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3880B -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 - Google Patents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3880B
TWI353880B TW093108126A TW93108126A TWI353880B TW I353880 B TWI353880 B TW I353880B TW 093108126 A TW093108126 A TW 093108126A TW 93108126 A TW93108126 A TW 93108126A TW I353880 B TWI353880 B TW I3538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roups
matrix
adsorbent
b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8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0136A (en
Inventor
Klaus Gottschall
Original Assignee
Instracti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3133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313324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3586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358696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raction Gmbh filed Critical Instraction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0500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0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3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38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01J20/3231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layer
    • B01J20/3242Layers with a functional group, e.g. an affinity material, a ligand, a reactant or a complexing group
    • B01J20/3244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3246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 B01J20/3248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 B01J20/3253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comprising a cyclic structure not containing any of the heteroatoms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e.g. aromatic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01J20/3231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layer
    • B01J20/3242Layers with a functional group, e.g. an affinity material, a ligand, a reactant or a complexing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01J20/3231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layer
    • B01J20/3242Layers with a functional group, e.g. an affinity material, a ligand, a reactant or a complexing group
    • B01J20/3244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3246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 B01J20/3248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01J20/3231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layer
    • B01J20/3242Layers with a functional group, e.g. an affinity material, a ligand, a reactant or a complexing group
    • B01J20/3244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3246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 B01J20/3248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 B01J20/3251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types of heteroatoms selected from nitrogen, oxygen or sulph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01J20/3231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layer
    • B01J20/3242Layers with a functional group, e.g. an affinity material, a ligand, a reactant or a complexing group
    • B01J20/3244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3246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 B01J20/3248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 B01J20/3255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 well defined chemic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the linking, spacer or anchoring group as a who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ype of heteroatom selected from a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these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e carrier as such comprising a cyclic structure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f the heteroatoms nitrogen, oxygen or sulfur, e.g. heterocyclic or heteroaromatic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2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B01J20/3231Impregnating or coating ; 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layer
    • B01J20/3242Layers with a functional group, e.g. an affinity material, a ligand, a reactant or a complexing group
    • B01J20/3285Coating or impregnation layers comprising different type of functional groups or interactions, e.g. different ligand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sorbent, mixed mode, dual zone, bimodal, multimodal, ionic or hydrophobic, cationic or anionic,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Adsorbents In General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135388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製造至少一種 担w &人 附劑之方法,其可選 擇性、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圓之基質, 及利用該吸附劑選擇性結合該基質 主工L、 土貝炙方法。該吸附劑係自 表面上分別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 刀之不冏基團之吸附 劑來口庫中檢測到,且該等基團係藉由分解合成或天然基 質形成含有此等基團之組成元件中而得。選擇性結合法特 別適合單離合成或㈣活性成分及較與判別活性成分之 功能與特性。本發明另〜項目的為選擇性結合基質所形成 之之吸附劑基質·複合物,本發明亦有關包含吸附劑與基質 之組合集合庫,其最好分別具有至少兩個不同胺基酸-、糖_、、 核替酸m咬_與/或„票吟驗基_之殘基作為具有处 合能力之基團。選擇性結合之方法及組合集合庫可用於檢 測基質-受體-交互作用,謠還% 士、八 π用師選活性成分,選擇性分離異構性 化合物’選擇性分離與純化基質。 【先前技術1 自生物親和性層析法已知,可在無法溶解之高分子擔體 物質表面上,以化學法固定具有特別高親和性之特定生物 分子物質。因此可能結合或滯留。 固定在該擔體上之材料主要為生物性生物性聚合物。另 一方面,亦可在其表面上固定低分子材料,以結合或保留 生物性聚合物。 ” 當吸附劑與基質出現互補基團時,—般具㈣高之親和 92216.doc 1353880 性供互相結合。互補基團實例為親水性基團,其利用氫鍵 或偶級或多極交互作用,而成功結合。 已知生物系統可同時利用多個分子接觸位置而交互作用 (M. Whitesides 等人,Angew. Chem. 1998, 110, 2908-2953)。 亦自WO 00/32649中已知,可利用聚合物作為吸附劑來分 離基質,及藉助此等吸附劑分離基質之方法。該分離法利 用至少兩種不同交互作用。吸附劑中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 可作為受體,其可為單一種基團,或亦可為兩種或多種不 同基團。 專利案 WO 00/32648、WO 01/38009與 WO 00/78825 中亦 證實,吸附劑/基質-交互作用為至少二價鍵之先決條件。 此等方法中,當採用該基質作為吸附劑之一部份時,針 對此等基質之結合作用目的,必須認知合適生物性聚合物 且可以製造。反之,若吸附劑上之生物性聚合物利用低分 子材料結合時,後者同樣必須已認知且不需改變所固定擔 體之結合特性。 亦已知一種在聚合性化合物上提供合成基團之方法,可 供結合生物性或結合藥物性活性物質。作為生物性或藥學 性有效物質之模板分子即可固定在聚合性化合物上。待反 應性官能基與聚合性化合物偶合而與基質結合後,可再溶 解出模板分子(WO 00/13016)。 此外亦已知一種選擇性分離特定有機化合物之方法。其 作法為在擔體表面上承載與所要分離之化合物互補之基 團。所分離之化合物最好為具有可離子化基團之大分子。 92216.doc 1353880 在擔體表面上進行結合之基團與該大分子之電價相反。在 吸附劑上僅有一種基團可成功結合(W〇 93/19844)。 此外US 2002/0155509 A1中亦揭示一種可自基質混合物 中選擇性分離基質之方法。其係由基質混合物與各種不同 吸附劑及溶離劑接觸。藉由解吸光譜測法即可判斷該基質 在所選用之吸附劑/溶離劑組合下是否與吸附劑結合及其 結合強度。吸附劑與溶離劑可以變化,直到找到適合選擇 性分離基質之吸附劑/溶離劑組合為止(有關吸附劑與基質 之見解可能與US 2002/0155509 A1中之定義相異,該專利案 之揭示内容己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亦已知一種由極性基團與長鏈烷基共同固定在擔體表面 上,所形成吸附劑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 團。第一個反應步驟中,最好具有中鏈或長鏈烷基取代基, 例如:(^-或^8·烷基之氯矽烷,與擔體表面上之基團, 例如:矽膠之矽烷醇基反應,使該烷基固定在擔體之表面 上。第二個步驟中,由擔體之表面與三f氧基-或三乙氧基 •矽烷反應,在冰解階段中被醇裂解,形成矽烷醇基。亦可 由矽化合物如,例如:烷基三烷氧基矽烷,如,例如:十 八碳烷基三甲氧基矽烷,與擔體表面之〇沁基團反應,其中 首先固定烷基。未反應之烷氧基即在水解形成矽烷醇基團 之反應下產生第二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此等吸附劑應 特別用於結合水溶液中之基質(Column Watch,LC*GC:
Europe,2002年 12月,第 780-786 頁)。 若尚未知其結構與/或結合特性之基質利用吸附劑分離 92216.doc I353880 時,相關技藝上已知方法.s & 、商入…“士入 通㊉無法預期該指定吸附劑是否 適擇性l合基質及其 転度。因此大多耗費在尋求 已知吸附劑對選擇性結合 a 只基貝疋否適當。因此尋求合 適之吸附劑則需靠運氣。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贺 禋ι&可針織目標,自基質混合 物中分離所需基質之吸附劑 . 附劑之方法,較佳為分離具有生理 活性之基質。本發明亦提供一 捉保種利用該吸附劑自基質混合 物中分離該基質之方法。 此等目的可藉助於至少—插 ^種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 之不同基團之吸附劑達成,马·笙Α 忒等基團可與基質上至少兩個 互補之一價基團交互作用。此作用比供、g 1ω s 1F用比低選擇性至無選擇性 之單價交互作用更強。因此曰萨仆人& u此目徐化合物與吸附劑之結合力 量比同時競爭結合之單價化合物更強數倍,因而達到選擇 性結合之目的。反之’藉由一種已利用吸附劑集合庫檢測 出所必要之特性之最適化吸附劑,即可在同時競爭結合之 其他多價基質中達成選擇性結合之目的。 本發明目的在於製造至少一種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 力之不同基團之吸附劑之方法,供選擇性結合基質,其特 徵包括下列步驟⑴至(π): ω自合成或天然之第一基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與吸附劑 結合之基團, (11)使至少兩個可與合成或天然之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其 團’分别承載在擔體上,形成至少一種吸附劑,其中 92216.doc 1353880 該基團與步驟⑴之基團才目同或亦可與該基團互補或不 互補,且步驟⑴)之第二基質可與步驟⑴第一基質之相 同或相異。 人本發明另-項目的亦為—種使至少—種吸附劑選擇性結 »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之基質之方法, 其特徵包括下列步驟⑴至(iv): ⑴自合成或天然之第一基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與一種吸 附劑結合之基團, ⑻使至少兩個可與合成或天然之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基 團刀別承載在擔體上,形成至少一種吸附劑,其中該 基團與步驟⑴之基團相同或亦可互補或不互補,且步 驟⑻之第二基質與步驟⑴之第一基質相同或相显, ㈣由至少-種第二基質(其可與⑴項之第一基質相同或 相異)與步驟(n)之至少_種吸附劑接觸, ㈣檢測該至少-種第二基質與步驟㈣之至少一種吸附 劑之結合強度。 本發明可加㈣附劑結合或較目標結合所需基質,藉 以在相對於其他基質下與吸附劑選擇性結合…基質: 合物中分離,亦可改善選擇目標之準確性。 本發明自基質混合物中分離基質之新原理基礎與目前分 離技術原理不同,因為复可达, 马其可為任何需分離之一對基質設計 且達到有效之選擇性分離法。 β 本發明之分離原理将Λ 理係U由至少兩個來自吸附劑之且有灶 合能力之基團.分別與基質之間所建立之非共價鍵之’交互: 92216.doc -10- 1353880 用所進行之預測、定量估算或強度測定為依據。目前分離 技術之原理之依據為自一群涉及極性/非極性或親水性/疏 ^生之粗略5式驗法分離,因此隨機會變化。經常亦無法成 功分離。 較佳者’步驟(ϋ)中基團與步驟⑴基團相同或互補。 本發明定義中,基質指可選擇性結合之所有天然或合成 來原之材料。較佳為活性成分,亦即在活的植物或動物生 物體内具有生理與/或生物性效力之化合物。原則上具有兩 個或多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所有天然與合成之化學與 生物性化合物均可。較佳為胺基酸、寡肽、核甞酸、核 I、蛋白質、醣蛋白、抗原、抗原決定原、抗體、碳水化 合物、酵素、輔酶、酶、激素、植物驗、糖菩、類固醇、 維生素、代謝物、病毒、微生物、植物性與動物性組織之 内含材料、細胞、細胞片段、細胞器、溶胞物、外源凝集 素、黃素化合物、黃酮與異黃_,及合成性活性成分,如1 醫藥與植物保護劑。 若所結合之话性成分為低分子時,其在文獻中亦常稱為 配位體。進行結合之材料為*白質或高*子,通常稱為受 基質之定義亦包括前M,其可視需要丨進一步修㈣ 作為活性成分。#⑯此加強之活性&分用於定量筛選 時,經常稱為Hit^lLeads,或當用於判別結構特徵時^ 作為骨架、針狀體或藥物團》 ’ 基質之定義中,亦包括其自有經濟利 θ刃用饧值之混合物 92216.doc • 11 - 1353880 離、分離或取得之有效成分。其包括例如:來自加工物流 或廢物流中之低濃度有效成分與副產物。該有效成分可為 有機物,如:肽,或來自體液之物質交換產物,或為無機 物,如.放射性金屬離子或貴金屬之金屬離子。 擔體指固定可作為進行結合之基團之底板或骨架之材 料將此專基團引進擔體上後,即形成吸附劑。當該吸附 劑用於層析法時,亦可作為固相。 吸附劑包括擔體與至少兩個可與一種基質結合之不同基 團之各種組合。 