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75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磁性元件。 【先前技術】 磁性元件中,將繞組纏繞在由磁性材料構成的繞線管 上的磁性70件已被廣泛認識1對於電子電路則提出了小 型化、高集成化的要求》因& ’在磁性元件方面也在尋求 更小型且高性能的磁性元件。 專利文獻1〔曰本特開2001個29號公報(說明書摘 要、附圖等)〕中公開了在中間體中形成璇渴狀的線圈導 體’將磁芯插人設置在該線圈導體的中央部的通孔的芯片 電感器。專利文獻2〔曰本特開平1〇_335144號公報(說明 書摘要、附圖等)〕中公開了在磁性體或者非磁性體上設 置至少折S 2次的螺旋狀的導體線圈的疊層型電感元件。 在這些已有的磁性元件裏,繞組埋設在磁性材料或者非㈣ 材料中。因此’通過使用對於這些已有的磁性元件在例如 繞線管上捲繞顯得截面積過小的繞組等方法,可以謀求比 將繞組纏繞在繞線管上的結構的磁性元件更小型化。 【發明内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將繞組埋設在磁芯中的結構的磁性元件的情況 下,與將繞組纏繞在繞線管上的結構的磁性元件相比,有 時其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等特性不良。為此,將繞組埋設在 磁芯中的結構的磁性元件尋求改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等特 5 丄:mm 性。 本發月的目的在於,得到有效地利用磁芯的尺寸,具 有優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的磁性元件。 八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磁性元件具備:具有由磁性材料構成且形成 為=形狀的磁芯的線圈主體、以及由埋設導體部和分路導 體部構成的内部導體’埋設導體部在線圈主體内沿著磁芯 的長度方向而配置、且具有分路導體部的寬度的兩倍以上 的寬度,分路導體部形成為,從埋設導體部朝向兩方向分 岔並分別露出於磁芯的兩側部且線圈主體的表面,同時圍 繞磁芯。 採用這種構成’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磁芯尺寸,確 保埋設導體部的周圍其整個一周的磁芯的厚度。可以將埋 没導體部配置在例如磁芯的正中。由於在埋設導體部周圍 的整個一周這樣形成有厚度的磁芯,因此通過埋設導體部 的電流所產生的磁通在磁芯内不容易達到飽和。其結果 是’即便使更大的直流電流疊加在更小尺寸的磁芯上,電 感值也不容易降低,從而可以獲得優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 性。 又,採用這種構成,由於分路導體部露出於磁芯的表 面,因而流往該分路導體部的電流所產生的磁力線在磁芯 内沒有閉合。因此,可以預料到由流往分路導體部的電流 所產生的磁通密度在磁芯内不容易增大。在磁这飽和之前 能夠流往埋設導體部的電流相應增加’從而可以獲得即使 6 1331758 豐加更大的直流電流也可以維持高電感值的更優異的直流 電流疊加特性。 又,採用這種構成,流往分路導體部的電流所產生的 磁芯内的磁通構造變得簡單,因此可以獲得與依據分路導 體部的内側的磁芯尺寸計算出的電感值接近的實測值。其 結果是’為使電感值符合所要的值而進行的修正工作變得 谷易進行’從而磁性元件的設計變容易。 本發明的另一磁性元件具備:具有由磁性材料構成且 形成為長形狀的磁芯的線圈主體、配置在線圈主體上的第 一外部電極、配置在線圈主體上的第二外部電極、以及内 部導體,内部導體具有埋設在線圈主體上並沿著磁芯的長 度方向而配置,且具有下述分路導體部的寬度的兩倍以上 的寬度的埋設導體部、以及從埋設導體部朝向兩方向分岔 並分別露出於磁芯的兩側部且線圈主體的表面,同時,圍 繞磁芯而形成的分路導體部,並將第一外部電極與第二外 部電極加以連接,使流過第一外部電極與第二外部電極之 間的電流向分路導體部分流,並從分路導體部向埋設導體 部合流。 採用這種構成,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磁芯的尺寸, 在埋設導體部的周圍的整個一周確保磁芯的厚度^可以將 埋設導體部配置在例如磁芯的正中。在埋設導體部周圍的 整個一周這樣形成有厚度的磁芯,因此通過埋設導體部的 電流所產生的磁通在磁芯内不容易達到飽和。其結果是, 即便使更大的直流電流疊加在更小尺寸的磁芯上,電感值 7 1331758 也不容易降低’可以獲得優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 本發明的磁性元件除了上述各發明的構成外,還具有 連接並配設於内部導體的至少一部分上’且與内部導體產 生的磁通交叉而形成的非磁性間隙部。 採用這種構成,非磁性間隙部以截斷磁芯上形成的磁 通的方式形成,換句話說’冑非磁性間隙部在與磁通的回 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纟,以冑斷磁芯上形成的磁路,因 此可以抑制磁芯達到磁飽和狀態的情況的發生。 本發明的磁性元件除了上述各發明的構成外,内部導 體通過具有多個埋設導體部和分路導體部而在所述線圈 主體内形成螺旋圖帛,並且具有在所述螺旋圖案上並行的 内部導體間配設的非磁性的導體間非磁性部。 如果採用該構成,即使在内部導體形成螺旋的情況 下,也可以防止磁芯内產生在該螺旋上重疊的導體間閉合 的磁通(所謂“磁通的短路,,)。 本發月的磁陡元件除了上述各發明的構成外,還具有 以下構成’分路導體部的在線圈主體的表面露出的部位, 被非磁性且為非導電性的材料所覆蓋。 採用這種構成,可以不使流往分路導體部的電流所產 生的磁力線在磁性材料内閉合,防止焊錫附著在露出於磁 表面的刀路導體部上,或者其他導電性材料與露出於磁 芯表面的分路導體部接觸。 本發明的磁性元株略T u .+. A ~ 件除了上述各發明的構成外,内部導 體的一個端部連接於@ '第外部電極,内部導體的另一端部 8 ⑶ 1758 連接於第二外部電極,纟内部導體形成的線圈部分與第一 外部電極之間、以及内部導體形成的線圈部分與第二外部 電極之間,具有由非磁性材料構成的非磁性部。 採用這種構成,即使採用將第一外部電極以及第二外 邛電極設置在線圈主體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端部的結構,流 經該第-外部電極或者第二外部電極附近的電流在線圈上 產生的磁力線也將通過非磁性部而不在磁芯内閉合。因 此,可以預料到由流經第-外部電極或者第二外部電極附 近的電流所產生的磁通密度在磁芯内不容易增大。在磁芯 飽和之前能夠流往埋設導體部的電流相應增加,從而可以 獲得即使疊加更大的直流電流也可以維持高電感值的更優 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 又,採用這種構成,可以預料到流經第一外部電極或 者第二外部電極附近的電流所產生的磁芯内的磁通密度不 容易增大,因此可以獲得與依據分路導體部的内側的磁芯 尺寸計算出的電感值接近的實測值,其結果是使電感值 符合所希望的值的修正工作容易進行’從而磁性元件的設 計變得容易。