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5621B -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to enhance process uniformity of a subsequent cmp proces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ptimum surface roughness of a metal layer for a cmp proces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to enhance process uniformity of a subsequent cmp proces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ptimum surface roughness of a metal layer for a cmp proce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5621B
TWI335621B TW093103877A TW93103877A TWI335621B TW I335621 B TWI335621 B TW I335621B TW 093103877 A TW093103877 A TW 093103877A TW 93103877 A TW93103877 A TW 93103877A TW I335621 B TWI335621 B TW I3356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metal layer
surface roughness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3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3242A (en
Inventor
Gerd Marxsen
Axel Preusse
Markus Nopper
Frank Mauersberger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foundries U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foundries Us Inc filed Critical Globalfoundries U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423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3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5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56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8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liquid,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 H01L21/28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liquid, e.g.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using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urrent, i.e. electro-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Smoothing; Plan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33562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積體電路之製造方法,尤指一種形 成金屬層之方法,其中金屬係沉積於圖案化介電層上,而 多餘之金屬則由後續之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移除。 【先前技術】 隨著積體電路之演進’其裝置之電路構造特徵(Feature) 逐漸縮小,惟電路之複雜度卻漸增。欲降低線寬尺寸,不 但須高精密之微影(Photolithography)技術和先進之钱刻技 術以適當地將電路元件圖案化,還須有要求漸嚴之沉積技 術。目前最小的線寬尺寸接近或小於〇·丨μιη,使快速切換 電晶體(Fast-switch Transistor)元件之製作得以於最小之 晶片區域内完成。然而,線寬尺寸減小的結果造成,當各 電路元件間之必要互連(Interc〇nnect)增加時,互
卻可容許較高之電流密度, 外’鋼材對電致遷 抵抗,因此其雖具 因而可使用較低之 用面積卻降 必須將習用 度之金屬, 因其優點, 較低成本、 等,已被證 移(Electrom 低電阻值, 92522 5 1335621 供應電壓。 +儘管銅材相對於紹材有許多優點,惟半導體廠商基於 务干理由在過去並不願將銅材導入生產流程中。在半導體 生產線上使用銅材之一主要問題為,在適當之溫度下,銅 會合易擴散至矽及氧化矽中。銅擴散至矽中會導致電晶體 元件之漏電流明顯地增加,其原因係銅會切之能隙(β_ GapW形成深層能階陷牌(Deep Trap)。再者,銅擴 散至氧化⑪巾會降低氧切的絕緣特性,而在她鄰之金屬 導線間導致更高之漏電》’甚至造成短路。因此,在整個 製造過程中’必須非常注意避免矽晶圓上之銅污染。 另-問題為’銅無法以某些沉積方式大量且有效地施 行,例如物理氣相沉積(PVD)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其係 於沉積其他金屬時(例如幻眾知且建立良好之技術。據 此,銅材目前普遍以濕製程方式施行,例如電鍍方式 (electroplating)。相較於無電鑛覆p^ing)方 式,電鍍方式之優點為較高之沉積率及較不複雜之電解液 (Electrolyte Bath)。過去電鑛方式在印刷電路工業上已獲 致大量之經驗,電鍍方式給人的印象似乎是一種相對簡易 且建立良好的沉積方式,但在應用於半導體製程時,由於 須確貫地填充尺寸小於或等於〇1ym而且具高深寬比 (Aspect Ratio)之開口,以及具微米級橫向延伸之寬溝槽, 使銅和其他可用於金屬化層(Metanizati〇n Layer)之金屬之 電鍍法成為非常複雜的沉積方式。尤其後續之製程步驟, 例如化學機械研磨或任何檢測製程(Metr〇1〇gy Pr〇cess),都 6 92522 1335621 直接被電鍛製程之品質所影塑。 以下參照第1 a至1 b圖今明a彻 闺说明當製作一金屬化層時之典 型製程流程。依據第la圖,丰莫興貼$ 千導體裝置100包含基板101, 基板ιοί則包括無圖示之各插雷& 合種電路疋件,例如電晶體、電 阻、電容或類似元件。這此元株Αm 一 70件為簡化圖示並未揭示於第 la圖。介電層102形成於基板1〇1 物 ιοί上,並由蝕刻停止層(Etch