组成元件指基質之-部份或片段,較佳為活性成分,其 至少具有一個結合能力之基團。此等組成元件之實例為抗 ,決定基。組成元件之定義亦可與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 疋義相同》基質内組成元件之三度空間配置經常於下文中 稱為結合位置。組成元件實例可為組胺酸,其帶有咪唑基 作為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時,進㈣成脒基或亞胺基,作 為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抗原決定基指基質之分子。抗原 =定基之實例為可與抗體結合之抗原分子。抗原上之此等 抗體結合位置亦成為抗原決定基。 (不同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定義包括所有可利用共價 或非共價交互作用,與吸附劑與/或基質結合之基團。在英 語文獻中’此定義亦以bindingsiteresidue(結合位置殘基) 表示。其他基團包括文獻中說明適合用於形成 1 所有化合物或化合物之殘基。非共價鍵將於下文中進一半 說明。 / 92216.doc -12- 1353880 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較佳為經基、羧基、醯胺、胺基、 異丁基、苯基、破苯基、萘基,但亦可為二醇、經苯基、 羰基、亞胺、伸烷基、炔基、吲哚基與咪唑基。具有結合 能力之基困亦可至少包含-個官能基。但具有結合能力之 基團並不限於官能基。 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亦可呈多種能量交互作用形式,亦 即其可進行多種非共價鍵結。例如:。引嗓基基本上在適當 時,可同時以離子鍵、凡得瓦力、w鍵及分散性交互作 用與物質結合。反之茚基可進行離子性交互作用,分散性 交互作用則較弱。 溶劑亦會影響結合性。可藉由選擇溶劑組合達成所需PH 值與溫度。-般而言,有機溶劑中之凡得瓦力交互作用低 於在水性溶劑混合物中。反之,在非質子性溶劑中主要之 氫鍵交互作用會隨水含量增加而顯著下降。 不同意指該基團所含組成元素不同,或組成元素相同但 口方式不同之基團或進行不同化學結合之基團。其相異 處涉及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亦包括其與所結合 物質之立體配置。相關之配置實例為不同之立體異構物, 尤指非對映異構物與對映異構物。其實例為順式經基相對 ;反式經|或R型經基相對於s型經基。此等相異性可利 用物^性方法檢測,例如:利用NMR·光譜,因為此等基團 之磁#不同’且得到不同共振訊號之N廳_光譜。亦可採用 X-射線結構分析法進行檢測。此等基團亦可對反應試劑具 有不同反應性。 92216.doc -13- 1353880 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特別指彼等對所結合物質(第 一基質)之交-互作用能量分別提出不同影響之基團。此等交 互作用能量以交互作用-吉伯氏(Gibbs)能量表示。此等 基團之組成、組態與構形可能相同’但其交互作用部份不 同。例如:麩胺酸衍生物中之羧基即為不同交互作用部份。 不同結合性之鼠李糖殘基亦具有不同交互作用部份可用 於例如:分離柚皮素與芸香:y:。 交互作用-吉伯氏能量之差異可能進而產生大幅之焓 與熵之差異。因此認為所要結合之含羧基物質中兩種離子 性交互作用所涉及之焓-△ H-交互作用所造成之影響幾乎 相同,而第二個結合位置之熵△ S負值則相對較大。 反之’在第一基質與/或第二基質中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 合能力之基團直接相鄰時,其在化學上相同或等同。其對 交互作用之影響有時候僅能逐漸區分或在無法區分之精確 度範圍内。經由衍化程度製備吸附劑時,應考量此等基團 相互之間或與其他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間之化學計量比 例。此等衍化程-度亦指測定吸附劑之溶液或懸浮液之濃度。 例如:由能量相同或相近之有結合能力之同等基團製成 類固醇受體。與雌二醇或孕激素結合接觸之基團包括多達 七個白胺酸殘基,其利用烷基與配位體進行非極性結合。 精胺酸、麩醯胺(麩胺酸)與組胺酸亦有三個極性結合位置。 本發明可採用較簡單之方式模擬此等天然受體,因而可依 適當濃度比例關係,引進甲基戊酸之異戊基與極性基團 如:琥珀酸醯.胺及鹼性基團如:胺或咪唑基。 92216.doc -14- 此等吸附劑不僅可依需要與目標分子雌二㈣力結合, yr由一.系列合成與天然物質用於生理試驗及於活體内 生雌激素作用。其實例為二乙基己稀雖紛與染料木黃綱。 該吸附劑最好經過該等活性成分校準,作為合成性聚人 物受體,但亦可利用其結構但沒有效力之物質,如:㈠ 衫(Tam〇xlfen)、畢_或兒茶酸。相對於對結合性較弱 ^非專一性之物質樣本,實際上可採用與天然受體結合性 亦。吸附劑強力結合之物質。調整具有結合能力 :基團及交聯程度之比例關係基,控制結合位置之大小斑 二間性質,使結構達最適化。 ’、 此等吸附劑會自溶解之物質混合物中優先結合或甚至僅 、”。合亦與生物性蛋白質樣本強力結合之物質。因此,可採 簡單之方式’自天然或合成來源之物質混合物中單 離出有用之活性成分。 早 科明更重要方面為根據本發明方法或用途可廣泛自由 :擇心:卜畲在水性溶離液中添加大量醇與酸或緩衝液 動:強結合性與弱結合性物質之間結合能量之差異順序盘 ==仍驚人地保持不變。添加甲醇時,顯著優先解除用 物^^物質之結合’不會負面影響強結合性與弱結合性 出^ 分配。其結果為可相當早即自層析法中溶離 因此所需物質可在合理之時間内試驗或單離,因 機溶劑時’其結合常數會相對於純水或生理缓衝 液之結合常數降低10%。 非共6鍵意指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優先利用離子對、氫 922I6.doc -15- 丄 鍵、偶極-偶極-交互作用 5 . m 用電知轉移-交互作用、;m 作用、陽離子-π-電子-交互作用、 yV AL ^ 凡付瓦力-父互作用盥 刀散性父互作用'疏水性(親脂性)交互作用、錯 y 為過渡金屬陽離子a 較佳 組合。 子之錯化鍵,亦可為此等交互作用之相互 互補意指僅有互相匹配之基 之鍵結之能量必,f m 口。造成交互作用 愈顯著時,基質盘至接 基團之非共價鍵結 其圍_ n 一種吸附劑之結合愈強。因此—個 基團可能與多個基圃5姑、.. 與酿胺基互補。 例如:經基與缓基互補,胺基 :::團亦包括彼等被結構類似互補基團之基團或翹此 ^ 之基®所取代之基團。非共價鍵中,以;Γ1- 父互作用為主之實例為經慈基取代之蔡基,因此芳香環之 影響將調控或提高非共價鍵之鍵結強度。依類似方式"引 °木基對分散之非共價鍵將料絲之取代而提高。 互補基團之間之父互作用強度(例如:以測定之結合常數 表不)即為各有....結合能力之基圏所總合之結果。其對結合常 二之個別影響不僅隨非共價性交互作用型態而異,亦隨該 交互作用所涉及之基團之間距離與取向(角度)及溶劑之组 成份而定。此個別交互作用型態在能量上有很大差昱,因 此此等基圓之間鍵結及吉伯氏能量依不同比例,隨距離下 降。 互補基團亦顯示,單一基團之吉伯氏能量對非共價鍵之 影響會造成吉伯氏能量“改變,產生(相當大)負值。因 92216.doc -16- 1353880 根據柯明所選用基團之吉伯氏能量ag變化可加強鍵 ^因而可在所分離物質中改良其選擇性》 當所製備之吸附劑中選用 < 互補基團與第二基質(目標 貝)之間鍵結之△ G·值負值遠大於此吸附劑與所要分離 物貝之間之△ G_值時,通常即可達到改良之分離選擇性。 依此方式利用層析法溶離出所需分離之物質時,其結合性 較弱。但當需分離之目標物質引進其他互補基團時,亦由 於值之聯合變化使得鍵結強度高於第二基質目標基 質’而改良分離選擇性。 當吸附劑-基質-複合物中至少一個互補基團與第二基質 之結合性高於(例如:立體異構物)吸附劑與至少一個需分離 之物質之間所形成複合物時,根據本發明總是可依據充分 之分離選擇性達到分離之目標。 «互作W伯氏能仟焦耳/莫耳)之典型數值依 溶劑而定: 用實例為羧酸 離子性交互作用時之數值為_4至·6,此時,其交互作用 強度或有效區域隨距離成反比。此等交互作 與四級胺態氮之間於水中之交互作用; ’其強度或有效 物中四級氮與芳 -離子-四級交互作用之數值為·丨,此時 區域隨距離之3次方下降。其實例為銨化合 玉衣基之間於水中之交互用; -分散性交互作用(誘導之偶級)之數值為,175,此時,
其有效區域或強度隨距離之6次方下降。I ^ T例為氯仿中兩 個芳環基之間.之交互作用; 92216.doc 1353880 -氫鍵之數值為·4至·6。其實例為氯仿中兩錢胺基之交 互作用。此等基團在四氯化碳中之交互作 -疏水性效應之數值為·2.3,如:水中烷基與亞甲基之間。 若根據本發明’二價乙内_於氯仿中與錄基結合時, 所測得△0值可達-22❹、耳/莫耳。琥_亞胺衍生物之單
價鍵結則相反,其△(?值平均僅_9仟焦耳/莫耳。兩個AG 值相差、’.勺13仟焦耳/莫耳’分離選擇性所需之數值為約 2〇〇。由此等數值推斷有氫鍵存在,特別因二價交互作用而 提南彌。 各種非共價性交互作用與每一對第一與第二基質(受體_ 配位體)可在指定之溶劑系統中,由焓與熵之不同比例構成 隨距離變化之吉伯氏能量。 根據本發明將利用例如:大量之第二基質,藉由測定含 有所選用之1、2、3,….η個等等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第 一基質之鍵結強度來判斷個別效應之影響,結果可能與特 定之交互作用型態有關。因此可使用之第一基質較佳為含 有胺基-、乙醯-基-、苯曱基…硝苯基-與異苯基之基質,及 其中二者及三者之組合。第二基質較佳為丙胺酸、天冬胺 酸與麩胺酸之衍生物。此等衍生物之Ν_末端保護基團較佳 為脂系或芳香系。 結合能量之測定較佳為自等濃度溶離之HpLC_*析法取 得k’-值。當測得第一基質上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濃度及固 定相與移動相之間體積比例關係時,即可由k,_值決定結合 常數KA’再由此等數值決定吉伯氏能量之變化。焓值 92216.doc -18- 1353880 之變化A Η與熵值之變化△ s可利用微量熱計測定或隨溫度 之變化測定平衡常數測定,後者亦可以van,t Hoff圖形表 不。最後比較所選用之受體與配位體之間之交互作用能 量,決定交互作用之影響程度為加成、加強或減弱。咸了 解,鍵結之測定並不限於上述方法。亦可採用方便之測定 法如.競爭性分析法、表面質粒基因組共振法或NMR-滴定 法。交互作用能量之測定法亦可為小型化分析法及平行分 析法。 在立體上適當之鍵結下,由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各吉 伯氏能量部份進行加成。然後乘以結合常數《由此得知可 :步強化鍵結之合作效應。立體上較不適當之鍵結亦大 夕至 > 強化一彳貝鍵。此點對實際用途很有利,因為在相對 於所需分離之物質(同時存在之物質,副成分)改良分離選擇 座時’適當選擇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即可強化鍵結強度。 咸了解非互補意指其間之結合可以分離之基團,此等 基團之非共價鍵比互補基團弱。因此非互補基團之間之結 =強度比互補基團之間弱。在本發明+,非互補基團為此 寻基團之間形成之非共價鍵鬆散或所涉及之共同結合位置 減弱,或不結合。其較佳特性為個別基團之吉伯氏能量對 非共價鍵所造成之吉伯氏能量變化為〇或正值。 檢測意指有目的之選拔,你丨士。,t 能力之基團。 心·有目的之選拔具有結合 :據„亥新穎方法,可利用至少一種吸附劑辨識吸附劑基 -父互作用。在至少-種指定吸附劑上選擇性結合特定基 92216.doc -19· Ϊ353880 質之新穎方法特別適用為此辨識法。辨識之指標即為鍵結 強度。若吸.附劑與基質之間具有充分強度結合性,即可判 斷基質中某基團可與吸附劑中某基團結合。 若基質中之基圓為未知者冑,則可在進行結合時推斷基 質t哪一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可能在結合位置上。 a但亦可能在未知結構之第一基質之分子層級上分解成適 當組成元件,例如:抗原決定基,此等結構或其互補結構 可透過組成元件於吸附劑上之適當排列再調整。 該分解法可為化學法、物理法或化學_物理法,如,例如: 利用化學裂解反應或超音波處理,但亦可進行虛擬試驗。 此等虛擬試驗可制電腦支援之方法,藉以取得基質之組 成7G件中可能出現之上述結合可能性。 此等分解法可配合目的需要,針對具體問題,限制最後 所有可進仃交互作用之組成元件數量與具有結合能力之基 團數量。自此等基團中隨機選出部份數量即可組成具有m ’、員(m 2」3, 4,._.)之所需組合等級。例如:3級之組合為 “=5之含例如:苯基_,烷基·,胺基_,羧基-與醯胺:之 、群中k出3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所形成之所有可且 合。 · 弋可使蛋白質分解成20個組成元件,亦即胺基 -,、T有n = 6至η = 9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與第二基質 八〜相近之非共仏性交互作用。當在離胺g楚、精胺酸、 2酸或組胺酸之間驗性強度影響不大時,此等縮減結果 、夕種胺暴酸中含有相同或等效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 92216.doc 1353880 團’如’例如:羥基·、羧基-與醯胺基’及一個鹼性基團。 依類似方法,亦可代入8種酮己糖異構物或16種醛己糖立 體異構物及其衍生之„比喃糖甞與呋喃糖甞作為組成元件, 代表募糖。 所需之未知基質係由可數數量之組成元件組成,其中則 包含一定犛量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組成元件與具有結 合忐力之基團係化學上已知且通常已知其種類與特性。若 其屬於有機化學或錯化物化學時,特別有利用價值。 由於可由互補及同一之吸附劑預先製造已知組成元件與 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各組合之所需範圍集合庫,因此此 等吸附劑集合庫基本上包含或引進來自分子層級之各組成 元件或來自未知結構之第一基質之結合位置之組成元件。 同樣亦可使用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組合。 根據上述本發明,亦可包括更多吸附劑,亦即吸附劑之 集合庫。由已知或未知之第二基質(不同於第一基質且已知 其中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與此等吸附劑之集合庫接觸,測 定其結合強i .«然後即可推斷組成元件如何在第二基質之 結合位置上配置,及結合位置之空間結構特性。因此該新 穎方法亦可用於分析結構。 此外,選擇性結合該基質之新方法亦極有利於發展活性 成分,較佳為發展醫藥。已知醫藥之作用方式係基於其與 天然受體,例如激素或酵素之生理性結合。依上述方式分 解天然受體之結合位置,即完成吸附劑之集合庫。來自此 等吸附劑之集合庫中之各吸附劑將含有此等結合位置之指 92216.doc •21 · !35388〇 定之組成元件(組成部份)。較佳為組成元件之空間配置亦 更佳為調整整個結合位置之虹成元件之空間配置。當檢測 所需基質(例如:醫藥)之結合性相對於各合成受體部份之結 合性強度時1中並顯示其他天·然受體之結構部份時,由 該結合數據即可得到該等基質是否可與天然受體進行良好 之交互作用,若答案是肯定時,則可探討與哪一個空間配 置之受體產生作用。透過相應之化學修飾反應,可將基質 (亦即所要發展之醫_可能最適化,直到與受體達成最高 結合性為止。 。亥方法較適合單離迄今尚未知或可能有特定功能之生物 性聚合物,較佳為蛋白質或酿蛋白,並證實其相關有效.性。 依類似方式,亦可由嗜菌體表現合成肽、寡核苷酸或立 t與吸附劑結構互補之物質,直接自混合物中單離活性成 分分子。 反之’在吸附劑表面上之活性成分典型結構部份可自基 體混合物中同屬性基質結合及判別。此等基質之實例為受 步驟(0中’選拔出至少兩個可使合成或天 與吸附劑结人夕^ ^ m之不同基團,自該合成或天然之第一美 檢測該基團。可Λ+ 土貝中 〃 5成或天,、、':之第-基質與吸附劑結合 :=!個不同基團之檢測法可採用任何所需方法進 選出所:=此等基團具有結合能力,即可經由所需方法 互作用進i 拔法隸據與基質應進行之非共價性交 92216.doc •22- 1353880 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包括依步驟⑴之檢測法,分解合成或 第基質’形成至少兩種具有至少兩個可與吸附劑 結合之基團之組成元件。 本發明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第一基質與至 ,、、 第基質相同且依此等方式選出之該至少兩個可與 第一基質結合之不同基團可與步驟⑴所檢測之基團互補。 本發明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之特徵在於至少一種第一基質 不同於至少一種第二基質,且依此等方式選出之該至ί兩 個可與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基團可與步驟⑴所選出之基團 互補》 本發明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之特徵在於依據步驟⑴檢測之 基團為至少兩個可與至少一種第二基質結合之基團,亦即 可與第二基質結合之基團可與第一基質之相應基團互補。 ,本發明一方面包括在步驟⑴中,僅分解合成或天然基質 形成兩個各含有一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組成元件,藉 以在步驟(u)中僅到一種吸附劑。 但亦可能使合成或天然基質分解成三種組成元件,於步 驟(ii)中配對組合成三種吸附劑。 右刀解成四種組成元件時,於步驟(ii)中配對組合成六種 吸附劑。 但除了步驟(ii)之配對組合外,亦可能由三種不同組成元 件共同在吸附劑上形成三元體。除了上述三種吸附劑外, 亦得到第四種吸附劑。 同樣地,除了步驟(ii)之配對組合外,亦可能由四種不同 92216.doc -23- 1353880 組成元件形成六種吸附劑外,再產生四種分別包含三種不 同組成元件之吸附劑,及另一種包含所有四種組成元件形 成四元體之吸附劑。 因此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自步驟⑴之合成或天然之第一基 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形成兩種分別 具有至少一個可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之組成元件,然後於 步驟(li)中製得一種吸附劑;或自步驟⑴之合成或天然之第 一基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與結合吸附劑結合之基團,形成 二種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可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之組成元 件’然後於步驟(ii)中製得至少3種吸附劑;或自步驟⑴之合 成或天然之第一基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與結合吸附劑結合 之基圓’形成四種分別具有至少可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之 組成元件’然後於步驟(ii)中製得至少六種吸附劑。 依類似方式,可自較大數量之i個組成元件中選出n個組 成το件’分別與瓜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組合產生多重體。 例如.可自大量天然胺基酸中選出組成元件苯基丙胺酸' 酪胺酸、異白胺酸、天冬胺酸、天冬醯胺、絲胺酸、離胺 酸色胺酸、與組胺酸(η = 9),藉以遮蔽非共價性交互作 用。由其中選出〇1 = 4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所形成之 .、且〇可產生126種不同變化之吸附劑,其亦可依組合方式或 作為分析法達成結合之目的及進行結合性試驗。 此等m個非共價性交互作用效應分別為各單一吸附劑提 供一特定特性,而與所需結合之物質產生共同交互作用。 在核測所需結合物質之試驗中,各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爪 92216.doc •24- 1353880 元體交互作用及 )之此等單效應又所採用溶劑之影響將在可忽略之變 化範圍内。依此類推,亦可得到m = 2之 m = 3之三tl體交互作用之測量數據。 若因此得到一組包括不同型式與組合之非共價交互作用 之能量增量,即可預期兩個所需基質或組成元件之間結合 強度此%可利用不同非共價性交互作用隨溶劑與pH值 之變化。因此㈣子性非極性有機溶劑中之氫鍵交互作用 發揮強力作用’但在極性f子性溶劑或水中則幾乎沒有作 用。缓基在有機溶劑中與驗性殘基形成強力鹽鍵,在水中 則相反,通常可依同樣方式確認交互作用受到網之影響相 對降低。 此等關係以胺基酸衍生物與不同吸附劑之結合性為例說 明。由吸附劑上已知濃度之組成元件或具有結合能力之基 團進行層析法測得之k,·值即可得到結合常數L。藉以快^ 且同時進行分析,取得競爭結合位置之基f之間之結合常 數’此方法亦可用在複雜之混合物中。 依上述方式可由組合之多4賈交互作用得到結I常數與結 合,量數值,依據未知結構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種類與 數量可得知所結合之物質或推斷其他基團之錯誤。例如: 由已結合之胺基酸衍生物或肽中綾基、鹼性基團或脂系或 芳香系殘基數量即可取得結果。 旦已知其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時,即可依類似方式, 由兩種未知結構之基質之間與結構相關之預期或可能結合 性關係得到結論。若僅已知胺基酸組成分時,即可測出肤 92216.doc -25· 1353880 或蛋白質片段。 亦咸了解―’當料収溶㈣統具㈣m结構時, 亦可預測或說明該兩種未知結構之基f之間之結合關係。 具有特H结構之兩種蛋白質或时白質(其互相具有 至V個可進盯父互作用之結合位置)將分別與吸附劑之 集合庫中互補物質達成強度或優先次序類似之交互作用。 另一項重要之用途為吸附劑 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所有組合 質或醣蛋白之結合位置互補。 之製法’該吸附劑係以一組 為代表,該等基團則與蛋白 此等吸附劑集合庫在接受—
