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1262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12629B
TWI312629B TW095120962A TW95120962A TWI312629B TW I312629 B TWI312629 B TW I312629B TW 095120962 A TW095120962 A TW 095120962A TW 95120962 A TW95120962 A TW 95120962A TW I312629 B TWI312629 B TW I3126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period
parameter group
length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0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5914A (en
Inventor
Mamoru Saw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05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5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2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26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Description

I312629 九、發明說明:
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I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無線參數群產生裝置、發送裝置 及接收裝置。 5 【Λ* 】 主要進行影像通訊及資料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係需 要一遠遠凌越習知行動通訊系統(IMT-2000)之能力,須足 以實現大容量化、高速化、頻寬加寬等等需求。此種系統 乃設定有在戶内或戶外進行之各種通訊環境。在戶外,例 10 如為了向高速移動之行動台進行高速封包傳送,而準備可 網羅範圍廣大領域之多數胞元(cellXmulti-cell;多胞)。而 在戶内時’則由於電波衰減較大,因此不是用戶外基地台 支援無線通訊’而是將存取點設於戶内。又,從提高通訊 資源之利用效率等觀點來看,並非為習知線路交換型通 15訊’而是在無線區間亦進行依封包傳送之通訊。進而,在 位居較基地台還上位之裝置與行動台間之通訊,尤其是下 行方向之資料傳遞上,不只進行單播(unicast)方式,亦進行 多播(multicast)方式及廣播(broadcast)方式(有關於未來的 通訊系統的動向,可參考非專利文獻U。 20 另一方面,在寬頻行動通訊系統中,受多路徑環境之 頻率選擇性衰減影響顯著。為此,正交頻率分割多工 (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式被 視為下一世代有望之通訊方式。以〇FDM方式時,藉於含 有須傳遞之資訊的有效符號(Syrnb〇l)部附加防護間隔 1312629 (guard interval)部,形成一個符號(symbol),在一定的傳輸 時間間隔(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之間發送多個符 號。防護間隔部係以有效符號部所含之部分資訊作成者。 防護間隔部亦被稱為循環前置(CP : cyclic prefix)或附加 5 (overhead)。 10 15 在接收側,接收有各種傳送延遲之路徑。依〇fdm方 式,傳送延遲量納進防護間隔部的期間内時,可有效地抑 制符號_干擾。因此,將防護間隔的期間拉長時,可有 效地合成各種延遲波。此種形態特別對於以極大的胞元半 徑進行通訊時’及以多播方式由各種胞⑽行動台同時傳 遞同-資訊時尤為有效。惟,防護間隔部的内容。不過θ 有效符號部的-部分,因此將防護間隔部的期恤長的= 式’由資㈣傳遞效率的觀點來看収不較採用之 街道或室狀傳輸延遲較狀環境如料料進行的 境等等環境中,即使期_短_護_«許亦可足以 維護通訊品質。為此,不能對各式各樣的通訊 種最恰當的防護間隔部。由如此㈣來n ^ 多數無線參數群’其等規定具有長短不-之各種防= 部之符號,減每:欠以最恰以符⑽式 線 者。惟,配合多種多樣的符號袼 …、綠逋讯 八進仃之訊號處理的售摊 極大,對於裝置構造較為簡易之行動 = 動作頻率(時鐘頻率)沒有別的選 +利對 之訊號處贿關之約定嚴格,因紅仃㈣,在與可能進行 尤為不利。 Μ如此«形態之行動台 20 1312629 [非專利文獻1]大津:“SystemsbeyondIMT-2000之挑戰〜 以無線觀點之探討〜”、ITU專攔、V〇1.33、Νο.3、ρρ·26-30、 Mar.2003 10 15 惟,上述發送時間間隔(TTI)係規定有資訊傳輸上之各 種單位,例如封包的發送單位、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調變暨編碼方案)中的資料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率 之更新單位、錯誤訂正編碼的單位、自動再發送控制 (ARQ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動重複請求)中之再發 送單位、封包排程之單位等可藉TTI決定者。諸如Mcs資 訊、再發送資訊、排程資訊等之控制通道係使用於將資料 通道解調者,須與依每一 TTI發送之資訊通道一同傳輸。 此外,用戶可按所通訊之資訊内容,以丨個或多個ττι傳 輸資訊。因此,資料傳輸上使用有多數爪時,在每隔ττι 將控制通道經多化後再傳輸。$,同—用戶在時間上連 續性地傳輸資料時(參考第丨圖),依每—TTI改 之必要性較少,因此控制通道未必在每一 ΤΤΙ^ 由資料傳輸效率之觀點來看,如此狀況未必說是良好。 在此檢討-種QFD財式的行動通訊緖,其係將寬 頻之頻帶劃分成多數頻塊,鮮方向的資訊傳輸單位以其 頻塊規定者。雜為區pBl(ehunk),—個軸含有、1 以上之子載波。用戶可按欲通訊之内容,使用1以上之頻 塊傳輸資訊。資崎道係按每—難進行傳輸,因次 料傳輸上使好__,藉賴每—個使控制通^ 化後予以傳輸。本控制通道上除了上述MCS資訊外亦可人 20 .1312629 有頻塊的刀配資迅等。此時,同一用戶亦以多數頻塊傳輸 資料時(參考第2圖),控制通道亦未必在每-頻塊都須要執 行。由負料傳輸效率之觀點來看,如此狀況亦未必說是良 好。 5 【明内容】 本發明係用以處理上述問題點中至少一種而構建成 者,其課題係於提供-種用以提昇〇FDM方式之行動通訊 系統之資訊傳輸效率之發送裝置、接收裝置及用以產生該 等裝置用之無線參數之無線參數產生裝置。 10 本發明係使用一 OFDM方式之發送裝置。本發送裝置 係包含有以下機構,即:以每隔發送時間間隔更新之調變 多值數及通道編碼率,對資料通道進行資料調變及通道編 碼之處理者;於每一發送時間間隔,對控制通道及資料通 道進订多工處理者;及,調整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者。 