Stop Layer) 103區隔開。例如,介雷 ;|電層丨〇2可包括氧化矽, 飯刻停止層1G3可包括氮化石卜在其他實施例中介電声 1〇2’或許連同姓刻停止層1〇3,可包括所謂低κ值介; 質’其中該低Κ值介電質之介雷宠, ... 貝辽”電车(permittivity)明顯低於 氧化矽和氮化矽之介電率。在介電層1〇2上,開口 ι〇5以 通孔㈣s)和溝槽之型式形成。開口 1G5之尺寸、其間距以 及其在基板1G1之晶元d(diearea)上之位置係由相關積 體電路之電路設計所決定。介電層1〇2可進一步包含開口 104,以作為比較寬之溝槽。再者,介電層ι〇2可含有實質 上未圖案化之區域106。如同開口 1〇5,開口 1〇4和未圖案 化區域106之尺寸和位置係實質上由電路設計所決定。 形成如第la圖所示之半導體裝置1〇〇之方法,係為早 已建立之習知技術,其可包含眾知之沉積、微影和蝕刻技 術。亥方法尤^曰在弟一選擇式姓刻(Selective Etch)步驟 中,在介電層1 02内形成開口 i 〇5,其中該蝕刻製程在蝕 刻停止層103或在其内停止。其次,可由另一蝕刻製程在 蝕刻停止層1 03内形成開口丨〇5,該蝕刻製程之目的是選 擇性地移除第1〇3層之材料。其後,藉由進一步之一般蝕 7 92522 1335621 刻製程可形成開口 1 05和1 04之上部。 如第lb圖所示,在進一步之製造階段時,半導體裝置 100在介電層102上形成一金屬層,例如銅層ι〇7 ,其中, 為簡化而共同標記為108之阻障層(Barrier Layer)和種晶 層(Seed Layer)則位於該金屬層1〇7和介電層1〇2之間。今 阻障/種晶層108可包括兩層以上之子層(Sub_Layer),而子 層可含有之金屬有諸如组、氮化纽、鈦、氮化鈦、或以上 物質之混合物等。種晶層則可包括例如銅之金屬。 該阻障/種晶層108可由化學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 (Atomic Layer Deposition)、或物理氣相沉積形成,並隨之 以例如濺鍍沉積(Sputter Deposition)之製程形成種晶層, 其為阻障/種晶層108之最末子層。金屬層1〇7隨後進行沉 積,其中,如有關銅之上文所述,可優先採用濕化學製程, 以合理之沉積率有效地形成大量金屬。對銅而言,因相對 無電鍍覆方式有較佳之沉積率及較不複雜之電解液故電 鏟方式為目前典型之較佳沉積方式。 為得可罪之金屬互連(metal interc〇nnects),不但須儘 可能地將銅材均勻地沉積在200mm、甚至300mm直徑之 基板的整個表面上,還必須確實地填滿具有將近丨〇 1深寬 比之開口 105和1〇4,不可有任何空洞(v〇id)或缺陷。因 此必須以间度非保形(Non-Conformal)方式進行銅之沉 積。於是,許多努力投注於建立一種電鍍技術,使其可進 行金屬(例如銅)之非保形沉積,而可實質上由下而上 m to Top)地完全填滿開口,尤指小尺寸之通孔(vhs) 92522 8 丄 丄 和溝槽105。其中,可葬士咖 猎'由控制在開口 105、104内,以及 在水平區(例如非圖形化 y 化&域)上的沉積動能(Kinetic)以 得到該填充狀態。通常為这 馬這此目的,可在電解液内使用添 加物以影響銅離子沉積於夂 谓、谷。卩位之迷度。例如,在電解液 中可加入具有比較大、擴散較慢之分子之有機添加劑(例 如聚乙二醇類)’使其被優先吸收於平坦表面及轉角區域 上。據此,該區域上與銅離子之接觸會減少,進而造成沉 積率下降相關之作用劑通常也稱為,,抑制劑 (Suppressor)。反之’可使用另一類具有較小及較快擴散 率之刀子之添加物,使其被優先吸收於開口 ^ ^ ,並 藉由抵補抑制劑添加物間之效果而提高沉積率。相關之添 加劑也通常稱為,,加速劑(Accelerat〇r)” ^除了使用抑制劑 泮力速劑也可使用所謂平滑劑(Leveler)或光澤劑 (Brightener)使金屬層107有高等級之均勻度並提升其表面 口〇貝再者,即使使用加速劑、抑制劑、及/或平滑劑,簡 單的直流電(Direct Current,DC)沉積,亦即施以實質上固 定電流之沉積,仍不足以達成所要求之沉積特性。因此, 所谓正反向脈衝式(PuUe Reverse)沉積方式取而代之而成 為銅’儿積之較佳操作模式。在正反向脈衝式沉積技術中, 以交變極性之電流脈衝施加於電解液中,在正向電流脈衝 中將銅離子沉積於基板上,而在負向電流脈衝中使其釋放 出一定之銅量’因而可改善在電鍍製程中之填充能力。利 用這些複雜之電鑛製程便可確實地在開口 1 〇 5、1 〇 4中填滿 銅。然其結果卻顯示,最終之金屬層1〇7之表面形狀仍取 92522 9 1335621 決於其下方的結構。儘管採用正反向脈衝技術以及精密之 化學反應,包含各種抑制劑、加速劑、平滑劑等,卻仍在 圖案化區域(例如開口 104、105)上獲致增強沉積之金屬, 而於非圖案區域106上則相反。一般相信添加劑之不均勻 分布,尤指開口 1 04、1 〇5鄰近區域之加速劑,導致即使已 完全填滿開口 104、1 〇5,沉積動能仍會持續保持於這些開 口區範圍内,因而導致增強之沉積率,直到最後添加劑均 勻分布為止。 取決於結構之金屬層107之表面形狀,會導致後續之 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之製程不穩定性,其原因為金屬 層107之突出區域在研磨過程中,會受到增強之向下施 力’如箭頭1 09所示。因此,研磨移除程序會於開口區ι〇4、 105優先開始,且會以相對非圖案化區域1〇6較高之移除 率持續進行。結果導致區域1 〇 6表面之清除被延遲,而需 要一實質上”過研磨(Overpolish),’之時間來實質上移除區 域1 06上的金屬殘留物。此狀況可能會導致在開口 1 〇4、 1〇5上被移除之材料增加,其又稱為,,碟狀效應 (Dishing)”,並可能也會導致開口 1〇4、1〇5鄰近區域之介 電層102之材料被去除’即稱為侵姓(Er〇si〇n)效應。除了 這些不良效應以外,金屬移除之不均勻性還會影響任一種 終點偵測(Endpoint Detection)方法,例如利用研磨過程 中’由金屬層107之反射光所得到之光學信號之方法,或 疋利用建立基板101與研磨墊(P〇lishing pad)間相對動作 所需之馬達電流之方法,或是利用摩擦相關或由摩擦產生 92522 1335621 之終點信號之方法。亦即’ 4目關之終點信號可能會出現^ 平緩之斜率(Slope)變化’因而不易判讀研磨製程之終點。乂 因CMP本身為一高度複雜之製程,研磨製程之最铁社果以 及於開σ HM、105上形成之金屬線之品質,不但'和 參數有關,同時也被金屬層1〇7的特性所強烈地影響。