組完整配位體測試,例如:所有二元_、三元_與四元之組合 即可代表蛋白質結合位置上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由吸Z 劑上結合性最強之鍵結將發現該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最好 應含在所要探討之活性成分中。咸了解,此等吸附劑上亦 可結合蛋白質,作為互補基團之樣版。 依類似方式,可由經由噬菌體分析法得到之環狀肽封端 之結合樣版,在同屬性蛋白質目標中找出結合位置。因此, 透過此等肽之互補圖形,可產生由吸附劑支撐之母體,供 發掘具有適當(亦即相當於此等肽)之組態與構形之新穎活 性成分。 該方法亦可用於結合、判別與確認未知之蛋白質目標與 非競爭性結合位置或有調節活性之活性成分。此外,亦可 以令人滿意之程度轉化有彈性且不穩定之活性成分,如: 結構堅實之肽。 上述各例中’可由基質與適當選出之吸附劑接觸,經由 922l6.doc -26- !353880 測定結合數據,即可預測結構。此時,所推斷互補基質結 構之部份具有之錯誤或微弱之交互作用均與強力之結合性 —樣重要。當基質含有例如:胺基時,其與含羧基吸附劑 之結合性大於相同基質與帶有羥基或胺基之吸附劑之結合 性。 上述方法之基本利用價值在於排除多數結合可能性,至 少可限制可繼續嘗試之可能結合組合數量。依此相同原理 可用於篩選,利用預定之結合特徵檢測物質混合物中之所 含物質。因此其實際用途在於不需要另外淘汰大量用不到 之物質。 較佳為分解成組成元件結果所得到之組成元件在天然或 合成基質結合位置之空間上直接相鄰。結合位置之空間配 置可藉由此等組成元件之線性配置分解成兩個組成元件, 經由三角形配置分解成三個組成元件,及經由(扭曲)四邊形 配置分解成四個組成元件。 / 务'在該結合位置之配置下 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三或 上之立體異構性基質將如同 出現不同結合強度。
’出現較佳之各具有至少一個 四個組成元件時,該結合位置 其在消旋性混合物中,通常I 因此根據本發明方法亦可利用根據本發明 饯%王7 一禮$ 別’依據本發明方法,在 折 在不同結合強度下與立體異構,丨 貝、合。此等特性可用於 七展活性成分,错以取得不丨 ,力之習知立體異構性化合物。 该新方法提供一種自立體異構性化合物之混合物中〗 92216.doc -27- 1353880 例如:可用 性分離一種或多種立體異構性化合物之方法 於解析消旋物。 其他可選擇性結合之立體異構性化合物為非對映異構 構物、幾何異構物、如:順式與反式異構物、 差向異構物、及變旋異爐你1· 奴呉構物如.α_與β-醣甞類之糖。 藉助該新方法不僅可選擇性結合立體異構性化合物,而 且可結合組成性異構物,亦即元素組成相同但元素相對排 列不同之化合物。 例如:可分離稠合芳香系 結方式不同〇 其實驗式相同,但碳環之鏈 根據本方法步驟(ii)’在擔體上引進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 力之不同基團日寺,將如下文所說明’通常無法避免在至少 一個已構成之吸附劑上不只出現一個希望提供給至少兩個 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依統計學分佈達到相鄰位置之結 合區域,其所造成之區域反而基本上僅有相同基團或增加 此等基團之數量。選擇性分離法中之此等區域並未干擾該 基質,因為基質中此等區域之結合強度通常比包含至少兩 個不同基團之區域弱。基本上僅有一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 團之此等區域大多數會被排斥。尤其當非互補基團相對立 時,此等區域之作用即被排斥。 通吊’第一與第一基質上相對立之非互補基團會減弱總 結合性。此等作用發生在雙價結合上。當所選擇具有結合 能力之基團為例如:羧基與胺基時,及苯基與芴基時,由 於至少一個極性殘基與非極性殘基相對立,因此其相對空 92216.doc -28- 1353880 間配置之能量不適當。由於聚合物鏈之排列可以移動,因 此可依最可能得到之最大吉伯氏能量,在吸附劑 移動,與第二基質結合。 f 此等現象通常亦出現在吸附劑上一對具有結合能力之美 團與一對互補基團相對立時。當所有參與之基圏分別成ί 互補或多重互補配置時,吸附劑與配位體之 到其最高強度。 違 兩個基質之二價配對即顯然會隨方向變化。此等立體 向大幅加強其轉為三價與四價交互作用。能量上最 結合位置大幅項加時,會產生具有特別較高構形變化性之 聚合物衍生物。以共聚物為例,其係由具有高度構形變化 性之具有交互作用能力之基團部份之間結合形成,例如: 烧基鍵。 出現在至少一種吸附劑上之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 同基團之莫耳比例關係或局部濃度比例關係對基質之選擇 性結合性特別重要。各基團最好必須在所結合之基質上及 亦在吸附劑上發現適合結合之基團。 較佳為在吸附劑上所產生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 基團之莫耳比例關係相當於與所結合基質達最佳結構條件 時之比例。 -較佳為吸附劑上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其 取好與第-或第二基質之基團相同或互補)所產生之莫耳 比例關係如同其與所結合之基質或與擬似之第一基質之比 例。此時亦最,好採用下文說明之製法。 92216.doc •29, 1353880 步驟(i)之合成或天然基質亦可為低分子量,較佳為分子 量在1000 Da-以下。其亦可為寡聚物或聚合物,較佳為生物 性聚合物。 較佳者為其中一種基質為低分子量,而另一種基質為生 物性聚合物。 適合與生物性基質優先結合之至少一種吸附劑最好展現 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其亦可結合天然結構或結合此等結 構之有決定性之部份,且其最好可與生物性基質進行交互 作用。下文中稱此等基團為受體或受體基團。 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較佳為具有官能基之基質 中組成元件或部份或片段之組成要素。因此特別指酵素-、 胺基酸-、肽-、糖-、胺基糖-、糖酸-與寡醣-基團或其衍生 物,及核苷與核甞酸。其他合適之基質為嘧啶-與嘌呤鹼 基,如: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嘌呤、腺苷、烏嘌 吟、尿酸、次黃漂吟、6 -嗓吟硫醇、6 -硫代鳥°票吟、黃σ票吟 素。分子之>!段為例如:來自苯基丙胺酸、酪胺酸或色胺 酸之苯基-、笨.、·粉-或。引11朵殘基,及經基-、叛基-、胺基-與 醯胺基團。基本上除了上述基團以外,若保留或改變受體 與基質之天然結合原則時,該新方法亦可改用例如:合成 性酵素、抗體或其他生理性抗原決定基之結合功能部位(亦 即分子層級)、製成之宿主、肽、醣肽、蛋白質之抗原決定 基、醣蛋白質及寡核苷酸。 較佳胺基酸可述及: - 具有脂系.基團之胺基酸,如,例如:甘胺酸、丙胺酸、 92216.doc -30- 1353880 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 具有脂系側鏈之胺基酸’其中包括一個或多個經基, 如,例如:絲胺酸、蘇胺酸; 具有一個芳香系侧鍵之胺基酸’如,例如:苯基丙胺 酸、酪胺酸、色胺酸; 包含鹼性側鏈之胺基酸,如,例如··離胺酸、精胺酸、 組胺酸; 包含酸性側鏈之胺基酸,如,例如:天冬胺酸、楚胺 酸; 天冬醯胺、麵酿 包含醯胺侧鏈之胺基酸,如,例如: 胺; -具有含硫側鏈之胺基酸,如,例如:半㈣酸、甲硫 胺酸; - 經修飾之胺基酸,如,例如· 甘上 例如.羥基脯胺酸、γ_羧基麩 胺酸、〇-磷絲胺酸; - 上述胺基酸之衍生物或目+ β # 4了視吊要使用之其他胺基酸, 例如:可視需要在羧基卜M如上 硬丞上經例如:經適當取代之烷基- 或芳基酯化之胺基醆。 上述胺基酸亦可改用—錄+α ,0 種或夕種二肽或寡肽替代,例 之肽,如, 例如:縮二肽 一個組成元件令亦可 不同基團。 如4、r-或其他結構異構性胺基酸與其所衍生 同時引進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 於其中一個組成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種方法,其特徵在 92216.doc -31 · 1353880 元件帶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 當同一吸附劑本身帶有四個以上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 時,則較佳具體實施例為至少此二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 共同利用已完成之組成元件進入指定空間配置。其中由具 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優先形成一組成元件,而依相同方式與 第一基質相鄰》 咸了解,可將多個此等至少二價組成元件依序或同時引 進一吸附劑中,與單價組成元件組合。 二價組成元件之簡單實例為芴基甲氧羰基_麩醯胺,亦以
Fmoc-麵醯胺表示。此時吸附劑採用羧基進行結合,其中醯 胺基可與配位體進行極性結合,而芴基則進行^ 交互作 用。依類似方式,可引進寡肽,但亦可引進梳狀寡聚物衍 生物β 較佳為該基質利用吸附劑上選自胺基酸、糖、核誓酸與 核甞及嘧啶-與嘌呤鹼基之殘基或基團結合至少一種吸附 劑。 因此本發明之特徵亦在於該至少一種吸附劑之至少兩個 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係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胺 基酸、糖、核:y:酸、核:y:、嘧啶_或嘌呤鹼基。 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第二基質之至少兩個 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係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胺 基酸、糖、核苷酸、核:y:、嘧啶_或嘌呤鹼基。 藉由引進其他天然或合成基團,特定言之合成基團時, 可改變,特定.言之加強所需吸附劑之非共價鍵結合能力。 92216.doc •32· 1353880 例如:此新方法即可引進具有合成之保護基團之胺基 酸。例如:可引進具有芴基保護基之胺基酸。除了芴基外, 亦可採用葱基_或萘基。此時仍利用基質之保護基團令芳香 %與結合基團之間之非共價鍵來加強結合之交互作用。另 項實例為可形成π-ττ-交互作用之確苯基·與寡氟苯基及 吸電子或疏電子之芳香系。 厂t驟(11)之吸附劑最好包括一擔體,其可由無機或有機材 料製成。擔體材料可為所有可利用適當方法在該擔體上得 到步驟(i)之至少兩個不同基團之材料。 擔體材料可為一種具有平坦表面之固體,如,例如:玻 璃或金屬板或為f曲物體或可包埋在多孔體中,例如:管 狀或似海棉狀’如’例如:彿石、梦蕩土或纖維素小珠。 擔體材料亦可為天然或合成性質。其他實例可述及明膠、 膠原或壞脂糖。亦可採用多孔性或非孔性樹脂與塑料·或陶 瓷表面。 你么亦可&使用—種或多種流體,最好為高黏度之流體, 作為擔體。合適之化合物較佳為高黏度之石夕油。 =最好總是有步驟⑴之至少兩個不同基團與聚合物 共侦鍵結。 因此,”聚合物” β + a 古 亦為聚合物化學中稱為"寡聚物"之較 二广因此除了聚合物外,尚可使用聚合物之 可作為聚合物使用者包括(但不限於): =如’例如:纖維素、直鏈搬粉與葡聚糖; -寡聽,如,例如:環糊精; 92216.doc •33· 1353880 - 脫乙醯殼多糖; - 聚乙烯醇、聚蘇胺酸、聚絲胺酸; - 聚乙烯亞胺、聚烯丙基胺、聚乙烯胺、聚乙烯咪唑、 聚苯胺、聚吡咯、聚離胺酸; - 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衣康酸、聚天冬醢胺; - 聚半胱胺酸。 同樣地,該方法中不僅可使用均聚合物,亦可使用共聚 物,特定言之嵌段共聚物,及符合統計原理之共聚物。具 有非官能化單體之共聚物可述及共苯乙烯或共乙烯或如: 共吡咯啶_之共聚物。 該等聚合物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基團,藉由此等基 團使來自步驟⑴之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與聚 合物共價鍵結。 因此本發明一項具體實施例之特徵在於步驟(ii)中有至 少兩個不同基團與聚合物共價鍵結。 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上可使用之其 他較佳官能基可述及例如:OH-基團,可視需要經取代之胺 基、SH-基團、oso3h-基團、so3h-基團、opo3h2-基團、 0P03HR-基團、Ρ03Η2-基團、P03HR-基團、COOH-基團與 其中兩個或多個基團之混合物,其中R較佳為烷基。同樣 地,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上亦可使用 其他極性基團,如,例如:-CN。 一項具體實施例中,可在步驟(ii)中先利用聚合物之至少 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引進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 92216.doc -34- 1353880 基團,產生具有該等基團之衍化聚合物。即可將此等衍化 之聚合物承載在擔體上。 經至少兩個基團衍化官能化聚合物之方法可依已知方 式,在均相或不均相下進行。 不均相之衍化法可採用固相反應法。 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呈均一液相經 該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衍化時,為了達到 最佳溶解度,最好使用混合官能化或預先衍化之聚合物。 其實例可述及: - 部份或完全矽烷基化、烷基化或醯基化之纖維素; - 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基醇; - 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醇; - 正丁基聚乙烯基胺/聚乙烯基胺。 同樣地,亦可使用聚合物/共聚物混合物。因此可使用所 有合適之聚合物/共聚物混合物,例如:上述聚合物與共聚 物之混合物,及其他可述及: - 聚(丙烯酸共乙酸乙烯酯; - 聚乙烯基醇-共乙烯; - 聚氧亞曱基-共乙稀, - 經修飾之聚苯乙烯,如,例如:苯乙烯與(曱基)丙烯 酸(醋)之共聚物; - 聚乙烯基°比咯啶酮及其與聚(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 物。 較佳為由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使用 92216.doc -35- 1353880 化J與至少兩個不同基團進行衍化反應。此等試劑與 方法說明於例如·· WO 00/32649。 可採用之活化劑化合物為例如:可產生琥珀醯亞胺結構 者,其係利用_OCO_cl•基團取代氮上之氫原子。其實例為 如下式化合物。
I至R10較隹為氫、烷基、芳基、環烷基與雜環基。當^ 至Rio為氫時,該化合物以ONB-C1表示。 若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與活化試劑 反應時,此等反應產物再與具有與該基質結合所必要之基 團之合適化合物反應。 亦咸了解’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可 與兩種或多種合適之活化試劑反應。亦可同時與聚合物反 應。同樣地,該兩種或多種活化試劑亦可依序與聚合物反 所有可與活性聚合物反應且可直接或間接形成 所需聚合物,然後再進行衍化之化合物均可使用。亦可使 用具有至少一個親核性基團之其他衍化之化合物。 另一個可能性為由活性聚合物與含胺基之一價或多價醇 或硫醇反應。若含有至少兩個官能基團之聚合物經例如:
92216.doc -36- 1353880 或多價硫醇可與胺基選擇性反應。因此,引進聚合物中之 ΟΗ-或SH-基圓即可繼續經例如:上述活化試劑活化,依每 次所使用醇或硫醇之價數,藉以加長鏈結及分支化。 另一項具體實施例為先由各具有至少一個具有結合能力 之不同基團之化合物活化試劑反應,然後再與指定之聚合 物反應。 較佳為由胺基酸、糖、核芬酸、核站、嘧啶-與嘌呤鹼基 之活性衍生物謝至少兩個㈣或不时能基“合: 反應。因此較佳實施方式為使用0NB_C1或具有此等結構之 化合物進行活化。 該反應可用於進行聚合物交耳葬、聚合物*定化與聚合物 分支化。 該反應亦可形成具有不同空間配置之聚合物衍生物,因 此可用於依賴此等空間配置之多種用途中。 此等配置實例為例如:毛狀桿、梳狀聚合物、網狀 '藍 狀、碟狀、管狀、漏斗狀或籠狀。 | 該反應可於.非質子性·兩極性與/或極性_質子性溶劑或 溶劑混合物中進行,如,例如:水性溶劑混合物。依所反 應之聚合物種類與所使用之活化試劑與旧該具有至少兩 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之化合物而定,此等溶劑混合 物中除了水以夕卜’尚可包含其他溶劑。較佳溶劑為,如, 例如:非質子性-兩極性溶劑如,例如:DMs〇、DMF、二 甲基乙醯胺、N_甲基吡咯啶酮、四氫呋喃或甲基-第三丁美 峻。 土 92216.doc -37· 1353880 該反應所選用之pH_值通常在4至14之範圍内,較佳為8 錢之範⑽及特難為在8錢之範_。可使用合適緩 衝劑調整至一定pH範圍。 利用/合劑與ΡΗ·值’可構成具有所需放大與收縮特性之網 狀結構,藉由此網狀結構來控制進入吸附劑之基質流量: 控制聚合物之衍化程度,亦即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结合能 力之基團之官能化聚合物之衍化程度生物,即可與基質 到與最佳交互作用。 、 較佳衍化程度在!至鳩之範圍内,特別佳為3至6〇%之範 圍内’尤指5至50%之範圍内。 因此亦可由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進行衍化,使其 作為與基質交互作用之受體基團,且在此兩個衍化之基團 之,至少有一個非基質專一性之官能基與/或沒有官能基 之早體早70 ’且該相同或相異官能基係選自上述基團。 亦咸了解,出現在未衍化型聚合物中之官能基亦會影響 其與基質之交互作用。 曰 亦可使用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之衍 ^物’其切基質專_性之官能基亦可經末端封端基團衍 藉由適當選用末端封端基團,亦可影響具有末端封端基 團(群)之聚合物衍生物之溶解度並配合接續反應之需求。 所可作為末端封端基團使用之基團原則上可選自所有對基 貝之乂互作用呈惰性或顯著惰性之基團。本文中之"惰性" 基質與衍化之聚合物之受體基團之交互作用強度高於 92216.doc -38- 1353880 此等基質與-個或多個經過末端封端基團純之宫能基之 生物交互作用強度,以致基質基本上僅利用受體基團結土合。 因此若希望透過基質與受體基團之間之交互作用,可分 離出兩種或多種不同基質,例如:利用層析法分離時如 上述末端封端基團與官能基之交互作用可能不完全惰性。 此情況適用於例如:當末端封端基團與兩種或多種要分離 之基質之交互作用程度夠弱或不具專一性交互作用因而 不影響分離過程時。 適合作為末端封端基團之各基團依所採用技術之條件而 定。例如:依基質而異,所選用之末端封端基團可能不是 Η -供體。較佳為
