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291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2919B
TWI302919B TW094147487A TW94147487A TWI302919B TW I302919 B TWI302919 B TW I302919B TW 094147487 A TW094147487 A TW 094147487A TW 94147487 A TW94147487 A TW 94147487A TW I302919 B TWI302919 B TW I3029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aliphatic
aromatic
biodegradable
aliphatic di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4466A (en
Inventor
Ru-Yu Wu
Zhi-Wei Chu
li-ling Zhang
Yi-Xuan Tang
Ping-Sheng L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09414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624466A/zh
Publication of TW200624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4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2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29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130291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聚酯之方 法,特別是關於-種能在同一反應器中完成反應之用於製 造生物分解性共聚酯之方法,以及由該方法所製得之生物 分解性共聚酯。 【先前技術】
一般用於製備合成纖維、模型、膠片及織物等之聚酯 為冋刀子1之芳香族聚酯(ar〇matic ,係由對苯二 甲酉夂(terephthahc acid)與乙二醇(ethylene glyc〇1)或丁 二醇 (butanediol) f ^ ^if i| >fb (esterification)^ ^ ^ (condensation) 反應而製得。然而,芳香族聚醋雖然具有不錯之加工性質 (processability) ’卻無法自然分解,因此會造成環境污染。 此外由於芳香私聚酉旨之原料來自於石油,所以亦會消耗 石油能源。 基於環保因素,亦有嘗試使用脂肪族聚醋(aHphatic polyest㈣來取代芳香族聚醋|;脂肪族㈣之優點是可以 =全地被生物分解’而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脂肪族聚 酯並不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機械性質,以致其應用範 到縮限。 、馮"弓日“又得所需的物理性質及加工性質,目前之 法係旨δ式將方香基(aryl group)併入脂肪族聚醋中,以^ 生物刀解I·生聚酉曰’不過,生物分解速率卻會因為芳香基 增加而大㈣降低,所以,在進行生物分解性共聚醋之製 1302919 備時,除了需考量物理性質及加工性質之外,尚需考量生 物分解性。 美國伊士曼化學有限公司(Eastman Chemical Ltd·)曾針 對生物分解性可發泡(biodegradable foamable)共聚酯組成物 申請一系列的專利,例如:美國專利公告第5,480,962、 5,498,453、5,661,193及6,020,393號等。美國專利公告第 6,020,393號揭示一種分支且隨機(branched random)之脂肪 族-芳香族共聚S旨,其係藉由將一芳香族二醋、一脂肪族二 酉旨、一脂肪族二醇以及一分支劑(branching agent)於一 190°C-210°C之溫度下進行酯交換/酯化反應(ester exchange/esterification),接著在一約 1 mmHg 之真空環境及 一 250°C之溫度下進行縮聚合反應(polycondensation)所製 得。上述之共聚S旨係利用一分支劑來增加分子鏈(molecular chain)的長度,但通常在增加支鏈(side chain)後,可能會導 致生物分解速率及拉伸性質的下降。 美國專利公告第6,414,108號揭示一種生分解性聚醚酯 (polyether esters),其係藉由先於一 230-240°C之溫度下令 一己二酸(adipic acid)與一 1,4-丁二醇進行反應而製得一前 驅聚合物,接著於一 180-230°C之溫度下使該前驅聚合物、 對苯二甲酸甲酯(dimethyl terephthalate)、1,4- 丁二醇與同類 二醇進行反應,然後在減壓下進行縮聚合反應所製得。 美國專利公告第6,399,716號揭示一種共聚酯樹脂組成 物,其之製程為以下四個步驟:⑴藉由先製備一脂肪族前 驅聚合物;(ii)接著使該前驅聚合物、一芳香族二緩酸與一 1302919 脂肪族二醇於一 180_22〇〇c下進行反應;(iii)然後於一 i5〇_ 180°C之溫度下再加入一脂肪族二羧酸進行反應;以及 於減塵下進行-縮聚合反應。惟,上述二專利之製程過於 繁雜,例如,IRE Chemical Ltd.公司所擁有之美國專利公告 ,6,399,716號所揭示的製法,須多_步驟,以獲得低分子 量之脂肪族前驅聚合物,之後再與芳香族二缓酸及脂肪族 二醇反應,如此即需在不同反應㈣進行後續製程,使得 =備成本及設備所姑用空間增加’製程時間也會增加,而 造成大量生產上的不便。而採用該製法時,若要在同一反 應器中進行反應’則因為脂肪族前驅物的溶解力較差,會 造成後續添加的芳香族:缓酸及脂肪族二醇溶解不均勾, 因而影響反應能力’甚至是酯化度不高無法形成聚醋。 此外,目前市售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醋,為了加工性及 機械性質通常須添加鏈延長劑⑽如如_的以符合產業需 求。 、 【發明内容】 本赉明之目的係為同時解決前述製程或應用上的缺點 ,而提供一種在製備過程中 τ ^ ^ ^ 母而斗加分枝劑,且在成型加 工時即使不添加鏈延長劑亦 J 3又传付合需求之加工及機赫 性質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酯。 及钺械 本發明之另一目# | 0 ^ 在於棱供一種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 承S日之方法,特別是指一 ,有效地缩減牛挪冑此在同-反應器中完成反應 ^步驟及減少設備成本之用於製造生物分 解性共聚酯的方法。 王欺^刀 919 八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聚酯的方法,包 含下列步驟: (A) 使一或多種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與一或多種脂肪 族二醇在一介於18〇°C-220°C的溫度下進行反應, 以生成一第一反應產物; (B) 使该第一反應產物與一或多種脂肪族二羧酸化合 物在一介於16〇°C-20(TC的溫度下進行反應,以生 成一第二反應產物;及 (c)使該第二反應產物在一介於22〇。(:_255。〇的溫度及 一介於0.5托耳(T〇rr) -10托耳的壓力下,進行 一縮聚合反應。