基 於這些理由’ 一般常提議在非圖案化區域1〇6上使用,,: (Dummy)”圖案,使其能達到和開口 1〇4、1〇5相同之沉X 條件。雖然此方法可大幅地降低上述之非均勻性之問題, 但額外製作的金屬@可能會增加電路的附生電容 (Parasitic Capacity) ’從而降低操作速度因而使該方案: 法應用在許多實施例中。 〃…、 鑒於以上所述之問題,如何提供一種電鑛製程,可讓 後、’之CMP製程之負擔最小化,實已成目前極需解決 的課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為有鑑於前述之問題點所開發者’係為一種改 變金屬鍍膜層之形&,使金屬層至少在非㈣化區域上具 有明顯的表面粗糙度而可改善CMp製程均勻性之方 法。藉此,在CMP製程時,非圖案化區上的材料移除開始 時間不會如同傳統技術般有延遲。 依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係提供一種在基板上沉 積金屬層之方法’纟中該基板包含具有圖案化區域以及非 圖案化區域之介電層。該方法包括將基板暴露於電解液 中’以由下而上之技術’使金屬非保形地(nGncGnfGrmaiiy) 92522 11 1335621 沉積在圖案化區域中。然後,在圖案化區域和非圖案化區 域上形成多餘之金屬層。再者’在該多餘之金屬層形成過 程中,控制至少一個製程參數(process parameter)以調整該 多餘金屬層之表面粗糙度。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係提供一種在半導體 裝置上形成金屬化層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基板以及形 成於該基板上具有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之介電層,其中第 一區域包含欲填充金屬之通孔(vias)和溝槽(trench),而第 二區域則實質上無欲填充金屬之溝槽和通孔。將基板暴露 於電解液中,使金屬填充於第一區域中之通孔和溝槽内, 並在第一和第二區域上形成多餘之金屬層。將至少第二區 域之表面粗糙度調整至大於約5〇nm。最後,多餘之金屬層 由化學機械研磨去除,其中,在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中,該 表面粗糙度使材料之移除可提前開始。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具體實施例,係提供一種方法包括 決定金屬層之表面粗糙度,其中該金屬層形成於包含具有 圖案化區域以及實質上非圖案化區域之介電層上。將部分 之金屬層隨後以化學機械研磨方式移除,以顯露圖案化區 =和非圖案化區域上的介電f,同時在該化學機械研磨過 轾中監控终點偵測信號。最後,依據受監控之終點偵測信 唬和所決定之表面粗糙度間的關係,判定在期望之終點偵 、號之號/雜訊比(Signai/N〇jse Rati〇)下,最户之矣而 粗糙度。 土又表面 依據本發明之仍再一具體實施例,係提供一種方法包 92522 括決定金屬層之表面粗縫度’其中該金屬層形成於包含且 有圖案化區域以及實質上非圊案化區域之介電層上,以: x化予機械研磨方式移除部份金屬層,以顯露圖案化和非 圖案,區域上的介電質。對實質上完全清除圖案化和非圖 案化區域所需要之研磨時間進行監控,並依據受監控之研 磨時間和所決定之表面粗糙度間的關係',判定可減少研磨 時間之表面粗链度。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首先敘明,在本說 明書中並未描述實際施行例之所有特徵。當然,在開 發任一具體實施例時,為了達到開發者之特定目標, 必須有許多和施行條件相M U定,例如為符合系統 或事業相關之限制所作之決定,其並隨各種施行例而 =化再者,该開發過程或許非常的複雜並須投注許 夕時間,但也僅為熟習該項技術者利用本範疇所揭露 之内容,以固定之程序即可達成。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雖然於圖面中所描繪之半 導體裝置之不同區域及結構具有非常精準、明顯的構造及 輪廓一熟t D亥項技術者知道,實際上這些區域及結構並非 如圖不&如此精準。此外,®面中所描♦之各種特徵及掺 雜質品域(Gped Reg_s)之相對尺寸若對照實作裝置之 °亥特徵及區域之尺寸,或許較為誇大或縮小。然而,所附 之圖面,係用以描述及解釋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於此所 才木用之子3和s5]組,其被理解及發釋的意義必須等同於熟 92522 13 U35621 習相關技術者所使用之字詞和詞組之意義。在前後_致 使用中,術語或詞組不意味表示不同於熟習該項技術者^ 了解之-般和習慣意義的特殊意義。若術語或詞組音味特 殊之定義,亦即非熟習該項技術者所了解之定義時則於 說明書+,該術語或詞,组會預先以定義式措^^接及明確 地提供該術語或詞組之定義。 本發明不同於傳統學說之發現為,介電層上之金屬層 之明顯表面粗糙度,可以顯著地減輕後續CMp製程的負 擔,其中該介電層之結構依據電路設計而具有溝槽和通孔 以及非圖案化區域。該明顯之表面粗糙度可促使整面基板 之材料移除得以更均勻地開始,不論圖案化區域或非圖案 化區域係形成於金屬層下面。 以下參照第2a至2c圖、第3圖和第4圖進—步說明 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其中,為了簡化說明,於適當處也 參照第1 a圖。再者,在隨後之具體實施例中,以銅指稱利 用電化學沉積方式(例如電鍍)進行沉積之金屬,因為如 同刖述,預期未來於精密積體電路中將以使用銅為主,而 後述之實施例也特別有助於在具有等於或小於1 " m之通 孔或溝槽之金屬化層的製造中電鍍銅。基本上,本發明也 同時適用於其他金屬、金屬混合物及金屬合金而此處所 揭露之學說可使任何技術者修改任何於此揭露之製程或參 數’以使下述之具體實施例適用於特定之金屬。 第2a圖係於金屬化層的製造過程中,半導體裝置2〇〇 之剖面示意圖。該半導體裝置和第1 a圖之裝置1 00相似, 14 92522 丄幻5621 除了開頭的” r,以”2”代替.外’其相對應之元件以相同之參 考數字標注。因此,裝置200包括基板2〇1,並於其上形 成蝕刻停止層203,並隨後形成介電層2〇2。通孔=溝槽 205以及寬溝槽204共同定義出第一圖案化區域2ι〇。實^ 上未圖案化之區域206則鄰接於第一區域21〇。區域2〇6 表不實質上未圖案化係表示,相對於在圖案化區域上 形成之溝槽的數量,在區域2〇6上僅形成有少數(若有的話) 之溝槽形成。該事例可為’纟區域2()6上雖形成料溝槽 (無圖示)’但是基於相對少量之溝槽及/或由該溝槽佔據 之相,狹小的區域’使區域2〇6在有關金屬層之沉積表現 上,實質上類似未形成溝槽之區域。製作如第圖所示之 裝置的典型製程流程,係實質上等同於如相關第h 之製程。 第2b圖係表示裝置2〇〇於進一步之製造狀態,其中銅 層207形成於第一和第二區域21〇、2〇6之上,阻障/種晶 層208則 >儿積於其間。