15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可提升0FDM方式之行動通訊系統之資訊 傳輸效率者。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20第2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其i)。 第4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其2)。 第5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接收機的概略方塊圖。 第6圖係長短2種的TTI及資料攔間的關係圖。 1312629 第7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8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9(A)〜9(F)圖係一示意圖,顯示藉由本發明一實施例導 出之符號參數群分別規定之符號格式者。 5 第10圖係藉本發明一實施例導出之各種符號參數群之 示意圖。 第11(A)〜11(F)圖係一示意圖,顯示藉由本發明一實施例 導出之符號參數群分別規定之符號格式者。 10 依本發明之一態樣,發送時間間隔(TTI)可按通訊狀況 變更者。控制通道係於每一 ΤΤΙ進行多工處理,形成資料 通道。控制通道亦可經多工處理而形成部分子載波。按通 訊狀態,增加時間方向及/或頻率方向之資訊傳輸單位,以 減少控制通道之插入次數,可提高資料傳輸效率。 15 控制通道亦可含有調變多值數及通道編碼率之資訊。 通訊裝置亦可儲存2種以上參數群,其等參數群各規定防 護間隔部之期間長度相異且有效符號部之期間長度相等之 2種以上符號者。可快速地設定與通訊狀況相符之符號。 依本發明之一態樣,使用有一種無線參數群產生裝 20 置,其係用以產生無線參數群者,前述無線參數群係用於 一 OFDM方式之行動通訊系統,該行動通訊系統係於每一 發送時間間隔發送或接收多個符號,前述符號係具有防護 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者。本裝置係具有一機構,該機構係 用以導出可規定一符號之1組符號參數群,該符號係具有 1312629 料間與藉另—組符號參數群規定之有效符號部之期間同 所招卩I具有其躺與藉該另1組符號參數群 目規定之防制隔部之期_異之防·隔部者。本裝置 參數雜機構/亥機構係用以導出可規定一符號之1組符號 \ ’該符號係具有其中防護間隔部所佔之比例與藉另^ ^號,數群所規定之丨符號中之防護間隔部所佔之曰比例 :長3 = ?目異者。調整發送時間間隔之長度、符號 睹門又3時間間隔及符號雙方之長度,俾於—個發送 10 15 地數個符號之通訊者。藉此,可有效率 ^無線參數群’該無線參數群中所使用之子載波數、 :=(:Γ糊隔部所佔之比例)及1ττι以上可成為 ^值者。勤^有效符號部之顧即子毅_相等時, 用任-符號參數群,亦可使無線通訊裴置不須改變 方式之°肖變及解調處理(¾速反傅iLfl變換及高速 :立葉變換)之訊號處理方法。又,損失率_-定時,不 S使用哪—符號參數群,亦可使資料傳輸效率維持一定者。 依本發明之一態樣,可導出符號參數群,俾使子載波 間隔及損失率可成為預期值。例如,以某1組符號參數群 規定之子載波數亦可設定成以另丨組符號參數群所規定之 子載波數的整數倍者。藉此,可導出一邊控制子載波間隔 及損失率’一邊使防護間隔部之期間大大不同之符號參數 群。使損失率維持一定時所導出之符號在—個發送時間間 隔中有非整數個時,可延長發送時間間隔,以使每一發送 時間間隔之符號數調整成整數個。由謀求訊號處理簡易化 20 1312629 之觀點來看,這是理想者。 [實施例1] 在下列實施例中乃說明一種在下行鍵結採用正交頻率 分割多工(⑽啦,但對於其他錢波式之系 5 統,本發明亦可適用之。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 (其υ。在此形態中’本發送機係設於基地台,但同樣的發 送機亦可設於行動台。基地台係包含有:Nd個資料通道處 理部30W〜Nd'控制通道處理部3Q4h(mux)鳩、 1〇高速反傅立葉變換部(IFFT)⑽、防護間隔插入部31〇、數 位類比轉換部(D/A)312、符號參數調整部32g、及,τΉ調 整部321。Nd個資料通道處理部购〜ND各具有同樣的 結構及功能,因此以地]為代表進行說明。資料通道處 理部302-1係設有:加速編碼器切、資料調變器似、交 I5插器326及並串轉換器(S/p)328。控制通道處理部3〇4係具 有:堆疊編碼器342、QPSK調變器3料、交插器346及並 串轉換部(S/P)348。 ND個資料通道處理部迖係執行一用以 OFDM方式傳輸流量資訊資料之基帶(base ban(j)處理。加 20速編碼器322係進行用以提高流量資訊資料之耐錯誤性之 編碼處理。資料調變器324係以諸如QPSK、16QAM、 64QAM等適當的調變方式對流量資訊資料進行調變處 理。進行適應調變編碼(AMC :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處理時,該調變方式可適當變更。交插器326係按 11 1312629 Λ 預定模式改變流量資訊資料的排列順序。並串轉換器 (S/P)328係將串列式訊號序列(資訊流)轉換成並列式訊號 序列。並列式訊號序列數亦可按子載波數予以決定。位於 資料通道處理部之動作係於每—由ΤΤΙ調整部321通知之 5 發送時間間隔執行者。 控制通道處理部304係對控制資訊資料進行一用以 OFDM方式傳送之基帶處理。堆疊編碼器342係進行—用 鲁以提高控制資訊資料的耐錯誤性之編碼處理。QpSK調變器 344係以qpsk調變方式而對控制資訊資料進行調變處 10理。亦可採用所有適當的調變方式,但控制資訊資料的資
訊量較少,因此本實施例中採用調變多值數較少之QPSK 調變方式。交插器346係按預定模式改變控制資訊資料的 排列順序。並串轉換部(S/P)348係將串列式訊號序列轉換 成並列式訊號序列。並列式訊號序列數亦可按子載波數來 15 決定。 Φ 多工部(MUX)306係按每一發送時間間隔而將業經調 變及編碼處理完畢之流量資訊資料及處理完畢的控制資訊 資料進行多工處理後予以輸出。本實施例中,朝多工部306 輪入弓丨示通道(pilot channel),該引示通道亦被多工化。在 2〇 另一徐 '實施例中,圖中如虛線所示,亦可將引示通道輸入於 並串轉換部348’沿頻率軸向將引示通道多工化。多工化(多 工處理)亦可藉時間方向、頻率方向或時間及頻率雙向等任 方法執行。 高速反傅立葉變換部308係將朝此處輸入之訊號進行 12 1312629 * 高速反傅立葉變換處理,且進行0FDM方式的調變處理。 防護間隔插入部310係於調變完畢之訊號附加防護間 隔,以作成OFDM方式中之符號。如周知技術,防護間隔 係可複製所傳送之符號的前H末尾之部㈣獲得者。 數位類比轉換部(_312係將基帶的數位訊號轉換成 類比訊號。 符號參數娜部⑽細整軌収狀符號的參 數。符號參數(群)係含有用以規定〇FDM方式之符號格式 之資訊,且含有用以規定防護間隔部的期間Τα、有效符號 1 〇部的期間、1符號中的防護間隔部所佔之比例、子載波間隔 △f等-群資訊。此外,有效符號部的期間係與子载波間隔 的例數廣相等。符號參數調整部320係按通訊狀況或^ 自另-裝置之指示,設定適當的符號參數群1如,符號 參數調整部32〇亦可按所進行之通訊是否為多播式,來丄 15配利用所使用之符號參數群。