於本發明之方法中,首先進行一酯化溫度較高(180°C 以上)的反應’亦即先讓芳香族二羧酸與部分的脂肪族二醇 進仃反應。在生成第一反應產物後接著將反應溫度降低以 、行S曰化Λ度較低(160°C以上)之反應,也就是讓該脂肪 族二羧酸與餘量的脂肪族二醇進行反應,最後再進行縮聚 合反應。 <發明詳細說明> 本發明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聚酯之方法,包含下列 步驟: (A) 使—或多種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與一或多種脂 肪族二醇在一介於l8(r(>22(rc的溫度下進行 反應,以生成一第一反應產物; (B) 使該第一反應產物與一或多種脂肪族二羧酸化 1302919 合物在〜介於160。(:-200。〇的溫度下進行反應 ’以生成一第二反應產物;及 (C)使該第二反應產物在一介於22〇。〇255。(:的溫 度及一介於0.5托耳-10托耳的壓力下,進行一 縮聚合反應。 適用於本發明的所有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脂肪族二 醇及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用量,其莫耳比以1 : 2_15〇 : 0_8-99 為合適’較佳為 1 : 2-4 : 0.8-25。 適用於本發明的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是選自ι,4-苯二 甲酸(l,4-terephthalic acid)、ι,3-苯二甲酸(i,3-terephthalic &6(1)、2,6_萘二曱酸(;2,6-11叩]1此以“(1)以及1,5_萘二曱酸 (l,5-naphthalic acid)所構成的族群之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 化衍生物。 適用於本發明的脂肪族二醇是選自:乙二醇、二乙二 醇(diethylene glycol)、丙二醇(pr〇pyiene giyC〇i)、ι,3-丙二 醇(l,3_propanediol)、2,2-二甲基-1,3-丙二醇(2,2-心11^6丫1-l,3_propanediol)、1,3-丁二醇(l,3-butanediol)、1,4-丁二醇 (1,4-butanediol)、1,5 -戊二醇(1,5-pentanediol)、1,6-己二醇 (l,6-hexanediol)、2,2,4-三甲基-1,6-己二醇(2,2,4-trimethyl-l,6-hexanediol)、硫二乙醇(thiodiethanol)、1,3-環己烧二甲 醇(l,3-cyclohexanedimethanol)、1,4-環己烧二甲醇(1,4-cyclohexanedimethanol)、2,2,4,4,-四甲基 _1,3-環丁 烧二醇 (2,2,4,4-tetramethyl-l,3-cyclobutanediol)、三乙二醇 (triethylene glycol),及四乙二醇(tetraethylene glycol)。較 Ι3Ό2919 佳地,該脂肪族二醇是1,4-丁二醇及1,4-環己烷二曱醇其中 一者。 適用於本發明的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是選自:丙二酸
(malon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戊二酸(glutar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庚二酸(pimelic acid)、辛二酸 (suberic acid)、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 、順丁 烯二酸(maleic acid)、反丁 稀二酸(fumaric acid)、 2,2-二甲基戊二酸(2,2-dimethyl glutaric acid)、1,3_環戊烧二 羧酸(1,3-cyclopentane-dicarboxylic acid)、1,4-環己烧二幾酸 (l,4-cyclohexanedicarboxylic acid)、1,3_環己烧二幾酸(1,3-cyclohexanedicarboxylic acid)、二甘醇酸(diglycolic acid)、 亞甲基丁二酸(itaconic acid)、2,5-降冰片烷二羧酸(2,5· norbornanedicarboxylic acid)、4-(羥甲基)環己烷羧酸(4· (hydroxymethyl)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羥基新戊酸 (hydroxypivalic acid)、6-羥基己酸(6-hydroxyhexan〇ic acid) 、甘醇酸(glycolic acid),以及乳酸(lactic acid)所構成的族 群之脂肪族二羧酸,或其酯化衍生物。較佳地,該脂 肪私-一竣酸化合物為丁二酸及己二酸其中· 者。 再者,步驟(A)以在200-220°C下進行為佳。需注意的 是,該步驟(A)不宜在250°C以上進行反應,以避免黃化 (yellowing)現象的發生。另外,步驟不宜在2l〇〇c以上 進行,以避免產生副產物。 而,步驟(C)的反應溫度以240-255°C較佳。 此外,步驟(A)及(〇可於業界所熟知的適當催化劑下進 10 1302919
行反應,且所選定的催化劑只要能達成所需反應速率即可 ,並無特殊限制。舉例而言,步驟(A)可於第一催化劑的存 在下進行,而步驟(C)可於第二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該第 一及第二催化劑可為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一含有選自: 鈦(Ti)、銻(Sb)、猛(Μη)、鋁(A1)、鋅(Zn)的金屬化合物或其 等之一組合。較佳地,該第一及第二催化劑為一含有鈦的 金屬化合物。更佳地,該第一及第二催化劑皆為四丁氧基 鈦(tetrabutyl orthotitanate) 〇 步驟(A)及(C)中所添加之該第一及第二催化劑的量以大 於1000 ppm為佳,較佳為大於1500-3000 ppm。 為避免步驟(A)中過量的脂肪族二醇裂解,因此,較佳 地是於該步驟(B)中,進一步加入一或多種脂肪族二醇,以 與該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進行反應。步驟(B)中的肪族二醇 可與步驟(A)的脂肪族二醇相同或不同,且是選自··乙二醇 〜一 τ丙二醇 广丁二醇、Μ_丁二醇、1>5_戊二醇、ι>6-己二醇、 /广三甲基-1,6·己二醇、硫二乙醇、U-環己燒二甲醇、 環己院二甲醇、2,2,4,4,·四甲基環丁燒二醇、三乙 ιΎ一四乙U佳地’步驟⑻中的肪族二醇是選自 於牛…子、二,4-%己燒二甲醇,或其等之組合。又,適用 、V驟(Α)之芳香族二幾酸愈 ··“為佳,更佳地, 二醇的用量莫耳比約為/ /215 •方香族二㈣與脂肪族 脂肪族二羧酸盥脂肪族 ·.’且適用於該步驟⑻之 日職—㈣用量莫耳比以H4為佳,