該阻障/種晶層2〇8可包括之材料可 有效地防止銅擴散至鄰接之材料内,同時提供足夠的黏著 力使銅忐黏著於周圍的介電值以及任何通孔ι〇5會連接之 任何潛在金屬。目前較佳之材料為鋁、氮化钽以及其結合 物’但右合適的話任何材料都彳被採用。纟此所述之具體 實施例中’種晶層可為由PVD製程所沉積之銅層。 在一特疋之具體實施例中,銅層2〇7係包括一明顯之 表面粗Μ度’其標不為211,該表面粗縫度分佈於第一和 第一區域210、206上。表面粗糙度之平均高度則標示為 92522 15 1335621 2 1 2 ’並可達將近5〇ηιη。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平均高度 212’或簡稱為平均表面粗縫度’可在約5〇至4〇 〇nm間變 化’而在另外之具體實施例中,則可在約丨5〇至25〇間變 化。 形成如第2b圖所示之裝置之典型製造流程可包含下 列製程。首先,可由如前述有關阻障/種晶層1〇8 (如第ib 圖所示)之類似製程形成阻障/種晶層2〇8。特別是,阻障 /種晶層208可由二層或多層之子層堆疊形成,以達到阻障 /種晶層208所欲達到之功能,其中製程可採用cVD、 PVD、ALD (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原子層沉積)、鍍膜 製程或這些製程之任意組合。隨後,將基板2〇1或至少介 電層202暴露於電解液(無圖示)中,該電解液可設在習 知之電鍍反應器,例如Semit〇〇1 Inc公司以LT2i〇ctm名稱 所提供之電鍵反應器。須注意的是本發明可以適用於任= 電鍍反應器。在其中-具體實施例中,電解液包含加速劑 添加劑以及抑制劑添加劑,其添加量相對電解液總 二至5 Wt%以及約1至一而相對於傳統電解液 二i㈣或更多之平滑劑(丨,,平滑劑或光澤劑 (二―:添加量則大幅地減少至約少於〇ι⑽。在 ,、中具體貫施例中’該平滑劑可實質上完八 立 凡王令略。須 '、拿 思的是該術語,,平滑劑,,和,,光澤劑,,為同義詞,係指一、庄 加劑’當如傳統技術般施用時’其作用可平滑鋼層=添 表面。再者’任何習知之加速劑、抑制劑以及平:船昆: 物均可適用於本發明。例如’加速劑。 匕牯丙烷磺酸 92522 16 1335621 (Propane Sulfonic Acid·),抑制劑可包括聚烷撐二醇 (Polyalkylene Glycol)類聚合物,而典型之平滑劑可包括聚 醚。在基板暴露於電解液之過程中,施以適當波形之電流, 以由下而上之方式填充開口 205 ' 204,從而實質上避免於 開口 205、204内形成空洞和接縫(Seam)。例如,周知之正 反向脈衝程序(pulse reverse sequences)便可用以確實地填 充開口 205、204。如前述,欲在2〇〇、甚至300mm之整面 基板上確實地填充開口(尤指寬溝槽2〇4 ),必須有一定之” 過鍍膜(Overplating),,,該“過鍍膜,,導致於第一和第二 區域210、206上形成多餘之膜層。在該具體實施例中,在 形成多餘之銅層的過程中,藉由控制平滑劑添加量之方式 (例如在準備電解液時控制平滑劑之添加量)以得到平均 表面粗糙度212。 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可施行無電鍍沉積製程 (electroless deposition) ’其中,以如同相關電鍍製程所述 之方式控制平滑劑之添加量’藉以產生平均表面粗糙度 212 ° 在銅層207之沉積後,基板可進行退火(anneaHng)以 增強銅之粒度亦即,增加銅結晶之顆粒尺寸,並藉此改 善熱傳導性和電傳導性。 繼之,基板201進行CMp製程以移除2〇7層和阻障/ 種日曰層2 08之夕餘材料,藉以暴露出介電層,以提供 電性絕緣之銅導線。CMP製程可由該技術領域巾孰知之任 何適宜CMP工具來進行。在CMp製程之起始階段,加諸 92522 17 1335621 於基板201之向下施力(Down Force)被施加於第—及第二 區域210、206上之多處高點(elevations)211上,因而在第 二區域206上也同樣開始材料之移除。藉此,相較於前述 之傳統方式,第一和第二區域2 1 0、2 0 6間移除時間的差異 也得以明顯地降低。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在CMP製程進行 中也同時進行終點偵測信號之監控。終點偵測信號可由研 磨製程中由基板201反射出之反射光產生。在其他實施例 中’用以維持基板201和個別研磨墊間之特定相對動作的 馬達電流,或是任何其他可代表馬達扭力的信號,可用以 估計研磨製程的進展,其依據係不同之材料會獨特地呈現 出不同之摩擦力。舉例而言,當第二區域2〇6之實質部分 被清除後,因為阻障/種晶層208之摩擦係數較鋼層為低= 馬達電流會降低以符合設定之轉速。不論建立終點偵測作 號的方法為何,都可在該信號之基礎上估計研磨製程之狹 止階:。由於在本發明中可更均句地移除材料,因而心 更可罪地利用終點偵測信號判斷研磨過程。 第3圖係為終點偵測信號對應研 簡便起見,在第3圖㈣_光學―用為 平滑化曲線、然而,下述之考量可適用於 :用 系統所產生之曲線。第一曲,線A (虛線)代表心偵測 粗糙度⑴之基板201上,终點债測信號:月=面 曲線B(實線)則代表經由傳統 、而弟二 中:J板101)上所得到之終點_言二切:圖lb 研磨製私開始啟動,對經由 t〇, 傳統製程技術(曲線B)所形 92522 18 1335621 成之金属層而言’由於銅之高反射率使其起始反射率相對 偏间。隨著研磨製程進展至時間點t,,由於基板101之表 面逐㈣得平整’減少散|L光’因此反射率仍然會稱微地 增加。而在時間點12時,因表面部分已被清除,整體之反 射性降低’因此終點偵測信號也隨之降低。由於在非圖案 化區域106上’實質上之材料移除會有延遲,因此曲線b 的斜率相對偏低’直到終點偵測信號指示所有金屬殘留物 已被移除(時間點t3 ) &止。其後,再追力口過研磨時間以 確保於開口 1 〇5、i 〇4上形成之金屬線有可靠之電性絕 性。 反之,由於表面粗糙度211導致基板2〇1之相對偏低 之反射率,曲線A會起始於相對偏低之值。在沉積製程後, 金屬層2〇7之光學外觀會較模糊且偏乳白色。在研磨製程 =逐漸降低粗糙度211,其中’由於增強之向下施力2〇9 細力在多處位置上,材料之移除也同樣發生於未圖案化區 域206上。因此,終點偵測信號會上升,並於時間點ti和 t2間達到最高點。其後,相較於傳統之實施例,表面部分 之清除會以明顯較大之區域進行,因而導致曲線a在時間 點h和間有較傾斜的斜率。由於曲線A之該較傾斜斜 率,而得以更精確地判斷研磨製程之終止狀態。再者,過 研磨時間以及整體研磨時間也得以降低。須進一步注意的 是,雖然未顯示於代表曲線八和B,一般而言,在時^ q 至t2間由於曲線A的傾斜度增加,曲線a之信號/雜訊比 也得以增強。 19 92522 1335621 在一具體貫施例中,·可途+ J運立終點偵測信號和平均表面 粗糙度212間的相互關係。兔士 口 關保為此目的,多片基板201 (以 產品基板及/或試驗基板之创、 ^式)’以實質上相同之CMP製 程參數進行製程’其中,改變 ¾'十岣表面粗糙度212並關聯 至相對應之终點债測信號。