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9517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9517B
TWI309517B TW95111188A TW95111188A TWI309517B TW I309517 B TWI309517 B TW I309517B TW 95111188 A TW95111188 A TW 95111188A TW 95111188 A TW95111188 A TW 95111188A TW I309517 B TWI309517 B TW I3095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ransmitting
data channel
division multiplexing
multiple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11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7948A (en
Inventor
Mamoru Sawahashi
Kenichi Higuchi
Hiroyuki Atarashi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07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7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9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95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2Weighting of fingers for combining, e.g. amplitude control or phase rotation using an inner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130951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句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的技術領域,特別有關於下 • 5 行鏈接頻道用之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L· 4^4^ Ί . 背景技術 • 在以 IMT_2000 系統(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〇mmunications_2〇〇〇)為代表之第3代通訊方式中,特別 • 10需要下行鏈接之高速大容量化,例如,使用5MHz之頻帶域 ' 實現2MbPs以上之資訊傳輸速率。然而,今後的通訊系統更 需追求傳輸速率的高速化、大容量化及低成本化。又,也 必須達到移動終端的低消耗電力化。於特許文獻1中揭示有 以改善通訊系統之頻道構成法,來達成訊號傳送高品質化 15的技術。 • 特許文獻1 :特開2003-259454號公報 【势明内容】 • 發明揭示 •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20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升下行鏈换頻道之訊 號品質的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使用發送控制頻道、弓丨示頻道及資科頻道之發 送裝置。本發送裝置包含有:發送前述資料頻道之發送機 1309517 構,係以具有指向方向彼此相異且固定之複數固定指向性 波束所構成之多重波束、或具有指向方向可因應移動終端 位置而變化之可變指向性波束來發送者;及發送預定之已 知訊號作為引示頻道之發送機構,係以多重波束或可變指 5 向性波束來發送者。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升下行鏈接頻道的訊號品質。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扇形波束的圖。 .10 第2圖係用以說明多重波束及適應指向性波束的圖。 _ 第3圖係顯示發送扇形波束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之 1)。 第4圖係顯示發送扇形波束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之 2)。 _ 15 第5圖係顯示接收扇形波束之接收機的概略方塊圖。 第6圖係顯示使用於發送接收多重波束之基地台的概 略方塊圖。 第7圖係顯示使用於發送接收適應指向性波束之基地 台的概略方塊圖。 20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實現之下行鏈接傳送 方式的圖表。 第9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例的圖。 第9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6 1309517 例的圖。 第9C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 例的圖。 第9D圖係顯示弓丨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5 例的圖。 第9E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 例的圖。 第10A圖係顯示弓丨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丨)。 10 第1〇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1A圖係顯不弓丨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2)。 第11B圖係、顯不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15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2)。 第12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3)。 第12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3)。 20 帛13A®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4)。 