11 1302919 更佳地’該步驟⑻之脂肪族二緩酸 耳比約為但是所選㈣脂肪族二=的用量莫 解問題’例如1,4-環己烷二甲醇 牛力不會有裂 可。 則堇在该步驟⑷添加即 =一步地,該㈣⑷的芳香族二㈣化 二香_酸化合物及一第二芳香族二_ 二 弟一料二㈣化合物列 。亥 :由一酸、一…二== 秦一甲酸所構成的族群之芳香- , 。其中,爷第一苦^ 、竣酉文,或其輯化衍生物 萘二甲M I 一 缓酸化合物以I3·苯二甲酸及2,6_ 物則以M-苯二甲酸為較佳。方香麵二«化合 較佳地,該第_芳香族二缓酸化合物 二缓酸的用量莫耳比約為1:1_25。 方香族 值得-提的是’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該第 缓酸化合物係先與部分脂肪族二醇反應,生成-芳 驅聚合物’該芳香族前驅聚合物可作為後續製程之溶劑 : 反應加速劑’使該第二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及所剩 脂肪族二醇溶解度增加’以增進該第二芳香族4酸化2 物與遠脂肪族二醇的反應性及反應速率。 更進一步地,該步驟㈧包含一步驟⑹)及一步驟( ”中步驟(A-1)疋使該第一芳香族二竣酸化合物與—第 月曰肪私—知進灯反應,以生成一芳香族前驅聚合物;而 步驟(A-2)則是使該芳香族前驅聚合物與該第二芳香族二羧 12 1302919 酸化合物及一第二脂肪族二醇 應產物。 進仃反應,以生成該第一反 如上所述,該㈣⑹)中所生成的料 可用來作為溶劑及反應加速劑,使該第二芳香族二= 合物與該第二脂肪族二醇的溶解 、一羧-文化 砰刃/备解度增加,以增 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與該第-庐#& ㈢進》亥弟一方 率。 以—知肪族二醇的反應性及反應速 較佳地,該第一脂肪族二醇 π ΰ亥弟一月曰肪族二醇相 同或不同,且是選自··乙二醇 -龄 。。 〇—私、丙一醇、!,弘丙 「5 : _1,3-丙二醇、丁二醇、Μ-丁二醇、 酵醇、己二醇、2,2,4_三甲基从己二醇、硫二乙 知、1,3-,壞己烷二甲醇、i4sa 己烷二甲醇、2,2,4,4,-四扣 乙二醇及四乙二醇其中一者或 基-1,3-環丁烷二醇 以上。 較佳地,該第一芳香族二幾酸與該第一脂肪族二醇 里莫耳比約為1: η,而該第二芳香族二幾酸與該第 ^肪族二醇之用量莫耳比也約為ι :ι_4,·更佳地,該第 方香族二羧酸與該第一脂肪族二醇之用量莫耳比約為〗 ,而該第二芳香族二幾酸與該第二脂肪族二醇之則 莫耳比約為1 : 1.2-1.5。 π依據本發明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㈣的方法所靠 仔之生分解性共聚s旨具彳25嶋以上的數目平均分子量 ^inber average molecuIar weight),以及 Μ 以上的分子量 分佈指數(P〇iydispersity index,PDI)。更佳地,該生物分解 13 1302919 性共聚3旨具有25GGG-5GGGG的數目平均分子量。又更佳地 該生物分解性共聚醋具有35〇〇〇_45〇〇〇的數目平均分子量。 此外’該生物分解性共聚醋具有.225〇c的炼點。 依據本發明的方法所獲得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醋可直接 應用於成型加工,製成例如袋子、薄膜及免洗餐具等產品 依據本發明的方法所獲得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醋可進一 步與其他物質進行摻混,而後再製成一生物分解性產品。 例如’依據本發明的方法所獲得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醋 可進一步與-生物分解性物質進行推混及加工,以改善該 生物刀解性物負的性質’特別是該生物分解性物質的機械 性質及物理性質。該生物分解性物f可為另—生物分解性 共來知’例如聚乳酸(polylaetic add,pLA)、聚己内醋 ㈣yCa_ae_e,PCL)及脂肪族㈣等;以及天然聚合物 ’例如I粉、木粉及天然穀物等;或者任何其他—般 生物分解性的物質。 ,、有 選擇性地,依據本發明的方法所獲得的生物分解性共 水酉曰可進-步與-非生物分解性物質進行換混及加工,以 改善該非生物分解性物質的生物分解性。該非生物分解性 物質可為任何其他現有具備良好機械性質或物理性質的物 質。 【實施方式】 本發明將就以下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 是’該等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 14 1302919 明實施之限制。 <化學品> ’本一甲酉夂·由台灣中美和(china American
Petrochemical Co. Ltd)公司所製造。 ,丁 一 醇·由台灣大連(Dairen Chemical Corp.)公司 所製造。 3. 己一酉夂·由美國杜邦(ε· I· du p〇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公司所製造。 4. 1,3-苯二甲酸··由日本 AGIc (A_G.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mpany,Inc·)公司所製造。 5. 四丁氧基鈦:由美國杜邦公司所製造。 6· 1,4-環己烧二曱醇:由美國伊士曼化學有限公司 (Eastman Chemical Ltd·)所製造。 7· 丁二酸:由台灣佑基股份有限公司(Bi〇t〇p c〇rp ) 所製造。 8· 2,6-萘二甲酸··由台灣恆洲實業份有限公司(Trump Chemical Corp.)所製造。 <實施例1 > 於166.0克的1,4-苯二甲酸中加入200.0克的],4·丁二 醇(此處醇/酸莫耳比約為2.2)及〇.5克的四丁氧基鈦(約 佔1400ppm),並於205°C溫度下進行3·5小時的酯化反應 ’以獲付弟一反應產物。於該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219 · 0克 的己二酸及137.0克的1,4·丁二醇(此處醇/酸莫耳比約為 15),並於180°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以製得第 15 1302919 一反應產物。於该第二反應產物中加入1 ·7克的四丁氧基鈦 (約佔2300ppm),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5〇。〇,並在小於 2托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4小時的縮聚合反應,以製得生物 分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1〇6〇c,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62000,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5000。 <實施例2 > 於166.0克的ι,4-苯二甲酸中加入200 0克的丨,4_丁二 醇、10.0克的1,3·苯二甲酸及〇·5克的四丁氧基鈦,並於 205°C溫度下進行3.5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應產 物。