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4268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42689B
TWI342689B TW096101589A TW96101589A TWI342689B TW I342689 B TWI342689 B TW I342689B TW 096101589 A TW096101589 A TW 096101589A TW 96101589 A TW96101589 A TW 96101589A TW I342689 B TWI342689 B TW I3426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ntrol channel
frequency
specific control
gener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1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7798A (en
Inventor
Kenichi Higuchi
Mamoru Sawahashi
Nobuhiko Miki
Yoshihisa Kishiyama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279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34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23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34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983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34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37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7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2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26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4268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3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信之技術領域,且特別是關於 5 使用在進行頻率排程及多載波傳送的通信系統之基地台、 通信終端、發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先前技術3 背景技術 # 可在此種技術領域實現有效率地進行高速且大容量的 1〇 通信之寬頻無線存取係日益重要。特別是基於可在下行通 道有效地抑制多路徑衰退並進行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等之觀 點,受到期待的是多載波方式一更具體而言即為正交分頻 多工(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方式。此外,基於提高頻率使用效率以提高流通量等之觀 15點,亦有人提出在次世代的系統中進行頻率排程之方案。 如第1圖所示,可在系統使用的頻帶係分割為多數資源 • 區塊(圖式之例係分割為3個),且各個資源區塊含有1個以上 的副載波。資源區塊亦稱為頻率塊(chunk) ’且終端分配有1 個以上的資源區塊。頻率排程係依照終端通知的下行引示 20通道之每個資源區塊的接收信號品質或通道狀態資訊 (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通道品質指示元)來優先 分配資源區塊給通道狀態良好之终端’以藉此提高系統整 體之傳送效率或流通量。在進行頻率排程時’必須通知終 端排程之内容,且該通知係藉由控制通道(亦可稱作L1/L2 5 1342689 控制傳訊通道、附加控制通道、低層控制通道等)來進行。 又,使用該控制通道可發送業經排程的資源區塊所使用之 調變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等)、通道編碼資 訊(例如,通道編碼率等),且甚至亦可發送混成式自動重送 5 要求(HARQ : 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關於將頻帶分 成多數資源區塊,並依照每個資源區塊改變調變方式之技 術已揭示於如非專利文獻1中。 非專利文獻 1 : P.Chow,J.Cioffi,J.Bingham ’ “A Practical
Discrete Multitone Transceiver Loading Algorithm for Data 10 Transmission over Spectrally Shaped Channel” ,IEEE
Trans.Commun.vol.43,No.2/3/4,February/March/April 1995 【發明内容3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一方面,未來的次世代無線存取方式也許會要求備有 15 各種寬窄之頻帶,使終端可隨著場所或依照用途來利用各 種頻帶。此時,終端可接收的頻帶寬度亦可依照用途或價 格來準備各種寬窄之頻帶,且此時只要適當進行頻率排程 的話,亦可期待提高頻率使用效率及流通量。然而’可在 既有的通信系統使用之頻帶係以固定頻帶為前提,因此, 20 在基地台側或終端側備有各種寬窄之頻寬時’仍尚未在完 全容許所有的組合之下確立可適當地對終端或使用者通知 排程内容之具體方法。 另一方面,在對控制通道固定分配所有終端共同的特 定資源區塊時,—般終端的通道狀態係依照每個資源區塊 6 而不同,故,可能會由於終端而無法良好地接收控制通道。 在控㈣道分散於财資腿塊時,㈣任何終端 可月b以某種&度的接收品質接收控制通道,但難以期待 有更佳的接收品質。因此,需要可更高品質地傳送控制通 道至終端。 再者’在進行適應性地變更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率之 :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控制時’發送㈣通道所需的符元數係依照每個終端而不 同。這是因為傳送到每!個符元之資訊量隨著amc的組合而 不同之故。又’亦正在檢討未來的系統可利用分別在發送 端及接收端準備的?數天線發送、接收不同之信號。此時, 也許利用各天線通信之各個信號會需要排程資訊等之前述 控制資訊。因此,此時發送控制通道所需的符元數不僅會 依照每個終端而不同,亦可能依照終端所使用之天線數而 不同。當欲利用控制通道傳送之資訊量依照每個終端而不 同時,要有效率地使用資源,就必須利用可彈性對應控制 資訊量的變動之可變格式,然而這會增加發送端及接收端 的信號處理負擔。相反地,格式固定時,則必須配合最大 資訊量來確保控制通道專用的襴區。但是,一旦如此,即 便在控制通道專用的欄區產生閒置時,亦無法利用該部分 之資源進行資料傳送,反而與有效利用資源之要求相反。 因此,需要可更簡單且高效率地傳送控制通道。 本發明係用以對應前述問題點的至少丨者而作成者且 其目的在於可在分配於通信系統之頻帶分割成多數頻率區 1342689 塊,且各個頻率區塊含有多數個包含1個以上的副載波之資 源區塊,並且在終端使用1個以上的頻率區塊進行通信之通 信系統中,提供可有效率地對可通信頻寬不同之各種終端 傳送控制通道的基地台、通信終端、發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5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其中一型態所使用的基地台,係通信系統所使 用的頻帶含有多數頻率區塊,且各個頻率區塊使用於含有 多數個包含1個以上的副載波之資源區塊之通信系統者,並 且基地台使用1個以上的頻率區塊與通信終端進行通信, 10 又,該基地台包含有:管理機構,係可管理各個通信終端 之可通信頻寬與分配於通信終端之頻率區塊的對應關係 者;頻率排程器,係可依照每個頻率區塊決定用以將1個以 上的資源區塊分配於通道狀態良好的通信終端之排程資訊 者;製作機構,係可依照每個頻率區塊製作含有排程資訊 15 的控制通道者;多工機構,係可在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 内,對依照每個頻率區塊製成之控制通道進行頻率多工 者;及發送機構,係可利用多載波方式發送多工機構之輸 出信號者。 本發明其中一型態的基地台,係在含有多數個包含1個 20 以上的副載波之資源區塊之頻帶,進行頻率排程之多載波 方式者,包含有:可根據各個通信終端所通知的通道狀態 資訊,決定用以將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分配於通道狀態良好 的通信終端之排程資訊之頻率排程器;可進行控制通道的 編碼及調變之機構,且該控制通道含有在非特定的通信終 8 1342689 端解碼之非特定控制通道及在分配有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 之特定通信終端解碼之特定控制通道;可依照排程資訊對 非特定控制通道及特定控制通道進行時間多工之多工機 構;及可利用多載波方式發送前述多工機構的輸出信號之 5 機構。 本發明其中一型態的基地台,係在含有多數個包含1個 以上的副載波之資源區塊之頻帶,進行頻率排程之多載波 方式者,包含有:可根據各個通信終端所通知的通道狀態 資訊,決定用以將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分配於通道狀態良好 10 的通信終端之排程資訊之頻率排程器;可依照排程資訊對 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進行多工之多工機構;及可利用多載 波方式發送前述多工機構的輸出信號之機構。又,藉由特 定通信終端而解碼之控制通道係跨越含有多數資源區塊之 前述頻帶而分散對映者。 15 本發明其中一型態的基地台,係在含有多數個包含1個 以上的副載波之資源區塊之頻帶,進行頻率排程之多載波 方式者,包含有:可根據各個通信終端所通知的通道狀態 資訊,決定用以將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分配於通道狀態良好 的通信終端之排程資訊之頻率排程器;可依照排程資訊對 20 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進行多工之多工機構;及可利用多載 波方式發送前述多工機構的輸出信號之機構。又,藉由特 定通信終端而解碼之控制通道係限定於該特定通信終端所 分配的資源區塊而對映者。 本發明其中一型態的基地台,係在含有多數個包含1個 9 方式者,包含之貝^區塊之頻帶,進行頻率排程之多載波 資句,T根據各個㈣終端所通知的通道狀態 的通信二二將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分配於通道狀態良好 ^ 〇'' 非程資訊之頻率排程器丨可進行控制通道的 編碼及調變之梏糂 α ,且該控制通道含有在非特定的通信終 碼之非特·制通道、及在分配有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 之特定通信終端解碼之特定控制通道;可依照排程資訊對 非特疋控制通道及特定控制通道進行時間多工之多工機 構’及可利用多載波方式發送前述多工機構的輸出信號之 機構。又,則述非特定控制通道含有可顯示該非特定控制 通道的傳送格式之資訊。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在構成系統頻帶的各個多數頻率區塊 含有多數個包含1個以上的副載波之資源區塊之通信系統 中’有效率地將控制通道傳送至可通信頻帶不同的各種通 信終端。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頻率排程。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所使用的頻帶。 第3Α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基地台之部分區 塊圖(其1)。 第3Β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基地台之部分區 塊圖(其2)。 第4Α圖係顯示關於丨個頻率區塊之信號處理元件。 1342689 第4B圖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C圖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D圖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E圖係顯示關於1個頻率區塊之信號處理元件。 5 第5A圖係顯示控制傳訊通道之資訊項目例。 第5B圖係顯示局部FDM方式及分散FDM方式。 第5C圖係顯示符元數因應同時多工使用者數而變化之 L1/L2控制通道。 • 第6圖係顯示錯位訂正編碼之單位。 10 第7A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B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C圖係顯示L1/L2控制通道之格式例。 第7D圖係顯示L1/L2控制通道之格式例。 第7E圖係顯示3區段結構中的L1/L2控制通道之對映 15 例。 第7F圖係非特定控制通道的多工方式之例示。 • 第7G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H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1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20 第Ή圖隙顯示分區内的使用者進行群組區分之狀態。 第8Α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終端的部分區塊 圖。 