^ch3 ’特別佳為 〜〇、 cn - 〇 ···;·〇 可在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中引進上 述各殘基作為受體,其係透過聚合物與各包含一親核性基 團之至少兩種活性之衍化試劑反應,或透過活性之聚合物 與至少兩種此等衍化試劑之反應達成。 如上述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之衍生 物最好在該至少兩個受體中包含化合物之殘基或在化合物 中負責結合之基團,此時該化合物係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 92216.doc -39- 1353880 群中:胺基睃、糖、核铝酸、核苷、嘧啶-與嘌呤鹼基。 為了使具有官能基之聚合物經上述化合物、此等化合物 或包含此等化合物之族群之衍生物、或其混合物進行衍 化,因此可進行上述方法。咸了解,首先由例如:胺基酸 化合物與合適之活化試劑反應,然後由反應產物與聚合物 反應。同樣地,亦可先由聚合物經合適之活化試劑活化後, 再與胺基酸反應。當然亦可直接由聚合物、胺基酸與活化 試劑共同反應。 亦可依類似方式引進糖、核嘗酸、核替、鳴咬-與票呤驗 基或含在該化合物中之結合性基團,或其混合物。 依所選用之胺基酸、糖、核甞酸、核茫、嘧啶-與嘌呤鹼 基或同等之殘基或衍生物或此等化合物中所含之結合性基 團而定,必須在衍化與/或活化反應期間使用保護基團事先 保護官能基。所有相關技藝上已知之合適保護基團均可使 用。依該聚合物後續之用途而定,可在胺基酸-、糖-、核甞 酸-、核苷-、嘧啶-與嘌呤鹼基之衍化反應後保留或分解保 護基團。 亦可改用一種或多種寡肽替代胺基酸。 為了與基質達最佳交互作用,可由液態聚合物衍生物或 溶於溶劑或溶劑混合物中之聚合物衍生物在作為模板之底 材之存在下變形。 其變形法為例如:在適當溶劑或溶劑混合物中共同添加 如上述之經衍化聚合物與基質,使聚合物有機會形成一種 或多種能量上.有利之構形。 92216.doc -40- 二種經衍化之聚合物亦可與不同之基質共同添加及變 /右而要時,亦可由不同之經衍化聚合物舆一種或多種 不同基質共同添加及變形。 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之衍生物亦可 不使用模板變形。 :變形之後,可使聚合物衍生物之構形固定,該構形係 在拉板之存在下達成變形。 固定後之變形聚合物亦可承載在擔體上。 4固定化法基本上為所有可採用之方法。特定言之,可述 法、溶劑交換法、沉殿法與交聯法。較佳為利用交 耳外法固定》 擔體材料與擔體形狀可以有相當大選擇自由,但所取得 2體材料必須使聚合物堅固地留在擔體上。衍化之聚合 ^ 付上之後,最好與所要分離之物質沒有交 互作用或僅有一種或多種非專一性交互作用。 依以後之應用範圍而定,可能要求擔體材料需具有耐塵 /耐壓性”意指該擔體材料在_巴>1力下仍保持不變. 形0 可採用前述材料作為擔體材料。擔體材料之形狀可 ::體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其可能呈― 引至擔,材料上之承載法亦有很大選擇性。其可能實例 ’利用〜包法承载、由擔體於相應之聚合物溶液中進行 交換、聚合物噴霧法或聚合物旋轉法。 92216.doc •41- 1353880 經何化之聚合物亦可承載在多種不同適當擔體上。同樣 地,亦可由兩種或多種不同之經衍化聚合物承載在—種或 夕種合適之擔體上。本發明另—項具體實施例中,由該經 衍: ' 變形且固定化之聚合物加工製成多?L性材料。其可 同時形成擔體,因此不需要再使用其他擔體材料。此時可 形成例如.珠狀、不規則形物體、海綿狀、>5狀、帶狀或 膜狀。 / 可由一種經衍化之聚合物固定形成一種構形。同樣地, 亦可由兩種或多種不同種類之經衍化聚合物形成構形。••不 同種類之經衍化聚合物"意指該聚合物在例如:基礎聚合物 或活化試劑種類或進行衍化法引進受體基團之方式或活化 程度或衍化程度或此等特性中兩者或多者之組合等方面 差異。 交勒法可制例如:由兩條或多條經衍化之聚合物直接 相互反應達成。 經由所得之已衍化基團之間之共價與/或非共價鍵可達 成聯結。通常由..側接在一條帶狀聚合物上之基團之間,與/ 或側接在兩條或多條帶狀聚合物上之基團之間形成共價鍵 與/或非共價鍵’因此兩條或多條帶狀聚合物即可利用一個 或多個位置相互聨結。 同樣地’亦可添加一種或多種適當交聯劑,如上述,使 帶狀聚合物内之基團,及/或側接在多條可視需要不同之% 合物上之基團依共價與/或非共價方式性進行交聯。 原則上可採月相關化合物之相關技藝上已知之所有合適 92216.doc -42- 、進行父聯。因此,該交聯法每 不可逆性波俨上聡 只1為可逆性共價交聯法、 例為例如:利用離w乂聯去,非共價交聯法實 用之交聯法。 或利用電價轉移之交互作 用於進行不可逆性共價交聪a + 個或多個η 父、去之交聯試劑可述及具有兩 尺夕個Β忐基之化合物,如 碳酸。例如.士工/ 丨如.二兀醇、二胺或二 由s w、I , /舌生t合物衍生物反膺,哎 由至少兩價活性交聯試劑盘 1玍物汉應次 可逆/、卩活性來合物衍生物反應。 J W生共價交聯法實例 合物上函細I瞭 用側接在—條或兩條帶狀聚 口物上兩個基團之間之硫^ Μ Μ w: -- IL ’ )成二硫橋鍵。 才J用離子性交互作用之 成,並巾^ 1法為例如:利用兩個殘基完 取具中一個為作為結構單 為結構單元之例如: 之四級録離子,另-個為作 -coo 或-S〇3-。 利用氫鍵之交聯法實 如:下列結構: 為由兩個互補驗基對形成,例 Η
Η7 交聯聚合物衍生物係由互 :酸/三胺或尿哺咬/蜜胺。 試劑亦與帶狀聚合物上交 通常與交聯位置有關之非共價 補構成’該互補結構單元為例如 同樣地,非共價交聯法中之交聯 92216.doc •43- 1353880 聯位置互補。其實例可述及帶狀聚合物上之胺基與可作為 交聯試劑之二碳酸。 由羧酸酯利用肽化學上習知之偶合試劑,可與聚合物上 之胺基形成醯胺鍵結。相同方式,可由聚合物上共價結合 之羧基與聚乙烯基胺之胺基交聯或反之,由已結合之胺基 與羧基’例如:聚丙烯酸酯之羧基交聯。 父聯程度可依需要選擇’及例如:依下文中說明之應用 範圍分割。 步驟(11)中,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與含該至 少兩個基團之聚合物之反應亦可在不均相中進行,亦即在 聚合物之固相表面上進行。適當時,由該聚合物懸浮於對 該聚合物具低溶解性之溶劑中。 聚合物之衍化法及所製成聚合物承載在擔體上之方法可 採用上述活化-及衍化步驟及交聯_與塗覆法進行。 另一方面,亦最好在不均相之經衍化聚合物中進行,不 需要使用其他擔體材料作為擔體。 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中,最好由上述依均相或不均相製成 之經衍化聚合物分段承载在擔體上。其係在至少一個步驟 中,使至少一種聚合物之至少一個位置結合在擔體材料 上,亚在接續之至少一個步驟中,由至少一種聚合物之至 少另一個位置承载在與擔體材料結合之聚合物位置上。該 方法說明於WO 01/38009。 可依類似方式在至少一種聚合物上之分段承載法,但應 確保在每階段.之前產生至少一個聚合物之承載位置,以便 92216.doc 1353880 在擔體材料上形成提供承載位置之聚合物結構。 -種 ,由 依此方法可在至少—個階段中,與擔體材料上至少 聚合物之至少一個位置結合,在第一項具體實施例中 該至少-種聚合物之溶液與擔體材料在不會使至少一種聚 合物結合在擔體材料上之反應條件下接觸,最後再改變反 應條件,使至少一種聚合物結合在擔體材料上,或於第二 項具體實施例中,由至少一 種聚合物之溶液與擔體材料於 鍵結之反應條件 可使该至少一種聚合物之溶液於產生g 下接觸。 依據第一項具體實施例與擔體材料接觸之溶液中可包含 -種或多種通當溶劑’藉以使至少一種聚合物溶於溶劑或 溶劑混合物I或亦可形成膠體溶液或懸浮液,例如·形 成奈米懸浮液。 所選用之反應條件應使與擔體材料接觸之溶液中該至少 一種聚合物先不與擔體材料形成鍵結。此等反應條件可例 如·’使用一種或多種適當溶劑來調整。最好添加此等相關 溶劑,使至少…合物完全溶解,以致無法與擔體材料 鍵結。 本發明中"不與擔體材料鍵結之聚合物"意指利用分配系 數測定時,實質上沒有測得鍵結。 同樣地,亦可透過選擇適當溫度達成此等反應條件,例 如:當溶液與擔體材料於高溫下接觸時,至少一種聚合物 無法與擔體材料鍵結。 此外,若該.至少一種聚合物與擔體材料之鍵結係依 92216.doc -45· 1353880 值決定時,該等反應條件亦可藉由適當調整聚合物溶液之 pH-值來達成^ ' 同樣地,上述兩種或多種方法之適當組合亦可先阻止該 至少一種聚合物與擔體材料之鍵結。 μ 利用此等特定反應方法’亦可避免發生其他可能使溶液 中所含至少一種聚合物沉澱之反應條件。 由至少-種聚合物之溶液與至少—種擔體材料進行接觸 之方法原則上可採用所有合適之方法進行。 其可能實例為由包含至少—播取人仏 “ 1料合物之溶液與擔體材料 接觸。同樣地,亦可先由擔體材料與至少_種溶劑接觸;^ 然後再於至少一種溶劍中 亦可先由擔體材料鱼至少一種、々舰=聚合物。同樣地’ “ 。至夕種溶劑接觸,然後再添加包含 乂種令口物之洛液。若添加兩種或多種聚合物時,苴 可为開或共同與一種或多 混合物中,其他I物刀別於溶劑或溶劑 ί丑因七八然後由各包含至少一種聚合物之單-:至:、二"刀開與擔體材料接觸’該擔體材料可視需要於 —種溶針溶解或形成膠體溶液或_^
原則上上述可i M U 料均適用,若:=結而承載至少-種聚合物之擔體材 聚合物可利用鍵L而承:多在種不同聚合物時’當其中-種 解,可使兩種或多Ό種不门體材料上時即可。亦咸了 上。 —種同聚合物利用鍵結承載在擔體材料 若使用兩種弗 料時,亦可由所有平入聚合物與兩種或多種不同擔體材 有聚合物承载在所有擔體材料上。同樣地, 92216.doc -46- 之二载其他聚合物與化合物’如,例如:習知 用與/或方法達2物與擔體材料之鍵結亦利用其他交互作 可不承 Α外,含有聚合物或/與化合物之溶液亦 中至小—擔體上,其例如:殘留在溶液中。此等聚合物 之牛2種可先與包含此等聚合物之溶液接觸,再於接續 v驟中承載在例如:擔體材料上。 依據該第一項具體實施例’需在接觸後改變反應條件, 使至少-種聚合物與擔體材料結合。如上述,若添加兩種 或多種不同聚合物或/與兩種或多種不同擔體材料時,會有 一種聚合物與擔體材料鍵結。 至於反應條件可依需要完全改變,以使至少一種聚合物 可與擔體材料鍵結。 若該鍵結依溫度而定時,其可例如:配合鍵結之變化, 依需要提高或降低溫度。同樣地,較佳具體實施例為改變 包含至少一種聚合物之溶液甲之成分或慢慢濃縮溶液。 包含至少一種聚合物之溶液成分原則上可使用任何方法 改變’但此等變化應需達到鍵結之目的。 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在包含至少一種聚合物之溶液中添 加至少另一種對其中至少一種聚合物之溶解性差之溶劑。 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中’改變溶液成分之方法為添加至少 一種酸性或至少一種驗性化合物或其申兩種或多種之混入 92216.doc • 47- 物,以改變溶液之仲值,使至少—種聚合物成功鍵结。咸 解添加種或多種緩衝液時,亦可改變溶液之pH值, 使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功鍵結。 此外可添加適當化合物,如,例如:鹽類,包括例如: 金屬陽離子之鹽類,或適當之有機化合物,藉由此等添加 物使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功鍵結。 I 3至夕#聚合物之溶液亦可經濃縮,使應與擔體材 料鍵結之該至少一種聚合物於溶液中之濃度保持怪定。此 等各液之濃縮法可利用—種相當緩慢之方法進行,以持續 保持聚合物之丨互定濃度。 此外,亦可在溫度變化《影響下,㈣當方式組合上述 一種或多種方法。例如:不僅可改變溶液之成分,並可持 續k /辰lig >谷液與/或依適當方式改變溫度。 依所選用之反應條件而定,可使一種或多種不同聚合物 承載在擔體材料上。此外,所選用之反應條件使兩種或多 種不同聚合物同時承載在擔體材料上時,可在擔體材料上 形成一個包含兩種或多種不同聚合物之位置。若使用兩種 或多種不同擔體材料時,各擔體材料可分別具有一個包含 一種或兩種或多種不同聚合物之聚合物位置。 此外,亦可在一個步驟中使擔體材料上產生至少一種聚 合物之兩個或多個位置,由該聚合物之第一個位置與擔體 材料鍵結,再由聚合物之第二個位置與該第一個位置鍵 結,可視需要再由聚合物之下一個位置分別與前一個位置 鍵結。因此每個位置原則上包含單一種聚合物或兩種或多 922l6.doc -48· 種不同聚合物。 依據第二項具體實施例, c. 種♦合物之溶液與擔體 2接觸之反應條件可使該至少—種聚合物之溶液產生e. ^ ^ ^ ^種奴合物特別適合在該溶 液與擔體材料接觸期間承载在擔體材料上。 依據上述方法’在第—階段中,在擔體村料上產生一個 置2ΓΓ物之位置,再於第二階段中,在此第一個位 帛-個位置’再依需要,於第三個階段中,在第 二固:立置上產生第三個位置,依此類推。適當之承載方法 可參見上述討論。 、”聚合物與擔體之鍵結,,意指完整之可逆性共價性、不可 逆^共價性及非共價性交互作用。利用此等作用,可使至 :::聚合:與擔體材料或/與一種可視需要已承載在擔 /上之聚合物位置或可視需要已承载在聚合物位置上 之聚合物位置交互作用。 非it措本上可添加全部聚合物,例如:於該位置形成 二私性交互作用。此外,該帶狀聚合物本身與/或該帶狀 之至;一條側鏈中應包含至少-個可用於與聚合物 產生父互作用之官能基。 然而’該交互作用亦可利用例如:碳氫鏈結與其他可利 用凡得瓦交互作精構成之結構單it達成。 ㈣之可逆性共價性交互作用實例為利用二硫鍵或利用 穩疋之酉曰或亞胺之鍵結’例如:希夫氏⑽涵驗 烯胺。 92216.doc -49- 1353880 另一項具體實施例中 物或其混合物依未衍化 如上述與至少一種擔體 即可。 亦可使上述所有聚合物或/與共聚 之型式承載在擔體上,只要確保可 材料共價或/與非共價性交互作用 ,承載在單體上之聚合物之衍化法中,可採用上述活化與 衍化反應步驟’接著再進行交聯步驟,其說明於_侧 與 WO 00/78825 中。 此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方法之特徵在於由至少兩個不 同基團與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共價結 合之A ’先由確聚合物承載在擔體上。 另一項特定具體實施例中,由該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 同官能基之聚合物利用聚合作用或聚縮合作用,直接在擔 體上產生至少兩個相同或相異之官能化單體。 較佳為由烯系不飽和單體(其中最好包含〇H_基團,可視 需要經取代之胺基、SH_基團、〇s〇3H·基團、s〇3H基團、 〇P〇3H2-基團、〇p〇3hr·基團、p〇3h2基團、?〇姐-基團、 COOH-基團與其中兩個或多個之混合物,其中尺較佳為烷 基)’依習知方法,於擔體材料之存在下進行聚合。該單體 亦可包含極性基團,如,例如·· _C]S^其他適當單體為例如: 乙二亞胺、烯丙基胺或乙稀基n比洛唆酮。 較佳聚合技巧為乳液-、懸浮液_、勻散液_與沉澱聚合法, 其中該聚合法係在擔體或擔體材料之存在下進行。該聚合 法可依習知方法’利用例如:自由基起始物如:偶氮化合 物或過氧化物’經由陽離子或陰離子性起始物或利用能量 922l6.do, -50- 1353880 照射啟動進行β -項具體貧施例中,該聚合物可以不在聚合物鏈結與擔 表面之間發生反應。此等具體實施例較適用於至少兩個 單體中之—含有親水性單體時,#,例如:乙二亞胺、稀 丙基胺或乙烯基吡咯啶網。當含有親水性擔體,如,例如: 夕夥時,所形成之聚合物通常可強力吸附在擔體表面上。 六為了提同有塗層之擔體之安定性’亦可由聚合物與擔體 又聯。其較佳作法為加#,使先吸附之聚合物上之官能基 與擔體反應或由擔體之官能基與聚合物反應,藉以產 結。 然而亦可進行(共)聚合法,其係由聚合物直接在擔體表 面進行化學性結合。此等具體實施例較適用於需要製備特 別安定之有塗層之擔體時。此時擔體上具有之基團可在聚 合條件下,與在擔體表面上所形成之聚合物鏈結反應。亦 可由聚合物之官能基與擔體表面反應。若使用矽膠作用擔 體材料時,可由例如:矽膠表面上之矽烷醇_基團參與具^ 至少兩個官能基之單體之聚合作用,互相固定擔體與聚合 物°亦可例如:由乙稀基石夕烧中之乙烯基參與具有至少兩 個相同或相異官能基之單體之共聚合反應,固定在擔體表 面上。 為了進一步提高所形成固定相之安定性,可由具有兩個 相同或相異官能基之單體於一種或多種交聯劑之存在下進 行聚合。具交聯作用之物質實例為雙官能基化合物,例如: 二乙烯基苯或.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92216.doc -51 - 1353880 最好帶有上述基團之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 單體組成元件亦可依已知方法,於擔體材料之存在下相互 聚縮合。 其中可依WO 00/32649與WO 00/78825中之說明,採用以 ONB-C1為主之方法與試劑。 所形成之官能化聚縮合物最好為聚伸苯基型、聚酯型、 聚醢胺型、聚醚型、聚醚酮型、聚醚颯型、聚尿烷型、或 聚矽烷氧基矽烷型。亦可由此等反應型態產生混合聚縮合 物。該聚縮合法可於溶液中或熔融態進行。 聚縮合物最好使用聚酯型。其亦可藉由添加其他多官能 基化合物,如,例如··多價醇,例如:三經曱基丙烧、季 戊四醇或糖,進一步交聯,來提高安定性。若含有對異氰 酸酯基團具有活性之聚酯基時,該交聯法亦可利用多官能 基之異氰酸酯進行。可使用例如:含經基之聚醋與聚異氰 酸酯反應,使尿烷單元進入聚酯中。 所形成之有塗層擔體材料即可例如:利用過濾法,自聚 合或聚縮合法所產生之反應混合物中單離出,並使用適當 溶劑洗除擔體表面材料上未結合之聚合物-或聚縮合物顆 粒0 因此,根據本發明方法之特徵在於由具有至少兩個相同 或相異官能基之單體直接在擔體上經由聚合作用或聚縮合 作用產生具有至少兩個相同或不同官能基之聚合物。 上述聚合法中,亦可在擔體上塗覆,其係類似已知之"莽 跡技術",於供以後辨識之基質之存在下進行。在慣用語法 92216.doc -52- 1353880 中’此基質通常以”模板”表示。 兩個相同或相異官能基之 。各單體最好帶有其中一 此聚合法之前提為該具有至少 單體已帶有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 個相異基團。 之不同基團之單 亦可添加已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 體。 b 聚合法最好在多孔性物質中進行。 可採用前文曾述及之聚合技術進行聚合。 使用適當溶劑溶離或洗出基質後,即可在步驟⑼令產生 具有至少-個預先形成,供與基質交互作用之空間 劑。 ,較佳具體實施例為選出用於聚合法之單體,使擔體上所 製成聚合物具有-個儘可能最高硬度與交聯度之架構,使 該交互作用空間儘可能保持最大安定性。