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有效地利用磁芯尺寸,獲得優異的直流電流疊 加特性。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磁性元件及其製 造方法進行說明。下面以作為電感元件的表面安裝線圈為 9 例對磁性元件進行說明。以表面安裝線圈的製造方法為例 對磁性元件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第1圖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第^ (A)圖是表面安裝線圈的主視圖。第i(b)圖是表面安 裝線圈的側視圖。表面安裝線圈具有線圈主體i。線圈主體 1具有縱向長的長方體形狀的外形。 該表面安裝線圈被用作功率電感器。功率電感器在例 如計算機、數碼相機、攝像機、手機等中被用作D 換器的線圈元件等。 在線圈主體1的長声μ# . 長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部上設置第一外 =極2。將第二外部電極3設置在線圈主體丨的長度方向 =端部。第一外部電極2以及第二外部電…導電 性材料形成。料導電性材料,彳例如銅、銘、錫 錄外以及這些金屬的合金等。通過將第-外部電極2和第 裝3二焊在印刷電路板的部件安裝面上,將表面 女裝線圈女裝在印刷電路板上。 面同第2圖是示出帛1圖的表面安裳線圈的内部結構的截 面圖。第2(A)圖是笫i α 傅们載 ^ ^ ^ m ^ ^ ()圖在A-A線切斷時的表面 線切斯脖1截面圖。第2(B)圖是第1(A)圖的在Β·Β, 線切斯時的表面安裝線圈 圖。第2(C) ” 向中央部中的縱截面 ”=尺:⑷圖的在C_C,線切斷時的表面 :!線圈的知尺寸方向中央部中的縱截面圖。第2⑼圖
== 的面在Μ線切斷時的表面安裝線圈的長度 刀部的縱截面圖。 B 弟CE)圖疋第1(A)圖的在E_E, 10 1331758 線切斷時的表面安裝線圈#長度方向中央冑中的縱截面 圖。 如第2圖所不’線圈主體1具有主體襯底u。主體襯 底11由鐵氧體等磁性材料形成。主體襯底η具有縱向長 的長方體形狀。 將作為非磁性間隙部的非磁性間隔體9層疊在主體襯 底11上。將非磁性間隔體9層疊在縱向長的長方體形狀的 主體襯底11的整個面上。 如第2圖所示,線圈主體1,其非磁性間隔體9上有第 導體12、第二導體14以及第三導體16。 第3圖是示出在第2圖的線圈主體1内形成的第一導 體12、第二導體14以及第三導體16的立體圖。第一導體 12、第二導體14以及第三導體16由銀(Ag)、鎳(Ni)、 其他導電性材料形成。由第一導體12、第二導體14以及第 三導體16形成内部導體。 在第3圖中最上面描繪的第三導體16,具有作為埋設 導體部的第一埋設導體部21、作為分路導體部的第—左分 路導體部22、作為分路導體部的第一右分路導體部幻、以 及第一連接導體部24。 第一埋設導體部21具有長尺寸的長方形形狀。從第一 埋設導體部2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設置第一連接導體部 24。第一埋設導體部21以及第一連接導體部24的全長如 第2(A)以及(B)圖所示’比線圈主體1的長度方向的全長 短。從第一連接導體部24分岔地延伸設置第一右分路導體 :23和第—左分路導體部22。使第一右分路導體 第一左分路導體邱+ 守粒邛2_3和 , 22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 第右乃路導體部23具有使近似長方形的 形狀。從第一遠桩遑轴μ 缟f曲的
的彎…Ϊ 延伸出第-右分路導體部U …第-右分路導體部23的筆直 埋設導體部21的县许士 &丄 又方向大致平行。第一左分路導體部22 八有使近似長方形的長度方向-端彎曲的形狀。第一左分 路導體部22的彎曲方闩齒铱 矛 刀 f曲方向與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的 向相反。從第—遠技道掷加, 連接導體邛24延伸出第一左分路導 的彎曲部分。第一,八枚樓μ 左刀路V體部22的筆直形狀部分與第— 埋設導體部21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 ' 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和第—左分路導體部U具有相 同的寬度。第—埋設導體部21也如第2(A)圖所示,具有 第-右分路導體部23的寬度與第—左分路導體部Η的寬 度相加的寬度。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和第一左分路導體部 22沿線圈主體丨的善择古& ,, 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大約為第一埋設導體 部21的2/3的長度。 因此,第—埋設導體部21、第-左分路導體部22以及 第-右分路導體部23大致平行排列,沿著第―埋設導體部 21的兩旁延仲設置第-左分路導體部22和第一右分路導體 部23H第三導帛16形成將字母的「〗」與使其朝左 右方向翻轉得到的形狀背靠背地合為一體的與船錫相似的 形狀。第三導體16的全寬與線圈主體i的短尺寸方向的寬 度相等。以下將第-左分路導體部22、第一連接導體部24 12 以及第-右分路導體部23統稱為 在第3圖正令描|的第二導體14且體16的外環部。 的第二埋設導體部31、第二連接:有作為埋設導體部 部33、作為分路導體部的第一突出泣32、第三連接導體 的第二突出部35、作為分路導體部:二?為分路導體部 作為分路導體部的第四突出部37。—大出部36、以及 第二埋設導體部31具有長尺寸 埋設導體部3,的長度方向的—端二:二第二 埋設導體部31的長度方向的另;== 二連接導體部33。第二連接導體部32 第 a u ^ ^ lir ^ Λ 乐一埋扠導體部3 1 以及第二連接導體部33的全長如 31 , 第2(B)及(C)圖所示,比 踝圈主體I的長度方向的全長短。 從第-連接導體部32延伸設置一 突屮邱μ叫仿 乐大出部34和第二 大出4 35。從第二連接導體部32 突出邱34知笛-办 互反向地延伸設置第一 方⑽ 大出部35。第-突出部34具有使近似長 方形的―”曲的形狀。從第二連接導體部32延伸出第 突出部34的彎曲邱八错^ ^ k狎出第一 笛 …刀。第一突出部34的筆直形狀部分盥 苐二埋設導體部31的 八 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第二突出部35 八近似長方形的長度方向一端弯曲的形&。第二突出 的聲曲方向與第一突出部34的彎曲方向相反。從第 :連,導體部32延伸出第二突出部35的彎曲部分。第二 大出。"5的筆直形狀部分與第二埋設導體部31的長度方 向大致平行。 從第三連接導體部33延伸設置第三突出部%和第四 13 1331758 =::::。二第三連接導體部33相互反向地延伸設置第三 出π 36和第四突出部37。第三突出部36具有使近似長 形的一端彎曲的形狀。從第三連接導體部33延伸出第三 突出部36的彎曲部分。第三突出部3"筆直形狀部分: 第-埋設導體部31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第四突出部η 具有使近似長方形的長度方向一端彎曲的形狀。