伞仏+ • 观千均表面粗糙度可由機械、光 學、機械/光學粗糙度量測儀哭 】儀益’以電子顯微鏡法(Electron M1Cr〇scopy)、原子力顯微鏡 ^^^(At〇mic Force Microscopy) 等方法進行測定。 ; 第4圖係為終點偵測作 或斜率以及平均表面粗糙度 2 1 2間的關係圖之代表例。 _ μ圖中,在一適當之時間間 隔内,例如間隔tl、t2之一里j;七夕 或夕點代表點上’測定终點 偵測信號之斜率值,並書出料 、’ , 1畫出對應平均表面粗糙度212之關 係。由此關係中,可找出適當 心十均表面粗縫度,並可作 為製作表面粗糙度2 11之目轳枯, 1义目t值。例如,在第4圖中,並 最大值即可定義為平均表面扣 八 .隹卞1表面粗糙度之目標值。然而,任何 準則都可用以得到此目標值。在並 Λ Λ. /、他之具體實施例中,研 磨製程之整體時間,亦即,由 扁-日丨θ战土 研磨製程開始之時間至終點 债測k號達到特定之最小值昧 ^ L , 』值之時間,可用以關聯至平均表 面粗輪度。隨後,藉由眇關έ 错由此關係即可選出適當之目標值。例 如’右得到之關係中顯千古县| , 11 小值,則該最小整體研磨時 β Ρ可指出適當之表面粗糙度。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平均 制―+均表面粗糙度212可藉由控 制則述鍍膜製程之至少一個製 衣私參數而變動或受控制。在 一特定之具體實施例中,可嘲款 例〒了調整於鍍膜溶液中平滑劑之添 92522 20 加里’變更平均表面粗縫度212,以建立如上述有關第3 圖和第4圖之關係。一旦得到該關係以及平均表面粗糙度 之目仏值’即可控制至少一製程參數(例如平滑劑濃度) 以達到該目標值。 以下參,¾第2c圖說明進一步之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 形成表面粗鍵度於至少介電層之非圖案化區域上。在形成 如f ^圖所示之裝置2〇〇後,第2c圖之裝置200可藉由 彳蚋述有關苐2b圖之相同方式形成,惟其中圖案213形成 電層202上之非圖案化區域2〇6上。在一具體實施例 可在阻P竿·/種晶層208中,利用例如額外之平板印刷及 飿刻步驟形成圖案213。圖案213可用網板狀(Sereen)或格 。狀(Grid)之型式形成,以提供圖案213之鄰近元件間之 電性接觸。藉此,纟電鍍製程中的電流分佈僅會稍微地改 變,並僅會無關緊要地影響整體之電鍍製程。在其他實施 例中,僅在阻障/種晶層208之最大子層内提供圖案2丨3, 其典型為種晶層。在該實施例中’鍍膜製程之起始階段之 電流分佈可維持實質上不受影響。在進一步之事例中,可 用額外之光阻圖案(Resist Pattern)形成圖案2丨3,其中該光 阻圖案形成於完好之阻障/種晶層208上。 圖案213形成後可進行鍍膜製程,其中可採用標準之 電解液配方組及製程配方。由於圖案213,鋼之沉積會隨 著下方之圖案213而變更,導致表面粗糙度214的產生。 其後,可藉由如前述有關第2b圖之相同方式進行基板2⑴ 之進一步製程4 CMP製程中,材料之移除同樣也可起始 92522 21 1335621 於包含非圖案化介電層2〇2之區域2〇6,因此可獲得如前 述具體實施例之實質上相同之優點。再者,因適當之表面 粗糙度214之形成和平均高度及/或間距有關故相關第3 及4圖指出之所有準則皆可適用於有關第2c圖所述之具體 實施例上。 上揭之特定具體實施例僅用以例釋本發明。本發明可 由熟習该項技術者藉由本學說以不同但明顯等效之方式進 行修改及實行U如’上述之製程步驟可用不同之順序進 打。再者,除了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外,於此揭露之架構 或設計之細節並非用q艮定本發明n據&可知上揭 之特定具體實施例可被改變及修改,而所有類似之變化均 應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内。因此,於此提及之保護 範圍應如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 本發明具有不同之變化及替代型式,特定之且體實^ 例如圖示範例以及如上所詳述 '然而,上述之具體實施: 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於特定之實施範疇,反之,於下述 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精神與技術範疇内所涵蓋之任 變、專效及修飾’均仍應包含於本發明内。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可藉由前述之說明冑同相對應 < 圖面進 釋’其中相關參考標號代表相關元件,其中: 丁 第la至lb圖係為習知技術之銅金屬化層製程 不同製程狀態時之半導體裝置剖面圖。 於 第2a至2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 召·具有圖 92522 22 1335621 案化和非圖案化區域之介電層上形成金屬層之裝置剖面 圖。 第3圖係為具有表面粗糙度和不具表面粗糙度之金屬 層的CMP終點偵測信號關係圖。 第4圖係為終點偵測信號之斜率和金屬層之平均表面 粗糙度間的關係圖。 (元件符號說明) 100 半導體裝置 102 介電層 104 開口 (寬溝槽) 106 未圖案化區域 108 阻障/種晶層 200 半導體裝置 202 介電層 204 開口 (寬溝槽) 206 未圖案化區域 20 8 阻障/種晶層 210 圖案化區域 212 平均表面粗糙度 2 14 表面粗糙度 101 基板 10 3 餘刻停止層 10 5 開口(通孔和溝槽) 10 7 銅層 10 9 向下施力 201 基板 203 蝕刻停止層 205 開口(通孔和溝槽) 2 0 7 銅層 2 0 9 向下施力 2 11 表面粗糙度 213 圖案 23 92522

Claims (1)

1335621 附件 3$931T4tm 年?月’Γ曰修正本 拾、申請專利範圍: !.-種在基板上沉積金屬·的方法,該基板包含 區域和實質上非圖案化區域形成於其中之介電層,該方 法包括: 將該基板暴露於電解液中,以便以由下而上之技術 將金屬耗形地(麵-⑶⑽⑽叫沉積於該圖案化區域 中; 在該圖案化區域和該實質上非目案化區域上形成 多餘之金屬層;以及 在該多餘之金屬層形成過程中,控制至少一個製程 參數,使得該多餘之金屬層至少在該實質上非圖案化區 域上之處的表面粗糙度被調整成高於大約5〇n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中該多餘之金屬層係 在該電解液中形成,且該至少一個製程參數代表平滑劑 之漠度’該平滑劑影響形成於該電解液中之金屬層的表 面品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_該電解液係調配作 為電鐘用之液體。 W申請專利範圍第旧之方法,復包括以使用終點價測 k號之化學機械研磨移除該多餘之金屬層。