於該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219.0克的己二酸及137.0克 的1,4·丁二醇,並於18〇〇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 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物中加入1 ·7克的四 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50°C,並在小於2托耳的 真空麼力下進行4小時的縮聚合反應,以製得生物分解性 共聚醋產物。熔點為l〇3cc,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8000,數 目平均分子量為34000。 <實施例3 > 於274.0克的1,4-苯二甲酸中加入235.0克的1,4-丁二 醇、15.0克的ι,3-苯二甲酸及〇·7克的四丁氧基鈦,並於 210°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應產物 。於该弟一反應產物中加入197·0克的己二酸、122.0克的 1,4-丁二醇及97.2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並於180。〇溫度 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 二反應產物中加入0.63克的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
16 1302919 熱至250°C,並在小於2托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3·5小時的 縮聚合反應,以製得生物分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8〇〇c ,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0000,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〇〇〇〇。 <實施例4 > 於25.0克的l,4-苯二甲酸中加入60·0克的l54_丁二酵 、15.0克的1,3-苯二甲酸及〇·8克的四丁氧基鈦,並於 210°C溫度下進行3.5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應產 物。於战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416.1.0克的己二酸及385.0 克的1,4-丁二醇,並於18(r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 ,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物中加入〇·7克的 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30°C,並在小於2托耳 的真空壓力下進行4小時的縮聚合反應,以製得生物分解 性共聚Sa產物。熔點為7〇。(:,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9000, 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4500。 〈實施例5 > 於274.0克的1,4·苯二甲酸中加入300.0克的ι,4-環己 烧一甲醇、15.0克的1,3 -笨二甲酸及〇·7克的四丁氧基鈦, 並於210°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 應產物。於該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197 〇克的己二酸及 233.0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並於18〇〇c溫度下進行3小 時的酯化反應,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物 中加入0.8克的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5〇〇c, 並在小於2托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3·5小時的縮聚合反應, 以製得生物分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丨8〇QC,重量平均分 17 1302919 子量為85000,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2000。 <實施句6 > 於274.0克的1,4_苯二甲酸中加入300.0克的ι,4·環己 烧二甲醇、15.0克的ι,3-苯二曱酸及〇.7克的四丁氧基鈦, 並於210。(: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 應產物。於該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197.0克的丁二酸及 233.0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並於18〇〇c溫度下進行3小 時的酯化反應’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物 中加入0.8克的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5〇。€, 並在小於2托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3·5小時的縮聚合反應, 以製得生物分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2丨0cC,重量平均分 子量為89000,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7〇〇〇。 <實施例7 > 於365.2克的1,4-苯二甲酸中加入313·2克的ι,4-丁二 醇、25.9克的2,6-萘二甲酸及13克的四丁氧基鈦,並於 210°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應產物 。於该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262 8克的丁二酸及243 〇克的 1,4-環己烷二甲醇,並於18〇〇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 應,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物中加入〇·85 克的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5〇。〔,並在小於2 托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3·5小時的縮聚合反應,以製得生物 分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133°C,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65000,數目平均分子量為40〇〇〇。 <實施例8 > 18 1302919 將10.0克的1,3-苯二甲酸與100克的丨,扣丁二醇予以 混合,並於180〇C溫度下進行丨小時酯化反應,而獲得一 則趨聚合物。於該前驅聚合物中依序加入166.〇克的込心苯 二甲酸、200.0克的丨,4_丁二醇及〇·5克的四丁氧基鈦,並 於210°C溫度下進行丨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得第一反應 產物。於該第一反應產物申加入219 〇克的己二酸及137 〇 克的1,4-丁二醇,並於18〇〇c溫度下進行3小時的酯化反應 ,以生成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物中,加入丨·7克 的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25〇cC,並在小於2托 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4小時的縮聚合反應,以製得生物分 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102〇c,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〇〇〇〇 ,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5000。 <實施例9 >量產製程 於13.200公斤的ι,4-苯二甲酸中加入12 000公斤的 1,4-丁二醇、0·730公斤的ι,3-苯二甲酸及0 056公斤的四丁 氧基鈦,並於21〇°C溫度下進行4小時的酯化反應,以獲 得第一反應產物。於該第一反應產物中加入9·5〇〇公斤的己 二酸及9.500公斤的ι,4-丁二醇,並於1 g〇°C溫度下進行4 小時的S曰化反應’以製得第二反應產物。於該第二反應產 物中加入0.092公斤的四丁氧基鈦,再將反應溫度加熱至 250。(:,並在小於1托耳的真空壓力下進行4小時的縮聚合 反應,以製得生物分解性共聚酯產物。熔點為14〇〇c,重量 平均分子量為100000,數目平均分子量為4〇〇〇〇。 <性質測試> 19 1302919 上述實施例1所製成之生物分解性共聚酯依據CNS 14432(ISO 14855,ASTM D5338)的標準方法進行生物分解 性測试。生物分解性測试所獲得的生物分解率數據是以依 據生物分解性共聚S旨產物中的有機碳轉化為二氧化碳的百 分比來表不’其結果顯不於下表1中。 _ 表1 貫施例1 ~tLZ- /V ^ 〇大後 15天後 30天後 60天後 75天後 90天後 生物分 0 3.516 12.261 32.167 62.627 89.007 96.331 *由二氧化碳釋出量計算的百分率。 另外,依據CNS 12987的標準方法進行橫向及縱向撕 裂強度測試,測試結果其撕裂強度(橫/縱)約為(96〇/85〇 ),可達CNS 12987的要求標準(11〇/55)。並且,再與市售 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塑膠袋之撕裂強度(600/300 )比較,本發明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酯具有較佳的強度。據 上可知,根據本發明所製成之生物分解性共聚酯即使不添 加鏈延長劑亦能加工製成膜類塑膠製品,例如吹袋、農業 覆蓋膜等產品,且其機械強度符合該類製品之要求。 歸納上述,本發明的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聚酯之方 法可以連續式的在一反應器中完成反應,有效縮減製程時 間,並可符合1產的要求,此外,在製備過程中毋需添加 为枝劑,且在成型加工時即使不添加鏈延長劑亦可獲得符 合需求之加工及機械性質的生物分解性共聚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 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 20 1302919 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 明專利涵盡之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Claims (1)

130291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生物分解性共聚酯之製法,包含下列步驟: (Α)使一或多種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與一或多種脂肪族 二醇在一介於18〇。〇-220。(:的溫度下進行反應,以 生成一弟一反應產物; (Β)使該第一反應產物與一或多種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 在一介於160°C-200°C的溫度下進行反應,以生成 弟一反應產物;及 (c)使該第二反應產物在一介於220。0_255。〇的溫度及 一介於0.5托耳-10托耳的壓力下,進行一縮聚合反 應0 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製法,特徵在於步驟(A) 所生成之第一反應產物同時提供作為未反應之脂肪族二 醇及步驟(B)中之該一或多種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溶劑 之機能。
依據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該步驟(A)包含—步驟(A—丨)及一步 驟(A-2),該步驟(Α_υ是使—第—芳香族二㈣化合物與 -第-脂肪族二醇進行反應’以生成一芳香族前驅聚合 物;該步驟(Α-2)是使該芳香族前驅聚合物與一第二芳香 族二魏酸化合物及一第二脂肪族二醇進行反應,:生: 一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不 該第一反應產物;其中,該第 ;該第一脂肪族二醇可 同於該第二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 相同或不同於該第二脂肪族二醇 22
環丁烧一醇、二乙二醇,及四乙二醇 1302919 4.俊據申請專利範 性共聚酉旨之方去^ 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 物是選自二:二:該步:㈧之芳香族二幾酸化合 及15莖_ 文L3-苯一甲酸、2,6-萘二f酸以 街生物二Μ所構成族群的芳香族二幾酸,或其酯化 ^申,專利乾圍第4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方法1其中,該步驟(A-1)的第一芳香族二叛酸化 口 *、、、U-苯二甲酸及2,6_萘二甲酸其中一者;該步驟 (2)的第二芳香族二㈣化合物為i,4_苯二f酸。 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3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 性共聚S旨之方法,其中,該步驟⑷的脂肪族二醇是選自 •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匕弘丙二醇、2,2_二甲 基丙二醇、丨,3_ 丁二醇、丨,丁二醇、丨,5_戊二醇、 1,6-己一醇、2,2,4-三甲基-i,6-己二醇、硫二乙醇、it 環己烧二甲醇、1,4_環己烧二甲醇、2,2,4,4,_四甲基丄% 7.