第四突出 部37的彎曲方向與第三突出部%的彎曲方向相反。從第 三連接導體部33延伸出第四突出部37的彎曲部分。第四 突出部37的筆直形狀部分與第二埋設導體部31的長度方 向大致平行。 a 第二埋設導體部31具有與第一埋設導體部21相同的 寬度。第一突出部34、第二突出部35、第三突出部36以 及第四突出部37具有與第一左分路導體部22和第一右分 路導體部23相同的寬度。第一突出部34的頂端與第三突 出部36的頂端彼此相對。第二突出部35的頂端與第四突 出部37的頂端彼此相對。因此,第二埋設導體部31、第— 突出部34、以及第二突出部35大致平行排列,沿著第二埋 設導體部31的兩旁延伸設置第一突出部34和第二突出邻 35。另外,第二埋設導體部3 1、第三突出部、以及第四 突出部3 7大致平行排列’沿著第二埋設導體部3丨的兩旁 延伸設置第三突出部36和第四突出部37。以下將第一突出 部34、第二連接導體部32、第三突出部36、第四突出部 37、第三連接導體部33以及第三突出部36統稱為第二導 體14的外環部。 14 1331758 在第3圖中最下方描繪的第一導體12具有作為埋設導 體部的第三埋設導體部41、作為分路導體部的第二左分路 導體部42、作為分路導體部的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以及第 四連接導體部44。 第三埋設導體部41具有長尺寸的長方形形狀。從第三 埋設導體部4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設置第四連接導體部 44。第三埋設導體部41以及第四連接導體部44的全長如 第2(A)及(B)圖所示,比線圈主體1的長度方向的全長短。 從第四連接導體部44延伸設置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和第 二左分路導體部42。使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和第二左分路 導體部42從第四連接導體部44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 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具有使近似長方形的一端彎曲的 形狀。從第四連接導體部44延伸出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 的彎曲部分。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的筆直形狀部分與第三 埋設導體部41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第二左分路導體部^ 具有使近似長方形的長度方向一端彎曲的形狀。第二左八 路導體部42的彎曲方向與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的彎曲方 向相反《從第四連接導體部44延伸設置第二左分路導體 42的f曲部分。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的筆直形狀部分與; 三埋設導體部41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 一 灿· 〇丨’ 吴有斑 第-左分路導體部22和第—右分路導體冑^相同㈣ 度。第三埋設導體部41具有與第一埋設導體部Μ相同的 寬度。因此,第三埋設導體部41、第二左分路導體部^ 15 1331758 及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大致平行排列,沿著第三埋設導體 部41的兩旁延伸設置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和第二右分路 導體部43。因此,第一導體12形成將字母的「J」與使 朝左右方向翻轉得到的形狀背靠背地合為一體的與船錯相 似的形狀。第-導體12的全寬與線圈主體i的短尺寸方向 的寬度相等。以下將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第四連接導體 部44以及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統稱為第一導體 部。 衣 將第-導體12、第二導體14以及第三導體16如第2 圖所示,埋設在線圈主體i内。第三導體16,1第_” 導體部在線圈主體!的一端與第一外部電極2連接。; 一導體12’其第三埋設導體部41在線圈主體i的另—端应 第二外部電極3連接。將第二導體14埋設在第 :; =三:體U之間’使第二連接導體部32與第—導體η 的第四連接導體部44重疊,並且 筮-播碰,,. 禾一連接導體部33與 第二導體16的第一連接導體部24重疊。 使第三導體的第-左分路導體部^ 所示,與第二導體14 (C)圖 J乐犬出部34連接。使第二 的第三突出部36與第一導體12的 ,. 乐一左分路導體部42 連接。借助於此,第丨埋設導體部2卜 第一左分路導體部22、第一突 部24、 第一冲4、第二連接導體部32、 第—埋汉V體。P 31、第三連接導體部3 一 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第四連 第二大“36、 導體部Μ形成第—線圈。導艘。"4、以及第三埋設 16 1331758 +使第二導體16的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與第二導體i4 ^第二突出部35連接。使第二導體14的第四突出部37與 第導體12的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連接。因此,第一埋 設導體部21、第-連接導體部24、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 第二突出部35、第二連接導體部32、第二埋設導體部31、 第二連接導體部33'第四突出部37、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 第四連接導體部44、以及第三埋設導體部41形成第二線圈。 使這樣的第一線圈以及第二線圈的兩端都連接於第一 外部電極2和第二外部電極3 ^例如、從第—外部電極2流 入表面安裝線圈的電流流過第一埋設導體部21。通過第一 埋設導體部21的電流在第一連接導體部24分流為流入第 一左分路導體部22的電流和流入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的 電流。流入第一左分路導體部22的電流和流入第一右分路 導體部23的電流在第二導體14的第二連接導體部32合 流,流向第二埋設導體部31。流入第二埋設導體部31的電 流在第三連接導體部33分流為流入第三突出部36的電流 和流入第四突出部37的電流。流入第三突出部36的電流 和流入第四突出部37的電流在第四連接導體部44合流, 流向第三埋設導體部41。流入第三埋設導體部4ι的電流從 第二外部電極3向表面安裝線圈外流出β再者,對表面安 裝線圈而言’可以與上述情形反向地從第二外部電極3向 第一外部電極2流通電流。 