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復包括: 將貫質上和該基板相同之第二基露於該電解 液中’以便以由下而上之技術將金屬非保形地沉積於該 圖案化區域中; 修正版) 24 1335621 第93103877號專利申請索 ⑼年7月15$ 在該第二基板之該圖案化區域和實質上非圖宰化 區域上形成多餘之金屬層;以及 圖案化 依據該終點偵測信號,在該第二基板之該多餘之金 屬層形成過程令,批岳,丨;' 二 美杯個製程參數以調整該第 基板之該夕餘之金屬層之表面粗糖度。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該終則貞測 斜率之傾斜度用以於制兮°唬之 用M衩制該至少一個製程參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令該金屬包括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圖案化區域包含 具有直徑為大約〇.^m或更小之通孔(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圖案化區域上 之表面粗链度和在該實質上非圖案化區域上之表面粗 链度大約相同。 以-種形成半導體裝置之金屬化層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在該基板上形成具有第—區域和第二區 域之介電層’該第一區域包含要填充金屬之通孔和溝 槽’該第二區域實質上沒有要填充金屬之通孔和溝槽; 將該基板暴露於電解液中以填充該第一區域之該 通孔和溝槽,以及在該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上形成多餘 ί金屬層,其中將至少該第二區域之表面粗糙度調整至 兩於大約50nm ;以及 以化學機械研磨移除該多餘之金屬層,其中在該化 學機械研磨製程中,至少該第二區域上之該金屬層之該 表面粗縫度促進至少該第二區域上之該多餘之金屬層' 92522(修正版) 25 1335621 第93103877號專利申請案 (99年7月15日) 之移除。 *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_之方法,復包括在該基板之該化 學機械研磨過程中產生終點偵測信號,以及依據該終點 偵測彳§號停止該化學機械研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G項之方法,其中在將該基板暴露於 該電解液的過程中,藉由控制至少一個製程參數而調整 該表面粗缝度。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個製程參 數代表平滑劑之濃度,該平滑劑影響形成於該電解液中 之金屬層的表面品質。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n項或第咖之方法,復包括建立該 表面粗糙度和該終點偵測信號間之關係。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關係乃由該終點 侦測彳5破之斜率決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復包括藉由將實質上和 該基板相同之第二基板暴露於該電解液中而處理該第 二基板’其中依據該表面粗趟度和該終點谓測信號間之 該關係調整該第二基板之第二區域之表面粗縫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㈣之方法,復包括在將該基板暴露 於該電解液前,先形成阻障層和種晶層。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復包括在該第二區域之 該阻障層和該種晶層中形成圖案,以在暴露於該電解液 之過程中調整該第二區域之該表面粗糙度。 19·-種針對化學機械研磨製程^金屬層的最佳表面粗 26 第93103877號專利申請案 (99年7月15曰') 链度的方法,包括:. 疋在"電質上杏成之金屬層的表面粗糖度,該介 電質包含圖案化區域和實質上非圖案化區域; 以化學機械研磨移除該金屬層之部分,以暴露該圖 案化和非圖案化區域中之該介電質; 在該化學機械研磨之過程中,監控終點偵測信號; 將該受監控之終點偵測信號關聯至該被決定之表 面粗链度’以決定對於該終點偵測信號之期望之信號/ 雜訊比之最佳表面粗糖度。 種針對化學機械研磨製程決定金屬層的最佳表面粗 糙度的方法,包括: 決疋在介電質上形成之金屬層的表面粗槌度,該介 電質包含圖案化區域和實質上非圖案化區域; 以化學機械研磨移除該金屬層之部分,以暴露該圖 案化和非圖案化區域中之該介電質; 監控用於貫質上完全清除該圖案化和非圖案化區 域之研磨時間; 將該受監控之研磨時間關聯至該被決定之表面粗 链度’以決定導致降低的研磨時間之表面粗糙度。 92522(修正版) 27
TW093103877A 2003-04-28 2004-02-18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to enhance process uniformity of a subsequent cmp proces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ptimum surface roughness of a metal layer for a cmp process TWI33562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19135A DE10319135B4 (de) 2003-04-28 2003-04-28 Verfahren zum Elektroplattieren von Kupfer über einer strukturierten dielektrischen Schicht, um die Prozess-Gleichförmigkeit eines nachfolgenden CMP-Prozesses zu verbessern
US10/666,195 US6958247B2 (en) 2003-04-28 2003-09-19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to enhance process uniformity of a subsequent CMP proces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3242A TW200423242A (en) 2004-11-01
TWI335621B true TWI335621B (en) 2011-01-01

Family