第8Β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終端的部分區塊 圖。 11 1 1342689 5 • 第8C圖係顯示關於終端的接收部之區塊圖。 第9圖係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操作例的流程圖。 第10A圖係顯示錯誤檢查對象與通道編碼單位之關係。 第10B圖係顯示錯誤檢查對象與通道編碼單位之關係。 第10C圖係顯示錯誤檢查對象與通道編碼單位之關係。 第10D圖係顯示用以削減上行資料傳送關連資訊的資 訊量之方法例。 第10E圖係顯示進行跳頻時的操作例。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操作例的流程圖 10 與頻帶。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另一操作例的流 程圖與頻帶。 第13圖係顯示進行TPC之狀態。 第14圖係顯示進行AMC控制之狀態。 15 t實施方式3 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 本發明之其中一型態係依照每個頻率區塊進行頻率排 程,且配合最小頻寬並依照每個頻率區塊製作可通知排程 資訊之控制通道。藉此,可有效率地對可通信頻寬不同之 J 20 各種通信終端傳送控制通道。通信終端係典型的行動終端 或行動台,且亦可為固定終端或固定台。通信終端亦可稱 為使用者裝置。 依照每個頻率區塊製作之控制通道亦可依照預定的跳 躍模式進行頻率多工。藉此,可達成在通信終端間及頻率 12 12 1342689 區塊間的通信品質之均一化。 亦可在含有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寬之中心頻率且具有 1個頻率區塊份的頻寬之頻帶,發送報知通道。藉此,無論 是欲對通信系統進行存取之任一通信終端,皆可藉由接收 5 中心頻率附近之最低頻寬信號而輕易地與通信系統連接。 亦可在含有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寬之中心頻率且具有 1個頻率區塊份的頻寬之頻帶,發送傳呼通道。如此可使等 待時的接收頻帶與進行分區(cell)搜尋之頻帶一致,且基於 盡量減少頻率調諧次數之觀點較佳。 10 基於均一地使用頻帶整體之觀點,亦可在分配於通信 終端之頻率區塊發送可呼叫該通信終端之傳呼通道。 本發明之其中一型態亦可將控制通道分成在非特定的 通信終端解碼之非特定控制通道、及在分配有1個以上的資 源區塊之特定通信終端解碼之特定控制通道,再分開進行 15 編碼及調變。控制通道係依照排程資訊對非特定控制通道 及特定控制通道進行時間多工,並利用多載波方式發送。 藉此,即使每個通信終端的控制資訊量不同,亦可不浪費 資源且有效率地利用固定格式傳送控制通道。 亦可非特定控制通道係跨越頻率區塊全區域而分散對 20 映者,且關於某個特定通信終端之特定控制通道係限定於 該特定通信終端所分配的資源區塊而對映者。如此,可遍 及所有使用者地確保一定以上的非特定控制通道之品質, 且可使特定控制通道之品質良好。這是因為對各自的特定 通信終端而言,特定控制通道係與通道狀態良好的資源區 13 1342689 塊對映之故。 下行鏈路之引示通道亦可跨越分配於多數通信終端之 多數資源區塊而分散對映。藉由引示通道跨越寬頻地進行 對映,可提高通道的推定精準度等。 5 本發明之其中一型態係基於維持或提高含有非特定或 特定控制通道之控制通道的接收品質,進行關於非特定控 制通道之發送電力控制,並進行關於特定控制通道之發送 電力控制及適應性調變編碼控制之其中一者或兩者。 # 亦可進行非特定控制通道之發送電力控制,使分配有 10 資源區塊之特定通信終端可高品質地接收非特定控制通 道。這是因為已接收非特定控制通道的所有使用者或通信 終端雖然具有嘗試解調之義務,但實際分配有資源區塊之 使用者只要可在最後解調成功即可。 非特定控制通道亦可含有適用於特定控制通道之調變 15 方式及編碼方式的其中一者或兩者之資訊。關於非特定控 制通道之固定的調變方式與調變方式之組合係固定者, • 故,分配有資源區塊之使用者可藉由將非特定控制通道解 調,而得到關於特定控制通道之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等資 訊。藉此,可在控制通道内對特定控制通道之部分進行適 20 應性調變編碼控制,且可提高該部分之接收品質。 亦可在進行關於控制通道之發送電力控制及適應性調 變編碼控制時,準備特定控制通道用的調變方式與編碼方 式之組合總數,且使其少於共同資料通道用的調變方式及 編碼方式之組合總數。這是因為即使無法利用適應性調變
14 1342689 編碼控制達到所需0〇為’只要可藉由發送電力控制達到所 需品質亦可。 實施例1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中一實施例所使用的頻帶。雖 5然為了方便說明而使用具體之數值,但該數值僅屬其中一 例且亦可使用各種數值。例如’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全 發送頻帶)具有20MHz之頻寬。該全發送頻帶含有4個頻率 區塊1〜4,且各個頻率區塊含有多數個包含丨個以上的副載 波之資源區塊。圖式之例係各個頻率區塊含有多數副載波 10 的狀態之模式圖。在本實施例中,係準備5MHz、10MHz、 15MHz及20MHz等4種作為進行通信之頻寬,且終端使用1 個以上的頻率區塊並且可在4種頻寬中的任一者進行通 信。在通信系統内進行通信之終端或許可在4種頻寬中的任 一者進行通信,也或許只能在某一頻寬進行通信,但,必 15須至少在5MHz之頻寬進行通信。或者,決定可使任何通信 終端在系統頻寬全區域進行通信之規格,而不準備這麼多 種類的頻寬。為了進行更普遍性的說明,在下述實施例中 έ尤明備有4種頻寬的選擇種類之情形。但,應當理解本發明 係無論有無此種頻寬的選擇種類皆可適用。 20 在本實施例中,係以最小頻寬(5MHz)構成用以對終瑞 通知資料通道(共同資料通道)的排程内容之控制通道 (L1/L2控制傳訊通道或低層控制通道),且在各頻率區塊獨 立準備控制通道。例如,在5MHz的頻寬進行通信之終踹於 頻率區塊1進行通信時,可接收在頻率區塊丨準備的控制通 15 1342689 道,以得到排程内容。終端亦可使用如報知通道事先通知 可在那個頻率區塊進行通信。又’亦可於通信開始後變更 使用的頻率區塊。在10MHz的頻寬進行通信之終端於頻率 區塊1及2進行通信時,終端可使用相鄰的2個頻率區塊,並 接收在頻率區塊1及2兩邊準備的控制通道,以得到跨越 10MHz的範圍之排程内容。在15MHz的頻寬進行通信之终 如》使用相鄰的3個頻率區塊並於頻率區塊1、2及3進行通作 時,終端可接收在頻率區塊卜2及3準備的所有控制通道, 以得到跨越15MHz的範圍之排程内容。在細㈣頻寬進 10 行通信之終端則可接收在所有頻率區塊準備的所有控制通 道,以得到跨越20MHz的範圍之排程内容。 圖中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頻率區塊中的4個離散區 塊’且這是顯邱親道於麵㈣塊中的多數資源區塊 15 分散對映之狀態。關於控制通道的具體對應例係留待後述。 第3A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其中—實施例之基地台的部 分區塊圖。在第3A圖中,續製有頻率區塊分配控制部Μ、 頻率排程部32 '頻轉塊1之控制傳訊通道生成部叫及資 料通道生成部34-1、…頻率F祕 3 3 Μ及純 料&塊Μ之控制傳訊通道生成部 33-Μ及Μ4通道生《34·Μ、報知 20 部35、關於頻率區塊 7通道)生成 千L尾1之第1多工部1-1、…關於頻率區塊Μ ,多,、糾工部一通道 附加部4丨七繼㈣部卿FT)_環字綱 頻率區塊分配控制部31係根據終端(可為行動終端或
16 1342689 固定終端)所通知的可通信最大頻寬之資訊,確認該終端所 使用的頻率區塊。頻率區塊分配控制部31可管理各個終端 與頻率區塊之對應關係,並將該内容通知給頻率排程部 32,亦可於事前利用報知通道通知可在某頻寬進行通信之 5 終端要在哪個頻率區塊進行通信。例如,相對於在5MHz 的頻寬進行通信之使用者,報知通道可允許使用頻率區塊 1、2、3、4的任一者之頻帶,亦可限制使用其中之任一者。 又,相對於在10MHz的頻寬進行通信之使用者,允許使用 • 如頻率區塊(1、2)、(2、3)或(3、4)之2個相鄰的頻率區塊之 10 組合,且可允許使用該等全部,亦可限制使用其中任一組 合。相對於在15MHz的頻寬進行通信之使用者,允許使用 如頻率區塊(1、2、3)或(2、3、4)之3個相鄰的頻率區塊之 組合,且可允許使用該兩種組合,亦可限制使用其中一種 組合。相對於在20MHz的頻寬進行通信之使用者,則可使 15 用所有的頻率區塊。如後所述,可使用的頻率區塊亦可依 照預定的跳頻模式而在通信開始之後進行變更。 ® 頻率排程部32係在各個多數頻率區塊中進行頻率排 程。1個頻率區塊内的頻率排程係根據終端所通知的每個資 源區塊之通道狀態資訊CQI,決定優先分配資源區塊給通道 20 狀態良好的終端之排程資訊。 在頻率區塊1之控制傳訊通道生成部3 3 -1係僅使用頻 率區塊1内的資源區塊,構成用以對終端通知頻率區塊1内 的排程資訊之控制傳訊通道。其他頻率區塊亦同樣地僅使 用該頻率區塊内的資源區塊,構成用以對終端通知該頻率
17 1342689 區塊内的排程資訊之控制傳訊通道。 在頻率區塊1之資料通道生成部34-1係使用頻率區塊1 内的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生成傳送的資料通道。頻率區塊 1可共用於1個以上之終端(使用者),故,圖式之例備有N個 5 資料通道生成部1-1〜N。其他頻率區塊亦同樣地生成共用該 頻率區塊之終端的資料通道。 頻率區塊1之第1多工部1-1可對關於頻率區塊1之信號 進行多工,且該多工進行至少含有頻率多工。而關於控制 傳訊通道及資料通道要如何進行多工則留待後述。另一第1 10 多工部1-X亦同樣地對在頻率區塊X傳送之控制傳訊通道及 資料通道進行多工。 第2多工部37係依照預定的跳躍模式進行變更各種多 工部l-x(x=l、…、M)在頻率軸上的位置關係之操作,而關 於該機能則在第2實施例中進行說明。 15 報知通道(或傳呼通道)生成部35可生成如基地台資料 之用以通知下游終端的報知資訊。控制資訊亦可含有顯示 終端的可通信最大頻帶與該終端可使用的頻率區塊之關係 之資訊。在可使用的頻率區塊產生各種變更時,報知資訊 亦可含有顯示要如何變化的跳躍模式之指定資訊。又,傳 20 呼通道可在與報知通道同樣的頻帶發送,亦可在各終端所 使用的頻率區塊發送。 另一通道生成部39係生成控制傳訊通道與資料通道以 外之通道。例如,另一通道生成部39生成引示通道。引示 通道或引示信號係在發送端及接收端已知的某些適當信 18 1342689 號,且亦可涉及參考信號、參照信號、已知信號、訓練信 號等。 第3多工部38可因應需要對各頻率區塊之控制傳訊通 道及資料通道、報知通道及/或其他通道進行多工。 5 反高速傅立葉變換部40係對第3多工部38所輸出的信 號進行反高速傅立葉變換,並進行OFDM方式之調變。 循環字首(CP)附加部41係對OFDM方式之調變後的符 元附加保護區間,並生成發送符元。發送符元可藉由如在 前頭(或末尾)附加上OFDM符元的末尾(或前頭)之一連串資 10 料而製成。 第3B圖係顯示接在第3A圖的CP附加部41後面之元 件。如圖所示,附加保護區間後的符元係在RF發送電路經 過數位類比變換、頻率變換及頻帶限制等之處理後,藉由 電力放大器放大到適當電力,再透過雙工器及發送接收天 15 線而發送。 本實施例係在接收時進行利用2天線之天線分集接 收,而這在本發明中並非必需者。利用2天線接收之上行信 號係輸入至上行信號接收部。 第4A圖係顯示關於1個頻率區塊(第X個頻率區塊)之信 20 號處理元件。X係1以上、Μ以下之整數,且大致上顯示關 於頻率區塊X之控制傳訊通道生成部33-χ、資料通道生成部 34-χ、多工部43-Α、Β及多工部1-χ。控制傳訊通道生成部 33-χ具有非特定控制通道生成部41及1個以上的特定控制 通道生成部42-Α、Β、…。 19 1342689 非特定控制通道生成部41係針對控制傳訊通道中,使 用其頻率區塊的所有終端必須進行解碼及解調之非特定控 制通道(亦可稱為非特定控制資訊)的部分進行通道編碼及 多值調變,並且輸出。 5 特定控制通道生成部42-A、B、...係針對控制傳訊通道 中,在其頻率區塊中分配有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之終端必須 進行解碼及解調之特定控制通道(亦可稱為特定控制資訊) 的部分進行通道編碼及多值調變,並且輸出。 資料通道生成部x-A、B、...係分別進行關於各個終端 10 A、B、...目的地的資料通道之通道編碼及多值調變。關於 該通道編碼及多值調變之資訊係包含於前述特定控制通道 中。 多工部43-A、B...係針對分配有資源區塊之各個終端, 使特定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與資源區塊對應。 15 如前所述,在非特定控制通道生成部41進行非特定控 制通道之編碼(及調變),並在特定控制通道生成部42-A、 B、...個別進行特定控制通道之編碼(及調變)。因此,如本 實施例在第6圖之概念性表示者,非特定控制通道係含有分 配有頻率區塊x的使用者全體之資訊,並在該等資訊彙整後 20 成為錯位訂正編碼之對象。 在另一實施例中,非特定控制通道亦可依照每個使用 者進行錯位訂正編碼。 此時,各使用者無法個別唯一特定是業經錯位訂正編 碼的哪個區塊含有本身之資訊,故,必須對所有區塊進行 20 1342689 解碼。而另-實施例係依照每個使用者_ 可較容易地進行使用者之追加及變更。各# 故, 用者全體的麵定㈣通道進行解碼,麵用者必須對使 5
10 相對於此’特定控制通道實際上僅含有:::配 源區塊之使用者資訊,並依照每個使用者扭刀配有貝 碼,且可藉由對非特定控制通道進行解二位:正編 分配有資源區塊之使用者是誰H 來糾定 要全體進行解碼,只要分配有資源區塊之:用 并将疋控制通道之通道編碼率或調 變方式則可固定’但,為了確保一定以上的信號品質宜 進行發送電力控制(TPC)。特定控制通道係於進行錯位訂正 編碼之後在良好的資源區塊傳送者。因此,亦可藉由進行 載去(puncturing)來某種程度地減少下行資料量。 第5A圖係顯示下行控制傳訊通道的種類及資訊項目之 一例。下行控制傳訊通道含有報知通道(BCH)、個別匕3傳 汛通道(尚階層控制通道或高層控制通道)、及L1/L2控制通 道(低層控制通道)。L1/L2控制通道可除了下行資料傳送用 15