例如,亦可構造成:進^ • ㈣時’使用有用以規定期間更短之防護間隔部之符號參 數群’進打多播式時,使用有用以規定期間較長之防護間 隔部之符號參數群。符號參數調整部320亦可在每次計算 而導出適用的符號參數群,或,亦可先將符號參數群的多 20數組儲存於記憶體,因應需要,選擇其中丨組。又,在後 文中,說明如何導出符號參數群。 TTI調整部功係決定發送時間間隔(ττι)的長度,將 業經決定之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通知資料通道處理部 302-1〜Nd之各處理部、多工部地及符號參數調整部 13 1312629 320。™的長度亦可經由諸如流量尺寸之應用所決定之f 訊、諸如所使用之頻帶寬等之基地台資訊、多播式或單播 式或廣播式服務種類資訊等決定。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孫 亦可於發送側決定後,藉任一控制訊號而通知接收側。發 5送時間間隔亦可在諸如呼叫建立時進行設定。 第4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其 2)顯示第1圖之數位類比轉換部312以下的部分(RF發送 部)。灯發送部係包含有正交調變器402、局部振盪器4〇4、 帶通渡波器4G6、混合器408、局部振i器410、帶通慮波 10器412及功率放大器414。 正交調變器402係由輸入於其處之訊號,產生中間頻 率之同相成分(1)及正交成分(Q)。帶通m 4G6係除去相 ,中間頻帶區之多餘的頻率成分。混合器 408係使用局 ^振靈器410 ’將中頻訊號變換成高頻訊號(增頻變頻;up 15 C〇nVert)。帶通濾波器412係除去多餘的頻率成分。功率放 大器414係用以於由天線416進行無線發送而將訊號功率 放大。 —般而言’朝第3圖之資訊通道處理部輸入之流量資 訊貝料疋以加速編碼器322進行編碼處理,以資料調變部 2〇 324進行調變’ i以交插器326 &變排列,以並串轉換器 328做並列處理。控制資訊資料亦同樣地受編碼、調變、交 插並列等處理。資料通道及控制通道係以多工部306在 每子载道且以發送時間間隔施行多工處理,以高速反傅 立葉變換部3〇8進行〇fdM方式之調變,在調變後之訊號 14 1312629 上附加防護間隔,輸出一基帶之〇FDM符號。基帶之訊號 係變換成類比訊號,以第4圖之RF處理部的正交調變器 402進行正交調變’在做頻帶限制後再適當放大予以無線發 送。 5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接收機的概略方塊 圖。如此接收機基本上是設於行動台,但亦可設置於基地 台。接收機係包含有:天線502、低雜訊放大器504、混合 器506、局部振盪器508、帶通濾波器51〇、自動增益控制 部512、正交檢測器514、局部振盪器516、類比數位轉換 10部518、符號時序檢測部52〇、防護間隔除去部522、高速 傅立葉變換部524、多工解訊器526、通道推定部似、通 道補償部530、並争轉換器(P/S)532、通道補償部534、反 父插器536、加速解碼器538、維特比解碼器54〇、符號參 數調整部542、及,TTI調整部544。 15 低雜磁大11 5⑽係適當放大天線5G2所接收之訊 號。業經放大之訊號係藉混合H 506及局部振蘆器508而 轉換成中間頻率(遊減轉換(d〇wnc_⑽))。帶通渡波器$ 1 〇 除去不要的頻率成分。自動增益控制部 512係控制放大器 之增益俾使適备維持訊號位準。正交檢測器514係使用 20局^振盈器516 ’根據所接收之訊號的同相成分(I)及正交 成刀(Q)進订正乂解調。類比數位轉換部係將類比訊號 轉換成數位訊號。 符號時序檢測部 交界)之時序。 520係根據數位訊號,檢測符號(符號 15 1312629 防護間隔除去部522係由所接收之訊號移除 護間隔之部分。 w ; 高速傅立葉變換部524係對業已輸入之訊號進行高速 傅立葉變換,執行OFDM方式之解調者。 5 多工解訊器526係將所接收之訊號分離成多工化之引 示通道、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該分離方法係對應於發送 側的多工化(第1圖的多工部306下之處理内容)而執行者。 通道推定部528係使用引示通道來推定傳遞路的狀 況,輸出用以調整振幅及相位之控制訊號,俾補償通道之 10變動。該控制訊號係按每一子載波輸出者。 通道補償部530係按來自通道推定部528之資訊及每 一子載波下調整資料通道的振幅及相位。 並串轉換器(P/S)532係將並列的訊號序列轉換成串聯 式訊號序列。 15 通道補償部534係按來自來自通道推定部528之資訊 及每一子載波下調整控制通道的振幅及相位。。 反父插器536係按預定樣式以每一發送時間間隔變更 訊號的排咖序。就樣式伽#於發送側的間隔(第】圖 之326)所進行之改變排列之反轉樣式。 〇 冑_則537 _合發送側進行之調變方式,以每 一發送時間間隔進行接收訊號的解調。 加速解褐器538及维特比解碼器54〇係各將流量資訊 資料及控制資訊資料進行解碼者。 符號參數調整部542係與第丨圖之符號參數調整部3 2 〇 16 1312629 * 同樣,設定通訊上使用之符號參數。符號參數調整部542 亦可構造成在每次計算後導出適當的符號參數群,或事先 在記憶體儲存多數組的符號參數群,因應所需,向其等進 行存取。後面將詳述如何導出符號參數群。 5 TTI調整部544係決定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將其通 知分離部526、反交插器536、資料解調器537、加速解渴 器538及符號參數調整部542等。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亦 可於發送侧決定後,藉任一控制訊號而通知接收侧。發送 0 時間間隔亦可於諸如呼叫建立時予以設定者。 10 以天線接收之訊號係於RF接收部内經過放大、頻率轉 換、帶區限制、正交解調等處理,轉換成數位訊號。對業 經除去防護間隔之訊號,藉高速傅立葉變換部524進行 OFDM方式的解調。解調後之訊號係以分離部幻6各分離 成引示通道、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引示通道係輸入通道 15推定部,使用以補償傳遞路變動之補償訊號由此輸出於每 • 一子載波者。資料通道係使用其補償訊號,在每一子載波 下進行補償,轉換成串聯式訊號。業經轉換之訊號係於反 父插益536施以反交插處理變換排列及以反轉樣式改變排 列,且以資料調變器537進行解調,且以加速解碼器538 20進行解石馬。控制通道亦同樣,藉補償訊號補償通道變動, 且以維特比解碼器54〇進行解喝。之後,進 原的資料及控制通道之訊號處理。 用業^