因此最好使用丙 烯酸或f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或混合物作為至少—種官能 化之單體,咸了解’其可製成具有高度玻璃態化溫度之聚" 合產物或共聚物產物。特別適合此目的之單體實例為甲基 丙稀酸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其他實例可述及甲基丙烯酸與羥乙基丙烯酸酯之聚合 法,所產生之聚合物將含有具有結合能力之羧基與羥基。 上述用於塗覆擔體之聚縮合法亦可在下文中說明之基質 之存在下進行,其甲作為單體之化合物為已包含具有結合 能力之不同基團之化合物。各單體所含之該基團最好相異。 所使用之單.體亦可已具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 92216.doc •53- 1353880 使用適當溶劑溶離或洗滌基質後,於步驟(ii)中製備至+ 一種具有預先形成與基質進行交互作之空間之吸附劑。 因此此具體實施例之特徵在於由至少一種具有至少兩個 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之單體,或由至少兩種各具有至I、 一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單體(其中該等基團相異)利用 聚合作用或聚縮合作用直接在擔體上形成聚合物,該聚合 法或聚縮合法係於以後要結合之基質上進行。 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由該 於至少一種沒有具結合能力 在下進行聚合法或聚縮合法 因此具有間隔基之功能。 單體直接在擔體之存在下,及 之基團之第二或第z單體之存 。該至少一種第二或第三單體 至少二價之基質與至少一種吸附劑之結合性不一定需要 有至^兩個不同基團與聚合物鍵結。步驟(H)甲,基團亦。 不使用聚合物即直接固定在擔體表面可 較佳為當該擔體係由無機材料製成時,可在擔 進行固定。錢無餐料切膠或氧化紹。 間隔基與 較佳固定法為活化_與/或矽烷化反應。亦可利用 擔體表面聯結。 較適用之活化試劑說 矽烷化試劑最好亦包括 較佳石夕烷化試劑為齒 與矽胺烷。 在一項具體實施例令 明於 WO 00/32648 中》 可進行氫矽烷化反應之矽化合物。 石夕燒’更佳為氯石夕貌、烷氧基矽炫 含有與基質結合時所需基團之化 922l6.doc •54- !35388〇 合物先與適當矽化合物反應。其產物最後再與擔體表面上 之羥基形成共價之氧-矽-鍵結而固定。例如:烷基(其亦可 視需要經取代’例如:經胺基-、尿素_、醚_、醯胺_與胺甲 酸酯基團取代)’使用烷基化矽烧’依此方式固定在表面上。 依此方式,可例如:由3-胺丙基利用擔體表面上之矽原 子固定。該胺基可進一步反應,例如:與醯基氯反應形成 酿胺。可使用脂系,但較佳為芳香系醯基氣,與活性組成 元件,特定言之ONB-活性組合成元件,其說明於w〇 〇〇/32649 與 WO 00/78825。 可用於將烷棊引至擔體上之矽化合物實例為甲基與辛 基三氯矽烷’藉以引進低碳數或中碳數烷基,或十八碳烧 基一十一破烧基-與一十二碳烧基三氣石夕烧,以引進相當 長鏈。例如:可使用3·胺丙基_三乙氧矽烷引進含胺基之短 鏈烷基。 此外亦可使用矽烷基甘胺醯基醚,其水解後形成二元 醇’亦稱為二元醇相。 另方面,亦可先由擔體表面與具有一個或多個官能基 之矽化合物反應。最後,應固定在擔體上之選拔或檢測用 結合性基團可利用合適化合物引進一個或多個官能基。 例如:可使用雙價矽化合物承載在擔體表面上。藉由該 雙扣即可引進所需結合之基團。適當矽化合物實例為乙烯 基矽烷或(甲基)丙烯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上述方法亦可組合使用。 亦可視需要.利用間隔基聯結所需結合之基團,其中較佳 92216.doc 1353880 為在所要固定之基團與擔體之間嵌入短鏈碳鏈。擔體與所 而固疋基團之間之聯結較佳為利用適當碳化二亞胺,如, 例如.二環碳化二亞胺、二異丙基碳化二亞胺、N-環己基-2 (N-甲基嗎琳基)·乙基碳化二亞胺-對—甲苯續酸酯、n_ 乙基-N’-(3-二甲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氯甲酸酯、 羰基二咪唑或二異氰酸酯,如六亞曱基二異氰酸酯進行。 亦可使用均-或雜-遠螯合(h〇mo·或heterotelechele)聚乙二 醇b 使用間隔基時’優先形成刷子型,其中該至少兩個具有 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最好鍵結在間隔基之末端與/或側邊。 因此該具體實施例之特徵亦在於步驟(ii)中,至少兩個可 結合第二基質之不同基團利用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之 试劑承載在擔體上:活化試劑、矽烷化試劑與間隔基,或 其中兩種或多種試劑之混合物。 對基質專一結合性不利之條件為所使用之吸附劑中所含 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為相關技藝上已知之基 團’亦即來自矽膠架構之羥基或經由矽烷化試劑引進之石夕 烷醇基與烷基。因此本發明不包括分別固定在矽膠上之下 列基團之組合:羥基、矽烷醇與烷基或羥基與烷基或矽烷 醇與烷基。 反之’特別適合本發明之基團為苯基、羥笨基、敌其、 胺基與醯胺基,及羥基、吲哚基、咪唑基與胍基。較佳為 此等殘基利用間隔基在擔體表面上形成刷子狀。 因此特別佳之具體實施例之特徵在於步驟(ii)中,該至+ 92216.doc -56- 比 3880 兩個可έ士人筮-甘沐 ° 〇第一基質之基團係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 笨基、搜苯基、羧基、胺基、醯胺基、羥基、吲哚基、咪 唑基與胍基。 依上述方法製成之至少一種吸附劑最好依習知方法加工 成名片膜片、微滴定板或奈米小珠。較佳為由步驟⑴) 中之至少一種吸附劑製成奈米形式及應用。 所要結合之基質或自基質混合物中選擇性結合之基質可 ;v驟(iii)中與至少一種吸附劑接觸。其中該基質或基質混 °物可呈固相、液相或氣相’或亦可為其中兩相或多相之 處合物0 基貝或基質混合物最好呈液相。可使用基質或基質混合 2之冷液與懸洋液或勻散液。可使用之液體為水及有機溶 d、有機溶劑之混合物,及包含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物。 液體中可含有所需濃度之緩衝劑、鹽、酸、驗或修飾劑, 如,例如:離子對試劑。較佳濃度為一升液體中使用10毫 、農度至2莫耳/農度。戶斤需結合之基質最好呈水溶液,例 如:體液。 、、質在吸附劑上之結合性或結合關係可採用已知過程與 方法檢視。吸附劑與基質之間之較佳鍵結為非共價鍵。/、 因此較佳非共價鍵即如本文初所說明之交互作用。 T而亦可由至少-種基質與至少一種吸附劑進行可逆性 共價或不可逆性共價性結合。 較佳為在步驟㈣中以層析法與數據分析法檢視至少一 種第二基質與.步驟㈣中至少-種吸附劑之結合強度。特定 92216.doc -57· 1353880 3之可述及官柱層析法,例如:已知之HpLC*。該至少— 種吸附劑此時即作為管柱之固相。由基質之溶離順序即可 直接推斷每次所使用吸附劑之結合強度。結合強度最高之 基質係最後一個溶離出。 ,可先進行預備試驗’取需分離之基質混合物之溶液稀釋 後,連續加至固相上。結合強度最高之基質即會與結合強 度較弱之基質分開,因此後者會出現在溶出液中。 亦可進行已知溶離技術,其中由相當濃縮之基質混合物 $液加至管柱頂端,然後使用溶離液溶離。結合性弱之基 質先出現在溶出液中。結合性強之基質即可視需要利用更 強之溶離液,自吸附劑上解析溶出。 亦可使用微4熱計。其巾係敎基質與吸賴之結合性 解除時之吸附熱。 另種可利用之方法為表面質粒基因組共振法,測定可 激發之電子之共振頻率’其係隨基質與吸附劑之間交界層 之物理特性而變化。 曰 亦可採用螢光標記法作為檢視法,其中使㈣記榮光物 之基質,僅在與其互補之受體交互作用時才發出螢光。 另種方法為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析法⑻isa),其係例 如利用與吸附劑結合之抗原,透過免疫試劑處理證實。 亦可心用競爭性與㈣爭性分析,如放射性分析法。 因此,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特徵在於步驟(iv)中,採用一 人、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之方法檢視基質與吸附劑之結 強度.層析法、微量熱法、表面質粒基因組共振法、螢 92216.doc •58- 1353880 放射性分析法與Elisa 光標記法、競爭性與非競爭性分析如 法0 · 由結合強度即可判斷哪一 責與基質結合。此等^了種,附劑或其所承載之基團負 質。因此可狀基質之需之基 貝又功月b與特性價值。 因此選擇性結合該基質 (). <万忐之特徵在於另包括步驟 (v)單離出至少一種第二基質。 之方法之特徵在於另包括步驟 此外選擇性結合該基質 (vi): (vi)鑑定及判別至少—種第二基質。 依據該新方法所產生之明叫澈丨4士 座生之吸附劑特別適用於選擇性結合天 然基質或天然活性成分及合祕活性成分。此等基質°與活 性成分之共通點在於具有藥效基團,φ即可在活生物體内 產生生物效應之基團之空間配置。藥效基團使活性成分固 定在天然受體之結合口上,藥效基團即固定在英文文獻 中稱之為scaffo丨d(骨架)之架構上。 天然基質與活性成分最好包括胺基酸、寡肽、核甞酸、 核苷、蛋白質、醣蛋白、抗原、抗原決定基、抗體、碳水 化合物、酵素、辅酶、酶、激素、植物鹼、糖甞、類固醇、 維生素、代謝物、病毒、微生物、植物性與動物性組織之 内容物、細胞、細胞片段、細胞器、溶胞物、外源凝集素、 花鲜化合物、黃酮與異黃酮。 本發明範圍中,特別有利於分解具有有效藥理性之天然 92216.doc •59- 1353880 受體與酵素或其他蛋白質,根據本發明即藉此之助製成吸 附劑之集合庫,用於本發明。此等受體較佳為可與合成或 天然活性成分結合之細胞内或膜類蛋白質。 細胞内受體可來自細胞質與細胞核。可使用包含至少兩 個受體之結合性基團之此等受體或吸附劑選擇性結合類固 醇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礦物皮質激素、雄激素、雌激 素、姓娠激素、維生素-D -激素,及類視黃素或甲狀腺激素。 具有可根據本發明承載在吸附劑上之基團之膜類受體為 鳥嘌呤-核苷酸-蛋白質-偶合受體、離子通道-受體及與酵素 結合之受體。 鳥嘌呤-核甞酸-蛋白質-偶合受體之族群中,對藥物療法 特別重要之神經遞質受體可述及腺苷受體與腎上腺素激導 性受體、ATP-(P2Y-)受體、多巴胺受體、GABAb-受體、(趨 代謝性)麩胺酸鹽受體、組織胺受體、蕈毒鹼受體、類鵪片 受體、與血清素受體。亦包括激素受體與調節劑受體,例 如:Adiuretin、胰增血糖素、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與前 列腺素。 -·· 離子通道受體包括ATP-(P2X-)受體、GABAa-受體、(趨 離子性)麩胺酸鹽受體、甘胺酸受體、5-HT3受體、與菸鹼 受體。 與酵素結合之受體可述及具酪胺酸激酶活性之受體、與 酪胺酸激酶結合之受體、具鳥嘌呤核苷酸環化酶活性之受 體、及受體-絲胺酸-/蘇胺酸激酶。 合成活性成分較佳為包括藥物及植物保護劑。 92216.doc •60- 1353880 藥物為例如:對神經系統具有效力之物質(精神病用藥、 安眠藥、興奮劑、止痛劑、局部與全身麻醉劑、肌肉鬆他 劑、解痙攣劑、抗巴金森氏劑、抑制劑、神經節作用物質、 交感神經作用物質、副交感神經作用物質);對激素系統具有 效力之物質(下視丘_、腦垂體_、甲狀腺_、副曱狀腺-與腎 激素、胸腺激素、胰島素、腎上腺激素、影響生殖腺之物 質),對調節劑具有效力之物質(組織胺、血清素、類花生酸、 血小板活化因子、激動素);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效力之物 質;對呼吸道具有效力之物質(抗氣喘藥、止咳藥、祛痰劑、 界面活性劑>;對胃腸道具有效力之物質(消化酵素、肝臟藥 物);對腎臟與尿道具有效力之物質(利尿劑);對眼睛具有效 力之物質(眼藥);對皮膚具有效力之物質(皮膚藥物);對傳 染性疾病具有預防與治療效力之物質(抗細菌有效之藥 物、抗黴菌劑、病毒-原生蟲疾病之化療劑、抗蠕蟲藥广對 惡性腫瘤具有效力之物質(抗代謝劑、細胞抑制劑、拓樸異 構酶·抑制劑二有絲分裂抑制劑、抑制細胞發展之有效抗生 素、激素與激素拮抗劑);對免疫系統具有效力之物質與免 疫有效成分(血清、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劑)。 植物保護劑例如:殺昆蟲劑、除草劑、殺有害生物劑與 殺真菌劑。 〃 合成性活性成分之化合物與化合物族群實例為酚噻畊與 酚嘧畊類似物'丁醯笨與二笨基丁基六氫咣啶、苯醯胺了 苯並二十乎、經基色胺酸、咖啡因、安非它命、類鸦片劑 與嗎啡、費替定(Phetidine)美沙酮(Methad〇ne)、水揚酸與 92216.doc -61 - 1353880 乙酿基水楊酸衍生物、方基丙酸衍生物、胺茵酸衍生物、 苯胺衍生物、吡唑衍生物、磺基吡啶、羥基氣查與氣奎、 青徽胺、N-甲基巴比妥酸鹽與硫代巴比妥酸鹽、二丙基乙 酸、乙内醯脲、多巴胺、去甲基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麥 角植物鹼、胺曱酸衍生物、磷酸酯、巔茄植物驗、下視丘 激素、HVL-激素、腦垂體後葉激素、硫代尿嘴咬與氫硫基 咪嗤、磺醯基脲、組織胺、三甲基丁烷、前列腺素、雙鳴 胺醇、水蛭素與水蛭素衍生物、噻畊化物、補骨脂素、笨 曱醯基過氧化物與壬二酸、維生素A、維生素κ、維生素Βι、 B2、Βό、菸酸酶胺、生物素、維生素匕2、維生素c、鹵素 化合物、醛、醇、苯酚、含氮雜環、除蟲菊酯與擬除蟲菊 酯、磷酸酯、硫代磷酸酯、胺甲酸酯、卜内醯胺、胺基葡 糖甞、四環素、氟喳啉、噚唑啶酮、二胺基苯甲基嘧啶、 "比畊醯胺、灰黃黴素、氮丙啶、放線菌素、蒽環型藥、細 胞素、單株與多株抗體。其他為抗原決定基、外源凝集素、 花銲化合物、黃酮與異黃鋼,及單耱與寡醣。 合成性活性成分亦可經過天然活性成分處理^其亦包括 帶有藥效基團之有潛力之活性成分與活性物質,及與該藥 效基團固定之架構(scaffold)。 如本文初所述,本新方法特別適合選擇性分離該等基 質,其所得之資料可判斷所需基質是否可與天然受體進行 交互作用。反之,亦可製造合成性分子層級(亦即抗原決定 基)之相關基團集合庫,用於例如:辨識基質,其 別具有兩種'三種或更多種不同交互作用。當例如成:: 92216.doc •62· 1353880 種已知活性成分與此等合成受體集合庫接觸時,可得 關該天然受體結合位置之可能性結果。 因此本發明採用一種新的互補關係原則,其在受體或吸 附劑方面及某暫卞·工# 買方面各具有至少兩個在化合物中負責進行 ,’’》口之不同化合物殘基或基團d該化合物最好選自下列各 物組成之群I胺基酸、糖、核#酸、料、料與_ 驗基® 7 此二價分子範圍之所有可能組合中當然僅選擇可相容之 互補’亦即具有有利交互作用能量者。有許多組合之能量 上並不利,例如:由疏水性殘基與親水性殘基組合成對者, 或互相排斥之殘基組合。 奸可相容之纽合為例如:成對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⑽ 本基與胺基規基之組合,但不可使用〇H/苯基與烧基/胺基 之,’且σ,因為僅有親水性〇11與胺基及疏水性苯基與烷基會 互相結合。其他互補組合實例為例如:缓基/胺基與胺基/ 缓基之組合及咪唾基/經基與酿胺基/醯胺基之組合。此時不 可相容者為經基/苯基與烧基/胺基之組合,因為親水性基團 不會與疏水性基團結合。 由20種天然胺基酸產生成對之組成元件,其中各含有至 少-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時,共有38〇種變化。在集合庫 中’只包括有意義之結構變化,因為有—系列胺基酸具有 相同功能,亦即蘇胺酸與絲胺酸、楚酿胺與天冬酿胺、顯 胺酸、異白胺酸與白胺酸’等等,因此實際上僅需使用其 中邊種合成之成對組成件’亦稱為成對受趙。因此通常 92216.doc •63· 1353880 由此等20種胺基酸中使用至多7種即已足夠。 由於安置在合成性受體中可移動性受體基團之空間配置 可配合基質需求變化,因此 子所兩之結合目的而言,經常 不需要本身具有不同鏈長之胺基酸,反而僅需要符合交互 則。此時,例如··精胺酸、離胺酸、色胺酸與組胺 2 :純利用胺基提供官能基’但其限制條件為其僅需要 驗性官能基。 右例如.僅由7種胺基酸令選用4種胺基酸或依據本發明 中此等胺基酸之原則,根據排列法僅共有35種不同成對受 體組合。 本發月另一項目的亦為一種組合集合庫,其包含所 ^集之各具有至少兩個不同基團之吸附劑,該基團適合結 合至少-種具有至少兩個不同基團之基質,其中吸附劑中 各至少兩個不同基團與至少一種基質之基團互補。 盘此::合庫較佳特徵在於,吸附劑之至少兩個不同基團 〇 基質中至少兩個不同基團係選自下列各物組成 之群中·胺基酸、糖、核嘗酸、核誓、似·或嗓呤驗基。 , 、具體實細*例令,該組合庫之特徵在於該吸附劑之 製法包括步驟⑴與(ii): ⑴檢測至少兩個不同基團,其有能力使合成或天然之第 一基質與吸附劑結合, (0使各至少兩個有能力結合合成或天然之第二基質之不 同基團分別承载在擔體上,形成至少一種吸附劑,其 中步驟⑴涉及之基團相同或互補,且步驟(ii)之第二基 92216.doc -64- 1353880 質與步驟⑴中第一基質相同或相異。 本發月;^ $目的亦為一種可選 某質遴人札· 伴汪刀離基質之吸附劑 土貝-複5物。此吸附劑·基質_複合物包括至少一種具 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之吸附劑與至少—種 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之基質,其中該至:一 種吸附劑中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與該至少-種基質中之其 團互補。 < 暴 該至少-㈣„之至少兩個不同基團與該至少一種基 質之至乂兩個不同基團最好包括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 之不同基n基酸、糖、、核#酸、料、心令票吟驗 基。 曲吸附劑-基質-複合物係由至少一種吸附劑與基質依非共 仏性、可圯性共價性或不可逆性共價性鍵結組成。較佳鍵 結為可逆性共價鍵結。 本發明另-項目的亦為本新賴方法之用⑨,其係經由至
少二價鍵,使基質與吸附劑選擇性結合,與組合集合庫之 用法。 一種用途可能性為檢測受體_活性成分_交互作用及篩選 活性成分。 車乂佳為利用上述活性成分或活性成分種類來檢測受體· 活性成分-交互作用及篩選活性成分。 本發明亦有利於發展新穎活性成分候選物(前導物質)。 利用於本新方法或組合集合庫,可使此等前導物質之作 用、選擇性、生物利用性、藥物動力學與毒性等方面達最 92216.doc -65-