20 之資訊以外’亦含有上行資料傳送用之資訊。以下,概略 說明在各通道傳送之資訊項目。 (報知通道) 報知通道係用於在分區(cell)内將不變資訊或低速變化 ;貝^通知給通信終端(亦可為行動終端或固定終端,且亦可 再為使用者裝置)者。例如,可在1000ms(l秒)左右的週期内 21 1342689 變化之資訊亦可作為報知資訊通知。報知資訊亦可含有下 行L1/L2控制通道之傳送格式、同時分配最大使用者數、資 源區塊配置資訊及ΜΙΜΟ方式資訊。 傳送格式係利用資料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率進行特定 5 者。亦可以通知資料容量來代替通道編碼率,而這是因為 可根據資料調變方式及資料容量來唯一地導出通道編碼率 之故。 同時分配最大使用者數表示可使用FDM、CDM及TDM 之1者以上對1個ΤΤΙ進行多工之最大數值。該數值在上行通 10 道及下行通道可相同亦可不同。 資源區塊配置資訊係用以特定該分區使用的資源區塊 之頻率、在時間軸上的位置之資訊。本實施例可利用局部 (localized)FDM方式及分散(distributed)FDM方式等2種類作 為分頻多工(FDM)方式。局部FDM方式係對於頻率軸上的 15 局部性通道狀態良好之使用者優先分配連續性的頻帶。該 方式係有利於移動度小的使用者之通信、或高品質且大容 量之資料傳送等。分散FDM方式可製作跨越寬頻且斷續性 地具有多數頻率分量之下行信號。該方式係有利於移動度 大的使用者之通信、或像聲音封包(ν〇ΙΡ)之週期性且資料容 20量小的資料傳送等。無論使用任一方式’頻率資源皆是依 照特定連續性的頻帶或分散性的多數頻率分量之資訊,進 行資源分配。 如第5B圖上側所示,例如在局部FDM方式特定資源為 「4號」時,則使用實體資源區塊號碼4之資源。而第5B圖 22 1342689 下側所示之分散FDM方式係在特定資源為「4號」時,使用 實體資源區塊2、8的左半邊2個。圖式之例係將1個實體資 源區塊分割為2個,且分散FDM方式之號碼分配或分割數< 依照每個分區而不同。因此,資源區塊配置資訊係利用银 5 知通道通知給分區内的通信終端。 ΜΙΜΟ方式資訊可顯示在基地台備有多數天線時,是使 用單一使用者多重輸入多重輸出(SU-MIMO:SingIe User-Multi Input Multi Output)方式或多使用者多重輸入多 重輸出(MU-MIMO:Multi-User ΜΙΜΟ)方式之任一者 ° 10 SU-MIM◦方式係與多數天線的1台通信终端進行通信之方 式,而MU-MIMO係與1條天線的多數台通信終端同時進行 通信之方式。 (個別L3傳訊通道) 個別L3傳訊通道亦是用於將例如以丨〇〇〇ms週期的低速 丨5 變化之資訊通知給通信終端者d報知通道係通知給分區内 的所有通信終端,而個別L3傳訊通道則僅通知給特定的通 信終端。個別L3傳訊通道含有FDM方式之類別及持續性排 程資訊,且個別L3傳訊通道亦可分類為特定控制通道。 FDM方式之類別可指示業經特定的各個通信終端係利 20 用局部FDM方式或分散FDM方式之何者進行多工。 持續性排程資訊係在進行持續性(Persistent)排程時,特 定上行或下行資料通道之傳送格式(資料調變方式及通道 編碼率)、或使用的資源區塊等。 (L1/L2控制通道) 23 1342689 下行L1/L2控制通道係除了與下行鏈路的資料傳送相 關之資訊以外,亦可含有與上行鏈路的資料傳送相關之資 訊。前者可如下所述地分類為部分〇、部分1 '部分2a及部 分2b。部分1及部分2a可分類為非特定控制通道,而部分孔 5 可分類為特定控制通道。 (部分0) 部分0含有可顯示L1/L2控制通道的傳送格式(調變方 式及通道編碼率、同時分配使用者數或整體的控制位元數) 之資訊。在利用報知通道通知L1/L2控制通道的傳送格式 10時,部分0亦可含有同時分配使用者數(或整體的控制位元 數)。 15 20 役剌逋迢所需要的符元數係與同時多 〜…π 數及多工使用者之接收品質相關。如第5C圖左側所示,典 型者會預先充分擴大L1/L2控制通道之符元數。在變更符元 數時,可藉由以報知通道通知的L1/L2控制通道之傳送格 式’在例如麵咖⑽、)左右的週期内進行控制。但,如第 5C圖右側所示,只要„多讀用者數小的話,控制通道 所需要的符元數便會變少。因此,同時多卫使用者數及多 工使用者之接收品質在短週期内產生變化時,可能會在業 已確保夠大之L1/L2控制通道產生浪費。 為了減低此種L1/L2控制通道之浪費,亦可在通2控 知機料輯料料、㈣分喊用者數 (上體的嫩游藉㈣峨㈣勒 方式及通道編辦,可纽報知通㈣私雜 24 1342689 變更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率。 (部分1) 部分1含有傳呼指示元(PI)。各通信終端可藉由對傳呼 指示元進行解調,來確認是否形成對於本身終端之呼叫。 5 (部分2a) 部分2a含有下行資料通道之資源分配資訊、分配時間 長度及ΜΙΜΟ資訊。 下行資料通道之資源分配資訊係用以特定下行資料通 道所含有的資源區塊,且資源區塊之特定可使用在該技術 10 領域中已知的各種方法。例如,可使用位元對映方式、樹 分歧號碼方式等。 分配時間長度係顯示下行資料通道是在那種程度的期 間連續傳送者。資源分配内容最頻繁地改變時雖是依照每 個ΤΤΙ進行,但基於削減額外位元(overhead)之觀點,資料 15 通道亦可跨越多數TTI地傳送相同的資源分配内容。 ΜΙΜΟ資訊係在通信使用ΜΙΜΟ方式時,用以指定天線 數、資料流數者,且資料流數亦可稱為資訊序列數。 又,部分2a並不一定要含有使用者識別資訊,亦可含 有其全部或其中的一部份。 20 (部分2b) 部分2 b含有使用ΜIΜ Ο方式時的預編碼資訊、下行資料 通道之傳送格式、混成式重送控制(HARQ)資訊及CRC資 訊。 使用ΜΙΜΟ方式時的預編碼資訊係用以特定適用於各 25 1342689 個多數天線之權重係數。藉由調整適用於各天線之權重係 數,可調整通信信號的指向性。 下行資料通道之傳送格式係利用資料調變方式及通道 編碼率進行特定者。亦可以通知資料容量或有效負載 5 (payload)容量來代替通道編碼率,而這是因為可根據資料 調變方式及資料容量來唯一地導出通道編碼率之故。 混成式重送控制(HARQ : 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 資訊含有下行封包的重送控制之所需資訊。具體而言,重 送控制資訊含有程序號碼、顯示封包合成法之冗餘版本資 10 訊、及用以區別是新規封包還是重送封包之新舊指示元 (New Data Indicator)。 C R C資訊係用以在使用循環冗餘檢查法進行錯誤檢測 時,顯示擢積有使用者識別資訊(UE-ID)之CRC檢測位元。 與上行鏈路的資料傳送相關之資訊可如下所述地分類 15 為部分1至部分4等4種。該等資訊原則上可分類為非特定控 制通道,但亦可作為特定控制通道傳送至分配有下行資料 通道用的資源之通信終端。 (部分1) 部分1含有關於過去的上行資料通道之送達確認資 20 訊。送達確認資訊可顯示肯定應答(ACK)或否定應答 (NACK),且肯定應答係顯示封包無誤或即使有誤亦在容許 範圍之内,而否定應答係顯示封包有超過容許範圍之錯誤。 (部分2) 部分2含有關於未來的上行資料通道之資源分配資 26 1342689 訊、該上行資料通道之傳送格式、發送電力控制及CRC資 訊。 資源分配資訊係用以特定可用於發送上行資料通道之 資源區塊,且資源區塊之特定可使用在該技術領域中已知 5 的各種方法。例如,可使用位元對映方式、樹分歧號碼方 式等。 上行資料通道之傳送格式係利用資料調變方式及通道 編碼率進行特定者。亦可以通知資料容量或有效負載容量 來代替通道編碼率,而這是因為可根據資料調變方式及資 10 料容量來唯一地導出通道編碼率之故。 發送電力資訊係顯示應該以何種程度之電力發送上行 資料通道。 C R C資訊係用以在使用循環冗餘檢查法進行錯誤檢測 時,顯示擢積有使用者識別資訊(UE-ID)之CRC檢測位元。 15 又,在關於隨機存取通道(RACH)之應答信號(下行L1/L2控 制通道)中,亦可使用RACH前文(preamble)之隨機出作為 UE-ID。 (部分3) 部分3含有發送時序控制位元,且這是用以取得分區内 20 的通信終端之間的同步之控制位元。 (部分4) 部分4含有關於通信終端的發送電力之發送電力控 制,且該資訊係顯示並未分配有上行資料通道傳送用的資 源之通信終端,要利用何種程度之電力發送例如用以通知 27 1342689 下行通道的CQI之上行控制通道。 第4E圖係與第4A圖同樣地顯示關於1個頻率區塊之广 號處理元件,且可看出具體性地明示各個控制資訊之點: 5 第4A圖不同。第4A圖及第4E圖係相同的參照元件符號顯^ 相同的元件。圖中,「資源區塊内對映」表示限定於特= 通信終端所分配的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而對映者。 次 Γ~ I _ Μ 源 區塊外對映」表示跨越含有多數資源區塊之頻率區塊八區 域而對映者。與L1/L2控制通道内的上行資料傳送相關次 訊(部分1〜4)係在分配有下行資料通道用之資源時以該資= 作為特定控制通道,並在未分配時作為非特定控制通、首於 頻率區塊全區域發送。 、; 第7Α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對映例係關於1個頻率區塊及1個副資料框者, 式之 可,且大致上與 15 第1多工部〗-χ之輸出内容相當(但,引示通道等係矛: 多工部38進行多:)。丨個副資料框可與例如, 20 隔(ΤΤΙ)對應,亦可與多數ΤΤΙ對應。圖式之依/ 、4間 塊含有7個資源區塊RB1〜7。該等7個資源區/係於頻率區 圖之頻特程部32而絲於通道_ _技係藉由第从 大體而言,非特定控制通道等、引八、端 道等係進行時間多工。非特定控制通道通 區域而分散對應者,即,非特定控制瑪.芍頻率區塊全 塊所佔有的頻帶整體而分散者。圖乙係跨越7個資源區 道及其他控制通道(特定控制通道除外)例係非特定控制通 通道亦可含有如同步通道等(亦 進行頻率多工。其它 ^區別非特定控制通道 28 1342689 與其他控制通道,且定義非特定控制通道含有同步通道 等)。圖式之例係非特定控制通道及其他控制通道進行頻率 多工,以分別含有多數隔著某種間隔排列之頻率分量。此 種多工方式稱為分散分頻多工(distributed FDM)方式。無論 5 如何,非特定控制通道皆要跨越1個頻率區塊全區域地分 散。 圖式之例係引示通道等亦跨越頻率區塊全區域地對 映。基於正確進行關於各種頻率分量的通道推定等之觀 點,引示通道宜如圖所示地呈現廣範圍的對映。 10 圖式之例係資源區塊RBI、RB2、RB4分配於使用者 1(UE1),資源區塊RB3、RB5、RB 6分配於使用者2(UE2), 資源區塊RB7分配於使用者3(UE3)。如前所述,此種分配 資訊係包含於非特定控制通道中。再者,在分配於使用者1 之資源區塊中的資源區塊RB1前面,對映有關於使用者1之 15 特定控制通道。在分配於使用者2之資源區塊中的資源區塊 RB3前面,對映有關於使用者2之特定控制通道。在分配於 使用者3之資源區塊RB7前面,對映有關於使用者3之特定 控制通道。圖中,要注意使用者1、2、3之特定控制通道所 佔有的大小不均一地繪製之點,而這表示特定控制通道之 20 資訊量可隨著使用者而不同。特定控制通道係限定於資料 通道所分配的資源區塊而局部性地對映。此點係與跨越各 種資源區塊而分散對映之分散FDM方式不同,且此種對映 方式亦稱為局部分頻多工(localized FDM)。 第7B圖係顯示非特定控制通道之另一對映例。使用者 29 1342689 1(UE1)之特定控制通道係在第7八圊中僅對映丨個資源區塊 RB1 ’但在第7B圖中則是以分散Fdm方式離散性地跨越資 源區塊RBI、RB2、RB4整體(分配於使用者1之資源區塊整 體)而分散對映。又,關於使用者2(UE2)之特定控制通道亦 5與第7A圖的情形不同,係跨越資源區塊RB3、RB5、RB6 整體而對映。使用者2之特定控制通道與共同資料通道係進 行分時多工。如此,各使用者之特定控制通道及共同資料 通道亦可在分配於各使用者之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全部或 一部份當中,利用分時多工(TDM)方式及/或分頻多工方式 10 (包含局部FDM方式及分散FDM方式)進行多工。藉由跨越2 個以上的資源區塊地對映特定控制通道,即使是特定控制 通道亦可期待頻率分集效果,且可更加提高特定控制通道 之信號品質。 接著,說明L1/L2控制通道内的部分〇之具體格式。 15 第7C圖係顯示利用部分0通知L1/L2控制通道的符元數 (或同時分配使用者數)時的L1/L2控制通道之格式。當通信 終端使用報知通道所通知的調變方式及編碼率 (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時,L1/L2控制通道所 需要的符元數會因應同時分配使用者數而逐一改變。用以 20 識別該變化,係設置控制位元(第7C圖中為2位元)作為 L1/L2控制通道的部分〇之資訊。例如,藉由通知〇〇的控制 位元作為部分〇之資訊,可在通信終端解碼該控制位元並得 知L1/L2控制通道之符元數為100。又,第7C圖前面的2位元 係相當於部分〇 ’且可變控制通道相當於非特定控制通道 30 1342689 (下行時的部分1及部分2a)。又,第7C圖係利用報知通道通 知MCS,但亦可利用L3傳訊通道通知MCS。 第7D圖係顯示利用部分0通知MCS的同時分配使用者 數時的L1/L2控制通道之格式。因應通信終端之接收品質從 5事先決定種類的MSC當中使用適當的MCS時,L1/L2控制通 道的所需符元數會因應通信終端之接收品質而逐一改變。 用以識別該變化,係設置控制位元(第7D圖中為8位元)作為 L1/L2控制通道的部分〇之資訊。第7D圖係顯示具有4種]^<:5 且各MCS的同時分配使用者數之最大值為3的情形,作為一 1〇例。由於同時分配使用者數為〇〜3,故可利用2位元表示該 資訊(0_使用者、〇1 = 1使用者、㈣使用者、丨卜3使用 者)。各MCS需要2位元,故此時的部分〇為8位元。例如, 藉由通知01100001的控制位元作為部分〇之資訊,即可在通 信終端根據該控制位元得知因應本身的接收品質之控制次 15 訊(下行時為部分2a)。 貝