第13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4)。 第H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卫化方式之—例的圖(之 第14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4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5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5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6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6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6 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7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ΠΒ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7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7D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8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5)。 1309517 第18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5)。 I:實施方式3 5 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係以具有指向方向彼此相異且 固定之複數固定指向性波束所構成之多重波束、或具有指 向方向可因應移動終端位置而變化之可變指向性波束來發 送預定之已知訊號來作為引示頻道。資料頻道係以多重波 * 10 束或可變指向性波束來發送。由於準備如多重波束及可變 . 指向性波束之複數種類波束,可因應欲發送之頻道分別使 用適當之波束,故可提升含有輸送效率之訊號品質。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以前述可變指向性波束將預定 之已知訊號作為個別引示頻道發送至各移動終端。可變指 15 向性波束由於係因應移動終端的位置變化指向性,故可傳 送高品質的訊號至其移動終端。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以多重波束或可變指向性波束 發送前述控制頻道。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前述可變指向性波束用之加權 20 係數係因應移動終端位置適當地算出者。藉此,可以指向 移動終端位置之最佳波束傳送訊號。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前述可變指向性波束係藉由切 換1以上之固定指向性波束而生成者。多重波束中之固定指 向性波束的加權係數由於係固定權重,故可不重新算出加 1309517 權係數而㈣地ϋ應移動終魏置使波束指向。 少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前述弓丨示頻道及 係以時間分割多工化方式或頻率分割多 者。 5 _本發明之m述控㈣道及前述資料頻道 係以時間分割多卫化或碼分割多卫化方式來多工化者。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前述控㈣道與前述引示頻道 切述資料頻道仙解分财卫化來多工化者。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係以時間分割多工化方式、頻 率分割多工化方式及碼分割多工化方式n種以上之方式 多工化前述資料頻道所包含之複數訊務資料者。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以時間、頻率及編碼以上交 錯複數訊務。藉此,可得到關於時間、頻率及編碼之!以上 的交錯效果’可更加提昇訊號的傳送品質。 15實施例1
前述資料頻道 工化方式來多工化 [波束]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使用4種波束之!種以上將下 行鏈接之各種頻道由基地局傳送至移動終t惰波束包 = :(υ扇形波束、⑽重波束、(3)開閉式波束、⑷適應 才曰向性波束。 入⑴扇形波束係可實現廣至基地局所負責之分區或扇形 :域之天線增益模式的指向性波束。於第丨圖中,以虛線描 出扇形波束(之天線增益模式),其係相對於具有m度廣度 之扇形全域者。 20 1309517 (2)多重波束包含具有指向方向彼此相異且固定之複數 固定指向性波束。設定波束數以使該等複數固定指向性波 束遮罩1個扇形。於第2圖中,顯示出以虛線所示之N個固定 指向性波束遮罩1個扇形的樣子。 5 (3)開閉式波束係藉由因應移動終端位置切換包含多重 波束之1以上的固定指向性波束而生成的指向性波束(也可 稱為切換指向性波束)。例如,當移動終端如第2圖的點P移 動至點Q時,開閉式波束起初相當於波束1,然後會切換至 波束3。又,相對於對波束1與波束2兩方皆同等程度接近之 10 移動終端(例如,點R),也可以合成波束1與波束2之指向性 波束,形成對於該移動終端之開閉式波束。 (4)在適應指向性波束中,因應移動終端位置而適當地 算出為了實現該波束而設定於各天線之加權係數。開閉式 波束與適應指向性波束具有可因應移動終端位置變化指向 15 方向的共通點,但適應指向性波束與開閉式波束之不同點 在於:適應指向性波束的加權係數非事先設定、而係逐次 算出。在第2圖中,以實線描出適應指向性波束。 [裝置構成] 第3圖顯示發送扇形波束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之 20 1)。該發送機一般雖設置於基地台,但也可於移動終端具 有同樣的發送機。基地台使用於正交頻碼分復用多工化 (OFCDM)方式的通訊系統。基地台包含有:ND個資料頻道 處理部302-1〜ND、控制頻道處理部304、多工部306、高速 傅立葉反轉換部308、保護間隔插入部310、及數位類比轉 1309517 換部(D/A)312。由於Nd個資料頻道處理部3〇2_1〜Ν〇具有同 樣的構成及功能,故以302-丨為代表進行說明。資料頻道處 • 理部302-1包含有:渦輪編碼器322、資料調變器324、交錯 器326、串列-並列轉換部(s/p)328、及展頻部33〇。控制頻 5道處理部304包含有:迴旋編碼器342、QPSK調變器344、 - 交錯器346、串列'並列轉換部(S/P)348、及展頻部350 〇此 外,採用不進行碼展頻之正交頻率多工化(OFDM)方式之其 φ 他實施例中’省略展頻部330、350。 