ID=33185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3877A TWI335621B (en) 2003-04-28 2004-02-18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to enhance process uniformity of a subsequent cmp proces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ptimum surface roughness of a metal layer for a cmp proces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958247B2 (zh)
CN (1) CN100546014C (zh)
DE (1) DE10319135B4 (zh)
TW (1) TWI335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2495B1 (en) * 2003-08-29 2007-03-20 Micron Technology, Inc. Intermediate anneal for metal deposition
US20080122089A1 (en) * 2006-11-08 2008-05-29 Toshiba America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c. Interconnect structure with line resistance dispersion
US9177917B2 (en) * 2010-08-20 2015-11-03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miconductor constructions
JP5941763B2 (ja) * 2012-06-15 2016-06-29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研磨方法
US9633962B2 (en) 2013-10-08 2017-04-25 Globalfoundries Inc. Plug via formation with grid features in the passivation layer
CN103745966B (zh) * 2014-01-23 2016-04-13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封装基板表层铜柱电镀的辅助图形结构
US9287183B1 (en) * 2015-03-31 2016-03-15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Using electroless deposition as a metrology tool to highlight contamination, residue, and incomplete via etch
US10794679B2 (en) 2016-06-29 2020-10-0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rough holes
US11078112B2 (en) 2017-05-25 2021-08-03 Corning Incorporated Silica-containing substrates with vias having an axially variable sidewall taper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10580725B2 (en) * 2017-05-25 2020-03-03 Corning Incorporated Articles having vias with geometry attribut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2575A (en) * 1990-07-26 1993-08-03 Mcgean-Rohco, Inc. Polymeric leveling additive for acid electroplating baths
US6793796B2 (en) * 1998-10-26 2004-09-21 Novellus Systems, Inc. Electroplating process for avoiding defects in metal features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US6444110B2 (en) * 1999-05-17 2002-09-03 Shipley Company, L.L.C. Electrolytic copper plating method
US6179691B1 (en) 1999-08-06 2001-01-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endpoint detection for copper CMP
US6350364B1 (en) * 2000-02-18 2002-02-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planarity of electroplated copper
US6346479B1 (en) * 2000-06-14 2002-02-1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copper interconnects
US6746589B2 (en) 2000-09-20 2004-06-08 Ebara Corporation Plating method and plating apparatus
US6943112B2 (en) * 2002-07-22 2005-09-13 Asm Nutool, Inc. Defect-free thin and planar film processing
US6863795B2 (en) 2001-03-23 2005-03-08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Imec) Multi-step method for metal deposition
US20020195351A1 (en) * 2001-04-12 2002-12-26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Copper electroplating composition for integrated circuit interconnection
TW584899B (en) * 2001-07-20 2004-04-21 Nutool Inc Planar metal electroprocessing