7ESI係顯示3區段結構時的L1/L2控制通道内的資 位元(部分G)之對映。3區段結構時,為了發送可顯示Ll/U =道的傳送格式之資訊位元(部分〇),可事先準備3種模 式,並將各個模式分配於 、 20 複-選擇在_段(:::;二:領二重 可得到干擾協調之效果。 、悮式, 第糊係顯示各種多卫方法。在前述之例中 特定控制通道係利用分散_方式進行多卫,但^ 如分碼多工(CDM)方式或分時多工(麵)方式等各種$ 31 1342689 的多工方法。第7F(1)圖係顯示利用分散FDM方式進行多工 之狀態。藉由使用特定分散性的多數頻率分量之號碼卜2、 3、4,可使各使用者之信號適當地正交。但,亦可不用如 該例般地規則。此外,藉由使用在相鄰分區間不同之規則, 5 可使發送電力控制進行時的干擾量隨機化。第7F(2)圖係顯 示利用分碼多工(CDM)方式進行多工之狀態。藉由使用編 碼1、2、3、4 ’可使各使用者之信號適當地正交。第7?(3) 圖係顯示利用分散FDM方式且使用者多工數變成3時之狀 態。藉由再定義特定分散性的多數頻率分量之號碼丨、2、3, 10 可使各使用者之信號適當地正交。在同時分配使用者數小 於最大數時,基地台亦可如第7F(4)圖所示地增加下行控制 通道之發送電力。又,亦可使用CDM與FDM之混成者。 第8A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所使用的行動終端 之部分區塊圖。第8A圖係繪製有載波頻率調諧部81、濾波 15部82、循環字首(CP)去除部83、高速傅立葉變換部 (IFFT)84、CQI測定部85、報知通道(或傳呼通道)解碣部如、 非特定控制通道(部分0)解碼部87_〇、非特定控制通道解碼 部87、特定控制通道解碼部88及資料通道解碼部89。 載波頻率調諧部81可適當調整接收頻帶之中心頻率, 20 以接收終端所分配的頻率區塊之信號。 濾波部82可過濾接收信號。 循環字首去除部83可從接收信號去除保護區間,並從 接收符元擷取出有效符元部分。 < 高速傅立葉變換部(FFT)84可對有效符元所含有之資 32 5 i咖刪方式之解調。 收電力部8 5可測定接收信號所含有的引示通道之接 地台。Γ #’並將測定結果作為通道狀態資訊cQm授至基 會全邻、2係依賴率區塊内所有的每個f源區塊進行,且 霄王。P通知給基地台。 含右信通道(或傳呼通道)解碼部86可解碼報知通道,並在 有傳呼通道日轉對其進行解碼。 通首特疋控制通道(部分〇)解碼部87_〇可解碼L1/L2控制 10 (内的部分〇之資訊。藉由該部分〇,可辨識非特定控制 通道之傳送格式。 特〜非特&控制通道解碼部87可解碼接收信號所含有的非 ^ ^控制通道,並絲出排程資訊。排程資訊包含有顯示 15 士;、端目的地的共同資料通道是否分配有資源區塊之資 巩、顯示分配時的資源區塊號碼之資訊等。 特定控制通道解碼部88可解碼接收信號所含有的特定 =制通道。特定控制通道含有關於共同資料通道的資料調 隻通道編碼率及HARQ之資訊。 20 貝料通道解碼部89可根據從特定控制通道擷取之資 解碼接收信號所含有的共同資料通道,且可依照解碼 結果通知基地台肯定應答(ACK)或否定應答(NACK)。 第8B圖係與第8A圖同樣地顯示行動終端之部分區塊 圖且可看出具體性地明示各個控制資訊之點與第8A圖不 °。第8A圖及第8B圖係相同的參照元件符號顯示相同的元 圖中’ 「資源區塊内解對映」表示擷取出限定於特定 33 1342689 通信終端所分配的1個以上的資源區塊而對映之資訊。而 「資源區塊外解對映」表示擷取出跨越含有多數資源區塊 的頻率區塊全區域而對映之資訊。 第8C圖係顯示與第8A圖的接收部相關之元件。本實施 5 例係在接收時進行利用2天線之天線分集接收,而這在本發 明中並非必要者。利用2天線接收之下行信號係分別輸入至 RF接收電路81、82,並除去保護區間(循環字首)(83),且進 行高速傅立葉變換(84)。各天線接收之信號係利用天線分集 合成部進行合成,且合成後的信號傳送至第8A圖之各解碼 10 部或第8B圖之分離部。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操作例之流程 圖。以具有可在10MHz頻寬通信的行動終端UE1之使用 者,進入在20MHz頻寬進行通信之分區或區段,作為一例。 通信系統之最低頻帶為5MHz,且全頻帶如第2圖所示者分 15 為4個頻率區塊1〜4。 步驟S11係終端UE1接收來自基地台之報知通道,並確 認本身可使用的頻率區塊為何。報知通道亦可在含有全 20MHz頻帶的中心頻率之5MHz頻帶進行發送。藉此,即使 是可接收頻寬不同之任一終端皆可簡單地接收報知通道。 20 報知通道係相對於在10MHz頻寬通信之使用者,允許使用 頻率區塊(1、2)、(2、3)或(3、4)等相鄰2個頻率區塊之組合。 可允許使用該等組合全部,或亦可限制使用其中任一組 合,並允許使用頻率區塊2、3作為一例。 步驟S12係終端UE1接收下行引示通道,並測定關於頻 34 率區塊2、3之接收信號品質。測定係依照頻率區塊含有的 多數每織職塊進行,且全部作為通道狀態資訊CQI通知 給基地台。 步驟s21係基地台根據终蠕UE1及其他終端通知的通 5道狀態資訊CQ卜依照每個頻率區塊進行頻率排程。並藉由 頻率區塊分配控制部(第3A圖之31)來確認及管理删目的 地之資料通道係從頻率區塊2或3傳送者。 步驟S22錄地台依照排程資訊對每個頻率區塊製作 控制傳訊通道。控制傳訊通道含有非特定控制通道及特定 10 控制通道。 步驟S23係㈣it収共同:#料通道依職程資訊從 基地台發送至每個頻率區塊。 步驟sn係終端UE1接收在頻率區塊⑷傳送之信號。 步驟S14_0係終端UE1根據在頻率區塊2及3接收到的控 15制通道之部分0,辨識非特定控制通道之傳送格式。 步驟SM係從頻率區塊2接收到的控制通道分離出非特 定控制通道,並將其解碼且掏取出排程資訊。同樣地亦 從頻率區塊3接收到的控制通道分離出非特定控制通道,並 將其解碼且摘取出排程資訊。任一排程資訊皆含有顯示終 20端UE1目的地的共同資料通道是否分配有資源區塊之資 訊、顯示分配時的資源區塊號碼之資訊等。當目的地為本 身的共同資料通道並未分配有任何資源區塊時,終端聰 會回到等待狀態’並等待接收控制通道。當目的地為本身 的的共同資料通道分配有某些資源區塊時,終端UE1會在 35 1342689 步驟S15分離出接收信號所含有的特定控制通道,並將其解 碼。特定控制通道含有關於共同資料通道的資料調變、通 道編碼率及HARQ之資訊。 步驟S16係終端UE1根據從特定控制通道擷取出之資 5 訊,解碼接收信號所含有的共同資料通道,且亦可依照解 碼結果通知基地台肯定應答(ACK)或否定應答(NACK)。然 後,重複同樣之順序。 實施例2 • 在第1實施例中,控制通道係分成分配有資源區塊的終 10 端必須進行解碼與解調之特定控制通道及其他控制通道, 且特定控制通道係限定於業經分配的資源區塊而對映者, 而其他控制通道係跨越頻帶全區域而對映者。藉此,可提 高關於控制通道之傳送效率或達成高品質化等。然而,本 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種傳送方法例。 15 第7G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例的資料通道及控制通 道之對映例。本實施例亦使用如第3圖所示之基地台。此 ® 時,控制通道係主要使用第4B圖所示之處理元件。在本實 施例中,特定控制資訊及非特定控制資訊皆未進行明確區 別,並在跨越多數資源區塊之頻帶全區域進行發送。如第 20 4B圖所示,本實施例係將關於多數使用者之控制通道全體 作為1個處理單位進行錯位訂正編碼。使用者裝置(典型者 為行動台)係對控制通道進行解碼及解調,並判別自己是否 有被分配,並且依照通道分配資訊復原在特定資源區塊傳 送的資料通道。 36 1342689 例如’分別傳送ίο位元的控制資訊至分配有資源區塊 之第卜第3使用者UE1、UE2、UE3。3人份的控制資訊3〇也 元整體係作為1個處理單位進行錯位訂正編碼。在編碼率(R) 為1/2時,即生成30x2=60位元並且發送。另一方面,與本 5實施例不同地,亦可考慮對各人的控制資訊個別進行錯位 訂正编碼並且傳送。此時,係1人份的控制資訊1 〇位元進行 錯位訂正編碼,並生成10x2=20位元,且準備3人份(合計60 位元)。欲傳送之控制資訊量雖皆為60位元,但根據本實施 例時錯位訂正編碼之處理單位可比起其他者長出3倍,故, 10 本實施例在基於提高編碼增益(即’不易錯誤)之觀點時較為 有利。再者,本實施例係對60位元全體附加錯誤檢測位元 (CRC位元等),但在依照每個使用者進行錯位訂正編碼時則 是每20位元地附加錯位檢測位元。因此,基於抑制檢測位 元引起額外位元增加之觀點’亦是本實施例較為有利。 15 實施例3 第7H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的資料通道及控制通 道之對映例。本實施例亦使用第3圖所示之基地台,且控制 通道係主要使用第4C圖所示之處理元件。本實施例亦並未 明確區別特定控制資訊及非特定控制資訊’且控制通道係 20 限定於應接收的使用者所分配之資源區塊而對映者。例 如,第1使用者UE1之控制通道與第1及第2資源區塊RB1、 RB2對映,且第2使用者UE2之控制通道與第3及第4資源區 塊RB3、RB4對映,並且第3使用者UE3之控制通道與第5資 源區塊RB5對映。錯位訂正編碼係依照每個使用者進行 37 1342689 者。此點係與第1〜第3使用者的控制通道彙整並經錯位訂正 編碼後再與資源區塊RB1〜RB5對映之第2實施例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通道與資料通道皆限定於相同的 資源區塊,然而,在接收控制通道之前,對於行動台而言 5 該行動台分配有那個資源區塊則屬於未知者。因此,各行 動台必須接收所有控制通道可能對映之資源區塊,且除了 自己以外亦要對其他行動台的控制通道進行解調。在第7H 圖之例中,第1使用者UE1可藉由解調與所有資源區塊 RB1〜RB5對映之控制通道,得知自己被分配於第1及第2資 10 源區塊RBI、RB2。 第2實施例係配合最差通信環境的使用者來決定基地 台之發送電力,以使位在最差通信環境中的使用者可以所 需品質接收控制通道。因此,對並非處於最差通信環境的 使用者而言會形成過剩品質,使得基地台通常必須消耗多 15 餘電力。然而,第3實施例係錯位訂正編碼等處理或發送頻 帶限定於各使用者之資源區塊而成者,故,亦可依照每個 使用者進行發送電力控制。因此,基地台可不需消耗多餘 電力。此外,資源區塊係分配於通道狀態良好之使用者, 故,可在此種良好的通道狀態之下傳送控制通道,並達到 20 控制通道的高品質化。 實施例4 第7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例的資料通道及控制通 道之對映例。本實施例亦使用第3圖所示之基地台,且控制 通道之處理元件係如第4D圖所示者。本實施例亦並未明確 38 區別特定控制資訊及非特定控制資訊,且控制通道係與第3 實施例同樣地依照每個使用者進行錯位訂正編碼’並決定 發送電力。但,控制通道係除了在分配於應接收使用者之 資源區塊以外’亦在其他資源區塊分散而對映。如此,亦 玎傳送控制通道。 又’在第1至第4實施例中’控制通道分散於多數資源 區塊而對映時,控制通道並不一定要與使用頻帶中的所有 資源區塊對映。例如,控制通道可僅與使用頻帶中的奇數 號碼資源區塊RBI、RB3...對映’亦可僅與偶數號碼的資源 區塊對映。控制通道亦可限定於在基地台與行動台之間已 知且適當的任何資源區塊而對映。藉此,可適當地縮小行 動台擷取出本身的分配資訊時之搜尋範圍。 實施例5 如前所述,第2實施例係配合位在最差通信環境中的使 用者來決定基地台之發送電力,使得基地台通常必須消耗 多餘電力。然而,在假設多數使用者的通信環境相同裎度 地良好時,即可解決此種疑慮。因此,在多數使用者可得 到相同程度品質的通信環境中,係以第2實施例說明之方法 較為有利。基於此種觀點,本發明第5實施例係將分區内的 使用者裝置適當地群組化,並依照每個群組分割使用頻帶。 第7J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概念圖。圖式之 例係依照距離基地台之距離準備3個群組,且分別對群組! 分配資源區塊RB1〜RB3,對群組2分配資源區塊 RB4〜RB6,對群組3分配資源區塊RB7〜RB9。所準備的群 1342689 組數及資源區塊數不過是其中一例,且亦可使用適當的任 何數值。亦可在群組化後進行第1至第4實施例所說明的各 種方法。藉由對使用者及頻帶進行群組區分,可縮小使用 者間的接收品質之優劣差別。藉此’可有效地對應處理由 5 於最差環境的使用者而造成基地台大量消耗多餘的發送電 力之問題(第2實施例之疑慮問題)。又,第3實施例亦是如本 實施例地藉由進行群組化,使同群組内的控制通道之發送 電力達到相同程度,且基於達到基地台發送器的操作穩定 化等之觀點較為有利。 10 圖式之例係為了使說明簡單,而因應距離基地台之距 離準備3個群組。然而,亦可根據通道品質指示元進 行群組區分,而不是根據距離。CQ1亦可在等所 屬技術領域内以任何已知且適當之量進行測定。 實施例6 15 非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部分〇)係需要所有使用者之資 訊,且為了根據該非特定控制通道解碼資料通道而對非 特疋控制通道進行錯位檢測(C R c)編碼及通道編碼。本發明 之第6實施例係說明該錯位檢測編碼及通道編碼之具體 例。第4E圖係U/L2控制資訊(部分0)及L1/L2控制資訊(部分 20 2a及2b)與分開進行通道編碼的構造對應之圖(各個控制資 afi具有通道編⑭、展頻、資料調變部4卜42_A)。以下,進 行該代替構造之說明。 第1〇A圖係顯示部分0與部分2a及2b-併進行錯位檢測 編碼’且部分0㈣分23及21)分開進行通道編碼之情形。通 40 信終端UE丨及υΕ2係對部分0與部分2a&2b_併進行錯位檢 測,並根據部分0從部分23及21)當中使用本身通信終端用的 L1/L2控制通道。 相較於部分0的控制位元,部分〇的錯位檢測(CRC)編碼 有可能變大’ it ’此時可能會減低錯位檢測編碼之額外位 元。 第1 〇B圖係顯示部分0與部分2a及2b分開進行錯位檢測 、'為I且P刀〇與部分2a&2b分開進行通道編碼之情形。與 第圖之凊肜相比雖然額外位元變大,但在部分〇的錯誤 檢測失敗時,可見女y 〜有不須進行部分2a及2b的處理之優點。 第1 〇 C圖係顯示部分〇與部分2 a及2 b -併進行錯位檢測 ’扁馬且ί5刀0與部分以及㉛一併進行通道編碼之情形。此 時雖‘;'又有冑解碼部分〇與部分2a及2b時即無法操取出 刀〇之^ ~具有通道編碼率的效率提高之優點。 第1〇A 1〇C圖係說明部分0與部分2a及2b之錯位檢測 編碼及通道編碼,Q ^ ^ 力且同樣亦可適用於部分2a及2b以外的非 特定控制通道。 實施例7 第 10 D 圖係 gg _ t 不削減上行資料傳送關連資訊的資訊量 之方法例°步則丨係從基地台發送下行L1/L2控制通道。如 則所述(特Μ是第作圖之相關說明)’多數通信終端用的控 制資Λ係在進行多卫後傳送者(將使用者多工數設為N以方 便說月)終端係對本身與其他的通信終端目的地之 多數L1/L2控制通道進行解調