圖係顯示本實施例所執行之資料傳輪 ’發送時間間隔TTI並不固定是1種 之形態。本 可因應通 17 1312629 訊狀沉而分別使用長短2種TTI。惟,為収可確保與現 =通訊系統間之後方互換性等等需求,是將攔長度維持 -定狀態。在圖示之形態例中,較長的發送時間間隔在長 度上是較短的2倍。例如,攔長是1〇ms,較短的ττι是 5 〇.5咖’較長的TTI是Ums。前者係於1欄内含有2〇τή, 後者則在1攔内只含有10ΤΤΙ。為方便說明,在圖中的形 態中’ ΤΤΙ的長度只準備2種,但亦可準備更多種長度之 ΤΤΙ。 如上述’ ττι係規^資訊傳輸中各種單位,例如封包 10的發送單位、MCS法之資訊調變方式及通道編碼率之更新 單位、錯誤訂正編碼的單位、自動再發送控制(AR⑺中之再 發送單位、封包排程的單位等是藉ΤΉ規定。如Mcs資訊、 再發送資訊、排程資訊等之控制通道係用於對資訊通道進 行解調’因此須與在每—ΤΉ下發送之資訊通道一同傳 15送。此時,如果使用較長的TTI,控制通道的插入次數亦 減少,可提升資訊傳輪效率(參考第7圖)。 如此手法亦可應用於:使寬頻的頻帶劃分成多數頻塊 (或區間),頻率方向之資訊傳輸單位以其頻塊規定之形態。 即,同一用戶以多數頻塊傳輸資訊時,不須用全部區間傳 20輸控制通道之狀態下,只用1個區間即可傳輸控制通道(參 考第8圖)。 藉構造成可靈活地變更時間方向及/或頻率方向的資 訊傳輸單位,因此可抑制控制通道的插入率不必要的擴 大,可提升資訊傳輸效率。尤其對於第7圖所示之可使用 18 1312629 的頻帶極為狹窄時,傳輸效率好壞是與傳輸延遲有直接關 係,因此ΤΉ的調整對於頻帶較窄之形態尤為有利。 [實施例2] 其次,說明以符號參數調整部320(第3圖)及542(第5 5 圖)設定之符號參數群的内容及導出法。符號參數群係指用 以指定子載波間隔、抽樣頻率、有效符號部的期間、防護 間隔部的期間、1 TTI所含之符號數等資料者。惟,其等參 數各個並不是可單獨設定者。例如,子載波間隔及有效符 號部之期間係具有互為倒數之關係。又,1符號的期間(防 10 護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的總計期間乘上符號數是1個TTI 的期間。在以下說明中,說明用以導出第1符號參數群至 第2符號參數群之三個方法。 首先,如第9(A)圖所示,如下設定第1符號參數群者。 子載波間隔=22.5kHz 15 總子載波數=200 抽樣頻率=5.76MHz = 3/2 X 3.84MHz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256樣本(44.4# 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32樣本(5.5# s) 1符號之期間=288樣本(防護間隔部+有效符號部) 20 損失率=32/288 = 11.1% 1 TTI所含有之符號數=10 1 TTI 0 期間=0.5ms 1(資料)欄之期間=10ms。 又,損失率係指:1符號中之防護間隔部所佔之比例。 19 1312629 由提昇資料傳輸效率之觀點來看,此部分乃成為冗長部 分。損失率??、防護間隔部之期間tgi及有效符號部之期間 Teff間有如下關係成立, 7/ =TGI/(TGI+Teff) X 100[%]。 5 (1)可導出符號參數群之第1方法係一邊將子載波間隔 維持一定,且將1 TTI中的符號數減少,增加防護間隔部 的期間。例如,在第1符號參數中1 ΤΉ中含有10符號, 但這減少到9符號。所減去之1符號(288樣本)量的期間分 成9等份,其等各追到防護間隔部。其結果,如第9(B)圖 10 所示,有效符號部的期間(256樣本)相等,但1 TTI中含有 9個防護間隔部期間延長之符號。如此導出之第2符號參數 群係具有如下之數據。 子載波間隔=22.5kHz 總子載波數=200 15 抽樣頻率=5.76MHz = 3/2 X 3·84ΜΗζ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256樣本(44.4//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64樣本(11.1//s) 1符號之期間==320樣本 損失率=64/320 = 20% 20 1TTI所含之符號數=9 1 TTI 之期間=0.5ms 1欄之期間=10ms。 藉該第1方法,1 TTI中之符號數減到8時,第2符 號參數群係具有如下數據(第9(C))。 20 1312629 子載波間隔=22.5kHz 總子載波數二200 抽樣頻率=5.76MHz = 3/2 X 3·84ΜΗζ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256樣本(44.4//s) 5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104樣本(18.1# s) 1符號之期間=360樣本 損失率=104/360 = 28.9% 1ΤΉ所含之符號數=8 1 TTI 之期間=0.5ms 10 1攔之期間=10ms。 以下同樣亦可導出1 TTI中的符號數相異之符號參數 群。此時,有效符號部的期間始終維持一定,因此可將子 載波間隔維持一定者。即,以此手法導出之符號參數群每 一個都是規定同一子載波間隔,但防護間隔部的期間及符 15 號數相異。 (2)用以導出符號參數群之第2方法係一邊將損失率維 持一定狀態且變更1 TTI中的符號數。由損失率的定義可 理解到,為使損失率維持一定時,須將防護間隔部及有效 符號部的比例維持在一定狀態。例如,可對第1符號參數 20 群,如第9(D)圖所示,將防護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的期間 各增加2倍,可將1 TTI中的符號數形成5個。此時的第2 符號參數群具有如下的數據。 子載波間隔=11.25(=22.5+2)kHz 總子載波數=400(= 200x2) 21 1312629 抽樣頻率=5.76MHz = 3/2 x 3.84MHz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512( = 256x2)樣本(88.8/z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64(32x2)樣本(11.1/zs) 1符號之期間=576樣本 5 損失率=64/576 = 11.1% 1ΤΉ所含之符號數=5 1TTI 之期間=0.5ms 1 (資料)欄之期間=l〇ms。 進而,亦可對於第1符號參數群,如第9(E)圖所示, 10 將防護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的期間各增加4倍,將1 TTI 中的符號數做成2.5個。此時的第2符號參數群具有如下 數據。惟,此時為使整數個符號包含在1個TTI,宜將1 TTI 之期間由0.5ms延長到諸如1.0ms者。 子載波間隔=5.625 ( = 22.5+4)kHz 15 總子載波數=800 ( = 200x4) 抽樣頻率=5.76MHz = 3/2x3.84MHz 有效符號數之期間=1024 ( = 256x4)樣本(177.8# 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128 (=32x4)樣本(22.2/zs) 1符號之期間=1152樣本 20 損失率=128/1152 = 11.1% 1 ΤΉ所含之符號數=2.5 1 TTI 之期間=0.5ms 1攔之期間=10ms。 依該方法,可將損失率維持一定的狀態,因此可導出 22 1312629 資訊傳輸效率相等之符號參數群。在第!方法中,隨著ΤΉ 中的符號數減少,損失率則漸漸增加。 (3)用以導出符號參數群之第3方法是組合第丨方法及 第2方法。例如,對第i符號參數群適用第ι方法,導出 5第2符號參數群,對其第2符號參數群適用第2方法,導 出第3符號參數群。例如,假設對帛j符號參數群應用第i 方法,獲得用以規定第9(B)圖所示之符號格式之第2符號 參數群者。該第2符號參數群之損失率為64/32〇=2〇%。對 該第2符號參數群,在損失率維持一定之狀態下變更符號 數。例如,將防護間隔部的期間及有效符號部的期間各増 加2倍時,第3符號參數群則形成如下數據(第圖)。