個資料頻道處理部3 02-1〜^^進行可以OFCDM方式 .10傳送訊務資訊資料之基帶處理。渦輪編碼器322進行可提高 - 訊務資訊資料之抗錯誤性的編碼化。而資料調變器324以 QPSK、16QAM、64QAM等之適當的調變方式,將訊務資 訊資料調變。進行適應性調變編碼化(AMC :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時’可適當地變更該調變方式。交 • 15錯器3 26可依照預定的模式將訊務資訊資料的排列順序排 φ 列更換。串列-並列轉換部(S/P)328可將串列的訊號系列(位 元流)轉換成並列的訊號系列。並列的訊號系列數也可因應 — 次載波束而決定。展頻部330藉由將並列的訊號系列各自乘 算預定的展頻碼來進行碼展頻。本實施例中進行2次元展 20頻,編碼展頻至時間方向及/或頻率方向。 控制頻道處理部304進行可以〇FCDM*式傳送控制資 汛資料之基帶處理。迴旋編碼器342進行可提高控制資訊資 料抗錯誤性的編碼化。QPSK調變器344以QPSK調變方式調 變控制資訊資料。雖可採用任何適切的調變方式,但由於
12 1309517 接收時進行與關於上述發送之處理大致相反的處理。 即,分離部將某時點下輸入至該等中之訊號給予至進行處 理第1移動終端之部分(一般而言為資料頻道處理部 302-1),在另一時點給予至進行處理關於第2移動終端之部 5 分(一般而言為資料頻道處理部302-2),以下進行相同處 理。在資料頻道處理部内,將接收權重乘算各天線所接收 的訊號。該接收權重係可實現對應於移動終端之開閉式波 束的權重。 第7圖係顯示使用適應指向性發送接收之基地台的概 10 略方塊圖。上述發送接收機與第6圖之發送接收機一樣,一 般設置於基地台,但也可設置於移動終端。對於在第3圖及 第6圖已說明之要件附上同樣的參照號碼,不再另外進行說 明。如開頭所說明,適應指向性波束可因應移動終端的位 置適當地改變指向方向。該變化非複數固定指向性波束間 15 離散性、而係連續性的切換。在第7圖中,顯示有訊號測定 部702、發送權重控制部704、及接收權重控制部706。 訊號測定部7 02可測定由各天線所接收之訊號的接收 電力或到來方向等,並將測定值輸出至發送及接收權重控 制部 704、706。 20 發送權重控制部704可根據測定值調整發送權重以使 訊號品質更為良好。進行該調整之演算法也可為適於適應 性陣列天線(AAA : adaptive array antenna)之最適化演算 法。例如,也可逐次更新發送權重以使關於接收訊號品質 的一些評價函數達到最小值。 19 1309517 接收權重控制部706也同樣地可根據測定值調整接收 權重,以使訊號品質更為良好。 [發送方法] 藉由使用以第3圖至第7圖說明之裝置,可使用各種波 5束於發送接收訊號。在本實施例中’(1)共通控制頻道、(2) 附加控制頻道、(3)共有封包資料頻道、(4)個別封包資料頻 道、(5)第1共通引示頻道、⑹第2共通引示頻道、⑺個別引 示頻道之全部或一部分以下行鏈接來傳送。 ⑴共通控制頻道包含:廣播頻道(BCH)、傳呼頻道(pCH) 10及下行鏈接進接頻道(FACH)。且共通控制頻道包含有關於 鏈接設定或呼叫控制等較高層處理之控制資訊。 (2) 附加控制頻道包含關於較低層處理之控制資訊,並 含有使共有封包資料頻道解調之必要資訊。必要資訊中也 可含有例如:封包號碼、調變方式、編碼化方式、發送電 15 力控制位元、及重送控制位元等。 (3) 共有封包資料頻道係於複數用戶間共有之高速無線 資源。無線資源可以頻率、編碼、發送電力等來區分。無 線資源的共有也可以時間分割多工化(TDM)、頻率分割多 工化(FDM)及/或碼分割多工化(CDM)方式來進行。關於多 20工化之具體態樣,後面會參照第9圖以後的圖進行說明。為 實現高品質的資料傳送,採用適應性調變編碼化(amc)方 式、自動要求再送(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式等。 (4) 個別封包資料頻道係專門分配用於特定用戶之無線 資源。無線資源也可以頻率、編碼、發送電力來區別。為 20 1309517 實現高品質的資料傳送’可採㈣應性難編碼化(AMC) 方式、自動要求再送(ARQ)方式。 (5) 第1共通引示頻道於發送側及接收側含有已知的已 知訊號,並以扇形波束傳送。已知訊號也可稱為引示訊號、 5參照訊號、訓練訊號等。第1共通引示頻道使用於推定扇形 波束的傳播路徑。 (6) 第2共通引示頻道於發送側及接收側含有已知的已 知訊號’ ϋ以多重波束傳送。#,藉自以複數固定相性波 束發送已知訊號,可傳送第2共通引示頻道。第2共通引示 10頻道使用於推定某種固定指向性波束的傳播路徑。 (7) 個別引示頻道於發送側及接收側含有已知的已知訊 號,並以適應指向性波束傳送。個別引示頻道使用於推定 適應指向性波束的傳播路徑。 總括來說’(1)〜(4)之訊號内容在發送側及接收側中至 15少有一者為未知,(5)〜(7)之引示頻道内容則於通訊開始 前’發送、接收雙方皆為已知。 第8圖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實現的下行鏈接傳送 方式。該圖表顯示4種發送方式丨〜4,各發送方式規定上述 7種頻道以何種波束發送。發送方式1中,以扇形波束(第1 〇圖)土送共通控制頻道、第1共通引示頻道及附加控制頻 道。以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第2圖)發送共有封包資料頻 道、個別封包資料頻道及第2共通引示頻道。為了推定關於 共通控制頻道及附加控制頻道之傳播路徑,使用第1共通引 不頻道。為了推定關於共有封包資料頻道及個別封包資料 21 1309517 頻道之傳播路徑,使用第2共通引示頻道。不傳送個別引示 頻道。因此,由於根據發送方式卜不須演算㈣當的發送 權重,故較有利於簡易的基地台。 發送方式2中,以扇形波束發送共通控制頻道、第!共
通引示頻道及附加控制頻道。以多重波束、開閉式波束或 適應指向性波束發送共有封包:#料頻道。以適應指向性波 束發送個別封包資料頻道及個別引示頻道。以多重波束或 開閉式波束發送第2共通引示頻道^ 了推定關於共通控制 10 15 頻道及附純㈣道之傳播職,使用第^㈣丨示頻道。 為了推定關独多重波束朗閉式波束所傳送之共有封包 資料頻道之傳播路徑,使用第2共通引示頻道。為了推定個 別封包貝料頻道及㈣應指向性波束所發送之共有封包資 料頻道之傳播路徑,使用個別引示頻道。由於發送方式2以 適應指向性波束發送個賊包㈣頻道,故可提供其特定 用戶更高品質的服務。 、 20 /、项以不頻道及個別引示頻 =,發送之其他頻道全部以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發送。 關於共通控制頻道、附加控制頻道、共有封包資料頻道及 料親之财傳播路徑,進行仏共利示頻道 4。此録於任—頻道之傳播路徑皆有闕於多重 演算發指向性波束。根據該方式,除了無須適當地 頻道及Μ還可糾示頻道減至1種°由於可減少引示 :::=額外負擔,該方式從資訊的傳送效率觀點