。例如,含有本身終端的UE-ID 1342689 之控制通道與N個當中的第χ個位置對映。此時,使用者裝 置係藉由至多N次的解調處理,來搜尋出與第X個對映之本 身裝置目的地的非特定控制通道,並從其中含有的分配資 汛,查明關於本身終端的分配内容(本身終端可利用的資源 5 區塊(RB)為何等)。 步驟S2係使用該業經分配之分配rb將例如上行鏈路 之封包(t=TTIl)發送至基地台。t=TTI1表示時間。 步驟S3係基地台接收其上行資料通道^^丁丁丨丨)並進 行解碼’以判定有無錯誤。判定結果係以ACK或NACK來 10表現。基地台必須將該判定結果通知給發送源的通訊終 端’且基地台利用L1/L2控制通道將該判定結果通知給通信 終端。根據第5A圖之分類時,該判定結果(送達確認資訊) 屬於上行資料傳送關連資訊之部分1。基地台亦會接收來自 各種通信終端之上行通道,故可對所有的通信終端個別通 15 知送達確認資訊(ACK/NACK)。因此,為了相互區別該等 資訊’只要對下行L1/L2控制通道中的上行資料傳送關連資 訊之所有部分1(ACK/NACK)附加使用者識別資訊(ID),各 通信終端即可確實地得知關於本身終端過去發送的上行資 料通道之送達確認資訊(ACK/NACK)。 2〇 然而,基於削減控制資訊量之觀點,本實施例係在並 未對各通信終端的部分1之各個資訊附加識別資訊的情形 ^ ’進行下行L1/L2控制通道之發送。取而代之地,依照每 個通信終端維持部分2之資訊對映時所使用之分配號碼X與 邹分1之資訊的對應關係。例如,如第7F(1)圖所示地進行多 42 1342689 工時,使用用以將部分2之資訊通知給通信終端UE1之分配 號碼3(X=3)(多工數N中的第3個)。此時係藉由對分配號碼3 的資源資訊進行解調,來特定上行資料通道之資源區塊’ 並在該資源區塊發送上行資料通道°關於該上行資料通道 5 的部分1之資訊(ACK/NACK),係記錄於利用t=TTI 1 + α發 送的下行L1/L2控制通道中的分配號碼3之資源中。α係用 以回覆送達確認資訊而設定之時間’且步驟S3將此種L1/L2 控制通道發送至通信終端。 步驟S4係各通信終端根據分配號碼X及預定期間α,讀 10 取關於部分1之資訊’並確認是否必須重送在t=TTIl的時點 發送之資料D(t=TTIl)。 如此’本實施例係藉由依照每個行動終端維持步驟S 1 所使用的分配號碼及步驟S3所使用的分配號碼之1對丨的對 應關係,使基地台可不須個別指定上行資料傳送關連資訊 15 之部分WACK/NACK)為那個通信終端目的地,且可藉由本 方法滅少第9圖的步驟S22所作成的下行L1/L2控制通道之 資訊量。或,在某時點t=TTIl對Μ台的通信終端分配上行 資料通道用的資源時,分配號碼X為1、…、Μ,且上行資 料傳送關連資訊之分配資訊(部分2)數,及必須在後面時點 20 t=TTIl+a發送的送達確認資訊(部分丨)之目的地數皆為 Μ。藉此,可通常維持前述關於分配號碼X之1對丨的對應關 係。 實施例8 第10Ε圖係顯示進行跳頻時之操作例。通信系統所分配 43 1342689 的頻帶為20MHz ’且含有具有5MHz的最低頻寬之4個頻率 區塊。在圖式之例中,通信系統可收容可在5MHz的頻帶進 行通信之使用者40人、可在10MHz的頻帶進行通信之使用 者20人、可在20MHz的頻帶進行通信之使用者1〇人。 5 可在2〇MHz的頻帶進行通信之使用者通常可使用頻率 區塊1〜4全部。然而,只能在5MHz的頻帶進行通信之40個 使用者當中的第1個到第10個使用者,在時間t僅允許使用 頻率區塊1、在時間t+Ι僅允許使用頻率區塊2、在時間t+2 僅允許使用頻率區塊3。而第11個到第20個使用者允許在時 10 間t、t+1、t+2使用頻率區塊2、3、4。而第21個到第30個使 用者允許在時間t、t+1、t+2使用頻率區塊3、4、1。而苐31 個到第40個使用者允許在時間t、t+1、t+2使用頻率區塊4、 1、2。又’只能在10MHz的頻帶進行通信之20個使用者當 中的第1個到第10個使用者,在時間t僅允許使用頻率區塊1 15 及2、在時間t+1僅允許使用頻率區塊3及4、在時間t+2僅允 許使用頻率區塊1及2。而第11個到第20個使用者允許在時 間t、t+1、t+2使用頻率區塊3及4、1及2、3及4。 此種跳頻模式係藉由報知通道或其他方法來事前通知 各使用者。此時,係在事前規定幾種模式作為跳頻模式, 2〇 並通知使用者顯示使用其中的那種模式之模式號碼,藉 此,可以少量的位元數來通知使用者跳頻模式。如本實施 例所示在可使用的頻率區塊方面具有數種選擇種類時,基 於達到使用者間及頻率區塊間的通信品質均一化之觀點, 宜在通信開始後變更可使用的頻率區塊。例如,在未如本 44 1342689 實施例所示地進行跳頻時,則會在頻率區塊間的通信品質 之優劣差異較大時,造成特定的使用者必須通常以不良的 品質進行通信。而藉由進行跳頻,即使通信品質在某時點 惡化,仍可期待可在其他時點變好。 5 圖式之例係顯示5MHz及1 ΟΜΗζ的頻率區塊丨個丨個地 逐漸往右移動之跳頻模式’但亦可使用其他各種跳躍模 式。這是因為無論採用何種跳躍模式,只要在發送端及接 收端已知該模式即可° 實施例9 1〇 在下述說明之本發明第9實施例中,說明傳送控制傳訊 通道加上傳呼通道之方法。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操作例的流裡圖 (左側)及頻帶(右側)。步驟s 1係從基地台發送報知通道至下 游的使用者。如第11 (1)圖所示,報知通道係以含有所有步貝 15 帶的中心頻率之最低頻寬傳送者。利用報知通道通知之報 知資訊含有使用者可接收的頻寬與可使用的頻率區塊之對 應關係。 步驟S2係使用者(如UE1)在指定的頻率區塊(例如,頻 率區塊1)進入等待狀態。此時’使用者UE1會調整接收信銳 20 之頻帶,以接收允許使用的頻率區塊1之信號。本實施例係 不僅在頻率區塊1傳送關於使用者UE1之控制傳訊通道,亦 傳送關於使用者UE1之傳呼通道。在確認已利用傳今通道 呼叫出使用者UE1時,流程即繼續往步驟S3進行。 步驟S3係在指示的頻率區塊依照排程資訊接收資料通 45 1342689 道,且個者υΕι之後再度叫等待狀態。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實施例之另一操作例的流 程圖(左側)及頻帶(右側)。與前述者相同地,步驟S1係從基 地台發达報知通道,且報知通道係以含有所有頻帶的中心 5頻率之最低頻寬傳达者(第12⑴圖)。與第n圖之例同樣 地’設定可使用的頻率區塊為頻率區塊ι。 步驟S2係使用者·進入等待狀態。與前述之例不同 地使用者UE1不在4時點調整接收信號之頻帶。因此, _ 纟相同於接收報知通道之頻帶等待傳呼通道(第12(2)圖)。 10 轉S3係在確騎呼通錢,終端移動財身所分配 的頻率區塊卜並減㈣傳訊通道且依照排㈣訊進行通 信(第12(3)圖)’而使用者UE1之後再度回到等待狀態。 第11圖之例係終端在等待時迅速地移動到頻率區塊 1 ’而第12圖之例係終端不在該時點移動並在確認呼叫本身 15之後移動到頻率區塊1。前者之方法係各種使用者在各自分 配的頻率區塊等待信號’而後者之方法係所有使用者在相 • _帶料信號。因此’相較於後者,前者也許在均一使 用頻率資源之點上較佳。另一方面,用以確認是否要進行 交遞(handover)之周邊分區搜尋係使用全頻帶中央的最^ 2〇頻寬進行者。因此,基於減少終端的頻率調諧次數之觀點_ 最好如第12圖之例所示者使等待時的頻帶與分區拽尋 帶一致。 … 實施例10 又,基於提高控制通道的接收信號品質之觀點宜進 46 1342689 行鏈路調適。本發明之第1 〇實施例係使用發送電力控制 (TPC : Trasmission Power Control)及適應性調變編碼 (AMC :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控制作為進行鍵 路調適之方法。第13圖係顯示進行發送電力控制之狀態, 5 意圖藉由控制下行鏈路通道之發送電力來達成接收端的所 需品質。更具體而言,即,因預期距離基地台遠的使用者i 之通道狀態會不良,而利用較大發送電力發送下行鍵路通 道。相反地,預期距離基地台近的使用者2之通道狀態良 好’此時,往使用者2的下行鏈路通道之發送電力大時,對 10 於使用者2而言也許會接收信號品質良好,但對於其他使用 者而言會造成干擾變大。由於使用者2的通道狀態良好,故 即使發送電力小亦可確保所需品質。因此,此時係利用較 小的發送電力發送下行鏈路通道。發送電力控制單獨進行 時係維持固定的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方式,並在發送端及 15接收端使用已知之組合。因此,在發送電力控制之下解調 通道時,不須另外通知調變方式等。 第14圖係顯示進行適應性調變編碼控制之狀餘,並音、 圖因應通道狀態好壞來適應性地改變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 兩者或其中一者’以達成在接收端的所需品質。更具體而 2〇言,即,在基地台的發送電力維持一定時’預期距離基地 台遠的使用者1之通道狀態會不良,故調變多值數值及/或 通道編碼率皆設定較小。圖式之例係相對於使用者1之調變 方式使用QPSK,並傳送每1個符元2位元之資訊。相對於 此,預期相對於距離基地台近的使用者2之通道狀態良好, 47 1342689 10 15 且調變多值數值及/或通道編碼率皆設定較大 圖 式之例係 相對於使用者2之調變方式使用i6QAM,並傳送每1個 位tl之資訊。藉此,可相對於通道狀態不良的使用4几4 其可靠信,以達成所需品質,並相對於通道狀態$提阿 用者維持所需品質’同時提高流通量。在利用適旄性=使 編碼控制對接收到的通道進行解調時,須有該通道、調隻 凋變方式、編碼方式、符元數等之資訊,故,兩、一的 而要3 i品# 二機構將遠資訊通知給接收端。此外,每1個符元可° 一 道狀態好壞而傳送之位元數不同,故,通道狀態j好應通 利用少量符元數傳送資訊,而相反時則需要較多的符數可 本發明之第10實施例係對於非特定使用者必須〜 碼之非特定控制通道進行發送電力控制,並對於口有2解 貧源區塊的特定使用者須進行解碼之特定控制通道刀配 發送電力控制及適應性調變編碼控制之其中—者戈兩者亍 具體而言,可考慮下述3種方法。 符元4
⑴ TPC-TPC 第1方法係非特定控制通道進行發送電力控制,且特h =亦僅進行發送電力控制。由於發送電:力控: .憂方式等固定者,故,只要通道可接收良好的話,即可在 20不須關於調變方式等的事前通知之下進行解調。非特定控 制通道係跨越頻率區塊整體而分散者,故,可利用相= 达電力跨越全頻率範圍地發送。相對於此,關於某使用者 之特定控制通道僅佔有關於該使用者之特定資源區塊。因 此’亦可個別調整特定控制通道之發送電力,使分配有資 48 1342689 源區塊之使用者各自的接收信號品質良好。例如,在第7A、 B圖之例中’亦可以發送電力pQ發送非特定控制通道,以符 合使用者1之發送電力發送使用者丨(UE1)之特定控制通 道’以符合使用者2之發送電力j>2發送使用者2(uE2)之特定 控制通道,以4合使用者3之發送電力p]發送使用者3(UE3) 之特疋控制通道。附帶-提’共同資料通道之部分亦可以 相同或其他發送電力PD發送。 如前所述,非特定控制通道係非特定的使用者全體必 # 帛進行解碼。然而,傳送控制通道之主要目的在於將具有 10應接收之資料及該排程資訊等通知給實際上分配有資源區 塊之使用者。因此’發送非特定控制通道時的發送電力宜 進行調整,以滿足分配有資源區塊之使用者的所需品質。 例如,在第7A、B圖之例中,當分配有資源區塊之使用者卜 2、3全體位於基地台附近時,宜將非特定控制通道的發送 15電力P0設定較小。此時,也許使用者卜2、3以外者,例如 ^端的使用者會無法良㈣解碼麵定控制通道,但因 該等並未分配有資源區塊,故在實質上無宝。
(2)TPC-AMC 20 第2方法轉特定控_道財發送電力㈣,而特定 控制通道僅進行適祕調變編碼㈣。在進行At控制時 :般必須事前通知觀方式等。本方法麵特定控制通道 含有關於特定控制通道的調變方式等之資訊。因此,各使 ^者絲純麵定控㈣道,並崎解碼及解調再判 有無目的㈣㈣料。編1除了梅取出排程 49 1342689 資訊外,亦擷取出適用於特定控制通道的調變方式、編碼 方式及符元數等之資訊。且,依照排程資訊及調變方式等 之資訊對特定控制通道進行解調,以取得共同資料通道的 調變方式等之資訊,再對共同資料通道進行解調。 5 相較於共同資料通道,控制通道不需要如此高流通量 地進行傳送。因此,在對於非特定控制通道進行AMC控制 時,調變方式等之組合總數宜少於共同資料通道用的調變 方式等之組合總數。以非特定控制通道之AMC組合作為一 春例,調變方式係固定在QPSK,且編碼率可如7/8、3/4、1/2、 10 1/4地進行變更。 根據第2方法,可遍及所有使用者地確保一定程度以上 的非特定控制通道之品質,且可使特定控制通道之品質良 好。這是因為特定控制通道係特定的通信終端各自與通道 狀態良好的資源區塊對映,且使用適當的調變方式及/或編 15 碼方式之故。藉由對控制通道當中的特定控制通道之部分 進行適應性調變編碼控制,可提高該部分之接收品質。 Φ 又,亦可明顯地限定少量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率之組
合數,並在接收端嘗試對所有組合進行解調,且最後採用 可解調良好之内容。藉此,即使並未事前通知關於調變方 20 式等之資訊,亦可進行某種程度之AMC控制。 (3)TPC-TPC/AMC 第3方法係非特定控制通道進行發送電力控制,而特定 控制通道進行發送電力控制及適應性調變編碼控制兩者。 在如前所述地進行AMC控制時,原則上必須事前通知調變 50 1342689 方式等。又,基於即使有大幅變動衰退亦要確保所需品質 之觀點,調變方式與通道編碼率之組合總數係以多者為 佳。然而總數多時,調變方式等之決定處理亦變的複雜, 且通知時的所需資訊量亦變多,會造成運算負擔及額外位 5 元變大。第3方法係除了 AMC控制之外亦併用發送電力控 制,藉由控制兩者來維持所需品質。因此,宜不要僅以AMC 控制來補償所有的大幅變動衰退。具體而言,藉由選擇可 達到所需品質附近的調變方式等,並在選擇的調變方式等 之下調整發送電力,來確保所需品質。因此,調變方式及 10 通道編碼方式之組合總數係以限定少者為佳。 前述任一方法皆僅對於非特定控制通道進行發送電力 控制,故,可維持所需品質且使用者可輕易地得到控制資 訊。與AMC控制不同地,由於每1個符元的資訊傳送量不 變,故可利用固定格式來簡單地傳送。非特定控制通道係 15 跨越頻率區塊全區域或多數資源區塊地分散,故頻率分集 效果大。因此,可期待利用如調整長週期性的平均位準之 簡單的發送電力控制,來充分達成所需品質。又,僅對非 特定控制通道進行發送電力控制在本發明中並非為必要 者。例如,亦可使用報知通道,並低速控制非特定控制通 20 道所使用的傳送格式。 藉由使非特定控制通道中含有特定控制通道用的AMC 控制資訊(用以特定調變方式等之資訊),可對於特定控制通 道進行AMC控制。因此,可提高特定控制通道之傳送效率 或品質。雖然非特定控制通道的所需符元數大致一定,但 51 1342689 特定控制通道的所需符元數會隨著AMC控制内容或天線數 等而不同。例如,當通道編碼率為1/2且天線數為1時所需 的符元數設為N時,通道編碼率為1/4且天線數為2時所需的 符元數會增加為4N。如此,即使控制通道的所需符元數產 5 生變化,本實施例亦可如第7A、B圖所示者利用簡單的固 定格式傳送控制通道。非特定控制通道並未含有符元數的 變化内容,而只有特定控制通道含有。因此,藉由在特定 資源區塊中改變特定控制通道與共同資料通道的佔有比 • 例,即可彈性對應此種符元數之變化。 10 以上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 限定於此,且可在本發明之主旨範圍内進行各種變化及變 更。為了說明之便,本發明係分成數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但各實施例之區分並非本發明之本質所在,可因應需要使 用2個以上的實施例。 15 本國際申請案係基於2006年1月18日申請的日本專利 公開公報第2006-10496號而主張優先權者,且本國際申請 • 案引用其所有内容。 本國際申請案係基於2006年5月1曰申請的曰本專利公 開公報第2006-127987號而主張優先權者,且本國際申請案 20 引用其所有内容。 