返回第2圖,線圈主體1具有作為導體間非磁性部的 第一配線間非磁性體13、以及作為導體間非磁性部的第二 17 1331758 配線間非磁性體15 » 第一配線間非磁性體13設置在第一導體12或者非磁 性間隔體9與第二導體14之間》第一配線間非磁性體13 設置在第三埋設導體部41與第二埋設導體部31之間、第 四連接導體部44與第二連接導體部32之間、第一突出部 34與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之間、第三突出部36與非磁性 間隔體9之間、第三連接導體部33與第三埋設導體部41 之間、以及第四突出部37與非磁性間隔體9之間。即在第 一導體12或者非磁性間隔體9與第二導體14之間,將第 一配線間非磁性體13重疊設置在線圈的外環部分和中央導 體部分。 第二配線間非磁性體15設置在第二導體14與第三導 體16或者下面所述的被覆磁性體17之間。第二配線間非 磁性體15設置在第二埋設導體部31與第一埋設導體部21 之間、第二連接導體部32與第一埋設導體部21之間、第 一突出部34與被覆磁性體17之間 '第三突出部36與第一 左分路導體部22之間、第三連接導體部33與第一連接導 體部24之間、以及第四突出部37與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 之間。即在第二導體14與第三導體16或者下面所述的被 覆磁性體17之間,將第二配線間非磁性體15重疊設置於 線圈外環部分和中央導體部分。 線圈主體1具有第一螺旋内磁性體8、第二螺旋内磁性 體7、以及被覆磁性體17。第一螺旋内磁性體8、第二螺旋 内磁性體7以及被覆磁性體1 7使用與主體襯底11相同的 18 1331758 材料。由主體襯底11、第一螺旋内磁性體8、第二螺旋内 磁性體7以及被覆磁性體17形成磁性材料構成的磁芯。 第一螺旋内磁性體8設置在由第一導體12、第二導體 14以及第三導體16形成的2個線圈中的一個線圈(第一線 圈)的内部。 第二螺旋内磁性體7設置在由第一導體12、第二導體 14以及第三導體16形成的2個線圈中的另一個線圈(第二 線圈)的内部。 被覆磁性體17形成於第三導體16上,形成與主體襯 底11相同大小的縱向長的長方體形狀。 在線圈主體1的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周圍設置第一非 磁I1 生體18,如第2(A) 、(B)及(C)圖所示。在線圈主體1 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個端部周圍設置第二非磁性體19。第一 非磁性體18設置在線圈的周圍部分與第一外部電極2之 間,第二非磁性體19設置在線圈周圍部分與第二外部電極 j之間。第一非磁性體丨8以及第二非磁性體Μ由非磁性陶 甍構件構成。在線圈㈣i的短尺寸方向的整個寬度上形 成第:非磁性體18以及第二非磁性體19,如第以句及(巧 這樣,雖然第三導體16的第一連接導體部Μ 體^的第三連接導體部33、第二連接導體部32、以: :導:u的第四連接導㈣44露出於磁 露出:分被第-非磁性體18以及第二非磁性體19覆蓋仁該 線圈主體1的短尺寸方向的兩個端面(即長度方向。的 19 1331758 側面)被塗層20覆蓋,如第2(A)及(D)圖所示。塗層2〇由 玻璃等非磁性且為非導電性材料構成。 这樣,雖然第三導體16的第一左分路導體部U和第 一右分路導體部23、第二導體14的第一突出部34、第二 突出部35、第三突出部36和第四突出# 37、以及第一導 體12的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和第二右分路導體部露出 於磁芯表面,但該露出部分被塗層2〇覆蓋。 又,至於第二導體16的外.環部、第二導體丨4的外環 部以及第一導體12的外環部,其露出部分的整體被第一非 磁性體18、第二非磁性體19以及塗層2〇覆蓋。 通過如此構成,在線圈主體丨的中央設置第一埋設導 體部21、第二埋設導體部31以及第三埋設導體部41,從 第一埋設導體部21、第二埋設導體部31以及第三埋設導體 部41的中心轴角度看呈大致線對稱地設置第—左分路導體 部22、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第一突出部34、第二突出部 35、第三突出部36、第四突出部37、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 以及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 (參考第7 (Α)圖)。 接著’對具有如上所述結構的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 圈的電氣特性進行說明。 第4圖示出第1圖所示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直流電流疊 加特性之一例。橫坐標轴是流入表面安裝線圈的直流電 流。圖中越往右側直流電流值越大。縱坐標轴是表面安穿 線圈的電感。圖中越往上電感值越大》實線所示的特性曲 線示出第1圖所示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直流電流疊加特座 20 1331758 虛線所示的特性曲線示出比較例Μφ 流疊加特性。 裝線圈的直&電 第5圖示出第!圖所示的表 吉、士番$认办 文褒線圏的電感相對於 直抓電机的下降率之一例。橫坐 β 的首治f ^ ^ 钴軸疋流入表面安裝線圈 :電〜。圖中越往右側直流電流值越大。縱坐桿軸是 表面戈·裝線圈的電感的下降率。 ’、 , MT呢征下電感的下降率 越^實線所示的特性曲線示出第1圖所_ 圃的盥古治泰— 圖所不的表面安裝線 -出2 對應的電感下降率。虛線所示的特性曲線 ^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與直流電流對應的電感的下 第6圖是示出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内部結構的截 面圖。第6⑷圖是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橫截面圖。第 6⑻圖是比較例的表面安裝㈣的長度方㈠ 截面圖。 ★該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圏的線圏主體5ι,其由鐵氧體 等磁性材料形成的主體概底52上層疊非磁性間隔體5〇。且 有在非磁性間隔體50上層疊第一導體53、第一磁性體“、 第二導體55、第二磁性體56、第三導體57以及被覆磁性 體58的結構。第一導體53、第二導體55以及第三導體w 形成1個線圈。該線圈的兩端連接第一外部電極59和第二 外部電極60。 又’為了確保線圈周圍的磁芯尺寸’以與本發明的實 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第—左分路導體部22等相同的線 寬形成線圈。該線圈的線寬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表面安 21 裝線圈的第-埋設導體部21等線寬的一半。因此,比較如