22 1309517 發送方式4中’以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發送共通控制 頻道及附加控制頻道。以適應指向性波束發送共有封包資 料頻道、個別封包資料頻道及個別引示頻道。不發送第1共 通引不頻道。以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發送第2共通引示頻 5道。關於共通控制頻道及附加控制頻道之傳播路徑,進行 第2共通引示頻道之頻道推定。關於共有封包資料頻道及個 別封包資料頻道之全部傳播路徑,進行個別引示頻道之頻 道推定。該方式也以無須發送第丨共通引示頻道這點而有 利。由於以適應指向性波束發送共有及個別封包資料頻 10道,故可高品質地傳送資料頻道。此外,若將適應指向性 波束之傳播路徑設為近似任一固定指向性波束之傳播路 徑,則也可利用以固定指向性波束所傳送之第2共通引示頻 道代替個別引示頻道。此時,與發送方式3一樣,可將引示 頻道減少至1種。 15 實施例2 接著,說明(第1共通、第2共通或個別)引示頻道、(共 通或附加)控制頻道及(共通或個別)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 式。多工化係使用時間分割多工化(TDM)、頻率分割多工 化(FDM)及碼分割多工化((^⑷之〗個以上來進行。以第3、 20 6、7圖之發送機中之多工部306等進行TDM及CDM。因應 上述,以第5圖之分離部526進行接收機之多工化後之訊號 的分離。FDM以第3、ό、7圖中之發送機中之串列_並列轉 換部328、348荨進行。因應上述,接收機中以第5圖之並列 -串列轉換部532等進行多工化後之訊號的分離。TDM係藉
23 1309517 將夕工化後之複數讯號1個個切換而進行,而fdm及 CDM係以加算多工化後之複數訊號來進行。以下說明多工 化之各種態樣,但需留意以下皆僅為其中一例,非限定於 所列舉之態樣。 5 Ι9Α·Ε圖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的一 例。第9Α圖顯示引示及資料頻道時間多工化之樣子。當頻 率選擇性衰退影響較大時,以此種將引示頻道沿頻率方向 插入者較為有利。此係由於藉由沿著頻率方向實施交錯, 可減輕傳送οα質的惡化之故。第犯圖顯示引示及資料頻道 10頻率多工化的樣子。 第9C-D圖顯示第】或第2共通引示頻道、個別引示頻 道、與資料頻道多工化之一例。第9C圖顯示共通及個別引 不頻道、以及資料頻道時間多工的樣子。此種多工化特別 有利於知肖在下行㈣不騎碼展頻(碼展頻率料^之 15多重載波方式的熱點(孤立分區)等通訊環境。孤立分區可不 考慮來自鄰接分區的干擾(其他分區干擾),自我分區内的干 擾也可因次載波間的正交性而非常地小。因此,在上述之 通訊環境中,以不進行碼展頻較為有利。此係由於一旦進 仃碼展頻’則自我分區内的干擾會變大之故。又,雖可能 〇由時間轴及頻率轴雙方產生衰退,但大多為頻率方向的衰 退較時間方向的衰退變化大。因此,較進行頻率多工,進 仃時間多工較可抑制傳送品質變差。 第9D圖顯示碼多工共通及個別%示頻道,且時間多工 該等與資料頻道的樣子。由於該例無碼多工資料頻道,故 24 1309517 、式。由於頻率軸方向之衰退變動較大,故 固別及共通引示頻道之展頻宜盡量沿著時間方向進行。因 之例㈣_時之個別及共通引示頻道的持續時 間長了一點。
10 15
20 *第9E圖顯示碼多工個別引示及資料頻道、時間多工該 等…、通引不頻道的樣子。由於個別引示頻道分割於每一 移動終端,故以可多數設定為佳。在此例中,個別引示頻 道之持續時間較第9C、⑽所示者為長。因此,可將碼展 頻率SF設定為較大,確❹數展觸,而準備較多的個別 二貝道上述夕工化適合必須考慮來自鄰接分區的干擾 (’、他刀區干擾)之多重分區構成的通訊環境。 夕第1〇八、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 多工化方式之—例的圖(之1)。第1GA圖顯示時間多工引 示_;控制及資_道的樣子。如上所述,從考慮頻率選擇 性衰退影響的觀點來看,以此種多工化為佳。第10Β圖顯示 頻率多工引示及控制頻道,頻率多工引示及資料頻道,時 間多工控制及資料頻道的樣子。 第11Α-Β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 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2)。第11Α圖顯示頻率多工引示及 控制頻道,時間多以等與資料頻道的樣子。在第圖中 雖在資料頻道前需要2符號份的週期,但在第11Α圖之例 中’在資料頻道前只需要1符號份的週期,此點較為有利。 第11Β圖顯示時間多工引示、控制及資料頻道,頻率多工控 25 1309517 制及資料頻道的樣子。 第12A-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 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3)。第12A圖顯示時間多工引示頻 道、與控制及資料頻道,頻率多工控制及資料頻道的樣子。 5 第12B圖顯示頻率多工引示、控制及資料頻道的樣子。 第13A-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 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4)。第13A圖顯示時間多工引示頻 道、與控制及資料頻道,碼多工控制及資料頻道的樣子。 第13B圖顯示頻率多工引示頻道、與控制及資料頻道,碼多 10 工控制及資料頻道的樣子。 第14A-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 (之1)。為了有效率地使用無線資源,1個封包内的資料頻道 由複數用戶來共用。發送1個封包的期間稱為發送時序間隔 (TTI : transmittion time interval),TTI可為例如0.5毫秒之短 15 時間。又,可藉由聲音資料或影像資料等之複數種的資料 頻道、或者是不同服務品質(QoS : quality of service)之訊務 資料多工化,來共用1封包内之資料頻道。為了簡便,以下 說明中顯示由複數用戶共用資料頻道之例。 第14A圖顯示藉由時間分割多工化方式,用戶間共用資 20 料頻道的樣子。由於若TTI較短,時間方向的衰退較少,故 由頻率及時間方向衰退影響較少的觀點來看,此方式較 佳。第14B圖顯示藉由頻率分割多工化方式,用戶間共用資 料頻道的樣子。第14C圖顯示藉由碼分割多工化方式,用戶 間共用資料頻道的樣子。 26 1309517 第15A-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 (之2)。第15A圖顯示藉由時間及頻率分割多工化方式,用 順用資料頻道的樣子。須留意為了簡便,並無繪出引 不頻道或控制頻道。®1中顯示出於頻率方向2種及時間方向 5 8種的區塊。例如,可將⑽個次载波分成前半及後半各50 - 自來使用。第15B圖更顯示出沿頻率方向實施交錯的樣子。 自於各用戶的資料頻道向頻率方向廣泛地分散,故可得到 φ 較大的交錯效果(分集效果)。 