依據申清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該步驟(A)的肪族二醇是丨,4•丁二醇 及1,4-環己烧二甲醇其中一者。 8·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的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是 選自: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 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 2,2-二曱基戊一酸、1,3-環戊烧二魏酸、ι,4-環己燒二緩 23 1302919 酸、1,3-環己烷二羧酸、二甘醇酸、亞甲基丁二酸、2,5_ 降冰片烷二羧酸、4-(羥甲基)環己烷羧酸、羥基新戊酸、 6-羥基己酸、甘醇酸,以及乳酸所構成群組的脂肪族 一^叛酸’或其g旨化衍生物。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的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為 丁一酸及己二酸其中一者。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B)中,進一步加入一或多 種月s肪族二醇,以與該脂肪族二竣酸化合物進行反應; 該步驟(B)中的肪族二醇可與該步驟(A)的脂肪族二醇相 同或不同,且是選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 1,3 -丙一醇、2,2-二曱基-1,3·丙二醇、1,3 -丁 二醇、1,4· 丁 一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4-三甲基_ι,6_己 二醇、硫二乙醇、1,3-環己烷二曱醇、ι,4_環己烷二甲醇 、2,2,4,4,-四甲基-l,3-環丁烷二醇、三乙二醇及四乙二醇 〇 1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S旨之方法,其中,該步驟(Β)的脂肪族二醇是選自 1,4_丁二醇、丨,4-環己烷二甲醇,或其等之組合。 1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該步驟(Α)是於第一催化劑的存在下 進行’以及該步驟(C)是於第二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該 第一及第二催化劑可為相同或不同,且為一含有選自: 24 1302919 欽(Ti)、銻(Sb)、錳(Μη)、鋁(Al)、鋅(Zn)以及其等之一 組合其中一者的金屬化合物。 1 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酯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催化劑皆為四丁氧基 鈦〇
14·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製法,其中,該芳香族 一緩酸化合物、該脂肪族二醇及該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 的用置莫耳比約為1 : 2-150 : 0.8-99。 15 ·依據申δ月專利範圍第3工員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酉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芳香族二緩酸化合物與該第 二芳香族二羧酸的用量莫耳比約為1 : 1-25。 16·,據巾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S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芳香族二羧酸與該第一脂肪 無一醇之用量莫耳比約為1:1-4,且該第二芳香族二魏 酸與該第二脂肪族二醇之用量莫耳比約為1: “4。 17·,據巾請專利範㈣1G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聚^之方法,其中,該步驟(Α)之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 '一酉予的用量莫耳lL VL 旲耳比、,々為1 : 1-4 ;該步驟(Β)之脂肪族二 酸與脂肪族二醇的用量莫耳比約為i :"。 18 ·依據申請專利筋圖楚 聚醋之方法,Γ中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中,分別用於該步驟(A)及(C)的第一及 弟-催化劑的用量為大於_啊。 1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筮 聚妒…:圍弟18項所述之用於製造生物分解性共 9 / ,,、中,分別用於該步驟(A)及(C)的第一及 25 1302919 第二催化劑的用量為1500-3000 ppm。 20. —種生物分解性共聚酯,是經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 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所製得,並具有25000-50000 的數目平均分子量以及60°C-225°C的熔點。
TW094147487A 2005-01-07 2005-12-30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iodegradable copolyester TW200624466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4147487A TW200624466A (en) 2005-01-07 2005-12-30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iodegradable copolyes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4100476 2005-01-07
TW094147487A TW200624466A (en) 2005-01-07 2005-12-30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iodegradable copolyes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4466A TW200624466A (en) 2006-07-16
TWI302919B true TWI302919B (zh) 2008-11-11

Family

ID=36654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7487A TW200624466A (en) 2005-01-07 2005-12-30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iodegradable copolyest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29301B2 (zh)