I 1353880 佳條件。 亦咸了解,活性成分候選物中僅由生物性結合位置中― 個節段涉及交互作用。透過至少兩個此等可與生物性結合 位置中至少兩個節段結合之活性成分候選物之組合與化 合’可以簡單方式發現㈣活性成分。此等尋找活性成分 之功能亦可利用高度平行進行之方法達成。 另一種用途可能性為分離立體異構性與結構異構性化合 物。 ° 此外亦可用於純化與/或分離基質與基質混合物。 較佳為利用層析法進行純化與/或分離。其他適當方法為 電泳法、聚焦電泳法、平板凝膠電泳法、平行層析法、平 仃急驟層析法與毛細管技術。當逹到夠高之選擇性時,可 經由添加吸附劑,直接自已溶解之混合物中吸附基質,攪 拌後’呈吸附劑-基質-複合物之型式濾出。 其他用途可能性為用於自物質混合物中分離出濃度非常 低之有害物質與分解產物。 較佳為用於分離來自體液(如血液)中之有害物質與分解 產物。此等有害物質與分解產物呈物質交換產物或代謝 物’造成中毒。其可能由生物自然產生及可由身體自行製 造,但亦會自外界進入,例如、經由皮膚、口腔黏膜或經 由注射至例如:血道。有害物質與分解產物可述及蛇毒愈 母'品0 該吸附劑最好用於透析純化法。 此外’可自溶劑、加工用水及自加工過程中分離出有宝 922l6.doc -66- 1353880 物質’供製造民生用品。 藉由本發明之助亦可進行藥物 封代謝性與生物可利用性。 力千研九,特…探 该選擇性结合之新方法有利 1更用縮减動態組合之集合 犀。,、目的在於依據本發% 人θ自除了許多離析物外,尚包 含所需党質(較佳為活性成分 规刀)之此合物分離出後者。因此可 在平衡組成下添加新基質至、、日 物中。分離過程可重覆至 不再有基質形成為止。 如上述,該新方法可使用 ^植其他基質自混合物中 專一且選擇性分離基質。 因此根據本發明,選擇性 〜葙口忍扣使用至少一種其他同 ^存在之基質自混合物中分 同夷之其… τ刀離-種基質’含有至少兩個不 人二 現在吸附劑上之至少兩個不同基團之結 °強度两於該同時存在之基質。 ::發明前述說明,先利用下列過程明確定義交互作用 種類與交互仙型態,如下列實例說明: 依所需濃度與組合,針對目的引進受體之結合位置。 -經由删除、補充、改變或封阻受體及試驗物質之單— 結合位置’其中明確測定對結合強度(能量值)之影塑, •進行光譜分析與測定吸附熱。 i例如·經由與文獻上已知各非共價鍵種類之單一影響 較’可預知多僧献夕敫 a 貝鍵之整體交互作用驚人地良好。反之,— ®玄各結合能量達所箱如 a 預期之咼值時,則可推斷該基團可能參 與鍵結。 > 92216.doc -67- 1353880 =此先依所選用之分離問題,針對 二 ==基:)之一括依:_ 物質)區分非共價交互作用足广用競子性基質(同時存在之 本發明上述方法中, a M .. 中.4不向度分離選擇性,亦簡稱為揖 擇性。該分離選擇性 間稱為選 之基質之鍵結中=自吸附劑上選擇性分離 在之A質之播姓常數或谷1因數與吸附劑上同時存 土貝之鍵、,·°結合常數之商數。 =:當删除—基質上—個縣,使數值達到35以 即達成分離選擇性。將芳 所得數值為10。 %系改用二㈣替代時, 藉由該新方法’可使其分離選擇性達到工業規模, 目前技術相比,具古螫Αώ '、兴 八雜…/具有驚人地焉度選擇性,且可成為常見之 刀離法,此點係層析法迄今尚無法達成者。 較佳分離選擇性α應大於14,在此選擇性下,可利用至 少-種吸附劑’使具有至少兩個可結合至少一種吸附劑之 不同基團之選擇性結合之基質自基質混合物中分離。 較佳分離選擇性α為大於2,更佳為大於4,亦更佳為大 於8 〇 亦較佳分離選擇性α為大於1G,亦更佳為大於 以習此相關技藝之人士已知之吉伯氏能量測定法測定 時,除了直接取得結合常數外,亦得知吉伯氏能量與分離 選擇性之間關係。非共價鍵之吉伯氏能量△ G變化負值愈大 時,表示相互結合之基團之互補特性愈強,因此在同時存 92216.doc •68· 1353880 在之物質中產生之分離選擇性亦愈大,高gegentiber Begleitstoffen, die sich durch die Ein-fiihrung der hier in Rede stehenden zur結合(mit den Ziel物質)befa-higten基團 nicht nennenswert bzgi. der吉伯氏能量 n (zu diesen基團 bzw. den吸附劑)vertinderm。 因此依所需成對基質產生之選擇性即足以再於吸附劑中 再加一個具有結合能力之基團,只要此等基團不是這兩個 需分離基質中之一之互補對象即可。 依上述方法亦可證明,是否同時發生鍵結(亦即增加效 價)及發生哪一種鍵結。然而,當該基質透過誘發配合至少 包含部份空間或適應受體之構形,才有可能得到此等增加 效價,特定言之計晝達到之結合常數與吉伯氏理論值。 此等適應過程特別適用於聚合物網狀結構,其中聚合奈 米膜所選用之交聯程度足使基質結構產生隨構形變化之彈 性及適應性。聚合網狀結構中最好包含分子量在1000道耳 吞以下之小型基質。較大基質,如,例如:肽或蛋白質最 好與聚合物網中凹處有限之接受面結合,可進行多價交互 作用,但避免封入造成過強鍵結。 為了實現構築選擇性多價結合位置之觀念,經常必須在 可移動之構形空間中提供所需結合點。因此必須透過夠強 之結合傾向,以適應(誘發配合)構型。該至少兩個必要之交 互作用位置特別需要在該空間中形成較高濃度,以便依據 較多數量之構形變化達成所需結合結果。 【實施方式】 92216.doc •69· 1353880 本發明將利用下列實例說明。 實例1 ··以N-封端胺基酸作為基質,利用至少二價鍵與以聚 乙烯基胺/矽膠為主之吸附劑之選擇結合性 探討8種不同胺基酸衍生物(表1中基質)於4種以聚乙烯 基胺/矽膠為主之不同吸附劑(表2中吸附劑)上之滯留特 性,其中選用層析法作為分析法。該吸附劑將在下文實例 中以固相、合成性受體或受體表示。 所使用之胺基酸衍生物為麩醯胺-(1-4)與麩胺酸衍生物 (5-8),其各胺基分別具有4種不同封端保護基:乙醯基 -(Ac)、第三丁氧羰基-(Boc)、苯甲基氧羰基-(Z)與芴基曱氧 基幾基-(Fmoc)。
表1 :使用之基質 麵醯胺衍生物 麩胺酸衍生物 N-保護基 Η 0 Η 0 ΌΗ 〇乂^2 。入OH Ac-Gln 1 Ac-Glu 5 Ac 〇 H3C 人 AS Boc;Gln 2 Boc-Glu 6 Boc ch3〇 H3Cj T HaC^^O^^AS 92216.doc -70- Z-Gln 3 Z-Glu 7 z 〇 矿人 Fmoc-Gln 4 Fmoc-Glu 8 Fmoc 1353880 所使用之受體相稱為聚乙烯基胺,係粒子大小20微米與 孔徑1000埃之球形矽膠。第一塗層為胺基相A。經衍化之受 體相B至D則.由胺基相A依已知方法,在固相上合成。 表2 :所使用受體相之結構 名稱 組成 結構 A BV 02043 K1000-PVA-FA-2-5-Dod 胺基相 νη2 B ND 03001#2 K1000-PVA-FA-2-5-Dod-Ac-100 乙酿基相 ΗΝ、 /0 r ch3 C ND 02031 K1000-PVA-FA-2-10-Dod-MVS- 100 4-甲基戊基相 ΗΝγΟ H3C^Ssv-CH3 92216.doc -71 - D ND 03017 K1000-PVA-FA-2-5-Dod-BzlO- ........丫 100 苯甲基氧羰基相 Y ό 1353880 所有受體相均另具有呈質子化態之游離胺基可與基質之 適當陰離子基團例如:羧酸根進行離子性交互作用。受體c 與D另含可進行親脂性交互作用之殘基。 受體之胺基含量可採用層析法,使用10 mM 4-甲苯磺酸 之DMF溶液溶離定量。每克受體相中胺基量示於表3。 表3 :受體相之胺基含量 合成性受體 胺基毫莫耳/克 A BV 02043 0.60 B ND03001#2 0.03 C ND 02031 0.13 ND 03017 0.16 基質1至8之層析法所使用移動相為pH 7.5水性Tris-HCl-緩衝液。以缓衝液濃度10至500 mM進行等濃度溶離。 由於各緩衝液中基質與受體之間交互作用強度比例與裝 置無關,因此採用相對溶離強度k'(容量因數)。其計算法為 以最高峰時之溶離體積與管柱靜體積之差值除以管柱靜體 積,如下列公式: 92216.doc -72· 1353880 k,=溶離體積-管柱靜體積 .. 管柱靜體積 基質在10或50 mM Tris-HCl-緩衝液中之k,值示於表4與 表4:基 •質在pH 7.5之10 mM Tris-HCl-緩衝液中之k,值 受體 基質之相對溶離值k’ — Ac Boc Z Fmoc 1 5 2 6 3 7 4 8 A 9.5 433 8.8 411 15 >715 85 >715 B 0.1 0.2 0.1 0.3 0.3 0.3 0.2 1.6 C 1.3 25.7 3.6 127 12.5 575 419 >715 D 1.4 26.1 2.1 41.9 9.7 263 297 >715 表5 :基質在卩只7.5之5〇1^1^^匚1-緩衝液中之k’值 受體 基質之相對溶離值k’ Ac Boc Z Fmoc 1 5 2 6 3 7 4 8 A 2.3 33.2 2.2 34.4 3.6 62.9 20.3 478 B 0 0 0 0 0 0.1 0.2 0.2 C 0.2 - 23 0.9 9.9 3.4 ^ 37.6 111 562 D 0.3 2.6 0.5 0.5 2.5 20 78.4 >715 比較表4與5之内與之間k’-值後,得到下列觀察結果與說明: 1.觀察結果:乙醯基化受體相B(ND 03001#2)在最低緩衝液 濃度下沒有與任何基質出現顯著之結合(kSl.6)。 觀察結果之說明:此等受體中可與基質之羧酸根進行離 子性交互作用之胺基數量很少。受體相之乙醯基或聚乙 烯胺鏈均不會進行顯著親脂性交互作用。 92216.doc • 73- 1353880 2. 觀察結果:具有兩個羧酸根之基質(5-8)於l〇 mM緩衝液 中之結合強度比僅具有一個缓酸根之相應基質(1 _4)高約 20至40倍。在50 mM中,二羧酸根之結合強度又比單竣 酸根高10至25倍。 觀察結果之說明:基質之缓酸根與受體之胺基之間顯著 具有離子性交互作用。基於二緩酸根之二價交互作用, 使得其交互作用遠比僅利用一個缓基與基質結合之強度 更高。醯胺基在水性介質中沒有顯著之結合性。 3. 觀察結果:將緩衝液濃度自1 〇 mM提高至50 mM時,會使 結合強度下降’單缓酸根之下降因數為約4,二缓酸根為 約10。 觀察結果之說明.由此等結果可知其離子性交互作用隨 緩衝液濃度升高而減弱。此減弱效應顯然係由緩衝鹽與 基質之叛酸根競爭受體上之錢基所致。基質之強力結 合性使得緩衝液鹽之競爭性更強,因為其中涉及兩個羧 酸根。 4·觀察結果:兩種相同基質之k,·值隨其仏保護基之有機殘 基大小大幅提高》結合性增量則與緩衝液濃度無關。 觀察結果之說明:由其中可見,基質之羧酸根與受體之 録基之間除了離子性交互作用以外,尚包含基質與受體 之間之親脂性父互作用。因此,N_保護基中由小至大之 有機殘基在叉體相C與D中,特別能影響結合強度上升, 該叉體相中之受體基團特別適合親脂性交互作用。 ,、·。順.由上.述貫驗可知,該合成性受體可同時與相應基 92216.doc -74- 1353880 質進行2或3種結合交互作用,但其前提為受體與基質之 相應官能基應互補。 因此,配合目標物設計一種互補受體時,很容易分離同 時存在之物質或副產物。分離可能性比例以k'-比值商數代 表選擇性α,如下列公式: 選擇性:a = f/k〆 以苯甲基-胺基-受體相D為例:以10 mM Tris-HCl-缓衝液 (pH 7.5)為移動相層析分離Z-Gln(3)與Z-Glu(7)時,α值約 25(263/9.7)。 由此可知各所需引進之分子殘基與結合強度之間具有可 定量之相關性。 實例2 :以黃酮類之柚皮素作為基質時,利用至少二價鍵與 instAction公司之受體相之結合性 柚皮素(圖1)與instrAction公司之7種不同受體相(表6與7) 之交互作用係以乙腈作為溶劑測定。此測定法係採用所謂 "攪拌瓶研究法”直接進行之平衡測定法
92216.doc -75- 1353880 表6 :使用之固相 受體相 組成 胺基 毫莫耳/克 A BV 02051 K1000-PVA-FA-2-5-Dod 0.54 C ND02048#2 K1000-PVA-FA-2-5-Dod-MVS-100 0.16 D ND03017#3 K1000-PVA-FA-2-5-Dod-BzlO-100 0.10 E ND03033#2 K1000-PVA-FA-2-5-Dod-ImAc-100 0.53 F ND 03049 K1000-PVA-FA-2-5-Dod-Acrid9Car- 100 0.29 G ND 03050 K1000-PVA-FA-2-5-Dod-NaphCar- 100 0.23 H ND 03062 K1000-PVA-FA-2-5-Dod-iNic-100 0.35
攪拌瓶研究法係取準確稱重之受體相(各約100-300毫 克)懸浮於準確測得體積之溶劑(15毫升)中。於此等懸浮液 中分批添加準確稱重之柚皮素(例如:10毫升之1 〇 mM乙 腈溶液)。柚皮素將隨動力平衡之調整,分溶於受體相與溶 劑之間。 隨即確實檢測平衡狀態,其中利用高效液相層析法 (HPLC)測定溶劑中柚皮素濃度。即可直接得到液相(乙腈) 中柚皮素含量。受體相上柚皮素含量之計算法為所添加柚 皮素量與溶液中柚皮素含量之差值。每次攪拌瓶研究法均 逐漸提高系統中柚皮素濃度,進行多次(6-12次)檢測。柚皮 素與溶劑之增減用量將經過仔細平衡及詳細計算。 92216.doc -76· 1353880
922l6.doc •77- 1353880 每次平衡調整時,可得到一個吸附等溫點(與受體結合之 柚皮素[RS]相對;於溶液中柚皮素[S]作圖)。採用Langmuir-吸附等溫線模式,由下列非線性迴歸公式計算結合性(KA) 與最大負荷量(R〇)之平衡常數
Langmuir-等溫線:[RS] = [R。] X [S] / (1/KA + [S]) 交互作用特別弱者不適用此非線性方法。此時將利用線 性迴歸分析,依Scatchard曲線([RS]/[S]相對於[RS]作圖)檢 測、與R。。
Scatchard曲線顯示,Langmuir等溫線為直線。
Scatchard線性:[RS]/[S] = -KAx [RS] + KAx [R。] 依據Scatchard曲線發現之一項重要優點為其偏離線性之 程度很小。此表示受體相在同一結合位置之結合強度友結 合量不同。 結合常數KA與最大負荷量R。示於表8。 表8 :結合常數ΚΑ與最大負荷量R〇 受體相 衍生物 ·:: 交互作用 強 弱 Ka2 R〇2 κΑ1 R〇i A BV 02051 100%胺基 2121 14,7 931 22tl C ND 02048#2 MVS-100 1302 48.4 760 66,3 D ND03017#3 BzlO-lOO - - 329 29,2 E ND 03033#2 ImAc-100 6194 4,9 - - F ND 03049 Acrid9Car-100 2961 19,5 65 243 G ND 03050 NaphCar-100 1943 38.5 379 91 H ND 03062 iNic-100 - - 778 21.7 92216.doc •78- 1353880 觀察結果與觀察結果之說U皮素可利用其紛系經基 基團與㈣相A之-級胺基進行極性交互作用,f子性二 劑中,以乙猜極適用於測定此等交互作用。由上述強U 與弱(fCA1)結合位置可見,柚皮素顯然可能利用三個存在之 酚基,進行單價、二價與三價極性結合。 又體相C、D與G中’大多為經親脂系殘基衍化之A相之一 級胺基。若此等殘基未參與柚皮素之結合作用時,此等相 中負荷量必定隨有限之胺基數量下降。其平衡常數保持約 ㈣’因為交互作用型態本身未改變。事實上,有部份負 荷量顯著增加’例如:萘醯基衍化之受體(受體相A與G)則 由14.7上升至38.5毫莫耳/克受體相。此等結果只能解釋為 柚皮素與何化基團之間另有其他交互作用。這三種受體基 團之共通能力為可進行親脂性交互作用。柚皮素本身同樣 具有可參與此等交互仙之親脂性分子部份。 因此,柚皮素可與受體相c、;0與(3 八 亦即與殘留之胺基結合,及與受體基團謂、二或 NaPhCμ進行親·脂性結合。應注意,此等親脂性結合作用係 ;有機〜(乙如)中進行。其表示,袖皮素與親脂性受體基 團之間接觸時,盆能| . /、罝上不受親脂性基團與有機溶劑之溶 合化反應之影響。 ’、X體相C、D與G之結合常數Ka係由極性與親脂性結合 八5冓成其、5吊數一律低於胺基相A。該親脂性結合 顯然比極性結合弱,+ $ + 此再度證貫可使用極性相當高之有機 溶劑(乙腈)。 92216.doc -79- 1353880 受體相E、F與Η包含之受體基團可同時參與親脂性及極 性結合,其均含有胺基,部份包埋在芳香系結構中。在成 體相Ε與F上發現最高κΑ值。此表示當受體c、〇與g利用胺 基引進親脂性受體基團_,特別適合由極性與親脂性結合 部份共同合作發生作用。 結論:由此等實例可知,溶齊!中之基質(抽皮素)可與對 應之受體相發生不同結合作用。在適當選擇固相之受體基 團時,可同時活化與基質之極性及親脂性交互結合作用二 同樣亦可配合特定基質或基質基團之結合性製備受體相, 同時進行不同結合可能性,因而產生選擇性交互作用空間。 實例3:以結構同系物之苯衍生物作為基質,利用至少二價 鍵與來自instrAction公司之受體相之結合性 於非極性有機溶劑混合物中測定結構同系物之苯衍生物 與一種 instrAction 受體相 C (ND 〇2〇48#2, K1〇〇〇 pvA_ FA-2-5-D〇d-MVS-100)之間之交互作用。受體相ε中除了 4· 甲基戊酸根(MVS)以外,尚包含〇·16毫莫耳/克胺基。所使 用之溶劑為甲基-第三丁基醚/庚烷之混合物(體積比1/3)。此 非極性溶劑混合物令,主要發生極性交互作用,且可完全 溶解試驗物質。 採用所謂"擾拌瓶研究法”測定受體相與試驗物質之間交 互作用之結合常數(ΚΑ)與最大負荷量(R。)。 授摔瓶研究法係取準確稱重之受體相(各約2〇〇_35〇毫克) 懸洋於準確測得體積之溶劑(15毫升)中。於此等懸浮液中分 批添加準確稱重之基質。該試驗基質將隨動力平衡之調 92216.doc -80- 1353880 整,分溶於受體相與溶劑之間。隨即確實檢測平衡狀態《 其中利用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測定溶劑中基質濃度。即 可直接得到溶劑中基質含量。受體相上基質含量之計算法 為基質添加量與溶液中基質含量之差值。每次攪拌瓶研究 法均逐漸提高系統中基質濃度,進行多次(6-12次)檢測。基 質與溶劑之增減用量將經過仔細平衡及詳細計算。 每次平衡調整時,可得到一個吸附等溫點(與受體結合之 基質[RS]相對於溶液中基質[S]作圖)。採用Langmuir-吸附 等溫線模式,由下列非線性迴歸公式計算結合性(KA)與最 大負荷量(R。)之平衡常數
Langmuir-等溫線:[RS] = [R。] X [S] / (I/KA+ [S]) 交互作用特別弱者不適用此非線性方法。此時將利用線性 迴歸分析,依Scatchard曲線([RS]/[S]相對於[RS]作圖)檢測 KA與 R0。
Scatchard曲線顯示,Langmuir等溫線為直線。
Scatchard線性:[RS]/[S] = -KA X [RS] + KA X [R。] 所得之交互作用參數KA與R。及試驗基質共同示於表9。 92216.doc -81 - 1353880
92216.doc •82- 1353880 觀察結果:由表9可見,卩結合常數κΑ代表之試驗物質與 受體相之間交互作用隨苯環上取代基數量增加而提高。 僅具有-個取代基之苯衍生物之結合常數在4G升/莫耳 以下,此數值係上述測定法之檢測限值。 苯環上第二個取代基將另—種交互作用可能性引進試驗 分子中。這兩種微弱之交互作用可以合作,使二取代苯衍
生物之結合常數極接近單取代笨之結合常數乘積。因此κΤ 值為400至1 〇〇〇升/莫耳。 A 笨環上第三個取代基為二取代苯之結合常數與其本身相 當微弱交互作用潛力(]^約2〇_4〇升/莫耳)之乘積,因此三= 代苯之結合常數為17722升/莫耳β 一 4-胺基-3-硝基笨基氰之Scatchard曲線示於圖2。
92216.doc -83- 1353880 圖2 : 4-胺基-3-硝基笨基蘯 +丞鼠之不冋基質濃度[S]之
