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0580777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WO2006075645A1 (ja)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07091620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530373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JP4502138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530368C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JP4798584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2009093707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4493049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258549B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0440335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US7948859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0428341C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JP2007193881A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80002551A1 (en) Optical disk recorder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thod
KR20110029307A (ko) 기록매체,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그리고 데이터 기록 장치
JPWO2007072861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Assignee: China Hualu Group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Assignee: Shenzhen Maxmad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Juda Car Audio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2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Assignee: TCL Kone Electronics (Huizhou)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4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Assignee: Dongguan d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Kit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