TW (1) TW2006244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97936A4 (en) * 2007-10-11 2011-05-25 Hydrochem S Pte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COPOLYMERS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COPOLYMERS
US8796356B2 (en) 2009-09-23 2014-08-0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TWI418575B (zh) 2010-11-01 2013-12-11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Production method of heat-resistant polylactic acid element
US9334360B2 (en) 2011-07-15 2016-05-10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Color-stabilized 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US8877862B2 (en) 2011-07-15 2014-11-04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lor stabilization of poly(butylene-co-adipate terephthalate
EP2604640B1 (de) 2011-12-13 2015-07-08 Uhde Inventa-Fische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aliphatischer Polyester
US8969506B2 (en) 2012-02-15 2015-03-03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Amorphous,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copolyeste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US8901273B2 (en) 2012-02-15 2014-12-02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Amorphous,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copolyeste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US8889820B2 (en) 2012-02-15 2014-11-18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Amorphous,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copolyeste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US8895660B2 (en) 2012-03-01 2014-11-25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Poly(butylene-co-adipate terephtha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s thereof
US9034983B2 (en) 2012-03-01 2015-05-19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Poly(butylene-co-adipate terephtha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s thereof
US8901243B2 (en) 2012-03-30 2014-12-02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US9670313B2 (en) 2012-07-30 2017-06-0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ydrostability of polyester composition
CN104487483B (zh) 2012-07-30 2017-06-13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含钛催化剂络合物制备聚亚烷基对苯二甲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方法
WO2014022197A1 (en) 2012-07-30 2014-02-0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modified poly(alkylene terephthalate) employing titanium-containing catalyst complex
EP2725048B1 (de) 2012-10-29 2016-07-20 Uhde Inventa-Fische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chmolekularen Polyesters oder Copolyesters sowie diese enthaltende Polymerblends
US9487622B2 (en) 2013-07-25 2016-11-0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dified poly(alkylene terephthalate) employing an in-situ titanium-containing catalyst
KR20160113260A (ko) 2014-01-28 2016-09-28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동일계내 티탄 함유 촉매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변형된 말단캡핑된 폴리(알킬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및 이로부터 유래된 조성물
EP3310840B1 (en) 2015-06-18 2022-02-23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hydrolytic stability