WO2003014720A1 (en) * 2001-08-09 2003-02-20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Interference correction of additives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in metal electroplating solutions
US20030162399A1 (en) * 2002-02-22 2003-08-28 University Of Florida Method, composition and apparatus for tunable selectivity during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of metallic structures
DE10223957B4 (de) * 2002-05-31 2006-12-2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Ein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m Elektroplattieren von Kupfer auf einer strukturierten dielektrischen Schicht
US20040094511A1 (en) * 2002-11-20 2004-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planar Cu interconnects without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19135A1 (de) 2004-11-25
US6958247B2 (en) 2005-10-25
CN1771594A (zh) 2006-05-10
US20040214423A1 (en) 2004-10-28
DE10319135B4 (de) 2006-07-27
TW200423242A (en) 2004-11-01
CN100546014C (zh)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9165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to improve reliability of copper interconnects
TWI240297B (en) Method of forming a raised contact for a substrate
US8698318B2 (en) Superfilled metal contact via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4049978B2 (ja) メッキを用いた金属配線形成方法
CN1685086B (zh) 电抛光和电镀方法
US7208404B2 (en) Method to reduce Rs pattern dependence effect
US8080147B2 (en) Electrolytic plating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30221966A1 (en)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JP2004342750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335621B (en)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copper over a patterned dielectric layer to enhance process uniformity of a subsequent cmp proces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ptimum surface roughness of a metal layer for a cmp process
JP4309873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8039395B2 (en) Technique for forming embedded metal lines having increased resistance against stress-induced material transport
JP394965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329952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062970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730521B (zh) 電化學電鍍的系統及製程方法與半導體結構製法
US20060226014A1 (en) Method and process for improved uniformity of electrochemical plating films produced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cessing
EP1537599A1 (en) Dopant interface formation of an interconnect
KR101136139B1 (ko) 후속 cmp 공정의 공정 균일성 개선을 위한 패턴화된유전층에 대한 구리 전기도금 방법
TW201017821A (en) Structure to facilitate plating into high aspect ratio vias
JP2006165115A (ja) 半導体装置
US20100244028A1 (en) Test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damage in seed layers in metallization system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21080505A (ja)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配線基板
KR100788352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구리 배선 형성방법
KR20200080122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