第16 A - 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 10 (之3)。第16A圖顯示藉由時間及頻率分割多工化方式,用 - 戶間共用資料頻道的樣子。圖中顯示出於時間方向2種及頻 率方向8種的區塊。例如,可將資料頻道地全週期分成前半 及後半來使用。第16B圖更顯示出沿時間方向實施交錯的樣 子(頻率方向的順序不變)。第16C圖顯示在時間及頻率的2 '15次元區域以任意模式實施交錯的樣子。 鲁第17A-D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 (之4)。第17A圖顯示藉由時間及碼分割多工化方式,用戶 . 間共用資料頻道的樣子。圖中顯示出於碼方向2種及時間方 向8種的區塊。第ΠΒ圖顯示更實施交錯的樣子。第17C圖 20顯示藉由頻率及碼分割多工化方式,用戶間共用資料頻道 的樣子。第17D圖顯示更實施交錯的樣子。 第18 A-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 (之5)。第18A圖顯示藉由時間、頻率及碼分割多工化方式, 用戶間共用資料頻道的樣子。圖中顯示出於頻率及碼方向 27 1309517 各2種及時間方向8種的區塊。第18B圖更顯示出沿頻率方向 實施交錯的樣子。 以上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非限定於其 中,可在本發明之要旨範圍内有各種變形及變更。為了方 5 便說明,本發明分成幾個實施例進行說明,但各實施例之 區分非本發明之本質,可因應必要使用1個以上的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扇形波束的圖。 第2圖係用以說明多重波束及適應指向性波束的圖。 10 第3圖係顯示發送扇形波束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之 1)。 第4圖係顯示發送扇形波束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之 2)。 第5圖係顯示接收扇形波束之接收機的概略方塊圖。 15 第6圖係顯示使用於發送接收多重波束之基地台的概 略方塊圖。 第7圖係顯示使用於發送接收適應指向性波束之基地 台的概略方塊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實現之下行鏈接傳送 20 方式的圖表。 第9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例的圖。 第9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例的圖。 \
28 1309517 第9C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例的圖。 第9D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例的圖。 5 第9E圖係顯示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 例的圖。 第10 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1)。 第10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10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1)。 第11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2)。 第11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2)。 15 帛12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3)。 第12B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3)。 第13A圖係顯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20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4)。 第13Βϋ_示引示頻道、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多工 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4)。 第14Α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卫化方式之—例的圖(之 1)。 1)。 1)。1309517 第14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第14 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1)。 5 第15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2)。 第15 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2)。 第16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10 3)。 第16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3)。 第16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3) 。 15 第17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4) ° 第17B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4) 〇 第17 C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一例的圖(之 20 4)。 第17D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U的圖(之 4) 0 第18A圖係顯示資料頻道之多工化方式之〆例的圖(之 5) 。
30

Claims (1)

1309517 十、申請專利範圍:
種發送裝置,係發送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者,包含 有: 發送前述資料頻道之機構,係以多重波束或開閉式 波束來進行發送者,前述多重波束由具有指向方向彼此 相異且固定之複數固定指向性波束所構成,而前述開閉 式波束則使用因應終端位置而預設之加權指數來使指 向方向改變;及 發送預定之已知訊號作為引示頻道之發送機構,係 以扇形波束、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來發送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送裝置,更包含有:以扇形 波束發送控制頻道的機構。 3. 如申料鄉圍第丨狀料m巾前述引示頻道 及前述資料頻道係以時間分割多工化方式或頻率分割 多工化方式來多工化者。 4. 如申料職圍第3狀發送裝置,其切述控制頻道 及前述資料頻道係以時間分割多工化或碼分割多工化 方式來多工化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送裝置, 具中則述控制頻道 與前述引示頻道或前述資料頻道係以頻率分割多工化 來多工化者。 6·如中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送裝置,細相分判多工 化方式、頻率分好工化方式及科•工化方式中i 種以上之方式多工化前述資料頻道所包含之複數訊務 33
1309517 資料者。 7. —種發送方法,係發送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者, 包含有以下步驟: 以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來發送前述資料頻道,前 述多重波束由具有指向方向彼此相異且固定之複數固 定指向性波束所構成,而前述開閉式波束則使用因應終 端位置而預設之加權指數來使指向方向改變;及
10 15
20 以扇形波束、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發送預定之 已知訊號來作為前述引示頻道。 8. —種發送裝置,係發送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者,包含 有: 發送共有資料頻道之機構,係以多重波束、可變指 向性波束或開閉式波束來進行發送者,前述多重波束由 具有指向方向彼此相異且固定之複數固定指向性波束 所構成,前述可變指向性波束具有因應移動終端位置而 變化之指向方向,而前述開閉式波束則使用因應終端位 置而預設之加權指數來使指向方向改變; 以可變指向性波束來發送個別資料頻道之機構;及 發送預定之已知訊號作為共通引示頻道之機構,係 以扇形波束、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來進行發送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裝置,更包含有:以可變 指向性波束將預定之已知訊號作為個別引示頻道而發 送至各移動終端的機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裝置,更包含有:以扇形 34 波束來發送控制頻道的機構。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可變指向性波 束用之加權係數係因應移動終端位置適當地算出者。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送裝置,其中引示頻道及資 料頻道係以時間分割多工化方式或頻率分割多工化方 式來多工化者。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送裝置,其中控制頻道與資 料頻道係以時間分割多工化或碼分割多工化方式來多 工化者。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送裝置,其中控制頻道與引 示頻道或資料頻道係以頻率分割多工化方式來多工化 者。 K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送裝置,其係以時間分割多 工化方式、頻率分割多工化方式及碼分割多工化方式中 1種以上之方式來多工化資料頻道所包含之複數訊務資 料者。 16. —種發送方法,係發送引示頻道及資料頻道者,包含有 以下步驟: 以多重波束、可變指向性波束或開閉式波束來發送 共有資料頻道,前述多重波束由具有指向方向彼此相異 且固定之複數固定指向性波束所構成,前述可變指向性 波束具有因應移動終端位置而變化之指向方向,而前述 開閉式波束則使用因應終端位置而預設之加權指數來 使指向方向改變; •1309517 .厂
以可變指向性波束來發送個別資料頻道;及 以扇形波束、多重波束或開閉式波束,發送預定之 已知訊號來作為共通引示頻道。
36
TW095111188A 2005-04-01 2006-03-30 Transmitter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downward link channel TW20070794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6911A JP2006287757A (ja) 2005-04-01 2005-04-01 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用の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7948A TW200707948A (en) 2007-02-16
TWI309517B true TWI309517B (zh) 2009-05-01

Family

ID=3707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1188A TW200707948A (en) 2005-04-01 2006-03-30 Transmitter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downward link channel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009748B2 (zh)
EP (1) EP1865626A4 (zh)
JP (1) JP2006287757A (zh)
KR (1) KR20070114388A (zh)
CN (1) CN101171770B (zh)
BR (1) BRPI0608673A2 (zh)
RU (1) RU2405258C2 (zh)
TW (1) TW200707948A (zh)
WO (1) WO20061066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4609A1 (en) 2006-07-07 2008-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4985650B2 (ja) 2006-10-26 2012-07-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パイロット送信方法並びに端末装置