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直流電阻值約為該實施方式的表面J 線圈的直流電阻值的2倍。再者,為了降低直流電阻值、 增加線圈的厚度β 然後,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 線圈與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相比,其直流電流為〇安二 時的電感值約A Η)〜⑽。又’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 即使在通直流電流時’也總是具有比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 圈的電感值大的電感值。 還有,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即使是在通以在比 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匱況下會導致電感值大幅度降低的 那樣大直流電流(例如8安培以上)的情況下,也將抑制 其電感值的下降率。 這樣,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與比較例的表面安裝 線圈相比,其電感值大,並且具有優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 性。 可是,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如此顯示出高電感 值,並且顯示出優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被認為是由於 以下所述的原因而形成的。第7(A)圖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的表面女裝線圈的示意性截面圖。第7(B)圖是比較例的表 面安裝線圈的示意性截面圖。 第~ '本貫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第三埋設導體 部41、第二埋設導體部3 1以及第—埋設導體部2丨埋設在 磁心的中心部。另外,作為外環部的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 22 Π 3 一Γ分路導體部43設置成將第三埋設導體部41失 在中間’將作為外環部的第一突出部34以及第 失 設置成將第二埋導 〇Ρ 35 =突出邱u 中間,將作為外環部的第 Γ失在:,及第四突出部37設置成將第二埋設導體部 一士八,曰’料為外環部的第一左分路導體杳Ρ 22以及第 刀路導體部23設置成將第一埋設導體部2ι失在中間。 因此’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如第7(Α)圖所示, 可以確保在第三埋設導體部4卜f二埋設導體部η以及第 埋。又導體部21三個埋設導體部的周圍的在其整個一周上 加大磁心的厚度(即可以增大磁路的截面積)。因此若 將第7(A)與⑻圖加以比較,在相同尺寸的情況下在本實 施,式絲面安裝線圈的三個埋設導體部的周圍所確保的 磁〜的厚度,厚於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線圈的導體的 周圍所確保的磁芯的厚度。 由於可以在二個埋設導體部的周圍確保有厚度的磁 芯,故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由流入三個埋設導體部 的電流在其周圍形成的磁通不容易在磁芯内達到飽和。其 結果是’可認為’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與比較例的 表面安裝線圈相比,即使疊加更大的直流電流,電感值也 不容易降低,顯示出優異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即能夠以 小尺寸得到相同的直流疊加特性。特別是本實施方式的表 面安裝線圈,通過使三個埋設導體部的四面的磁芯的厚度 —致,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磁集中。 苐一,本發明的貫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第三導 23 1331758 體16的外環部、第二導體14的外環部以及第一導體12的 外%部露出於磁芯的表面。通過使外環部露出於磁芯的表 面,使流入該外環部的電流所產生的磁力線在磁芯内不閉 σ。因此’可以預料到流入外環部的電流所產生的磁通在 磁芯内不容易增大。 由於外環部的磁力線在磁芯内沒有閉合,因此本實施 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僅由流入3個埋設導體部的電流所 產生的磁力線在磁芯内閉合,如第7(Α)圖所示。因此,可 認為’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即使在磁芯飽和之 前使可以流入三個埋設導體部的電流增大,並且疊加更大 的直流電流,也能夠維持高電感值。 與此相反’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如第7(B)圖 所示’流過線圈右側的導體的電流所產生的磁力線與流過 線圈左侧的導體的電流所產生的磁力線在磁芯内閉合。在 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線圈右側的導體與左側導體之 間的磁通密度高於分別形成的磁通密度,達到線圈右側的 導體形成的磁通密度的約1.5〜2倍。 又’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線圈左側的導體數量 與右側的導體的數量不同,如第7(B)圖所示。左側的導體 一定比右側的導體少1個《因此,在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 圈中’磁芯内的磁通其左右側形成不平衡。磁芯飽和時的 磁怒内的磁力線的分佈和磁通密度的分佈難以預測。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由於流入外環 部的電流所產生的磁芯内的磁通結構簡單,可以得到與根 24 ⑶ 1758 據外環部的内側的磁芯的尺寸和流入3個埋設導體部的總 電流計算出的電感值接近的實測值。 因此’在本貫施形態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在具有規定 的電感值的表面安裝線圈製造時,可望減少為使電感值與 所希望的值相符合而進行修正的次數。又使表面安裝線圈 的設計容易進行。 第二’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如上所述, 可以預料流入外環部的電流產生的磁芯内的磁通密度不容 易增大。而且,3個埋設導體部大致平行於磁芯的長度方向 以最大的長度形成。也就是說,在該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 線圈中,由磁芯覆蓋的導體部的長度大,而且,在該導體 部的周圍,用於提高由流入該導體部的電流產生的自感作 用的磁芯配設的比較厚。