本國際申請案係基於2006年10月3曰申請的曰本專利 公開公報第2006-272347號而主張優先權者,且本國際申請 案引用其所有内容。 本國際申請案係基於2006年11月1日申請的日本專利 52 1342689 公開公報第2006-298312號而主張優先權者,且本國際申請 案引用其所有内容。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頻率排程。 5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所使用的頻帶。 第3A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基地台之部分區 塊圖(其1)。 第3 B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基地台之部分區 塊圖(其2)。 10 第4A圖係顯示關於1個頻率區塊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B圖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C圖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D圖係顯示關於控制通道之信號處理元件。 第4E圖係顯示關於1個頻率區塊之信號處理元件。 15 第5A圖係顯示控制傳訊通道之資訊項目例。 第5B圖係顯示局部FDM方式及分散FDM方式。 第5C圖係顯示符元數因應同時多工使用者數而變化之 L1/L2控制通道。 第6圖係顯示錯位訂正編碼之單位。 20 第7A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B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C圖係顯示L1/L2控制通道之格式例。 第7D圖係顯示L1/L2控制通道之格式例。 第7E圖係顯示3區段結構中的L1/L2控制通道之對映 53 1342689 例。 第7F圖係非特定控制通道的多工方式之例示。 第7G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H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5 第71圖係顯示資料通道與控制通道之對映例。 第7J圖隙顯示分區内的使用者進行群組區分之狀態。 第8A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終端的部分區塊 圖。 第8 B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終端的部分區塊 10 圖。 第8C圖係顯示關於終端的接收部之區塊圖。 第9圖係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操作例的流程圖。 第10A圖係顯示錯誤檢查對象與通道編碼單位之關係。 第10B圖係顯示錯誤檢查對象與通道編碼單位之關係。 15 第10C圖係顯示錯誤檢查對象與通道編碼單位之關係。 第10D圖係顯示用以削減上行資料傳送關連資訊的資 訊量之方法例。 第10E圖係顯示進行跳頻時的操作例。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操作例的流程圖 20 與頻帶^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之另一操作例的流 程圖與頻帶。 第13圖係顯示進行TPC之狀態。 第14圖係顯示進行AMC控制之狀態。 54 1342689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2 ' 3、4、RB1 〜7_"頻率區 塊 31…頻率區塊分配控制部 32…頻率排程部 33- 1、33-M、33-X.··控制傳訊 通道生成部 34- 卜 34·Μ、34-χ、1-1 〜N、x-A、 B、……資料通道生成部 35…報知通道(或傳呼通道)生 成部 1-卜1-M、1-χ…第1多工部 37·..第2多工部 38·..第3多工部 39··.另一通道生成部 4〇·..反高速傅立葉變換部 41. · ‘循環字首(CP)附加部 41..·非特定控制通道生成部 42_A、B...特定控制通道生成 部 43'A x B n 1 u ΚΧ···多工部 81··.載波頻率調譜部 82·..濾、波部 83·..循環字首(CP)去除部 兩速傅立葉變換部(IFFT) 85〜cqi測定部 86·.·報知通道(或傳呼通道)解 碼部 87 〇.·.非特定控制通道(部分〇) 解碼部 87…非特定控制通道解碼部 88…特定控制通道解碼部 89...資料通道解碼部 81、82...RF接收電路 41、42-A…資料調變部 0、1、2a、2b…部分 1(UE1)、2(UE2)、3(UE3)..·使 用者 55

Claims (1)

  1. 第_1589號申請£^刹賴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頻率排程部’係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含有多數頻率區 塊’且各頻率區塊含有多數個資源區塊,而對各個通信終 端至少分配1個資源區塊者; 第1生成部,係對剛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 塊之通信終端,生成資料通道者; 第2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丨個資源區 塊之通信終端單位,生成特定控制通道者; 第3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丨個資源區 塊之通信終端,生成共通之不特定控制通道者; 第4生成部,係生成包含有用以通知通信終端之報知資訊 的報知通道者; 多工部,係由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 塊中,對包含中心頻率之頻率區塊,配置前述第4生成部所 生成之報知通道,並涵跨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 數頻率區塊,配置前述第3生成部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通 道、前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及前 述第1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1個資料通道者;及 發送部,係發送前述多工部之輸出訊號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部 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資料調變方式之資吼。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部 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編碼方式之資$。 5 5
    10 is 20 Μ '- / : 7 .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部 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混成式重送控制之資 δίΐ* 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發送裝置,其中, 述多工部係對前述第3生成部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通 道、及前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 將前述第1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丨個資料通道加以時間多 JL 〇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4項中任一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 述多工部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多工部係與 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8. —種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以下步驟·· 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含有多數頻率區塊,且各頻率區 塊含有多數個資源區塊,而對各個通信終端至少分配1個資 源區塊;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生成資料通道;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單位,生成特定控 制通道; 1 對已分配至少i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生成共通之不特 定控制通道; 生成包含有用以通知通信终端之報知資訊的報知通道; 由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塊中’對包 含中心頻率之頻率區塊配置報知通道,並涵跨通信系統所 57 /Wf/月知: 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塊配置不特定控制通道、至 少Η固特定控制通道、及至少!個資料通道;及 發送來自前述配置之步驟的輸出訊號。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控 5制通道之步賴生紅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資料調 變方式之資訊。 Ι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賴生成之特定㈣通道,包含關於編碼 方式之資訊。 ⑴11.如中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㈣通道,包含關於混成 式重送控制之資訊。 12.如申凊專利範圍第8〜丨1項中任一項之發送方法,其中 月'J述配置之步驟係對不特定控制通道及至少丨個特定控 15 制通道,將至少1個資料通道加以時間多工。 13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u項申任一項之發送方法其中 别述配置之步驟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配置之步 驟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20丨5· 一種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頻率排程部,係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含有多數頻率區 塊,且各頻率區塊含有多數個資源區塊,而對各個通信終 端至少分配1個資源區塊者; 第1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丨個資源區 58 1342689 /cc / 么‘ ./ 塊之通信終端,生成資料通道者; 第2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丨個資源區 塊之通仏終端單位,生成特定㈣通道者; 第3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 5塊之通彳5終端’域共通之不特定控制通道者; 第4生成部’係生成包含有用以通知通信終端之報知資訊 的報知通道者; • 夕工。P,係由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 塊中’對包含中心頻率之頻率區塊配置前述第4生成部所 1〇生成之報知通道,並涵跨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 _^塊’配置前述第3生成部射成之不特定控制通 4 Μ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丨個特定控制通道、及前 述第1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個資料通道者;及 15 發送邛,係發送前述多工部之輸出訊號者; 5 部對於㈣通道,可利时喊賴資源區塊 鲁 部方式、及分配有斷續性對❹數鮮分量之資源區 塊之分散方式。 '如申請專利關第15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 20 顿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資料調變方式之資 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 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編碼方式之資訊。 '如申請專利關第15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 #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混成式重送控制之 59 1342689