s 子載波間隔=11.25kHz 總子載波數=400 抽樣頻率=5.76MHz = 3/2yx3.84MHz 15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512樣本(88.8 #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128樣本(22.2# s) 1符號之期間=640樣本 損失率=128/640 = 20% 1TTI所含之符號數=4.5 Z〇 1TTI 之期間=0.5ms。 1攔之期間=10ms。 此時,整數個符號係含於1個ττι之狀態下宜將丨ττι 的期間延長到諸如1.0ms者。 如此導出之第3符號參數群係具有與第9(B)圖所示之 23 1312629 號多數群同一之損失率(20%),且具有與第9(D)圖所示之 ° ,數群同_之子载波間隔(1125kHz)。惟,必須注意: 贫第3符號參數群之防護間隔部的期間(128樣本)較第9⑼ ^ 9(D)圖所示之任—形態(64樣本)還長者。依第3方法, 7有放率地導出在子載波間隔及損失率具有—定關係之符 號數群。且,其等符號參數群係相對於全部共通之抽樣 頻率者,因此時鐘頻率不須按每一參數組改變。 第10圖係顯示TTI=0.5ms時幾個符號參數群。如圖 中斤示之9組全部的符號參數群内8組是可以第1及/或第 、、、適用第1符號參數群而導出者。依本實施例,可在有 組織!·生且有效率地導出對於子載波間隔及損失率具有一定 關係之符號參數群者。此外,本實施例中,減少成為基準 符號參數群之子載波間隔及符號數,以導出新的符號參數 群亦可將其等增加’以導出新的符號參數群者。 15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中是變更發送時間間隔TTI的長度,實施 例2 =則是改變防護間隔部的長度及/或有效符號部的長 、、荨方去可單獨使用,但如下說明者亦可組合使用。 首先如第U(A)圖所示,令第1符號參數群如下設定 2〇者疋與關連第9(A)圖說明者同樣,但不同點係於1TTI 是擴張到l.〇ms I。 22.5kHz 200 子載波間隔 總子載波數 抽樣頻率 5.76MHz = 3/2 X 3.84MHz 24 1312629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256樣本(44.4“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32樣本(5.5#s) 1符號之期間=288樣本(防護間隔部+有效符號部) 損失率=32/288 = 11.1% 5 1TTI所含之符號數=20 1ΤΤΙ 之期間=1.0ms 1攔之期間=l〇ms。 (1)可將符號參數群導出之第1方法係—邊延長ττι的 期間,且將子載波間隔維持一定,並一邊減少1TTI中的符 10號數,且增加防護間隔部的期間。例如,第丨符號參數下 在1ΤΉ中含有20符號,但在此減少到19符號。所減少的 1符號(288樣本)量的期間分成19等分,其等各追加到防護 間隔部。其結果,如第11(B)圖所示,有效符號部的期間(256 樣本)相等,1 ΤΤΙ中含有19個防護間隔部期間變寬之符 15號。如此導出之第2符號參數群係具有如下的數值。 子載波間隔=22.5kHz 總子載波數=200 抽樣頻率=5.76MHz = 3/2 X 3.84MHz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256樣本(44.4 ys) 20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47.16樣本(8.187//s) 1符號之期間=303樣本 損失率=47/303 = 15.50/〇 1 TTI所含之符號數=19 1TTI 之期間=1.0ms 25 1312629 1攔之期間=l〇ms。 藉該第1方法,將1 TTI中之符號數減少到18時,第 2符號參數群具有如下之數據(第9(C)圖)。 子載波間隔=22.5kHz 5 總子載波數=200 抽樣頻率=5.76MHz = 3/2x3.84MHz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256樣本(44.4/z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64樣本(11.1# s) 1符號之期間=320樣本 10 損失率=64/320 = 20.0% 1 TTI所含之符號數=18 1TTI 之期間=1.0ms 1欄之期間=10ms。 以下同樣可導出1 TTI中之符號數相異之符號參數 15 群。此時,有效符號部之期間始終維持一定,可將子載波 間隔維持一定者。即,以此手法導出之符號參數群每一個 都規定同一子載波間隔,防護間隔部之期間及符號數相異 者。第9(B)、9(C)圖及第11(B)、11(C)圖之例中都是由1 個TTI中減少1、2符號,所減少之符號的期間同一分配於 20 剩餘的符號之防護間隔。惟,第11圖所示之例中,與第9 圖所示之形態例相比,發送時間間隔延長為2倍。由結果 得知,第9(B)圖之例中之損失率為20%,但第11(B)圖之例 之損失率可減少到15.5°/。者。進而,第9(C)圖之例中之損 失率為28.9%,第11(C)圖所示之例中則減少到20.0%。如 26 1312629 方法有關之損失 此’將TTI長度拉長,可將實施例之第 率改善者β
⑺導出符號參數群之第2方法係延長i ττι 使相失率維持時變更i ΤΉ中之符號數。由損失^之 定=乃可理解到,須使損失率m態,且防護間隔部 及有效符號部之比例必須_m例如,對第】符 號參數群力第11(D)圖所示,將防護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 之期間各増加2倍,可將1TTI中之符號數為1〇個。此時 之第2符號參數群具有如下之數據。 子載波間隔=11.25 ( = 22.5+2)kHz 總子裁波數=400 ( = 2〇〇χ2) 拙樣頻率=5.76MHz = 3/2 X 3.84MHz 有效符號部之期間=512 ( = 256x2)樣本(88.8//s) 防護間隔部之期間=64 ( = 32x2)樣本(11.1# s) 1符號之期間=576樣本 損失率=64/576 = 11.1% iTTI所含之符號數=1〇 iTTI之期間=LOms 1欄之期間=10ms。 進而,對第1符號參數群,如第11(E)圖所示,將防護 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之期間各增加4倍,1 TTI中之符號數 亦可做成5個者。此時之第2符號參數群具有如下之數據。 子載波間隔=5.625 ( = 22_5+4)kHz 總子載波=800 ( = 200x4) 27 1312629 抽樣頻率=5.76MHz = 3/2x3.84MHz 有效符號部的期間=1024 ( = 256x4)樣本(177.8 μ s) 防護間隔部的期間==丨28 (= 32x4)樣本(22.2//s) 1符號的期間=1152樣本 5 損失率=128/1152 = 11.1% 1TTI所含之符號數=5 1 TTI 之期間=i.〇ms 1棚之期間=l〇ms。 依該手法,可將損失率維持一定狀態,因此可將資料 10傳輸效率相等之符號參數群導出。在第丨方法中,隨著TTI 中的符號數減少,損失率漸漸變大。在第9(E)圖之例中,i ΤΉ中的符號數為2.5,在第ΐι(Ε)圖之例中則成為5個。 如此,光以實施例2之方法使TTI中之符號數變成非整數 個(奇數)時,將τή之長度加長,亦可將τπ中之符號數 15 配合成整數個者。 (3)導出符號參數群之第3方法係一邊將ΤΤΙ的期間延 長,一邊組合第1方法及第2方法者。例如,第丨符號參 數群適用第1方法,導出第2符號參數群,而對其第2符 號參數群適用第2方法,則導出第3符號參數群。例如1 20假設第1符號參數群適用第1方法,得到可規定第11(Β) 圖所示之符號格式之第2符號參數群者。依該第2符號夂 數群所得到之損失率為15.5%。對於該第2符號參數群1 以損失率為一定狀態下變更符號數。例如,將防護間^ 之期間及有效符號部之期間各増長2倍,使第3符號參^ 28 !β 12629 群成為如下的數據(第11(F)圖)。 子載波間隔=11.25kHz 總子載波數==400 抽樣頻率=5.76MHz = 3/2 X3.84MHZ 有效符號部的期間=512樣本(88 8 #s) 防護間隔部的期間=94.3樣本(16.37/zs) 1符號的期間==606 3樣本 損失率=94.3/606.3 = 15.5% 1TTI所含之符號數=9 10 1 ττι 之期間=i.〇ms。 1棚的期間=l〇ms。 如此導出之第3符號參數組係具有與第11(B)圖所示之 符號參數組同一之損失率〇5 5%),且具有與第1i(d)圖所 示之符號參數组同一之子載波間隔(11.25kHz)。惟,須注意 b到’依第3參數組所得之防護間隔部的期間(94 3樣本)係具 有較第11(B)圖及第U(D)圖所示之任—者還長者。依第3 方法,可有效地導出子載波間隔及損失率具有一定關係之 符號參數組。且,其等符號參數組全部都是對應於公用的 抽樣頻率’不須對每-參數組改變時鐘頻率。進而可將ιττι 20所含之符號數配合成整數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 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在本發明要旨範圍内可做各種 變形及變更。為方便說明,本發明分幾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但對於本發明而言,各實施例的劃分並不是本質所在,亦 29 1312629 可因應需要使用1以上之實施例。 本國際申請案係根據2005年6月14日申請之日本發 明專利申請第2005-174396號之基礎案主張優先權,其全 部内容係援用本國際申請案。 5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2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其1)。 第4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送機的概略方塊圖(其2)。 10 第5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接收機的概略方塊圖。 第6圖係時間長短2種的TTI及攔間的關係圖。 第7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8圖係傳輸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之示意圖。 第9(A)〜9(F)圖係一示意圖,顯示藉由本發明一實施例導 15出之符號參數群分別規定之符號格式者。 第10圖係藉本發明一實施例導出之各種符號參數群之 示意圖。 第11(A)〜11(F)圖係一示意圖,顯示藉由本發明一實施例 導出之符號參數群分別規定之符號格式者。 2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02-1〜ND···資料通道處理部 304…控制通道處理部 306…多工部(Μυχ) 308…1¾¾專立鮮 31〇...防護間隔(〇1彿入部 3 U · ·數位類比轉換部(p/A) 320. ·.符號參數調整部 321…ΤΠ調整部 30 1312629 322.. .加速編碼器 324…資料調變器 326."交插器 328…並串轉換器(S/P) 342.. .堆疊編碼器 344.. .QPSK 調變器 346.. .交插器 348…並串轉換部(S/P) 402…正交調變器 404.. .局部振盪器 406…帶通濾波器(BDF) 408.. .混合器 410.. .局部振盪器 412.. .帶通濾波器(BDF) 414…功率放大器 502.. .天線 504…低雜t极大器(LNA) 506···混合器 508.. .局部振蘆器 510.. .帶通濾波器(BDF) 512.. .自動增益控制部(AGC) 514.. .正交檢測器 516.. .局部振盪器 518.. .類比數位轉換部(A/D) 520…符號時序檢測部 522…防護間隔(GI)移除部 524.. .高速傅立葉變換部(FFT) 526.. .多工解訊器(DEMUX) 528…通道推定部 530…通道補償部 532…並串轉換器(P/S) 534…通道補償部 536.. .反交插器 537…資料解調器 538.. .加速解碼器 540.. .維特比解碼器 542…符號參數調整部 544.. .ΤΉ調整部 31

Claims (1)

1312629 十、申請專利範園: 1. -種發送裝置’係正 統所使用者,包含有:刀割多工方式之行動通訊系 ’以下機構,即: 以每一發送時間間隔 率,對資料通道進行資 調變多值數及通道編痛 於每-發送時間間及通道編馬者; 工處理者;及 對控制通道及資料通道進行f 調整發送時間間隔之長度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發 10 15 20 行多工處理,使其形成部分子錢控制通道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送裝置 少含有調❹值數騎道編辦之、輪制通道矣 4·如申請專利_第i項之發送裝^ 構,即: 罝更包含有以下機 於每一發送時間間隔,發送多個 效符號部之符號者;及 〃有防護間隔部及有 儲存2種μ之參鱗,且灰 護間隔部之㈣長度㈣且 ’數群各規定前述防 同一之2種以上符號者。 效符號部之期間長度 5. -種接收裝置,係以正交頻率分_ 系統所使用者,包含有^機構^工方式之行動通訊 於每-發送時間間隔,分離控、? 以每-發送時間間隔更、及資料通道者; 率,對資料通道進行資料解調及:==^ 32 1312629 調整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接收裝置,其中該控制通道係 至少含有調變多值數及通道編碼率之資訊。 7.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5項之接收裝置,更包含有以下機 構,即. 於每一發送時間間隔,發送具有防護間隔部及有效符 號部之符號者;及
10 15
20 儲存2種以上之參數群,且該等參數群各規定前述防 護間隔部之㈣長度相異且前述有效符賴之期間長度 同一之2種以上符號者。 8. -種無線參數群產生裝置,制以產生供正交頻率分割 多工方式之行動通訊系統使用之無線參數群,且該行動 通訊系統係於每—發送時間間隔發送或接收多個具有防 護間隔部及有效符號部之符號者,而該無線參數群產生 裝置包含有以下機構,即: ^丁现麥数砰’且該1組符號參數群規定一符 號’而該符號具有其期間與藉另1組符號參數群規定之 有效符號部的期間同-之有效符號部,且具有其期間與 藉該另:組符號參數群規定之防護間隔部之期間相異之 防護間隔部者;及 、 祖付就麥數群 吁镓躲怂Μ 一吻上組食数砰規定一符號, 藉另1組符號參數群所規定之i個符號中之防 護,部所佔之比例及藉另"且符號參數群所= 個符號中之防護_部所佔之比例相等且符號長度相異 33 1312629