US8433357B2 (en) 2007-01-04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other sector interference (OSI) indication
US8681749B2 (en) 2007-01-04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resource mapping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57315B2 (en) 2007-01-05 2013-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77024B2 (ja) * 2008-03-31 2012-1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JP5007283B2 (ja) * 2008-07-28 2012-08-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監視システム
US8767524B2 (en) 2008-08-19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ining sequence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155138B2 (en) * 2008-08-19 2012-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ining sequence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200361A1 (en) * 2008-10-07 2010-06-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ing adaptive beamforming with different coverage for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US9137077B2 (en) * 2011-11-10 2015-09-15 Xiao-an Wang Heterogeneous pilots
CA2886080C (en) * 2012-10-12 2018-01-02 Jing 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user capacity of physical sector, and base station
KR102172442B1 (ko) * 2014-02-19 2020-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우선 순위를 갖는 송신 빔 인덱스 선택 및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6121931B2 (ja) * 2014-03-20 2017-04-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EP2925040A1 (en) * 2014-03-28 2015-09-30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and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and a user terminal therefor
US9698884B2 (en) 2014-09-24 2017-07-04 Mediatek Inc. Control signaling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US9705581B2 (en) 2014-09-24 2017-07-11 Mediatek Inc. Synchronization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CN106688194B (zh) * 2014-12-31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天线波束调整装置和方法
JP2019050439A (ja) * 2016-01-22 2019-03-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制御局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3226437B1 (en) * 2016-03-31 2020-04-22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and a mobile transceiver
CN112106317B (zh) * 2018-03-02 2023-09-15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波束管理的方法和终端
US11677436B1 (en) * 2021-12-01 2023-06-13 Rockwell Collins, Inc. Antenna optimization for SATCOM wavefor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8171C (fi) * 1995-05-24 1997-04-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ilottikanavien lähettämiseksi ja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US6782277B1 (en) * 1999-09-30 2004-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ase station beam sweeping
JP4094190B2 (ja) 1999-10-26 2008-06-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ビー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6804521B2 (en) * 2000-01-18 2004-10-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for high speed data