其結果是,可以認為在該實施方 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導體部的自感作用大,表面安裝線 圈的電感值變大。 該貫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除了如上所述的電感值和 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的改善效果外,還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第一,在本貫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第三導體16 的外環部、第二導體14的外環部以及第一導體12的外環 部由塗層20、第一非磁性體18以及第二非磁性體19覆蓋。 塗層20、第一非磁性體18以及第二非磁性體ip用非導電 性而且非磁性的材料形成。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不使流入這 些外環部的電流產生的磁力線在磁性材料内閉合,防止露 25 叫/58 出於磁芯表面的外環部t 莫'·+、·》+ „ 上附者%錫或其他導電性材料與其 接觸。 /' 一 第二,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第三埋設導 體部41形成具有與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的寬度和第二右 分路導體部43的寬度之和相同的寬度。第二埋設導體部η 形成具有與第-突出部34的寬度和第二突出部35的寬度 之和相同的寬度。第一埋設導體部21形成具有與第一左分 路導體部22的寬度和第—右分路導體部23的寬度之和相 同的寬度因此’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與比較例的 表面安裝線圈相比’可以降低元件的直流電阻值。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即使這樣將 這3個埋設導體部形成寬的導料,也能夠錢3個埋設 導體部周圍確保具有厚度的磁m,對直流電流疊加 特性等的影響小。因此’能夠確保良好的直流電流疊加特 性’同時能夠降低直流電阻值。 又,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將3個埋設導 體部做成較寬的導體部,,在利用印刷方法形成各埋 設導體部時,使厚度為120微米以下,即使埋設導體部的 厚度做得薄’也能夠得到與以往相同的直流電阻值。在這 種情況下’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巾由於埋設導 體部的厚度薄’相應地’表面安裝線圈的厚度變薄。另外, 還能夠-邊抑制表面安裝線圈的厚度一邊使線圈… 加。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埋設導體部的厚度薄,在交替印 刷各導體和磁性體層以形成疊層肖,先印刷的導體部的厚 26 1331758 度幻起的印刷面的凹凸減少,可以有效抑制在新印刷的例 如第二導體16等中,該導體的磁芯内部斷線的發生。 第三,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具有由非磁性 材料構成的非磁性間隔體9。該非磁性間隔體9連接於第一 導體12。非磁性間隔體9沿著第-導體12的第三埋設導體 部41、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以及第二右分路導體部U的 排列方向,而且將磁芯分為兩個部分(主體襯底〗丨和此外的 I5刀7 8 1 7)地形成為跨越線圏主體1的整個面的大小。 為此,非磁性間隔II 9與由線圈主體i生成的磁通交又形 成非磁性層。該非磁性層將形成於磁芯的磁通斷開,換句 話說’截斷磁芯上形成的磁路、形成於與磁通的環繞方向 垂直相交的方向上H能夠抑制磁芯到達磁飽和狀態 的狀況的發生。 還有’即使非磁性間隔體9在第一導體12和第二導體 14之間與其至少一方接觸著配置,或在第二導體μ和第三 導體16《間與其至少一方接觸著配置,或在第三導體“ 上與該第三導體16接觸著配置,也都能夠抑制磁芯到達磁 飽和狀態的狀況發生。 第四’在本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中,内部導體在 線圈主體i内形成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在第一螺旋重疊 的導體間’配設由非磁性材料夠成的第一配線間非磁性體 13和第二配線間非磁性體15。又,在第二螺旋並行的導體 間,配設由非磁性材料構成的第一配線間非磁性冑Η和第 二配線間非磁性體15。因此 儘管内部導體形成第一螺旋 27 1331758 和第二螺旋,也能夠防止在這些螺旋上重疊的導體間在磁 芯上發生閉合的磁通(所謂磁通的短路)。 還有ϋ線間非磁性體13和第二配線間非磁性體 15如果至少形成於重疊的導體之間,則可望能夠產生抑制 磁通短路發生的效果。也就是說,即使例如取代第一配線 間非磁性體丨3和第二配線間非磁性體15,形成導體間非磁 性部,以覆蓋整個内部導體,也能夠防止磁通的短路。 下面對具有這樣特徵的線圈主體丨的製造中使用的製 造方法進行說明《第8圖〜第n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線 圈主體1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如第8(A)圖所示’準備能夠製造多個線圈主體i 的大小的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長方形的生片61。第8(A)圖所 示的生片61具有能夠形成4個第1圖所示的線圈主體1的 大小0 接著,如第8(B)圖所示,在該生片61上形成非磁性層。 該非磁性層62形成於生片61的整個面上。非磁性層62形 成非磁性間隔體9。 接著,如第8(C)圖所示,在該非磁性層62上印刷最初 的導體圖案63。該最初的導體圖案63形成第一導體12。 因此’最初的導體圖案63是將錨狀的第一導體12橫向一 列4個並排形成的圖案。特別是最初的導體圖案63形成由 轉換部64將左側的第一導體12的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與 右側的第一導體12的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加以連接的圖 形0 28 川 1758 又,如帛8(D)圖所示,在最初的導體圖帛〇上印刷最 初的非磁性體層65。最初的非磁性體層65在除了第一導體 12的兩旁和從第二左分路導體部“的前端部到第二右分路 導體部43的前端部為止外的其餘部分上印刷。該:初:非 磁性體層65形成第-配線間非磁性體13的—部分、第— 非磁性體18的一部分和第二非磁性體19的—部分刀。 接著如第9(A)圖所示,在沒有印刷最初的非磁性體 層65的第—導體12的兩旁的部分上印刷最初的磁性體層 66。