KR102426474B1 (ko) * 2017-07-06 2022-07-27 테크닙 짐머 게엠베하 생분해성 폴리에스테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GB201905587D0 (en) * 2019-04-18 2019-06-05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p Copolymer and process
CN112745491B (zh) * 2019-10-29 2022-1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5490B (zh) * 2019-10-29 2022-1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及制备方法
CN113307956A (zh) * 2020-02-27 2021-08-2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降解的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59520B (zh) * 2020-09-29 2022-10-14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己二酸聚乙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CN115124705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共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40233B (zh) * 2021-04-13 2021-12-07 四川大学 一种高熔点生物可降解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40837A1 (de) * 1994-11-15 1996-05-23 Basf Ag Biologisch abbaubare Polymer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bioabbaubarer Formkörper
US5661193A (en) 1996-05-10 1997-08-2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Biodegradable foamable co-polyester compositions
KR100366484B1 (ko) * 1999-12-11 2003-01-14 주식회사 이래화학 코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366483B1 (ko) 1999-12-17 2003-01-14 주식회사 이래화학 코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746779B2 (en) * 2001-08-10 2004-06-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lfonated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55099A1 (en) 2006-07-13
TW200624466A (en) 2006-07-16
US7129301B2 (en) 2006-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2919B (zh)
Barletta et al. Poly (butylene succinate)(PBS):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EP1497353B1 (en) Biodegradable saturated/unsaturated thermoplastic polyesters
TWI502020B (zh) 聚酯樹脂及其製備方法
EP1506246B1 (en) Biodegradable thermoplastic polyesters
EP2820063B1 (en) Poly(butylene-co-adipate terephtha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s thereof
CN104125978B (zh) 可生物降解的脂族-芳族共聚酯、及其生产方法和制品
JP2001187818A (ja) コ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35016B1 (ko) 우수한 내열특성을 가지는 생분해성 코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402006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
CN102869723A (zh) 制备保鲜膜的方法
TWI259190B (en) Amorphous-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
KR20120096165A (ko) 바이오매스 원료로부터 만들어지는 생분해성 코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KR100855683B1 (ko) 코폴리에스테르 제조방법
JPH05306331A (ja) 酸素透過性の低い共ポリエステル
US4166895A (en) Copolyester from 1,4-butanediol and a dicarboxylic acid mixture
JP2004124085A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JP2004211008A (ja) 生分解性共重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744675B2 (ja)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脂肪族系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648130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JP3601530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68358A (ja) 高分子量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85465B (zh) 一種新穎共聚酯及其用途
JP4047160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JP3793766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成形物ならびに農業用マルチ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