US7099384B1 (en) * 2000-09-01 2006-08-29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division power assign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79189B2 (ja) * 2001-04-13 2012-11-21 Kddi株式会社 多ビームセルラ無線基地局、移動機及びスペクトラム拡散信号送信方法
US7266103B2 (en) 2001-10-25 2007-09-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forward link traffic channel power
JP2003244054A (ja) * 2002-02-21 2003-08-29 Ntt Docomo Inc 送信制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JP3987738B2 (ja) 2002-03-05 2007-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構成方法、無線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038408B2 (ja) 2002-08-07 2008-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263385B2 (en) * 2002-08-23 2007-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with data rate control feedback
JP4099118B2 (ja) 2003-08-08 2008-06-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信号伝送装置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JP4559270B2 (ja) * 2005-03-22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608673A2 (pt) 2010-01-19
US8009748B2 (en) 2011-08-30
EP1865626A1 (en) 2007-12-12
KR20070114388A (ko) 2007-12-03
US20090161772A1 (en) 2009-06-25
RU2405258C2 (ru) 2010-11-27
CN101171770A (zh) 2008-04-30
WO2006106674A1 (ja) 2006-10-12
JP2006287757A (ja) 2006-10-19
TW200707948A (en) 2007-02-16
CN101171770B (zh) 2012-07-11
RU2007136936A (ru) 2009-05-10
EP1865626A4 (en)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9517B (zh)
JP5333628B2 (ja) スペクトル拡散システム内のチャネル予測支援用の適応型パイロット構造
TWI312629B (zh)
KR101334108B1 (ko) 송신장치 및 송신방법
AU2007246533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US10014910B2 (e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807893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5105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サブスクライバー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
CA262717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head reduction of signaling messages
WO2006134946A1 (ja) 移動局、基地局及び方法
WO2007091605A1 (ja)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TW200826709A (en)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BCMCS)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base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CA27592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O2007108473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再送方法
JP4540342B2 (ja) 加入者ユニットの物理層自動リピート要求の実装
EP183806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42625B1 (en) Transmit diversity for pre-coded radio control signals
Tran et al. Mobile WiMAX MIMO performance analysis: Downlink and uplink
Dahlmaa et al. A framework for future radio access
Novak et al. SS-OFDM-F/TA system packet size and structure for high mobility cellular environments
CN10287046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Novak et al. A downlink SS-OFDM-F/TA packet data system employing multi-user diversity
Adachi Challenges for broadband mobile technology
Novak et al. Efficient packet data service in a spread spectrum OFDM cellular system with 2‐dimensional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JP4824800B2 (ja) 基地局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