    資訊。 19.如申吻專利範圍第μ項之發送裝置,其令前述第2生成 4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使用MIM〇 ( Mu丨〖丨hput Multi Output)方式時之預編碼資訊。 5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9項中任一項之發送裝置,其中 月’J述多工部係對前述第3生成部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通 道、及前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 將前述第1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丨個資料通道加以時間多 工。 10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9項中任一項之發送裝置,其中 前述多工部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多工部係 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23. —種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以下步驟: 15 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含有多數頻率區塊,且各頻率區 塊含有多數個資源區塊,而對各個通信終端至少分配丨個資 源區塊;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生成資料通道;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單位,生成特定^t 20 制通道;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生成共通之不特 定控制通道; 生成包含有用以通知通信終端之報知資訊的報知通道; 由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塊中,對包 60 Λ· / ^ / 3中心頻率之頻率區塊配置報知通道,並涵跨通信系統所 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塊配置不特定控制通道、至 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及至少1個資料通道;及 發送來自前述配置之步驟的輸出訊號; 5〜且,前収置之步驟對於資料通道,可湘分配有連續 資原區塊之局部方式、及分配有斷續性對應多數頻率分量 之資源區塊之分散方式。 从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控制通道,包含關於資料 10 調變方式之資訊。 仏如申請專利翻第23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編碼 方式之資訊。 26·如申請專韻圍第23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15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混成 式重送控制之資訊。 27.如申請專職圍第23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使用 ΜΙΜΟ方式時之預編碼資訊。 2〇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27項中任一項之發送方法,其中 前述配置之步驟係對不特定控制通道及至少丨個特定栌 制通道,將至少1個資料通道加以時間多工。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27項中任一項之發送方法,其中 前述配置之步驟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61 /co / 9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配置之步 驟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31· —種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5 頻率排程部,係通信系統所使㈣鮮含有錄頻率區 塊,且各頻率區塊含有多數個資源區塊而對各個通信终 端至少分配1個資源區塊者; 第1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丨個資源區 塊之通信終端,生成資料通道者; 1〇 第2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個資源區 塊之通信終端單位,生成狀㈣通道者; 第3生成部,係對前述頻率排程部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 塊之通^終端’生成共通之不特定控制通道者; 第4生成部,係生成包含有用以通知通信終端之報知資訊 的報知通道者; 15 夕立, 邓係由通h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 塊中,對包含中心頻率之頻率區塊,配置前述第4生成部所 生成之報知通道’並涵跨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 數頻率區塊,配置前述第3生成部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通 道則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及前 20述第1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1個資料通道者;及 發送邛,係發送前述多工部之輸出訊號者; 又,針對含有前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丨個特定控制 通道之部分的符元數係可變的; 削述第3生成部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通道,包含與含有前 62 A /
    1個特定控制it道之部分的符元 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 數相關的資訊。 =如申請專利第31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 邛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資料調變方式之資 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生成 邛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編碼方式之資吨。 从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發送裝置,其令前述第^成 4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遇成式重送控制之 10 資訊。 工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丨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第:生成 部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使用Μιμ〇方式時之預 編碼資訊。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35項中任一項之發送裝置,其中 15 #述多工部係對前述第3生成部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通 道、及前述第2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丨個特定控制通道, 將前述第1生成部所生成之至少丨個資料通道加以時間多 工。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35項中任一項之發送裝置其中 月1J述多工部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前述多工部係 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 39. —種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以下步驟: 通信系統所使用的頻帶含有多數頻率區塊,且各頻率區 63 1342689 \/〇ί-:· / ; I 1 -------------------------------… 塊含有多數個資源區塊,而對各個通信終端至少分配丨個資 源區塊;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生成資料通道;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單位,生成特定控 5 制通道; 對已分配至少1個資源區塊之通信終端,生成共通之不特 定控制通道; Φ 生成包含有用以通知通信終端之報知資訊的報知通道; 由通信系統所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塊中,對包 10 含中心頻率之頻率區塊配置報知通道,並涵跨通信系統所 • 使用之頻帶所含的多數頻率區塊配置不特定控制通道、至 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及至少丨個資料通道;及 發送來自前述配置之步驟的輸出訊號; 又,針對含有前述生成特定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的至 15 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之部分的符元數係可變的; • 前述生成不特定控制通道之步驟中所生成之不特定控制 通道,包含與含有前述生成特定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的 至少1個特定控制通道之部分的符元數相關的資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2〇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資料 調變方式之資訊。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編碼 方式之資訊。 64 1342689 A年/月工::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關於混成 式重送控制之資訊。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生成特定 S 控制通道之步驟所生成之特定控制通道,包含有使用 ΜΙΜΟ方式時之預編碼資訊。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43項中任一項之發送方法,其中 前述配置之步驟係對不特定控制通道及至少1個特定控 制通道,將至少1個資料通道加以時間多工。 10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43項中任一項之發送方法,其中 前述配置之步驟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發送方法,其中前述配置之步 驟係與資料通道同樣地配置傳呼通道。
    65
TW096101589A 2006-01-18 2007-01-16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TW20073779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0496 2006-01-18
JP2006127987A JP4373410B2 (ja) 2006-01-18 2006-05-01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2006272347A JP4373422B2 (ja) 2006-01-18 2006-10-03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2006298312A JP4373426B2 (ja) 2006-01-18 2006-11-01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7798A TW200737798A (en) 2007-10-01
TWI342689B true TWI342689B (zh) 2011-05-21

Family

ID=3828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1589A TW200737798A (en) 2006-01-18 2007-01-16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3) US8072931B2 (zh)
EP (2) EP1976317A4 (zh)
KR (1) KR101345637B1 (zh)
CN (2) CN102368872B (zh)
AU (1) AU2007206548B2 (zh)
BR (1) BRPI0706639A2 (zh)
CA (1) CA2637594C (zh)
ES (1) ES2560417T3 (zh)
HU (1) HUE028521T2 (zh)
MX (1) MX2008009202A (zh)
TW (1) TW200737798A (zh)
WO (1) WO2007083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0556B2 (ja) 2003-04-04 2006-12-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AU2007200145A1 (en) * 2006-01-18 2007-08-02 Nec Australia Pty Ltd Method of phys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X2008009202A (es) * 2006-01-18 2008-10-09 Ntt Docomo Inc Estacion base, terminal de comunicaciones, metodo de transmision y metodo de recepcion.