該最初的磁性體層66形成第一螺旋内磁性體8的一部 分和第二螺旋内磁性體7的一部分。 这樣,在生片61和最初的導體圖案63上印刷最初的 磁性體層66和最初的非磁性體層65的狀態下,最初的導 體圖案63在與第一導體12的第二右分路導體部43的端部 相备的部位、與第二左分路導體部42的端部相當的部位、 以及將這些端部之間加以連接的轉換部64處露出。 接著’如第9(B)圖所示,印刷第二導體圖案67。該第 二導體圖案67在最初的非磁性體層65上,以及最初的導 體圖案63的露出部分上重疊印刷。第二導體圖案67形成 於最初的磁性體層66的周圍,該第二導體圖案67形成第 二導體14的一部分。為此,第二導體圖案67將第二導體 14四個並排為橫向一列,並且形成將其對半分的形狀的圖 案。又’第二導體圖案67形成通過轉換部68連接第二導 體14的第四突出部37與第二導體I*的第三突出部36的 圖案。 29 1331758 又’如第9(C)圖所示,印刷第二非磁性體層69。第二 非磁性體層69在除了最初的磁性體層66和第二導體圖案 67的第二埋設導體冑31 &前端部外的其餘的部分上印刷。 該第二非磁性體層69,第9(c)圖的上半部分形成第二配線 間非磁性體15的一部分和第二非磁性體19的一部分,第 9(C)圖的下半部分形成第—配線間非磁性體η的―:分和 第一非磁性體18的一部分。 接著’如第9(D)圖所示,在最初的則生體層66上印刷 ^磁性體層70。該第二磁性體層7Q成為第—螺旋内磁性 體的一部分和第二螺旋内磁性體7的_部分。 的狀在印刷第二磁性體層7〇和第二i磁性體層69 部露:。帛—導體圖案67在第二埋設導體部31的前端 接著’如第10(A)圖所示,印刷第一 三導俨II安^ I刎第二導體圖案71。該第 V體圖案71在第二非磁性體層 宰67&咖山 9上以及在第二導體圖 業67的路出部分(第二埋設導體 刷。第三導體71 # 的刖端部)上重疊印 布一等遐圖案71形成於第二磁,卜 第二導驴嵫〖生體層70的周圍。該 弟一導體圖案71形成第二導體丨 -^ m ^ /、餘部分。因此,第 —蜍體圖案71形成將第二導體14 並且將其-分為二的形狀的圖案。又:向並排為-列’ 成由轉換部72連接第二導體14的第::三導體圖案71形 體14的第-突出部34的圖案。 犬出部35與第二導 接著,如第10(B)圖所示,印刷 三非磁性體層73被印刷在除 —非磁性體層73。第 一每性體層70上和第三 導體圖案71的第—突+ 穴出邻34的前端部到第_空 前端部以外的其餘的部分上辞笛-非一大出部35的 - p„ ... 上。該第二非磁性體73成兔蝥 配線間非磁性體15的1分m ^為第二 以及第一非磁性體18的—部分。 的一部分 _接著,如第H)(C)圖所示,在第二磁性體層 第二磁性體層74。兮位 上印刷 往骽層74。該第三碌性體層74成為第 體8的一部分和篦_硬& 螺%内磁性 和第一螺%内磁性體7的一部分。 借助於此’在印刷第三磁性體層74和第三非磁 73的狀離下,笛二道Mm 體層 第二導體圖案71在從第一突出部34的前诚 邻到第二突出部35的前端部露出。 接著,如第1〇(D)圖所示,印刷第四導體圖案乃。 四導體圖案75重疊印刷於第三非磁性體層73上、以及第 三導體圖案71的露出的部分上。第四導體圖案75形成於 第三磁性體層74的周圍。該第四導體圖案75形成第三導 體16«因此,第四導體圖案75形成將錨狀的第三導體μ 杈向四個並排成一列的形狀的圖案。又,第四導體圖案75 成為利用轉換部76將第三導體16的第一左分路導體部22 與第一右分路導體部23加以連接的圖形。 接著,如第11(A)圖所示,在第四導體圖案75上印刷 第四磁性體層77 »第四磁性體層77印刷在生片61的整個 面上°該第四磁性體層77成為被覆磁性體17。 在生片61上進行如上所述的印刷之後,在如第n(A) 圖的虛線所示的位置(轉換部64、68、72、76的位置、相鄰 的2個線圈主體1的分路導體部22、23之間)上將該生片 31 1331758 61切斷。以此形成多個(在第n圖中為4個)生芯片“代⑶ chip)。其後,將各生芯片在高溫下燒結。借助於此使4 個導體圖案63、67、71、75、4個非磁性體層62、65、69、 61 73、4個磁性體層66、7〇 ' 74、77在各生芯片上與生片 形成一體。 經過上述工序,從第i圖〜第3圖所示的具有上述特 長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線圈主冑i形成4個。而且在該線圈 主體1的短尺寸方向的2側面上形成塗層2〇,通過在線圈 主體1的長度方向兩端部上安裝第一外部電極2和第二外 部電極3,形成上述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 用以上方法製造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 則表面安裝線圈的第一導體12的外環部、第二導體Μ的 外%部以及第三導體i 6的外環部在切斷面上必定露出於燒 成的磁芯的表面。因此’表面安裝線圈顯示出優異的直流 電流疊加特性。而且將多個表面安裝線圈的線圈主體i同 時燒結,因此能夠高效率地製造表面安裝線圈。 又,採取這種方法製造時,即使生片61的實際切斷位 置偏離第U⑷圖中虛線所示的位置,以此形成表面安裝線 圈的第—導趙12 $的外環部的内側的磁&的尺寸也不變 化。因此,各表面安裝線圈的電感值實測值維持於接近根 f線圈内的磁芯的尺寸求得的電感值的計算值。其結果 是,能夠在抑制電感值偏差的情況下,用一個生片Η生產 出多個表面安裝線圈。 上述實施方式是本發明的理想的實施方式的例子,但 32 1331758 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可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 有各種變形和變更。 邻雷炻〇 埋叹導體部2 1連接於第一外 #電極2’而且第三埋設導體部 逆接於第 以此將埋設於磁芯中的第—線圈和連第接ζ第二外部電極 部電極2和第二外部電極3。此外二:線圈連接於第-外 所示,也可以將第-導體12的2個:如第12圖的變形例 連接於筮―从 個刀路導體部1〇2、103 ;第一外部電極2,而且將第三導 體部82、83連接於第二外部電極3。 ’ 2個分路’ 個八2 12圖的變形例的情況下,流入第-導體12的一 =導體部102的電流,經過例如第一導 =:】。4和第三埋設導體部101、第二導體二個 93黛里:導體部92、第二連接導體部95、1個分路導體部 > 、第二連接導體部96及另一個第二埋設導體部91、以及 弟三導體的第一埋設導體部81和第一連接導體部“, 流入—個分路導體部82。 &又,第一導體Μ的另一分路導體部103中流入的電 2,經過例如第一導體12的第四連接導體部1〇4和第三埋 又導體°Ρ 101、第二導體14的1個第二埋設導體部92、第 一連接導體部95、另1個分路導體部94、第三連接導體部 96及另一個第二埋設導體部91、以及第三導體16的第— 埋,又導體部81和第一速接導體部84,流入另一個分路導體 部8 3 〇 還有,對於第12圖所示的變形例,可以用與上述製造 方法相同的製造方法製造。在該情況下,只要使導體圖案、 33 1331758 磁性材料圖案、非磁性材料圖案、通 通礼的位置適應變形例 進行變更即可。 