者; 並調整發送時間間隔的長度、符號的長度,或發送時 間間隔與符號兩者的長度,俾於1個發送時間間隔之間 進行整數個符號之通訊者。 34
TW095120962A 2005-06-14 2006-06-13 Radio parameter group generating apparatus,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W20070591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4396A JP4732808B2 (ja) 2005-06-14 2005-06-14 無線パラメータ群を生成す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5914A TW200705914A (en) 2007-02-01
TWI312629B true TWI312629B (zh) 2009-07-21

Family

ID=3753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0962A TW200705914A (en) 2005-06-14 2006-06-13 Radio parameter group generating apparatus,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296833A1 (zh)
EP (2) EP1892866A4 (zh)
JP (1) JP4732808B2 (zh)
KR (1) KR101242592B1 (zh)
CN (2) CN101223721A (zh)
BR (1) BRPI0612294A2 (zh)
RU (1) RU2430475C2 (zh)
TW (1) TW200705914A (zh)
WO (1) WO20061348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3723B2 (ja) 2005-04-28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US7894818B2 (en) * 2005-06-15 2011-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broadcast and unicast traffic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8340027B2 (en) * 2006-08-07 2012-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nitor period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737313B2 (en) * 2006-08-07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time segments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416762B2 (en) * 2006-08-07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ssage exchange scheme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008002B2 (en) * 2006-08-07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requests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10996B2 (en) * 2006-08-07 2012-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scheduling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8193414A (ja) 2007-02-05 2008-08-21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上りリンク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JP2008252315A (ja) * 2007-03-29 2008-10-16 Kddi Corp 無線装置
WO2008133449A1 (en) 2007-04-27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940115B2 (ja) * 2007-07-13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JP5195906B2 (ja) * 2008-04-08 2013-05-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2017448B (zh) * 2008-04-30 2015-07-2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无线电站用信令告知资源的方法及用于此的无线电站
CN101572905B (zh) * 2008-04-30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间隔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KR101507850B1 (ko) 2008-05-29 2015-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상향 전송하는 방법
US8494065B2 (en) 2008-06-09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reduction between OFDM carriers by frequency offset optimization
CN101932101B (zh) * 2009-06-19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间隔的调整方法和网络设备
JP4733200B2 (ja) * 2009-08-20 2011-07-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
MX2012003399A (es) 2009-09-30 2012-04-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econfiguracion de conjunto de portadores de componente activo en sistemas inalambricos de portadores multiples.