Scatchard 曲線 其中 a:三價交互作用範圍 [S] = 0.0044 - 0.043 mM KA3 = 17722 升/莫耳 R。3 = 3.5微莫耳/克相 b :三價與二價過度範圍 [S] = 0.086 - 〇.3〇 KA2 = 2350升/莫耳 汉。2 = 16微莫耳/克相 c :二價交互作用範圍 [S] = 0.40 - 0.98 mM KA1 = 855升/莫耳 R〇i = 33微莫耳/克相 由Langmuir等溫線不僅可以結合常數^方式取得交互作 用強度,而且可得知交互作用位置數量作為最大負荷量 R〇。该二價父互作用之最大負荷量比二價交互作用R。低約5 倍。因為合成性受體相提供給三種同時進行之交互作用之 結合位置少於兩種或僅有一種交互作用時。4-胺基-3-硝基 苯基氰中除了三價結合位置以外,尚具有雙價及單價結合 位置;咸了解’此等結合位置之相應結合強度(KA)較低, 及最大負荷量(R。)較高。 圖2說明在極低基質濃度下測定之參數κΑ與R。時,主要觀 92216.doc -84- 1353880 察到強力之二價交互作用(ΚΑ3與R。3)。微弱之單價與二價結 合位置仍無法在此等稀釋溶液中測得。使用較高基質濃度 測定〖八與尺。時,可得到較微弱且較多數二價結合位置之交 互作用強度(例如:KA1與R。!)。強力結合位置已在此等基質 》辰度下飽和,僅對吸附等溫線有恒定之影響。單價交互作 用未示於圖2中。 通常,當Scatchard曲線中等溫線向左上升彎曲時,表示 同時出現不同之強力結合位置。 結論:由所得實驗結果可見,受體相c(結構K1〇〇〇_ PVA-FA-2-5-Dod-MVS-100)不僅可利用3_胺基·4·硝基苯基 氰達成強力三價交互作用,而且可進行較微弱之單價與二 價交互作用。 同一種受體相中,當基質之取代基數量較少時,其表現 亦相同’亦即最大結合強度隨基質分子中取代基數而定。 結合強度因此會受基質分子隨取代基變化之持久且經誘 發之偶極影響。 實例4 :以類固醇作為基質,利用至少二價鍵與來自 instr Action公司之受體相之結合性 採用梯度HPLC,使用僅含一個胺基之受體相a(SBV 01044 VD/4,管柱PV 02007)及27%經分支烷基(4-甲基戊酸) 衍化之C相(ND 02001/1,管柱pv 02001),測定雌二醇與睪 固酮之結合性(滯留時間)。 梯度-HPLC所使用之條件如下: 中性溶離: 92216.doc -85- 1353880 溶離液A: 1份體積比二曱基曱醯胺+9份體積比水 溶離液B :二甲基甲醯胺 酸性溶離: 溶離液A : 10 mM三氟乙酸(TFA)t i份體積比二甲基甲 醯胺+9份體積比水溶液 溶離液B: 10mM三氟乙酸之二甲基甲醯胺溶液 梯度圖形:5分鐘恆定使用溶離液A,流速〇 2毫升/分 鐘,然後依0.6毫升/分鐘,與B混合2%/分鐘,至物質 完全溶離出為止》 當移動相令溶解過程之吉伯氏能量剛好超過受體_基質· 結合能量時,即可梯度溶離出物質。受體-溶劑交互作用之 吉伯氏能量ΔΟ—樣要達成能量平衡:溶離基質之過程中 (解吸作用)’由於解吸出較多較小之溶劑分子,因此通常熵 值AS會下降,且交互作用焓值△11為適當之負值。 針對目的構成之受體相在基質結合(吸附)期間,溶劑吸 附作用之交互作用焓值△負值程度低於受體與基質之 間多價交互作甩焓值△Η之負值程度。 由於所探討之物質於水中溶解性差,但於dmf令之溶解 ί良好因此必須使用含DMF之移動相進行粗略但簡單溶 離,以便快速比較多種基質對受體之結合強度。 由雖二醇及睪_與受體相之烧基進行親脂性交互作用 時’雌二醇亦可進行類似鹽型之苯齡_胺結合鍵。受體相 C(ND 0200m,管柱ρν〇2〇〇1)含有之4_甲基戊酸根參與親 脂性結合之部份應比胺基相Α大幅加強。 92216.doc -86- 1353880 應可預期,雌二醇與睪固酮相反,前者可以一部份離子 性及一部份親脂性進行二價鍵結。此時,在所使用之溶劑 梯度中,雌二醇自受體相c中溶出之時間應比睪固酮晚。使 用受體相A時,則反而顯著縮短整體之滞留時間,且睪固酮 與雌二醇之溶離關係差異性縮小。 表10為打斷受體-基質結合時所需移動相中DMF所占比例 表10 :雌二醇與與睪固仝之梯度溶離 基質 水-DMF-梯度 lOmMTFA 水-DMF-梯度 胺基相A PV 02007 受體相C PV 02001 胺基相A PV 02007 受體相c PV 02007 雌二醇 131 % 46.7 %% 11.3% 36.6% 睪固酮 10.0% 18.5% 10.0% 27.3% 1. 觀察結果:其結果顯示,雌二醇於胺基相A (PV 02007) 上之結合性比睪固酮強,表示其另可利用離子性交互作 用。在烷基化之受體相C(PV 02001)上,使用46.7% DMF時, 先溶離出雌二醇,相對於基本組需增加33.6%。由DMF之溶 離力量得知結合性大幅提高之結果。睪固酮之結合性則反 而僅需適度提高18.5 % DMF。 2. 觀察結'果如所預期,當利用固相上胺基之質子化作 用造成之離子性交互作用被大幅封阻時,雌二醇之結合性 下降,此時則在移動相中添加10 mM三氟乙酸。 睪固酮之結合性反而在C相之酸性介質中大幅加強,但在 A相中保持不變。這兩種受質中,由於溶離液中所含三氟乙 酸造成受體上之銨基進行另一種交互作用,而無法利用胺。 整體而言,當採用兩種不同非共價性交互作用時,與受 體相之結合強度會大幅下降。僅經由擴大脂系分子部份之 92216.doc -87- ^1353880 親脂性接觸表面所加強之結合性效果不大。 •支持該發現之另—項結果為比較雌二醇分子結構元素之 π留時間特性《此等分子探針可快速進行大規模册似式 驗因此2-萘醯基對c型相之結合性比蔡高,亦進而比 四氫萘齡^由此等關係可知其中應有離子性結合作用而 醇系0Η·基團於水性溶劑中則無法進行極性結合作用。 、’·°淪·含烷基-與胺基之€相(PV 〇2〇〇1)上酚系類固醇之 一仏鍵有利於與非芳香系類固醇分離。其係在等濃度之分 離條件下,當α -值(分離選擇性)達1〇時完成分離。 弱疏水性離子交換劑A (PV 〇2〇〇7)之分離效果則無法達 到令人滿意之程度。 此等原理可用於一般分離中性或鹼性脂系及芳香系之酚 系物質。因此亦可分離多價苯酚。 實例5:以内酿胺作為基質,利用至少二價鍵與來自 instrAction公司之受體相之結合性 於預備分析法中,由甲基_苯基乙内醯脲(MPh) 1、二苯基 乙内酿脲(DPH)2與甲基-苯琥珀醯亞胺3自氯仿中結合形成 含有80%胺基與14%苯甲基(交聯度5〇/〇)之受體相(例如:pV 99047 、 PV 00010)。 以逐漸提高濃度之基質溶液通過填充受體相之HPLC管 柱(40 X 4 mm) ’至飽和平衡為止。由溶出速率、物質溶離 出之時間及物質濃度,在已知之恆定基質濃度[s] = [s。] 下’可分別計算出結合基質上之濃度[RS]。由所測定1〇_12 種基質濃度之溶離曲線,可由吸附等溫線或Scatchard曲線 92216.doc -88 - 1353880 測得結合常數ΚΑ與飽和濃度[R。],藉以檢測二價與單價結 合範圍。 -
由選擇之溶劑即可確定其中包括相當高極性交互作用, 特定言之氫鍵結合作用。 典型測定值如下列a)至c): a) MPH與矽膠上6層交聯聚(苯甲基-N-烯丙基-胺曱酸 酯)(PAA-OBzll4-2Dod,PV 99047)之鍵結: 二價鍵範圍: KA = 12703 Μ'1 A G= 5.50仟卡/莫耳 R。·二12.0微莫耳/克 單價鍵範圍: KA= 221 Μ'1 △ G = 3.14仟卡/莫耳 R〇= 301.4微莫耳/克 b) DPH與矽膠上6層交聯聚(苯甲基-N-烯丙基-胺曱酸 酯)(PAA-OBzll4-2Dod,PV 00010)之鍵結: 二價鍵範圍: 92216.doc -89· 1353880 Κα=19880 Μ'1 -Δ G = 5.76仟卡/莫耳 R。= 4.6微莫耳/克 單價鍵範圍:
Ka=201 Μ'1 △ G = 3.09ff 卡 /莫耳 R。= 226·7微莫耳/克 c) MPS與矽膠上3層交聯聚(苯甲基_N_烯丙基_胺甲酸 酉旨)(PAA-OBzll4-2Dod,PV 99047)之鍵李士 . '單價鍵範圍:
Ka=75-78 Μ'1 R。=96·5 - 97.4微莫耳 / 克 1·觀察結果:兩種乙内醯脲1與2(熥1>11與DPH)在大規模 檢測系列中,對二價結合常數Ka在6〇〇〇與23〇〇〇 之間 之多種受體相(例如:PV99047、PV 00010)檢測到飽和度R〇 為3微莫耳/克相至12.6微莫耳/克相之間❶其顯示與胺形成 兩個氫鍵。單價結合常數為1〇9至2U m-i(r。239 _ 3〇1微莫 耳/克)之間。琥珀醯亞胺衍生物之單價結合常數則反而僅75 至78 Μ ,截和度R。為96微莫耳/克。其表示破珀醯亞胺僅 形成一個氫鍵,因此僅能進行單價鍵結。 2·觀察結果:二價鍵之結合常數相當符合單價鍵結合常 數之乘積。其單價吉伯氏能量亦接近其加值。5環内醯 胺基團之單一氫鍵於25〇c氣仿中之吉伯氏能量△ 〇為2.5至 3.14仟卡/莫耳之間,二價氫鍵則在5.〇6至5.仟卡/莫耳之 92216.doc -90- 1353880
間。此等數值超過文獻上已知其在氣仿溶劑中之數據(MpH KA = 6014 W,△ G = 5.06仟卡/莫耳,R。=3 2微莫耳/克; 赃KA= 7171 …5.16仔卡/莫耳,r。…微莫 耳/克與KA=145 ,△〇 = 2·90仟卡/莫耳,r。:⑽〇微 莫耳/克)。 結論:當基質與受體各具有兩個同樣互補殘基(結合位置 殘基)進行類似螯合鏈之交互作用時,亦可加強二價鍵結。 此時可述及基質之酿胺基與受體之胺基。其吉伯氏能量接 近其加值,結合常數則接近其乘積。依此原則特別用在發 展受體相上,可分離同系物質或具有不同價數官能基之物 質(例如:1至6價醇,如:糖)。 實例6:以幾種C-封端之胺基酸作為基質時,利用至少二價 鍵與以聚乙烯基胺/矽膠為主之吸附劑之結合性 採用層析法,在7種不同固相上(合成性受體)探討18種不 同胺基酸衍生物(表11之基質)之滞留特性。 所採用之胺基酸衍生物(1-18)呈丙胺酸、白胺酸、捕胺 酸、離胺酸、組胺酸、苯基丙胺酸、路胺酸與色胺酸之酯 型°所選用之酯排除不期望發生之可離子化之羧基官能基 交互作用。甲酯對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影響,反之苯曱酯則 有影響。. 922I6.doc -91 - 1353880 922l6.doc 表11作為基質之胺基酸衍生物 基質 名稱 結構式 1 H-Ala-OMe 0 y~{ HgC 0—0¾ 2 H-Ala-OBzl O h3c 0-’ 3 H-Leu-OMe H,N 0 H3Cp~<〇-c, Η3(/ 4 H-Leu-OBzl yK夕 h3c 5 H-Pro-OMe CK-CH3 6 H-Pro-OBzl ckP 7 _ .Z-Lys-OMe djXL HjN 8 H-Lys(Z)-OMe / :___.\ H2N 0 )rl 0 92- 1353880 92216.doc 9 , Boc-Lys-OMe c H3〇— c / Η:Ν % —〇 /-’ 0—0«3 10 H-Lys(Boc)- OMe ( H3C— C H2N ,0 /-f 0—0*3 y—nh 〇 11 H-His-OMe H2N 0 jfyyA.cH, H 12 Bzl-His-OMe q_ V/ 13 H-Phe-OMe HaN 0 Q^M〇-ch3 14 H-Phe-OBzl 15 H-Tyr-OMe HW HO—^ 〇—CH3 16 H-Tyr-OBzl _ hw Q H〇_^yy^〇_/ -93-
1353880 所使用之受體相為聚乙稀基胺’係粒子大小微米及孔 徑1000埃之矽膠。在塗覆過程中首先使用胺基相A。經衍化 之受體相B至K則依已知方法,經由胺基相A之固相合成法 製成。各相之說明示於表12。
92216.doc -94-
D , ND 03017#3 - KlOOO-PVA-FA-20-Dod-BzlO-lOO 笨甲基氧羰基相 ΗΝγ° 6 I ND 02061#2 K1000-PVA-FA-2-5-Dod-BSr-100 琥珀酸相 ,·····^γ^·····: HNW° HO^^O J K1000-PVA-FA-2-5-Dod-MVS-50- ND 03096 BSr-50 ,NH HN\ /0 r r 具有4-曱基戊酸根與琥珀酸根之相 HaC^^CHa K K1000-PVA-FA-2-5-Dod-Bz!0-50- ........w'. ND 03088 BSr-50 具有苯曱基氧羰基-與琥珀酸根之相 。丫NH _丫。 6 〇X 1353880 層析法所使用之移動相為pH 7.5之水性10 mM Tris-HCl-缓 衝液。 採用與裝置無關之相對溶離度k’(容量因數)作為各種緩衝 液中,基質與受體之間交互作用強度之測定值。以最高峰時 之溶離體積與管枉體積之差值除以管柱體積之商數表示 溶離體積-管柱體積 k'=_ 管柱體積 92216.doc -95- 1353880 基質於10 mM Tris-HCl-緩衝液中之k·值示於表13。 表13 :基質於10 mM Tris-HCl-缓衝液中之k'值 基質 受體相之k’值 A B c D I J K 1 H-Ala-OMe 0.0 0.0 0.0 0,2 13.7 8.7 11.6 2 H-Ala-OBzl 0.0 0,0 0.2 2.1 17.4 13,4 23,9 3 H-Leu-OMe 0,0 0.0 00 0,3 12.5 7.1 10.4 4 H-Leu-OBzl 0.0 01 63 10.0 13.1 18.6 41.7 5 H-Pro-OMe 0.0 〇,〇 0,0 0.4 - 11.9 15,9 6 H-Pro-OBzI 0.0 〇,l 0.2 3,6 21,7 16.6 34,4 7 Z-Lys-OMe 0,0 0.1 0.0 2,4 19 J 20.9 61.5 8 H-Lys(Z)-OMe 0.0 0,1 0,6 6,5 12,0 11.5 30.2 9 Boc-Lys-OMe 0,0 0.0 0,0 0.4 14,3 11.9 20.2 10 H-Lys(Boc)- OMe 0.0 0,0 0,1 0,5 9,0 5,3 9.8 11 H-His-OMe 0,0 0,0 0.0 0,3 18.2 5.7 13,8 12 Bzl-iiis-OMe 0.0 0.0 0,5 1.2 4.5 1.9 3,7 13 H-Phe-OMe 0,0 0,0 0.1 0.2 6S5 1.7 3,2 14 H-Phe-OBzl 0.1 0,1 12,6 39,0 7,3 12,3 39A 15 H-Tyr-OMe 0.0 0,2 0J 1.0 8.7 4.8 6,5 16 H-Tyr-OBzl 0.1 0.3 16.7 20.3 9,4 16.3 16^ 17 H-Trp-OMe 0,5 0.2 1.0 4,4 12.5 10.7 17f7 18 H-Trp-OBzl 0.8 0.3 49,6 55.4 16.6 49.5 186,4 • 96- 92216.doc 1353880 1.觀察結果:實例1中探討胺基相上具有羧酸根之胺基酸衍 生物之k'值…實例1之單羧酸根Ac_Gln 1與Boc_Gln 2於胺基 相(BV 02042)上得到之k'值為9.5與8.8。本實例ό之簡單一元 胺,如:H-Ala-OMe 1與H-Leu_0Me 3於羧酸酯相上之让,值 為 13.7與 12.5。 觀察結果之說明:基質與受體相之交互作用基團交換時, 僅微幅改變k1值。因為結合強度應與結合方向無關。有計晝 嵌插交互作用基團時,應注意不論該基團係固定在受體上 或於基質中移動’均會發生類似之結合。 2·觀察結果:联基相A與乙醯胺相B均無法使基質滯留。 觀察結果之說明:受體相八與6沒有可在所選用之緩衝液中 與基質產生顯I交互作用之受體基團。,值相對地為〇。 此等受體相在相對交互作用量表上作為零點。聚合物架構 之親脂性影響可在結合平衡上忽略。 3. 觀察結果··所有基質在缓酸醋相1上均顯著滯留。其^,值 為4.5至21.7之間。 、 觀察結果之說明··所有探討之基f均具有至少—個胺基。 此等胺基於pH 7.5下會大幅質子化,可與受體相之羧酸根 陰離子進行強烈離子性交互作用。 4. 觀察結果:具有—個親脂性部份結構之基質(例如:2、6、 7、8、15或17)在受體相上之滞留性报低。具有至少2 個較大親脂性分子部份之基質(如:4、14、16與⑻之滯留 性較強(k,值>8)。#中與芳香系受體相D之結合性大與院基 受體相之結合性。 92216.doc -97- 1353880 觀察結果之說明··受體相(^與d僅@ $ 片 值此進仃親脂性交互作用。 此專結合性比離子性交互作用漫 1 ㈣補。於所選用緩衝液中之 早知親脂性交互作用經常在檢測邊 ^ 具有兩個延長之親 脂性殘基之基質在親脂性接觸面上之滯留性即提高。 5.觀察結果:|質之最大k,值主要出現在受體相^ 觀察結果之說明:受體相K含有約相 — 昊耳浪度之羧酸根與 本f基氧躲,亦即供進行料性與親祕交互作用之受 體基團。因為交互作用基團總數量相當於各純型受體相c、 D或卜因此遇合受體相Rki值應在喻相之k,值之間。混 合受體相所得.向k’值顯示其同時發咮雜工以^ j吋贫生離子性與親脂性鍵 結’因而出現混合之二價結合模式。 使得所有具有一個芳香 結合性高於與具有分支 基於芳香系之間之7Γ - 7Γ -接觸, 糸殘基之基質與含苯甲基之K相之 烷基之J相之結合性。 结論:由上述實驗可知,針對㈣適當選擇純型受體基團 Z聯結或排除基質與受體相之間交互作用。亦可藉由^^ 洛劑組成之離子強度與pH值來調整親和性與選擇性。 當基質具有兩個親脂性分子部份時,即可與受體相進行 一 4貝交互作用,顯著加強其結合性。此時即涉及相同具 之二價交互作用。 ^ 匕亦發現,當受體相及基質均具有相應之互補基團時,可 能出現不同型態之二價交互作用(離子性與親脂性)。亦可能 加強結合選擇性。 藉由針對目標物質設計相應之互補受體,很容易即可自 92216.doc • 98- 1353880 其分離之可能性係以k, 同時存在之物質或副產物中分離 值之商數表示,即選擇性α。 選擇性:a = k^./k^· 例如·利用苯甲基-受體相D幾乎很難以層析法分離 Boc-Lys-OMe (9)與 H-Lys(Boc)-OMe (10)。在緩酸 i旨受體 相I上之α值為1.59。混合受體相J與K之〇:值為2.25與 2.06。此表示藉由適當設計受體相即可顯著改善混合物 之層析分離可能性。 92216.doc 99·

Claims (1)

1353880 年”月 3修(更)正本 第093108126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〇年3月)β 十、申請專利範圍: 丨 ___ 1. 一種製造至少一種吸附劑之方法,該吸附劑具有至少兩 個有結合能力且可選擇性結合一種基質之不同基團其 特徵在於包括步驟⑴至(ii): (0自合成或天然之第一基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與一種 吸附劑結合之基團, (11)使至少兩個可與合成或天然之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 基團刀別承載在擔體上,形成至少一種吸附劑,其 中該基團與步驟⑴之基團相同或互補,且步驟(ii)之 第二基質與步驟⑴之第一基質相同或不同 其中所檢測之基團中,單一基團之吉伯氏能量 (Gxbbs-Energy)對與第二基f之非共價鍵之影響造成負值 之吉伯氏能量△〇’此點可加強結合強度,在至少一種需 要分離之物質中改善其分離選擇性。 2. -種由具有至少兩個可與至少一種吸附劑結合之不同基 團之基質進行選擇性結合 ⑴至(iv): <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步驟 ⑴自合成或天然之链_ , 、’'第基質中檢測至少兩個可虫一藉 吸附劑結合之基團, 一禋 (Π)使至少兩個可盥人 ,、δ成或天然之第二基質 基團分別承裁右栖脚t 負、。口之不同 錢在擔體上’形成至少一種 十該基團與步驟 基質與步驟⑴之第一基質相同或不同。 (iii)由至少一種第一其防 一基質(其可與⑴項之第一基質相同 92216-1000317.doc 1353880 或相異)與步驟(Η)之至少一種吸附劑接觸, ㈣檢測該至少一種第二基質與步驟(Hi)之至少一種吸 附劑之結合強度, ,'中所仏測之基團中,單—基團之吉伯氏能量對與第二 基質之非共價鍵之影響造成負值之吉伯氏能量Δ(3,此點 〇強。σ強度,在至少—種需要分離之物質中改善其 分離選擇性。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⑴ 之檢測法包括裂解合成或天Μ_基質形成至少兩個具 有至少兩種可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之組成元件。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組成 儿件具有至少兩個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至少 -種第-基質與該至少一種第二基質相同,且所選出之