在上述實施例中,用第一導體12、第二導體14以及第 三導體16三個導體將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形成為2 5匝。 此外也可以例如增減導體數目將第—線圈和第二線圈形成 為例如1·5匝和4.5匝等》 又,埋設於磁芯的線圈的數目也可以不是第一和第 線圈2個,而是3個或3個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從各埋 設導體部分路的多個分路導體部可以配置在與該埋設導體 部相同的平®内’也可以立體配置在土里言支導體部周圍。還 有,埋設於磁芯的線圈的數目為偶數要比奇數能夠更好地 取得在磁芯内生成的磁通的平衡。但是,在磁芯内形成3 個或3個以上線圈的情況下,相應將磁芯分割得更細。其 結果是,在磁芯飽和之前,埋設導體部能夠有效利用的磁 芯的體積減少。因此,在考慮表面安裝線圈的尺寸與電感 值的平衡的情況下,最好是在磁芯上形成第一線圈和第二 線圈2個線圈β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3個導體丨2、丨4、丨6的外環部在 /、整體上露出於磁芯的表面。此外也可以是例如,導體的 外環部僅一部分露出於磁芯的表面地進行配置,或雖然沿 著磁芯的表面配設,但是配設為不在磁芯的表面露出。但 疋,這樣將導體的外環部配設為即使其一部分也不露出 時外環部與埋設導體部之間的間隔相應變得狹小。因此, 在最大限度利用磁芯的尺寸確保電感值的情況下,導體的 34 Ϊ331758 外環部最好是在其整體上露出於磁芯的表面。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最初的導體圖案63、第二首 體圖案67、第三導體圖案71以及第四導體 二* a 形成 3 層的内部導體。此外也可以例如將内部導體形成為2層 層、5層m這種情況下,也是將必要數目的導體圖、4 與非磁性材料圖案交叉疊層於主體襯底u上即可。 ^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作為功率電感等使用的表面安 裝線圈為例。此外也可以是例如,表面安裝線圈為作為: 機等的天線、扼流線圈、匹配線圈、升壓用線圈等使用的 線圈。另夕卜’可以不是表面安裝型線圈,而是例如埋設於 磁芯中的繞組的兩端從磁芯突出的形式的電感元件。叹'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印刷將導體層、非磁性層以 及磁性層疊層於生片61上。利用這樣印刷的具有疊層結構 的線圈被成為疊層線圈。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例如,=面 安裝線圈利用濺射或蒸鍍技術在生片61上形成導體層^這 樣利用濺射或蒸鍍技術形成的疊層結構的線圈被稱為薄= 線圈。 、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以作為電感元件的表面安農線圈 為例’進行了說明。此外例如,即使是作為噪聲濾波器用 的電阻元件的表面安裝線圈,採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 結構,也可以期望得到相同的效果。但是,在該啐 器用的電阻元件的情況下,即使在表面安裝線圈的整個面 上設置的非磁性間隔體9不再設置,也可以期望得到優異 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等效果。 35 工業應用性 本發明的磁性㈣可以使用于作Me渡波器用的電感 -件的表面安裝線圈和作為嗓聲渡波器用的電阻元件的表 面安裝線圈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 第2圖是表示第i圖的表面安裂線圈的内部結構的截 面圖。 第圖是在第2圖的線圈主體内形成__ 二導體以及第2導體的立體圖。 ♦體 第4圖是第1圖所示的表面安裝線圈以及第5圖所示 的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的示意圖。 第5圖是第1圖所示的表面安裝線圈以及第5圖所示 ’比車: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直流電流疊加特性的微分特性 的不意圖〇 第6圖是比較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内部結構的截面圊。 第7圖是實施方式的表面安裝線圈與比較例的表面安 裝線圈的示意性截面圖。 第8圖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線圈主體的製造方法的 製造工序圖(其1)。 第9圖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線圈主體的製造方法的 製造工序圖(其2) ^ 第10圖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線圈主體的製造方法的 製造工序圖(其3)。 36 製造 第~ 第11圖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線圈主體的製造方法的 I序圖(其4)。 第12圖疋變形例的表面安裝線圈的線圈主體内形成的 導體、第二導體以及第三導體的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 51·線圈主體 2、 59.第一外部電極 3、 60.第二外部電極 7. 第二螺旋内磁性體(磁芯) 8. 第一螺旋内磁性體(磁芯) 9. 50.非磁性間隔體(非磁性間隙部) 11. 52.主體襯底(磁芯) 12. 53·第一導體(内部導體) 13. 第一配線間非磁性體(導體間非磁性部) 14. 55.第二導體(内部導體) 15. 第一配線間非磁性體(導體間非磁性部) 16. 57.第三導體(内部導體) 17. 58·被覆磁性體(磁芯) 18. 第一非磁性體(非磁性部) 19. 第二非磁性體(非磁性部) 20. 塗層 21. 81.第一埋設導體部(埋設導體部) 22. 第一左分路導體部(分路導體部) 23. 第一右分路導體部(分路導體部) 37 1331758 24、84.第一連接導體部 31. 91、92.第二埋設導體部(埋設導體部) 32. 95.第二連接導體部 33. 96.第三連接導體部 34. 第一突出部(分路導體部) 35. 第二突出部(分路導體部) 36. 第三突出部(分路導體部) 37. 第四突出部(分路導體部) 4 1、1 0 1 ·第三埋設導體部(埋設導體部) 42. 第二左分路導體部(分路導體部) 43. 第二右分路導體部(分路導體部) 44. 104.第四連接導體部 54.第一磁性體 56.第二磁性體 61. 生片 62. 非磁性層 63. 最初的導體圖案 64. 68、72、76.轉換部 6 5 .最初的非磁性體層 6 6.最初的磁性體層 67.第二導體圖案 69. 第二非磁性體層 70. 第二磁性體層 71. 第三導體圖案 38 1331758 73. 第三非磁性體層 74. 第三磁性體層 75. 第四導體圖案 77.第四磁性體層 82、83、93、94、102、103•分路導體部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