CN102065046B (zh) * 2009-11-11 2013-10-09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fdm系统的信息传输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GB2495473A (en) * 2011-10-03 2013-04-17 Renesas Mobile Corp Modify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allocation using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hs-scch) order
ITTO20120242A1 (it) * 2012-03-19 2013-09-20 Rai 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 Metodo per generare un segnale di tipo vcm o acm a trama perfezionata
US20160219582A1 (en) * 2012-10-15 2016-07-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Flexible frame structure
WO2014158205A1 (en) * 2013-03-26 2014-10-02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redictive spectral allocation in mobile networks
US9554293B2 (en) 2013-06-11 2017-01-24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predictive and mobile-assisted spectral allocation
EP3136644A4 (en) * 2014-05-15 2017-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106664187A (zh) 2014-06-02 2017-05-10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高效正交频分复用(ofdm)物理层(phy)
US9955462B2 (en) 2014-09-26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US9980257B2 (en) * 2014-09-26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6064039A1 (ko) 2014-10-21 2016-04-28 엘지전자(주) 저 지연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6064048A1 (en) * 2014-10-21 2016-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onitor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10939454B2 (en) * 2014-12-11 2021-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ing colliding transmissions in LTE an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mmunications
US10887793B2 (en) 2015-03-06 2021-01-05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se
US10397912B2 (en) 2015-03-12 2019-08-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control channel in short TTI, and device using same
US10547415B2 (en) * 2015-03-15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TTI with advanced pilot and control
US10582442B2 (en) * 2015-04-29 2020-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and paging in short TTI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83105B2 (en) 2015-07-12 2019-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206232A1 (en) * 2015-07-17 2018-07-1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057914B2 (en) 2015-07-24 2021-07-06 Lg Electronics Inc.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0440662B2 (en) 2015-08-13 2019-10-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45176A1 (zh) 2015-09-16 2017-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通信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83624B (zh) 2015-10-31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7925670B (zh) * 2015-11-27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对应装置及系统
EP3399677B1 (en) * 2015-12-28 2021-02-03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adapting a symbol interval or subcarrier interval.
US10440729B2 (en) 2016-07-28 201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ove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using a URLLC configuration for a TDD subframe
US10129058B2 (en) * 2016-09-16 2018-11-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JP6905047B2 (ja) * 2016-09-29 2021-07-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1323966B2 (en) * 2016-10-28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5713C1 (de) * 1994-07-20 1995-04-20 Inst Rundfunk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Vielträger Modulation und Demodulation von digital codierten Daten
JP2852295B2 (ja) * 1997-05-26 1999-01-27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Ofdm信号復調装置
JP3421671B2 (ja) * 1999-09-30 2003-06-30 独立行政法人通信総合研究所 通信システム、選択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選択方法、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3581072B2 (ja) * 2000-01-24 2004-10-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チャネル構成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利用する基地局
US6721569B1 (en) * 2000-09-29 2004-04-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ynamic sub-carrier assignment in OFDM systems
US7023933B2 (en) * 2000-10-20 2006-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3746048B2 (ja) * 2000-11-06 2006-02-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3628977B2 (ja) * 2001-05-16 2005-03-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EP1286491B1 (en) * 2001-08-22 2004-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hannel ARQ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40081131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ay Ro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FDM symbol sizes
JP2004214961A (ja) * 2002-12-27 2004-07-29 Sony Corp Ofdm復調装置
KR100510861B1 (ko) * 2003-01-18 2005-08-31 디지피아(주)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전송 시스템에서의 훈련 신호 결정방법 및 그 훈련 신호를 이용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수신기와 수신 방법
KR100584431B1 (ko) * 2003-02-14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203245B1 (en) * 2003-03-31 2007-04-10 3Com Corporation Symbol boundary detector method and device for OFDM systems
EP1489773A1 (en) * 2003-06-16 2004-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Time scheduling with stop-and-wait ARQ process
KR101009861B1 (ko) * 2003-08-19 2011-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과 전송률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05117579A (ja) * 2003-10-10 2005-04-28 Fujitsu Ltd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制御方法
JP4291674B2 (ja) * 2003-11-11 2009-07-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Ofdm送信機及びofdm受信機
US7570953B2 (en) * 2004-01-12 2009-08-04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link adaptation using uniform bit loading and subcarrier puncturing
DK1583270T3 (da) * 2004-04-01 2012-05-07 Panasonic Corp Interferensbegrænsning til retransmissioner
KR100735346B1 (ko) * 2004-05-04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향상된 상향 링크 전용 채널에서 harq 동작을 고려한tti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US8031583B2 (en) * 2005-03-30 2011-10-0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63723B2 (ja) * 2005-04-28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US8804677B2 (en) * 2006-01-11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with differing capabilit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721A (zh) 2008-07-16
EP1892866A4 (en) 2013-09-04
CN103152306B (zh) 2016-06-29
KR20080021775A (ko) 2008-03-07
BRPI0612294A2 (pt) 2010-11-03
US20090296833A1 (en) 2009-12-03
TW200705914A (en) 2007-02-01
EP1892866A1 (en) 2008-02-27
WO2006134830A1 (ja) 2006-12-21
US20120093257A1 (en) 2012-04-19
US8483043B2 (en) 2013-07-09
KR101242592B1 (ko) 2013-03-19
EP2696550A1 (en) 2014-02-12
JP4732808B2 (ja) 2011-07-27
RU2430475C2 (ru) 2011-09-27
JP2006352379A (ja) 2006-12-28
RU2008100083A (ru) 2009-07-20
CN103152306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2629B (zh)
KR101020691B1 (ko) 무선 파라미터군을 생성하는 장치,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RU2421916C2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CN106572539B (zh) 用于上行链路信令的系统和方法
US9622229B2 (en) Network relay signaling for downlink transparent relay
EP1734684B1 (en) Multiplexing broadcast and unicast traffic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JP2006287757A (ja) 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用の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RU2543977C2 (ru) Способ ретрансляции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JP4733200B2 (ja) 受信装置
KR20100038852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이종 서브프레임간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4782229B2 (ja)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782220B2 (ja)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