JP4869802B2 (ja) * 2006-06-19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WO2008001728A1 (ja) * 2006-06-26 2009-1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リソースブロック割当方法
JP4295300B2 (ja) 2006-08-22 2009-07-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8416737B2 (en) 2006-12-26 2013-04-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channel MCS control method
KR101328281B1 (ko) * 2007-01-12 2013-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이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채널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JP4932555B2 (ja) 2007-03-20 2012-05-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KR100996060B1 (ko) * 2007-04-04 2010-11-22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7944981B2 (en) * 2007-05-31 2011-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Data transmiss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19030B2 (en) * 2007-06-20 2012-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distributed frequency planning
WO2009017374A2 (en) * 2007-07-31 200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mensioning scheduling assignmen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558879T3 (es) 2007-08-08 2016-0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ineación temporal en un sistema de radiocomunicaciones
CN103763069B (zh) * 2007-08-10 2017-04-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CN103763075B (zh) * 2007-08-10 2017-0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069060B2 (ja) * 2007-08-14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3795498B (zh) * 2007-08-30 2018-0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和接收装置、以及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1821975B (zh) * 2007-10-29 2013-11-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星座图控制方法
KR101444977B1 (ko) 2007-10-29 2014-09-26 옵티스 와이어리스 테크놀리지, 엘엘씨 이동국 및 송신 방법
JP5671344B2 (ja) * 2007-11-07 2015-02-18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チャネリゼ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467570B1 (ko) * 2007-11-29 2014-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KR101541910B1 (ko) * 2007-11-29 2015-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BRPI0822075B1 (pt) 2007-12-10 2020-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e nó de programação para us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celular
WO2009078628A1 (en) * 2007-12-14 2009-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pping control channels
JP5061892B2 (ja) 2007-12-28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多重方法、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KR101387534B1 (ko) 2008-01-03 2014-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복 채널 코딩을 위한 심볼 매핑 방법
JP5089431B2 (ja) * 2008-02-25 2012-12-05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基地局装置
JP5209346B2 (ja) * 2008-03-05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N101540632B (zh) * 2008-03-20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107239B2 (en) 2008-04-07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fine control channels using reserved resource blocks
US8447236B2 (en) * 2008-05-15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4337005B1 (ja) * 2008-05-22 2009-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PL2131540T3 (pl) 2008-06-04 2013-12-31 Sony Corp Nowa struktura ramki dla systemów z wieloma nośnymi
GB0810962D0 (en) * 2008-06-04 2008-07-23 Sony Uk Ltd Digital signal reception
US9867203B2 (en)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JP5334976B2 (ja) 2008-08-11 2013-11-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情報生成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611271B1 (ko) * 2008-10-29 2016-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결합 환경에서의 업링크 임의 접속 방법
CN101730241B (zh) * 2008-10-31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非用户专有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2106108B (zh) * 2008-10-31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GB2464987A (en) 2008-11-03 2010-05-05 Nec Corp Methods for design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JP5388332B2 (ja) * 2009-01-07 2014-01-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JP2012520620A (ja) 2009-03-13 2012-09-06 リサーチ イン モ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リレー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デザイン
JP5670428B2 (ja) 2009-04-17 2015-02-18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での上りリンク構成及び改善したチャネリゼーション方式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638745B2 (en) * 2009-05-15 2014-0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ymbo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122529B2 (ja) 2009-06-23 2013-0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534865B1 (ko) 2009-06-23 2015-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링크 적응 절차 수행 방법
KR101650749B1 (ko) * 2009-08-18 2016-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를 위한 백홀 서브프레임의 제어 채널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9042331B2 (en) * 2009-09-09 2015-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LAN system
KR20110027533A (ko) 2009-09-09 2011-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38994A (ko) 2009-10-09 2011-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GB2476488A (en) 2009-12-23 2011-06-29 Nec Corp Allocating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to a user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KR101331674B1 (ko) 2010-02-12 2013-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99135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605326B1 (ko) * 2010-02-26 2016-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US8311483B2 (en) * 2010-03-09 2012-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white space sensing
JP5080607B2 (ja) * 2010-04-05 2012-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9609536B2 (en) 2010-04-13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of received power and received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2029245A1 (ja) * 2010-09-03 2012-03-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US9560662B2 (en) * 2010-11-11 2017-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configur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 transmission pattern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patterns for reduc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64536A1 (en) * 2011-06-03 2012-12-0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EP2533453B1 (en) * 2011-06-10 2015-08-19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 a multi 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857977B (zh) * 2011-06-27 2015-01-2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rntp的干扰协调方法
US9014111B2 (en) * 2011-08-10 2015-04-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block radio access method and transmitter module and receiver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8743785B2 (en) * 2011-08-15 2014-06-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KR101990968B1 (ko) 2011-10-26 2019-06-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영역 기반 무선 링크 모니터링에 대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139926B (zh) * 2011-11-28 2016-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277000B1 (ko) * 2011-12-05 2013-07-30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3gpp lte 시스템에서의 주파수 영역 패킷 스케쥴링 방법
US9185597B2 (en) * 2012-01-20 2015-11-1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Optimizing capacity during network congestion
US8971271B2 (en) * 2012-01-30 2015-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
CN103312433B (zh) * 2012-03-08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039116B1 (en) 2012-04-02 2018-07-3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Long term evolution scheduler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US9553680B1 (en) 2012-04-02 2017-01-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p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KR20140006200A (ko) * 2012-06-27 201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사물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치
CN103686893B (zh) 2012-09-26 2017-04-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5180045A1 (zh) * 2014-05-27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991241A1 (en) * 2014-08-27 2016-03-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udac,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udac system
US9918302B2 (en) * 2014-12-12 2018-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s in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N104660302B (zh) * 2015-02-11 2017-03-15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bitmap的协商自适应跳频方法
CN107926003B (zh) * 2015-08-11 2022-04-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ES2745553T3 (es) 2015-09-10 2020-03-02 Kyynel O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aparato y programa de ordenador
WO2017070913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645807B2 (ja) 2015-11-06 2020-02-1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06911372A (zh) * 2015-12-22 2017-06-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多用户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US11677521B2 (en) 2016-02-29 2023-06-1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690192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632768B2 (ja) * 2017-06-27 2020-0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下位無線基地局、上位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
EP3955663A1 (en) * 2017-11-03 2022-02-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470578B2 (en) * 2018-05-17 2022-10-11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042173B1 (ko) * 2019-06-13 2019-11-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영역 기반 무선 링크 모니터링에 대한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8208A1 (en) * 1998-02-22 1999-08-25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GSM system
US6493331B1 (en) 2000-03-30 2002-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JP4031707B2 (ja) 2000-12-15 2008-01-09 アダプティ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グループベースのサブキャリア割当による多重キャリア通信
JPWO2004032375A1 (ja) 2002-10-07 2006-0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Ofdm−cdma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US20040203476A1 (en) 2002-10-08 2004-10-14 Jung-Tao Liu Method of feedback for HSDPA system using OFMDA
JP3860556B2 (ja) 2003-04-04 2006-12-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6999773B2 (en) 2003-06-30 2006-02-1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scheduling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5020489A1 (ja) 2003-08-20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サ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方法
JPWO2005096522A1 (ja) 2004-03-30 2008-02-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チャネル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CN1691562B (zh) * 2004-04-19 2010-11-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扩频和跳频的正交时频域的码分多址接入方法
JP2006010496A (ja) 2004-06-25 2006-01-12 Nidec-Read Corp 基板検査装置及び基板検査方法
JP2006127987A (ja) 2004-10-29 2006-05-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CA2592616C (en) 2004-12-27 2013-09-03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ng non-coherent detectable signal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JP2006272347A (ja) 2005-03-28 2006-10-12 Jfe Steel Kk 熱延鋼板の調質圧延方法
JP2006298312A (ja) 2005-04-25 2006-11-02 Mazd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US8565194B2 (en) * 2005-10-27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signaling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55098B2 (en) * 2005-06-09 2012-04-10 Neocif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efficient broadcast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6137495A1 (ja) * 2005-06-24 2006-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における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331216B2 (en) * 2005-08-09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single-carrier and multi-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8045512B2 (en) *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MX2008009202A (es) 2006-01-18 2008-10-09 Ntt Docomo Inc Estacion base, terminal de comunicaciones, metodo de transmision y metodo de recepcion.
JP4671982B2 (ja) * 2007-01-09 2011-04-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32062A1 (en) 2009-09-17
MX2008009202A (es) 2008-10-09
US8477708B2 (en) 2013-07-02
KR101345637B1 (ko) 2013-12-31
EP1976317A1 (en) 2008-10-01
CN102387596B (zh) 2014-11-26
CN102368872A (zh) 2012-03-07
KR20080089488A (ko) 2008-10-06
ES2560417T3 (es) 2016-02-18
EP2793410B1 (en) 2015-12-09
AU2007206548A1 (en) 2007-07-26
HUE028521T2 (en) 2016-12-28
EP2793410A1 (en) 2014-10-22
CA2637594A1 (en) 2007-07-26
CA2637594C (en) 2014-04-29
BRPI0706639A2 (pt) 2011-04-05
CN102368872B (zh) 2014-07-09
EP1976317A4 (en) 2014-02-19
AU2007206548B2 (en) 2011-03-10
US20120008584A1 (en) 2012-01-12
TW200737798A (en) 2007-10-01
CN102387596A (zh) 2012-03-21
WO2007083569A1 (ja) 2007-07-26
US8472394B2 (en) 2013-06-25
US8072931B2 (en) 2011-12-06
US20120020321A1 (en) 201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42689B (zh)
KR101550650B1 (ko) 기지국, 통신단말, 송신방법 및 수신방법
KR101463878B1 (ko) 기지국, 통신단말, 송신방법 및 수신방법
JP4932555B2 (ja)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TWI339038B (zh)
JP4373426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5242025B2 (ja) 基地局および送信方法
JP4373410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283386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4750898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373422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4966345B2 (ja)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RU2430471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JP5242522B2 (ja) 通信端末、受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