該至乂兩個可與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基團分別與步驟⑴ 所檢測之基團互補。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至少 一種第-基質不同於至少-種第二基質,且所選出之該 至少兩個可鱼第-其暂4士人> ”弟一基質結合之不同基團分別與 檢測之基團互補。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該至少兩個可斑至 少:種第二基質結合之基團係自根據步驟⑴ 團中選出。 丞 其特徵在於步驟⑴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方法 92216-1000317.doc 1353880 中自合成或天然第一基質中選出至少 义田芏少兩個可與一種吸附 劑結合之基團,形成兩種分別且右 J,、有至少一個可與吸附劑 結合之基團之組成元件,於步驟塑 ’娜U丨)¾成一種吸附劑;或 於步驟(i)t自合成或天然第一基皙φ.登山s , 签資1P選出至少兩個可與 -種吸附劑結合之基團’形成三種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可 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之組成元件,於步驟⑼製成至少三 種吸附劑;或於步驟⑴中自合成或天然第—基質中選出 至少兩個可與一種吸附劑結合之基團,形成四種分別具 有至少-個可與吸附劑結合之基團之組成㈣,於步驟 (11)製成至少六種吸附劑。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方 々次其特徵在於該至少 一種吸附射至少兩個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係選自下 列各物組成之群中:胺基酸、糖、核誓酸、核嘗、痛。定_ 與嘌呤驗基。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 唄又万法,其特徵在於該至少 -種第二基質中至少兩個有結合能力之不同基團係選自 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胺基酸、糖、料酸、核替、嘴 啶-與嘌呤鹼基。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頊夕士、+ ^ 矛飞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ii) 中該至少兩個不同基團分別與聚合物共價鍵結。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 ^ 万在其特徵在於該聚合物 係利用至少一種單體(該單體 丹有至少兩個具有結合能力 之不同基團)或至兩種單體(該單體分別具有至少-個具 有結合能力之基團)之聚合你田+ & μ λ 作用&聚縮合作直接承載在擔 92216-1000317.doc 體上製成,其中該等基團相異。 1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⑻ 中該至;兩個可與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基團係利用選 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之試劑承載在擔體上:活化試 劑石夕院化試劑與間隔基,或此等試劑中二種或多種之 >昆合物。 14·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⑼中 1至乂兩個不同可與第二基質結合之不同基團係選自下 列各物組成之群中:苯基、經苯基、録、胺基、酿胺 基、羥基、吲哚基、咪唑基與胍基。 以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另包括步驟 (v): (V)單離至少一種第二基質。 16.根據巾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另包括步 驟(Vi): (Vi)判別及鑑定至少一種第二基質。 1 7.根據申清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基質 為選自下列各物組成之群中之一種或多種天然活性成 为.胺基酸、寡肽、核:y:酸、蛋白質、醣蛋白、抗原、 抗體、碳水化合物、酵素、辅酶、激素、植物驗、類固 醇、病毒、微生物、植物性與動物性組織之内含材料、 細胞、細胞片段、細胞器、溶胞物、外源凝集素、黃素 化合物、黃酮與異黃酮,或—種或多種選自下列各物組 成之群中之合成性活性成分:對神經系統具有效力之物 92216-1000317.doc 1353880 質;對激素系統具有效力之物質;對調節劑具有效力之 f;對心血有效力之物質;對呼吸道具有效 力之物質,對胃腸道具有效力之物哲 令及刀之物質;對腎臟與尿道具 有效力之物質;對眼睛且右# Λ 有效力之物質;對皮膚具有效 力之物質;對傳染性疾症且右箱(5女& 疾病具有預防與治療效力之物質; 具有效力之物 、殺有害生物 18. 一種吸附劑/基質-複合物,立自括$ J关巳枯至少—種吸附劑與至少 -種具有至少兩個不同基團之基質,其中該吸附劑具有 至少兩個不同之第一基團,可與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第二 基團之至少-種基質進行非共價鍵結,其中所選用之該 至少兩個不同之第一基團中’單一第一基團之吉伯氏能 量對其與至少兩個不同之第二基團之非共價鍵結之整體 景> 響造成吉伯氏能量△ G呈負值,此點可加強結合強度, 在至少一種需要分離之物質中改善其分離選擇性。 19. 對惡性腫瘤具有效力之物質;對免疫系統 質與免疫有效成分,及殺昆蟲劑、除草劑 劑與殺真菌劑。 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之用 途,其係用於檢測受體/活性成分之交互作用、筛選活性 成分、發展前導物質、分離基質、純化基質、分離異構 化合物、分離有害物質以純化液體、縮減動態組合之集 合庫。 92216-1000317.doc
TW093108126A 2003-03-25 2004-03-25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 TWI35388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13324A DE10313324A1 (de) 2003-03-25 2003-03-25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n Sorbentien durch mindestens bivalente Bindung
DE10358696A DE10358696A1 (de) 2003-12-15 2003-12-15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n Sorbentien durch mindestens bivalente Bind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0136A TW200500136A (en) 2005-01-01
TWI353880B true TWI353880B (en) 2011-12-11

Family

ID=3309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8126A TWI353880B (en) 2003-03-25 2004-03-25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2) US20060292569A1 (zh)
EP (1) EP1613420B1 (zh)
JP (1) JP4673836B2 (zh)
KR (2) KR101322019B1 (zh)
BR (1) BRPI0408724A (zh)
CA (1) CA2519479C (zh)
ES (1) ES2545069T3 (zh)
HR (1) HRP20050809A2 (zh)
IL (1) IL171007A (zh)
IS (1) IS8085A (zh)
MX (1) MX288503B (zh)
NO (1) NO20054901L (zh)
PL (1) PL1613420T3 (zh)
RU (1) RU2338587C2 (zh)
TW (1) TWI353880B (zh)
WO (1) WO200408504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4151A1 (ja) * 2009-03-12 2010-09-16 株式会社資生堂 充填剤の製造方法、充填剤及びカラム
WO2011012302A1 (en) * 2009-07-28 2011-02-03 Instraction Gmbh Specific sorbent for binding proteins and peptides, and separ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EP2512653A1 (en) * 2009-12-17 2012-10-24 InstrAction GmbH Specific sorbent for binding proteins and peptides, and separ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DE102010054766B4 (de) 2010-12-16 2012-08-30 Previpharma Ag Verfahren zur Trennung, Aufkonzentration oder Reinigung eines (Blut)Plasmaproteins oder Virenbestandteils aus einer Mischung
DE102010054767B4 (de) 2010-12-16 2013-02-21 Previpharma Ag Verfahren zur Trennung, Aufkonzentration und/oder Reinigung von (Blut)Plasmaprotein, Viren oder Virenbestandteilen
JP6141838B2 (ja) * 2011-07-13 2017-06-07 インストラクション・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複合材料
RU2538897C2 (ru) * 2012-10-24 2015-01-10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Сотниченко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бращенно-фазовых гидрофобизированных полисиликатных сорбентов и сорбенты, полученные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DE102012022233A1 (de) 2012-11-14 2014-05-15 Instraction Gmbh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s (Blut)plasmaproteins
DE102012022234A1 (de) 2012-11-14 2014-05-15 Instraction Gmbh Einstufiges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Blut)Plasmaproteinen wie Albumin aus Gemischen
RU2737589C1 (ru) * 2019-12-30 2020-12-0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ИЗЕКС ИНФО"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виртуальных лабораторных и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х экспериментов
RU2751439C1 (ru) * 2020-12-25 2021-07-1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ИЗЕКС ИНФО"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симуляции в виртуальных лабораториях по электродинамике
CN116836547A (zh) * 2023-07-07 2023-10-03 安徽大学 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制备纳滤膜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2719A (en) * 1992-03-30 1994-12-13 Perseptive Biosystems, Inc. Molecular imaging
US6176268B1 (en) * 1996-01-29 2001-01-23 Hybritech Polymers Multi-layer assembly for fluid and vapor handling and containment systems
NZ516848A (en) * 1997-06-20 2004-03-26 Ciphergen Biosystems Inc Retentate chromatography apparatus with application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US6342160B2 (en) * 1998-01-09 2002-01-29 Christopher J. Welch Method for screening chromatographic adsorbents
JP2002523057A (ja) * 1998-08-25 2002-07-30 ザ スクリップス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タンパク質の機能を予測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DE19855173C2 (de) * 1998-11-30 2001-03-15 Gottschall Instruction Ges Fu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ivatisierter Polymere und Derivate von funktionelle Gruppen aufweisende Polymere sowie Verfahren zur Substratbindung
DE19860972A1 (de) * 1998-11-30 2001-04-26 Gottschall Instruction Ges Fu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ivatisierter Polymere
US6989267B2 (en) * 2001-07-02 2006-01-2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f making microarrays with substrate surfaces having covalently bound polyelectrolyte films
US7504364B2 (en) * 2002-03-01 2009-03-17 Receptors Llc Methods of making arrays and artificial receptors
US20030119063A1 (en) * 2002-09-03 2003-06-26 Pham Thang T. High accuracy protein identification
US7026014B2 (en) * 2003-02-07 2006-04-11 Clemson University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ubstrat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73836B2 (ja) 2011-04-20
IS8085A (is) 2005-10-24
WO2004085046A3 (de) 2004-12-29
CA2519479C (en) 2016-12-20
MXPA05010175A (es) 2006-05-22
US20060292569A1 (en) 2006-12-28
CA2519479A1 (en) 2004-10-07
MX288503B (es) 2011-07-19
WO2004085046A2 (de) 2004-10-07
BRPI0408724A (pt) 2006-03-07
HRP20050809A2 (en) 2006-02-28
IL171007A (en) 2010-11-30
PL1613420T3 (pl) 2016-03-31
KR20120060170A (ko) 2012-06-11
RU2338587C2 (ru) 2008-11-20
KR20050119148A (ko) 2005-12-20
US20110257028A1 (en) 2011-10-20
EP1613420A2 (de) 2006-01-11
ES2545069T3 (es) 2015-09-08
NO20054901L (no) 2005-12-16
TW200500136A (en) 2005-01-01
NO20054901D0 (no) 2005-10-24
RU2005132835A (ru) 2006-08-10
JP2006523831A (ja) 2006-10-19
KR101248734B1 (ko) 2013-03-28
KR101322019B1 (ko) 2013-10-29
EP1613420B1 (de)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3880B (en) 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bindung eines substrats a
Guo et al. Ion-exchange resins as drug delivery carriers
CN1930304B (zh) 不对称支化的聚合物缀合物和微阵列检测
Wang et al.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D‐L1 in cancer cells by enzyme‐instructed self‐assembly
CA2234685A1 (en) Peptides which enhance transport across tissues and methods of identify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6412798B2 (ja) リガンドライブラリーを用いた診断および処置方法
CN115778904A (zh) 一种用于体外转染和体内递送mRNA的制剂
CN104168998B (zh) 通过交联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CN104684895A (zh) Fbxo3抑制剂
JP2008546835A (ja) 複数の活性薬物−樹脂抱合体
JPS6335527A (ja) 被覆性イオン交換樹脂
WO1998047002A2 (en) Polyvalent presenter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and their uses
CN1063221A (zh) 多胺药物-树脂复合物
CN111647561B (zh) 纳米抗体在细胞特异性捕获和细胞释放中的应用
TW201042257A (en) Detection of antibody that binds to water soluble polymer-modified polypeptides
JP2004359665A (ja) 生体利用性増強剤を含有する治療組成物
Marmwar Modified release of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using ion exchange resin complex in floating mucoadhesive tablets
CN107405408B (zh) 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
JP7414999B2 (ja) 塩化物イオン選択性センサーを形成するための光硬化性試薬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Gami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STUDY OF PULSATILE RELEASE TABLETS OF METOPROLOL SUCCINATE.
CN101590227A (zh) 冻干疫苗及其稀释溶液分别包装的疫苗产品和稀释溶液的制备方法
Asayama et al. Poly (L‐histidine) with several aminoethyl groups for a new pH‐sensitive DNA carrier
CN101962420B (zh) 一种沙丁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9804A (zh) 可定点结合含组氨酸标签蛋白的明胶衍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327545A (ja) 捕捉物キャリア、捕捉物キャリア複合体、捕捉物導入方法及び吸着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